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60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一)-唐-玄宗 (master)


[005-001a]
唐玄宗御製道德眞經䟽卷之五效五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前章明道可左/右則物被愛養
   之功此章明王能用道則人歸平泰/之化首標執象以明歸往之義次云
   樂餌舉喻歸往之由道之出口下申/明無爲不言之教以勸人君之用道
   
執大象天下往
 䟽執持也大象道也此言人君執持大道
 以理天下無爲無事物遂其生候日觀風
 皆歸有道故云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005-001b]
 䟽言天下四方之人慕化而往帝王以道
 撫綏而不傷害之則安於太平矣平者言
 政教之和平也太者功業之光大也
樂與餌過客止
 䟽樂音樂也餌飲食也此舉喻也言人君
 執大象而天下之人歸往亦如人家有音
 樂飲食則行過之客皆爲之留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䟽道之出口者言人君約道德清淨之法
 以爲不言無爲之教者初出於口淡然無
[005-002a]
 味豈如俗中有親譽畏侮等以爲滋味乎
道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旣
 䟽旣盡也道化無爲淡然平正旣不爲察
 察之苛酷亦無滋彰之法令故視不足見
 聽不足聞而歳計有余淳風和暢動植咸
 遂其物光亨故用不可盡也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前章明能行/道化人人所
   歸往此章明道或用權國之利器歸/往則歸於平泰利器則不可示人初
   標歙張之權次示柔弱之行終/結淵魚之喻以明權道之微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
[005-002b]
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䟽歙斂也此明聖人用權道以攝化衆生
 也夫人旣有鈍根利根故教有權有實聖
 人欲量衆生根性故以權實覆却相明利
 根衆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略示方便則
 深達根源鈍根衆生惑滯滋乆自非以權
 攝化不可令其歸往故將歙斂其情欲者
 則先開張極其侈心令自困於愛欲即當
 自歙斂矣强弱等義亦復如是推而行之
 無不信矣乍聞斯語以爲非道德之意深
[005-003a]
 達玄極然後明權實之由故注云君子行
 權貴於合義小人用之以爲詐譎下文又
 云不可示人者正以權道之難故爾
是謂微明
 䟽權道攝化其理其微而校其所由效則
 明著故云是謂微明柔
弱勝剛强
 䟽易云巽以行權欲明巽順謙卑則可以
 行於權道故欲歙先與之張欲弱先與之
 强而卒令其歙弱者是柔弱之道能制勝
[005-003b]
 於剛强也故云柔弱勝剛强
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䟽脱失也利器權道也夫魚之在水猶人
 主秉權魚失水則爲人所擒權道假示非
 其人則爲小人所竊弄而爲詐譎矣
   道常無爲章第三十七前章明道或/用權示以歙
   張之術此章明權必合義將鎭無名/之樸故道常無爲侯王守之而自化
   樸不欲天下以靜而自清老君因言/以明無言説教而欲遺教故演暢此
   章於上經之末將寄/兼忘於玄悟之人爾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
[005-004a]
 䟽道性清淨妙本湛然故常無爲也萬物
 恃賴而生成有感而必應故無不爲也夫
 有爲者則有所不爲也故無爲者則無所
 不爲也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䟽侯王若能守道清淨無爲無事則萬物
 將自感化君之善教而淳樸矣
化而欲作吾將鎭之以無名之樸
 䟽無名之樸道也欲作者欲動作有爲也
 吾者王侯自稱也言人禀承善教以化君
[005-004b]
 德無爲清靜矣而復欲動作有爲者吾則
 將以無名之樸而鎭靜之令其清靜不欲
 動作也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䟽上言凡人欲動作有爲人君則將無名
 之樸而鎭靜之今言於彼無名之樸亦將
 不欲者若執無名還將有迹令此衆生尋
 迹喪本復入有爲則與彼欲心等無差别
 故初用無名之樸以鎭靜蒼生欲心蒼生
 欲心旣除聖人無名亦捨喻如藥以理病
[005-005a]
 病愈而忘藥舟以濟水水濟而遺舟若水
 已濟而仍守舟病已除而復嘗藥豈唯不
 達彼岸亦復更生患累矣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䟽夫無名之樸旣將不欲不欲之欲於此
 亦忘則泊然清靜是名了出君無爲而上
 理人遂性而下化不煩教令而天下自正
 平故云天下將自正也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此章首標道/用之名將明
   德全之化德全則淳樸不散代無濡/沫之迹道廢則仁義遂行俗有澆漓
[005-005b]
   之弊將欲變而更化以令求復其初/故先述上德之無爲次述仁義之流
   遁結以去華居實/使其復樸還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䟽上者舉時也德者辯用也謂上古淳樸
 無爲而理體道之主任物自然是上古之
 淳德故云上德至德潜運人無能名故云
 不德而淳風和暢物遂生成德用常全故
 云有德注云物得以生之謂德者莊子雜
 篇之文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005-006a]
 䟽此言淳風漸散德亦下衰故聖人美無
 爲之風而百姓尚無爲之迹尚迹爲劣故
 云下德迹著則有德可稱故云不失稱德
 不失則
 迹涉矜有矜有之弊淳樸不全故
 云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
 䟽此覆釋上德也夫上德潜運無爲而理
 淳樸不散故無名迹今言上德無爲者但
 含孕淳樸適自無爲非知無爲之美而爲
[005-006b]
 此無爲故云而無以爲豈惟無迹可矜抑


 亦無心自化故注云此心迹俱無爲矣
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䟽此覆釋下德也下德爲之者爲心美無
 爲之化而爲此無爲故云爲之語心雖欲
 無爲論迹即涉矜有故云而有以爲言下
 德之爲有所以爲也故注云心無爲而迹
 有爲爾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
 䟽此下明道廢則仁義遂行言上仁者謂
 以仁爲上他皆效此仁者兼愛之名大道
[005-007a]
 之行物無私惠淳風漸散兼愛遂存今明
 所以爲兼愛之仁故云上仁爲之行仁而
 忘仁雖有施而不求報兼愛則難遍終是
 小惠未孚是以語心常爲有事故云爲之
 論迹即近無爲故云而無以爲注云此則
 心有爲而迹無爲也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䟽義者宜也謂裁制斷割令物得宜夫淳
 樸已殘是非斯起將欲裁非就是令得所
 宜故云上義爲之謂心欲裁非就是有所
[005-007b]
 以而爲故云而有以爲注云此則心迹俱
 有爲也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䟽禮履也謂可履而行之也莊子曰以禮
 爲翼所以行於世也失制禮者所以救衰
 弊也故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曲爲之防而
 事爲之制淳源一失衆務爭馳且存檢外
 之迹非曰由中之數故揖讓崇其禮文玉
 帛昭其報施往而不來非禮來而不往亦
 非禮今上禮爲之往而莫應則攘臂而怒
[005-008a]
 以相仍之故云攘臂以仍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
義而後禮
 䟽此却明致弊之由也失道者夫上德也
 上德合道故云失道爾上經云大道廢有
 仁義莊子曰道隱於小成道無不存而此
 云失者約人而言爾故時淳則大道公行
 俗澆則小成遂作小成作而大道隱仁義
 行而至德衰此則世俗澆漓之殊聖人適
 時之務淳樸漸散則失道而後德德又下
[005-008b]
 衰則失德而後仁兼愛迹存則失仁而後
 義裁非不足則失義而後禮且論禮於淳
 樸之世非狂則悖忘禮於澆漓之旦非愚
 則誣是故聖人救世之心未嘗有異而夷
 險之迹不得一爾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䟽夫者發語之端也言末代聖人行於禮
 教者由救忠信之衰薄爾若使人懷忠信
 復奚假於禮法乎而亂之首者以禮防亂
 則但可爲治亂之首爾而非道德之化也
[005-009a]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䟽前識者制禮之人也謂之前識者言在
 人性識之前而制此檢外之禮道順人性
 禮存外迹以之比道乖失質素所以爲道
 之華也而愚之始者夫禮以靜亂因亂救
 之貴在協和歸乎淳樸而世之行禮者不
 務由衷之性唯務形外之飾敬愛不足幣
 帛有餘非達觀所存誠爲愚者之首故云
 而愚之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
[005-009b]
其華
 䟽大丈夫者有道之君子即前上德之君
 也道德無爲謂之厚實禮義有爲謂之薄
 華言聖人先道德之化故云處厚處實後
 禮義之教故云不居華薄
故去彼取此
 䟽彼謂禮義也此謂道德也聖人去禮義
 之浮華取道德之厚實故云去彼取此確
 論聖人百慮同歸二際俱泯豈有彼此而
 去取耶設教引凡論之爾
[005-010a]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前章明上德/下禮淳漓不
   同故舉丈夫去取之行示物向方此/章明物得道用而成履道則存矜之
   則喪故叙侯王謙/卑之德以爲誡首
昔之得一者
 䟽昔往古也一者沖和之氣也稱爲一者
 以其與物合同古今不二是謂之一故易
 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蓋明道氣在陰
 與陰合一在陽與陽合一爾言昔得者將
 明原始要終抑末歸本故引昔得以證今
 得得一之數略於下文
[005-010b]
天得一以清
 䟽氣象之大者莫大乎乾元故先標之爲
 得一之首純陽之氣由得一故能穹窿廣
 覆資始萬物爾
地得一以寧
 䟽形質之大者莫大乎坤儀純陰之質由
 得一故故能磐礴厚載資生萬物爾
神得一以靈
 䟽神者妙萬物以爲言由得一故故能通
 變無方不可形詰爾
[005-011a]
谷得一以盈
 䟽水注川爲溪注溪爲谷言谷得一故能
 泉源流潤盈滿不竭爾
萬物得一以生
 䟽物者通該動植有識無情總謂之物得
 沖氣故故能生成運動而不歇滅
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䟽侯王人主也侯者五等之爵王者萬乗
 之主言侯王得一故能永有天下無思不
 服而爲天下正平也本或作貞字者貞即
[005-011b]
 正也
其致之
 䟽此總釋前義而生後文致得也言天之
 清澄地之寧靜神之靈變谷之盈滿物之
 生成侯王之正平者何以致其然耶皆得
 道之妙用爾此明得道之爲益下文明失
 道之爲損爾
天無以清將恐裂
 䟽無以者致誠之辭以用也夫矜存者喪
 執得者失言天得道用以致清浮若不守
[005-012a]
 道沖和而但矜用其清將恐至於破裂不
 成象也
地無以寧將恐發
 䟽言地得道用而致寧靜當須忘其寧靜
 若矜用其寧將恐至於發泄不成形也
神無以靈將恐歇
 䟽言神得道用而能靈變無方當須忘其
 精靈若矜用其靈將恐至於歇絶不能妙
 用也
谷無以盈將恐竭
[005-012b]
 䟽言萬物谷得道用而能虚受當須盈滿
 若矜用盈滿將恐至於枯竭不能流潤也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䟽言萬物得道用而能生成當須
 忘其生若矜而有之將恐至於死
 滅不爲生靈也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䟽蹶顚僕也言侯王得道之用而能爲天
 下之主當須忘其尊崇謙以自牧若矜其
 尊貴將恐至於顚僕不能正定天下也注
 云聖教垂代本爲生靈雖遠舉天地之清
[005-013a]
 寧而會歸侯王守雌用道也書云天生萬
 物唯人爲靈元后作人父母是知聖教所
 屬在乎一人雖始誡天地使忘清寧之功
 終誡侯王無矜化育之德用謙之道具如
 下文
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
 䟽貴高斥侯王賤下謂黎庶言侯王因黎
 庶而得貴是知賤下爲貴高之本基也書
 曰人唯邦本本固則邦寧人君務謙聚人
 可謂固邦之本注云令樂其愷悌三化者
[005-013b]
 詩云愷悌君子人之父母愷樂也悌易也
 言君子有樂易之德愛養於人故百姓思
 之如子之於母也若爲德反是則人離散
 矣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本邪
非乎
 䟽是以者結前義也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者左氏春秋云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國是
 也稱寡人者即先君以寡人爲賢之例是
 也又按禮無父稱孤無夫曰寡穀善也不
[005-014a]
 穀猶不善也凡此三名人之所鄙而侯王
 以爲稱首者蓋謙以自牧不矜其尊也此
 其以賤爲本邪者言若此豈非以賤爲本
 非乎者假問之辭答云實是以賤爲本爾
故致數輿無輿
 䟽故者仍上之辭也前明侯王因賤得貴
 貴無定相其理難明故借數輿以比之極
 輿之數竟無輿名乃是輪轅假合爲輿之
 名本以喻侯王數侯王之貴竟無貴名乃
 是賤下假借爲侯王之貴本輪轅爲輿本
[005-014b]
 當存本則有輿亡本則無輿賤爲貴本當
 存本則有位亡本則無位言此者欲戒侯
 王愛養下人不棄惸獨爾
不欲琭琭如玉硌硌如石
 䟽夫玉貴而石賤如玉者自貴也如石者
 自謙也侯王旣以賤爲本故不欲琭琭如
 玉而自尊貴當須硌硌如石以守謙卑也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前章明天地/得一以戒矜
   執之弊此章明權實兩行將申反經/之義不矜則全夫貴本合義則方可
   與權欲令深悟道无/所以再明沖用也
[005-015a]
反者道之動
 䟽反以反俗爲義動是變動之名謂權道
 也言衆生矜執其生而失於道故聖人變
 動設權令反俗順道爾注云反經合義者
 經常也義宜也今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
 基有以無爲用初則乖反常情而後合順
 於道故謂此爲道之運動也孔子曰可與
 立未可與權權道反常而難曉故舉棠棣
 之喻言其華先反而後合以喻權道先逆
 而後順爾
[005-015b]
弱者道之用
 䟽此明實道也言人皆賤弱而貴强是知
 强梁雄躁者是俗之用也道以柔和而勝
 剛是知柔弱雌靜者是道之常用故云弱
 者道之用爾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䟽言天下有形之物莫不以形相襌故云
 生於有窮其有體必資於無故列子曰形
 動不能生形而生影無動不能生無而生
 有故曰虚者天地之根無者萬物之源言
[005-016a]
 此者欲令衆生窮源識本而悟道爾有無
 旣爾權實亦然故注云實之於權猶無之
 生有也又云至道沖寂離於名稱謂諸法
 性空不相因待者言道至極之體沖虚凝
 寂非權亦復非實何可稱名諸法實性理
 中不有亦復不無事絶因待所言物生於
 有有生於無者皆是約代法而言爾若知
 數輿無輿即知數諸法無諸法豈有權實
 而可言相生乎悟斯理者可謂了出矣
唐玄宗御製道徳眞經䟽卷之五
[005-0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