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WYG)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十四    宋 方聞一 編
離上/乾下
 伊川先生曰大有序卦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
 以大有夫與人同者物之所歸也大有所以次同人
 也為卦火在天上火之處髙其明及逺萬物之衆无
 不照見為大有之象又一柔居尊衆陽並應居尊執
 柔物之所歸也上十應之為大有之義大有盛大豐
[014-1b]
 有也易/傳
大有元亨
 伊川先生曰卦之才可以元亨也凡卦徳有卦名自
 有其義者如比吉謙亨是也有因其卦義便為訓戒
 者如師貞丈人吉同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
 言者大有元亨是也由剛健文明應天時行故能元
 亨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凡卦徳有卦名自有其義者如
[014-2a]
 比吉謙亨是也有因其卦義而有訓戒者如師貞丈
 人吉同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言者大有元
 亨是也由剛健文明應天時行故能元亨也又曰諸
 卦具元亨利貞則彖皆釋為大亨恐疑與乾坤同也
 不兼利貞則釋為元亨盡元義也元有大與善二義
 故也又曰元之在乾為元始為首出庶物之義它卦
 則為善為大而已又曰元之為善何也曰元者物之
 先也物之先豈有不善乎事成而後有敗敗非先於
[014-2b]
 成也興而後有衰衰固後於興也得而後有失非得
 則无失也至於善惡治亂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然
 必善為先也故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雍曰乾坤四
 徳諸卦有具之者皆自乾坤中得其一時一事非全
 有之也雖使彖釋元異辭亦不得與乾坤同如屯為
 屯之時元亨利貞臨為臨之時元亨利貞屯之元亨
 利貞已不得施於臨臨之元亨利貞亦不得施於屯
 又安得如乾坤四徳天地長乆其用无窮哉故知四
[014-3a]
 徳支分派别散為諸卦合之則為乾坤矣譬之水焉
 澗溪沼沚江淮河漢以至於海皆水也其功皆能潤
 其徳皆能生其力皆能載而大小相逺則有間矣乾
 卦言不言所利大矣哉者正所以别坤也諸卦不必
 辯也易/說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徳剛
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伊川先生曰言卦之所以為大有也五以隂居君位
[014-3b]
 柔得尊位也處中得大中之道也為諸陽所宗上下
 應之也夫居尊執柔固衆之所歸也而又有虛中文
 明大中一无大/中字之徳故上下同志應之所以為大有
 也○卦之徳内剛健而外文明六五之君應於乾之
 九二五之一有/體字性柔順而明能順應乎二二乾之主
 也是應乎乾也順應乾行順乎天時也故曰應乎天
 而時行其徳如此是以元亨也王弼云不大通何由
 得大有乎大有則必元亨矣此不識卦義離乾成大
[014-4a]
 有之義非大有之義便有元亨由其才故得元亨大
 有而不善者與不能亨者有矣諸卦具元亨利貞則
 彖皆釋為大亨恐疑與乾坤同也不兼利貞則釋為
 元亨盡元義也元有大善之義有元亨者四卦大有
 蠱升鼎也唯升之彖誤隨它卦作大亨曰諸卦之元
 與乾不同何也曰元之在乾為元始之義為首出庶
 物之義它卦則不能有此義為善為大而已曰元之
 為大可矣為善何也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豈有
[014-4b]
 不善者乎事成而後有敗敗非先成者也興而後有
 衰衰固後於興也得而後有失非得則何以有一作/為
 失也至於善惡治亂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然必善
 為先故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柔得盛位非所固有故曰大有剛健故
 應乎天文明故時行易/說
 龜山楊氏曰卦唯一隂衆陽宗之故上下應而為大
 有也大有者盛大之時也柔得尊位大中以虛受之
[014-5a]
 能有其大也是以元亨此以六五一爻成卦之義言
 之也處大有之時而非外有文明之徳以濟之内有
 剛健之徳以蓄之則物不能累矣剛健文明天徳也
 故能應乎天而時行時行言有大而各當其可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謙以居之不自滿
 假者也以一柔而應五剛所謂不寶逺物所寶惟賢
 者也經曰冨有之謂大業故尺地莫非其有一民莫
 非其臣不如是不足以為大業光天之下萬邦黎獻
[014-5b]
 共惟帝臣惟帝時舉不如是不足以為尚賢也故六
 五之有不有其有者也六五之尚賢不簡於用賢者
 也太王居豳狄至則去之不有其有也舜明四目逹
 四聰賔于四門四門穆穆不簡於用賢也則大有之
 為大應天而時行蓋可知矣是以秦非不强且大也
 卒於二世而滅鄒魯非无賢也而卒不能舉曷足以
 稱大有之元亨哉易/說
 白雲郭氏曰同人之六二不能大同者也非其位也
[014-6a]
 非其才也大有之六五能有大者也有大者包衆陽
 而有之其道孰大於此故大有者非獨有賢也无所
 不有也孔子曰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則履信思
 順而又尚賢不獨以尚賢為主也是以帝堯克明俊
 徳以親九族平章百姓恊和萬邦皆堯之有也虞舜
 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逹四聰皆舜之有也然惟
 天為大惟堯則之則堯之有則天而為大也大舜有
 大焉善與人同則舜之有以人同天之大也故柔得
[014-6b]
 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者若舜之事是也其徳剛健
 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者若堯之事是也其為元亨
 則一而已易/說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伊川先生曰火髙在天上照見萬物之衆多故為大
 有大有繁庶之義君子觀大有之象以遏絶衆惡揚
 明善類以奉順天休美之命萬物衆多則有善惡之
 殊君子享大有之盛當代天工治養庶類治衆之道
[014-7a]
 在遏惡揚善而已惡懲善勸所以順天命而安羣生
 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柔能大有非天道也乃天命也故曰順
 天休命遏惡揚善勉衆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火在天上因天之明則物无遁形矣君
 子觀火天之象以遏惡揚善夫莫非命也順受其正
 所謂休命者正命也善惡不當其實則非順休命也
 易/說
[014-7b]
 兼山郭氏曰象天之休命无時而或非所謂尚不肖
 者時焉而已時者天之所不能違也遏惡云者尚賢
 之世不使小人得雜乎其間是以舜命九官十二牧
 亦曰遏絶苖民四罪而天下咸服斯大有之道歟易/説
 白雲郭氏曰明之為徳也大矣聖賢之所甚重而後
 世未之思也堯之巽位大事也曰明明揚側陋而已
 皋陶賡歌君徳曰元首明哉而已伊尹論終始愼厥
 與曰惟明明后而已商臣之諫髙宗曰明哲實作則
[014-8a]
 而已泰誓言元后曰亶聰明而已是以古人稱君徳
 率曰明王明后則明為君徳之大也故堯典稱堯曰
 欽明舜典稱舜曰文明五子稱禹曰明明我祖仲虺
 言於成湯曰惟天生聰明時乂詩人以大明稱文王
 非獨知明為君之大徳亦以見不明為君之大惡伊
 尹放太甲于桐非有桀紂之多罪也以不明而已由
 不明以充其惡是亦桀紂耳故伊尹懼而放之太甲
 亦曰予小子不明于徳是知君之大惡莫大於不明
[014-8b]
 也大有之象以有大君之明徳故名其卦曰大有也
 且離之為象在天為日之明在地為火之明在人為
 徳之明今也火在天上又為人君明徳之象安得不
 大有於天下也故象言火在天上以見至明居至尊
 至髙之位而臨照四方雖衆陽之剛非資其明則冥
 行而已故天下之動晝行夜伏者无它焉其動以明
 為主故爾是知大有之卦以五陽而歸于一隂者非
 歸其柔也歸其明也人主明徳天下歸之意也乃若
[014-9a]
 同人之象火在天下雖火為至明潜而在下不復有
 君徳尊明之象是以同人則可語以大有則未也遏
 惡揚善明於人道也順天休命明於天道也堯授舜
 而舜受之明休命也舜舉十六相而去四凶明善惡
 也易/說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大有之初未至於盛處卑无應與
 未有驕盈之失故无交害未渉於害也大凡富有鮮
[014-9b]
 不有害以子貢之賢未能盡免況其下者乎匪咎艱
 則无咎言冨有本匪有咎也人因冨有自為咎耳若
 能享富有而知難處則自无咎也處冨有而不能思
 艱兢畏則驕侈之心生矣所以有咎也○在大有之
 初克念艱難則驕溢之心无由生矣所以不交渉於
 害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二應於五三能自通四匪其旁唯初无
 交故有害然非其咎易/說
[014-10a]
 龜山楊氏曰以剛健之才而上无應困於一卦之下
 无交故也是以有害然匪其咎也以无交為害枉己
 以求之則有咎矣故艱則无咎夫君子厄於陳蔡之
 間无上下之交也其厄也非无害矣然道大不容何
 病則雖厄而聖人不以為害也當盛大之時貧且賤
 焉恥也則无交冝有害矣故曰大有初九无交害唯
 大有之初為然易/說
 兼山郭氏曰初九經云拔茅茹君子小人未有不以
[014-10b]
 其類出也況大有羣賢彚升己最下而无交所以為
 害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賢者當彚進之時而已獨在下以无交
 為害疑於有咎矣疑於有咎而非咎者以无交之害
 非己自致故匪咎也大有尚賢之君將使野无遺賢
 何患於不進哉難進易退士之常也不失是道則无
 咎矣故曰艱則无咎叔孫之毁仲尼臧倉之沮孟子
 无交之害如此而孔孟未甞枉道以干之所謂艱則
[014-11a]
 无咎也大有之時不以无交為害而初九最為卑逺
 者故獨有无交之害也易/說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

 伊川先生曰九以陽剛居二為六五之君所倚任剛
 健則才勝居柔則謙順得中則无過其才如此所以
 能勝大有之任如大車之材强壯能載重物也可以
 任重行逺故有攸往而无咎也大有豐盛之時有而
[014-11b]
 未極故以二之才可往而无咎至於盛極則不可以
 往矣○壯大之車重積載於其中不損敗猶九二材
 力之強能勝大有之任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六五柔得尊位大中以居其上九二以
 剛健之才應乎下上下相與大車以載之象也剛中
 而不過故積而不敗其才足以任重而致逺故有攸
 往无咎易/說
 兼山郭氏曰九二天保之詩言君能下下以成其政
[014-12a]
 臣能歸美以報其上則大有柔得位而上下應之九
 二其著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自任以天下之重者伊尹也大車以載
 非伊尹不足以當之以此而往就湯可也就桀可也
 相湯伐桀可也放太甲于桐可也歸太甲于亳可也
 又何咎之有蓋聖人道積於中无所往而不利故如
 大車之不可敗也九二有剛健之才柔謙之徳居中
 而无過其積於中者如此易/說
[014-12b]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
人害也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體之上在下而居人上諸侯人
 君之象也公侯上承天子天子居天下之尊率土之
 濵莫非王臣在下者何敢專其有凡土地之冨人民
 之衆皆王者之有也此理之正也故三當大有之時
 居諸侯之位有其冨盛必用亨通乎天子謂以其有
 為天子之有也乃人臣之常義也若小人處之則專
[014-13a]
 其冨有以為私不知公以奉上之道故曰小人弗克
 也○公當用一无/用字亨于天子若小人處之則為害也
 自古諸侯能守臣節忠順奉上者則蕃養其衆以為
 王之屏翰豐殖其財以待上之徴賦若小人處之則
 不知為臣奉上之道以其有為己之私民衆財豐則
 反擅其冨强益為不順是小人大有則為害又大有
 為小人之害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非柔中文明之主不能察非剛健不私
[014-13b]
 之臣不能通故曰小人弗克易/說
 龜山楊氏曰九三居下卦之上人臣之尊位公侯之
 任也公者背私之名當盛大之時以其所有奉職貢
 而无私焉亨于天子之道也小人處之擅其有以為
 己私分崩陵僭之患生矣故小人害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三居下卦之上為臣之尊位方之九
 二之權或不足是為諸侯之尊大者矣先儒多以亨
 為享獨王輔嗣曰通也且天子饗諸侯皆於祖廟上
[014-14a]
 公備九獻之禮其為禮也莫加焉小人安能勝此享
 哉小人享之則其榮也適所以為害歟易/說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辯晳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居大有之時已過中矣是大有之
 盛者也過盛則凶咎所由生也故處之之道匪其彭
 則得无咎謂能謙損不處其太盛則得无咎也四近
 君之髙位苟處太盛則致凶咎彭盛多之貌詩載驅
 云汶水湯湯行人彭彭行人盛多之狀雅大明云駟
[014-14b]
 騵彭彭言武王戎馬之盛也○能不處其盛而得无
 咎者蓋有明辯之智也晢明智也賢智之人明辯物
 理當其方盛則知咎之將至故能損抑不敢至於滿
 極也並易/傳
 廣平游氏曰舒王以匪其彭為匪其旁不知所據何
 說且近君之位有下比之嫌恐非獨大有之時為然
 伊川以彭為衆多似於大有為親一說彭有張大之
 意當大有之勢居近君之位輙據而矜之志於張大
[014-15a]
 則羣賢解體天地鬼神亦且弗祐矣此昧者所以敗
 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九四剛過乎中居大有之盛能匪其彭
 則无咎矣彭盛多也處多懼之地而有其盛多則害
 矣與小人弗克无以異也非明辯之晳何以與此易/説
 白雲郭氏曰賢者居近君之位特立獨行自進於君
 而无外交者九四是也故雖九三之剛徳亦不與之
 親附而進焉此所謂匪其彭也如是則其明足以辯
[014-15b]
 晢何咎之有九四離之初故知其有明徳子夏傳彭
 作旁伊川云如詩行人彭彭駟騵彭彭皆盛多之貌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
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當大有之時居君位虛中為孚信
 之象人君執柔守中而以孚信接於下則下亦盡其
 信誠以事於上上下孚信相交也以柔居尊位當大
 有之時人心安易若專尚柔順則陵慢生矣故必威
[014-16a]
 如則吉威如有威嚴之謂也旣以柔和孚信接於下
 衆志說從又有威嚴使之有畏善處有者也吉可知
 矣○下之志從乎上者也上以孚信接於下則下亦
 以誠信事其上故厥孚交如由上有孚信以發其下
 孚信之志下之從上猶響之應聲也一有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九
 字/威如之所以吉者謂若无威嚴則下易慢而无戒
 備也謂无恭畏備上之道備謂備上之求責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人威重有徳望則人自畏服易曰厥孚
[014-16b]
 交如威如吉君子以至誠交人然後有威重威如之
 吉易而无備也君子至平易有何關防擬備惟以抑
 抑威儀為徳之隅儼然人望而畏之旣易而无備則
 威如乃吉也易/說
 廣平游氏曰辯晳明之著也大有之成體文明而剛
 健之主故能以至誠與下而下亦以至誠應之上下
 合徳而无間故曰厥孚交如為大有之主髙拱尊位
 其明不可欺其健不可陵則人之畏之將如神明矣
[014-17a]
 故曰威如吉彼且推赤心置人腹中其胷中坦然无
 疑忌誰肯用數以御下哉此太平之君子所以易而
 无備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柔得尊位大中有孚也一隂在上以虛
 受之為衆陽所宗故上下應而厥孚交如也柔順而
 處剛則柔亦不茹威如之吉以徳而不以力也所謂
 徳威惟畏也易而无備者以此易/說
 兼山郭氏曰六五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
[014-17b]
 信矣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不
 亦威而不猛乎此衆人之所謂信衆人之所謂威況
 居大有之時履崇髙之勢位者乎故先五垂衣拱手
 不下袵席之上而莫不承徳以來王有道以先之也
 書曰徳威惟畏徳明惟明其是之謂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歸美以報其
 上盡君臣相與之誠故曰厥孚交如也凡為臣者皆
 以誠交非一臣也書曰威克厥愛允濟大有之君以
[014-18a]
 柔居尊而有衆賢雖盡相與之誠苟无克愛之威亦
 且未為吉也交如親之也通誠信之道也威如尊之
 也嚴君臣之分也誠信之道已通君臣之分己嚴故
 能銷患於无形矣非明君盡惟幾惟康之道者不足
 以與此君臣上下信以發志孰為猜嫌之患是以易
 而无備也且初九之難進九二之積中九三之克享
 九四之匪彭各以其道而來親而尊之可謂有賢之
 極矣舜闢四門明四目逹四聰終至於无為而治君
[014-18b]
 臣賡歌都俞而已其六五易而无備之吉乎易/說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在卦之終居无位之地是大有之
 極而不居其有者也處離之上明之極也唯至明所
 以不居其有不至於過極也有極而不處則无盈滿
 之災能順乎理者也五之孚信而履其上為蹈履誠
 信之義五有文明之徳上能降志以應之為尚賢崇
 善之義其處如此合道之至也自當享其福慶自天
[014-19a]
 祐之行順乎天而獲天祐故所往皆吉无所不利也
 ○大有之上有極當變由其所為順天合道故天祐
 助之所以吉也君子滿而不溢乃天祐也繫辭復申
 之云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
 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履信謂
 履五五虛中信也思順謂謙退不居尚賢謂志從於
 五大有之世不可以盈豐而復處盈焉非所冝也六
 爻之中皆樂據權位唯初上不處其位故初九无咎
[014-19b]
 上九无不利上九在上履信思順故在上而得吉蓋
 自天祐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以剛而下柔居上而志應於中故曰履
 信思順又以尚賢蓋五陽一隂又无物以間焉耳剛
 柔相求情也信也易/說
 廣平游氏曰六五有至信之徳而上履之故有履信
 之義五為大君而上九與衆陽同體而應之故有思
 乎順之義上九為明之極而自處无位之地推衆賢
[014-20a]
 而進之故有尚賢之義能如是則无天災物累无人
 非鬼責天人交助之冝其吉无不利也自天云者理
 之必至非有求而得也伊尹將告歸旁求俊乂啓迪
 後人自不居其成功蓋用此道也又以尚賢者體信
 順以處已而又以尚賢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六五以柔順大中而履尊位有孚也上
 九居其上而應焉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信順天
 人所助也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易/說
[014-20b]
 兼山郭氏曰上九六五厥孚交如而上九履之履信
 者也不當有為之地而身退以安之思順者也賢人
 衆多不固位以妨之尚賢者也如是則不獨无人非
 自天且祐之矣使不居大有之世无崇髙之位一能
 擇信而履之擇時而順之見賢而尚之雖曰人不知
 而不愠天其厭之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繫辭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
 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六五之君
[014-21a]
 實盡此而言於上九者非上九之才能得此也蓋言
 大有之吉以此終也故象曰大有上吉則知此吉大
 有之吉非止上九之吉也與小雅樂得賢之詩每章
 必終以壽考同意然大有之時不以无交為害獨初
 九卑逺有是患焉故象曰大有初九言大有之初九
 獨有是患也上九之吉大有之吉也故象曰大有上
 吉如言大有之極則終有是吉也聖人變文立義如
 此易/說
[014-21b]
 
 
 
 
 
 
 
 大易粹言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