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WYG)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六    宋 方聞一 編
坎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訟序卦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人之
 所需者飲食既有所湏爭訟所由起也訟所以次需
 也為卦乾上坎下以二象言之天陽上行水性就下
 其行相違所以成訟也以二體言之上剛下險剛險
 相接能无訟乎又人内險阻而外剛强所以訟也易/傳
[006-1b]
訟有孚窒&KR0357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渉大川
 伊川先生曰訟之道必有其孚實中无其實乃是誣
 妄凶之道也卦之中實為有孚之象訟者與人爭辯
 而待决於人雖有孚亦湏窒塞未通不窒則已明无
 訟矣事既未辯吉凶未可必也故有畏&KR0357中吉得中
 則吉也終凶終極其事則凶也○訟者求辯其曲直
 也故利見於大人大人則能以其剛明中正決所訟
 也訟非和平之事當擇安地而處不可䧟於危險故
[006-2a]
 不利渉大川也並易/傳
 白雲郭氏曰需訟一體也相親而需則為需相違而
 訟則為訟性情之異耳然性情之異而有孚則同者
 親而无孚需之妄也訟而无孚訟之妄也窒者塞其
 源而不流也惕者謹其事而知懼也得其中則吉成
 其終則凶知此則知訟之為道矣非特訟者為然聴
 訟亦如之也好生之徳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窒之也欽哉欽哉唯刑之恤哉惕之也吕刑曰簡孚
[006-2b]
 有衆又曰獄成而孚輸而孚有孚也故乃明于刑之
 中中吉也舜典之疑唯輕吕刑之疑有赦不成其終
 也易/説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
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渉
大川入于淵也
 伊川先生曰訟之為卦上剛下險險而入健也又為
 險健相接内險外健皆所以為訟也若健而不險不
[006-3a]
 生訟也險而不健不能訟也險而又健是以訟也○
 訟之道固如是又據卦才而言九二以剛自外來而
 成訟則二乃訟之主也以剛處中中實之象故有孚
 處訟之時雖有孚信亦必艱阻窒塞而有惕懼不窒
 則不成訟矣又居險䧟之中亦為窒塞惕懼之義二
 以陽剛自外來而得中為以剛來訟而不過之義是
 以吉也卦有更取成卦之由為義者此是也卦義不
 取成卦之由則更不言所變之爻也據卦辭二乃善
[006-3b]
 也而爻中不見其善盖卦辭取其有孚得中而言乃
 善也爻則以自下訟上為義所取不同也○訟非善
 事不得已也安可終極其事極意於其事則凶矣故
 曰不可成也成謂窮盡其事也○訟者求辯其是非
 也辯之乃中正也故利見大人以所尚者中正也聼
 者非其人則或不得其中正也中正大人九五是也
 ○與人訟者必處其身於安平之地若䧟危險則䧟
 其身矣乃入于深淵也卦中有中正險䧟之象並易/傳
[006-4a]
 龜山楊氏曰乾健而上行坎險而趨下居險健而不
 相與訟之所興也九二剛來而得中有孚也訟以有
 孚為主訟而无孚則刑随之矣凶之道也剛來而䧟
 乎險中見窒也見窒而後訟訟非得已也訟而惕焉
 中而止非成訟也是以吉非剛而得中疇克爾終凶
 以上九言也處訟之極不能復即命渝安正則成訟
 者也終凶亦宜乎然訟非中正者不能聼而決故利
 見大人九五是也孔子曰聼訟吾猶人也必也使无
[006-4b]
 訟乎大人能使無訟者若恃險健之才徃而犯難則
 鮮不及矣故不利渉大川自訟有孚/至此易説
 兼山郭氏曰訟三升而二降乃剛來而得中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訟不親也不親而健健而䧟此所以為
 訟剛來居二而得中故二為成卦之主用中則吉也
 大人與天地合徳日月合明无私之大者況訟乎是
 以利見之也險欲䧟健逺之可也故不利涉大川渉
 之則自入于淵矣需之利涉大川險在前也訟之不
[006-5a]
 利渉大川險在下而必䧟也易/説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伊川先生曰天上水下相違而行二體違戾訟之由
 也若上下相順訟何由興君子觀象知人情有争訟
 之道故凡所作事必謀其始絶訟端於事之始則訟
 无由生矣謀始之義廣矣若慎交結明契劵之類是
 也易/傳
 龜山楊氏曰天左旋而水東注違行也作事至於違
[006-5b]
 行而後謀則无及矣易/説
 兼山郭氏曰天體於上水行於下天道左旋水性右
 流皆違行而不相親故曰訟不親也不親所以為訟
 也孔子曰聼訟吾猶人也必也使无訟乎无訟在於
 謀始謀始在於制作契之不明訟之所以生也故有
 徳司契而不責於人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
 以書契良以此也方此為治訟之始未及夫化民之
 道易/説
[006-6a]
 白雲郭氏曰天水違行大不親矣作事謀始期无訟
 也邦无道免於刑戮在下之謀始也刑期无刑必也
 无訟在上之謀始也此謂窒惕之道易/説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
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柔弱居下不能終極其訟者也故
 於訟之初因六之才為之戒曰若不長永其事則雖
 小有言終得吉也盖訟非可長之事以隂柔之才而
[006-6b]
 訟於下難以吉矣以上有應援而能不永其事故雖
 小有言終得吉也有言災之小者也不永其事而不
 至於凶乃訟之吉也○六以柔弱而訟於下其義固
 不可長永也永其訟則不勝而禍難及矣又於訟之
 初即戒訟非可長之事也○柔弱居下才不能訟雖
 不永所事既訟矣必有小災故小有言也既不永其
 事又上有剛陽之正應辯理之明故終得其吉也不
 然其能免乎在訟之義同位而相應相與者也故初
[006-7a]
 於四為獲其辯明同位而不相得相訟者也故二與
 五為對敵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初於正應中有隂陽之間不无訟但以
 隂居下體為柔順履險方初不永所事其理辯直直/一
 作/正故小有言終吉易/説
 龜山楊氏曰險而健卦之所以為訟也險故興訟健
 故能訟居險之初柔不當位非險而健也无能訟之
 才故不永所事當上下違行之時隂柔在下而二以
[006-7b]
 剛乗之近而不相與故小有言然有應在上順而不
 為險故其辯易明既已有言則非无訟也以其辯明
 故終吉夫訟非可長之事居訟之初謀始之時也故
 孔子因以戒之有不可之辭焉易/説
 白雲郭氏曰訟之初未始不小有言也永其事則有
 成終之凶不永所事是以終吉言於初者戒之於始
 也初四在訟之應者是以其辯易明二五在訟之不
 應者是以不克而掇患也易/説
[006-8a]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訟
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伊川先生曰二五相應之地而兩剛不相與相訟者
 也九二自外來以剛處險為訟之主乃與五為敵五
 以中正處君位其可敵乎是為訟而義不克也若能
 知其義之不可退歸而逋避以寡約自處則得无過
 眚也必逋者避為敵之地三百户邑之至小者若處
 强大是猶競也能无眚乎眚過也處不當也與知惡
[006-8b]
 而為有分也○義既不敵故不能訟歸而逋竄避去
 其所也○自下而訟其上義乖勢屈禍患之至猶拾
 掇而取之言易得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處險體剛好訟者也上下二隂俱非已
 應理為不直故不訟歸而逋竄使其邑人之衆无辜
 被禍故曰邑人无眚易/説
 龜山楊氏曰以成卦之才言之則九二剛來而得中
 能有孚窒惕中吉也以爻言之二五正應也二以剛
[006-9a]
 險而不應訟上者也而五以剛中正而履尊位訟之
 主也人所利見而取決焉不可得而訟也故不克訟
 然九二剛而中知義不克則非怙終者故歸而逋其
 邑人三百户无眚歸而逋者自反不縮逋竄而自逭
 也邑人三百户則其居寡弱矣不為險健也不為險
 健則訟息矣故无眚眚過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九二孔子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
 者焉則三百户之邑亦不為小矣或謂下之敢訟上
[006-9b]
 者以附已之衆為得之矣附已之衆上之所不容故
 置其邑而逋乃可无眚眚甚於凶明矣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則三百户
 不為小矣雍曰二五有君臣之位上下之分非可訟
 也訟之義不克也不克則置三百户之邑而歸逋竄
 之中可无眚矣盖以下訟上其患自取苟不違其邑
 是速誅伐之禍也九二以剛中之才一䧟險中而不
 克訟其取患如此況无其才者乎是以聖人貴夫窒
[006-10a]
 惕而不利渉難也伯氏駢邑三百管仲奪之而没齒
 无怨言豈有訟上之患者乎易/説
六三食舊徳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象曰食舊徳從
上吉也
 伊川先生曰三雖居剛而應上然質夲隂柔處險而
 介二剛之間危懼非為訟者也禄者稱徳而受食舊
 徳謂處其素分貞謂堅固自守厲終吉謂雖處危地
 能知危懼則終必獲吉也守素分而无求則不訟矣
[006-10b]
 處危謂在險而承乗皆剛與居訟之時也○柔從剛
 者也下從上者也三不為訟而從上九所為故曰或
 從王事无成謂從上而成不在已也訟者剛健之事
 故初則不永三則從上皆非能訟者也二爻皆以隂
 一作/處柔不終而得吉四亦以不克而渝得吉訟以能
 止為善也○守其素分雖一无/雖字從上之一无/之字所為非
 由已也故无成而終得其吉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履非其位處險之極若能不為他累専
[006-11a]
 應上九則雖危終吉故曰舊徳以隂居陽又處成功
 必有悔吝故曰无成易/説
 廣平游氏曰訟之六三才不稱位故有食舊徳之象
 食舊徳者世其禄也世之搆訟者皆出於忿慾而六
 三才不足則内省而无忮位已髙則知足而无求夫
 如是則從上而已奚其訟故食舊徳而安也然當訟
 之時才不稱其位則人必有媢嫉之者故不能无危
 要之在已者貞固自守而无争心故雖危而終吉也
[006-11b]
 易/説
 龜山楊氏曰六三以隂居陽无險健之才而承乗皆
 剛力不能訟也上九處剛健之極而下為之應柔不
 能抗也則從上而已故曰食舊徳貞厲盖先王詔禄
 以功餼廪稱事食其食不任其責而唯上之從則唯
 食舊徳可也當上下違行之時居險健之中雖以舊
 徳而食然從之而不以正安之而不知戒失義犯患
 將无所不至矣故唯貞厲乃終吉與之從事則无成
[006-12a]
 矣易/説
 白雲郭氏曰以隂柔而介二剛之間危懼也能不以
 訟為事所謂窒惕者也故能保舊徳之禄而固守弗
 失與逋其邑而䘮者異矣雖介二剛為危道而終獲
 吉者能窒其訟故也介二剛有道乎捨二之訟上從
 乾道代終而已從其大體者也故吉六三不以訟為
 事上從乾吉之大可謂徳與位稱者矣然僅能食舊
 而已九二自下訟上掇患已至又豈能保其舊邑哉
[006-12b]
 逋竄宜矣易/説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
失也
 伊川先生曰四以陽剛而居健體不得中正本為訟
 者也承五履三而應一有/於字初五君也義不克訟三居
 下而柔不與之訟初正應而順從非與訟者也四雖
 剛健欲訟无與對敵其訟无由而興故不克訟也又
 居柔而應柔亦為能止之義既義不克訟若能克其
[006-13a]
 剛忿欲訟之心復即就於命革其心平其氣變而為
 安貞則吉矣命謂正理失正理為方命故以即命為
 復也方不順也書云方命圯族孟子云方命虐民夫
 剛健而不中則躁動故不安處非中正故不貞不安
 貞所以好訟也若義不克訟而不訟及就正理變其
 不安貞為安貞則吉矣○安正能如是則為无失矣
 所以吉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體健而比於三理為不直故不克訟易/説
[006-13b]
 龜山楊氏曰居非中正義不克訟也復即命變而為
 安正則吉矣命天理也知義不克自反而即理則非
 迷而不復者其吉不亦宜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剛强之才未嘗下人非得位必多訟九
 四居上訟下為初辯明既不克訟復即初之命變而
 安於貞是以獲吉復即初命捨訟而應初也應初所
 以為正也是亦不失舊徳之道苟非復即命渝安貞
 殆亦逋邑之流乎九四盖嘗有訟能變而獲吉故不
[006-14a]
 言舊徳而象但言不失也既云不克訟則无徳可言
 矣論訟則四優於二論徳則三優於初其訟者上九
 乎亦愈於二之犯上也易/説
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伊川先生曰以中正居尊位治訟者也治訟得其中
 正所以元吉也元吉大吉而盡善也吉大而不盡善
 者有矣○中正之道何施而不元吉並易/傳
 廣平游氏曰訟元吉謂聼訟之主也非身有訟也九
[006-14b]
 五得尊位大中以正決天下之訟已則何訟之有當
 訟之時至而以中正決之是以元吉也若虞芮質厥
 成文王蹶厥生則聼訟之道孰善於此吉孰大焉故
 卦言利見大人大人則九五之謂也且訟而有孚猶
 窒而後通惕而後寕中焉則吉終焉則凶自无元吉
 之理易/説
 龜山楊氏曰剛中正而履尊位訟之所利見也故元
 吉元吉者大而盡善者也易/説
[006-15a]
 兼山郭氏曰九五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九五之象曰
 訟元吉以中正也則九五之无訟而為聽訟之主明
 矣詩曰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則知訟元吉所以
 為中正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九五中正大人也聴訟之主也天下之
 長也為天下之長以中正之徳聴天下之訟人之所
 利見其為吉也大矣盖非一人之吉實天下之吉也
 獄訟之歸虞舜虞芮之質文王其九五之謂也易/説
[006-15b]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禠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
敬也
 伊川先生曰九以陽居上剛健之極又處訟之終極
 其訟者也人之肆其剛强窮極於訟取禍䘮身固其
 理也設或使之善訟能勝窮極不已至於受服命之
 賞是亦與人仇争所獲其能安保之乎故終一朝而
 三見禠奪也○窮極訟事設使受服命之寵亦且不
 足敬而可賤惡況又禍患随至乎並易/傳
[006-16a]
 龜山楊氏曰以剛健居訟之終成訟者也成訟凶之
 道雖足以取勝而受服人所賤辱也故終朝而三禠
 之或錫非誠與也三禠者言疾之者衆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上九許慎云鞶大帶也君子帶鞶婦人
 帶絲盖爵命之服非所以賞訟也衆所不與故終朝
 三禠之言不足貴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言鞶大帶也男子帶鞶婦人帶絲
 盖爵命之服非所以賞訟也雍曰上九以訟而錫之
[006-16b]
 鞶帶其招禠不足貴如此況自下訟上義不克者奪
 邑宜矣是不若六三不言訟而守舊徳又不若九四
 復即命而不失也易/説
 
 
 
 
 大易粹言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