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04 華嚴經探玄記-唐-法藏 (TKD)


[47-0644c]
十一此
盡第二地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第四挍量
勝分菩薩住此中勝三乘故前初住及安住巳
說過小何故至此方說勝耶釋云菩薩諸行是
事皆過前是初住及正住過今地滿勝故亦辨
過如小乘見位無此勝德今此不同故顯殊勝
然此勝相略說三種願是標志遐廣行是依
誓造修果是當位行成就初願中略作七門一
顯名二體性三約修分別四約行分別五約所求
行位分別六因果分別七釋文初名者願是希
求義地論云發諸大願者隨心求義故次顯別
名此論中但釋文不顯名古來諸德依義作名
或有須或不須今依梁攝論具列十名彼云一
供養願願供養勝緣福田師法主二受持願願
受持勝妙正法三轉法輪願願於大集中轉未
曾有法輪四修行願願如說修行一切菩薩正
行五成就願願成就此器世界衆生三乘善根
六承事願願往諸佛土常見諸佛恒得敬事聽
受正法七淨土願願清淨自土安立正法及能
修行衆生八不離願願於一切生處恒不離諸佛
菩薩得同意行九利益願願於一切時恒作益利
衆生事無有空過十正覺願願與一切衆生同得
無上菩提恒作佛事解云此十中最初供養願此
經中唯約供佛攝論通餘勝緣師等第二同第三
此經中是請轉法輪爲攝法上首非是自身作轉
法輪事第四願有人云此是知衆生心願此名非
也文中自釋是修菩薩行故同攝論也第五成就是
教化義同也第六此經中名知世
[47-0645a]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幅界願
現前了知世界差別與攝論不同會此二說謂彼
承事必往世界此知世界必事佛故又不須會伹
此經爲定彼論十願從此經出更餘處無文故餘
後四願意義悉同可知第二體性者有六門一
約剋性門唯識論第九以欲勝解及信爲性願以
此三爲自性故二約相應門梁攝論第十清淨
意欲以爲願體依般若故得清淨依大悲故有意
欲解云此有五法一清淨是信二意是意樂三欲
四智五悲後二是所依何故依此二者以願有二
故唯識云願有二種謂求菩提願利樂他願三
約所依以依後得智起此願故如餘論說十度之
中後四皆是後得智故四約行漸増爲性如地論
云何故名大願光明善根轉勝増廣故五約眷
屬通一切行故唯識云若幷眷屬二皆以一切倶行
功德爲性六約究竟梁攝論第十云此十願至登
初地乃得成立何以故此願以眞如爲體初地能
見眞如故第三約修分別者初七是修始次二
修熟後一修成得果又從地前初發心時卽起此
願至證初地修願得成如梁論等辨也第四約
行分別者有二一別二通別而言之初二目利行
論云初願功德行滿第二願智慧行滿次五利他
行於中初云以何身者謂攝法上首身能利他故二
云以何心者修行心方能攝生故三何者衆生者謂
四生等是所化故四衆生住何處者知世界差別
故五自身住何處能化衆生者住淨土之處後三
有三義一初是自利滿次是利他滿後是二利得
果二三倶自利論云後三願顯自身故三三倶利他
論云此示現如實教化衆生故二約通而言
[47-0645b]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幅
之此十揔是自利倶是利他故下論云此挍量菩
薩願勝有二種勝聲聞辟支一常勤修習無量行
故二与一切衆生同行故解云此上句自利後句
利他故得知也第五約所求行位分別者有二
一通二別通而言之或倶是行以並依願所修
行故或並是位以創發在地前終成在地上如
前梁論故別分中初七是行巳如前辨後三約位
顯論說後三初名得地挍量勝故此後初地乃
至第九地轉勝故二得菩薩地盡校量勝故此
在第十地菩薩位窮故云地盡三得一切地盡
究竟故此在佛地佛果究竟一切地盡第六囙果
分別者亦有通別通說倶因以在因位故若爾第十
何故成佛釋有二義一此是地上菩薩願力示
現他方成佛理實非佛二地中起願願當成佛今
亦未成或是果以地前起願未成爲囙得地成
就爲果如十度行地前爲囙地上爲果等別說
中有二初隨顯言前九爲囙後一爲果二具攝
言前五成因行第六知世界智是所求種智果
第七是所求淨土依果入九亦因第十所求正
報果第七釋文有四初一句結前生後起願
方便二正顯十願三廣攝眷屬四以十盡要期
以顯無盡初中生如是定心者論大方便大行
故謂巧起大志標期所作名大方便是願心也
依願造修行成必然故名大行成此願行也於
此二作心成決定更無二念故名定心二正顯
十願卽爲十段諸願之中皆有三義一擧所作
事卽行體也二發如是大願明對行興願三廣
大等顯願分齊此願中通論有七種大一供心
[47-0645c]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幅大清浄心者論名上深
信清淨以増上敬重故釋上也迴向菩提釋深
也決定信釋信也此中浄心具此三義又一向
不雜餘念亦名淨心二福田大謂有佛斯供故
日無餘供養三種有人配供三佛或可或不
准可知於中香花伹表敬無資用故名敬也其
行供与行敬何別但義一行可別資順義爲供
養虔仰義爲恭敬亦配三佛同前論就三乘說
三佛准下別教亦十佛也三供事大謂一切供
具等者此有三義一事事廣如論無量故二種
別多如論種種故三皆精妙如論復勝事等供
養故具此三義名一切具也此上行體也四願
大謂隨行起願如經登如是大願故此興願也
五攝功德大勝餘凡小之善根故云廣大如法
界六因大生無量愛果因不盡故云究竟如空
七時大能盡後際得涅槃常果故云盡未來際
故八立誓自要故云盡供養一切刧中乃至無
休息故一切刧中所有佛者頓供養也無休息
者常供養也問諸處多明供養三寶此中何故
唯供養佛耶答理實通有但文中影顯初願對
佛供第二願對法願護第八願對僧願同又復
供養有三義一唯供佛顯行趣求二供養佛僧
從之求法三供養三寶具攝功德今據初義
故唯供佛第二願中亦三初擧所作行於中經
有三句爲二釋一就始修二約終成初中三
者先護教法謂契經等取應誦等此是所護法
也書寫等解能護持行餘經論說有十種無性攝
論云一書寫二供養三轉施四聽聞五披讀六
受持七開示八諷誦九思
[47-0646a]
探玄記第十一第五幅朴正
惟十修習今此論中且說六種初五自行護後
一化他護二攝一切諸佛等者明攝受證法謂
證三菩提自行持也攝此轉授化他護也三一
切諸佛所教化法等者是行法謂修行者皆是
諸佛所教化故彼修行時若有障難攝令住善
使離障故濟令捨惡使出難故又未起障難護
令不生巳起障難救濟令免上來約始釋竟復
名三成就等約終成釋一明法輪不斷成就二
證三正覺成就何故菩薩證二乘菩提釋有二
義一所證二空攝生空故如勝鬘經中受攝正
法具足二乘世出世法故二爲物現證如天女
云若以聲聞法化衆生我爲聲聞等又法花云
知衆樂小法菩薩作二乘等皆此義也三修行
成就從初發心乃至因滿故云如實修行行成
得果故云正覺成也等二起願第三分齊並同
前釋可知下諸願中此後二段並更不釋應知第三願行
體之中有四一明攝法處如經一切世界等故此
是一切應化身佛徃彼應惑成道處故云一切
願也二明攝法時謂彼中佛現八相時此八相
亦有化佛具不具者如天王如來白衣成道則
無出家湏扇多佛亦知出世無衆生可化卽入涅
槃留化佛半刧度人是則無轉法輪若取化說
亦得具八餘釋迦等多亦具足此等並約須彌
山世界若就樹形等世界揔無八相以彼未必
有兜率天等又此八相論中伹釋五相以並捨
勝就劣故湏釋耳餘三不爾故不解釋以處胎
必生故不待釋出家勝俗故亦不釋轉法益生
亦勝不說故不釋之釋生兜率有二問答一以
[47-0646b]
探玄記第十一第六幅朴正
上界爲問難處來答二以他化等爲問生兠率
衆生敬心爲答釋餘相如論顯之三成攝法行
如經我於爾時等論釋中二一爲隨彼衆生故
自供養佛令他學巳故云方便此成功德行通
於八相二以彼如來有所說故啓請攝法請法
爲生故云方便此成智惠行唯約轉法輪相此
二揔名助菩提法四明其頓成論經名一切處一時
成一時轉論釋非前後故此名三時轉者是於一
切成佛之處同時三轉故名也亦是三請轉故第
四願内行中有二初正顯菩薩所行二說以化
物令心増長前中論攝爲四一種種者行義差
別於中有二先世閒行二出世閒行此二有二
若約位分地前爲世地上爲出若隨義分地教
行名世證行名出今就後義初至第六於一行
中修一切故名爲廣二第七地中一切行中修
一切故名大三第八巳去念念任運深入無量
佛境故名無量出世者正證眞智不雜法執故
不可壞離妄念故無分別也二體者諸波羅蜜
是菩薩行體故三業者是諸地中所修之業故
云助道法故四方便者巧相集成一攝一切要
由六相方得顯示何故論中同相異相此名有
相無相者以於別類各帶於摠名有是同然各
㸦無名無是異故不相違二一切菩薩下說前
四行用以化人於中菩薩所行牒前種種也及
諸波羅蜜牒前體也本行牒業及方便也教化
下正以化人令心得増長第五願内行中有
二先明所化衆生後明化所成益前中論攝爲六
初麤細者顯報相差別於色中細者無想是無
[47-0646c]
探玄記第十一第七幅宗戒想天在第四禪与廣
果天同處外道取爲涅槃修無想定生於彼天
得五百刧無心報無佛弟子生彼天中就無色
中前三空名非無想第四空名非有想以非有
麤想故名非有想非謂無細想故論經名非想
非非想也二生依止者是報之所託四生差別
作三門一明通局二顯寬狹三釋文初中化生
於五趣中二全謂地獄及天餘三少分如刧初
時人畜及鬼一切化生餘時通別故胎於三趣
少分謂人畜鬼餘皆無故卵濕於二趣少分謂
人畜餘悉無故人中濕生如頂生王等卵生如
毗舎佉母生肉卵出三十二子等二寬狹者以
四生望五趣四生寬五趣狹雜心云爲生攝趣
爲趣攝生論自釋言生攝趣非趣攝生何者四
生五趣不攝論言中陰是化生五趣不収此四
約所依受生名依止如餘三依胎依卵依濕化
生依何論釋依業餘三豈不依業釋化生業勝
不依外緣三上界浄欲界不淨四種種身者受
報別也謂下三塗苦上天爲樂人及修羅通於
苦樂五以自業是受生所依故云生處也六以
名色爲報自體故四藴爲名色藴爲色以色形
可覩當相說之餘四是心心法冥漠非名不辨
故說爲名楞伽云以名宣說無色四陰故号爲
名是謂衆生也二爲何義故化者有三一信入教法故
云教化成就二得小果故云斷世間道道是因義
卽惑業也世閒是報卽苦果也三得大菩提准
此二乘人無不皆向大菩提也第六願中初
所求行中有三初明世界形類故二明世界分
齊相遍故三世界數多十方
[47-0647a]
探玄記第十一第八幅宗戒
無量故初中二先擧所知後隨入下求能知前
中有四初約廣狭分別小千爲狹中千爲中大
千爲廣二義類分別初類多無數量二義難分
別三體不可壞四相不可動五事不可說三麁細
分別論云隨何等世界意識身者意識是心身
色色心麁故世界亦麁其細亦爾又如法花中
天人見刧盡者是麁也我此土常安隱者細也
四依住分別正住者是仰世界倒住者是覆世
界如蜂窠等言平坦者無塠阜等故言方者四
方故如斗形言圓者團圓故如珠形下明能知
隨如是世界以智入中而明了知二眞實義相
者如帝釋妙殿上有寶珠爲網天珠明浄一珠
中現一切珠一切亦爾㸦無障㝵世界亦然
於一處中有多世界多世界塵中復有多界如
是重重無障無㝵如幻業作故者轉喻顯之如
世幻士作幻業用令於水處見火火處見水小處
見大皆無障㝵此亦如是世界實爾故名眞實
此是如理智中如量境界故云唯智能知也三
無量相者如前二相遍於十方名無量差別盡
十方際故名入也下明能知皆現前知者不取
比知故願求此智第七願内浄土七義中經
内略無自在浄以与同體不多別故六中初三
當相明浄次一約人顯浄後二擧因顯果前中
初體浄次一相浄後一用浄體中同體有二義
一同以法性爲體是故鎔融相入無㝵二一以
多爲體多以一爲體故名同體是故論經無入
字明卽是故不言入也問与前帝網何別答前
是世界海約緣起通染浄㸦相變現今是國
[47-0647b]
探玄記第十一第九幅信光
土海就理實言一元來是多多本來是一亦非
彼此相涉等二具德莊嚴有三一神通莊嚴謂
神變自在或大小相容或能起化宣說法故二
光明莊嚴常放光明照除黑闇破無明故三寶
相莊嚴衆寶集成具勝德故略具此三故云無
量莊嚴三受用浄謂受用此土一令成斷德煩
惱永盡故云離諸垢穢二令成行德浄妙行成
故云具足清淨四住處衆生浄諸大菩薩悉具
勝智充滿其國故名浄五因浄土因有二一生
因謂修施戒等因當得浄土果如維摩經說二
依因此亦二種一以鏡智浄識爲土所依二後
智通惠爲依如下第十地入佛國土體性三昧
現浄土今依此義故云常有等六果淨果有二
種一因所生果二示現果謂果德自在臨機示
現今依此義故云隨衆生心等第八願中所
求行内有十二句初一揔次十別後一結揔中
不念餘乘釋同心同行謂此願与一切菩薩也
同心是見理同願与同行是學行同前中初五
行修行同後五德用同前中初三自分行後二
勝進行前中初一福行後二惠行惠行中初正證
智後是後得智又釋此三句如次卽是戒定惠
三學同也初者起行同修名共集善根情無乖
異名無怨嫉二与諸菩薩所證眞如同一味故
名同一境能證智心亦不異故名爲和合論名
住寂静者所證同也等觀者能證同也三以後
得智其諸菩薩聚會解說論佛法故云常不相
離下二勝進中四利他行若有衆生應以佛身
方所受化能隨彼心現成佛故云隨其等五自
[47-0647c]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幅利行有二義一解於佛
果不由他教故云於自心中等二解知佛境菩
提通惠等法並唯自心非心外有於中神力外
用智力内照自下明德用六明通體謂神通上
進不退所作稱心而成名常得隨意神通下四明
通用論云通業得名也於中前三如意通後一法
智通七一身遊多刹八多身多處現九得種類
倶生身十成就實智通達甚深不思之法下
具足菩薩行是揔結也第九願中所求行中有
二先明乘不退輪行菩薩行後身口下明不空
行菩薩行前中謂身等三輪是起行所依故名
爲乘成行必然故名不退二不空中亦二一作
業二利益前中亦二先一句揔明三業不空二
衆生下別顯不空先明身業所作必定不空謂
令見者無不得法故云衆生見者等二明口業
所作必定不空謂口宣實教物生眞智故云聞
我音等三明意業不空以内心具德令物念見
心喜入法離惑除障二利益中二一如藥樹王
遍治諸苦非獨治病故論云對治種種苦二如
如意寶多治貧病兼亦通餘經略無此句言爲
得如是揔結所求可知第十願中所求行内有
八句初句明所成菩提後七顯菩提作用前中
於一切世界者謂平滿遍於十方虛空法界等
一切世界亦通樹形等非唯須彌界於此等處
現得菩提下明作業中初示正覺業謂於一毛等
者前中揔說一切世界此中別辨一一世界中
一一毛端處示現八相成正覺等論經名凡夫
道者論釋是閻浮提者具約三乘就須彌山世
界說若依一乘則通樹
[47-0648a]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一幅
形等及毛端等以彼皆有可化衆生故云於一
毛端乃至示大涅槃故二說實諦業謂隨彼可
化衆生心以神通力爲現佛身以智惠力爲說
實法故云現諸如來乃至得佛道故三證教化
業謂觀法無我者離二我故性淨涅槃者是所
顯眞性故示如此法欲令衆生於此法上生信
解故又令衆生知於如來證得此法言必可信
故云知一切法如涅槃相故四種種說法業謂
以一音異解者釋有二義一約實謂就眞爲一
機感爲異如一眞身應物現異二就應復有二
一約類或爲天衆現一天音能令餘類各別得
解對人亦爾餘類皆然故經言一音說法衆生
隨類各得解二約法或爲衆生說施一音亦令餘
人解戒定等如是一切故經云一音說法衆生
各各隨所解也隨機異解各得成益故云以一
音乃至歡喜五不斷佛種業謂菩薩所行名爲
佛種得佛常起名爲不斷故云示大涅槃而不
斷菩薩所行故六法輪復住業謂大聖滅後令
法久住示佛智地理行果法修多羅等顯其教
法軌則不失明住持如本名爲復住故云示衆
生乃至假僞七自在業謂以大智惠者法智通
也言神通自在者如意通也言出生變化者是
幻通也以轉變外事故言充滿法界者通結上
三皆滿法界也又以法智照理不住世閒餘二
隨事不住涅槃揔三合取名爲無住上來別釋
十願竟第三明攝眷屬此十願中一一各攝
百千万阿僧祗諸大願故云諸佛子乃至阿僧
祗大願也第四顯願無盡有三初擧十法無
[47-0648b]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二幅盡
二以願反要彼若有盡我願乃盡三以願順同
彼無盡故願亦無盡此十法中略作三門一隨
事分別隨此十法一一皆無盡對之以顯願如
文自顯二廣略分別謂前九廣散後一略攝謂
衆生世界空界心緣此四是世間轉法界涅槃
起智此三是法轉佛出世及佛智惠此二是智
轉又釋心所緣亦是智攝以是染智故是故論
云略說三種三轉示現以三各三是故第十句略
攝前九三依論揔別分別謂初句是揔以爲化
衆生故衆生爲揔攝餘九事在衆生中意亦甚
玄應依一乘緣起無㝵准思可見於別中一衆
生住何處謂世界故二世界依何謂空界故三
說何法化謂法界故四隨所化衆生安置何處
令得涅槃故五亦令得大菩提故云佛出世佛
出世者是遠離世閒成菩提故非謂佛應世閒
名爲出矣以論說名化所置處故六以何方便
巧化謂佛智惠故七云何隨物心器謂心所緣
故八復以何法化謂佛智所入境法卽眞性理
此名起智者智依此起故今此論主餘前二門
相顯如文不待別釋此揔別相收圓融之義義
隱在丈故今別顯願挍量竟
第二行挍量中有二先明大願熏心令心調畼
堪能起行二如是則成信者下攝行成人正顯
所修前中二初決定發願者䐑前大願以用熏
心二則得下正顯大願熏心成益十心中初句
揔餘九別揔中利是増益義安是順理義又障
不能動是安也令行増長是利也別中一柔軟
者性善故二調順者離惡故三寂靜者不乱故
[47-0648c]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三幅四不放逸者不失念
故五寂滅者不起煩惱故六直心者正向眞理
故七和潤者救護衆生故八不恚者不捨衆生
故九不濁者不雜餘心故自下正顯所成行相
於此十行略作七門一顯名二辨體三明成
處四約心行分別五約二利分別六明次第七
釋文初名者一信佛因果浄心不壞二慈与生
樂三悲能救苦四施捨珎財五無有疲惓者榮
懃求法六知諸經論晝者惠達教法七善解世
法者俗智知冝八慚愧者輕惡崇善九堪受者
堅固不退堪受法噐十供養諸佛如說行者
順佛興供順法修行二體性者有二一約所依
揔以後得智爲性以依此起故二剋別自性初
信當法爲性慈悲以無瞋善根及不寤爲性施
以無貪相應思爲性不疲惓及堪受倶以精進
爲性知經書解世法倶以惠爲性慚愧當法爲
性供養佛如說行通論三業善表無表爲性是
故通揔有十法爲性一信二思三無貪四無瞋
五不害六懃七惠八慚九愧十色三明處者
此信等行大分三位修之初在十信位中卽初
修學如信進念惠等是也二在三賢位修之漸
熟如十藏品信藏等亦多与此同三至初地巳
上修之純熟堪任勝用以將浄治諸地今此所
說是後門也故地論云此信等十行盡是彰
地浄法四約心行分別者通論此十倶表是心
無非是行別分而弁前三是行方便心後七是
造緣正行故地論云此十種行顯二種勝成就
一深心成就謂信悲慈等二修行成就謂所餘
七行此与地持相似彼云
[47-0649a]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四幅自
*前三名心浄後七名行方便浄五約二利
分別者前七別顯二利後三通約二利前中信
是自利行地論云於中依自利行謂信能信菩
薩行及諸佛法求必能得故依利他行所謂悲
慈安隱釋悲与樂釋慈施以財攝他故不疲惓
者自爲他起攝法行後一以法攝他行故後三
攝護前七初二護成後一成攝由慚愧故護令離惡
能令信等成無著行由堅固力護令住善能令
信等成不可動由如說行起彼信等故名攝垢
清浄名依止行由供養佛亦攝起信等善根
故六次第者初自旣證信成佛因果二傷愍衆
生處苦深轉故起大悲三誓當救彼具得佛果
之樂故起大慈四爲欲救他自無願戀故一切
悉施五爲益他故爲他求彼世出世法無有疲
惓六由求無惓證解經書七善知經論故於衆
生上中下類善能籌量應作不應作等故起善
解世法八依應時分量等正行故起慚愧九於前
所作懃無退轉故起堪受力十以堪受力能供
養佛如說行也第七釋文中二先別釋十行
後佛子是菩薩下結其十名前中十行卽爲十
段就初信中干初一句攝德成人故云卽成信
者餘句顯其信德於中初二句揔次諸句別後
擧要下一句結初揔中言樂以信分別功德者
於佛果功德別別深信二信佛本所行因道能
至佛果下別中初二句廣上信因行論云云何
菩薩信行者信行六度等行能得増成佛果故
二云何次第成者信入十地漸得佛果殊勝功
德下明所信果德論云此是菩提本行入者爲

[47-0649b]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五幅
前菩薩本行入故云菩提本行入也前則標因
別果此標果別因又前是能入名入此是所入
名入此所入果中論攝爲六種勝由此境勝令
信心亦勝故云是故信勝也六中前五別顯後
一揔結良以此句是未後結中結因結果之内
擧其結果入此六攝故也五中前四智德後一
斷德前中初一寄對顯勝謂十力降魔怨無畏
伏外道不共過二乘故此三句合爲一皆悉不
爲魔等所壞故云不可壞下三當相辨德一信
眞智難測故云信不思也二信通惠深廣故云
信神力等三信種智多門故云信如來等下一
信佛斷德中信從斷惑因緣得此涅槃果德故
云信從因等下一句揔結以別說難盡故云舉
要言也信菩薩普行是結信因也諸佛等結信
果也威力是加等取說也第二明慈悲二心
於中有二先明三觀爲二心方便後卽生大悲
下正顯所起二心行相前中三觀卽爲三段初
眞樂本有迷隔名離慈由此生二妄苦本虛情
取名具悲由此起三於此得失復不了知名彼
二倒衆生旣爾可愍之甚雙結悲慈又釋此三
各有二義一但無他樂巳爲可愍况復此樂本
自有之而反遠離二但令離樂已是可愍况更
有苦設苦是實亦甚可愍况本虛妄而枉受之
三彼二倒者若雖無樂有苦自有能覺知力容
有反苦得樂之期由無明倒故體有妙樂不知
怖求方復謗云都無此事虛妄客苦不知猒離
方乃甘受妄想輪迴由此菩薩起深重慈悲就
初中作是念等者乘前所信故今念法甚深傷
[47-0649c]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六幅道守物不悟故起悲
愍也十中初一捻謂超情日深深極名甚別中
一離妄計實有所取之相故云離相此約遮顯
二眞理體寂名爲法定恒沙德義寂名義定故
云寂滅三無二我故云空四無根境等故云無
相五離取捨願求故云無作若約治障論中分
別者卽是妄想能取心也相者卽是名相所取
相也取捨者卽是妄心於妄境順處願取違處願
捨對治此三如次三句應知故又佛性論此三
脫門治皮肉心三障可知又彼論中配三無性
觀次第應知六性浄不雜故云無染七生德無
窮故云無量入倶益自他故云廣大九多刧方
證佛果堅固故云難壞第二具足諸苦中有三
初顯十二緣相二如是下結成苦聚三是中下
明緣體空彰有是倒論中於前初段内前之三
支合爲一分二於三界下辨後九支及後二段
合爲一分故爲二段也就前中亦二初一句揔
餘九句別揔中凡情迷理沒於二執故云心墮
邪見別中惑業皆名邪見釋有二義一是彼品
故如惡趣業愚等二如緣起六相相則無㝵上
下文中例同此釋九中初五屬無明支次三是
行支後一是識支前中初三依法義妄計後二
於追求時心過故前中初是無明住地迷覆法
體障其惠眼論名蔽意故云無明癡等次二慢
愛由癡迷覆因果之義妄計内外初一於内執
我自高⬤物名爲憍慢建我如憧恒起名常故
云常立等後一於外貪取愛綂自緾故云墮在
等又上三句初一癡使二慢使三愛使下二追
求時過一於可得處詐善外相
[47-0650a]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七幅李生
諂曲過二於不可得處情忌在內生嫉妬過又
妬他内報嫉他外財由此生生卑賤鄙陋是妬
心爲因資生不足嫉心爲因此釋經中而作復
身生處因緣也此經名慳嫉者於巳得生慳可
得生諂不得生嫉又由慳自財故資生不足由
嫉他身故身形賤陋下三明業支一揔明三毒
造業後二別顯業相初中於樂受生貪苦受生
瞋捨受生癡捨翻前二故云彼二顚倒非迷前
二名爲顚倒由此三毒集起重業下別中初句
内心思業後句動身語業前中煩惱如風思心
如火煩惱動心如風吹火此思中始也常令熾
燃思之終也論云於怨恨時㸦相追念者釋嫌
恨吹心也欲起報惡業者釋熾燃也二明起業
者從思發動身語業也顚倒是煩惱煩惱發業
業還与彼顚倒相應謂作惡時迭相加害者望
殺業說第九二種明識支以識支亦是所引亦
是能引今取能引以彼能持惑業種子令四流
不斷染諸善業悉成有流四流者謂欲界中一
切煩惱除見及無明名爲欲流色無色界一切
煩惱除見及無明名有流三界無明名無明流三界見
名見流流者是流注不斷義心意識名有通有
別別言本識集起名心未那審思爲意餘六了
別爲識通則倶有可知言起種子者有二義一
隨流造業熏在本識名起彼種二由無明行能
引識中五果種子令隨業生名起種子今取後
義故云起也第二段於三界地下辨後九支於
中論主分爲三相一自相等者釋有二門一約
分位二約隨義分位者自相者謂明現在因
[47-0650b]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八幅李于
緣體狀故二同相者謂未來因緣同現在故理
實現在亦有生者等未來亦有識名色等今約
分位分相故立二相三顚倒相者顯緣體實空
顯執有是倒二約隨義者一約從因生微細行
相是緣起自相二約果相顯彰緣起過患遍通
果位故云同相猶如色法㝵爲自相苦無常等
爲其共相共猶同也此亦如是從生名色牙卽
生義次第乃至有彼老死過患同故三緣實無
我妄取爲倒問同相中二支一向是果一向現
行自相七支爲現果爲因種設爾何失倶有過
故若取因種則不應言三界地生牙若取現果
則彼前四不異生等後三復非所生果攝答此
等並是現生果位却談因名以顯自相就自相
七支内此中和合者是論中共生義亦是不離
義論分爲三一報相名色共阿梨耶識生者謂
名色支中有義通攝一切名言種子阿梨耶卽
識支通有三義一依雜集論第四以業種爲識
支故屬能引識種入名支攝是故此文前三支
一處釋者以倶是能引故爲四流等潤彼業種
及五果種轉爲有故令其生果是故前言起心
意識種子由起彼種子令三界地生苦報牙二
以本識種爲識支故唯識第八云此中識種謂
本識因是故此中識種及名色等種爲前惑業
引潤力故起此種子令生苦果三現行第八亦
是識支唯識第三引經證彼第八是識支故是
故此中因相云名色不離本識故謂此共識所
生名色生巳依於現行第八爲彼執持故名因
相理實此中識等五種由前熏發同時而生但
[47-0650c]
探玄記第十一第十九幅依當來現起分位有
次第故說爲前後是故名爲彼果次第相也愛
取有三雖非所生然正生時具有此故唯識論
說生引同時是此義也問此三相与攝論中本
識三相何別謂彼云一自相謂本識自體二因
相謂種子識三果相謂異熟識答此中三相与
彼不同彼中一本識種生邊名爲果能持種邊
說爲因此二無二名自相今此明本識与能依
和合名爲報相二顯能依無體依於所依故說
此識名爲因相三能依相盡唯所依轉轉入彼
位名爲果亦以本識轉爲此果是故漸略餘相
皆盡唯有識在此上約始教若約終教卽此本
識是如來藏初卽与染和合次卽染法依眞後
乃染不異眞故唯眞轉二如是因緣下結苦聚
也是中無我下顯顚倒相並如論釋可知第三
凡夫可愍下明彼二顚倒謂失樂不知得苦不
覺第二菩薩於此下正起悲慈先見苦生悲後
令得最上樂故生慈此二皆与後智倶故皆
名智惠也第四施行中三初揔次別後結初揔
中句別有五一牒前慈悲二深心住地三於物
不惜四重佛妙智五盡捨一切爲求彼
智故論云求佛無上大妙智故二與金下別辨
九句前八外財後一内報外中金等是貯積餘
是所用此二中不攝内報通九爲二喜一金等攝益令物
生喜名藏攝喜餘八利身名利益喜亦攝内
一嚴餙二代步三代苦四自在五戲樂六眷屬
七慳著者物未必上但悏巳情名所愛著八
稱意並如文可知第五無疲惓行中三初牒前
起後二懃求不正顯不惓之行謂
[47-0651a]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幅
前用財施攝之未具更爲求法轉成大益世閒
勝事亦堪益生是故世事亦是所求三是故下
結成行相第六知經書行中略無牒前正顯
及結可知第七世智中初牒前二善能下正
顯行相中論云隨自巳力者量巳智力也隨彼
能受者量衆生堪聞也於自於他有冝應作無
冝不作如論中說者如瑜伽菩薩地菩提分品
具顯此義言上中下衆生者謂勝中劣衆生也
隨其所應隨其所冝而利益故三是故下結
第八慚愧中初牒前起後二卽知時下正顯行
相謂雖得世智能爲利衆生然於或刹那時或
晝夜時或所作成就時毎自斟量不令自心隨
逐世法常生慚愧不失自行故云習自他利道
也第九堪受中論名堅固力謂是精進於上
八行遍能策進故云如是功德卽信等也然精
懃有二一自分成處無退捨二勝進分中修不
息堅心辨此名堪受力第十供養修行中利
供是財行供是法卽上二事可知上來別釋十
行竟下結位顯名中初結位此是當地離障所
顯地之浄法故云起如是浄地法前安住中亦
名浄地法者彼是能治浄行此是障淨之處二
顯名可知行挍量竟
第三果挍量中四果之義略作十門一釋名
體性三屬因四攝果五分齊六通局七同異八
行相九次第十釋文初名者調柔有二義一
約能調謂供養攝化及迴向等能錬信等名日
調柔地滿足故稱之爲果此則調柔之果依主
釋二約所調謂信等十行爲供養等所調錬故
[47-0651b]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一幅仁
*令離垢清淨故名調柔調柔卽果持業釋也二
發趣果者謂亦二義一發於前地趣向後地行
相差別名爲發趣地滿明解名之爲果此從境
爲名二在於此地滿處發正惠解求趣解知後
後地中所有義相名發趣發趣惠解卽是果故
三攝報果者亦二義一王位之身酬因名報從
於此地勝福所生故名爲攝此卽因力果相爲
名二勝生之身業感名報屬此地収故名爲攝
攝報卽果故以爲名四願智果者亦二義一内
證願成通惠外用體用合擧故名願智此在地
滿故稱爲果二以願力助智令業用無邊故以
爲名二體性初果以信悲願相應智爲性以
信興供悲化衆生迴向願求謂初地後得与此
三行相應斷彼麤重名調柔故二以欲懃惠三
法爲性謂勝進道中尋師求法懃無懈惓正惠
明解名發趣故三以報五藴爲性四如名以願
智爲性又初是行二是解三是報體四是業用
三屬因者有二一別二通別論調柔是前安住
地分及行挍量家果二發趣是前釋名分家果
以彼念當得中解諸地等此處顯故三攝報是
前初住地家果以此王身是依何身果此中常
不離念佛等是爲何義果此中於一切衆生爲
首爲勝等是以何因果此中能動百世界等是
有何相果四願智是前願挍量家果二通論四
果遍屬此地可知四攝果者此四中幾是等
流果及離繫果謂初二幾是異熱果及事用果
謂第三幾唯事用果謂第四幾作増上果謂一
切五分齊者初二是其行修方便後二明其
[47-0651c]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二幅行報純熱前二唯
在地滿之處後二該於當地始終謂從初住地
乃至地滿所受王身名爲攝報所有業用說
爲願智六通局者發趣一種文局初地義通十
地其餘三果義局初地文通十地何以得知發
趣義通釋以後地地行旣漸増解亦明故若爾
解行何故不齊釋解可懸解行無懸修故不類
也等是懸解何故唯在初地釋以是初首故又
是見道可懸見故三果文通何故義局釋以地
地皆有是故文通各屬當地是故義局七同
異者前之三果諸地有異願智一果諸地齊同
所以爾者良以諸地相別難分故以前三顯其
優劣實德湏論故明願智彰地平等又前約三
乘顯地差別後約一乘明地齊等謂以一地卽
一切地一切地卽一地是此義也八行相者
通論四果各通二利別顯其相發趣自利餘
三具二九次第者何故於先說此調柔以前說
信等十行今此轉更錬使精妙義便先彰旣當
地行熱必趣後地次明發趣問若爾何故瑜伽
住品先明發趣後說調柔答此是本經彼論引
計應不別然論主迴之隨別義意義意云何彼論
意說當地修行信等滿則便推求後諸地事是
故先明發趣然後方說當地錬行故後辨調柔
此約說時以明次第今此本經中約行時說是
先調柔行後求上進亦可法實隨說皆得三前
二行解細故先說攝報是麁是故後顯若爾願
智非麁何乃最後釋前三倶是差別果故同在
先論願智是其無差別果是故後說前中行細
解次報事最麁以爲先後
[47-0652a]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三幅也十
釋文者文中四果卽爲四段初中三謂法喻
合法中四初見佛是能錬行緣二心大下明所
錬行體三多以下顯別地行相四是菩薩隨所
下明所錬淨初中此名少見論名多見並是揔
言非是數數法長引聲讀其義相似以勝通力
飛往他方見佛色身及聞正法卽他受用身也
又以内正願不動一處見法身遍滿義等又依
瑜伽住品正願得生受用土中常見佛故地論
通力願力卽是瑜伽二因緣見佛也此中一願
二力亦同彼論故云以願力故下明所見廣多
約數漸増論名方便示現多佛等故二行體中
成三種行一供養佛僧行三供如論二以是下
迴向菩提行三是菩薩下教化衆生行三別地
行中論有二行二攝利他檀度自利此略無檀
度者以二攝中施是財施愛語是法施無畏通
二處是故二攝以攝具檀行故不重顯四是菩
薩下明所錬浄於中初牒前供佛化生二行爲
能錬也行浄地法是信等行是所錬行也如是
功德牒所錬信等迴向種智牒前迴向亦是能
錬錬此所錬令出障成用謂前地滿時巳得清
浄今此更浄故云轉益明顯此出障也言堪任
有用者調柔德成堪爲勝用第二喻中金師喻
菩薩金喻信等行火喻所見佛數數入火喻供
養等三行此名隨火力是論數入也調柔等喻
所錬浄問餘經論說佛性猶如在鑛之金錬出
令顯此中復說信等如金此有何別義答佛性有
二一理性二行性此二地前爲障所纏如金在
鑛一大僧祇勤修資粮及加行力發本行
[47-0652b]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四幅
性生得初地初無流智及顯理性一遍滿義如
金出鑛此中信等是行性所發初無流法又如
彼金新出沙鑛更湏火錬令其清浄地法亦爾
初一刹那所生無漏唯行性力第二念去更重
新熏増益轉盛况今至此地滿果位燒錬純熟
所况如是餘文可知第二發趣果中有二初
正明發趣行後是名下揔結地相前中有四一
法二喻三合四結法中亦四一問二知三行四
到問中三先別問初地次別問二地後揔問餘
地於中相貌者謂立障立治階別十地以爲地
相以對地體說爲相耳言行者論中名得卽是
出世無分別智證得所證眞如言果者依因本
智力得有後得智然此後得通緣俗故名世閒
無分別智故亦是出世故故論名世出世智又
此三中初是無間道与惑相翻二是解脫道證
彼無爲三是勝進道後智進修何故不說加行
者以地前加行非地攝故地上加行勝進收故
此三並是諸他所修言成地法者信等十行是
諸地所行能成滿地故湏問此二種法也是菩
薩善知下明第二知於中十一句作三門一散
爲十一二攝爲五三行體唯三初十一者初卽
對治十障故梁論第十云地是對治義二成壞
者攬行成位集故名成諸行各住散故名壞三
行果果者諸地正證及後得智四分別得者諸
地所證法界各別又分別得相有四種如攝論
五清淨行者諸地後得智離染行成六從一地
至一地行者依前起後地背捨相七處非
處者所斷二執名爲非處所證二空名爲住處
八轉
[47-0652c]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五幅*文住處者自地
行滿不滯住故九勝進者勝進趣求後地住故
十不退者念念趣後不退息故十一菩薩淨地
入如來智者善知因圓必剋果故二論攝爲五
初二名觀方便者一觀障對治二觀地成壞初
約所斷顯觀後約所知明觀次三名得方便者
得之言證一始證二正證三證滿次三名増上
方便者修進後位名爲増上修不頓成初中後
別故有三句也次二名不退方便者一勝求二
不息故云不退末後一句名盡至方便者菩薩
位窮名盡至佛果位名至此五皆善巧而成同
名方便三攝爲三者謂此五種顯諸相得果初
一是相次一名得第三是果第四顯前三種進
修不退第五明三因窮入果是故唯三也諸佛
子下第三能行中旣善知巳雖未發初處然去
心決絕必定能行故云乃至無有障㝵言得諸
地下第四明能至中以必定能至後菩薩地及
佛智地故云得諸地乃至佛惠光明第二喻中
亦四商主喻菩薩將人喻利他初問中向於道
路行處宿處皆有利害並湏問也二未發初下
喻知前問行路不問宿處今知宿時不論行處
文綺㸦又前處此時文㸦顯耳三能以智下喻
能行旣能善知行處宿處行時宿時各有利害
是以籌量辨諸資具避害就利令達所至凡論
導師要具此二故論云一不速道方便二資具
利益方便此之謂也故云乃至正導衆人也四
得至大城下喻能到可知第三合中初問及知
通合二爾時下別合能行三乃至令住下別合
能到第四是故下結彼勤行可知
[47-0653a]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六幅上來
別辨諸佛子下第三揔結略說第三攝報果
中二先明在家果二若欲捨家下明出家果前
中亦二先明上勝身顯其報勝二能以大施下
明上勝果顯其行勝又亦前是異熟果後是等
流果前中問此王身是實是應答若約初教未
離分段應是實報然其所受非唯此身故云多
作不言純也以生浄土受彼身故又是應化以
有妻子非實身故若約終敎初地巳上捨分段
故變易微細非此身故安立十王爲別十地非
謂十地如實爲王如瓔珞經地前信等四位如
次巳作鐵銅銀金四輪王故豈可十信巳作閻
浮王今至初地還作彼王故知前寄四王以別
四位今寄十王以別十地故不相違二上勝果
謂依王報起勝行也於中二初自分行二常生
是心下明勝進願前中初隨有攝生行二是諸
福下明智令無染行又前正成利他後不失自
利前中二初以施行調物於中二初巧施調慳
二常施恒攝二所作下四攝攝生令其入道二
自利中論攝爲四初三名上念念三寶故次一
名同法念念諸同行菩薩故此一兩向用以經
中略無念僧故次二名功德念念自他行是所
行道也自體是波羅蜜也轉勝是十地也下四
名求義念念佛力等是所求境義又是大義利
又此等並隨有攝生時不起妄念故云念也如
論云如是諸念於事中行巳者正明隨有攝生
時也言成大恭敬除妄想者明不失自行謂上
念三寶故成大敬念行離障故云除妄也下論
重釋約施中離三輪及所求菩提二約四
[47-0653b]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七幅道生
攝等云如是作業中等皆離四事可知第二勝
進願中初六自德後五攝他前中爲首唯揔妙
等唯別勝大二種亦揔亦別後五非揔非別此
經略無微妙就後五中初一導以阿含後四皆
證一成斷德後三成智德智德初敎令得出世
名師二令學位窮滿名尊三令得佛果位種智
並如論釋可知第二出家果三初出家方便二
於佛法中下正明出家三須臾下明出家所得
所得中二初得三昧勝自在力以是用本故如
經得百三昧二依三昧所作勝於中有十初見
百佛者謂於十方各見十種他受用身於彼佛
所聽法習智故又瑜伽住品云以浄天眼能於
種種諸佛國土見百如來二知佛力者於佛神
力所加諸說法菩薩所聞法習智故瑜伽云變
化住持菩薩住持皆能解子上二自利行三能
動者神力遥化令生信故後三身往授道四飛
過者往至能入故五能照者正見彼世界故又
是身光照普令他見故六能化等者正敎化故
上四利他行七住壽者五種生中攝取勝生故
瑜伽云若欲留命能住百刧八知過未等者爲
化衆生作離惡爲首故是故說彼過未善惡業
道用以敎化諸衆生也九善入者爲欲増自智
惠故於藴界處等種種法門能正思惟簡擇義
理十變身等者速病變身以爲百故作多利益
各百菩薩爲眷屬故以百身起彼利他之行速
益万衆故名作多利益速病行故然初地巳上
入佛境界所化無量非局限此伹爲寄數別於
十地辨斯百耳下二地等明千等數皆准此知
[47-0653c]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八丈道生第四願智果
中若以願力者内證正願久積成也自在者智
力作用也以願白在諸所示現過前百數無量
無邊縱百千万億那由他刧計不可知問論經
所示現中有十一事何故此中揔不顯耶答大
都与前百數所示十一種法不多別故不重辨
小有不同如論顯之長行散說竟第二偈頌中
有四十五頌半分爲三初二十二頌說分次二
一頌半頌挍量勝分後二頌結說前中分十
初二頌依何身二有四頌爲何義三有二頌以
何因四有三頌有何相五有二頌半頌釋名分
中多歡喜六有一頌念當得七有二頌念現得
八有一頌半頌安住中信心成就九有一頌修
行成就十有三頌迴向成就上來十門頌前百
句正地竟下頌挍量勝分於中六初五頌半頌
十大願及十盡句二有六頌頌行挍量信等十
行可知三有二頌調柔果四有二頌發趣果五
有五頌半頌攝報果六有半頌願
智果未後二頌結說分齊初地竟第二地中
七門同前初釋名者依唯識第九具浄尸羅遠
離微細犯戒垢故十住論云行十善道離諸垢
故攝大乘云由極遠離犯戒垢世親釋云性戒
成就非如初地思擇護戒無性亦同瑜伽深
密並同此說地論釋名如前本分二來意有三
一地論云如是巳證正位依出世閒道因清浄
戒說第二菩薩離垢地解云巳證正位是前初
地依此出世修三學行戒最居先故此來也二
前地創證眞如猶有微細悞犯戒障不能性自
不待思擇護持浄戒故有此地成
[47-0654a]
探玄記第十一第二十九幅斯戒
行三前施此戒義次第故三所離障者依十
地論名邪行於衆生身等障梁攝論第十云依
身等諸衆生起邪行無明唯識第九云二邪行
障謂所知障中倶生一分及所起誤犯三業彼
障二地極浄尸羅入二地時便能永斷由斯二
地說斷二愚及彼麁重一微細悞犯愚卽是此
中倶生一分二種種業趣愚卽彼所起悞犯三
業或唯起業不了業愚解云此二愚中初是能
發後是所發問所知障不能發業亦非潤生如
何此中能發三業答唯識第一續生煩惱發犯
戒業通所知障此約悞犯故不相違又此二愚
一是能發業愚二是不了業愚若依此釋二愚
皆用無明爲性深密經瑜伽論皆同可知又唯
此地中揔除五法一所知障一分二彼所發業
三彼障麤重四及煩惱麤重以十地修位雖不
斷煩惱障然必伏彼斷其麤重五及離報障相
應心所離縛不生准前知之此上約始敎若依
終敎如梁論等其煩惱種初地永盡唯有彼習
其所知障一分麤者亦初地盡餘分及習於諸
地中各別正斷二無明爲緣劣無流業三所感
變易方便生死報並是所離准前知之四所
證者依唯識第十證眞如最勝義謂是眞如具
無邊德於一切法最爲勝故無性攝論第七云
第二地中由最勝義者謂此空理一切法中最
爲殊勝如說離欲最爲殊勝了知此義得八二地
五所成者謂成就戒度具足三聚及十善行
又如論具足八清浄等六所得者梁論云若
通遠法界最勝功德得一切衆生最勝
[47-0654b]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幅無上
菩提果此約當得若約現得二果同前七釋
文有三初偈頌讃請分二正說本地分三以偈
重頌分初中五頌分二初三明大衆慶聞前地
一聞法心喜二身業散花三語業讃歎後二解
脫月正請後地一知衆心二正爲請第二正說
分中論分爲二初發起浄後自體浄地果同前
更不解釋亦不科出謂正地三聚無悞犯垢名
自體浄直心趣彼名發起浄論云依清淨戒直
心者謂依此直心持戒純熟名清浄也性戒成
就至自然行者依直心戒浄成正地性戒不待
思擇性自持戒故云自然行也文中三初結前
標後二正顯十心三結行入位就正顯中直心
是揔別中十心内初六律儀戒次二攝善戒後
二攝生戒前中一不惱他故名柔軟自有人雖
直心持戒然心剛獷共住惱他今此反彼故名
共喜樂等也二自不起惱故名調和謂於連順
住運持戒不爲感牽故名自在力等又不爲戒
取煩惱所雜故也三能受他惱故名堪受論中
無此四能除細惡名不放逸謂善護諸根不令
悞犯悞犯尙離况有故犯此与正地何別釋此作
意不誤正地性自不誤五不恃巳戒自高輕彼
故名寂滅又釋得戒實相心無所執故不自高
名爲寂滅六遇難堅持不壞名眞謂無有難持
之戒而不能忍苦持之如世眞金燒打磨等終
不改變又釋此亦屬攝善法戒瑜伽住品云六
者於諸妙善菩提分法常懃修習意樂下二明
攝善戒七修善無猒不雜懈怠故名不雜論中
所得功德不生猒足者揔標意也依淨戒
[47-0654c]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一幅者依前離戒更求
等者進修攝善故名勝戒下論云攝善法戒浄
者於離戒浄爲上故此名勝也樂寂靜者増長
此心故瑜伽云七者卽彼修爲隨順故樂處遠
離意樂也八修善求佛不願人天故名不貪下
二攝生戒九悲心益生故名爲勝謂願常在世
攝化衆生名爲不斷三有之願此是大悲不住
涅槃瑜伽云遠離下乘趣證大乘意樂也十智
心無染故名爲大謂雖隨順諸有攝生而其内
心常不染世此是大智不住世閒瑜伽云欲一
切有情義利意樂又瑜伽中於前地未起此十
心意樂此經二地初亦相似也言以是十心入
第二地者結行入位也瑜伽云卽由如是十種
意樂成上品故極圓滿故是諸菩薩入證第
二増上戒住同於此也第二自體淨中論主分
爲三聚此三聚戒義略作十門分別如別說文
中初明離戒浄以離殺等故亦名正受戒浄亦
名律儀戒二從作是思惟一切衆生墮惡道下
明攝善法戒三從此十不善業道上者地獄下
明攝衆生戒就初中有三初揔明此地性戒成
就二捨棄下別顯遠離十要業等三菩薩如是
下揔結常行初中住離垢地自然遠離者正明
性戒成就不待思擇方離殺等故云自然離也
於此十惡乃至微細亦皆遠離故云離一切殺
生等也瑜伽住品云於此住中性戒具足極少邪
惡業道所攝諸惡犯戒尙不現行况中上品也
又遠離殺等汎論有四一但防三業麤過如凡
夫戒行二止甚細犯如三賢菩薩上二約現行
三除種子謂初地四誤犯亦
[47-0655a]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二幅離卽
此地上約初敎辨又有四種一防現起二除種
子三滅習氣四顯性浄後二是此地爲性浄難
彰寄除殺等以顯彼浄上約終敎辨又爲地體
超絕相實難分寄顯地別非卽是地若不爾者
豈可地前迴向等位行相極深今至地上方離
殺等故知寄顯地相差別後禪支等當知亦爾
上約圓教弁二別釋文中離十惡卽爲十段
初離殺中別辨内三初因離者離殺因故此有
二種一外具名受畜因謂刀斫杖打餘呪藥等
倶是能殺之具皆悉遠離梵綂經名離殺緣也
二内起貪等名起因實具三毒何故論中伹擧
貪瞋釋癡心邪求祠祀殺生爲難遣故非謂不
離是故對治離中別明此離問貪瞋倶是起因
何故文中離瞋處言無瞋離貪處不言無貪但
言有慚愧耶答殺業道中瞋爲究竟故雜集論
第七云殺生業道貪瞋癡爲方便由瞋究竟如
殺生麤惡語瞋恚業道亦爾殺生謂爲皮肉等
是貪爲除怨等是瞋爲祠祀等是癡離無慈悲
必不殺害他有情故是故由瞋乃究竟也言有
慚愧者謂貪利殺生沒命無恥反此有愧故無
貪也梵綂經中名離殺因二言於一切下明對
治離謂内起慈悲對治殺事何容得有殺法成
就梵綂經中名離殺法此中對治卽離名對治
離不同因離等治行有二一授与世出世樂因
二与彼二樂果此中悲心是論安隱心也言常
求樂事者通結因果之樂也三果行離者正離
殺業攬因成殺故名爲果離此所作故名果離
有二細約心念惱尙不曾有况麤約身害
[47-0655b]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三幅是
卽亡言論中麤内五緣成殺雜集第七云亦有
五緣一事者謂有情數二意樂者謂此想及必
害意三方便者謂爲害故加刀杖等四煩惱者
謂貪等五究竟者謂彼衆生由方便故或無閒
死或後時死地論五中略無煩惱雜集五中略
無有他以簡自害二論合釋通具七緣一他簡
自故二衆生簡非情故三衆生想簡迷心故四
殺心簡錯誤故五興方便加刀杖故六起貪等
簡慈救故以菩薩爲救重罪殺不犯故七究竟
命斷故闕緣辨罪思准可知下諸戒中皆具
此緣亦准之離殺生竟第二離盜中亦三初因
離中准殺應有二因資生不足是外因貪等爲
内因何故不說内因釋以同前故不重說也又
釋内懷知足爲離盜因又初地上得無盡財故
說資生常足也二對治離者於自資財當能捨施
令當來大財報果不壞故論經名不壞他財謂
他世財也此經略無此句三果行離者亦二細
謂草葉麤謂資具殺婬二業於他衆生正報處
起細約心念麤就身事資約外財物有微麤以
分輕重論經五緣此中略無三四餘如論顯第
三離邪婬中亦三初因離者自足妻色故以初
二三地相同世閒故寄同凡夫故云足妻也又
釋此地攝報果寄作輪王故有妻色又釋梵行
有餘故云自足也二對治離者現在梵行浄故
不求未來妻色故云不求他妻此經略無此句
三果行離中亦二初微細約心故云不生一念
也二麤重約身身中邪有三種釋有二門一約
麤二就細麤中初不正有五一他女二他妻
[47-0655c]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四幅三巳親四姓護謂
上族非下姓所配等五標護謂巳許他他巳下
信爲標誡所護此並如地論智論第十五云若
女人父母兄弟姉妹夫主兒子世閒法王法守
護若犯者名邪婬二非時有三一者智論名梵
行護有二一出家二一日戒又自妻受八戒時
二有孕子時婦人猒本所習又爲傷脂三乳兒
時婬其母乳竭故皆是邪婬三非處謂非道有
二處可知二約細顯中不正者非巳妻妾菩薩
不自受畜妻妾故常不邪婬二非時者謂修戒
時菩薩無時不修戒故究竟不婬三非處者是
過麤鄙永斷不爲若細弁邪正二婬倶不可
得上三身業戒竟第四離妄語中初句揔後別
別中二初對治離二果行離以對治離卽是因
離如初殺中因有二謂内外後盜婬中單舉外
因謂資財不足及妻色不足其内因貪等更不
重擧今妄語中旣無外因内復無別故論云無
外事復無異因故是故誑他之思心是妄語因
離此卽實語成實語卽是謂離故不別說對治
三中初常實語者不違自心隨想語故二諦語
者審諦思量如事而語故三隨時語者離過語
也自有發語心事倶實而言不合時自惱惱他
菩薩不爾善知時語也二果行離中亦二擧細
况麤可知論中覆見忍見者依大婆娑論覆相
妄語名爲覆見覆心妄語名爲忍見謂本見前
事實生見想誑言不見此覆巳所見名爲覆見
又實不見前事妄生見想誑言不見於事雖實
於見有違故名忍見此忍巳見故第五離兩
舌中新翻名離閒語言無破
[47-0656a]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五幅壞
心者是對治離以破壞兩頭是所治故於鬪訁
下明果行離有二一細心中憶持其事二麤身
往異處說論云此二種明者謂於兩頭各詐現
爲明由此成於兩舌故如野干詐親師子及虎
破其兩處等又云此聞不向彼說此壞故者此
明擧經顯離也謂懼彼前人間此語巳於此人
所起惱壞事是故不說又釋恐彼人於此人所
和合心壞是故不說彼聞亦爾餘如論說第
六離惡口亦名離麤惡語論中初果行離正離
麤惡之語論經中有十六語此中有四語一麁
獷者是損他語能令他瞋故二苦者是苦他語
也三惡者是鄙惡語四自壞壞他者巳有同意
樂事自身失壞令他失壞故餘語如論二對治
離謂潤耎語等有十二語此經略無如論具顯
第七離無義語亦名離綺語亦名離雜穢語
初對治離中論經九句此中有五於中初二敎
化語化令生信故言常自護者言合理不令失
故言應作不應作者顯不失之相謂若見在不
善衆生令捨不善安住善法彼時敎化成利益
故方始語故云知時語次一名敎授語敎令起
行故論中依展轉等者謂㸦相筞勵修勝行時
說義說法故名利益語也次一名敎誡語誡令
止惡故論中展轉擧等者㸦相擧罪令懺悔時
及有諍韋令殄滅時作如法語及阿含語故云
順法語也後一名攝受語謂說法攝受衆生令
修行時如威儀住而發語故名籌量語也二果
行離中戲笑是細故作是麁二倶離也餘如論
辨第八離貪下三明離意業惡皆但有對
[47-0656b]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六幅治離
無餘二離可知論中不貪有三種一事財屬他
事此有二謂巳攝者財事現在攝想者物雖不
在遥有所屬彼有護想此二名爲若物屬他也
二體謂財體也此亦二謂金等但是所用不堪
喫著衣食有資身用此二是所貪之境故云他
所攝用也三差別謂貪有下中上三種故謂初
起希望二願得屬巳三起奪取意離此三貪故
云不作是念我當取之第九離瞋中論經内
有三初攝治二離障三起行此經略無後二就
攝治中論有六心爲五衆生此唯四心一於怨
起慈二貧苦起悲三於著樂衆生起潤益心以
法津潤令離放逸故四發菩提心勞倦衆生起
愛念心而作利益故又論云此慈心等有六種
障者明前六心有此六障此非分別者非二三
等障同障一治亦非二三治同治一障不可如
此分別故云非分別也亦非一一各別相對但
是通障及通治也六中一約怨生長是瞋力耳
二約親不生等是恨力三約自善不生等是垢
力四約不善生長是害力五約他不愛事等是
妄想力六約愛事不生等是妬力矣故云文句
次第說也無量惡行根本釋等字也餘如論可
知第十離邪見論中七種見作二門一約行
二約人約行中初一離邪離小乘故次三解邪
顚倒見故一邪見二戒取三見取次二行邪藏
非詐善故一藏非二詐善後一信邪信世閒故
對治此七名離邪見二約人中初四是梵行求
衆生一是同法小乘後三邪見外道次二是欲
求衆生後一是有求衆生今此經略無異
[47-0656c]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七幅乘及戒取見餘五
中深信罪福是不姦欺餘如論辨可知言菩薩
如是常護善道者第三揔結行成也初離戒
竟第二攝善法戒中有四一智二願三觀四行
初言作是思惟衆生墮惡道者由十不善者此
是智有其三義一何所知知衆生苦因果二何
因知因前自離十惡卽念衆生不能離惡三何
故知知物有惡自行善業爲欲化他是大悲故
論中乘惡等者釋道也亦名趣苦身苦處釋惡
也常墮者釋墮也上釋苦果下釋苦因謂十不
善業攝到一切惡果數故論中以數攝經中十
也惡攝不善果攝三塗到攝其業以業能到果
處故受解集義謂集果名集納果名受義相似
故行解因義謂生果名因趣果稱行義相似故
第二我當自住下明願中亦三義一何所願願
自住善亦令他住二何因願因前知生由業墮
惡三何故願以大悲心不捨離故故自行皆爲
衆生文中二初揔擧願事二何以故丁徵責釋成可知
攝論頌云云第三又深思惟下明觀謂通
觀十善有其五重義亦有三一何所觀通觀障
所治十惡能治五重二何因觀因前願自住善
亦令他住若不識善知何所住三何故觀觀善
爲欲攝起行故文中有二初思惟十不善墮惡
道是所治障也二行十善下明五重十善是能
治行也問此中十善与上律儀戒十善何別答
前望止惡今約作善止作不同故分二位問十
善翻十惡十惡旣唯一十善何得有五重答計
翻不善亦應是一但以善隨無智故名世閒隨
智勝劣故有出世閒之四位
[47-0657a]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八幅問善
旣五重所翻十惡亦應有五何者謂人天十善
翻惡道十惡聲聞十善翻八天十惡乃至如來
十善翻菩薩十惡應如是耶答不爾翻善之惡
違理損物不善相麤不通上位故唯有一反惡
之善順理益物福隨於智通於上位故有五種
是故五位所離惡齊故唯一種所成善異故有
五重此卽止同而作別也是故此地是菩薩十
善尙非二乘况同凡位若約寄言亦攝凡位問
不善業麤不通上位不得約上說有五重不善
望下未知亦有階降以不答約心境亦有五種
一極重如如來秘密藏經云如父得緣覺道子
斷父命是殺生中重餘如上說二稍重如殺人
等如戒經說三次重如殺畜等如此中說四輕如
秘密藏經後復次說五無罪如菩薩戒說爲救
生多命及救無閒業而斷彼命不犯等也並具
如前十不善章說五重之中初人天可知二聲
聞内論云實相觀者揔觀十惡及人天十善具
四諦故名實相也下別顯二門四諦觀如論可
知与此四諦觀智和合修聲聞行論中智惠同
觀修行無分別者有二義一約境於前善惡二
種四諦同觀齊修無別異故名無分別二約智
謂此聲聞觀諦之智与十善道和合故名同觀
同行無分別也上來揔句對下彰勝下別有五
句對上顯劣論中五内初三明劣菩薩後二對
劣緣覺五中初因集有二義一性因二習因今
此論中且擧習因謂過去所習狹劣善根依之
集起今所成行故因集亦是集成種性名日因
集如經若心劣等可知餘四論文自顯可
[47-0657b]
探玄記第十一第三十九幅
知第三緣覺十善中二初揔二不從他下別顯
有三初不從他聞自然得知者地論名自覺義
謂不假佛說及菩薩故瑜伽第三十四獨覺地
中明獨覺種性有三相中第三相云本性獨覺
先未證得彼菩提時有中根種性是慢行類由
是因緣深心悕願無師無敵而證菩提二不能
具足大悲方便者地論是不能說法義謂不起
心說法者釋不具大悲也不堪說法故者釋不
具方便也瑜伽名薄悲種性由是因緣於說正
法利有情事心不愛樂於少思務寂靜住中深
心愛樂三言而能深入乃至辟支佛乘者地論
名觀小境界義謂觀微細因緣境行故此中小
境有二義一約十二緣伹有苦集二法故名小
二是緣生深細名小今取後義瑜伽云有薄塵
種性由此因緣於憒閙處心不愛樂等瑜伽中
五相一種性二道三習四住五行廣釋如彼地
論云因集畏苦捨衆生等者明与聲聞辨同異
謂聲聞五相中三同二異二異者此不依師故
依止勝能觀深細因緣法故觀勝問此不能說
法与捨衆生何別答聲聞亦有能說辯力爲無
大悲捨生趣寂今獨覺亦無說力瑜伽云或濟
度他下劣愚昧以身濟度不以語言何以故唯
現身相爲彼說法不發言故示現種種神通境
界乃至爲令心誹謗者生歸向故然此有二類
一成獨覺者名麟角喻二成獨勝者名部行喻
餘如瑜伽說第四菩薩十善中地論四内初一
行因次二行相後一行位初言行是十善乃至
無量無邊者此是因集謂宿習善根依之起行
[47-0657c]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幅論中三義釋一依一
切善起行者明自利行因二依一切衆生等明
利他行因三大乘心等出因體謂此廣大心無
量等也又釋初釋大心二廣心三無量心可知
二言於衆生下明用謂利他心緣苦能益故見
衆生習苦因受苦果起慈悲是菩薩用也三言
有方便力者明彼力是利他行卽四攝方便依
前慈起故是彼力四言志願下明地謂行所依
位於中分三謂三阿僧祇各滿處爲一故有三
位也文義如論具釋應知言淨諸地等者以淨
諸地上上淨故及淨波羅蜜第一淨故令彼第
三廣成之行方得圓滿論中問答解釋可知第
五佛十善中論經有捻有別此中伹別無捻別
中四内初三正是佛果後一是此地中行前中
言得佛者彼十不善習氣同滅故方得佛二言
十力下顯佛別德明善自在成捨於二乘故三
言集諸佛法者謂依菩薩乘方便善巧集諸佛
法令圓滿故上來觀竟四是故下是第四行也
釋有二義一近望佛善以結求心故名無猒足
論依此釋屬佛善中収二上旣通觀善有五重
今乃結己應行十善唯求佛善攝善法戒竟第
三大段攝衆生戒亦名利益衆生戒於中論分
爲五一智謂善知衆生苦因果故二依智起願
願爲衆生自修善故三依願起行如誓而修故
四依行攝生悲爲益本故名爲集五依悲正成
攝生之行名爲集果初中有三初捻知苦因二
從於中下別知苦果三佛子下捻結所知前中
論名時差別者謂對果明因果有三塗不同明
知因時亦有三位差別故
[47-0658a]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一卜天亮
云上者地獄因等此上中下有二義一約境有
三品二約心亦三品思以准之問雜集等論皆
下是傍生中是餓鬼等何故与此不同答依正
法念經此三各二謂大海下無閒等八大地獄
爲正地獄如或在鐵圍山閒等諸處小地獄名
邊地獄又如波吒迦餓鬼鐵腳餓鬼等名正餓
鬼謂頭如大山頸如鍼等極大苦惱如餘人閒
坑塹等處有鬼食人涕唾等名邊餓鬼又畜生
中如熱沙龍等受大苦名正畜生人閒諸畜名
邊畜生此三中地獄邊正望於鬼畜一向苦故
更無異說若以邊鬼望正畜則畜重鬼輕此經
約此說若以正鬼望邊畜則鬼重畜輕雜集等
約此辨是故不相違也下別顯中地論顯二果
一報果謂三惡道受苦報故二習氣果人中受
殘果故雜集論第七各有三果一異熟果二等
流果三増上果初殺生異熟果隨下中上受三
趣苦二等流果彼論但一果謂短命此中有二
者謂殺命未斷時令他苦故約此方便位得多
病報二正命斷故得短命報三増上果者雜集
云所謂外具乏少光澤是殺生増上果二刧盜
中報果可知等流中共財不自在者亦約方便
位以雖有財不得用故増上果者不与取故多
遭霜雹三邪婬中得不隨意眷屬亦是約方便
得果三増上果者欲邪行故多諸塵坌四妄語
中等流内被謗約違境得爲誑約違心得又爲
誑亦是方便以有誑心故増上果者妄語故多
諸臭穢五兩舌等流中弊惡眷屬是方便中令
他眷屬不相喜見故得此報増上果者離閒語
[47-0658b]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二卜亮
故高下險阻六惡口等流中言恒有諍訟約方
便得又常聞惡音約語體麤惡得等流果言恒
有諍訟約違憁他人得果増上果者麤惡語故
其地鹹鹵磽确穢惡七無義語等流中言不明
了者言不威肅故是正等流果人不信言者是
約方便得果也増上果者綺語故時候乖變八
貪欲等流中多欲約方便無猒就正位集論名
貪轉猛盛増上果者貪欲故菓實尠少九瞋恚
等流中求長短約方便得果正果可知集論名
瞋轉猛盛増上果者瞋故菓味辛苦十耶見等
流中心諂曲是方便果集論名癡増上故増上
果者邪見故菓味辛苦或全無菓三言諸佛子
下捻結無量大苦聚也智竟第二願中作是念
等願離不善也行十善道者願住善也亦令等
正爲攝生故也第三修行中如是念巳下明依
前願修起自行亦令他下明依自行成攝生行
論中遠離障是釋離十不善也修行對治者釋
安住十善道第四集中言是菩薩爾時等明十
種心初爲救惡業二爲苦衆生三爲怨四爲貧
五爲樂六爲外道七爲入法衆生八与己齊者
推之爲師九德過己者尊若大師十初發菩提
心劣於巳者攝同己身論中乘大乘進趣者釋
師心集具足功德者釋尊心餘義並如論釋可
知第五集果中有二初別明攝生後諸佛子下
捻結前中救攝亦有十類衆生文皆有二初舉
所化後明化益前集中爲分釋十心寄前十種
衆生以釋差別今此十類一一生所皆有如前
十心救拔初一解邪衆生餘九邪行衆生又十
[47-0658c]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三幅明一中論分爲四
初一化顚倒衆生謂違理乖境也次有五化欲
求衆生謂求外五欲也次二化有求衆生求三
有中果也後二化梵行求衆生妄求出道也初
中先舉所化後我應下明化益初中先捻二邪
心下別別中邪心是論中惡心也論中有惡意
言惡心者此是我淨二倒望於常樂根本集起
故說爲心我是常本淨爲樂原此二性成非作
意生故名惡心非專念行又惡意者常樂二倒
伺緣現起名爲惡意專念行也此經中舉本収
末故略無惡意言行邪險道者明此四倒是惡
道因也下明能化先悲後攝攝中令住正見者
治前墮邪見也如實法中者治前險道餘如論
釋第二是諸衆生下明化欲求衆生此有二種
一於現五欲受用生過名受用時此約受果時
二於未得五欲追求起過名追求時此約造因
時就前中有三初受不共財者謂巳得之物不
与他共於費用時起瞋過也二受無猒足財者
求時無猒生貪過也三受貯積財者貯而不用
順生三毒増癡過也就初化不共財衆生中二
先所後能亦是先過後治前中初鬪諍於言中
後對怨於心中故名分別彼我也論中思念作
報解瞋恨也行熾解熾然也増長解不息也能
治中爲治瞋故令住大慈第三是諸衆生常貪
下化受無猒足財衆生先所化後能化前中初
常貪等者内心難滿也二恒以等者身口侵奪
也論中斗稱是身妄語是口言等者等取餘計
也此等並能巧侵他財不令彼覺名方便奪下
能化中令住淨身口治前邪命淨
[47-0659a]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四幅明一
意治前貧心第四是諸衆生隨逐下化受貯積
財衆生先所化中有二初因貯生三毒二常爲
下結過屬癡論中因體過者釋彼經中因字也
謂由貯積与貪等爲因故下別釋彼染著故者
解貪也散用起瞋者釋瞋也寶翫等釋癡也數
爲下釋結成癡過謂不見火燒不求對治下明
能治中清涼處是涅槃始前火故上來三門是
化起煩惱衆生下二門化造業衆生謂追求生
過於中二初求現報造諸惡業後追求後報造
有流善業第五是諸衆生常爲無明下化追求
現報習諸惡行衆生先所化中四句初無明覆
心過謂以無明不見現在寶是苦報故妄生樂
想求此妄樂而作大罪復不知此罪未來當有
大苦果報二入黑下明増惡遠善過謂由此迷
異熟愚故造惡趣業論中是愚癡因等者下釋
此第二過文也謂依癡起貪瞋等使滿足名癡
爲使之因言善行障是遠善卽離無漏智處故
順不善行是造惡業三入於生死下明受苦報
過論中受至大對過下釋此第三過謂此業因
納果名受到果名至所受苦果多有對㝵故名
對也對極名大又大對有二一受彼苦身二至
彼苦處四隨逐下増邪見過論中多作罪因下
釋此第四過謂由多作罪因緣故臨欲終時見
地獄相心雖生悔不能集彼正見對治故名隨
邪見也下能化益中三初化彼衆生令得惠眼
翻前初句二以惡眼見實法相治第二句三見
實使得無㝵佛智治後二句謂證從心起名不
隨他等也餘如論釋第六是諸衆生墮生死道
[47-0659b]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五幅下化
追求後報習諸善行衆生謂由迷出世勝義無
明造福不動業求於未來人天之報也先明所
化後能化前中句別有十論分爲三一險道自
體名爲體也二在之難出名爲障㝵三住之失
於出世善法故名爲失初中善根旣少令人天
報危易可顚墜名爲險道二鄣㝵中有八初二
迷苦次二迷集次二迷道後二迷滅初中一有
苦二迷苦前中將墜等者謂猒離三塗造善求
樂論名求出也然順世墜惡是過也如世險道
險危將墜二入邪見網者如世險道草葛交撗
無由進涉生死險道惡見難出謂人天實苦妄
生樂想三爲種種下二句中初迷集後造集前
中如世險道有荒榛闇曀視眄莫由生死險道
癡闇所覆不識苦因四隨逐下明其造集如世
險道多諸危徑欲進反迴生死險道邪法滿世
入邪失正五常爲下二句迷道初無道體後無
道緣初中如人在險失目難出凡無惠眼無由
得出謂著人天果癡愛覆心六遠離道師者明
無道緣如人在險自旣無目復無將道進趣無
由論中生惡道是三惡道也放逸等是北洲長
壽世智三難亦通餘人天處也雖値佛世不見
不聞是生盲生聾也七非出要下二句明迷滅
初句迷正後句有障初中如人在險迷東謂西
向南入北謂欲求涅槃謬求梵天正報梵世依
報此並初禪等取於上以爲涅槃八隨順魔心
者明障於滅如人在險怨賊所侵難得出離凡
夫亦爾惡魔所侵五欲是魔境煩惱是魔心貪
著名隨順已有功德却令盡未起功德不
[47-0659c]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六幅令集下明於失論
經有三初一失人後二失法失法中一失離惡法
二失於善法今此經中略無初二謂出世善法
起順佛心名爲佛意違背名離下明能化中二
初令度等治前險道之自體二令住等治前障
㝵及失可知上來二門明造業差別竟第七是
諸衆生爲煩惱下明有求衆生辨其受報差別
亦有二門一道差別者五趣流轉過二界差別
者三界繫閉過初中二先明所化後顯能化前
中初句捻欲有下別捻中論名沒在大河過者
五趣漂溺煩惱瀑流猶如大河求有沒中故是
過也別中句別有十三論攝爲三初煩惱是五
趣河體二處之多害名爲起難三離出世道名
之爲失又初名惑體二明障道三失善友初中
五一欲有等者顯深故如世河深名爲大河四
流盈滿名無量水也二隨生死流者顯流故如
河雖深若無流續卽可枯竭今煩惱常流故不
可盡三人大下立河名如名大河顯其非小以
有愛水所沒故愛河煩惱非一何故愛獨標名
以愛能潤漂溺中强生死連綿以愛爲本故偏
彰号理實通餘四爲諸煩惱不顯漂色也如流
若緩人在易出急卽難度煩惱若緩聖道可生
現行無閒聖道難發論云念念不住者無閒斷
故釋煩惱勢也不見岸者無對治故釋不能求
等也五常爲欲覺下顯廣如河若狭雖急可度
多起惡覺故難得越又如河無毒虡或可易濟
今爲惡覺虡所害故難得出下明起難四中初
一見執次二是愛一約種子不滅故還來二約
現行染著故泥溺後一是
[47-0660a]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七幅慢如
人在河四事難出一被住執二被迴流三爲泥
溺四滯枯洲不到彼岸謂愛令著慢今心擧况
陸燋枯法水不沾也論中擧我等取三種我慢
者如下三地中一我慢二大慢三憍慢初於下
自高二於等自大三於上不恭餘如論釋下明
失三中初一惡道無救失後二善道無出失初
一失出因後一失出緣又釋後二中初一在人
天無出意失後一生八難異處去失餘如論顯
下能化中二先起化心二以善下成化行行有
四句一令離苦因二得安隱者令得涅槃三離
恐怖者令離苦果四住智洲者令得菩提第八
是諸衆生深心下明界差別中先所化後能化
前中初捻謂於三界深心貪著在之難出事如
牢獄下別顯之論中如世牢獄有五種過一打
棒楚撻二費用資生三親屬分張四枷鎖著身
五欲出無由三界牢獄亦有斯五一病苦二求
不得苦三愛別離苦四愛鎖緾縛五無明闇障
前三苦報後二煩惱論中五種難者翻對釋也
如無病是樂鄣此名難餘四亦爾此中言多有
憂悲者是論中第三愛離也二苦惱患難是初
苦事也餘三可知下明能化益中治前繫閉故
云令住無㝵涅槃也化有求衆生竟下明化梵
行求中亦二初化邪梵行求令捨邪歸正後化
正梵行求令捨小入大第九是諸衆生深著我
下化邪見諸外道等先所化中初句爲揔謂諸
外道先倶生著我重復分別計執難脫故云深
著等也論中此餘見根本者釋疑也謂何故偏
擧我見爲過以是餘見本故斷常等見皆
[47-0660b]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八幅
依此起下別中六句初三遠離第一義樂後三
具足諸苦前中初中後三也初無始發方便次
造行不正後終趣不眞初欲求涅槃以滅藴苦
由執我故不出陰宅人天如巢惡趣猶窟二常
隨下造行不正以倒想故謬行異路三依六入
下明終趣不眞計虛妄我欲趣涅槃安置此我妄
求梵天自在天等六入果報以爲涅槃爲妄我
所居妄我實無故云空聚下三具足苦中初二
内苦後一外苦内中一四大相違苦二五陰遷
逼苦此經是煩惱殺善根三受此等爲外苦亦
是捻結多苦餘如論釋下能化中二初令住道
諦治前我相二所謂下令住滅諦治後六句可
知第十是諸衆生其心下化正梵行同法小乘
先所化中三初不求大因謂其心狹劣者不能
廣度衆生故樂小法者不求大菩提故翻此二
心廣大名爲菩提薩埵二遠離下不願大果上
二是求心過三貪著下明失行過謂不定聚中
實有大乘出離之法而反樂修小乘法行故是
過下明能化中二初令住廣大心者治前狹小
也無量下治前願行也上來廣明攝生戒相諸
佛子下第二捴結言隨順持戒力者依前持於
律儀攝善起此攝生之力論名依持戒行故得
此戒力是故能作善法善巧起諸攝生善行故
云能廣生大慈悲心也上三戒明地體竟
自下第三明其地果中三果同前地初調柔果
亦三初調柔相二菩薩爾時下明別地三是名
結初中三法喻合也法中初見諸佛爲鍊行緣
二以衣被下明能錬行三是菩薩下明所錬淨
[47-0660c]
探玄記第十一第四十九幅能錬中二初供佛
二於諸佛下受法以戒地故受十善法也論中
有者同明調柔等三同前地無者應知明無發
趣勸知也此中勝事等者調柔中勝過前地故
今略顯就所錬淨中由多刧離二垢故令施戒
倶性成淨也前地戒未性淨令施亦未淨若爾
何故前名施増上釋彼望前爲上至此轉勝因
此略論諸地行有其四義一就別顯異初地唯
檀乃至第十唯智増上二辨勝過劣初地檀勝
二地施戒三地三度乃至十地十度皆以後兼
前故後勝前前不兼後故前劣後三約實行修
一一地中皆具十度四約證理行唯平等平等
非一非多下諸地准之喻合可知別地中離口
四過故兼愛語也攝報中金輪過前前百此千
者瑜伽云當知威力過前十倍也餘義如論
及同前地應知第三大段重頌中有二十六頌
分六初二頌頌前十種直心二有四頌頌前律
儀戒三有四頌頌攝善法戒四有八頌頌攝生
戒五有七頌頌調柔等果六末
後一頌結歡所說第二地
竟花嚴經探玄記卷第十一
乙巳歲分司大藏都監彫造
[47-0661a]
花嚴經探玄記卷第十二此盡第五地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第三明地中亦作七門初釋名者唯識第九
云成就勝定大法揔持能發無邊妙惠光故名
發光地解云由得勝定發修惠光由得揔持發
聞惠光金光明經云無量智惠光明三昧不可
傾動無能摧伏聞持陀羅尼爲作本故名明地
攝論云由無退轉等持等至所依止故大法光
明所依止故名發光地世親釋云由此地中與
三摩地三摩鉢底常不相離無退轉故於大乘
法能作光明名發光地無性釋靜慮名等持無
色名等至或等持者心一境相等至正受現前
大法光明所依止者於大乘敎得智光明此地
是彼所依因故名爲發光解云地從所發果法
爲名解深密經及瑜伽論意同攝論顯揚論云
證得静慮三摩地藴大智光明之所依止智論
四十九名爲光地十住論云廣博多學爲衆說
法能作照明故名明地仁王經名明惠地地論
等並如前辨第二來意者有三一前戒次定
義次第故是故須來二前位能持微細戒品未
得淨圓滿世間等持等至及圓滿聞法揔持爲
令得此因說此地令勤修學此依深密經三者
初之三地揔寄世間施戒修法前二施戒今此
顯修是故來耳第三所離障者依十地論離
闇相於聞思修諸法忘障解云此與所得地法
敵對相翻故立斯四号唯識論第九名闇鈍障
謂所知障中倶生一分令聞思修法忘失彼障
三地勝定揔持及彼所發殊勝三惠入三地時
[47-0661b]
探玄記第十二第二幅便能
永斷由斯三地說斷二愚及彼麁重一欲貪愚
則是此中能障勝定及修惠者彼昔多與欲貪
倶故名欲貪愚今得勝定及修所成彼旣永斷
欲貪隨伏此無始來依彼轉故二圓滿陀羅尼
愚則是此中能障揔持聞思惠者解云此實是
所知障與欲貪同體故名欲貪愚以貪妙欲掉
動散乱障定發修惠聞持等者從所障因法以
立名以親障聞思二惠是彼揔持所起果故此
是忘念不正知等同體所知障解深密經及瑜
伽金光明經及梁攝論等各有二愚大同此說
又有離業障及報障准前知之第四所證者
唯識論云勝流眞如謂此眞如所流教法於餘
敎法極爲勝故攝論第七無性釋云謂此所流
敎法㝡勝故捨身命求此善說不以爲難梁攝
論釋云從眞如流出正體智正體智流出後得
智後得智流出大悲大悲流出十二部經是故
名爲勝流法界第五所成行者略有三種一
十度中成忍度行二成禪定行三成求法行莊
嚴論云第三住能生欲界而不退禪故餘行如
下辨第六所得別果者亦有三種一依梁攝
論通達勝流法界得無邊法音果二當位行果
金光明云三地發心得難動三昧果又下文四
無量五神通亦是當位所得之果三顯分位果
謂忉利天王等四果如下文說第七釋文中
亦三初讃請分二正說分三重頌分初中十頌
分二初六慶聞前地餘四請說後地前中初一
慶聞心喜次一身業雨花餘四語業讃述於中
初一揔歎次一別歎說法心次一別歎所
[47-0661c]
探玄記第十二第三丈說法後一歎爲機結說
就請後四頌中初三大衆請後一上首請前中
初一揔請三地行後二別請十度行就
第二正說中論爲四分一起猒行分二
猒行分三猒分四猒果分此地修禪猒伏煩
惱名爲起猒初入地心修起彼猒名爲猒行趣
地加行起彼猒行名起猒行分所起地初名猒
行分正住地中修八禪等名爲猒分地滿足故
名猒果分又釋此四分如其次第則是加行道
無間道解脫道勝進道可知就初分中三初
結前起後二何等下正明十心三菩薩以是下
結行入地就十心中初二一對一離過心謂依
前淨戒起此深念趣禪淨心二住善心謂依自
所住大乘之法堅心不動故名猛利次三一對
於中初二離過後一造行離過中初一猒當來
欲故名猒心二捨現在欲故名離欲心當來未
起伹可懸猒現在受捨論名不貪造行中謂不
捨前地自分所修進起此地勝進之行故名不
退心次三一對於中初一離過後二成善離過
中謂此加行深伏三地所斷煩惱不令彼惑成
於過患論釋云自地煩惱不能破壞名爲堅心
遠師釋前二地爲自地辨師釋四禪四空爲自
地皆恐不順後二成善中初成善體後成善用初
體成故出入自在名明盛心謂淨之極也三摩
跋提此云等至卽八定之名後用成故受生自
在雖生下地不失定用由此淳厚名爲無足此
二種心至下地滿中究竟成就下云於禪能入
能出是明盛心成不隨禪解脫力生卽此淳厚
心也下論云彼淳厚心
[47-0662a]
探玄記第十二第四幅同升
此處現成故未後二心爲一對初一離過論名
依彼生者依欲界主也以大智故煩惱不汚故
名勝心後一利生以大悲攝化不斷諸有故名
大心加行分竟第二猒行分中論分三初猒
離有爲名護煩惱二捨狹劣心名護小乘行三
上求廣大名方便攝行又由善巧攝起八禪等
行故名方便攝行就初中有二十句先十句明
無常觀後十句明無有救者約人顯失就初中
先一句揔謂如實相者有爲之法理實無常故
名實相論名命行不住者有爲諸法相續名命
遷流稱行卽此不住名日無常別中分二初云
何此無常者問彼有爲法無常法二何者是無
常問彼法上無常之義前中經有六句於中初
四約内正報後二約外依報前中一約苦無常
論釋依身轉時力生三苦者内報遷流名身
轉時轉能生苦說轉爲力苦由轉生故名爲依
又以其苦故性是無常二無我無常者論經無
此謂遇違緣而便損壽不自在故無我無我卽
無常也三不淨無常者依於飮食好惡之力令
其形色不淨有増有損増損不定是無常也四
不久無常者論經名無常此乃以麤無常顯細
無常謂依不護諸惡力者履險餐毒名爲不護
依此力故令身天壽下二約依報中初約世界
後約資財初中依世界成力者由依成力有此
滅壞故名敗壞無常後一由財無定主之力一
處不住故名不可信相二何者是無常者明無
常之義或以生滅流轉爲無常義通大小乘如
餘處說或以不生不滅爲無常義此唯大乘如
[47-0662b]
探玄記第十二第五幅維摩
說或說二種如此文或說三種一無物無常約
遍計性二生滅無常約依他性三離不離無常
約圓成性以在纏時名不離垢出障離時名爲
離垢約斯不定名爲無常具如中邊論及佛性
論等說上二並大乘終敎說言小時無常者以
念念生滅無蹔時停故此中名不生不滅者謂不
定生故速滅不定滅故還生是故約倶不定亦
名不生滅也二自性不成實無常者謂三世中
法無自性故不從前際中來名爲不生不去至
後際名爲不轉現在不住此中三世約相續門
說若約生滅門卽應說當來名來過去稱去由
有此二門故與餘處不相違也第二無救者初
牒前無常是實也知諸法下正顯無救初言知
無作無起者於無常法中無能爲其起作救護
論經名無有救者此是揔句言無來下別辨於
中初四就死時明無救一於少壯時無常未至
望於後死無所依怙使其得免故名無所依止
此中名無來無去者無有依怙來能令無常去
故云也二於年衰將死無常至時無能救者以
無常死臨多共憂故名憂謂憂念相續日多與
心倶起日共三於生藴壞時死相現前中閒憂
念轉増名悲四於四大分時生諸苦惱上四死
時無救相顯故於先辨也次二句於外受求事
中過患無救初憎愛繫者謂追求時謂貪其所
欲憎其不欲於順違境愛憎妄想常轉不捨對
治不入故名無救二論經名憂惱轉多者於受
用時樂少苦多謂於資財守護致怨乃至失命
苦惱多於貧窮苦也此經略無此句下
[47-0662c]
探玄記第十二第六幅四句約身苦無救於中
初無停積者明身老時少壯不可復集故名無
救二無定生處者明沒命盡時不能定知去生
於何道論經略無此句三伹爲貪等者明少壯
時依三受起三毒自燒善根亦是衰損自身故
名無救四増長後世者於年衰時無量病苦所
増長也病通如終老時多故又釋因病造業増
後世苦無實如幻者明虛妄也論中重釋後三
句與初四倶是身患事何不在初一處同說示
身數數過患事者顯身患多故護煩惱行竟第
二護小乘行中初十句護小心後二十句護狹
心前中初揔後別揔中先牒前謂初觀無常巳
生猒心後觀無救轉更生猒故云轉復猒離下
趣後謂正護小乘小心求佛大果故云趣佛智
惠下別辨中二初五句求佛菩提論名攝功德
大後四求大涅槃論名清淨大前中一通力大
知佛神通難測故云智不思議智卽是神通之
體二無比大寄對顯勝無有敵對故云不可稱
論經名無等也上二明妙用自在三大義大謂
義利益無量衆生故云有大勢力此利他德四
無譏嫌大希有難得故云無能勝者論名難得
也此自利德五不同大亦寄對顯勝理實異外
越小超因顯勝今論主從首而說故云不雜外
道也上三顯行德圓備第二求涅槃淨果中論
主初揔釋攝爲三義一離惑二離苦三得涅槃
二別中初離二障及習故名無衰二苦根本盡
憂悲亦亡故名無惱三得涅槃中經有二句一
至涅槃安隱大城名自利德二至彼不還能廣
利益故云救苦衆生也
[47-0663a]
探玄記第十二第七幅忠士
此是無住涅槃故第二護狹心中初十起悲後
十救度亦是先悲後慈初中先牒前起後擧數
揔標謂見佛智勝利傷物不得觀有爲苦惱愍
物憂之是故轉生殊勝悲心二何等下正顯悲
行於中初句爲揔以諸衆生遠佛慈父日孤無
智悲男女稱獨由此孤獨在苦無救深成可愍
餘九別中初二依欲求衆生一求財無猒名貧
無依二於他資財非分起惑求無休息故云三
毒等下三約有求衆生於中一苦果未脫三界
六道輪轉不絕故云閉在等二苦因不除謂煩
惱所覆是彼苦因故云常住等三無對治力謂
生在難處離善導師無善根治云無正觀力下
四約梵行求衆生初三小乘後一外道前中初
不求大因名不起勝念故云於善法心薄以唯
樂小善不樂大善故名薄也二不求大菩提果
故云失佛妙法謂妄取小果恃爲究竟名懷増
上慢三不求大涅槃果故云而常隨等謂縱得
小乘無餘涅槃常隨變易生死水流下一外道
過妄行邪道忻眞涅槃第二正救度中初牒前
起後發揔救心此是揔句下九別中初三除三
障顯度處次五授三學明度行也後一令苦滅卽
度果也初三中應解其業結淨其惑染脫其苦
報故云也次五授行中初二授三學謂一勸置
持戒處故云著善處也勸住定惠處故云令安
住何故定惠合爲一句以前地戒成分戒別辨
後地明惠位未至故惠從定說合爲一句論云
三昧地欲定惠合說下三明授法利益初二句
約戒一欲受戒者令除戒疑信重於戒有大
[47-0663b]
探玄記第十二第八幅忠士
功德使樂受故名爲歡喜二巳受戒者示以持
犯及顯戒德令心樂住安固不動故云令知所
冝後一約定惠謂掉沒障定煩惱障惠除滅此
二定惠成就故云今得度又釋掉是掉擧障於
定沒是昏沉障於惠煩惱通障此是細惑隨逐
行人故名隨非隨煩惱也以是使故下一救度
成者令得有餘無餘二種涅槃故云使滅苦第
三修方使攝行中先述意後釋文初者菩薩因
前觀有爲多過衆生未出佛智大利衆生不得
復念衆生墮惑業苦以何方便拔令得樂卽知
不離佛無㝵智智由何生卽知不離八地上如
實智實智由何生卽知不離四地巳上無行惠
惠由何生卽知不離三地禪定定由何得卽知
不離聞法是故菩薩先求正法旣聞法巳靜處
思惟思巳修習入禪無色依定觀法起無生惠
依此漸増生無功用如實智依此漸増生佛無
㝵智得智巳能盡衆生界拔苦與樂常化不絕
文意如此是故名爲方便攝行二釋文者此文
方便有其五重一起觀方便謂牒上三心起後
觀求二卽時欲具下標趣方便謂標其佛惠彰
行所趣三作是思下觀求方便謂觀察推求度
衆生法四卽時知住下正知方便謂知佛智能
救衆生乃至知由聞法五菩薩如是知巳下攝
修方便謂修聞法行攝取正法初中三初牒上
護煩惱行故云如是猒等二牒上護狹心行故
云深念衆生三牒上護小心故云見一切智等
論主依此三心能起後行故說此三爲三種因
初一可知後二發精進因者見佛智有利能救
[47-0663c]
探玄記第十二第九幅衆生是故因此起大精
進修彼因行論云能修行彼道故深念爲因故
能善化衆生也二標趣方便中論云依如來智
惠救度衆生此言示現發起方便攝行故名也
三觀求方便中衆生墮苦等論經亦有業問前
救度十心中於惑業苦處以三學救度何故今
言以何方便而拔濟之呑前知戒等度法而未
知用何智惠能授此法問若爾前護小心中巳
知如來智惠有大勢力能救衆生何故今言以
何拔濟答前雖見佛智能救佛果在當來不可
現用謂於佛智外更有餘法能救濟不故云以
何方便也簡小涅槃同支化城非爲究竟故云
畢竟之樂第四正知方便中若具有五法四對
論攝爲三言五者一無㝵解脫惠二如實智三
無行惠四禪定五聞惠四對者一依聞得禪二依
禪發惠三依惠得實智四依實智得無㝵惠攝
爲三者初一窮盡佛果名證畢竟盡末後聞惠
名爲第三彼起依止行中閒三種名起上上證
畢竟盡以此三種皆有下從他起上能起他漸
増至佛故攝爲一名上上等然此五中初唯所
起後唯能起中間通二故合爲一此經中如實
智内略無不離之言無行惠中略無不離禪方便
餘如論釋應知自相是現量境同相是比量境
昏有緣造名行證空捨此名無行惠此是四地
法此地但得彼惠光明故名眀地例如地前眀
得定等言勝進禪者小乘中淨禪有四一退分
二住分三勝進分四決定分今卽是此第三勝
進以望前趣地方便中禪說此爲勝也言決定
者是決定分謂於他四
[47-0664a]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幅金大
地決定向故言自智觀者簡異所生惠眀是此
地菩薩智觀故也餘如論知第五攝修方便中
初牒前起後謂前爲救度巳發大精進今此正
知所聞法要勇猛追求故名求法轉加精懃此
是揔句二日夜下別顯於中有二初明求行二
菩薩如是方便下顯重法心成亦卽初顯聞惠
後明聞惠因前中此十一法中或揔約所受唯
敎與義謂初五求敎法餘並義或約所成具成
三惠謂初五聞惠法次一思惠法餘五修惠法
依是義故論主釋名云隨聞思修照法顯現故
名眀地或約所求法體有四初五求敎法次三
求理法後三求行法略無果法以彼非是正所
行故論中如前說者次前段論文末說敎義是
也一日夜聽等以無慢怠心故二聞法喜
悦無妬忌心故三愛法聞義無折伏他心故四
依法者依大乘敎自見正取不忘失故謂自悟
不由他也五順法者依披讀習誦順聖言故六
滿法者靜處思惟義圓滿故七辯法者順敎宣
明爲他說故八究竟法者依定修行故謂此三
地以定成爲究竟也九歸法者謂求四地巳上
出世間無流智法故十求法者求後諸地大悲
攝生法故論經無此句十一隨順法者求八地
巳上無功用行法隨順能起佛果解脫無㝵智
故此十一中初二示現常懃行故是此地能求
法行也喜法等下正修行故是所求法行也第
二重法之中二先眀能求法因二又如所聞下
顯所求行因又亦前求法後思義前中論云彼
常懃行以何爲因者問能求法行之因也示敬

[47-0664b]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一幅略答
爲重法爲因起求法行敬重極故名畢竟盡也
是故不惜身財等也文中重法校量略擧十事
一輕寶重法於中初至不生難想爲法捨財二
伹於說等重人輕寶二爲求下能捨内外於中
初揔國土下別別中初外前遊財易捨國宅難
故次辨之論中名財所得處也妻妄下内論名
財所爲者是妻等也國外財易捨妻等難故次
辨也三又爲下盡敬給使經云乃至以身而爲
床座等論名及彼所爲者是前内外所爲謂自
身也餘物易捨巳身難故次明也四破除下破
慢忍苦先破慢於上不恭名憍慢執我⬤下
名我慢於等自大名大慢並能爲法破除也前身
敬易爲心慢難遣故次明之論云彼高大意此
亦能捨五語惡下忍苦求法情慢易捨身苦難
忍故次辨之六苦得下過得重寶三千重寶難
離故七勝得輪王人中上故八勝得帝釋欲天
上故九勝得梵王色天勝故十捨身投火具如
第六迴向中說此是以事自要顯求心鄫重無
難不能也悉能正觀者是繫念思惟得其義旨
也論中釋正修行因也餘如論辨釋猒行分竟
第三猒分者卽是修惠又前明聽聞正法及
繫念思惟今明如說修行故也文中有三初牒
前起後二菩薩如是下正顯猒體三順諸法下
明入禪等意初中先明四禪後顯四空就四
禪中略作七門一明入意二顯體性三立支數
四明假實五顯廢立六釋名七辨相初中通論
何故菩薩入禪無色無量神通論釋爲五種衆
生一爲禪樂憍慢衆生故入諸禪解云有
[47-0664c]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二幅得世閒四禪之樂恃
著起慢難化以道菩薩現入過彼所得息彼慢
心授之以道而自不味著故還捨之二爲無色
解脫憍慢衆生故入無色定解云有得無色定
謂爲涅槃示入化之三爲苦惱衆生入慈悲無
量四爲得解脫衆生入喜捨無量五爲邪歸依
衆生故入勝神通力令正信故二體性者有八
門一隨事門依薩婆多宗支雖十八事但十一
謂初定五法一尋二伺三喜四輕安五一心二
定中増内信足成爲六法三定中更増捨念正
知樂怗成十法四定中不苦不樂故爲十一以
喜樂及不苦不樂此三別說故二類攝門以喜等
三不別說故三同是受數名唯有九法一尋二
伺三定四惠五受六念七輕安八行捨九信頌
日安捨念各二受定各分四尋伺與信惠守位
不分支釋云輕安分二謂初禪二禪各有樂也
捨念亦分二謂三禪四禪各有行捨及念受分
四謂初禪二禪喜三禪樂四禪不苦不樂定分
四謂四禪各有心一境性信是内淨惠是正智
三會假門依大乘宗體唯七法初二定樂亦以
是受數故除輕安二禪内淨依捨念正知上假
立故除信是故唯七頌日捨念各分二定四受
有六尋伺及與惠守位不分支捨念各分二謂
三禪四禪定四謂四禪受六謂初二各喜三樂
不苦不樂又不定四中二謂尋伺別境五中
三謂念定惠遍行五中一謂受善十一中一謂
行捨四重攝門唯以五法爲性以尋伺二法用
惠爲性故此上約初敎五會相門此上禪門及
上禪支當相卽空皆無所
[47-0665a]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三幅
有是禪支體如智論勘六事盡門卽此禪門内
攝如來藏眞如功德如勝鬘等經勘此約終敎
七泯絕門如理無定無不定如文殊廵行經等
勘此約頓敎八融攝門謂此定門卽攝無邊自
在法界相卽入等如下離世間品勘此約圓敎
第三廢立者有八門一約無爲問無爲是清淨
法何不立禪支答禪是有爲故二約色行問色
及不相應行是有爲何不立禪支答禪支是有
行有緣相應法彼非行非緣非相應故不立支
三約心王問心王爲心法所依是相應法何不
立禪支答隨順禪義是禪支義心王伹爲所依
無別攝心用是故不立支四約心法問等是心
法何故遍行五中唯受立支餘不立耶答沈論
禪支要具三義一是對治支二利益支三彼二
依止自性於中隨入一數有隨順義是支義以
受通四禪利益支故是故立支作意警心觸三
和生想境分齊思能役心各順起心不順靜慮
故不立支問別境五中何故念定惠三立支餘
二不立答定是心一境性通爲四禪彼二依止
自性念是三四對治支故明記所治過患相故
惠是三禪對治支分別所治深見過故各有隨
順故得立支欲及勝解於境希望印持所緣各
非順定故不立支問善十一中何故唯行捨立
支餘法不立答捨是三禪四禪對治支以能
捨彼所治障故是故立支信者深忍樂欲心淨
爲性慙者崇重賢菩愧者輕拒暴惡無貪者無
著爲性無瞋者無恚爲性無癡者理事明解精
進者勉勵策發不放逸者防惡修善不害者不

[47-0665b]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四幅有情
皆於靜慮無隨順義不入三位故不立支輕安
在定調畼身心爲喜捨所覆亦不立支問不定
四中何故尋伺立支餘二非支答尋伺是初禪
對治支惡作追悔睡眠昧略皆不順定故不立
支問大小煩惱何不立支答禪不濁染故彼不
立五約支分者問等是隨順義是支義何故初
定以尋伺爲對治不立内淨等答爲此定初故
尋求伺察欲界過患而能治彼欲等尋伺故立
此支内淨爲此尋伺麤相之所覆故體不顯現
是故不立問念捨正知何故二禪合爲内淨三
禪四禪方乃分之答二禪捨等爲喜麁相之所
覆故是故不分伹約離外尋伺名爲内淨問等
分三法何故第四不立正知答正知明顯四定
行捨其相微隱想違不立又爲勝捨所覆障故
以勝捨受是無明分正知是明相違害故是故
不立問輕安在定一切地有何故不立輕安支
答輕安浮動初二靜慮喜受浮動相順所覆三
四靜慮行捨沉靜相違所覆揔不立支問若爾
小乘何故初二立輕安支答彼據除欲界五識
身及初定三識身各除所引身麤重故立輕安
後以二三定中無麤識身及所引身麁重可對
治故三四定不立輕安今依大乘是樂受攝故
不別立六約建立者問禪旣有四支數應同四
何故初三各有五二四各唯四答爲欲界欲惡
難除二定喜深難離欲爲牢强對治是故初禪
及三各立五支以初定及三無此難遣是故二
四唯立四支七約決擇者問若初定支亦二禪
耶答應作四句有是初支非第二謂尋伺
[47-0665c]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五幅有是第二非初禪謂
内等淨有通初二謂喜樂定有非初二謂除上
說又問若是初支亦第三耶答亦作四句有是
初禪非第三謂尋伺喜有第三非初禪謂捨念
惠有亦初禪亦第三謂樂及心一境性有是倶
非謂除上說又尋伺喜樂是初非四捨受捨念
是四非初心一境性亦初亦四與上相違非初
非四以第二等望餘各四句准之可見八約道
品者問若是禪支亦道支耶答應作四句或是
禪支非道支謂尋伺樂及不苦不樂或道支非
禪支謂精進信輕安正思語業命或倶謂喜行
捨念定惠或倶非除所上說第四業用者有四
一約發智斷惑二約發通起用三約諸定超間
四約定用自在初中若諸外道修得四禪起有
流智伏欲界惑得生上界或取無想以爲涅槃
若諸小乘依此能發無漏聖智斷人我惑得阿
羅漢若菩薩人或爲衆生示入世定而不隨生
或復依此成於無相無生等觀發眞聖智斷除
二障得成佛果若普賢等及諸如來依此示入
百千三昧第二發通者外道依此發起五通見
過未等起諸邪見二乘依此所起六通然有限
分菩薩依此發五或六分齊過小隨位應知普
賢及佛依此所發或六或十皆無限分第三諸
定超閒者外道於定不得自在二乘或有次第
出入或於九定次第超入或雙雙超或首尾超
菩薩能依一定出百手定等普賢及佛能入塵
數定一一復各生於塵等如是自在無有限量
第四定用者外道揔無二乘只有依定發用不
得卽定爲用若初敎菩薩
[47-0666a]
探玄記第十二苐十六幅在於
定中雖無五識業用由前願力擊發餘識示有
作用說爲倶起若終敎菩薩能卽定卽用雙行
自在以理事無㝵故若頓敎菩薩定用爲一雙
絕兩名故若圓敎普賢卽在定爲起用而不改
定相以二事相卽故七辨相者四禪卽爲四一
一中各有四義一離障二修行對治三修行利
益四彼二依止三昧初禪離欲等明離障諸說
不同依毗曇離五欲故名離欲斷十惡故名離
惡除五蓋故名離不善法依成實斷貪欲心名
爲離欲以離欲故亦捨煞等名離惡不善法依
智論離五欲名離欲除五蓋名離惡不善法又
諸欲發惡行墮極下惡處名欲惡違生善品名
不善或揔欲界諸惡不善倶皆捨離依雜集論
第八云能斷欲界欲恚害等二有覺有觀者是
修對治智論云譬如振鈴麁聲喻覺細聲喻觀
雜集等論名爲尋伺謂麤緣日尋細緣日伺如
唯識論第七說也以尋求伺察欲界過患能除
滅故瑜伽第十一以不淨治欲慈治恚悲治害
故修三行對治三患入初禪定也三離生喜樂
者是修行利益遠法師云廢背欲惡是故生喜
離過猗息故名爲樂又欣悦名喜依薩婆多身
心調畼故名爲樂體是輕安依大乘適悦名樂體
是受數又雜集第八由尋伺支治所治巳得離
生喜樂故解云得離所治生此喜樂故爲利益
四入初禪者是彼二依止三昧是彼對治及利
益支所依止定何故不說所離障伹云前二釋
障爲所斷非是支故雜集第八云心一境性是
彼二所依自性支依止定力尋等轉故解
[47-0666b]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七幅云專
住一境令心不散名心一境第二禪中初滅覺
觀者是離障謂覺觀麤動發生三識嬈乱二禪
如淨水波動名無所見二内清淨等者明對治
行等小乘是信能淨心相謂内等淨離外鼓動
定等内流名内等淨大乘内淨卽攬三禪捨念
正知三法爲性顯揚論第十九云内等淨以捨
念正知爲其體瑜伽六十三亦同此說心一處
無覺觀者舎利弗阿毗曇言欲界地中心行六
處以六識身取六塵故初禪地中心行四處以
四識身取四境故以初禪巳上無鼻舌識故二
禪巳上心行一處唯意識身緣法塵故又復相
續不斷亦名一處論云修無流不斷三昧行一
境故解云無流觸實修治不斷等釋一處等也
三定生喜樂者是修行利益支前初禪中創
欲惡慶離生喜此二禪中法從内生慶得生喜
喜樂同前釋四入二禪者是彼二依止三昧第
三禪中離喜者是其離障謂二禪喜心分別想
生動乱多過三禪轉寂故須除遣猶如貧人得
寶生喜失卽深憂莫若憂喜倶絕方爲快樂二
行捨成就念惠者是修對治支謂捨是捨支行
心調停捨彼喜過故名爲捨此是捨數簡別捨
受故名行捨成就念者是念支謂念前喜過守
心一境故惠者餘論名正知支謂分別喜過明
見其失故成對治又此三沉細寂靜下地喜踴
躍浮動動靜相違故成治也顯揚論云住捨者
於巳生喜不忍可故平等正直無動安住念者
於喜不行中不忘明記故正知者或時失念喜
行於此分別正知而住三身受樂者是利
[47-0666c]
探玄記第十二第十八幅一頌擧喻
顯微上半擧喻下半顯法此中喻義
略作三門一對前弁異者謂与前畫
空何別者太空喻果海跡處喻地體
跡相喻地相鳥足喻言敎意不同者
前喻地法難說難聞成默不說今喻
地法難說難聞誡衆捨著許爲宣說
二顯義意者如鳥行空鳥身過後跡
處不說相狀亦不可見然有鳥行不
可言無非以有鳥行故令有跡相可
取非以無跡相故揔無鳥行鳥行喻
言敎跡相喻地法尋鳥求跡跡不可
得尋言求地地不可得伹約鳥行十
步說有十跡實無十跡之異約言分
十地實無十地異相是故十地如空
中十跡豈有差別問如空中鳥巳行
未行及正行處倶無有跡豈可十地
言下無所詮義答有所行空處故有
所詮義問鳥足空中不能現跡言下
旣不顯理何用斯言荅鳥行沙土如
足現跡鳥行空中足現無跡小乘言
敎顯如言義大乘言敎顯離言義若
無鳥行無以得知虛空無跡故知鳥
行能顯無跡非無能詮所況可知三
釋文者論中有二初三句解喻後三
句合法喻中鳥行跡處是一句直擧
喻體二不可說相亦不可見是第二
句顯跡離相難說難見謂不可說其
跡數多少不可見其跡相差別下釋
成何故問也釋以空無相故卽空之
跡亦不可分別也三非無行跡是第
三句以有鳥行故非無跡又此三中
初揔擧二離有三離無下合中三句
次第合如是鳥跡處牒前初句名等
住處證智攝者合之以法准法驗喻
應言如是鳥行跡處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