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04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宋-惟淨 (master)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卷第十五+(之十六)【宋】【元】【宮】五五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
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復次,海意!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無等
比劫數之前,彼時有佛出現世間,名無邊光
照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
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善變化,
劫名光味。以何緣故,彼佛如來名無邊光
照?以彼世尊初坐菩提場,未證一切智,居
菩薩位,爾時身放種種色光,是光普遍十方
無量阿僧祇出過算數諸佛剎土皆悉照曜,
而彼一切佛剎之中所有一切不退轉菩薩,
[015-0512c]
及一生補處菩薩,見彼菩薩坐菩提場,見已
即各向彼菩薩,散擲妙花。其所擲花,以佛
威神力故,皆悉向彼菩薩身聚。而一一花,
於彼善變化世界之中,廣大積集高七人
量。以是緣故,建立彼佛及光味劫如是名
字。海意!彼劫之中有十四俱胝如來出現世
間,而彼善變化世界,具大威神安隱豐樂。
一切天人眾多熾盛,國土廣遠,有九十六俱
胝那庾多百千大洲,彼一一洲縱廣八十四
百千由旬,一一百千由旬有八萬四千州城,
一一州城有八萬四千縣邑聚落,一一城中
各有十俱胝那庾多百千人民而共居止,一
一縣邑各有八俱胝人民居止。彼世界中人
民富盛尚爾許數,何況大威德諸天、龍、鬼。又
彼世界四寶所成,所謂金、銀、琉璃、頗胝迦寶。
又復彼土隨意所念,飲食,衣服,莊嚴具等自
然充足。又彼人民無我、我所。


「海意!彼無邊
光照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壽量十中劫,有三
十六俱胝那庾多百千諸聲聞眾,一千二百
俱胝菩薩摩訶薩眾。有一王城名善清淨,是
彼世尊本所生地。彼佛出王宮已,別止一城,
其名樂生。而彼樂生大城之中,有轉輪聖
王,名善淨境界,統王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女寶、摩尼寶、主
藏臣寶、主兵臣寶,如是七寶王之受用。海
意!彼善淨境界王,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深心具足,於一切眾生起無障礙
心。王有八十四俱胝那庾多百千宮嬪婇女,
端正殊妙如天女相。是諸宮女,悉發阿耨多
[015-0513a]
羅三藐三菩提心。彼善淨境界王,延請世尊
無邊光照如來及菩薩、聲聞大眾,經二中劫
而伸供養,如法清淨離諸過失,依沙門法所
應受用,衣服、飲食、病緣、醫藥、坐臥具等,一切
供給。其王為佛世尊別立精舍,清淨嚴潔縱
廣百千由旬,琉璃珠寶而為其地,七寶牆界
重重間作,處處皆用赤旃檀香及烏囉娑
旃檀之香間為其柱,巧妙殊特與天宮等。次
復安布十千樓閣,命諸菩薩、聲聞大眾次第
安止。海意!彼善淨境界王,諦奉彼佛清淨
之法,受持五戒精修梵行。與宮嬪眷屬,經
二中劫,承事供養彼佛世尊。過二中劫已,
其王即與諸眷屬俱,詣彼無邊光照如來、應
供、正等正覺所。到已頭面禮足,右繞七匝,
退住一面。


「爾時,善淨境界王白無邊光照如來言:『世尊!
云何菩薩於大乘中得不隨他信?云何菩薩雖
復趣向最勝之道而無我相?云何菩薩善能
安住無動無不動慧?云何菩薩得方便慧清
淨?云何菩薩得久遠觀察不斷根本?云何菩
薩於六塵境界雖復增長而無放逸?云何菩
薩能於甚深義理之中不生驚怖?云何菩薩
得名真實菩薩?』


「時彼無邊光照如來、應供、正
等正覺,告善淨境界王言:『大王!諦聽,諦聽!
極善作意,今為汝說。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
薩能具足者,即得於大乘中不隨他信。何等
為四?一者、從勝解出生故信出世聖法;二者、
勇猛不退故勤行精進化度眾生;三者、善觀
察故起神通智作諸游戲;四者、智隨知法故
[015-0513b]
於一切法起決擇相。大王!如是四法,菩薩
若具足者,即得於大乘中不隨他信。大王!
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趣向最勝
道而不生我相。何等為四?一者、不著禪味而
心業調暢;二者、不著己樂施於他樂;三者、
成大慈行安住大悲;四者、得廣大信解,能起
最上最勝樂欲。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
即得趣向最勝道而不生我相。大王!有四種
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得安住無動無不
動慧。何等為四?一者、內心遠離諂誑;二者、
內心清淨具善方便;三者、深心方便而不退
轉;四者、深心不捨所行。如是四法,菩薩若
具足者,即得善住無動無不動慧。大王!有
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得方便慧清淨。
何等為四?一者、雖觀一切法無我,而常以其
四攝之法化度眾生。二者、雖知一切法不可
宣說,常以音聲、文字為諸眾生演說法要護
持正法。三者、雖觀諸佛法身,而常信解一切
如來功德,成辦相好精進無懈。四者、雖觀一
切佛剎空寂,而常嚴淨佛土勤行不息。如
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得方便慧清淨。
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得
久遠觀察根本不斷。何等為四?一者、能善觀
察菩提道場,以菩提心不捨離故。二者、善觀
佛智,自智無著故。三者、善觀轉妙法輪,隨所
聞法皆能為說不懈倦故。四者、善觀大涅槃
法,而不厭離生滅法故。如是四法,菩薩若
具足者,即得久遠觀察根本不斷。大王!有
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於六塵境界
[015-0513c]
雖復增長而無放逸。何等為四?一者、為轉
輪聖王化度人民,善觀諸行無常,雖復六塵
境界增長而無放逸。二者、為帝釋天主化諸
天眾,善觀諸行是苦,雖復六塵境界增長而
無放逸。三者、現作魔王化諸魔眾,善觀諸法
無我,雖復六塵境界增長而無放逸。四者、為
大梵王化諸梵眾,善觀涅槃寂靜,雖復六
塵境界增長而無放逸。如是四法,菩薩若
具足者,即於六塵境界雖復增長而無放
逸。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
於甚深義理不生驚怖。何等為四?一者、親近
真實善友。二者、於善友所相續無間,開示甚
深佛菩提法。三者、於如是等甚深經典,乃至
多百由旬,亦往聽受決擇其義。四者、如所聞
法,起慧推求,但依於義不依於文。如是四
法,菩薩若具足者,即於甚深義理不生驚怖。
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得
名為真實菩薩。何等為四?一者、勤行精進修
諸波羅蜜多;二者、趣大悲心勤行化度一切
眾生;三者、以精進力,勤行圓滿一切佛法;
四者、能於無量生死之中,勤行攝化不生疲
倦,復能積集福智勝行。如是四法,菩薩若具
足者,即得名為真實菩薩。』


「海意!彼無邊光照
如來,說如是等四種法門時,彼會之中有十
千俱胝那庾多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八俱胝那庾多百千苾芻,不受諸法漏盡
意解;彼王太子妃主宮嬪,皆得柔順法忍;其
善淨境界王,得利順法忍。彼王即時心大歡
喜悅懌踊躍,即以王之一切所有諸妙受用,
[015-0514a]
持獻彼佛。時彼無邊光照如來,告善淨境界
王言:『大王!汝已捨諸所有獻佛如來,汝宜於
我最上法中淨信出家捨於非家。何以故?大
王!若於如來最上法中淨信出家者,有大威
力得大稱讚。大王當知!出家菩薩得二十種
廣大善利,是即圓滿彼一切智無上勝利。何
等為二十?一者、棄捨王之所有富貴受用,得
無我、我所大利;二者、樂出家已而能出離煩
惱大利;三者、被服袈裟得心無雜染大利;四
者、於其聖種生歡喜已即能圓具長養大利;
五者、修行頭陀功德斷除多欲得離染大利;
六者、戒蘊清淨已生天人中得斯大利;七者、
不捨菩提心得圓滿六波羅蜜多大利;八者、
居寂靜處得離憒閙大利;九者、心無愛著得
思惟法樂大利;十者、修習禪支得心調暢大
利;十一者、勤求多聞得大慧大利;十二者、離
諸慢故得大智大利;十三者、少求少事故得
決擇聖法大利;十四者、於一切眾生心平等
故得大慈大利;十五者、起解脫一切眾生心
故得大悲大利;十六者、不惜身命故得護持
正法大利;十七者、心輕安故得神通大利;十
八者、常念佛故此下合有一句得大利文,梵本脫落;十九者、常所
伺察深固法故得無生法忍大利;二十者、積
集一切勝功德故速成一切智大利。大王!此
如是等二十種法,是即出家功德勝利,諸出
家菩薩不為難得。是故大王!汝今宜應於最
上法中淨信出家。』


「海意!時彼世尊,為善淨
境界王如應教授。王出家已,其王即捨一
切所有,於王勝福乃生厭離,鬚髮自落袈裟
[015-0514b]
著身成苾芻相。其王於彼世尊法中,淨信出
家已,王諸宮嬪亦隨出家,太子妃主而亦
出家,乃至國境之中所化庶民,有九十九俱
胝那庾多百千人眾,悉隨出家,皆發精進勤
求善法。海意!汝且觀是諸佛誠言,能生淨
信,一切福行與諸眾生而為依止。彼善淨境
界王既出家已,後復與諸出家眷屬,同詣無
邊光照如來所,到已作禮而白佛言:『唯願
世尊,教授於我,當如佛言堅固修行,令我
於諸國土之中不空受食。』


「爾時,彼佛告善淨境界苾芻:『汝從今已往,名
字苾芻,墮苾芻眾,應當於自境界清淨所作,
及自境界深固伺察,隨所伺察如理而住。何
名自境界?謂六塵境來為障礙,汝於爾時、
應當如實現前覺了諦觀菩提,應於菩提起
深遠想,勿起近想。』時善淨境界苾芻,承彼
世尊如所教授己,深固志意不生放逸,求離
煩惱如理修行,於自境界如實伺察。復云何
是深固伺察?所謂眼境界即空境界,空境界
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空境界即
佛境界;如是耳、鼻、舌、身、意境界即空境界,空
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空境
界即佛境界。又眼境界即無相境界,無相境
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無相境
界即佛境界;乃至意境界即無相境界,無相
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無相
境界即佛境界。又眼境界即無願境界、無作
境界、無生無起境界,無起境界即一切眾生
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無起境界即佛境界。海
[015-0514c]
意!彼善淨境界苾芻,聞所說已,即入是法
中,乃得身心堪任調暢。是故能修欲勤心
慧四種神足,不久能起五種神通,一心專注
而不放逸,得入總攝一切言義陀羅尼門。」


爾時,佛告海意菩薩摩訶薩言:「汝今應當勿
生疑念,彼時善淨境界苾芻,捨轉輪王最勝
之位,於佛法中出家修道者,豈異人乎?即汝
身是。彼時隨王出家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
千苾芻者,豈異人乎?即此會中隨汝海意同
來聽法菩薩眾是。」


當佛世尊說是往昔因緣
時,此大會中有一萬八千人,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