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4 豐川易說-清-王心敬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豐川易説卷十
             鄠縣王心敬撰
  下經
渙䷺下坎/上巽
 兑而受之以渙何也序卦𫝊曰説而後散之故受之
 以渙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渙呼亂反/假音格
[010-1b]
 文王之彖渙云云何也曰渙散也為卦下坎上風風
 行水上離披解散之象故為渙渙之卦中原有亨通
 之道有王者假享有廟以聚祖考精神之象又有利
 涉大川以巽木舟楫乘乎坎水之象然總以得正為
 利也故象占如此嗚呼渙于義為渙散言之似不祥
 不善者而文王則取于亨取于假廟又取于涉川天
 地之化機不善用之皆否皆凶而善用之皆亨皆利
 執一者不可以語權而通變則皆宜民也然向非文
[010-2a]
 周孔子精義入神之聖人示以通變宜民之精詣將
 眼前活潑潑察乎天地之理死却不著不察之凡民
 者且无量矣噫不觀天地之生物不知大化之不測
 不觀大易之窮理不知聖人之神明易固在人善讀
 善用也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
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乗木有功也
 孔子之𫝊渙彖云云何也曰言渙之所以亨者内卦
[010-2b]
 本坤而上乾之一陽來居其中遂生水成坎水生不
 窮故剛來不窮外卦本乾而下坤之一隂得位乎外
 遂生風成巽以上同于五得位乎外而上同也其曰
 王假有廟者則以九五王乃在中而以剛中萃渙也
 利涉大川者則以水上有木乘木濟川而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孔子之𫝊渙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巽風行于坎水之
 上水静風散故為渙先王體此知鬼神无形惟郊廟
[010-3a]
 焄蒿悽愴乃見鬼神而非立廟以享則上帝之精神
 渙乎不屬即自己之精神亦渙而終散故享于帝以
 立廟而萃渙也
初六用拯馬壯吉
 周公之象渙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為渙始拯之尚
 易而用壯馬以拯之則拯尤速而吉无不利葢坎之
 初六于馬為薄蹄原非壯馬之比而初柔居下故所
 以用拯者必得馬壯乃吉也
[010-3b]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孔子之傳渙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之所以吉者
 謂拯而能如壯馬之用乃所以順受上之渙而得吉
 也不然則是不欲順受其渙而成凶矣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机音/己
 周公之象渙九二云云何也曰下三爻皆受上之渙
 而九二以一陽居中有水中乘木而奔之象居下而
 受上之渙如此悔尚何有乎故象占如此机木之可
[010-4a]
 乘以濟水者矣
象曰渙奔其机得願也
 孔子之𫝊渙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之渙奔其机者
 欲得其受渙之願而如此也葢二與初同受上渙初
 既用馬壯矣二欲得所願又安得不奔其机而乘木
 以從風哉則是二之欲得其願者正是欲一得其悔
 亡之願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
[010-4b]
 周公之象渙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當渙之時而以
 柔居剛志在受渙而不自有其躬者也公而忘私君
 而㤀身渙之得當者耳尚何悔乎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孔子之𫝊渙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之渙其躬而不
 有者志在于外以受渙而不暇有其躬也嗚呼非鞠
 躬盡瘁死而後已之武侯其孰當之
六四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010-5a]
 周公之象渙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居下卦之上為
 成卦之主而與九五同體正彖所謂柔得位乎外而
 上同是大臣之與君同徳代以宣猷布化者也而以
 隂居柔下无應與故以言其无黨无私則為渙羣而
 元吉言其志在尊君承君則為渙有丘言其計慮精
 宻无㣲不入則為匪夷所思葢下三爻之所仰以受
 渙者在此人而九五之所頼以渙汗大號者亦頼此
 人也惟大禹之代舜聲教訖于四海乃克當之
[010-5b]
象曰渙其羣元吉光大也
 孔子之𫝊渙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之渙其羣元
 吉者其心事青天朗日坦白精忠而光明正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周公之象渙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履剛居位下比
 六四正彖所謂在中乘木之王故為渙汗其大號與
 渙散其居積則自可以濟渙而无咎耳故象占如此
 渙王居以散其居積為解正合王者萃渙渙汗之㫖
[010-6a]
 亦與武成大誥散財𤼵栗之意隠合但按爻𫝊以王
 居无咎為正位彖𫝊以王假廟為王乃在中則是代
 王作舟楫渙大號者倚頼于四而五實正位居中无
 為而治如舜之恭己南面耳則渙王居解以當渙時
 惟王正位居體于義亦通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孔子之𫝊渙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五之王居无咎者
 謂五勞于擇人而逸于任人得以正位居中恭己无
[010-6b]
 為也依𫝊王居上去渙字而但以王居无咎為辭則
 于涣王居句渙字畧頓而以王在中而居无咎為解
 乃覺前後可通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去起/呂反
 周公之象渙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陽剛居渙之
 上能出于渙者也又逺去乎六四之隂忽髙出乎下二
 爻之上位是在蠱為不事王侯之尚志在漸為可用
 為儀之鴻漸也見機髙風逺引髙躅方且足以㢘頑
[010-7a]
 立懦鄙敦薄寛又何咎乎
象曰渙其血逺害也
 孔子之𫝊渙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之渙其血者見
 機之哲髙飛逺舉自然血去惕出可以遠害也嗟乎
 鴻飛㝠㝠乘風逰天弋者之繒繳曾能及耶子房托
 赤松之遊而終身不及韓彭之禍其此義歟
節䷻兑下/坎上
 渙而受之以節何也序卦𫝊曰物不可以終離故受
[010-7b]
 之以節
節亨苦節不可貞
 文王之彖節云云何也曰節有限而止之義也為卦
 下兑上坎澤上有水其容有限故為節節固自有亨
 道葢凡事有制乃亨通之道也又其體隂陽各半而
 二五皆陽則亦亨通之道葢剛而得中乃亨通之本
 也若至于太甚則苦矣太苦乃不可久之道故又戒
 以苦節不可貞葢節以時中為貴時中之節乃謂之
[010-8a]
 和乃可為天下通行之道苦節失和而不可以通原
 非可貞之道也
 大抵節取中節可通之義故亨義即在節中而節亦
 取于可通為貞苦節或至違天時拂人情雖較之縱
 欲敗度不同而要之非久通之道不可久通則又是節
 失其節矣失節之節則亦究成凶咎耳細玩彖辭僅
 僅七字而无義不該見易道之神明通變又見聖人
 之精義入神真令人手舞足蹈不能已也而孟子所
[010-8b]
 以時孔子隘伯夷譏陳仲子之㫖亦可于此概見矣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説
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
度不傷財不害民
 孔子之𫝊節彖云云何也曰言所謂節亨者剛柔分
 而剛得剛位柔得柔位而二五則剛而得中能以天
 理人情之正節制天下也故亨苦節不可貞者凡事
 通變宜民則不窮節過則苦苦則人不能堪而其道
[010-9a]
 窮也然則節何以得不苦乎必如卦徳之説以行險
 當位以節中正以通乃禮之用和為貴節道斯美而
 貞亨不窮耳今觀天地之節也四時皆有節而究之以通
 變成聖人之節也特所以制經常之度使之足以省
 費愛民而止豈非不可貞之謂乎吁觀孔子之𫝊而
 知不中之節原非所貴抑又明甚也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度數議徳行
 孔子之𫝊節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卦下兑上坎是為
[010-9b]
 澤上受水而有節故謂之節君子體此以制禮而適
 中以制數之多寡與度之隆殺體此以議道而適中
 以辨徳之偏全與行之過不及務使節適于中而可
 通焉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周公之象節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以陽實得正位
 居節之始是謂初節然以四應在外而九二以陽實
 塞其前以此而徃必不能通而徒犯其難故象占為
[010-10a]
 不出户庭无咎葢初非不欲通而位處其塞則自安
 于塞耳其塞而知節者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孔子之𫝊節初九云云何也曰言不出户庭者在節
 之初防險慮終是乃知通塞之義而不至于犯難所
 以无咎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
 周公之象節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居兑之中陽剛
[010-10b]
 中實澤水盈滿又上隣兑口澤當可通之時也而以
 位尚居中塞而未通則宜出而不出其亦失通變不
 窮之義矣凶其能免乎故象占如此
 二與三之兑口相接本可以通而固執不通是即不
 可貞之苦節也其宜通而不通之節乎
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孔子之𫝊節九三云云何也曰言通塞有時時行則
 吉初本時不宜出二則時可出矣而亦不出門庭失
[010-11a]
 時至此亦已極矣能无凶乎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
 周公之象節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以隂柔悦佞之
 姿居兑之口是襲厚實之積悦佞諛之人日事般樂
 怠傲而用財如流水者也其不節若兑口之日出不
 已則必匱屈而有悔心之嗟嘆此則嗟乃自取于人
 何咎乎嗚呼今之用財不節而終致悔嘆无及者皆
 此類也
[010-11b]
 漢武有四海之富又承文景積累之後一不知節而
 後且虚耗悼嘆矧其下乎故不節之嗟只可自咎不
 可咎人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孔子之𫝊節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惟其自己全不
 知節故後自蹈于嗟嗟乃自取又誰咎乎
六四安節吉
 周公之象節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柔順得正上承
[010-12a]
 九五自然有節者也自然之節自與苦節不同其吉
 而得亨不待言矣嗟乎節何嘗不吉只苦節不可通
 耳尚節者亦尚為安節可也
象曰安節之吉承上道也
 孔子之𫝊節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安節之吉乃
 承上之道也然則為人臣而自盡其節即皆安節之
 吉矣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010-12b]
 周公之象節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剛中當位又居
 坎之中為水勢流通恬適不苦正彖所謂説以行險
 當位以節中正以通者也是謂甘節以此制度則不
 傷財不勞民以此制度數議徳行則中中和之度適
 時中之宜節制天下而仍通變宜人又何已之不吉
 往而人不尚乎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孔子之𫝊節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九五甘節之吉者
[010-13a]
 以其居位之中故所行中節而和可為天下之達道
 也
上六苦節貞凶无咎
 周公之象節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以隂柔居節之
 終行險之上正所謂節之苦而不可貞者也然雖以
 節得凶悔亦自可亡耳故象占如此嗚呼其申屠狄
 陳仲子之流歟
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010-13b]
 孔子之𫝊節上六云云何也曰言苦節雖貞亦凶者
 節而和則可行一太苦以之為己則難久以之責人
 則難繼其道本自處于窮也故節取中正以通為亨
 而苦節不可貞耳
中孚䷼兑下/巽上
 節而受之以中孚何也序卦𫝊曰節而信之故受之
 以中孚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010-14a]
 文王之彖中孚云云何也曰為卦上巽下兑四陽外
 實兩偶中虚故為中孚又卦義為悦而巽巽以悦故
 亦曰中孚也而澤中之物順而悦以誠相孚者則莫
 如豚魚葢其為物風至則吹浪水面如期不爽水族
 之无心順時而含靈應氣者惟此最著故彖謂人苛
 能如豚魚虚中懐信則吉也又卦為悦而巽无不可
 濟之險故又為利涉大川然必守正則吉不正亦不
 可為信也
[010-14b]
 孚之為字從爪從子取鳥之乳卵應期而化之義中
 孚之義亦謂虚中之孚須如鳥之乳卵也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説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
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貞乃
應乎天也
 孔子之𫝊中孚彖云云何也曰言所謂中孚者兑下
 巽上合二體觀三四皆柔而在内分二體觀二五皆
 剛而得中柔在内則虚剛得中則實虚則无物實則
[010-15a]
 无偽兑悦巽順合而成信乃人君感化邦國之道也
 所謂豚魚吉者能存誠順應乘化以逰如豚魚之應
 風則吉也利涉大川者涉世順應如巽木之浮澤虚
 舟之順風何往不利也中孚以利貞者天道孚而有
 信故四時不言而信百物應期而生人能静虚守正
 與物无妄乃能應乎天也故天地間凡事以中孚為
 吉而中孚尤以得正為利耳
 存誠順應則信及豚魚不然曽豚魚之不如矣信則
[010-15b]
 民任故孚乃化邦
 中孚為卦原是乾卦而虚其中葢天之心天之體天
 之運皆孚而貞也故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
 人心大虚如中孚即應乎天葢應天者先天而天不
 能違耳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孔子之𫝊中孚大象云云何也曰澤上有風風行水
 上渙散解釋之象君子體此以兑説之口議死罪之
[010-16a]
 獄而使受渥澤以巽入之心緩獄囚之死而使被仁
 風亦如澤風之渙散解釋也議獄者求其入中之出
 緩死者求其死中之生是惟大聖人本一腔至誠惻
 怛之心乃能如此故議獄緩死亦中孚意也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他湯/何反
 周公之象中孚初九云云何也曰初當中孚之初陽
 剛外固而與四相孚安然能孚則吉有他則燕之不
 如矣葢虞有安而慮之義孚以誠確為貴而初則陽
[010-16b]
 剛外包如鳥凝神抱一慮始謹初有虞之象也燕亦
 安義乃𤣥鳥之稱應時而至處堂悦入葢物之有孚
 而説巽者也卦取中孚原有鳥孚之義故初取燕二
 取鶴而上取翰音葢皆以鳥孚之㫖相終始也大抵
 初爻象鳥伏子故云有他不燕二爻象孚欲成故云
 其子和之三爻象子在殻故云得敵四爻象子成故
 云月幾望五象雛成羣故為有孚攣如上象習飛故
 為登天而要之皆鳥孚之節度即皆中孚之義象物
[010-17a]
 象也善讀易者即象得義即義悟象于易即思過半
 矣
 即中孚二字一象鳥孚卵一象豚魚一象涉川一象
 燕一象鶴一象鼓罷泣歌一象月望馬亡一象攣如
 一象翰音可見天地間无象非易无在非易在人善
 觀善㑹耳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孔子之𫝊中孚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初九之虞吉者
[010-17b]
 謂以剛徳履悦初其志誠一未變也
九二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周公之象中孚九二云云何也曰鳴鶴子和者中孚
 之神含于三四而其應則動于二五葢九二與五以
 剛中説巽正當鳴和之應而鶴則陽鳥善鳴于二兑
 中之象為尤近故二取鳴鶴子和以見相孚之必然
 也其曰好爵爾靡則謂好爵人所易吝而相孚則彼
 此可共是亦悦而能巽可以見相孚之无間者故象
[010-18a]
 又取之耳嗚呼其在人心則誠信為徳无物不通者
 乎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孔子之𫝊中孚九二云云何也曰言其子和之者其
 鳴以中心之誠故和亦出中心之願也繫辭曰言行
 在善不善之間而應違關千里之遠其斯誠感誠應
 之自然乎而人心之廓然大公物來順應亦猶是矣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010-18b]
 周公之象中孚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以隂處陽以
 柔處剛悦極而應翰音之上九故為得敵而不能自
 主或鼓或罷或泣或歌之象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孔子之𫝊中孚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之或鼓或
 罷者三以柔處剛又居兑口以應不正之上所處之
 位原不當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
[010-19a]
 周公之象中孚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居中而以隂
 居隂中虚无物不與三合而獨上比于五是為月之
 幾望而圓滿馬之匹亡而獨進中孚如此咎于何有
 故象占如此
 六四以柔順静虚巽而承五是為隂之極盛而中孚
 體完者故為月幾望之象與三兩隂相比如馬之匹
 三躁擾搆敵而四獨柔巽比五絶三不正之朋故為
 馬匹亡之象
[010-19b]
象曰馬匹亡絶類上也
 孔子之𫝊中孚六四云云何也曰言馬匹亡者四與
 三皆隂而邪正不同四絶隂類而上從九五故自无
 咎也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
 周公之象中孚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居巽之中居
 剛之正下乘六四而静虚内通内應九二而中正相
 孚正所謂剛中説巽以化邦者也故為有孚攣如而
[010-20a]
 自得无咎之象其在于鳥則期滿子成之候乎故六
 爻惟此獨稱孚焉而王者之信孚大臣羣臣化孚天
 下萬邦可以類推即人心之性善而情善心誠而意
 誠亦可類推也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孔子之𫝊中孚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九五之有孚攣
 如者惟其位正當剛中之位故其孚有攣如之孚也
 四五虚實得位中孚之至而皆有補過之辭葢人非
[010-20b]
 至誠未有不補過而能无過者故中孚又以補過為
 功耳然要之易道亦原是處處教人補過以寡過之
 㫖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
 周公之象中孚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亢而在外内
 應不正之三故為展翰長鳴聲聞于天之象夫孚由
 中心之誠虚而後得乃欲以翰音求之是自趨于喪
 孚之途者也守此不變凶所不免矣故象占如此嗚
[010-21a]
 呼學者實徳不孚而聲聞過情亦豈吉道乎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孔子之𫝊中孚上九云云何也曰言翰音登于天者
 以躁妄為中孚豈長久之道乎必也誠中孚外如四
 如五其庶幾也
小過䷽艮下/震上
 中孚而受之以小過何也序卦𫝊曰有其信者必行
 之故受之以小過
[010-21b]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
下大吉
 文王之彖小過云云何也曰為卦下艮上震四隂在
 外二陽在内隂多于陽小者過也故為小過小者既
 過則可以亨矣然必以守正為利不正亦不得亨也
 又既為小過則止可小事而不可大事以卦原是小
 者過則只可小事得亨而不可于大事望利也且卦
 體上下四偶象鳥翼中二竒象鳥身艮止震動四隂
[010-22a]
 用事而二陽不能自主如鳥身挾翼以飛且飛且鳴
 而遺之音亦可謂小者過矣而其實不宜上而宜下
 乃大吉以上則大事而下則小事也故象占如此
 觀隂盛雖亨而亦必利貞可見隂之亨正亨以貞人
 臣无以震主之威自失臣節是為正也觀可小事不
 可大事則知凡事量力而處乃為得宜若力小任重
 智小謀大是自蹈覆餗甚不可也觀飛鳥遺音不宜
 上宜下乃大吉則知凡事吉以自安其分人臣雖至
[010-22b]
 託孤寄命治定功成亦必恭謹斂約勞謙有終然後
 上順下安永終令譽也嗚呼聖人之立象也舉一以
 例百繫辭也括義以形象不特言凶言悔言吝者為
 示戒即言亨言利言貞者亦示訓易真所謂懼以終
 始其要无咎出入以度内外使知懼也仁矣哉聖人
 之用心乎真合天下萬世以寡過矣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
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
[010-23a]
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

 孔子之𫝊小過彖云云何也曰言小過亨者謂小者
 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者與時偕行過而宜得其正如
 四時之行也小事吉者二五皆以柔中處之是以小
 處二五故止得小事吉也不可大事者大事非剛不
 勝而剛又非得位不行三四兩剛皆失當行之位而
 不得其中是以不可大事也飛鳥遺音不宜上宜下
[010-23b]
 大吉者卦體有飛鳥之象焉往上則其勢逆往下則
 其勢順故以舎逆就順為吉也然不宜上宜下亦取
 上卦震動下卦艮止之義葢又以喻既過而愈動以
 上則陵陽愈逆而能止以下則從陽自順故得大吉
 也總之天道惡盈福謙處小過之時自以退處卑遜
 使尊者安尊始可免犯順之凶故聖人論理无不凖
 天道之自然以立言耳
 大抵過有三義有過勝之義有過失之義有過往之
[010-24a]
 義卦中之隂勝陽𫝊所謂小者過是過勝之義也卦
 中隂多失于太柔𫝊謂剛失位而不中是過失之義
 也卦中爻多不應行不相遇𫝊謂與時偕行是過往
 之義也讀彖與𫝊當知原備此三義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
乎儉
 孔子之𫝊小過大象云云何也曰山上有雷是乃雷
 在山上往而小過耳君子體此知禮雖以得中為貴
[010-24b]
 而道須以善下為基故于行也則寧過乎恭自處尚
 謙不敢泰也于喪也則寧過乎哀自處尚哀不敢易
 也于用也則寧過乎儉自處尚省不尚奢也凡事下
 而不敢上順而不敢逆以是為小過耳
初六飛鳥以凶
 周公之象小過初六云云何也曰卦之六爻象飛鳥
 初上乃鳥之兩翰而初與四應又居過時是上而不
 下者也飛鳥不宜上宜下而初獨上而不下失順逆
[010-25a]
 之義矣自屬凶道故象占如此
 象謂宜下吉而初在下反凶者彖以卦之時言爻以
 卦之象言葢鳥之下非一羽所能止上方飛也而初
 能下乎且卦象䜿觀則初為下若横觀則正以初上
 為並飛之羽翰耳
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孔子之𫝊小過初六云云何也曰言飛鳥以凶者當
 隂盛之時羽毛之成身雖不與之俱飛而不得也大
[010-25b]
 抵下三爻止體以弗過為无咎而初則便是頻飛之
 翰當止不止故為過凶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周公之象小過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雖居過時而
 能柔中守正過而不過于後則雖過初六始生之祖
 而居二則遇其配祖之妣于前雖不及六五柔中之
 君而處二則實遇承君之臣履柔安分亦自是无咎
 之道也故象占如此
[010-26a]
 往二則過其始故為過其祖柔得柔位是遇其妣正
 應在上是不遇其君二本在下是遇其臣
 按過祖遇妣註以過三四遇五六為解愚嘗反覆此
 義大抵爻中過遇之㫖謂已過此而往遇彼耳則六
 二之解以徑過其祖而值遇其妣庶于文義為順又
 例以不及其君遇其臣之㫖則是言過乃已過不遇
 而不及則謂其尚在前而未過抑又明甚也若以初
 不可言祖則初為爻之始生始生為祖于義亦通顧
[010-26b]
 不知明易君子以為何如也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孔子之𫝊小過初六云云何也曰言不及其君者臣
 无過君之理過則逆而上矣當隆盛之時而能順止
 于下不及其君是舎逆取順之道故為无咎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
 周公之象小過九三云云何也曰三當小過之時上
 應上六而獨與四以陽剛中正卓然自立是衆隂之
[010-27a]
 所欲甘心者也若不知于此過防則恃剛必折或有
 從而戕之者矣漢之李固陳蕃軰其凶可証也故象
 占如此鳴呼聖人為羣隂中之孤陽慮亦至矣故曰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象曰從或戕之凶何如也
 孔子之𫝊小過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從或戕之凶何
 如也而尚可勿過防歟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010-27b]
 周公之象小過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以剛居柔而
 處隂過之時尚无過咎之道也葢四位本隂而九則
 剛是為剛柔相劑而弗過以四之柔而遇九之剛是
 為以柔際剛而遇之夫過而不遇則咎生弗過而遇
 尚何咎乎若其不然而欲過以前往則以陽而入隂
 君子而遇小人危厲亦甚矣故往在必戒也然過之
 為㫖取往過之義謂其與時偕行耳豈謂固守一轍
 全不知變哉故又以勿用永貞為貴也葢一永貞而
[010-28a]
 固守不變則又過耳
 上卦為震動而四為震主動則成動之過故往厲必
 戒所以即四之往而戒過也永貞又成不動之過故
 勿用永貞所以即四之不往而救過也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孔子之𫝊小過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之弗過遇
 之者四隂而居以柔則為小之過今以九居四則不
 當位所以不過柔也往厲必戒勿用永貞者固執之
[010-28b]
 意亦不可長守不變也味其語意葢正以申與時偕
 行之義于二陽爻中耳
 愚按觀終不可長之辭似義在釋勿用永貞之㫖而
 𫝊却單言往厲必戒遂若𫝊義難通若叅觀諸爻𫝊
 中往往以一語該下數言則亦自可知終不可長之
 言為釋勿用永貞也然亦終不敢定其云何也則亦
 從朱註當闕之例俟知者耳
六五宻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010-29a]
 周公之象小過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隂居剛處
 乎三四二陽之上下應艮止在中之二而又動體居
 中是正隂之方盛而髙出乎陽柔之得中而小事為
 可者也故其象為隂上陽隔而宻雲不雨自我西郊
 又為公弋取彼在穴耳在穴指内卦止中之二言也
象曰宻雲不雨已上也
 孔子之𫝊小過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宻雲不雨者以
 柔居五其位已上隂盛之極所為小過也
[010-29b]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
 周公之象小過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以隂柔居動
 終而據過時雖有應在下然陽失其位而艮不能止
 窮髙非位是為弗遇過之而其象則為飛鳥任其躁
 動之性以逺離巢穴飄散无歸者也以此處過凶所
 必至而外災内眚俱不免耳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孔子之𫝊小過上六云云何也曰言弗遇過之者隂
[010-30a]
 至于上陵陽已極位亢而不可下也夫飛鳥不宜上
 宜下而上如此舎順效逆能无凶乎大抵天下事過
 亢則无一而可陽且不可過亢而况于隂乎故為隂
 者亦守利貞之戒而可矣
既濟䷾下離/上坎
 小過而受之以既濟何也序卦𫝊曰有過物者必濟
 故受之以既濟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010-30b]
 文王之彖既濟云云何也曰水原須火以致用者也
 而為卦水火相交故曰既濟既濟則有亨道矣然所
 亨者小而又利在得正其象則為初乃得吉而于終
 則亂也葢言亨于既濟之時則所亨為小謂其于大
 者既濟而後為濟故亨為亨小亦且既濟則易于恃
 濟自止故亦為亨者小而終易亂終且易亂而初之
 吉不誠為小乎嗚呼聖人之憂盛危明慮險防危固
 如此乎然亦卦中離二得中有初吉之義上坎終止
[010-31a]
 有亂之道非于象之外取義也
 郝氏曰濟取以火濟水之義葢坎象隱伏須以離明
 辨之則相濟為用故既未濟二卦皆以離化坎君子
 明善以誠身致知以誠意所以為易道之終也
 又曰易道之體用盡綂于乾坤而乾坤之變化莫妙
 于坎離上經卦三十乾坤而下竒偶各三十遇泰否
 而終坎離以坎離為&KR2734否之交也下經卦三十四咸
 恒而下竒偶亦各三十遇損益而終既未濟以既未
[010-31b]
 濟為損益之徴也
 愚按人情欲濟而未濟則必求中道以圖濟既濟則
 已得其濟遂終止而更不復求濟求濟則何所不濟
 終止則雖濟必亂此雖人事之必然亦天道之自然
 故衆人以既濟為喜而聖人以既濟為憂此彖于六
 爻多戒辭而象𫝊則特揭思患豫防也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
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010-32a]
 孔子之𫝊既濟彖云云何也曰言既濟亨者謂小者
 得遂而亨通也利貞者剛柔各得其正而二五所居
 之位盡當也初吉者謂其離二之柔得中而可濟坎
 也終止則亂者謂以坎止居上是乃終止終止則亂
 理在必然而其道窮也
 大抵既濟吉以離明亂以坎止凡事自恃其已濟而
 終止則道窮而亂理在不爽唐明唐莊固可証宋襄
 符堅亦可鍳也
[010-32b]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孔子之傳既濟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卦上坎下離水
 在火上是水得火以濟其用也故謂之旣濟然得其
 用則火可以濟水而失其用則水亦能滅火則是水
 火有既濟之用而亦有意外之患矣君子體此知患
 生于不測而流潰于不防于是兢業惕厲已治如未
 治已安如未安時時事事思中間之患機孜孜亹
 亹謹未至之隄防一如火之足以濟水而不使水之
[010-33a]
 得以滅火也
 愚按孔子繫辭翼否九五之㫖全若為既濟之君子
 明思患豫防之㫖處否之君子其尚思此言既濟之
 君子亦无忽此言可也
 坎險在外防患之象離明在内豫思之象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
 周公之象既濟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處既濟之初
 以陽剛居離明之始知謹始者也是為既濟水將登
[010-33b]
 岸而車輪上曳牛尾尚濡之象謹始如此寜有咎乎
 盖車當登岸之際正車上車下之人凛凛惕厲戒愼
 以防患之時也既濟而如是則雖濟而常若未濟之
 心自然咎所必免也
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
 孔子之傳既濟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之曳輪濡尾
 此乃知慮危防險之道者于義自无咎也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䘮息浪反/茀音佛
[010-34a]
 周公之象既濟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文明中正之
 德本才足以濟險也然以上應九五坎險之君自恃
 其濟而不能下賢以行其道則二雖有濟險之具亦
 失其所以行如婦之喪其車茀而不能行耳然二為
 離主明見幾先安然以聼則中正之道亦難終廢而
 時至仍行七日即得矣盖彖傳所謂小亨以利貞
 初吉而柔得中即指此爻言耳
 六二于離為中女婦象喪茀无蔽離虚象六二柔中
[010-34b]
 安常處順有勿逐自得象七日則卦一周為七日如
 七日來復之義盖天道運行之自然抑又六爻往而
 復來自此至未濟之九二遇剛則陽實計其為日又
 適七也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孔子之傳既濟六二云云何也曰七日得者以六之
 柔中得正自有必濟之吉道也彖之所謂初吉以柔
 中者此耳
[010-35a]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周公之象既濟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以剛處剛居
 離之上遇險之交是乃以明化險蹇之終濟故為髙
 宗伐鬼方三年終克之象然以三自處非中是亦剛
 暴喜事之人故又戒以小人勿用耳盖人主之用兵
 原非人不濟而非小人則亦无以動其好大喜功之
 心故用師既戒用小人又師克有功小人必且進爵
 分土亦恐易至亂邦如師終之戒故聖人于此爻備
[010-35b]
 戒之也
 離為戈兵故稱伐三以明伐暗故稱伐鬼方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孔子之傳既濟九三云云何也曰言髙宗以天下之
 盛伐鬼方之小醜猶必三年然後克之則是雖克之
 于三年之後而三年之中勞師逺輸國儲耗于車馬
 供億之間甲兵敝于寒暑戰陣之際九重宵衣旰食
 百爾奔走禦侮其困憊亦已甚矣嗚呼以髙宗之賢
[010-36a]
 而尚且如此師可輕用耶吾夫子贊易而獨于此言
 凛凛乎若慮若戒有以夫
 大抵時當既濟則天下富強故人主每易恃其富強
 之資興師動衆不知兵為凶器動非其宜小則虚耗
 國力大且患生意外故周公孔子于既濟三爻惓惓
 致意而傳特釋三年一句也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繻而朱反/袽女居反
 周公之象既濟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身當既濟之
[010-36b]
 時踰三伐克之上而入坎陰險之中矣于象為繻之
 有衣袽而宜終日戒者也盖時當既濟則内憂易忘
 又兵勝之後驕心易生故一切敗絮紛紛皆藏于衣
 被之中此而能戒則思患豫防濟可終亨而不獨初
 之得吉若不能戒即大安之日乃危機之伏已治之
 秋乃大亂之伏所謂終止則亂者即在此耳而象不
 言吉凶者盖謂此乃終日戒之時能戒則吉不待言
 不能戒則凶不待言也
[010-37a]
 終日戒以其乘離日之終也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孔子之傳既濟六四云云何也曰言終日戒者謂當
 此時雖既濟之後而危機亂機即藏于中而有可疑
 也有可疑即有所疑安得不終日戒乎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周公之象既濟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本陽剛中正
 下與六二為鄰而處坎之中有終止之病處濟之盛
[010-37b]
 无柔中之誠既濟雖盛于六二而反不如六二之中
 正誠一實受吉來之福也盖時已濟而滿心生誠意
 散一切豐亨豫大之中皆伏䘮亂危亡之機豈能如
 柔中之二實受吉來之大福乎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孔子之傳既濟九五云云何也曰離為牝牛離東而
 坎鄰之故謂五曰東鄰坎西而離鄰之故謂二曰西
 鄰盖二以柔中䘮茀自得是乃以時用禴恭儉无求
[010-38a]
 而永克有濟故傳特指其吉大來盖大來之吉即初
 吉也
上六濡其首厲
 周公之象既濟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處既濟之終
 以陰柔之資居陰險之位是坎水既盈享其既濟而
 惟知飲酒宴樂以自終者也故于象為濡其首夫既
 濟之時乃終日戒時也而至于飲酒濡首是犯終止
 則亂之大戒矣危能免乎故占象為厲然厲特就濡
[010-38b]
 首之時言其蹈危機耳其實終止之凶原在此也彖
 傳曰其道窮道窮焉有不凶者
象曰濡其首何可久也
 孔子之傳既濟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之飲酒而
 至于濡首道已窮而亂必至如㤗之上六矣又何可
 長乎言其必厲而至于亂也終止則亂不亦信乎
未濟䷿坎下/離上
 既濟而終之以未濟何也序卦𫝊曰物不可窮也故
[010-39a]
 受之以未濟終焉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汔許/立反
 文王之彖未濟云云何也曰水火以相濟為用而未
 濟則火在水上炎者反升上而流者反居下分背不
 交故曰未濟也然卦徳雖不若既濟之交致其用亦
 自有濟險之明待用無方之具有亨道焉但亨者亨
 其未濟而可濟若如小狐之尚未習險汔濟而尚有
 水濡其尾則是未明所以濟之之道耳以是而往蹈
[010-39b]
 險履危无攸利也
 狐多疑每聽冰下無水聲乃濟小狐則尚不能習險
 善濟故彖以小狐象全卦爻以初六象小狐葢濟事
 貴謀惡疑以小狐之暗而處險故无攸利也凡事以
 明濟險則濟而卦則險暗在内離明在外故有未濟
 之象
 萬物生成于乾坤而致用于水火故上經首乾坤而
 終坎離人道造端于夫婦而生生于水火之相交故
[010-40a]
 下經首咸恒而終既未濟然既濟則交致其用而未
 濟則各致其用交致其用則用已致而其事已畢各
 致其用則用未致而待用不窮葢易道主于生生不
 已故六十四卦終未濟也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无
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孔子之𫝊未濟彖云云何也曰言未濟亨者離在上
 而五之柔得中也小狐汔濟者坎二正在險中未䏻
[010-40b]
 出而達于險外也濡其尾无攸利者智塞識暗不䏻
 即濟而繼之于終也然六位皆不得正而二五居中
 剛柔相應亦自有共濟之道所以雖未濟而亨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居子以慎辨物居方
 孔子之𫝊未濟大象云云何也曰言水在火上謂之
 未濟葢火炎上水流下不成交致之用而屬不移之
 方也君子體此慎審以辨物之性使各居其方而不
 相雜則類聚而羣仍分不特善惡邪正无凌蝕之患
[010-41a]
 亦且大小偏全有得所之用是以未濟而各有所濟
 之道也
初六濡其尾吝
 周公之象未濟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以陰柔居險
 初而居未濟之始狐之汔濟未濟而濡其尾者也夫
 方䧟于險惟剛决可濟而濡其尾焉其能濟乎亦可
 羞矣故象占如此而凡居宜濟之地而遲疑不决者
 其為吝皆可類推耳
[010-41b]
 坎為狐為水而初居卦後有濡尾象
 下坎三爻皆未嘗濟故以濡尾曳輪征凶為戒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孔子之傳未濟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之濡其尾
 者居坎暗塞隱伏之下全无離明先見之識亦不知
 之極也不知如此不亦可羞耶
九二曳其輪貞吉
 周公之象未濟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當未濟之
[010-42a]
 時以離處險中雖應五而未能即應是彖所謂柔在
 中而知險不濟者也故有車曳其輪之象處未濟而
 能如是則亦得正而吉已故象占如此嗚呼其見險
 知止行不犯難者乎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孔子之傳未濟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貞吉者時
 當未濟之時地居坎險之中知時之不可濟而不濟
 是乃以中行正而非如小狐之不知者也其得正而
[010-42b]
 吉又何疑乎
六三未濟征凶利渉大川
 周公之象未濟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當未濟之時
 以柔暗之資處極險之地而又應以濡首之上是乃
 以不能濟之才値不可濟之時者若犯難而征則凶
 必矣獨以其位居出險際離之會則為渉大川之利
 耳
 初二皆未濟而獨于三言之者三近外坎將出有濟
[010-43a]
 之疑也
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孔子之傳未濟六三云云何也曰言未濟征凶者以
 剛居柔位不中正而未可征耳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周公之象未濟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雖當未濟之
 時而已出險居離以才之剛明而處位之柔順自能
 以明濟暗未濟者可從而濟故占象為得正而吉悔
[010-43b]
 自可亡事象為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也
 觀未濟之九四貞吉可見居以當位為功不盡關二
 五也二五正有不貞吉者大抵上三爻未濟而可濟
 者故象多吉辭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孔子之傳未濟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之貞吉悔亡
 者九四以陽明濟險其志得大行也嗚呼陽剛文明
 固濟險之具乎濡尾之小狐安得不吝
[010-44a]
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周公之象未濟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離明中正
 之德下應九二剛中之臣君明臣良何險不濟何濟
 不通故占象為貞吉无悔事象為君子之光上下交
 孚而吉也大抵君子之光光以文明而實光以孚二
 盖人君能信任賢臣則自用不事而兼照无遺自然
 上下交孚而行无不吉耳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010-44b]
 孔子之傳未濟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君子之光者五
 二相孚離明坎潤交相𤼵越其暉吉也
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周公之象未濟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剛處離終
 而下孚六三不正之險是非君子之孚乃孚于飲酒
 而已夫當未濟而既濟則飲酒宴樂亦君子所不廢
 未可便謂之咎但以六三之險終而上以剛躁應之
 則有飲酒而沉淪濡首之象若以此為孚則孚所不
[010-45a]
 當孚而失是耳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孔子之傳未濟上九云云何也曰飲酒而至于濡首
 亦太不知節也既濟者且將以終止亂而况其為未
 濟之終乎
 按知節即知時之義而以此終易者易取時行以既
 濟為用而以未濟為功知節則時雖未濟而可濟不
 知節則時雖既濟而終于不濟正以見易乃時中之
[010-45b]
 道而生生之道知節則得時之中而道日生不知節
 則失時之中而道終窮也嗚呼易固教人時中之道
 而實寡過之道哉
 
 
 
 
 豐川易説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