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04 華嚴經探玄記-唐-法藏 (TKD)


[47-0474c]
嚴經探玄記卷第一
[47-0475a]
探玄記第二第一幅
花嚴經探玄記卷第二盡世閒淨眼品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第十隨文解釋者今此三万六千偈經有七
處八會謂人中三處天上四處爲七重會普光
爲八會於中有三十四品初一品是序分盧舎
那品下眀正宗流通有無以四義釋一以衆生
心微塵下二頌爲流通以結數勸信故二爲經
來不盡闕無流通三爲此經是稱法界法門說
故揔無流通問若爾何得便有序分荅以有見
聞通趣入故有始爲序以所入無極故無終流
通如修生佛果有始無終若不爾者何故八會
一一會末皆無流通大般若經十六會中彼會
會後皆別有流通大集經中諸會末皆亦有之
此經不尓故知別意有所表也四以餘三乘法
等逐機差別利益衆生爲流通相又大遠法師
分此經爲四分初品名緣起淨機分二舎那品
名標宗策志分三名号品下至第八會來名顯
道筞修分四末後普賢所說偈名囑累流通分
今更尋下文揔長分爲五初品是敎起因緣分
二舎那品中一周問荅名擧果勸樂生信分三
從第二會至第六會來一周問荅名修因契果
生解分四第七會中一周問荅名託法進修成
行分五第八會中一周問荅名依人入證成德
分流通有無巳如上辨此五分皆依前起後文次
相生義理周足是故不増滅也就初序分之
中分爲二初眀此土中序分二眀十方無盡世
界中序分初中有三初有四字唯是證信二一
時下通二序三動地下唯是發起若通後說得
[47-0475b]
探玄記第二第二幅有四
句或唯證信是初或唯發起是後或倶是中聞
或倶非是下正宗又初四字義通而文局以文
在初首義通八會故一時下文通而義局以下
諸會皆有爾時等故文通也今此局初故義局
也又依佛地論分爲五一揔顯巳聞二敎起時
三顯敎主四敎起處五敎所被機依法華論等
有六成就一信二聞三時四主五處六衆今釋
此義略作四門一眀此六義安立所由二辨聞
之親傳三定傳法之人四釋文初中立此六
句所由有六一佛敎安立依智論佛臨涅槃告
阿難十二部經汝當流通復告優婆離一切戒
律汝當受持告阿那律汝得天眼常守護舎利
勸人供養告大衆我若住一刧若減一刧會亦
當滅語巳雙林北首而臥欲入涅槃阿難親屬
之愛未除心沒憂海阿泥盧豆語阿難世尊今
日雖在眀日即無汝冝問彼未來要事何因同
彼愚人如是悶絕阿難即起問言我今不知請
問何事盧豆敎云要事有四一問如來在世親
自說法人皆信受如來滅後一切經首當置何
言二問如來在世諸比丘等以佛爲師如來滅
後以何爲師三問佛在世時諸比丘依佛而住
如來滅後依誰而住四問如來在世惡性車匿
佛自治之佛滅度後云何共住阿難如敎請問
世尊荅云經首當置如是等六句二云比丘皆
以波羅提木叉爲師三云皆依四念處住四惡
性比丘以梵檀治之此云哩擯若心耎伏爲說
迦旃延經此云離有無經破我慢心也又如大
悲經中阿難請佛云何結集法眼佛告阿
[47-0475c]
探玄記第二第三幅難我滅度後大德比丘應
如是問世尊何處說大阿波陀那等經汝應如
是荅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伽陀國菩提樹下
初成正覺說法乃至云娑羅雙樹閒說法如是
等二十餘處所說之經佛自重敎阿難結集是
故此六句佛敎立也二爲斷疑故安此六句如
眞諦三藏云依微細律阿難當昇高座結集法
藏之時其身如佛具諸相好若下座時還復本
形衆見此瑞遂生三疑一疑佛大師慈悲從涅
槃起更爲衆生說法二疑佛從他方來三疑阿
難轉身成佛今爲除此三疑故安六句是故阿
難自稱如是之法我從佛聞眀知非是佛重起
說亦非他方佛來又非阿難自身成佛伹以法
力令我似佛故也三爲未來生信故智論云一
切經初置時方人等者欲令生信心故四離増
減過故佛地論云應知說此如是我聞意避増
減異分過失謂如是法我從佛聞非他展轉顯
示聞者有所堪能諸有所聞皆離増減異分過
失非如愚夫無所堪能諸有所聞或不能離増
減異分結集法時傳佛敎者依如來敎初說此
言爲令衆生恭敬信受言如是法我從佛聞文
義決定無所増減是故聞者應正聞巳如理思
惟當懃修學五爲息諸諍論故若自制作則諍
論斯起故不然也此依智論辨六異外道故彼
外道經論或云石崖崩得或云靑雀銜來故不
可信也是故今具顯委曲眀法非謬令人信
受第二眀阿難等親聞傳聞不同者若依小乘
有二說一云阿難旣是佛得道夜生年二十方
爲佛弟子其二十年
[47-0476a]
探玄記第二第四幅*夫
巳後經是親聞巳前是傳聞故轉法輪經云阿
難結集時自說偈云佛初說法時爾時我不見
如是展轉聞佛遊波羅㮈爲五比丘衆轉四諦
法輪故知巳前非親聞也二云皆是親聞故薩
婆多論云阿難爲佛作侍者時請願言願佛二
十年中所說之經盡爲我說比尼母論亦同此
說故知揔是親聞若依大乘一切皆親聞有二
義一佛重爲說如勝鬘經等佛還本處重爲阿
難說又如大悲經中佛揔重說故是親聞二阿
難常聞故涅槃經云阿難多聞土若在若不在
自然能解了常与無常義又云阿難得覺意三
昧佛所說經近遠常聞三定傳法人者問說
此經時二乘人等並如聾盲豈得阿難而稱我
聞荅有二義一設是阿難此亦無過何者依阿
闍世王懺悔經有三種阿難一阿難陀此云慶
喜持聲聞法藏於上二乘隨力隨分二名阿難
陀跋陀羅此云慶喜賢持中乘法藏於上大乘
隨力隨分於下小乘容預兼持三名阿難陀娑
伽羅此云慶喜海菩薩持大乘法藏於下二乘
容預兼持准此經文阿難海是大菩薩能持大
法理亦無違若依圓敎並是盧舎那佛海印三
昧内現此傳法人等故即亦是佛也二云非是
阿難所傳理亦無違何者智論云一顯示敎一
秘密敎此大品經是顯示敎故付囑阿難如法
華經是秘密敎故付囑喜王等又涅槃經云阿
難所未聞經弘廣菩薩當爲流通准此是弘廣
菩薩稱如是我聞又准智論是文殊師利稱我
聞以彼論云文殊与阿難在餘清淨處結集摩
[47-0476b]
探玄記第二第五幅
訶衍藏又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中佛般涅槃後
四百年時文殊師利猶在世閒故知是彼傳此
法也第四釋文依智論如順也是信也又是
印也即印順信受故言如是如是揔擧一部文
義謂指巳所聞之法故云如是依長耳三藏約
三寶釋一約佛云謂如佛所說是我所聞如我
所聞是佛所說二約法云如我所聞是稱理之
說如稱理之敎是我所傳三幻僧云如我所聞
是諸菩薩之所同聞如諸菩薩之所同聞是我
所傳故也依佛地論云傳佛敎者言如是之事
我昔曾聞如是揔言依四義轉一依譬喻二依
敎誨三依問荅四依許可廣釋如彼論中我者
謂五藴假者汎論我有四種一眞我謂眞如中
常樂我淨等眞如爲性二自在我謂八自在我
等以智爲性三假我謂五薀假者以唯識所現
似有主宰等以其爲性四執我謂分別俱生所執
爲性又緣我之心亦有四種一見謂諸凡夫等
二慢謂諸學人三習謂無學人四隨世流布謂
諸佛此中我者於前四中通有初三約敎准之
後四中唯一亦可通後三思准之何故不說無
我而說我耶謂顯親聞故語便故隨世閒故顯
無我故並如智論說也問傳法者何故不自稱
名而言我耶荅有濫同名失故問我豈不通耶
荅巳稱我定屬自故簡別他故問何不言耳聞
荅以揔收別故問耳伹聞聲豈能解耶答耳聞
其聲意解文等和合無二從親說聞薩婆多根
聞成實識聞智論和合聞即空無作也涅槃云
四因緣和合故聞一耳根不壞二聲在可聞境
[47-0476c]
探玄記第二第六丈三中閒無障㝵四有欲聞
欲聞故得聞足故此聞則不聞聞也又具十緣
一本識爲根本依二耳識種子爲因緣依三未
那爲染汚依四意識爲分別依五自類耳識爲
等無閒依六耳根不壞爲同境根七作意欲聞
八有境爲所緣緣九中閒無障㝵十境近在可
聞亦通餘法不㝵等是故此聞無自性故不聞
聞也約敎准辨之一時以下通二序即是六句
之内後四句於中初三同辨謂時主及處後一
別辨謂同聞衆此亦即是三世閒相應知前中
亦二先通標三相後始成正覺下別釋三義何
故有此二門者謂約處前即通擧染淨後即別
顯淨相又前寄染後別辨淨又以時有始終處
有染淨佛有淺深故湏重料簡也前中三初
一時者依佛地論或一刹那或多相續伹取說
聽究竟是故揔名假立一時小乘實時大乘假
說若別釋如梁攝論一時有三義一平等時謂
無沉浮顚倒故二和合時謂令聞能聞正聞三
轉法輪時謂正說正受二佛者覺義有二謂
本覺始覺又論云如蓮華開如睡悟等此初覺
所知後覺煩惱或三覺謂自他滿卽有覺之者
名爲覺者或名婆伽婆有四義如智論中一名
有德謂婆伽名德婆名有故二巧分別婆伽名
分別婆名巧故三名有名聲婆伽名聲婆名有
故四名能破婬怒癡婆伽名能破婆名婬怒等
故此四中初一揔後三別別中初智德次福德
後斷德又佛地論有六義釋彼頌云自在熾盛
及端嚴名稱吉持与尊貴具斯六種義差別是
故揔号爲薄伽廣釋
[47-0477a]
探玄記第二第七丈
**如彼又眞諦三藏引眞實論有十義釋佛謂覺
勝天皷等云云三處者國通場別智論云於摩伽
陀國尼連禪河側區樓頻螺聚落中得阿耨菩
提等此名不害國以此國中諸有犯罪唯有擯
罰無有刑戮故託此表示大法慈濟之相也或
名善勝國或云摩伽是星名此云不惡主十二
月陀者處也名爲不惡處國亦名星處國寂滅
有四義一障滅謂性滅及治滅二證滅理故三
顯其滅德謂示佛十身及普賢等法經云大般
涅槃能建大義故四益物成滅故可知道場亦
四一事處二行如經施是道場等三理如維摩
經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等四通一切法
謂人法等一切准之皆得道之處名道場依主
釋亦如世穀場簡去秕穢而擇取貞實此中亦
爾滅惑成德亦得道即場故持業准之事場者
如倶舎論云於剡浮州中央從金剛地上起金
剛座徹剡浮洲地与上際平一切菩薩皆於中
修習金剛三摩地何以故更無餘依止及能堪
受此三摩地一切菩薩者謂賢刧千菩薩也
始成正覺下第二別料簡上三義初簡時二處
三主時中且作五門一定分齊二攝前後三
顯差別四表示法五釋本文初定分齊者菩提
流支云花嚴八會中前之五會是佛成道初七
日說第六會後是第二七日說以十地經初云
第二七日故又有人說第八會是後時說以彼
文中有鶖子等五百聲聞並後時度故此等所
判恐不順文以初七日定不說法十地論云何
故不初七日說思惟行因緣行故旣言思惟眀
[47-0477b]
探玄記第二第八幅
**知非說法設有救言只不說十地非不說餘法
者則不得言思惟也下論又釋爲顯巳法樂是
故不說故知初七日定非說耳又第八會亦非
後時何得於一部經前巳說半中說餘經後方
更續豈今佛無陀羅尼力不能一念說一切法
祗園鶖子並是九世相入下文云過去一切刧
安置未來今未來一切刧辵置過去世又云於
一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事乃至廣說如是等
文處處皆有豈可所用鶖子祗園而非此類是
知此經定是第二七日所說二攝前後者有三
重一於此二七日之時即攝八會同時而說若
爾何故會有前後荅如印文讀時前後印紙同
時問若爾云何重會得成答重亦同時以無㝵
故如燈光相入等餘不動昇天等准釋可知二
即於此時攝彼前後各無量刧無不皆盡以是
不思解脫時故三攝於重重無量念刧如因陀
羅網重收攝故三顯差別者依普曜經第二七
日於鹿野園爲彼五人三轉四諦此是小乘依
密迹力士經第二七日鹿園爲於無量大衆轉
法輪時有得羅漢辟支菩薩道等此是三乘
依此經第二七日於樹王下爲海會菩薩轉無
盡法輪明是一乘上三同時者約法表本未同
時約人顯機咸各異依法華三七日四分律六
七日興起行經七七日依五分律八七日智論
五十七日十二遊經一年方說此並未敎機異
冝聞各別故致不同本敎機定故唯二七四表
示法者十地論云時處等校量顯示勝故此法
勝故在於初時及勝處說此有三義一此經約

[47-0477c]
探玄記第二第九幅金世時表本法勝故二未
敎亦同表未不離太故三顯本非未故末時不定本
時定故時定二七更無異說第五釋文者始成
正覺者意顯初始之義然有二相一初七日是
現世之始二第二七日是說法之始此中是成
正覺來經今七日故云始成正覺也通有五義
一約小乘以生身佛於此樹下三十四心初成
正覺同諸羅漢實成非化二約大乘八相化身
示現於此初成正覺三約報身十地行滿無閒
道後果現圓眀名初成正覺四約法身謂創得
了因㝡初圓現故日初成此上大乘並無初之
初五約十佛謂遍一切因陀羅網無邊世界念
念之中皆初初成佛具足主伴盡三世閒是故
此即具攝前後無量刧初也此中正唯第五兼
攝前四准可知以此五重不相離故攝方便
故其地金剛下第二別料簡處於中亦作五門
一定其處二弁攝入三顯差別四表示法五釋
本文初定處者問說此經處爲是淨土爲是染
界設爾何失二倶有過何者若是淨土何故上
文云摩竭提國下文復云如此四天下閻浮提
等由此當知非是淨土若染土者何故下文此
蓮花藏世界海六種十八相震動等眀知此經
非染土說如此相違云何指定荅伹依此經染
淨二土鎔融相攝有其四句或唯娑婆以本從
末故或唯花藏以末從本故此二如上辨或雙
現以依花藏而有娑婆染淨相分末依本故如
下文云花藏界中娑婆世界此之謂也或染淨
雙絕以就果海不可說故此上四門合爲一土
鎔融無㝵隨說皆得第二
[47-0478a]
探玄記第二第十幅李植
辨攝入中初眀融攝者亦有三重一此覺樹下
即攝八會人中天上是故皆云不離此也二攝
十方無餘刹土皆悉不離此樹王下三攝毛端
微塵内等重重之刹猶如帝網無有窮盡以皆
是此蓮花藏界之所攝故二融入亦三謂融此
覺樹入前三重所攝處故第三顯差別者然佛
說經處有三種一唯界内十六大國化身說處
此通小乘及三乘敎二唯界外諸妙淨土十八
圓滿受用土中報佛說處如佛地經等此妙淨
上非三界攝而亦不離以遍一切處故此通三
乘及一乘說三染淨圓融帝網無盡蓮花藏界
中十佛說處依正渾融具三世閒此唯別敎一
乘說處今此所辨正唯後一兼攝前二以彼本
末不相離故第四表示法者託此勝處表示法
勝地論云此法勝故在勝處說然有三重一此
樹下得菩提故不起此說眀表所說如所得故
非逐異機有改動故如鹿園說等二託圓融蓮
花藏界表示所說圓滿殊勝性開敷故三託此
重重帝網之處表示所說亦重重無盡如不思
議解脫等餘義如下世界章說第五釋本文者
文中有三初眀道場地二地上有菩提樹三樹
下有師子座此則地爲行所依本樹爲行德建
立座爲行用攝益如緣起性各全融攝法無不
盡然此三位文中各以十門分別初釋場地
中有標釋結標中其地金剛標其地體謂體無
不堅下文言金剛厚地不可破壞此之謂也具
之嚴淨標其地德謂相無不嚴即下文中蓮花
藏界地下具攝風輪香海蓮華王等以爲嚴淨
[47-0478b]
探玄記第二第十一幅李
植地上具有妙寶光眀香河樹網如是上下淨
德圓備故云具足此則垢無不盡日淨德無不
滿日嚴二別釋中十句顯十種嚴浄一寶花嚴
淨二寶輪嚴浄三妙色嚴浄四幢等嚴淨五香
鬘嚴浄六寶網嚴浄七雨寶嚴淨八花樹嚴浄
九佛力嚴淨十奇特嚴淨具此十種故云具足
嚴淨初寶花嚴浄者謂衆寶雜花具四義故一
微妙義二開敷義三出菓義四嚴淨義下文言
寶花遍覆一切地悉能長養佛功德二寶輪嚴
淨者謂此寶輪具足五義故一圓滿義離缺減
故二攝德義輻輞等具故三轉動義從此向彼
故四摧惑義如碾碎等故五降伏義如聖王輪
寶故又寶是可貴義下文言寳花成妙色莊嚴
光眀輪充滿諸法界十方靡不遍三色相嚴淨
謂此妙色具四義故一炳著義具形顯故二即
空義含虛而立故三具德義一攝一切故四有
用義衆生見聞獲勝益故此類多端故云無量
無不交餝故云莊嚴謂此器海深而且廣薀德
苞含潤益無邊故云如海大海十相於此應弁
下文世界海名從此而立四幢等嚴淨謂幢幡
蓋光四義別故幢有二義一高出二降伏如帝
釋幢幡有二義一標幟二隨緣蓋亦二義一顯
勝二蔭覆光亦二義一除闇二照現下文云於
實幢中有光眀垂寶旗幡而莊嚴五香鬘嚴淨
謂妙香是芬馥義妙花是開敷義妙鬘是貫穿
義以此三事遍布周圍以成供養又亦以妙香
之花穿以成鬘垂幢四靣以成莊嚴下文云懸雜
花鬘爲莊嚴六寶網嚴淨網是隱映莊嚴下文

[47-0478c]
探玄記第二第十二幅寶輪網彌覆其上依偁
讃淨土經七寶者一金二銀三吠琉璃四頗胝
迦五赤眞珠六阿濕摩揭拉波七牟娑陀揭拉
波七雨寶嚴淨謂所雨廣多無不皆成法門之
用故云自在即現身說法之謂也八寶樹嚴淨
謂衆德津立義也下文云清淨寶樹雲莊嚴菩
能照明一切身故云光荗也九佛力嚴淨謂佛
神力故者擧其所因令此等者弁其所成一令體
廣二相嚴三用照下文云一切世界海有無量
莊嚴寶輪無邊色如來神力起十奇特嚴淨依
智論寶有三種一人寶如輪王珠寶能雨物之
用二天寶謂諸天所有並堪使喚三菩薩寶堪
令說法度人今此菩薩寶望前人天巳爲奇特
之寶况如來所有無盡善根所生之寶並甚奇
特以即是法門復是事寶故也下一句揔結以
善根無限量故出生嚴具亦無限量故云無量
善根莊嚴道場又亦以此善根即用莊嚴如下
文云百万億波羅蜜雲及善根雲等以嚴寶座
今亦同彼故也無量者下文云盧舎那佛過去
行令佛刹海甚清淨無量無數無邊際彼一切
處自在轉餘義至後品中廣明此中亦有揔別同
異成壞六相可准通之場地竟第二覺樹中
亦十句初一揔句菩提樹有三釋謂鄰近依主
及持業以圓敎中依正無㝵人法相是故得菩
提即樹也高出六天顯曜十方故云殊特此
是揔句下以九別顯殊特一幹殊特謂是樹身
眀浄堅固義故云浄瑠璃等二枝殊持謂樹枝
条是方便隨機差別義故云寶特枝等三葉殊
特謂枝条頭葉是蔭機
[47-0479a]
探玄記第二第十二幅
成益義故云寶葉等重平聲雲是齗齶義又重上聲
雲是靉靆義四花殊特是衆行綺餝義即益所
成行也故云雜色等五菓殊特是行成感果義
如意者一如能化意平等救故二如所化意求
皆得故摩尼是珠寶通名簡通取別故云如意摩
尼又此上五句成一樹體謂淨法界如地現顯佛
身如地生樹隨機見異如樹枝分見無不益如葉
成蔭由益成行如樹花敷行滿得果如樹生果此
約起化攝生現於佛樹又釋本識如地識中菩薩
種性如樹子發菩提心如生樹芽増修正行如
長養樹身隨位造修如樹分枝此約自行蔭覆
利他如樹葉陰自他二行交餝如花因圓果現如
樹成菓此約修行次第以成佛樹此上五句明樹體
攝衆德下有四句明此覺樹妙用自在謂第六句
顯光殊特謂光用遍至七化現洙特謂隨所至處
現作佛事以無際故不可極即一切處也無休故不
可盡即一切時也八法殊特謂於諸處作何佛事
普現大乘菩薩道敎以是阿含光明故能現法又此
上三句如其次第是身意語三業所攝九佛力殊
特謂佛力加持出音讃德若不樹中自出音讃世
人無有能知如來勝功德者此十句中六相揔別
可准知之覺樹竟也第三寶座殊勝於中亦
有十句初一是揔依智論佛爲人中師子佛所
坐處若床若地皆名師子座王坐處亦爾又坐
此座說於無畏師子吼法是故亦名師子座下
離世閒品眀十種座中師子座分別演說甚深
義故坒皆依主釋或亦持業釋以依正渾融故
又以此座苞含法界人法敎義一切法故及
[47-0479b]
探玄記第二第十四幅
彼十方諸佛世界深廣殊特故云不可思議謂
如大海下以九句別顯不思議一嚴餝不思議
謂體攝衆德故云衆妙寶花等二流光不思議
謂妙用無方如雲普遍故云流光等三含攝不
思議謂内含無數菩薩大海故云藏也四語業
不思議謂大音遠振成益難量故云不思議又
此上三句隨其所應是身意語三業用也五加
持不思議謂雖此座流光普照然佛光眀重更
彌覆顯殊勝故以摩尼珠光可有照及四十由
句覆輪王宮今佛光眀遍照法界彌覆此座超
過彼量故云踰摩尼等六變化不思議謂化用
開覺故云作佛事七應機不思議謂十方根熟
一切悉覩一座普應無所罣㝵八迅速不思
議謂一念者時極促也一切化者所現多也充
法界者極深廣也於此一念能現一化巳爲希
有況現一切能於一念化現一切巳甚希有況
諸所現一一深廣充滿法界於一念頃迅速起
此無邊大用餘念念中皆亦准此九眞性不思
議謂如來藏體普遍故令前妙用速成無㝵又
此上四句眀此座用次第相由初有何相二云
何應三如何速四由何成如次四句荅此因問
應知下一句揔結以別說難周故結云無量衆寶
等以座高顯故亦稱臺問此師子座有何義理
名不思議荅旣名不思議義實無盡略論十種
謂不可有分思以同法界故不可無分思爲機
現故不可以理思寶花事嚴故不可即事思如
來藏性故不可依報思以菩薩等所成故不可
正報思是佛依果故不可以人思所依法攝故

[47-0479c]
探玄記第二第十五幅可以法思具有三業爲
人用故不可以果思具有因位諸菩薩故不可
以因思佛果所有故此上十義無㝵相即謂一
座是揔相十義是別相齊是座義是同相十義
不雜是異相由此十義令座法起是成相各住
自法是壞相問旣云爲機現故非無分量未知
其量分齊若爲荅然亦難知伹可比況辨之如
地品說十地菩薩座量周圓如十阿僧祗百千
三千大千世界之量以此座量比如來座其猶
以豆許土比大千世界是知如來座量極難量
也上來三叚揔明器世閒圓滿竟自下第三
明智正覺世閒圓滿於中略作五門料簡一定
佛身二眀融攝三顯差別四表示法五釋本
文初定佛身者門此八會佛是何等身答有人
釋云是化身佛以菩提樹下八相成道是化身
故不離昇天是重化故以釋迦異名名盧舎那
非別報身故又有釋云說此經佛是實報身以
是盧舎那法界身故居蓮花藏淨土中故下第
七會初歎佛具彼二十一種殊勝功德是實報
也伹以不離化故該此樹下非是化身今釋此
佛准下文中是十佛之身通三世閒以說十信
及三賢等地前所見非實報故然居花藏非局
化故國土身等非前二故具攝前二性融通故
具足主伴如帝網故是故唯是周遍法界十佛
之身第二融攝者有二一直攝一切三世閒盡
以具此三事方爲佛故三身二身但是三中智
正覺攝妙淨土及同生之身無不皆是此中
所攝二亦正報毛孔依報塵中各重重具攝三
世閒等一切諸法如帝
[47-0480a]
探玄記第二第十六幅網現
准思可見第三顯差別者此一釋迦身隨應
羣機差別多種或同凡而非聖如見三尺黑象腳
身及樹神身等此在人天位或是聖而非凡以
同羅漢聖人身故或亦凡亦聖以是父母所生
實報身故四大成故同凡身也具五分法身諸
流盡故是聖身也或非凡非聖以是大乘三身攝
故非同小乘羅漢聖故或是化非法報以具八
相在閻浮故色頂別立彼實報故如梵網經等
說此約初敎或是報非法化即此身具二十一
種殊勝功德受用身故如佛地經初說此約終
敎或是法非報化以色即如故經云吾今此身
即是法身此約頓敎或亦法亦報化如前三說
故或非法非報化以是十佛故通三世閒故具
足主伴故如此經下文說此約圓敎是故此釋
迦身圓融無㝵極難思也第四表示法者然
說法之佛揔有四位一同羅漢身以表說小乘
法故二化身佛表說三乘廣說地前略說地上
三報身佛表說三乘廣說地上略說地前四十
身佛表一乘法六位齊說以此所說具足主伴
無盡法故佛亦同此十身無盡第五釋文者
文中釋此智正覺義還以十門初一揔餘九別
揔中先身安寶座故云如來處此等後智契眞
原故云於一切法成㝡正覺又如來者地持論
云言語所說不乖於如故名如來又轉法輪論
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正覺第一義諦故
名如來又經云乘六波羅蜜來成正覺故名如
來又論云來如實道來成正覺問此旣出障得
名如來何不在緾名爲如云荅亦有是義
[47-0480b]
探玄記第二第十七幅故經
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日衆生旣云流轉當知有
去或亦無去以雖在緾而不動故問若爾出障
不動應無有來荅淨法順眞從眞所起故得有
來染法違理是妄法故不得有去或亦無來以
始覺同本覺故旣無始覺之異是故無來故經
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日如來又一
切法者所覺二諦之法最正覺者能覺之妙智
以菩薩亦有隨分正覺然位未極不得稱㝡今
就至極名㝡正覺下以九門別顯如來成正覺
之義謂於如來一法界身隨緣顯現有三重三
業初有三門一眀平等三業自在攝生二其身
遍坐下眀攝生三業成益非虛三悉能普現下
眀成益三業即用歸如就初中先眀身業於
中有二初句眀平等身業次普入下辨攝生身
業又上句顯深下句眀廣又上眀不即三世故
云平等下辨不離三世故云普入又初不變義
後隨緣義又初體後用又了謂照了三世法者
顯前一切法也平等者一了知過未等於現在
故云平等此約俗境二了知三世遷流之法泯
歸一實無三之異故云平等此約眞境文意在
此斯則不住事而入理也普入等者是不住理
而隨事也又前則不壞事而顯理理而非事後
則不乖理而隨事事而非理理事鎔融二而無
二無障無㝵二句顯示与餘功德作依止義是
身義次眀平等語業妙音遍至者眀如來圓音
如緣起性遍一切處而亦不壞別別詮表若由
等遍失其音曲則圓非音若由音曲乖其普遍
則音非圎今則不壞曲而等遍不動遍而差
[47-0480c]
探玄記第二第十八幅仁山韻是謂
如來圓音非是心識思量境界如虛
空者以虛空有五種義似佛圓音故
以爲喻一周遍義譬佛圓音遍周法
界無處不至猶如目連遠尋佛聲不
得涯畔二平等義謂空雖普遍體恒
無二况佛圎音平等一味三無㝵義
謂此虛空無所障㝵譬佛圎音隨根
生熟聞与不聞俱無障㝵四對現義
謂一切衆生皆謂虛空對其前而空
無現前圓音亦爾隨種種機別別獨
聞而音無彼此五含受義謂此虛空
苞含容受諸色法故圓音亦爾含攝
所詮諸法義故餘義如下性起品說
下意業中二先眀平等意業等心下
眀攝生意業又初理後量又先智後
悲又二利無住緣起相融無二相故
又平等法相猶是佛智遊履之所故
云行處如空者喻此所行平等之法
又以境智相如能所倶泯如空無㝵
故一味故普遍故舎攝故有用故又
或唯境如空或唯智或倶或不倶思
以准之又釋佛果戒等功德稱同眞
性故云平等唯佛智所知故云智行
處然無分限故如虛空佛地論第四
云如契經言乃至所有施設譬喻喻
諸如來所有功德一切皆是謗諸如
來唯除一喻謂虛空喻如來戒等無
量功德同虛空故乃至廣說下句等
心隨順衆生者有四義一無思益物
故云等心二等被圎敎三等授極果
四華達其性不㝵攝化此則是前如
空之德堪以攝生故云隨順上來平
等三業竟第二攝生三業成益不虛
於中初一句揔標就機謂其身遍坐
具三業故一切道場者有三類一遍
一切須彌山界二遍一切
[47-0481a]
探玄記第二第十九幅樹形
等界三遍一切塵道重重如帝網界故下文云
是盧舎那佛常轉法輪處又下結通皆依此文
別中初二句先眀意業一攝生意業謂了知根
器故云悉知一切等也二眀成益不虛謂以惠
日破衆生癡闇故云智惠日等次有三句明身
業一依土現身故云悉能等二依身放光一光
體通三際故云三世光二光照三世境亦云三
世光皆從智惠大海中出故云智海光眀所照
機境熟故名淨無量光眀者光攝眷屬又亦多
故無量又照淨顯深無量眀廣次二句眀語業
初眀實敎無改動故云不壞二眀敎所依因故
云以力無畏等以者由也此即望前爲因義又
以猶用也用此力等開方便門敎化衆生成此
權敎是故望後權敎亦是所依又自在力光者
通用無㝵該於權實成益三業竟第三用歸如
中先明身業謂雖菩現多處即用同體故云如
空而無來去以普遍故不動故起信論云雖起
大用而亦無有用相可得此則用而常寂也次
二句眀意業一遣妄二順眞又初會性永無二
實相不滅又前了其不有後證其不無中邊論
云無二有此無是二名空相斯之謂也又此亦
是釋成前義謂何囙普現而無來去釋云以
了達無性何以去來而是無性以彼云來順平
等故順平等之大用無眀闇盡名一切光眀不
失大用故云普現諸佛所行下一句眀語業諸
佛世界者語所遍處也不思議音者所順多繁
故云不思此上三三業各一揔二別又初揔餘
二別又三三九爲別初㝡正覺爲揔同畢成
[47-0481b]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幅壞
准思可見智正覺竟大
叚第二眀衆生世閒圓滿於中先揔料簡後釋
本文初中略作十門分別一眀衆數二
新舊三定器四世出世五界趣六
諸乘七權實八位地九表法十因果初
衆數者謂此初會有五十五衆始從普賢至摩
醯衆爲三十四類後從善海還至普賢爲十八
衆牒前揔爲五十二衆海惠內衆幷新集十方
及勝音衆牒前揔爲五十五衆第二會中有新
舊二衆牒前揔爲五十七衆三四二會各有天
王菩薩二衆牒前揔爲六十一衆第五會中昇
天品內有五十二衆
及雲集一衆第六會有同生異生二衆及第七
會一衆牒前揔爲一百一十七衆第八會中菩
薩聲聞及天王三衆牒前則爲一百二十衆於
中一一或以十佛世界塵數爲量如是等皆無
分齊然此等八㑹旣並同時㸦相融成一法界
大會即知一一㑹中各有一百二十衆無分齊
相此且約此一世界八會中說若通十方虛空
法界一切世界皆各有此無邊衆會相入重重
如帝網無盡則不可說不可說也是謂花嚴
海會衆數二諸會新舊者或唯舊無新如六七
二會或唯新無舊如三四五三會或亦新亦舊
如初二八三會餘意各如下文集衆中說三
定器者汎論列衆有三義一是當機二是影響
三是寄法今此通三也四世出世者有四義或
倶是世閒以時中顯現故又三世閒中是一故
或倶是出世如其行德非世攝故或亦世亦出
由具前二義故又隨相
[47-0481c]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一幅信光論初普賢等是
出世餘是世故或非世非出世以是出出世攝
故是故此衆通其三位具斯四句也五界趣
者於三界中除無色天以隨相寄法非殊勝故
若仁王經亦有無色天等五趣中除地獄衆以
彼極苦寄相顯法亦非勝故若方等陀羅尼經
亦有此衆又無人王衆以相顯非奇故或菩薩
即人衆也或唯列王衆如後十八衆說以表法
自在故或通王臣如此三十四衆中說以具
主伴故六諸乘者大智論云若小乘經初唯列
聲聞衆若大乘經初具列菩薩聲聞二衆義准
若一乘經初唯列菩薩所以知者彼論以大品
等爲共敎別指華嚴爲不共敎以不與聲聞共
說故又此上三門各有二說初中二者一若爲
成小敎得小果等唯列聲聞此是愚法小乘如
阿含等經說二爲迴小乘顯所被機唯列聲聞
是大乘迴心敎如金剛般若經初辨二具二衆
中亦二一或先列聲聞後列菩薩此通始終頓
三敎如淨名等經辨二或先列菩薩後列聲聞
此通頓敎及同敎如羅摩伽經惟樓王經和休
經等辨三唯列菩薩中亦二一雖唯列菩薩主
伴不具是同敎一乘如十一靣經等辨二若主
伴具足即別敎一乘如此經說七權實者若約
三乘佛在此娑婆界雜衆是實以實報生故菩
薩是權方便現故如經言彼諸菩薩隱其無量
自在力等或菩薩是實以地前菩薩猶生此土
故雜衆是權依大集經並是他方大菩薩等權
形所作故若佛在淨土菩薩唯實實報生故雜
衆是化非實有故攝論云受用
[47-0482a]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二幅土中
實無此等衆生欲令淨土不空故化作如是雜
類衆生若一乘中佛在此花藏界菩薩雜衆或
並是實以是海印定現實德攝故或倶是權以
隨緣而現故餘義思准八眀其位者若約三
乘此普賢等皆是十地巳上菩薩彼神王等多
分並是隨類生攝即是八地巳上若一乘中如
緣起際諸位皆齊是故一人具五位位位皆遍
枚准之九表法者若三乘中但寄人顯法仍人
非是法故若一乘中此等諸人並是法界緣起
法門又此一衆即通三世閒以或作河池井泉
水等國土身故餘可知十因果者若三乘伹
是因位若一乘中或皆是因以未是佛故或俱
是果以並是佛海印中現故又乘解脫力入佛
海故或通因果由前二義故或倶非以離性平
等故並如下歎德中說次釋文者一一衆中
皆有四種圓滿一數圓滿謂先擧數等二行圓
滿謂列名等以名依行立故三德圓滿謂歎德
等四供養圓滿如下三業供養等於此衆圓滿
中有二先眀外衆後海惠下眀其内衆就外衆
中亦二先列三十四衆具前三種圎滿後攝爲
十八衆顯第四供養圓滿問前列中以普賢爲
首摩西爲終後興供中何故反此荅古德釋云
初從下向上表進行増微後從上向下表尊位
次第此釋難用豈令普賢最爲卑劣今釋前則
從近向遠表依本起末後從遠向近眀尋未歸
本良以本未無二遠近不殊二文㸦擧無障㝵
也就前中二先辨同生後眀異生或以聲聞爲
同菩薩神等並爲異生此約小乘以約相
[47-0482b]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三幅朴京
眀同故如同坐等或以出家菩薩及聲聞等爲
同餘並爲異此約始敎或以菩薩爲同聲聞等
爲異此約終敎或唯地上菩薩爲同以同證法性故
餘悉爲異或八地以上爲同以倶純熟純無流
故此二通始終二敎或唯菩薩爲同以通諸位
故神天等爲異是法界別德故或菩薩神等倶
是同以法界無二故或倶異以法界差別故此
約一乘辨就同生内初數圓滿中大者有八義
一數大謂十刹塵等也二德大謂位具一乘法
界德故三作業大謂救衆生極重苦故四敬大
謂天王等大人所敬故五勝大謂一切衆中㝡
殊勝故六行大謂修二利六位行故七願大謂
十種大願十盡句故八時大謂三無數刧或無
量僧祗而修行故菩薩者依佛地論及無性攝
論等揔有三釋一云菩提此云覺是所求也薩
埵此云有情是所度也從境爲名義言若從心
稱應云悲智二菩提如前薩埵是能求謂求菩
提之有情也此約人法爲名亦是心境爲目三
菩提如前薩埵此云勇猛謂有志有能於大菩
提勇猛求故又智論云薩埵或云衆生或云大
心即是上二義也倶者謂傅法菩薩与之倶閒
故如來与之倶說故又智論云一處一時一心一
戒一見道解脫是名爲共共猶倶二也行圓滿中
菩薩名雜者有二意一爲顯下麤細等雜世界
故二以此衆通八會序故德周法界日普至順
調善日賢智論名遍吉也此中同名普者以圓
遍故次名月者德清涼故次名王者德自在故
次名光者了闇用故次堅固德故次德獨出故
[47-0482c]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四幅次演清涼敎故次德
眀尊故智論云問菩薩甚多何以列少荅菩薩
無量說不可盡若都列者文字難載復次菩薩
不過二種所謂在家出家此方他方在家謂颼
陀羅等出家謂妙德等此方謂慈氏等他方謂
觀音等若說此二當知一切都以攝盡解云此
娑婆世界說就花藏衆如文可知第三歎德
圓滿中二先約人後約法初中友者德齊也即
顯因果無二也此文有二意一擧佛顯德如云
欲觀其人先觀其友等二何故集此以是友故
相成故俗書云同去日友也此中善友有三義
一過巳義如善財進友二德齊義以是朋友故
三小劣義以普賢等名第二尊導故二約法中初
一句揔此一切菩薩皆悉成就無邊功德深廣
如海十相准之下別弁中二先成就自分功德
後無上智願下成就勝進功德然此二分通說
有七重一約一行生熟分二約二行如先施行
巳成後修戒等三約二利以分四就行位以得
位爲勝進五約比證以分六約二位謂前位巳
成爲自分趣向後位爲勝進七就因果因成自
分入果勝進今此文中正就末後兼通可知就自
分中成就九種功德成行滿功德謂無處無時
而不見行施等七度故云諸度普照二成惠眼
功德謂以何義令此度行而得圎遍以浄惠眼
如彼三際而等觀故云惠眼等也三成深定功
德謂依何得此惠眼以依深定發故此中有三
義一於定不味故云淨定發勝惠故云眀二處
於定純熟入出無㝵故云眀浄如下文東方入
正受西方三昧起等三
[47-0483a]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五幅頓入
多定令一攝一切故云具足眀浄下文云如入
微塵數諸三昧一三昧生塵等定也上來三句
眀自利行四成妙辯功德謂巧能說彼難說之
法故稱辯才即下四十無㝵等以一言說一切
名廣所說皆玄日深此深及廣悉無涯無底故
云無盡五成普曜功德以佛功德身光普現照
曜羣機故六成調化功德謂善巧了知衆生心
器即心行稠林也稱根授法調令離障伏使入
法故云如應調伏上三句即三業化他行也七
成就眞智功德以金剛智普照一切差別境界
悉同一味平等法性八成量智功德以廣大之
惠眀達深智所知之境無不周盡故云靡不眀
達也上二句眀智照二諦德此上八句約行顯
德九成攝位功德此有二義一攝前諸行入信
等五位之中二隨在一位即攝前後一切諸位
此亦有二一約相入眀攝二約相即眀攝如前
十門處准之此從十信滿心巳云諸位有此相
攝是故下賢首品中信滿之處即具一切位乃
至佛果等是此義也上自分竟第二勝進入
果中二初十句眀體德圓滿二遍遊下六句顯
妙用自在前中成於佛果十種功德一得佛智
願德無上者佛果無加故智謂大智則四智十
智等願謂大願即自體無障㝵願大智巳成大
願巳滿並皆現今成滿巳訖非是當成故云皆
巳成滿二具佛密敎德此有二義一言不盡理
名秘密敎以非了義故二微妙難解非下位能
測故名密敎以是深廣故此中據後說何者
深謂言即不言故何者廣謂不言之言周法
[47-0483b]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六幅界故
下文鶖子如聾等是也此深廣敎唯佛所有今
此菩薩具足同佛故名也三得佛果法德謂十
八不共等果位功德望下皆名不共佛佛相望
名爲共法非是与菩薩共故云佛所共法也四
同果位德此有四義一同佛行者謂大悲行故
二同佛地者得佛十地謂毗盧遮那智藏大海
地等三同佛德者得佛無邊福智德故四同佛
力者得十力故又得十種大力等如不思品說
五三昧自在德此有二義一出入自在故二相
攝自在故上五句得佛自利德六機感現形德
謂機感繁多故云生海圓身普應故云應現如
經云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等七隨行攝
生德謂隨其根行授与法門令増正行故云建
立上句現身此句說法此二句得佛化生德八
巧證法海德謂緣起法深廣繁奧苞含如海巧
達其際故云善入九入海迴轉德謂善入緣起
陀羅尼門令一攝一切故云迴轉揔持也十果
海充身德謂由於緣起法海巧迴轉故令佛無
邊功德法海皆悉攝取充滿巳身是故皆得佛
果功德意由此也下文云菩薩於因緣和合中
自在乃至能隨意示現於佛身此之謂也第二
妙用自在中有六一遍遊諸刹用此窮世界海
二出生願海用謂由此願力入國土海又前句
遊他佛刹此句願嚴自土三三達圓眀用以未
來難知是故偏擧理實通三可知四歷事供養
用五願海深廣用故云普賢願也六化物智圓
用故云於衆生智滿也同生衆竟第二異生
衆中先弁金剛力士衆以衞佛近故先列
[47-0483c]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七幅也表佛德緣起不壞
相故衆行所依如金剛際故即行眷屬餘衆亦
然歎德中八句初一句揔眀本願侍佛後七句
別顯其德前中若三乘敎中八地巳上方
乃現形顯衞巳前密衞一乘中信滿巳去並顯
衞如下賢首眀法二品說又隨心求義爲願要
契至誠爲誓下別中二先内德圓滿後無量神
力下外用普周前中三句初願行具二福智浄
三大定深外用中四句一力同果遍二大小重
入三身出衆表無大衆畏也四隨類巧現皆如
緣起際准之第三道場神者在樹下近故次列
之耳德中略擧往因如下善財第十迴向知識
處說又守護道場如寶髻等又道場之神此依
主釋或道場即神持業釋一乘通二釋以並法
門故三乘唯依主人法別故下諸神名二釋准
之第四龍居上蔭覆義故云嚴法堂如下普光
堂龍所造等第五地神居下運載義多現女身
如堅牢等第六樹神居中建立義德樹適情故
喜也第七藥神是對治義法藥遣惑是悲門也
第八穀神是資持義育養黎元令喜故也如后稷等社
云云第九河神流潤義德中懃是流義
益是潤義第十海神是具德義如下辨十相等
德中以法同事可知第十一火神是成熟義照
眀義焚燒義除闇義初二成二嚴後二滅二障
准之第十二風神是聚散義如風灾爲散風輪
持聚等散惑聚德可知又即令衆生身不分散
皆是法界緣起舎那風神力也又内風有五種
一息風謂出入息從際輪起二消風向下消食
三持風令人行健四灾風
[47-0484a]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八
幅令人成病五刀風人將死解人支節臨死人
靣有五色風入地獄者黑色生畜者靑色餓鬼
黃色兼以舌出生人靣如常色生天鮮花色精
光可愛第十三空神有七義一無邊二無礙
三一味四含攝五顯示六離染七堅固前五名
中准後二德中彰第十四主方神是顯示義謂
顯示方隅令達迷向正故云善照照猶示也第
十五主夜神是助成義非正時故或闇夜中導
引衆生如下夜天等准之第十六主晝神是正
修義是正時故故云信樂正法又是眀餝義故
云莊嚴第十七阿修羅新爲阿素洛依婆娑名
非天佛地論說天趣攝多作諂詐無天實行故
名非天如世惡行名日非人或名非端正或名
不酒於大海中作酒不成等云云或云毗摩之母
本從天生故云劣天阿含經云刧初成時光音
天來海中洗浴水觸其身失精在水遂成肉卵
經八千歲乃生一女身若須彌有九百九十九
頓頭有千眼有九百九十九口口有四牙牙上
出火猶如霹靂二十四手九百九十九腳在海
浮戲水精入身生一肉卵經八千歲生毗摩質
多身有九頭頭有千眼口中出水有九百九十
九手有其八腳其形四倍大須彌山純食淤泥
及以藕根又多与天諍廣如正法念經說也然
修羅有五住處一地上衆相山中如下文說二
須彌山北下入大海二万一千由旬修羅王名
羅睺此云障礙能以手障日月等領無量衆三
從此下更過二萬一千由旬王名勇佛亦領多
衆四復過二万一千由旬王名花鬘亦領諸衆

[47-0484b]
探玄記第二第二十九幅復
過是數王名毗摩質多此云響高是舎脂父身
如五須彌山与天帝戰時發自海底揚聲大叫
云我是毗摩質多我是毗摩質多時閻浮山岳
一時震動亦名宂居謂彼中有光眀城於中住
故或天趣攝如上佛地論或依毗曇鬼趣攝以
諂曲所覆故或依正法念經鬼畜攝以羅侯是
師子兒等故或依伽陀經天鬼畜攝由上說故
故唯有五道若分六道善中上中下配天人修
羅惡中三品配下三塗可知依智論其羅睺修
羅王是大菩薩第十八迦留羅新名揭路茶此
云妙翅鳥鳥翅有種種寶色莊嚴非伹金色依海
龍王經其鳥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閻浮
提止容一足依涅槃經此鳥能食消龍魚七寶
等唯除金剛以不能令消故又食應命終龍又
過去受三歸者不食袈裟縷繫者亦不食又依
増一經四生金翅中如卵生鳥從鐵叉樹下入
海取卵生龍水猶未合還至本樹上食之若向
胎生龍鳥身即死若胎生鳥得取胎卵龍不得
餘二若濕生鳥得取三生龍不得取化生龍若
化生鳥得取四生龍又日別食一大龍王五百
小龍遶四天下周而復始次第食之命欲終時
諸龍吐毐不能復食飢火所燒聳翅直下至風
輪際爲風所吹還復上來往還七返無處停足
遂至金剛輪山頂上命終以食諸龍身肉毐氣
發火自焚難陀龍王恐燒寶山降雨滅火渧如
車軸身肉消散唯有心在其大如人骨純靑瑠
璃色輪王得之用爲珠寶帝釋得之爲髻中洙
又下文云菩薩金翅王生死大海中搏攝天
[47-0484c]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幅義一人龍安置涅槃岸
此之謂也第十九緊那羅新云緊㮈洛此云歌
神能唱歌詠作樂依雜心入畜生道攝亦名疑
神謂是畜生道攝形貎似人靣極端正頂上有
一角人見生疑不知爲人爲鬼爲畜故云疑也
第二十摩睺羅伽新名莫呼洛迦此云大腹亦
云大蠎又云腹行神能護法故能除疑也第二
十一鳩槃茶依正法花經名厭媚鬼噉人精氣
等亦名冬瓜鬼王名毗樓勒此云増長主是
方天王領二部鬼一名鳩槃茶二名薜荔多從
所領爲名第二十二鬼神王是北方毗沙門此
云多聞亦是所領爲名以攝諸惡鬼不令損惱
衆生故云懃護也第二十三月是清涼義如下
文菩薩清涼月等二敷發義如敷發蓮花等如
文發寶心等是也又依倶舎論月去地四萬由
旬廣五十由旬以水精白銀合爲兩靣迴轉相
影故有虧盈依長阿含經其城正方一千九百
六十里高亦爾二分一分天金作一分瑠璃作
王坐二十里以遥看似圓天壽五百歲子孫相
襲一劫第二十四日廣五十一由旬其城正方
二千四十里高亦爾宮城純金七寶瑩餝王坐
二十里壽命子孫同月天以風持故繞須彌山
四靣上日月天子倶是四天王左有初天所攝
並是道力隨緣殊形異現德中初句自利後句
利他如日有成就義饒益義又依寶性論說曰
有四義一破闇如惠二照現如智三輪淨如解
脫四上三不相離如同法界也第二十五忉利
此云三十三天三十三天者佛地論第五云妙
高山四靣各有八大天王帝
[47-0485a]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一幅義一
釋居中故有三十三也若具應云釋迦提婆田
陀羅此云能天主依三法度經此中天子身長
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重六銖壽一千
歲德中具二利可知第二十六夜摩此云時天
以時花開合辯晝夜故名也佛地論云謂此中
隨時受樂故名時分此天身長二由旬衣長四由旬
廣二由旬重三銖壽二千歲德中自分勝進可知
第二十七新名覩史多此云喜足佛地論云後
身菩薩於彼敎化多修喜足行故云喜足依長阿
含經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廣四由旬衣重
一銖半食甘露壽四千歲德中惠定可知第二
十八化樂者佛地論名樂變化天樂自變化作
諸樂具以自娛樂也又自他樂具還自受用不
犯他故名善化亦名化樂依三法度經身長八
由旬衣長十六由旬廣八由旬衣重一銖食甘
露壽八千歲德中二利第二十九他化自在者
佛地論令他化作諸樂具顯己自在故名也依
三法度經身衣壽命過前一倍准之德中入法
自在也第三十梵者新名離欲以離欲染故淨中之
極名離欲也佛也論離欲寂靜故名梵身者衆
也依長阿含於梵衆中以梵音語故名也天者
自在義光眀義淨義依智論天有三一人天謂
帝王二生天謂欲色天三浄天謂佛菩薩等第
一義天也尸棄此云火色或云火頂以火灾至
此故若修上禪即生此天於梵衆中發大梵音
諸天各自謂唯共我語於大千界最得自在顏
如童子身白銀色長半由旬衣金色非男非女
禪悦爲食壽一刧此依長阿含辨德中四句一

[47-0485b]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二幅菩
才何度二何所度三何所除四成何德如文可
知初禪大小等於欲界一千四天下一千初禪
始等二禪二禪爲火灾頂一千二禪始等三禪
三禪爲水灾頂一千三禪始等四禪四禪爲風
灾頂又梵摩此云寂靜清淨浄潔皆得亦云梵
潔又尸棄者火灾頂初禪主又云持髻云云第三
十一光音者依智論第二禪通名光音彼天語
時口出浄光無邊身長二由旬壽二刧又爲初
禪火光發音引攝令生此天故名也德中惠定
可知第三十二遍浄者以三禪中離喜故身心
遍淨依長阿含以上方便生此天王名浄智四
臂持風輪御金翅鳥德中以是樂位故令得眞
性廣樂也第三十三果實者以第四禪是世閒
善果中最勝故亦名廣果也德中以是不動位
故入性寂也第三十四摩醯首羅者依智論此
云大自在天有八臂三眼騎大白牛知大千界
雨渧數以於大千界中最極自在更無過故立
名也又依智論第一云第四禪有八種五種是
阿那含住處是淨居三種凡聖共居過八處有
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号大自在天王由此
當知淨居之名有四種一約報純淨此通凡聖
二約德過凡此唯那含等三約因如云有十住
菩薩十住菩薩即是十地十地中是第十地攝
報果也四約果謂此中有三乘中報身淨土等
故立此名也又准智論八天外更有別十住菩
薩天也第三歎德此文有二種一伹顯此衆
德二通辨上來異生衆德便即釋疑疑云前普
賢同生可同在果海此異生衆旣雜類卑末如

[47-0485c]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三幅亦在果海中攝釋如文
中初二句揔標謂内修離相外預勝流故在緣
起果海中也下別弁中二初擧其德後所以下
釋同果海前中二初一句外化普周次内德盈
滿盈滿中四初三業殊勝二同佛所乘三斷德
離染四照燭眞源初中先身成妙色二意善女
住三語辯不傾此中初離不勘說故在衆不傾
後離不能荅故難無能壞所以具此勝三業者
由佛所乘常現前故所以佛乘得現前者由離
二障故所以得離此二障者由覩勝緣故是故
入佛海也此即以後釋前又義以前釋後謂由
具此勝三業故佛乘現前佛乘現前故得離二
障離二障故得見佛法界身是故得在衆數以
若具障者視日尙失眼光况得見佛如下如盲
等又斷德中二句初習種令滅後句正使久除
餘文可見釋同中二初果能攝因二因能入果
初中二先徵次釋徵意所以此衆同在佛海中
耶釋意以佛成彼故不別也於中有三一擧佛
爲行緣二種種因緣下眀依緣成行三各隨下
結行屬緣前中三句一往時二往行三爲物集
善根二成行中有五句初一句令得三賢位二
一句證地位三逮得下明八地巳上位四皆悉
下成法雲位五具足者揔結也三結行屬緣中
初各隨得出結行也悉由等者屬緣也是故在
果海中也二因能入果者謂乘解脫等即乘因
入果故乘別入揔故乘門入海故如下文中十
種解脫九世相即乘此力故得因果圓滿同一
際也是故於佛果海中法門悉得自在下文歎
法門即是其事若三乘
[47-0486a]
不得如此以事異故師第
別故自下大叚第二供養圓滿從遠向近辨
十八衆中前三十四内於四天中略擧南北具
列諸神今此興供之中從道場神至摩睺羅迦
略此十八具顯四王何故爾耶釋云以前龍等
屬西方攝餘類多分東方所收由此二類所領
多故分王從衆略彼二王具顯十八今此欲朋
上首讃佛攝衆從王東西收盡是故略彼十八
加列二王以南北所領文中不廣不類東西故
無開合是故三十四中略却十八唯有十六復
加二王故成十八於中前則先同後異今乃先
異後同何故爾者謂前表依本起未今眀攝末
歸本又異生中前則先劣後勝今乃先勝後劣
何故爾者謂前表法増微今顯尊位次第又釋
此等並顯法界緣起逆順自在無障無㝵揔合
爲一大法界衆故作是說旣云興供何故不列諸
事供耶釋事供非奇不足顯勝經云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是故唯顯法供養耳若爾何故下文
海惠及新集衆皆有事供釋海惠等衆從座中
出復持事供爲顯奇故他方客衆各從本土持
彼事供不類此等常隨之衆如釋迦身以舎利
弗等爲常隨之衆伹以修行化人作法供養亦
更不辨餘事供等此舎那身眷屬亦爾於中各
入法門洞達自在爲意業供說偈讃佛爲語業
供在會虔敬爲身業供又夫論法供有其二種
一順敎修行得法自在二讃揚顯發法化傅通
今此三業具斯二行文中有二初有一句揔標
故云各於佛法門而得自在下別辨中二初十
七衆各一法門自在
[47-0486b]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五幅
者分揔成別名爲異生後普賢一人一切法門
自在者攝別成揔攬異歸普名爲同生是故二
衆同一緣起思之文中十八衆即爲十八叚一
一各二先長行得法是經家序列後偈頌讃嘆
是當時文也就初首羅衆内十天得法中初
眀體用體中法界空境也寂靜證也用中方便
者善巧應機光眀者覺照成益法門者有三義
謂自性軌則及對治也門有四義一標別義如
此門非彼等二通智遊入義三收入義一切入
一以一爲門四通出義於一門中能出一切不
窮盡故此法即門持業釋也法界虛空等卽法
門亦持業下諸門並准此知之此等並是法界
緣起佛境界中差別法門然此諸衆各洞一門
入佛海内屬佛別德故稱自在又於此一門攝
一切門作用無盡故名自在下並准之二一切
法者境也普遊者智也又初敎後義頌中存後
釋也三不生滅是法身方便是色身又初證道
後敎道又不生滅者有十義一眞理離有爲相
故不生不滅二非有爲故不生是無爲故不滅
三不守性故不生不改性故不滅四不變故不
生隨緣故不滅此上約圎成五緣起無性故不
生緣起不失故不滅六緣起不失故不生以理
性不現也緣起無性故不滅以種性顯故七由
緣起故不可生滅取也此上約依他八由情執無理故
等可生滅也九所執故不生是無相觀境故不滅此上約
所執上來約境方便者上諸道理巧現於機

也十不住世閒故不生不同凡夫不住涅槃故
不滅不同二乘以不生有方便故不住涅槃也
以不滅
[47-0486c]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六幅昌老有方便故不住
世閒也若不爾者異凡應同小異小應同凡由
方便故得雙異也此上十義揔別無二以六相
鎔融思惟之四巧智深廣難測故光者除闇故
遊者昇入故五依普門禪故云一切也見法界
理佛故滅惑故生起無量樂也六染分可怖轉
滅故浄分寂靜轉現故遊是證也七境界者分
齊也他用遍故不起者不作也用而恒寂故八
妙絕三際故又佛德應機而無往返九眞理寂
靜是佛所緣境也十佛多方便是衆生所緣故
也此十法門中初門爲揔餘九爲別同異成壞
准可知之頌中先生起以佛力者顯非自力觀
自衆者示普攝故顯同說故何故偈讃者地論
云小字攝多義故諸讃歎者多以偈頌故又頌
有四種一數字頌謂依梵本三十二字爲一頌
不問長行及偈二伽陀頌此云諷頌或云直頌
謂不頌長行也三祗夜頌此云應頌謂應重頌
長行法也四慍陀南頌此云集施謂以少言含
攝多義云集用以施人令易受持故云集施此
上三種頌或七言或五言四言三言如處世界
如虛空爲三言也皆以四句爲一頌此中當第
三重頌之偈也下文諸頌准之偈中二十行四
句成偈揔有十偈一偈頌前一法門問此欲歎
何故頌巳法門荅此衆旣是佛海印中現屬
佛別德故頌巳法即是歎佛以佛德玄妙非餘
所知若非佛德無以顯佛故智論第十二云唯
佛應供養佛餘人不知佛德如說智人能敬
智智論則智喜智人能知智如蛇知蛇足頌中
初頌頌初法門初三句頌體後
[47-0487a]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七幅昌老
一句頌用前中初一句頌境次二句頌證或身
滿法界或法界滿身融故也心寂故無取境寂
故無起又初句頌上法界次句頌虛空次句頌
寂靜下句頌方便二頌中初二句頌上一切法
次一句頌上普遊下句結天色也三中初一句
頌上不生滅證道次二句頌上方便敎道初句
身方便後句口方便下句約天明得法自在立
名也四中初二句頌上方便智海次一句頌上
光下句頌遊及結人得法五中初三句頌上禪
無量樂事下一句頌普起及樂名六中初句頌
上轉癡畏次句頌遊靜次句頌轉謂照除也下
句結人得法七中初二句頌無量境界次一句
頌不起下句結法屬人八中初二句頌上一切
法次一句頌不來去下句結法屬人九中初三
句頌佛境寂靜下句結法屬人十中初三句頌
無量境界無量境界有三一時無量上句顯之
二境界無量謂菩提及衆生次句顯之三善巧
無量下句顯之下句結人得法二第四禪果
實天有八一觀物根興法雲注法雨以逗前根
也二妙色者現身故方便者說法故此二是能
應也念者念持法故觀者觀色身故此是所應
機也由此念觀滅癡成淨三見如因陀羅網土
由緣起無性故四入緣起陀羅尼一門中即攝
圓融法界故云普門也五不轉愛者自留惑故
轉他衆生受生之愛令永滅也又令他滅惑不
於三界處生六一切世閒境者器及衆生也佛
入中說法而恒住寂故云不思議也七會二空
顯二諦衆生及法者擧人法也出要者會眞空
[47-0487b]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八幅白宋
也八令機證眞源入果海故也頌中有十九偈
有二初十七頌前法門後二擧囙揔歎前中初
二偈頌初法門於中初偈歎佛德深頌上能觀
後偈頌上法雲開潤根欲二中亦二偈初偈頌
妙色方便後偈頌念觀三亦二偈初偈巧現眞
理後依理現事因陀羅網通理事故四亦二偈
初頌普門現法界身後顯法界法五有三偈初
偈斷德攝生轉滅惑業苦也次偈轉顯福智等
也然各通因陀羅後偈結法屬人方便即是不
轉愛也前長行中伹有初偈中事應知六二偈
初偈頌上入一切世閒境界後偈中三句頌不思
議下句結法屬人七二偈初偈頌上衆生出要
令知無我以顯俗諦後偈頌一切法出要令知
無我以顯眞諦八二偈頌上受化者入佛境界
法門初一以果就機後一攝機入果後二偈中
初一擧因成德後一對機顯用又釋此偈逆次
頌前法門初二頌末後次二頌第七次二超頌
第二次二超頌第四次三頌第三次二却頌第
六次二却頌第五後四頌第一並可知以是任
辯才說不待次故也三第三禪遍淨天有
七一觀諸衆生三品善根令増長故又釋如觀
城門昔所聞佛名善根鶖子不見等二一切有
者一切世界也佛於中出覺悟衆生照現諸法
故云覺照也三揔持於心具文義故宣之於說
具四辯故四佛出希逢故生樂出巳除難故云
解脫五衆生即如順緣起際顯德無窮故生歡
喜六初化菩薩勝用也次德相備後入無盡順
極體並是一乘別敎法耳七苦衆生是所救慈
[47-0487c]
探玄記第二第三十九幅悲是能救智者不取
相故滿者化德具故成彼益故頌中十一初一
頌初法門前長行擧所觀今顯能觀之德故也
又釋初二句能觀謂佛智無㝵普遍也次一句
眀善根難知是佛境界下句結人得法二有四
偈初二頌上處有及照於中初一眀依體起用
後一眀用歸體後二頌上覺義於中初一開迷
顯覺後一眀覺超情三一頌初二句頌持次一
句頌辯下句結法屬人四一頌初二句頌樂佛
出後二句頌解脫五一頌初二句頌衆生甚深
法後二句頌生歡喜以見理功德故六一頌初
二句頌上化菩薩後二句頌上功德周備入無
盡也七一頌初二句頌所救後二句頌能救及
智謂見淨是智也下一頌眀滿謂初二句化
身滿後二句化業滿四第二禪光音天衆有十
初寂靜處者一理靜二事靜三田靜滅苦亦
三一性滅二智滅三福滅下頌中伹有田及福
也二中初斷德心淨性浄故離垢治浄故寶
論云一自性淨二無垢淨次智德謂廣修等也
又心淨是器離垢是緣德海是依緣所修德也
頌中存後釋三有二釋一長短相即以時刧如
如故二自在位与不自在位德優劣故四有三釋
一云世閒生住滅種種者是染緣起清淨者即
染性淨性浄之德故云功德一云是浄法緣起
伹簡眞如故云世閒生等簡染過患故云浄功
德一云世閒是處也生住滅是佛出及住滅等
多門益物滅染成淨故也下頌中存後釋伹以
義通故兼餘釋也五一生菩薩能供中極是故
就彼顯廣說也如下百万
[47-0488a]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幅億等
准之六得自在陀羅尼力一念能多受一念能
多說七場處佛出名日莊嚴八神足即功德又
神足是能益功德是所益成相九福智深廣与
機爲境十願力功德力是因位願行即能持也
喜藏是果即所持也喜是大智智體含攝故名
藏頌中十偈各頌一法初偈頌依靜田生福滅
苦二中初句頌離垢行緣次句頌心浄行器次
句頌所成德海下句結法屬人莊嚴即是妙雜
光也三中初句顯方便廣故次句顯多刧修故
次句性無礙故由此方便一念出生多刧功德
名方便門法主音即是自在音故結人得法也
四中初三句頌世問生住滅即佛興世等故下
句滅癡頌浄功德勝念結天名也五中初句田
廣次句能供廣次句供益廣揔頌上菩薩在兜
率廣說供也下句結法屬人六中初三句頌於
劫說地義下句頌能一念受說以得心自在故
七中初句能嚴次二句現莊嚴相下句結名八
中初二句頌無盡神足上句體下句用下二句
頌益成功德海上句令得地前六根淨下句令
至地上甚深法亦是結人名九中初二句頌功
德海上句惠下句福次句頌境界下句結法屬
人十中初二句頌過去佛功德力次一句頌願
力下句頌所持喜藏即所成果也第五初禪
梵天衆有十初從眞起應名照現法應不異眞
名入不思以即寂爲照不可寂思即照爲寂不
可照思二一切禪等觀者是法身理以此是禪
中平等觀境故寂靜善住者妙智證契也三初
本智照法後後智巧化又刹塵法海名諸
[47-0488b]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一幅法不
思一音演說塵刧不盡名入方便偈中有後䆁
四佛音圓應名妙音海齊均普契名平等度入
五柔根者攝取剛强者伏取然此方便佛身中
現故名最勝六佛身普應諸刹中現名能起住
語業普周淨音說法名分別法七無邊三業巧
化衆生八法離情計名浄相妙智善證名住寂
行九過未無來去現世無所依又生無從來滅
無所去住無所依止於此觀心名爲勇猛十隨
有一行即皆普照無盡法海頌中八偈前七名
頌一初中初半頌照現諸法後半頌入不思議
二中初半頌禪等觀後半頌寂靜善住復即下
句結法屬人三中初句頌照諸法不思次二句
頌入方便下一句結法屬人四中初三句頌妙
音聲海下句頌平等度入亦是結也五中初半
頌攝伏後半頌最勝六中初三句頌一切刹能
起安住謂現身也下句頌分別諸法謂浄音說
法故也七中初半頌無量方便即三業輪也後
半頌化衆生謂自在照機故八中初半頌住寂
行後半頌諸法浄相後二法門略無頌又釋捻
在第八頌中謂初句頌第八法門次句頌第十
次句頌第九下句結名樂是第九名音是第十
名第六他化天衆有十初中衆生有二藏一
煩惱藏化令轉盡二如來藏化令轉現此二不
二和合融通故得化益也二令衆生得大涅槃
樂三知機巧益四分別衆生有王性義又佛爲
衆生一音顯析廣大法海偈中存後釋五慈念
覆機惠眼觀察六大慈十力碎慢魔山七應念
攝化八普念諸佛妙盡佛境九佛功德自
[47-0488c]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二幅在者顯能化之德覺
悟滿念者普應羣機隨順者一根緣相順二令
機入法十佛國土海唯佛惠境故離世閒也頌
中有十各頌一法初中初半頌藏後半頌化衆
生亦可通頌二中三句頌前法下句結人三中
初句頌解衆生也疑地枯林頌性欲也餘頌方
便及結人得法四中初句頌分別次句頌義次
句釋疑疑云何故一音能演多法釋云遍故下
句結勝勇是精進也五中初半頌觀察謂智觀
納法名入佛毛等下半頌慈念及結名六中初
句頌魔事次二句頌超出下句結七初半頌由
念佛故得智滅癡離染因也後半離染果及結
名八中初句頌十方諸佛次句頌念充滿以滿
其念故後半明滿念益及結名幢猶輪也九中
初句頌佛功德自在次句頌覺悟及念隨順下
半頌充滿及結十中初句頌離世閒以是土海
故次句頌境界次句明離世因以世閒相盡土
海無可超故云無高心謂無分別下結名第
七化樂天衆有十初以緣起無作分別諸法二
有三釋一云觀三有二我之實性故一云一切
有者理有也我者情計也情理不二故云眞實
佛性論云眞諦無人法故不有顯二空故不無
又人法無不無二空有不有於俗諦分別性故
不有依他性故不無又分別不定無依他不定
有是故二諦俱離有無也又辨中邊論云云又云
佛雖現有然於有求佛不得以有即眞實是無
有故云觀一切有眞實佛雖現我然我求不得
以我即眞而是無我故云觀我眞實偈中存後
釋三能滅衆生愚癡之惠
[47-0489a]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三幅圓
滿在於佛果故也四圓音普悦起彼勇修五十
蓮華藏微塵數相海故云具足無盡如相海品
說好功德者是小相如小相功德品說六三世
劫事在佛智中照不離乱故云次第此偏約過
去偈中具也七福智無涯利益衆生又長養衆
生無邊福智下偈順初釋八緣起事身同法性
普遍無礙者有七一質不礙身二身不礙質三
遍不礙隱謂機不感處雖遍而隱四滿不礙分
謂應機現長短而不礙滿虛空五坐不礙行等
六一不礙多謂諸方現多而恒即一七理不礙
事謂空界者界猶性也即性空理跏坐是事緣
起融通故無礙餘諸根等准之九業行緣起巧
爲機現名方便無盡是機所緣故復云境十一
切衆生善惡因果同在法界而無來去故云等
觀頌中十各頌一初中化有三義一化起所依
二顯化無體三化現似有初半偈頌初義謂上
句頌一切法即所依也下句頌分別他即所起也次
句頌無體下句頌現有謂佛与衆生㸦爲緣起
故也二中初半頌觀一切有及我謂倶無所有
後半頌眞實及結人也三中初半頌離癡後半
頌惠滿及結名力是天名四初半頌佛音下半
頌發起喜勇及結五初半頌佛相好後半頌無
盡及結六初半頌過去無量刧等後半頌智惠
憶念七初半頌種種功德智惠體後半正頌福
智及結餘略不頌結中淨知見旣是浄光勝天
何故名如來者以此天等即是佛故如上辨八頌
空界坐無礙中前長行眀果用此中頌彼因行
謂初句時多次德滿次勇修下結名
[47-0489b]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四幅南水
九初半頌方便境後半頌無盡力及結謂能現
法之力周普故云無盡十初半頌衆生業行苦
樂次句頌等觀下句結照是花光也又亦可此頌
第九門前頌第十思之可見第八兜率天衆
有八初爲機現世名爲成就隨欲說法名轉法
輪二惠光照眞空又空體也淨德也光用也三
無礙願海与物同體故云入自性離相故云寂
靜四約遮十相俱無名無量無相約表恒沙性
德名無量無相令諸衆生觀容修行滅惑業
名爲觀行五佛境有二一分齊二所證超踊有
二一過凡小二城思議覺力有二一證理二照
機六以佛功德熏習衆生名喜修集令發心不
退故云不壞菩提心也七量智調機八中初無
盡緣起次速歸眞性亦是迴法擬機後入機正
現又無邊心海根器也念念迴向無閒欲樂也
隨器普現佛能應現也頌中順後釋頌中少非
次初中初句法輪體次句所爲次句正輪下句
結勝又初半頌成就後半頌轉法輪二超頌第
三法門初半頌廣願海後半頌入衆生寂靜謂
諸法方便是也勝是天名三却頌第二法門初
半頌虛空界後半頌浄光四中初半觀所爲也
次句頌無量無相即觀境也下句頌觀行成也
五超頌第七諸佛調伏衆生方便法門六却頌
第五法門初半頌佛境超踊後半頌覺力又釋
亦可前頌五此頌七如文可知七中初半頌喜
修集次句頌菩提心下句頌不可壞八中初半
頌無邊心海謂佛子是念念迴向有三義一雲
集義二向佛興供三向佛聽法如經悉來集故
[47-0489c]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五幅供養故聽法故下
句頌隨器普現第九夜摩天有十初令衆生離
世憂惱向出世順體之善又法身斷德名離憂
敎衆生浄道名向善根二所緣分齊各非一故
三中初大智離過不住生死次大悲攝生不住
涅槃又由具大悲救生令離苦患頌中順後釋
四了信等善根差別無邊即根行稠林也又知
一根中有一切根相即入等重重無盡又知諸
根即同眞性而諸根歷然故云分別也五陀羅
尼門窮盡法界故云無量捻持諸法矚同水鏡
故云照眀依首楞嚴經娑婆世界邊畔有須彌
山上天王名持須彌得首楞嚴三昧遍在百億
須彌頂上帝釋宮中住餘夫不見今此乃在夜
摩衆中以菩薩自在處處現化未足恠也六中
有四義一造業緣即身等爲緣二所造業即善
惡不動三緣起無作業性即眞四業雖即眞而
不失生果如經境界故業行故眞實故不思議
故又緣佛爲境所造善業決定不虛故云眞實
雖種少善定能當得大菩提果故云不思議如
尼拘陀子等頌中順後釋七初轉一乘三乘等
無盡法輪次扣機成益故云調依又初輪體次
輪益謂調令入法伏除過惡故也八中生界所
見勝眼能見普觀正見謂見衆生界極廣故即
眞性故一中一切故具因果敎義等故如帝
網故名爲普也三乘無此眼故云勝也又勝眼
觀機普雨法雨頌中順此九以普智照法今現
又以法實普現羣機十中天衆是機次應機施
化令除心惑故云心淨此化益也又雖化不見
能所亦名心淨屬自也頌中
[47-0490a]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六幅八
偈各頌一法門初中初半頌離憂後半頌迴向
善根二中初半約正理眀境界次句約大智下
句約大定又初半所證次句能證下句正證亦
是結天名三中初半頌所離諸患次句頌具大
慈悲下句結天名四中初半眀三達無㝵即頌
上分別次句頌諸根謂行即根行也下句眀知
根之意爲化故也五中兼頌第七轉法輪法門
以同故初句頌無量揔持次二句頌照明及轉
法輪也下句結天名又准地論初句體次句因
次句果下結六中超頌第八法門於中初半妙
身勝眼次句觀巳現身下句結光是天名勝是
眼名境是所觀也七中一見如來身頌境界也
次二句頌業行眞實一滅染因二離染緣下句
頌不思議以證得淨妙境故八中通頌第九第
十二門初半頌普現次句頌施作下句結第十
天名第十忉利天有十初中三世佛出等者
是九世中三現世故就機興廢通依正故即所
觀境下辨能觀謂於上興廢妙達勝用名決定
智順理善證名念喜又用雖起盡照理湛然故
云大智念喜二中二色同如功德本淨又佛現
同衆生之色故云衆生色而衆生色即如故亦
名如來色從體起用名功德力結初句也用不
異體名爲清淨結後句也三平等者同體故智
導故不簡怨親故雲者覆空故潤益故含法水
故灑雨沾機故四念佛光等過於塵筭故名爲
衆一一皆備攝法界功德故名具足別別作用
皆遍法界㸦不相妨名爲普勢五了業果差別
又達彼即如故云觀等又佛以淨業爲緣令
[47-0490b]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七幅
機見佛爲報又衆生依佛種得善根爲業緣佛
得見爲報六佛土具淨者淨寶所莊故受用滅
惑故淨者所居故則本性淨故七世閒緣起名
無作即眞名滅由無二故生即滅滅即生故
經云初生即有滅不爲愚者說一切法不生我
說刹那義等佛智照此名觀八緣起毛孔現衆
行法名起諸行令菩薩修名化衆生因以是因
人修故修成入理名爲超念九樂有四一欲界散樂
二定地樂三小涅槃樂四大涅槃大菩提大悲
等樂一乘三乘等樂皆由佛得成今據初故云
天樂以此是欲天故理實通又名佛爲第一義
浄天是彼樂也十化諸天子一念念佛近離惡
趣達滅癡惑故名流通善根頌中初内初半頌
三世佛出興幷大智次句頌住滅謂約佛國土
身下句頌念喜二初半頌衆生色如來色下半
頌功德力清淨幷結人得法又初句顯清淨次
句顯二色謂所應是衆生色次句顯功德力三
中初句頌大慈次句頌平等次句頌蔭覆下句
結人見法四中初半頌念佛普勢下半頌衆光
色具足幷結五中初句揔頌業報次句頌觀下
半別頌善業報幷觀六中初半頌諸佛國土以
智正覺即器世閒故下半頌具浄謂受用淨故
及結以念是天名故七中初句頌觀次句頌世
閒下二句頌生滅謂應機是生滅義又令智生
或滅故妙音是天名八中初句頌起諸行次句
頌化衆生佛子猶因也下半頌超念及結天名
也九中初句頌一切天娛樂次二句頌樂所因
下句結人得法十中初半頌天處敎化下半頌
[47-0490c]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八幅流通善根惠日是
天名第十一日天子有十初惠日舒光照衆生
海性窮三際以未來難知故偏擧耳稱本緣起
安固攝德故云正住莊嚴又佛惠光照機令衆
生盡未來際正住修行莊嚴故也二照色即同
薩婆若海又以智海照現諸色又照衆生色而
知其心又照見心孔中水色亦知心念令其開
悟發生大智故云也頌中順此三佛爲増上緣
發起衆生捨劣從勝離染功德故云轉勝又佛
身出世名起衆生以佛是大身衆生故說法益
生名轉勝淨德四苦行是因度有二義一是到
義到此因門苦行際故二是過義超因得果故
五無礙是智體普照是智用又照一法即現一
切故云無礙無礙即照名普照又無盡辯才名
無礙演法周滿名普照頌中順此六佛光照機
令發道意故云也七田佛光照令衆生増長善
根名積集等又由佛多却積德故得光照世閒
是故能照八性海具德可貴名寶應機印現依
正敎義故云也九巧除癡曀名開淨眼令見眞
理名觀法界藏法界藏者如佛性論云云五藏等
云云十多根所感五乘終竟歸於一揆以諸
乘皆淨故名浄乘又亦分一爲五更無餘雜故
亦云淨頌有十一初内初句頌盡未來際次句
頌照十方衆生衆生世閒即器故二文㸦擧次
句頌正住以機緣契合故下句頌莊嚴二中初
半頌照諸色下半頌無上智海三中初半頌起
衆生下半頌轉勝清淨功德又亦可所起衆生
此中略無頌四中初半頌苦行謂難行故是難
行有四種一時難如經無
[47-0491a]
探玄記第二第四十九丈徐有
數刧故二處難如經諸有中故三所行難如經
難行苦行故四所向難如經爲衆生故下半
頌樂度謂果也五中初句頌無障礙餘三頌普
照六中初半頌淨日光照下半頌所照衆生身
幷益相七中初句頌所照世閒下並頌能照之
光及積集功德八中初句頌衆寶海下並頌現
種種色境界謂性海印機法爾顯現依正敎義
故云法如是九中初半頌一切趣開淨眼下半
頌觀法界藏十有二偈初偈頌諸衆生乘謂五
乘方便也下偈頌浄謂會末歸本等又初同敎
後別敎無二故淨也第十二月天子有十初
中先以加行調伏其心次令正證名照法界又
普照有三種一光照衆生令見佛故二照除
癡惑此二名調衆生三照現法界令入眞理二
中普觀是能觀智也一切等是所觀境也攝者
以此普智會攝諸法同彼普門無不皆是普智境界三中
心及境界或有心轉境不轉如十一切入等或
境轉心不轉云云或倶云云又心念繁多云海是佛他心智之所緣
故云境界稱根授法令捨妄喜眞名轉頌中順
此四無分別智正趣眞理名爲愛樂此愛超情
名不思議又正智愛證彼不思境故名也此智
因佛淨法而生故云能生也又世閒猗等諸樂
皆因佛生悉名不思議五佛令衆生見二諦道
理故云實見又見即實故又見之實故又二諦
三性及三無性皆有實義一一辨之六中大
悲者佛性論云於巳得苦救令脫故於將得苦
護令免故苦在五識惱在意地倶拔故又救苦
護樂不令失故各通因果
[47-0491b]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丈
七法喻雙擧月四奇特如下准辨八中三性觀
諸法先觀依他如幻化化不託物故異幻也以
依他中具有力無刀二義故又無體如幻有用
若化眞如有空不空二義今且擧一故云空也
遍計亦二義謂情有理無令約理顯故云無也
九中所起有二義一由善惡業熏起本識二生
起果報以從緣故即不起然妙達此際故云善
解又有經本作趣者謂因趣果故及離那趣正
故十照理斷疑超度惑染頌中有八偈初一頌
初法門於中初三句頌調伏衆生後一句頌所
照法界二中初半頌普觀攝次句頌一切諸法
下句頌境界謂以所化爲境也三中初半頌衆
生心海境界後半頌皆悉令轉四中初半顯所
爲後半正眀能生不思議愛樂五中初句頌令
衆生次二句頌實下句頌見亦是結人得法實
中初分別者推求也謂推求世閒即無性故見
眞也次句業果不亡見俗也六中超頌後二法
門於中初半頌前第九法門可知後半頌前第
七法門上句頌無癡下句頌淨月謂巧惠清涼
故七却頌第六法門可知八中初句頌第八法
門後三句頌第十謂初二句頌照度下句頌滅
疑以離疑濁故云清淨見也第十三東方天
王衆有十梵名提頭賴吒此云持國主從所領
爲名此天身長半由旬衣長一由旬廣半由旬衣
重二分食甘露以人閒五十年爲一日夜亦以
三十日爲一月十二月爲一歲如是壽命五百
歲此王領二部鬼一名乾闥婆二名毗舎闍乾
達婆此云尋香謂諸樂兒尋於他家飮食之香
[47-0491c]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一幅大之即便往彼爲他
作樂而得彼食故以爲名亦名食香唯食細香
居十寶山中常爲諸天作樂時身有異相即飛
上天法門中初諸以法音樂巧攝衆生又令見
正道法樂自娛二福智綺繪又具十種莊嚴如
明法品說三中約凡順流生喜乖失生憂二乘
於滅生喜於流生憂今倶令離思准四說甚深
法滅除九結十使等垢五中有二謂悕生天者
爲說淨土調其希望希二乘者以一切智調其
希望六由見佛得無盡樂故云一切樂依此修
因能攝果故名藏果稱囙起名正住有用愜情
故云喜光七於十方界普灑淨法八圓迴妙身
普應無盡故名也廣智者橫亘十諦豎該五乘
故也九中樹者菩提樹也佛以方便増長衆生
菩提心名長養樹得果名喜勝用名光十迴動
刧海是佛境所作故云行令衆生見此息苦永
安名爲受樂又亦有本作愛樂謂令覩此起正
悕望故名也頌有十偈各頌一法門初中初三
句頌方便謂初句多次句深後句廣下句頌攝
衆生娛樂二中初句顯佛功德海莊嚴體次句
明德相後二句辨德用三中初句頌衆生憂喜
次句頌離字下二句明離所由四中初半明能
滅之緣次句正頌滅結使下句明滅惑因五中
初半以淨土調伏後半以種智調伏六中初半
頌一切樂下半頌喜光正住七中初半明所被
機即雨寶處頌一切方也下半明所雨寶幢是
天王名也八中初半頌現妙身下半頌廣智九
中初三句頌長養諸樹下句頌喜光十中初半
頌佛境界行下半頌悉令衆生受
[47-0492a]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二幅仁
立樂第十四南方天王從所領爲名餘如上
辨有十初者以忍智力除慢滅諍二自他行海
名一切行慈門起此故云現前又行能得果亦
名現前三耶執五趣從自性等生今專眀諸趣
目心變起故云正也又調諸衆生正其意趣故
名也頌中順此四善惡平等平等者是無記也
以此三性即如故云清淨又善是涅槃淨法惡
是生死染法由二倶無性融攝無礙故云平等
然具性德故云清淨又由善惡二法並堪作法
輪故云平等法輪利物故云清淨頌中順此五
除癡見正名無畏令永離苦名安隱得佛淨智
名莊嚴六愛潤生死深廣如海愛心猛盛如火
熾燃如燒天祠等佛以身智照令永盡故云除
滅娑羅是涅槃滅愛處也七佛身普應一切諸
趣依身出電光名照眀音雷雨法名雲也八普
者光體遍周照者光用除惑九拔苦与樂通名
大慈遇違不改名不退轉慈門攝德多故名藏
積刧修此令現名起十現身遍十方名起在一
切趣而無去來名所作又於彼攝生亦名所作
頌中十偈各頌一法門初中初三句頌能滅鬪
諍下句眀益相二初半頌一切行上句自行下
句利他後半頌現前上句慈能顯行下句行能
現果三正其意趣故令歡喜四初半頌善惡法
謂佛力現惡故難思議次句頌平等下句頌清
淨五中初半頌衆生無畏次句頌安隱下句頌
莊嚴謂淨智也六初句頌愛海次句頌除滅下
半辨益相寶樹是天名也七初句應一切趣次
句方便化物名照眀次句頌雲下結人得法八

[47-0492b]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四幅句
頌普次句頌照下半頌所顯現九初句頌起大
慈前慈此悲文綺㸦耳次二句頌不退轉与樂
滅苦事不虛故名不退也下句頌藏謂出生淨
德如花開敷十初半頌起一切趣無去來亦是
所作次句亦是所作下句結無量門是天王即
是入佛海故名佛能見也第十五西方毗樓
波叉此云雜語主新名醜目領二部一富多那
此云熱病鬼二一切龍依須彌藏經龍報有五
種形一善住龍王爲一切象形龍王二難陀龍
王此云歡喜爲一切蛇形龍王三阿那婆達多
龍王此云無熱惱亦名清涼爲一切馬形龍王
依謗佛經此龍王遠離諸龍三種過患一熱沙
不墮其頭二不以蛇形行欲三無伽樓羅畏又
擧閻浮提龍皆有四苦謂三種如上更加風吹
寶衣露身生苦唯此龍王獨免斯惱故日清涼
依智論此龍王是七住菩薩四婆樓那龍王此
云水爲一切魚形龍王五摩那蘇婆帝龍王亦名
摩那斯此云慈心亦名高意正云摩那云意斯
云高謂有滅德意高餘龍爲一切蝦蟆形龍王
又如律中說諸龍初生及死時睡眠行欲此四
時不能變形餘時皆能變十中初内二釋一約
相滅熾燃救龍熱沙苦也濟恐怖救金翅苦也
二約實滅惡熾燃救惡趣因下句濟惡趣果也
二中四釋一能轉龍身現應機色及佛浄德名
不思議二能於一念成上事故亦名不思三一
毛孔現亦名不思四龍身即佛身是故佛毛孔
現即名轉龍身亦是不思也三聲演深法諸趣
齊聞四中一示衆生德海於佛毛孔二攝衆
[47-0492c]
第五十四幅生入大功德海五德叉伽此云多
舌舌有多故或由嗜語故名多舌又云名能損
害者謂此龍王若起瞋時於世閒人目視氣歔
皆令捨命故以爲名佛智淨光救恐怖苦六於
佛身現十方佛像含雨潤機名無量雲多刧嚴
土名超度等七毛孔現土名安立等於中說法
名分別等八法稱物機故令歡喜由離染故知
足故巧證故也九中一約性滿等觀二約爲機
齊等十衆生爲瞋蓋癡覆以悲度脫名離苦又
此龍王於鱗甲中流出諸水日夜不竭濟閻浮
衆生故名悲也頌中非次初二頌前初二法門
可知三中初半頌淨法輪後頌聞聲四超頌第
十法可知五六頌二法可知七中初半頌現雲
下半頌住壽等八中初半頌安立界下半頌分
別等九中初半擧往因下半頌善惡音聲皆爲
度生故名平等十頌前第八法門可知第十
六北方多聞主領二部一夜叉此名輕捷鬼二
羅刹此名可畏鬼如羅刹女奪人精氣衆生心
孔中有七渧甘水取一渧令人頭痛二渧令人
心悶三渧令人身病四諦巳上令人死此八部
中唯緊那羅龍毗舎闍是畜生餘五皆鬼以夜
叉羅刹力大故獨与鬼名是故上文名此爲鬼
王也此有八王一等觀理智也方便量智也此
是能救下成救事初離惡次益善二中一普應
機現勝身二普濟生成勝益三中精氣有二一
惡氣謂煩惱業苦以此中是法門夜叉故能除
彼也二善氣依大集經說國内帝王敬奉三寶
令此國中三種精氣増一地氣謂五穀熟成等
二人氣謂頌
[47-0493a]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五幅知
*惱輕薄顏皃悦澤等三善根氣謂常轉法輪三
寶熾盛等此文中據生菩提分善根名生氣也
四智觀佛德言歎顯法五理智觀衆生即佛法
身量智照十方衆生業果故名也六中与樂有
二初則斥耶示正樂終則堪化令調樂七中一
任持自體力用救生二持用智力救生也三謂
佛福智是地持論三持中畢竟持也然此福智
超過衆生是故有力能救彼也頌中順此八多
刧修囙囙能順果故佛具十力頌中次第各頌
一法初二可知三中初半頌奪精氣後半頌生
精氣四中初半眀往昔觀歎諸聖德後半眀今
成已德令他觀歎五中初理智後量智六中二
樂可知七中初由有力救故令福勝後惠深八
中初半起隨順後半眀佛力也第十七力士
衆有十一示佛色身出世二一一毛孔重現光
色三中法身無涯名離垢起用普應名自在等
四中淨音有四義謂深故廣故妙故益故皆不
可量也下頌中四句如次應知五中二初處中
現身後衆中說法皆有多門故云種種下頌中
各以二句如次應知六中二一攝相歸眞故無
不入眞之餘相二從眞起用故無不入眞之餘
用故名也頌中如次各二句顯可知七中移情
住法名擧也實通一切就淨名天八中初功德
體此具囙果頌中初二句囙次一句果廣照是
用頌中後一句顯也九中現佛身土令機滅惡
住善頌中初現土後現身十光雲遍世灑法寶
雨故名也頌中十偈各頌一法如前可知
第十八普賢衆中何故前中人人各得一法此
[47-0493b]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六幅中一
人具多法耶以前是揔中別故異生故此是別
中揔故同生故又何故前列多人此唯一耶以
此人是形居道位德標普門彰一即一切一切
即一以普收別故也文中有二謂直說重頌前
中二初揔後別揔中初自分後勝進別中十門
一嚴土調生此二相即融成四句可知二稱佛
遍塵沙起佛德三中五位十願二行可知四中
一門有一切門名普門於中現一身即一切身
名法界身身皆灑法雨故名雲也五身作諸刹
名護持土於中復以三輪調化故名也六遍
諸佛國大會現身名衆中現說此一乘菩薩本
行名菩薩境界七中生滅是極促也三世刧是
極長也一念知是知極速也此中知有三義一
窮彼長短際二知彼相即入三達彼平等性此
三無二故也八菩薩根欲是能觀境界海是所
觀辨此二別名分別顯此中或擧境眀根或擧
根取境或倶顯可知九中身有二一性二用法
界亦二一理二事如次二身遍二法界二界兩
身自㸦相即四句無礙思之十中初廣眀囚法
後入一切下眀其契果又初以一言說一切門
名廣等也後一一門中復顯一切法名入等也
頌中順後釋頌中二十偈兩偈次第頌一法門
由因果無二法體全收故直說顯因重頌眀果
文綺㸦耳初二偈中初一嚴土後一調生二中初
一詣諸佛謂見猶詣也後一起功德三中初一
依位起行後一依行入證四中初二句頌普門
次四句頌法界身下二句頌雲以下法雨故名
敎導等也五中初一頌持佛土後一方便
[47-0493c]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七幅輪六中初一頌衆中
顯現後一菩薩境界七中二偈内各上半所知
謂長短也各下半能知謂達眞也八中初一頌
菩薩根欲此与長行文綺㸦也後眀境界海九
中初一體遍後一用充十中初一頌廣辨菩薩
法後一眀入一切智又亦可通頌此中釋普賢
分齊以八門眀因陀羅網可以知之一理二土
三身四敎五法六行七時八事事即塵等也汎
論大意約文有二一伹有使習煩惱染業及報
並入凡境自外入聖境聖中有二謂理量此二
各有二法囙陀羅網境界是理中量及
量中之一分耳可思准之第二眀海惠等内衆
者顯因果同體故依正無礙故境智無二故緣
起樓觀内囙外果内即外故出菩薩也文中有
三初眀出處二所出人三興供養初中一座在
樓觀内此是如來別住處故二樓觀即座如上
云寶臺是也二所出中有三謂標數列名結數
三供養中三謂身意口初一財後二法前中二
初正供後隨所下歸靜初中三大一供大二心
大三田大前中二初有五事謂散花燒香放光
作樂雨寶如文此等皆並是緣起法門之狀所
謂行花戒香智光語音及所說法寶然亦不壞
花等事相下眀供分量分量中初眀供多後明
供廣下皆大喜下眀心田二大田中先佛後大
衆並可知問何故外衆不辨財供此中說耶荅
外衆財供非顯勝故内衆財供顯奇特故此別
顯也下文雨供具等是通論故二意業法供中
二先法後供法中二先眀所得後具足下結成
滿前中二初句約境標門
[47-0494a]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八幅下二
句釋顯二利二約智標門下二句釋顯因果成
滿於中先結因圓經云愛有二種一餓鬼愛二
法愛如來無餓鬼愛怜愍衆生故有法愛此中
妙智巧取眞理故名法愛愛即無相名大力也
後結果滿於中初句智德後句斷德又初句修
成後句入理又初無常德後常德又初有爲後
無爲也下正以供佛問何故財供中通供佛及
衆此中唯供佛耶荅顯法供深細唯佛窮故第
三語業供中先標人後偈讃以一一嚴具中各
出海惠等衆今揔標擧諸衆之中各一上首倶
名海惠同說此偈故云一切海惠等也頌中十
九偈義分有九一初一眀體淨謂境智無礙二
三偈眀相滿謂三世閒故三二偈眀用勝謂初
速後益也四二偈明往因深固五一偈歎衆觀
無猒六四偈歎嚴座一主二香三鬘四光也七
二偈歎說法八二偈歎處圓滿九二偈歎佛普
遍如結通等第二大叚發起序於中有二初
動地二興供初中三先佛力動囙也花藏動處
六重等動相此中四句分別一動處二動相三
所爲四汎眀動時初中問何故此摩竟國即云
是花藏界耶荅准下文中通有四句一或云此
界唯是娑婆此約三乘說或云即是花藏約別
敎一乘辨或云花藏中娑婆界此約同敎一乘
說或非花藏非娑婆此約國土海平等性說是
故隨所說法令處差別今此文約別敎說耳二
眀動相有二一六相謂中踊邊沒等中邊四方
爲六也此約三乘及同敎二十八相約別敎及
同敎動是掉颺不安如風動樹依涅槃經
[47-0494b]
探玄記第二第五十九幅小
動名地動大動名大地動有小聲名地動有大
聲名大地動獨地動名地動山河樹木及以大
海一切動名大地動又動名地動動時能令衆
生心動名大地動此等約三乘說今此中動有
三品一動謂一方二遍動謂四方三等遍動謂八
方又四方八方十方又初獨一方動二十方次
第動三十方同時動又大般若中名動等動等
極動下五相皆准此各有下中上亦名小中大
故有十八也起是搖起如麪起同性經中名作
搖大般若中名擊謂加打也覺是大聲驚悟同
性中名聲大般若名爆地論釋名上去振是下
聲隱隱地論名下去吼是平聲哮吼涌是涌出
峰捅如泉涌等又六方踊沒謂東踊西沒等又
動起涌三是色餘三是聲此六皆名動者初一
就勝通名餘五後別爲目如十色處同名色處
初色處亦名色處三眀動所爲者依勝思惟梵
天經論說一令諸魔生驚怖故二令說法時大
衆不起散心故三令放逸者生覺知故四令衆
生念法相故五令衆生觀說法處故六令成就
者得解脫故七令隨順問正義故八智論云欲
令衆生知一切法空無常故九古德云動其所
執故十表說大法現徵祥事故又依地論依四
種衆生一依不善衆生二依信種種天衆生三
依我慢衆生四依呪術衆生等故也四汎眀動
時如智論說有八時如長阿含說一大水動時
二尊神試神力時三如來入胎時四出胎時五
成道時六轉法輪時七息敎時八入涅槃時九
若依増一經等二十八中更加大初足比
[47-0494c]
探玄記第二第六十幅丘心得自在乃至觀地
無相故動也十若依智論第十授諸菩薩記當
得作佛爲天地大主是時地神大喜我今得主
是故地動如王初位臣民慶喜稱万歲歌儛等
也又依涅槃經菩薩下生閻浮提時名大地動
菩薩出家成道轉法輪般涅槃是以大地六種
處動何以故菩薩下生欲色諸天及諸菩薩等
悉來待送發大音聲讃嘆菩薩以口風氣吹故
令大地振動又菩薩是人中象王龍王龍王初
入胎時有諸龍王在地下或怖或怯是故大地
六種振動第二興供六中二初此土後結通前中
世界諸王有二義一是前所列王衆二是餘十
方世界中王通是二也於中初揔次別三結可
知上來唯眀一世界三世閒自在相竟第二大
叚眀結通十方以一會即一切會顯敎圓滿
攝主伴故於中有二初牒此上三世聞相後正
結通前中佛坐道場者牒智正覺及器此二果
德融遍十方義相顯故不別釋也衆生世閒同
果普遍義相隱故是故別釋何故此衆能
同佛果而普遍耶釋中有二初辨其所因後正
同果遍前中三初定惠力故二法門力故三如
來力故初中各隨巳得法門分齊故名境界依
三昧門不味定故不廢用故巧攝法門令普遍
故名方便也欣猒是惠也二法力中圓法法爾
速遍諸方速令至果名勇猛法菩薩證此隨法
普周故云通達此同上文乘解脫力入如來海
等三佛力中佛九令入佛境界中故能遍也下
句結同果海度是到也微也此等並是上文一
一所得一法門伹前爲顯德
[47-0495a]
探玄記第二第六十一幅守元
據別廣陳此爲牒結就通略擧下類通可知也
花嚴經探玄記卷第二
乙己歲分司大藏都監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