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39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唐-尊者勝友 (master)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九


尊者勝友集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未近圓人同讀誦學處第六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六眾
苾芻共未近圓人齊聲讀誦,如婆羅門諠
譁雜亂,致招譏損,其事同前。由慢法煩惱,
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與未近圓人同句讀誦教授法者,
波逸底迦。」


言未近圓人者,除苾芻、苾芻尼,所餘人是。
言人者,假而非實,由四種義假說為人:謂順
世俗故、易為言說故、又聞無人生恐怖故、為
陳自他得失事故。言同句者,謂同句說、或先
句說、或同字說、或先字說。句者,所謂一伽
他中四分之一,俱時而說,名為同句。若阿
遮利耶未說之時,弟子在先抄說,是名先句。
授,謂授與受學之人。法,謂十二分教。又有
說云:「此中法者,謂與毘柰耶相應之法。既遮
未具,具便非犯。」若苾芻於所授人實未近圓作
未近圓想疑、或同句或先句、或同字或先字
而授說者,得波逸底迦。於近圓人作未近圓
想疑,得惡作罪。或非人、傍生、或狂亂心、或
苦受所纏、癡聾盲等,同句說時,咸得惡作。以
同句等望未圓人,應作四句,隨事應思。法
作法想疑,如前應說。若有俗人為求過失、或
偷法心、或無信敬、或無所知、或是外道,以與
[009-0575b]
律教相應之語令彼聽者,彼若聞時,皆得
墮罪。若賊樂聞為說罪相、或令聽戒經、或
在王處、或信敬人、或是首領,並皆非犯。有五
種人不應為說毘柰耶藏:謂性無所知強生
異問、或不為除疑而發於問、或試弄故問、或
惱他故問、或求過失故問。返上五人為說非
犯。無犯者,若語吃、若性急言。若同誦為正文
句、若教授時先告彼言:「汝勿與我同時而說。」
雖同無犯。若未近圓作近圓想及在後說想
并非法想,並皆無犯。


因授法言,次明授受行
法。四威儀中,皆得授與。其受法者具三威儀,
為敬法故,不應眠受。弟子之法,若老、若少,到
彼師所合掌鞫躬,亦申請問:「四大安不?」應
生敬仰,直心無諂,請決所疑一心善領,不令
忘失。若無疑者如常受法,禮足而退。若師出
行隨後而去、若師坐者自應蹲踞、或處卑
座。其師亦應敬彼學徒,勿生輕蔑,虛心授與,
於法無悋,善領善答,有忍有悲,無懷恚恨,令
受業者情無疲惱。常給侍者應數教授,性愚
鈍者亦應偏教,若作吟詠之聲而授法者,得
惡作罪。若說法時,或為讚歎,於隱屏處作吟
諷聲誦經非犯。不應讀誦外書典籍,若為降
伏異道,自知有力,日作三時,兩分勝時應學
佛法,一分下時應習外典。不計年月以為
三分。夜亦三時,初後習定誦經,中間繫心寢
息。若作婆羅門誦書節段音韻而讀誦者,得
越法罪。若方言、若國法隨時吟詠為唱導者,
斯亦無犯。苾芻尼律亦應習學。尼來請學如
法教示,若有疑問善為開釋。若講誦時忘其
[009-0575c]
因緣所在方處者,於六大城隨一應說。若忘
國王并大施主及鄔波斯迦名者,應隨意稱:
勝光大王、給孤獨長者、毘舍佉鄔波斯迦。若
論昔日本起因緣者,國云:「婆羅痆斯。」王名:「梵
摩達多。」長者云:「珊陀那。」鄔波斯迦云:「鄔褒灑
陀。」又苾芻住處常於月八日及十四日,至小
食時鳴健稚集大眾,設香華聽經法。有外
道來應設方便令彼出去,應請耆宿情存虔
敬善威儀者宣說聖言,不應求利以為活命,
得惡作罪。若說非法,上座應遮。又說法人不
應多領門徒以為侍從,彼自隨行者無犯。既
至彼已,踞師子座下埀雙足,若讀經者前置
高案,用承經典,嚴設香華。說法之師,若他不
請輒為人說,得越法罪。


向未近圓人說他麁罪學處第七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六眾苾芻中有
一年老苾芻,犯僧伽伐尸沙罪。餘苾芻知,向
未近圓人說,令彼老少共相輕賤。此由未近圓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知他苾芻有麁惡罪,向未近圓人
說,除眾羯磨,波逸底迦。」


未近圓人者,如上說。言麁罪者,謂初二部及
彼方便。此中意顯與婬相應自性方便,是雜
染故,名為麁惡。除眾羯磨者,因廣額苾芻、松
樹苾芻尼故,世尊制令與羯磨法,告諸俗眾。
先問誰能,次作白二羯磨差遣,既得法已,方
聽告語。若怖畏彼獨一不能者,應作單白合
眾共告,由於一人易為害故。所以須告眾人
知者,為遮損減三寶故、為遮破戒惡黨增故、
[009-0576a]
令棄惡友近善友故、又為將護眾人心故、勿
彼總謂同惡行故、亦勿總謂諸苾芻等多犯
戒行相覆蓋故、又勿令其於白衣舍因斯更
作無益事故。若苾芻於彼俗家,他先不知苾
芻麁惡罪,為不知想疑,以苾芻麁惡罪而告
語者,得波逸底迦。他若先知,為不知想疑而
語他者,得惡作罪。此據得法而為其四,若
未得法望知不知亦為其四,得罪同前。除與
婬欲相應之罪,以餘犯事及壞見等而告語
他、或於自身有麁惡罪向未近圓說、或告他
時他不領解、或向苾芻尼說己麁罪者,咸得
惡作。麁罪麁罪想等六句,如前應說。雖得眾
法,於已知人有私忿心而向說者,亦得惡作
罪。由此應知,出家之人所有言說,皆為利益,
不應私忿道說於他。無犯者,謂遍城邑聚落
之內,並悉知聞。若他不知作已知想、或見諦
人說他,無犯。


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說學處第八



佛在薜舍離城跋寠末底河側,有諸苾芻
先所未得而今得之,以上人法向未近圓者
說。其事同前,由求利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說者,波
逸底迦。」


上人法者,義如上說。於中別者,虛實重輕有
差別故,前是吐羅,此得惡作;前是惡作,此還
惡作。此中犯者,謂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
說言我得,得波逸底迦。若對非人及癲狂
等,并先犯等而向說者,得惡作罪。或為書印,
得惡作罪。若苾芻手中執果,他有問言:「仁獲
[009-0576b]
果耶?」意在此果,答言:「得。」者,得惡作罪。意在聖
果,答言:「得。」者,得波逸底迦。若對俗人現神通
者,得惡作罪。若苾芻尼對大師前現神變者,
亦得惡作。無犯者,為顯聖教現希有事,自陳
己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調伏故,雖說無
罪。


謗迴眾利物學處第九



佛在王舍城,時實力子為眾營務三衣破壞,
世尊因聽羯磨與衣。時蜜呾羅、步弭迦二人,
宿世已來,與實力子常有怨嫌,遂便惱謗。諸
苾芻眾因起諍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先同心許後作是說:『諸具壽以僧
利物隨親厚處迴與別人。』者,波逸底迦。」


言先同心許者,謂己情和同所作事。隨親厚
者,謂阿遮利耶、鄔波馱耶、共住門人。利物者,
衣也,據緣起說;通言利物,亦攝於食。與者,謂
不與眾與餘別人。此中犯者,不迴不迴想疑,
波逸底迦。迴作不迴想疑,得惡作罪。無犯者,
迴及不迴而作迴想。


輕呵戒學處第十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六眾苾芻半月
半月聽波羅底木叉,聞說波羅市迦時默然
而住,聞說僧伽伐尸沙等便生不忍,出言輕
毀。因波羅底木叉事慢法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半月半月說戒經時,作如是語:『具
壽!何用說此小隨小學處為?說是戒時,令諸
苾芻心生惡作惱悔懷憂。』若作如是輕呵戒
者,波逸底迦。」


言半月者,謂半月半月也。說戒
經時者,謂從四波羅市迦,終至七滅諍法,亦
[009-0576c]
是總攝諸事及雜碎等所有學處。言何用者,
是輕呵相,由數犯罪,聞說罪時情生不喜,遂
即輕呵。言小隨小者,謂下三部。言學處者,謂
是三學所住之處,名為學處。心生惡作者,於
愛非愛、應作不作,心生悔恨,名為惡作。由
惡作故熱惱害心,名為惱悔。情生憂慼,故曰
懷憂。作是呵時,便得墮罪。若於十七事、尼陀
那、目得迦處、增五、增六、增十六、摩納毘迦處,
及於餘經與毘柰耶相應之事而輕呵者,皆
波逸底迦。若不與此毘柰耶相應經教而輕
呵者,得惡作罪。若令苾芻尼等生惡作者,並
得惡作。知他實無惡作等事,作無惡作等想
疑,六句咸皆有犯。無犯者,據自實心發言陳
說。


第二攝頌曰:


「 種子輕惱教,
 安床草蓐牽,
 強住脫脚床,
 澆草應三二。」



壞生種學處第十一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有苾芻先是工
師,為造寺故遂便斬伐近天神堂形勝大樹。
時樹天神即於其夜詣世尊所,具陳上事。世
尊知時安慰神已,告諸苾芻:「汝等不應斫伐
樹木。若營事苾芻須伐樹時,去七八日,應於
樹下作曼荼羅、讀誦三啟經,次應為作布施
呪願。又說十不善道是墜落因,修十善業獲
解脫果。復應告曰:『此樹若有天神居者,應向
餘處,今為僧伽所須、或作窣覩波。』作此告已,
方可伐之。若有異相現者,更應為讚陀那功
德毀慳悋業,仍現變怪更不得伐。」又六眾苾
[009-0577a]
芻手自誅伐草木,外道俗人見生譏嫌,無悲
愍心損生住宅。因種子及鬼神村事以譏嫌,
無悲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自壞種子有情村,及令他壞者,波
逸底迦。」


言種子村者,種子之村,名種子村,村是聚義。
種子不同有其五種:一者根種,謂香附子及
薑芋等,因根生故。二者莖種,謂菩提樹及石
榴等,因莖生故。三者節種,謂甘蔗竹等,因節
生故。四者開裂種,謂桃杏豆等,種子開裂
芽乃生故。五者異子種,謂穀麥等異類諸子
是也。又釋,穀麥等亦因開裂方乃生芽,是開
裂種攝。其異子種者,如因牛角能生荻等、
或因羊毛而生青稊,於牛糞聚生青蓮華,從
異類生,名異子種;或云子子種,從子生故。言
有情村者,謂是林薄諸有鬼神鳥獸等稟生
命者託之而住,猶若人村。言有情者,謂諸禽
獸、蚊䗈、蛇蠍及蜂蟻等。言及令他壞者,壞是
抝拉拔掘斬截摧傷之總名也。若苾芻於諸
種子及生草木,有種子生草木想或復生疑,
而以刀爪及持甎石、水火、杵木、灰汁、沸湯、或
是水生出令乾死、或牽柴所損、或經行處以
足踏傷,隨以何緣、或自或他,故為壞損者,皆
得本罪。若不傷者,得惡作罪。若於前境別別
損壞,隨有所損,皆得墮罪;於多方便皆得惡
作。若以一方便壞多種者,得一惡作、得多本
罪。若多方便損一種者,翻上應知。於餘學處
望境望心論因果罪,准此應說。若樹葉新生
及皴朽皮、若華已開、或萎黃葉、或成熟果,
[009-0577b]
損落此者,皆得惡作。若活根、若青葉、若生皮、
華未開果未熟者,皆得本罪。若青苔浮萍等
水中搖動,咸得惡作;舉出水時,便得本罪。若
地甎石有綠苔生蛇蓋菌等而損壞者、或
竿笐瓶衣生白醭而受用損動者,咸得惡
作。令他拂淨者,無犯。諸有情村有生命居者,
隨損得罪。窠未生卵、或時毈壞,除者無犯。
若欲移諸生命者,應極詳審勿令傷損。若行
動時,及有牽曳、傾瀉湯水并灑掃時無損害
心,雖損無犯。


然諸根種及以果菜,應合淨者,
先作淨已後方食用。淨法有五種:火淨、刀淨、
蔫淨、鳥淨、爪淨。又有五淨:墮破淨、拔出淨、捩
斷淨、擘破淨、非種淨。若蒲萄瓜果總為一聚,
於三四處以火拄之,此便為淨。若刀爪,一一
皆須別淨。又生種中但有損者,此即是淨。然
於種中有不熟種,被蒸煮已食皆非犯。若苾
芻自將刀等而作淨者,食時無犯,不淨得墮
罪。若以火淨,有自煮過。然於不淨地中,又有
內煮,並不應食。使他淨時,內煮同自。若涉險
途無未近圓者,及飢儉世,不淨非犯。


嫌毀輕賤學處第十二



佛在王舍城,時實力子大眾差分臥具并知
食次,時蜜[口*臼/工]羅、步弭迦兄弟二人數行誹謗。
雖知大眾秉法呵責,仍猶對面輕毀,又作方
便譏刺之言。由輕毀事,輕毀煩惱,制斯學
處。


「若復苾芻,嫌毀輕賤苾芻者,波逸底迦。」


言嫌
毀者,謂毀謗他,或時對面、或在私屏。此中對
面生過者,若有苾芻被眾差已,輒於其人為
[009-0577c]
嫌毀者,應作白四呵責。既得法已,於彼十
二種人被眾差者,若對若背為嫌毀者,咸得
墮罪。若眾未作呵責法時,為輕毀者但得惡
作。若於惡人作惡人想而嫌毀者,無犯。若
惡人作非惡人想疑,對面嫌毀者,得突色訖
里多罪。若於善人作善人想疑,嫌毀者,得波
逸底迦。善人惡人想者,無犯。若託傍生而興
譏謗、或對不解方言者,有人無人想、或復翻
此、或所對境無清淨苾芻者,皆惡作罪。


違惱言教學處第十三



佛在憍閃毘國瞿師羅園,時闡陀苾芻既犯
罪已,諸苾芻勸令改悔,便說異言惱亂於眾。
苾芻應正教誨作白四羯磨呵責。若默而惱
者,亦秉法呵責。雖得眾法仍不改者,若語若
默、或兩俱為,由違惱事輕毀煩惱,制斯學
處。


「若復苾芻,違惱言教者,波逸底迦。」


言違惱
言教者,謂諸苾芻如法教時,此是應作、此不
應作,既聞語已遂便違教,出不忍言、或時默
然而不應答。如有苾芻問苾芻言:「爾見如是
相貌苾芻及俗男女不?」便作惱心而答之曰:
「如此之人我不曾見,但見兩脚從此而去。」或
時默惱,皆得墮罪。如是乃至片有惱心,詭誑
異說、或時默然,若對僧伽及清淨苾芻違惱
教時,咸得墮罪。或他問時先語後默者,得惡
作罪。若於僧伽及尊重類稱理之教,垢心違
惱亦得墮罪。非稱理教作違惱言,得惡作罪。
僧伽教勅遣作此事為彼事者,亦得墮罪。於
稱理教稱理想疑,違皆墮罪。不稱理教作稱
理想疑,得惡作。若稱理教作不稱理想,雖違
[009-0578a]
無犯。若對不解語人而違惱者,亦惡作罪。若
違惱賊教者,得惡作罪。如賊遣苾芻於阿蘭
若為我作食。佛言:「應可為辦。若不能者移處
去。若住者得惡作。」有教須違,謂非理虛誑所
有言說。有教須為捨受,謂彼非理帶瞋而言。
有教應反開悟,謂非理不瞋言。有教當如說
行,謂有犯令悔言。有教須順從,謂令持戒
言。若差知眾事,以垢惡心,應作不作、不應
作而作,皆得墮罪。若無垢心,得惡作罪。若口
雖不語身惱他時,遣去不去、不遣去而去、喚
來不來、不喚而來,有垢心無垢心,並同前墮
罪,及以惡作。不犯者,若苾芻見有獵人逐麞
鹿等,從邊走過,彼來問時應作是語:「時寒可
應向火、毒熱可飲冷水。」若問不休,應自看指
甲而報彼云:「諾佉鉢奢弭。」或看太虛而報彼
云:「納婆鉢奢弭。」或於四方周遍觀已,作如是
念:「一切諸行皆無有我亦無有情。」然後報云:
「我實不見有一有情。」此皆無犯。若口有病含
藥不言者無犯。


不舉敷具學處第十四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諸苾芻在空露
地安僧敷具,棄而出去。是時世尊見天欲雨
手自舉置,因臥具事由輕心不取舉煩惱,
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於露地處安僧敷具及諸床座,去
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芻不囑授,除餘
緣故,波逸底迦。」


言僧伽者,有六種僧伽:一、四人僧伽;二、過此
僧伽;三、現前僧伽;四、四方僧伽;五、主僧伽;六、
[009-0578b]
客僧伽。此中僧伽謂四方僧伽。言敷具者,謂
床座被褥枕囊小褥等。言床座者,謂除非法
高大床座,此非苾芻所應受用。若坐臥者,得
惡作罪。若俗人舍,為愍施主坐臥無犯。床有
多種:謂鏇脚小床、踞坐繩床、眠臥繩床。褥謂
臥褥,長四肘闊二肘,四邊縫合貯以毛絮。毛
謂羊毛。絮謂木綿、荻苔、劫貝、蒲薹、雜絮并
故破物、或糞掃衣,以如是物內在褥中,拍令
平正,於中橫竪以線交絡,勿使綿絮聚在一
邊。或扜毛為褥,復安表裏。被謂臥物。枕謂
偃枕。因諸苾芻食不消故,世尊由此開許枕
囊。言小褥者,即坐褥也。空露處者,無蔭庇
處。言不囑授者,若有苾芻,應囑授安敷具處;
若無苾芻,應告求寂。此若無者囑近施主,無
施主者應觀四方,密藏戶鑰方隨意去。若於
路中逢苾芻者,應須指的告戶鑰處。言囑授
者,有其五事,告彼人曰:「具壽!此是住房、此
房可觀察、此是敷具應可掌持、此是戶鑰。」有
五種人不堪囑授,謂無慚愧、有讐隙、年衰老、
身帶病,及未圓人。言餘緣者,謂是命難及淨
行難。


此中犯者,謂於露地置僧敷具、或為他
緣、或輕慢心、或由忘念捨之而去,乃至未過
勢分,得惡作罪。若過四十九尋,便得墮罪。若
初去時忘、中路方憶者,應心念口言:「如此之
事我更不為。」凡是不應作事慢心而為,得惡
作罪者,犯時皆須心念口言,作如是說:「如此
之事我更不為。」又念:「寺中同梵行者,見我出
行亦應為舉。」若於路中見苾芻來,應慇懃囑
請。若苾芻路中許他為舉,來至寺內初夜不
[009-0578c]
舉,乃至明相出不損而舉,得惡作罪;若損而
舉者,便得墮罪。損壞有二:一、風壞,謂風吹令
卷。二、雨壞,若表裏濕徹。此據憶而不舉,若忘
念者但得惡作。若諸敷具是不淨物,謂駝牛
鹿毛間雜羊毛經緯相兼、或木床過佛八指、
或寶莊嚴、或先犯等人及苾芻尼物、或非寺
內謂在餘沙門婆羅門處,設居寺內、或是己
物、或別人物,若不舉者,咸得惡作。於一床座
二人共坐,在後起者應舉;同時而起,小者應
舉;若同夏者應共舉之。境想六句,初重次輕,
後二無犯。


用僧敷具所有行法,今次當說。若
諸敷具與毒物相雜、或脂油等之所霑污,不
應受用。若不能防護無儭物者,不應與敷具。
於諸敷具有水火等八難事至及猛獸等緣,
咸須囑授而去;若難緣近者棄去無犯。若有
彫彩雜色莊畫敷褥,僧伽應畜,別人不應
畜。若有施主設供之時遣令坐者,愍施主故,
暫坐非犯。凡彩畫物若無儭替,不應坐臥;若
多損壞坐亦無犯。但是僧伽被褥衣服,不應
在空露處披臥、或胃雨住、或出外遊行,亦
不應急走,及洗染衣并熏鉢等。諸餘作務不
往大小行室、不向食厨,不應露體輒便披著,
應加襯替徐徐受用。於五處存意勿使損傷:
或牽、或推、或烟、或塵、或垢。凡是僧伽所有衣
服,不將餘物而襯替者,不合受用。其所替物、
或兩重或多重,亦非疎破。若有不淨霑污,尋
即應洗。苾芻癩病,應住下房,與下敷具,不能
自濟給供侍人。若用僧伽敷具有損壞者,不
應默然捨不料理。有破穿處,應須縫補。若斷
[009-0579a]
壞者,應為連接。若不堪修補者,用充燈炷、或
為拂掃、或斬為泥及和牛糞,用塗牆壁、或
填孔隙,令施福增。門人弟子每於月八日、十
五日、二十三日、月盡日,應觀師主臥具拂拭
曬曝。若不為者,咸得惡作。若無門徒自須料
理。有賊等怖,僧伽衣物不應輕棄,堪受用物
應持將去,持者自用。若後怖除,應還本處,敷
臥具處先灑次掃,令其淨潔,復以故衣更須
拂拭,先安席已,方置氈褥𣰽毺等物,應用敷
座及敷經行,應數補洗,為護經行物故。修定
苾芻其足三日一度塗油。少年苾芻染衣之
時,坐眾枯座。老者來至不應令起,恐廢事故。
又眾食處他人先至,已坐受食不應令起,下
至請鹽及取草葉,即名受食。亦復不應非其
坐次輒便受食,若客創至不應准其大小,令
主人起而論次第。若於坐處起經行時,應以
僧脚崎、或將偃帶而記其處。僧伽所有編織
坐床,求寂不應輒坐,以物覆者聽;若善用心
無覆應坐。凡聽法時,苾芻尼來編織坐床,亦
不令坐;若離欲者,夜聽法時應與令坐。諸苾
芻夜聽法時,不應與尼及俗人、求寂同一氈
席相近而坐,授學之人亦不同座,有難緣者
非犯。無夏苾芻不應共三夏者同座而坐,一
夏者不與四夏者同座。若二夏已去共大三
夏者皆得同座。若白衣舍處所迮時,雖鄔波
馱耶同座非犯,於一床上乃至三人亦聽同
坐。若大木枯聽二人同座,小方座者但一人
坐。在道路行借得臥具,咸應均分,理無獨
用。若多得者別別與之。若一被者,隨彼眠人
[009-0579b]
普皆通覆。施主被帔意為多人,不應獨披經
行;若是私衣披行無犯。不應一床二人同臥,
有慚愧者無犯。若在行途得大床大帔,中
間衣隔同臥非犯。不重壘木枯而坐。若有施
主以衣物布地,延請法眾願為蹈者,苾芻應
生愍念起無常想蹈之無犯,為令外道生信
敬故。若有施主,為請眾僧須席褥時,眾物應
借。若自送來者善,若不爾者應鳴健稚,令
門徒等更相率勵往彼取之。若施主自有私
緣借褥席者,亦應與之。令一苾芻隨去守護,
應在一邊自為念誦。若事了後應令送歸,有
油膩污應澡豆洗,不淨污者應用土洗。在空
露處聽法之時,若天雨者不應棄座而去,同
座之人應共收舉。師子座上以寶莊嚴、或俗
人衣持用敷設,作無常想,應坐非犯。於蘭若
中信心施主為苾芻故造立寺舍,若須臥具
應暫與之。若持送時遇天雨者,應安樹下以
故衣覆;設會既了不肯還者,應強奪取,勿令
散失。若於露處安瞻部光像,若逢天雨無
未圓人,作大師心,宜應擎入。若軌範師、或親
教師,晝日林中靜心住處,若有坐枯應為持
返。若師自灑掃或縫衣時,應前白言:「尊勿自
勞,我當代作。」若師自求福樂為先首、或眾差
遣作縫衣人,不代無過。


若苾芻習誦經時,應
離聞處溫理舊業,勿惱傍人。若斷惑習定者,
既受教法,隨於一處靜意而思。若有俗人來
請食者,應鳴健稚知時早去,隨自門徒應
須檢察,眾首上座問客苾芻:「同去食不?所有
房門並牢閉不?」苾芻無事不應斷食,若輒斷
[009-0579c]
者得惡作罪。若將眾僧座物往食處者,可置
牆邊、或安樹下,令人守護,事了持歸。俗人借
座,送至寺中不相報知遂捨去者,苾芻若
見應即內之,若不能者報授事人。或時露處
多曬臥具,難緣若,來應鳴健稚眾共收舉。
苾芻若見火燒寺時,先出自己所有衣鉢,其
次當出常住貲財,令無力人一處看守。其火
若盛不應輒入,大水來漂亦應准此。由失自
財交有廢闕,設損眾物不同斯苦。如上所制,
違不行者並得惡作。


不舉草敷具學處第十五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南方有二苾芻,
來至寺中敷草臥具,去不收舉,致損房舍。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於僧房內,若草、若葉,自敷、教人敷,
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芻不囑授,除
餘緣故,波逸底迦。」


言僧房者,謂四方僧伽房舍,下皆同此,若是
私處但得惡作。言房舍者,於四威儀得為受
用。言敷具者,若草若葉而作敷具。去時者,謂
離勢分,勢分多少如上已明。又不囑授者,謂
有苾芻應須囑授。然諸苾芻受他囑授,即應
存心為作其事。不依言者,得惡作罪。若於寺
中有草敷具是常所敷,主人遮時即不須却,
境想如前。然此草敷有二種壞:一、風所吹;二、
蟲蟻食,亦如上說。若白衣舍,當須問主,依他
所說或去或留,若違言者得惡作罪。阿蘭若
處舉起方行,不舉動時得惡作罪。若染衣時
於草上曬,問主同前。若經行時將草布地,
[009-0580a]
不可日日常為收舉,然於去時總須縛束挂
樹當行。於大會處草薦坐時,且應收舉置之
一畔。若會了後應即除棄,牛糞土屑洗手所
須,安瓦器中勿令損壞。


牽他出僧房學處第十六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苾芻由
瞋忿故,於四方僧住處,夜牽門徒令出。其事同前,因攝受門徒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瞋恚不喜,於僧住處牽苾芻出、或
令他牽出者,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言餘緣者,舍欲崩倒,牽出病人者無犯。若有
苾芻是鬪諍者,先無諍事能令諍生,現有諍
事令轉增長,戒見軌式多有虧損,如此之人
瞋而曳出,若無善心亦得惡作。此中犯者,或
為貲財、或念讐隙、或因利養而生嫉妬、或
由毀謗師主門徒及餘知識,生瞋恨故,若自
牽、若使人牽,出住處時咸得本罪。若曳衣鉢,
得惡作罪。若以書印等令他牽出者,得突色
訖里多。若尼住處授學人處、或先犯人、或非
人等所住之處、或自私房、或求寂住處、或於
空處、或外道處,於斯等處曳出清淨苾芻,得
惡作罪。在僧伽處作僧伽想,境想六句,二犯
墮罪、四皆惡作。無過苾芻作無過想,亦有六
句,初重次輕,後二無犯。若破戒人,大眾應共
驅出,若恐鬪諍者,應為恐愶,持其衣鉢方便
令出。若倚門、若抱柱,咸應斫去,并推出之。若
事殄息,所斫截處僧應修補。若於門徒、或於
餘人,為訶責心,冀其懲息,牽出房時無犯。然
不應令出其住處,應以五事呵責門徒,謂不
[009-0580b]
共語、不共受用、不受承事、遮善品、捨依止。
有五過失應呵責:無信心、有懈怠、出麁言、
親惡友、不恭敬。若不應呵而呵、應呵不呵,得
惡作罪。若無破戒罪,但難共語者,應為曳韁
法而折伏之。應遣智人就彼開諫,令其息惡
而來懺謝,捨前五事應忍恕之。不應恕而恕、
應恕不恕,皆得惡作罪。


若已近圓人不行恭敬、不堪教誨者,應與六
物驅令出去;若是求寂,與上下二衣亦驅令
去。若於住處龍蛇忽至,應可彈指而語之曰:
「賢首!汝應遠去,勿惱苾芻。」若告已不去者,
應持軟物而羂去之,勿以毛繩等繫,勿令傷
損,於草叢處安詳解放,待入穴已然後捨去。
若棄蚤虱等,不可隨宜輒便棄地,應於故布
帛上觀時冷熱而安置之。此若無者,應安壁
隙柱孔,任其自活。如前所制,不依行者咸得
惡作。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