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04 華嚴經探玄記-唐-法藏 (TKD)


[47-0578c]

經探玄記卷第七
第五迴向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如來昇兜率天一切寶殿品第十九自下眀
等五會四門同上釋名中會名者約處名兜率
天會約主名金剛幢會約法名十迴向會品名
者如來眀佛法界身昇是赴機起用兜率是所
赴之所三義題名又赴此喜足天者表世閒行
滿故也一切寶者表攝行多門可貴交飾故
也二來意者初會來爲荅前十迴向問故又前
眀解行今起大願若不起願恐證無爲故次來
也又迴前解行向於眞證故也二品來者將欲
說法先弁所依處故眀也又前會旣終赴後
之始故先弁此三宗趣者先會宗亦有
人法主伴敎義各體相用准前可知又以大願
迴向無盡之行爲此會宗至下當弁品宗者謂
天王嚴稱法界之器殿爲能感如來以遍法界
之身雲爲能應感應契而無動無動寂而繁
興緣起具德爲此品宗四釋文者此會三品初
二序分後一正說何故無後進趣者以攝前解
行㧾爲趣地方便迴向當體自是勝進是故無
也此經上下此例有四一約行滿人位之際如
賢首信滿揔爲入住方便二約比滿入證之際
如此迴向品初僧祇滿揔爲入地方便三約功
用滿入無功用之際如第八地初揔攝前七地
爲方便此二僧祇滿四約因位成滿之際如第
十地初攝前九地爲入方便此約三僧祇滿處
攝也餘同位相接卽別有方便故非一例就
前序中二品二序差別同前弁異初品中有
[47-0579a]
探玄記第七第二愊金呂
七初本會圓現二不動昇此三天王嚴處四迎
佛設供五覩佛勝德六天王敬請七受請成益
初謂前十方覺樹普光忉利夜摩等說法之會
並皆未散昇此所說与彼同時是故横遍十方
豎通八會同時前後無㝵而說餘義同前說第
三嚴處中二先眀一方嚴二結會十方嚴前中
二初遥見佛者眀覩勝緣二卽於下顯嚴勝座
於中先揔顯後以無量下別弁前中以此座是
實德所成是故有十三種圓滿相一自相謂寶
座具德故二因相謂宿善所生故三不壞相佛
護念故四勝相多因所生故五眞淨相佛淨法
起故六共相衆生共嚴同受用故七具德相八
離惡相九微妙相觀無猒故十出世相十一無
染相十二同相謂相同在世閒緣集成故十三
無盡相謂衆生見不能盡亦是甚深相唯佛境
故第二別顯中初一句摽二所謂下正顯於中
有二先弁器世閒莊嚴後百万諸天神下弁衆
生世閒莊嚴此中亦分有智正覺義前中亦二
先外事嚴後從百万億神力下眀内法嚴前中
二先色相嚴後百万億天蓋幢一切寶鈴下音
聲嚴前中四初雜事嚴有五十二種第二百万
億大海月下別事嚴於中寶有二十種香王十
七種雲雨二十一種第三百万億天寶幢下重
眀雜嚴有二十九種第四天雜寶衣下重明別
事嚴於中衣幢各十種第二音聲嚴中有四十
二句分二先樂音有十種後妙音下眀法音於
中二先揔歎三寶功德後別歎十住菩薩功德
前中三初十句歎佛寶功德二歎一切菩薩下
[47-0579b]
探玄記第七第三愊敦巾
四句歎菩薩僧寶功德三歎深法下八句歎法
寶成益功德二別歎十住功德以是正位攝因
行故可知外嚴竟等二内法嚴者亦是上來莊
嚴今弁嚴巳出生勝德顯座德用於中三十一
句分二初十三句出信進念定惠等雜行淨解
脫是不思解脫也二有十一句十度行於中未
句結十度可知三普入下七句眀出三業大用
此是師子座三業以依正無㝵故器世閒嚴竟
第二衆生世閒莊嚴中亦二先有五十八衆外
相嚴後出菩薩淨願下内法嚴前中二先四十
四顯人天衆嚴後十四弁菩薩衆嚴前中先十
五欲界人天八部等後二十九色界天等然餘
處說於四禪中各有三天此各四者皆一是揔
餘三是別故也謂初禪中梵眷屬天二禪中光
天三禪中淨天四禪密身天此各是揔故不同
也又四禪中少密身餘處說名福愛天無量密
身是稱福生天密果是果實天亦名廣果以第
四禪天身行斷無出入息故倶名密也次五淨
居天後更云百万億種種天者應是無色界天
旣不顯名或通一切也第二菩薩衆中初十依
本位名顯德用後四以天名說此上並是海印
中法界自在差別實德以人法無㝵依正混融
故致然也第二内法者亦是上來莊嚴今是嚴
巳成德堪爲勝用有二十句法門行相可知上
來一方嚴座竟第二如此世界結通十方無盡世
界敷座可知上來十方天王嚴主伴座竟
第四迎佛興供中二先出迎興自分供二佛神
力下設勝進供前中二初諸天興天供於中先
[47-0579c]
探玄記第七第四愊敦巾雨十種供後從身出
衆揔合觀禮二不可數下眀菩薩興出世閒供
第二勝進供中亦二先諸天興天供後菩薩興
出世供前中四初佛力令天覩希自慶二阿僧
祇下衣盛華等詣佛奉散供養三億那由下於
佛行處莊嚴虛空於中十種初一揔餘九別別
中一一各初起勝心後興妙供可知四無數億
下從身出供在路供佛八句可知二菩薩興出
世供中三初從意業出供二從身業出供三語
業歎佛初中二先揔顯供事後一切寶蓋下別明供
佛前中二先標謂離三界標供分齊從眞法生
標供所因下釋中先釋分齊以離惑故慈普故
智深故唯佛能知故離三界也下釋所因從四
因生故名眞實法生一堅信是加行智二不思
善是正證智三變化是後得智四眞法是所證
理旣從此起還稱性平等故以無行法印之所
印定下別弁供佛中九種一一中各有五義一
舉供事二遍法界眀稱眞性三用供佛四過天
顯勝五出因又亦初四是上揔中分齊後一是
上所因於高座供中心境等佛者明證理同佛
也依此起座令座亦同佛境也以此菩薩並是
普賢極位因果同等故餘准可知二身業供中
從身出八事雲供可知三無量菩薩下語業供
養歎佛法身無邊功德可知第五覩佛勝德
中二初大衆覩佛法界身雲二爾時如來下眀
佛現此身雲之意前中亦二初見法界身無邊
德用二爾時諸天見如來身下眀見佛身光妙
用無盡前中然此所現所見佛法界身豈有限
量今且依下結文分爲十
[47-0580a]
探玄記第七第五愊門於
中二先顯十門之德後如是正念下結十門之
名前中弁此十門卽爲十叚然望後結少不次
第從初至清淨善根來超眀第十見佛示現
不可思議自在神力門於中先舉能見人後顯
所見佛身無量者正顯法界無限量之身顯前
一切世界菩提樹下無不現也不思神足者
顯前不離覺樹昇天等也文中有四初妙用益
生二周遍下德普利物三成就下用深令敬四
隨所下應機成濟二顯現如來下却弁第一大
衆如是正念如來門於中二先眀如來現自
勝德謂大福大智大定及體遍二令一切下廣
益衆生於中三初益地前二悉能下益地上三
一切法雲下益令果滿三以正覺下眀第二觀
察正覺門於中二先眀自覺成滿謂初覺俗諦
境後於不退下覺眞諦境二敎化一切下眀覺
他成滿四示現色身下眀第三入智慧淵門於
中色身是起智所依下顯智相有四初觀衆生
智二善解下明知佛十力等智三住一切下知
法門智四悉能下明成智淵海五如來曰下明
第四入功德海門於中有四功德一寂用無㝵
德謂照機日不沒恒住佛寂滅二於我我所下
明大行無染德三在大衆下眀大智無著德四
以大悲下眀大悲攝化德於中初舉化事悉善
分別下眀化意謂爲衆生分別菩薩智信等行
令成正覺彼方出佛大慈之心顯佛之悲不爾
豈在佛慈心内六佛身無量下眀第七正知如
來門於中初弁如來身語二業二於去來下眀
如來意業於中二初照三際以攝生後普
[47-0580b]
探玄記第七第六愊於下
遍十方而化物七佛智慧月下眀第五至虛空
惠門不文云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此中顯
佛月遊空故也於中二初眀照空無㝵惠先照
眞次惠心下照俗後一切世閒下會俗顯眞二
順衆生不益物無著惠於中三初現身含受益
解了下眀無著二隨順下拔苦離染益未曾下
無著三正觀下令成善利益永離下無著八
放光眀網下眀第八觀察如來淨業相好門於
中二初佛光照現二令一切衆下眀衆尋光見
佛十方淨業相好此中二初見佛自相業謂先
見佛於十方刹所現相好後菩薩所行下見佛
淨業謂先見自利淨業善分別下利他淨業二
成就下見佛能成他相好謂先能成後皆令成
就下所成九自在法王下却眀第六知衆生福
田門於中二光揔顯後別顯揔中初照現如來
福田勝相後釋顯勝義以依智緣生故勝也二
別中顯如來十種功德爲世福田一身智遍世
德二無㝵天繒下勝福臨機德此二是田體狀
以爲田生福義在世閒故皆云世閒自下明益
物成德顯田勝用三無上導師下眀導師巧引
德無畏乘是導師遊處也四一切世下眀醫王
善療德初治惑障次善能下令離苦報後隨其
下令離惡業五隨其所應現佛下隨應現身方
増善德六一切衆生下覺迷安怖德七如來最
勝下智王開曉德八無量功德下因圓果淨德
於中初句標果業行下顯因圓謂因時於世所
修業行伹能感示世閒之報及惠到岸成佛之
時令前行等皆悉清淨以出染故九能滿
[47-0580c]
探玄記第七第七愊下能滿世願德十示世下
能爲世友德是故名佛爲勝福田十光眀清淨
下却眀第九正知法身普照十方門於中七初
照除行障六弊中舉初也二悉令下淨其行願
三等觀下破染生淨德於等觀等佛智普照
也起淨業令修對治降魔殄染緣滅惑除染因
生力是所威德謂十力也四一切世閒下破癡
授智前破四住此滅無眀初破癡法施下授智
五如來智下令離怨滿願六最勝下爲緣生善
初揔少修下別謂以佛田勝故少修供養獲大
功德置衆生無盡智地是故德大顯上果報無
量智地顯上具足清淨七喜德除難謂善由心
起心旣見佛生喜喜心中生善廣大是故除三
惡八難也上來十門別弁竟自下第二揔結名
伹此佛德旣圓融無㝵同一法界之身是故此
結皆有通別如是正念如來者通論揔具上諸
功德名爲如來眀此大衆於如是如來專心住
想名如是正念別論此結上等二門二者通論
上諸功德揔名正覺以無不照察故眀衆於此
攝慮照達故名如是觀察正覺別論此結上第
三門三者通論上佛諸德無不揔是智慧之淵
以眀照無底故眀衆於此智契相應名如是八
也別論此結上第四門四者通論上佛諸德揔
是功德大海眀此衆智契合名八也別論此結上
第五門五者通論上佛諸德揔名虛空智慧以
鑑照名惠則惠稱性一味無限無礙名空眀此
衆智達到其際名如是至也別論此門超結上
第七門也六者通論具上諸德之佛名爲衆生
福田以此堪能生勝
[47-0581a]
探玄記第七第八幅李
*福故衆了達此名如是知別論超結上第九門
七者通論具上諸德名爲如來以皆從證理而
成故衆知可解別論却結上第六門八者通論
上德無不皆是佛果淨業之相好衆觀可知別
論此結上第八門九者通論上德無不皆是大
功德法而成佛身無不眀照普遍十方衆知可
解別論超結上第十門十者通論上德無不皆
是如來不思議自在神力別論却結上第一門
又此上十門應以六相融攝取之理方顯耳自
下第二眀衆見佛身光妙用於中有三初見佛
毛孔出光用有十句初本餘九未是光中事并
法門可知二爾時諸天復見下眀見佛從身出
光用三又覩自在下見佛神力益物用就身光
中有二先見出雜色光後又佛身下出妙寶光
前中七句一光照法界二示現下光現說法三
顯現阿僧祗下現光奇嚴無盡中生者釋不窮
盡義也四悉普照下現光中刹内佛出益生五
顯現下現多化身六普照無量下照窮法界七
持一切下明光起意下出光因謂平等眞如是
佛所住從彼生也二身出妙寶光中有二先出
光辨因有三一㓛德二大願三不放逸後出生
無量顯光用三眀見佛神力益生中二初通益
衆生二於一切下廣益菩薩上來大衆覩佛法
界身雲竟自下第二眀佛現此身雲之意於中
有二一現此身雲爲益衆生令修正行二如來
顯現下爲令衆生知佛無邊自在勝德前中大
悲普覆眀佛現德之心智慧莊嚴顯所示現德
謂牒擧上文所現之德以皆是大智莊飾顯故
[47-0581b]
探玄記第七第九幅信或
也欲令下正顯所爲於中三先隨位漸次益有
六句卽是信等六位之益於果位中得深法是
大涅槃具惠光是大菩提餘可知二滿足下隨
行漸次益於中亦六一米果心堅二不壞法性
下於法觀解三滿足下依解起行四成就清淨
下行成入證五具足修下眀證滿德備名普賢
行六成就如來下因圓得果三遠離下隨義差
別益於中三一令遠耶魔得正智願二令常見
佛得大智斷三令常依佛得法入衆二令衆知
佛無邊德中現如是等類無數淨善揔牒上文
所現之德以皆是佛淨善根相故調衆生揔擧
其意云何現德而爲調生謂悉令知佛功德海
此正顯所爲有二初別辨後揔結別中五一令
知佛德備二如來下用廣三本所下果極四成
就法王下智圓五成就最勝下德深謂體淨德
齊相嚴麗也二於一切刧下結德無盡以別說
難周故揔通結第六天王敬請中善來者眀
佛具法界德不動而來故巧應機來故順理而
來也第七佛受請成益中有二初昇殿益後
爾時世尊下昇座益前中二先受請昇殿後爾
時下眀其益相前中二先昇此界殿無邊相海
是佛相莊嚴令天王喜等正眀受請意卽昇殿
等眀機緣契合也二如此下結會十方昇殿圎
滿二益相中三初嚴處益十句可知二爾時下
眀天王得定益於中初不乱正念正眀得定下
依定増善増善有四一進心二喜心三菩提心
四揔持三令天王憶自宿善歎佛顯處益中二
先此界謂歎前夜摩十佛之前十如來寄顯漸
[47-0581c]
探玄記第七第十幅信或深遠過前故也理實
通於一切諸佛後結十方二昇座益中二先此
界昇後十方昇前中二先昇座後益相益相中
先法益謂初現同三世佛之身二應機說法三
明法身無
著下眀事益及結並可知兜率天宮
菩薩雲集讃佛品第二十初釋名者眀如來將
說妙法必英徒影赴電速雲臻遍滿虛空集於
法界各以妙偈歎佛實德故以爲名又天宮是
處菩薩顯人雲集是身業自在讃佛是語業功
德約身語處用以題名餘來意及宗並同前釋
但加歎菩薩德及光益爲異四釋文中四一
集衆二放光三歎衆四歎佛初集衆内先此界
集後十方集前中三初擧本位二一一菩薩下
眀集來三以正直下顯德初中佛力顯集所因
万等顯分量國名堅固者表顯所依行成歎壞
故也佛与菩薩同名幢者表迴向善巧因果獨
出攝伏故也寶䋄覆身表德備也放光用廣也
三歎德中二初歎其行德於中二先自行後一
切衆生下利他行謂十地巳還等一切衆生同
時於此菩薩身念念觀見別別法門皆新新引
攝故云觀無猒足二此諸菩薩下顯所得法門
於中初㧾後所謂下別有十種法門一身遍遊
二智見理三多身遍四入果用五得果智六巧
便光七廣辯八深持九見法界十盡虛空應以
六相融攝思准二放光中兩膝放者過前足指
表行漸勝故也又膝有屈申進趣用表迴因向
果進昇之相故也於中四一出處二光數三所
照四緣見謂因時同行果
[47-0582a]
探玄記第七第十一幅
時感會故見也三歎衆德中二先別歎後捻結
前中二先眀所樂謂佛不思議解脫用也二眀
所得於中有五一得法界身二得無㝵下眀得
法界心於中有四一三昧心二無著心三無㝵
心四離垢心寶心是證心故能離垢也三得佛
無量下眀得佛力初標決定下釋顯也四得諸
下眀得佛證初標入深下釋謂入深智是能證
底淨法身等所證底五得一切下眀得佛智於
中十句初句捻標下九別釋於中一智依理起
故云妙趣生也二智起開眀三成金剛大智四
金剛喻定破微細愚上來本智下明後智五攝
生智六自在智七無著智八照俗智初名學數
終名究竟九善住下照眞智後成就下捻結無
盡此等並是究竟位中菩薩与佛同一法界是
故皆云得佛所得也但就因門說爲菩薩耳
四偈歎佛中十叚内初金剛幢摽別說人以此
菩薩爲先首者由是會主故永力顯說所依普
觀四意同前會釋十頌歎佛寂用無㝵德於中
分五初二眀佛無生滅示現有初頌正辨於中
初半無生滅下半現有後頌寄對彰深謂上半
寄劣顯深謂則寂之用非四心境是故難思下
半就勝顯妙旣非四心是誰境界謂彼智還是
佛智及普賢位滿智境以稱佛境智要佛智方
盡故眀深也二有二頌眀佛非色聲示現有亦
初頌正辨後頌寄顯上半亦寄劣彰深謂凡小
及地前名劣智也下半就勝顯妙謂地上證智
能爲佛本名本業智十地位滿名成就則普賢
智也又成就亦是佛智三有二頌眀佛無來去
[47-0582b]
探玄記第七第十二幅示現
有初頌正辨後頌顯深廣謂此則無來去之來
去身遍諸刹語廣說妙意恒住寂又上三句顯
廣下一句顯深四有二頌眀佛智不動示現用
亦初頌正辨上二句入證下二句現用後頌深
廣上半深下半廣五後二頌勸修辨益初頌勸
修後頌辨見益第二以觀佛心堅名堅固幢
十偈分三初七歎佛德次二勸修趣入後一結
見聞益初中五先二偈眀體用超情謂初一體
深次半用廣下半超情二有二偈眀德深勸近
初偈德深上半說深法下半起淨身謂眀佛淨
身隨順万行因緣而起謂本性爲因所修爲緣
何故顯此德者眀從緣起是可成法後偈勸求
義理便故三一偈歎佛令供廣益德謂淨心常
心供令成佛四一偈歎佛令勸觀増行德初句
増長德二長行三離惑四結觀五一頌歎大人
觀解德謂究竟法性之佛子方解了故勸修中
初偈勸起欲求道後偈勸報恩敬近下結益上
半結歎謂見佛結上佛德聞佛法結上導師所
說等法下半顯益第三智力勇健盡佛海原
名勇猛幢十偈分二初七歎佛爲修行勝緣後
三顯佛自在之德前中初一眀佛難見要具淨
信心爲因佛力爲緣方得見佛細色合佛以難
見故二眀見難盡謂要以普賢猛智方盡原底
三眀佛難成謂要依圓淨心海十地之所出生
四眀佛法難遇得便離垢五眀佛難逢見能滅
惑六眀聞信難成要由善友七挍量顯勝若化
一人令信入佛德過上施下顯佛德中一德圓二
用廣三體寂第四以於生死夜現暉智
[47-0582c]
探玄記第七第十三幅光名夜光幢十偈分三
初一歎佛用廣十方普見故次七朋佛用深融
理而起故後二雙結深廣無涯底故用深中初
一體一無一故現多二眀無二而二現莊嚴三
眀一二雙融德無盡謂空喻體幻喻用上歎此
佛下類餘佛四依體起用五用相無功攝論云
如摩尼天鼓無思成自事如是不分別種種佛
事成六眀體用無㝵謂則體成用而不矢體故
云不壞法性則用常體而不廢用故云不著法
界是故由不著理故恒用不廢由不壞性故用
無不寂故也七雙融自在上半約體絕待謂化
非化倶不可得下半約緣示現現化非化又上
二句標下二句如次釋可知又釋此眀依眞起
化作二門釋一開義二融合初中眞應各有二
義眞中一不變義謂雖現化而常湛然初句顯
之二隨緣義謂不守自性無不現應故云亦非
非化二化中一無體卽空義謂攬緣無性故云
諸法無化二從緣幻有義故云示現有化二融
合亦二義一別合二通融初中由眞中隨緣則
不變故是故亦眞亦不眞非眞非不眞名爲眞
法身化中體空則幻有故是故亦化亦不化非
化非不化名爲佛化身二通融謂由眞不變顯
化體空此是眞不無化不有以爲法身不無化
用以有化中空義故又由眞隨緣顯化幻有此
是化不無眞不有以爲化身不無眞理以有眞
中隨緣義故又由隨緣幻有不異不變體空故
是故現化紛然未嘗不寂眞性湛然無曾不化
眞化鎔融爲一無㝵清淨法界思之可見下二
偈雙結中初結上體深
[47-0583a]
探玄記第七第十四幅無底
廣無涯後結上用上顯深下彰廣第五
深惠無㝵名智幢十偈分三初四歎佛德用無
限次四歎佛一異無㝵後二歎佛生滅自在前
中初二顯用無限後二眀德無窮前中先辨感
用之器謂具無㝵智及無限悲修行之者普於
十方常見諸佛此顯如來於彼大機之所無時
蹔隱然有五義一一身圓廣故云十方見二一
身則一切故云見一切佛三眀此用未曾暫歇
故云常見四顯此用未曾不寂故云無來處五
彰所說復深故云法亦無著下眀德無窮内謂
前所現一切之身彼一一身各攝法界無盡之
德是故於不思刧說彼一身之德尙不可盡況
餘一切之身三世衆生等挍量顯多二歎一異
無㝵中初一法說謂無二法界融故不可思議
何者謂不可無二思以現多身故不可多身思
未曾有異故不可一多思以無兩法故不可倶
非思以體用宛然故是故圓融難測量也次一
喻況次一法合下一釋非一異並可知三生滅
自在中初一眀不生滅而現生滅後一眀所現
生滅還則不生滅第六照理可貴故名寶幢
十偈分二初三歎佛身心自在後七歎佛出世
自在前中初二眀身一無量現量二無處遍處
下一自明心上句眀無八識心王次句眀無心
所有下半結法體智論云佛地無有心心法也
問若約法身可如上說約受用身無心法豈可
令佛同非情類答若依初敎佛地具有清淨八
識及二十一心所設言無者但無染識非謂無
淨又由智勝但云有智非謂無識若終敎
[47-0583b]
探玄記第七第十五幅唯一
圓智内證眞如外起化用亦無心王心數之異
及八識差別故梁攝論佛果唯如如及如如智
獨存故也若約頓敎以始覺則同本覺無始覺
之異故遂令此智當相則是如智相亦盡唯一
妙理離言絕慮爲佛果也若約圓敎旣理智混
融擧法界倶爲智說十顯無盡是故此智未嘗
不卽法界思准之後七中初四眀此佛後三類
餘佛前中初二眀佛爲益出世而則無出謂初
一眀不出有損次半眀出世益下半顯實無出
諸法無行經云如來不出世亦不度衆生衆生
强分別作佛度衆生解云眀此釋迦身出世之
時則常無出非謂別約法身下二釋不出世所
由謂凡論佛出皆於時處今推此二倶非等覺
是故卽出而無出也下眀衆生機熟自於心内
見佛日出然佛自覺本非淨日下類餘佛中初
一法說正類上半牒前出此佛出世則無出義
謂前衆生心所見佛並是虛妾無有故言語斷
也下半正類三世佛出理亦同然次一喻況上
喻佛出則無出謂破闇名日出日出闇巳無闇
無日非出是故出則非出也下半喻不出而出
出但有名也下一法合上半合出則無出下半
合無出而出出但有名是故不異彼不出也第
七懃觀妙理名精進幢十偈分二初一汎擧
諸佛標德同應異後九正歎此佛前中身同是
法身同義是功德同下半應異亦是用同文意
理實諸佛體德齊同所有異者皆隨應現此同
等功德如無性攝論云於法身中所依意樂作
事無差別功德者則是開示逮得一切佛
[47-0583c]
探玄記第七第十六幅平等性所依無別者一
切皆依清淨智故意樂無差別者一切皆有利
益安樂一切有情勝意樂故作業無差別者一
切皆作受用變化利他事故後九中二初三略
釋後六廣顯前中初一眀境義深廣釋上義同
二眀身非異根境内外釋上身同三隨機見異
釋上應別下六偈中初二眀法身體非分數先
法說後約喻如横計之我本無所有縱四智五
眼思亦不及以無物故此擧妾計情有理無非
聖智境以況法身理有情無非下位測二次一
眀依體現相次一應緣見用次一眀用成益
後一顯用廣大第八淨慧照實染障巳除名離
垢幢十偈分四初三歎佛身智淨於中先一歎
淨智益世後二歎身淨一拂應顯眞二依眞現
應二次二歎三業淨初一意業淨謂名德雖高
而心常安後一身語可知三次三融攝淨一照
理二現事三融顯無㝵以器世間則是智正覺
故云卽是身此身無性復則眞諦故言則是最
勝最勝是勝義理故也下半釋顯無㝵者是上
融攝相卽等知彼故名無㝵智四後二離妾
淨一泯境智謂菩提是能照佛法是所照寂故
無得後一絕三際謂於三時求前智證竟無
得故離彼倒也第九了佛應身卽同眞故名眞
實憧十偈分二初二眀佛無方大用先一眀所
應處後一眀所現身八相用也下八會用同體
於中初二約思見會先一徵用後一同體二次
一約身土上半擧用下半會體三次一約化用
會可知四次二約佛德會初句標涅槃德次句
標菩提德下半如次釋可
[47-0584a]
探玄記第七第十七幅艮乂
知次中上半擧神力德下半揔會無所有五後
二約佛因果會初一牒擧因果謂眀佛往昔知
唯心道理眀解諸法悉皆如是不可得故是故
速成正覺由此佛果乎等離言同一眞體後一
正會顯體可知第十善解成佛之法故名法
幢十偈分四初二眀近佛益先一揔擧後一釋
成上半擧損顯益下半彰益異損二次三眀於
佛所發心利益先一揔擧二釋成三挍量顯勝
謂不知發菩提心之方便猶非供養若能一念
發菩提心則是最上法之供養三次二眀於佛所
聞法利益於中一由聞故求因二由聞故得果
四後三眀於佛所生解利益於中初二擧損顯
益一摽二釋謂過去無量刧由不知是法旣不
成佛今時縱盡未來際刧若不知是成佛之法
終亦不成下一彰益異損上半擧理境法下半
成智行法益也上十菩薩百偈歎佛或捻爲一
以融合爲一法界佛故戒別以十佛百門德差
別故或同以百偈無非顯佛德故或異以門門
相別故或成由此德緣佛果成立故或壞各住
自法本不作故准思之又此偈後應有結通十
方世界但爲前諸菩薩各云普觀十方則巳顯
現故不更論前會等處皆准此知
金剛幢菩薩迴向品第二十一
釋名者德成無壞喻号金剛獨出世間擧幢以
表此中卽以金剛爲幢菩薩是人有彼德者有
財釋也迴巳善根向於三處此是行德法謂剛
幢之迴向依主釋亦通有財又通持業以人法
相卽故但以寄人顯法故雙擧耳此卽從德標
[47-0584b]
探玄記第七第十八幅艮乂
名依人顯法故也二來意者序分旣彰正宗
宜顯故次來也三宗趣者十種大行迴向三
處爲此品宗又以無邊行海隨順無涯大願成
就普賢法界德用爲此宗趣如下文顯引之
四釋文中有六分一三昧分二加分三起分四
本分五說分六證成分以隨行別頌故無偈頌
分同下地品初中何故入定者亦有六意同前
釋文中三先標入定人爲說金剛法故高出法
故不異名入也二承力三正顯所入菩薩者標
人別法簡非果定眀智者汎論有四義一約加
行定謂是證智之眀故云眀智如眀得眀増等
二約根本智定根本智證理破無眀等名爲眀
智如大乘光眀三昧地論釋光眀者對治無眀
故三約後得智定眀了所緣故名眀智四約自
在智定謂普賢圓智朗照法界故名眀智如錠
光頗梨珠照十佛世界等此中智是體眀是用
人若三乘寄位言此中唯初定若約剛幢自德
論具本後二智定若約圓敎顯唯約後一門三
昧此云等持如前釋二加分中三初中捻顯
能加二辨加所爲三正顯加相前中亦五一眀
諸佛現身謂十方百万等散居相去同前准之
又多佛加者増重法顯同亦如前二同名者四
意同前三告歎得定四善男子下眀得定所依
謂十方佛自說作加令得此定五又盧舎那下
彼佛自釋作加所由有四句一由舎那宿願力
故令我作加二由舎那現在神力相感同加三
由剛幢智淨上感是故作加四由諸菩薩善根
機熟應聞此法感諸佛加是故剛幢得入此定
[47-0584c]
探玄記第七第十九幅又前十住中伹有自善
根力無諸菩薩力十行中有諸菩薩力無自善
力此中具者顯位相漸増前後影略故也四中
初二果力後二因力何故須此四力者初力顯
法根深久遠積德而成二德成現在動發扣機
此上化主力三助化力四機感力二辨加所爲
中二十二句初十標所成後十二眀所作初中
欲令菩薩字通下諸句十句分三初四令諸菩
薩得智德圓一十無畏智於緣無懼二四十無
㝵智常說不斷三入緣起法界相卽自在智四
令因智入果顯成圓極廣心是大悲也次三令
諸菩薩佛德滿一明善根廣多二眀善離染謂
無漏故名白淨三眀善甚深謂入普法界又顯
重重無盡以一一門中攝一切門名普門故乘
此普門故入深法界是故具德無窮盡也後三
令諸菩薩起用自在一令現佛神足通二令淨
宿命念三令得諸根智力謂分別佛境以持機
根又有本作善根謁持彼善根使増長也爲成
此等益事是故加也二眀所作中十二句分二
初三正眀所作謂廣說正法一捻顯多門下別
辨初句明持成就則起說方便後句正顯所說
十向圓備故云具足下九顯說所爲分三初三約
位一攝地前二安地上三紹佛果次三約修一
令開發十向大願二令說入實際迴向三令知
迴向廣大法界次三約人一令種根者生喜又
以迴向是一切菩薩同所修故悉歡喜也二眀
此迴向是一切佛同所修故勸令修也三結成
因行謂行爲了因能顯性故名護持也又釋前
十成諸菩薩自利行後
[47-0585a]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幅十二
成諸菩薩利他行然亦㸦通又皆初捻後別同
異成壞准地論應知第三加相中三先語業
加次意加後身加初語加中九句汝說此法者
是捻餘是別此說法有二種一他力說亦是果
力亦是増上緣力如經承佛力說故二自力堪
說亦是因位力亦是因緣力是故此法以自他
因果親踈融合方得有說自力八中初三眀有
作淨法力一捻謂旣住佛家理冝宣法以行家
業下別一長無漏功德二入捻持智慧故在佛
家次二句無作淨法力一證佛常身二照法眞
性後三顯身淨力一白淨等是二乘不同盡二
住廣等是菩薩盡三住無㝵等是佛盡此是地
前而云佛盡者是圓敎普賢位攝如前後說二
意加二先正加後釋偏加意前中十句初一捻
餘九別別中初三与授說智一分別句身是辭
無㝵二無留㝵是樂說無㝵三無㝵法眀与法
義二無㝵次三与同化三業智令以三輪同佛
成化故可知後三与說法儀式智一令說法時
心無偏黨但爲利益故云向福智也二觸對諸
法皆能發生巧便勝解三對緣正說無有窮盡
又初是說心次說解後說行一切處是頓說不
斷是常說釋偏加及身幷起分並如前釋第四
本分中先警告大衆下明正顯有二先明體後
顯相前中二先捻標二悉普下別辨不思大願
者捻標起謂期求名願深廣名大出過分量名
不思議此是普賢自體無障㝵願具盡法界無
限德用如下此品所說諸德捻在此一大願句
内故云不思議捻說雖爾別論有十一所
[47-0585b]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一幅期不
思謂要得無上大菩提二忍苦不思謂無有世
間惡道等苦經多刧受能壞此願三受惱不思
謂於背恩惱害菩薩難化衆生如初攝化大願
不轉四難壞不思謂無有天魔二乘異說能壞
此願而不從化五廣故不思謂盡法界衆生界
等如十盡句說六深故不思契同法性如性起
願七佛攝德不思當體具攝法界之無限大功
德海八出生不思謂依此大願出生一切波羅
蜜行不可窮盡猶如大海出寶無盡九大用不
思謂大願宿成無功辨事如滅定聞聲願力起
等十逆順不思謂大願普應類機成益逆順多
端非下位測然大願實德無盡依則辨十並皆
如下說分中顯下別普救等眀利他廣大學三
世等顯自利廣大各具前十義可知又此中初
是觀相次大善後不怯弱六決定中有三也餘
義同前釋二顯相中二先擧數顯勝謂三世
同說顯法要勝二列名顯勝先列名後引三世
同說顯勝也列名者十迴向義略作五門一釋
名二義相三體性四定位五行法差別初釋名
者先釋捻名一周圓數依則說十迴向是義卽
帶數釋然迴向有三初約理者捨相日迴入理
名向二約利生者得理不證日迴大悲隨有救
生名向三約菩提者所修菩根不願三有二乘
名迴正趣無上菩提日向二別名者菩薩善根
濟諸衆生煩惱業苦名救令住菩提名護雖成
救護然於衆生照性平等故名離相又救是大
悲離是大智又初是廣大等心後是不顚倒心
迴向是行謂以菩根迴成如此救生離
[47-0585c]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二幅相之行故名迴向從
所向立名二於三寳得不壞信以此善根而成
迴向此約能迴行體爲名三學三世佛所作迴
向名等諸佛從所學立名通能所迴四菩薩令
善根至一切處而亦迴向於一切處通能所立
名五以自所成無盡功德之藏而成迴向從能
迴向行爲名六施絕三輪名順平等此亦是能
迴之行又名堅固善根者一捨三不堅順成三
堅故名也七以善根等以順益衆生能所立名
八善根合如以成迴向所依爲名九不爲相縛
不於見著作用自在故名解脫如不思解脫等
亦能所合目十稱性起用謂以法界善根迴
向法界當法立名第二顯義相者有二先別後
通別中前七隨事行後三稱理行前中初一悲
智不住眀行本次四眀行相於中初一起行心
堅二約佛辨廣三約法顯遍四約德顯多下二
眀行成一智行成二悲行成後三中一正与理
合顯體深廣二明依體起無方大用三顯體用
無㝵圓眀自在二通論一一中皆有三種迴向
謂以善根迴向衆生迴向菩提迴向實際此各
二義故成迴向且衆生二者一由菩薩善根必
依衆生成是衆生之分是故法爾還向衆生二
汎是菩薩必爲度生是救生具故理須向彼不爾卽
同二乘自度非是菩薩二菩提二者一菩薩善
根依大菩提成從彼流故是彼分故法爾歸彼
二汎是菩薩意其必至求無上菩提是故家法
向大菩提三實際二者一菩薩善根緣成無性
依眞而成從彼流故是眞之物法爾向彼二汎
是菩薩必爲證眞背
[47-0586a]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三幅無眀
故照二空故問何故須此三迴向耶答此三有
多義略論十種一約菩提心有三心故起信論
云菩提心有三一直心正念眞如法故二深心
樂修一切諸善行故三大悲心救拔一切衆生
苦故二約成菩薩三聚戒故謂律儀離過向實
際也攝善廣修向菩提也攝生大悲向衆生也
是故法集經云若菩薩捨於三聚迴向之心菩
薩不應共住三約成二行實際向護煩惱行餘
二護二乘行四成二利行向實自利向衆生利
他向菩提通二利又釋菩提自利衆生利他實
際倶非五爲成三德三身由因位三行果成三
德向實際成斷德向菩提成智德向衆生成㤙
德三身如次可知六約成悲智智中照理顯事分
二故有三也七唯約悲謂何故向菩提爲衆生
故何故爲生以彼卽眞而不知故八約智謂見
衆生染相盡故卽是實際染相不壞是故爲生
授以佛智故向菩提九約無㝵謂菩提智證同
理性衆生染相卽眞無異是故向一卽向三也
十約圓眀謂三法圓融各攝法界具德自在一
切法門相卽相入無㝵思之第三明體性者
有二先捻後別捻中有三一約所依以眀智三
昧爲體二以本分中大願爲體三具論有六法
爲性一定二智三願四悲五所依法界六幷通
惠作用不思解脫等爲性二別辨體下說分處
隨位顯之第四定位者此當解行位終第一
僧祗滿依佛性論至此位滿方名不退之位依
瑜伽此中猶自墮地獄中有說此猶屬資粮位
以於迴向後別說四善根爲加行故有說
[47-0586b]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四幅
此通二位以於第十迴向之中攝加行故有說
此捻加行以住心巳還屬前二善根位滿心巳
還屬後二善根位故也上捻約初敎說有說十
住初卽有位不退況至於此又三賢捻爲趣聖
方便不分資粮加行近遠此約終敎頓敎一切
行位倶不可說又准此下文於此位中攝一切
位具普賢行是故位滿卽是因圓此約圓教普
賢位說第五行法差別者有二一約實位普
賢行相二約寄法差別行相並如下說分中辨
第五說分中但大迴向位有二分一果分當不
可說非此所論二因分隨說有四一唯約位相
如始終敎說瓔珞本業經等辨二唯約自體如
普賢大迴向行不依諸位三以行體從位門階
差說如此下文分迴向爲十門者是四以位
門隨行體圓融說如下一一位中攝一切位第
十卽至究竟法界因圓滿者是今此文中正辨
後二兼攝前二亦内攝果分准思之文中二
先辨一方說十迴向後結取十方所說一切無
盡十向前中亦二先正說後動地等眀說益前
中說十向卽爲十叚一一各二先長行後偈頌
長行各二初位行後位果亦有不具者至文知
之諸位行各三初摽起二釋顯三結名
初迴向釋中二先擧行體謂此菩薩所行六度
四無量等諸行善根擬將迴向其文可知二修
善根巳下正眀迴向於中二初眀迴向衆生及
菩提眀救護衆生後從菩薩如是迴向亦無著
下迴向實際眀離衆生相前中四初眀爲衆生
利益安樂而作迴向於中三初捻標二以此所
[47-0586c]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五幅修下別辨三佛子下
結別中二先以善根濟三惡道名救二復作是
念下拔苦置善名護又初令離苦名安樂後令修
善名利益於中十句一拔現苦二令除煩惱障
三離業障是故無怖四令至菩提五令得涅槃
六令斷所知障使七令斷所知障習八令得如
理智九令得如量智十令得理量無礙智三佛
子下捻結令得一切智二佛子此菩薩下於怨
惡衆生調練深悲受惱迴向於中有五初於怨
衆生調練悲心二於惡衆生調練悲心三何以
故下以理釋成練行所由四菩薩如是觀下調
練行成悲念轉増五菩薩以諸善根迴向時下
正以善根迴向成益初中二先眀菩薩平等觀
心有標徵釋二若衆生懷惡下對怨境以練心
有法喻合二一切童蒙下於惡衆生調練悲心
於中亦二初捻於惡類心不動乱有法喻合合
中二先眀不動本心二正意下不矢饒益前中
被惱退大學小名散乱二一切衆生下別於惡
類不捨饒益於中有五種衆生一於多惡不嫌
二於難化不捨三雖有下於耶瞋不轉四若見
下於無信不棄五若与下攝癡無惱三以理釋
中先徵後釋徵意惡人何幸梵恩蒙救菩薩何辜
被惱仍救下釋中先捻釋謂由菩薩大智見理
能不計惡由有大智堪救人惡如日有二義一
雖生盲謗無日無計念二亦不捨還照謗人菩
薩智日亦爾故日乃至調伏一切衆生也二別
釋有二初念本大志成調伏行亦二句初反擧
六事謂旣本志不爲一衆生等豈遇小違而乖
大志二順顯亦六事可
[47-0587a]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六幅益明
知謂方成大事理應受違救彼惡人二重現大
心以成調行於中初句是捻謂此菩提心體可
尊貴故名寶是故設有違惱爲存護此心理應
無轉下別中六句一勢力義謂能生如來之境
是故名爲彼境力也二普遍義故云廣大三甚
深義故云平等四離垢義故云無懈怠五希有
義故云修難得六最勝義故云与佛等也爲此
大心理應如此救惡人故是故菩薩令行増也
四菩薩如是觀下結調練行成令悲増長於中
如是觀善牒前行解信心淨者於前所解道理
信心決定也下依此決定令悲増長謂悲行不
虛故云非但口言此悲心是揔於諸衆生下九
心是別一歡樂饒益二無行疑濁故云明淨三
屈巳就物故云柔軟四憐愍情愍故云慈心五
慈念深徹故云愛念六攝令同巳菩提法中故
云攝取七授与大行故云饒益入令得涅槃故
云安樂九令得菩提故云最勝由前思擇行解
力故於諸衆生生此等心是故依此以成迴向
五調練善根正以迴向於中先擧善根謂彼菩
薩依勝心正以善根迴向之時作是誓念非直
令我昔本善根迴向衆生若我因前迴向衆生
所有功德及爲衆生迴向菩提所有功德復將
此功德迴向衆生令得如此清淨趣等以此要
誓送諸爲根令至衆生所也於中有二先迴向
衆生令成法器二復作念下令得法成滿前中
二初令得法器身謂淨趣是修行處也淨生是
修行身餘是行緣具不可盡也二常得下令得
法器心有二先令於過不染謂身唯尊貴心不
[47-0587b]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七幅
錯逸雖居淨趣而不迷染故云分別趣二思量
下於德起求可知二令得法滿中二先見佛得
信二聞法持行於法行中二初令成自分行德
七財者依涅槃經信戒慚愧聞施惠爲七卽十
藏中前七是也二修學一切下令成勝進德於
中三初令自利德滿二於一切下成利他滿有
三業可知三令一切下成佛果究竟第三從菩
薩復念衆生造作下明於受苦衆生以深厚大
悲代苦迴向於中有七初捻於苦生起念代救
於中二初念衆生罪業受苦二我當於彼下起
念代救於中二先捻擧不以苦故心退等者調
練悲心深厚無惓二何以故下釋顯代救之意
於中先徵意云他諸衆生自受苦惱於菩薩何
急而欲代受下釋中二初爲滿自本願是故代
救謂菩薩從初大誓捨自身命只爲衆生離苦得
樂更無餘爲是故衆生皆是菩薩所荷之擔爲
滿如此同體大願是故彼菩是菩薩所憂下度
脫一切等顯其所作謂救苦因果也二衆生常
爲下爲愍其迷謬代救無惓於中三初標癡愛
是苦因二染著下明依愛受苦三隨諸下明依
癡受苦於中隨魔是癡從耶疑佛是癡背正此
無善因不得出世道明不得菩提不見安隱明
不得涅槃此無善果常馳等明恒受苦果二菩
薩見衆生下標自所作迴向救儀於中三初捻
擧如前衆生受苦悲見迴向二以大迴下正顯
行儀有三句初以大迴等盡自大心此有四義
一以攝稱法界善根迴向一衆生餘一一衆生
亦爾二爲一一衆生於無量刧受苦無倦三
[47-0587c]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八幅*未要令一一衆生
先得無上菩提四然於衆生及迴向行不見能
所同一法界平等無二是名大迴向迴向二順
同三世菩薩所作謂三世菩薩所應作迴向我
亦如彼而作三順極至敎謂如圓敎所說普賢
迴向我當順彼敎而作三令一切下明因迴向
令有所得三復作是念我當悉令下摽自迴向
救所成益於中三句初智王住處是涅槃二令
得一切智心是菩提三拔出等令離生死謂拔
惡嶮等出分叚苦度生死流出變易苦四復作
是念我當爲一切下明旣見上益建志正欲代其
獄苦於中四初揔標擧二我當爲一切下建志
欲於一切處代苦三我當於一一下明於一切
時代苦四何以故下釋代苦意問自作自受云
何菩薩能得代耶答此中菩薩代衆生苦通論
有六義一謂以苦事自要増其願行故喻伽第
四十九云問菩薩從勝解行地隨入淨勝意樂
地時云何超過諸惡趣等答是諸菩薩依止世
間清淨靜慮於勝解行地巳善積集菩提資粮
於如前說百一十苦諸有情類修習哀愍無餘
思惟由此修習爲因緣故於彼色類諸有情所
得哀愍意樂及悲意樂由是因緣爲利惡趣諸
有情故誓居惡趣如巳舎宅作是誓言我若唯
住如是處所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亦能忍受爲
除一切有情苦故一切有情諸惡趣業以淨意
樂悉願自身代彼領受苦異熟果爲今畢竟一
切惡業永不現行一切善業常現行故心發正
願彼由修習如是世間清淨靜慮悲願力故一
切惡趣諸煩惱品所有麤重於
[47-0588a]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九幅自所
依皆得除遣由此斷故菩薩不久獲得轉依於
諸惡趣所有惡業畢竟不作於諸惡趣決定不
往齊此菩薩說名超過一切惡趣亦名超過勝
解行地亦名已入淨勝意樂地解云淨勝意樂
地是初地由於地前起此悲願断惡趣業卽入
初地於彼有情來必實代此依初敎辨二約菩
薩留惑同事受有苦身同苦衆生爲其說法令
聞法免苦故名代也三設有衆生而欲造作無
間等業菩薩化止不從遂斷其命由斷彼命菩
薩自受惡趣苦報令彼得免無間大苦此亦名
代此依梁攝論第十一辨也此上二釋依終敎
四由菩薩從初正願爲生受苦修習此願至究
竟位願成自在常處惡趣救代衆生如地藏菩
薩等及莊嚴王菩薩等五由菩薩此願契同眞
如彼衆生苦亦緣成無性卽是眞如以同如之
願還潜至卽眞之苦依此融通亦名代也此約
同體願力六由普賢以法界爲身一切衆生皆
是法界卽衆生受苦常是普賢故名代今此經
文順後三釋雖是地前是普賢位故是故能代
問若爾何故猶有受苦衆生答此事不定若今
受苦而有利益則菩薩令受亦名爲代如此密
益非常人所知故不可難又釋由業有二謂定
不定得報亦爾彼不定報由二緣力是亦可轉
一由因力謂彼衆生増上作意力二由緣力謂
由外緣増勝境力今菩薩於不定報所爲勝緣
力及令彼發増上作意故令從報有輕有脫五
菩薩復作是念我當下明誠言表志顯爲物不
虛於中三初誠言爲物有捻摽別釋謂因
[47-0588b]
探玄記第七第三十幅
見衆生苦發心爲救此言若虛卽本不發心心
因此發是故言行不虛二不求尊下彰不自
爲亦初捻辨次何以故下釋成後菩薩明見下
結不爲三但欲下結其所爲六菩薩復作是念
我當以諸善根下明正以善根如言迴向令得
利樂於中二先令得樂後令成利前中初得種
種樂是揔標下別有十句一佛果窮極名究竟
二利潤無涯名饒益三超過餘人名不共四無
爲常安名寂靜五離過清淨名無染六緣不能
壞名無動七稱性廣多名無量八性無變易名
不死不轉九常恒無盡名不滅此是大涅槃樂
十明惠自在名一切智此是大菩提覺知樂依
解節經亦有五樂一出家樂解脫家難故二遠
離樂以斷欲得初禪故三寂靜樂二禪爲首覺
觀息故四菩提樂於法如實覺故五涅槃樂息
化入無餘故二我當爲作調御下令成利益於
中十句初六併擧一師二臣三明四炬五趣六
離難及解法以並同上故略之耳七令解深理
八智行成度九福行求果十令向涅槃故云示
彼岸也七菩薩以是無量下明行實成益於中
十句初一牒前迴向次二下救生苦上順佛意
次二得正捨耶次二遠惡近善次二成淨滅染
後具足下捻結第四菩薩以善根正迴向巳下
明孤摽大志普爲衆生無念迴向於中三先標
巳大忘二明無念求三顯至極迴向初中先結
前作是念下起後於中二先喻有二初一日多
照喻二日照業成喻後菩薩亦如是下法合於
中二初明獨志廣益合初喻也二欲爲下正成
[47-0588c]
探玄記第七第三十一幅益事合後喻也於中
十句可知二菩薩復作是念下無念求於中二
先反擧謂於善衆生無念求恩於惡衆生無念
捨離後但勤下順顯謂初令得樂果攝少下令
成善因謂以小善根迴求大菩提果故名迴向
廣大此顯悲深縱令少善亦以方便成廣迴向
三若諸善根下正明至極迴向謂善無不攝向
無不極於中二先擧至極善根初反擧謂若我
善根實不能益生我亦不修彼善亦不作迴向
下順顯謂以我善根實能益生是故迴耳此明
徹到迴向二令一切衆生下明迴成至極不著
法等令捨妄以衆生性等明入眞此亦是令
衆生入實際也第二大叚菩薩如是迴向亦無
所著下明離衆生相卽是實際迴向於中二初
明會相入實二隨方便智下明依實起用亦是
初明無迴後明無不迴前中二初會前迴向衆
生明入實際二修行清淨下會前迴向菩提明
入實際前中三初正顯二但欲下釋疑三以如
是下捻結初中亦二初離妄相二不住心顚下
明離妄想三不著下明離假名諸經中多約
此三明離妄也初中三先會前大悲救護衆生
二不求下會前調練悲心於怨惡等三不取衆
生相下會前代苦等行初中二先會能迴之行
謂不見有能迴有三句一捻顯無著二破性三
破相二業報下會所向衆生謂不見有所向能
所雨絕平等平等也於中初捻顯衆生業果倶
妄是以菩薩不著下別顯之不取五陰是不住
有也不壞五陰是不住無也此上於衆生報果
不著也不取妄業者於衆生
[47-0589a]
探玄記第七第三十二幅
業因不著二會前調心中不爲求報於背恩等
所起嫌恨等虛妄因緣下釋謂因空故不生緣
空故不起報空故不住大悲忍惱名堅固空故
不住之求恩報等是虛妄法亦空故不住三會
代苦中不取衆生相者明所代衆生空無代也
不分別世界者明所受苦處是上文於一切刹
一切地獄等空故無代處也謂見苦樂染淨世
界平等故云不分別上離妄相竟二離妄想中
三倒卽是皮肉心三煩惱也三以相想倶空名
言亦絕故云不著語言道也二釋疑中疑云若
衆生皆空迴向亦離菩薩何因而作迴向釋中
五初句捻釋爲令衆生解此生空無迴實法是
故迴向非謂有迴此同淨名經爲衆生說如斯
法是則眞實慈二觀察等者別觀所向衆生平
等爲作迴向三法界印等別顯能迴善根稱性
迴向初以理印行後行性離染故云離欲特也
四解一切下明能所無二同一法界無迴而迴
五轉疑云若如是迴向於諸衆生何所増損釋
此無二之迴向於德不生於惑不滅何以故以
皆卽空同眞性故故云不生等也三以如是下
捻結平等迴也二修行清淨下會前迴向菩提
以入實際於中三初牒擧前行修對治是出世
因也善根向出世正是前迴向菩提二於善根
下正會入實於中初句捻摽擧不作二相者善
根業是因所向出世薩婆若是果隨相爲二會
緣歸性平等不二故也下別顯之先明因果不
卽不離顯倶離有無故名不二後願智業下明
離有無之因果稱性皆明淨明淨性不殊故名
[47-0589b]
探玄記第七第三十三幅不二
此下並同淨名經布施迴向一切智爲二布施
性卽是迴向一切智性是名入不二法門三捨
離下明觀益初離散動益離憍慢等離惑染益
上來入實竟自下第二依實起用於中三初捻
標謂於寂不滯卽實起用名隨方便智二令一
切衆生下正明所作謂令衆生得此卽眞之脫
不著法性者不滯寂也稱性善根故云無量等
也無業報出業報者明依理起事以成無功之
大用明業果不亡也三結觀益離惡是離過益
佛讃是成善益又離惡趣下益佛讃順上益佛
子下第三揔結名也第二重頌中二先敍意
後正頌初中承佛力顯說所依觀十方明說分
齊謂十方同說故也及一切衆彰說所爲觀法
界顯所說理入深句義明敎義玄大悲普覆辯
說心廣護持等明所傳益謂令此法流行卽是
佛種不斷入一切佛等顯所入益出生等明所
出益善能分別等彰應機以法謂分別心是知
欲也過去善根是知根也知時不失是機熟授
法不失時也具足等明所現說法之身謂内具
法身外現色身此是有法門之身故也下正偈
頌中以四句爲頌有二十八偈分二初五頌歎
殊勝非頌前文二十方一切下別頌前文初中
分二初二頌明大心爲物方入此藏於中有六
心初二句明廣心二堅心三常求等是勝心四
淨心五敬養心六深心解法是智救生是悲彼
能善入等者結行入位具此六種殊勝大心方
能入此迴向之藏是故此藏爲極殊勝二有三
頌明大力爲益生方入此地亦有六力於
[47-0589c]
探玄記第七第三十四幅中初一頌中三力救
生一猛勤力二淨智力三堅忍力常能下一句
正結救生二一頌中二力益生初淨信力謂無
等是佛心安是信心安固也喜淨釋顯信相二
大忍力謂受惱荷載故如大地下句結爲益生
三不以苦行下三句明大悲力救生初二句擧
悲行常能一句爲結救生上來捻明大力救生
能入之行下彼人速入等結行入位謂具彼大
力方能速入如此迴向大無礙地是故此地爲
極殊勝第二正頌前文中三初有三偈頌前所
迴行體於中初一偈頌前四等行謂普攝衆生
心安住通具四心也修辵向者明行堪迴向故
也後二偈頌六度行二十方一切世界中下十
偈頌前救護衆生卽是迴向衆生及菩提分七
初二偈頌前利樂衆生迴向一頌安樂二頌利
益二有一偈頌前代苦迴向三有一偈頌前迴
向意謂不爲五欲但爲生求佛四有二偈頌悲
智行迴向初是智及行後是悲及行謂遊界安
生是悲也此猶是前調練行也五除滅下二偈
頌離染心迴向猶是前於惡衆生不起嫌心等
心六菩薩未曾下一頌明不著五薀三界迴向
七諸佛下有一頌捻結菩薩攝生行極三菩薩
一切心安住下十偈頌離衆生相卽實際迴向
分二初三頌前會相入實初二明三業契眞後
一明三業順理故令佛喜也後七偈頌前依實
起用於中有四初一頌明身業勝行二有四頌
明意業勝行於中一止惡二契眞三行堅四行
滿三有一頌明語業勝行謂不著言不㝵語故
也四末後一頌結行順理
[47-0590a]
探玄記第七第三十五幅令佛
歡喜第二
不壞迴向中二先長行後偈頌前中亦二先位
行後位果前中三謂標釋結釋中三先擧所迴
向行體二菩薩如是等善根下正辨迴向三菩
薩如是善根迴向欲度一切下明迴向益相初
中二先明不壞信二佛子菩薩安住下明依不
壞信生長善根前中十句分三初三於三寶境
得不壞信先佛次僧後法二有四句於所修行
得不壞信於中一信護持正法決定成行二信
迴向衆生決定令益三信所修善根順理白淨
文有標釋四信所行迴向之行直心等釋成三
有三句於難知境得不壞信一信說法師如夜
叉說法亦起佛想又縱見違行爲重法故不壞
自信二信佛果作用逆順難知如現爲老比丘
等三信菩薩善巧示現逆行祕蜜之事如現婬
女等此並難知而能堅信故也二生長善根中
有三初牒牒信境明種生善根於中初牒前不
壞信於諸佛下明對生善於中聲聞等亦是僧
寶攝衆生是前愛眼所觀所利之境如是無量
境通結前所信多境由於彼境信不壞故種生
得此無量善根二分別下明依此善根復増大
心以生善根亦先牒善根謂分別思惟前所生
善令心勇銳増其大行復生善根謂由分別前
於三寶等所生善故令菩提心長養也由分別
前於衆生境所生善故修習大慈也由此二心
増廣故依此復更生諸善根故云所生善根也
三廣修下明依此大心復増大行以生善根於
中二初成阿含行先依前慈心起大悲等
[47-0590b]
探玄記第七第二十六幅
觀行後學佛所學等依菩提心起佛所學行依
此悲智二行攝生一切淨善根二明證理行先
依智證理集功德後依悲惠施修功德又釋前
阿含行是加行中攝善根入實是正證中集功
德行大惠施等是後得内修功德行體竟
第二正迴向中二初迴向菩提及衆生二觀無
生性下明實際迴向前中亦二初正以前善根
迴向二菩薩善根迴向巳下明以迴向所生勝
報復將迴向前中亦二初正迴向後菩薩如是
精勤下結成前中十句初迴向一切智捻標所
求菩提常見佛下九句迴成因行於中初五句
成行所依一常見佛二近善友三菩薩同會此
三成行緣次一句成行因謂念薩婆若是上所
向一切智也次一句攝行法謂於佛興處受佛
敎法於佛滅後護佛辵法自下四句所成行初
一成利他行謂願能處有益生而常不離出世
之向次三成自利行一供師行二照理行三滿
願行二結成中三初結上所迴善根謂無量善
是前依信所生善根積集長養等是前依菩提
心等所生善根二正念等下結能迴之智謂籌
慮觀照迴向道理義眞實故是故迴向三恭敬
下正攝威儀以成迴向二依前迴向所得勝報
復更迴向於中初牒前起行棇擧所迴令我下
正迴所向於中初供養佛二明供養所爲三結
供分齊四辨能供之心初中二先供現佛後供
舎利初中先擧所供佛於諸如來下正明興供
於中三先揔謂如佛所應者明稱佛境界所應
之供而以供養謂通法界等不可知故但云如
[47-0590c]
探玄記第八第三十七幅佛所應二以阿僧祇
下別顯供有六十七句阿僧祇供具三以如是
等上妙下捻結常供二此諸最勝下明供舎利
二欲令下明供所爲有三一爲益衆生是故供
佛於中王句一令衆生見此殊勝供養歡喜愛
樂生長善根故云攝取非是菩薩攝衆生善二
令依善離苦發菩提心三依菩提心起行自嚴
超出世表二示現下有二句爲重佛德是故興
供一爲佛希遇二爲滿佛供力謂於佛興此大
勝供養爲顯如來威力圓滿三清淨下二句爲
自心於佛信樂至重是故興供一爲信重佛德
二爲愛護佛法謂興此勝供令人敬重於佛故
也三如是下結供分齊謂不窮盡也四諸佛成
就下辨能供行心於中十句一初卽不退二中
卽無休三終未曾懈四三時喜悦無間名不懷
憂惱五情無異求名利等故云無著六亦無彼
念故云無心想七都無現求故云無染無依八
於所生善根亦不生著故云不味等九旣不求
現名利復不味善根如何成行謂佛眞實法印
印彼所作之業十心淨平等稱佛境界故云
住佛所住第二實際迴向中二初始修二菩薩
如是捨離下明終成前中二初明稱實迴向二
以此善下明迴向益相前中七句迴向初一句
明加行智觀謂觀無生境印能起心明能所寂
滅受持等明順佛聖說二觀平等法性一句明
正體智證八實際三入無行下四句明後智修
行觀於中一明趣證起行二巧隨有行三處有
離染行四二行無㝵行後一句捻結悉迴二以
此善根下明益相於中八
[47-0591a]
探玄記第七第三十八幅句
四對初句猒有心堅故不可壞二求果心徹故
云不退三自行不乱四化他不著五自行廣大
大化行堅固七因行圎淨八果德窮滿故云究
竟等也自下第二終成行中初牒前起後觀察
平等下正顯入法之行於中二先明無礙行後
如是菩薩下明攝行迴向前中二初十句明解
法至深二分別菩薩下明起無㝵行前中初句
捻觀諸法理事無㝵故云平等謂等理之事窮
徹理源故云深入等事之理盡茲事際故亦云
深雙融無際智解窮底故云深入下九句別顯
一明業無體二報蹔酬因三諸行無主四緣生
無屬五正行似有六無著法眼生者釋菩薩行
如影所由謂如世眼瞳所現影像今此亦爾依
法眼現也七旣由無作法眼之所作故其性恒
寂滅也八會有爲同無爲故云入也九雙融無
二故云解如實性涅槃云明与無明愚者謂二
智者了達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卽是實性此之
謂也下明起無㝵行於中四句初明理事無㝵
行謂由解前不二法故分別行相而不著相也
二二利無㝵行謂同事利他不捨白淨爲自利
也三障㝵斯離故結無㝵著四由解行深故諸
佛護念外緣勝也遠愚癡内行増也自下第二
攝行成迴有三初則不壞事而明見理以事卽
理不待壞故二善解下明不㝵理而巧現事以
不待壞之事不㝵存故如是無㝵方於法性而
到彼岸三了法迴向謂如理之迴以向佛地大
智令諸餘善根皆稱理成故云心淨也是故此
迴終日迴而無迴故云行無所行也自下第
[47-0591b]
探玄記第七第三十九幅元奇
三大叚明迴向益相有四先爲度生益於中初
令増佛種滅諸業苦後一切衆生得下令成果
智滅諸煩惱二究竟下明成菩提益三得平等
下結實際益四摩訶薩下捻結迴向成趣果之
益上來別釋竟佛子下第三結名上來位行訖
摩訶薩下第二明位果於中初十句別顯後一
句捻結前中初一見佛益二得法益下八成行
益三普於衆生下利物心成四捨癡入法自利
解成上來自分行成下明勝進五得諸如來等
明破耶行立六具足生貴等明具正行本謂出
世間心爲生貴也又從佛正法生故也七得無
㝵智等明大智内發八於一切法等智起照實
上來成智正覺世間智九於一切刹下成器世
間智十智慧具足下成衆生世間智下一句捻
結可知第二偈頌捻有二十五頌分四初二
頌前所迴行體二一切上妙下九頌半頌前迴
向衆生及菩提於中分四初四頌前因迴向得
勝報供養諸佛二善分別下二頌前供佛所爲
爲益衆生三一切諸佛下二頌半頌前供佛舎
利四善薩善知下一頌頌前供佛迴向行三勝
妙智下七頌半頌前實際迴向於中分四初三
頌明觀理隨緣行一半自利一半利他二觀衆
生心下二頌明推緣入實行三分別所有下一
頌半明雙融無㝵行四方便迴向下一頌明結
行成相四菩薩一心下六頌前結迴向益相於
中初一上念諸佛十地論云如佛所得我亦當
得名爲念佛二下救衆生三守護正法四處有
離著五攝法離生六德圓離相各一頌顯可知
[47-0591c]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大第三等諸佛迴向中亦
二謂長行及偈前中亦二初位行後位果前中
三謂標釋結釋中三初標擧所學迴向之意卽
釋名也二此菩薩修行時下正顯迴向三如是
摩訶薩以諸善根正迴向巳成就妙身下明迴
向所成益第二正迴向中二初衆生菩提迴向
後復作是念如彼過去下明實際迴向前中亦
二初因事以行迴向後摩訶薩若在家下隨緣
攝善迴向前中三初擧因事之行二正以迴向
三摩訶薩以大願攝取行等下結成益相初中
謂於二境得三淨心一於違順二境得離憎愛
之結二旣離此結喜樂無壞三旣離結情歡令
身心調畼輕安適悦旣得此樂因卽迴向二正
以自樂迴向之中有三初迴向佛二迴向菩薩
三迴向衆生初中明自得樂之時念欲迴供諸
佛是故先牒諸佛自樂故云諸佛雖有淨妙快
樂下有十句正願諸佛所得之樂問諸佛德滿
樂圎何湏願佛得樂設願佛德豈増答佛豈湏
人間香華爲表孝情供養以此菩薩愛敬如來
是故自所得樂迴以向佛十中初一捻謂願佛
得非我測量佛所住樂餘九別顯皆不思議也
一三昧樂是佛自德所依謂出入遊適故也二
大悲樂是佛化德之本謂處生死如遊園觀三
解脫樂是佛不思議解脫如下不思議品說有
十種等謂離㝵自在故稱樂也四神足樂是佛
通用自在故樂如十通等五尊重樂是佛勝德
獨出無比故云樂勝樂被人名覆如來六無量
力樂是佛十力智用自在名力樂上來是大菩
提樂下是大涅槃樂七
[47-0592a]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一幅離覺
樂是佛涅槃離覺觀故涅槃經云離諸覺觀名
爲涅槃八不變樂是變易生死盡故也九不壞
樂是佛德圓常樂略擧三事一佛德無㝵無能
使礙二無不在定無能使乱三無知不知之二
行無能使二故云不壞也又此九種攝爲四初
一三昧樂二大悲樂次四名大智樂後三名寂
滅樂二迴向菩薩中十句分二初令成自德二
能下令成化德前中六初令得信位百四十願
二令入十住正解直心三令修十行波羅蜜行
四令住十迴向金剛幢大菩提心五令成初地
巳上求佛智心證不退轉六令得八地上無功
用行故云不捨大嚴守護菩提等二令成利他
德中四初化令成地前行二安住下化令成地
上行三得諸下化令得八地上德四證薩婆若
下化令成果三迴向衆生中初結前生後次正
迴向於中二初明菩薩自力迴向益生二如佛
下希同諸佛迴向益生前中十句迴向初一迴
令見佛聞法近僧次三迴令念三寶餘六迴令
起行五不離佛是近善人六令於佛起淨信七
令分別生解八令起行成德九令成淨通之因
十令疑或永盡二同佛益生中先捻擧同佛二
令一切下別顯其相於中十事初五令離苦謂
出四惡趣及諸難處後摩訶薩下五令住善初
成地前行三句一發心二長心二離障常樂下
成地上行令一切生究竟等成果德三結歎益
相中以諸大願攝取行等者此文意難見致令
諸德釋各不同光統師云此結上三道究竟之
義行等行者結樂与佛成證道行積聚等
[47-0592b]
者結与菩薩成助道行長養等
者結与衆生成不住道行遠法師云證心遊理
名行一備一切名等行助道漸滿名爲積聚一
一行中具一切行名等積聚不住漸増名爲長
養一一門中攝備一切名等長養範法師云但
起一行名之爲行捻衆多行名爲積聚増進勝
前名爲長養猶是前行異名顯耳菩薩所行行
旣無量不可備擧但等言之故皆云等也正法
師云善根者施等善也以諸大願攝取者願大
故行大也行者二利行也等行者等行一切行
也積聚者積行成位德也等積聚者成一切德
也長養者從行生行等長養者生一
切行也辯法師云行者是佛於願樂位中所行
菩薩以大願攝同彼行故云等行積聚者是佛
功用位修積聚菩薩同修名等積聚長養者是
佛無功用位修菩薩同修名等長養是故上云
如佛迴向開化一切菩薩迴向亦復如是此之
謂也今更釋菩薩所有善根皆以大願迴向力
故令此善根攝成勝行諸行齊行故云等行又
由願力攝此爲根所成諸行令不散失故云積
聚有行斯積故云等積聚又由願力攝此善根
所積衆行復生諸行名爲長養一一行生一切
諸行名等長養是故皆由願力令此善根皆悉
廣大具足充滿也上來第一因事之行以成迴
向竟自下第二隨緣起行以成迴向又釋亦得
上來是爲菩提迴向衆生是故結云長養等也
自下爲衆生迴向菩提是故結云今集等善皆
迴向也於中三初明大悲隨順迴向二復作念
乃至小大下明大悲深重
[47-0592c]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三幅迴向三如是菩薩下
捻結三世迴向初中先別顯後是爲下捻結別
中三初明悲故隨染巧智無汚二摩訶薩下正
念現前動与道合三摩訶薩以如是下明於諸
羣品廣成利樂於中三先捻擧二無量諸願下
別成饒益於中初辨能益之行二除滅下明所
成之益先令除障念法後修習下成行入地三
令一切下別成安樂謂離苦等也二大悲深重
迴向謂乃至畜生等苦皆救拔也於中二初救
生離苦後如是等下揔結迴向成益前中初令
離苦因離畜生趣下明離苦果永度苦海是捻
謂衆苦繁多深廣如海苦受者三受中取苦受
也苦陰者惡趣五陰苦覺者若從内發以覺觀
爲苦此上皆是麤重之苦名増上大苦下明細
苦苦行者是行苦亦是以苦爲業行苦藏者身
心攝苦衆多藴積苦根者謂惑業生苦處也又
以苦爲依苦爲根本又欲界二禪巳來爲苦根
苦舎者謂以苦自覆故云舎又釋苦受是受陰
苦陰是色陰苦覺是想陰増上大苦是識陰苦行是
行陰通論一切有流之藴爲苦藏苦因能生爲
根苦果白陰爲舎小乘爲實苦初敎卽空苦經
云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爲苦義終敎卽眞如
爲苦義頓敎絕言是苦圓敎通法界具一切法
門爲苦如是等下捻結二迴向之中二初爲生
迴向及敎生迴向如是菩提境界二正念下迴
成二利之行先成自行後修如來下成利他行
有十事五對一慈悲遍二令得樂守善三令究
正遠耶四令入深出淺五令具因住果文皆可
見三如是菩薩下捻結三
[47-0593a]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四是
世善根皆悉迴向問來來善根未有以何迴向
答有二義一以今逆起大願迴向未來善根亦
修成時卽向菩提更不待迴向故須迴也二依
圓敎宗九世之中三現是有是故迴向亦通三
際故也第二實際迴向中有二初學三世佛
迴向後摩訶薩學三世下結歎顯勝前中二初
學過去佛行後例同現未前中亦二初擧過去
菩薩所行二如彼下以巳善根同彼迴向前中
二先擧彼善根迴向菩提二而無所著下明彼
菩薩修離相行於中二初離妄樂眞謂離藴入
界不住世法是十八界也二知法如空下行窮
眞際中二一捻窮空際謂超越五趣故云非趣
岸也又至眞源更無所趣故云非趣也二照解
下別約三性照三無性於中初明所執無相中
先照實捨相一切諸下明正契無相謂法相自
無何處說虛無淨可趣無染可壞故也二無有
自性下明緣起無性中先顯法無性於一念中
下明正契無性眞三常樂下明圓成具德以成
佛果二以巳善同彼迴向如彼過去擧佛類巳
我亦如是彰巳同佛於彼過去諸佛所行行法
起始樂心起終證心又於彼行法理法故云樂
證也然於如是離相法中發心修習而亦不違
諸法之相所以者何以所有起法悉如幻等是
故此有不礙於無又旣此有不㝵於無故於眞
無如實修入初擧喻顯法悉分別等釋法同喻
唯如來地等簡果異因明迴向所趣也下明以
過去例同現未可知二結歎殊勝中先擧三世
諸佛菩薩殊勝迴向我亦如是巳同彼勝第一
[47-0593b]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五幅下
結顯昧相有二十句初十約形對辨勝一過凡
名第一二越小名爲勝三超因名最勝四獨出
故名上五無加過故名無上六無与齊均名無
等七至極無二故云無等等而相等也八無相
似比九無待對十德重可尊下十約自體顯勝
一體微二稱實三理正四攝德五大用六離障
七具善八淨行九離過十捨染上來正迴向竟
自下第三明迴向成益於中二先因前迴向成
淨三業二因淨三業令所作淨初捻顯淨住菩
薩下別明淨行於中二初明離惡得位二入一
切法空下明入理捨著先觀空無著分別下了
有無猗謂空有無㝵心無住著故也三佛子下
結名可知上來位行竟自下第二明位果内
得此一位成十種勝德一深入佛因二趣佛果
德三智八深理四不離悲業五巧無住著六入
理轉深七成大福善八照解佛性九巧知諸法
十無著受生第二偈頌中有二十四偈分六
初一頌上摽意釋名二次二頌上迴向佛樂二
一切世閒下十一頌上迴向衆生令成佛於中
三初四偈以隨喜及樂迴向衆生二菩薩修此
迴向時下四偈明同佛迴向利益衆生三菩薩
所修諸行業下三偈明正念迴向安樂衆生四
十方無量下四偈頌上迴向菩薩五心不稱量
下二偈頌上迴向實際初偈達法際後偈盡相
原謂知想無性名度一切想亦不壞想以想心必
無性不待壞故亦不壞無想以無不無性故如
是了知衆生之想離有離無六下有四偈頌歎
利益於中初一偈頌三業淨次二頌學三世
[47-0593c]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六丈佛迴向
後一偈歎勝有七惠可知第四至一切處迴向
中亦長行偈頌前中亦二初位行後位果前
中亦三謂摽釋結釋中三初迴向衆生及菩提
二摩訶薩如是善根迴向了無所有下迴向實
際三摩訶薩如是善根迴向令衆生下結歎利
益初中三初以善根迴供三寶二如是莊嚴下
明供所爲正顯迴向三譬如無我下辨彼善根
攝德勝用初中二先略明後摩訶薩復作是念
下廣顯前中三初法次喻後合初中如是迴向
捻以標擧德力至一切指顯其相謂一切處是
所至善根是能至能至故名力此由迴向故使
然也喻中實際無處不至略論十處以顯無盡
此以理喻行故也一切有者是三有二十五有
等餘並可知合中二先捻顯供三世佛二過去
下別顯供三世先令過去佛本願所作悉得成
滿次令當來佛速具佛嚴後虛空下於現在佛
及大衆皆悉供養者明此菩薩普供於彼如諸
天者如諸天所作隨念皆成菩薩一念充遍亦
爾顯供自在也廣大下顯成供所由謂以巳廣
大福智迴向力故令於諸佛成上供耳二廣顯
中二先於一切界供現在佛二復作是念下於
一切刧供三世佛前中三初擧所供佛二摩訶
薩下明興供養三以此一切下正以深心迴向
初中二先一切界佛後彼有菩薩下明有菩薩
同佛所作謂所供佛有二種一實報佛二位極
菩薩能於十方示現成佛此二倶是現在佛故
是倶現在所供收故論之文有十句一所解深
二化現廣三身普遍四證法
[47-0594a]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七幅源五
同佛體六巧圎廣七從理起八體堅固九持用
久十從德生二興供養中供現佛及於滅後供
於像塔三以此下明深心迴向於中有十心謂
如何迴向以一心等者以是用也一一心下應
皆有迴向字但文家存略初後安也中則准知
一情專住二念不散三非緣沮四深崇敬五喜
樂行六不留滯七不染著八無能行亦是離所
爲九質直離害丁正順涅槃自下第二於一切
刧供三世佛於中三初擧所供田謂多時多佛
相嚴報身理嚴法身及多衆也二我以巳下正
迴向興供謂由前善根十心迴向重成此供於
中初有十供一香二華三鬘四塗五末六衣七
寶入燈九嚴具十摩尼又此十内各有香蓋等
二十門故成二百於中一一復各有阿僧祇欄
揗等十門故成二千門各阿僧祇幷前二重捻
有二千二百一十門皆云不可說或云無分齊
等又釋初供佛正報後於一一境下明嚴佛依
果三如是莊嚴下明供所爲於中二初捻顯所
爲謂令衆生出生死至佛地二於諸下別辨有
三初令成化行滿於中法明是化法敎化等是
化行無量心等是化心廣法無所至是化絕功
用出善是化所成德二令生覩佛下使成自德
圎於中見佛是行緣安住等是所成行普八
等是行成入理善根迴向等是行成趣果三
生因此下使因成得果三譬如下明至一切處
善根攝德勝用於中先喻後合初擧喻顯法我
菩亦爾辨法同喻此亦以理喻行謂此善根旣
如是無我遍一切處是故攝取彼法以増巳
[47-0594b]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八幅
行文有二十句初十二攝成自利行後八句攝
成利他行前中初三攝成敬順三寶四成行五
成解六攝佛通成自善七攝佛德成行心八攝
因德成理解九攝巧便示果用十攝果用成興
供十一攝刹爲嚴十二攝刧爲時修下明利他
一爲物現身次二化令成德一行德二斷德次
四稱器化益一應根化二赴欲淨三現身調四
令解巳後一護法自下第二實際迴向於中
有三初一明盡事而歸理二不㝵事而顯理不
㝵理而成事三理泯而事用由上三義混同一
際是故泯理而唯事未嘗事而非理也盡事而
唯理未曾理而非事耳良以事虛攬理無不理
之事理實應緣無㝵事之理故此三門或破有
顯空有未曾損依空立有有未始存是故約理
不隱不顯約事不存不壞思之可知初叚之中
如是迴向牒前了無所有捻明入實際下別顯
之有二先離所取後離能取謂不因中計果果
内計因故云業中不取等也又釋業空不見能
生報報空不見從業生故也上離妄下明入眞
勝善是理善也遠離下明益相謂離散修善也
以照所取空故於情有諸法而不信入求彼妄
法之有不見自性而是成就下釋顯以作者
者皆不可得此明成壞倶離下明能取亦空以
知所取空故是故解了能取亦無見者等也論
云離能取所取方是眞空此之謂也上來第一
盡事歸理竟自下第二明理事無礙而立者以
用漸純熟事還存也謂達理而不㝵事存方是
圓滿解也何故不㝵存以得因緣地故此解緣
[47-0594c]
探玄記第七第四十九幅起本識爲地如何復
照理謂則於此因緣地處見如來藏法身際等
如何理事得無㝵照以等觀故也又何故此事
同理而不㝵存以解世間如化故是故化事同
理而現明達衆生等者明理事混融全攝無礙
故云一法無二又由此事旣与理無二故此事
業不可捨也下重釋顯謂事盡而顯理然事不
損故云於有爲等泯理而現事然理不隱故云
於無爲等此卽不損事而盡顯理不隱理而泯
現事是故爲無爲無二無不二故也自下第三
明理泯而成事於中初捻明觀理而起事行二
精懃下別約稱理之事起於大行有三初成智
行二以虛空下成福行三得離癡下雙結二行
上來實際迴向竟自下第三結利益於中二先
結成益生於中有十一令淨器世間二得智正
覺三能化衆生世閒四得大捻持五爲世福田
六爲生採福寶七爲世出惠日八善滿法界九
救衆生十令成淨德二摩訶薩下結成自德於
中十句初一捻謂成就諸行能爲佛因名如來
性堅心攝成名守名持下別顯所成果德各對
弁因故皆云性性者因故也一成佛果化物國
二淨刹因三佛地業用無盡故云不壞令成彼
因故云性四成量智因五理智因六身通因七
語辯因八涅槃因九菩提因上二意業也是名
下第三結名上來第一明位行竟自下第二
弁位果謂此位成巳得如是果同下十地中調
柔攝報等果於中三初捻顯謂牒上位成故云
安住也能以一切等弁其勝能二別顯所得謂
以至一切處善根迴向故
[47-0595a]
探玄記第七第五十幅是故
得此至一切果有十初三明三業遍次三業用
遍初依身起通二依口辯說三衣意知法下四
顯用自在一於器世間自在二於衆生三於刧
四於念三佛子下捻結所能謂以一切善根各
如實際至一切處倶迴向故成此位也一第二
偈頌捻持中四句成頌有十一頌分三初七頌
迴向衆生及菩提於中二初四偈行稱眞理而
善迴向後三明諸業同佛而學迴向二未曾下
三頌迴向實際三如是下一頌明迴向所成果
第五
無盡功德藏迴向於中長行内亦二初位行後
位果初中亦三謂摽釋結釋中五初明所迴行
體二摩訶薩以此善根皆悉迴向下明迴向菩
提及衆生三摩訶薩以如是等無等等下明迴
向實際四摩訶薩如是善根迴向巳得無盡善
下明依前迴向更生善根復將迴向五摩訶薩
如是迴向時下結成行德初中此菩薩修悔過
離業障者今略通辨悔過等義作八門一明開
合者諸聖敎中種種開合或作八重一供養佛
二讃佛德三禮佛四懺悔五勸請六隨喜七迴
向八發願如離垢惠所問禮佛法經說或爲七
以讃禮合弁或爲六略無供養或爲五以發願
同迴向如十住論說或爲四除禮佛或三如智
論言菩薩晝三時夜三時各行三事謂懺悔勸
請隨喜行此三事功德無量轉得近佛或二但
懺悔罪障善根迴向如善戒經說今且依五事
而釋二釋相者禮佛有三或七等如上禮佛儀
式章弁二懺悔者罪有二種一違敎遮罪
[47-0595b]
探玄記第七第五十一幅還依
敎作法悔以除滅二違理性罪起行悔滅此有
二種一隨事行懺或方等誦呪等与敎相應或
苦極禮万五千佛名等應彼聖敎或晝夜六時
慇懃禮懺以經多載或讀誦大乘轉重輕受等
如是非一讃嘆如來功德亦大滅罪生福二依
現觀滅謂觀諸法空罪相不可得無不消滅如
經云若欲求除滅端坐觀實相等又如下小相
品說者亦是其事此問以義亦通滅遮性兩罪
問如受持正法及悔先罪此罪爲滅爲不滅耶
答得說亦滅亦不滅由持法及悔令重輕受以
不受重是故名滅然受輕故亦是不滅故新翻
金剛波若經論說云如十惡業由持法及悔不
生惡趣名拔根滅然於現身輕受苦報亦言不
失故彼引說如來品云若復有人受持此經乃
至演說是人現世或作惡夢或遭重疾或被驅
逼强使逺行罵辱鞭打乃至損命所有惡業咸
得消除大集經亦同此說三勸請者智論說勸
請諸佛有二謂初成道時勸請轉法輪般涅槃
時勸請久住世間雖知諸佛而自知時然生勝
福故須勸請又准地藏菩薩經三時勸加勸菩薩
速成正覺四隨喜者准智論及十住論有三位
一遍於十方一切諸佛所有巳成無盡功德二
十方界菩薩聲聞等所有現修一切功德三下
至人天凡夫善根於上三位皆悉深心而生隨
喜獲無量善根五者迴向亦三謂衆生菩提及
實際廣如上辨三止作分別者或五倶上俱離
障故或五倶作發勝行故或懺悔止障餘發勝
善四除障分別者禮佛除我慢障懺悔除
[47-0595c]
探玄記第七第五十二幅惡業障勸請除謗法
障隨喜除嫉妬障迴向除異求障又除樂世有
障五生德分別者禮懺生勝福勸請生勝惠隨
喜通福惠迴向迴前二行令有所成又由迴向
攝持力故令此不墮三界二乘六次第分別者
初禮讃佛求滅罪主及生福緣故先辨也二依
佛勝緣令得罪滅器淨故次懺悔三依此淨器
希心請法四於他勝行忘私生喜攝同自行五
迴前所成以向菩提方爲一周故也匕得果差
別者果有二種一別果謂禮佛得尊貴果懺悔
除障得具足依正果勸請得正惠果隨喜得大
眷屬幷大福及大財等果迴向得離耶果謂常
遇佛世常能修行而不退等二通果並皆遠得
無上菩提八約敎顯異者若小乘五行皆實宗
中亦不上之初敎卽空以成五行終敎卽如
成頓敎絕言爲五圓教内法界無盡一一行中
攝一切行各無盡爲五行也初行體文中有七
一悔過善二隨喜善三於諸如來下明禮供善
四勸請善五入法善於中四惠初聞惠二憶念
是思惠三如說行是修惠四入不思是證智所
有善根六重明隨喜善何故明者以攝善多故
依大品經隨喜品問於初發心菩薩功德乃至
一生補處菩薩功德起隨喜心得幾許福德佛
言四天下國土可稱知斤兩乃至三千大千國
土皆可稱知斤兩是隨喜心福德不可稱量又
三千大千世界國土滿中海水取一毛髪破爲
百分以一分渧取海水可知渧數是隨喜心福
德不可數知文中三先於佛菩薩善根隨喜謂
此菩薩由増上深心隨喜
[47-0596a]
幅玄記第七第五十三幅文圭
彼善是故令心契攝彼善故云喜巳安住彼善
二三世下於諸佛所度衆生善根心生隨喜三
三世下捻結三世佛因果位所有善根皆悉隨
喜七彼諸如來下修餘善根有四一護法善二
念佛善三因位善謂菩薩道法是自己境界四
果位義上來辨所迴行體竟自下第二顯迴向
菩提及衆生於中以此善根皆悉迴向者是捻
擧迴向下別顯之有三初牒前善根二如此善
根盡過去下正將迴向三如是摩訶薩善根迴
向下結迴所成前中有十二句一於前善根若
創修時所得功德二若進學時所發善根皆將
迴向莊諸刹等三若久累功時四若深解悟彼
善根時五於彼善根生慶悦時六而彼善根若
備時七彼善成時八依彼善根成餘行時九
依善得證時十思擇彼善時十一領納任持時
十二攝同自實執志守持時於此等時皆發生
善根普將迴向自下第二正明迴向謂此菩薩
以善根迴向莊嚴三世佛刹令衆生淨卽是迴
向菩提及衆生也汎論嚴土有三種淨一處所
淨二住處衆生淨三法門流布淨亦名受用淨
今此文内具此三義初明菩薩迴求事嚴二摩
訶薩復如是迴向下明迴求人寶莊嚴三摩訶
薩以善根方便迴向下明受用淨前中有三初
別顯三世佛刹異嚴二捻攝以用嚴諸世界三
顯所嚴刹之分齊初中三先辨嚴過去佛土二
嚴未來佛土三嚴現在佛土初嚴過去中如此
善根牒前所修盡過去際明時長也一切佛界
彰處廣無量行起顯因多佛知菩薩識約人顯
[47-0596b]
幅玄記第七第五十四幅
深應衆生等明土應機如來所持等明佛淨識
所現淨因所成此是主圓淨普賢等明廣因所
起是眷屬圓淨彼界若有等顯是佛土以於此
中成正覺故二莊嚴未來土中二先明土嚴有
四一處廣二時長三一切諸佛下明土因淨四
雜寶下明土果嚴二摩訶薩下明菩薩修因行
有五一解淨法二持不忘三依法起行四八證
定上是因圓五佛惠光照攝成果滿是故令土
得圓淨也三如未來下明嚴現在土於中初類
同未來種種下別顯嚴相種種是嚴多淨具足
是離垢極德普是利益廣色香等七別顯嚴隨
善知識等下用以莊嚴一切香等十三種二以
如是等下捻攝上三世刹嚴用嚴巳界於中三
先捻次別後結別中有二十七句此等皆是三
世諸佛異刹莊嚴而用捻嚴於巳世界三如是
莊嚴於一世界下顯所嚴分齊有二
初以三世莊嚴而嚴一界二以一類多皆盡三
世略論九種佛刹莊嚴上來事嚴竟自下第二
求菩薩人寶莊嚴彼刹卽住處衆生淨故名淨
土也文中有三初捻明迴求人寶充滿二此諸
下別顯嚴相三於一佛刹少分下結所嚴分齊
別中二初明人德滿刹後充滿下顯成嚴相前
中弁菩薩德有二重初明菩薩行修具足後悉
從下顯諸菩薩德用圓備前中二先別顯後揔
結前中二初福惠勝能行後成就殊特下明善
根心志行前中二初福惠成二利於中先擧福
惠善能等成利他入深等成自利二成就念佛
下明福智生勝德於六念内略無戒天二念此
是福行法
[47-0596c]
探玄記第七苐五十五幅心*日下明智行於
中初廣智普照次顯深智入玄謂從無所有生
釋顯深相智依理起故深也下明生德謂從智
生力無畏等一切淨德故云出生等也二善根
心志行中初成善根謂成卽眞理之善名殊特
垢染斯盡故云清淨過下名最勝上出名増上
二建立下顯大志行先擧行本謂大菩提心也
後淨魔業下弁行勝能五句一淨魔業二了物
機三照法空四捨四倒五滅無明下結修諸善
者結上善根也滿大願者結上菩提心願也二
成就如是下捻結多德可知自下第二明菩薩
德用圎備中三初悉從法門生者揔顯勝德所
成也下別顯後成就如是下結別中二初自分
德二隨順下明勝進德初中三初明善根德用
二得菩提下明大智德用三於諸菩薩下明三
昧德用初中勝善是德常作等顯用就智用中
三智初是明智德用先擧智體謂無癡闇故是
明也一身等顯勝用二成就下是大智德用初
智德分別法界是智用三遍遊下是淨智德用
遊刹心淨是智體淨謂無功用故如空也悉能
分別是妙用廣三三昧德用中初顯所得三昧
謂體用深廣名不思議下彰勝用有三一巧便
趣果用二住依了正用三達深無畏用上來自
分竟自下第二明勝進入佛境界於中十句分
二初六上攝佛境德二悉能下四明妙用無方
德前六中一同佛因善二照佛所證三持佛所
說四演佛圓音五得佛同辯語言法是也六得
無上佛地者是結得果位二下明妙用四中一
遍刹無礙二攝法無染三心智
[47-0597a]
探玄記第七第五十六幅心泫
廣用四稱實說法此四中初一身業次二意業
後一語業可知成就下結德顯多莊嚴世界者
顯人寶莊嚴故法華云國名大寶莊嚴菩薩爲
大寶故此句揔嚴下別顯有六句一勝人滿刹
二實德成嚴三稱理而住四進德相資謂善修
者自德進也熏修者諸菩薩德㸦相資熏也五
德淨無染謂不雜無明又不念異乘也六息繁
順道下第三結所嚴分齊有三初約一刹内一
少分處旣有如此十種大數菩薩充滿二類顯
彼一刹内餘一一少處皆有如此十種大數菩
薩悉滿三旣一刹中有如是多十大數重重菩
薩類虛空法界等世界皆亦如是菩薩充滿自
下第三明受用嚴淨亦是法滿嚴淨於中有十
事一向刹今嚴淨如前辨二令菩薩滿亦如前
三令佛現四有所求果法五有能求大願六行
法出要七令所化機淨八令於彼界常得見佛
九令佛常住十轉實敎法輪以非權敎故云不
退轉也上來正迴向成嚴竟自下第三結迴所
成有五句可知第三實際迴向於中三初正
迴向實際二辨入實成益三結成行相初中有
六句初牒前起後二心淨等因前成行謂由前
迴向趣大極果是故令心極淨若空安固如地
三入不思下正明入實謂絕無能所而有迴向
名不思也四樂觀等釋顯無能所所由五無盡
等謂無能所成稱性功德六平等順等明釋顯
無盡所由二摩訶薩下明入實成離妄益有十
對初對離能迴之妄次不妄取佛等三對明離
所向之妄次不取業等二對明離迴向業果初
[47-0597b]
探玄記第七第五十七幅正平
對離捻報業果後對離別報業果上來離有次
不壞等明離無以卽空而不㝵存故是故不壞
又性自卽眞故不待壞也次不取有等明有無
雙離以不取有是遣有執不壞有是遣無執也
次生死非離等明離背向相以法離生死相故
非雜乱亦離涅槃相故非寂靜今謂文意只如
此然古德有多釋遠法師云汎釋有三就破相解
解生死體空故非雜乱涅槃亦如故非寂靜二
寂用解解生死體寂故非雜乱何者是體近說
空是深說則不空如來藏是大般涅槃能建大
義妙用繁興無所不爲故非寂靜然依後義此
二佛境佛所行道名境界道生死涅槃法無定
相故日無法諸聖同依故名同止行法師云以
緣就實生死非雜乱以實從緣涅槃非寂靜辨
法師云如來境界道者此非有非無眞如是佛
證智行處故云境道也非他作無法同止者自
心眞如故非他作唯佛智依故無法同止今更
釋此第十對明離迴向行果相謂能趣佛境之
道此道無性卽空故非他作趣至佛果冥同性
海無能依智与所依理同處而止故云無法同
止又因相絕故道非他作果相離故無法同止
下明結行成於中二先結上修入行成後離諸
下結上行益相成可知第四依前所得無盡
善根復將迴向中有三初顯所得無盡善根二
以如是等下正將迴向三眼終不見下明其益
相初中十句初句是捻由前迴向巳得此無盡
善根常念下九句別辨一由前念學三世諸佛
迴向嚴土是故發生無盡善根二因前願求
[47-0597c]
探玄記第七苐五十八幅正平人寶嚴土生無
盡善根故云度菩薩也三因前嚴土令諸刹淨
所生善根四因前迴向求淨衆生所生善根五
因前實際迴向中隨順法界所得善根六因前
心淨如空不動如地等所得善根七因前解如
來境界道非他作等所得善根八因前不虛妄
取等成菩薩淨業所得善根九揔結因前嚴土
等行皆通三世所得善根自下第二正以前善
復迴向中先捻標迴向之能以者用也用前善
根至極辵向故能稱性度脫衆生下別顯有十
句一爲度故入衆生界知體空故不見衆生迴
向求此無障㝵德故名迴向二無尋命三無自
在我四無人福伽羅舊義翻爲人今正名翻爲
數取趣以數數取諸趣而受生故上四約生空
下約法空五以法無是非故離忿諍六緣生不
實七理實無著八知土體眞故無染九了行從
緣故無堅固十達境唯心故空無也自下第三
辨益相中三初見理益於中九句初五句明離
相後於如來下四句得實二此菩薩下明成德
益於中上攝佛果中具佛因下攝衆生三彼菩
薩下妙用益於中寶藏是用體次莊土後攝生
顯用相上來第四叚竟自下第五明由前迴向
所成行德威力故者由前起後也有十句一行
勝無倫二行堅無壞三威高伏魔四成德不退
五滿本要期六心廣七用速八深智九廣智十
菩提心力稱同法界上來別釋竟下第三結
名可知上來位行竟自下第二明此位果得此
位故得得斯果有三先擧數次別釋後結釋中
十内皆先列藏名後釋其義一
[47-0598a]
探玄記第七第五十九愊眞一
見佛藏二法三念四惠五義六願七德八智
九辯十果又此十中初六自利行一見佛五知
法五中初知理法二聞持敎三解文敎四悟意
趣五證法實亦是聞思修證次三利他行一以
功德身應二以意業曉悟三語業辯說後一攝
行成果謂由此迴向力令菩薩行速得圓滿是
故受職而得成佛後佛子下結第二偈頌捻
持中有二十五偈分五初一偈頌前行體悔過
等中但頌隨喜行德二三世下九偈頌前迴向
菩提及衆生於中三初四頌上莊嚴三世佛刹
一學佛嚴二攝法嚴三顯所嚴四結同佛嚴二
彼眞佛子下四頌上菩薩人寶嚴土於中初一
頌上法門中生次一頌業勝具身口也後二歎
德勝亦是意業勝未曾想念等是上文浮淨不
雜學三一偈頌上受用淨亦是法滿淨令生成
佛具佛法故名佛土也三十方下有二偈超頌
前第五結所成德於中初二句頌上威攝衆魔
次句頌上一切世間所不能壞次句決定修等
頌上行無倫疋次句頌上大願成滿次句迴向
功德等頌上成就不退功德次二句通頌所成
德深報廣四善能觀下有五偈頌上第三實際
迴向於中初一頌上正向實際兼頌成益中不
妄取業報餘四並頌成益次二句明無色心之
有無卽頌上不著意業及果報也次二句頌上
不取有爲反無爲次一偈頌上不壞因果不取
有無等一切衆生下一偈三句頌上生死非雜
乱後一句佛刹亦如是者亦得頌上涅槃非寂
靜類同世法空如故云亦如是也五菩薩如是知
[47-0598b]
探玄記第七第六十幅眞一
下有八偈頌上第四依前生善復將迴向於中
初一頌上所得十種無盡善根次二偈頌上以
前善根正成十種迴向次五偈頌上迴向益相
於中初二妄見巳滅棄等是上眼終不見不淨
佛刹等後三偈頌上不見異相衆生謂衆生稱
性離有無等故無異也第五迴向竟
花嚴經探玄記卷第七
乙巳歲分司大藏都監開板
[47-0598c]
花嚴
經探玄記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