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17 文始經言外旨--陳顯微 (CK-KZ-jye)


[06p032a]
  八籌篇籌者物也         凡六章
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
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
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
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内,其外無物,其内無人,其近無
我,其遠無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淪,所以爲
道。郭本有『其本無一,其末無多。』在『其小無内。』之下。
 《易》曰:『探賾索隱,鉤深致遠。』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如
 是則蓍之與龜,可以喻道矣。是物也,本枯莖朽骨,爾靈從何
 來?聖從何起?今焉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是則其來無今,
[06p032b]
 其往無古,而彰往察來也。能於高中示下,下中示高,是則其
 高無蓋,其低無載,而上下無常也。能小中示大,大中示小,是
 則其大無外,其小無内,而齊小大也。能一中示多,多中示一,
 是則錯綜其數,一致百慮也。能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是則其
 外無物,其内無人,而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也。能我中示
 彼,彼中示我,是則其近無我,其遠無彼,而以言乎遠則不禦,
 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也。然則枯莖朽骨,何其神哉?是神也,存
 乎枯莖朽骨之中,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如妙道之
 存乎人之血肉形體之中,而不可析合,不可喻思也。《易》不云
 乎:『蓍之德,圓而神。』惟其渾淪,所以爲道。
[06p033a]
水潛,故藴爲五精;火飛,故達爲五臭;木茂,故華爲五色;金堅,故
實爲五聲;土和,故滋爲五味。其常五,其變不可計,其物五,其雜
不可計。然則萬物在天地間,不可執謂之萬,不可執謂之五,不
可執謂之一,不可執謂之非萬,不可執謂之非五,不可執謂之
非一。或合之,或離之,以此必形,以此必數,以此必氣,徒自勞爾。
物不知我,我不知物。
 五行之在天地間,其常五其變不可勝計;其物五,其雜不可
 勝計。總其綱領,則水藴爲五精,火達爲五臭,木華爲五色,金
 實爲五聲,土滋爲五味。然萬物在天地間,不可勝計,皆自五
 行錯雜而生,或合之,或離之不可執謂之五,不可執謂之萬,
[06p033b]
 不可執謂之一,又不可執謂之非五非萬非一,若分别某物
 必某數必某氣,徒自勞爾。故曰:『物不知我,我不知物。』
卽吾心中可作萬物,蓋心有所之,則愛從之,愛從之,則精從之。
蓋心有所結,先凝爲水。心慕物涎出,心悲物淚淚又作血。,出心愧物
出。無暫而不久,無久而不變。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相攻相尅,不可勝數。嬰兒蘂女,金金又作寶。樓絳宫,靑蛟白
虎,寶鼎紅爐,皆此物,有非此物者存。
 《陰符經》曰:『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
 乎手,萬物生乎身。』然則五行之妙用靈哉,神哉,人患不知其
 機爾。知其機而制之,則五賊皆爲吾用。而嬰兒蘂女,金樓絳
[06p034a]
 宫,青蛟白虎,寶鼎紅鑪,皆見其形而不能隱。故曰『見之者昌』。
 見之者,見吾身之精神魂魄凝於神水,結而成象,現於黃庭
 之中也。是物也,猶在腎感愛而爲精,在目感悲而爲淚,在鼻
 感風而爲涕,在身媿物而爲汗。一同是理,皆出於心有所之,
 而神水隨應也。如幼年所見景物,至壯至老猶能夢見,終身
 不忘者,卽入於心凝結神水,無暫而不久,無久而不變也。但
 心有所之,與心無所之不同爾。若夫擒制五賊,鍛鍊五行,惟
 一心不動,神水自凝。然後五賊見形,千變萬化矣。是道也,雖
 皆五行之物所化而滅,然目有非此五行之物者,存乎其中,
 爲之主宰爾。
[06p034b]
鳥獸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草木俄茁茁,俄停停,俄蕭蕭。天地
不能留,聖人不能繫。有運者存焉爾。有之在彼,無之在此,鼓不
桴則不鳴,偶之在彼,奇之在此,桴不手則不擊。
 聖人觀化,所以無化,化之運於形氣之間也。天地不能留,聖
 哲不能繫。今觀夫鳥獸呦呦而鳴,旬旬而來,逃逃而去,與夫
 草木茁茁而芽,停停而茂,蕭蕭而枯,皆俄然爾化,可謂速矣。
 然聖人所以無化者,如鼓不桴則不鳴,有在彼,無在我也。桴
 不手則不擊,偶在彼,奇在此也。前篇曰:『手不觸刃,刃不傷人。』
 與此同旨。
均一物也,眾人惑其名,見物不見道,賢人析其理,見道不見物,
[06p035a]
聖人合其天,不見道不見物。一物皆道,不執之卽道,執之卽物。
 萬物盈天地間,各具一名,各具一理。見其名而不見其道者,
 爲物所格,眾人也;析其理而不見其物者,能格於物,賢人也。
 聖人則不然,不見所謂道,不見所謂物,合其天而已矣。若夫
 指一物謂之道,則餘物非道也。惟不執之謂之道,則物物皆
 道也。若執之以爲道,卽物矣。
知物之僞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
心忘牛馬之實。
 物之眞僞生於識,聖人遇物眞者亦僞之,去識也。眞者且僞
 之,則舉天下之物皆僞矣。知天下之物皆僞,則何必去物哉。
[06p035b]
 如見土木偶形,雖有某物之形,而心忘某物之實,學道之士
 當對景之時,能如是乎?
 朱象先曰:『籌者何物也?籌有形、有數、有奇、有偶,故名也。繫以
 八何?剛柔相摩盪爲八卦,而變化生焉。引而伸之,觸類而
 長之,而萬物之差數覩矣。故無以觀其妙,不可喻也,不可思
 也。渾渾爾,淪淪爾,有以觀其徼,則凡五色、五聲、五臭、五氣、五
 味,其變不可勝計。而不見夫呦呦、旬旬、逃逃者乎?而不見夫
 茁茁、停停、蕭蕭者乎?而不見夫嬰兒、咤女、金樓、絳宫、青蛟、白
 虎、寶鼎、紅鑪者乎?不執之皆道也,在彼不在此也;執之皆賊
 也,金丹卽毒藥也。聖人知其然,是以去識而合其天,不必見
[06p036a]
 物,而物不隱也;不必去物,而物不留也。如桴鼓鼓鳴,桴停鼓
 寂,手桴桴擊,手止桴懸,近無我也,遠無彼也,往無古也,來無
 今也。合萬爲五,合五爲一,合一爲虛,窈窈冥冥,仍歸渾淪。釜
 且不立,籌於何有?箋八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