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16 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 (master)



《十誦律》卷第二十第三誦之七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眾學法之餘


佛在舍衛國。爾時波斯匿王,立如是法:「若
佛在祇洹,我當日日往。」時王聞佛在祇洹,
即勅御者嚴駕。御者受教,嚴駕已辦白言:「大
王!嚴駕已竟,王自知時。」王即乘乘出城向祇
洹。王在乘上,六群比丘為王說法言:「大王!
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是中有比丘少欲知
足行頭陀,見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
「云何名比丘,人在乘上,步為說法。」諸比丘
以是事向佛廣說。佛語諸比丘:「人無病乘乘,
不應為說法,應當學。」若不病乘乘為說法,
突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八十五


又時王在前行,六群比丘隨後行,為說法言:
「大王!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人
不病在前行,不隨後為說法,應當學。」若為不
病在前行人說法,突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
八十六


又時王在道中行,六群比丘在道外,為王
說法言:「大王!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佛語
諸比丘:「若人不病在道中行,比丘在道外行,
不應為說法,應當學。」若自在道外為道中
行不病人說法,突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八十


諸王行法,持床榻自隨,王在高床上坐,六群
比丘立為說法:「大王!色受想行識無常。」佛語
[020-0139c]
諸比丘:「從今無病人坐、比丘立,不為說法,
應當學。」若自立為坐不病人說法,突吉羅。為
病人說法,不犯。八十八


王於六群比丘,無大恭敬心。六群比丘或得
卑小坐處,王自坐高處,六群比丘在卑下處,
為王說法言:「大王!色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
比丘:「人無病在高處,自在下處,不為說法,應
當學。」若自在下處,為高處不病人說法,突
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八十九


有時王身大坐久便臥,六群比丘坐,為說法
言:「大王!色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
「人無病臥、比丘坐,不為說法,應當學。」若自
坐為臥不病人說法,突吉羅。為病人說法,
不犯。九十


有時王覆頭,六群比丘,為王說法言:「大王!色
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不為覆頭人說
法,除病,應當學。」若為覆頭不病人說法,突
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九十一


有時王裹頭,六群比丘為說法言:「大王!色受
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不為裹頭人說
法,除病,應當學。」若為不病裹頭人說法,突
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九十二


有時王肘隱人肩,六群比丘為說法言:「大
王!色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不應為肘
隱人肩者說法,除病,應當學。」若為肘隱人
[020-0140a]
肩不病人說法,突吉羅。為病人說,不犯。
九十三


有時王叉腰,六群比丘為說法言:「大王!色
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不為叉腰人說
法,除病,應當學。」若為不病叉腰人說法,突
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九十四


有時王左右抄衣,六群比丘為說法言:「大王!
色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不為左右抄
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若為左右抄衣不
病者說法,突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九十五


有時王偏抄衣,六群比丘為說法言:「大王!色
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不為偏抄衣人
說法,除病,應當學。」若遍抄衣不病為說法,
突吉羅。為病者說法,不犯。九十六


有時王以衣覆右肩、全舉左肩上,六群比丘
為王說法言:「大王!色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
比丘:「不為以衣覆右肩、全舉左肩上人說法,
除病,應當學。」若為以衣覆右肩、全舉左肩上
不病人說法,突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九十七


有時王著革屣,六群比丘為說法言:「大王!色
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不為著革屣人
說法,除病,應當學。」若為著革屣不病人說
法,突吉羅。為病者說法,不犯。九十八


有時王著屐,六群比丘為王說法言:「大王!
色受想行識無常。」佛語諸比丘:「不為著屐人
說法,除病,應當學。」若為著屐不病人說法,
突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九十九


有時佛與無量百千萬眾恭敬圍繞說法。波
斯匿王眷屬有捉杖者、捉蓋者、捉刀者、捉
[020-0140b]
盾者、捉弓箭者,六群比丘別為說法。是眾
中有堪得道者,以眾作二段故,心散亂不得
道。諸佛常法,不一心眾生不為說法,佛即
為王種種說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
王知佛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已,從坐起頭面
禮佛足右繞而去。王去未久,佛以是事集比
丘僧,以種種因緣呵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
丘,為捉杖不病人說法?若捉蓋、捉大刀、小刀、盾、弓箭,種種器仗人說法。」種種訶已,語
諸比丘:「不為捉杖人說法,除病,應當學。」若為捉杖不病人說法,突吉羅。為病者說法,不
犯。一百


不為捉蓋人說法,除病,應當學。若為捉蓋
不病人說法,突吉羅。為病人說法,不犯。
一百一


不為捉刀人說法,除病,應當學。若為捉刀
人說法,突吉羅。不為捉刀人說法,不犯。一百


不為捉盾捉弓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若
為捉盾弓箭人說法,突吉羅。不為捉盾弓
箭人說法,不犯。一百三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往語守菜園人
言:「汝與我等菜。」問言:「與價不?」答言:「我乞,無
價。」守菜人言:「索菜空與者,我等云何得活?」
六群比丘言:「不與我耶?」答言:「不與。」六群比丘
餘時,大小便洟唾菜上,臭爛死〔壞〕-【聖】【聖乙】壞壞。守菜
人言:「誰之所作?」六群比丘往語守菜人言:「汝
知誰污汝菜?」答言:「不知。」六群比丘言:「我等所
作,隨汝索菜不與,我等故作如是事。」六群比
[020-0140c]
丘勇健多力,不大畏罪,守菜人不能奈何。諸
居士訶責言:「沙門釋子自言:『善好有德。』菜上
大小便洟唾,如王、如大臣。」佛聞是事語諸
比丘:「不得菜上大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
若不病大小便洟唾菜上,突吉羅。若病,不犯。
一百四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往語浣衣人言:
「與我浣衣。」問言:「與價不?」答言:「無價。」浣衣
人言:「有浣衣不與價者,我等空浣衣,云何
得活?」六群比丘言:「不與我浣耶?」答言:「不與
汝浣。」六群比丘到淨水中浣衣處,大小便洟
唾。諸浣衣人以先心謂水清淨,浸衣著中即
臭失色。浣衣人念:「誰作是事?」六群比丘餘
時往問:「汝等知不?誰污是水?」答言:「不知。」六
群比丘言:「我等所作,以汝不與我浣衣故作
是事。」六群比丘勇健多力,不大畏罪,諸浣衣
人不能奈何。諸居士訶責言:「諸沙門釋子自
言:『善好有德。』淨用水中大小便洟唾。」是中有
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
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種種因緣訶責六
群比丘:「云何名比丘,淨用水中大小便涕
唾?」佛但訶責而未結戒。


又佛在舍衛國。爾時
舍衛城中有一大池,名須摩那,多人所用。六
群比丘共相謂言:「可往須摩那池上看。」皆言:
「隨意。」即共往池上看。便大小便洟唾池中。
[020-0141a]
諸居士訶責言:「是沙門釋子不善,更無大小
便處耶?乃到是淨用水中大小便洟唾。」是中
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
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種種因緣訶責
言:「云何名比丘,淨用水中大小便洟唾?」佛
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不應淨用水中大
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若不病,淨用水中
大小便洟唾,突吉羅。病者,不犯。一百五


佛在舍衛國,爾時六群比丘立大小便。佛聞
是事語諸比丘:「不得立大小便,除病,應當
學。」若不病立大小便,突吉羅。若病,不犯。一百六


佛在舍衛國。有一居士,請佛及僧明日食,佛
默然受。居士知佛受已,從坐起頭面禮佛足
右繞而去,還自舍通夜辦種種多美飲食。早
起敷座處已,遣使白佛:「時到!食具已辦,佛
自知時。」六群比丘與十七群比丘常共相違
鬪諍。時十七群比丘次守僧坊,六群比丘次
與迎食。六群比丘共相謂言:「我等今日故斷
十七群比丘食。」有言:「云何斷?」答言:「但來當
知。」六群比丘到十七群比丘所,索鉢言:「與汝
迎食分。」即隨佛及僧至所請家,六群比丘先
食已,迎十七群比丘食分便出。出已便作餘
事,經過餘處諸知識家,見已出城、或坐樹
下、或在岸上、井上、池上多人眾處住。時十七
群比丘年少飢急,共相謂言:「食何故遲?」又相
謂言:「上祇洹門外大樹上,遙看見不?」時有
一比丘,上樹看見言:「在某樹下井上岸下
多人眾中住。」至日垂中,額上流汗方來喚
言:「汝取食分。」問言:「何故遲耶?」答言:「我等得
[020-0141b]
食便出。」問言:「汝等不在某樹下岸下多人
眾中住耶?而言:『得食便出。』」六群比丘言:「誰道
耶?」十七群比丘言:「我上樹上見。」是中有比
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訶責言:
「云何名比丘,佛未聽上樹而上?」種種因緣訶
已,向佛廣說。佛知故問十七群比丘:「汝實作
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責十
七群比丘:「云何名比丘,我未聽上樹而上?」種
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樹過人不應上,除急
因緣,應當學。」若比丘上過人樹。無急因緣,
突吉羅。若急因緣,不犯。一百七眾學法竟


七滅諍法初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勸檀越作浴,已
辦浴具。有客比丘,冥來脫衣著諸衣上入浴
室洗,有因緣故衣服雜錯。客比丘洗已出,於
本處取衣,出外看是他衣,作是念:「此衣當還
本處,更覓我衣。」還入衣處,六群比丘常與
善好比丘相違,見客比丘入已,語客比丘言:
「汝已出,何故來還?」答言:「我後來,脫衣著諸
衣上,入浴室洗,有因緣故衣服雜錯。先洗浴
已出取衣,出外看非我衣,作是念:『此衣當還
本處,更覓我衣。』是故來還。」六群比丘言:「不如
汝言,汝以偷心取,取已心悔,欲著本處,汝
見罪不?」答言:「不見。」六群比丘共相謂言:「此云
何直爾不自言罪,當與作不見擯。」六群比丘
即為作不見擯,擯是客比丘。客比丘作是念:
「六群比丘為我作不見擯,無因緣本末,我不
自言罪,我今何不往舍衛國詣佛所?」是比丘
於王舍城隨意住已,持衣鉢遊行向舍衛國
[020-0141c]
詣佛所。諸佛常法有客比丘來,以如是語勞
問:「忍不?足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爾時
佛問客比丘:「忍不?足不?乞食不難、道路不
疲耶?」客比丘言:「忍足、乞食不難、道路不疲。」即
以上事向佛廣說。佛知故問是比丘:「六群比
丘何故與汝作不見擯?」比丘白佛言:「世尊!無
因緣本末,我不自言罪,強為我作不見擯。」佛
言:「若六群比丘,無因緣本末,汝不自言罪,
強為汝作不見擯者。汝莫愁憂,我當與汝作
法伴佐助汝。」佛言:「從今聽自言滅諍法,用是
自言滅諍,眾僧中種種事起應滅。自言滅諍,
有十種非法、十種如法。十種非法者,若比丘
犯波羅夷罪,自言:『不犯。』眾僧問言:『汝自說犯
不?』自言:『不犯。』是名非法。又比丘犯僧伽婆
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自言:『不
犯。』眾僧問言:『汝自說犯不?』自言:『不犯。』是名
非法。又比丘不犯波羅夷,自言:『我犯。』眾僧
問言:『汝自說犯波羅夷不?』自言:『我犯波羅夷。』
是名非法。又比丘不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
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自言:『我犯。』眾僧問言:
『汝自說犯不?』自言:『我犯。』是名十非法。十種
如法者,有比丘犯波羅夷,自言:『我犯波羅
夷。』眾僧問言:『汝自說犯不?』自言:『我犯。』是名
如法。又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
提舍尼、突吉羅,自言:『我犯。』眾僧問言:『汝自說
犯不?』自言:『我犯。』是名如法。又比丘不犯波
羅夷,自言:『不犯波羅夷。』眾僧問言:『汝自說犯
不?』自言:『不犯。』是名如法。又比丘不犯僧伽
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自言:
[020-0142a]
『不犯。』眾僧問言:『汝自說犯不?』自言:『不犯。』是
名十如法自言。」一法


爾時六群比丘聞是事:「我等王舍城中,作不
見擯比丘,到舍衛國,諸比丘共事共住,我等
當往舍衛國。」六群比丘隨意住王舍城已,持
衣鉢往舍衛國詣佛所。爾時多有比丘祇洹
門間空地經行,六群比丘見已問言:「我等王
舍城與不見擯比丘,來到舍衛國,汝諸比丘
共事共住耶?」諸比丘答言:「佛以自言滅諍滅
是事。」六群比丘言:「此事不滅、惡滅,我等不現
前故。」爾時六群比丘、佛聽自言滅諍法,違逆
不受,謗佛知見事。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
頭陀,聞是事心不喜,作是言:「云何名比丘,
世尊聽自言滅諍法,違逆不受,謗佛知見事?」
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
僧,種種因緣訶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我
聽自言滅諍法,違逆不受,謗如來知見事?」種
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從今聽現前滅諍法,
用是現前滅諍,僧中種種事起應滅現前滅
諍。有二種非法、二種如法。二種非法者,有
非法僧,約勅非法僧令折伏,與現前滅諍。又
非法僧,約勅非法三人令折伏,與現前滅諍。
又不如法僧,約勅不如法二人、一人令折伏,
與現前滅諍。又不如法三人,約勅不如法三
人,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不如法三人,約勅
不如法二人、一人、僧,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
不如法二人,約勅不如法二人、一人、僧、三人,
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不如法一人,約勅不
[020-0142b]
如法一人、僧、三人、二人,令折伏與現前比尼,
是名一非法現前比尼法。又不如法僧,約勅
如法僧,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不如法僧,約
勅如法三人、二人、一人,令折伏與現前比尼。
又不如法三人,約勅如法三人、二人、一人、僧,
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不如法二人,約勅如
法二人、一人、僧、三人,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
不如法一人,約勅如法一人、僧、三人、二人,令
折伏與現前比尼。是名二非法現前比尼法。
二種如法現前比尼者,有如法僧,約勅如法
僧,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如法僧,約勅如法
三人、二人、一人,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如法
三人,約勅如法三人、二人、一人、僧,令折伏與
現前比尼。又如法二人,約勅如法二人、一人、
僧、三人,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如法一人,約
勅如法一人、僧、三人、二人,令折伏與現前比
尼,是名一如法現前比尼法。又如法僧,約
勅不如法僧,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如法僧,
約勅不如法三人、二人、一人,令折伏與現前
比尼。又如法三人,約勅不如法三人、二人、一
人、僧,令折伏與現前比尼。又如法二人,約
勅不如法二人、一人、僧、三人,令折伏與現前
比尼。又如法一人,約勅不如法一人、僧、三人、
二人,令折伏與現前比尼。是名二種如法現
前比尼。」二法


佛在王舍城。爾時長老陀驃力士子,為彌多
羅比丘尼以無根波羅夷謗故,若僧、若三
人、二人、一人,常說是事。爾時陀驃力士子,以
[020-0142c]
是事語諸比丘:「彌多羅比丘尼以無根波羅
夷謗我故,若僧、三人、二人、一人常說是事,我
當云何?」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
丘僧,佛知故問陀驃力士子:「汝實為彌多羅
比丘尼以無根波羅夷謗故,若僧、三人、二人、
一人常說是事。汝向諸比丘說:『我當云何?』
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言:「從今聽憶
念比尼法,用是憶念比尼法,僧中種種事
起應滅。有三種非法憶念比尼、有三種如法
憶念比尼。三種非法者,有比丘犯無殘罪,自
言:『犯有殘罪。』是比丘從僧乞憶念比尼。若僧
與是比丘憶念比尼,是名非法。何以故?是人
應與滅擯故。又如施越比丘,狂癡心顛倒
故,多作不清淨、非法、不隨順道、非沙門法。是
人還得本心,先所作罪,若僧、三人、二人、一人,
常說是事,是人從僧乞憶念比尼,若僧與
是人憶念比尼,是名非法。何以故?是人應
與不癡比尼故。又如訶多比丘,無慚無愧破
戒,有見聞疑罪,是人自言:『我有是罪。』後言:
『我無是罪。』是人從僧乞憶念比尼。若僧與
是人憶念比尼,是名非法。何以故?是人應與
實覓比尼故。是名三非法憶念比尼。三如法
者,又比丘如陀驃比丘,為彌多羅比丘尼
無根波羅夷謗故,若僧三人、二人、一人常說
是事,是比丘從僧乞憶念比尼。若僧與是人
憶念比尼,是名如法。何以故?是人應與憶
念比尼故。又如一比丘犯罪,是罪已發露,如法悔過除滅,若僧、三人、二人、一人猶說是
事,是比丘從僧乞憶念比尼。若僧與是人憶
[020-0143a]
念比尼,是名如法。何以故?是人應與憶念比
尼故。又如比丘未犯是罪,將必當犯,以是事
故,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說犯是罪,是比丘從
僧乞憶念比尼。若僧與是比丘憶念比尼,是
名如法。何以故?是人應與憶念比尼故。是名
三如法憶念比尼。」佛如是語已語諸比丘:「汝
等與陀驃比丘憶念比尼。若更有如是人,亦
應與憶念比尼。憶念比尼法者,是陀驃比丘,
應從坐起偏袒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言:『大
德僧聽!我陀驃比丘,為彌多羅比丘尼以無
根波羅夷法謗故,若僧、三人、二人、一人常說
是事。我今從僧乞憶念比尼,若僧、三人、二
人、一人莫復更說是事。僧憐愍故,與我憶念
比尼。』如是再三乞。爾時一比丘僧中唱言:『大
德僧聽!是陀驃比丘,為彌多羅比丘尼以無
根波羅夷法謗故,僧、三人、二人、一人常說是
事。今陀驃比丘從僧乞憶念比尼,若僧、三人、
二人、一人莫復更說是事。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與陀驃比丘憶念比尼,若僧、三人、二人、
一人莫復更說是事。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
『僧與陀驃憶念比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得憶念比尼比丘行法者,餘比丘不
應出其過罪,不應令憶念、不應從乞聽,亦不
應受餘比丘乞聽。若彼從乞聽,得突吉羅。若
受他聽,亦得突吉羅。若彼不聽、若出過罪、若
令憶念,得波逸提。」三法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比丘,名施越,癡狂心
顛倒故,多作不清淨、非法、不隨順道、非沙門
法。是人還得本心,先所作罪,若僧、三人、二人、
[020-0143b]
一人常說是事。施越語諸比丘:「我本狂癡
心顛倒故,多作不清淨、非法、不隨順道、非沙
門法。我今還得本心,若僧、三人、二人、一人常
說我本所作罪,我今當云何?」諸比丘以是事
向佛廣說。佛知而故問施越:「汝實狂癡心顛
倒故,多作不清淨、非法、不隨順道、非沙門法。
汝還得本心,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說汝本所
作罪。汝向諸比丘說:『我當云何?』汝實爾不?」答
言:「實爾。世尊!」佛言:「從今聽不癡比尼,用是
不癡比尼,僧中有種種事起應滅。不癡比尼,
有四種非法、四種如法。四種非法者,有比丘
不癡狂顛倒,現癡狂相貌,諸比丘僧中問:
『汝狂癡時所作,今憶念不?』答言:『長老!我憶
念癡故作、他人教我使作、憶夢中作、憶裸形
東西走立大小便。』是人從僧乞不癡比尼,若
僧與是人不癡比尼,是名四非法。四如法
者,有比丘實狂癡心顛倒,現狂癡相貌,諸比
丘問:『汝憶念狂癡時所作不?』答言:『不憶念
他所教我作、不憶夢中所作、不憶裸形
東西走立大小便。』是人從僧乞不癡比尼,若
僧與是人不癡比尼,是名四如法不癡比尼。」
佛言:「從今聽不癡比尼,用是不癡比尼,僧中
種種事起應滅。」爾時佛語諸比丘:「汝等與施
越比丘不癡比尼。若更有如是人,僧亦應與
不癡比尼。與法者,是施越比丘,應從坐起偏
袒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言:『大德僧聽!我施
越比丘,本狂癡心顛倒,多作不清淨、非法、不
隨順道、非沙門法。我今還得本心,若僧、三人、
二人、一人說我先所作罪。我今從僧乞不癡
[020-0143c]
比尼,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莫復更說是事。僧
憐愍故,與我不癡比尼。』如是再三乞。爾時一
比丘,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施越比丘,本狂癡
心顛倒,多作不清淨、非法、不隨順道、非沙門
法。今得本心,若僧、三人、二人、一人說先所作
罪。今施越比丘從僧乞不癡比尼,若僧、三人、
二人、一人莫復更說是事。若僧時到僧忍
聽,與施越比丘不癡比尼,若僧、三人、二人、一
人莫復更說是事。白如是。』如是白四羯磨。『僧
與施越比丘不癡比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得不癡比尼行法者,餘比丘不應出
其過罪,不應令憶念、不應從乞聽、亦不應受
他比丘乞聽。若從彼乞聽,得突吉羅。若受他
乞聽,亦得突吉羅。若彼不聽,便出過罪,若令
憶念,得波逸提。」四法


佛在迦維羅衛國。爾時有比丘,名訶哆,無慚
無愧惡欲,有見聞疑罪,是比丘先自言:「作。」後
言:「不作。」諸比丘以是事向佛廣說。佛以是事
集比丘僧,語諸比丘:「從今聽實覓滅諍,用是
實覓比尼,僧中種種事起應滅。實覓比尼,有
五種非法、五種如法。五非法者,有比丘犯波
羅夷罪,先言:『不犯。』後言:『犯。』若僧與是人實覓
比尼,是名非法。何以故?是人應與滅擯故。
有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
尼、突吉羅。先言:『不犯。』後言:『犯。』若僧與是人實
覓比尼,是名非法。何以故?是人隨所犯應
治故。五如法者,有比丘犯波羅夷,先言:『犯。』後
言:『不犯。』若僧與是比丘實覓比尼,是名如法。
何以故?是人應與實覓比尼故。若比丘犯僧
[020-0144a]
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先
言:『犯。』後言:『不犯。』若僧與是比丘實覓比尼,是
名如法。何以故?是人應與實覓比尼故。」佛語
諸比丘:「汝等與訶哆比丘實覓比尼。若更有
如是比丘者,僧亦應與實覓比尼。與法者,一
心和合僧,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聽!是呵
哆比丘無慚無愧惡欲,有見聞疑罪。先自言:
「犯。」後言:「不犯。」以是故,僧與實覓比尼。若僧時
到僧忍聽,與訶哆比丘實覓比尼。白如是。』如
是白四羯磨。『僧與訶哆比丘實覓比尼法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得實覓比尼行法
者,是比丘不應與他受大戒,不得受他依止,
不應畜沙彌,不應受教誡比丘尼法。若僧羯
磨教誡比丘尼,不應教他。僧所與作實覓
比尼罪,更不應犯。若似是罪及過是罪,亦不
應作。不應訶僧羯磨,亦不應訶作羯磨人。
不應舉清淨比丘,不應令他憶=億【宋】【元】憶念,不應相言憶念,不應相
言,不應從他乞聽欲出他罪,亦不應受他
乞聽,不應遮說戒,不應遮受戒,不應遮自
恣,不應出清淨比丘過罪,恒自謙卑,應調
伏心行,隨順比丘僧意。若不如是行法者,
盡形不得離是羯磨。」五法


佛在俱舍彌國。爾時俱舍彌諸比丘,喜鬪諍
相言多少事起,作是念:「若長老舍利弗作斷
事主者,我等當得決了。」諸比丘以是事向佛
廣說。佛知故問阿難:「有闥賴吒比丘,能受作
斷事主不?」阿難白佛言:「世尊!有能受作斷事
主。」佛即以是事集比丘僧,語諸比丘:「從今聽
闥賴吒比丘作斷事主,受是斷事法,如法、如
[020-0144b]
比尼、如佛教,現前除滅。闥賴吒有三種:有身
善口不善、有口善身不善、有身善口善。身善
口不善者,是闥賴吒,自不往到舉事者、有
事者所,不自作是言:『從是事若好、若不好,
應爾起、不應爾起。若汝勝彼負、彼勝汝負。』
是人雖不自去語,便遣使往作是言:『汝從是
事,若好、若不好,應爾起、不應爾起,若汝勝彼
負、彼勝汝負。』是名身善口不善。口善身不善
者,自身往到舉事者、有事者所已,不作是言:
『從是事若好、若不好,應爾起、不應爾起,若汝
勝彼負、彼勝汝負。』不遣使到舉事者、有事者
所作是言:『從是事若好、若不好,應爾起、不
應爾起,若汝勝彼負、彼勝汝負。』是名口善身
不善。口善身善者,不自往到舉事者、有事者
所,不作是言:『從是事若好、若不好,應爾起、
不應爾起,若汝勝彼負、彼勝汝負。』又不遣使
往到舉事者、有事者所作是言:『從是事若好、
若不好,應爾起、不應爾起,若汝勝彼負、彼
勝汝負。』是名身善口善。從今作闥賴吒
者應如是學,不應與舉事者、有事者同一道
行,亦不得別與一人同一道行,不應共期。若
先有少多因緣與期,應滅是期。期者,若中前
若中後、若晝若夜、若阿練兒處、若近聚落
僧坊。是闥賴吒應受是所斷事,如法、如比
尼、如佛教,現前除滅。用一比尼所謂現前比
尼。何等現前?現前有二種:人現前、比尼現
前。人現前者,謂有隨助舉事人及有事人共
集一處。比尼現前者,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
是事,是名比尼現前。若是闥賴吒不能如法、
[020-0144c]
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應捨付僧。僧應受
是事,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若僧能如
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是名為斷用一
比尼,所謂現前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
人現前、比尼現前。僧現前者,是中所有可中
共作羯磨比丘,共同心和合一處,可受欲者
持欲來,現前在比丘能遮者不遮,是名僧
現前。人現前者,有隨助舉事人、有事人共集
一處,是名人現前。比尼現前者,如法、如比尼、
如佛教斷是事,是名比尼現前。若僧不能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爾時應僧中
舉烏迴鳩羅,應羯磨烏迴鳩羅令斷是事。羯
磨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僧中問言:『誰能
作烏迴鳩羅,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僧
中若言:『我能。』若有五法,不應立作烏迴鳩羅。
何等五?隨愛行、隨瞋行、隨怖行、隨癡行、不知
斷不斷。成就五法,應立作烏迴鳩羅:不隨愛
行、不隨瞋行、不隨怖行、不隨癡行、能知斷不
斷。即時一比丘應僧中唱言:『大德僧聽!某甲、
某甲比丘,能作烏迴鳩羅,如法、如比尼、如佛
教斷隨僧中事。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某甲
比丘作烏迴鳩羅,能如法斷隨僧中事。是名
白。』如是白二羯磨。『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烏
迴鳩羅斷隨僧中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是烏迴鳩羅若是上座,諸下座比丘應
與此人欲已遠去。若此烏迴鳩羅是下座,應
從諸上座取欲已小遠去,當如法、如比尼、如
佛教斷是事。若烏迴鳩羅能如法、如比尼、如
佛教斷是事者,是名為斷用一比尼,所謂現
[020-0145a]
前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比尼現
前。僧現前者如上說,人現前、比尼現前亦
如上說。若烏迴鳩羅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
教斷是事者,應更立烏迴鳩羅。立法者,一心
和合僧,一比丘僧中問言:『誰能作烏迴鳩羅
斷隨僧中事?』若言:『我能。』一比丘僧中唱言:『大
德僧聽!某甲、某甲比丘,能作烏迴鳩羅,如法
斷隨僧中事。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某甲比
丘作烏迴鳩羅,能如法斷隨僧中事。是名白。』
如是白二羯磨。『僧立某甲、某甲比丘作烏迴
鳩羅斷隨僧中事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是烏迴鳩羅若是上座,諸下座比丘應與
欲已小遠去。若烏迴鳩羅是下座,應從諸上
座取欲已小遠去,當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
是事。若烏迴鳩羅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
是事者,是名為斷用一比尼,謂現前比尼。現
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比尼現前。僧現前
者如上說,人現前、比尼現前亦如上說。若是
烏迴鳩羅不能如法斷者,還付先烏迴鳩羅。
先烏迴鳩羅應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若能
如法斷是事者,是名為斷用一比尼,謂現前
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比尼現前。
僧現前者如上說,人現前、比尼現前亦如上
說。若是先烏迴鳩羅復不能如法、如比尼、如
佛教斷是事者,應捨付僧。僧應受是事,如法、
如比尼、如佛教斷。若僧取是事,能如法、如比
尼、如佛教斷者,是名為斷用一比尼,謂現前
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比尼現前。
僧現前如上說,人現前、比尼現前亦如上說。
[020-0145b]
若僧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僧
應遣使往近處僧所作是言:『此事如是如是
因緣起,闥賴吒不能斷,眾僧不能斷,先烏
迴鳩羅不能斷,後烏迴鳩羅亦不能斷,還付
先烏迴鳩羅。先烏迴鳩羅不能斷,還付眾僧。
汝等大德!和合來,為斷是事故。』即時彼眾
應和合,若僧先安居,應受七日去。若七日
盡,應破安居去。為和合故,是近處僧應受是
事,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若近處僧能如法、
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是名為斷用一比
尼,謂現前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
比尼現前。僧現前如上說,人現前、比尼現前
亦如上說。若近處僧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
教斷是事者,爾時應僧中羯磨烏迴鳩羅令
斷。羯磨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僧中問言:
『誰能作烏迴鳩羅,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此
隨僧中事?』是中若言:『我能。』若有五法,不應立
作烏迴鳩羅。何等五?隨愛、隨瞋、隨怖、隨癡、不
知斷不斷。若成就五法,應立作烏迴鳩羅:不
隨愛、不隨瞋、不隨怖、不隨癡、知斷不斷。即時一
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聽!某甲、某甲比丘,能
作烏迴鳩羅,能如法斷隨僧中事。若僧時到
僧忍聽,某甲、某甲比丘作烏迴鳩羅,如法斷
隨僧中事。是名白。』如是白二羯磨。『僧立某
甲、某甲比丘作烏迴鳩羅斷隨僧中事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烏迴鳩羅若是上
座,諸下座比丘應來與此比丘欲已遠去。若
是下座,應從諸上座比丘取欲已小遠去。當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是烏迴鳩羅若
[020-0145c]
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是名為斷
用一比尼,謂現前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
人現前、比尼現前。僧現前者如上說,人現前、
比尼現前亦如上說。若是烏迴鳩羅不能如
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應更立烏迴鳩
羅。立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僧中問言:
『誰能作烏迴鳩羅,如法斷隨僧中事?』若言:『我
能。』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聽!某甲、某甲
比丘,能作烏迴鳩羅,如法斷隨僧中事。若僧
時到僧忍聽,某甲、某甲比丘作烏迴鳩羅,
斷隨僧中事。是名白。』如是白二羯磨。『立某
甲、某甲比丘作烏迴鳩羅斷隨僧中事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烏迴鳩羅若是上
座,諸下座比丘應與欲已小遠去。若烏迴
鳩羅是下座,應從諸上座取欲已小遠去。應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若烏迴鳩羅能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是名為斷用
一比尼,謂現前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人
現前、比尼現前。僧現前如上說,人現前、比尼
現前亦如上說。若是烏迴鳩羅不能如法、
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應還付先烏迴
鳩羅。先烏迴鳩羅應受是事,如法、如比尼、如
佛教斷是事。是烏迴鳩羅若能如法、如比尼、
如佛教斷是事者,是名為斷用一比尼,謂現
前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比尼現
前。僧現前者如上說,人現前、比尼現前亦如
上說。若是先烏迴鳩羅復不能如法、如比
尼、如佛教斷者,應捨付僧。僧應受是事,如法、
如比尼、如佛教斷。若僧受是事,能如法、如比
[020-0146a]
尼、如佛教斷者,是名為斷用一比尼,謂現前
比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比尼現前。
僧現前如上說,人現前、比尼現前亦如上說。
若是近處僧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
事者,聞某住處僧,若有大眾好上座知波
羅提木叉,是僧中多有比丘持修多羅者、持
比尼者、持摩多羅伽者,是近處僧應以是
事遣使至某住處。僧中應先立傳事人,若
界外令滿僧數。立法者,一心和合僧應問言:
『誰能作傳事人,從是處持是事至某處,若道
中能斷者好。』是中若有人言:『我能。』若有五
法不應立作傳事人:隨愛、隨瞋、隨怖、隨癡、不
知滅不滅。若成就五法,應立作傳事人:不隨
愛、不隨瞋、不隨怖、不隨癡、知滅不滅。爾時是
傳事人,應持是事去。若道中能如法、如比尼、
如佛教斷者,是名為斷用一比尼,謂現前比
尼。現前比尼者,僧現前、人現前、比尼現前。僧
現前如上說,人現前、比尼現前亦如上說。


「若傳事人不能道中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
者,應持至彼僧中。是僧中若有上座多知
多識長老比丘,應語是人:『是事如是如是因
緣起,闥賴吒不能斷、眾僧不能斷、先烏迴
鳩羅不能斷、後烏迴鳩羅亦不能斷,還付先
烏迴鳩羅。先烏迴迴羅復不能斷,還付僧。僧
復不能斷、近住處僧亦不能斷、近住處烏迴
鳩羅不能斷、後烏迴鳩羅亦不能斷,還付
先烏迴鳩羅。復不能斷、還近住處僧復不能
斷、傳事人道中不能斷是事,來是間,汝長
老能受是事斷不?』若言:『能斷。』應與作期。若
[020-0146b]
不作期,不得:與汝期者,乃至九月。事有五
種難斷:一者堅,二者強,三者佷戾,四者往來,五者疑畏。堅者,堅執其事。強者,舉事
人有事人勇健強力。佷戾者,舉事人有事人
惡性瞋恨。往來者,此事從一住處至一住處。
疑畏者,諸比丘畏斷事時破一心和合僧作
兩段故。先應立行籌人。如是應立,一心和合
僧應問言:『誰能作行籌人?』是中有人言:『我
能。』有五法,不應立作行籌人:隨愛、隨瞋、隨怖、
隨癡、不知行籌不行籌。若成就五法,應立作
行籌人:不隨愛、不隨瞋、不隨怖、不隨癡、知行
籌不行籌。是中一比丘唱言:『大德僧聽!某甲
比丘能作行籌人。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
丘為僧作行籌人。是名白。』如是白二羯磨。
『僧與某甲比丘作行籌人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若比丘已作行籌人,隨僧多少
應作二種籌:一分長、一分短,一分白、一分黑。
說如法者為作長籌,說非法者為作短籌。說
如法者為作白籌,說非法者為作黑籌。說如
法籌以右手捉,說非法籌以左手捉。說如法
籌緩捉,說非法籌急捉。先行說如法籌,後
行說非法籌。行籌人應作是言:『此是說如法
者籌,此是說非法者籌。』若行籌竟,說如法者
籌乃至多一,是事名斷用二比尼,謂現前比
尼、多覓比尼。現前比尼者,是中若有隨助舉
事人有事人,共和合一處現前,如法、如比尼、
如佛教現前除斷,是名現前比尼。多覓比尼
者,是中求覓往反問如法除斷,若說非法者
籌乃至多一,是事亦名為斷用二比尼,現前
[020-0146c]
比尼、多覓比尼。現前比尼者,是中若有隨助
舉事人及有事人,共和合在一處現前,非法、
非比尼、非佛教除斷。行籌人有四種:一者藏
行籌,二者顛倒行籌,三者期行籌,四者一切
行籌。藏行籌者,若有人闇中行籌、若壁障
處行籌,是名覆藏行籌。顛倒行籌者,若比丘
顛倒行籌,以說如法人籌與說非法人、以
說非法人籌與說如法人,是名顛倒。期者,若
諸比丘隨和上阿闍梨作期,隨同和上同
阿闍梨、隨相識隨共語、隨善知識隨同心、隨
國土、隨聚落、隨家,共作期:『我等取如是籌,汝
等莫遠我邊,莫別莫異,莫不共語,共同
事。』是名期。一切僧取籌者,爾時一切僧,
應和合一處,不得取欲。何以故?或多比丘
說非法故。是名一切僧取籌。若是眾僧大上
座知波羅提木叉者,能斷是事者,即名為斷
用一比尼,謂現前比尼。是中現前比尼者,僧
現前、人現前、比尼現前。僧現前如上說,人現
前、比尼現前亦如上說。若是大上座知波羅
提木叉比丘僧不能斷是事者,應還付傳事
人。傳事人應取是事,於道中能如法、如比
尼、如佛教斷。若是傳事人於道中能如法、如
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是名為斷用一比尼,
謂現前比尼。現前比尼者如上說。若是傳事
人不能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者,是比
丘道中若聞彼處僧坊中,若有三比丘、若二
若、一比丘,能持修多羅、持比尼、持摩多羅伽,四眾所恭敬尊重。是傳事人應到彼住處語彼一比丘言:『大德!是中事如是如是
[020-0147a]
因緣起,闥賴吒不能斷、僧不能斷、先烏迴
鳩羅不能斷、後烏迴鳩羅不能斷,還付先
烏迴鳩羅復不能斷、還是僧復不能斷、近
住處僧亦不能斷、先烏迴鳩羅不能斷、後烏
迴鳩羅不能斷,還先烏迴鳩羅復不能斷,還
近住處僧復不能斷、傳事人道中亦不能斷、
大上座持律比丘僧不能斷、傳事人於道中
不能斷,三比丘、二比丘不能斷。大德!取是事,
如法、如比尼、如佛教斷是事。』是一比丘四眾
所恭敬尊重讚歎者,應作是言:『不可二人相
言俱得勝,是中必一勝一負。』若作如是語者,
是名如法說。若不作如是語者,是名非
法說。是諸相言比丘,若如法斷是事已,還更
發起,犯波逸提。若但訶責言:『是斷不如法。』犯突吉羅。」六法


佛在俱舍彌國。爾時俱舍彌比丘喜鬪諍相
言,諸比丘以是事向佛廣說。佛言:「從今聽布
草比尼,用是布草比尼,僧中種種事起應滅。
云何布草比尼?以是布草比尼法,滅僧中種
種所起事。或有一住處,諸比丘憙鬪諍相言,
是諸比丘應和合一處已,應作是念:『諸長老!
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利、大惡不善。我等
以信故,佛法中出家求道,然今憙鬪諍相
言,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僧中或有未起事
便起,已起事不可滅。』作是念故白眾僧。若僧
時到僧忍聽,是事以布草比尼法滅,是名
白。」即時是諸比丘應分作兩部,各在一處。
是中若有事比丘,向上座大長老應作〔是〕-【三】〔是〕-【宋】【元】【明】是是
言:「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利、大惡不善。我等
[020-0147b]
以信故,佛法中出家求道,然今憙鬪諍相言,
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僧中或有未起事便
起,已起事不可滅。今我等當自屈意,我等所
作罪,除偷蘭遮罪、除白衣相應罪,是事我等
向長老現前發露悔過不覆藏。」是中若無
一比丘遮是事者,應到第二部眾所。是中若
有長老上座,應語言:「我等大失非得、大衰非
利、大惡不善。我等以信故,於佛法中出家求
道,今憙鬪諍相言,若我等求是事根本者,僧
中或有未起事便起,已起事不可滅。今我等
當自屈意,我等所作罪,除偷蘭遮、除白衣相
應罪,今自為及為彼故,當現前發露悔過不
覆藏。」諸比丘言:「汝自見罪不?」答言:「見罪。」「如
法悔過,莫復更起。」第二部眾亦如是說,是名
如草布地比尼法。七法第三誦竟
《十誦律》卷第二十
[020-014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