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16 成唯識論-唐-護法菩薩 (TKD)


[17-0534a]
詔譯
又契經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
無此識彼識食體不應有故謂契經
說食有四種一者段食變壞爲相謂
欲界繫香味觸三於變壞時能爲食
事由此色處非段食攝以變壞時色
無用故二者觸食觸境爲相謂有漏
觸纔取境時攝受喜等能爲食事此
觸雖與諸識相應屬六識者食義偏
勝觸麤顯境攝受喜樂及順益捨資
養勝故三意思食希望爲相謂有漏
思與欲倶轉希可愛境能爲食事此
思雖與諸識相應屬意識者食義偏
勝意識於境希望勝故四者識食執
持爲相謂有漏識由段觸思勢力増
長能爲食事此識雖通諸識自體而
第八識食義偏勝一類相續執持勝
故由是集論說此四食三薀五處
十一界攝此四能時有情身命令不
壞斷故名爲食段食唯於欲界有用
觸意
[17-0534b]
思食雖遍三界而依識轉隨識有無
眼等轉識有間有轉非遍恒時能持
身命謂無心定睡眠悶絕無想天中
間斷故設有心位隨所依緣性界地等有轉易故於持身命非遍非恒諸有執無第八識者依何等食經作是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非無心位過去未來識等爲食彼非現常如空花等無體用故設有體用非現在攝
如虛空等非食性故亦不可說人定
心等與無心位有情爲食住無心時
彼巳滅故過去非食巳極成故又不
可說無想定等不相應行卽爲彼食
段等四食所不攝故不相應法非實
有故有執滅定等猶有第六識於彼
有情能爲食事彼執非理後當廣破
又彼應說生上二界無漏心時以何
爲食無漏識等破壞有故於彼身命
不可爲食亦不可執無漏識中有有
漏種能爲彼食無漏識等猶如涅槃
不能執持有漏種故復不可說上界
有情身命相持卽㸦爲食四食不攝
彼身命故又無色無身命無能持故
成唯識論卷弟四苐二張忠
[17-0534c]
衆同分等無實體故由此定知異諸
轉識有異熟識一類恒遍執持身命
令不壞斷世尊依此故作是言一切
有情皆依食住唯依取薀建立有情
佛無有漏非有情攝說爲有情依食
住者當知皆依示現而說旣異熟識
是勝食性彼識卽是此第八識
又契經說住滅定者身語心行無不
皆滅而壽不滅亦不離煖根無變壞
識不離身若無此識住滅定者不離
身識不應有故謂眼等識行相麤動
於所緣境起必勞慮猒患彼故暫求
止息漸次伏除至都盡位依此位立
住滅定者故此定中彼識皆滅若不
許有微細一類恒遍執持壽等識在
依何而說識不離身若謂後時彼識
還起如隔日瘧名不離身是則不應
說心行滅識與想等起滅同故壽煖
諸根應亦如識便成大過故應許識
如壽煖等實不離身又此位中若全
無識應如瓦礫非有情數豈得說爲
住滅定者又異熟識此位若無誰能
執持諸根壽煖無執持故皆應壞滅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三張忠
[17-0535a]
猶如死屍便無壽等旣尒後識必不
還生說不離身彼何所屬諸異熟識
捨此身巳離識餘身無重生故又若
此位無持種識後識無種如何得生
過去未來不相應法非實有體巳極
成故諸色等法離識皆無受熏持種
亦巳遮故然滅定等無心位中如有
心位定實有識具根壽煖有情攝故
由斯理趣住滅定者決定有識實不
離身若謂此位有第六識名不離身
亦不應理此定亦名無心定故若無
五識名無心者應一切定皆名無心
諸定皆無五識身故意識攝在六轉
識中如五識身滅定非有或此位識
行相所緣不可知故如壽煖等非第
六識若此位有行相所緣可知識者
應如餘位非此位攝本爲止息行相
所緣可了知識入此定故又若此位
有第六識彼心所法爲有爲無若有
心所經不應言住此定者心行皆滅
又不應名滅受想定此定加行但猒受
想故此定中唯受想滅受想二法資
助心强諸心所中獨名心行說心行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四張忠
[17-0535b]
滅何所相違無想定中應唯想滅但
猒想故然汝不許旣唯受想資助心
强此二滅時心亦應滅如身行滅而
身猶在寧要責心令同行滅若尒語
行尋伺滅時語應不滅而非所許然
行於法有遍非遍遍行滅時法定隨
滅非遍行滅法或猶在非遍行者謂
入出息見息滅時身猶在故尋伺於
語是遍行攝彼若滅時語定無故受
想於心亦遍行攝許如思等大地法
故受想滅時心定隨滅如何可說彼
滅心在又許思等是大地法滅受想
時彼亦應滅旣尒信等此位亦無非
遍行滅餘可在故如何可言有餘心
所旣許思等此位非無受想應然大
地法故又此定中若有思等亦應有
觸餘心所法無不皆依觸力生故若
許有觸亦應有受觸緣受故旣許有
受想亦應生不相離故如受緣愛非
一切受皆能起愛故觸緣受非一切
觸皆能生受由斯所難其理不成彼
救不然有差別故謂佛自簡唯無明
觸所生諸受爲緣生愛曾無有處簡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五張忠
[17-0535c]
觸生受故若有觸必有愛生受與想
俱其理決定或應如餘位受想亦不
滅執此位中有思等故許便違害心
行滅言亦不得成滅受想定若無心
所識亦應無不見餘心離心所故餘
遍行滅法隨滅故受等應非大地法
故此識應非相應法故許則應無所
依緣等如色等法亦非心故又契經
說意法爲緣生於意識三和合觸與
觸倶起有受想思若此定中有意識
者三和合故必應有觸觸旣定與受
想思倶如何有識而無心所若謂餘時
三和有力成觸生觸能起受等由此
定前猒患心所故在定位三事無能
不成生觸亦無受等若尒應名滅心
所定如何但說滅受想耶若謂猒時
唯猒受想此二滅故心所皆滅依前
所猒以立定名旣尒此中心亦應滅
所猒倶故如餘心所不尒如何名無
心定又此定位意識是何不應是染
或無記性諸善定中無此事故餘染
無記心必有心所故不應猒善起染
等故非求寂靜翻起散故若謂是善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六張忠
[17-0536a]
相應善故應無貪等善根相應此心
不應是自性善㦯勝義善違自宗故
非善根等及涅槃故若謂此心是等
起善加行善根所引發故理亦不然
違自宗故如餘善心非等起故善心
無間起三性心如何善心由前等起
故心是善由相應力旣尒必與善根
相應寧說此心獨無心所故無心所
心亦應無如是推徴眼等轉識於滅
定位非不離身故契經言不離身者
彼識卽是此第八識
入滅定時不爲止息此極寂靜執持
識故無想等位類此應知
又契經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
清淨故有情清淨若無此識彼染淨
心不應有故謂染淨法以心爲本因
心而生依心住故心受彼熏持彼種
故然雜染法略有三種煩惱業界種
類別故若無此識持煩惱種界地徃
還無染心後諸煩惱起皆應無因餘
法不能持彼種故過去未來非實有
故若諸煩惱無因而生則無三乘學
無學果諸巳斷者皆應起故若無此
識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七張

[17-0536b]
持業果種界地徃還異類法後諸業
果起亦應無因餘種餘因前巳遮故
若諸業果無因而生入無餘依涅槃
界巳三界業果還復應生煩惱亦應
無因生故又行緣識應不得成轉識
受熏前巳遮故結生染識非行感故
應說名色行爲緣故時分懸隔無緣
義故此不成故後亦不成渚清淨法
亦有三種世出世道斷果別故若無
此識持世出世清淨道種異類心後
起彼淨法皆應無因所執餘因前巳
破故若二淨道無因而生入無餘依
涅槃界巳彼二淨道還復應生所依
亦應無因生故又出世道初不應生
無法持彼法尒種故有漏類別非彼
因故無因而生非釋種故初不生故
後亦不生是則應無三乘道果若無
此識持煩惱種轉依斷果亦不得成
謂道起時現行煩惱及彼種子俱非
有故染淨二心不俱起故道相應心不
持彼種自性相違如涅槃故去來得
等非實有故餘法持種理不成故旣
無所斷能斷亦無依誰由誰而立斷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八張忠
[17-0536c]
果若由道力後惑不生立斷果者則
初道起應成無學後諸煩惱皆巳無
因永不生故許有此識一
切皆成唯此能持染淨種故證此識
有理趣無邊恐猒繁文略迷綱要別
有此識教理顯然諸有智人應深信
受如是巳說初能變相第二能變其相
云何頌曰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依
彼轉緣彼思量爲性相四煩惱常俱謂
我癡我見形我慢我愛及餘觸等俱有
覆無記攝隨所生所繫阿羅漢滅定出
世道無有論曰次初異熟能變識後
應辯思量能變識相是識聖教別名
示那恒審思量勝餘識故此名何異
第六意識此持業釋如藏識名識卽
意故彼依主釋如眼識等識異意故
然諸聖教恐此濫彼故於第七但立意名又摽意名爲簡心識積集了別劣餘識故或欲
顯此與彼意識爲近所依故但名意
依彼轉者顯此所依彼謂卽前初能
變識聖說此識依藏識故有義此意
以彼識種而爲所依非彼現識此無
間斷不假現識爲俱有依方得成唯
識論卷苐四苐九張忠
[17-0537a]
生故有義此意以彼識種及彼現識
倶爲所依雖無間斷而有轉易名轉
識故必假現識爲俱有依方得生故
轉謂流轉顯示此識恒依彼識取所
緣故
諸心心所皆有所依然彼所依捻有
三種一因緣依謂自種子諸有爲法
皆託此依離自因緣必不生故二増
上緣依謂內六處諸心心所皆託此
依離俱有根必不轉故三等無間緣
依謂前滅意諸心心所皆託此依
離開導根必不起故唯心心所具三
所依名有所依非所餘法初種子依
有作是說要種滅巳現果方生無種
巳生集論說故種與芽等不倶有故
有義彼說爲證不成彼依引生後種
說故種生芽等非勝義故種滅芽生
非極成故焰炷同時㸦爲因故然種
自類因果不倶種現相生決定倶有
故瑜伽說無常法與他性爲因亦與
後念自性爲因是因緣義自性言顯
種子自類前爲後因他性言顯種與
現行㸦爲因義攝大乘論亦作是說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十張忠
[17-0537b]
藏識染法㸦爲因緣猶如束蘆倶時
而有又說種子與果必倶故種子依
定非前後設有處說種果前後應知
皆是隨轉理門如是八識及諸心所
定各別有種子所依次倶有依有作
是說眼等五識意識爲依此現起時
必有彼故無別眼等爲倶有依眼等
五根卽種子故二十唯識伽他中言
識従自種生似境相而轉爲成内外處
佛說彼爲十
彼頌意說世尊爲成十二處故說五
識種爲眼等根五識相分爲色等境
故眼等根卽五識種觀所緣論亦作
是說
識上色功能名五根應理功能與境色
無始㸦爲
因彼頌意言異熟識上能生眼等色
識種子名色功能說爲五根無別眼等種
與色識常㸦爲因能熏與種遞爲因
故第七八識無別此依恒相續轉自
力勝故第六意識別有此依要託末
那而得起故有義彼說理教相違若
五色根卽五識種十八界種應成成
唯識論卷苐四苐十一張忠
[17-0537c]
雜乱然十八界各別有種諸聖教中
處處說故又五識種各有能生相見
分異爲執何等名眼等根若見分種
應識薀攝若相分種應外處攝便違
聖教眼等五根皆是色薀内處所攝
又若五根卽五識種五根應是五識
因緣不應說爲増上緣攝又鼻舌根
卽二識種剛應鼻舌唯欲界繫或應
二識通色界繫許便倶與聖教相違
眼耳身根卽三識種二界五地爲難
亦然又五識種旣通善惡應五色根
非唯無記又五識種無執受攝五根
亦應非有執受又五色根若五識種
應意識種卽是示那彼以五根爲同
法故又瑜伽論說眼等識皆具三依
若五色根卽五識種依但應二又諸
聖教說眼等根皆通現種執唯是種
便與一切聖教相違有避如前所說
過難朋附彼執復轉救言異熟識中
能感五識増上業種名五色根非作
因緣生五識種妙符二頌善順瑜伽
彼有虛言都無實義應五色根非無
記故又彼應非唯有執受唯色薀攝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十二張忠
[17-0538a]
唯内處故鼻舌唯應欲界繫故三根
不應五地繫故感意識業應末那故
眼等不應通現種故又應眼等非色
根故又若五識皆業所感則應一向
無記性攝善等五識旣非業感應無
眼等爲倶有依故彼所言非爲善救
又諸聖教處處皆說阿頼耶識變似
色根力根依處器世間等如何汝等
撥無色根許眼等識變似色等不許
眼等藏識所變如斯迷謬深違教理
然伽他說種子功能名五根者爲
破離識實有色根於識所變似眼根
等以有發生五識用故假名種子及
色功能非謂色根卽識業種又緣五
境明了意識應以五識爲倶有依以
彼必與五識倶故若彼不依眼等識
者彼應不與五識爲依彼此相依勢
力等故又第七識雖無間斷而見道
等旣有轉易應如六識有倶有依不
尒彼應非轉識攝便違聖教轉識有
七故應許彼有倶有依此卽現行第
八識攝如瑜伽說有藏識故得有末
那末那爲依意識得轉彼論意言現
行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十三張

[17-0538b]
藏識爲依止故得有末那非由彼種
不尒應說有藏識故意識得轉由此
彼說理教相違是故應言前五轉識
一一定有二倶有依謂五色根
同時意識第六轉識決定恒有一倶
有依謂第七識若與五識倶時起者
亦以五識爲倶有依第七轉識決定
唯有一俱有依謂第八識唯第八識
恒無轉變自能立故無倶有依有義
此說猶未盡理第八類餘旣同識性
如何不許有倶有依第七八識旣
恒倶轉更㸦爲依斯有何失許現
起識以種爲依識種亦應許依現識
能熏異熟爲生長住依識種離彼不
生長住故又異熟識有色界中能執
持身依色根轉如契經說阿頼耶識
業風所飄遍依諸根恒相續轉瑜伽
亦說眼等六識各別依故不能執受
有色根身若異熟識不遍依止有色
諸根應如六識非能執受或所立因
有不定失是故藏識若現起者定有
一依謂第七識在有色界亦依色根
若識種子定有一依謂異熟識初熏
習位亦依成唯識論卷苐四
苐十四張忠
[17-0538c]
能熏餘如前說有義前說皆不應理
未了所依與依別故依謂一切有生
滅法仗因託緣而得生住諸所仗託
皆說爲依如王與臣㸦相依等若法
決定有境爲主令心心所取自所緣
乃是所依卽内六處餘非有境定爲
主故此但如王非如臣等故諸聖教
唯心心所名有所依非色等法無所
緣故但說心所心爲所依不說心所
爲心所依彼非主故然有處說依爲
所依或所依爲依皆隨冝假說由此
五識倶有所依定有四種謂五色根
六七八識隨闕一種必不轉故同境
分別染淨根本所依別故聖教唯說
依五根者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
順故第六意識倶有所依唯有二種
謂七八識隨闕一種必不轉故雖五
識倶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非所依
聖教唯說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轉
識攝近相順故第七意識倶有所依
但有一種謂第八識藏識若無定不
轉故如伽他說阿頼耶爲依故有未
那轉依止心及意成唯識論卷苐四
苐十五張忠
[17-0539a]
餘轉識得生
阿頼耶識倶有所依亦但一種謂第
七識彼識若無定不轉故論說藏識
恒與末那倶時轉故又說藏識恒依
染汙此卽末那而說三位無末那者
依有覆說如言四位無阿頼耶非無
第八此亦應尒雖有色界亦依五根
而不定有非所依攝識種不能現取
自境可有依義而無所依心所所依隨
識應說復各加自相應之心若作是
說妙符理敎後開導依有義五識自
他前後不相續故必第六識所引生
故唯第六識爲開導依第六意識自
相續故亦由五識所引生故以前六識
爲開導依第七八識自相續故不假
他識所引生故但以自類爲開道依
有義前說未爲究理且前五識未自
在位遇非勝境可如所說若自在位
如諸佛等於境自在諸根㸦用任運
決定不假尋求彼五識身寧不相續
等流五識旣爲決定染淨作意勢力
引生專注所緣未能捨頃如何不許
多念相續故瑜伽說決定心後方有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十六張忠
[17-0539b]
染淨此後乃有等流眼識善不善轉
而彼不由自分別力乃至此意不趣
餘境經尒所時眼意二識或善或染
相續而轉如眼識生乃至身識應知
亦尒彼意定顯經尒所時眼意二識
俱相續轉在眼識時非無意識故非
二識㸦相續生若増盛境相續現前
逼奪身心不能暫捨時五識身理必
相續如熱地獄戲忘天等故瑜伽言
若此六識爲彼六識等無間緣卽施
設此名爲意根若五識前後定唯有
意識彼論應言若此一識爲彼六識
等無間緣或彼應言若此六識爲彼
一識等無間緣旣不如是故知五識
有相續義五識起時必有意識能引
後念意識令起何假五識爲開導依
無心睡眠悶絕等位意識斷巳後復
起時藏識末那旣恒相續亦應與彼
爲開導依若彼用前自類開導五識
自類何不許然此旣不然彼云何尒
平等性智相應末那初起必由第六
意識亦應用彼爲開道依圓鏡智倶
第八淨識初必六七方便引生又異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十七張忠
[17-0539c]
熟心依染汙意或依悲願相應善心
旣尒必應許第八識亦以六七爲開
導依由此彼言都未究理應說五識
前六識内隨用何識爲開道依第六
意識用前自類或第七八爲開導依
第七末那用前自類或第六識爲開
道依阿陀那識用前自類及第六七
爲開導依皆不違理由前說故有義
此說亦不應理開導依者謂有緣法
爲主能作等無間緣此於後生心心
所法開避引導名開導依此但屬心
非心所等若此與彼無倶起義說此
於彼有開導力一身八識旣容倶起
如何異類爲開導依若許爲依應不
倶起便同異部心不並生又一身中
諸識倶起多少不定若容㸦作等無
間緣色等應尒便違聖說等無間緣
唯心心所然攝大乘說色亦容有等
無間緣者是縦奪言謂假縦小乘色
心前後有等無間緣奪因緣故不尒
等言應成無用若謂等言非遮多少
但表同類便違汝執異類識作等無
間緣是故八識各唯自類爲開導依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十八張忠
[17-0540a]
深契教理自類必無倶起義故心所
此依應隨識說雖心心所異類並生
而㸦相應和合似一定倶生滅事業
必同一開導時餘亦開導故展轉作
等無間緣諸識不然不應爲例然諸
心所非開導依於所引生無主義故
若心心所等無間緣各唯自類第七
八識初轉依時相應信等此緣便闕
則違聖說諸心心所皆四緣生無心
睡眠悶絕等位意識雖斷而後起時
彼開導依卽前自類間斷五識應知
亦然無自類心於中爲隔名無間故
彼先滅時巳於今識爲開導故何煩
異類爲開導依然聖都中說前六識
㸦相引起或第七八依六七生皆依
殊勝増上緣說非等無間故不相違
瑜伽論說若此識無間諸識決定生
說此爲彼等無間緣又此六識爲彼六識等無間緣卽施
設此名意根者言捻意別亦不相違
故自類依深契教理傍論巳了應辯
正論此能變識雖具三所依而依彼
轉言但顯前二爲顯此識依緣同故
又前二依有勝成唯識論卷苐四苐
十九張忠
[17-0540b]
用故或開導依易了知故
如是巳說此識所依所緣云何謂卽
緣彼彼謂卽前此所依識聖說此識
緣藏識故有義此意緣彼識體及相
應法論說末那我我所執恒相應故
謂緣彼體及相應法如次執爲我及
我所然諸心所不離識故如唯識言
無違教矢有義彼說理不應然曾無
處言緣觸等故應言此意但緣彼識
見及相分如次執爲我及我所相見
倶以識爲體故不違聖說有義此說
亦不應理五色根境非識薀故應同
五識亦緣外故應如意識緣共境故
應生無色者不執我所故猒色生彼
不變色故應說此意但緣藏識及彼
種子如次執爲我及我所以種卽是
彼識功能非實有物不違聖教有義
前說皆不應理色等種子非識薀故
論說種子是實有故假應如無非因
緣故又此識倶薩迦耶見任運一類
恒相續生何容別執有我我所無一
心中有斷常等二境別執倶轉義故
亦不應說二執前後此無始未一味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二十張忠
[17-0540c]
轉故應知此意但緣藏識見分非餘
彼無始來一類相續似常一故恒與
諸法爲所依故此唯執彼爲自内我
乘語勢故說我所言或此執彼是我
之我故於一見義說二言若作是說
善順教理多處唯言有我見故我我
所執不俱起故未轉依位唯緣藏識
旣轉依巳亦緣眞如及餘諸法平等
性智證得十種平等性故知諸有情
勝解差別示現種種佛影像故此中
且說未轉依時故但說此緣彼藏識
悟迷通局理應尒故無我我境遍不
遍故如何此識緣自所依如有後識卽
緣前意彼旣極成此亦何咎頌言思
量爲性相者雙顯此識自性行相意
以思量爲自性故卽復用彼爲行相
故由斯兼釋所立別名能審思量名
末那故未轉依位恒審思量所執我
相已轉依位亦審思量無我相故
此意相應有幾心所且與四種煩惱
常俱此中俱言顯相應義謂従無始
至未轉依此意任運恒緣藏識與四
根本煩惱相應其四者何謂我癡我
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二十一張忠
[17-0541a]
見幷我慢我愛是名四種我癡者謂
無眀愚於我相迷無我理故名我癡
我見者謂我執於非我法妄計爲
故名我見我慢者謂倨傲恃所執我
令心高舉故名我慢我愛者謂我
貪於所執我深生耽著故名我愛幷
表慢愛有見慢俱遮餘部執無
相應義此四常起擾濁内心令外轉
識恒成雜染有情由此生死輪迴不能出離故名煩惱彼有十種此何唯四有我見故餘見不生無一心中有二慧故如何此識要
有我見二取邪見但分別生唯見所
斷此倶煩惱唯是倶生修所斷故我
所邊見依我見生此相應見不依彼
起恒内執有我故要有我見由見審
決疑無容起愛著我故瞋不得生故
此識倶煩惱唯四見慢愛三如何倶
起行相無違倶起何失瑜伽論說貪
令心下慢令心舉寧不相違分別倶
生外境内境所陵所恃麤細有殊故
彼此文義無乖返此意心所唯有四
耶不尒及餘觸等倶故有義此意心
所唯九前四及餘成唯識論卷第四
苐二十二張忠
[17-0541b]
觸等五法卽觸作意受想與思意與
遍行定相應故前說觸等異熟識倶
恐謂同前亦是無覆顯此異彼故置
餘言及是集義前四後五合與末那
恒相應故此意何故無餘心所謂欲
希望未遂合事此識任運緣遂合境
無所希望故無有欲勝解印持曾未
定境此識無始恒緣定事無所印持
故無勝解念唯記憶曾所習事此識
恒緣現所受境無所記憶故無有念
定唯繫心專注一境此識任運刹那別
緣旣不專一故無有定慧卽我見故
不別說善是淨故非此識倶隨煩惱
生必依煩惱前後分位差別建立
此識恒與四煩惱俱前後一類分位無別故此識倶無隨煩惱惡作追悔先所造業此識任運恒緣現境非悔先業故無惡作睡眠必依身心重昧外衆緣力有時暫起此識無始一類内執不假外緣故彼非有尋伺俱依外門而轉淺深推度麤細發言此識唯依内門而轉一類執我故非彼倶有義彼釋餘義非理頌別說此有覆攝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二十三張忠
[17-0541c]
故又闕意倶隨煩惱故煩惱必與隨
煩惱倶故此餘言顯隨煩惱此中有
義五隨煩惱遍與一切染心相應如
集論說惛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於
一切染汙品中恒共相應若離無堪
任性等染汙性成無是處故煩惱起
時心旣染汙故染心位必有彼五煩
惱若起必由無堪任囂動不信懈怠
放逸故掉舉雖遍一切染心而貪位
増但說貪分如眠與悔雖遍三性心
而癡位増但說爲癡分雖餘處說有
隨煩惱或六或十遍諸染心而彼俱
依別義說遍非彼實遍一切染心謂
依二十隨煩惱中解通麤細無記不
善通障定慧相顯說六依二十二隨
煩惱中解通麤細二性說十故此彼
說非㸦相違然此意倶心所十五謂
前九法五隨煩惱幷別境慧我見雖
是別境慧攝而五十一心所法中義
有差別故開爲二何緣此意無餘心
所謂忿等十行相麤動此識審細故
非彼倶無慙無愧唯是不善此無記
故非彼相應散乱令心馳流外境此
恒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二十四張忠
[17-0542a]
内執一類境生不外馳流故彼非有
不正知者謂起外門身語意行違越
軌則此唯内執故非彼倶無餘心所
義如前說有義應說六隨煩惱遍與
一切染心相應瑜伽論說不信懈怠
放逸忘念散乱惡慧一切染心皆相
應故忘念散乱惡慧若無心必不能
起諸煩惱要緣曾受境界種類發起
忘念及邪簡擇方起貪等諸煩惱故
煩惱起時心必流蕩皆由
於境起散乱故惛沈掉舉行相㸦違
非諸染心皆能遍起論說五法遍染
心者解通麤細違唯善法純隨煩惱
通二性故說十遍言義如前說然此
意倶心所十九謂前九法六隨煩惱
幷念定慧及加惛沈此別說念准前
慧釋幷有定者專注一類所執我境
曾不捨故加惛沈者謂此識倶無明
尤重心惛沈故無掉舉者此相違故
無餘心所如上應知有義復說十隨
煩惱遍與一切染心相應瑜伽論說
放逸掉舉惛沈不信懈怠邪欲邪勝
解邪念散乱不正知此十一切染汙
心起通一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二
十五張忠
[17-0542b]
切處三界繫故若無邪欲邪勝解時
心必不能起諸煩惱於所受境要樂
合離卽持事相方起貪等諸煩惱故
諸疑理者於色等事必無猶豫故疑
相應亦有勝解於所緣事亦猶豫者
非煩惱疑如疑人朽餘處不說此二
遍者緣非愛事疑相應心邪欲勝解
非麤顯故餘㸦有無義如前說此意
心所有二十四謂前九法十隨煩惱
加別境五准前理釋無餘心所如上
應知有義前說皆未盡理且疑他
爲有爲無於彼有何欲勝解相煩
惱起位若無惛沈應不定有無堪任
性掉舉若無應無囂動便如善等非
染汙位若染心中無散乱者應非流
蕩非染汙心若無失念不正知者如
何能起煩惱現前故染汙心決定皆
與八隨煩惱相應而生謂惛沉掉舉
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不正
知忘念不正知念慧爲性者不逼染
心非諸染心皆緣曾受有簡擇故若
以無明爲自性者遍染心起由前說
故然此意倶心所十八謂前九法八
隨煩惱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二十
六張忠
[17-0542c]
幷別境慧無餘心所及論
三文准前應釋若
作是說不違理教成唯識論
卷第四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雕
造成唯識論卷苐四苐二十七張忠
[17-0543a]
成唯識論卷第五忠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此染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