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04 華嚴經探玄記-唐-法藏 (TKD)



所攝文中
存略也名句字身合鳥行住處證攝
合跡
[47-0667a]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九幅光
乂今此先明利益乘前斷苦斷樂對之卽明不
苦不樂彰利益義便故次論之理實在後問此
正遣樂何不伹言不樂而云不苦不樂答爲明
捨受不同苦樂故問前離障云憂喜巳滅何不
亦言不憂不喜答有二義一非此正滅亦不與
樂相對故不類苦二若攝五受爲三受時憂喜
攝入苦樂中故以苦樂寬故是故捨受對彼伹
名不苦不樂三行捨念淨者是對治支前三禪
中爲樂所覆故捨念不淨今此離彼下地樂貪
故云清淨清淨捨念與樂貪相違故成對治四
入四禪者是彼二依止三昧下釋四空亦各
有四然此經中略無對治行論主准義置之初
所離中過色想者依成實論遠離色想者遠離
色香味觸想滅有對者還滅色香味觸之想以
彼色等對㝵故不念別異相者滅緣聲想以聲
藉衆緣擊發而生故名別異亦依大乘不同前
說謂色雖多種統攝爲六謂五塵及法處要略
唯三一可見有對眼識所行二不可見有對餘
四識所行三不可見無對謂意識所行表無表
色等此中過色想者以離眼識所行可見色想
故何故不言過色伹言過色想耶釋以在色地
修起此定未捨色形故何故伹言滅想而不言
餘心法耶釋理實通有以想取相强故滅有對
者離餘四識所行不可見有對四境色故以想
與心倶名爲和合亦是心與境合故也不念別
異想者離意識所緣法處色想論言意識分別
一切法故說別異想者以相隱重釋謂意識通
緣一切諸法於法處中簡取緣色義邊意識想
滅緣
[47-0667b]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幅光
乂餘意識此中不遣擧其所滅簡所不滅故云
別異問香味之想初禪巳離色聲觸想二禪巳
除今云何言空定滅耶答遠釋云治有四種一
壞對治謂方便道觀下有流無常等故二斷對
治謂無閒道正斷下過三持對治謂解脫道爲
首及後一切無間解脫持彼無爲不令失壞四
遠分對治謂解脫道爲首及後一切無㝵解脫
遠令前障畢竟不起今此空定據第四治故說
此離今更釋於二禪中雖無色聲觸想得借初
禪三識之心見聞覺觸是故乃至第四禪中猶
有此想今得空定故說滅之若爾香味二想何
故亦說釋有二義一亦有借故二以與聲觸同
是不可見有對色故同辨如第四禪滅憂苦等
准之是名離障二對治者論有三句過色等境
界想者空定離彼色等境想故名過也云何過
以不分別故云何不分別以見無我故此辨實
治也問此中旣有修行對治爲有支不答依瓔
珞本業經四無色定各有五支謂想護止觀一
心今依雜集等論諸無色定奢摩他一味相故
無支分建立也論主伹約翻所離障顯能治行
以義說之非約支分知無邊虛空者是修行利
益謂三色想絕廓爾無邊卽入虛空無色定者
是彼二依止三昧二過虛空相者是名離障見
外念麤分別過患是名修行對治謂外緣虛空
心念麤患故能見此失知過而除彼想故云對
治也知無邊識者是修行利益謂捨外住内也
定體可知三中過識是離障見其麤事念分別
過患是修行對治謂猶見住識爲麤患故知無

[47-0667c]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一幅有者是修行利益
謂前捨外住内猶爲麤念莫若内外雙離倶無
所有方爲利益定體可知四中離障可知見彼
住無所有想麤念過故能治彼想名修對治知
非有想非無想安隱者麤想盡名爲非有細想
未泯名日非無此中非無約聖智說非謂世定
覺此非無定體可知下明入意謂伹隨順化衆
生法入此入定非是自行所樂故云也第四
猒果分中有二初行果後調柔等明位果初中
有三初四無量名行方便果二五神通是行
功用果三揔結自在初中四無量義略作四門
一釋名二體性三建立四種類初釋名者緣無
量境起無量行名四無量卽帶數釋也二體性
者雜集論第十四以定惠爲體又慈能與樂無
瞋爲體悲能拔苦卽不害爲性喜慶他樂不嫉
爲性捨令他捨或卽善捨爲體三建立者依莊
嚴論及瑜伽第十二有四種作意立四無量謂
緣求樂衆生起與樂作意立慈無量緣有苦衆
生起拔苦作意立悲無量緣有喜衆生起隨喜
作意立喜無量緣有煩惱衆生起不染汚作意
立捨無量此約初敎又依大集經第九云知識
衆生心性本淨是名爲慈觀於一切等如虛空
是名爲悲斷一切喜是名爲喜心遠一切行故
名爲捨此約終敎頓圓准之四種類者諸經論
中多說三種一緣衆生二緣法三無緣智論中
二釋一約能起初一是凡夫慈等次是二乘法
執三是菩薩稱眞二約所益初一令得人天益
二令得二乘益三令得菩提佛地論中諸佛菩
薩緣衆生假者亦緣彼五藴
[47-0668a]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二幅希
*假法及緣二空眞理而敎化故今十地論中衆
生念等者念則緣念也若依圓敎如下離世閒
品各有十種具如彼說餘義如別章釋文中二
先釋於慈後三類顯初中三初衆生念中四先
與樂廣者與欲界樂大者與初二禪樂以共喜
故名同也無量者與三禪樂不共喜倶名不同
也以此三樂與衆生時無簡彼此故云不二者
亦是等也第二言無瞋恨者是二障對治遠云
於怨加損名與不愛於親與樂名爲與愛此二
是障如經無瞋治初無恨對治後又釋於不愛
者授與可愛翻巳瞋嫌名爲對治三清淨謂離
五蓋令慈定淨此經略無四無惱害者是攝果
謂慈定起於色界中受正果慈行餘勢力後於
欲界受於習果故云於欲色界受正果習果無
苦惱事故二信解力遍者明法念涅槃中緣利
生之法瑜伽菩薩地緣諸衆生五藴等法地論
具二先知凡聖衆生法二及衆生下知衆生心
所起分別諸法用以化生也三滿十方者明無
念論中亦二初當體無念二分齊無盡如論應
知餘三類慈故云亦復如是也第二明五通
果中作四門一釋名二出體三諸門四釋文初
中先釋通名轉反無壅名日神通五者是數通
者是義彰數義名卽帶數釋也別名中一名神
足通難測日神履涉稱足從用就喻爲名又釋
神是通用足是所依之定定與通爲足故定用
從喻爲名亦名如意通出沒隨心故亦名身通
通惠依身故亦名神境通是通惠所變境故二
天耳通三天眼通光明義是天義閒聲是耳義
[47-0668b]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三幅照
導是眼義並從根及趣以立其名四他心通能
了他心從境爲名五宿命通亦名宿住通徃謝
名宿宿時色心相續名命亦名爲住通惠照彼
亦從境爲名此五並是依主立名謂宿住之通
等准之第二出體者依薩婆多凡夫五通若㧾
出體以通大地中惠數爲體若別卽以等智爲
性若經部宗凡夫五通揔以想智想定爲體若
別卽以十智中名字智爲性若聖人得同以名
用無流智爲性若大乘宗揔以別境中惠數爲
性若別凡夫五通世俗智爲性聖人五通後得
智爲性若雜集論定惠爲性第三諸門分別者
略有五門一辨所依定者依小乘唯依四根本
定以依勝地發勝通故未來中間惠多定少諸
無色定定多惠少復無有支相助不能發通經
部亦同大乘瑜伽顯揚亦同前若雜集論通依
四定多依第四以功德勝故二約三業者依地
論初一身業清淨天耳他心二通口業清淨宿
命生死智二通意業清淨解云初卽轉反色形
名身業淨天耳他心能起言說名口業淨後二
以過未隔世難知唯意能了名意業淨五通是
智理實皆意但隨用相故作此分矣三約業用
者地論約菩薩業用初身通能到衆生所次二
爲其說法謂天耳聞他言音不同隨方爲說他
心知他心噐所樂要由此二方得說法謂言聲
及義也後二盡知衆生過去未來所應受化故
解云宿命知其過去所習因以授法天眼見其
未來根就方能受化四約智見者地論中前四通
明智第五明見解云理實五通體皆是智
[47-0668c]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四幅但爲天眼照瞩分
廢體從根說名爲見若爾大耳何不從根名聞釋理
實應齊伹爲智是見性眼亦是見見義順智偏
就眼說五約所知分齊者若凡夫五通伹知一
四天下若小乘人依智論第六云若小乘阿羅
漢小用心天眼見一千世界大用心見二千世
界若大阿羅漢小用心見二千世界大用心見
三千世界義准菩薩隨位漸増若佛揔無限量
餘通准之第四釋文者五通卽爲五段初神足
通中論得三種勝自在一初句動世界自在約
依報二一句自身自在一散二合三隱顯謂現
沒還出也三約身作業自在有八種略無注水
餘如論辨若依智論第六如意通有三種一能
到二轉反三聖如意能到有四一身能飛行二
移遠令近不往而到三此沒彼出四一念能到轉反者大能作小一作多等外道力轉事極久不過七日佛及第子久近如意聖如意者於六塵中不愛不淨觀令愛
淨等准之是自在法唯佛得之乃至廣說二天
耳通中以天耳過天人故若苦若樂若麁若細
若近若遠等聲無不聞知餘如論辨三他心通
中先揔後別別中十句分三初四知煩惱心次
二知報心餘四知作業心論分爲八如論應知
初中前三知三毒有無論名隨煩惱此是隨緣
現起故非是小惑名隨二垢等知其細惑性成
名爲使故次知報心是無記心人是小欲天廣
色天大無色二解脫名無量此中名狹以定力
多故餘知作業前三淨後一染前中乱等約學
定心未得故或散或非散二定等終得定得
[47-0669a]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五幅定
後或入定或出定或在定三縛解等約惠於縛
得脫故後一知染心此中略無求不求心有上
等約慢謂有上處起得想是麁於無上處起得
想爲細故論云麤細習行故四宿命中先揔次
別後結論中分三初誰能念謂智此釋揔句別
中二一念何等事念一世界等二我生下云何
念因名字等念此中種族者是家差別謂生家
等姓者貴賤等姓三知本某名四知所食五知
苦樂六知壽命如經如是久住故七知死此生
彼餘如論辨五天眼中先揔後別論中先釋能
見爲揔初見衆生死此生彼故名生死智通審
見委細故云清淨遠見他方故云過人二見何
等事下揔釋所見三云何見下明其見相卽別
釋所見卽是諸衆生等明善惡因果指同二地
說可知第三是菩薩下明揔結自在論中具
四一禪結四禪二解脫結四無色者以八解脫
中四無色是後四解脫故也三三昧是四無量
定也四三摩拔提是五通者此云等引謂引起
五通業用也能入能出者謂起心欲入起心欲
出名生心時卽能入出名用現前不隨生者不
爲定等所縛故前十種深念中淳厚心此處成
就故也雖入禪等而以願力生彼増長菩提分
處卽與佛菩薩共生處也此約自利釋瑜伽住
品約利他釋可知行果竟二是菩薩住於明
地下明位果於中三果卽爲三初調柔果中四
初調柔行體二忍行德三別地行四結說相初
中三先法次喻後合法中言觀一切法不生滅
衆緣而有者此中論云於清淨法中不見増
[47-0669b]
探玄記弟十二弟二十六幅煩惱
妄想中不見減因緣集生故者此故字有二義
一由緣集故無増無減故云不生滅也二由緣
集故有増有減故云有生滅也此一緣集之因
成此二義是故常起因緣對治離染成行而恒
不見有生滅相也欲有無明縛皆微薄者斷一
切修道欲色無色界所有煩惱及彼因同無明
習氣皆悉微薄遠離故解云此是貪等煩惱障
現行幷種故云及彼因與當地所斷所知障種
同此位滅故云同無明習氣皆微薄以未盡故
但云薄也地經中諸見縛先於初地巳斷故也
不復集斷三毒者以斷細不斷麤故二是菩薩
忍下明忍行德中有十心他人加惡名辱心能
忍受名忍善護他心釋安樂也以此二心分別
巳下諸心故云分別示現言作惡懷疑者謂有
衆生曾損惱菩薩自恃巳惡疑菩薩瞋故云也
然菩薩將護身與彼同愛語誘誨故云現
同伴侣愛語等也此釋同和心柔而心此中羙
妙心具彼二心也不壞心者被身加惡不瞋故
不動心者口惡罵不報故不濁心者忍時心不
憂惱故不高下心者過去久行不憍慢故是故
今能下就與其善言謂於巳不高於他不下也
地經有二句一以道化他不求他敬二施恩及
人不望他報若有悕敬望報時小不稱意卽便
生瞋今由無此故成忍因此中初施恩不念後
小恩大報不諂曲者非不實釋不諂及無偏心
釋不曲也以菩薩謙下隨物相同諂曲故今明
實等也不染心者微細隱覆垢染心皆悉離故
顯淨也餘文可知二偈頌中三十五頌分五
[47-0669c]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七幅初二頌起猒行分
二有二十四頌猒行分二初四頌護煩惱行次
六頌護小乘行次十四頌方便攝行三有二頌
猒分及行果四有
六頌位果五未後一頌結說第四焰地中亦
七門同前初釋名者唯識第九云安住最勝菩
提分法燒煩惱薪慧焰増故名焰慧地攝論云
由諸菩提分法焚燒一切障故無性釋云此地
中有焰慧故名爲焰地世親釋云能燒一切根
本煩惱及隨煩惱皆爲灰燼名焰慧地莊嚴論
云以菩提分慧爲焰自性以惑智二鄣爲薪自
性此地菩薩能起焰慧燒二鄣薪名焰慧地金
光明云能燒煩惱以智慧火増長光明修行道
品依處所故名爲熖地深密經第四及瑜伽七
十八及顯揚論大同此說智論名増妙地十住
論云施戒多聞威德熾盛故名熖地第二明
來意者亦有三義一前地明定自下諸地明所
發慧依定發慧義次第故此依解深密經二前
之三池寄在世間今此出世義次第故是故次
來此依十地論辨三前三地雖得世定揔持而
未能得菩提分法捨於定愛及法愛故是此地
修證彼行故次來也此亦依深密經第三所
離障者依十陀論離解法慢障以第三地聞勝
流敎法生解起慢四地翻此故以爲障依梁本
攝論名微細煩惱共生身見等無明彼論以法
執分別種子爲體如梁論第十具釋又成唯識
論第九名微細煩惱現行障謂所知障中倶生
一分第六識倶生身見等攝最下品故不作意
緣故遠隨現行故說名微細
[47-0670a]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八幅金世
下論釋世親攝論云分別我見有三一最初斷
細故名爲上品二分別引起故三不能遠到故
名爲麤今此倶生最後所斷故名下品任運起
故遠到第四方可斷故是故此障異彼麤故名
微細也上論彼障四地菩提分法以八四地時
便能永斷彼昔多與第六識中任運而生執我
見等同體起故說煩惱名今四地中旣得無流
菩提分法彼便永滅此我見等亦永不行初二
三地行施戒修相同世間四地修得菩提分法
方名出世故能永害二身見等下論釋云以前
三地同凡三行由斯未斷迷理我見四地出世
方能永斷燒薪之焰依此立名二我見言或二
障同體我見以正斷所知煩惱不起同名永斷
理實但除法執我見或法執中我我所見爲二
身見或分別倶生名二身見盡處揔說故說四
地斷二身見此三釋中初釋爲勝上論寧知此
與第六識倶此問也第七識倶執我見等與無漏道
性相違故八地以去方永不行七地以來猶得
現起下論釋有三因非是第七此卽初地上與
餘煩惱爲依持故此麤彼細伏有前後故此
與第六相應身見等言亦攝無始所知障攝定
愛法愛彼定法愛三地尙増入四地時方能永
斷菩提分法特違彼故由斯四地說斷二愚及
彼麤重一等至愛愚卽是此中定愛倶者二法
愛愚卽是此中法愛倶者所知障攝二愚斷故
煩惱二愛亦永不行金光明云味禪定樂生愛
因無明微妙淨法愛因無明深密瑜伽並同上
辨第四明所證者依梁論名無攝法界彼論
[47-0670b]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十九幅釋云
於最勝眞如及眞如所流敎法於中無攝義謂
此法非我非他所攝何以故自他及法三義不
可得故譬如比鳩婁越人於外塵不生自他攝
想依無性世親諸本多同唯識第十四云無攝
受眞如謂此眞如無所繫屬非我執等所依取
故解云等取同類我愛慢等非彼依止處及所
執取境中邊論云猶通達此乃至法愛亦能轉
滅解云與我執等同伴故第五所成行者三
種一十度中成就第四精進波羅蜜二成就菩
提分増上慧行三亦成悲智行莊嚴論云第四
住能入生死而不捨覺分故又如下文不住道
行等尋文知之第六明所得別果略有三種一依
梁論四地通達無攝法界得衆生利益果二金
光明云四地發心得不退三昧果古人釋四地
相同出世由初證得故標不退三調柔等行十
王攝報並准可知七釋文者三分同前初讃
請分二顯地分三重頌分初中八偈分四初二
明菩薩聞法歡喜供養次一天女妙音歌頌地
法次四天王慶聞供請於中初三慶聞供讃後
一請說後地後一解脫月同請二正說地相
内論中先明依前地淨定揔持今此地如實智
淨故說焰地四分中初是入地方便故云因二
是初入地出障行故云清淨三是正住地道品
等行能有所除故對治進修上上故云修行増
長四是地滿卽得彼清淨對治修行増長之果
又初一是地因後一是地果中二是地相又初
一加行道次一無閒道次一解脫道後一勝進
道何故解脫名對治耶以翻障顯地故
[47-0670c]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幅就初中二先結前標
後二正顯十門三結行功能初中法明門者明
謂四地證智以前地未得明相故猶如地前四
定中明得定相似法者是所說法卽衆主界等
法也門者地經名入依彼智明入此法中若能
入名入所入名門又依此能至四地名爲門也
二處順行者正觀思量是万便如實知是正
證此二同依所說法故同順行也十中初五推
能依至所依謂初一觀正報假名二觀正報所
依心識卽本識是染淨法所依處也後五句依
所依立能依謂初三句明本識中所持染法約
處辨之三界唯心也後二明所持淨法勝信解
者猶是勝解謂於所解印持決定不令煩惱汚
心次大心普被衆生不同二乘小心故又釋後
五中初三句起依報後二句立正報第二清
淨分中有三初揔次別後結揔中亦三初於佛
家轉有勢力二得内法三謂十智敎化成就此
三皆以後釋前可知又初地卽生在佛家然前
三地是世間此地出世故云於如來家轉有勢
力也又論釋云依止多聞智究竟者此釋轉有
義謂依前三地多聞之解得此四地出世閒慧
名智究竟理實亦依前地禪定以敎化之智依
前所聞法故偏擧之論云除滅智障攝勝故者
此釋勢力義謂除前地分別解心名除智障亦
是滅當地所斷所知障也得此四地殊勝之慧
故云攝勝二釋内法中論云此如是淨勝等者
牒前以釋也謂淨牒除障勝牒攝勝並於佛家
得故如來自身等者當相釋也有三句初就人
顯法名爲内法卽顯如來
[47-0671a]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一幅
自身所具之法二以辨法成人故名此法爲如
來法故云以是諸法顯示如來三謂十種下釋十
智敎化謂此智與四地證智法明一體無異得
無前後故云同時得此與所觀法明同時非與
觀察同時十中論攝爲四初心不退者論釋自
住處畢竟智謂大乘法是菩薩住處住於大乘
心不退轉名畢竟智二於三寶等者同敬三寶
畢竟智謂於三寶同信不壞故云畢竟三修習
下二句明眞如智卽二無我正證智也一觀藴
等生滅流轉本無人我二觀藴等法亦本來不
生是法無我四常修習下六句是分別所說智
卽後得世俗智也攝爲二謂染淨或爲三謂一
染二染淨三淨或爲四初二句依正二報是苦
諦以隨煩惱生故次句中半句生死論名世間
卽是集諦故云以何煩惱次半句涅槃卽是滅
諦故云所有淨後三句是道諦故云隨所淨又
初中以煩惱等順感器世間故衆生世間皆從
業等因生故云同因也次分別生死涅槃者是
集滅二諦亦染淨雙觀雖全體不二而兩法不
雜故云分別也下三句道諦亦隨顯涅槃淨法
故云隨所淨一於佛世界中敎化衆生成菩薩
自業差別故云修習衆生業差別謂於衆生成
巳差別之業二前際是生死染法後際是涅槃
淨法故云煩惱染及淨也三於前際染中不見
一法可損以其卽空故後際淨中不見一法可
増以其性滿故又釋前觀前後際平等今觀現
在世常滅無所有也行是十智敎衆生故則知
於如來家轉有勢力也第三對治修行増長
[47-0671b]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二幅行
*分中有二初護煩惱是異外凡行亦自利行二
護小乘是異二乘行亦是利他行前中明菩提
分法略作四門別作之四釋文中此三十七種類分
七位三四二五單七隻八初釋四念處者謂
身受心法是念所住處故云也新名念住此四
體實是慧何故名念以慧觀守境與念相近卽
六釋中鄰近釋也身謂相續受謂領納心謂隹
起法謂軌持此四並是所觀之境若小乘中觀
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故此
四除四顚倒若大乘如諸法無行經云觀身畢
竟空觀受内外空觀心無所有觀法但有名解
云此觀人法無我故准勝鬘經能除八倒就身
念處中先觀内謂自身次觀外謂他身後合觀
自他何故初別觀後㧾觀耶釋有二義一約破
病不同人有三類一有人著内情多著外情少
如人爲巳身棄捨妻子及財物等故須觀内二
有人著外情多著内情少如人爲財喪身爲欲
殞命故須觀外三有人内外倶著故須合觀二
約觀行始終一人通觀謂有行人本於自身取
爲淨相故先觀内内求不得卽謂外有故次觀
外向者觀内不能及外觀外之時復不能觀内
是故第三内外合觀初中觀内身者標別所觀
循身觀者正顯觀相循謂廵歷於身支分次第
觀察精懃一心者顯觀所儀謂行者欲破自身
非懃不辨故須精懃故龍樹云離別常人易離
別知識難離別知識易離別親戚難離別親戚易離別自身難行者今欲離別巳身必須精懃懃由專意故云一心也除世間貪憂者明觀所
[47-0671c]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三幅離何故此中偏離
貪憂如龍樹說行者此中多生貪憂故偏除之
何者謂創棄五欲念本所愛是故生貪未得道
法所以生憂是故伹云除世貪憂又釋貪者凡
夫多起著境難捨受生之本三毒之初故煩惱
中偏說除貪也憂心一向貪欲者起障定最重
禪中先離故五受中偏說除憂是故若說除貪
餘法隨遣若說除憂諸受隨亡猶如破竹初節
爲難若破初節餘節皆隨貪憂亦爾故偏說之
次觀外身後觀内外身類亦同然就受念處中
亦內外倶於卜二處中受唯是外法處所攝何
故此中有内等耶釋有多義一自受爲内他
爲外二意相應受爲内五識相應受爲外三定
受爲内散受爲外觀此三受不離三苦故也又
智論云菩薩觀苦樂不苦不樂等三受無所從
來滅無所至但從妄想顚倒生等三就心念處
中自心爲内他心爲外又五識爲外意識緣外
爲外緣内爲内末那一向緣内名内心又定散
分内外並觀此心刹那無常又觀如幻無體可
知四就法念處中以心法爲内不相應行及無
爲法幷法處色等揔爲外法内外合觀可知
第二四正懃者是善十一中精進數爲體伹就
止作各分巳未故成四種謂初二懃斷二惡是
止惡行後二懃修兩善是作善行初中未生之
惡遮令不生巳生之惡斷不令續又巳生伏現
行未生除種子後二善中未生善法習之令起
巳曾習起使更増廣此卽未有令有巳有令増
此四皆由策懃方辦故名正懃新名四正斷於
二惡可爾二善云何謂斷彼
[47-0672a]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四幅不
作故卽是懃修也苐三四如意足者所作遂
志故云如意此卽是神也足是所依卽是定也
初欲定者由欲加行能起此定果從因稱故云
欲定此是行體斷行成者辨行功能謂此定行
能斷諸結名斷行成又釋涅槃名斷斷家行成
名斷行成修如意足者就前欲定明其所修也
依止猒下明前斷行成也於諸煩惱加行道猒
無閒道離解脫道中證彼擇滅勝進道中趣求
彼果名向涅槃又釋資粮道中隨分生猒加行
道中永伏名離無閒道中正斷名滅解脫道中
證彼無爲名向涅槃又釋若寄位言道前加行
位生猒見位斷見惑名離修位斷修惑名滅究
竟位得彼極果名向涅槃此等並是諸行治惑
次苐之相不須別分覺分前後何故念懃不明
此者以未得定故得定方有此功能故二精進
定者亦從加行以立定名三心定者餘處亦名
念定謂繫意住緣名爲念定專心守境名爲心
定並從方便以立其名四慧定者地論名思惟
瑜伽名觀故彼論中說此四名欲懃心觀謂明
慧照察名觀或是定因或是定果餘斷行等類
前可知苐四五根者依此五行能生見道故
名爲根下文離世閒品云一信根不可沮壞二
發大精進究竟一切事而不退轉三安住正念
除滅乱想四三昧方便決定了知五智慧境界
善巧分別故解云此正經自約菩薩道釋依止
猒等及苐五五力並准前可知苐六七覺分亦
如下入法界品勘取苐七八聖道者亦如離世閒
品云入正道是菩薩道一正見遠離邪見二
[47-0672b]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五幅
正思惟正念一切智遠離虛妄三正語隨順聖
敎離口四過四正業饒益敎化一切衆生未曾
失時五正命安住四聖種成就頭陀功德具足
淨威儀遠離一切惡六正精進懃修一切苦行
修佛十力無所罣㝵七正念悉能憶持一切音
聲除滅世間一切乱想八正定善巧方便於一
三昧出生菩薩不可思議法門一切三昧故解
云此等並約菩薩道釋可知第二護小乘行中初
句是揔餘九是別初中菩薩行此三十七品伹
爲利益不捨衆生是故修行非如二乘爲成自
利行此道品別中此不捨衆生心論攝爲四於
中初三護小乘心後一護小乘行初一爲起行
所依故以本願爲始二以悲慈益物憐愍爲心
上二護狹心三爲衆生故希求佛果故云爲攝
一切智也此護小心後五句名行修五種行一
起淨土行求佛依果二修起佛法行求佛正報
下二句求行彼因三修彼地方便無猒足行者
謂求五地至七地修時巧便無猒足也經中欠
此一句四修不退者謂求八地巳上順佛深解
脫也上自利行五化衆生行者是利他行智慧
方便善攝衆生故也第四大叚彼果分中二
初行果後位果前中論釋中得六種果一煩惱
染生遠離果二業染生遠離果三於勝功德中
生増上欲心果四彼說法尊中起報恩心果五
彼方便行中發懃精進果六彼増上欲本心界
滿足果初二是離障果後四成德果前中先離
惑障中論攝爲五初本身見是起慢之本亦是
六十二見本故我知是能知大知卽是所知大
[47-0672c]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六幅大*法卽是三地
中解法慢也我修是能修復計禪定是我所修
此是三地正受慢也於中著我等是人執陰人
等是法執出謂三昧起者計有出定沒謂三昧滅
者計有入定又釋出謂修起諸禪沒謂退失禪
定又遠公云出者修起諸定沒者定所除滅二
起者起不正思惟故起定慢也推求心者是邪
推求亦妄取定相同論思惟也三行者觀心行
於緣中於巳所得八禪等法求覔勝相欲令他
知故云所行也同論名多觀四過者堅執自巳
所得定等心安諸事故云愛著卽定愛也五護
者數觀勝相取勝屬巳憶持在心防巳所得故
云寶重所見等也皆悉斷滅者正結除斷何故
此中說此斷滅准成唯識論此是第六識中倶
生身見等及所起過同第四地出世道品能斷
除滅故此說之又釋若約寄位前地寄世間此
當出世爲分世出世故此斷除若就此義亦
得是分別所起以仁王經說四地名爲須陀
洹位故得知也第二業染生遠離果如論應
知經中略無也上來是前護煩惱家果第三
是菩薩轉倍下明於勝功德中生増上欲心果
於中十句初揔中牒前起後謂牒前護小乘處
智慧万便故云行助道分等二隨所修行下別
顯依前所起之心正明欲樂心謂由前策懃所
修力故於上功德見其實利是故轉起殊勝意
樂令心柔和求彼上法於中成潤益心者以見
勝德能潤益故起深欲心故云深欲愛敬故也
下別釋中柔是柔軟謂證法適神名樂行勝二
和是調和謂三昧調心緣中無㝵名
[47-0673a]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七幅守臣
自在勝此二是行體下七爲一名對治勝是行
功能一揔明離過謂堪任有用下別離六種過
一對治不能離惡過謂對治求法無疲不爲食
利不爲妬名離此過也次二對治不能攝善過
二治不攝功德行三治不攝智慧行四治不攝
衆生過上四是自分對治下二勝進對治一解
二行五自見取過者違其解也尊敎不順顯
其過相對治如經可知六捨爲首者如說修行
望於聞思爲勝爲首今捨彼首故是過餘文可
見第四是菩薩爾時下明說法尊中報恩果
謂前地中從師聞法卽名彼師爲說法尊從前
地來依法修行今得成辨稱彼化意故名報恩
於中初一知報恩心後九報恩行初中論釋彼
成知恩心者隨順行報恩行者釋知意爲報恩
故須知也下九別顯報恩行一明報恩心二能
將護同法者順說者心名爲報恩謂内心和善
同止安樂三依法起行以爲報恩謂隨順受敎
不違師命名日直心四發修行事逢苦能忍名
爲軟心五於修行離過爲報師恩謂不說巳德
名無邪曲六自過不覆名行正行七實德行成
亦不自高故云無憍慢上來約行下二就解八
依敎受語明得師言九不顚倒受明得師意如
是下結行成就於中如是具足善心軟心者論
釋是前對治修行増長謂彼對治於此成就故
云具足也具足寂滅心名對治修行増長力者
名前二遠離果爲寂滅心是前護煩惱對治力
也具足忍辱心等論名彼果卽是此報恩行果
前二句顯是等者謂初句善心成次句寂滅心
[47-0673b]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八幅守臣
成合此二句爲第三名善寂滅心成以爲彼果
第五是菩薩爾時成下明發懃精進果不轉者
不休息故此爲揔句下別顯九種一自乘不動
故云不捨二論中共染者若過謂耽著精進共
懈怠者若不及離此二種平等勝進故云不染
也三一切魔煩惱行不能破壞故云不壞也四
常至心順行故云無猒倦五廣念利他故云廣
大此是利他心也六是無量衆生作利益願攝
取故云無邊此是利他行七勇悍難當故云猛
利論經欠此八修習過餘故云無等等九攝取
衆生故云救衆生等論中更有一句可知
第六是菩薩修習下明本心界滿足者依菩提
分樂欲心滿故云直心清淨下別現中一彼求
道品之心由前精進修行増益故云不失深心
也二於勝上證中轉生決定心故云信解明利
三彼上證之因治過行増故云善根増長四除
滅諸障故云遠離世垢五除此地秘密疑事故
云不信皆已滅六以除疑故於餘處決定故云
無悔無疑等七依化衆生力謂佛力能化衆生
故云於一切佛等八依勝樂行内證相應故云
自然習樂九依現無量三昧心智障清淨故云
無量之心等上來行果竟第二菩薩住是第
四下明位果三果卽爲三段就初調柔果中有
四一調柔行二敎智淨三別地行四結說相初
中先法次喻後合法中先見佛爲練行緣二恭
敬等爲能練行三是菩薩下明所練淨能練行
中有出家者初供佛福行後近佛慧行一近佛
二聽法三信奉等思四出家修行初二地寄人
[47-0673c]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十九幅王報故有出家三地天
王而有出家不便今此四地寄當出世次辨出家
攝報不便調柔中明五地亦爾可知金作莊嚴
具者論云喻阿含現作證智莊嚴示現得證智
故二摩尼珠喻敎智淨前諸地無者爲是世間
故此出世故有是用又經中略無別地行相
餘並論應知第三重頌中有二十九頌分六初
二頌前初増長因分二有三頌前清淨分三有
七頌對治修行増長分於中初四頌護煩惱行
後三頌護小乘行四有九頌前彼果分於中細
分可知五有七頌前調柔等三果六末後一頌
顯名結說釋第四地竟第五難勝地七門同
前初釋名者唯識云眞俗兩智行相㸦違合令
相應極難勝故攝大乘云由眞諦智與世間智
更㸦相違合此難合令相應故世親釋云由此
地中知眞諦智是無分別智知世間工巧智是
有分別此二相違應修令合能合難合令相應
故故名極難勝無性釋及梁論並同此瑜伽論
云今此地中顯示菩薩於諸聖諦決定妙智極
難可勝名難勝地解深密云由卽於彼菩提分
法方便修習最極艱難名極難勝地金光明是
修行方便勝智自在難得故見思煩惱不能伏
故名難勝地莊嚴論云於五地有二種難一勤化衆生
心無惱難二生不從化心無惱難此地菩薩能
退二難於難得勝故名難勝顯揚論云證得極
淨緣諦所知諸法微妙慧藴成極難成不住
轉寂靜聖道名極難勝十住論云第五地中功
德力成一切諸魔不能壞故名難勝他仁王經
名勝慧地諸餘經論多
[47-0674a]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幅分皆
同問仁王經初地菩薩四天王雙照二諦平等
道如何諸論唯說五地答三藏云據實初地二
諦雙照而約任運故說五地今釋此是寄法顯
位前地出世此地却入實爲難故第二次第
者亦有三義一四五六地揔寄二乘第四寄當
初果第五寄當羅漢第六獨覺前地預流此名
羅漢義次第故是故次來以預流創故羅漢終
故用寄四五二地差別中閒二果略不寄顯此
依地論等問若爾何故仁王經第七地得羅漢
果荅此二各別地論約所觀行相以配二乘道
品四諦倶聲聞行第六緣生是緣覺行第七十
度是菩薩行故非二乘仁王下卷瓔珞上卷約
人配位前之三地相同凡夫故後四地配於四
果以顯地別良由第七未離分段故寄同下位
二者二乘行中道品居先四諦居後義次第故
三者前地雖得出世而未能隨順世間五明攝
化今此地中修證彼法是故來第三斷障者
依十地論離身淨我慢障解云以前地出世以
爲身淨取以起慢便障五地不捨世道故入五
地翻治此障此等並是地背修捨相顯増微故
唯識云於下乘般涅槃障謂所知障中倶生一
分令猒生死樂趣涅槃同下二乘猒苦欣滅彼
障五地無差別道入五地時便能永斷由斯五
地說斷二愚一純作意背生死愚卽是此中猒
生死者二純作意向涅槃愚卽是此中樂涅槃
者瑜伽深密同此可知解云前捨世間向出世
間背染向淨故有斯障此地觀四諦染淨因果
平等名無差別道不同三地世間之染不
[47-0674b]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一幅安孝
同四地出世之淨以於世間能出能入雙現前
故故無背向斷斯障也金光明云一意入涅槃
一意入生死思惟無明生死涅槃不平等心思
惟無明梁攝論云一生死涅槃一向背趣思惟
無明二方便所攝修習道品無明解云此後經
論會意可知第四所證者依攝論證得相續
無差別法界世親釋云謂於此中體無有異非
如眼等隨諸有情相續差別各各有異若如是
知得入五地無性意同梁論小別謂彼論中釋
此法界能令三世諸佛相續身不異唯識云五
類無別眞如謂此眞如類無差別非如眼等類
有異故解云謂此地中修得生死涅槃無差別
道由此了知非自他如得平等意中邊論云由
通達此得十意樂平等淨心第五別行者亦
有四種一十度中當禪定行二當地中得諦觀
増上慧行三莊嚴論云第五住以得敎化惱不
惱心以無我故四下文亦成五明處行第六
得果者三種同前一依梁論五地通達相續不
異法界得無差別法身果二金光明云五地發
心得寶花三昧三調柔等可知第七釋文中
三分同前初讃請分中有十五頌分四初二頌
明菩薩衆以三業供養次有二頌明天王眷屬
三業供養次有十頌天女歎佛於中初一敍事
次八歎佛初二頌歎因深果現次二體極用希
謂此一類所化根器久來未熟故令佛海於彼
一類常恒湛然未曾起用今旣根熟感佛應機
從體起用故云從久遠來大海相始動非謂如
來從久遠未一切處未用今始方用次二頌慶
[47-0674c]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二幅此希遇次二頌歎
佛德勝後一揔結天女歎巳嘿住末後一頌
衆首正請第二正說中論分爲三初勝
慢對治二不住道行勝三彼果勝於中以加
行道及初住地無間道合爲初分二以正住地
分解脫道爲第二分三以地滿勝進道爲第三
分就初中勝慢對治者遠公云慢有二種一他
地慢謂前第四地中得出世智取彼勝相名爲
勝慢下以十平等心翻彼名治二自地慢謂於
此十心希求勝相復以爲慢下以如道行對治
今釋前地解法慢障正地中對治此地所治身
淨我慢障是前地中得出世淨取以爲慢此地
加行觀十平等正伏彼障初入地時無間道中
正斷彼種是故此二倶名勝慢對治以勝前地
初說治障至正住地伹修勝行於世出世無偏
住著故能隨世以攝衆生於初分中二先地加
行二初住地前中三初結前擧後二正顯十心
二結能入地就正顯内於平等中心得清淨故
云平等心中此十平等與後六地平等何別釋
以前地中取淨法爲慢故此地中偏觀淨法平
等後地通觀染淨平等此等並是地背修捨差
別法矣十中論分爲二初三名諸佛法卽果法
也謂三世十力悉皆平等又釋擧力等取餘功
德法後七名隨佛法卽因法也於中前六自利
後一利他前六中就行合爲三學初一戒行次
一定行餘四慧行離爲七淨一戒淨二定淨三
見淨四度疑淨上二同一句五道非道淨此前
五種大小名同後二名異小乘中六名行淨七
名行斷淨以彼宗趣盡滅故
[47-0675a]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三幅
大乘中六名行斷七名思量菩提分法上上淨
以此宗依其行斷起勝求故二就位辨者若小
乘初二在見道前次三在見道行淨在修道行
斷無學道若大乘中行斷思量菩提分倶在修
道餘悉同前何故初二在道前謂要依戒定方
能發彼無流聖慧何故次三在於見道中斷身
見故得見淨斷疑故得度疑淨斷戒取故得道
非道淨入見道時十使倶斷何故言三涅槃經
說此三重故謂十使中五見及疑局障見道餘
四通見修就六中三本三隨謂身見爲本邊見
隨戒取爲本見取隨疑爲本那見隨是故三結
三隨轉斷此三結立三淨後二在修者以修道
中斷障成德故有二也餘文如論可知第二菩
薩住五地下明初住地論名如道行初揔顯中
善修菩提分者牒前四地所修覺分依起此地
十深淨心後依此心希求此地不住道行勝卽
能得佛者卽能證佛所證眞如論經名隨順如
道行又論云如是不住道行勝破彼慢者謂前
四地取道生慢卽淨心爲治又彼淨心希此勝
道復以爲慢如道爲治以如道行於如法中不
取著故亦名不住道行勝也二是菩薩下別辨
中八句初二起行心一大願力習菩提心是起
自利行心二慈心不疲是起利他行心餘六所
起之行前三自分後三勝進三得福慧善根力
故云得念等也又釋得念等三惠之力故四修
福智常不休息故云不捨五正修善巧方便之
行故云出生等六勝進之始上求無猒故云欲
得轉勝等七行修轉勝得他佛力加持故云也
[47-0675b]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四幅八
得成在巳名自得勝力故云生定不退論中有
三惠可知又以緣平等眞如令心不退故也第
二如實知下明不住道行勝有二一所知法中
智清淨勝卽爲自利護煩惱行不住世間二利益
衆生懃方便勝卽爲利他護小乘行不住涅槃此
二說有前後理實合行故名不住若不爾者初
應住涅槃後應著世間故知倶也就初中先明
四諦實法分別後明十諦化衆生差別有此十
種卽是於前四諦作十門觀察亦同下文十門
觀察十二因緣相似也故瑜伽住品此地中
云於四聖諦由十行相似如實了知故也前中
苦集二諦有佛無佛體是世間雜染因果滅道
二諦性是出世清淨因果故名如實法也就後
十諦中依地論及遠公作四句分別一制立者
謂四諦門中義含法界菩薩於中窮照無辵隨
知異論廣別難窮且就一周圓數以辨十門然
並是菩薩自知知相難明故寄所化以顯其異
此乃約化顯自所知故論名所知法中智清淨
也二開合者或揔爲一謂化衆生分別或隨所
化大小分二初九化小後一化大或隨化所起
分以爲三前五化生令其生解次四化令起行
後一化令入證或約人不同離以爲七初一化
根未熟二化根巳熟三化疑深法者四化謬解
法者五化離正念者六七八九化正見者十化
於大乘可化衆生或隨法不同分以爲十如文
若廣分別數別無量三對實法相辨通別者此
之十門於前四諦一一皆通一世者通觀四諦
法相差別二通觀四諦體空三通觀四諦非
[47-0675c]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五幅得*有非無四通
觀四諦有無各異五通觀四諦緣起集成六通
觀由迷四諦成於苦事七由迷四諦起作集也
八通達四諦得證滅也九通解四諦得成道智
十窮達四諦緣起實性清淨法界故成大乘菩
薩因果四釋文中二先列十名後次第釋論中
小乘可化衆生者非是化衆生令入小乘謂化
小乘衆生令入大故云也初一根未契不堪入
大爲說四諦十六行等名知世諦此是四重二
諦中第三重内世諦也瑜伽云依曉悟他故解
云經及瑜伽通諸根噐地論偏約未熟可知二
爲根熟小乘堪入大故爲說第一義法空經云
一乘者令小入大更無餘乘故又理無二故亦
名一相瑜伽云依自内智解云此釋不約所化
也三有人不解第一義諦一向斷滅名爲疑或
深法衆生知相諦者爲知諸法非有非無一實
相也故云相諦又釋旣聞眞諦將謂斷滅於俗
故名疑或深法今爲分別諸法自相歷然故云
相諦瑜伽依倶處所名爲此說解云卽前眞俗
名倶處所四爲謬解等者聞一實諦謂定是一
名謬解等今知二諦差別非一前卽疑一此卽
迷異五旣聞諦差別謂各有體乖違正道名爲
離正念者知說成諦者知前差別四諦諸法伹
隨言說因緣集成無有自性故云說成瑜伽云
於契經調伏本母名由此說六爲正見衆生者
令得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瑜伽云依於現在衆
生苦自性依於未來苦因生性依於因盡無生
性依於修習彼斷方便性經云至不二法者謂
道諦智能至無二滅理故也七爲
[47-0676a]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六幅得
*大乘可化者謂直進菩薩不從二乘來者知菩
薩因果於果位而知者但是信解力顯影像觀
智非是佛果無盡智知此簡定分齊下離世閒
品亦如是簡彼約行此就解餘文可知第二菩
薩如是下明利益衆生懃方便於中二先揔二
別初揔中亦二先觀有爲過虛僞觀内五藴謂
妄想常等不相似無故虛此明所取非實也常
作我想慢事故僞此顯能取不眞是妄是僞謂
於前虛相妄取爲我等二誑詐者觀外六塵謂
世法盡壞故誑此明所取不實伹是誑也世法
似續似若有利而實速滅無利可得而言有者
誑也世法牽取愚癡凡夫故許此顯能取迷
眞謂由妄取令彼世法隱虛詐實令其貪取言
假住須臾誑惑凡夫者揔結内外就人彰過謂
妄境引心名之爲誑心迷前境目之爲惑於前
有爲内外之中各境爲誑心爲其惑論中牒釋
可知凡夫依止彼正取我慢身新名異生會釋
可知下明正起慈悲於中悲者憐愍彼衆生故
大者勝前地悲故轉勝者下住道行勝故慈者
勝利益示現故光明者救衆生方便智成就故
二得如是智惠力下別辨中二先牒前起後智
力牒前知有爲過不捨牒前悲慈轉勝求佛智
正明爲物求大義利下正別顯中先悲後慈就
悲觀中有二先觀緣集苦二又作是念下觀深
重苦前中言觀有爲先後際者揔觀先際因後
際果也知衆生等下別中先觀先際於中初觀
流轉後顯無我前中伹言無明有愛者顯流轉
因是凡非聖理實亦有業等餘緣何故不說以
[47-0676b]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七幅克
*無明發業愛能潤業感報由此癡愛爲本故偏
擧之三求報起故云生卽先際果也流轉生死
者是欲求衆生也於五陰等者是妄梵行求是
外道非小乘故云妄也増長苦惱聚者是有求
衆生下顯無我中言無我無我所者是中自身
無我及彼無我事第一義故無也然世俗假立
依命根力住釋命者也數數受生釋衆生也謂
衆多生死是衆生義數數卽是衆多義也又釋
數數受生釋人也以梵名補特伽羅此云數
趣卽數數取諸趣受生故也衆生身心相續非
常非斷故說有命有衆生此釋明世俗假有也
破彼慢取意故說無命無衆生此釋就破病說
無假法不待破也遠離能取等釋離我我所也
下類顯後際中謂如前際以何因牒彼癡愛隨
所有衆生牒前果也隨所有苦行牒前無我謂
伹有苦果及苦因行本無我也經中究竟是論
中盡字不知究竟有出者離滅道也不知無出
者明不知有苦集也二又作是念下明觀深重
苦謂無量世隨逐苦是其深苦種種苦事是其
重苦初觀衆生受苦不猒離故云可恠又於無
所有中而生貪者故云何恠下明可恠所由謂
無明癡故巳今當滅者是無量世隨逐苦也二
如是生死下牒前可恠後明種種苦也謂不生
猒可恠況更造集令苦轉増五道苦輪者是身
生苦生死水漂等者是集愛也歸五陰等者明
離彼滅道也不知不畏等者明有病苦謂四大
相違故似毒蛇不能拔出等者明具彼集故釋
有四句一妄梵行求衆生不能拔出憍慢見箭
[47-0676c]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八幅克*二欲求衆生
受欲者不能滅除貪恚癡火三欲求衆生行惡
行者不能破壞無明黑闇謂爲見小利行大惡
行後受大苦名爲黑闇四有求衆生不竭愛海
不求十力等者遠離滅諦謂佛果天涅槃稱爲
滅也下明離道諦隨魔意者失道緣也惡覺轉
者乖道因也悲觀竟第二如是苦下明大慈觀
於中二初愍衆生修善二發願益生前中先牒
前苦衆生處之孤獨無救謂於巳現受苦無有
能救於未受苦無所依得免此明在苦無救經
欠無依下明於惡無治此經有二句論經有四
句謂近友聞法思惟修行初善友陰人事等如
舎不能親近故云無舎也二聞法如洲依之卽
免四流水所漂不能聽聞故云無洲三靜思下
窮義名爲究竟不能思故名無究竟四修惠正
見事等如目不能修故名無目唯我一人等者
諸佛菩薩充滿法界何故言孤獨不欲復待彼
助已度顯示勇猛勝事故也増長福智依向所
化令近成人天因遠作涅槃因畢竟淨者令得
涅槃果無㝵智力者得菩提果餘如論釋二如
是思惟下明發願益生初句揔謂上文於苦無
救今明與善皆爲拔苦故云皆爲度故下別辨
九種一巳住善者不令生退失於樂果二不善
衆生令得修善又此利樂不同如前具釋三濟
貧乏是順緣不足苦經欠此句四救繫囚是違
緣所逼苦於中先外緣所繫苦五病等是内因
所發苦六化令正住七斷疑令解八三學
令行九令得滅果不住道行勝竟第三大段彼
果分中有二先行有四種一攝功
[47-0677a]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十九幅道閑
德勝二修行勝此二自利是前所知法中智清
淨果初自分後勝進也三敎化衆生勝四起隨
順世間智勝此二利他是前懃方便果初化他
行後化他智初中初三句論有二釋先配三惠
可知次配二巧謂初句揔擧二別知法三別知義亦是二持可知以揔攝別是故論中名爲攝
聞勝也次二句明戒勝初微犯能悔後堅持不
犯前中内有慚愧折伏柔和發露向人名爲自
護又被他擧罪亦由慚愧能忍斯辱名爲護他
二戒無微缺名堅心不捨也下五句明智一知
因緣智謂果由因名是處不由因名非處此治
無因又善惡因得樂苦報名爲是處反此爲非
處此治倒因也達此之智名爲覺者二證理智
外分別名爲魔事證智能治名不隨他三知敎
智謂正說爲是耶說爲非交㕘爲雜簡耶得正
名爲隨惠四神通智謂現神通能治耶歸衆生
令向正故五化衆生智可知二善集福德下明
修行勝於中十一種一無猒爲因集福増長
二依進爲因求智不捨三釋如論可知四不起
耶思令戒先潔論經欠此句上四是自分行下
明勝進行五起佛果法行六起佛依報淨土行
論釋中具二種嚴一約人謂住處衆生淨無煩
惱是斷德堅智是智德二約法謂佛果位諸功
德法以爲嚴也七依佛正報相好法身起彼行
求也八依佛三業作用起行九敬重法行以行
依法成故敬求也十願取三有巧攝衆生在染
不汚名心無㝵十一日夜常念攝取衆生離小
乘心名離餘心也第三菩薩如是行時下明
[47-0677b]
探玄記第十二第五十幅
敎化衆生勝於中初一句揔明攝生二以色身
等別明同事應機三以說法斷疑別顯愛語下
別明利有攝生四於菩提無方便衆生不解菩
薩所行道等故示行事令解修行五雖解修行
然疲倦不進故示佛果大利益事以勸進之此
二化大乘衆生六爲欲求有求衆生示世過患
令不樂也下二句化梵行求衆生七爲小乘正
梵行求不信大乘者示佛大智廣益衆生八
爲外道無智耶梵行衆生以身業現通語業敎
導令捨耶入正也九揔結行成有四句一因緣
方便結前四攝攝生也二心常在佛者爲化衆
生求佛勝力故三不失善根者所得福智皆不
退失也四又復常求等者彼所修行欲令増勝
懃修行故也第四是菩薩利益衆生下明隨
順世智勝染障對治中有十句一知經書等二
金石等三治病等四伎樂等五日月等六施戒
等此六正是隨世間智七不惱事八安生事九
哀愍出十令入佛法此四是結意就前中初五
是障治後一是染治以戒等離染故就前中初
句内治四種障一書治所作事中忘障取與等
事中障也聞法等解中障作不作等行業中障
一作不作者善作惡不作二於善中有巳作未
作三於未作中隨時益生應作不應作二經者
論經名論因論治耶見以校量正理故聲論治
耎智以解了文章聲字生勝智故三論經印者
印記分明不假守護故治彼障又技藝當印又
是六藝等文章亦是聲論四以數知多少筭記
其位令不生疑故治彼障上揔是因聲二論也
[47-0677c]
探玄記第十二第五十一幅二金石等者是工巧
論能治貧也三治病下是醫方論病有三種謂
乾痟等内四大不調相鬼著等是外衆生相蟲
毒等通内外亦四大是草毒也亦衆生相是毒
蛇此等或伹成病或致令死故爲因也呪藥二
種通別治其四妓樂等治憂惱障圀土等治不
喜樂障金銀等治世間繫囚等障五日月等能
治報分過作惡因障謂覩灾相修善排惡故說
治也曜等攝者謂日月五星爲七曜也五星謂
東方歲星等二十八宿謂角亢等日月五星於
中宿故論中入八業果一日二月三星四宿五
吉凶六動地七夢八想此中名恠也身中諸相
者愛不愛果行故謂由有過去愛果因行今有
相好不愛亦爾六布施等是内明論是染對治
有六句一施治慳染二戒治破戒染三禪治貪
欲染四神通治耶歸染五四無量心治妄行功
德染謂殺生祭祠而求福者名妄行德修四無
量能治也六四無色定治妄修解脫染以外道
等妄取無色以爲解脫故下明後四起世閒智
有四種相一諸不惱等是異障中無障謂無捕
獵等惱衆生之障二安衆生是與無過樂謂樂
不生罪故無過也三哀愍等是發起清淨雖令
衆生無苦有樂而著欲放逸是故愍彼故出令
離放逸故云發起淨也四令入等所用清淨謂
雖不放逸不求出道是故令入佛法受用淨也
又釋此四句從後向前結前六句謂令入佛法
結前第六施戒二哀愍等結前第五以示目等
灾恠令離放逸故三安衆生事結初四門以同
與樂故四諸不惱乱衆生事
[47-0678a]
探玄記第十二第五十二幅結前
乱衆生六中初三後二以此五門卽五門所攝
能除闇障倶而能生智是故論中釋前三句超
擧後二良爲此也其第四句伹爲與樂而非生
智故非此結餘遠疏應知第二就地果中三
果科釋同前言得轉勝多聞三昧者論經名多
聞陀羅者非義陀羅尼謂對勝彰劣也以平等
淨心難得等者對劣顯勝也以能具二難故得
聞持一地初平等心難得二樂出世閒現世難
此是不住道行勝也以此地智光證是眞如事
故況金噐硨磲磨瑩等日月等喻敎智淨依阿
含増長智惠光明勝於前地智故謂勝前地珠
光故也餘並可知第三重頌中有三十九頌
初十一頌前勝慢對治於中初二頌十平等次
二頌道品鎧仗喻次二頌勝行嚴身喻次二師
子吼法喻次三頌前初住地同念不退心論名
如道第二常爲下十三頌不住道行勝於中初
四頌前所知法中智清淨二如是觀下九頌敎
化衆生懃方便於中初一頌半頌揔觀虛僞生
悲慈二心次三頌半頌悲中觀緣集苦次三頌
觀深重苦次一頌大慈觀事第三常住正念下
七頌彼果勝中初一頌攝功德勝次一頌半頌
修行勝次半頌敎化衆生勝次四頌起世智勝
下七頌地果初三調柔次三半頌攝報次半願
智後一結說究竟難勝地竟
嚴經探玄記卷第十二
[47-0678b]
花嚴經探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