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35 百丈清規證義記-清-儀潤 (master)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八
唐洪州百丈山沙門 懷海 集編
清古杭真寂寺苾蒭 儀潤 證義
清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閱


節臘章第八



「述曰。僧不序齒。而序臘以別俗也。西域三時。以
一時為安居。自五月十五日。至九月十五日出入有禁止。凡禪
誦行坐。依受戒先後為次而制以九旬。䇿進於
道。以三旬營資身之具。共四月使內外均養。身心
俱安。尅期進脩。不捨寸陰。護惜生命。行兼慈忍。
旨哉聖訓。萬世永遵。而五竺地廣。暑寒霖潦。氣
候之弗齊。故結制有以四月五月十二月。然皆
始以十四五六日。因地隨時。惟適之安。或曰坐夏。
[008-0499c]
或曰坐臘。戒臘之義始此。今叢林結夏以四月
望。解夏以七月望。此三月為安居。又結冬以十
月望。解冬以正月望。以此三月專務禪那。成規
久立。化在隨宜。千餘年來周旋規矩。聳觀龍象
之筵。主賓唱酧。迭聞獅子之吼。猗歟盛哉。」


安居亦各結夏。亦名結制。今先行籌。次安居法



「按律所制。安居事詳。今從權便。四月十六日結夏。客
堂預日掛牌。牌云安居。


○十五日。知客知會維那。及各
堂。將各人名號。戒臘。開齊。以便登冊。再派悅眾。收籌。
行籌。迎請。各人認定。庶臨時無有紊亂。其外單沙彌
淨人。亦傳掛號巳。知客令法堂香燈師舖蒲團。若無法堂。
即在齋堂量人數多少舖畢。正中上首。方桌一張。供釋迦

佛小像一軀。無像即供牌位。上寫安居會上。中天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
再於右邊。前廊下傍。官桌一張。供韋䭾。住持之座。在
佛桌左傍。又堂中央。置小桌一張。可放籌盤。空盤。外
有大籌三枝。待行佛。韋䭾。住持三處。如法備巳。


小食止靜後。知客鳴大鐘三下。眾各搭七衣持具。集
法堂。悅眾二人。請住持到。佛前拈香三拜。轉身至韋
天。拈香。三問訊巳。歸位。班首上香巳。鳴引磬。大眾禮
佛三拜。轉身向韋天三問訊。再向上頂禮住持三拜。
尚云。一拜。拜巳各照位坐。住持開示。乃至云。今差悅眾某師
行籌。悅眾某師收籌我今集僧後。次第作法。律制此處。有一
單白羯磨。白巳悅眾起立。禮佛三拜。問訊。各拏籌盤。至佛前

左右對立。維那將籌盤。放空盤上禮佛三拜。問訊。長
[008-0500a]
跪。取一大籌。雙手橫捧。高聲白云 大清某某幾年。
夏三月。安居會上。中天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受第
一籌。說巳。放香爐上。起立一拜。收者以空盤。放彼籌
盤上。禮佛三拜。問訊長跪。雙手收籌。置空盤上。再禮
佛一拜。然後持盤各行。分左右。從住持上座起。次第
而行。受者應蹲身取籌。放於空盤內。如是依次行巳。
再至韋天前。對而立定。維那仍將籌盤。放收盤上。三
問訊。雙手捧一大籌。高聲白云 大清某某幾年。夏
三月。安居會上。護法韋䭾尊天。受最後籌。說巳。放在
桌上。再一問訊。收籌者。以盤放行籌盤上。向韋天三
問訊巳。雙手取籌。放盤內。再一問訊。收籌人。齊至韋
天前。共算人數若干。又說欲在會。未在會人報數。亦查明巳。
末後先行。至佛前。上下兩班站定巳。維那高聲白云。
大清某某年。夏三月。安居會上。座中比邱百幾十
人。沙彌若干人。報巳。盤放桌上。維那又云。為僧行
舍羅竟。住持答云善。維那云爾。齊一問訊。歸位住持云。同居大眾。巳
知此處。今夏有若干人安居。以後誦戒期中。不必行
籌。各人收攝身心。九旬之中。努力為道。受籌巳竟。念
偈回向。悅眾鳴引磬。眾念回向偈巳。各人起座。住持
禮佛。問訊韋天巳。歸方丈。大眾禮佛。問訊韋天巳。齊
上方丈。頂禮和尚。若免。即止。各回本處。知客令香燈。
送佛韋天至本處巳。住持上堂。及眾誦戒。如黑白常
或在十六安居後。上堂。亦可


○次日十六。早粥止靜後。鳴大鐘
三下。眾集大殿。燒香傳爐。住持拈香。維那舉讚畢。出位
[008-0500b]
至中拈香。展具。禮佛三拜。長跪。合掌。唱云。


釋迦如來。二稱結夏安居。眾和畢維那合掌作白云。


禁足安居。乃如來之儀軌。識心達本。是釋子之行門。
道在人行。功由日進。茲者四月十六日。屇當我佛結
夏安居之辰。雲集眾僧。登臨寶殿諷演秘章。結起期
制。自今以後。發十願起三心。開明智性。報四恩。拔七
趣。消滅障緣。受持佛號。存想聖容。不得冒熱遊行。傷
害生命。稟七支之戒。皎如冰霜。持三律之儀。淨無瑕
穢。定水澄清。慧月朗照。內契真源。外敷梵行。長般若
之靈苗。成菩提之妙果。由此法門隆盛。海眾安和。天
龍擁護。人物欽崇曰竟。一拜。歸位。悅眾鳴引磬。大眾齊唱安居文云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依某某寺。僧伽藍大界
內。夏三月結制安居三唱竟。眾念大悲呪三遍。繞殿。歸位。次念偈呪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
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唵。鉢囉末憐陀𩕳娑
婆訶 三唱。三和畢。跪念怡山文巳。起立結贊云


安居期結。道體先成。
殷勤發願猛脩行。教論作規繩。戒律圓明。頓證法王
身 歡喜地三稱 次舉結夏功德殊勝行云云。偈畢。三拜。回堂。」


【證義曰。結夏安居。自佛制巳來。不拘宗教。未有不
遵者。邇來宗門。置之度外。亦可慨矣。即如列祖提
綱一書。載禪宗結夏法語。有九十則。彰彰可考。今
略舉數則。以見大意。白雲端云。安居之首。禁足為
名。禁足之意。意在進道而護生。真淨文云。十方聚
會。三月一結。息狂妄心。除苦惱熱。獲勝清涼。證大
[008-0500c]
寂滅。到波羅岸。出生死轍。以此聖制。故不虗設。又
云。茲日夏首。眾僧結制之辰。泐潭山比丘克文。與
清淨大眾。踞菩薩乘。脩寂滅行。以大圓覺。為我伽
藍。身心安居平等本際。涅槃自性。無繫屬故。今我
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
居。為脩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離諸垢染。清淨
梵行。若能如是。所謂如蓮華不著水。心清淨超於
彼。五祖演云。此夏居白雲。禪人偶聚會。三月九旬
中。尊卑相倚賴。粥飯與茶湯。精粗隨分耐。逐意習
經書。任運行三昧。彼此出家兒。放教肚皮大。石屋
珙云。今朝四月十五日。行脚師僧念頭息。草鞋乾
晒待秋風。金錫罷遊留靠壁。鸕鶿偏愛守空池。鳳
凰豈肯棲荊棘。平生肝胆向人傾。相識猶如不相
識。噫。如是說法。豈非禪宗軌範。何今之不然也。】


夏中念佛



「結夏巳。欲安禪者。仍照常例坐禪。若不坐禪。即便以
念佛為常課。期內每日早課如常。粥後上殿。念楞嚴
經中勢至圓通章一遍。大悲十小呪心經一遍。佛號
五百聲。回向作梵。唱一者禮敬諸佛十句願偈。三歸
依。各回。


○小食止靜後。念十六觀經中雜想觀章一
遍。往生呪三遍。佛號五百聲。禮彌陀佛十二拜。三菩
薩各一拜。三歸依。各回。


○午飯後。念大懺悔文。佛號
五百聲。三歸依。回堂。


○晚課彌陀經。放蒙山。仍照常。


○黃昏止靜後。念十六觀經。上品上生章一遍。往生
[008-0501a]
呪三遍。佛號千聲。拜彌陀十二拜。三菩薩各三拜。三
歸依畢。


○凡夏中。嚴禁雜話。并出入等事。犯遮逆者
不共住。破重戒者依律治。


○凡禪堂堂師。喜學徤椎
法器。并在寺習學經律者聽。


○凡犍椎法器。依次輪
擊。


○凡經律論。宜互學習。


○凡不隨眾者依規罰。



眾欲聽經。維那白住持。請講楞嚴經。餘經亦得。」


【證義曰。結夏安居。乃佛法住世根本。梵網經言。冬
夏坐禪。所以清規。以安居。解夏。結冬。解冬。為四大
節也。邇來禪宗。只結冬而不結夏。殊違佛制。夫脩
行之要。無過禪淨兩途。今既以結冬坐禪。即可以
結夏。講經學律等。皆夏中所有事。而以念佛為首
務也。】


夏中講經講律。講論。儀皆同此



「將講某經。預日大眾。先具禮儀。面請住持。或命某某代講。即轉
請某某師搭衣持具。禮請開講。另有講堂規約見後初開講日。早粥

後。法堂香燈。舖設講經法座。座前供佛像一。及兩邊聽經桌凳。若無法堂。即
在齋堂。小食過堂後。方可舖設小食後。鳴大鐘十下。收鐘二下。聽經

者。搭衣持具。法堂兩邊站。住持命侍者三人。一傳牌。
一傳經。一傳爐。到法堂。行十方圓禮巳。隨即鳴大鐘
鼓。聽經者。持具上方丈。請法師陞座。引磬先行。眾隨
後。監院執香居末。到方丈。眾兩邊照位對立。侍者與
維那請法師出。登座巳。監院出位上香。展大具。三拜。
次大眾向上。展四折具。三拜巳。仍引磬前行。眾隨後。
監院執香。在大眾後。法師又在後。侍者隨從。到法堂。
[008-0501b]
維那候法師。至中立定。打磬一下。鐘鼓齊歇。隨舉偈
云。降伏魔力冤。除結盡無餘。聞此妙響音。盡當雲來
候法師三拜。問訊。偈畢。隨即舉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四稱。末後於雲
來上。加海會二字法師登座拈香三瓣。維那呼眾頂禮三拜

巳。眾各歸位坐。入定少頃。維那鳴磬三下。或鳴手鐘三陣亦可
按磬唱云。鐘聲傳三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功勳
酧帝主深恩。利益報檀那厚德偈畢舉今為講某經說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眾同三稱次舉開經偈。眾作梵

唱巳。各將經揭開。然後開講。乃至講竟。法師云。向下
文長。付與來日。眾唱回向偈云。講經功德。沙界難量。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偈畢。遂鳴鐘鼓。法師下座。禮座

上佛三拜。大眾齊送。法師回方丈登座。大眾作禮三
拜。若免送。即止各回本處。期內。自是以後。禮儀小異。
不鳴鐘鼓。亦不監院迎請。聽經者。亦不上方丈。唯站
法堂俟候。時至。鳴大鐘三下。眾集。用悅眾二人。當值
二人。講小座一人。持具至方丈。迎請法師。若班首代講。即在本
寮請師登座巳。當值一人拈香。迎請五人拜。餘皆合掌

立。又夏中盛暑免衣。或大眾一拜巳。即就坐聽講。


建首日。與圓滿日。上供儀如常。唯當各用一疏。疏語
應切合所講經義故不備。」


【證義曰。律中謂五夏巳前。專精戒律。五夏巳後。方
乃聽教參禪。故我釋尊廣說經律。旨歸拈花。至於
法流東土。亦先經律而繼禪宗。可見經律與禪宗
並重。住世模範。所以冬參夏學。相須而不相違也。
[008-0501c]
今之禪宗。於經律二者。漠不留意。誤矣。至聽經學
律。須明五要。第一要信諸佛境界。吾人各具。本無
差刖。不生退怯。第二要會歸自已。不可說食數寶。
第三要虗心樂善。稍有長者。皆師友之。所謂擇其
善者而從之。無友不如已者。第四要悲愍一切。凡
堪以此意相警者。不惜苦口。第五要恕人責已。人
不如法。發哀愍心。勿見其過。若自生放逸。長憍慢。
則斷斷不可。每見世人。欲學經律入講肆者。有種
種障難。汝今遇良緣。反慕浮淺。豈不惜哉。又凡講
經者。須會佛祖意。莫只依文解義。反障學者見地。
當知代佛宣揚。人天矚目。不可忽也。按正法念處
經說。凡人間講經。受戒。修道。證果。及舉行佛事。從
地神報空神。如是展轉上報三界諸天。乃至諸佛。
禪宗秘要云。隨餘法師講維摩經。有李錄事者。死
後。其鬼時依附人。共人言論。師問曰。今講此經。感
何人聽。答曰。自人頭巳上。便是鬼神。上及諸天。重
級充滿。然見諸天。聞法師酒氣。皆回面而聽。餘。即
悔過。不復飲。鬼又曰。非唯此會獨感諸天。但有法
事。無不來降。據此。凡作法事。𠃔宜誠敬。】


講堂規約凡一十二條



「夫禪之與教。非有二也。教為禪詮。禪為教髓。執文義
而守詮。禪亦為教。離文義而契心。教亦名禪。即行儀
以彰真如。依模範而成妙道。善財遍法界參求。釋尊
示有學成覺。為參學標榜。作後昆楷模故知由信解
[008-0502a]
以行證。因開示而悟入。典至重矣。非有條章。莫由持
守。謹列於左。幸各式遵。

* 講經期內倘有破根本戒者。飲酒放逸者。諍人我是非者。毀謗講法。及法師同學等者。以上若犯一法。即擯出院。
* 託故在外閑遊。及應經懺者出院。
* 不隨眾者罰。
* 出入衣冠不正者罰。
* 每日早粥後。聽經者到大殿。搭衣誦本經一卷。或禮懺一時。以求消障增慧。
* 每日小食後。請師講經。須齊到聽講。講大座經。三回不到者出堂。
* 別經雜典。槩不許看。違者出堂。
* 預日先細閱大座所講經文。庶聽講時。易於領會。有不解處。下座後請問。如懈怠不看。聽講時。昏沉放逸者出堂。
* 聽經須解義。可期開悟。只圖消文。而不解義。決無悟期。若并文亦不消。隨行逐隊。虗應故事者出堂。
* 講小座。先鳴鐘三下。內外俱到。倘小座講錯含糊處。不得戲咲輕慢。有貢高不聽者罰。
* 講小座人。上方丈告座。乃至大眾前。總告座。大眾亦同站班。當值一人亦上香。小座人須回禮至講完後。仍如前告座。
* 每日輪次小座外。抽籤講小座。以驗日進。除真愚鈍者。


○以上條約。各宜遵守。有疾病
者。或尊客等隨喜聽者。不拘常例。年月日。住持某甲
重錄。」


附座主條約凡九條



「夫講堂規約。皆學人事。竊謂座主。亦有當守之則。當
悉之義。良以講經一事。乃代佛宣揚之時。人天拱聽
[008-0502b]
之地。理宜敬慎。昔阿難結集法藏。登座執筆。感得相
好如佛。集經講經。其義一也。是非遠離諸過。豈易為
萬一之稱哉。故約例九條以肅威儀。以昭誠敬。

* 須具大慈悲。誨人不倦。說法平等。無有高下。不擇冤親。不計供養。
* 當著清淨衣。內外俱淨。不得褻衣登座。雖大暑。亦必搭衣。柔和忍辱。并不得因坐久。去衣。
* 澄心寂照。觀諸法空。梵响遠聞。人天交集。當體即假。照空不空。照假非假。當體即中。攝事歸理。才堪入妙理。
* 坐宜端正莊重。不得斜身踞坐。言咲粗野。
* 不得置正義不講。多說枝葉。若發揮奧旨。引喻的確。雖世諦語言。不相違背。
* 凡講經固當提要鈎元。暢明其義。然消文。乃是入手功夫。不可詳義而略文。令淺識茫然不解。
* 不得於所見不真之處。穿鑿附會。或強經就我。貽悞後人。若遇此等處當直言不知。不強其為知。
* 不得因引喻事蹟。縱談婬邪等趣。以法為戲。有尼女在會。更宜慎。
* 不得憚煩偷安。敷衍了事。


○以上各條。乃為明曉經義
之法師。防其過咎。若自量經義。不甚了了。則此座豈
易登。人天羅列。因果昭彰。各宜慎之。」


【證義曰。天神聽經。巳見前釋。又凡叢林中。即閒談
偶語。亦皆有鬼神來聽察。摭古云。宋光孝安師。住
清泰寺。不樂從務。日惟晏坐。儼然在定。偶於定中
見二僧倚欄而語。初有天神。擁衛傾聽。久之散去。
俄而惡鬼吐罵。仍掃脚跡。安乃出定。詢其故。初論
[008-0502c]
佛法。次及世諦。末談資養。安師以二僧事自礪。終
身未甞言及世事。寂後火化。舌根不壞。柔輭如紅
蓮花葉。雲棲崇行錄。亦載此事。噫。倚欄而談。尚有
神聽。況登講經。可不慎乎。】


蘭盆儀軌摘要全卷見蘭盆會纂中



「七月十五日。設蘭盆供。預日於山門貼匾云。蘭盆勝
會。


○即打掃大殿。并內外丹墀。及辦供器莊嚴諸什
物等。一一齊備。


○次日早課。祈禱等事。照元宵解冬
例。詳後。茲不贅。早晨。普請成蘭盆壇。丹墀上共設桌
五行。每行方桌一張。條桌四張。最上第一行。中間。方
桌。供一大錫鉢盂飯。左右四長桌。並列菓品。各十餘
盤。第二行中間。供盂蘭盆一座。以經彰名。表法殊勝。
盆內旋疊甘美熟蔬菜。二十四色。不得菲淺。兩邊條
桌。仍如上式。供菓品等物。第三行中間方桌。供一大
碗淨水。碗內浸鮮花幾朵。條桌仍如上式。供菓品等
物。第四行中間方桌。供一大瓶荷花。條桌仍如上式。
供菓品等物。第五行中間方桌。供設香案。將自恣僧
物。置條桌上。條桌仍如上式。安擱餘物。四邊用木柵
欄圍。庶食葷酒人不得混入。南北兩傍開小門。可眾
僧施主出入。各使二人守之。禁閑闖。壇之四邊多貼禁條。其禁條云
此係清淨供壇。恭迎三寶天神降臨之所。各宜誠敬。
凡飲酒喫葷者莫入此建壇儀式也


△早粥二板後。知客鳴
大鐘三下。禪堂即三板止靜。開小靜。大眾搭衣持具。
齊入壇巳。二行者持引導旛。二悅眾鳴引磬。首領執
[008-0503a]
事八人執小旛。到方丈分班。對面立定。鳴引磬四下。
住持出室。不拜。即末後先行。二引導旛在小旛前。引
磬在和尚前。一侍者執手爐。一侍者捧香碟。隨住持
後引導旛入壇。兩角站定。小旛分開。住持至香案前。
拈香。維那舉贊。眾和。」


淨壇遶經即繞誦盂蘭盆經



「目連啟教。世尊宣揚。鉢和羅飯利存亡。脫苦往天堂。
妙樂無疆。孝行永流芳 南無香雲葢菩薩摩訶薩。
三稱。住持禮佛畢。接手爐。問訊。舉云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維那持淨水杯。
舉淨壇偈菩薩柳頭甘露水 能令一滴遍十方 腥羶

穢垢盡蠲除 加持壇場悉清淨 教有密言謹當
持誦。即舉大悲呪繞壇。悅眾鳴大魚子。大眾同誦。維那酒淨。其四角擺小桌一張。各設蘭盆經一卷。
四悅眾在四桌。合掌高聲。同誦。引導旛至大殿堦下。對面而立。小旛前行。和尚接行。一侍者捧香碟隨行。班首
隨後。大眾各執事。次序而行。從壇右遶。上殿。從佛右遶而下。持呪洒淨一匝。不止步。即誦佛說盂蘭盆經云云。
誦經三遍。遶畢。大眾照課誦位。排班。住持至香案前。經完。侍者接手爐。大眾跪下。合掌。住持合掌祝云

等同孝志。脩行淨土因。懺除三障罪。報答二親恩。存
者獲福壽。亡者得超昇。同生安養國。度盡眾冤親。祝巳
一齊起立。俱合掌。維那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十二拜南無文殊

師利菩薩。三拜南無彌勒菩薩。三拜南無十方諸佛。三拜
無十方菩薩。三拜南無蘭盆啟教大目犍連尊者三拜。三皈
依竟。三拜而退。各回本處。收衣。抽解。飲茶用點。」


上蘭盆供



飲茶用點巳。少頃。即鳴鐘三下。眾皆入壇禮佛三拜。住持拈香。維那舉献供贊。眾齊唱云


蘭盆會啟。普度門開。恭迎三寶降臨來。一一坐花臺。
[008-0503b]
唯願慈哀。受我妙香齋 南無齋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維那至中拈香巳。展具三拜巳。長跪。合掌。白云


恭聞法身常寂。本無去以無來。妙智圓融。實非空而
非色。靈明絕待。覺海難量。俯潤迷蒙。時彰影響。今屬
如來歡喜。僧眾自恣。當為七世父母。施設百味蘭盆。
儀遵充國。孝效目連。黍稷唯馨。覺王斯格。願降慈光。
受我供養白巳。一拜。起立。舉云


三身如來眾和 奉獻蘭盆。上供三寶說巳。執爐白請詞云


大雄出世。同赴齋於舍衛城中。正法流行。共應供於
匿王宮內。既隨機而現相。亦普濟於羣生。今辰眾等
謹設蘭盆。志心頂禮。專申奉獻。


千華臺上。百寶光中。三十二相之能仁。八十種好之
大覺。盡十方。遍法界。過現未來。無量佛寶。唯願不捨
慈悲。受斯供養 三白。三拜。次舉供佛偈。鳴鐘鼓鐺鈸。齊唱三遍。或一遍


南無蓮座天人師 威德端嚴無與等 唯願佛寶
大慈悲 受此盂蘭盆供養 南無香水海。花藏界。
蘭盆供獻真如佛陀耶眾唱竟。維那執爐。高聲請法云 今辰眾等。
謹設蘭盆。志心頂禮。專為奉獻。


西乾竺國。白馬䭾來。修多羅了義上乘。十二部真空
妙典。盡十方。遍法界。過現未來。無量法寶。唯願不捨
慈悲。受斯供養 三白。三拜。次舉供法偈。仍鳴鼓鈸等。唱三遍。或一遍


南無相應最勝法 成就菩提涅槃果 唯願法寶
大慈悲 受此盂蘭盆供養 南無香水海。花藏界。
蘭盆供獻。海藏達磨耶。眾唱竟。維那執爐高聲請僧云 今辰眾等。
[008-0503c]
謹設蘭盆。志心頂禮。專為奉獻。


三明八解。五果六通。分身於此界他方。應供於人間
天上。盡十方。遍法界。過現未來無量僧寶。唯願不捨
慈悲。受斯供養  三白三拜。次舉供僧偈。仍鳴鼓鈸。或三唱。或一唱 南
無自在眾中尊 栴檀林內澄心者 唯願僧寶大
慈悲 受此盂蘭盆供養 南無香水海。花藏界。蘭
盆供獻福田僧伽耶唱竟。維那歸位。住持拈香。悅眾鳴引磬。大眾齊聲緩誦云


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
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琉璃光佛。南無
過去覺花定自在王佛。南無清淨蓮花目佛。南無多
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
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阿
彌陀如來。南無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南無
佛說盂蘭盆經。南無大慈地藏王菩薩。南無大悲觀
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護法諸天菩薩。南
無伽藍聖眾菩薩。南無歷代祖師菩薩。南無蘭盆會
上佛菩薩。南無古往自恣緣覺聲聞僧。南無大孝目
犍連尊者。南無三界聖凡幽顯尊神。三請巳。誦變食呪二十一遍。甘
露呪七遍。上供文如常。又普供養呪七遍巳。維那至中。三拈香。展具三拜。問訊長跪。合掌。用鐘鼓。齊聲念


南無十方常住三寶三稱畢。維那宣疏時。住持與大眾。俱長跪合掌


伏以。誦世典蓼莪之章。難罄情於罔極。參聖教蘭盆
之旨。敢竭念於熏脩。望度慈航。爰伸誠悃。鄉貫寺名。住持等名
眾等切念。早割塵緣。長辭親愛。或嚴慈而早喪。頓乏
蒸甞。或星󱢴而在堂。永違菽水。無自利利他之行。尚
[008-0504a]
空受於人施。有仰愧俯怍之情。敢置懷於源本。生身
既托於親恩。訓教無踰於師德。本始無窮。不遣累劫
之宗緒。圓心普度。總超法界之有情。爰披瀝於丹衷。
汲水採花而獻供。敬歸依於寶帙。亙天彌地以流恩。
盡拔苦輪。咸躋覺道。由是擇於本月某日起。至某日
告圓。雲集僧眾。登臨寶殿。諷某經禮某懺。或大眾發心。各有持
誦。一一齊登伏願慈光輝映。娑婆無處不圓明。法海汪洋。

大地有情俱潤澤。我等多生父母。歷劫親姻。及以師
長。並諸眷屬。存者加增福慧。歿者高證蓮胎。普滋一
善之良緣。均利恒沙之苦趣。更冀山門寧靜。海眾安
和。凡所止作。願皆如意。右疏。恭請三寶證明云云若會
中有俗姓士女。當更宣俗人所祈之疏云


伏以。教演盂蘭。舍衛之芳猷未散。功超天壤。目連之
孝行常稱。欲資七世於蓮胎。當禮三身于華座。鄉貫寺名。
在會士女等名眾等切念。唱一味之圓音。隨剎土。隨眾生。盡

入平等嘉會。演千秋之孝旨。或善男。或信女。咸遵舍
衛遺風。仰悲濟之宏猷。救倒懸之極苦。是以於本月
某日。恭遇某寺。崇建蘭盆勝會。普超恩有含生某等
深追罔極。少答善因。躬叩法筵。仰求慈濟。由是各備
香儀。薄陳芹供。仗苾蒭之威德。仰三寶之恩光。超度
先靈。福資現在。所有各各念誦。皆當一一具錄伏願。真慈赴感。聖人
隨機。一雨普滋。大千蒙潤。俾我等多身父母。歷世親
緣。同承冥福之資。俱解三途之苦。歿世證生天之樂。
在堂稱難老之春。五福日新。三灾電捲。凡所祈求。願
[008-0504b]
皆果遂。右疏云云宣畢一齊起立。眾唱贊云


五果百味。香色清新。自恣會上獻能仁。願親出沉淪。
普濟幽冥。沙界布陽春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唱。若此會七日。或五日。三日者。此二疏。待回向化。若但設齋供。而不念誦作會者。此疏即時化。大眾念佛送
疏。住持三奠茶。設拜。維那舉回向云 以此蘭盆供善根 報答父母

劬勞恩 存者福樂壽無疆 亡者離苦得超昇
 四生九有諸含識 八難三途苦眾生 各各悔過
洗瑕疵 盡蒙慈濟出沉淪念偈時。住持禮佛三拜。問訊偈畢。引導旛前行。
小旛隨後。二悅眾鳴引磬。二侍者執手爐。搆香碟。送住持歸方丈。眾各回本處。」


眾僧受食



「上供竟。悅眾將自恣僧物。謂檀越所施之物。如手巾。麻線鞋襪等類安置
一處。是日齋堂外。多舖凳桌碗筯。以便客師受食。其
供普果菜。不論客舊。平等普分。於齋堂事。俱齊備巳。
開午梆。鳴大鐘三下。住持搭衣持鉢。先至齋堂坐。大
眾搭衣持鉢進堂。坐齊。執事人。先行菓巳。住持云。
眾師。先用供果食畢方鳴雲板。執事人將蘭盆蔬菜

及供飯。勻入大眾菜內。行堂盛菜飯巳。大眾舉鉢念
供養呪。至當願眾生。句即改念 過去父母。七世超昇。現在
二親。永無病惱。自他饒益存歿沾恩。永離惡道。究竟常
念畢出生。不唱五觀。住持云大眾先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大眾入觀。觀自
心內外中間。皆不可得。默坐少時。住持白云大眾受食。大眾食畢維那起坐。將

自恣物。即手巾襪底線帶之類也先奉一分和尚位前。頂禮一拜。
復同悅眾。將自恣物。分作兩盤。東西各行。從上至下。
客舊次第勻分。散畢歸位。結齋巳。僧值云。大眾所食
[008-0504c]
供果。及自恣物。各自藏鉢或置袖內眾齊起立捧鉢。各回

本處。」


【證義曰。蘭盆大齋。佛敕解夏舉者。謂一夏安居。九
旬加行。不階四果。亦得功勳。此日設供。其德大矣。
年年行之者。蓋父母結愛。既念念不去心。孝子報
恩。須年年不絕供也。又經意。以拔苦報恩為主。與
世俗異。世俗之孝。在順其情。此則兼順其性。世俗
之孝。唯資其形。此則兼資其神。世人不知不信。輙
曰釋氏無君親。亦未之深考也。夫順性資神之道。
固所難明。而形情之間。亦豈遠于人哉。如釋尊謁
母於忉利。送父而負棺等。其孝為何如也。梵網經
以孝為戒曰。孝順至道之法。四十二章經云。凡人
事天地鬼神。不如孝二親。二親。最神也。律中。父母
不聽者。不許出家。觀無量壽佛經。首稱孝養父母。
為成佛正因。大報恩經。心地觀經。廣說父母恩重。
及至孝之法。睒子一經。全彰孝事。地藏因孝母而
立誓度生。至於我佛訓弟子。謂父母與補處菩薩
等。許弟子減衣鉢之資。養其父母。父母有正信者
可恣與之。無正信者。可稍與之。若自無物。許轉化
與之。藏中勸孝之語。層見疊出。豈不以孝為。首務
哉。特其教。兼於順性資神。固非世法可及耳。今此
儀軌。全遵佛敕。誦經猷供。脩懺設斛。俾七世親靈
超冥漠之界。出思議之表。冥罰有所不能制。業苦
有所不能拘。其法利殊常。豈但五鼎之豐。三猷之
[008-0505a]
勤之孝而巳。故知教孝之旨。唯佛教為獨深也。以
上乃一日簡便行法。若七日五日。當依下會約行
之。】


蘭盆會約凡二十一條



「切聞。蘭盆佳節。大施門開。仰𠙥有力大檀。營辦無遮
妙味。法喜遍享乎佛僧。禪悅普資於凡聖。現行財施
法施。當來福足慧足。模範次序。條列於左。

* 每年七月朔。識字者。詣藏主寮。領蘭盆註釋。藏主問名登簿。至初六日。或起佛七。或不舉。但每日講蘭盆經註一時。客堂。山門。俱貼捐資牌。除施主大分外。不拘緇素內外。隨各人所捐供銀。或助飯僧。或為薦先。俱一一開明示眾。以廣度眾之心。方合佛意期畢。註釋仍還藏主消號
* 斯會不拘道俗。皆可入會。念佛聽經。但不許年少尼女入寺。恐壞名聞故。
* 古規用大殿前。丹墀為供壇。上覆篷限。下圍木柵。以在會人。及供物多故。若人物俱少。在殿上亦可。
* 古規白詞。俱維那與住持預熟讀念。近時僧少熟習。故立內壇。用法師表白。以便看文展讀。俱詳蘭盆儀軌中明。另有流通本行世伹蘭盆經。人人預宜熟習。
* 舊盆鉢可用即用。若無。預製一大盆。用木為之。狀如香亭。底如盆式。中作四格。每格安菜六味。共疊二十四味。皆用熟美。供畢齋僧。盆大方三尺許。其下施架。復製一大錫鉢。可容斗米之飯。供畢齋僧。
* 此會佛敕。唯供三寶。故內壇不似水陸。兼列下堂。
* 凡供事。但取誠敬。不必偽飾富盛。亦
[008-0505b] 不得惜錢物。苟簡太甚。隨人貧富。誠心而行。可也。
* 供獻依本經。具五菓百味者。乾菓十。湯菜十。水菓十。瓜笋十。糕餅十。糖色十。油貨十。乾菜十。荳色十。醬貨十。亦不可太拘。各隨地之宜。備辦可也次飯。次茶。凡素品皆可供獻。供畢齋僧。但凡佛事。本無定法。若人眾財多。則具百味。供千僧。誦經懺。並可增益。若人寡財乏。但具三菓六菜。乃至只供十僧皆可。所謂富羅天下奇珍。貧竭一已力量。但取誠敬而巳。
* 新會略同水陸。內壇供佛。惟無下堂外壇宜誦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二十四卷。妙法蓮華經十二部。地藏經十二部。觀無量壽佛經十二部。金剛經二十四部。藥師經二十四部。金光明經十二部。佛說阿彌陀經一百八卷。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二十四卷。佛說盂蘭盆經。愈多愈妙。或純禮蘭盆懷七日亦可。
* 此會雖薦父母宗親。兼度六凡。又六道輪迴。互為眷屬。凡夫不識。佛敕放生以助功德。宜廣勸眾施。於圓滿日買放。切不可廢。
* 若禮懺者。十三日起懺。莊嚴沐浴等事。見前念誦規條說。結界更須嚴護。勿令人畜不淨雜物闖入。設有入者。依法重結。
* 懺壇僧眾。不得混雜。如比丘結壇。咸須比丘。若尼眾結壇。俱用尼眾。在家男隨比丘眾。女隨比丘尼。不得混亂。若尼不能主壇。請一二耆年高德比丘。在壇外主懺教之。不得同壇。觀堂香燈。不得混雜亦然。進供壇拈香禮拜。進內壇拈香禮拜。亦然。
* 懺期內登廁時。入浴時。不得以淨衣與觸衣相
[008-0505c] 雜。先脫淨衣。淨鞋。置在淨處。乃著觸衣鞋入廁。次洗淨。洗手畢。脫觸衣觸鞋入浴。乃著淨衣鞋歸堂。洗手面。潄口入壇。
* 期內。不與外人接對。不得私其語言。亦不得看餘教典。
* 上供。用得味熟食。供畢即收。淨抹供桌。唯供香花淨水。
* 此齋供。佛敕在解夏節者。謂僧安居九旬。果新戒淨。堪度餓鬼。凡懺師等。皆須清淨過午。同八關齋。不得遲延時刻。以破齋法。
* 禮懺。五更香到洗面用茶。入壇為第一時。日出吃早粥。粥後二板。入壇為第二時。出壇後。約燃線香一炷。於中抽解巳小食。小食後。入壇為第三時。午飯後。燃行香一炷。於中用二板茶。抽解。止靜巳。再燃坐香半炷。開靜。吃茶。入壇為第四時。出壇後。坐香半炷。用非時漿畢。入壇為第五時。出壇後。用茶。坐香半炷。入壇為第六時。出壇後。安臥養息。
* 出壇後坐香。皆須精脩禪觀。不得縱恣昏沉。倘不能坐香入觀。或默念經呪佛菩薩名俱可。不許放逸高談嘻笑睡眠等。
* 每聞鐘鳴。即抽解盥澡。一聞長鐘。即依次站班。勿得先後參差。
* 觀堂中設案。用香燭桌圍上供。南無蘭盆會上啟教大士。大孝大目揵連尊者蓮座。其中唯許香燈給侍。設有要事。止可依事直說。不得因事。牽發餘語。倘有吃葷酒人閑遊。知客當好語使遠看。不得亂闖。
* 懺至十五日子時。大眾沐浴更衣。乃至獻供臨齋。見前儀軌所說。若無蘭盆懺。用大悲懺或淨土懺可代。


○年月日○住持某甲
[008-0506a]
錄。」


【證義曰。蘭盆註釋。藏中只見唐圭峯宗密法師疏
一卷。後宋依此疏。出孝衡鈔二卷。明末。台宗蕅益
法師。出新疏一卷。律宗書玉律師。出合釋一卷。板
存昭慶經房。然儀軌規約。久不行矣。世人誤以施
鬼神食。為盂蘭盆齋。此訛也。雲棲正訛集云。蘭盆
緣起目連。謂七月十五日。眾僧解夏自恣。九旬參
學多得道者。此日脩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
施食自緣起阿難。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
竭國斛。亦非蘭盆。葢一則上奉聖賢。一則下濟餓
鬼。悲敬異田。惡可等混。今清規有中元施食之條。
則是日獻蘭盆。奉敬三寶。夜施斛食。普濟鬼神。乃
兩全之法也。】


解夏



「七月十六日解夏。客堂預日掛牌。牌云明日自恣。


○次
日解夏儀式。如結夏同。住持定時巳。時至。鳴大鐘三
下。眾集大殿燒香傳爐。住持拈香。維那舉讚畢。至中
拈香。展具。禮佛三拜。長跪。合掌白云 釋迦如來。二聲
休夏自恣眾和巳。維那合掌高聲白


休夏自恣。誠佛門之要道。懺愆悔過。實僧行之良謀。
善因培植。樂果圓證。不凴戒定之航。曷到涅槃之岸。
茲者七月十六日。屆當我佛解制休夏之辰。雲集眾
僧。登臨寶殿。諷演秘章。解開期制。自今巳後。破四重。
蹈十惡。恣任自陳。起三毒。犯七遮。隨從他說。若見。若
[008-0506b]
聞。若疑。一一須悔。或身。或口。或意。重重當懺。根塵纏
縛。聲色牽連。積諸罪累。障閉心源。若不宣揚。何由雪
淨。特開懺摩之門。廣滌自他之罪。懺則懺於巳往。悔
則悔其將來。故云。巳作之罪。願乞消滅。未作之罪。不
敢更作。故今解制。自恣懺悔。白竟一拜。維那歸位。悅眾鳴引磬。大眾齊唱云
大德。一心念。眾僧。今日自恣。我比丘某甲亦自恣。若
見聞疑罪。大德長老哀愍故。語我若見聞疑罪。當如
法懺悔 三唱竟。或一一說竟大眾念大悲呪三遍繞殿。念畢。各歸本位。維那舉懺悔偈。大眾唱云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
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懺悔


唵。三陁囉伽陀娑婆
三唱巳。跪念大懺悔文畢。舉回向贊云


自恣休夏。佛果圓成。一切
業障頓冰清。覺海性圓澄。智慧光明。法界盡蒙恩
 南無求懺悔菩薩摩訶薩三稱。次舉回向偈云 解夏功德殊
勝行云云  唱偈時。住持禮佛三拜。問訊偈畢。即回方丈。大眾鳴引磬。禮佛三拜。上方丈頂
禮和尚。若免。即回堂是日晚課畢。解制。維那鳴引磬。上方丈。巡

寮。告假等事。與解冬同例若不據蘭盆勝會。十五日解制告假。」


【證義曰。解夏自恣者。葢比丘當初夏時。結制安居。
不令乞食。名休夏。今朝滿期解制。自知有過。恣其
自陳。自不知過。恣任僧舉。故名自恣。或問蓮池師
曰。許僧自恣。何謂也。師答曰。有過如病人。舉過如
醫王。諱病而惡醫。是名大愚癡。則知有過而舉之
之為是矣。或又曰。自舉或可。他人舉之。不畏起爭
端乎。答曰。律載僧有過。傍僧白佛。佛召本僧。種種
呵責。因制為律。叢林逐日直言。據此也。此遵佛制。
[008-0506c]
非出私意。何有爭端。且世法猶云。君有爭臣。父有
爭子。士有爭友。故曰。興王賞直諫之臣。聖主立誹
謗之木。況為僧脩出世法。可不須友以成其德乎。
若惡直言。則讒謟面諛之人至矣。拒諫飾非。損德
敗業。非小失也。因復作頌曰。古自恣。協金蘭。今自
恣。生棘剌。口談他過忿起諍。目對毗尼盲不視。何
恠乎正法衰。魔軍熾。雲棲主人發長嘆。一則傷我
心。一則慰我志。君不見。愛禮故存羊。宣尼曾告端
木賜。禪宗秘要云。昔闍夜多尊者。至羅閱城。敷揚
頓教。謂遍行曰。吾適對眾抑挫。仁者得無惱於衷
乎。曰。我憶念七劫前。生常安樂國。師於智者月淨。
記我。非久當證斯陀含果。時有大光明菩薩出世。
我以老故。䇿杖禮謁。師叱我曰。重子輕父。一何鄙
哉。時我自謂無過。請師示之。師曰。汝禮大光明菩
薩。以杖倚壁畵佛面。以此過慢。遂失二果。我責躬
悔過以來。聞諸惡言。如風如響。況獲飲無上甘露。
而反生熱惱耶。噫。此可謂自恣之龜鏡矣。】


坐禪



分五。」

早課第一



「中秋起。加香。五皷夜巡鳴四板。香燈點燈。司水擔水
監值揭帳幔。眾起。維耶鳴香板三擊。眾人下單。抽解。
淨面。監值兩邊舖棕韉。各人隨閒禮佛三拜。各歸本
位。五板畢。香燈接報鐘三陣。徐徐敲半枝線香。監值
灌開水兩壺。用熱水洗杯。將杯提至監值位所。散香
散杯。悅眾點手照。監值行開水。眾用開水畢。散香收
[008-0507a]
杯。香燈煞報鐘。掛一板一鐘。當值聞大鐘完。接二板
一鐘。監值捲門簾。關門。中擺蒲墩。收中間棕韉。聞大
鼓完。接三板一鐘。止靜。當值行小十方禮。禮佛三拜。
此中悅眾鳴引磬共四下。當值行禮拜佛畢。悅眾鳴
引磬一下。開小靜。監值收中問蒲墩。開門。當值行十
方禮。悅眾鳴引磬共十二下。此中監值打板三陣。鳴
鐘三擊。接外呼板。眾人上殿。課畢回堂。監值在門外。
候眾人歸堂。放下門簾。眾人各於本位前立定。當值
行十方禮。到中間一問訊。再向新值問訊交值。監值
立本位交監值牌問訊。新監值將門簾拉起。新當值
打󳲳一下。眾人出外小解畢。將門簾放下。順行一匝
看眾人坐定。然後熄燈歸位。若時早。打󳲳三下止靜。
歸位。監值掩門。聞梆聲。當值打󳲳一下開小靜或不止靜
亦可。」


上午第二



「早梆鳴。監值下位捲門簾。提茶壺至楊枝瓶所。司水
擔潄口水。維那敲香板三下。眾人放腿。或小淨聽便。
即回。候齋堂板鳴。悅眾鳴引磬過堂。香燈打掃佛前
及住持位。粥畢回堂散香請散香篦。眾圓禮。當值掛
一板一鐘。鳴起香󳲳二下。於西南接散香篦三下。繞
至東北又三下。定行香一枝。眾人去衣。脫袍。穿草。鞋
徐徐出堂潄口。嚼楊枝畢。監值收杯。當值候香過將
半枝。掛二板一鐘。眾人立定。小停寸香。當值至東北
角。打催板二下。經行香餘一寸。維那喝起。提香板催
[008-0507b]
行。首領監香緊隨和之。至香六分。維那揮香板下垂。
當值打抽解󳲳一下。眾人立定。監值拉起門簾。與散
香至門首。一邊一位站定小停一刻。逆巡一匝。維那
歸本位卓香板。監值進來擺蒲團。散香師敲散香篦
三陣。眾人小解畢歸位。監值關兩邊小門。復敲散香
篦一陣。監值放下門簾。散香師回堂順行。交散香牌。
卓篦一下問訊。至中央問訊。插散香篦。復至中央問
訊。歸位。當值搭衣持具。打三板一鐘止靜。行十方禮。
禮佛三拜。悅眾鳴引磬四下。問訊出堂。翻止靜牌。東
邊出。西邊進。問訊。至維摩單所。禮和尚一拜。歸位。監
值收蒲團關門。舖韀當值推香盤。散香師出位。至中
央問訊。從東邊上請香板。西邊下一拱。逆行一匝當
值看香到。拉至香盤。悅眾鳴引磬一下。開小靜。此節應移在交香板後維那
敲香板三下。放腿。巡香師交巡香牌。至中央問訊。交
香板。散香師出位。至中央問訊。從西邊上。請散香篦。
至東邊下問訊順行半匝。卓散香一下。當值打經行
魚二下。經行香半炷。站板一下。站香寸數。打催板二
下。經行香完。鳴魚一下。抽解。監值捲門簾。候交散香。
當值鳴魚三下。止靜。監值關門。請香板如上。」


下午第三



「聞午梆鳴。當值打魚一下。開小靜。維那敲香板三下。
穿鞋。著衣畢。悅眾鳴引磬一下。各本在位立。當值出
位。行十方禮。翻牌。悅眾鳴引磬。監值鳴板三陣。接鐘
三下磬三下。眾禮佛一拜。坐定。聞呼板鳴。擊引磬過堂。飯畢
[008-0507c]
結齋時。監值香燈。司水。先回堂。開門。候眾人回堂圓
禮。請散香照前。當值打一板一鐘。鳴起香󳲳二下。定
行香一炷。眾潄口。嚼楊枝畢。經行。監值收楊枝杯。用
熱水洗。當值候香過將半枝。打二板一鐘。眾立定。監
值打茶。候維那歸位卓香板。眾隨便坐下。散香師將
散香竹篦靠佛前。然後散杯。監值行茶三四匝。茶畢。
散香與監值收杯。關門巳。然後在監值寮洗杯畢。回
堂經行。香完。當值打抽解󳲳一下。眾照前立。維那歸
位卓香板。監值開門。拉門簾。舖蒲團散香三陣。小解
看淨房無人。再散香一陣。回堂。照前交散香。監值收
門簾歸位。當值打三板一鐘。行禮時。悅眾鳴引磬四
下。止靜。監值收蒲團。關門。當值推香盤。散香師照前
巡香。香到。當值鳴引磬一下。開小靜。巡香師照前交。
監值開門。打茶二壺。巡香師散杯。從維那位起。和尚
在堂。散杯五個。大悅眾送和尚茶。復散悅眾位。照人
散杯。從班首散起。一對一對擺。監值茶來。用簽攪幾
攪茶巡四五匝。眾人茶畢。巡香與監值收杯。散香師
照前行事。當值鳴󳲳二下。經行香半炷。打站板一下。
小停寸香。打催板二下。經行香完。鳴󳲳一下。抽解。候
交散香牌。當值鳴󳲳三下。止靜。散香關門。香完。開小
靜。吃茶。經行等一一照前行坐。」


晚課第四



「聞晚梆鳴。當值鳴󳲳一下。開小靜。悅眾鳴引磬。眾立
班首出位拱手後悅眾鳴引磬共十二下。監值鳴板
[008-0508a]
三陣。鐘三下。磬三下當值行禮翻牌。聞雲板鳴。眾過堂。當值
監值在堂掃地。當值擺蒲團舖棕韉。粥罷回堂。嚼楊枝時。當
值監值吃二堂。畢。各搭衣。禮佛三拜。各歸本位。當值
鳴報鐘三下。監值收蒲團棕韉。候鳴引磬一下。眾出位站
班。當值打報鐘三陣。眾上殿。將課畢。三皈後。監值。香
燈。司水。先回開門。監值放兩單幔帳。眾回堂。圓禮。當
值打一板一鐘。打抽解󳲳一下。眾束衣抽解。監值在
門外。候放門簾。拉起後。眾回堂。盡上單。當值鳴󳲳三
下。止靜。歸當值位坐。定香一枝。監值關前後門。靠單
順行一匝。然後窻門。上單養息。當值不養息。」


夜香第五



「當值不見窻外亮影。打󳲳一下。開小靜。香燈下單。點
各處燈。監值捲兩單幔帳。開中間門。維那敲香板三
下。眾下單。當值定坐香一枝。鳴起香󳲳二下。散香師
照前請散香竹篦。當值候香將半枝。打二板。眾人立
定。監值打茶。維那歸位。卓香板。隨便坐下。散香師將
竹篦靠佛前。散杯在各人手。監值行茶一二匝。散香
師。監值師。各收一邊。散香師拿散香。篦在手。順行半
匝。復卓一下。當值鳴催板二下。經行。監值關門。香到。
當值打抽解󳲳一下。眾人立定。照前行事。監值開門。
拉門簾。進擺蒲團。照前散香關門。當值止靜。行禮。悅
眾鳴引磬四下。監值關門。巡香請香板。香完。鳴引磬
一下。開小靜。交巡香板。香放參。吃畢。當值鳴󳲳二下。
經行香半炷。當值鳴站板一下。停香一寸。鳴催板二
[008-0508b]
下。經行。香完鳴󳲳。一下抽解。監值扯門簾。候交散香
板。當監值󳲳三下。止靜。散香關門。香完。當值鳴󳲳一
下。開小靜。巡香交板。開門。悅眾鳴引磬開大靜。當值
行禮。監值打板三陣畢。仍照前散香起香云云。乃至
第六枝香。打抽解󳲳。監值舖棕韀鳴擊禮佛三拜。監
值放兩單幔帳。眾抽解上單。香燈師點琉璃。熄監值
寮燈。監值關前後門戶。復順行一匝。關格子門。熄佛
前燈。然後上單。一日事畢。此逐日恒規。初參後學。必
須熟記。以便輪行。然此五番。若細全錄。文多一半。此
既是略。易可精熟。餘可目視心會。」


禪堂規約凡三十二條



「古規失檢。怠惰成風。時弊多端。提持貴密。雖則現成
公案。要須大眾共知。行解相應。則無愧於先宗。道德
兼資。乃有利於末學。是在同心。共相遵守。

* 鐘板參差者。巡寮。跪香。行禮。不服者。出堂。
* 挑唆是非者。交拳。破口者。出堂。
* 除老。病。公事。私自逃單者。掛牌。不許復住。
* 禪堂內外。閒談雜話者罰。靜中响動驚眾者罰。不服者出堂。
* 鳴󳲳小板等。參差不清者罰。
* 不顧本分。交頭接耳者。重罰。
* 上堂小參等。各搭衣持具。齊集法堂。次第而立。有問則出。不得參差。違者罰。
* 不滿期。不許出堂。除充公執。私自告假者罰。不遵者重罰。
* 偷看典章者罰。非時私睡者罰。
* 出入不白執事者罰。止靜不到者罰。
* 行香坐香不到者罰。失悞散香巡香者罰。
[008-0508c]
* 值日交代不清者罰。破壞什物者罰賠。
* 不顧本參。亂逞機鋒者罰。妄作拈頌。評論公案者罰。
* 堂中出入。次第而行。違者罰。若攛單亂位。穿堂直過。并無事闖寮者重罰。
* 私借堂內什物出外者罰。
* 滋事失儀。不聽執事規諫者罰。不服者出堂。
* 行坐課誦受食出坡等。不隨眾者罰。
* 檢點他人是非。攪羣亂眾者重罰。
* 警䇿昏散。三香板不下單者罰。
* 故縱昏沉者罰。爭香板者罰。不服者出堂。
* 警䇿後。昏沉如故者立參。再三警䇿。昏沉如故者跪參。不服者出堂。
* 經行縱橫。談笑涕吐。或鞋物作聲者罰。不服者出堂。
* 出外不穿直裰俗呼海青。亦名偏衫。又號袍子者罰。
* 有事他出。歸期失限者罰。
* 尊客參堂。各依位次。不得失儀。違者罰。
* 擅入客堂。與人雜話者重罰。
* 開大靜後。語笑者。在監值寮者。在外寮閒闖者罰。
* 私造飲食者罰。新增或吃煙者重罰。
* 闖靜者罰。
* 巡香狥情。或以公報私。故打者罰。違者重罰。
* 小恙給假三日。重病者出堂調養。不得故留妨眾。違者罰。


○以上條
約。本分攸關。如或不遵。自失善利。同居大眾。戒之勉
之。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


【證義曰。禪堂乃陶鑄賢聖之所。了生脫死之場。欲
透向上一關。捨此無由得入。所謂十方同聚會。個
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是也。既學無
為。即應諸緣屏息。專精參究。若仍然散誕。依舊隨
[008-0509a]
情。不但不能學無為。亦恐反增異見。所謂無規矩。
不能制其邪。無精勤。不能成其志。是也。經云。因戒
生定。因定發慧。二語盡矣。禪宗秘要云。昔有族姓
子。出家學道。優波毱多為說法要。尋便見諦。得須
陀洹。作是念言。我斷三結。更何求進。遊縱自在。可
至七生。尊者告曰。生死之法。甚可惡賤。猶如糞穢。
多少皆臭。即便將至旃陀羅村。見一小兒。體生惡
瘡蟲血雜出。甚大苦惱。問言。比丘見此兒否。此小
兒者。是須陀洹。佛昔在世。有一羅漢。身小患痒。搔
之有聲。維那瞋曰。今汝身有蛆蟲瘡耶。宜可出向
旃陀羅村。羅漢語言。今汝得罪。莫出斯言。時此維
那。即便懺悔。精進脩習。得須陀洹。後自懈怠。不求
上進。故生此家。受斯苦惱。小復前行。見有一人。為
火所燒。身體焦爛。苦痛難忍。轉更前進復見有人。
犯王憲法。以身貫著大木標上。發聲哀號極生苦
惱。爾時尊者問比丘言。汝見此二人否。比丘言。唯
然巳見。尊者曰。此前人者。是斯陀含。後所見者。阿
那含也。咸皆懶惰。不求上進。故生人中。受斯楚毒。
是故汝今。宜自精勤早求解脫。比丘聞巳。日夜脩
學。不久便得阿羅漢道。嗚呼。據此數人。皆有道果。
因得少為足。懈怠懶惰。仍墮苦報。今之禪和。纔結
幾冬。便言我是老參。何復汲汲於此。未知此老參
曾證幾果耶。若不精進脩行。大有。苦報著你在。】


孟冬貼單


[008-0509b]


「十月初旬。維那命悅眾。令當值。監值。香燈。司水。掃舍
宇。揭單票。糊門窻。各單加草。及收拾香板號。籤等事。
客堂與維那。預將合寺人名。開清戒臘久近。呈方丈
閱過議定充執巳。命記錄裁單票。書記端楷寫成。東
西兩盤排清。不得前後紊亂。上用盤袱界尺壓之。至
十四日。客堂於早粥掛牌。牌云貼單。


○侍者將單票兩
盤擺法座上。二板。鳴大鐘三下。大眾先集禪坐。維那
令當值監值。於佛座左右舖蓆。堂師俱將行李安蓆
上。佛前設公位。維那白云。今日請和尚。為大眾師貼
。白已。兩班齊立。悅眾鳴引磬。領二清眾。上方丈。眾

云。住持臨座。悅眾云。展具頂禮和尚。禮畢云。末後先
侍者二人。捧單票前行。拂子。拄杖隨後。進堂。住持

禮佛。登座。維那舉贊時。到座前拈香三瓣。展大具三
拜。起具。歸位。至三稱雲來集菩薩畢。維那云。頂禮和
。眾展具三禮已。二悅眾次第鳴引磬三陣。住持說

法。說竟。眾齊立。班首單條住持貼。貼竟。維那云。大眾
師禮謝和尚。住持出堂。維那復云。大眾師送和尚。若

免即止。餘者維那貼。兩序。以執大小為次序。同執以
戒先後為次序。堂中各照自已名位次序安行李。送
單。晚課畢。上方丈謝貼單。小食後告香。見前住持章
中。」


【證義曰。按梵網經乖尊卑次序戒。及律藏臥具法
等。俱明位次。葢兩序論執。同一執論戒。是佛正制
今叢林安單。不問戒不問臘。於一執中。先來在前
[008-0509c]
後來在後。似是而非。違佛敕先受戒者在前坐。後
受戒者。在後坐之律。】


結冬



「十月十五日結冬。乃衲子九旬辦道之期也。內外肅
嚴。內不放出。外不放入。屏除一切。專精辦道。於早課
前。燒香傳爐。大眾雲集。維那舉贊。住持拈香。祝
聖祈禱乃至上方丈。住持說法等。並照元旦式。其所
別者。此日晚課畢。上祖堂。上方丈。維那鳴引磬。巡寮
云。結制巡寮。問訊某某師云云。巡畢回堂。對面展具。
三拜。拜畢歸位。少頃。齋堂吃普茶將訖。維那宣共住
規約。晚二板。本堂宣堂規。是晚起禪七。」


【證義曰。孟冬結制。正為生死。若不打掃心地明白。
只管看鼻頭。做模樣。有甚用處。人看你似參禪及
至打開肚裡。黑漫漫地。可憐生不知禪是個甚麼。
只管要你去扭揑他。你若肯將偷心頓然放下。到
有幾分相應。古人云。做工夫不得力。病在多知多
解。穿鑿公案。習氣膠粘。打脫不下。所以不得洞明
佛性。若真正為生死的人。無雜用心。一個話頭。如
咬鐵丸相似。定要嚼碎。嚼不碎。拚命嚼。寧將身心
墮地獄。終不放捨話頭。具如是信力。如是疑情。日
深歲久。正眼迸開。光明普照。物物頭頭。了無差別
矣。或曰。從上諸祖。多以機用接人。今何授人以死
話頭。死工夫。答曰。噫是何言歟。夫參話頭之法。自
黃蘗肇端。諸師遵承。而大慧尤主張之。大慧中興
[008-0510a]
濟北之道。豈其機用弗具。而開示來學。以一句話
頭。塞其咽喉。消其伎倆。然後顯大機大用。激䇿精
進。而獲證者。四十餘人。葢師家機用。學者工夫。必
兩相宜。而有成也。若不䇿進其工夫。唯機用接人。
則上根利機。當下知歸。能有幾人。中下之流永失
法利。而掠虗者。乘風接響。達磨一宗。掃地盡矣夫。
達磨西來。九年面壁。可謂壁立萬仞。乃其接引神
光。亦用方便。語曰。汝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
墻壁。方可入道。此即死工夫之說也。葢工夫不死。
情識橫生。非逐名利。即膠知解。雖有機用。將安施
乎。故今請安禪結制者。看一個死話頭為正務。幸
無以機用公案雜用心也。然所謂看死話頭者。正
為用工在話頭上。名看死話頭。非兀然空坐觀靜
也。禪宗秘要云。西域崛多法師。遊五臺。至定襄縣。
見一僧結菴而坐。法師問曰。汝孤坐奚為。曰。觀靜。
師曰。汝出誰門耶。曰。神秀大師。法師曰。我西域異
道。最下根者。不墮此見。兀然空坐。於道何益。】


起禪七不拘何時可起七不專在十月望日



「凡起禪七。前一日。維那。悅眾同到庫房。啇酌一切應
用等物。及請護七。酌派巳。聽悅眾料理。其看香。監香。
候方丈示牌。起七日。午飯後。開小靜。維那云。今晚起
七。上單養息。晚課。持具上殿。課畢。鳴鐘。禮祖。上方丈。

住持說法。開示畢。維那云。禮謝和尚。禮畢。鳴引磬云。
起七巡寮。問訊某某師云云。巡畢。回堂。安息。至晚二
[008-0510b]
板前。維那鳴香板三陣。令香燈護七。各理本務。次於
齋堂前鳴香板三陣。令各堂寮共集禪堂。眾坐齊。次
看香鳴。二板吃。茶茶。畢。維那表堂規云云。表畢。維那
令悅眾捧香板。維那送監香板畢。鳴香板三下。眾皆
起立。護七師收地上坐位。維那云。諸同參師。作禮首
座師。西堂師。後堂師。堂主師。香燈師。護七師司水師

三拜。首座繼云。拜維那師。禮畢。令監香師行禮。次呼
寄七師禮佛。拜兩序。凡本山法眷。及遠近菴院。來寄七者。即進堂附後。若居士寄七
仍安單在外。凡寄七者。二例隨眾。期滿方許出堂。尼女不許進堂。或尊客。或施主。隨喜坐香。不在此例。但不可
放逸耳拜畢。悅眾鳴引磬。一對燈籠。迎請和尚。若住持

傳牌。即依牌請班首到。維那云。兩序同參師。頂禮某
某大師。禮畢。說法起七。二枝香小點心。四枝香齋堂。

用普放參。或飯。或麵。隨便仍厨房人燒煑。護七人照應。六枝
香清茶。八枝香每人炒糯米一杯。十枝香養息。養息
一枝香。打巡照四板。淨面。各歸位坐。飲糖湯。每人糖
餅一個。聞厨下接板。即經行。二三悅眾。輪流上殿應
酬課誦大殿繞佛打抽解課完熄燈聞早粥梆開靜
小粥後二枝香開小靜用米糕四塊午飯止靜青菓茶四枝香點心六枝香聞
晚梆晚課完開靜遇堂回堂行香云云。上單養息。晚起香二板。腐乾一塊一夜一日
如是以後六日亦然。若期內。施主有零星小食供眾。隨時散之至圓滿時。悅

眾仍領二清眾上方丈。請住持考功解七。或請班首
代考解。凡禪七。師家考功唯提本參。學人請益。單問
話頭。不許亂統公案 凡站香。香站大半枝。站須雙
足並齊。不得八字參差。雙手垂下。不許叉手。行忌袖
[008-0510c]
手。坐忌垂足 凡禪七。乃刻期取證。了辦生死之日。
專以參究為事。首眾不得多語。有妨正務。過堂。起香。
放香。站香。維那俱鳴香板三下。凡香板式。巡香板。長二
唯打昏沉。監香板。長一尺八寸兼帶掉舉。班首䇿香。專

看工夫。住持看香。唯是直下會取而巳。故巡香。須是
兩手捧持。不許一手垂下。監香一手擎。一手垂。不得
將香板拖下。應作供養想。班首則上下不拘。不論昏
沉掉舉。盡皆可打。又看香板。長二尺二寸散香竹篦長三尺六
。」


【證義曰。叢林長年坐香參禪。何為又有禪七。葢欲
尅期成辦之意耳。學者於此時。當猛著精彩。較平
日。當加倍用心參究。參究者。即參此一箇話頭也。
參話頭。不外起疑情。所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
疑不悟。疑。即參也。夫疑之之念。固為覺體之障。而
因其勢。而善用之則反可假之。以為破障之術。葢
以疑之與悟其機相待。其勢相因。故求悟者。必貴
疑也。夫人心之機不凝結。必不能開豁。如隆冬閉
塞。實釀泰元。若氣泄。而不完。則其發生。也必無力。
故貴疑者。疑。則凝結也。法界之源不深研。必不能
遠到。故凡疑者。必深研也。是知疑為悟因。悟為疑
果。殆若暗必有明。吸必有呼矣。可無疑乎。可無疑
乎。至於由疑而悟。則悟且不存。疑於何有。而鍊磨
之功成矣。】


解禪七


[008-0511a]


「或一七。或二七。三七。圓滿巳。方丈傳牌至。維那白眾
云云。白畢。鳴引磬。奉和尚命。請某某大師為眾解七。
三拜畢。說法解七竟。維那白云。多日辛苦。兩序同參
師。禮謝首座師云云。乃至護七師。司水師 禮三拜。

洗脚安息。晚課畢。鳴鐘禮祖。上方丈。禮畢巡寮云。
七巡寮。問訊某某師云云。乃至巡畢回堂。餘儀如常。

寄七回本處。」


【證義曰。所謂解七者。但解幾七之期。非解參禪也。
或曰。參禪之義。巳聞命矣。然未知參禪之事。起於
何時。答曰。楞嚴經云。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又曰。內
外研究。又曰。研究深遠。又曰。研究精猛。非參乎。其
中七處徵心。八還辨見。飛光。舉拳。垂手。作喝等。皆
示疑也。自後凡教看公案。起疑情。皆從此生。其餘
如華嚴經之梵行品。楞伽圓覺等經。皆有禪也。至
於言之最詳明者。莫若鵞湖大義禪師云。若人靜
坐不用工。何年及第悟心空。又云。直須提起吹毛
利。要剖西來第一義。又云。剔起眼睛豎起眉。反覆
看渠渠是誰。如是等言。參禪人當書諸紳。雖然。若
向語句中。推測穿鑿。情識上。卜度博量。則又錯會
其曰用功。曰剖。曰反覆看之意矣。則與靜坐默默
者。事不同。而其病同矣。亦不可不辨。要而言之。禪
宗門下。無意識領略底禪。無逐叚商量底禪。亦無
漸次習得底禪。所以要汝拍盲做將去。不許胡思
亂想。妄生知解。若信得過。便如是參究。不必問東
[008-0511b]
問西。葢大事未明。盡千七百。孰非可疑。只要在一
則上拚命拶去。若一則過得。百千則。無不過得也。
勉之。】


解冬



「正月十五日。解冬。佛聖前焚香燭。是晚薰墖早課祈
禱。乃至陞座。與元旦同。說法畢。維那鳴引磬巡寮云。
解制巡寮。問訊某某師云云。巡畢。回堂。行禮。上供等
事。仍照朔望例。若告假者。至晚課畢。搭衣持具。先白
維那巳。悅眾領到客堂告假。次領上方丈。排班。候住
持臨座。各展具。頂禮和尚三拜。起具。問訊。合掌白云。
某甲告假。住持𠃔假。回堂。晚二板後。方丈令侍者到
禪堂。白維那云。請告假諸師用茶仍悅眾陪上。吃茶
回堂。止靜前行禮。禮圓。仍照位坐。不得閒談雜話。次
日早小食。方丈請齋。還香信。回堂。起單。若未到期去。
方丈不待齋。香信亦不還。行李不出堂。到期取行李。
若私走者。客堂掛逃單牌。牌云今日某時某執某甲。私
自逃單。」


【證義曰。佛制從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是解冬行
脚之期。從八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是解夏行脚之
期。今禪和多有終年行脚者。殊違佛制。即安居結
制者。亦多虗應故事。少有實在行持。雲棲解冬頌
曰。庭前爆竹聲初歇。又是上元告假節。彈指流光
去不停。衲衣下事何時決。細尋思。堪痛切。各各者
回須猛烈。提起陳年舊話頭。直教打破疑團徹。】
[008-0511c]


月分須知



前八卷詳明者。皆刪出不錄。」


正月



元旦。預日掛牌。牌云明日恭逢元旦新節。合院
大眾師。聞鐘聲。齊詣大殿禮誦。祝釐三日。伏願
  皇圖永固  帝道遐昌 佛日增輝 法輪常轉。


○元旦。較平日早一炷香。打三板。厨房人。於監齋聖
前。掃洒潔淨。擺香案。庫司設供。客堂維那等十人。燒
香傳爐至。舉香贊。住持拈香。拜畢。監院拈香。設供。獻
茶。化紙。回堂候開靜上殿眾集。燒香傳爐至。維那舉
寶鼎爇名香。祈禱祝  聖。並與首卷祝𨤲條同。至
念楞嚴呪時。悅眾領監院。同十餘人出殿。至四聖前。
次第祈禱。初至韋殿。左右分立。二悅眾鳴引磬。先誦
善天女呪三遍。監院問訊。拈香。轉出檻外。長跪。大悅
眾亦問訊。拈香。展具三拜。長跪。隨舉南無護法韋䭾
尊天菩薩三稱畢。此稱鳴鐺鈸鈴鼓。下皆同此。但換聖號大悅
眾白云。神功叵測云云。次伽藍。次祖師。次監齋。儀皆
同。但改祈禱念誦。並載禪門日誦中。茲不錄。祝四聖
畢。回大殿。隨眾繞佛。乃至歸位。大眾向上展具巳。鳴
磬止佛聲。維那押磬舉腔。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十二拜。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彌勒菩薩。南無十
方諸佛。南無十方菩薩。各三拜巳。不念回向文。即三
歸竟。維那高聲云。無勞起具。鳴磬云。頂禮西天東土。
歷代祖師三拜。天下宏宗演教諸大善知識三拜
 本寺開山老祖三拜。以下續禮本枝一派歷代祖師各人得戒和尚。
及壇上諸師三拜 各人剃度恩師三拜 各人代
[008-0512a]
為父母禮佛三拜 頂禮方丈和尚三拜。拜畢。對面
展具。維那按磬白云。皇清某某幾月。某某良辰。
大眾師雲集。普禮三拜。至第三拜云。無勞起具。即俯
伏偈云。某某師三拜云云。內外執事。俱照執事單。次
第喝禮畢。云。再禮方丈和尚三拜。起具問訊。雲集祖
堂禮祖。禮畢。上方丈。次序對面站定。維那與侍者請
住持出。臨座。眾向上排班。維那云。展具。頂禮和尚。禮
畢。呼起具。問訊。分班對立。舉贊。乃至說法竟。維那呼
展具。頂禮和尚巳上每月朔望。及諸節日同此。唯元旦住持即云。大眾
師同詣大殿前普禮。眾集。展具。住持云。我某甲。與大
眾師賀新節。普禮三拜。首眾繼云。頂禮和尚。禮畢。回

堂。兩單對拜。一切內外。不許行私禮。唯除師長。結冬。解冬。
結夏。解夏。立春等。皆如是元旦天明。照客到庫房。取喜神紙。知客

命鐘頭。鳴鐘三下。知客焚香一把在手。立彌勒前。分
與大眾師。人各執香一枝。出山門。次序到喜神方。舉
香。舉巳。插地上。鳴引磬三下。三問訊。化紙元。即化於
插香處。次序各歸本處早晨。齋堂饅頭腐湯。或年糕。或糰子。
或麪。俱可三板止靜後。即啟請上堂。見住持章上堂畢。殿主於

殿傍。設各人同居父母師長。及十方檀那護法等供
位。或除夕日先設亦可及菓菜香燭。俱陳列巳。小食二板茶後。
即止靜。鳴鐘三下。大眾分班上普供。供畢回堂。宜先派定
班數處所。可預讀普供贊。附末少頃。飲茶抽解巳。再鳴鐘三下。眾集

大殿。誦呪念佛。每日六時。或四時至初三日。早小食止
靜後。大眾聞鐘聲。照原班上普供。午飯後。念佛回向。
[008-0512b]
化牌位。凡新年。除夕不放假。禪堂不請茶。日午油腐
白米。早晚白腐常米。晚課畢。禮祖上方丈巳。行堂師
到禪堂監值寮。問當值取茶鐘茶壺。晚二板。聞鼓聲。
大眾齊至。齋堂。悅眾二人。鳴引磬請和尚至。行堂將
茶。次第斟齊。茶果二人合一桌。擺齊巳。或每人一碗亦可
眾鳴引磬二下。監院即云。和尚請茶。大眾師請茶。少
頃。監院又云。和尚請用菓品。大眾師請用果品。普茶
畢。免宣規約。悅眾鳴引磬二下。齊起各回。三板止靜。
上殿念普佛。回堂巳。禪堂放香。至初三日止。仍照常
行坐。禮塔。掃塔。見第三卷住持。監院。知客。當分往熟處賀新歲。
凡初十內。或諸山遣執。或施護遣使。來賀者。待以六
色茶菜。初十外四菜飯。不用茶菓。


凡元旦。小年。除夕。入院等事。客堂於早粥掛牌。牌云
眾師。聞鐘聲。照派名處上普供。


○知客與維那。將眾
師分作幾班。每班幾處。分派各處上供人數定。開單
實貼齋堂知會。或早或小食。鳴二板。即鳴鐘三下。三
板止靜。開小靜。搭衣持具。齊集大殿上供巳。隨依派
分班。各處上供。一班住持拈香。一班監院拈香。其餘
或都監。或副寺。或諸班首。皆可代拈香。上供畢。各回
本處。凡供菜煑熟得味。不填底。菓用三乾兩水。俱要
潔淨。供畢即收。唯供花香淨水。葢佛聖過午不食。常
供不收。乃俗人嚴飾。非僧所宜。甚違佛制。


初九。帝釋尊天誕即玉帝也。」


【證義曰。普供世間諸聖凡者。一。正覺世間。佛菩薩
[008-0512c]
等四聖也。二。有情世間。天人脩羅等六凡也。三。器
世開。三界依報中。司地。水。火。風等。諸類神祇也。今
供四聖中。如彌陀。彌勒。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準提
地藏及達磨。百丈。天台。賢首。南山。遠公。乃至齋堂。
田園土地等。皆前八卷巳出者。茲不重錄。凡上四
聖供。不用紙元。用則反不敬。上六凡供。須用紙元。
又。門神。廁神。田園神等。須用紙元。內唯圊房廁神。
但供食。物紙元等。而不念誦。至於父母師長鬼神
上供。須念誦用冥錠。此之三例。幸勿混濫也。】


附各堂結贊除上普供外。亦可隨宜所用



禪堂大乘了義。當體全空。見聞知覺即空中。示跡顯金
容。精進加功。撒手脫樊籠 南無毗盧遮那佛。


觀音菩薩圓通教主。常住洛伽。隨緣赴感總無差。火宅救
迷邪。楊枝露洒。一滴遍天涯 南無觀世音菩薩。


藏經樓諸佛海會。圓應大千。慈悲愍念濟人天。聖教義
幽元。三藏宏宣。解行證金仙 禪悅藏。


華嚴閣華嚴海會。舍那如來。蓮花藏海坐花臺。諸佛歎
奇哉。萬象昭回。幽暗一時開 華嚴海會佛菩薩。


戒壇千華臺上。舍那慈尊。各還本界濟沉淪。心地戒為
因。千億佛身。一曲和陽春 南無盧舍那佛。


藥師殿藥師佛。延壽王。光臨水月壇場。悲心救苦降禎
祥。免難消灾障。懺悔檀那三世罪。願祈福壽綿長。吉
星高照沐恩光。如意永安康 消灾延壽藥師佛。


藥師塔燈讚禮東方。滿月世界。琉璃妙境非常。焰網輝煌
[008-0513a]
因中誓顯昭彰。藥師佛。大展祥光。滅除眾生灾障。降
吉祥。現前眾等歌揚。福壽無疆。現前眾等稱揚。福壽
無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大悲樓慈威等濟。同體大悲。通身手眼現千支。演說陀
羅尼。諸佛歎奇。功德妙難思 大悲觀世音。


羅漢九天漏盡。果證無生。供受人天赴感誠。錫福降祥
禎。虎伏龍迎。萬古聳聲名 阿羅漢尊者


羅漢梵行具足。了解真空。正定遊戲現神通。克振佛家
風。聞者歸崇。利濟永無終 阿羅漢尊者西


懺堂誌公鳥巢應跡。梁代尊師。曾於寶華現威儀。山號寶
公基。法化難思。萬古懺摩依 度人師。


普菴祖師普菴靈應。大德名稱。天龍八部永隨身。地境悉
和平。妙法欽聞。善果植升恒 度人師。


出生臺前大鵬金翅。鬼子母天。息惡歸拜世尊前。受戒護
心源。誓願宏堅。分向曠野邊 生天界。


米房倉神庫房財神資緣進道。五正食先。檀那無悋破其慳。信
敬植福田。布施涓涓。感應仰龍天 護法藏。


關帝殿忠心報國。勇猛丈夫。呵護佛法外魔除。僧眾永
安居。進道無虞。萬古作金堤 護法藏。


三官殿三官大帝。功德難量。雲臺山上放毫光。賜福降
禎祥。赦罪除殃。解厄保安康 護法藏。


天王殿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匡扶國界定安寧。法苑作
金城。擁護僧倫。道化永遠行 護法藏。


山門門神報居器界。司戶尊神。願護僧垣保安寧。承佛大
[008-0513b]
威靈。驅邪逐溷。灾障永無侵 護法藏。


同居人各父母師長位前叢林寶社。六和同居。父母師恩時憶知。
仗凴覺王慈。勉力修持。法食平等施 生天界。


放生所胎卵濕化。多劫沉迷。歸依三寶發菩提。籠網永
出離。海躍天飛。盡報生忉利 生天界。」


【證義曰。普供。諸家增減不同。然要以誠敬為本。今
之叢林。雖依例供献。多草率。從事。或用生冷不可
食物。但了人事而巳。不思供禮從心生。禮節苟簡。
其心可知。心既不誠。何勞供献。如是供献。是將誰
欺。是直以禮為戲也。其獲咎甚矣普願天下緇素。
共反此習。
○正月建寅。曰攝提格。又曰太簇。又曰
孟陬。又十一月冬。至一陽生。乃至四月名六陽。今
正月。名三陽月也。】


二月


「初一日。封止火爐。或山寺寒冷。無拘。


二月建卯。曰單閼又曰夾鐘。又云仲春。又稱芳春。」


三月



「三月建辰日執徐。又曰姑洗。又曰莫春。曰晚春。曰
杪春。又稱宿月。」


四月


「候天氣暖時。僧堂內。下暖簾。上凉簾。單上草並
運出 十五日。藥王菩薩誕他本作二十八日


四月建巳。曰大荒落。又曰仲呂。亦名麥秋。又稱清
和。亦名葵月。又稱孟夏初夏等。」


五月


「端陽節。早課畢。或住持說小參。或命班首秉拂。
候方丈傳牌而行。早粥分粽。每人四枚。午梆大殿上
[008-0513c]
供。齋堂吃腐。是月疏浚溝渠。建青苗會。念誦保苗。僧
堂內掛帳。」


【證義曰。我宗門中。無一事。無一節。不以說法提撕
於人。今錄端午法語一則。以例其餘湛然澄禪師
端午上堂云。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
桃符艾虎插滿頭。雄黃菖蒲和酒噎。酩酊不知歲
月移。千妖百怪昏驅絕。誰管魔來與佛來。一齊都
把腦門揭。大眾。何故如此。不見道。護生須是殺。殺
盡始安居。要知殺底道理。趁此良辰。以艾葉為旗。
以菖蒲為劍。以猛利心。挺英雄膽。不管是非得失。
聖凡真妄。乃至貪瞋癡愛。一切諸煩惱賊提起一
刀兩斷。直得淨躶躶。赤洒洒。圓陀陀活潑潑。作箇
世出世間大丈夫。兄弟。還有恁麼人。真得恁麼地
麼。若不得恁麼地。山僧有箇護身符子。相送去也。
拈拄杖云。看。看。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五月建午曰敦牂。又曰蕤賓。或名天中節。或脩月。
又稱皐月。蒲月。艾月。榴月等。夏至一陰生。】


六月



「六月建未曰協洽。又曰林鍾。又號稱且月。荷月。」


七月


「二十四日龍樹菩薩誕。


七月建申曰涒灘。又曰夷則。亦名孟秋。又稱相月。
巧月等。」


八月


「二十二日。然燈古佛誕。


八月建酉曰作噩。又曰南呂。或名清秋。又稱壯月。
[008-0514a]
桂月等。」


九月


「九日重陽。早課畢。說小參。與端午節同。


九月建戌曰閹茂。又曰無射。或名季秋暮秋。深秋。
杪秋。又稱元月。菊月等。


又夏秋二熟。至收租時。莊主先點各莊租簿。斗斛等
項齊備。次白方丈。赴莊收租。公平正直。不可欺壓佃
人。亦不得市恩侵損常住。租畢回寺。將租資賬目。並
呈住持閱過入賬。事畢。即獻新上供。大眾吃新加腐。
與朔望日同。」


十月


「初一日開爐。」


【證義曰。開爐乃開各堂之火爐。今借以打禪七為
開爐也。
○十月建亥日大淵獻。又曰應鐘。或名孟
冬。開冬。小春。亦稱陽月良月等。】


十一月


「冬至節。客堂預日掛牌。牌云冬至良辰合院大
眾師。於早課畢。禮祖。上方丈。
○次日早課傳爐。住持
拈香。祈禱。祝  聖。遶佛歸位。禮釋迦佛十二拜。課
畢。禮祖名號巳。對面展具。雲集。鳴鐘。普禮三拜。到祖
堂禮祖。上方丈。住持說法竟。維那云。頂禮和尚禮畢。
住持下座云。某甲與大眾師拜節。維那云。大眾師頂
禮和尚。禮畢回堂。對面展具。維那云。拜某師云云。班

首師云。兩單對拜。普禮三拜。拜畢。侍寮回方丈。頂禮
和尚。午梆上七處供。大殿。四聖。影堂。老和尚像齋堂吃腐。或掃墖
祀祖。與清明同。


十一月建子日困敦。又曰黃鐘。或名仲冬。亦稱辜
[008-0514b]
月。至月等。」


十二月


「二十九日。華嚴菩薩誕。


除夕前三日。客堂掛牌云。歲暮在邇。合院佛聖殿堂。
并及前後廊廡。內外丹墀。俱洒掃潔淨。


○預日禮墖。
詳見前。


○除夕日小食白腐午飯油腐攢菜。早粥掛
牌云。合院大眾師聞鼓聲。各處上普供見前元旦


○下午
掛牌云。是晚二板。聞鐘聲。齊詣大殿念普佛。新年三
日同此。


○晚課各帶具。課畢。禮祖。上方丈。陞座說法。
或普說竟。住持云。兩序大眾師。同詣大殿前普禮辭
。眾至殿前。對面展具。住持在下。向上展具云。我某
甲與大眾師辭歲。首眾即云。大眾師頂禮尚尚。普同

三拜。拜畢。大眾到方丈辭歲。頂禮和尚。禮畢。回堂。展
具三拜畢。掛鐘板。有師長者。即行私禮巳。回堂。聞鼓
聲。大眾齊至齋堂喫普茶。悅眾鳴引磬請和尚。普茶
畢回堂方丈請執事茶。晚二板念普佛。至佛千聲巳。
到各人父母師長位前。住持拈香。眾誦心經往生呪。舉回
向贊偈。仍念佛。各歸本位。收佛號。展具。禮佛十二拜。
文殊。彌勒。諸佛諸菩薩各一拜。三歸依回堂。開大靜。
放香。安息。新年三日同此。餘見前元旦條說。是月歲
終結呈諸色簿書。」


【證義曰。古人以除夕當死日。葢一歲盡處。猶一生
盡處。昔黃檗禪師云。預先若打不徹。臘月三十日。
到來。管取你熱亂。然則正月初一。便理會除夕事
不為早。初識人事時。便理會死日事不為早。那堪
[008-0514c]
荏荏苒苒。悠悠揚揚。不覺少而壯。壯而老。老而死
況更有不及壯且老者。豈不重可哀哉。故須將除
夕無常。時時警惕。自誓自要。不可依舊蹉跎去也。
者個打徹一事。不可容易看過。不是通幾本經論
當得徹也。不是坐幾炷香。不動不搖。當得徹也。不
是解幾則古德問答機緣。作幾首頌古拈古。當得
徹也。不是酬對幾句口頭三昧滑溜。當得徹也。古
人謂於此事。洞然如桶底驟脫。爽然如大夢得醒
更無絲毫疑處。纔有幾分相應。如一僧常於神廟
紙爐中宿。有別僧潛入紙爐。俟其來宿。攔胸把住。
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答云。神前酒臺盤。又一
僧。人言其得悟。元沙故與偕行。至水邊。忽推之落
水。急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僧曰。伸脚在縮脚
裏。似此二僧。可謂預先巳打。徹。則胸中七穿八洞
千了百當。隨呼隨應。能於倉卒忙遽。做手脚不迭
時。出言吐語。如是的當。如是自在。若閒時以意識
博量卜度。酬機作頌。非不粲然可觀。至於病到無
常。如到了除夕相似。脚忙手亂。一場懡㦬。可不惜
哉。願吾人常以此自警方至。八苦交煎總不妨。其
或未然。難免自悞。昔天台智者大。師。得法華三昧。
習定華頂。忽於後夜。大風雷震。魑魅千羣。狀極可
畏。師安心空寂。自然退散。復作父母師僧之形。悲
哽流涕。師深念實。相。尋復消殞。至滅度時門人請
日。不審師入何位。沒此何生。師曰。吾不領眾。必淨
[008-0515a]
六根。為他損巳。只五品位耳。又誠維那曰。人命將
終聞鐘磬聲。增其止念。惟長惟久。氣盡為期。哭泣
喪服。皆不應為。言訖。如入。三昧。噫。智者大師。尚說
為他損巳。況吾輩乎。豈可不自警哉。
○十二月建
丑。曰赤奮若。又曰大呂。或名季冬。杪冬。亦稱臘月。
除月等。】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