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03 佛祖綱目-明-朱時恩 (master)



佛祖綱目卷第三十一調字號



甲子唐玄宗開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寶丙申肅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庚子改上元壬寅改寶應癸卯代宗廣德元年乙巳改永泰丙午
改大曆庚申德宗建中元年癸亥唐德宗建中四年止


乙丑普寂禪師住唐興寺



普寂。受記於神秀。開元十三年。玄宗詔居都城唐興
寺。王公士庶。爭來禮謁。


已巳牛頭山智威禪師入寂



開元已巳。牛頭山智威將入滅。謂門弟子曰。將屍林
中。施諸鳥獸○宣州安國寺玄挺。初參智威。侍立次。
有講僧問威曰。真性緣起。其義云何。威良久。挺遽召
曰。大德正興一念。問時是真性中緣起。其僧言下大
悟○玄素。住鶴林。一日有屠者。禮謁。願就所居辦供。
素欣然而往。眾皆訝之。素曰。佛性平等。賢愚一致。但
可度者。吾即度之。復何差別之有○李通玄。日食一
栢葉棗十顆。因呼棗栢大士。開元七年。大原高仙奴
館之齋中造論。逾三年。遷馬氏古佛堂側。閱十年。負
經書而去。山行三十里。偶一虎當途。玄撫之曰。吾著
華嚴論。汝能為擇棲止處否。即以經囊。負其背。隨至
[031-0618b]
神福山原下土龕前。蹲駐。玄取囊置龕。虎搖尾而去。
龕廣六七肘。玄著論。每夕口出白光。以代燭。日有二
女子布衣白巾。汲水炷香。食時輒具饌。齋畢。撤器而
去。如是五載。著論畢。遂滅跡不見。


庚辰普寂禪師入寂北宗神秀法嗣



普寂。住都城。遠近參學者輻輳。開元庚辰入滅○道
樹。亦秀嗣。得法後。結茅壽州三峯山。甞有野人。服色
素朴。言談詭異。時忽化作佛。及菩薩羅漢天仙等形。
或放神光。或呈聲響。學徒皆不能測。十數年後。寂無
影響。樹告眾曰。野人作多色伎倆。眩惑於人。只消老
僧不見不聞。彼之伎倆有窮。吾之不見不聞無盡。


○行思禪師傳法希遷



行思。一日令希遷。持書與懷。讓曰。汝達書了速回。吾
有箇鈯斧子。與汝住山。遷至彼。未呈書。便問。不慕諸
聖。不重已靈時如何。曰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曰
寧可永劫受沉淪。不從諸聖求解脫。讓便休。遷回。思
問。子返何速。書信達否。曰書亦不通。信亦不達。去日
蒙和尚許箇鈯斧子。只今便請。思垂一足。遷便禮拜
○李通玄。美髭髯。朗眉目。丹唇紫腮。冠樺皮衣。麻衣
長裙。博袖散腰。徒跣而行。放曠人天。靡所拘束。開元
庚辰三月間。一日出山。遇里人高會燕樂。玄就語曰。
汝等好住。吾將歸矣。眾驚其去。有送入山者。至龕而
謝遣之。即於是夕。烟雲凝布。巖谷震蕩。有二白鶴。翔
空哀唳。其餘飛走。悲鳴滿山。翼日里人爭往候之。則
[031-0618c]
巳端坐示寂於龕中矣。奉九十五。著華嚴論四十卷。
又著決疑論。會釋十門玄義。排科釋略。及緣生解迷
十明等論。十玄六相。百門義海等書。竝傳於世。


○青原行思禪師入寂六祖法嗣



行思。住青原。庚辰十二月日。示眾畢。跏趺而逝。


壬午懷玉法師往生淨土



懷玉。台州人。布衣一食。常坐不臥。誦彌陀經三十萬
遍。日課佛號五萬聲。天寶元年。見佛菩薩滿虗空中。
一人持銀臺來迎。玉曰。吾一生念佛。誓取金臺。何為
不然。聖眾遂隱。玉彌加精進。三七日後。向擎臺者來
云。師以精進。得升上品。宜趺坐以俟。三日後。異光滿
室。謂弟子曰。吾生淨土矣。含笑而逝○自覺。住真州。
常發願。願因觀音。得見阿彌陀佛。於是鑄觀音像。高
四十九尺。既成。祝願。夜三更。忽有金光二道。阿彌陀
佛自光中而下。二大士左右隨之。佛垂手。摩覺頂曰。
守願勿易。利物為先。寶池生處。孰不如願。後十一年。
七月望夕。見一人形似天王。雲間現身。謂覺曰。安養
之期。至矣。即於觀音像前。趺坐而化。


○希遷禪師開法石頭



希遷。得法後。旋住南嶽。鬼神多顯跡聽法。天寶初。至
衡山。結菴於石頭之上。時號石頭和尚。作草菴歌曰。
吾結草菴無寶貝。晚來從容圖睡快。成時初見茅草
新。破後還將茅草蓋。住菴人鎮常在。不屬中間與內
外。世人住處我不住。世人愛處我不愛。菴雖小含法
[031-0619a]
界。方丈老人相體解。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聞之必
生恠。問此菴壞不壞。壞與不壞主元在。不居南北與
東西。基址堅牢以為最。青林下明窓內。玉殿瓊樓未
為對。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住此菴休
作解。誰誇舖席圖人買。回光返照便歸來。廓達靈根
非向背。遇祖師親訓誨。結草為菴莫生退。百年拋却
任縱橫。擺手便行且無罪。千種言萬般解。只要教君
長不昧。欲識菴中不死人。豈離而今這皮袋。


癸未楊庭光參本淨禪師



本淨。絳州張氏子。幼歲披緇。曹溪受記。住司空山。癸
未。玄宗遣中使楊庭光入山。採常春藤。光因參淨。問
曰。弟子慕道斯久。願和尚慈悲。略垂開示。淨曰。天下
禪宗碩學。咸會京城。天使足可咨決。貧道猥山傍水。
無所用心。光再拜。淨曰。天使休禮貧道。天使為求佛
耶問道耶。曰弟子昏昧。未審佛與道。其義云何。曰若
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會道。無心是道。曰云何即心
是佛。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無心。佛亦不有。曰
云何無心是道。曰道本無心。無心名道。若了無心。無
心即道。光拜受。回闕具奏。敕詔起淨。是冬到京。


甲申本淨禪師說法內道場



天寶三載。正月上元日。玄宗詔兩街名僧碩學。赴內
道場。共本淨闡揚佛理。有遠禪師。問曰。如禪師所見。
以何為道。曰無心是道。曰道因心有。何得言無心是
道。曰道本無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虗然。窮心
[031-0619b]
既無。道憑何立。二俱虗妄。總是假名。曰禪師見有身
心。是道巳否。曰山僧身心本來是道。曰適言無心是
道。今又言身心本來是道。豈不相違。曰無心是道。心
泯道無。心道一如。故言無心是道。身心本來是道。道
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窮源無有。曰觀禪
師形體甚小。却會此理。曰大德只見山僧相。不見山
僧無相。見相者是大德所見。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虗
妄。若見諸相非相。只見其道。若以相為實。窮劫不能
見道。曰今請禪師於相上說於無相。曰淨名經云。四
大無主。身亦無我。無我所見。與道相應。大德若以四
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見。窮劫不可會道也。遠聞語失
色。淨示偈曰。四大無主復如水。遇曲逢直無彼此。淨
穢兩處不生心。壅決何曾有二意。觸境但似水無心。
在世縱橫有何事。帝及四眾莫不稱善。


○南嶽懷讓禪師示寂六祖能法嗣



懷讓。入室弟子。總有六人。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證
吾身。各契一路。一人得吾眉。善威儀。常浩一人得吾眼。
善顧盻。智達一人得吾耳。善聽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
氣。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譚說。巖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
又曰。一切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能住。若達心
地。所作無礙。非遇上根。其慎辭哉。天寶三載。八月十
一日。入滅。塔於衡嶽。敕謚大慧最勝輪之塔。


乙酉神會禪師著顯宗記



六祖滅後二十年間。曹溪頓宗沉廢荊吳。嵩嶽漸門
[031-0619c]
盛行秦洛。神會乃著顯宗記。以定兩宗。南能頓宗。北
秀漸宗。河南尹李常。素仰祖風。深得玄旨。遇會問曰。
三祖大師。塟在何處。或聞入羅浮不回。戒說終於山
谷。未知孰是。曰璨大師自羅浮歸山谷。得月餘。方示
滅。今舒州見有三祖墓。常未之信。後謫舒州別駕。果
得三祖墓。遂與僚佐。同往瞻禮。又啟真儀闍維。得五
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出已俸建塔。百粒寄會。百粒
隨身。後於洛中私第。設齋慶之。時有西域三藏犍那
等與會。常問。天竺禪門祖師多少。曰自迦葉至般若
多羅。有二十七祖。若敘師子尊者傍出達磨達。四世
二十二人。總有四十九祖。若從七佛。至此璨大師。不
括橫枝。凡三十七世。常曰。甞見祖圖。或引五十餘祖。
至於支派差殊宗族不定。或但有空名者。以何為驗。
時有六祖門人智本。答曰。斯乃後魏初。佛法淪替。有
沙門曇曜。紛紜中。以素絹單錄。得諸祖名字。或忘失
次第。藏衣領中。隱於巖穴。經三十五載。至文成帝即
位。法門中興。曜為僧統。乃集諸沙門。重議結集。目為
付法藏傳。其間小有差互。即曜抄錄時。怖懼所致○
法欽。自受玄素記後。抵臨安。行次。東北山下。問樵者
曰。此何山。曰此徑山也。乃駐錫焉。有僧問。如何是道。
欽曰。山上有鯉魚。水底有蓬塵。馬祖令人送書到。書
中作一圓相。欽開緘。於圓相中作一畫。却封回。又令
智藏來問。十二時中。以何為境。曰待汝回去時有信。
曰如今便回。曰傳語却須問取曹溪○澄觀。山陰夏
[031-0620a]
侯氏子。字大休。身長九尺四寸。垂手過膝。口四十齒。
目光夜發。晝乃不眴。十一歲出家。十四歲得度。甞以
十事自勵曰。體不捐沙門之表。心不違如來之制。坐
不背法界之經。性不染情礙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塵。
脇不觸居士之榻。目不視非儀之綵。舌不味過午之
餚。手不什圓明之珠。宿不離衣鉢之側。又甞從牛頭
忠徑山欽。問西來宗旨。皆默受印記。


壬辰鶴林玄素禪師入寂智威法嗣牛頭宗第六世



玄素。住鶴林。有僧問。如何是西來意。曰會即不會。疑
即不疑。又曰。不會不疑底。不疑不會底。有僧扣門。素
問。什麼人。曰是僧。曰非但是僧。佛來亦不著。曰佛來
為什麼不著。曰無汝棲泊處。天寶壬辰十一月入寂。
壽八十五。夏六十一。


甲午左溪玄朗法師入寂東陽威法嗣天台宗第七世



玄朗。師事惠威。盡傳其道。獨處巖穴。凡三十年。宴坐
左溪。因以為號。建立精舍。約而不陋。跪懺其間。心不
離定。口不甞藥。或衣弊食絕。布紙而綻。掬泉而齋。或
問。萬行俱空。云何苦行。曰本無苦樂。妄習為因。眾生
妄除。我苦隨盡。天寶甲午。忽一日告門人曰。吾五印
道成。萬行無得。戒為心本。爾等師之。言訖而逝○李
泌。字長源。京兆人。七歲知為文。玄宗召見。呼為奇童。
使與太子為布衣交。乾元中。辭入衡嶽。時明瓚隱居
上封。人號懶殘。泌往謁之。聞其經聲。先悲愴而後悅
豫。泌隱知音。因謂曰。將非避隱者。有雲霄意乎。瓚唾
[031-0620b]
之曰。莫相賊。莫相賊。泌色不為動。候之良久。匍匍問
道。瓚曰。碎却筆硯。方可談此。遂撥火。出芋食之。泌至
中夜。復請曰。終無一言見教乎。瓚撫其背曰。好做十
年宰相。後德宗朝。進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封鄴侯。


王維。字摩詰。官尚書右丞。與弟縉皆篤志奉佛。不茹
葷血。不衣文綵。得輞口藍田別墅。彈琴嘯詠。留連終
日。母喪。上表於朝。請以輞川地為佛寺。在京師日。飯
十數名僧。以玄譚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
案繩床而巳。退朝焚香獨坐。一心禪誦。妻亡不再娶。
三十年孤處一室。屏絕塵累。臨終索筆。作別弟縉書。
又與親故數幅。多勸勉奉佛修心之旨。捨筆而絕。甞
作能禪師碑云。無有可捨。是達有源。無空可住。是知
空本。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是心是情。同歸性海。


○崇慧住天柱山



崇慧。彭州陳氏子。得法智威。乾元元年。住舒州天柱
山。僧問。達磨未來時。還有佛法也無。曰未來且置。即
今事作麼生。曰某甲不會。乞師指示。曰萬古長空。一
朝風月。良久曰。闍黎會麼。曰不會。曰自已分上作麼
生。干他達磨來與未來作麼。他家來大似賣卜漢。見
汝不會。為汝錐破卦文。纔生吉㐫。盡在汝分上。一切
自看。曰如何是解卜底人。曰汝纔出門時。便不中也。


庚子荷澤神會禪師入寂六祖旁出法嗣



神會。住荷澤。一日鄉信至。報二親亡。會入堂白槌曰。
父母俱喪。請大眾念摩訶般若。眾纔集。會便打槌曰。
[031-0620c]
勞煩大眾。下座。弟子光寶問。眼耳緣聲色時。為復抗
行。為有回互。曰抗互且置。汝指何法。為聲色之體。曰
如師所說。即無有聲色可得。曰汝若了聲色體空。亦
信眼耳諸根。及與凡與聖。平等如幻。抗行回互。其理
昭然。寶頓領悟。上元元年五月日。中夜奄然而化。


辛丑慧忠禪師說法千福寺



慧忠。住南陽白崖山黨子谷。四十餘年。不下山。上元
二年。肅宗以師禮迎。居千福寺。一日帝問。如何是十
身調御。忠曰。檀越踏毗盧頂上行。帝曰。寡人不會。忠
曰。莫認自已清淨法身。帝益不曉。


甲辰希遷禪師著參同契



希遷。因看肇論。至會萬物為己者其惟聖人乎。乃拊
几曰。聖人無已。靡所不已。法身無象。誰云自他。圓鑑
靈照於其間。萬象體玄而自現。境智非一。孰云去來。
至哉斯語也。遂掩卷不覺𥨊。夢與六祖。同乘一龜。游
泳深池之內。覺而念曰。靈龜者智也。深池者性海也。
吾與祖師。同乘靈智。遊性海矣。遂著參同契。曰。竺土
大仙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靈源
明皎潔。枝派暗流注。執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門門
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色本
殊質象。聲元異樂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濁句。四大
性自復。如子得其母。火熱風動搖。水濕地堅固。眼色
耳音聲。鼻香舌醎醋。然依一一法。依根葉分布。本末
須歸宗。尊卑用其語。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當暗
[031-0621a]
中有明。勿以明相覩。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後步。萬物
自有功。當言及用處。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承言
須會宗。勿自立規矩。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路。進步
非遠近。迷隔山河固。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虗度。廣德
二年。偶一日見負米登山者。遷問之。知為送供。因愍
其勞苦。即移菴下梁端。


○慧忠國師為代宗說法



慧忠。住京城。代宗甞問。師得何法。曰陛下還見空中
一片雲麼。曰見。曰釘釘著懸掛著。又每問忠。忠都不
視之。曰朕是大唐天子。師何以殊不顧視。曰還見虗
空麼。曰見。曰他還貶眼視陛下否。帝益疑駭。於是齋
沐。別致十問。一見性巳後。用布施作福否。曰無相而
施合見性。二日夕作何行業。合得此道。曰無功而修
合此道。三或有病難。將何道理。修行抵擬。曰無功而
修。了業本空。得不動轉。四臨終時作麼生得清凉。自
在無疑。忠以努力自信道為對。五煩惱起時。將何止
息。忠對本心湛然煩惱回歸妙用。六見性後用持戒
念佛。求生淨土否。忠對性即是佛性即是淨土。七捨
此陰了。當生何處。忠以無捨無生自在生為對。八臨
終時。有花臺寶座來迎。可赴否。忠以不取相為對。九
作麼生得神通似佛。忠以見性如貧得寶。如民得王
對。十只依此本性修。定得作佛否。忠對定得作佛。佛
亦無相。無得乃為真得。


丙午無住禪師為杜鴻漸說法


[031-0621b]


無住。法嗣無法。居白崖山。專務宴寂。經累歲。學者漸
至。勤請不巳。自此垂誨。宰相杜鴻漸。出撫巴蜀。至益
州。遣使延請至。問曰。弟子聞和尚說無憶無念莫妄
三句法門。未審此三句是一是三。曰無憶名戒。無念
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時
庭樹鵶鳴。漸問。師聞否。曰聞。鵶去巳。又問。師聞否。曰
聞。曰鵶去無聲。云何言聞。曰聞與不聞。非關聞性。有
聲之時。聲塵自生。無聲之時。聲塵自滅。而此聞性不
隨聲生。不隨聲滅。悟此聞性。則免聲塵流轉。當知聞
無生滅。聞無去來。又問。弟子曾撰起信論疏兩卷。可
稱佛法否。曰夫造章疏。皆用識心思量分別。據論文
云。當知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
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惟有一心。故名真如。今相
公既著種種相。云何是佛法。漸起作禮曰。弟子甞問
諸大德。皆贊為不可思議。當知彼等伹狥人情。師獨
從理解說。是真不可思議。然云何不生。云何不滅。云
何得解脫。曰見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即不滅。既無
生滅。即不被前塵所縛。當處解脫。舉要而言。識心即
離念。見性即解脫。離識心見性外。更有法門。證無上
菩提者。無有是處。何以故。真心者。念生亦不順生。念
滅亦不依寂。不來不去。不定不亂。不取不捨。不沉不
浮。無為無相。活活潑潑。平常自在。此心體畢竟不可
得。觸目皆如。無非見性也。漸喜躍稱敬。自是棲心禪
悅。臨終沐浴。儼朝服加僧伽黎。剃鬚髮而逝。
[031-0621c]


○馬祖道一開法鍾陵



馬祖。𨽻名鍾陵開元寺。連帥路嗣恭。聆風景慕。親受
宗旨。四方學者。雲集座下。示眾。汝等諸人。各信自心
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磨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
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文。以
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
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
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捨惡。淨
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
故三界惟心。森羅萬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
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伹隨時言說。即事即理。
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復如是。於心所生。即名為色。
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心。乃可隨時著衣喫飯。
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心地隨時說。菩提亦祇寧。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
僧問。如何修道。曰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
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但盡三界心量。一念妄
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
得法王無上珍寶○鄧隱峰辭。祖曰。甚處去。曰石頭
去。曰石頭路滑。曰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纔到石
頭。即繞禪床一匝。振錫一聲。問是何宗旨。頭曰。蒼天
蒼天。峯無語。回舉似祖。祖曰。汝更去問。待他有答。汝
便噓兩聲。峯又去。依前問。頭乃噓兩聲。峯又無語。回
舉似祖。祖曰。向汝道。石頭路滑。峯屢參二大士法席。
[031-0622a]
後於祖言下相契。一日峰推車次。祖展脚在路上坐。
峰曰。請師收足。祖曰。巳展不縮。峯曰。巳進不退。乃推
車。碾損祖脚。祖歸法堂。執斧子曰。適來碾損老僧脚
底出來。峰便出於祖前引頸。祖乃置斧○慧藏。本以
弋獵為務。惡見沙門。因逐鹿從祖菴前過。祖迎之。藏
遂問。和尚還見鹿過否。曰汝是何人。曰獵者。曰汝解
射否。曰解射。曰汝一箭射幾箇。曰一箭射一箇。曰汝
不解射。曰和尚解射否。曰解射。曰和尚一箭射幾箇。
曰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生命。何用射他一群。曰汝
既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直是無下手
處。曰這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藏擲下弓箭。投
祖出家。一日在厨作務次。祖問。汝作甚麼。曰牧牛。曰
作麼生牧。曰一迴入草去。驀鼻拽將回。曰子真牧牛。
藏甞問智藏。汝還解捉得虗空否。智藏曰捉得。曰作
麼生捉。智藏以手撮虗空。藏曰。汝不解捉。智藏却問。
師兄作麼生捉。藏把智藏鼻孔拽。智藏作忍痛聲。曰
太煞拽人鼻孔。直欲脫去。藏曰。直須恁麼捉。虗空始
得。後住撫州石鞏山。常以弓箭接機○亮座主。本蜀
人。頗講經論。因參祖。祖問。見說座主大講得經論。是
否。曰不敢。曰將甚麼講。曰將心講。曰心如工伎兒。意
如和伎者。爭解講得。亮抗聲曰。心既講不得。虗空莫
講得麼。曰却是虗空講得。亮不肯。便出。將下堦。祖召
曰座主。亮回首。祖曰。是甚麼。亮豁然大悟。便禮拜。祖
曰。這鈍根阿師。禮拜作麼。曰某甲所講經論。將謂無
[031-0622b]
人及得。今日被大師一問。平生功業。一時氷釋。禮謝
而退。乃散徒眾。隱於西山○石臼。初參祖。祖問。甚處
來。曰烏臼來。曰烏臼近日有何言句。曰幾人於此茫
然。曰茫然且置。悄然一句作麼生。臼乃近前三步。祖
曰。我有七棒寄打烏臼。你還甘否。曰和尚先喫。某甲
後甘。一日僧問。臼如何是地藏手中珠。曰你手中還
有麼。曰不會。曰莫謾大眾。復頌曰。不識自家寶。隨他
認外塵。日中逃影質。鏡裏失頭人○水潦。初參祖。問
如何是西來的的意。曰禮拜著。潦纔禮拜。祖便與一
蹋蹋倒。潦大悟。起來拊掌呵呵大笑曰。也大奇也大
奇。百千三昧無量妙義。只向一毛頭上。一時識得根
源去。乃作禮而退。後告眾曰。自從一喫馬師踏。直至
如今笑不休○自在。吳興李氏子。參祖發明心地。祖
令送書與慧忠。忠曰。馬大師以何法示徒。曰即心即
佛。忠曰。是甚麼語話。良久又問。此外更有甚麼言教。
曰非心非佛。或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忠曰。猶較
些子。曰馬大師即甚麼。未審和尚此間如何。忠曰。三
點如流水。曲似刈禾鎌。在後隱伏牛山。示眾曰。即心
即佛。是無病求藥句。非心非佛。是藥病對治句。僧問。
如何是脫灑底句。在曰。伏牛山下古今傳。後入滅。壽
八十一○大珠。建州朱氏子。名慧海。初至江西參祖。
祖問。從何處來。曰越州大雲寺來。曰來此擬須何事。
曰來求佛法。曰我這裏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自家
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曰那箇是慧海寶藏。曰即
[031-0622c]
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
何假外求。海於言下。自識本心。不繇知覺。踊躍禮謝。
師事六載。後以受業師老。遂歸奉養。晦迹藏用。人莫
能識。潛著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卷。法侄玄晏。竊呈祖。
祖覽訖。示眾曰。越州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
處也。眾知海姓朱。迭相尋訪。時號大珠和尚○普願。
鄭州王氏子。幼慕空宗。出家受具。初習相部。及究毗
尼。次游講肆。歷聽楞伽華嚴。入中百門觀。精練玄義。
後參祖。頓然忘筌。得游戲三昧。一日為眾僧行粥次。
祖問。桶裏是什麼。曰這老漢合取口。作恁麼語話。祖
便休。自是同參。無敢詰問。


已酉徑山法欽禪師至京



代宗留神空門。道眾憤嫉。大曆三年九月。道士史華
奏。與釋氏觕法。遂於東明觀。架刀為梯。華登躡而上。
如履磴道。緇侶相顧。無敢躡者。時章敬寺沙門崇慧。
奉敕於本寺庭樹間。梯架鋒刃。銛白如霜。增東明觀
之梯百尺。慧跣足而登。至絕梯而止。復躡而下。如行
平地。以至蹈烈火。探沸油。餐鐵葉。嚼釘線。道眾見之。
駭汗掩袂而走。四眾讚仰。聲若雷電。帝遣中貴。傳宣
慰勞。嘉嘆再三。賜紫衣。號曰護國三藏。尋被召。對問。
師承何人。曰徑山高道僧法欽。臣之師也。臣未具戒。
不敢受紫衣之賜。帝特命開壇。方羯磨。慧隱身壇上。
莫知所往。帝益駭異。遂禮欽為師。遣內侍。特詔敦請。
既至。帝躬迎問法。同弟子之禮。欽一日在內庭。見帝
[031-0623a]
起立。帝曰。師何以起。欽曰。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
貧道。帝悅。賜號國一。頃之欲辭歸。帝曰。此眾生有當
度者。彼眾生豈有殊乎。欽曰。實無有法。以度眾生○
初法照止衡州雲峯寺。甞於僧堂食鉢內。覩五色雲
中一梵剎。當東北有山㵎石門。復見一寺。金書其額
曰。大聖竹林寺。他日復見雲中數寺。池臺樓觀。萬菩
薩眾。雜處其中。大曆三年。起五會念佛道場。感祥雲
彌覆。雲中復現樓閣。覩阿彌陀佛。及二菩薩。身滿虗
空。復見老人謂曰。汝先發願。於金色界。禮覲大僧。今
何輙止。遂與同志啟行。四年四月。到五臺佛光寺。一
如鉢中所見。夜四更見一道光。從北山下來射照。照
急入堂內。問眾曰。此何祥光。有僧曰。此大聖不思議
光。照即尋光至寺。東北五里。果有大山。山有㵎。㵎北
有石門。二青衣立於門首。一稱善財。一稱難陀。引照
入門。北行見金門樓觀。金榜題曰大聖竹林寺。寺方
二十里。一百院。皆有金地寶塔華臺玉樹。入講堂。見
文殊在西。普賢在東。踞師子座。為眾說法。照前作禮。
問曰。末代凡夫。未審修何法門。文殊告曰。諸修行門。
無如念佛。阿彌陀佛願力難思。汝當繫念。決取往生。
時二大士同舒金臂。摩照頂授記曰。汝今以念佛力
故。畢竟證無上覺。復命往詣諸菩薩院。巡禮竟。乃回。
作禮辭退。向二青衣送至門外。照復作禮。舉頭俱失○
慧忠。住牛頭。平生一衲不易。器用惟一鐺。縣令張遜
謁忠問。弟子幾人。曰有三五人。曰可得見乎。忠敲禪
[031-0623b]
床三下。有三虎哮吼而出。遜驚怖而退。後眾請入城。
居莊嚴寺。於殿東。別創法堂。先有古木。群鵲巢其上。
工人將伐之。忠曰。此地建堂。汝等何不速去。言訖。群
鵲遷巢他樹。自是學徒雲集。得法者三十四人。有安
心偈曰。人法雙淨。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大
曆三年。石室前掛鐺樹。掛衣藤。方盛夏忽枯死。四年
六月日。集僧布薩訖。命侍者淨髮浴身。至夜有瑞雲。
覆其精舍。空中復聞天樂聲。詰旦怡然坐化。俄風雨
暴作。震折林木。復有白虹貫巖壑。茶毗。舍利不可勝
計。壽八十七○道林。富陽潘氏子。母夢吞日光而有
娠。及誕異香滿室。遂名香光。九歲出家。二十一受戒。
後詣長安復禮法師。學華嚴經起信論。禮示以真妄
頌。俾修禪那。林問曰。初云何觀。云何用心。禮久而無
言。林乃三禮而退。屬法欽至闕。林造謁。遂得正法。


庚戌法欽禪師還徑山



法欽。在京居內。僅一年。代宗每賜繒綵。設御饌。皆不
受。惟布衣蔬食。器用陶匏。如平時。相國楊綰。見而嘆
曰。此方外之高士也。難得而名焉。崔趙公群。甞問欽。
弟子出家得否。欽曰。出家是大丈夫事。豈將相之所
能為。群嘆賞其言。巳而力辭。南還舊山○西域大耳三
藏。到京云。得他心通。代宗令與慧忠試驗。藏纔見忠。
便禮拜。立於右邊。忠問。汝得他心通耶。曰不敢。曰汝
道老僧即今在甚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却去
西川看競渡。良久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甚處。曰和
[031-0623c]
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却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良久
復問。汝道老僧只今在甚處。藏罔測。忠叱曰。這野狐
精。他心通在甚麼處。一日紫璘供奉來參。忠問。甚處
來。曰城南來。曰城南草作何色。曰作黃色。忠乃問童
子。城南草作何色。曰作黃色。曰只這童子。亦可簾前
賜紫。對御談玄。又供奉註思益經。忠曰。凡註經須會
佛意始得。曰不會佛意。爭解註經。忠令侍者盛一碗
水。中著七粒米。碗面安一隻箸。問供奉。是甚麼義。供
奉無語。忠曰。老僧意尚不會。何況佛意。


○馬祖道一傳法道悟



道悟。渚宮崔氏子。年十五出家。二十三受戒。三十三
參希遷。頻沐指示。曾未投機。次謁慧忠。年三十四。與
忠侍者應真南還。謁道一。一曰。識取自心本來是佛。
不屬漸次。不假修持。體自如如。萬德圓滿。悟於言下
大徹。一囑曰。汝若住持。莫離舊處。悟蒙授記。便返荊
州。去郭不遠。結草為廬。


辛亥天然參馬祖道一



天然。本習儒業。將入長安應舉。宿於逆旅。忽夢白光
滿室。占者曰。解空之祥。偶禪者曰。仁者何往。曰選官
去。禪者曰。選官何如選佛。曰選佛當往何所。禪者曰。
今江西馬大師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遂抵江
西。纔見馬祖。便以手托幞頭額。祖顧視。良久曰。南嶽
石頭。是汝師也。復抵石頭。仍以手托額。頭曰。著槽廠
去。然禮謝。入行者房。隨次執㸑役。凡三年。忽一日頭
[031-0624a]
告眾曰。來日剗佛殿前草。至來日。大眾各備鍬钁剗
草。獨然以盆盛水。胡跪頭前。頭笑之。便與剃髮。又為
說戒。然掩耳而出。再往江西。路逢一老人。與一童子。
然問。公住何處。曰上是天。下是地。曰忽遇天崩地陷。
又作麼生。曰蒼天蒼天。童子噓一聲。然曰。非父不生
其子。老人便與童子。入山去。然到祖處。未參禮。便入
僧堂內。騎聖僧頸而坐。時大眾驚愕。遽報祖。祖躬入
堂。視之曰。我子天然。然即下地禮拜曰。謝師賜法號。
因名天然。祖問。甚處來。曰石頭。曰石頭路滑。還躂倒
汝麼。曰若躂倒即不來也。乃杖錫觀方。後居丹霞山
○智藏。䖍化廖氏子。出家受具戒。有相者。覩其殊表。
謂之曰。師骨氣非凡。當為法王輔佐。遂往佛迹巖。參
禮馬祖。為入室弟子。一日祖謂藏曰。子何不看經。曰
經豈異耶。曰然雖如此。汝向後為人也須得。曰智藏
病思自養。敢言為人。曰子末年必興於世。藏便禮拜。
屬路嗣恭。延祖開法時。藏請回郡。祖付以袈裟。後住
䖍州西堂○智堅。初與普願智常行脚時。路逢一虎
各從虎邊過了。願問常。適來見虎。似箇甚麼。常曰。似
箇猫兒。常却問堅。堅曰。似箇狗子。又問願。願曰。我見
是箇大蟲。一日堅喫飯次。願收生飯。乃曰生聻。堅曰
無生。願曰。無生猶是末。願行數步。堅召曰長老。願回
頭曰作麼。堅曰。莫道是末。堅後住杉山。


壬子法照大師往生淨土



大曆五年。法照復與五十僧。往詣金剛窟。忽覩眾寶
[031-0624b]
宮殿。文殊普賢。及萬菩薩。照方作禮。舉頭皆失。後復
於華嚴院。念二大士記我往生。乃一心念佛。忽見佛
陀波利。謂曰。汝華臺巳生。後三年華開矣。汝見竹林
諸寺。何不使群生共知之。照因命匠。刻石為圖。於見
處。建竹林寺。既畢。謂眾曰。吾事畢矣。數日別眾。坐逝
○寶通。潮州楊氏子。號大顛。初參希遷。遷問。那箇是
汝心。曰見言語者是。遷便喝出。經旬日。通却問。前者
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曰除却揚眉瞬目。將心來。
曰無心可將來。曰元來有心。何言無心。無心盡同謗。
通於言下大悟。異日侍立次。遷問。汝是參禪僧。是州
縣白蹋僧。曰是參禪僧。曰何者是禪。曰揚眉瞬目。曰
除却揚眉瞬目外。將你本來面目呈看。曰請和尚除
揚眉瞬目外。鑒某甲。曰我除竟。曰將呈和尚了也。曰
汝既將呈我心如何。曰不異和尚。曰不關汝事。曰本
無物。曰汝亦無物。曰既無物即真物。曰真物不可得。
汝心見量如此。大須護持。一日通問。道有道無俱是
謗。請師除。曰一物亦無。除箇甚麼。遷却問。併却咽喉
唇吻道將來。曰無這箇。曰若恁麼。汝只得入門。


癸丑惟儼參希遷禪師



惟儼。絳州韓氏子。自幼不與群兒伍。往往獨坐。如念
如思。出家受具。博通經論。嚴持戒律。一日嘆曰。大丈
夫當離法自淨。誰能屑屑事細行於巾布耶。首參石
頭。問三乘十二分教。某甲麤知。甞聞南方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實未明了。伏望和尚慈悲指示。頭曰。恁麼
[031-0624c]
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子作麼
生。儼罔措。頭曰。子因緣不在此。且往馬大師處去。儼
便往參祖。仍伸前問。祖曰。我有時教伊揚眉瞬目。有
時不教伊揚目瞬目。有時揚眉瞬目者是。有時揚眉
瞬目者不是。子作麼生。儼於言下契悟。便禮拜。祖曰。
你見甚道理。便禮拜。曰某甲在石頭處。如蚊子上鐵
牛。祖曰。汝既如是。善自護持○天然。辭馬祖。遊方。居
天台華頂峯三年。往徑山。禮法欽。又至京謁慧忠。一
見便展坐具。忠曰。不用不用。然退後。忠曰。如是如是。
然却進前。忠曰。不是不是。然乃遶忠一匝便出。忠曰。
去聖時遙。人多懈怠。三十年後。覔此漢。也難得○
普願寶雲智常智堅四人。離馬祖處。各謀住菴。於中
路相別次。願插下拄杖曰。道得也被這箇礙。道不得
也被這箇礙。常拽拄杖。打願一下曰。也只是這箇王
老師。說甚礙不礙。雲曰。只此一句語。大播天下。常曰。
還有不播者麼。雲曰有。常曰。作麼生是不播者。雲作
掌勢。又四人同喫茶。雲提起茶盞曰。世界未成時。便
有這箇。願曰。今人祇識這箇。未識世界。常曰是。願曰。
師兄莫同此見麼。常却拈起盞曰。向世界未成時。道
得麼。願作掌勢。常以面作承掌勢。雲後住魯祖山。


乙卯惟儼還石頭



惟儼。侍奉馬祖凡三年。一日祖問曰。子近日見處作
麼生。曰皮膚脫略盡。惟有一真實。曰子之所得。可謂
協於心體。布於四肢。既然如是。將三條篾。束取肚皮。
[031-0625a]
隨處住山去。曰惟儼又是何人。敢言住山。曰不然。未
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欲益無所益。欲為
無所為。宜作舟航。無久住此。儼乃辭返石頭。一日在
石上座。頭問。汝在這裏作麼。曰一物不為。曰恁麼即
閑坐也。曰若閑坐即為也。曰汝道不為。不為箇甚麼。
曰千聖亦不識。頭以偈讚曰。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
相將祇麼行。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他
日頭謂曰。言語動用沒交涉。曰非言語動用。亦沒交
涉。曰我這裏鍼劄不入。曰我這裏如石上栽花○
慧忠。將入滅。弟子應真問。百年後有人問極則事。作
麼生。曰幸自可憐生。須要箇護身符子作麼。乃入辭
代宗。帝曰。師滅度後。弟子將何所記。曰告檀越。造取
一所無縫塔。曰就師請取塔樣。忠良久曰。會麼。曰不
會。曰貧道去後。弟子應真却知此事。乞詔問之。遂右
脇而寂。忠既歿。帝召應真入內。問無塔縫話。真良久
曰。聖上會麼。曰不會。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
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瑠璃殿上無知識。


戊午馬祖道一傳法懷海



懷海。長樂王氏子。童稚隨母。入寺拜佛。指佛像。問母
曰。此為誰。曰佛也。曰形容與人無異。我後亦當作佛。
丱歲離塵。三學該練。值馬祖闡化江西。乃往參叩。祖
命為侍者。檀越每送齋飯來。海纔揭開盤蓋。祖便拈
起一片胡餅。示眾云。是甚麼。經三年。一日侍祖行次。
見一群野鴨飛過。祖曰。是甚麼。曰野鴨子。曰甚麼去
[031-0625b]
也。曰飛過去也。祖遂把海鼻。扭一扭。海不覺負痛失
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海於言下大悟。却歸侍者寮。
哀哀大哭。同事問曰。汝憶父母耶。曰無。曰被人罵耶。
曰無。曰哭作甚麼。曰我鼻孔被大師扭。得痛不徹。曰
有甚因緣不契。曰汝問取和尚去。同事問祖曰。海侍
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曰是
伊會也。汝自問取他。同事歸寮曰。和尚道。汝會也。教
我自問汝。海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適來哭。如今為甚
却笑。曰適來哭如今笑。同事惘然。次日祖陞座。眾纔
集。海出捲却席。祖便下座。海隨至方丈。祖曰。我適來
未曾說話。汝為甚便捲却席。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
頭痛。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曰鼻頭今日又不痛也。
曰汝深明昨日事。海作禮而退。他日再參。侍立次。祖
取繩床角拂子竪起。海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掛拂子
於舊處。海良久。祖曰。你巳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海
遂取拂子竪起。祖曰。即此用離此用。海掛拂子於舊
處。祖振威一喝。海直得三日耳聾○齊安。海門李氏
子。唐皇宗枝生時。異光照室。後有異僧。謂曰。建無勝
幢。使佛日回照者。豈非汝乎。落髮受具。後聞馬祖道
化。乃振錫而造。祖一見。深器之。乃命入室。密示正法。
後住鹽官○寶積。初參祖。作街坊。一日於市肆行。見
一客人買猪肉。語屠家曰。精底割一斤來。屠家放下
刀。叉手曰。長史。那箇不是精底。積於此有省。又一日
出門。見人舁喪。歌郎振鈴云。紅輪決定沉西去。未審
[031-0625c]
魂靈往那方。幕下孝子哭曰哀哀。積身心踊躍。歸舉
似祖。祖印可之。後住盤山○崇慧。居天柱。演法凡二
十二載。大曆十四年入滅。塔於本寺。肉身不壞○
道悟。東陽張氏子。幼而生知。年十四。懇父母出家。不
許。遂減飲食。父母不得巳許之。二十五受戒。精修梵
行。風雨昏夜。宴坐丘塚。離諸怖畏。初參法欽。服勤五
載。隱於大梅山。建中元年。謁馬祖。二年謁石頭。問曰。
離却定慧。以何法示人。曰我這裏無奴婢。離箇甚麼。
曰如何明得。曰汝還撮得虗空麼。曰恁麼則不從今
日去也。曰未審汝早晚從那邊來。曰道悟不是那邊
人。曰我早知汝來處也。曰師何以贓誣於人。曰汝身
現在。曰雖然如是。畢竟如何示於後人。曰汝道誰是
後人。一日悟問。曹溪意旨誰人得。曰會佛法人得。曰
師還得否。曰不得。曰為甚麼不得。曰我不會佛法。又
一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曰不得不知。曰向上更有
轉處也無。曰長空不礙白雲飛。悟從此頓徹。罄殫前
二哲匠言下有所得心。遂隱當陽。


壬戌馬祖道一傳法無業



無業。上洛杜氏子。初母聞空中言。願寄居。便覺有娠。
誕生之夕。神光滿室。丱歲行必直視。坐即跏趺。九歲
出家。受大乘經。五行俱下。一覧無遺。落髮受具。每為
眾僧講經。冬夏無廢。後聞馬祖禪門鼎盛。特往參叩。
祖覩其狀貌奇偉。語音如鐘。乃曰。巍巍堂堂。其中無
佛。業禮跪。問曰。三乘文學。麤窮其旨。常聞禪門即心
[031-0626a]
是佛。實未能了。曰祇未了底心即是。更無別物。不了
時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眾生。悟即是佛。道不離
眾生。豈更有別佛。亦猶手作拳。拳全手也。又問。如何
是祖師西來密傳心印。曰大德正閙在。且去別時來。
業纔出。祖召曰大德。業回首。祖曰。是甚麼。業豁然領
悟。涕淚悲泣曰。本謂佛道長遠。勤苦曠劫。方始得成。
今日始知。法身實相。本自具足。一切萬法。從心所生。
但有名字。無有實者。祖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
不滅。一切諸法。本自空寂。若如是知。舉足下足。不離
道場。言下便了。更無漸次。所謂不動足而登涅槃山
者也。業乃禮拜。祖曰。這鈍漢。禮拜作麼○澄觀。入內
譯經。既而辭入五臺大華嚴寺。覃思華嚴。以五地聖
人。棲身佛境。心體真如。猶於後得智。起世俗心。學世
間解。繇是博覧六藝圖史。九流異學。華夏訓詁。竺經
梵字。及四圍五明。聖教世典等書。靡不該洽。至是下
筆著疏。先求瑞應。屢徵異夢。乃以信解行證。分華嚴
為四科。觀每慨。舊疏未盡經旨。惟賢首頗涉淵源。遂
宗承之。歷四年而文成。


佛祖綱目卷第三十一
[031-06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