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04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宋-惟淨 (master)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 「菩薩若聞菩提心,
 乃能貫穿一切法;
 即此所有貫穿智,
 於諸法中無所著。
 雖復了知甚深法,
 菩薩於中不生怖;
 而亦不起恐怯心,
 彼能獲得最勝道。
 諸法若因、若所緣,
 如實覺了緣生法;
 有慧隨順諸法生,
 而實不執於邊見。
 諸法若斷、若常中,
 智者不生於著礙;
 覺了中際亦復然,
 是故實際不思議。
 若法自性本無我,
 是中我亦無自性;
 諸法無性亦復然,
 本來不生皆空寂。
 諸法無生亦無起,
 空無所取常清淨;
 遠離戲論無相門,
 一切皆與虛空等。
 無心亦復無求願,
 遠離一切諸欲貪;
 現觀諸色自性中,
 其猶聚沫知無實。
 受如浮泡暫起滅,
 想如陽焰妄相生;
 行如芭蕉中不堅,
 識如幻法非久固。
 所有四界性無動,
 與彼虛空界同等;
 內、外諸入亦復然,
 境互相生而冥默。
 應知心法不在內,
 亦非於外有所得;
 意法無我亦復然,
 是中諸識皆無住。
 彼一切法無作意,
 而亦遠離於我相;
 於一切法平等中,
 如實覺了於正性。
[004-0483a]
 法本一味無異性,
 一道一乘皆同等;
 道智如實若了知,
 此義顯示於勝義。
 智者於義能悟入,
 觀聲、非聲能覺了;
 世間所有一切聲,
 前際後際二俱斷。
 若文、若義雖善解,
 於中了知無二法;
 解此不可說義門,
 即能現證真實性。
 諸法不生是苦智,
 諸法平等是集智,
 諸法盡義是滅智,
 諸法無為是道智。
 於彼身受心法中,
 如理隨觀一一法;
 無念復無作意行,
 此說是為四念處。
 若觀法界非界性,
 平等正盡而平等;
 無斷之斷正法門,
 此說是為四正斷。
 於心若得大自在,
 此說是為四神足。
 超越一切有著心,
 此即是名為信根;
 若於一切法寂靜,
 此說名為精進根;
 無念之念正法門,
 此說是名為念根;
 若了諸法無作意,
 此說是名為定根;
 超越諸法戲論門,
 此說是名為慧根;
 若法不起於他信,
 即能獲得真實智。
 於心亦無所覺知,
 此名信力、精進力;
 若了無生、無滅智,
 此即是名為念力;
 寂定於心無所行,
 此即定力得成就;
 非有、非離於分別,
 此即是名為慧力。
 諸法義中實覺知,
 此說是為七覺分。
 於法平等無差別,
 此說是名為正見;
 無二法中如實觀,
 無生是觀諸正道。
 無生是為無常義,
 無起是名為苦義;
 無行是名無我義,
 止息句是寂靜義。
 調伏心即是布施,
 寂靜心即是持戒,
[004-0483b]
 盡法隨向是忍門,
 正慧伺察名精進,
 畢竟寂止是禪定,
 如實了知是為慧。
 眾生本來清淨心,
 了知此說名為慈,
 與虛空等名為悲,
 清淨適悅是為喜,
 一切所緣無住心,
 此說是名為捨行。
 若復三輪得清淨,
 即能了知一切法;
 如是貫穿諸法門,
 而復永斷諸見執。
 此中所有定及慧,
 即此二法能貫穿;
 遍入無量境界門,
 此說是名正法智。」」



爾時,世尊復告海意菩薩摩訶薩言:「海意!
若菩薩得如是淨遍淨已,於一切眾生所起
無虛假意。若為眾生之所摧壓,不生逼惱及
諸障礙,得善覺了智,得決定慧;而彼菩薩,
即能於此自說淨印三摩地根本,無住中住。
云何是為安住三摩地根本?謂於一切眾生
無障礙故,起大悲故;若得一切眾生常所恭
敬,心亦不高,若不恭敬,心亦不下;由是之
故,即法無所起,亦不生慢心,是故乃能隨
住諸法,不住癡法,能生法智,普遍皆得。智為
先導身業具足,智為先導語業具足,智為先
導意業具足,若身、語、意諸所作業,一切皆以
智為先導,菩薩即能隨智而轉。云何是菩薩
智為先導身業具足?謂若眾生應見色身而
可化度及調伏者,菩薩即當現威儀相,令彼
眾生心得調伏。菩薩雖復如是現相,然無發
悟,亦無分別。若或菩薩身起過失,愛着於
身,身起異相,身行屈曲,身有動亂,身生計
度。若如是者,而彼菩薩諸有過失集現其
前,如斷多羅樹心,而於諸法後不復生。又
[004-0483c]
若菩薩身得清淨,一切勝相莊嚴其身,手足
柔輭殊妙可愛,成福生身,諸根無劣身分
圓滿。菩薩雖具如是莊嚴之身,然於色相亦
不驕恃,身雖嚴好而不生於和合之想。菩薩
若見一切眾生種種色相有缺壞者,菩薩爾
時不起慢心,為求法故謙下恭敬。所以者
何?若自身法性與一切眾生身之法性,皆悉
平等依止於智。菩薩於身及身法性,悉了知
已,即得法身,不受分叚身。何名法身?謂
以禪悅而為飲食,非分叚食。菩薩為欲順世
間故,愍眾生故,示現受彼世間之食,不為
身支治瘦劣故。菩薩但於法身,以其法命而
為資養,非假世間叚食所資。何名法命?謂所
資養,不從因緣所造作故,不越聖行。何名
聖行?所謂無貪、無瞋、無癡,離諸煩惱,隨所
施設密護於戒,是名聖行。菩薩由此智為先
導身業具足,故獲諸智通,神力成就。以
無發悟心,於一切佛剎中普為現身,隨諸佛
剎一一眾生,應見菩薩色相光明莊嚴身者,
菩薩即住無所發悟無分別中,具足光明莊
嚴身相;於其身中放大光明,是光普照無量
無數諸佛剎土。一切地獄、惡趣眾生,蒙光照
觸悉得快樂。由快樂故樂觸現前,得樂觸故,
一切眾生煩惱燒然,皆悉止息,咸得清涼身
心調暢,彼諸眾生得調暢故善作佛事。海
意!如是等法,名為菩薩智為先導身業具
足。


「復次,海意!何名菩薩智為先導語業具足?謂
若菩薩凡出語言,而常遠離語中一切麁惡
[004-0484a]
過失。海意!何名語中麁惡過失?所謂菩薩常
當遠離六十四種語之過失。何等六十四?一
者、菩薩無麁澁語;二者、無濁亂語;三者、無壞
器聲語;四者、無衰弱聲語;五者、無極高聲語;
六者、無極下聲語;七者、無猛惡聲語;八者、無
堅硬語;九者、無謇吃語;十者、無逼惱語;十一
者、無離散語;十二者、無燒然語;十三者、無迷
惑語;十四者、無怨恨語;十五者、無密切語;十
六者、無染著語;十七者、無呻吟語;十八者、無
童稚語;十九者、無震吼聲語;二十者、無熾盛
語;二十一者、無掁觸語;二十二者、無不知時
語;二十三者、無貪隨卑語;二十四者、無瞋障
礙語;二十五者、無癡狂亂語;二十六者、無驚
怖語;二十七者、無慢執語;二十八者、無作破
壞語;二十九者、無諂曲語;三十者、無高慢語;
三十一者、無離慢卑下語;三十二者、無隨愛
覆藏語;三十三者、無非愛訐露語;三十四者、
無不實說語;三十五者、無缺失語;三十六者、
無虛妄語;三十七者、無鬪亂語;三十八者、無
兩舌語;三十九者、無惡口語;四十者、無綺
語;四十一者、無破朋友語;四十二者、無極利
語;四十三者、無極柔軟語;四十四者、無凡俗
語;四十五者、無不藏護語;四十六者、無繁多
語;四十七者、無瞋害語;四十八者、無鬪諍
語;四十九者、無賤劣語;五十者、無動亂語;五
十一者、無輕浮語;五十二者、無面譏語;五十
三者、無戲劇語;五十四者、無歌音語;五十五
者、無非法語;五十六者、無離間語;五十七者、
無自讚語;五十八者、無毀他語;五十九者、無
[004-0484b]
侮翫語;六十者、無激動語;六十一者、無違背
佛、法、僧語;六十二者、無毀謗賢聖語;六十三
者、無非理作證語;六十四者、無一切麁惡過
失等語。海意!如是六十四種語中過失,菩
薩凡所發言皆悉遠離,即得語業清淨。凡所
發言皆說無間斷語,說如實語,說正真語,
說誠諦分位語,說隨諦轉語。隨入一切眾
生語言,知一切眾生意樂,令諸眾生皆生歡
喜,照明一切眾生根性,息諸煩惱。住佛威
神,任持正法,所發語言,分明顯了,美妙可
愛離諸過失,皆由福行之所成故。不生於貪
攝功德語,不生於瞋深無源底,不生於癡十
方世界施設語言。非無義利,隨往一切處
皆無作相。海意!此為菩薩智為先導語業具
足。


「復次,海意!何名菩薩智為先導意業具足?所
謂菩薩剎那於一心中,遍入一切眾生心行,
皆悉明了。住三摩呬多中,現諸威儀事,然
亦不起彼三摩地。一切魔眾,悉不能知菩薩
心業。遍入一切聲聞、緣覺之心,彼亦不知。而
是菩薩,終不生心自害害他,亦不俱害。非
心意所表,無少法中而生障礙。於一切法中,
起智了知。由彼心意無表了故,即無所了知。
不受而受,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為取證。
海意!此名菩薩智為先導意業具足。


「海意!
如是等法,是為菩薩安住自說淨印三摩地
根本。此根本者,謂即菩薩身、語、意業,皆以
智為先導。由其三業智先導故,即能獲得自
說淨印三摩地法。海意當知!有十種法,此
[004-0484c]
三摩地名為自說。何等為十?一者、初發起
行,名為自說深心清淨故;二者、菩薩之行,名
為自說六波羅蜜多清淨故;三者、顯示潔白
之行,名為自說一切善法清淨故;四者、相好
圓滿之行,名為自說無礙福行清淨故;五者、
得辯才行,名為自說隨聞法行善令他得清
淨故;六者、念定不散亂智,名為自說遠離一
切麁重蓋障,現起煩惱清淨故;七者、菩提分
法智,名為自說不放逸清淨故;八者、表示奢
摩他、毘鉢舍那智,名為自說心意識清淨故;
九者、十地次第之智,名為自說,一切對治建
立法中,超越障礙悉清淨故;十者、大菩提場
莊嚴之智,名為自說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
善法清淨故。海意!具是十種法故,此三摩
地名為自說。


「海意當知!復有二十種法,此
三摩地名為淨印。何等二十?一者、內淨名為
淨印,我清淨故;二者、外淨名為淨印,我所
清淨故;三者、身淨名為淨印,一切見中悉清
淨故;四者、一切法無我清淨,名為淨印,本
來清淨故;五者、於一切法平等覺了清淨,名
為淨印,一味清淨故;六者、空無相無願清淨,
名為淨印,一切解脫清淨故;七者、虛空清
淨,名為淨印,畢竟清淨故;八者、眾生界、法
界清淨,名為淨印,離諸所作故;九者、現所
見清淨,名為淨印,自智通清淨故;十者、日
輪光明清淨,名為淨印,常照曜清淨故;十
一者、三世無礙知見清淨,名為淨印,離諸障
礙清淨故;十二者、表了門清淨,名為淨印,
識智無住清淨故;十三者、無為清淨,名為淨
[004-0485a]
印,有為自性清淨故;十四者、了知緣生清淨,
名為淨印,善觀緣法故;十五者、隨證力無所
畏佛法清淨,名為淨印,無能敵實智清淨故;
十六者、了知佛法相清淨,名為淨印,先業清
淨故;十七者、大慈、大悲清淨,名為淨印,不捨
眾生清淨故;十八者、降伏諸魔外道清淨,名
為淨印,一切所行清淨故;十九者、破一切煩
惱種習清淨,名為淨印,諸法自性清淨故;
二十者、於一剎那心中,普盡一切佛法之門,
隨知清淨,名為淨印,積集圓滿清淨故。海
意!具是二十種法故,此三摩地名為淨印。


「海
意當知!菩薩當坐菩提場時,乃能獲得是三
摩地。得是三摩地後,當獲八種不共大神
通相。何等為八?一者、忽然此三千大千世界,
悉變金剛所成之地;二者、一切樹林花果枝
葉,皆悉開敷俱向菩提樹,低垂曲折作恭敬
相;三者、一切眾生於剎那間,不為一切煩惱
之所惱害;四者、一切地獄惡趣眾生,悉見菩
薩坐菩提場,見已皆獲快樂具足;五者、一切
世界,空中悉現金色光明廣大照曜;六者、大
地皆悉震動,然於其中亦無少分眾生而生
嬈害;七者、所有十方現住說法教化諸佛世
尊,以無畏法施其安慰,作如是言:『汝善男
子,最勝最勝,是大導師。』八者、於一剎那心中,
一切佛法集現其前。海意!而是菩薩得彼淨
印三摩地已,後獲如是八種不共大神通相,
而能出生無量功德之事,一切悉同此三摩
地神通威力。」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四
[004-048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