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4 豐川易說-清-王心敬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豐川易説卷四
            鄠縣王心敬撰
  上經
隨䷐震下/兌上
 豫而受之以隨何也序卦傳曰豫必有隨故受之以
 隨
隨元亨利貞无咎
[004-1b]
 文王之彖隨云云何也曰隨以乾之上剛來下坤之
 初柔下動上説故為隨隨有大通順正而无咎義故
 占有元亨利貞而无咎象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説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
時隨時之義大矣哉下遐嫁反/説音悦
 孔子之傳隨彖云云何也言卦之所以為隨者以剛
 自上來而下于柔雷動于下而澤説乎上動而説故
 為隨也大亨貞无咎者隨旣以動説為義是乃天下
[004-2a]
 萬事萬物隨時從宜之正道在聖人則為從容中道
 在君子則為隨時處中㣲之為日用飲食之隨時大
 則為仕止久速之隨時隨時之義眞包天盡地所不
 能窮不亦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晏息
 孔子之傳隨大象云云何也曰言為卦澤中有雷為
 隨君子體此以嚮晦入晏息如雷之息于澤中也盖
 嚮明而治嚮晦而息隨時之正理惟君子神明識時
[004-2b]
 故惟君子出入隨時所謂動靜不失其時也然嚮晦
 入晏息特取象于澤雷耳若推廣隨時之義則凡動
 而合時者皆隨時之義即皆嚮晦入晏息之類澤中
 有雷之象也嗚呼象者像也即一象而可通于千百
 者也是在善讀易者矣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周公之象隨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自乾上而下柔
 為成隨之主又為長子有官象隨以隨時從宜為義
[004-3a]
 故以官有渝為得正而吉象與二相比旣有近隨乎
 二之義而渝初卽二又有出門卽交而有功象大抵
 隨以相近卽從為義故諸爻皆不拘正應而論親比
 嗚呼聖人之取象各自隨宜觀象者固可執一論耶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孔子之傳隨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守官而渝者陽來
 下柔所從得正故吉也出門交有功者以初隨二近
 而隨時專一无失也
[004-3b]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周公之象隨六二云云何也曰二與五乃正應然五
 逺而初近故有近係小子而逺失丈夫象小子指初
 丈夫指五盖五尊而初小也然隨非其正爻雖不言
 悔吝而悔吝從可知矣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孔子之傳隨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其係小子者係于
 所私比之初不能兼與耳
[004-4a]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周公之象隨六三云云何也曰三近係四而失于初
 有係丈夫失小子象與四親比而隨豈有不得之理
 故隨有求得象然以柔居剛又非正應當有不正而
 為邪媚之嫌故占又取居貞為象也象皆本義義即
 寓戒聖人之憂患後世眞不啻父之于子師之于弟
 矣
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
[004-4b]
 孔子之傳隨六三云云何也曰言係丈夫者為其志
 不係于初而志舍下耳然則隨固以近而得宜為貞
 耳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周公之象隨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以剛居柔與
 五同德而為三所隨故占為隨有獲象夫四近君之
 位而隨而有獲雖正亦凶矣故有貞凶象然處柔不
 失之過剛又居下親五是明于君臣大義忠順自盡
[004-5a]
 者也如此則五孚之矣雖獲何咎乎有有孚在道以
 明何咎象
 郝氏曰四以剛承剛為下所隨所謂挾震主之威冐
 獨攬之行者故雖以正守然危疑之凶所不免矣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孔子之傳隨九四云云何也曰言隨有獲而雖正亦
 凶者四逼近于君其義凶也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者
 謂四功而不居五孚其心而明其功也嗚呼人臣遇
[004-5b]
 人心隨順之功非自處于有孚在道之地已非悦以
 動君一不動而悦卽其獲皆致凶之媒耳咎何從无
 乎當隨之任者其尚知所以自處可也
九五孚于嘉吉
 周公之象隨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九五履中處正為
 悦主而下與四比是君而隨有孚在道之大臣也是
 為孚于嘉象人君如此是為能孚大臣之盛美亦卽
 是自己信賢之盛美安有不吉者故占有吉象
[004-6a]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孔子之傳隨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孚于嘉吉者以其
 當隨之時比四之賢而位居悦中大中至正其德如
 是其吉斷可識也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享音見大有/卦後升卦同
 周公之象隨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居隨之終而處
 柔不中是本无可隨而猶欲從而隨之其象則為欲
 隨人而拘係維縶以隨之者也如此之隨其惟文王
[004-6b]
 之享紂于西山乎盖紂惡已極人心盡離而文王當
 三分有二之時臣節愈篤猶欲從而維繫以隨之故
 古之人有言曰隨者文王之所以事殷也嗚呼非甚
 盛德孰能如此此所以為隨之至極而无以復加者
 乎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孔子之傳隨上六云云何也曰言拘係之者以上六
 孤陰處髙而无民之地理窮數盡故必拘係維縶而
[004-7a]
 後可隨也噫古今孰有如此之隨乎信非文王之事
 紂不足當之
蠱䷑㢲下/艮上
 隨而受之以蠱何也序卦傳曰以喜隨人者必有事
 故受之以蠱
蠱元亨利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先息薦反/後胡豆反
 文王之彖蠱云云何也曰為卦以乾剛上坤柔為艮
 坤柔下乾剛為㢲下㢲懦而上艮止此蠱之所由成
[004-7b]
 也壊必有事有事則壊者仍成故占有元亨象原其
 所以元亨者以事壊于因循而振于勤動故占又為
 利渉大川象然要之蠱之成與幹固人事之感召亦
 天道循環之自然如先甲三日則至甲而終必且後
 甲三日自甲而始盖天下事皆因始以成終則亦无
 有終而不始係人事事不事事耳故又有先甲三日
 後甲三日象也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㢲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
[004-8a]
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

 孔子之傳蠱彖云云何也曰言蠱之所以成者以乾
 剛上坤成止坤柔下乾成㢲上下不通又為下㢲上
 止全不事事故蠱遂成也元亨而天下治者窮則思
 變變則必通以此而治天下則父亂而子治先亂而
 後治者也又言利渉大川者言治蠱之道以往而有
 事為貴盖以不事事蠱即以能事事治也而所謂先
[004-8b]
 甲三日後甲三日則以終必有始乃天道運行之自
 然也嗚呼觀文王之彖與孔子之傳皆取于治蠱必
 亨之義初與卦象山風之義无渉則知凡卦爻之以
 義取象者固多也互變錯綜舍切近求虚逺恐不其
 然
 孔子以往有事釋利渉大川以終則有始釋先甲後
 甲意㫖已至明至徹而後儒尚紛于利渉大川之象
 先甲後甲之日何異畫蛇添足
[004-9a]
 觀蠱以艮㢲相合成可見天下百事之敗壊皆由于
 因循怠惰故善救敗者在鼓之以振勵果行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孔子之傳蠱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山下有風是乃蠱
 之象也君子體此振民之德使如㢲之風行草偃育
 民之德使如山之廣厚生物也盖天下之所以頺敝
 由于上无綱紀故君子必以禮樂政刑振作乎民民
 之不知興行由于上无教化故君子必以勞來匡直
[004-9b]
 涵育其德是乃所謂元亨而天下治者乎象與彖固
 互相表裏也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
 周公之象蠱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蠱初是人子嗣
 服方始先緒未振頼以幹之者也有幹父之蠱象有
 子如此厥考乃可无咎雖厲所不免然敗緒重立必
 得終吉有考无咎厲終吉象
 卦是蠱而六爻皆以幹蠱取義者盖聖人之意只是
[004-10a]
 教人知所以治亂救敗之道敗亂之情形固不必道
 也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孔子之傳蠱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幹父之蠱所以善
 承考意乃人子繼述之孝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周公之象蠱九二云云何也曰二居㢲中初事為父
 入事即母又二居柔應五故有幹母之蠱象九二陽
[004-10b]
 剛慮其過直婦人之事安得求備故占又有不可貞
 象嗚呼聖人之明於人情善於救敗固如此乎非精
 義入神其孰與此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孔子之傳蠱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幹母之蠱以不可
 貞乃得中道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
 周公之象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以剛處剛在蠱之
[004-11a]
 時改父之行者也故占為小有悔然父蠱得幹旣敗
 復振所失小而所全大有无大咎象
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也
 孔子之傳蠱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幹父之蠱是人子
 之善于繼述終自无咎小失不足道也嗚呼人子固
 以幹父母之蠱為孝乎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周公之象蠱六四云云何也曰四止體而以陰居柔
[004-11b]
 柔懦退縮前蠱之一不能幹而日以益蠱者也以此而
 往吝能免乎故占有往見吝象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孔子之傳蠱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裕父之蠱則壊
 者益壊即自己亦前途盡滯矣往能得志乎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周公之象蠱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柔履剛履中
 得正兼下有初二之應幹父之蠱而能成其德天下
[004-12a]
 亦歸其孝者也故占有幹父蠱用譽象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孔子之傳蠱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幹父之蠱而用譽
 者能承考志以成其德也
 初二三五皆以幹蠱終吉得中无咎用譽獨四以裕
 蠱往吝嗚呼人子處父母之蠱亦可以知自盡矣此
 大禹之蓋愆武周之繼述為千古之大孝達孝夫
 五爻皆言人子幹蠱之事而人臣之于君從可知也
[004-12b]
 隨卦明忠至六而極文王之所以為忠臣也蠱卦明
 孝至五而極武王之所以為孝子也嗚呼商周之間
 聖人難言故托之卦爻以顯義乎然頼此而千古之
 之臣道子道示象于此矣
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志
 周公之象蠱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蠱已終而止已
 極又貴而无位高而无民之位也當蠱之時而居如
 此其不事王侯髙尚其志者乎故象以不事王侯髙
[004-13a]
 尚其志不言吉凶悔吝者地至五而蠱已幹上九處
 乎事之外履乎蠱之表不惟无悔吝之凶卽貞吉二
 字亦无所置喙矣求之古人其伊尹太公未遇之年
 而巢許嚴龎終身之尚乎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孔子之傳蠱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上九之不事王侯
 雖无幹蠱之功然視世之无才无德徒事人事而裕
 父之蠱者志自可法耳則如聞夷齊之風者頑廉懦
[004-13b]
 立桐江一絲繫漢九鼎亦可見也
臨䷒兑下/坤上
 蠱而受之以臨何也序卦𫝊曰有事而後可大故受
 之以臨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文王之彖臨云云何也曰臨者二陽浸長而臨衆陰
 之義為卦下説上順二剛中與五柔中應有元亨利
 貞象然今日之盛大卽將來之消歇一旦理窮數極
[004-14a]
 至于八月則亦必有凶矣盖方喜其盛卽慮其衰方
 慶其進即憂其退聖人示天下以幾先之哲每每如
 此而所以教之使知豫防即在其中矣八月以程傳
 陽生之八月為正盖陽生于復自復及遯則八月而
 二陰漸長陽浸消也
彖曰臨剛浸而長説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長丁交反/説音悦
 孔子之傳彖云云何也曰言臨者二陽剛健而浸長
[004-14b]
 臨陰下説而上順九二剛中而六五順應自有大亨
 以正之義然亦天道則然盖天道循環陽亨則必至
 於成乾故陽之浸長旣順而乾終則又必生姤故陽
 之消歇亦且不久所謂至于八月有凶者抑言乎説
 順之自然耳善持大者正當于方盛時持之不然則
 其消亦順而至此雖欲持无及矣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思去/聲
 孔子之傳臨云云何也曰言卦是澤上有地乃地臨
[004-15a]
 乎澤故義取于臨君子體此以敎思无窮如澤之説
 物容保民无疆如坤之育物也然據此而君子誨人
 不倦之心仁民育物之德可想見矣
初九咸臨貞吉
 周公之象臨初九云云何也曰臨初二兩爻以陽臨
 陰又為説體而應四故初九卽有咸臨象以其剛而
 得正故占有貞吉象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004-15b]
 孔子之傳臨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初之咸臨貞吉者
 處剛得正志與行皆正也嗚呼志行皆正則吉臨民
 臨事者曷于志行圗之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周公之象臨九二云云何也曰二與初咸以剛臨柔
 二又上有柔中正應之六五其臨自吉无不利耳有
 咸臨吉无不利象
 程子曰吉者已然如是无不利者將然无不利也
[004-16a]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孔子之傳臨九二云云何也曰程子以未順命為二
 以剛中應五是以誠相感非由順上之命其義亦自
 可通然終覺聖人必不應下此可疑之辭吾其從朱
 子未詳之例乎
六三甘臨无攸利旣憂之无咎
 周公之象臨六三云云何也曰三為説體兑口而以
 陰居柔无剛正臨人之道而徒以甘言説人而臨者
[004-16b]
 也説人无實德而徒以言語甘説臨之其能大亨以
 正乎雖往无利矣然三以柔處剛亦有知憂之象知
 憂則窮而能變亦自可以无咎也盖能知口舌之不
 可感人而實感以德自是无咎之道耳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旣憂之咎不長也
 孔子之傳臨六三云云何也曰言甘臨无攸利者以
 其位不當故行不中而无利耳若能旣憂之則過而
 知改自處以誠咎自可免不終長也
[004-17a]
六四至臨无咎
 周公之象臨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處順履柔下應
 初九初以誠感四以誠應下説上順臨之至者也咎
 何有乎故占有至臨无咎象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孔子之傳臨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之至臨无咎
 者以其位正當也位當則德當安有不免咎者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知音/智
[004-17b]
 周公之象臨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處順居尊得中
 應二所謂聰明睿知之足以有臨者乎故象占有知
 臨大君之宜吉象盖自用者小用人者大人君誠能
 不自用而知用人乃可稱曰大君而其道真為大君
 之時宜矣歩歩得吉又何疑乎舜之不自用而取諸
 人孔子稱其為大知孟子稱其為有大其卽此義乎
 嗚呼為君者何為而自用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004-18a]
 孔子之傳臨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大君之宜謂
 六五行得中正之謂也嗚呼大君之不自用殆即大
 君之中正乎
上六敦臨吉无咎
 周公之象臨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居坤之終處坤
 之極地勢敦厚則臨澤愈平是温恭允塞敦厚以臨人
 者也有敦臨象敦臨則吉又何咎矣故占有吉无咎象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004-18b]
 孔子之傳上六云云何也曰言敦臨之吉者其志在
 内之澤説也盖在下之二陽則為澤臨于地在上之
 四陰則為地臨乎澤故皆取臨義
觀䷓坤下/㢲上
 臨而受之以觀何也序卦傳曰物大然後可觀故受
 之以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觀官奐反下大觀以觀/之觀大象觀字並同
 文王之彖觀云云何也曰觀風上地下二陽居髙以
[004-19a]
 觀下四陰四陰亦仰而上觀乎上五下順上㢲上五
 皆居中履正與下四陰相應有潔誠自將而下皆孚
 信之義故取盥而不進有孚顒若象盖未薦方盥正
 誠意顒若之時上觀以此孚下而下觀以此孚上是
 為不言而信相觀以神也合論語之為政以德而天
 下化臨之以莊則敬其身正不令而行尊其瞻視則
 民望而畏之數條可以黙會其㫖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㢲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
[004-19b]
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
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觀如字下觀天大象觀/民之觀六爻觀字並同
 孔子之傳彖云云何也曰言觀卦二陽居五上有大觀
 在上象下坤上㢲有順而㢲象上五剛中居正以觀天下
 而為天下所仰觀故彖取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
 化之象然推其極則若天道之以神運而四時自不差忒
 聖人之以神道設教而天下自服亦卽盥而不薦有孚顒
 若之㫖嗚呼易象也舉一象而无象不可類推即孔子諸
[004-20a]
 卦之引伸觸類正自可以明其大義若如世儒之執
 象論義即孔子之彖傳多屬溢格之論矣豈其可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省悉/并反
 孔子之傳觀大象云云何也曰觀以風行地上无所不遍
 而成先王體此以省方觀民隨宜設教亦如風行地上
 也嗚呼觀先王之省方皆為觀民設教可見古聖主无
 无事之遊又必觀民而後教以設可見先王亦无不冝
 民而泛設之教聖人之言眞字字理到事到無一泛設也
[004-20b]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周公之象觀初六云云何也曰卦以觀示為義據上五
 二爻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仰觀乎上五二爻也初
 六陰柔在下不能逺見于觀屬童觀于人屬小人故
 象取童觀而占象在小人則為无咎君子則為吝耳
 觀彖以大觀在上明觀則知下四陰之仰觀者必以
 兼上五二爻為確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004-21a]
 孔子之傳觀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之象為童觀
 此乃小人淺識不能逺見之道故占為小人无咎也
 童觀為矮人之觀塲不能盡見但略觀其形耳略觀其
 形豈能得其真乎故占象在小人亦不為咎而在君子
 則吝而可羞也嗚呼觀人不得其心觀理不得其精徒
 見皮膚而无視逺之明皆童觀類耳君子豈宜出此乎
六二闚觀利女貞
 周公之象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以隂柔居内卦之中而
[004-21b]
 仰觀外卦之上五有闚觀象觀不能如四之親觀其光
 而但知闚觀則亦利于女之貞耳故占為利女貞盖六
 二居陰原有女象處坤之中原有貞象故占又取之耳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孔子之傳六二云云何也曰言闚觀乃女之正在君
 子則亦可羞耳故為君子吝也盖學士大夫須具域
 外之觀若徒窺一域而不覩其大全則亦婦人之闚
 觀耳豈非至可醜者乎
[004-22a]
 童觀則為君子吝闚觀則為君子醜君子之觀固以
 得正得真為貴乎影響約略之見曾何足道
六三觀我生進退
 周公之象觀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居坤之終而上與
 㢲接于觀為觀我生進退之地也故象取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孔子之傳觀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之觀我生進退
 亦未失道耳盖人生之進退自有正規能觀則自不至
[004-22b]
 于大錯也嗚呼君子出䖏進退其不可茍且類如是夫
 傳是言觀吾生出處之進退善讀易者正當反而自
 觀吾學之進退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周公之傳觀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進坤處㢲居近
 君之位且有㢲而善入之義于爻義為觀國之光利
 用賓于王象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004-23a]
 孔子之傳觀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居得其地原
 有觀光尚賓之義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周公之象觀九五云云何也曰五正所謂大觀在上為
 下四陰之所觀仰者有君子象以一身觀乎下而為下
 之所仰觀是君子之生即下四陰之身也故必自觀其
 生為正為不正為中為不中則所以為中正以觀天下
 者在是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者亦在是是乃君子修己
[004-23b]
 以敬安人安百姓之正道耳故有觀我生君子无咎象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孔子之傳觀九五云云何也曰是言我生之敬肆卽
 下民之安危而下民之安危本我生之敬肆故觀我
 生乃所以觀民也盖孔子慮讀易者以九五居君子
 大觀在上之地而徒以自觀其生為遺民故特于傳
 明之爻象猶孔子答子路君子修己以敬之㫖爻傳
 猶孔子再答子路修己安人安百姓之旨
[004-24a]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周公之象觀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與九五同為君
 子大觀之在上其德原與九五同故象仍取于觀其
 生君子无咎也然變觀我生為其生則似更就大觀
 居心之至虚至殷言耳故傳中發志猶未平之㫖以
 終中正觀天下之義也
 觀上九之象辭可知初二之所為觀乎上者統以上
 五二爻為大觀之主似不專指九五一爻
[004-24b]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孔子之傳觀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九五已以觀我生
 為觀民矣而上九仍觀其生者謂其以觀我為觀民
 之志未能平滿如孔子答子路堯舜猶病之㫖耳盖
 孔子又慮讀易者以觀其生為仍與九五象同即義
 仍與之同而更無所取故又發志未平之㫖以明君
 于觀生觀民無自滿假之心所為觀之至也
噬嗑䷔震下/離上
[004-25a]
 觀而受之以噬嗑何也序卦傳曰可觀而後有所合
 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噬嗑亨利用獄噬市利反/嗑胡臘反
 文王之彖噬嗑云云何也曰天下之事所以不得亨
 者以有間也噬而嗑之則可亨通矣故有噬嗑亨象
 盖王者以刑罰揉强事雖非吉而以之去其間則自
 有可亨之道也為卦上明下斷故占為利用獄象以
 用獄固非明非斷不利也
[004-25b]
彖曰頥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上時/掌反
 孔子之傳噬嗑云云何也曰言卦之所以名噬嗑者以
 卦上下二剛爻而中柔有上下唇齒之象中虚之中又
 間一剛爻為頥中有物之象口中有物則隔其上下令
 不得合矣必齧而合之乃得嗑故為噬嗑也嗚呼天下
 凡事之不得合者皆以有間故耳必去其間而乃合類
 如斯矣其曰噬嗑而亨者言有物間于頥中則必為害噬
[004-26a]
 而嗑之則其害亡而可得亨通故云噬嗑亨也又以卦
 才言則上下之剛柔分下震上離為動而明雷震電耀
 相須並見為合而章且六五以柔居上卦之中雖不當
 位然治獄之道過柔則失于寛縱全剛亦傷于暴戾而
 五以柔居剛為用獄之主是為得中上行則亦得用獄
 之宜也嗚呼獄之情隱而曲險而健純柔不可用純剛
 亦豈可用乎用獄者亦于噬嗑之象與𫝊細味而可矣
 口中之間噬之而後合嗜好情欲皆吾仁之間也无
[004-26b]
 以克之何從而合乎昔孔子以克已復禮為仁語顔
 子而朱子註以非至明无以察其幾非至健无以致
 其决正雷動火明以成噬嗑之㫖耳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勅法
 孔子之傳噬嗑大象云云何也曰雷先掣而雷後應
 雷以從電故曰雷電噬嗑先王體此以制獄决訟用電
 之明以罰罪用雷之動以勑法盖决獄所以察情非明
 不當𠡠法所以齊衆非斷不行故必以雷電之合明
[004-27a]
 罰勅法則獄情得真而國法得振庶幾獄无寃濫耳
 觀噬嗑之象可知斷獄必頼明决之人而後獄无寃
 民不然不明不决卽自以為无寃而不知其寃抑已
 甚矣國家庸何利乎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校音/教
 周公之象噬嗑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以剛居初為
 頷頦之象頷頦乃所以噬物之具故象刑具著罪人
 也又震為足動居初趾象在初猶輕刑故為兩足著
[004-27b]
 械遮沒其趾象罪在初犯而即以刑械禁之則自足
 以懲惡使不得行故又有无咎象也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孔子之傳噬嗑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屨校滅趾者趾
 為初動滅趾以遏其行也不行尚何咎乎
 昔一友問余无咎為罪人言為用刑者言余曰為罪人
 言而言外則為用刑者言矣友問其説余曰據文言小人
 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戒
[004-28a]
 此小人之福之㫖則知戒小人正小人之福故于无咎
 貼小人為正然噬嗑一卦皆明明罰勅法之義故義取
 噬嗑用獄者懲小人之初犯卽能不姑息養奸以長其
 惡而使之怙終難赦則在上之過亦免矣不然一時小
 不忍以容奸他日致蹈于刑戮豈非為上之過乎由此
 以觀則此无咎二字言外責重用獄者之義亦自明耳
 郝氏曰初象罪人何也罪人寃滯不達故在下惡由
 小積故在初事發先覺故為獄始然以剛象罪人何
[004-28b]
 也凶暴之徒未有不剛者初上强梁噬人剛惡也老
 氏曰强梁者死之徒易戒于過剛也此亦中理之説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
 周公之象噬嗑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下乘罪人象
 獄初訊二本震體陰柔中正威而不猛是為斷獄无
 枉深得其情者故象為噬膚滅鼻盖膚乃肉之无骨
 最易噬者滅鼻則言无事考掠而强梗自能輸情耳
 以此斷獄何咎之有故占為无咎象
[004-29a]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孔子之傳噬嗑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噬膚滅鼻者二
 乘初九罪人本剛而一訊即得其情耳故曰无咎也
 嗚呼其片言折獄之子路乎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腊音/昔
 周公之象噬嗑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以柔居剛處
 非其正如无定見之人斷牽連之訟故為噬腊肉之
 象以六居三之剛為遇毒之象處非其當本无决獄
[004-29b]
 之才進又遇毒而值難决之訟小吝豈能免乎然三
 居動終進與明接又三乃在頥之物終有噬而必合之
 理亦自无咎戾也故占為无咎象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孔子之傳噬嗑六三云云何也曰言三以陰處陽處
 位不當也處位不當故所刑者不易服而如遇毒耳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乾音千胏/緇美反
 周公之象噬嗑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以剛居上下
[004-30a]
 之間合離震之分當噬嗑之時為執法之象盖罪人
 所畏服而二三所待裁者也又膚自二自三已為腊
 肉至四則為乾胏最堅難噬者矣金取剛矢取直九
 四以剛居明為得剛直之道盖所謂執法者既剛且
 明則雖獄之至難决者皆可决之而得正故為噬乾
 胏得金矢象然剛則傷果明則易刻居柔乂易渉于
 守之不固故占又取乎利艱貞則吉而盡善也
 程子曰剛而不貞者有矣凡失剛者皆不貞也在噬
[004-30b]
 嗑九四最為善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孔子之傳噬嗑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之所以利
 艱貞吉者處非其中其道未光大也
 九四正在上下之交所謂頥中之間象不取于間而
 反取于去間得金矢之吉者盖噬嗑是噬而合之義
 噬而合則必以去其間為要領又四才剛居明足以
 噬嗑故不主為間而利去間象固不可執一論也然
[004-31a]
 益見去間之必以剛明為尚而用獄之必以剛明為
 吉矣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
 周公之象噬嗑六五云云何也曰五居明體之中為
 頥中之物而處柔得中是亦執法斷獄而得其情者
 有噬乾肉象又離中明體而在頥中有噬得黄金象
 居中履剛有貞厲象斷獄而能居中用剛守正慮危
 咎自可无矣故占又有无咎象也
[004-31b]
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當去/聲
 孔子之傳噬嗑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所以貞
 厲无咎者以其位之得當故其行之得當而自能无
 咎也噫觀于孔子以得當釋六五之貞厲无咎益可
 見象義以取于本卦本爻為當正不必互變錯綜之
 自取凌亂矣或曰六五何得有黄金象且文明在中
 外柔内剛何得有厲象乎余則又以為五在離中以
 中言黄而繫金以言固无不可即以五之剛為金亦
[004-32a]
 无不可居柔言厲以示教固无不可以柔履五之剛
 義取于厲亦无不可也總之前人溺于執象為象之
 意而未思即義為象之㫖故凡論象不得必欲援互
 變錯綜之㫖務實其象以明之不知正不如近取諸
 義之為切而有據也顧不知海内明易君子以為何
 如也
 九四六五居離之明皆剛柔相濟自可斷獄无枉而
 皆取于貞厲者盖獄乃斯人之生死所關王法之是
[004-32b]
 非所係恃其聰明必且有偏執不平之害故聖人于
 四五二爻反覆戒之善讀易者亦可以識易旨與用
 獄之法矣
上九何校滅耳凶何何/可反
 周公之象噬嗑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剛居上為
 脣吻噬物象亦以象凶人始屨校而終何校為怙終
 不赦之象又上以一爻横踞五爻之頂是何校滅耳
 象也上當噬嗑之終而所處如此是四五平反再三
[004-33a]
 而上終无可赦之理真自蹈于大獄而不可救援者
 矣故占為凶象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孔子之傳噬嗑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上九之至于何
 校滅耳者以上九剛躁无前聾頑不可化誨故積成
 其釁至于罪大惡極自䧟法網耳是其何校之所以
 滅耳乃由其聰之不明以至此也
 觀于孔子傳上九爻義可知世之喜聞善言者尚可
[004-33b]
 救藥而自恃剛果恥于聞過者皆自取刑禍耳嗚呼
 亦可戒也哉
賁䷕離下/艮上
 噬嗑而受之以賁何也序卦傳曰物不可以茍合而
 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
賁亨小利有攸往賁彼/偽反
 文王之彖賁云云何也曰賁之為卦山下有火山者
 百物草木之所聚而下有火以照則其上之草木品
[004-34a]
 彚自被其光彩有賁飾象下體離故象取于亨上體
 艮故象取于小利有攸往伊川先生曰天下事无本
 不立无文不行有質而加飾則可以亨文飾之道可
 增其光彩故能小利于進也愚謂伊川先生註彖于
 賁亨利往之㫖分䟽明白然其實彖義隠自孔子彖傳
 盡發之而彖辭乃可以解耳則由斯以觀易㫖向非
 孔子十翼顯明即文王周公彖象原㫖且埋沒而不
 可考証者幾半矣解易讀易亦只據孔子十翼詮解
[004-34b]
 即易道如日中天正无容穿鑿附㑹欲求隱深而反
 失正旨也必如孔子之言亦无由明其來厯則博考
 諸傳註可耳然傳註亦只以㑹歸孔子之十翼為當
 如更不得會歸則援朱子未詳之例作闕疑一案留
 之宇宙尚无甚失也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004-35a]
 孔子之傳賁彖云云何也曰言賁有亨道而賁之所
 以亨者則以剛柔相雜而後成賁猶文質相雜而後
 成賁也為卦下體本乾上坤分一柔以來文其中而
 為離上體本坤下乾分一剛以文其上而為艮乃為
 山下有火止于文明而成賁故賁剛能亨也然其自
 柔來而文剛故亨者言柔來文于剛而乃成文明之
 象成文明乃能餙以成賁成賁乃能由餙而亨也其
 曰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者言分乾之中爻
[004-35b]
 往文于艮之上爻事由餙而加盛加盛則能行也二
 卦之象共成賁義而傳彖分言上下各主一事者盖
 離明足以致亨文柔又能小進也其曰天文也文明
 以止人文也者盖承上文言陰陽剛柔相文者天之
 文也止于文明者人之文也其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則又推廣天文人文之義
 以明聖人體賁用賁之道所謂味之而愈深推之而
 愈出也盖古聖人觀于天文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
[004-36a]
 陰陽之代變以察四時之遷改而敬授人時觀于人
 倫之秩序庻物之品彚教化天下使成其禮俗以寵
 綏帝命皆善用此賁亨之義以經世宜民耳則由此
 以推繫辭所謂伏羲仰觀俯察逺觀近取以通神明
 之德類萬物之情者亦可想見一斑易道非神而明
 之眞虚行天地間也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孔子之傳賁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山聚百物而火在
[004-36b]
 其下庶類皆被照耀之光為賁餙之象也君子體此
 以修明其庶政而无敢果于折獄焉盖庶政小者近
 而易見故明如山下之火可以照見而修明折獄則
 貴用情實徒文必掩沒其情且身立堂上然後見堂
 下之是非眞偽以區區山下之火而用之察至隱之
 獄情能无誤乎故无敢折獄聖人觀象論理稱情而
 合理如此亦可見其精義入神之妙也明庶政者離
 之明无敢折獄者艮之止
[004-37a]
 觀于賁之无敢折獄可見粉餙增益折獄所忌漢人
 所以最惡于煅煉周納也然又曰无敢則聖人愼于
 用獄之意亦昭然言下矣讀易者于諸象識聖人神
 明變化之妙又于聖人識謹幾愼微之心即易道思
 過半也
初九賁其趾舎車而徒舎音/捨
 周公之象賁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以陽剛居明處
 下賢人君子有剛明之徳而在下者也在下則无位
[004-37b]
 无位則无所施于天下惟自賁餙其所行守節䖏義
 不肻茍合以待正應而已有賁其趾舎車而徒象盖
 趾取在下正所以行君子以義為質義所不當寜
 以舎車而徒為自賁其行耳古人安歩當車令聞廣
 譽施于身不願人之文繡義盖類此而樂正子之從
 子敖來其失又可類推也
象曰舎車而徒義弗乘也
 孔子之傳賁初九云云何也曰言舎車而徒行者于
[004-38a]
 義不可以乘也義不可乘而弗乘雖流俗之所迂于
 君子寧非最賁者乎象无義字而孔子繫傳發出此
 㫖其為千古辭受進退者示以所由之正則乎故曰
 易明道之書實示人以寡過徙義之書也
六二賁其須
 周公之象賁六二云云何也曰卦之為賁由兩爻之
 變而文明之義為重二為賁主故言賁之餙于物不
 能大變其質特因其質而加餙如須之隨頥而動耳
[004-38b]
象曰賁其湏與上興也
 孔子之傳賁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以賁為象者
 謂其與上同興動止惟繫所附猶加餙于物因其質
 而賁之善惡固在質耳然則天下凡事凡物之必須
 于賁而後能利往亦必慎用其賁無太掩其質而乃
 可致亨抑又明甚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周公之象賁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九三處文明之極才
[004-39a]
 剛居剛又能賁者有賁如濡如光彩潤澤象然賁忌
 文餙太盛踰正失常九三以剛處剛前與止接能賁
 而亦尚能得正得常者也則亦有吉道焉故象占如
 此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孔子之傳賁九三云云何也曰言賁之盛而又能得
 常得正天下孰能尚之乎然則賁而不常不正乃取
 陵之道也
[004-39b]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宼婚媾皤白/波反
 周公之象賁六四云云何也曰四與初本正應而為
 三所隔故不獲相賁而皤如其白然初欲從正應之
 志則如白馬之翰如而不可遏止三終不得為寇而
 初四之婚媾終必遂耳馬在下而乘以動者未獲賁
 則為白翰如亦白而疾飛之義三間初四似寇正應
 終合象婚媾也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
[004-40a]
 孔子之傳賁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四與初正應而三
 介于其間是所當之位為可疑也然正應理直義勝
 終必得合則亦終无尤耳盖四初旣為正應而又處
 賁之中亦有得所賁之義也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戔在千反/又音牋
 周公之象賁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柔居艮中而
 處艮上一陽之下是賢人君子隱居邱園而好士尚
 文之主停車山下繫馬門前奉束帛而升堂致禮者
[004-40b]
 故象取于賁于邱園束帛戔戔大賢在國弗與共天
 位治天職而徒以束帛自文其好士之禮斯六五之吝
 道矣然亦尚知好賢以成禮賢下士之盛節故占有
 吝終吉象觀史孔僖對漢主之言亦可明此爻終吉
 之㫖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孔子之傳賁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吝而終吉
 者以其見賢而徒以束帛自是吝道以其尚知賁于
[004-41a]
 丘園則亦心喜禮士足為盛世之光華也
上九白賁无咎
 周公之象賁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剛居止是明
 而知止之君子也有遺世獨立纎塵不染之象故其
 象為白賁賁而尚白雖與世異尚然清白可以勵汚
 俗故占又有无咎象也
 賁為增餙之義然並而不已則必止乃天之道也上
 以一陽艮止于諸爻之上當賁之終是以不受賁為
[004-41b]
 賁者故為白賁然以其不加雕餙可以矯繁縟之習
 培質素之風而勵士大夫髙尚之節則其隱助盛世
 之醇風亦多矣以不賁賁故曰白賁嗚呼世知賁之
 為賁矣亦知白賁之為賁乎知賁之為亨矣亦知白
 賁之无咎乎
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孔子之傳賁上九云云何也曰言白賁无咎者上九
 自尚其志素履自信自得志也
[004-42a]
 賁之下卦三爻皆言賁離有文明之義也上卦三爻
 皆有賁不離質之義艮有止而堅確之義也然已寓
 致餙亨則盡矣之義矣讀易者宜于此識聖人戒盈
 惡滿之㫖亦宜于此識易道窮變通久之㫖
剝䷖坤下/艮上
 賁而受之以剝何也序卦傳曰致餙然後亨則盡矣
 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
剝不利有攸往
[004-42b]
 文王之彖剝云云何也曰剝之為卦五陰在下而正
 生一陽在上而將盡陰盛長而陽消落于人事則為
 衆小人剝䘮君子之時又内卦坤順而外卦艮止亦
 有順止之義故占為不利有攸往象也嗚呼文王之
 為攸往者慮亦深矣故曰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其當
 商之末世乎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
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長丁/丈反
[004-43a]
 孔子之傳剝彖云云何也曰剝者言乎其剝落之義
 也謂五陰變易五陽而柔長剛變也其曰不利有攸
 往者則以小人已長盛至此其勢不剝盡此陽不止
 君子自宜隨時晦迹以免小人之害尚何宜往乎又
 卦下坤上艮本有順止之象君子見理旣明目覩羣
 小之剝陽象已顯著自當順時知止以免剝落之凶
 故亦不敢自違天行而昧夫消息盈虚之尚也
象曰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004-43b]
 孔子之傳剝大象云云何也曰以山之髙厚而止于
 地上有山附于地之象為人上者體此知上以下為
 基剝民肥已適以自削其基而令之薄耳乃一意損
 上益下以厚固其下為自安其宅也嗚呼百姓足君
 孰與不足其厚下安宅之義乎
初六剝牀以足蔑貞凶
 周公之象剝初六云云何也曰陰之剝陽自下而上
 以牀為象者取身之所處也又以一陽横亘五陰之
[004-44a]
 上有牀象于卦初為足故剝初取剝牀以足象當初
 卽剝是陰自下已消滅乎一陽而失其正矣凶之道
 也故占有蔑貞凶象
象曰剝牀以足以滅下也
 孔子之傳剝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取牀足為象
 者以陰侵沒陽于下也嗚呼履霜堅氷即從此始矣
 凶何如乎
六二剝牀以辨蔑貞凶辨音/辦
[004-44b]
 周公之象剝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于牀為上下之
 辨二陰漸進而上剝至此愈蔑于正矣凶不亦甚乎
 故象占取此
象曰剝牀以辨未有與也
 孔子之傳剝六二云云何也曰言陰之剝陽得以益
 盛而至于辨者以陽未有應與故也嗚呼六五二之
 正應以隂應隂又為同氣相求正所謂與也而曰未
 有與者盖五自處柔止故雖應二而實不足以援二
[004-45a]
 此爻其蕭望之之謂乎然下者上之宅聽其剥而无
 能援豈徒望之之凶亦漢元之凶也夫故六二之凶
 當于二五兩爻當之
六三剝之无咎
 周公之象剝六三云云何也曰衆隂剝陽之時三獨
 處剛應上去其黨而從上在剝之時獨得无咎者也
 故象占為剝之无咎
象曰剝之无咎失上下也
[004-45b]
 孔子之傳剝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在剝之時而
 獨得无咎以其在上下五隂之中獨能失其上下之
 黨而與陽應是衆小人中之君子也嗚呼伊川先生
 以為漢之呂强斯為得之乎
六四剝牀以膚凶
 周公之象剝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剝牀已至足辨
 之上漸至于膚之位也剝而至膚將滅其身矣其凶
 又何待言乎盖自此而隂長陽消皆已至極貞道不
[004-46a]
 可言矣故更不言蔑貞但直言凶也
象曰剝牀以膚切近災也
 孔子之傳剝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剝牀以膚則割肉
 至身切近乎災而凶无可避矣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
 周公之象剝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處剝之極五陰
 盛不可言然位近于上九之陽則亦有后妃率宫人
 進御于大君之義且卦象原有衆隂魚貫以進而五
[004-46b]
 率以近上狀故象占以為此爻之義惟如魚貫之以
 宫人受寵于君乃无不利耳非是則不利也嗚呼五
 隂皆以剝陽致凶惟三與陽應則无咎五以順止乎
 陽則无不利然則陽復固隂之吉道也為小人者亦
 何苦喜剝君子乎
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孔子之傳剝六五云云何也曰言以宫人寵是雖當
 剝陽之位而能順止乎陽之下則亦終无尤耳
[004-47a]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
 周公之象剝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一陽踞乎衆
 陰之上有碩果不食象卦象一陽得五陰以承載
 有君子得輿象衆陰將剝一陽而成坤有小人剝廬
 象不言吉凶者碩果不食尚為君子之幸而亦小人
 之吉僅留一不食之碩果則君子之吝而亦小人之
 凶若君子得輿則无不利在君子小人剝廬則蔑貞
 凶即在小人矣互有得失故不暇一一言也
[004-47b]
 觀上九一爻以一陽止于其上象取碩果不食一陽
 乘五陰象取君子得輿以五陰剝一陽象取小人剝
 廬可見象義无方拘執不得若讀易者能于象識義
 則可與論象更能于義推象則更可以通象並可以
 得義忘象矣
 觀剝之上九一爻並取三象可見置象无以見易執
 象亦非所以論易必象義雙顯易道乃活潑潑如在
 目前耳
[004-48a]
 觀剝上九之一陽在上而卽承以復一陽隨轉而在
 下可見陰陽无終盡之理所謂互根也世儒謂陽盡
 生陰陰盡生陽如是則剝復之間當更有坤矣何得
 剝下即受以復乎且觀夬姤之間亦不續乾更自可
 見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孔子之傳剝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君子得輿者謂一
 陽獨居于上五陰重承于下陰象民是為民所載也
[004-48b]
 小人剝廬者陰為小人所恃一陽以為庇如人之有
 廬若陰再進而剝此上九則純坤无陽而失其所庇
 矣終何所用乎
 上九一爻同以一陽上五陰而在君子則為民所承
 載在小人則為剝廬而終不可用者非故意扶君子
 而抑小人也盖惟君子有撥亂之才有正固之守以
 安萬民而為萬民所共載若小人則无才无守時危
 力詘徒悼瞻烏爰止于誰之屋耳豈能久庇其宇下
[004-49a]
 乎聖人所言自實理實象千古不易也然則為小人
 者亦幸无輕乘一時之勢必欲剝盡君子以自失所
 庇乎然觀此一爻而易之教戒小人提醒小人亦至
 矣孰謂易不為小人謀也
 
 
 
 
[004-49b]
 
 
 
 
 
 
 
 豐川易説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