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WYG)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四十五   宋 方聞一 編
坤下/兊上
 伊川先生曰萃序卦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
 受之以萃萃者聚也物相㑹遇則成羣聚萃所以
 次姤也為卦澤上於地水之聚也故為萃不言澤
 在地上而云澤上於地言上於地則為方聚之義
 也易/傳
[045-1b]
 横渠先生曰與渙卦義同故繇辭互見易/說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徃
 明道先生曰萃渙皆享於帝立廟因其精神之聚而
 形於此為其渙散故立此以收之謝顯/道録○古者祭祀
 用尸極有深意不可不深思蓋人之魂氣渙散孝子
 求神而祭无尸則不享无主則不依故易於渙萃皆
 言王假有廟即渙散之時事也魂氣必求其類而依
 之人與人既為類骨肉又為一家之類已與尸既已
[045-2a]
 潔齊至誠相通以此求神宜其饗之李籲/師說
 伊川先生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於有廟極一无/極字
 也羣生至衆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莫知其鄉也而
 能致其誠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來格天下
 萃合人心揔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過於宗廟
 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萃道之至也祭祀
 之報本於人心聖人制禮以成其徳耳故豺獺能祭
 其性然也萃下有亨字羡文也亨字自在下與渙不
[045-2b]
 同渙則先言卦才萃乃先言卦義彖辭甚明○天下
 之聚必得大人以治之人聚則亂物聚則爭事聚則
 紊非大人治之則萃所以致爭亂也萃以不正則人
 聚為苟合財聚為悖入安得亨乎故利貞○萃者豐
 厚之時也其用宜稱故用大牲吉事莫重於祭故以
 祭享而言上交鬼神下接民物百用莫不皆一作/當
 當萃之時而交物以厚則是享豐富之吉也天下莫
 不同其富樂矣若時之一无/之字厚而交物以薄乃不享
[045-3a]
 其豐美天下莫之與而悔吝生矣蓋隨時之宜順理
 而行故彖云順天命也夫不能有為者力之不足也
 當萃之時故利有攸徃大凡興功立事貴得可為之
 時萃而後用是以動而有裕天理然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萃而不見大人之徳吝道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萃聚之世既庶既富之時也故萃有亨
 之道孔子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故聖人設教
 必於富庶之後而設教之道莫先於孝享以為天下
[045-3b]
 先故觀之神道設教亦必以盥而不薦為首與萃之
 時王假有廟致孝享之意同利見大人亨者天下萬
 物萃聚之時主之者不得其道則亂由以生故非見
 大人則萃不能亨也大人為道之大足以容民畜衆
 者也所以利見大人者利貞故也正故能亨不正則
 不亨矣始言萃亨王假有廟統言之也自利見大人
 之下詳言其事也見大人則正正則得主萃之道故
 天下可以用大牲而致孝享因萃之盛足以有為是
[045-4a]
 以利有攸徃矣由是觀之萃非大人適所以致亂也
 故卦辭先言萃有亨之道而後言見大人則亨也易/說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徃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伊川先生曰萃之義聚也順以一作/而說以卦才言也
 上說而下順為上以說道使民而順於人心下說上
 之政令而順從於上既上下順說又陽剛處中正之
[045-4b]
 位而下有應助如此故能聚也欲天下之萃才非如
 是不能也○王者萃人心之道至於建立宗廟所以
 致其孝享之誠也祭祀人心之所自盡也故萃天下
 之心者无如孝享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其
 極也○萃之時見大人則能亨蓋聚以正道也見大
 人則其聚以正道得其正則亨矣萃不以正其能亨
 乎○用大牲承上有廟之文以享祀而言凡事莫不
 如是豐聚之時交於物者當厚稱其宜也物聚而力
[045-5a]
 贍乃可以有為故利有攸徃皆天理然也故云順天
 命也○觀萃之理可以見天地萬物之情也天地之
 化育萬物之生成凡有者皆聚也有无動静終始之
 理聚散而已故觀其所以聚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
 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聚而致享必有廟乃盡其實○聚不以
 正私邪勝也○富聚之世順天之命用大牲有所進
 為宜○散而通之順天命而不凝於物也疑一作疑/並易說
[045-5b]
 白雲郭氏曰其道不順其情不說則无萃聚之理剛
 中而應九五也萃之主也非剛則不能為衆聚之主
 非中則不可為主苟无其應又不能為之主也是以
 順以說為物聚之理剛中而應為能聚之道致孝享
 者嘉㑹之時禮在所先也萃之致孝享亦以身化天
 下也聚以正者見大人則聚以正道非大人則聚以
 不正之道故大人所以為時利見也用大牲吉利有
 攸徃者因時而可有為也時則所謂天命也當可為
[045-6a]
 而為所以順天命也然天地萬物之情所以聚者不
 過順說而已其道不順則无由以聚其情不說則不
 能聚矣故天地萬物之情既不過順說是以彖言可
 見也易/說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伊川先生曰澤上於地為萃聚之象君子觀萃象以
 除治戎噐用戒備於不虞凡物之萃則有不虞度之
 事故衆聚則有爭物聚則有奪大率既聚則必多故
[045-6b]
 矣故觀萃象而戒也除謂簡治也去弊惡也除而聚
 之所以戒不虞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澤聚於地萃之象也然天下之理順極
 者必逆說極者必怨聚極者必散乖爭陵犯莫不由
 此以生所以萃之時君子豫為之防除戎器而戒不
 虞也除謂除弊惡而新之易/說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徃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045-7a]
 伊川先生曰初與四為正應本有孚以相從者也然
 當萃時三隂聚處柔无守正之節若捨正應而從其
 類乃有孚而不終也乃亂惑亂其心也乃萃與其同
 類聚也初若守正不從號呼以求正應則一握笑之
 矣一握俗語一圑也謂衆一有/聚字以為笑也若能勿恤
 而徃從剛陽之正應則无過咎不然則入小人之羣
 矣○其心志為同類所惑亂故乃萃於羣隂也不能
 固其守則為小人所惑亂而失其正矣並易/傳
[045-7b]
 横渠先生曰萃聚之世物各以近相求所處逺者雖
 有其應不能專一初六履不以中萃而志亂故為衆
 輕侮若能啼號齎咨專一其守不恤衆侮則徃而无
 咎易/說
 白雲郭氏曰初與四為正應誠信之應也而初六捨
 應從類不終其道乃惑亂相聚非聚以正之道也雖
 有一握為笑之蹔何可長也故必勿恤其類徃從正
 應以終有孚則无咎矣何以知初六之不終蓋隂柔
[045-8a]
 不能有立當萃之時見其類則必聚今二隂在上故
 知其捨應從類也其志亂者其志惑於其類而失應
 故云亂也易/說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伊川先生曰初隂柔又非中正恐不能終其孚故因
 其才而為之戒二雖隂柔而得中正故雖戒而微辭
 一作其/辭微凡爻之辭闗得失二端者為法為戒亦各隨
 其才而設也引吉无咎引者相牽也人之交相求則
[045-8b]
 合相待一作/持則離二與五為正應當萃者也而相逺
 又在羣隂之間必相牽引則得其萃矣五居尊位有
 中正之徳二亦以中正之道徃與之萃乃君臣和合
 也其所共致豈可量也是以吉而无咎也无咎者善
 補過也二與五不相引則過矣孚乃利用禴孚信之
 在中誠之謂也禴祭之簡薄者也菲薄而祭不尚備
 物直以誠意交於神明也孚乃者謂有其一作/其有孚則
 可不用文飾專以至誠交於上一有/下字也以禴言者謂
[045-9a]
 薦其誠而已上下相聚而尚飾焉是未誠也蓋其中
 實者不假飾於外用禴之義也孚信者萃之本也不
 獨君臣之聚凡天下之聚在誠而已○萃之時以得
 聚為吉故九四為得上下之萃二與五雖正應然異
 處有間乃當萃而未合者也故能相引而萃則吉而
 无咎以其有中正之徳未遽至改變也變則不相引
 矣或曰二既有中正之徳而象云未變辭若不足何
 也曰羣隂比處乃其類聚方萃之時居其間能自守
[045-9b]
 不變逺須正應剛立者能之二隂柔之才以其有中
 正之徳可覬其未至於變耳故象含其意以存戒也
 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物思其聚之時能自持不變引而後徃
 吉乃无咎凡言利用禴皆誠素著白於幽明之際未
 孚而略禮則神怒而民怨易/説
 白雲郭氏曰二雖隂柔而有中正之徳猶牽於羣類
 不能自達必九五引而後應以見柔之不能盡萃聚
[045-10a]
 之道也應而得吉吉乃无咎无咎則得聚之道矣得
 聚之道則既庶既富是以可薦誠而用禴也禴祭簡
 薄以誠為主苟誠不至則不可以禴故以孚先之中
 未變者柔道好從而易變如初六改應從類是也二
 之所以引吉蓋以得中故未變也二以用禴故知得
 萃之道初之乃亂乃萃知其失矣易/說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徃无咎小吝象曰徃无咎上巽

[045-10b]
 伊川先生曰三隂柔不中正之人也求萃於人而人
 莫與求四則非其正應又非其類是以不正為四所
 棄也與二則二自以中正應五是以不正為二所不
 與也故欲一无/欲字萃如則為人棄絶而嗟如不獲萃而
 嗟恨也上下皆不與无所利也唯徃而從上六則得
 其萃為无咎也三與上雖非隂陽正應然萃之時以
 類相從皆以柔居一體之上又皆无與居相應之地
 上復處說順之極故得其萃而无咎也易道變動无
[045-11a]
 常在人識之然而小吝何也三始求聚於四與二不
 獲而後徃從上六人之動為如此雖得所求亦可小
 羞吝也○上居柔說之極三徃而无咎者上六巽順
 而受之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三以其類在下常失所聚故有嗟如之
 嘆无應无類何所利乎然與其上无應而下失初二
 不若徃從上六雖非正應而萃之時或復以同類而
 可聚也是以无咎然求之非其道能无吝乎上巽者
[045-11b]
 以上六有柔巽之徳故有可徃而從之之理也易/說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伊川先生曰四當萃之時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
 聚也下比下體羣隂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可
 謂善矣然四以陽居隂非正也雖得上下之聚必得
 大吉然後為无咎也大為周遍之義无所不周然後
 為大无所不正則為大吉大吉則无咎也一作/矣夫上
 下之聚固有不由正道而得者非理枉道而得君者
[045-12a]
 自古多矣非理枉道而得民者蓋亦有焉如齊之陳
 常魯之季氏是也然得為大吉乎得為无咎乎故九
 四必能大吉然後為一作/能无咎也○以其位之不當
 疑其所為未能盡善故云必得大吉然後為一作/能
 咎也非盡善安得為大吉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位非極顯而有物之萃非大吉則悔吝
 必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四之言大吉无咎道之至美者也而
[045-12b]
 注釋之家皆反其意未以為美故伊川亦以象言位
 不當疑其所為未能盡善故云必得大吉然後无咎
 也且以卦爻觀之萃之六爻獨有二陽下皆有應四
 又上比於君得其所聚莫吉於斯故言大吉无咎也
 位不當者四得上下之聚有大君之象而位非君位
 故言不當也以萃聚而得吉之大固其所宜而人曰
 无咎者以臣而有君聚之象其位不當疑於有咎故
 也萃之成卦在九四故為萃之王與豫之九四同易/說
[045-13a]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伊川先生曰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衆而君臨
 之當正其位脩其徳以陽剛居尊位稱其位矣為有
 其位矣一作/也得中正之道无過咎也如是而有不信
 而未歸者則當自反以脩其元永貞之徳則无思不
 服而悔亡矣元永貞者君之徳民所歸也故比天下
 之道與萃天下之道皆在此三者王者既有其位又
[045-13b]
 有其徳中正无過咎而天下尚有未信服歸附者蓋
 其道未光大也永元貞之道未至也在脩徳以來之
 如苖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徳舜徳非不至也蓋有逺
 近昏明之異故其歸有先後既有未歸則當脩徳也
 所為徳元永貞之道也元首也長也為君徳首出庶
 物君長羣生有尊大之義焉有主統之義焉而又恒
 永貞固則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思不服矣乃无匪
 孚而其悔亡也所謂悔志之未光心之未慊也○象
[045-14a]
 舉爻上句王者之志必欲誠信著於天下有感必通
 含生之類莫不懐歸若尚有匪孚是其志之未光大
 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居得盛位不能充以大人之徳係應於
 二故曰有位履非不正故无咎然非君人之大信為
 徳非厚不能无悔故元永貞而後悔亡易/說
 白雲郭氏曰居萃之時得位之當者九五而已然有
 其位斯有其事主天下之萃則其事也能充其道故
[045-14b]
 為大人不能充其道則僅有其位无過亦幸矣湯之
 克寛克仁彰信兆民豈有位无咎而已哉故九五為
 匪孚也匪孚者未能大信於天下也不能信於天下
 則將有悔矣唯元永貞可以无悔元者盡君長之道
 也永可久也貞正也得位而孚充是三者之道則大
 君之能事畢矣湯文是也得位而匪孚未能信於天
 下故特悔亡而已此象所以言志未光也九五宜能
 充其道而爻象弗與何哉蓋九四下比羣隂非其位
[045-15a]
 而有其道矣萃聚之權獨在九四凡以九五未能孚
 于天下故也此爻辭弗與之義也必曰萃有位又見
 徒有其位而已所以甚言无其道也然九四大吉无
 咎而象曰位不當九五萃有位而象曰志未光者以
 見九四得萃聚之道而无君位可行九五雖有君位
 而其志未光大也易/說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伊川先生曰六說之主隂柔小人說髙位而處之天
[045-15b]
 下孰肯與也求萃而人莫之與其窮至於齎咨而涕
 洟也齎咨咨嗟也人之絶之由己自取又將誰咎為
 人惡絶不知所為則隕穫而至嗟涕真小人之情狀
 也○小人所處常失其宜既貪而從欲不能自擇安
 地至於困窮則顛沛不知所為六之涕洟蓋不安於
 處上也君子慎其所處非義不居不幸而有危困則
 泰然自安不以累其心小人居不擇安常履非據及
 其窮迫則隕穫躁撓甚至涕泣為可羞也未者非遽
[045-16a]
 之辭猶俗云未便也未便能安於上也隂而居上孤
 處无與既非其據豈能安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隂居上極物之萃非所堪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衆隂可與之聚則逺而在下二陽可從
 之而聚而已獨乘之當萃之時失其所聚者上六也
 故有齎咨涕洟之象然能齎咨涕洟不敢自安於上
 猶為知懼之人故雖失其所聚亦无咎矣易/說
 
[045-16b]
 
 
 
 
 
 
 
 大易粹言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