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28 仰節堂集-明-曹于汴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仰節堂集巻四
           明 曹于汴 撰
 記
  婺源朱氏蔵書樓記
宋朱文公故有樓蔵書自為碑記既罹兵火夷為民居
勝國時建婺源學宫適卜其地今仍之皇朝崇重文公
之學其經書傳註等書家傳户誦屢厪天語勑禁違悖
[004-1b]
載在令甲然公遺書猶衆學士或未全睹茂才崇沐公
之十三世孫也深慮散逸將至學脉湮蕪乃盡搜遺書
為部若干為巻若干傾囊剞劂之高義儒紳朱光禄吾
弼汪憲副國楠呉中翰養春輩助貲竣業繼復建樓以
貯厥地亢爽厥制壯麗典守之寄模印之費俱有經畫
匪家學是章實關世教遠抵都門質余言為記余聞昔
有士人千里從師師悉出經史期在盡授初講一語其
人稽首請退浹月不至師問之對云向所聆躬行未徹
[004-2a]
敢炫多乎當世稱其善學何必載籍之種種雖然聖賢
覺世之心至無窮也如國醫好生蓄材聚方惟患不備
文公不云乎恐人未悟故如此言又如彼言此處既言
彼處又言其諄諄者其惓惓者耳試閱諸編近循食息
之常逺窮天地之秘上遡洪荒之始下暨世代之變總
括根宗之㑹細分枝節之詳費昭名物之賾隱超聲臭
之表尺尺寸寸自是渾融本本原原不踰跬歩第令學
者各隨才力藉為津筏至於道焉而已可不謂廣大悉
[004-2b]
具精微無滲者乎而士或徒矜充棟目不及窺或記誦
雖勤身心無得譬則珠玉盈前懵為乞丐之子亦有身
不升堂雌黄堂上逐聲起障未行詆途譬則海陸錯陳
妄言無可下箸也之兩人者校之初聆一語矻矻躬行
奚翅星淵豈文公著書之意抑豈賢𦙍蔵書之意
  淮北堤工記
出淮郡新城迤北抵安東河淮之所經行歳苦淹漫先
是萬厯九年義官歙人鮑越捐資填路建亭造橋樹柳
[004-3a]
穿井行路之人稱便府縣義之其得為義官以此迨十
九年水更泛濫前路日就圯越勸民築堤捍水願輸米
千斛以助工時無應者事遂寢然從此室廬田園沉没
於水衆不聊生貿貿焉思逃徙矣越乃告諸山陽令尹
何君申築堤之議何君愷悌愛民者也躬督視而勸相
之越則日夜拮挶計田授工其力不能具饔餐者資助
之不克竣其功者為竣之堤計廣二丈至五丈高五尺
至丈餘各隨其地宜計長一萬三千七百餘丈越所代
[004-3b]
竣二百五十餘丈所資助百六十餘金經始於二十五
年正月至次年四月告成堤形如環衆乃安處其中所
墾田千餘頃二麥大獲稱樂土矣衆謂非越則此工無
由舉非令尹則越無以行其議而民不免於流亡遂樹
坊曰何公堤云夫堤之未築衆罹其害堤之既築衆享
其利此於建堤者何與乃汲汲皇皇若斯乎用是知天
下之人本同一氣其甘苦悲愉無不相關譬如十指雖
分而同為一體故睹顛連之狀而拯救之者勃乎不容
[004-4a]
已由是充之即聖賢大公無我之道豈有他哉竊恠夫
閭左賈豎崇奉錢神者校利害於銖兩等人已於氷炭
利之所集匪惟不以及人而且瘠人以自肥凡可以術
籠力陷無不為也亦有處豐養侈之人刺甘衣輕一費
萬錢而㷀獨無告之衆枵腹露肘曾不得其一盼甚者
深蔵厚殖若將為千年之計而父母不得利其有兄弟
不得沾其惠族戚鄰里不得望其餘此其心之迷惑譬
如麻木之人養其一指忘其九指而不知也麻木者有
[004-4b]
時而愈其十指之病無不痛楚迷惑者有時而悟其四
海之内有困苦不得所者將悲悼救濟之不遑矣然則
斯役也固足為迷惑者勸哉令尹洛陽人余同年進士
名際可聞百姓為樹坊命撤去盖欲辭其名耳然業已
人人口碑詎能辭乎
  學易堂記
皇朝號曰大明豈不誠然乎哉夫道世所由立也道在
今時不啻中天之日矣粤稽三五之世及三代之盛以
[004-5a]
迨魯鄒傳授之際原原本本枝枝葉葉炳炳烺烺可按
也漢儒承煨燼之餘搜羅訓詁功不可磨間亦莫達其
奥㫖有宋諸儒闡發昭朗可謂無遺而或割損全體亦
有之焉高皇帝天縱聖神凝道立極而當日儒臣尚鮮
能奉揚休美嗣後名儒軰出論著宏富如入五都之市
萬寳畢陳嚴於歩武之細徹於聲臭之先博而有要大
而有統周行之坦咸宜雲漢之倬高掲成見習聞之表
真脉呈焉馬勃敗皷之遺尊生藉焉是為淵淵是為浩
[004-5b]
浩率循無斁不流於茫蕩不局於邉隅有從心無違心
有盡性無抝性不以尊聖者悖聖不以法天者乖天不
以維世者禍世千載一時不在兹乎夫道載於六經而
㑹之於易析枝葉則三百八十有四疊互流轉至於無
窮探原本則無辭有畫無畫有易杳乎微矣道明則經
明經明而道益明也有孚丁子能世其先人之學讀易
文園余毎逰其園登其堂或令筆錄或令口談櫽括儒
先之撰業已有嵗雖余衰昧猶未能研窺測而彷彿大
[004-6a]
都真成明備乃為書學易堂三字仍為之記而序述如
斯盖自幸得生於明盛之時云
  平陸縣創鑿興文渠碑記
㕘知政事詹公巡方河東植綱振紀飭吏庇民靡不具
舉其大者揚勵風敎興起譽髦更用綣綣按部虞城登
高遙覽挹傅說諸賢聖之高踪神與逰焉已而慨前修
之不作願多士之彚征徘徊瞻顧意者山河淑氣聚散
不恒歟抑何今昔人不相及也乃命邑令魏君引澗析
[004-6b]
渠環遶城邑暢厥地靈魏君良尹明作於治者遂廣謀
詳度庀材鳩工鑿渠導澗高者穿洞卑者築堤由城北
流入縣治徧及公署泮宫通衢委巷疏通足以破窒聨
絡蔚乎有章旋出城外灌田三百畆許復於邑之艮方
甃磚石為崇臺上豎樓閣嚴祀漢關將軍有鎮定之象
聳拔之義其資民耕飲愜人逰眺固無俟論經始於萬
厯甲辰七月之望越月工竣夫取河役之餘基取古道
之隙費不靡民無擾頓成勝蹟魏君以興文命渠而屬
[004-7a]
余為記夫豪傑之興天所篤哉地所鍾哉人所奮哉天
道萬古不變者也人心三代永直者也或陵谷不能無
遷則地氣有時而乖乎公率作僚吏牖士之天樹人之
軌而猶不忘懷於風氣盖亦嘉惠文教罔所弗用焉耳
然天如是其不變也人如是其常直也而地復如是其
稱勝也虞之人士有不嫓休先哲道崇業茂其曷以對
此徳意夫傅說負上聖之質不難版築以約其躬草野
之中何與天下事而舟楫鹽梅輒復儲諸豫誰能恬之
[004-7b]
於守不以米鹽脂潤撼其膺誰能身任天下不以參兩
位育遺之逺斯傅說比肩矣善乎關將軍之言曰心在
人日在天誰能俾吾之心如天之日昭朗精融不雜微
滓洋溢貫徹不間一髪斯恬於守矣斯不忘天下矣斯
動天遇主勛猷彪炳光被山川矣請因令尹以質諸公
而為虞之人士效區區焉詹公名思虞庚辰進士常山
人魏君名學徴乙酉鄉進士咸陽人
  安定祠碑記
[004-8a]
安定胡先生子孫散逸江淮凡八支淮隂一支則自洪
武二年名子英者先生八世孫也占籍山陽世守譜像
隆慶元年間庠士王汝舟輩請於郡守黄公議以聯城
明徳書院改為安定書院以祀先生迨萬厯二十四年
正月余署府篆張生東周輩以舊祠荒圯請移於府城
西北隅積薪庵盖前郡守倪公所建空閒可用隨請於
督撫愛所褚公得允乃令倉大使胡九江修葺之未㡬
堂君藍田張公至命竣前工迨五月告完移先生像於
[004-8b]
其中扁曰崇正祀樹坊曰安定祠祠正堂三間寢堂三
間門一間是年冬十二月余復攝府越明春偕寅僚忠
所蔡君暨山陽尹何君修祀事於祠下因行文何尹議
定春秋二祀歳以為常命工勒石記其始末仍遷舊祠
碑於此不忘前人好徳之雅云嗚呼仲尼云見賢思齊
入是祠者尚亦惕然思哉
  節孝祠碑記
宋節孝徐先生及其考妣墓在淮城東三里許舊有祠
[004-9a]
有司歳時祀之今歳清明前余命中軍官宋承祖增高
其墓而展祭焉承祖曰山陽縣治之左為先生故里不
可無祠復相與嘆息謂先生之後無人誰主蒸嘗者次
日承祖率諸生熊志中輩請建祠且請以義民官鮑越
董其事余乃處金若干發承祖令興工踰數日來曰偶
得先生石像又數日來曰得山陽縣民徐有益者先生
之十九代孫也余遂請於直指懐雲陳公心銘周公給
有益衣巾充奉祀生而命置先生之像於祠議立㑹祭
[004-9b]
享凡為孝子者得入㑹夫先生徳行文章具有衆美而
其究歸於節孝故以節孝稱然節亦所以成孝也則一
孝足以盡先生矣顧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而獨先
生以孝顯何哉則以失其本心者衆也嗟乎凡人之溺
妻子躭貨利敗名檢甘邪僻無亦私此血肉之軀耳然
亦知此軀所自來乎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
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雖大聖至孝無能酬親恩
而無歉者奈何忍遷於物而忘之過先生之里而猛自
[004-10a]
省焉必將愴然其不寜矣祠計堂三楹大門二門各一
楹得二石獅於民間乃宋時先生之宅故物置之門下
  孟烈孝祠碑記
蒲之傭民孟端妻邵氏思蚤寡不欲奪其志抱㓜女亥
隕於井八歳女熙墜從之既出屍母猶抱亥熙抱母閭
巷悲感年友綠汀張君煇其里人也為之傳誦諸王公
卿大夫士共揄揚之薦達天朝旌其門且為建祠樹坊
遷墓手錄各檄牒傳詠授余而以祠記屬焉余披玩愴
[004-10b]
然灑泣曰異哉圭竇婦嬰乃至此乎然妻不負夫子不
負母適得其正此常也非異也世有背夫之妻忘親之
子則為異耳末俗以異為常得不以常為異哉夫重淵
百尺赴之如歸激湍絶命固結不解是孰為之氣也即
理也循其性之自然之謂道也斯時也精靈粹湛羅貫
乾元所謂夫婦知能可以埓聖赤子未失斯為大人或
有岐言理氣析列聖凡高談性命薄視庸常盖亦未之
思己夫大道渾淪人人具足日用皆是第不知耳顧惟
[004-11a]
不知乃為真用也何也知見起於校量校量乃生蹊徑
假令邵知死夫之為烈而後死之熙知死母之為孝而
後從之亦何能直截凝一毫無顧望夾雜也而章縫士
人几席跬歩或棄大道而不用奚取於載籍極博或用
之而猶知之亦不免利蔕名根其視烈孝何如乎故學
無他亦於忠孝廉節日用不知斯已矣故不識不知為
順則不學不慮為仁義嗚呼詎易言哉祠建景虞門下
計堂四楹中阿居邵熙亥左右侍大門一楹建坊額貞
[004-11b]
烈祠二門一楹外東西小屋二居良嫗一以司涓除啟
閉東隅井一便自食創於郡刺史川南郭公元柱成於
鄴郡孫公好古歴萬厯戊戌庚子方竣云
  孔節婦祠碑記
節婦姓謝氏大河衛軍舍雩之女嫁山陽民孔椿一載
而孀撫遺腹子金以居有杜言者謀娶之不從強之節
婦投溺於河屍逆流烈女祠旁時已越旬餘面顔如生
金號泣鳴其寃於上困苦不為阻言竟坐斬死於獄觀
[004-12a]
風諸部院屢旌節婦之墓與門堂君藍田張公以鄉賢
祠左隙地給金建祠祀其母不佞重節婦而多金之不
忘母也褒以匾授金冠帶列於鄉飲之席嗟乎生子者
報曰男則其喜倍男固優於女也丈夫而猥瑣則妾婦
之婦人而才智則丈夫之丈夫固嘉名也乃節婦不背
夫而士或背親背君背兄弟背友嗜榮畏窮偷生忍辱
以為得計由節婦觀之不亦羞乎遂三嘆而書諸石以
告夫進此祠者
[004-12b]
  趙烈婦祠碑記
烈婦姓侯氏安邑李店村侯良宰女蚤孤育於伯父轉
育於所親年十四為馮村趙良進妻貧為人傭越兩月
而良進病侍養甚謹又三月而良進卒其母輩將令别
適烈婦自縊以死時萬厯甲午歳之仲夏明經葵南張
君表其閭孝廉化域王君表其墓銓部朴庵劉君題以
辭鹽臺侍御璇石曾公誄以詩移檄鹺司發鍰建祠一
所堂四楹大門二楹植木主而祀鄉甿謂可忽玩或寢
[004-13a]
住其中余結茅其隣瞻拜感嘆恐其乆而湮廢為之塑
像以肅觀者夫貧家㓜婦非有保姆之敎習見之素五
月之夫強半在疚未嘗享其饜飽而一醮不忘甘死如
飴與其敗節而偷生寕一死以全節視改節為甚耻視
保耻為甚急生且可捐况區區末利豈與廉耻校重輕
哉乃有圖利欲之便安厭禮義之拘檢喪耻不顧聞烈
婦之風當亦忸焉泚其背矣爰述芳蹤勒之貞珉藉以
維世云
[004-13b]
  增建觀音廟碑記
或有問於余曰觀音救苦有諸曰有之然救其可救者
耳救難有諸曰有之亦救其可救者耳有人於此敦孝
克弟循理守義不幸而罹於苦難神將急救之抑或舉
動雖愆出於失誤不係有心苦難及焉神亦救之亦或
顯有罪過似在弗宥悔心未冺尚可更新苦難之遭神
亦救之神明好生衆生可憫用是拯濟倘有良心斵滅
甘從邪枉逞暴戾為得計懐譎詐而㒺人怙慝不悛省
[004-14a]
改無日天網昭昭賞善罰惡有常理焉斯人之苦天苦
之也斯人之患天患之也觀音固慈不與天左烏得而
救諸吁嗟強家騙室未嘗不奉神像甚且攫金而還刲
羊報祭神方怒笑彼昏不知尚冀免禍而倖福其可得
乎哉秪見其愚而已矣吾巷觀音廟肇自國初屢經重
修碑志詳載邇歳圯漏殆甚里耆輩捐貲募衆庀材集
工增建巍煥先時神殿一間香亭三間大門一間今則
神殿三間捲棚三間通過一間大門三間大都别樹非
[004-14b]
故即俱謂創建可也廟後又創殿一間以祀地蔵是役
也首事十人勤慎不遑而郭君某尤為拮据故甫逾時
而工竣謀伐貞珉以識始末問記於余余乃述觀音之
所救與否以告焚拜於此者願慄慄共洗心云
  一樂堂記
河東龍泉董公篤行之士蒲坂綠汀張先生從其仲子
振祖之請題公之堂曰一樂盖取孟夫子之語公夫妻
康夀五子森立雍雍一堂之上洵可樂也夫孟夫子第
[004-15a]
言俱存耳無故耳未嘗計其賢與否豈以家庭之間恩
常掩義俱存足樂矣無故足樂矣何敢必其皆賢然公
之夫妻諸子則皆賢者公孜孜砥行偶有誤輒内訟不
寜期於澡滌而後己里人故有博奕風訓而化之積習
頓革仲子潛志聖真問學四方其弟徒歩從之其兄徒
歩省之俱人之所難可不謂皆賢哉藉令孟夫子談及
此又當以為何如樂也王天下勢分之極且不與天倫
之樂况區區田疇之廣宫室之美囊篋之富官爵之榮
[004-15b]
豈足掛公橋梓之齒頰乎惟其賢乃共樂其樂而不羡
世俗之樂然則賢者而後樂此故不必計其賢與否而
賢可知也不然雙親垂白兄弟鴈行者豈少哉而世味
薫心不以為樂可若何此或孟夫子意也或亦張先生
意也
  修社學記
萬厯丁酉春余署淮安府事盧生守恭以所居社學傾
圯請修乃為處數金修葺之未㡬告竣盧生請為記夫
[004-16a]
是區區之役烏足記者雖然余有言徃歳李櫧山先生
逰淮浦宋正吾丈見其子求為之師櫧山憮然曰予固
不若渠胡以訓之謂赤子方純朴而漸長者漸琢其真
何所禆益赤子此櫧山自治之嚴也亦可以知訓蒙之
方矣第令保其初而已耳夫童蒙譬立通衢靡所向徃
有人焉引之周行則周行矣引之羊腸則羊腸矣聖人
之學周行也勢利之學羊腸也盧生何以敎童蒙當自
能辨之
[004-16b]
  仰節堂記
先大人以萬厯四年之春構書舍一區命曰雲津書舍
為間者三前敞以㑹講後分為静室慕陶靖節邵康節
二先生高致題曰仰節堂俾不肖輩學習其中慈訓殷
矣迨六年春大人厭世去不肖不能治生產渭弟長成
猶未授室遂廢此舍為之完娶事時則十五年冬及十
九年不肖叨舉於鄉次年成進士毎懷仍建以不冺先
緒未能也第於三十六年冬以刑科右給諫奉差過里
[004-17a]
製堂舍二匾掲於住屋以見未忘而已今嵗始庀材建
造彷彿當年䂓制移匾懸之私衷方少寜帖嗟乎先人
創業燕翼良逺不肖捐廢之日俄頃數語間耳比欲再
構則宦逰二十餘載僅克復焉興廢難易之辨豈不章
章可鏡哉爰識數語以告後人且使知此畨工役所由
起念也萬厯四十四年丙辰二月十八日
  遊西山記
余寄京二載且半毎聞談西山之勝不能一徃拱陽年
[004-17b]
丈屢約同逰余屢改期及今月三日乃行自廣寜門出
迤邐而西草樹葱蘢塵襟漸爽流盼顔解鞍馬無勞一
行三十餘里抵南禪古寺大縁和尚出迎寺殿閣門宇
俱損漏其新葺僅殿三楹廊六楹然寛敞豁人心目北
有小齋暫憩出寺後登山踞坐榖黍一望如油因思天
地生生之徳其大矣乎又念后稷播種之功感感不已
山後有山森樹烟靄遠眺堪嘉良乆乃下經觀音閣睹
大像三首六臂相與嘆訝夫此以像寓意亦四目四聰
[004-18a]
之說耳繼而歴諸果園蔬圃井邉樹下清幽可人僧持
戒不設酒拱陽諷之得白酒一壺共酌迨晚歸寢室時
大縁之檀越唐邀遊金山約以明晨中夜聞雨聲灑灑
遂高卧晏起及起則山色經雨青翠大異前夕忻然稱
賞乃跨馬縁山北行見羣刹或據山麓或山半或山頭
朱墻碧樹掩映縹緲大縁指云某寺某寺然不能遍登
也抵一庵曰静妙石墻永巷將入門門者大擊雲板主
人肅客顧瞻殿宇及殿後大璫之冡俱壯麗延入廊房
[004-18b]
以為止此廊耳入則更有大宅連楹列棟頗興民膏之
思一茶而起行亂石中狹若山窮驀然徑出旋繞至香
山寺寺前大木連抱水聲淙淙蟬語清越不似城市所
聞殿宇俱依山勢層疊攀援而上經數殿轉入方丈進
一軒題曰來青軒今皇御筆也主者談駕幸之詳甚悉
軒前高峯右峙層巒左衍此山之勝或未踰此主僧䕶
守草木繁茂無寸不青復思世人愚𡨕得罪天地者亦
自不鮮而天地生養不厭盖信乎生生之徳大也大縁
[004-19a]
携有果盒拱陽預命僕夫備酒盤桓少時出門猶徙倚
石橋玩水觀魚方行赴寺曰碧雲者主僧以訟他出其
頭陀啟殿遲遲乃由左廊直入觀所謂卓錫泉者殊清
漪滙為小池泉邉古栁一株池内有荷池外修竹數百
琳瑯可愛僕夫仍酌前酒二三啜由中而出覽沼中金
玳魚活潑甚夥乃赴金山之約至則唐越及主僧䕫江
在彼遲予輩之來也寺右有小軒團坐之日且西馳此
一日之行其朱墻碧樹掩映縹緲不能遍登者無不似
[004-19b]
初出南禪時也軒臨清澗逺瞻平野左有羣峰遶左而
行窮水源至一石洞亦幽致過洞抵一樓據高逺覽逸
興益劇見逰人兩兩山僧獨歩當無機心出樓後縁山
歩進山徑纔二尺許抵華岩寺寺不大然有小洞三二
俱幽邃倚檻廻首見石壁在屋後綠赤垂垂下寺抵一
池其形如壺土人呼為揑鉢湖水清甚就地坐垂足池
内去水不盈尺秋高不可濯第襲其清氣耳日已沉冥
主人進巨觥醺然而歸時見燈光出樹間忽聞各梵鐘
[004-20a]
皷之音不覺擊節抵寺仍坐前軒夜色蒼欝漏深乃寢
迨曉主人相留固辭而廻經功徳寺殿宇俱廢第唐越
建一小宅養花其中少坐縁河堤行大柳千章西湖之
蓮可十里其花已凋謝悔不早來忽覩一二朶亦足酬
此一行既而過萬夀寺門今上祝釐之處也大縁謂内
有奇石請入觀之予不敢天威不違顔咫尺諒哉第入
鄰寺延慶觀布袋和尚畫像不為六賊所動頗有所得
大縁别而西唐越東予與拱陽東南漸覺喧閙逼耳塵
[004-20b]
土撲面至寓殊困倦隔日不能蘇豈方逰時筋力勞憊
彼時不覺而此時方覺耶抑塵喧敗人佳趣陡爾成憊
耶抑塵遊山遊亦俱勞事不可差視耶然方在山也則
二年之塵若隔世今仍在塵也則三日之山亦若隔世
信不可大差别矣復憶生長晉中故多山河少年偕計
走霍山三日方可出乗高四望萬壑千峰汾流激岸雷
轟霆震彼時不以為奇也西山暫徃乃戀戀至是倦塵
氛之擾而後知幽棲之樂耳嗚呼天下事多如此辛丑
[004-21a]
八月七日書
  遊龍門記
里居一載聴客談龍門之勝為之馳想是月旬有一日
偕一峯李君並轡北遊薄暮抵𢎞芝棲遲田野蕭寺摩
撫古碑業覺灑然十三登孤山東偏之栢林甫及山麓
見恠石縱横若蹲獅若伏象若欹鼎若倚案萬栢森欝
柯交根走狀若龍螭與獅象狎卧因而小憩疑在世外
矣仰顧山巔有樓突兀如在霄漢由西徑歩上為風伯
[004-21b]
雨師之廟殿前有亭亭前為門横以欄楯則先所仰顧
以為樓者也凭欄南眺百里目前萬頃平疇紅綠相間
廟中人謂余曰今猶霧靄耳其晴日禹都鹺海歴歴可
指然已大恢廓矣李君聞宗室守正者耕耨其下下山
訪之廻視余以為仙也無何守正遣人邀余余辭焉至
再乃赴其社有泉雙注頗植花卉白牡丹成叢亦足嘉
賞北望山巖又若大虎抝項伸爪將飲甘泉之象李君
浮白余亦忻釂迨晩廻山皎月東升六宇浮朗林隙露
[004-22a]
白樹杪平鋪幽色可人鳥聲清婉余於此時興不淺李
君豪劇醉叫㡬忘其險凌晨而起月尚挂空蒼林若洗
愈覺妙好暢然而北日中至文清公墓下再拜瞻眺感
嘆典刑既出祠門將倚坊上馬大風忽起悚然屏息歩
走十丈許是風之來不可知然謂先生風之亦可也十
五拜子夏子祠其裔孫殊貧時余飢甚渠不能具一熟
水胡無周之者逮晚至神前村去龍門尚三二里或謂
且歇於此余志方銳䇿馬趨之傍山東南鑿石為磴其
[004-22b]
缺處聨以棧道盤曲而上拜於神禹殿前見其兩山斷
峙大河北來緬懐疏鑿之功古栢森立雉堞廻環右有
危峯横揷中流上凌碧落甃磚石為樓所謂吞吐雲雷
者峯下架木若橋覆之以屋懸浮水靣去水可百尺扁
曰飛閣以暮未遽登也慿堞流盼月光射波若冶金泛
湧舟人欵乃聲動山谷徘徊漏深方就卧次早乃陟雲
雷樓身在空中但目力所及誰障之者大觀㢤不知山
下之人仰視此樓中人又何如仙也下此遶入飛閣容
[004-23a]
膝之外四顧洪波雖謂水擊三千何不可焉閣前刳板
為竇懸以轆轤余為木朽地峻不欲窺之猶存巖墻之
戒乎經西亭出廟後度小橋更成幽寂巉巖壁削恠石
離列石隙童樹㸃青綴綠北祀后土右有大石龕懸泉
滴滴榜曰鳴玉貴在萬古不息滴滴自奇也龕中寒肅
不可乆留瀕河小亭共坐地逺喧稀坦懐淵舒動固不
若静耶入山已静猶羡乎此静趣固無窮耶巖頭羣鴿
為巢繒繳不及嘉其知止循東廊入東亭遊人詞翰俱
[004-23b]
集拂拭讀之又東復高峻有亭南向亦堪覽勝北皆巨
石好事者鐫大字於其上仍入廟中得文清公之記於
碑其隂為湛甘泉先生之筆更不虚此逰也過午大風
作激濤怒號飛沙彌漫石巖撼震想漢夀汾陽誅伐㓂
虜之日揮戈大戰萬騎奮呼當亦肖是輙又神曠動固
不異静耶抑動中自寓静耶既晚為主司者所知騶從
羣擁為我走村人備餼廪意固甚嘉然余盂菽足飽安
用勞人為次晨遂還立馬峨嵋猶舉鞭指顧挹攬烟雲
[004-24a]
也方遊時以未獲涇野先生之記為憾北溪路翁授余
以稿可以為慊遂呼筆識之時萬厯甲辰三月二十日
  郃陽縣興復阿衡書院記
郃陽為古有莘國傳志所載甚核伊尹耕於其野故邑
之學宫南百歩許有阿衡書院一區不知創自何時萬
厯間縣令王邦才更為常平倉書院之名遂湮客歳代
篆蘇按檢銳意復之扁其堂曰志尹未㡬呉令尹来按
檢行其事未竣邑紳康國學時為運庠掌教乃請於鹺
[004-24b]
臺李直指移檄竟興復之舉萃諸人士講學其中曠典
一新闡揚聖道洵盛事哉夫書院以阿衡名固欲諸人
士逰於斯者志尹之志也尹志云何志在覺民故曰以
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一夫不被其覺若已推而
内之溝中尹為聖之任而其任固在此斯其為學之準
也然則據臯鳴鼓簪珮俱集問答互發遂可謂之覺民
矣曰未也夫亦先自覺耳故尹曰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非予覺之而誰也不則我不昭昭胡以使民昭昭然則
[004-25a]
見非不高也解非不晰也聞見非不博且富也遂可先
覺自命衆亦從而先覺之矣曰亦未也蓋有印證焉伊
尹樂堯舜之道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顧
也繫馬千駟弗視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尹之覺不可窺測不可模擬然必有瑩然内湛覺其不
可顧不可視不可取予者乃如是之嚴也故覺民者使
之於辭受取予覺其有不可而勿欲勿為而任先覺者
必於辭受取予之不可覺之尤蚤持之尤堅焉尹所以
[004-25b]
為真覺而阿衡事業由此出也非僅僅曰予既知之而
實行不必符之謂也斯固古之先正創建書院而今之
諸君子又從而恢復之意乎㑹講其中者亦當知所從
事矣書院西向大門一間二門三間兩角門各一間正
堂三間旁號舍各五間後堂三間旁廂舍各三間門外
有池數十畆湍滙澄泓可以種蓮稱勝覽云李君名日
宣江西吉水人進士蘇君名州俊山西曲沃人舉人呉
君名霖直𨽻蠡縣人舉人康君名姬鼎進士
[004-26a]
  重修志道書院置田供贍碑記
昔在壬辰余筮仕淮之司理尋攝府篆建書院一所於
郡學之東時督漕為禇愛所先生允余之議且捐百金
未㡬工竣余議二名以請曰志道曰學孔先生命題志
道書院而顏其堂曰學孔堂余乃共諸人士明學其中
距今三十餘載矣先是郡大夫劉彬予氏詹見吾氏亦
有增葺而嵗月既深日就傾圯頃年山陽孫侯振生以
東魯大方師牧兹地於凡保障安戢維風剔蠧靡不釐
[004-26b]
飭而尤加意文事處金四百餘更新煥美爰萃譽髦課
文講業既著成績剞有課藝約說諸編而仍慮膏火無
資恐致間輟復處金百五十餘置田五十頃零召佃取
租嵗得金百四十餘給子衿之肄於斯者供㑹之需區
畫俱有條理士類忻忻奮躍余聞之亦逌然喜也余方
得告在籍賴鹺廵李緝敬侍御建𢎞運書院於吾里亦
買田取租供贍㑹事余時時聨朋聚講而山陽之舉一
時符合豪傑所見果爾相同余不敏枌社之鄉舊逰之
[004-27a]
處學㑹并起南北應求詎不可愉快哉夫道不離人可
離非道離道非人志道烏容緩道㑹於孔子士不學孔
何名志道淮之多士尚無負侯至念哉侯山東莘縣人
壬戌進士名肇興
  侍御緝敬李公生祠記
先是侍御李緝敬氏奉命按鹺事且竣循例䟽請避其
尊族少司馬得代以去紳士商民思之不置醵金庀材
議建祠尸祝焉謀已定則告之余余曰是必勝地而後
[004-27b]
可恒念鹺池之勝海内稱竒但以地𨽻公家懸有厲禁
匪尋常可以逰衍乃於城之南池之北卜充爽之區向
離剏祠甃以崇樓海條一帶攬諸几席以奉侍御訂期
對越因而聚㑹青林翠巘環列為屏池光如鏡一碧萬
頃春雲秋雨朝旭晚霞虞庭解阜之歌洋洋宛在固無
俟交㕘互答而恍侍御在坐暢千仞之高風濯靈襟以
絶滓不亦愉快乎哉竊嘗謂世無善治由士不學道不
學道則不愛人不愛上乃負上不愛下乃負下滔滔波
[004-28a]
逝何所底止侍御纘承家學師範名儒日有孳孳故其
持斧而来也内絶私營外無貴態不啻留人之蓄而且
捐已之有藩籬剖而藹藹肺腑輸之人人席不暇煖周
爰蚤遍三藩事至忘疲前箸毎勤五夜蠧弗任其乆習
不難一旦之滌疴議不嫌於肇興直欲百年之永振用
是商謳於闤闠旅頌於津梁王人息慿社之奸暴客懾
干城之武其大者軺車所至輒明學以作人而兹地建
書院以𢎞運啓三聖之扃鑰開士類之蔀蒙廩養世世
[004-28b]
科條章章其風無窮則其澤無窮其澤無窮則其思無
窮兹祠之建固所以寓思也地勝而祠與之俱勝祠勝
而地因之増勝然畢竟以人勝也撫今追徃仁賢所寄
遂成名蹟奕世不磨亦有華棟猶新鞠為茂草牧豎之
所躑躅行道之所揶揄如兹之洵可祠也祠將永而弗
替也不亦鮮其埓哉乃為之記以劵之異日祠計大門
三間二門三間正樓三間捲棚三間廂㕑六間外房二
間以居&KR0904掃者侍御名日宣江西人進士維時同運鄧
[004-29a]
公全悌廣西人鄉進士判運史公名躬盛浙江人進士
趙公名九真直𨽻人鄉進士共襄盛舉而史公以署篆
董事樂趨盡士民而喬縣尹國棟肩理克成俱應載之

  萬泉侯懐洙范公去思碑記
於都哉此萬泉士甿思其侯范公而樹之碑也何以碑
寄其思也碑存侯存思亦存也碑可磨思不可磨也去
思碑寰中不乏鮮此比此真思亦真可思也思侯者萬
[004-29b]
人碑侯者萬口奚取數尺之碑為無碑亦思有碑勝無
碑是以碑之樹也父老垂白者謂從髫到今所聞覩福
我邑者罕此侯渉歴他疆域者亦謂罕埓其侯也余之
所耳而目者亦如是憶曩時閱薦牘或偶無公姓名咨
嗟為不平夫旁觀之咨嗟較當局之許可孰遜兹擢郡
丞而大司馬王新城公薦侯監大軍東征又孰與此足
鵠仕籍矣昔公初下車時值旱蝗為祟憂色可掬单騎
行村塢誰饒於種勸假無種者種種而稔衆不至餒貧
[004-30a]
而仕者給以俸曰可鬻炭為俯仰資婦女亦給俸俾織
絍自給其衙舍則蕭然訟者例輸紙榖盡蠲之愛養為
例是若何例也徴賦如數輒止耗羨若將凂焉審編徭
役酌虚盈汰除絶户丁錢故二百七十减百五省厥繁
累不優於罔劑量而第額云額云者乎嘉恵衿士興起
文學賢書祥開相映刦㓂屯聚練兵搶攘藉以寜敉邊
事告棘受令募兵若馬他地里甲繹騷獨帖然而事集
馬首之東知可了兵事無難也葢其潜心大道行誼自
[004-30b]
凛尚慈緩刑入人肌膚人烏能已於思余素慕侯未獲
識荆瀕行顧我衡宇言動鬯爽授所著史纂二帙僅其
一斑然經世有譜矣侯名文源直𨽻定興人選貢士余
既從士甿之請為之記以闡衆思仍系以詩俾大衆時
歌焉介山峩峩兮不為高匪山不高侯不可望兮我心
實勞檻流浩浩兮不為深匪流不深維侯有澤兮實沁
我心
 說
[004-31a]
  睦族善俗說
昨張生以睦族善俗為問俱切問也夫鄉黨與我日相
親近家人尤為骨肉至戚也此何難於睦且善者今之
不睦於族不善於俗者特以見人不是不見己不是耳
已有小善則徳色而人之厚恩或揜於小眚人有小失
則切齒而已之大過則飾以偏見此之謂不平我不平
而人豈能平之所以家鄉之間多成嗔恨職此故也昔
有仕者其兄落魄日喧競周之數十金仍不悛彼乃咎
[004-31b]
其兄里人亦咎其兄而直其弟然予以為非其兄之尤
也胡不以其富與兄共而朝夕敬事之如其兄猶不悛
乃始可直其弟耳又有厚價以拓其產者其鄰欲售之
者輒再倍其直於是售之者若不及而彼猶恐非其人
之願也則詳慰而後成易然其鄰猶有與之争鬭者人
皆咎其鄰而直其人然予以為非其鄰之尤也胡不以
其富周其鄰人相聚相愛如其鄰猶相忤乃始可咎其
鄰耳由斯以推施人者雖厚必忘施於人者雖薄勿忘
[004-32a]
也忤於人者雖大勿校忤人者雖小必咎也故主人勿
咎盜咎我之致盗况其他乎故曰天下國家無皆非之
理聖賢不怨不尤惟反己自修而已故在邦無怨在家
無怨和氣在宇宙間無嗔恨也不見不是在人也
  共學說
童子張三光能為文家貧不能延師余為備贄求熊子
師之無以為居給之官房命事其父其父應聘亦諸生
也來致謝曰幸有所棲止兼得聚訓生徒求示之言余
[004-32b]
遜辭夫余官於淮淮之人有教之之責若子不知學與
余躬不學同推之淮人莫不皆然吾自畢其責之不遑
豈知為若子而厚之耶夫余與若子有間者形耳乃其
氣無間推之天下人莫不皆然人自不睹耳故士不知
學賊其身者也學不知共亦賊其身者也故不仁為痿
痺張生以為然乎其聚訓生徒亦必有道矣
  質學說
釋心體者曰虚靈虚故靈也靈則無惡也亦無善也有
[004-33a]
一焉則塞矣無外也亦無内也寄於一焉則滯矣譚子
同節曰數年以前日記其善而善未真繼復日記其過
而過未寡即斯語也若以為未得者夫記之者有之也
不塞焉足矣同節又曰邇年以来一念未起斂神丹元
一念初起毎懐濟物過處稍細善處稍真即斯語也殆
有得焉者盖校之規規善惡業有操柄抑亦忘其内忘
其外忘其丹元忘其斂致其虚而極焉乎夫物之濟也
如飢之食胃虚則能食心虚則能濟物第求虚而已矣
[004-33b]
同節又曰名利之根未斬也以奔苦京塵博廣文之官
侘傺踟蹰卜之曹月川以學職為理學之冠曾不再覩
今之廣文率為虚位上之人亦率以虚位視之胡以自
見僅以升斗牽耳繹斯語也又若不得于衷者夫學不
在赴選亦不在逃選月川之學不以為教職而顯亦不
以不為教職而不顯不係於上人之知不知亦不係於
志之行不行而自見與否食禄與否不與焉此皆其外
迹耳攝行相事魯國大治而後為孔子非孔子矣聖孔
[004-34a]
子者曰攝相事魯國治非知孔子矣君百里而王天下
世以此證聖耳非聖所在也遯世不見知不悔世亦以
此證聖耳亦非聖所在也夫譚子虚其衷以逰世選而
喜不可選而怒不可不選而怒不可不選而喜不可間
關千里猶踰閾也選不選知不知見不見食禄不食禄
舉箸落箸也而要之必為月川選亦有濟不選亦有濟
知則以不負為濟不知則以不悔為濟三十輻圓轉逓
前何與我也安所睹名利而校之何也無所有故無所
[004-34b]
不有虚故靈靈故無徃不通也故無所有之謂聖然譚
子之學歳有進益不以自局而問於我所謂虚矣而余
費辭如此將無渉於有也乎哉聊識之更竢他日共相
考也
  貧富說
鮑子君傑曩有厚貲性喜施予逢人之乏輒周之諸可
修建堤路橋亭之類以便利人以捍衛人以資益人傾
囊無靳數十年如一日也有客至京曹子詢其起居客
[004-35a]
曰鮑子貧矣然上下欽其徳義聲動遐邇邑里有不平
咸請就質無不心輸者曹子嘆曰夫君傑今方富哉世
有蓄財逺地者有蓄財内府者孰為富曰内府者富近
於我而有濟也然鏹貸盈屋田園連陌猶在此身之外
惟積徳充義則貫串身心之内是真我之有也千人交
口而誦未易罄也顧不富歟庫蔵之中千箱萬槖吏胥
主之而不敢言富以其未得用耳世之富人盈腹罩體
之外雖有贏財何所用之及其限窮氣散粒米寸帛毫
[004-35b]
金顆珠亦不能用夫惟徳義則百年之内用之以不忝
千載之後用之以不朽是真我之有也嗟乎齊景千駟
秋草同萎夷齊飢死萬古不磨誰富誰貧哉鮑子昔饒
於財今饒於徳夫徳鬼神所敬聖哲所宗財烏能等之
散財而成徳可謂識所重矣彼孔方者吾奴耳善用之
乃成吾徳不善用之而奴為政乃俾我縮項齷齷喪心
詭昧校牙籌而忘疲夢糞穢而色喜自少至老無一善
狀達人君子視而憐憫焉夫夫也乞丐之子乎乃無一
[004-36a]
長也是則真貧也已余殊念君傑而隔於逺乃為貧富
說以寄之如靣談云
  矢神說
淮孝亷李子霖雨於丁未之孟夏朔日寓都門齋心發
願誓告於神其畧曰血誠悔罪籲天鑒照一順親心凡
母意念所加或黙相拂母教訓所及或明相違者神罰
之一報君寵凡異日徇已便不軫民艱飾虚文不務實
政者神罰之一酬師恩凡在言行不以君子自處負師
[004-36b]
玉成至意者神罰之一體人情凡家庭之間妻子無心
相左一意苛求置以冷落者神罰之一宏雅量凡渉世
偶受不平不能含容時露躁心浮氣者神罰之曹子聞
而斂袵曰善哉進修懇切一至此乎昔修徳之君子或
曰可與人言或曰可與天知世兩高之而儒者曰可與
天知其至矣乎天則無可掩也無可眩也無可阿也故
曰天眼極明天耳極聰天算極周天網極宻人有機變
天有乗除天有誅罰人無躱閃故古之聖人惟天之畏
[004-37a]
也故曰上帝臨女母貳爾心夫世人溺情恣習罔知畏
天神怒而不知鬼笑而不悟彼固忘天天未嘗忘彼也
則亦時鑒之而行罰焉孰與矢罰於天蹈正戒邪其於
罰也免矣夫隆師取友以嚴憚我以夾持我然師有時
而不在其上友有時而不在其側天則無刻無地無内
無外不與我俱其嚴憚夾持顧不宻哉時時對越惕若
凛若非僻之念何自而萌邪穢之行何自而作真性湛
然無徃不宜兹上聖之至徳也於是李子問徳之所由
[004-37b]
入曹子曰夫是足矣奚言哉雖然仲尼論獲上治民信
友悅親歸之誠身歸之明善明者常覺誠者常一斯為
合天矣遂筆以示勿忘而併以告淮之同志云爾
 
 
 
 
 仰節堂集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