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WYG)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十一    宋 方聞一 編
乾上/坤下
 伊川先生曰泰序卦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履
 得其所則舒泰泰則安矣泰所以次履也為卦坤隂
 在上乾陽居下天地隂陽之氣相交而和則萬物生
 成故為通泰易/傳
泰小往大來吉亨
[011-1b]
 伊川先生曰小謂隂大謂陽往往之一作/居於外也來
 來居於内也陽氣下降隂氣上交也隂陽和暢則萬
 物生遂天地之泰也以人事言之大則君上小則臣
 下君推誠以任下臣盡誠以事君上下之志通朝廷
 之泰也陽為君子隂為小人君子來處於内小人往
 處於外是君子得位小人在下天下之泰也泰之道
 吉而且亨也不云元吉元亨者時有汚隆治有小大
 雖泰豈一槩哉言吉亨則可包矣易/傳
[011-2a]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
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伊川先生曰小往大來隂往而陽來也則是天地隂
 陽之氣相交而萬物得遂其通泰也在人則上下之
 情交通而其志意同也○陽來居内隂往居外陽進
 而隂退也乾健在内坤順在外為内健而外順君子
 之道也君子在内小人在外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011-2b]
 所以為泰也旣取隂陽交和又取君子道長隂陽交
 和乃君子之一无/之字道長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往自内出也來自外至也陽大而隂小
 小者未往則隂為内主陽无自而至故小往而後大
 來否反泰者也故大往而後小來亦若是而已此隂
 陽之義君子小人進退之象也小人在内而能進君
 子者未之有也夫天地交則氤氲而化醇故萬物通
 上下交則貴貴尊賢之義明故其志同内陽而外隂
[011-3a]
 以二體言也内健而外順以卦之才言也内君子而
 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以卦之時言也有其體
 而後有以成其才有其才而後有以御其時三者備
 則泰之為泰而吉亨義盡於此矣易/傳
 兼山郭氏曰凡陽稱大隂稱小小者已往大者當來
 往者屈而來者伸則陽來而變隂上順而從下也其
 始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故天地交其終也陽進而
 隂順故上下交夫天地交萬物生人道交功勲成凡
[011-3b]
 賦形於天地受氣於隂陽无不泰也泰者主人道而
 言是以言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泰通之大者也通不足以盡之故曰泰
 小大云者乾為大坤為小陽為大隂為小君上為大
 臣下為小君子為大小人為小總衆類而言之故特
 曰大小也三隂升而往三陽降而來故曰小往大來
 陽來故吉道交故亨天地交萬物之泰也上下交人
 道之泰也其志同者君臣同心同德以泰天下者也
[011-4a]
 内陽而外隂天地之道泰也内健而外順乾坤之道
 泰也内君子而外小人天下國家之道泰也消長者
 有漸之辭易/說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
 伊川先生曰天地交而隂陽和則萬物茂遂所以泰
 也人君當體天地通泰之象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
 相天地之冝以左右生民也財成謂體天地交泰之
[011-4b]
 道而財制成其施為之方也輔相天地之宜天地通
 泰則萬物茂遂人君體之而為法制使民用天時因
 地利輔助化育之功成其豐美之利也如春氣發生
 萬物則為播殖之法秋氣成實萬物則為収斂之法
 乃輔相天地之冝以左右輔助於民也民之生必頼
 君上為之法制以敎率輔翼之乃得遂其生養是左
 右之也易/傳○李嘉仲問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
 冝如何曰天地之道不能自成須聖人裁成輔相之
[011-5a]
 如歲有四時聖人春則敎民播種秋則敎民収穫是
 裁成也敎民耡耘灌漑是輔相也又問以左右民如
 何古之盛時未嘗不教民故立之君師設官以治之
 周公師保萬民與此卦言左右民皆是也後世未嘗
 教民任其自生自育只治其間而已唐棣/所編
 廣平游氏曰財成天地之道猶言燮理隂陽也輔相
 天地之冝猶言寅亮天地也寅亮者事功之所及如
 羲和之職是也此體天地交泰之事也至於燮理則
[011-5b]
 非體道之全而與天地相流通者不足以與此此體
 天地交泰之道也財者節其過也猶言範圍成者補
 其虧也猶言彌綸範之使有常則日月无薄蝕陵谷
 无遷易四時常若風雨常均若此者範之者也圍之
 使无踰則春无淒風秋无苦雨冬无愆陽夏无伏隂
 若此者圍之者也彌之使不虧其體則覆燾者統元
 氣持載者綂元形陽敷而能生隂肅而能成夫是之
 謂彌綸之使无失其叙則日月代明寒暑迭運將來
[011-6a]
 者進成功者退夫是之謂綸易/說
 龜山楊氏曰天地之氣交通成和泰之象也先王財
 成輔相體此道而已苟无是道雖有周公之法不行
 矣易/說
 兼山郭氏曰象復隂上而陽下隂往而陽來亦可以
 謂之交乎不可也復陽來而未中也臨四隂已用二
 陽當來亦可以謂之交乎未可也臨陽進而未壯也
 至於泰則上下中而隂陽分小者往而大者來是以
[011-6b]
 謂之交也蓋天施復於子地化紐於丑人生自寅成
 於申故子為天正丑為地正寅為人正自子至寅三
 陽生而三才之道備故泰者可以修人事以奉天時
 之時也故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
 地之冝以左右民后君也凡君道者當法之也今夫
 日月之代明四時之運行天之道也然而不能无過
 與不及之差天人之交勝也若乃聖王在上則日月
 不過而四時不忒財成之有道也凡物春生之夏長
[011-7a]
 之秋成之冬藏之天地之冝也然而不能无有餘不
 足之異人事之不齊也若乃聖王在上則東作西成
 之有序輔相之有政也至於民受天地之中以生莫
 不有君臣父子天下謂之逹道莫不有仁有勇天下
 謂之逹德良知良能皆出於人之性也其或有入於
 罟擭䧟阱而莫之知避其或知中庸之道而莫知可
 能蓋左右之无術也若乃聖王在上則左之右之俾
 輔翼之又從而振德之左右之有方也然而三者之
[011-7b]
 序亦何施而可乎蓋上治之道有出於精神之運心
 術之動不可得而言之其有見於成法者如洪範之
 五行應之以五事而休咎之徴若合符節是以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有不可勝言者也其下治之道則至
 於山川草木鳥獸蟲魚之化不可勝紀其有見於政
 事者若虞夏之九功洪範之八政山林有時藪澤有
 禁則榖與魚龞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至於九叙
 唯歌有不可勝陳者也在民則天命之謂性我則使
[011-8a]
 生者有以養死者有以葬謂率性之謂道我則謹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謂修道之謂教我則建用
 皇極而納之於大中及其至也嚮之者惠以五福違
 之者威以六極是以堯舜之民比屋可封用此道也
 嗚呼是三者非泰之時則不能行泰之時非内健外
 順之君則不可致君以是而君臨相以是而脩輔故
 文武汲汲仲尼皇皇其有意於此乎易/說○后以財成
 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賛化育之謂也中庸/解
[011-8b]
 白雲郭氏曰有復姤然後有臨遯有臨遯然後有否
 泰復姤臨遯隂陽之偏得其正者其泰否乎正故交
 偏則不交也故曰天地交㤗六十四卦之中隂陽得
 其正而交者獨泰一卦而已此泰之時所以為難遇
 也泰之時萬物盛極而人不知有節故欲財成輔相
 焉蓋聖人體天地交泰之道財而制之以成人道又
 因天地生物之冝為之播殖収斂東作西成以輔相
 之是以天地交泰之道左右吾民也易/說
[011-9a]
初九抜茅茹以其彚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伊川先生曰初以陽爻居下是有剛明之才而在下
 者也時之否則君子退而窮處時旣一作/將泰則志在
 上進也君子之進必與其朋類相牽援如茅之根然
 拔其一則牽連而起矣茹根之相牽連者故以為象
 彚類也賢者以其類進同志以行其道是以吉也君
 子之進必以其類不唯志在相先樂於與善實乃相
 頼以濟故君子小人未有能獨立不頼朋類之助者
[011-9b]
 也自古君子得位天下之賢萃於朝廷同志恊力以
 成天下之泰小人在位則不肖者並進然後其黨勝
 而天下否矣蓋各從其類也○時將泰則羣賢皆欲
 上進三陽之志欲進同也故取茅茹彚征之象志在
 外上進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茅之為物至潔而其用重拔之則連茹
 而出君子以其彚征之象也否之時不能无君子泰
 之時亦不能无小人泰之初上下始交也小者未盡
[011-10a]
 往則豈一君子之力獨能伸哉故以其彚征乃吉易/説
 白雲郭氏曰君子小人各從其類不能相入也故言
 拔茅茹彚征則得志故吉志在外者君子以獨善為
 内而以澤加於民為外也昔堯用舜而野无遺賢者
 其抜茅茹之謂乎易/說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
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伊川先生曰二以陽剛得中上應於五五以柔順得
[011-10b]
 中下應於二君臣同德是以剛中之才為上所專任
 故二雖居臣位主治泰者也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
 也故治泰之道主二而言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
 四者處泰之道也人情安肆則政舒緩而法度廢弛
 庶事无節治之之道必有包含荒穢之量則其施為
 寛裕詳密弊革事理而人安之若无含𢎞之度有忿
 疾之心則无深逺之慮有暴擾之患深弊未去而近
 患已生矣故在包荒也用馮河泰寧之世人情習於
[011-11a]
 乆安安於守常惰於因循憚於更變非有馮河之勇
 不能有為於斯時也馮河謂其剛果足一作/可以濟深
 越險也自古泰治之世必漸至於衰替蓋由狃習安
 逸因循而然自非剛斷之君英烈之輔不能挺持奮
 發以革其弊也故曰用馮河或疑上云包荒則是包
 含寛容此云用馮河則是奮發改革似相反也不知
 以含容一作/𢎞之量施剛果之用乃聖賢之為也不遐
 遺泰寧之時人心狃於泰則苟安逸而已烏能復深
[011-11b]
 思逺慮及於遐逺之事哉治夫泰者當周及庶事雖
 遐逺不可遺若事之微隱賢才之在僻一作/側陋皆遐
 逺者也時泰則固遺之矣朋亡夫時之旣泰則人習
 於安其情肆而失節將約而正之非絶去其朋與之
 私則不能也故云朋亡自古立法制事牽於人情卒
 不能行者多矣若夫禁奢侈則害於近戚限田産則
 妨於貴家如此之類旣不能一无旣/不能字斷以大公而必
 行則是一有/不字牽於朋比也治泰不能朋亡則為之難
[011-12a]
 矣治泰之道有此四者則能合於九二之德故曰得
 尚于中行言能配合中行之義也尚配也○象舉包
 荒一句而通解四者之義言如此則能配合中行之
 德而其道光明顯大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中行中立之行也若朋比則未足尚也
 舜文之大不是過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包荒在宥之而不治也治則或傷之矣
 用馮河過中者不棄也棄之則立賢有方矣不遐遺
[011-12b]
 不忘逺也朋亡不泄邇也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如是而已此大臣之任也周公人臣也而思兼三王
 之事以上下交而志同故也夫為人臣若周公可也
 世儒謂周公為人臣不能為之功故得用人臣不得
 用之禮樂失其㫖矣易/說
 兼山郭氏曰九二昔武王克商召太公而問之曰將
 奈其士衆何太公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
 其人者惡其儲胥咸劉厥敵靡使有餘王曰不可太
[011-13a]
 公出召公入王曰為之柰何召公曰有罪者殺之无
 罪者活之王曰不可召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柰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无變舊新唯仁是親百姓有
 過在予一人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方是時皆商之
 頑民也武王周公處之如是況包荒馮河之徒歟泰
 之九二武王周公盡之矣謂之泰誓冝无媿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泰之道甚大有三才成能之事故象言
 財成輔相非小人可居必大人君子用天徳者可以
[011-13b]
 主之九二之臣是也九二得乾剛中之大德故荒不
 治者包而治之馮河之勇者用之幽逺之士不遺焉
 是有含容之度而无忿疾之心者非天德之臣不能
 至也如是則大者自來而无幽遯之志小者自往而
 无干進之心善惡各安其分而天下之朋比亡矣蓋
 一於大公而无私心則天下有朋者未必用而无朋
 者未必遺君子小人率包而容之而其用者必有德
 遺者必无德也天下曉然知有德必用而无德必遺
[011-14a]
 雖有朋何益也是為朋亡之道也此九二所以得尚
 于中行之君尚猶配也中行者六五為中以行願之
 君也洪範以凡厥庻民无有滛朋人无有比德為皇
 極大中之道則象以九二為光大不亦冝乎九二以
 君德而為臣觀爻象之辭盡坤含𢎞光大之義矣所
 謂大人之事也而不言大人者以否之辭可互見也
 故乾之九二善世而不伐德愽而化而泰之九二包
 荒用馮河不遐遺近之坤之六五黄裳元吉而泰之
[011-14b]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近之非有得於乾坤用九
 用六之道不足以成泰也九二所謂見羣龍无首者
 也六五所謂永貞以大終者也易/說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福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伊川先生曰三居泰之中在諸陽之上泰之盛也物
 理如循環在下者必升居上者必降泰乆而必否故
 於泰之盛與陽之將進而為之戒曰无常安平而不
[011-15a]
 險陂者謂无常泰也无常往而不返者謂隂當復也
 平者陂往者復則為否矣當知天理之然方泰之時
 不敢安逸常艱危其思慮正固其施為如是則可以
 无咎處泰之道旣能艱貞則可常保其泰不勞憂恤
 得其所求也不失所期為孚如是則於其禄食有福
 益也禄食謂福祉善處泰者其福可長也蓋德善日
 積則福禄日臻德踰於禄則雖盛而非滿自古隆盛
 未有不失道而喪敗者也○无往不復言天地之交
[011-15b]
 際也陽降于下必復于上隂升于上必復于下屈伸
 往來之常理也一作理/之常也因天地交際之道明否泰不
 常之理以為戒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因交與之際以著戒能艱貞則享福可
 必易/說
 龜山楊氏曰平終必陂往極必復此天地之義隂陽
 之理也九三居天地之際將陂復之時也而在上者
 不知為君之難居下者不知為臣之不易世方无虞
[011-16a]
 上下荒怠不知相與以警戒則否將至矣泰其可長
 乎九三在下卦之上人臣之尊位上交之極也知艱
 貞乃可以无咎不能正固以守之務為持禄保位之
 謀則小人之歸而禍將及矣雖有其位其能安享之
 乎故惟不恤其孚而後于食有福阿意以媚上恤其
 孚者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否泰之道如循環終則有始可不豫戒
 乎城復于隍則无及矣九三下體之上位已過中故
[011-16b]
 以平陂往復而思戒也艱若周公之无逸也貞若成
 王之持守也能艱能貞則无咎矣君子能為可信之
 道以无咎何恤人之必信否也艱貞无咎邦有道糓
 之時是以于食有福況太平之世旣醉以酒旣飽以
 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則于食有福明矣九三六四
 是為天地相交之際天道終矣地道之始故曰天地
 際也過此以往則未之或知故君子思必陂必復之
 戒焉○九三艱貞臣道非君道並易/説
[011-17a]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冨皆失
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伊川先生曰六四處泰之過中以隂在上志在下復
 上二隂亦志在趨下翩翩疾飛之貎四翩翩就下與
 其鄰同也鄰其類也謂五與上夫人冨而其類從者
 為利也不冨而從者一无/者字其志同也三隂皆在下之
 物居上乃失其實其志皆欲下行故不冨而相從不
 待戒告而誠意相合也夫隂陽之升降乃時運之否
[011-17b]
 泰或交或散理之常也泰旣過中則將變矣聖人於
 三尚云艱貞則有福蓋三為將中知戒則可保四已
 過中矣理必變也故專有始終反復之道五泰之主
 則復言處泰之義○翩翩下往之疾不待冨而鄰從
 者以三隂在上皆失其實故也隂夲在下之物今乃
 居上是失實也不待戒告而誠意相與者蓋其中心
 所願故也理當然者天也衆所同者時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隂陽皆未安其分故家不冨志不寜易/説
[011-18a]
 龜山楊氏曰三隂在下之物而上行皆失實也故不
 冨然翩翩相從而下復者能不冨以其鄰者也蓋隂
 陽之往復天地之義理之必至也四居天地之際求
 復之時也其相從而下非為利也出於中心之願故
 不俟告戒而其誠已孚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翩翩飛之疾也疾飛而趨下從陽蓋見
 幾之君子也陽道常饒而為實隂道常乏而為虛乏
 而從饒虛而從實理之必然也故翩翩從陽以不冨
[011-18b]
 而失實也皆者三隂同志之辭隣者五也上也不戒
 以孚則不約而從也不約而從以三隂中心之願同
 故耳不冨主坤言與謙同易/說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伊川先生曰史謂湯為天乙厥後有帝祖乙亦賢王
 也後又有帝乙多士曰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明徳
 恤祀稱帝乙者未知誰是以爻義觀之帝乙制王姬
 下嫁之禮法者也自古帝女雖皆下嫁至帝乙然後
[011-19a]
 制為一作/其禮法使降其尊貴以順從其夫也六五以
 隂柔居君位下應於九二剛明之賢五能倚任其賢
 臣而順從之如帝乙之歸妹然降其尊而順從於陽
 則以之受祉且元吉也元吉大吉而盡善者也謂成
 治泰之功也○以祉元吉所以能獲祉福且元吉者
 由其以中道合而行其志願也有中德所以能任剛
 中之賢所聽從者皆其志願也非其所欲能從之乎
 並易/傳
[011-19b]
 横渠先生曰雖隂陽義反取交際為大義易/說
 龜山楊氏曰六五柔順而履中忘勢而下交有帝乙
 歸妹之象焉故能以祉元吉九三處一卦之中上下
 交際泰之盛時也盛極必反蓋天地之道理之必至
 也故戒之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言泰之不可恃也
 易而不知戒則否將復矣故唯艱貞乃吉九三有剛
 健之才能艱貞者也六四處下卦之上盛極而過中
 矣蓋陂復之時也隂柔不中无濟時之才時運而往
[011-20a]
 則羣隂下復以為否理之必至也其孰能禦之六五
 履尊位為泰之主時之盛衰係乎人君而已而天下
 隨之以為時也故復言處泰之道而不以時之往復
 為辭與三四異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泰之時有乾德剛中之臣而上无飛龍
 之君不幾於不能用乎然泰之所謂天地交者以臣
 有乾德而居下君有坤德而居上是以謂之交也兼
 具乾坤之體而不得其全所以為聖人參天地之卦
[011-20b]
 故象言財成輔相之道也六五以謙尊自居用坤之
 六五得黄裳之道下下以成其政所謂上下交而其
 志同也有是君有是臣所以能福天下以元吉也元
 吉非一人之吉天下之吉也所謂歛時五福用敷錫
 厥庶民君也以祉者以祉天下也六五之志在於用
 柔今之下下行用柔之願而已乙用柔也妹柔之至
 也非柔之至不足以盡黄裳之道故歸妹黄裳皆稱
 元吉蓋一道也易/說
[011-21a]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于隍
其命亂也
 伊川先生曰掘隍土積累以成城如治道積累以成
 泰及泰之終将反于否如城土頽圯復反于隍也上
 泰之終六以小人處之行將否矣勿用師君之所以
 能用其衆者上下之情通而心從也今泰之將終失
 泰之道上下之情不通矣民心離散不從其上豈可
 用也用之則亂衆旣不可用方自其親近而告命之
[011-21b]
 雖使所告命者得其正亦可羞吝邑所居謂親近大
 率告命必自近始凡貞凶貞吝有二義有貞固守此
 則凶吝者有雖得正亦凶吝者此不云貞凶而云貞
 吝者一无/者字將否而方告命為可羞吝否不由於告命
 也○城復于隍矣雖其命之亂不可止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泰極則否非力所支故不可以師其勢
 愈亂正以命令諭衆然終吝道也故知者先幾艱貞
 无咎著戒未然也易/說
[011-22a]
 龜山楊氏曰治隍而為城隂上升之象城復于隍隂
 復其所之象也上六泰之終也平者陂往者復泰反
 為否上下分崩離析之時也命亂而不一衆其可用
 乎故曰勿用師夫邑者所居之邑也衆不可用而告
 命不出夫居邑則雖正亦吝矣然泰之終也有剛健
 之才處之則顛而扶危而持猶可為也故曰吝而已
 易/說
 兼山郭氏曰九三无往不復上六城復于隍雖理之
[011-22b]
 所必然亦始終之戒也六五坤柔也九二乾徤也柔
 順之君剛健之臣而有應焉皆中而未正也故有歸
 妹之辭焉以斯道也當斯時也所以為泰也有祉福
 之盛故五曰以祉元吉二曰得尚于中行也禮云君
 佩倚則臣佩垂君佩垂則臣佩委若泰之甚无以復
 如惟歸妹則可矣堯降二女亦由此道非知進退存
 亡之君其孰能與於此易/説
 白雲郭氏曰泰極必否故上六城復于隍方是時也
[011-23a]
 紀綱法度頽毁將絶雖自治且不暇又安能行師以
 治人之罪乎故直曰勿用師然號令雖宣亦且塞而
 不通不過於告自邑止於近者小者而已雖固守是
 道益可鄙也且泰之過極則有君弱臣强不唱而和
 之象故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所以戒臣之剛也
 上六城復于隍所以戒君之柔也城之所以為城者
 以有立也城反於隍君道圯矣上下之命能无亂乎
 觀此則冝戒於城隍未復之時也不言凶者何哉泰
[011-23b]
 有持守之道故也易/說
 
 
 
 
 
 
 大易粹言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