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4 豐川易說-清-王心敬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豐川易説卷五
             鄠縣王心敬撰
  上經
復䷗震下/坤上
 剝而受之以復何也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盡剝窮
 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
[005-1b]

 文王之彖復云云何也曰復一陽自剝而來窮上反
 下故為復自此陽日進日生直至于乾皆由此一陽
 之復有亨通義為卦下雷為動而上坤為順有順動
 義一陽出剝入坤有出入義自此五隂順動有朋來
 義而皆統于順動之體有出入无疾朋來无咎義又
 反剝成復有反復其道義卦爻六位陽自剝來閱歴
 六位而後復于數為七而陽又象日有七日來復義
[005-2a]
 自此陽日以長隂日以消乃小人道消君子道長時
 也自有往无不利義故象占皆取之
 天地間无往不復乃循環之正理陽窮于上而反于
 下此即循環之義而謂之復者陽于天為生物之本
 于人為君子于心為善念聖人喜陽之反正故名曰
 復若曰陽其已反矣故深喜其復而備極其形容耳
 葢就復而論其旨天道之閉極而復通國家之亂極
 而復治人心之私極而復公即其義也故復之一字
[005-2b]
 乃萬事萬理轉凶為吉之樞紐其實一部易經四聖
 人亦祇是教人知復之道故文王孔子于復彖備極
 其美善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
天地之心乎
 孔子之傳復彖云云何也曰言復之所以亨者剛自
 剝上反下為震動而遇坤以順行也其言出入无疾
[005-3a]
 朋來无咎者謂惟剛反而以順行是以一陽從剝上
 反下即自下仍漸漸前進而五陽由是偕進故无咎
 也其言反復其道七日來復者謂此非人力陽由剝
 六還于復初其期七日循環不已是乃天道自然之
 運行也其言利有攸往者謂陽剛初進漸至臨泰往
 无不利也而又曰復其見天地之心者則孔子于傳
 彖之際見得此一陽也方其未動天地之心藏于无
 形而不可見即陽氣充滿天地之心散為萬品亦不
[005-3b]
 可見惟此一陽初動冲漠无朕而生機不息如雷藏
 地中于此見天地生物不息之心也然即其言天地
 而可黙㑹于聖人體道之心矣
 復於本心為善念之來復故六爻中皆以為仁取象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闗商旅不行后不省

 孔子之傳復大象云云何也曰雷動地靜動來靜中
 動極復靜有復道焉故謂之復先王體此于冬至一
[005-4a]
 陽來復之日閉闗不啟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以順天
 道而養此微陽也嗚呼其在人心則紛紜擾攘而復
 其本心亦雷在地中之象乎
 即先王之閉闗可悟復仁之在閉其情竇即商旅之
 不行可悟復仁之在戒其貪行觀后不省方可悟復
 仁之在无役志于耳目
初九不逺復无祇悔元吉
 周公之象復初九云云何也曰復一陽甫終于上即
[005-4b]
 反于下故其象為不逺復復而不逺則是一念偶失
 旋覺即復形跡未著而念慮立時已化乃人心天真
 不汨而日新又新之機也尚何悔之可言而吉之不
 大耶嗚呼顔子之不善未嘗不知知即未嘗復行其
 庶幾乎
象曰不逺之復以修身也
 孔子之傳復初六云云何也曰言不逺之復者神志
 清明主宰在我則視聽言動之間自然非禮不履而
[005-5a]
 所以修其身為成已之仁者在是耳大學之心正而
 後身修亦即此義
 復之初九在人心即最初一念有理无欲之天機也
 而觀于自二以上之五爻依此者吉違此者厲應此
 者无悔而逺此者便凶吾輩亦可以知復仁之方矣
六二休復吉
 周公之象復六二云云何也曰復以初為不逺至二
 稍緩故于初象知幾敏速于二象保養休息于義則
[005-5b]
 友仁事賢為能依仁以自養者也故象占特取于休
 復吉其在孔門即冉閔之徒乎
 二居中得正有受善獲益之象故取象如此又初為
 震主陽性剛健如雷之迅故不逺即復二當震中隂
 柔空虚有從容改圖之象故為休復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孔子之傳復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休復之吉以
 下近初九之仁也嗚呼近仁乃得休復休復即无不
[005-6a]
 吉近仁何負于人耶
六三頻復厲无咎
 周公之象復六三云云何也曰三以隂居陽當動之
 極上下之交有頻復而操舍不常之象其亦厲矣然
 頻失而頻復雖若危厲而頻厲而頻復則亦自无咎
 也故象占取此其在于古則日月至焉之諸賢乎
 楊廷秀曰頻復非危頻過為危厲无咎者聖人危其
 頻過而開其頻復也余則謂頻復因于頻失失豈可
[005-6b]
 頻而頻焉自是危事然頻失終能頻復復仍无過而
 亦尚能頻則亦自可免咎故頻復无咎一言不惟聖
 人開其頻復亦是聖人憂其頻復而喜其頻復也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孔子之傳復六三云云何也曰言頻復雖厲猶知改
 過徙義之義故于義无咎耳
六四中行獨復
 周公之象復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處順當位而與
[005-7a]
 初為正應是處羣隂之中而獨能居天下之廣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願學聖人者也其在戰
 國則儀衍楊墨紛紛門户之日而獨能私淑孔子之
 孟子乎噫難矣象雖不言吉凶然吉而无咎又豈待
 言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孔子之傳復六四云何也曰言六四之中行獨復者
 初見天地之心而四能率由之以從道也
[005-7b]
 中行謂在五隂之中行由乎中則自无過差應乎初
 則為從道
六五敦復无悔
 周公之象復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隂居陽處坤
 之中坤為土有敦厚義居中又為至順義葢安土敦
 乎仁者也初不逺復則无悔五敦復寧有悔歟故象
 占取此其在孔門則篤行之曽子乎象雖不言元吉
 而吉亦正自可知爾
[005-8a]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孔子之傳復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敦復无悔
 者謂其敦篤質誠日省不怠而能以中道自考也嗚
 呼信非曽子不足以當此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周公之象復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以隂居復終下
 无正應去初獨逺所謂迷而失道者也故占有凶象
[005-8b]
 凶則更无所之而災與眚无一可免矣故占有有災
 眚象坤為師象上亦君位十年坤數之終故又有用
 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象且有十年不克征象
 嗚呼一迷復而諸凶皆備然則自暴自棄者其可安
 于終迷而不悔也耶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孔子之傳復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迷復之凶至
 于如此之極者以其盡反乎君道耳
[005-9a]
 觀孔子之傳則知上六君象亦自可知易象變通豈
 得專以五屬君位
 復于天道為隂陽剝復之闗在人无往不具而于國
 家治亂人心理欲所闗為大故六爻中下五爻言理
 欲上一爻言治亂所以明天徳必復後全王道非復
 即迷復則為吉迷即成凶復之所闗最大也然言能
 復者備極階級而言迷復者要只屬一迷則又以明
 復之道層累而難盡迷復之凶只一迷便无不至此
[005-9b]
 正所以明夫復之難而迷之易也葢聖人之致教于
 復致惕于不復如此至也故易為聖人憂患後世之
 書
无妄䷘下震/上乾
 復而受之以无妄何也序卦傳曰復則不妄矣故受
 之以无妄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文王之彖无妄云云何也曰无妄下震雷上乾天是
[005-10a]
 為動而順天五陽居上六二居下是為剛中而應有
 元大亨通利宜貞固義故象占取此而又曰其匪正
 則有眚不利有攸往者易所以責重人事故聖人處
 處以人事提撕斯人也善讀易者以此自占于心知
 得心能无妄則自當元亨利貞如其匪正則必然有
 眚而不能利往時時閑邪存誠舍妄即真即天祐不
 在天而在我易不在易而在我爾
 无妄是人心天心來復之機于學者為意誠之候意
[005-10b]
 誠則心真動直无物不孚物我天人一其感召矣故
 元亨利貞皆其自有然不曰誠而曰无妄者即本然
 无加之義也嗚呼學者亦可㑹吾心无妄之真矣
 匪正有眚之旨大抵如小人无忌憚之類葢其自以
 任放偽无妄不本天心來復之機這様人自以為任
 真不知却是目見空華迷真成妄耳安得利往
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
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
[005-11a]
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孔子之傳无妄彖云云何也曰言无妄而元亨利貞
 者剛自大畜之上來而為主于内震動乾健五剛中
 以應六二是天降衷而人率性大亨守正所行皆順
 帝則而合天命者也何不利之有其匪正有眚不利
 有攸往者動違天行无妄生妄往將何之乎徒逆天
 違人一步難行耳
 觀孔子傳彖以大亨以正為天之命无妄之往為天
[005-11b]
 命不祐可見天人相去不逺更可知吾心即天欲利
 往者斷須順天之命欲順天者又須祛心之妄世人
 以妄心行妄事起心動念早與天違矣焉得天祐人
 助乎
 聖人先天不違則自然元亨利貞學者後天奉時亦
 必然攸往可行欲攸往者宜知起心動念即當隨順
 天命矣
 即孔子无妄一傳直可作一部感應篇綱領聖言真
[005-12a]
 天覆地載无所不具亦真是取之不窮用之不竭善
 窮理者只于聖言窮之體之即深造自得之道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孔子之傳无妄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天下雷行震動
 發生萬物之蟄者起萌者達无心同得是天以无妄
 之命命萬物而萬物亦各得其性命以自物其物也
 先王體此知大造公物因時並茂以此順時愛養一
 如天下雷行之无妄也
[005-12b]
 先王茂對時育萬物之義即月令一篇可見其概即
 孟子王民皥皥一章可明其義
初九无妄往吉
 周公之象无妄初九云云何也曰震以一隂居初誠
 一未分而為无妄之主是陽道之直遂无係而動與
 天合者也以此而往天命祐之吉自不待言耳故象
 占如此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005-13a]
 孔子之傳无妄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初九无妄之往
 乃率性而行雖有往而未始失吾本志耳嗚呼其斯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者乎帝謂明徳乃眷西顧何疑
 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周公之象无妄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中正而效初
 以動是處无妄之時能无希望如不耕穫不菑畬與
 世无累者也以此居心制行即天行之无私何不利
[005-13b]
 之有故象占取此
 二與五剛柔正應有應則宜求而妄生矣然卦本无
 妄而二虚中居正故雖應不求雖應不累為不耕穫
 不菑畬之象
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孔子之傳无妄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虚中无妄
 淡然屢空无求富之心故亦不富而仍自无妄耳
 或疑世安有不耕穫菑畬之理周公之象得無教人
[005-14a]
 素餐如佛老之為乎不知聖人特取无妄虚中不貪
 之象如孟獻子所云不察雞豚之義耳非教人不須
 耕菑也若泥其語即艮其背為背真可艮不見其人
 為真不見人矣豈其可然亦可見无妄之在聖人則
 為直養不染法在學者則為寡欲減擔法也故孔子
 以屢空之回為貨殖之賜言之使知自損耳
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周公之象无妄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處動之終以
[005-14b]
 柔履剛上應上九是妄動而有繫戀者也妄動則必
 失既失則喪得是為无妄之災而其象占則為或繫
 之牛行人之得而邑人之災也葢无妄本非有災以
 外有繫應乗剛而動所求非所得而災耳先儒以或
 為指二恐亦不然或之者取象欲活之義猶曰或如
 某象云耳又以偽乾離同體有牛象亦恐不然隂柔
 皆可為牛六隂柔安在不可為牛且義取于有繫則
 失之旨正不必于爻實索牛象也或又為上九變則
[005-15a]
 外四爻為坎坎為盜有得牛之象又或以為上九變
 則為隨之上六拘係從維繫牛之象又以為上九行
 在外為逺行行人之象皆恐不然總之此爻以六居
 三處動之終為動必有失之義周公繫牛四語只借
 此一事以示象所謂義象也義象則皆可以義會矣
 恐不容如此穿鑿附㑹也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孔子之傳无妄六三云云何也曰言行人得牛邑人
[005-15b]
 受災受災者非得牛之人故其災為无妄耳
九四可貞无咎
 周公之象无妄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雖處非其正
 然爻體居柔下无係應則亦能固守无妄之義者也
 故象占如此
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孔子之傳无妄九四云云何也曰言可貞无咎固守
 此无妄者也嗚呼君子從容中道自然无妄豈可固
[005-16a]
 守乎然賢于三之妄動必失亦逺矣
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
 周公之象无妄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陽剛中正本
 自无妄以其下與二應故為无妄之疾然本屬正應
 但无大生係戀之意即疾自可已初不待藥一藥則
 仍即藥為病耳故象占如此
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孔子之傳无妄九五云云何也曰言疾本得之无妄
[005-16b]
 而復藥之則反為妄而生疾矣此藥萬不可嘗試也
 嗚呼程子不須窮索不須防檢之旨其此義乎而孔
 子不逆詐而先覺尤其象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周公之象无妄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无妄之終更
 何所往獨以陽亢不正下係六三而遂生妄想此正
 所謂貪欲不止无妄之往何之者也招災不利自不
 待言故象占如此
[005-17a]
象曰无妄之行災之窮也
 孔子之傳无妄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上九无妄之行
 總是任情罔終故其數盡理窮天命不祐而災不免
 耳何利之有嗚呼古今之以妄想貪行招災致釁者
 舉此類也聖言真如蓍蔡可畏哉
大畜䷙乾下/艮上
 无妄而受之以大畜何也序卦傳曰有无妄然後可
 畜故受之以大畜
[005-17b]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文王之彖大畜云云何也曰大畜以艮山止乾健是
 之謂大畜而卦中艮以一陽踞最上乾以純陽止艮
 下有人君畜賢象故占象為利貞又上既有養賢之
 主則士自以不食于家為吉卦徳行健知止以之遺
 大投艱亦自能无往不濟故象占又取于不家食吉
 利涉大川也然于大畜之利貞則知凡一切畜人畜
 學畜物者不可不正于不家食吉可知國家以畜賢
[005-18a]
 為大經大猷于利涉大川可知行健知止乃涉世攸
 往之利耳
 卦中本无坎澤而亦取利涉大川天本不可以山畜
 而卦竟以山畜天成大畜則又可知讀易者求象于
 物宜通象于義也易道變通多端真活潑潑地後儒
 往往執象舍義不得則穿鑿附會求之緯稗噫誤矣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剛上而尚賢能止
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005-18b]
 孔子之傳大畜彖云云何也曰言大畜者下以乾健
 上遇艮止乾精歛而篤實艮止明而光輝止以畜健
 健以受止誠明並進兩相磨而徳日新所以為大畜
 也又為卦艮陽在上有貴徳尚賢之義卦徳取于止
 健有大正之道上有尚賢之君則士不可復食于家
 故為不家食吉濟世艱難以艮道之光明應乾行之
 剛健何憂不濟故曰利渉大川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
[005-19a]
識如字又音/志行下孟反
 孔子之傳大畜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天體之至大而
 山以靜虚止畜之故曰大畜君子體此則多識前言
 往行以畜在中之徳焉葢吾徳本大與天同體而非
 經好古敏求之後則亦無由開發印正而使之還其
 本量彼前言往行則皆古之聖賢由道徳之精藴發
 為菁華而言為徳言本精義之實得見諸制行而行
 為徳行可以印正開發吾徳者也故君子于前言往
[005-19b]
 行多見多識神明黙成以畜其徳而使之篤實輝光
 焉
 觀君子之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可知徒事虚靜
 者徳終不大又可知不為畜徳而徒以多識前言往
 行為畜者所畜不足言大也吾輩欲體大畜之旨者
 必以道問學為尊徳性之實功然後廣大精微髙明
 中庸一以貫之于大畜也其庶幾乎
 又朱子曰天在山中不必實有是事但以其象言之
[005-20a]
 耳可見全易之中義象固多也
初九有厲利己已夷/止反
 周公之象大畜初九云云何也曰乾之三陽為艮所
 止初九為六四所止者也而以剛居剛易生躐等躁
 動之弊故占象為有厲為不利于行而利于己已止
 也
象曰有厲利己不犯災也
 孔子之傳大畜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初九有厲利己
[005-20b]
 者躁動而不已則必犯災能止而受畜則不犯災也
九二輿説輹説吐活反/輹音福
 周公之象大畜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得中履正上
 應六五有待用之期而當畜之時則以其中正知止
 不進故雖有可駕之輿竟脫其受軸之輹止而不進
 焉嗚呼伊尹之幣聘而囂囂其類此乎
象曰輿説輹中无尤也
 孔子之傳大畜九二云云何也曰言輿説輹者九二
[005-21a]
 剛中材大得中无躁進之過也嗚呼信非伊尹囂囂
 之象不足當之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周公之象大畜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以剛居剛當
 乾之終而與上敵應是乃下之畜積已多而可行之
 時也故為良馬逐之象然自處重剛又遇剛應必艱
 難守正以謹績家修廷獻之學使真足為國家干城
 好仇黼黻皇猷如日閑輿衛之義乃利攸往耳故象
[005-21b]
 占如此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孔子之傳大畜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九三之利有攸
 往者上九陽剛與九三陽剛之志合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牿古/毒反
 周公之象大畜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以隂畜初陽
 有畜之于早之義故有童牛加牿象畜而如是自然
 養成其材而足為我用故占又有元吉象也
[005-22a]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孔子之傳大畜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之元吉者蒙
 養既豫自然小子有造他日當得真才而心喜耳
六五豶豕之牙吉豶符/云反
 周公之象大畜六五云云何也曰據程朱二先生説
 六五以柔居尊位而為上所畜如豶去其勢以制其
 牙為得機會而可制之象義自可取但細味經文豶
 豕之牙四字終覺註與經語脈未合且如此則與六
[005-22b]
 二不殊又五當君位乃士子嚮應而畜道至此已成
 之時也亦不應又言初事耳顧無從更向二先生面
 質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孔子之傳大畜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吉者畜
 士而養之已成自然足為王國之楨為社稷之慶耳
上九何天之衢亨
 周公之象大畜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陽踞止之
[005-23a]
 上畜極而通不特三之日閑輿衛者至此而良馬彚
 征即初二之利己者至此而進說輹者至此而行矣
 所謂上有好賢之主而士皆奮翼天衢鵬摶萬里者
 其在此乎故占有亨象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孔子之傳大畜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何天之衢者
 謂所畜者至此乃得其道大行耳葢以上有尚賢之
 主故士乃得大行其道而以不家食吉為吉也
[005-23b]
頤䷚震下/艮上
 大畜而受之以頤何也序卦傳曰物畜然後可養故
 受之以頤頤者養也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文王之彖頤云云何也曰頷頦曰頤所以飲食養人
 者也卦體外實内虚下動上止有頤象故取于頤也
 頤以養生惟正而固則吉故占有貞吉象也養有所
 養之道故象取于觀頤又有所以自養之術故象又
[005-24a]
 取自求口實也然此言義象耳其實仔細玩味為卦
 全象似離本有觀象而四隂在中亦自有口實象則
 義象象象固未始不貫也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
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
大矣哉
 孔子之傳頤彖云云何也曰言頤貞吉者養得其正
 不以饑渴害心則吉也觀頤者動而知止以觀其所
[005-24b]
 為養也自求口實者頤以虚待實所求口實之物不
 可不自觀也彖義止此矣而又言天地云云者葢孔
 子讀易至此又見得頤道更有至大至正而不徒自
 養之口實者在故又特推而廣之以示人使知頤時
 固至大耳其曰天地養萬物云云者則言萬物莫不
 養而皆資于天地萬民莫不養而皆資于聖賢天地
 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此養之得正而吉也天
 地聖人民物不能廢養則其為時豈不大矣哉此頤
[005-25a]
 之不可不觀口實不可妄求而惟其時之為貴也
 觀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則知養賢方可以養民而養
 賢乃養民之實事不然所養非賢而令親民者多貪
 殘將日思剝民以肥已即人君悉心民瘼朝令夕申
 民且日見瘠羸耳故欲養萬民者以觀其所養之賢
 不賢為要也然使名曰養賢而不能使賢足以自養
 究之不能養及萬民耳何者既富方穀即凡厥正人
 固莫不然耳故養賢者又當以忠信重祿為大經
[005-25b]
 虞書曰在知人在安民此即養賢及萬民之旨而中
 庸曰忠信重禄所以勸士此即養賢之實六經四子
 原相表裏善讀易者融六經四子于一貫可也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孔子之傳頤大象云云何也曰山下有雷山止乎上
 雷動乎下其卦象頤也君子體此而知此口之所為
 禍者由動不知止耳于是于言語則加慎于飲食則
 加節焉葢言語口之所出也雖時當言語不能不動
[005-26a]
 而言語而為難言訒不使多言喪心飲食口之所入
 也雖時當飲食不能不動而飲食而節性止貪不使
 嗜味生疾以此為養徳養生之要務耳
 觀君子云云可知凡事以動而知止為自養之道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朶頤凶舍音捨朶/多果反
 周公之象頤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陽剛在下可不
 賴人而食者而乃上應六四是動于欲而仰人之養
 也故為舍爾靈龜觀我朶頤象頤而如此大非養正
[005-26b]
 之義矣故占有凶象
象曰觀我朶頤亦不足貴也
 孔子之傳頤初九云云何也曰言觀我朶頤是不能
 自觀其所養而徒仰養于人乃齊人乞墦昏夜之行
 亦何足貴乎嗚呼孔子之示戒更切矣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凶
 周公之象頤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以隂居柔不
 足自養求養于初則顛倒而違于常理求養于上則
[005-27a]
 非其正應而征凶故象占取此
 李氏以顛頤指上以上居艮上為山顛也以邱頤為
 指五以征凶為五方仰養于上不能養二此亦足備
 一說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孔子之傳頤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往上凶者二
 上非應行失其類也嗚呼今之于非類求養者皆于
 丘頤類也其當慎所往哉
[005-27b]
六三拂頤征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周公之象頤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處動之終居非
 其正雖于上為正應然下動上止終不得其養故有
 拂頤征凶象又有十年勿用无攸利象十年不必于
 二體中求象只是形其終不可得之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孔子之傳頤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十年勿用者養太
 失道終不可用耳
[005-28a]
 下三爻多凶者以其處動耳頤固以動而知止為正
 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无咎耽都/含反
 周公之象頤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與艮同體居柔
 得正是賴上之養而得所欲者故象占為顛頤之吉
 又卦似離目有視象位當頤中為口實象而虎則視
 下而専逐逐其欲正以象其自求口實之義也頤而
 如此是欲動而能視以觀其所養者則亦可无咎耳
[005-28b]
 故象占又如此
 虎視不必于象求解但取其求養得常之旨耳嗚呼
 文王善養雖伯夷太公皆來就之况同體耶故傳曰
 上施光耳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孔子之傳頤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當上下之交
 與上九同體止而能明以仰上九之養而上九以大
 烹之養養之其上施本光故雖㒹頤而吉也
[005-29a]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周公之象頤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處尊位隂柔
 不能自養而止賴上之養是反乎常理也有拂經象
 然處柔得中能止而順上則亦自得吉道耳故占有
 居貞吉象但頤而如是雖得其正而終不足以濟險
 葢其以柔處止而又无正應是力不足以養天下者
 亦安能涉險乎故占又有不可涉大川象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005-29b]
 孔子之傳頤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居貞之吉者
 大君虚己養賢上九一陽為所倚重五惟順上以養
 天下而已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周公之象頤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陽剛為艮主羣
 隂无不仰欲給求頤之所由成者在此所以厲者亦
 在此故象占為由頤厲吉又艮以一陽剛果无前則
 自足以濟大過之事而勝任故為利涉大川也然要
[005-30a]
 之涉川取于艮剛之堅而實由于由頤之吉葢惟上
 九足以養賢及萬民故无險不濟耳觀傳義亦自可
 見也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孔子之傳頤上九云云何也曰言由頤雖厲得吉者
 以克艱之心居此位則自能澤被天下大有福慶耳
 嗚呼觀上九一爻曰厲曰涉大川勢綦危矣而終得
 吉則亦可知動而明者之能保令終也嗚呼其斯伊
[005-30b]
 周諸葛足以當之乎
大過䷛巽下/兌上
 頤而受之以大過何也序卦傳曰不養則不可動故
 受之以大過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橈乃/教反
 文王之彖大過云云何也曰為卦取于四陽居中過
 盛為大過而以上下二隂不勝其重為棟橈二五得
 中内巽外說為利往亨通而其義則謂大過有棟橈
[005-31a]
 之象亦有利往亨通之占也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
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孔子之傳大過彖云云何也曰言大過者謂四陽大
 者過也棟橈者本末皆隂柔而弱也剛過而二五得
 中下巽而上説以行故利有攸往乃亨也其曰大過
 之時大矣者則孔子又于觀象繫辭時真見得天下
 大過之事非有大過人之材不能濟故推廣而贊歎
[005-31b]
 之耳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
 孔子之傳大過大象云云何也曰朱子謂澤滅于木
 大過之象不懼无悶大過之行自為得之葢以時危
 勢急之中而能獨立不懼天地閉藏之時而能遯世
 无悶此真屬過人之行然要非有大過人之識大過
 人之養則亦豈能砥柱中流屹立不移乎故大過人
 之君子其立身行己大過乎人原是其識見涵養大
[005-32a]
 過乎人也
 大過之君子說而能巽葢所謂處隂氣錮寒之時盡
 已順命者也否之君子儉徳避難所以處否世大過
 之君子不懼无悶所以自盡道然要之儉徳避難之
 君子原有此不懼无悶之學故能如彼耳不然則避
 難為懼禍而儉徳有悶心非吾夫子翼易所取象之
 君子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005-32b]
 周公之象大過初六云云何也曰大過以四陽居中
 而初六以隂柔處下有藉用白茅象孔子曰錯諸地
 而可矣藉之用茅慎之至也天下百凶皆起于放肆
 而百福皆起于敬慎敬慎若此尚何咎乎故占又有
 无咎象也嗚呼觀周公于藉用白茅則繫之无咎易
 四聖人教人寡過之書而其實教人敬而无失之書
 乎
 白茅柔嫩巽初柔象初居下而上踞四陽藉用象初
[005-33a]
 六潔齊以承衆剛小心慎重自能无咎象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孔子之傳大過初九云云何也曰言藉用白茅者以
 下承剛而能用柔則自然无咎耳誠以剛不可以承
 剛也然須合繫中此爻之文言觀之則爻義始盡耳
 葢孔子初繫此爻時特釋象辭而繫言則並其義暢
 發之其餘如困六三爻大有上九諸爻皆然
九二枯楊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梯杜/兮反
[005-33b]
 周公之象大過九二云云何也曰陽過之時而二比
 初隂有枯楊生梯老夫得其女妻象是則强陽難過
 猶借隂柔以調和其下于六二尚為无咎而往則有
 利故占有无不利象
 二元根于下而上接羣剛有枯楊象下資于隂有萌
 蘖象二陽與初隂比為得妻象陽剛履中得正无不
 利象大抵象皆爻所本有非外借也故知讀易无事
 穿鑿附會
[005-34a]
 他卦以隂陽正應為夫婦而大過以剛柔相比為夫
 婦葢聖人取象固惟其義之適耳豈拘拘如律例之
 一定不可移易乎讀易者亦可以知易之為書不特
 其道變動不居惟變所適即象亦變動不居惟變所
 適也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孔子之傳大過九二云云何也曰言老夫女妻者剛
 居二柔居初以隂之過調陽之過以相與也
[005-34b]
九三棟橈凶
 周公之象大過九三云云何也曰三四二爻居卦之
 中棟之象也九三不惟以剛承剛剛過必折亦且下
 近于地原有棟橈之象棟橈豈能勝重乎故占有凶
 象
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孔子之傳大過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棟橈之凶
 者以九三棟已近地下邊容不得支撐而不可以有
[005-35a]
 輔耳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它徒/何反
 周公之象大過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位已居上而
 又以剛處之此棟之隆而不橈者也故象占取于隆
 吉然以下應初隂則是一橋兩棟三既橈矣而初六
 一隂兩承亦太費力矣故象占又取有他吝也然此
 語孔子未釋來歴皆以意釋顧不知竟何如耳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005-35b]
 孔子之傳大過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棟隆之吉
 者葢以四視三居位已髙似棟之隆然獨起不橈乎
 下耳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无咎无譽
 周公之象大過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以陽過之極
 又比過極之隂有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象大過
 如此雖于隂陽之義无乖要非適可之耦雖可以濟
 壯陽之偏要未可成生育之功故雖无咎而亦无譽
[005-36a]
 耳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乆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孔子之傳大過九五云云何也曰言枯楊生華轉眼
 便萎何可乆也老婦士夫亢陽極而求耦于窮隂既
 非其配又无生育天下事之最可恠而可醜者也
上六過涉滅頂凶无咎
 周公之象大過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以窮隂處大
 過之終所謂末弱者也于橋梁則為木過柔而滅于
[005-36b]
 水于行人則為橋已斷而涉滅頂過涉之凶從可知
 矣然卦象為澤滅木而木中立于人象則涉滅頂而
 人未仆則又所謂獨立不懼遯世无悶者也故雖凶
 而又有无咎象
 既凶矣又无咎何也凶以言乎滅頂无咎言乎滅頂
 而仍涉也嗚呼孔孟雖隠滅于春秋戰國之時而其
 挺然獨立則于千古之道徳无咎也龍逢比干雖死
 滅于夏桀商紂之時而其致命遂志則于萬古之綱
[005-37a]
 常无咎也讀易者能于此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亦
 可以神明乎易而黙成居安矣
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孔子之傳大過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過涉之凶
 雖凶其身而實義所當過亦不可咎耳
 觀孔子不可咎之釋則似宜解无咎以自已過涉尚
 于誰咎為近然如程朱之説自于名教有闗也
坎䷜坎下/坎上
[005-37b]
 大過而受之以坎何也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過故
 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文王之彖坎云云何也曰坎于象為陽陷隂中外虚
 中實而卦則上下皆坎是為習坎習坎之象取其陽
 實在中則為中有孚信取其中實則為中心誠一誠一
 則自能動物而為維心亨又惟誠一則行可嘉尚而
 居險亦尚乎行以出險則行有尚也葢彖辭于卦中
[005-38a]
 无義不顯固如此易道探賾索隠豈不信然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
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
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孔子之傳坎彖云云何也曰言習坎者謂其為重險
 也于卦象則水流而不盈于卦義則行險而不失其
 信是為有孚也維心亨者以剛在中而亨也行有尚
 者本誠實而行則可尚濟險亦尚乎實行也天險云
[005-38b]
 云者則孔子于傳彖時又推重險之用而廣之葢以
 為此險在天則不可升也在地則山川邱陵也在王
 公則知險之不可陵而設為城郭潢池之險以守其
 國而保其人民是用險之時其用固甚大也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徳行習教事洊在薦反/行下孟反
 孔子之傳習坎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卦以上下兩坎
 為水洊至故取義習坎是殆如水之原泉混混不舍
 晝夜盈科而後進者也君子體此取其有常則常久
[005-39a]
 其徳行而至誠无息居安資深取其洊習相受則以
 習熟其教令之事而勞來匡直使之自得葢以徳行
 非常不熟而教令非習不喻也
 為之不厭常徳行也誨人不倦習教事也易之精藴
 孔子時時于言行證之欲求易義者能求之于孔子
 之行止言論即易道可以黙識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窞徒坎陵/感二反
 周公之象坎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當坎之時而以
[005-39b]
 隂柔處下是習坎而且入坎窞者也則終无出理矣
 其凶可知故象占取此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孔子之傳坎初六云云何也曰言由習坎而更入坎
 窞失道之甚豈有出險之日乎无恠其凶也嗚呼世
 之積惡而益肆為惡亦猶是已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周公之象坎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當坎之時處險
[005-40a]
 之中所謂方有其險者也然以其剛中心亨則亦可
 以濟險而小得其求不至如初之入于坎窞耳嗚呼
 其申屠蟠袁閎之流乎
 程子曰剛則才足自衛中則動不失宜其解求得至
 明
 二正在險中故為有險剛中而實故求小得向非有
 險則求大亦得以二本陽剛而大者也然向非中實
 則且陷而无得故求得亦惟九二之中孚心亨也
[005-40b]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孔子之傳坎九二云云何也曰言求小得者以陽剛
 之才本可濟險而尚未出險故所求僅小得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周公之象坎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在下坎之終而
 上際上坎又以隂柔居不中正是來之坎坎險且枕
 而入于坎窞者也如三之所處如是是豈可用者乎
 故象占如是嗚呼古之君子見險而止知難而退者
[005-41a]
 殆即善用此爻勿用之旨者乎
象曰來之坎坎終无功也
 孔子之傳坎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來之坎坎云
 云者進退皆險處又不安若用此道當益入于險終
 无功耳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簋音軌缶/俯九反
 周公之象坎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上險初出而
 近與五比是君臣之間險中交際以克艱時也以其
[005-41b]
 爻位爻徳皆隂虚有不豐不實之義故取樽酒簋貳
 用缶以為艱難交際象又六以隂而四亦柔有誠信
 相得義故又取納約自牖象大臣如是始雖艱難終
 必无尤故占又為无咎也樽酒簋貳用缶甯武子之
 橐饘馮異之麥飯豆粥庶幾似之納約自牖子房四
 皓之悟漢髙觸龍少子之悟趙后亦為近之也
 樽酒簋貳用缶先儒或以樽酒簋三字為句貳用缶
 三字為句又或以樽酒為讀簋貳為讀用缶為讀前
[005-42a]
 説以酒食器為義後説以樽酒簋食缶樂為義總之
 象大臣于君艱難中交際之義但得此義固不必定
 其何當亦无從質其何當也第觀離卦鼓缶而歌又
 詩云坎其擊缶則用缶于樂義差近耳
 六四之无咎總是于九五君臣結約雖在險難之中
 而同心有禮可以終濟之義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
 周公之象坎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以陽剛中正居
[005-42b]
 尊位且居上卦之中時亦将出矣而尚居于中則有
 坎不盈象而以其時將出則又為祗既平象傳所謂
 水流不盈行險有常者九五之謂也故雖處乎險上
 而中孚心亨行尚則亦自无咎耳嗚呼其在中主創
 業之始則昭烈正位之際而在聖人克艱之心則大
 禹祗台之懷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孔子之傳坎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坎不盈者雖陽剛
[005-43a]
 中正而尚屬坎中未大光耳
上六係用徽纆寘于叢棘三嵗不得凶纆音墨/寘音置
 周公之象坎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以隂柔居險極
 有係用徽纆寘于叢棘三嵗不能脫出象居坎如此
 凶終釁末不可救矣故于占為至凶也嗚呼其怙終
 不赦而屏諸四夷者乎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嵗也
 孔子之傳坎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如此云云者
[005-43b]
 以其處險而隂柔成性故自致于罪而凶三嵗耳
 觀上六以隂柔失道而凶則可以悟彖辭二五以剛
 實而有孚心亨行尚之旨且以悟濟隂之端賴剛中
 也
離䷝離下/離上
 坎而受之以離何也序卦傳曰陷必有所麗故受之
 以離離者麗也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005-44a]
 文王之彖離云云何也曰為卦上下皆離火之繼續
 不絶者也而其占象則為利貞亨而忌飛揚躁擾為
 畜牝牛吉而喜柔順安靜耳然離之二五兩隂爻俱
 在剛中原自有畜牝牛象而彖取于此易象往往有
 義象雙融恰好合符者此類是也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孔子之傳離彖云云何也曰言離者兩相附而謂之
[005-44b]
 麗也如日月則麗乎天而光明百穀草木則麗乎地
 而光華物固无不以麗而化成者况人為萬物之靈
 明以繼明麗乎至正則大明普照有不化成天下乎
 而為卦二五皆以柔體麗上下二卦之中是重明无
 偏倚邪曲而麗乎正者也何用不亨是以象占取于
 畜牝牛吉也而凡人生麗人宜得其正居心欲麗于
 正從可類推
 他彖傳皆以推廣時用義之旨繫于釋彖辭後而麗
[005-45a]
 獨繫于釋卦名下聖人之立言得心寫意固无成例
 有如是乎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孔子之傳離大象云云何也曰言離之為卦兩明相
 繼故成繼明之離大人體此聰明睿智以照臨天下
 使天下无不達之隠九重无不照之時徳則日新繼
 以又新治則善政繼以善教常使光明不息以坐照
 于四方如離之兩明相繼也嗚呼其古之明明徳于
[005-45b]
 天下者乎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錯七/各反
 周公之象離初九云云何也曰下卦之離取于日而
 初則日始出而未大曉有開户出門各營所事而視
 履錯然參差之象當此時也能謹而不為所錯乃得
 无咎故象占如此
 初在下有履象以剛居之有敬之象
 聰明每多躁擾則聰明反為自焚之具故宜于當初
[005-46a]
 即敬
象曰履錯之敬以避咎也
 孔子之傳離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履端之始吉與
 咎之所由分人无不求吉而避咎者然莊敬日强安
 肆日偷天下之定理視履錯然之初而能以敬持之
 所避咎之道莫外于是
六二黄離元吉
 周公之象離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履柔處中如日
[005-46b]
 之方中所謂柔麗乎中正以化成天下者也故其象
 為黄離得中而其占為元吉大利嗚呼其古之濬哲
 文明温恭允塞者乎宜其得无為而天下治之吉也
象曰黄離元吉得中道也
 孔子之傳離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六五為離卦之
 主而二尤居中而得正文明之世而有用中之君含
 𢎞廣大蕩蕩平平所以一世遵道遵路而元吉也後
 世如光武治天下以柔道行之之言庶幾近之而秦
[005-47a]
 之苛酷隋之操切適以自促其元氣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周公之象離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于日為既昃之
 離人之老耋時也正宜有以自娛以忘其老倘不能
 鼓缶而歌則戚戚于日暮之窮而昏作罔休是自速
 其亡也大耄之傷何能免乎故占為大凶嗚呼世之
 耄耋而不知自樂者其尚鑒于此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乆也
[005-47b]
 孔子之傳離九三云云何也曰言日昃之離時已過
 矣其能乆乎此正宜自樂以娛老時也噫合象以觀
 而見周公孔子之為日昃者儆亦至矣故曰易聖人
 為憂患天下後世而作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突如/忽反
 周公之象離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前火來迫後火
 相促而自已又以剛乗之其凶可想而知故象占特
 取于突如來如焚如死如棄如也人之處非其正而
[005-48a]
 又輾轉附麗益非其正者俱可作此觀已
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孔子之傳離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之突如其來
 如云云者謂其麗太不當无所容之象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沱徒/何反
 周公之象離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柔麗乎中與六
 二同而位則人君之位人君以一身坐照天下而自
 恃其聰明則昏蔽反多而大化不成必須時時有臨
[005-48b]
 淵履薄克艱憂厲之心乃為麗乎中正故象占特取
 于出涕沱若戚嗟若則吉也二若字亦即五如字之
 義極形其憂危戒懼之象耳不必于卦爻索象也嗚
 呼其古知難之君乎一言興邦是即其吉耳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離音/麗
 孔子之傳離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吉者所麗
 得王公之正位也葢居在上之勢而明察事理畏懼
 憂虞以待之乃得吉耳所謂危乃保其存者六五其
[005-49a]
 知之矣故六五正為柔麗乎中正以化成天下者耳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周公之象離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居明之終履位
 之髙明之及乎至逺者也又離為甲胄有征象故象
 取于出征而嘉折首獲匪其醜焉葢用兵欲其殲厥
 渠魁脅從罔治以正有罪而安四方耳然非王者真
 有不濫及脅從之仁察及首從之明則亦不能嘉折
 首而匪獲醜也故于上九離之繼明逺照發之嗚呼
[005-49b]
 王者固以恩威並用寛猛相濟為明之至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孔子之傳離上九云云何也曰言王者用此上九之
 徳以出征而行罰乃所以正治其邦國剛明居上之
 道也然則聖王之出征固義取于正邦匪是即不以
 興師動衆從可知矣
 
 豐川易說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