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35 百丈清規證義記-清-儀潤 (master)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二
唐洪州百丈山沙門 懷海 集編
清古杭真寂寺苾蒭 儀潤 說義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閱


報恩章第二



「述曰。禮重祭祀。所以報恩酬德。而一切恩中。
 國恩為最。欽惟 盛朝崇佛。爰及僧倫。所以體
恤之者。極至  聖聖相承。罔或有間。釋子追
慕。其容巳乎。 國忌之規。所以立也。至若諸天。
有護法之恩。於是有齋天之規。日月有照臨之
恩。於是有護日護月之規。檀越有信施之恩。於
是有祈晴。祈雨。遣蝗之規。凡此皆報恩也。又有
兼求恩者。則祈禱韋陀是也。以天尊。現天身而
[002-0384b]
護法。願力宏深。有感斯應。故南山讚云。韋陀將
軍。最多洪護。若見魔屬。惑亂比邱。則悽惶奔赴。
應時剪除。可謂善於形容天尊護法之心矣。今
叢林中。凡遇災難等事。祈禱韋陀。無不靈應。知
求恩。自知報恩。故以附於報恩一章。竈神以大
眾飲食所賴。本為五祀之一。故殿於卷末也。」


國忌佛事



「逢 本朝。   先聖忌辰。即  賓天日。又稱升遐隔宿。客堂
掛牌。牌云某日恭逢   皇帝昇天忌辰。早課。大
眾師。齊詣大殿。諷楞嚴呪念佛。伏願   聖心垂
鑒。 佛日增輝。


用黃紙寫   皇帝聖位。供大
殿佛前。設香花燈燭。菓供几筵。正日早課。僧眾雲集
燒香傳爐。住持拈香。維那舉香讚。課誦如常。是日大
殿。設壇諷金剛經。知客請住持拈香。上供時。住持上
香。上茶湯。念誦畢。維那回向云。某州某寺。住持傳法
僧某甲。於今某月某日。恭遇   皇帝聖忌
之辰。謹集僧眾。諷誦經呪。所萃殊利。謹伸回向。伏願
   神遊八極。乘雲車風馬逍遙。   位證中
天。受玉殿瓊樓快樂。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舉讚敬維
   先主。護法周全。葵忱傾向莫名言。奉報在心
田。眾志䖍䖍。唱誦利   先天。 奈麻昇天界菩
薩摩訶薩三稱。」


【證義曰。此   先帝。陟天道場。理合舉行。】


供天若但供天。客堂預日。掛供天諸師牌。若兼經懺。即懺牌加五鼓供天。預晚嚴淨發符


[002-0384c]


「凡供天法事。預日。知客於法堂。命香燈師。打掃潔淨。
及張掛幢旛燈綵。莊嚴供具等事。堂正中上首。設高
座。供佛法僧三牌位。次于左右兩傍。舖設香案。桌圍
供器。奉供 光明會上。侍從諸人。及三界司事神祇
等。四十六牌位。亦羅列香花。燈燭等事。次于丹墀下
中間。設天仙位。供物俱同。凡供菜麵飯。俱要豐盛如
法。切不可用生冷不可食物。反招不恭過愆。如是齊
備。前一日晚。止靜後。鳴鼓三下。知客通知維那等齊
集。次請齋主拈香。眾師嚴淨巳。即發符牒。預達諸天。
儀如常式。但加結末讚云光明會上。護法諸天。日月星
斗曜人間。持國賜安然。供奉心䖍。福壽永綿綿。 南
無登雲路菩薩摩訶薩三稱各回


○次日五更。懺師潔躬
祇候。法堂燈燭供獻俱備。知客鳴鼓三下。領眾師齊
集。知客請齋主拈香。餘事載科儀茲不贅。科儀有詳
略二種。詳本別行。略載禪門日誦。唯四十九牌位式。
列左。 奈摩中天教主。本師釋迦牟尼文佛。牌中東方
阿閦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佛。
過去寶華功德海琉璃金山照明佛。寶勝佛。無垢熾
寶光明王相佛。金𦦨光明佛。金百光明照藏佛。金山
實葢佛。金花𦦨光相佛。大炬佛。寶相佛。共十四佛。寫作一箇牌位。
上中奈摩金光明海。微妙法炬。最勝經王。上左奈摩光明

會上。諸大菩薩。信相菩薩。金光明菩薩。金藏菩薩。常
悲菩薩。法上菩薩。共六位寫作一箇牌位。上右婆婆界主。號令獨
尊。大梵天王。并諸眷屬之位。左一。以下每位末。俱添并諸眷屬之位六箇字
[002-0385a]
地居世主。忉利中王。帝釋尊天。左二東方護世。乾達婆
主。持國天王。左三南方護世。鳩槃茶主。增長天王。左四西
方護世。大龍王主。廣目天王。左五北方護世。大藥叉主。
多聞天王。左六親伏怨魔。誓為力士。金剛密跡尊天。左七
特尊之主。居色頂天。摩醯首羅尊天。左八二十八部。統
領鬼神。散脂大將尊天。左九能與總持。大智慧聚。大辯
才尊天。左十隨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尊天。左十一
憂四部。外護三洲。韋䭾天將尊天。左十二增長出生。證
明功德。堅牢地神尊天。左十三覺場垂蔭。因果互嚴。菩
提樹神尊天。左十四生諸鬼王。保護男女。鬼子母神尊
天。左十五行日月前。救兵戈難。摩利支尊天。左十六百明
利生。千光破暗。日宮太陽尊天。左十七星主宿王。清凉
照夜。月宮太陰尊天。左十八秘藏法寶。主執羣龍。娑竭
羅王尊天。左十九掌幽冥權。為地獄主。閻摩羅王尊天。
左二十五嶽居東。泰山府君。天齊仁元尊神。左二十一鐵圍
兩山。十八獄主。十殿冥王尊神。左二十二空神。地神。晝神。
夜神。一切護身諸神等眾。左二十三無色四空。非非想處。
無所有處。識處。空處。諸大天王。右一色界四禪。五那含
天。色究竟。善現。善見。無熱。無煩。諸大天王。右二色界四
禪。外道所居。無想天王。右三色界四禪。居凡夫位。廣果。
福生。無雲天上。諸大天王。右四色界三禪。遍淨。無量淨。
少淨。諸大天王。右五色界二禪。光音。無量光。少光。諸大
天王。右六色界初禪。天主大梵。次及梵輔。梵眾。諸位天
王。右七欲色之間。示為波旬。五帝大魔。及諸魔天。右八
[002-0385b]
界居頂。他化大自在天王。右九欲界居次。恒受化樂。自
在天王。右十欲界居中。兜率陀天。知足天王。右十一欲界
空居。夜摩天王。右十二居須彌頂。四方各八。三十二大
天王。右十三居須彌腰。四方四部。諸天天子。右十四因本
空居。應世吉凶。諸星宿天。右十五須彌山下。如次三級。
常憍天。持鬘天。堅首天。諸天天子。右十六光明會上。迹
示八部。緊那羅王。迦樓羅王。摩睺羅伽王等。一切神
王。右十七光明會上。迹掌器界。尼連河神。主雨大神。大
飲食神。風水諸神。火神等神。右十八東西兩土。十八伽
藍。本寺伽藍。護法聖眾。右十九天干地支。六十太歲。十
二宮神。諸大星君。右二十值年太歲。本命宮曹。業道冥
官。一切星君。右二十一某省省主。某府府主。某縣縣主。城
隍尊神。右二十二當山土地正神。某坊土地正神。即齋主所住土
地。右廿三凡供天法儀。略如日誦本中。常儀行之。茲備疏

式云。伏以靈山會上。受 如來付囑之音。摩竭場中。
證世主妙嚴之品。羣生有賴。三界高居幸蒙降臨。希
垂朗鑒。爰有一四天下。南贍部洲。大清國省府縣都
圖土地 祠下居住。奉 佛修齋供天。為祈保何事
云云。略書意旨二語信 某甲或有司為請主。或鄉宦。或士庶。各具名姓 是
日稽首拈香。至心皈命 光明會主。釋迦文佛。金光
會上。諸佛菩薩。天龍八部。權實聖賢。金蓮座下。恭通
情者。伏為何事云云詳書所求心願 特選今月某日。敬陳
簠簋之清齋。遍奉權輿之 天主。望垂 天恩。俯納
下誠。伏願 佛心哀愍。天德宏敷。隨本願以施恩。示
[002-0385c]
感應之如響。人心克一。天聽斯聰。大顯威神。用資法
化。 右疏恭奏 三寶諸天。速疾垂恩。無任惶悚激
切之至。 年月日。 某某具疏。」


【證義曰。金光明經。藏有三譯。一。北凉。曇無讖譯。四
卷。即今流通本。二。隋僧寶貴。與天竺志德合入。有
八卷。三。唐僧。義淨譯。十卷。文義週足。名金光明最
勝王經。今之供天。但宗北譯。供二十諸天。太略矣。
此有四十九位。乃並宗三譯足見古規。詳細甚妙。
今摘錄金光明最勝王經第八卷。大辯才天女品
偈一段。以證古規。經云。我今皆召請。佛之聲聞眾。
皆願速來至。成就我求心。所求真實語。皆願無虗
誑。上從色究竟。及以淨居天。大梵及梵輔。一切梵
王眾。乃至遍三千。索訶世界主。并及諸眷屬。我今
皆召請。唯願降慈悲。哀憐同攝受。他化自在天。及
以樂變化。覩史多天眾。慈氏當成佛。夜摩諸天眾。
及三十三天。四天王眾天。一切諸天眾。地水火風
神。依妙高山住。七海三神眾。所有諸眷屬。滿財及
五頂。日月諸星辰。如是諸天眾。令世間安隱。期等
諸天神。不樂作罪業。敬禮鬼子母。及最小愛兒。龍
天藥叉眾。乾達阿蘇羅。及以緊那羅。莫呼洛伽等。
我以世尊力。悉皆申召請。據此經文。當依此古規
備供。方能感通也。後之高賢。其留意焉。】


護日護月



「凡遇日蝕。月蝕。客堂預日掛牌。牌云某日某時日蝕。或月
[002-0386a]
合院大眾師。聞鐘聲。齊詣大殿前護日。或護月時至。

庫司向日或月設供。大眾聞鐘聲雲集。住持拈香。維那
舉香雲葢三稱畢。齊念。


奈摩日光遍照菩薩。護月。改念月光至光還圓。上供。先念心
經。次變食甘露真言等。乃至供畢。維那宣疏。護日疏
云。


伏以。此日而食。占五紀之或乖。畏天之威。虞六
沴之將作。故徇民情而救護。謹依佛力以禱禳。由是
現率眾僧。謹發誠心。齊誦東方琉璃世界。日光遍照
菩薩聖號。用伸救護。所冀日精。速賜還光。伏願。五色
開而黃道明。照臨下土。羣陰消而陽德盛。昭回于天。
宣疏畢。舉日光讚云圓光週遍。聖德難量。森羅海印煥天章。沙
界被恩光。普濟冥陽。同慶大輪王。 奈麻日宮太陽
尊天菩薩三稱。各回護月疏云


伏以。月耀陰精而主夜。所賴照臨。天示咎徵于下民。
於焉薄蝕。既戒既懼。以禱以禳。由是率領僧眾。謹發
誠心。齊誦東方瑠璃世界。月光遍照菩薩聖號。用伸
救護。所冀月華。速賜清光。伏願。妖氛滅跡。一輪現大
地山河。玉兔長生。萬象納廣寒宮殿宣畢舉讚香飄桂粟
寶鏡團圞。銀河清冷眾星環。光明照耀寬。缺處重圓。
敬禮利人天。 奈麻月宮太陰尊天菩薩三稱畢各回散。」


【證義曰。此報日月照臨之恩也。所謂蝕者。日月交
會。日為月掩則日蝕。日月相望。月與日亢則月蝕。
亦名薄蝕。黑氣往迫為薄。日月黃赤無光。如有物
逼迫之象也。形色虧缺為蝕。日月虧缺被侵。如蟲
[002-0386b]
食葉也。然此薄蝕。亦七難中之一難。人與萬物。皆
受照臨之恩。故須護。護者。乃下土凡民。各盡誠心。
以回天象之意云爾。或曰。護本界日月。何故念東
方菩薩名。答曰。名義相符故。稱彼洪名。救我日月。
且佛法無邊。天心效順。稱之宜矣。結讚仍稱日宮。
月宮者。仍從其本稱也。若約理言。日者。實也。常充
實故。以實智照真如理。遍滅眾生一切迷暗。令登
涅槃山。暫時不覺。如同死人。故須護也。月者。缺也。
有盈缺故。以權智照世俗事。遍除眾生一切煩惱。
令遊清涼海。一念執滯。墮坑落壍。故須護也。若午
後護月。不須上供。以諸天早食。不受午後供。然清
茶香燭。自可供。】


附中秋祀月



「八月十五日。晚粥前。客堂掛牌。牌云是晚。合院大眾師。
聞鐘聲。齊詣大殿前拜月。


○黃昏二板。庫司於大殿
前。對月設供位。供品唯香華清茶燈燭。知客鳴鐘三
下。眾集。傳爐。住持拈香。維那舉香雲葢三稱巳。舉


月宮太陰菩薩。三稱誦藥師呪。二十一遍。展具。禮月宮
太陰尊天菩薩。二十四拜。拜畢。起具。舉讚。


雲開空淨。獨露嬋娟。皎潔無瑕體自圓。一月一周天。
普照無邊。恩光被大千。 奈麻月宮太陰尊天菩薩。
三稱各回本寮。聞鼓聲。齊集齋堂吃普茶。每人加月餅
一箇。」


【證義曰。中秋。相傳是月誕。故舉世皆祀之。約佛教
[002-0386c]
而論。祀月上供。宜在上午。葢月類天。諸天不受午
後供也。足以清規。但設供位。具花香燭水而巳。不
具食物上供也。邇來叢林。祀月同俗。訛謬巳久。甚
至有稱禮月光遍照菩薩者。或稱禮解脫月菩薩
者。更有上供時。用齋佛儀者。尤為謬悞。愚者不識。
以訛傳訛。諸方高明宜更正之。或曰。日月運行。其
德無二。今只祀月。未見祀日。何也。答比從俗之禮。
俗不尚祀日故。又月者。陰幽藉其輝映。萬彚資其
清凉。論其功。為日之亞。若其德。則大有近於吾佛
之道者。靈照自如。虧蔽不能損其光。何其明也。影
現眾水。大小未嘗異其照。何其公也。容光必照。何
其圓也。清淨自若。何其寂也。入污濁而不染。何其
貞也。循環不息其運。何其恒也。盈虧不爽其時。何
其信也。光被萬象。而無應心。何其虗也。映星宿而
獨耀。何其熾也。咸對一切目前。何其普也。若能因
月而悟心。則本覺自照。障不能昏。非之月明乎。廣
利無方。恩冤不二。非月之公乎。頭頭是道。法法全
彰非月之圓乎。處喧囂而常靜。非月之寂乎。居塵
穢而獨潔。非月之貞乎。自強不息。非月之恒乎。孚
及豚魚。非月之信乎。物來順應。非月之虗乎。惟其
近於佛道若此。故靈鷲說法。常以月為喻。寒山則
云。我心似秋月。無物堪比倫。嗚呼月之德。可謂盛
矣。今中秋之交稱為月誕。雖係俗傳。而天高氣爽。
分外增明。大圓鏡智。如對目前。於此時而專祀之。
[002-0387a]
不亦宜哉。或又曰。佛制比邱。不拜天人等。今月宮
亦類諸天。何以拜耶。答曰。律制。約迹而論。彼是俗
神。未登道果。故不許拜。拜則恐損彼福故制。清規
約本而論。凡諸天神。多聖賢應化。今乃禮其德。敬
其護法。故可拜。若無德無護。不涉于佛教者。應遵
佛制。不拜為正。若為名利。而阿謏曲媚於世禮者。
則自他俱損。不祥甚矣。】


祈晴



「祈晴儀軌。具載金剛光𦦨止風雨經。是佛覩說。但此
經。唯大藏有。世難舉行。今且隨世而行。久雨不晴。客
堂先白方丈。次掛牌於山門上正中。牌云祈晴。又用黃
紙牌位。牌書 奈摩金剛光𦦨止風雨經。光𦦨會上
佛菩薩。十七字為一蓮座。設於某處。須如法嚴治壇
場陳設供養。住持專心加謹。僧眾各務整肅。或有官
員拈香。或常住發心祈求。皆務各竭真誠。以期挽回
天意不可虗應故事。至期書記先付意旨。維那知會
堂司。客堂報眾。掛祈晴念誦牌。如常式。齋粥二時。後
鳴鐘。集眾諷經。或三日。五日。七日。隨時而行。輪僧十
員。或數十員。分作幾引。接續諷誦。謂之不斷輪。必期
感應。方可滿散懺謝凡有祈禱皆應如此


每日二時臨供回堂後聞禪堂鳴二
板。知客鳴大鐘三下。本壇即焚香燭。禪堂止靜即開小靜。內外大眾搭衣持具進壇。住持拈香眾唱

悲聖主。中道神章。圓融無礙妙難量。結界淨壇場。眾
等宣揚。熱惱化清凉。 奈麻清凉地菩薩三稱畢。隨舉
 奈麻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持大悲呪二十一遍。念觀
[002-0387b]
音聖號千聲。或持藥師呪四十九遍。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千聲旋遶念畢。鳴
引磬二下。歸位。向上立。維那鳴磬。收佛號巳。次舉祈晴疏云
天關久鎖不開容。日夜滂沱鼓黑風。為除民災求吉
歲。應時迸出一輪紅。爰有一四天下南贍部洲。大清
國。某省。某府。某縣。某寺住持某甲。如有當道官員。為請主。當一一具名
是日。至心拈香。皈命  娑婆教主。釋迦文佛。光

燄會上。諸佛聖賢。天龍八部。司事尊神。諸蓮座前。恭
通情旨。仰祈垂光。俯賜感應。某等切見淫雨為戾。物
用不成。百川橫流。民無寧處。葢眾生共業所感。唯上
帝好生為德。由是。謹發誠心。啟建祈晴道場。每日眾
僧。諷誦神呪佛號。仰叩諸聖。祈求晴霽。速賜感彰。伏
願。掃迷雲於四野。陰沴潛消。麗杲日於中天。容光必
照。俾五行各順其序。而萬彚悉遂其生。右疏。恭請佛
天洞鑒。龍神施行。年月日。住持某甲等具疏。宣畢。次舉讚云
諸佛如來。憫念眾生。為求杲日破濃陰。久雨得新晴。
遍地光明。萬類樂欣欣。 奈麻光𦦨會上佛菩薩。三稱。
大眾。齊展四拈具。維那押磬。舉腔。拜奈麻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藥師瑠

璃光如來。三拜日光遍照。月光遍照。大悲觀世音。各三拜
南無金剛光𦦨止風雨經。光𦦨會上佛菩薩三拜。三歸依畢
回堂


○即換第二引僧眾。如前諷誦。如是輪替。魚音不
絕。凡上供。如常儀。此疏當寫二道。建首日。初時回向。
焚化一道。上奏三寶諸天。以求速應。一道。供壇上佛
前。每時回向。宣讀一遍。至天晴。大回向焚化。」


【證義曰。生物者日。日盛為枯焦之由。潤物者水。水
[002-0387c]
淹為腐爛之始。故非時風雨。及過時不雨。皆為災
難。理合䖍求。以冀風調雨順也。】


祈雨



「久晴不雨。山門上。掛祈雨牌。


○次依大雲輪請雨經
文。陳設結壇。擇潔淨地。方廣十二步。以為道場。築壇
其中東向。高一尺。方十步。取潔淨黃土。埿壇四周。壇
中設牀。方廣二丈。為高座。覆以青幄。幄中。設主壇僧
座一。高桌一。兩傍設誦經矮座。并矮桌。如其人數。凡
座褥。桌幃。皆以青色。從高座東。量三肘外。設青幃。高
桌一。桌上設供器。及乳糜雜果。南。西。北。竝同供龍王一身
三頭。竝諸眷屬。西向。從高座南。量五肘外。供龍王。一
身五頭。竝諸眷屬。北向。從高座西。量七肘外。供龍王。
一身七頭。竝諸眷屬。東向。從高座北。量九肘外。供龍
王。一身九頭。竝諸眷屬。南向。壇四角。各豎青旛七。一
旛下。各燃油燈一。燈前四角。各設花瓶。插諸鮮花。壇
之四周。或一步。或數步外。以蓆為墻。四面有門。門各
畵二行龍。守護。即用以結界。經云。或灰。或水。以為界
畔者。今以此代之。龍首皆向門而蜿蜒。其尾。互相鈎
結。門外有屏。亦以蓆為之。選高行持戒僧。一人主壇。
兩序。亦擇戒行清淨僧唪經。又選僧二人。入壇為侍
者。以供添香注水之役。僧皆青衣。薰沐齋祓。悉如經
說。晝夜嚴淨。䖍誠結願諷誦經文。至一七日。或二七
日。遠至三七日。自然感召天和。甘霖應禱矣。」


【證義曰。此先總說也。壇用黃土。代𤚩牛糞耳。𤚩牛。
[002-0388a]
即雪山白牛。純食雪山香草。其糞香潔。可用。餘牛
皆臭穢。不堪用。我東土。不能取此。故用淨黃土代
之。又莊嚴。經所云青色者。青蓋北方黑色。取水德
也。又一肘。即今裁尺一尺。三肘。即三尺耳。】


「次四方龍王像說。龍王像。畵於插屏上。屏高。二尺六
寸。寬。一尺六寸。屏座。高一尺二寸。屏心。蒙以絹素。各
按方位。照經中法相頭數。繪於畵上。在東方者。一身
三頭。在南方者。一身五頭。在西方者。一身七頭。在北
方者。一身九頭。并各畵諸眷屬圍繞。下為海濤。上有
雲氣。龍王眷屬甚眾。不能悉畵。今每方。各繪四眷屬。
站立左右。頭數各依中主。


次經幄說。經幄設於壇之正中。東向以覆高座。方廣
二丈。簷高九尺。中隆起。如屋。用青色布為之。搘以黑
漆木柱。又染索令黑。系於四角。分絆於地。簷之四周。
皆垂瓔珞。清淨莊嚴。儼如寶界矣。


次主壇桌座說。主壇僧。東向。桌座各一。以木為之。設
於高座中稍西。桌高。二尺六寸。方三尺。幃以青布。置
經其上。用青羃蓋經。誦則揭之。座高。一尺六寸。方二
尺。藉以青褥。


次兩序桌座說。兩序桌座。設於主壇兩傍。南北相對。
或二。或四。如其人數。桌高九寸。方。二尺。亦以木為之。
幃。及經羃。皆與主壇同。坐則就地。敷青褥。方。二尺。


次香花燭說。香爐一。以供炷香。燭臺二。以燃蠟燭。又
於其前。設香爐一。用末香。叚香燃熾其中。以爇瓣香。
[002-0388b]
旁置二盤。沉速檀等。種種妙香。令侍者。時時添爇。晝
夜不絕。以表誠敬。花瓶四枚。分設於壇四角旛燈之
前。瓶高。一尺五寸。圓徑。一尺二寸。可容水三斗。以黑
釉瓷為之。下有座。竝用黑漆。中插種種草木鮮花。用
石黛。和水注滿。每日別注。毋使隔宿。花亦日用新好。
使清芬不絕。祈龍天歡喜。


次食果說。乳糜。每供。各五器。雜菓。亦每供。各五器。器
皆有托。高下大小。各隨其宜。其果竝取鮮好珍品。足
稱上供者。


次旛說。旛用二十八竿。設於壇之四角。每角各七。以
新青布為之。長一丈。竿用黑漆。竿首。飾以銅鈎。鈎旛。
下用黑座。其安設一竿。正當壇之四角。左右各三。曲
抱如矩。整齊均一。四面皆同。


次置燈說。凡二十八盞。設於壇四角。各隨七旛為位。
以銅為之。高五寸四分。上盤深一寸六分。圓徑五寸。
承以層臺。下各一座。刻為龍文。中燃淨油。晝夜光明。
照映一切。


上來壇法巳竟。次當依經作法。經云。我今召集此會。
一切諸龍王等。據此。將欲祈雨。先當召請。結壇巳。僧
眾俱齋戒。沐浴。內外皆潔淨入壇。主法。與二表自。及
住持僧。服青色。及搭青衣。卯時至。詣大殿拈香。禮佛
三拜巳。主法。舉。


瑤天玉露。覺海金波。大千沙界散芬陀。三昧滌沉痾。
少水成多。一滴淨山河。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002-0388c]
三稱畢。表白。持淨水杯。舉云 柰摩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舉偈云


菩薩柳頭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穢盡蠲
除。加持壇場悉清淨。教有密言。謹當持誦。眾。齊持大悲呪。表白
洒淨。緩緩而行。先從大殿內。右繞。至殿外。右繞一匝。漸從壇下。旋繞至壇上。三匝畢。各歸位。立定巳。主法鳴磬
結呪。舉 柰摩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拜。少頃。先主法出位。至中。拈香。次
表白。次住持。俱拈香巳。歸位向上立。唱香贊云


田疇龜拆。旱魃為殃。羣黎䖍禱共奔忙。禾稼苦遭傷。
祈沛瓊漿。遍界獲清涼。香雲葢三稱。表白舉云 一心頂禮。
十方法界常住三寶三拜。法師靜心入觀。想十方諸佛。菩薩。及龍王聖眾。皆以天眼
遙見。天耳遙聞。他心悉知。知此大清國。某省某府。久旱無雨。為茲如法建壇。依經召請。悉來降臨。運想來巳。即
白云


恭開如來演法。嘗宣請雨之經。輪葢啟端。妙顯行慈
之義。設高座而鋪黃土。䖍結淨壇。爇明燈以映青旛。
依經請召。由是苦滅樂施。諸龍靈感。雲興澤沛。眾姓
歡。騰據今大清國。某省某府。某年某月。亢旱巳久。田
禾半枯。將成荒歉。由是依經建壇。求降甘雨。以救萬
民。然恐壇儀有錯。僧戒有虧。求不如法。難以感通。切
聞。大輪明呪。能除此咎。眾等䖍誠。齊持大輪明王呪
七遍。以安壇儀呪見施食儀軌。誦七遍巳。法師與表白及住持。皆揭開經首。召請經序中
一百八十八位龍王。一齊執香爐。焚香。表白舉云


一心召請。某某龍王云云。每十位一合召。召舉。接結句云唯願。以他
心智。運神足通。上遵佛敕。下愍有情。來茲某省。速降
甘雨。


乃至最後一合。召畢。法師長跪。合掌。依經直白行大
[002-0389a]
慈法。及施一切樂呪文巳。法師與表白師。即振鈴緩
緩朗誦呪三遍巳。動鼓鈸竟。法師。鳴磬一下。又直白
經句巳。再依經本。奉請諸如來。一齊執香爐。焚香。表
白舉云。


一心奉請。某某如來。每十位一合請。請畢。接結句云唯願。諸佛如來。
運無緣慈。敕茲某省。速降甘雨。


共五十四位。作六翻召請。至最後一翻請畢。法師仍
長跪。合掌。鳴磬一下。直白經文感應。及持呪效驗巳。
起立。與表白即振鈴。同音。緩緩朗誦呪。三遍。鳴磬。動
鼓鈸畢。法師立白。及誦呪。共十一番。俱各呪三遍。畢。
鳴磬。動鼓鈸巳。法師撫尺。高聲白經中敕文。共六番。
每番。呪三遍。畢。鳴磬動鈸巳。法師長跪合掌。鳴磬一
下。依經白結壇儀軌。圓滿巳。起立。與表白執香爐。舉
回向偈。每句一拜。表白齊和。


求雨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亢旱諸州
縣。速得甘雨皆充滿。此乃救急如火燃。為求滅障速
降雨。唯願三寶及龍天。慈愍有情雨應時。十方三世
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三歸依畢。即下


此壇香燈師。當盡心守護。不得使一切閒雜人亂闖。
下午。二板後。法師。與二表白。及住持。其四人入壇。鳴
魚朗誦請雨經。如是上午請。下午誦。日日無間。至得
大雨乃止。除此壇外。另於附近殿宇中。依次。輪差僧
十人。最少四人。輪誦大悲呪。二十一遍。觀音聖號。一
[002-0389b]
千聲。回向拜觀音十二拜。三皈畢。換第二班接魚。如
是輪替。晝夜不絕。以求速雨。上供等事。一如常儀。其
牌位書。


柰摩無邊莊嚴海雲。威德輪葢龍王。并諸眷屬之位。
上供畢。舉讚云龍王聖眾。威德難量。欽承佛敕散瓊漿。大慈
臨壇場。潤澤清涼。注滴滿十方。 柰麻雲輪會上。龍
王聖眾菩薩。三稱。附祈雨疏稿。此疏當書四道。于建首日。作三處化。或製紙符官三位。同三
道疏。各放在紙符官手上化更妙。一奏三寶。一奏諸天。一奏諸龍王。留一道每日宣讀。至雨足。大回向日。焚化。
疏云


伏以。亢陽為灾。百物就槁。斯上天之降罰。由下
民之多愆。惟諸佛開慈悲之門。而神呪。有祈禳之應。
由是謹發誠心。啟建祈雨道場。謹陳情懷。仰希垂聽。
今據大清國。某省某府。某縣某寺。住持僧某甲。若當道官
員為請主。當一一具書姓名是日至心拈香。皈命大雲輪主。釋迦

文佛。請雨會上。諸佛聖賢天龍八部。司事尊神諸蓮
座下恭通情旨。葢因本處。時值某時。亢旱日久。少降
時雨。泉源消竭。萬物枯槁。庶民百姓。其苦如熬。有司
執事。其憂如煎。切聞佛教。有大雲輪請雨經呪。最為
感通。由是某甲等。於某日啟建。依法祈禱。雲集僧眾。
加持經呪。然恐事理不週。儀不如法。難感龍天赦宥。
未能即霈甘霖。由是謹貝表章。先奏三寶聖眾。次奏
三界諸天。次奏龍玉聖眾。乞求俯垂鑒照。憐愍有情。
宥其同業之愆。賜以平等之澤。起雲雷於山川。牌滂
沱矣。拯生靈於塗炭。厥惟艱哉。次祈風伯雨師上承
下佑。稼神地主。盡職關心。庶茲多稼。亦乃有秋。時和
[002-0389c]
歲稔。萬民樂業。謹竭丹誠。稽首上疏右疏第一道疏恭奏三寶
證明。金蓮臺下。第二道疏諸天洞鑒寶座下。第三道疏龍神諸神寶座下。
年月日。住持某甲等。九頓謹奏 附額聯。


大雲輪壇此額掛本壇廊下正中。連兩傍聯句。俱用黑紙白粉。書正楷字


大霈甘霖。田疇得而滋育。


洪敷惠澤。草木被以生成。」


【證義曰。祈雨儀軌。俱從佛經錄出。惟結壇設座旛
惺圖像等。經費浩繁。若係宰官舉行。固屬易辦。倘
為僧眾發心。可用紙木代金帛。祇須䖍誠整齊而
巳。然經有若汎雨時。亦能令止之句。可見此經。亦
可祈晴而用。但改經文中降注二字。為速止二字。
改請雨為請晴。并另換疏語可也。此潤鄙見私議。
謹質高明。又另壇誦大悲呪。助其速賜感通。所謂
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
倘於山鄉僻野。非當道官員所辦者。但請遠近真
實高僧。隨其所專。至誠求達。亦能致雨。雲棲華嚴
感應略記云。僧道英者陳氏子。蒲縣人。年十八。親
為之娶。五載同居。誓不相觸。後從并縣。炬法師。聽
華嚴經。便落髮。入太行由。柏梯寺。修行止觀。屬亢
旱。講華嚴經以祈甘澤。有二老翁。各二童侍。時來
聽講。英異而問之。乃知海神。因曰。今為檀越。請下
微雨。翁敕二童。童即從窻孔中出。須臾大雨霶霈。
遠近咸賴。此講華嚴經。而感時雨霶流也。又法華
持驗紀云。梁雲光法師。普通二年。召於內殿講法
[002-0390a]
華經。天雨寶華。天監中。帝以亢陽問誌公。公曰。雲
能致雨。帝因請講法華。至其澤普洽。雨即大霔。高
下霑足。此講法華。經而感雨也。又云。隋靈應南天
竺寺。釋真觀。錢塘范氏子。少有奇相。舌紫羅紋。左
右手有仙人字。誦法華經。日定一部。開皇十四年
亢旱。時請講海龍王經。驟雨滂注。此講海龍王經
而致雨也。又云。宋明州釋中立。鄞之陳氏子。丱歲
出家。賜號明智。熈寧中居南湖。繼神智席。日宣止
觀。元祐中。再主延慶寺。修法華懺法七年。行法將
圓。一日於禪觀中。見大舟。師座其中以行。自是辯
慧泉涌。師誦法華踰萬部。禳救災旱。靡不神驗。此
誦法華經。并修懺而致雨也。又云。宋會稽。道味山
釋宗利。既具戒。往姑蘇。依神悟修法華滿三載。俄
見普賢。乘空過前。尋詣新城碧沼。專修念佛三昧。
政和元年。天旱禱雨。奪龍王現金色身。甘雨霑足。
此念佛而致雨也。又金剛持驗紀云。唐呂文展。開
元三年。任閬中縣丞。雅好佛典。尤專心持誦金剛
經。至三萬餘遍。靈應奇異。年既衰暮。三牙并落。忽
生如舊。在閬中時。屬亢旱。剌使劉浚。令祈雨。纔持
一遍。遂獲沛然。又若霖潦。別駕又令誦經祈晴。照
時開霽。此誦金剛經致雨也。又明季。杭州。蓮池大
師。參學回杭。欲覔一深山養道。見雲棲塢幽靜。遂
駐錫結茆。屬時亢旱。村民請師求雨。師云。老僧在
此。只知念佛。並無祈雨法術。村民云。只要大師念
[002-0390b]
佛。允請出山。在田坂念佛。雨遂至。村民感德而樂
助。遂成梵剎。此亦以念佛而致雨也。故知祈雨全
賴高僧平日功勛。方能感通。亦須請主。如法䖍禱。
方應。若請主不齋戒。僧眾無道德。伹為應酬故事。
難感天和矣。甚至喧閙雜穢。酒肉遊戲。匪唯不感。
更多愆也。】


附祈雪



「儀軌無傳。私謂。可以祈雨法。變通行之。五祖演甞有
念誦開首偈云。一年只餘此月。天道未甞降雪。奉告
三界龍神。各自遞相報說。普天普地鋪銀。且要應時
應節。更望大眾慈悲。為念神呪助力。附錄於此。」


遣蝗



「凡遇遣蝗。事急如火。藏無遣蝗之經。古有求天之儀。
客堂先白方丈。次掛牌。牌云遣蝗。此牌懸山門上。又客堂前掛牌云
月某日。護法某甲。為遣蝗事。誦金光明經幾日。至某
日五鼓供天。頂禮金光明懺法幾日。為祈蝗淨年豐。
萬民樂業。諸師芳名。開列於左。某師 某師 其餘
儀軌。見後住持章念誦條說。今錄疏式   今據
  大清國。某省某府。某縣某寺。住持某甲。或當道卒官為
請主。或鄉人。或仕宦。隨請具書姓名是日稽首拈香。皈命金光會主。能

仁慈尊。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器
界諸神。司事聖眾。諸寶座下。恭通情旨。切念。飛蝗蔽
天。惟㐫荒之可慮。遺孽入地。恐滋蔓之難圖。匪假神
功之驅除。雖極人力而罔措。由是即於本月某日。謹
[002-0390c]
發誠心。啟建遣蝗保苗道場。每日命僧。諷誦金光明
經。五鼓供天。禮金光明懺。伏願。以此功德。消殄灾蟲。
滌之風雨。掃種類以無遺。投之江河。隨業感而自化。
民安其業。物遂其生。某等不勝急切。仰望之至。年月
日。住持某甲。當道有司某甲。九頓謹奏此疏建首日。先焚一道。以
奏天庭。一道。供在壇中。每日宣讀。至蝗止散。回向焚化。凡宣疏畢。舉讚云


保苗護稼。司事尊神。驅逐蝗蟲遂民生。秀實滿田塍。
蔬菓時新。護養謝思深。 柰麻消灾障菩薩三稱


其餘上供等事。並如常儀。至蝗止回向。他本保青苗
會。亦在此攝。」


【證義曰。蝗蟲。天灾也。古規誦金光明經。拜金光明
懺。奉供諸天。得捷疾感應。按金光明經第二卷。四
天王品云。此經能照諸天宮殿。是經能與眾生快
樂。乃至是經能除糓貴饑饉云云。又功德天品云。
以是因緣。增長地味。地神諸天。悉皆歡喜。所種糓
米。芽莖枝葉。果實滋茂云云。又堅牢地神品云。以
是之故。閻浮提內。藥草樹木。根莖枝葉花果茲茂。
美色香味。皆悉具足云云。又鬼神品云。是經力故。
諸天歡喜。百糓果實皆悉滋茂云云據此。可見此
經。真能遣蝗。悉皆豐熟。理合廣遍流通。處處持誦。
常常。不絕。則天下太平。消灾增福。無過於此經。故
唐譯稱最勝經王也。惜乎。邇來除水陸堂外。世罕
見聞。若山野僻地。無此經者。可將禪門日誦內。有
齋天法儀。從瑤天玉露起。至佛慈廣大讚止。全卷
[002-0391a]
禮誦亦可。但改一心奉請。為一心頂禮而巳。金光
明經感應記云。宋僧從禮襄陽人。居台州平田精
舍。慎重莊默。喜怒不形于色。平居必虔誠持戒。梁
乾化年中夏旱。眾請師祈雨。遂誦金光明經。感雨
三日。時錢武肅王聞之。召入府。建金光門懺道場
云云。據此。既能致雨。亦必能遣蝗矣然必須有德
高僧。易於感通。非草草庸輩之所能為也。抑或䖍
心持大悲呪代之亦可。所謂一切所求。若不果遂
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是也。伹取真實處求。法
法皆能感應。】


祈禱韋䭾



「凡遇荒歉。常住將絕糧。或為建造。或修理等事。維那
及兩序。白住持巳。預定日期。外則請化主通白檀那。
內則報客堂掛牌。牌云本月某日起。聞鐘聲。大眾師搭
衣。齊詣大殿。或韋䭾殿持善天女呪。祈禱韋䭾。


○客堂請
書記。預製疏二道。所為何事。辭當合宜一。起首宣化。告達聖聰。
一。圓滿宣化。每時披讀。每日二板後。或開小靜鳴鐘三下。
眾集。知客請住持拈香。維那舉香讚巳。稱柰麻護法
韋䭾尊天菩薩。三遍即鳴大魚。每時誦善天女呪遶殿。
或遶韋䭾計呪一百八遍。極少四十九遍末遍鳴引磬二下。一齊
歸位。呪畢宣疏。住持再拈香。維那舉韋䭾讚讚畢。眾
三拜。各回本處。每日六時。起止同上。事急者。晝夜十
二時。再急者。日夜調班誦。誠心而䖍禱。每日上供如
常儀。至事成就。日回向化疏。謝護法恩 附助米上供疏
[002-0391b]


伏以。佛為出世慈父。念念不忘僧云住世福田。生生
欲種。爰有一四天下。南贍部洲。大清國省府縣寺。奉
佛回向信施助米。住持某甲。增入施米諸姓名字切念某等。用住
持名資生幻質。須𠙥飲食以充腸借假修真。寧免饔䬸

而飽腹。故法輪未轉。先展食輪。而六度將修。先資檀
度。茲因寺糧屢空。僧眾待哺。爰起募於某日。迄於某
日。共募米若干。 麥若干。 荳若干。 錢若干。此雖
檀越之宏施。實賴 韋天之感應。用薦馨香。聊申敬
謝。伏願。 天眼洞鑒。照察無私。顯示慈恩。果因不昧。
俾樂助之家。隨施之人。現生之內。五福駢臻。他報之
中。二嚴克備。 右䟽恭申 韋天證明。謝施回向文
疏 年月日 住持某甲具疏餘事隨改 附募化齋米引
 葢聞某寺者。某朝某師所建。相繼以來。迄今若干歲矣。今棟宇雖堅。緇侶甚眾。無柰缺乏資糧。朝午莫恃。兼逢
歉薄。香積難充。清泉野果。不足療飢。空倉冷灶。將何實腹。既無策之可籌。計唯賴于檀護。伏願。仁人長者。大施
拯濟之功。其廣釜鐘之惠。或捨[壴-士+止]麥。可充三粥。或施菜米。味入六和。一斛百斛。隨力緣而喜捨。千升萬升。凴歡
喜以捐輸。一言一物。無非功德。或捐或勸。總是善因。凴盞飯以結淨緣。喜周禪悅贈少黍而登善簿。福不唐捐。
從此僧眾焚修。晨昏誦禱。佛神默佑。定獲嘉祥。須急𠃔行。延一寺之慧命。勿吝心力。為三寶之勳臣是為啟

若為建造修理等事。於緣滿日。俱應上供。告白韋天。
以報施護之恩。」


【證義曰。此祈禱古規也。葢古人以道德修行為家
務。叢林絕無經懺等事。大眾衣食。全賴韋天默護
感化十方。但有修行。決不餓死。脫有急難。但合誠
懇禱韋天。默相輔佑。從無勉強募緣之事。今者多
有愚癡匪僧。為化緣事。以磚砌墻圍。僅容其身。植
[002-0391c]
立於中。如刀在鞘。如等在殻者。或四面釘釘。號釘
關站七日者。或斬斷一手。灰布膠漆示諸人者。或
掘地作坑。倒埋其頭。雙脚向天者。有巨磚自捶其
背至青腫者。有用鎻自穿鎻其觜唇者。有吃水為
齋。不食五穀者。有雙足立橋欄上拜經。人見之無
不驚者。有拖鐵索。或拖小船等重百十觔者。如是
過為苦行。顯異惑眾者。種種不一。非貪即愚。真可
憐憫。我叢林中。決定不許行此等魔事。但謹守清
規。依教修行。韋天決不負汝矣。】


韋天聖誕



「六月初三日。或云十三。未知孰是韋天聖誕。早粥客堂掛牌。牌云
是日恭逢韋天聖誕。大眾師。聞鼓聲。韋殿上供。


○午
梆鳴。知客鳴大鼓三下。眾集。上供儀規。並載禪門日
誦。茲不贅惟異白詞云。


葢聞。三洲感應護法韋䭾尊天菩薩。行齊佛化。德攝
天人。居高聽卑。善惡隨僧俗之感。興悲運智。威慈等
菩薩之權。妙證無為。功超有漏。伏念末法僧眾。福根
淺薄。道力衰微。匪資 韋天以護持。曷使外魔而不
嬈欣逢聖誕。特獻𢕟芹。伏願。 君民獲福。普天海晏
河清。國土。清寧。遍界風調雨順。 佛日增輝。法輪常
轉叢林安靜。剎土多賢聖之徒僧海調和。法筵挺龍
象之眾。檀那衍慶。道侶沾恩。凡所希求。吉祥如意。」


【證義曰。韋天。唯金光明經。及諸天傳。出其名。而未
詳其本迹也。或曰。即密跡力士。或曰。是樓至佛。】
[002-0392a]


伽藍誕



「按大灌頂經等。西域伽藍神。一十八位。我東土伽藍。
多供華光。關帝。龍王等。華光誕或云九月二十八日。
龍王誕不著。關帝誕。俗以五月十三日。依本傳。乃六
月二十四日。華光龍王。聖跡不多見。唯關帝。或顯聖
於玉泉山。或示現於黃梅院。今則無地不顯威靈。故僧坊
尊為護法伽藍神。其誕曰上供。儀同韋天唯白詞為異


伏維大帝。匡扶聖教。招提氣象常新。俯順凡情。率土
生靈攸賴。凜神威之遠鎮諸方橫兆何生。惟正直而
聰明。一切邪非自息。是以法王嘉寵。恒隨金殿之間
天帝隆旌。屢降寶籙之旨。欣逢嶽誕。共効涓忱。敬獻
香饈。伏惟慈鑒從茲肅清覺地。並除隱顯愆尤。𠃔宜
德。被含生。等視內外緇白此文。維關帝前用。若通白伽藍。應用下詞


恭聞。伽藍聖眾菩薩。智燭三界。光照十方。以伽藍為
歸依。塵塵助護。與法王為城壍。處處分身。屏翰僧倫
權衡佛事。某甲等。用住持各身投寶剎。依本界以為歸。恭
遇誕辰。共攄誠而設供。伏願。不忘佛囑。遍坐道場。翼
輔正輪。廓清魔路。檀那蒙顯祐之功。家庭叶慶。僧眾
托威權之護。覺路亨通。法幢建處。宗風振起于千秋。
僧海和時。道果圓成於曠劫。」


【證義曰。西域十八伽藍名。出七佛經等。一。美音。二
梵音。三。天鼓。四。歎妙。五。歎美。六。摩妙。七。雷音。八。師
子。九。妙歎。十。梵響。十一。人音。十二。佛妙。十三。歎德
十四。廣目。十五。妙眼。十六。徹聽。十七。徹視。十八。遍
[002-0392b]
視。東土伽藍。隨機不定。或一。唯華光。或關帝。或三。
或五。其名位設相。𠙥開山最初所定。今時又多以
關帝與韋天並列。實因其靈應等也。熙願贊云。關
聖大帝。威神普應。誓願宏深。尤切護法。是也。】


祭竈



「六月廿四。十二月廿四。或廿三并八月初三誕辰。客堂早
粥前掛牌。牌云今日恭逢祭竈良辰。開午梆。聞鼓聲。大
眾師詣 監齋聖前上供。


○厨房香燈師。到監齋位
前設香案巳。往庫房取供菓香燭等。午梆。知客鳴鼓
三下。眾集。燒香傳爐。住持拈香禮拜。維那舉香雲葢
三稱。乃至呪食畢。儀與韋天同。唯上供時。監院拈香。
獻茶。設拜。至普供養呪竟。維那至中拈香。三拜。問訊
長跪。合掌白云。


恭聞。監齋大士。智超空劫。妙應時機。陳粢盛以忘功。
一粒現須彌之相。居雲厨而不宰。大身周法界之門。
福護僧倫。權衡佛事。仰賴威德。特設齋筵。伏願。以乘
願之神明。鑒虔恭之將事。隨意化身。示有相而原非
色相變生為熟。即食輪而助顯法輪。使開厨而證入。
顯發羣機。令觸味以知歸。冥加提持。僧眾調和。人人
行門精進。咸餐法喜。在在永播真風一拜歸位。舉贊畢。齊問訊而退。」


【證義曰。祭竈雖同。僧俗神異。佛門是監齋大聖。迹
同諸天。應早晨祭。所謂諸天早食也。今規約午祭。
亦可矣。邇來僧坊。同俗晚祭。此於鬼食。甚為不可。
非時而祭。神不受享。徒費無益。又河南府志云。唐。
[002-0392c]
至正初。少林寺。向有一僧。蓬頭祼背跣足。止著單
棍。在厨中作務。數年。慇懃。莫曉法名。至十一年。頴
州紅巾賊。率眾突至少林。欲行劫掠。此僧乃持一
火棍出。變形數十丈。獨立高峯。賊見驚怖。僧大呌
曰。吾緊那羅王也。言訖遂歿。人始知為菩薩化身
塑像寺中。遂為少林伽藍。天下僧坊。遂以此人為
監齋。而肖像供厨上也。】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