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4 豐川易說-清-王心敬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豐川易説卷三
             鄠縣王心敬撰
  上經
履䷉兑下/乾上
 小畜而受之以履何也序卦傳曰物畜然後有禮故
 受之以履
履虎尾不咥人亨咥直/結反
[003-1b]
 文王之彖履云云何也曰履以兑説履乾剛有履虎
 尾不咥人象履虎尾而不咥人亨可知矣故占有亨
 象嗚呼惟禮免患其當文王與紂之事乎
 履虎以履尾亨乾龍以无首吉聖人所以處後不處
 先也讀易者宜於此着眼
 智崇禮卑即履義故曰履者德之基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説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説音/悦
[003-2a]
 孔子之繫彖履云云何也言履是以兑柔履乾剛
 也兑説而上應乎乾以説而履是以雖履虎尾不
 咥人而亨也又乾九五以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兑敢以一隂自驕於九五之前乎是亦有陽道光
 明履帝位而无疚義嗚呼天王聖明兮臣罪當誅
 文王惟以如此之心遇紂是以説而應履虎尾而不
 咥也至德哉不惟大患終以禮免即千古君臣冠
 履之分亦正於此矣故履卦以君臣作解當以文
[003-2b]
 王為大象又即謂文王繫此卦原本自占者明義
 可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孔子之傳履大象云云何也言乾天在上兑澤在下
 所以成履而君子體之則用以辨上下之分而定斯
 民之志如上天下澤之截然不紊耳程傳最為分明
 的當矣但亦須知辨上下而定民志在上則為化民
 成俗之明主在下則為俗移風易之順民必在上者
[003-3a]
 如乾剛之中正光明以履於上則分始辨而民志定
 在下者亦必如兑説之説而應乎乾則民志定而分
 益辨故乾剛兑説上下相應之義亦不容畧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周公之象履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以陽剛質直之
 德居初地履厯之始有素履象素履則雖欠少節文
 而誠質可尚何咎之有故占有无咎象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003-3b]
 孔子之傳履初九云云何也言素履之所以无咎者
 以其誠質自將獨行所願也然並連兑説之義亦發
 出矣盖獨行所願是所説而應耳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周公之象履九二云云何也九二剛中説體上无正
 應而履地之上有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嗚呼其伊
 尹耕萃樂道囂囂自命顔子陋巷簞瓢不改其樂之
 時乎他不足擬也
[003-4a]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孔子之傳履九二云云何也言九二幽人貞吉者剛
 中説體履道出於本心中不自亂耳即孔子之繫可
 知信非伊尹顔子不足當之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跛/波
我/反
 周公之彖履六三云云何也曰三以柔履剛不中不
 正且逼近乎乾有眇視跛履履虎尾象履而如此凶
[003-4b]
 豈待言故占有咥人凶象而又為武人為于大君象
 也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
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孔子之傳履六三云云何也言眇而視終不足有明
 跛而履終不足與行咥人之凶言其履位不當必且
 致凶而武人為于大君言如武夫為君志氣剛暴者
 耳嗚呼武人為君周公孔子雖不言吉凶然始皇項
[003-5a]
 羽豈視履元吉者乎讀者占者亦可識其㫖矣
 視則宜明履則宜行而眇者終不足有明跛者終不
 足與行然則其能視能履者亦只是眇者不自知其
 眇而自謂能視跛者不自知其跛而自謂能履耳世
 之本无實具而髙自標許徒貽自知不明之羞者皆
 此類也
 彖言履虎尾不咥人亨而六三則言履虎尾咥人凶
 者盖全卦是以悦履剛故得吉而六三則履乎外柔
[003-5b]
 内剛逼近乾剛之位故凶也可見履以當位為吉凡
 不當位而履者皆自取噬囓耳千古履非其正之戒
 皆可於此取鑒
 大君之道取於神武而武人為于大君又同於眇視
 跛履之凶者君道取於剛柔相濟无取志尚其剛也
 盖大君而志一尚剛即賢明之君尚有必折之凶况
 武人徒剛无識者乎故與眇視跛履同一致咥之凶
 耳唐文皇征遼之師頗類之然則剛非其戒而志剛
[003-6a]
 則履道之至戒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愬山革/反音色
 周公之象履九四云云何也盖九四雖以不中不正
 履九五之剛然以九剛居四柔則濟剛以柔有能戒
 懼而終得吉之義故象占特取於此
 六三以柔居剛則必凶九四以剛居柔則終吉可見
 履道莫凶於志剛然天下一切居上居下待人接物
 何事不凶於志剛者嗚呼可戒哉
[003-6b]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孔子之傳履九四云云何也曰凡爻以位之本情為
 志六三以陰而居陽位是志於剛者故不足以與行
 九四以陽而居陰位愬愬戒懼則其志真可有行矣
 噫其即乾乾朝乾夕惕而在上不驕在下不憂之義
 乎
九五夬履貞厲夬古/快反
 周公之象履九五云云何也言九五以剛中正履帝
[003-7a]
 位下以兑應之凡事必行无所違礙此君道之正也
 故有夬履貞象然陽剛中正而自信一切阻撓不行
 則亦自處於乾乾之厲矣故占又有厲象也此亦與
 贊乾三之厲同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孔子之傳履九五云云何也言夬履自是九五剛中
 之正位厲正是其履而當位之道非為過也盖孔子
 釋周公爻義至此恐人錯認厲字為不美之危詞故
[003-7b]
 特以位正當釋之以明君道自當以剛中直達權不
 旁撓為正耳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周公之象履上九云云何也言上九履道之終視其
 履以考其祥時故有視履考祥象處剛履悦當履之
 終履皆得宜自无致咥人之凶有其旋元吉之義故
 占亦有其旋元吉象也此一爻可括一卦之義亦可
 當一部迪吉錄讀聖人之憂患天下後世至矣哉
[003-8a]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孔子之傳履上九云云何也言其旋元吉者視履一
 一合乎規矩自然大有慶耳然亦可知必其旋而後
 元吉也舎其旋言元吉祥從何至哉
 觀於其旋元吉可見考祥不在於天之慶而在人之
 履又可見慶不在大有之日而在視履之時且可見
 考祥正不必在他人視履之時而在吾身自履之心
 嗚呼舎履言祥祥何可得舎心言履履於何本乎故
[003-8b]
 君子省身存心之學謹於日用云為之間也
泰䷊乾下/坤上
 履而受之以泰何也序卦傳曰履而泰然後安故受
 之以泰泰者通也
泰小往大來吉亨
 文王之彖泰云云何也曰其在造化天髙地下分位
 原相懸絶一旦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則是小往大來
 天地交而泰矣泰則萬物通達其在人事即君尊臣
[003-9a]
 卑體綂原自隔絶一旦君志下交臣志上交即君臣
 交泰而四海安和時也吉而且亨自不待言故泰之
 占有吉而且亨之象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陰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
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長丁丈反/否卦同
 孔子之繫彖泰云云何也曰易藉造化以明人事之書
 也孔子心企泰和之時夢寐慇切故繫天地交泰之
[003-9b]
 義只一語贊過而其反覆推明盡在君臣交泰之義
 其實泰就君臣言則必内陽外隂内健外順内君子
 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而後成且取義亦卦中
 自有之義也獨其以陽為君子隂為小人則聖人扶
 陽抑隂之意固昭然可見矣
 又天地之泰一嵗一交世道之泰屢世不逢聖人於
 泰所以津津嘆羡贊美之不置乎顧其語意於君子
 道長小人道消之意尤若慨乎其有餘慕焉
[003-10a]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財裁同相息亮反/左音佐右音佑
 孔子之象泰云云何也曰謂天地交而後成泰王后
 體此以經綸民物必於天地之生成以供斯民用者
 或裁成以損其過或輔相以補其不及左右維持務
 令皆得成就其用以登斯民於泰和如地天之交泰
 耳然此言王后體泰之意云然其實這泰匪關氣運
 之適盛也正由朝廷之上君臣同心為斯民裁成輔
[003-10b]
 相令各得所而後世道昌隆天下泰和耳則謂此象
 為孔子象君子體泰之義即孔子為萬世指成泰之
 由示保泰之道可也義固在人自取耳
 觀后以財成輔相以左右民嗚呼王者之於民如保
 赤子不啻也聖天子入赤心於小民之腹萬姓焉得
 不輸赤誠於聖主之前乎上下交泰此亦其義
初九㧞茅茹以其彚征吉茹人余反彚于位/反音胃否卦同
 周公之象泰初九云云何也曰三陽並進於泰交之
[003-11a]
 時㧞茅連茹以其彚象以此而往吉也可知故占有
 征吉象
象曰㧞茅征吉志在外也
 孔子之傳泰初九云云何也曰言㧞茅征吉者士在
 草莽正逢世主下賢亨泰之會故彈冠相慶志在於
 偕出耳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馮音/慿
 周公之象泰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剛中而與五為
[003-11b]
 正應此乃六五之聖主推心委任以成泰亦即九二之
 大臣竭誠進忠以報聖主者也求之古大臣其惟商
 之伊尹漢之諸葛忠武乎故象義取於既能包荒又
 能馮河既能不遐遺又能朋亡以得尚于中行也其
 不言吉凶者當泰之世五降心以相下二一徳以孚
 上征吉自不待言惟惕厲或所不免然履中應上亦
 自尚其中道之行厲又何足道乎故征吉惕厲皆不
 必言也
[003-12a]
 包荒四者皆大臣之中行而於泰九二必一一數出
 者盖泰之九二乃王佐之地致泰之由於是乎係必
 仁智義勇諸德之備優然後世道之太平可幾聖主
 之付託不負而上下之交孚益固耳故必兼這包荒
 度量馮河剛勇不遐遺𢎞智朋亡公義乃足滿中行
 相尚之心也
 又曰伊尹之行世遠書殘不能盡得然即書與孟子
 之言亦可得其大畧武侯時近史存尚論其世而細
[003-12b]
 觀其行乃見此爻之德信非此二公不足當之嗚呼
 寥寥宇宙不知幾千百年中間只此二三人中行二
 字固可易言歟
 大臣无包荒之量則不能容物需時无馮河之勇則
 亦必有遲滯因循之弊无不遐遺之智則不能逺慮
 兼綜无朋亡之義則亦必有比黨狥私之弊皆非中
 行之道故九二致泰之大臣一一備之
 包荒易於遲滯廢弛不遐遺易於朋黨比昵故四德
[003-13a]
 雖以兼盡為中行而尤以相濟相尚而行始中也
 大臣必有這等中行然後可以乘時致泰然亦必人
 主推心信任然後得尚於此等中行故泰之九二以
 遇九五下交之主而後行得自尚也看來泰是君臣
 相交而成實以君能下交而成志泰者須知之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孔子之傳泰九二云云何也曰言包荒得尚于中行
 者以君下交于臣如天下交于地之含𢎞光大也
[003-13b]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周公之象泰九三爻義云云何也曰周公其借此爻
 示以保泰之至戒乎盖九三下乾終而與坤接其在
 造化則天地相接之際在世道則泰極而否之始故
 周公特取九三所處之義象之又不拘他卦爻象而區
 區僅從爻位明象也其言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者若
 曰莫謂泰可常恃如九三即接乎坤四无有平而不
[003-14a]
 陂往而不復者又勿謂泰可常通必於今未艱之日
 自處艱貞乃得无咎耳又勿以小人於我逢迎慇勤
 遂信而任之也必勿恤其孚拒之不應然後泰可常
 保而于食有福耳嗚呼艱貞乃无咎勿恤乃有福聖
 人之為泰慮者皆泰必至之情理乎
 觀周公象泰九三爻義可見保泰全以不侈然自恣
 逺絶小人為至戒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003-14b]
 孔子之傳泰九三爻義云云何也曰周公之爻義本
 明傳特釋无往不復者若曰所謂无往不復者上天
 下地相接之際往復必然之理耳其艱貞勿恤固至
 戒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周公之象泰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擕三陰順下而
 交乾此小人之願交逢時大臣也有翩翩不富以其
 鄰象並有不戒以孚象嗚呼亦畫出小人趨權附勢
[003-15a]
 之情形矣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孔子之傳泰六四云云何也曰陰虚陽實翩翩不富
 言三陰皆失其實常情戒尚不孚不戒以孚乃其中
 心願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周公之象泰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居尊為泰主下
 應九二之剛中是虚中泰交乎臣者也有帝乙歸妹
[003-15b]
 象人君而交臣如此不特人臣之福天下蒼生之祉
 實是人主之大祉故占又有以祉元吉象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孔子之傳泰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謂以祉元
 吉者以其出於中心之誠自行其願耳然則下交不
 出於中心之誠大臣雖欲尚於中行以致泰无由也
 吁宜戒哉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復房六/反下同
[003-16a]
 周公之象泰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陰柔居泰終浸
 與否鄰是泰極而君臣上下一切頽唐時也有城復
 于隍象當是時也綱紀不肅人心不振可用師乎
 命令已亂雖令不從則亦徒自告於邑耳頒之天
 下則臣工不實遵黎庶不相信雖正而吝亦不免
 矣嗚呼當泰之極時即有此象是則人主方自謂
 其泰而不知否即已伏於此矣可畏哉而周公之
 繋此爻重重致意其啟告世主之保泰者亦深也
[003-16b]
 坤為地有師象邑象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孔子之傳泰上六云云何也曰所謂城復于隍云云
 者謂其自恃世泰頽然无振勵精明之意其命已亂
 耳嗚呼明主固以振勵精明成泰保泰也夫
否䷋坤下/乾上
 泰而受之以否何也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通故受
 之以否
[003-17a]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文王之彖否云云何也曰否天自上而地自下否塞
 不通之義其在人事則用事者皆匪其人也如是則
 上下不交君子中行之正道將何施乎故其占為不
 利君子貞又泰原以小徃大來成而否則正與泰反
 大往而小來矣此否之所由匪人而不利君子貞乎
 故文王又取以明否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
[003-17b]
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陰而外陽
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孔子之傳否彖云云何也曰言否往來内外盡與泰
 反故泰上下交而萬物通否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耳嗚呼上下不交則雖有邦而无邦孟子不信仁賢
 則國空虚之言豈其過哉故休否之道莫要於反否
 之行行泰之行令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辟音/避難
[003-18a]
去/聲
 孔子之象否云云何也曰言天地不交而否以成君
 子觀否之象自己儉斂其德以辟時之難而不可以
 祿榮其心而使之動者亦如天地之不交耳盖當否
 之時而榮祿之心不能已則必不能儉德徳不能儉
 難寧能辟耶嗚呼荀慈明蔡伯喈可見也
 不可榮以祿是言君子儉徳自守人不得以祿羈縻
 非戒君子之詞也而戒即在其中矣
[003-18b]
初六㧞茅茹以其彚貞吉亨
 周公之傳否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三陰上行亦有
 㧞茅茹以其彚象然以陰柔居否初陰柔易邪否世
 難吉故占即戒以得正則吉貞吉則其道亨也
象曰㧞茅征吉志在君也
 孔子之傳否初九云云何也曰言㧞茅貞吉者謂志
 在得君行義故變泰初之征言貞也嗚呼否初之所
 以吉亨者吉亨以貞耳固不似泰初之彚征即吉也
[003-19a]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周公之象否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當否之時以陰
 居柔而上承九五有包承象夫志不相反而但以承
 順為事此乃小人之吉君子正以守中持志與時同
 否為其道之亨也故占為小人吉大人否亨
 此爻之義先儒多解包承小人為君子之吉愚意斷
 以程朱之言為正盖這是天下无道以道殉身之正
 義若如以包承小人為君子之吉則元祐之覆轍耳
[003-19b]
 且下君子否亨句亦覺難通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孔子之傳否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大人否而反亨者
 大人不雜亂小人之羣乃其道之所以亨也
六三包羞
 周公之傳否六三云云何也曰言三當否之世以陰
 柔處剛位而上與乾接无德无才之小人而切近朝
 貴否而包羞者耳
[003-20a]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孔子之傳否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之包羞者位
 不當故耳然則位不當而居其位皆包羞者也
 六三象傳雖皆不言凶咎然使即无咎凶包羞亦奚
 可忍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周公之象否九四云云何也曰四居陽剛近君之位
 是以濟否之才而得髙位者也然當方否之時必使
[003-20b]
 動皆出於君命則不至功成取忌在己旣可免咎而
 同類亦得並進以受福矣故象占如此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孔子之傳否九四云云何也曰言有君命則可无咎
 而志乃得行耳嗚呼郭汾陽亦其人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苞與包同/古易作包
 周公之象否九五云云何也曰五以陽剛居天位休
 否之大人也剛中乾惕以濟否否自可濟有休否大
[003-21a]
 人吉象三陽在上交惕互勵時時以泰之難成否之
 難濟為懼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象嗚呼亡乃所以
 保其存亂乃所以有其治大人有如此之憂勤天下
 豈有常否不泰之理乎故否之九五為大人吉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孔子之傳否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大人之吉者正以
 其位之剛中得正有剛健乾惕之德故能休否而吉
 耳
[003-21b]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周公之傳否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否極則㤗理數之
 自然陽剛居上傾否之才具故有頃否先否後喜之
 象也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孔子之傳否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否終則自宜傾否
 何可長乎非否之不可長謂人當㤗極則必肆否極
 則必奮所謂窮變通久之必然未有否而終否者也
[003-22a]
 然亦上九有陽剛之徳故能傾耳若陰柔則聽其城
 復于隍矣否安得傾乎
同人䷌乾上/離下
 否而受之以同人何也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否故
 受之以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利君子貞
 文王之彖同人云云何也曰言下離六二上應上乾
 九五故謂之同人六二以一陰同上下五陽而五陽
[003-22b]
 皆欲同二隂有同人于野利渉大川象下離上健二
 五隂陽皆得其中故占為利君子貞象然曰于野亨
 利君子貞則知人不可以茍同曰同人利渉大川則
 知獨力非濟險之道嗚呼于野利貞二語盡人世事
 人用人交人之理利渉一語盡古今成功建事進德
 亨屯之理聖言眞如龜鑑千百人皆待照于此千百
 事舉待决於此師卦等彖亦然故曰智者觀其彖辭
 則思過半矣
[003-23a]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
于野亨利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
也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孔子之繫彖同人云云何也曰言同人者六二柔得
 位而應乎乾曰同人也曰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者
 謂五陽皆欲同二乾之志行也曰利君子貞者離文
 明而乾剛健二五皆中正而志相應是乃君子體同
 人之道而得其正故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而同
[003-23b]
 乎人也嗚呼文明以健中正而應乃為同人是同人
 者周而不比之義也信乎惟君子乃能為之
 程子曰聖人視億兆之心猶一心者通於理而已文
 明則能燭理而明大同之理剛健則能克己而盡大
 同之理惟君子能文明中正故惟君子能通天下之
 志也噫嘻至哉大學之致知誠意而後能治國平天
 下其卽此物此志乎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003-24a]
 孔子之繫同人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天在上而火在
 下光明普照而相通无間故象取諸同人君子體同
 人之義以類族之宜辨物之用審異致同如天火之
 異體而同照也彖取同人于野而象取類族辨物則
 是同人之道固取其公普而又取其分明亦明矣不
 然以君子用小人而亦曰吾同人于野也可乎故惟
 君子有類族辨物見理之明乃能通天下之志乃真
 為同人于野
[003-24b]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周公之繫同人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居同人之初本
 與二比又非正應而與之同有出門即同象如此而
 同又何咎乎故占有无咎象也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孔子之繫同人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出門卽同非有
 私昵又誰咎乎
六二同人于宗吝
[003-25a]
 周公之象同人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與五正應未
 免有係而同故占有同人于宗之吝象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孔子之傳同人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同人取于野之
 公而于宗則有比而同矣比而同人此吝道也然二
 與五正應而亦有吝道則同人之貴公益明矣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嵗不興莽莫/蕩反
 周公之象同人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九三以剛居剛
[003-25b]
 踞二之上欲與二同而非其正應又懼為九五剛中
 之君所阻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象處明之終五不
 可敵有三嵗不興象盖離為甲胄為戈兵故象取伏
 戎三居二上故象取升髙陵凡象多以一卦三畫取
 義如三人三百戸之類而卦本同人又有終同之義
 故象取三嵗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嵗不興安行也
 孔子之傳同人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伏戎于莽欲與
[003-26a]
 三同恐九五正應之陽剛見阻而欲敵之耳三嵗不
 興則又知同之宜正不可憑剛恃氣而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墉音/庸
 周公之象同人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亦欲同二而
 居二之上又隔以三故有乘墉象居柔比五旣无憑
 剛之失又知九五之尊故又有弗克攻象不宜動而
 安於靜此吉道也故占有吉象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003-26b]
 孔子之傳同人九四云云何也曰乘其墉而弗攻者
 義原弗克也其吉者則困而知自反於正道也嗚呼
 天下何事不以反則而吉乎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號戸羔反咷道/刀反旅卦音同
 周公之象同人九五云云何也曰五與二為正應本
 可同者也而間以伏莽乘墉之三四有未能即同而
 終同之義故有先號咷而後笑象又越三四而究與
 之同有大師克相遇象且乾取剛克故云大師克也
[003-27a]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孔子之傳同人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九五剛中與二
 正應同人之中正誠直者也大師相遇言以此而同
 終必克三四之間而同之耳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周公之象同人上九云公何也曰言上九亦欲同二
 而相去懸逺且處陰柔之地有需時待同之義故象
 取于郊夫同人而于郊雖不即同然伏戍乗墉號咷
[003-27b]
 之咎亦免矣故其占象特取无咎也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孔子之傳同人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同人于郊雖无
 大悔志亦豈得乎盖同人必以于野為貴也
大有䷍乾下/離上
 同人而受之以大有何也序卦傳曰與人同者物必
 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大有元亨
[003-28a]
 文王之彖大有以元亨何也曰言六五柔中居位上
 下五陽皆應又為乾健離明居尊應天有元亨象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
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孔子傳大有之象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以柔居尊位
 本自大中而上下五陽應之故曰大有也下乾上離
 五二相應其德剛健文明應天時行是以元亨耳然
 則无此德而欲常有其大亦難矣
[003-28b]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孔子傳大有之象云云何也曰言火在天上无所不
 照所以謂之大有君子則體此以遏絶惡類明揚善
 人順天大有之美命如火在天上耳盖天命不常故
 㤗運大有皆上天休命之獨厚乎我者也特厚乎我
 而无以順之其能保乎然順非聽順之謂亦非敬順
 之謂善乃天之所以特命而惡乃人之所以違天故
 天道福善禍淫昭昭不爽盖天心之所注也順之者
[003-29a]
 必深體天心遏絶惡類明揚善人以順其休命而答
 其厚我之意乃為當也然能如是而大有者常大有
 矣則是保大者又卽在此順天者乎
 大有大象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是言尊貴者大有之
 道觀於尊位之道如是而卿大夫乘髙履富之道士
 庶人履豐處盈之道即從可知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
 周公之象大有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初九當大有之
[003-29b]
 初上无正應大有之尚无交者也无交則无害而匪
 過矣故有无交害匪咎象然亦必艱以處之則无咎
 耳故占又有艱則无咎象嗚呼大有之初即戒以艱
 則无咎此與師初之即戒以師出以律訟初之即戒
 以不永所事皆同一愼始之㫖聖人之憂患天下後
 世亦至矣而其謂无交害匪咎則又示以大有之不
 可濫交爾
 大有則願交者多居初尚未廣交又无正應故象取
[003-30a]
 无交害匪咎之義然二聖人於世情經厯亦熟悉洞
 徹矣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孔子之傳大有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大有初九之所
 以匪咎者以其尚无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
 周公之象大有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當大有之
 時而居乎乾陽之中乾三陽並進而二居中以行有
[003-30b]
 大車以載有攸往象大車堅固而以此運載世之處
 大有而能穩重渾堅者也咎何有乎故占為无咎象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孔子之傳大有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居乾中實
 之地而與三陽並進此如大車以載之積中旣實而
 攸往不敗者也嗚呼積中不敗而大有乃可長久矣
 不然者積不厚而行輒敗今日之大有卽他日之小
 无也
[003-31a]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周公之象大有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居人之上公
 侯象以剛處剛中无陰險之私而上應于六五公用
 亨于天子象然惟君子之剛正則能之若小人陰險
 履剛則弗克耳此又即其爻而示之以情之必至所
 以明大有之長享于君子而必墮于小人欲處大有
 者反身以自審而知戒也夫程註精當之至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003-31b]
 孔子之傳大有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公用亨于天子
 小人弗克者小人大有則生非分之想萌犯上之志
 作威作福而玉食是享在家必凶於家在國必凶於
 國寧有利乎然其實是大有之害小人耳嗚呼大有
 乃上天之休命即小人得之亦以為天休之滋至而
 不知適所以自貽其患害為小人者亦何苦必求大
 有乎
 大有亦費多少經營而適以自害然則小人生平得
[003-32a]
 意之事皆自害之媒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彭蒲光/反音旁
 周公之象大有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處大有之
 時而履柔近五大有之知自戒盈滿而順以承君者
 也有匪其彭象人臣如此咎斯免矣故占有无咎象
 也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孔子之傳大有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以陽處陰
[003-32b]
 獨能悉所有為君之有而毫釐不以自有是真有過
 人之識又明又辨又晳者耳嗚呼君之靈社稷之福
 臣何功之與有乃所以善全其功也有大者何必自
 有其大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周公之象大有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乃大有之
 主而居尊處中文明而健之聖君也虚中以有五陽
 五陽亦顒顒以為其所有柔中則有厥孚之交離中
[003-33a]
 則有烜赫之威有厥孚交如威如象君而如此真善
 處大有之尊位者也故占又有吉象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易/以
豉/反
 孔子之傳大有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厥孚交如者六
 五之誠信所以發五陽之誠信而上下相交也威如
 之吉者則大有之時人心易侈易縱亦且易肆若一
 于柔交則下慢易而无恭畏備上之道矣故又取乎
[003-33b]
 威如也然據周公孔子之繫辭而王者處大有之道
 其不可執於一偏使恩威有偏勝之失斷可知矣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周公之象大有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處大有之終
 居柔順之地而履六五之上是履信思順尚賢者也
 如此則自然得天之祐吉无不利矣故象占如此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孔子之傳大有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大有之上九吉
[003-34a]
 无不利者為其上得天心天自祐之以吉无不利之
 福耳劉用相氏曰六五一爻備言六五所以大有之
 德上九一爻備言上九所以大有之福福徳兼備是
 為大有六五上九合為一人嗚呼得之矣然亦惟其
 有六五之德是以有上九之福則卽謂上九之天卽
 六五自具之天可也
 即孔子之言仔細尋味上九踞五之上五上惟天居
 離之頂離照通乾處大有之終而為髙明之至其斯
[003-34b]
 為大有上吉自天祐之者乎然要之天祐大有之上
 九只為能履信思順尚賢耳故孔子文言所以又於
 此爻詳釋而備言之有大者欲得天祐亦圖所以履
 信思順尚賢之道而已
謙䷎艮下/坤上
 大有而受之以謙何也序卦傳曰有大者不可以盈
 故受之以謙
謙亨君子有終吉
[003-35a]
 文王之彖謙云云何也曰於物象為山髙地卑而山
 屈地下於義則内止外順有而不居故占有亨道順
 以止止而順惟君子能之故占取于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
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
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上時掌反/惡烏路反
好呼/報反
 孔子之彖謙云云何也曰言謙卦之取於亨者以謙
[003-35b]
 乃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也君子之所以
 有終者天地鬼神人情无不順謙止盈惟君子為能
 窮理而見道之明盡性而守謙以誠故其道尊大而
 光顯自處雖若卑屈而其德自不可加尚謙惟君子
 能終故惟君子有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裒蒲侯/反稱尺
証反施/始䜴反
 孔子之象謙云云何也曰地卑山髙地中有山則山
[003-36a]
 不顯髙地不見卑而就於平等故為謙也君子體此
 裒多如山之崇髙止於地下益寡如地之卑順居於
 山上損過就中稱物多寡使施得其平也嗚呼王者
 治天下之道裁成輔相義至𢎞矣而特取義於平其
 即此㫖乎
初六謙謙君子用渉大川吉
 周公之象謙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以柔止居一卦
 之下謙而又謙者也有謙謙君子象以此道渉世何
[003-36b]
 所不濟有用渉大川而吉象故象占取之
 謙以下為本故初三皆稱君子
 同人无坎澤而象取利渉大川謙卦亦无坎澤而彖
 取用渉大川象固有以義取者不必盡物也由此以
 推凡諸卦爻之象有難通者正當以義取之固不必
 盡執本卦本爻之物象為解亦不必穿鑿附會如互
 卦錯綜之凌亂繁雜從可知矣盖象以象義之難顯
 義得而象正在其中也
[003-37a]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孔子之傳謙初六云云何也曰言謙謙君子者君子
 道髙而心下卑以自牧耳
六二鳴謙貞吉
 周公之象謙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處謙之時得止
 於中謙而實見諸待人接物之間人亦共明其謙者
 也有鳴謙象以此處世自然得正而吉故占為貞吉
 象鳴呼周公之吐哺握髮以之
[003-37b]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孔子之傳謙六二云云何也曰言鳴謙之貞吉者二
 居止中中心原自安於謙鳴謙貞吉則中心得遂耳
 不然偽為於聲音笑貌之間而曰吾謙即謙豈能得
 正而吉乎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周公之象謙九三云云何也曰卦惟九三一陽是九
 三乃成卦之主有大功於時者也有勞謙象三居止
[003-38a]
 之終處順之下止而能順正君子功而不矜能而不
 伐者也有君子有終象君子自立如是百祥俱集矣
 故又有貞吉象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孔子之傳謙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君子能勞而謙則
 雖不矜其功而天下无與爭功雖不伐其能而天下
 无與爭能自然德盛禮恭萬民共服所謂謙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者其在此乎求之古人大禹
[003-38b]
 之不矜伐顔子之无伐施庶足當之其次則宋之曹
 彬庶幾焉
六四无不利撝謙撝呼囘反/與揮同
 周公之象謙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由山出地是
 已居山之上者也居山上則過盈矣而四以陰處柔
 又為坤體是履盈能撝下者也履盈能下有何不利
 故象占特取於无不利撝謙耳嗚呼无不利居上之
 心期也而撝謙則无不利謙亦何負於人而又豈難
[003-39a]
 撝者乎
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孔子之傳謙六四云云何也曰无不利撝謙者謙乃
 人生立身制行之則也故繫辭九德曰謙以制禮禮
 正所謂天則耳撝謙則能謙以制禮循為徳柄而不
 違天則矣安得不尊而光乎尊而光尚何不利之有
 然亦以六居四體順履止爻内原有不違則義在故
 孔子特發之也
[003-39b]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周公之象謙六五云云何也曰六坤中陰虚不富象
 三陰同體順以止下有以其鄰侵伐象順而止安有
 不利故又有利用侵伐无不利象
 六五柔中處順旣曰利用侵伐又曰无不利者固以
 象中原備此義然亦以過謙而威不振則坤順為頽
 唐艮止為委靡即非王莽之撝謙亦元成之因循退
 懦耳但五上二爻皆以利用侵伐行師為謙之利而
[003-40a]
 於五則两言利者此謙道變易從道之介恐執謙者
 以為不利故言利用又言无不利耳所以然者當履
 謙順止之時侵伐行師正王者裒多乎盈之道君子
 之所勞者勞以此萬民之所服者亦正服以此初不
 同恃衆侵凌邑國之為也易乃變易從道之理不謙
 者宜變而之謙執謙者又宜知所以善用其謙故於
 謙卦上五二爻重重申之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003-40b]
 孔子之傳謙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利用侵伐者非不
 謙也不服則宜伐旣屬謙道順止之義亦屬謙道裒
 多益寡之平施也嗚呼孔子之傳利用侵伐亦明矣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周公之象謙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居謙之上亦有
 鳴之之象居順極處止上是順止之得正者也以此
 彰明較著聲大義以征不服天下其孰敢不順不止
 者故占又有利用行師征邑國象也
[003-41a]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孔子之傳謙上六云云何也曰六二之鳴謙貞吉為
 中心得者以其居中得正而得耳上六之鳴謙志未
 得者以上踞順之極而下盡安於止故志未得耳盖
 居髙原以下服為得道故亦以下服為志得也
 謙六爻非吉即利於艮體言吉坤體言利者止則吉
 順則利也然要之吉无不利利亦自吉而皆根於一
 念之謙嗚呼謙之一字其生人善身善世之靈符乎
[003-41b]
豫䷏坤下/震上
 謙而受之以豫何也序卦傳曰有大而能謙必豫故
 受之以豫
豫利建侯行師
 文王之彖豫云云何也曰豫上震為動下坤為順是
 動而順者也又上震為長子而居地之上下坤為師
 衆而為長子所臨有利建侯行師象故取以為象也
 然彖即卦明象耳其實順動何事不利乎故孔子於
[003-42a]
 傳特發天地亦如之之㫖明義也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
而况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
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孔子之傳豫彖云云何也曰豫以九四一陽為羣陰
 所應是動而上下順從其志得行者也故義取於豫
 豫旣取於順動即天地尚且如之而弗違况建侯行
 師豈有不順乎且此順動之道天地固以此日月不
[003-42b]
 過而四時不忒即古之聖人亦以此刑罰清明而人
 民順服是豫之一字建侯行師而利天地聖人亦无
 不利豫之時義真大矣哉嗚呼觀文王孔子明豫之
 㫖可知世之動而不利者皆不順其理耳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
祖考
 孔子之象豫云云何也曰言雷出地而奮動則為豫
 盖始閉欝及奮發則通暢也先王體此故象祖考之
[003-43a]
 德作之聲樂以褒崇其德美而盛薦之上帝以配之
 如雷之出於地奮也盖作樂崇德薦帝配親則祖德
 奮揚神人幽明无不和暢是乃王者之和氣協於上
 下以成豫之大者故於豫象之耳
初六鳴豫凶
 周公之象豫初六云云何也曰初為豫始六居坤下
 而與四豫主正應陰柔凡材得志而便呌噪讙譁者
 其常耳凶可立俟也故有鳴豫凶象然於豫初即戒
[003-43b]
 其戒深矣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孔子之傳豫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之鳴豫凶者
 先憂後樂猶慮罔終始豫即鳴終將何極如是之人
 始志已窮極而不可復加凶不待言也
六二介于后不終日貞吉
 周公之象豫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居中處順上无
 應與有介然特立如石之象如此則清靜寧一自然
[003-44a]
 見幾而作不染鳴豫之凶矣故有不終日貞吉象
 介于石不終日皆係義象不關卦象亦不關互變錯
 綜盖二居坤中而特立有安貞如石之義有此定力
 自然明識獨運見幾即作有不終日象也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孔子之傳豫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之不終日貞
 吉者居中得正又无繫應凡初三嗚盱之病一切无
 之貞固而吉豈待言乎至其㫖之發揮明透則文言
[003-44b]
 又為盡之學者讀此傳更能細讀文言則可以知讀
 易之法亦可知解易之法更可得體易用易之道矣
 介于石不終日大學之定靜安而能慮中庸之誠則
 自明无非此㫖然要之只是主靜自明耳近來學者
 往往譏彈主靜嗚呼譏彈主靜則不知主靜矣安知
 介石之吉乎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盱况/于反
 周公之象豫六三云云何也曰三處順之極將動之
[003-45a]
 交以陰居陽而上比於四有盱而視四之象四由豫
 者也而盱焉心動於紛華矣可悔之道也故有盱豫
 悔象然當悔即便速悔庻悔可免但一遲則仍有悔
 也故又有遲有悔象盖周公繫象至此見得此乃人
 情之必至遂即據此爻以明教所以憂患後世者如
 此耳二語皆是即象為占即占亦象三百八十四爻
 中往往如此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003-45b]
 孔子之傳豫六三云云何也曰盱豫有悔者惟其居
 位不正中耳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簪側/林反
 周公之象豫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一陽為豫主豫
 之所由成者也有由豫象一陽起於地上羣陰響應
 是大有得象一陽通孚五陰五陰共應一陽有勿疑
 象以一陽直貫五陰於一氣暢悦之中有朋盍簪象
 然曰勿疑則示以處豫之道當推誠布公為當耳所
[003-46a]
 以喜四之豫亦所以教四之豫也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孔子之傳豫九四云云何也曰言由豫大有得者良
 以豫由四成四能得上下五陰之應而志乃大行耳
六五貞疾恒不死
 周公之象豫六五云云何也曰五以陰柔居尊而豫
 由四致業已得衆行志當此時也五其能豫悦暢遂
 乎有貞疾象然得中居正亦尚无凶故又有不死象
[003-46b]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孔子之傳豫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貞疾者以
 其乘九四之剛也恒不死者則以其居中履正而中
 未亡耳嗚呼六二以中正而吉六五以中未亡而不
 死則是中之一字固上下貴賤起死囘生之良藥避
 凶趨吉之坦途也故千古聖賢皆以一中之傳為兢
 兢耳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渝以/朱反
[003-47a]
 周公之象豫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動之終豫之極
 而以陰柔不正之六居之沉冥於豫者也有冥豫象
 然㝠雖已成若能變而從正則是窮而知反也亦尚
 可以无咎故有成有渝无咎象然曰成有渝无咎則
 是又教以過而能改迷而使悟之道矣天下无窮而
 不變變而不通之理故否終則傾豫終則渝聖人皆
 示以變通之㫖
象曰㝠豫在上何可長也
[003-47b]
 孔子之象豫上六云云何也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人事之必然上六居豫之終視初之鳴豫三之盱豫
 咎有甚焉故速宜渝變而不可長也昔人云富貴不
 與驕奢期而驕奢至驕奢不與死亡期而死亡至讀
 上六之𡨕豫可以憬然悟矣
 
 
 豐川易說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