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4 豐川易說-清-王心敬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豐川易説卷八
             鄠縣王心敬撰
  下經
萃䷬坤下/兑上
 姤而受之以萃何也序卦傳曰物相遇而後聚故受
 之以萃萃者聚也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徃
[008-1b]
 假更/白反
 文王之彖萃云云何也曰卦為澤上于地于人心則
 順悦而萃聚之義也人心順悦以聚自是亨通之道
 故其象占有王假于廟之亨有利見大人之亨而亦
 利于正不正則雖聚必散也又申言其假廟也則宜
 體物聚時阜享禮宜豐之義而用大牲吉其見大人
 也則必然得衆能聚人心悦從而利有攸徃葢卦中
 原備此義故象占亦如此其詳耳
[008-2a]
彖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徃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説音/悦
 孔子之傳萃彖云云何也曰言萃者取乎人心萃聚
 之義也所以取乎人心萃聚之義者為卦下順上説
 九五剛中而九二應之故成萃也王假有廟者王者
 萃此心之精神致孝享于祖考也利見大人亨利貞
 者聚衆必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徃者當萃之時
[008-2b]
 時豐禮備下順上説所以順天命之自然也備觀萃
 聚之義可以見人情即天地萬物之情惟順惟悦即
 可以格神可以致治則天地萬物之情又豈出順悦
 之外乎故萃有亨道也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上時/掌反
 孔子之傳萃大象云云何也曰兑上坤下是澤上于
 地也君子體此知衆多之聚人情囂煩易有不虞之
 事則除簡戎器以戒備不虞耳葢衆聚易鬭爭又衆
[008-3a]
 聚藏奸邪有不虞之事亦必至之情故君子以除戎
 器戒不虞為處萃之道也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徃无咎
號乎/勞反
 周公之象萃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上應九四而隔
 于二隂是有孚不終志亂而妄聚也若能號呼正應
 則一握為笑而更勿顧恤以徃自无咎耳嗚呼上二
 句其隗囂之舍漢而萃公孫下數句其馬援之去隗
[008-3b]
 而萃光武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孔子之傳萃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之乃亂乃萃者
 衆萃之中志亂而未知所適從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禴羊/略反
 周公之象萃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應五而襍于二
 隂之間必牽引以萃乃吉而无咎又二柔順中正虛
 中而上應九五剛健中正誠實以下交則亦有孚而
[008-4a]
 利于用禴之象故象占如此然曰孚乃利用禴則又
 以戒二處萃之時誠敬為本耳
 細觀初二之象凡皆即爻象之自有隨申以戒聖人
 之教人寡過亦至矣而其事象則竇融引五太守以
 萃漢也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孔子之傳萃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之引吉无咎
 者初與三皆不中而有異志六二中正不變也
[008-4b]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徃无咎小吝
 周公之象萃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隂柔不中不正
 上无應與欲求萃而不得故嗟如而无所利惟徃從
 于四可以无咎然終是非應而徃亦可小羞矣
象曰徃无咎上㢲也
 孔子之傳萃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之徃无咎者
 能舍不正而上順乎四也
九四大吉无咎
[008-5a]
 周公之象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上比九五而據坤
 上以得衆得其萃矣然以陽居隂大臣而為衆之所
 聚必得君之同心同徳相悦无間而因大以得吉然
 後无咎也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孔子之傳萃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大吉乃无咎者
 以九四非當位之君位非君而得衆是臣之所不宜
 也嗚呼人臣惟得君而後宜得衆不然則擅權得衆
[008-5b]
 之咎難免矣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周公之象萃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以體剛履悦中
 正為下所萃是萃有位者也君道亦未為咎但羣隂
 承四而萃人心亦未盡孚為五計者惟體元長人永
 貞其徳庻乎仁積信成匪孚之悔可以亡耳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孔子之傳萃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雖有其位而四
[008-6a]
 在其下為衆所萃未得如顯比之光也故比之元永
 貞言于彖而萃之元永貞言于五其教深矣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齎音咨又將啼/反洟音夷象同
 周公之象萃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處萃之終隂柔
 无位下又无應求萃不得者也其為齎嗟涕泗可想
 而知故其象如此然處悦知懼雖寡與无咎也故占
 象又如此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008-6b]
 孔子之傳萃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之齎咨涕洟
 者是居上而以未得所萃不安于心也不安于心則
 必求所以萃之求萃則必得萃故亦自无咎耳
升䷭下㢲/上坤
 萃而受之以升何曰序卦傳曰聚而上者謂之升故
 受之以升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文王之彖升云云何也曰升㢲下坤上地中之木自
[008-7a]
 下而升也有大亨之義有用見大人勿憂其不允之
 義有向南而進无所不吉之義故象占如此而升有
 大吉之道也南行以指㢲坤之間南離之位為人臣
 朝見之鄉為當葢此等字易中多不輕用用則必有
 所指不然則征吉利征何所不可而必曰南征吉乎
彖曰柔以時升㢲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
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孔子之傳升彖云云何也曰言升之為卦㢲木之柔
[008-7b]
 以時上升故曰升也其卦為下㢲上順其徳為九二
 剛中而應乎九五是以大亨也其曰用見大人勿恤
 者謂用此㢲順之道見大人則必升階而有慶也其
 曰南征者坤㢲之間離明之位欲升之志至此而可
 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高大
 孔子之傳升大象云云何也曰為卦坤在上而㢲在
 下為地中生木之象而地之生木也則順其生機由
[008-8a]
 萌芽而方寸由方寸而拱把由拱把而參天凌雲无
 不由卑以至高田小以至大君子體此其為學也一
 一順乎徳之漸至日積月累由善信而充實光輝由
 光輝而為聖為神无凌節之行无襲取之為亦如地
 中生木積小而高大也
 觀君子順徳積小以高大可見頓悟頓修之説終有
 病在
初六允升大吉
[008-8b]
 周公之象升初六云云何也曰初以順柔為㢲主又
 上應㢲順之六四正自方生日升之木无有阻遏所
 謂允升也升而如此孰能禦之吉之大者莫過此耳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孔子之傳升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之允升大吉
 者以上之六四同心同徳合志以應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周公之象升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剛中得正與六
[008-9a]
 五為正應是乃君臣合徳下進上援而升中告䖍之
 日也故其象為上下相孚乃利于用禴而无咎也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孔子之傳升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之孚九五君
 臣交孚而同升有喜无咎耳
九三升虛邑一
 周公之象升九三云云何也曰陽實隂虛為虛象而
 坤固自有國邑象三與坤接以實升虛進无所阻故
[008-9b]
 升虛邑也
象曰升虛邑无所疑也
 孔子之傳升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九三之升虛邑者
 謂其前即三坤中虗陽升最為順利无所疑碍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周公之象升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以柔居順始而
 與五同氣相比順之至者也其象為王用亨于岐山
 以升中告䖍升而如此吉而无咎從可知矣故象占
[008-10a]
 如此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孔子之傳升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之王用亨于岐
 山吉无咎者以柔順之心行順升之事神必享之故
 吉且无咎耳而凡以順心行順事者其為天地神明
 所鑒享俱視此矣
六五貞吉升階
 周公之象升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為順主而下應
[008-10b]
 九二之剛中自然得正而大吉又居下卦之上為地
 中出土之木乃升之更進一階者也故象占如此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孔子之傳升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貞吉升階
 者謂五之柔順得中而下應又當故象為既貞且吉
 又能升階而升之大得所志者也嗚呼君子之升而
 得志亦惟其順乎中道而已矣
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
[008-11a]
 周公之象升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以隂柔之資積
 累以升于最上之地是㝠升不已者也寜有利乎惟
 是其㝠升不已之義則可取為進徳積行由小至大
 而不息之貞之利用耳嗚呼㝠升于進身則不可而
 于進徳則自利欲升者亦審機而善用之可也
 觀㝠升利不息之貞可見學業最忌小成半塗亦最
 忌欲速助長
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
[008-11b]
 孔子之傳升上六云云何也曰言㝠升在上雖身則
 升而上富必消而貧正不獨見薄于月旦之評也嗚
 呼升以望富而升愈上則富愈消然則㝠升者既消
 其品兼消其富得一虛而消兩實謂之㝠升信乎其
 㝠升乎漢之崔烈得无類此
困䷮坎下/兑上
 升而受之以困何也序卦傳曰升而不已必困故受
 之以困
[008-12a]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文王之彖困云云何也曰困者困閉不通之義也為
 卦坎剛為兑柔所揜則是以君子而揜蔽于諛䜛之
 小人以陽剛而屈抑于邪佞之巧夫困可知矣然卦
 徳有可以亨通之道惟在安固守正而已故惟剛中
 之大人乃能亨能得吉能无咎也又兑上為口言之
 所出而為卦以兑處險亦有聞言不信之象故又戒
 以當困之時无尚口説徒使人不信耳葢即象之自
[008-12b]
 有又示以困非言之所能亨而亨固自有道也
 困而亨文王孔子孟子以之大人吉无咎亦非此二
 聖一賢不足當也至有言不信无論文王當羑里時
 如此即孔孟當時或且以為佞或且以好辨譏之矣
 然在今日則文王孔孟之言果何如乎故君子亦自
 信自亨而已不急以其言求信當世也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揜本義作/掩于檢反
[008-13a]
 孔子之傳困彖云云何也曰言卦之為困者以剛為
 隂柔所揜如下坎之剛揜于上兑之隂柔也且坎中
 一陽揜于二隂兑二陽揜于一隂初上皆隂而三陽
 盡閉于内皆所謂剛揜耳故謂之困而其所以亨者
 為卦下險而上説是身雖困而能不失其所以亨者
 也其唯剛中之君子能之乎若在小人身困而心亦
 困矣亨于何有也貞大人吉者九二之大人與九五
 之大人皆剛中相應故吉也若在小人之隂柔不正
[008-13b]
 雖通泰尚不吉多過况困之時乎至所謂有言不信者
 言困而徒欲以言亨之是尚口乃所以益其困窮也
 故處困修徳為身雖困而適自亨之道又况窮極必
 變否極必通正自有大亨之日乎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孔子之傳困大象云云何也曰水宜在澤今澤在水
 上是无水也无水則㢲木失潤故為困君子體此致
 命而聼之天遂志而修諸已不以困視困而以亨視
[008-14a]
 困故身雖困而道自亨也
 致命遂志是履險而能悦之義履險而能悦是樂在
 其中患難不撓貧賤不移而无入不得者也故惟君
 子能亨亦惟大人貞吉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
 周公之象困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以隂柔居困初
 與四應而隔于二三是困之深而出不易者也故惟
 君子能亨而入于幽谷雖三嵗不覿象困而如此象
[008-14b]
 雖不言吉凶而凶悔亦可知矣
 困初六取于本卦則為困于佞而不能察推類盡義
 則為困于欲而不知出困于色而不知節困于貪而
 不知止困于忿而不知忍嗚呼既入幽谷迷在終身
 矣三嵗其能覿乎故象占如此
 按象初隂柔在下臀象株木象坎為隂伏溝瀆而初
 最下為入幽谷象與四應而隔二三為三嵗不覿象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008-15a]
 孔子之傳困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為入于幽谷
 者謂其不能知㡬而幽而不明也
九三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无咎紱音弗/亨讀作
 享/
 周公之象困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正在困中而坎
 實中滿有陽徳正中雖困不餒之義故象取困于酒
 食與九五同徳相應故占象取朱紱方來二五非正
 應而以誠相通故占象取利用亨祀又二在坎中正
[008-15b]
 當困險之時自然宜來不宜他徃故占象又戒以征
 凶二乃剛中當困而不失其亨故占象又終得无咎
 也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孔子之傳困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之困于酒食
 云云者陽剛中正上有同徳之應君臣一徳今曰雖
 困終有福慶也然亦二自有中正之徳耳茍无其徳
 五雖剛中豈援无徳之困吾恐二之位在䧟中正險
[008-16a]
 于初之入谷不覿耳故亨困以自中其徳為要而傳
 特𤼵中則有慶之義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
 周公之象困六三云云何也曰三以隂居陽承乗皆
 剛有困于石據于蒺藜象以隂居陽又坎虛之地有
 入其宫不見其妻象困而如此凶何如乎故象占如
 此然據孔子繫辭之言則入其宫不見其妻乃非所
 據而據非所困而困身且將危妻安得見則又是于
[008-16b]
 上二句推其義象當如此耳固不必索爻象以實象
 也
象曰據于蒺藜乗剛也入其于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孔子之傳困六三云云何也曰言據于蒺藜者下乘
 九二之剛退无所歸也入其宫不見其妻者所據如
 此身且將危不祥之至而妻不可得見也嗚呼非所
 據而據者亦詳味孔子繫辭之㫖可乎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008-17a]
 周公之象困九四云云何也曰四應初而隔二三以
 剛體而居柔位皆有來徐不果之義與五比乃近君
 相悦之臣故又為困于金車而不得與初即應正應
 不急又為所阻未免羞吝然本屬正應困極終通也
 故象占如此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孔子之傳困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來徐徐者謂其處
 位不當无剛中誠應之徳也然雖不當位終必有與
[008-17b]
 而相應耳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説利用祭祀劓音見睽刖/音月説音悦
 周公之象困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處困之時體本
 兑而一隂毁于上以虧其進下乘坎而初隂缺于下
 以阻其行上下俱困有劓上刖下象欲與二應而為
 四阻有困于赤紱象剛中居尊終與二遇有徐有悦
 象二五非應而以同徳相感誠无不通有利用祭祀
 象也
[008-18a]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
福也
 孔子之傳困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劓刖者上兑虧
 而下坎缺其志未得也乃徐有悦者剛中誠直終相
 遇也利用祭祀者五以履中處悦悦以祭神神亦必
 悦而錫福五終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藟力軌反臲/五結反卼五
 骨/反
[008-18b]
 周公之象困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以隂柔居兑上
 于人為兑口于木為樹上之葛藟居高而柔亦動摇
 不安之甚矣如是而尚欲不變而自言曰勿動動則
 有悔則亦終悔于困耳惟征而求出則吉而悔乃可
 免故象占如此然周公于此爻既戒而復勸則所謂
 窮則變變則通而鼓之舞之以盡利耳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孔子之傳六上六云云何也曰困于葛藟者隂居上
[008-19a]
 乘剛未當位也動悔有悔吉者能動則其體變而初
 之臀困不行者至是可行而以吉行也嗚呼易為教
 人變易從道之書不亦信乎
井䷯㢲下/坎上
 困而受以井何也序卦傳曰困乎上者者必反下故
 受之以井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喪息浪反汔許訖反/繘音橘羸律裴反
[008-19b]
 文王之彖井云云何也曰穴土用木為幹以出水曰
 井為卦坎水在上㢲木在下為木入水而取水象水
 上于木亦為以木汲水而水已出象故皆取義于井
 也井乃養道之自然而終不可窮之物固有及物之
 功矣然要在人汲之耳不汲井无喪也汲之井无得
 也來而汲此井常在往而不汲此井亦常在常在者
 井往來者人得喪者汲于井何與乎是故井可汲而
 不能求人汲此井之徳也即如改邑者邑雖可改而
[008-20a]
 井寧可改乎故用井者在知井之徳而善用乎井也
 若汲方至猶未收繘井之綆而即羸其瓶則雖汲實
 未汲而凶立見矣故象占如此
 愚按井不可改乃指九二正在坎中而言至汔至以
 下則直取義為象矣不然得喪徃來汔至繘井于卦
 象爻彖將何指定乎徒見穿鑿耳故讀易而通義象
 庻㡬明文周設象之㫖即易道可見一斑也
 愚按无地不有水可養而掘則成井則養固在人知
[008-20b]
 求也无井之水不養人而汲則有功則養固在人之
 善取也率性之道正吾人取不禁而用不竭之井亦
 在人之知取不知取善取不善取耳性道豈任咎乎
 故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一章乃繘井之底本註
 脚
 率性之道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此改邑不改井无喪
 无得徃來井井也堯則寒泉食勿幕有孚而桀則井泥
 羸瓶耳得喪皆自取于井何與乎然則世之心不知
[008-21a]
 養養不得道而終于暴棄者是乃未汲與羸瓶耳可
 罪氣質哉
彖曰㢲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
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上時/掌反
 孔子之傳井彖云云何也曰言井之為卦乃㢲木入
 乎水而上水故謂之井井乃養人不窮之物也其言
 改邑不改井者謂九二剛中不變為泉食之主也汔
[008-21b]
 至未繘井者已近水而未汲未有致養之功也羸敗
 其瓶者无出水之具不得致養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上如字又時掌反/勞力報反相息亮
 反/
 孔子之傳井大象云云何也曰㢲木入水坎水上出
 井之象也君子體此知養民而徒以利利民則在上
 費不給而在下惠必窮是欲養而反不得常養之道
 矣于是勞其民而勸勉輔相使之勤業立本自給不
[008-22a]
 竭亦如井之為人取養焉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泥乃/計反
 周公之象井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在下象井之底
 其在新井乎則此井乃方泥而不可食者也其在舊
 井乎則此邑亦土邑丘墟雞犬亦盡井雖不改而不
 可用汲者也葢初之象占固如此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禽時舎也舍音/捨
 孔子之傳井初六云云何也曰言井泥不食者謂新
[008-22b]
 井則初六屬井下之泥未出乎水不可食也舊井无
 禽者謂舊井則邑已改鷄犬盡時當其舍无人用也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谷余六反音育射/石亦反鮒音付
 周公之象井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既在坎中又失
 應比初有井谷射鮒象下有穴如谷而射注于鮒是
 為漏井甕復敝漏是為漏甕其不可食亦猶初矣葢
 尚屬井之未成者也故其象如此而占從可知
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008-23a]
 孔子之傳井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之井谷射鮒
 者无正應又比初則无人成汲養之功而井漏甕敝
 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渫息/列反
 周公之象井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㢲入之功已畢
 而坎中實之孚在下水已靜深不窮矣此正井之渫
 潔可食不同初二者也然以上无正應而不食則是
 賢人君子之道徳已成正明主所宜汲以養萬民之
[008-23b]
 日而反同于泥井敝井而置之矣夫初不食尚可言
 二不食尚可委至此而猶不食即行道且為心惻矣
 何也當此可用汲之井王若能有知人之明獨斷而
 汲之則必上下並受其福矣葢王者不能以身親養
 天下又不能以身獨養天下全頼得渫潔之井為萬
 民養欲給求于不窮故但得王有知人之明即上下
 實享得人之福也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008-24a]
 孔子之傳井九三云云何也曰言若使井渫不食非
 但使我心惻即行道見之而且為心惻也至所謂王
 明受其福者則言行道之人亦望以求王之明耳而
 行道亦求望于王之明者則以為受福之故而求王
 明也不然何以王明之求為哉
九四井甃无咎甃側/救反
 周公之象井九四云云何也曰初為井泥二為井谷
 三為井水五為汲井之主上為井口四則井甃而修
[008-24b]
 井者耳井必修而後可汲井甃則將來之受福在此
 矣故占象為无咎也嗚呼士君子閉户家修之日正
 四海引領望澤之年必實修實政使真可以致君澤
 民乃為无咎否則處士虛聲之誚必不能免咎能无
 耶故周公于三則致望于汲井之主而于四則又責
 以自修之井也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孔子之傳井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井甃无咎者修井
[008-25a]
 之道宜然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洌音/列
 周公之象井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剛中得正與九
 二同徳相應是能汲井之王明也故其象為井洌寒
 泉食嗚呼井洌而能食則必免行路之心惻爻雖不
 言吉凶而有得无喪徃來受福從可知矣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孔子之傳井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寒泉之食者謂九
[008-25b]
 五剛中得正能與九二同徳相應而知所以汲享其
 養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收詩救反又/如字幕音莫
 周公之象井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井道已成養人
 攸頼而以隂柔虛中居之有井口勿幕象夫井已成
 而又勿幕將汲養不窮而任人隨取随足矣前之所
 謂王明並受其福者實在于是其元吉也自理之必
 然又何待問乎故象占如此
[008-26a]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孔子之傳井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之元吉在上
 者井道至此而大成也嗚呼一井耳不汲則為時舍
 則為甕漏而使人心惻一汲則有孚元吉而受福若
 此有養人之責者尚思用汲以為明哉
革䷰離下/兑上
 井而受之以革何也序卦傳曰井道不可不革故受
 之以革
[008-26b]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文王之彖革云云何也曰為卦上兑下離水火相息
 有革變之義故謂之革變革事之驚人聼聞者必革
 事已成而後人始孚之葢凡民可與習常難與適變
 可與樂成難與慮始固古今之常耳又革者革物之
 義物不可以妄革亦必元亨利貞乃得悔亡耳嗚呼
 觀文王彖革之辭而知事之當革者不可慮其難而
 不革亦不可不計其有悔而冐行矣
[008-27a]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説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
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
矣哉説音悦/當去聲
 孔子之傳革彖云云何也曰言卦謂之革者下火上
 澤水火相止而相生其燥濕往來如人之息而離中
 女兑少女二女同居水火不相得故曰革也已日乃
 孚者革已之日而後人信之也元亨利貞悔亡者離
[008-27b]
 火文明有其才兑而人説有其民元大亨通有其時
 剛柔中正有其徳如是則革而當乃悔亡耳不如是
 未有不悔者也天地革而云云者則推言革之時以
 言乎天地則二氣相代四時成序以孚革也以言乎
 聖王則湯武除暴安民順天應人亦以孚革也造化
 以此成物聖人以此革命其時豈不大矣哉葢又以
 明革之所闗者大而不可不善用耳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治平聲厯監本作/厯按説文正韻厯
[008-28a]
厯通/用
 孔子之傳革大象云云何也曰言水火相息為革革
 者變也而革變之大者則莫如四時故君子體此以
 治厯數明四時之序葢厯定厯元乃其統體而差法
 則須年年改革不改革則天度必且漸差也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鞏九/勇反
 周公之象革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離初无應未孚
 而不敢革者也故雖當革之時且宜執守堅實若用
[008-28b]
 黄牛之革之鞏固而不可為乃為當耳故取象如此
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孔子之傳革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初之鞏用黄牛者
 不可有為之時則不宜革也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周公之象革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正當日之方中
 而與五剛柔相應正所謂已日也如是而革則有孚
 悔亡自所必然以之往革則吉革之者亦无咎也故
[008-29a]
 象占如此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孔子之傳革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已日革之征
 吉无咎者二五正應人心已孚行有嘉美尚何咎乎
 故征則吉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周公之象革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以剛處剛而當
 離終是乃剛明躁决以用革者也嗚呼商鞅非其人
[008-29b]
 乎以此而征亦必取凶故雖屬革得其正而亦且危
 厲然其時則當革言三就之時矣亦自可革而有孚
 也故傳獨解此義而不及征凶貞厲耳三就象離之
 三爻已就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孔子之傳革九三云云何也曰言革言已三就矣尚
 何之乎則亦自宜即革耳嗚呼商君得秦王之孚有
 三就之機其革亦自不可以已但其以過剛濟革則
[008-30a]
 于文明以説大亨以正之義反矣其悔安得亡乎故
 君子鍳商鞅而宜知所以用革之道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周公之象革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以剛履柔宜若
 有悔而位已入説水火之際剛柔不偏則正當改革
 之日矣故不革則已革必悔亡必有孚而改命為吉
 也嗚呼其當武王八百諸侯改命之秋乎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008-30b]
 孔子之傳革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改命之吉者
 時正當革又剛柔得正故人咸信志而所革必吉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周公之象革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以剛處説居中
 得正是乃大人自新新民之極而順天應人之時也
 故其象為虎變所謂威徳折衝萬里人心望風而順
 喻者乎四尚改命信志物盡從化矧五之大亨以正
 尚待占而有孚耶故象占如此嗚呼非湯武之革命
[008-31a]
 順天應人孰其當之
 五乃開創大定制作一新大人虎變天下文明之時
 故其時則為已日乃孚革而信之之時其革則為文
 明以説大亨以正之正故惟湯武之順天應人乃克
 當之也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孔子之傳革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九五之大人虎變
 者大人文明以説順天應人其創作煥然一新如虎
[008-31b]
 之變而其文彪炳宣朗有目共覩其光昭耳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靣征凶居貞吉
 周公之象革上六云云何也曰言革至上六而革道
 成矣其君子以禮樂相先有豹文之變其小人亦回
 靣稽首有從君之順天下盡革薄從忠風俗大變矣
 茍復征焉不亦凶乎則亦止宜居大得正而自享其吉
 也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靣順以從君也蔚紆/胃反
[008-32a]
 孔子之傳革上六云云何也曰言革至上六則人心
 已孚而盡革其應在君子則豹變而文蔚以贊皇猷
 其小人則革靣而回靣向内順以從君也嗚呼其洪
 範錫極雅詩作新之日乎革必至此而後為大亨以
 正應天順人也
鼎䷸㢲下/離上
 革而受之以鼎何也序卦傳曰革物者莫若鼎故受
 之以鼎
[008-32b]
鼎元吉亨
 文王之彖鼎云云何也曰鼎下㢲上離其象似鼎又
 以木入火有烹飪之象故謂之鼎也為卦内㢲外明
 二五得中相應有元亨之道故占象取于元吉亨也
彖曰鼎象也以木㢲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
亨以養聖賢㢲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
剛是以元亨亨普庚反飪人/甚反上時掌反
 孔子之傳鼎彖云云何也曰卦象取鼎者言取乎卦
[008-33a]
 之初六一爻象鼎足二三四三爻皆陽象鼎腹六五
 一爻象鼎耳上六一爻象鼎鉉其象似鼎也其曰以
 木㢲火者則言為卦㢲木入乎離火之中烹飪以之
 又為鼎義之所取也至聖人二句則推言鼎以烹飪
 乃凡民日用之常原不足道而其大者則固有聖人
 亨以享上帝大亨以養聖賢之㫖又所以明鼎之為
 物䙝用之不過家人之常器重用之遂為聖人之大
 寶鼎固在人用之何如耳其曰㢲而耳目聰明柔進
[008-33b]
 而上行得中而應剛是以元亨者葢又所以明惟其
 有如是之徳乃克有如是之占也而中間用是以二
 字則釋卦之中而示教之㫖隠然意言之表矣
 頥口也而在聖人則養賢以及萬民鼎烹也而在聖
 人則養賢以享上帝觀頥之象而知惟聖人為能善
 用其頥觀鼎之彖而知惟聖人為能善用其器葢吾
 夫子又于本象之中而取聖人以為之象矣然聖人
 之享上帝則曰烹養聖賢則曰大烹者葢謂不能大
[008-34a]
 烹以養聖賢則雖享上帝而上帝亦不享耳故鼎貴
 知所用而尤貴知所以善用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孔子之傳鼎大象云云何也曰為卦木上有火其形
 端正凝重鼎象也又離火上明向明出治之義木火
 相生革命宜凝之義鼎義也君子體此而知身履大
 位所宜正身盡道大命新革所宜得天承休如木上
 之有火也
[008-34b]
 湯武革命鼎象也𤼵政施仁正位凝命也至于君子
 居易俟命則又善用鼎象正位凝命之㫖也
 于鼎之革故鼎新可知人生居心制行進徳修業事
 事皆以易舊日新為貴
 鼎取正位凝命而以離明下應剛中是以占取元大
 亨通則明徳固正位凝命之本乎故君子莫要于自
 昭明徳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出尺遂反又/如字否音鄙
[008-35a]
 周公之象鼎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以隂柔居㢲初
 所謂鼎趾而顛缺不能支鼎者也故象取于顛趾顛
 趾之鼎庸何利乎然在鼎之始則故欲其去而新乃
 可入則出否亦有利焉故占象又取利出否又初以
 隂柔應四之剛不堪敵應則妾類耳夫婦有制妾亦
 何可濫得惟為子之故而得妾則尚无咎耳
 觀鼎初之取象見聖人之取象原不執于一轍即可
 明易之為道原不可為典要也故讀易必神而明之
[008-35b]
 然後道不虛行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孔子之傳鼎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之顛趾不言凶
 者尚未有實雖顛未悖理也利出否者將以薦實而
 妾因子貴上逹耳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仇音/求
 周公之象鼎九二云云何也曰陽剛為實九二正于
 位為鼎實而于五為正應是為鼎有實象然以隔于
[008-36a]
 三四故我之六五正匹方有所疾而不能即就乎我
 然實成而終就則亦必然之理耳故占象又為吉也
 嗚呼鼎亦取乎有實耳有實自必即即不即而要自
 為有實之鼎有可即之道也不然而虛聲是盗即我
 仇即焉但見凶耳何吉之有乎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孔子之傳鼎九二云云何也曰言鼎有實者則自能
 慎其所之也故雖我仇有疾不能即就而實成自就
[008-36b]
 終无尤也嗚呼有疾之鼎自慎所之然則所之不慎
 者原屬无實之鼎耳故君子于所之辨鼎之虚實如
 燭照數計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行下孟/反塞悉
則/反
 周公之象鼎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以陽處剛亦為
 鼎中之實以其過剛失偶又當卦變之地則是耳之
 可以行者方在變革而不可以行故雖承上卦文明
[008-37a]
 之腴有雉之美而不得為人之所食然以陽居陽為
 得正茍能自守以待則隂陽自和而其悔可虧終必
 見食而吉耳
 三與上同實相應而上為玉鉉則是所以貫耳以行
 者變革而莫可舉行故為鼎耳革行塞雉膏不食此
 亦足備一説故附記之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孔子之傳鼎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九三之鼎耳革者
[008-37b]
 在下之上于位則鼎當有耳舉之以行而耳革不行
 失其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折之舌反餗送鹿反形/一作刑渥一作剭音屋
 周公之象鼎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鼎之任重者也
 而下應初六之隂則不勝其任矣任重而不勝其任
 穢形尚可言耶故其象為鼎折足為覆公餗其形渥
 嗚呼古今之徳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
 舉可作是觀也欲不覆餗形渥得乎
[008-38a]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孔子之傳鼎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居任重之地
 平日必自負有致澤之言今而覆公之餗平日之信
 如何也嗚呼深源以蒼生自負安石以唐虞三代期
 君而敗壊國事至于如彼書空舍宅之際无論當世
 莫能諒其信即反心自問平日之慷慨自負曽可問
 耶當人重任者尚其念之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鉉𤣥/典反
[008-38b]
 周公之象鼎六五云云何也曰五于鼎為耳而有中
 徳故象黄鉉則貫耳舉鼎者也惟耳既黄故鉉取金
 而象黄葢五以虛中應九二之剛中故其象如此然
 其利則又在貞固葢又即爻義自有之徳而因以示
 教耳
 舍鉉无能舉耳故五兼言黄耳金鉉
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
 孔子之傳鼎六五云云何也曰言鼎黄耳者謂五柔
[008-39a]
 中得正為離明之主而下應剛中之二所頼以舉鼎
 腹之實者在此也故獨曰利貞焉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
 周公之象鼎上六云云何也曰上于鼎之實則已舉
 无所用鉉而適當鼎鉉之處故直以玉鉉名其徳葢
 无為而化成者也其吉无不利宜也故象占如此
 玉性温中和之象故為鼎徳之至古稱粹徳為金玉
 之器義亦猶此人能徳器粹然何徃不吉不利乎故
[008-39b]
 上九之利即彖之元吉亨也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孔子之傳鼎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上九之玉鉉在上
 謂其以剛履柔剛柔應節也
震䷲震下/震上
 鼎而受之以震何也序卦傳曰主器者莫如長子故
 受之以震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虩許逆/反啞烏
[008-40a]
客反喪息浪反匕/必以反鬯勑亮反
 文王之象震云云何也曰震于物為雷動于義為震
 動于人為長男主鬯者也凡人震動則知驚懼修省
 知驚懼修省則必寡失故震有亨道而震來虩虩者
 後必笑言啞啞矧以承器之主而知恐懼修省則必
 自信自修初雖震驚百里後必能守其宗廟社稷而
 不喪匕鬯葢知危而後安知亡而後存知喪而後得
 乃天道人事之必然也故震非驚人致喪之地而笑
[008-40b]
 言不喪之機耳主器者其勿以震視震可也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
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

 孔子之傳震彖云云何也曰言震亨者謂震來雖虩
 虩而恐懼致福可亨也笑言啞啞者言初能震懼後
 必有法則可喜也震驚百里謂二震相乘驚上之遠
 而懼初之邇也其曰不喪匕鬯則謂守器之主而如
[008-41a]
 此其出自可以守宗廟社稷以長為祭主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洊在薦反/省悉井反
 孔子之傳震大象云云何也曰洊重也為卦上下皆
 震故謂之洊雷震君子體此知人心之宴安怠弛非
 所以崇徳廣業故時時恐懼修省以臨深履薄之心
 用修過省非之功如洊雷之相襲震動耳嗚呼君子
 以此存心安得不亨又安得或喪匕鬯乎
 震于義為悔所謂震无咎者存乎悔也于卦為復所
[008-41b]
 謂克己而後能復禮也故震之為道最宜于恐懼修
 省以自治其身
 震象不取臨事而懼而取于恐懼修省者葢應天下
 之事而過于恐懼則喪失之咎反不免又若慮其震
 動而並廢修省則告子勿求之害又大耳聖人盡性
 至命故其立言精當如此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周公之象震初九云云何也曰初為成震之主故其
[008-42a]
 辭與彖无異而象𫝊亦與彖傳无異也然曰後笑言
 啞啞吉加一後字則又于彖之未及言者暢𤼵之矣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解見彖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躋于/西反
 周公之象震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當震中而下乘
 初剛震之來厲者也其義有億喪貝而躋于九陵之
 象然初以能震而初震後笑二又柔中得正有不初
[008-42b]
 喪後得乎故占象又示以勿逐而七日自得耳七日
 與七日來復之義同葢既有此震厲之功則當其宜
 復之時自然來復復三頻復之雖厲无咎亦猶是也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孔子之傳震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之震來厲者
 謂其乘初剛耳故有喪貝躋陵之厲也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周公之象震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前震將終而處
[008-43a]
 以隂柔有舒緩自失之狀夫當此宜震之時而如是
 則過不免矣必能法雷行之震動乃无咎耳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孔子之傳震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之震蘇蘇者
 以柔而處三之剛位原不當耳
九四震遂泥泥乃/計反
 周公之象震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處重震之中以
 剛處柔是震而泥于震者也嗚呼慎而无禮則葸况
[008-43b]
 震而遂泥乎不言失而失可知矣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孔子之傳震九四云云何也曰言震以退省為主若
 滯泥于震懼之中而曽不知退省以无恐其又何日
 能光大乎
 震蘇蘇則有咎震遂泥則未光可見易道時中則无
 過
六五震徃來厲億无喪有事喪息/浪反
[008-44a]
 周公之象震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處上震之中當
 下卦之上是來徃皆在震厲之中矣而以柔處中則
 全若不聞而反无喪吾所有之事則與不震之時若
 一而所謂不喪匕鬯者即在是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震徃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喪也
 孔子之傳震六五云云何也曰言震來徃皆厲者常
 在危行之中也而所以億无喪有事者則以五之柔
 中得正其修省之事原自在震厲之中本非震厲之
[008-44b]
 所能得亦非震厲之所能喪而大无喪也嗚呼在震
 中而无喪所事其造次顛沛必于是者乎是震正屬
 騐學力之地亦正恐懼修省之日耳震而亨殆謂是
 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
媾有言索桑落反/矍俱縳反
 周公之象震上六云云何也曰上以隂柔處震極故
 為索索矍矍之象以是而行凶可知矣若能于震不
[008-45a]
 于其躬而于其鄰之時早知恐懼修省則亦自可以
 无咎然處震之終而居不當位之地終不免婚媾之
 言耳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也
 孔子之傳震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之震索索者
 中心未能自得故不能如五之當震无喪也然雖凶
 而无咎者則亦尚知畏懼于鄰之戒而免咎耳嗚呼
 呉越之于宋亦其事也
[008-45b]
 
 
 
 
 
 
 
 豐川易説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