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61 佛法金湯編-明-心泰 (master)



佛法金湯編卷第七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都長安。起高祖戊寅。盡哀帝丙寅。二十一主。二百
八十九年。


高祖



帝諱淵。字叔德。李姓。隴西成紀人。祖虎。追謚景皇帝。
父昞。謚仁公。生高祖於長安。武德元年帝於朱雀門
南衢建道場設無遮大會。又命僧道各六十九人於
太極殿七日行道設千僧齋。三年造靈仙.會昌.勝業.
慈悲.證果五寺。甞捨晉陽舊第為興聖寺。於并州造
義興寺。為太祖元皇帝造旃檀像三軀以薦冥福。四
年太史令傅奕上疏毀教。法琳法師對詔論之。奕議
遂𥨊辨正論并舊唐史


太宗


[007-0396b]


帝諱世民。高祖次子。貞觀元年正月詔在京德行沙
門並各於當寺行道七日。齋供所須有司准給。二年
詔。略曰。神道設教慈悲為先。玄化潛通亭育資始。朕
恭膺大寶。撫愛黎元。矜愍之心觸類而長。是用旁求
冥貺幽贊明靈。所冀九功惟敘五福。斯應宜為普天
億兆仰祈加祐。可於京城及天下諸州寺觀僧道等
七日七夜轉經行道辨正錄。是年三月詔曰。自隋創義
志存拯溺。壯征東伐所向平殄。凡所傷殪難可勝紀。
手所誅剪將近一千。切以如來聖教深尚仁慈。禁戒
之科殺害為重。爰命有司。京城諸寺皆為建齋行道
七日七夜。竭誠禮懺。冀三途之難因期解脫。萬劫之
苦藉此弘濟。滅冤障之心。趣菩提之路舊唐史。三年閏
十二月詔曰。有隋失道。九服沸騰。朕親總元戎。致茲
明罰。切恐九泉之下尚淪鼎鑊。八難之間永纏氷炭。
所以樹立福田濟其營魄。可於建義以來交兵之處
為義士囚徒殞身戎陣者各建寺剎。招延勝侶。望法
皷所震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所
司量定處所並立寺宇。具為事條以聞。稱朕矜哀之
舊唐史。是年玄奘法師詣闕陳表往西域取未至經。
帝不許。私遁而去。五年帝以慶善宮為慈德寺。於昭
陵立瑤臺寺。七年勑禁堰寨取魚者。并斷屠殺。度僧
尼三千人辨正錄。九年十一月詔曰。三乘結轍濟度為
先。八正歸依慈悲為主。流智慧之海膏澤群生。剪煩
惱之林津梁品物。任真體道。理叶至仁。妙果勝因。事
[007-0396c]
符積善。朕欽若金輪。恭膺寶命。至德之訓無遠不思。
大聖之規無幽不察。欲使人免盖纏家臻仁壽。比緣
喪亂僧徒減少。華臺寶塔窺戶無人。紺髮青蓮櫛風
沐兩。眷言凋毀。良用憮然。其天下諸州有寺之處。宜
度僧尼。數以三千為限。十四年五月杜順法師卒。初
為隋文帝所重。給月俸供之。至是帝愈敬之。常引入
宮事之如佛。十五年五月帝幸弘福寺。召沙門道懿
五人賜坐言剏寺。專為追崇穆太后。言發涕零。自製
䟽文。令回向罷。謂懿曰。頃以老子是朕先宗。故令道
在前。卿等應有所恨。懿曰。陛下尊祖宗。降成式。懿等
荷恩。詎敢有恨。帝曰。佛道大小。釋老尊卑。朕巳久知。
豈以一時在上為勝耶。故先老子者。以別親踈之序。
非不留心於佛也。自有國以來。未甞剏立道觀。所在
戰場皆建佛寺。至於太原舊第亦以奉佛。朕存心如
此。卿等想未諭也。朕意不述則人不知。十七年詔四
祖信大師赴闕。使者四返。信堅臥不起。就賜珍繒以
遂其志釋監。十八年勑曰。如來滅度以末代澆浮付囑
國王大臣護持佛法。遺教經者是佛涅槃所說。戒勑
弟子甚為詳要。末俗緇素不知崇奉。永懷聖教用思
弘闡。宜令有司多寫經本。付京官剌史各一卷。若見
僧尼業行與經不同者。公私勸勉必使遵行舊唐史。十
九年正月玄奘還長安。留守房玄齡表聞。二月奘見
帝於儀鸞殿。帝曰師去何不相報。奘曰去時表三上
不蒙許可。乃輙私行。帝曰。師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
[007-0397a]
朕甚嘉焉。奘因奏西域所獲梵本經論六百五十七
部。乞就嵩山少林寺宣譯。帝曰。朕頃為穆太后剏弘
福寺。可就彼翻譯。勑房玄齡監護。資俻所須一出天
玄奘傳。二十二年六月帝幸坊州玉華宮。召奘至。帝
曰。比日所譯何經。奘曰近譯瑜珈師地論。帝覧之謂
侍臣曰。佛教廣大。猶瞻天瞰海莫極高深。九流典籍
如汀瀠方溟渤耳。世言三教齊致者。此妄談也。因勑
有司寫新譯經論。頒賜十道總管。御製三藏聖教序
以冠其首。賜奘百金磨衲寶刀。甞問奘曰。法門之益
何所宜先。對曰。弘法須人。度僧為最。帝悅舊唐史稽古略。聖
教序略曰。盖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
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
洞陽。賢喆罕窮其數。故知像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
莫覩。在智猶述。況乎佛道崇虗。乘幽控寂。弘濟萬品。
典御十方。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玅道
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然則
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
於是徵言廣被。拯含類於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於
十地。有玄奘法師者。幼懷貞敏。早悟三空。長契神情。
先包四忍。翹心淨土。往遊西域十有七年。詢求正教
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
而還福。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以無窮。斯福遐敷。與
乾坤而永大。


高宗


[007-0397b]


帝諱治。字為善。太宗第九子。永徽元年詔天宮慧威
禪師補四大師朝散大夫。五年特旨度沙彌窺基為
大僧基。尉遲敬德猶子。慈恩是也。顯慶元年五月勑天下僧尼有
犯國法者以僧律治之。不得與民同科。三年六月帝
剏西明寺成。出繡像長旛安奉西明。帝曰。佛道二教
同歸一善。釋宗為於無為。道門德於不德。師等學道
古今。業宗空有。可共談名理以相啟沃。沙門慧立.道
士張惠元七人於百福殿共論名理。帝悅。補立為西
明寺都維那釋監。四年十月制以玉華宮為寺。追崇先
帝。詔奘法師居之。麟德元年二月奘法師卒。帝哭之
慟。罷朝五日。顧左右曰。國寶永失。可謂痛心。勑准如
來故事。歛以金棺銀槨。塔於滻水之東原。乾封二年
十月道宣律師卒。有詔傷悼。勑天下寺圖形塑像以
為軌範舊唐史并二師塔銘。帝在東宮日。製述聖記。略曰。夫顯
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非賢莫能定其
旨。盖真如聖教者諸法之玄宗。眾經之軌躅也。綜括
宏遠。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滅之機要。詞茂
道曠。尋之者不究其源。文顯義幽。履之者莫測其際。
故知聖慈所被。無善不臻無惡不剪。開法網之綱紀。
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塗炭。啟三藏之秘扃。伏惟
皇帝陛下垂拱而治。八荒歛衽而朝萬國。石室歸貝
葉之文。金匱流萬說之偈。遂使阿耨達水通神甸之
八川。耆闍崛山接嵩華之翠嶺。豈謂重昏之夜燭慧
矩之光。火宅之朝降法兩之澤。於是百川異流同會
[007-0397c]
於海。萬區分義總成乎實。玄奘法師者。遠涉恒河。頻
登雪嶺。問道往還十有七載。以貞觀十九年二月六
日勑於弘福寺。譯六百五十七部。御製眾經序。理含
金石之聲。文抱風雲之潤。治輙以輕塵足岳墜露添
流。略舉大綱以為斯記。


武后



后諱瞾。并州文水人。高宗后。垂拱三年。天竺沙門地
婆訶羅此云日照在長安譯密嚴等經。后製序。載初元年
勑沙門法朗等九人重譯大雲經。並封縣公。賜紫袈
裟銀龜袋賜紫始此。證聖元年初。后以晉譯華嚴經與會
未俻。遣使往于闐國迎實叉難陀。至是至東都大徧
空寺。與菩提流志重譯成八十卷。后製序。萬歲通天
元年遣使賜六祖能禪師水晶鉢磨衲衣白㲲香茶。
勑韶州守臣安撫山門。聖曆二年稽古略云長安元年勑法藏
法師於佛授記寺講新譯華嚴。至華藏世界品。講堂
及地皆為震動。即日引對長生殿宣敷玄義。后茫然
未決。藏指殿隅金獅子為譬。后豁然領解。封師為賢
首菩薩戒師。集其說曰金獅子章。學者尊稱為賢首
教云高僧傳并舊唐史


中宗



帝諱顯。高宗第七子。母曰則天。神龍元年降御札召
六祖入京。其辭曰。朕延安.秀二師宮中供養。二師云。
南方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召至問法。今遣內
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師表辭以疾。
[007-0398a]
簡還闕以奏。又遣使賜袈裟瓶鉢以諭主上向慕之
傳灯。詔義淨三藏於內道場譯孔雀等經。御製聖教
序以冠經首。二年勑造聖善寺成。命上庸公。慧範加
銀青光祿大夫。充寺主。沙門萬歲加朝散大夫。封縣
公。充都維那。沙門廣清檢校殿中監。充功德使。八月
詔天下試童行經義。挑通無滯者度之試經度僧始此。唐史


景龍二年勑高安令崔思亮往泗洲迎僧伽大師至
京居薦福寺。帝及百僚皆稱弟子。睿宗問萬回禪師
曰僧伽何人。曰觀音化身也統紀


睿宗



帝諱旦。高宗第八子。景雲元年大赦天下。賜百官封
爵。普度僧道萬數唐史。二年三月三日僧伽示寂。勅就
薦福寺塑像建塔。俄臭穢滿城。詔許歸泗即異香郁
然。遂奉全身還普光王寺建塔本傳。十月詔萬回禪師
入宮。舘於集賢院。十二月忽求閿鄉河水左右不可
得。回曰穴堂前地可得也。回飲水畢湛然而逝。贈司
徒虢國公。勑圖形集賢院本傳。帝復於北苑甘露亭勑
菩提流志同法藏.塵外等譯大寶積經。宰相張說.右
丞盧藏用.愽士賀知章.中書侍郎陸象先.尚書郭元
振.侍中魏知古潤文監護。先天元年菩提流志等進
新譯寶積經百二十卷。御製聖教序統紀


玄宗



帝諱隆基。睿宗第三子。開元元年勑以𥨊殿材建安
國寺彌勒佛殿。二年帝問左街僧錄神光法師曰。佛
[007-0398b]
於眾生有何恩德。致捨君親棄妻子而師事之。神光
曰。佛於眾生。恩過天地。明逾日月。德重父母。義過君
臣。帝曰。天地日月具造化之功。父母君臣具生成之
德。何以言佛並過此乎。神光曰。天只能盖不能載。地
只能載不能盖。日則照晝不照夜。月則夜朗而晝昏。
父只能生不能養。母只能養不能生。君有道則臣忠。
君無道則臣侫。以此而推。德則不全。且佛於眾生德
則不爾。論盖則四生普覆。論載則六道俱承。論明則
照耀十方。論朗則光輝三有。論慈則提拔苦海。論悲
則度脫幽明。論聖則眾聖中王。論神則六通自在。所
以存亡普救貴賤皆携。惟願陛下留心敬仰。帝悅曰。
佛恩如此。非師莫宣。朕當生生敬仰唐史。三年詔一行
禪師入見。訪以安國撫民之道及出世法要。又甞問
國祚何如。行曰鑾輿有萬里之行。社稷終吉。尋以金
合進之。帝一日發視之。乃當歸少許。祿山之亂。帝幸
蜀至萬里橋。未幾果歸。乃悟其讖。昭宗初封吉王。唐
之社稷至昭宗遂滅。故云終吉一行傳。四年無畏三藏
至京。舘於西明。後因旱。帝遣高力士召畏祈雨。畏曰
今旱數當然也。若苦召龍。致雨必暴。帝強之曰。人苦
暑病。雖風雷亦足快意。畏乃盛水一鉢。以小刀攪之。
呪以梵言。須臾有物如龍。其大如指。矯首水面。復潛
鉢底。頃之有白氣自缽而升直上數尺。畏謂力士曰
亟去。雨至矣。既而大風震電驟雨如傾。樹為之拔。第
八年帝御花蕚樓。召法師道氤.道士尹謙對辨四十
[007-0398c]
餘反。尹謙義負。有旨編其所論入藏。號曰開元佛道
論衡高僧傳并唐史。十九年。御註金剛經。頒行天下經目。廿六
年。詔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紀年為額。皆號開元
唐史。天寶五年詔不空三藏入內立壇。為帝灌頂。夏旱
復令禱雨。大霔。賜紫袈裟。絹二百疋。是年制天下度
僧尼。並令祠部給牒。十二年西蕃入宼安西。召不空
入內誦仁皇護國密語。帝親秉爐。有神介冑而至。帝
問曰此何神也。空曰北方毗沙門天王長子也。空誦
密語遣之。四月二十日西凉奏報。二月十一日城東
北三十里許雲霧間神兵長偉。城北門樓有光明。空
中鼓角聲震天地。西蕃畏懼卷甲遁去。帝覽奏因勑
諸道城樓置天王像不空傳


肅宗



帝諱亨。玄宗第三子。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時宼難
方盛。或勸帝宜憑佛祐。乃詔沙門百人入宮行道。朝
夕諷唄。至德二載詔令元皎於鳳翔開元寺建藥師
道場。忽法會中生李樹四十九莖。皎等表賀。勑答曰。
瑞李滋繁。國興之兆。生處伽藍之內。亦知覺樹之榮。
感此殊祥。與師同慶。乾元元年帝於禁中立內道場。
講誦讚唄。尋勑五岳各建一寺。選高行沙門主之。二
年詔天下諸州各置放生池。勑昇州剌史顏真卿撰
碑。上元元年勑中使往韶州曹溪迎六祖衣鉢入內
瞻禮。二年詔南陽慧忠禪師赴京。詔曰。朕聞調御上
乘久安中土。大雄付囑實在朕躬。良緣斯在勿以為
[007-0399a]
勞。仗錫而來京師非遠。齋心巳久速副朕懷。師赴京。
安置千福寺。待以師禮。帝問師在曹溪得何法。忠曰
陛下還見空中一片雲否。帝曰見。忠曰。釘釘著。懸掛
著。帝一日齋沐致十問於師。師答之稱旨。帝由是凝
心玄理舊唐史.傳灯


代宗



帝諱豫。肅宗長子。廣德元年十一月吐蕃陷京師。帝
在幸陰五臺。文殊出現以秘語授帝。及郭子儀克復
京師駕還長安。詔修五臺文殊殿。鑄銅為瓦。塗以黃
釋監。二年詔內道場三百僧講誦仁王般若。永泰元
年詔天下有司毋得捶辱僧尼。五月送六祖衣鉢歸
曹溪。九月鑄金銅佛像成。帝率百僚致拜。大曆元年
七月作盂蘭盆會於禁中。設高祖太宗以下七聖位
祗薦冥福。歲以為常。三年詔不空就於大興善寺立
壇。命近臣諸將令師灌頂。署大廣智三藏。又詔徑山
法欽禪師入見。待以師禮。及乞歸山。賜號國一。四年
於大明宮建道場。感怫光現。宰相裴冕表賀。五年加
不空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九年帝夢建康牛首山
辟支佛來見。勑太子詹事古侁即山中建七級浮圖。
是年道士史華者以術得幸。因請立刃梯與沙門角
法。勑兩街選僧應之。沙門崇慧表請挫之。帝帥百僚
臨觀。華履刃而上。招慧登之。慧躡而昇。往復無傷。乃
命薪烈火聚於庭。慧入以呼華。華慚汗。不敢正視。帝
大悅。賜慧號護國三藏舊史.稽古略.論衡
[007-0399b]


德宗



帝諱适。代宗長子。建中元年沙門圓照進新定四分
律䟽。勑賜紫衣。充內供奉檢校鴻臚卿。食邑三百戶
統紀。貞元二年詔律師道澄入宮為妃嬪內侍授三歸
戒。賜號大圓律師。四年詔迎鳳翔法門寺佛指骨入
禁中供養。傳至諸寺瞻禮。十五年四月帝誕節。勑有
司俻儀輦迎教授和尚澄觀入內殿。闡揚華嚴宗旨。
觀升座曰。大哉真界。萬法資始。包空有而絕相。入言
象而無迹。妙有不有。真空不空。我佛得之。妙踐真覺。
廓淨塵習。寂寥於萬化之域。動用於一虗之中。融身
剎以相含。流聲光而遐燭。我皇得之云云。帝顧謂群
臣曰。朕之師。言雅而簡。詞典而富。能以聖法清凉朕
心。乃以清凉賜為國師之號清涼本傳


順宗



帝諱誦。德宗長子。在東宮時問佛光如滿禪師曰。佛
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處。滿
曰。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等虗空。常在無心
處。又問。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
無法說。滿曰。佛躰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虗空。
未曾有生滅云云。帝大悅。永貞元年甞問清涼國師
至道心法。師答曰。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心
躰靈知不昧。性相寂然云云。又甞問尸利禪師。大地
眾生如何得見性成佛去。尸利曰。佛性如水中月。可
見不可取。帝悟其意傳灯
[007-0399c]


憲宗



帝諱純。順宗長子。元和元年十月詔天下有道行僧
赴京闡化。二年二月勑沙門端甫錄左街僧事。靈𨗉
錄右街僧事。詔信州鵞湖大義禪師入麟德殿。設齋
召諸大德論道。帝臨聽論議。有法師問何謂四諦。義
曰聖上一帝。三諦何在。又問如何是禪。義以指點空。
法師無對。帝曰。法師講無窮經論。只這一點尚不奈
何。帝問義曰。何者是佛性。義曰不離陛下所問。帝默
契。由是益重禪宗。四年五月勑有司別鑄金印加清
涼國師。號僧統國師。主教門事釋監。八年賜謚江西馬
祖曰大寂。塔曰大莊巖。九年勑謚百丈懷海曰大智。
塔曰大寶勝輪。十年嶺南節度使馬總以曹溪六祖
未有稱號䟽聞於上。詔謚大鑑禪師。塔曰靈照。十四
年遣中使杜英奇迎鳳翔法雲寺護國真身塔內釋
迦文佛指骨入內。帝御安福門迎拜。留禁中供奉三
日。五色光現。百僚稱賀。歷送諸寺而威儀音樂旌旛
偉盛殊特。刑部侍郎韓愈上表極諫。帝大怒。貶潮州
剌史舊史并傳灯


穆宗



帝諱恒。憲宗第三子。長慶元年三月盧龍節度使劉
總舉幽燕二十餘郡歸朝乞度為僧。詔賜僧衣。號大
覺大師。署所居第為報恩寺舊史。二年遣左街僧錄靈
阜賷詔起汾州無業禪師赴闕。阜至宣詔畢稽首曰
願師起赴。師笑曰貧道何德。累煩人主。汝可先行。吾
[007-0400a]
即往矣。遂沐浴端坐而逝。阜迴奏其事。帝嘉嘆。賜謚
大達國師傳灯。甞製南山宣律師讚曰。代有覺人。為如
來使。龍鬼歸降。天人奉事。聲飛五天。辭驚萬里。金烏
西沉。佛日東舉。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敬宗



帝諱湛。穆宗長子。寶曆元年勑兩街建方等戒壇。左
街安國寺。右街興福寺。以中護軍劉規充左右街功
德使。擇戒行者為大德。令試童子經得度統紀


文宗



帝諱昂。穆宗次子。太和元年十月誕節。詔秘書監白
居易.安國寺引駕大師義林.上清宮道士楊弘元於
麟德殿談論三教樂天文集。五年。帝好食蛤蜊。一日有菩
薩現像于蛤中。詔太乙山惟政禪師問之。政曰。物無
虗應。此盖廣陛下信心耳。經云。應以此身得度者。即
現此身而為說法。帝曰。大士巳現。未聞說法。政曰。陛
下覩此為常耶非常耶。信耶非信耶。帝曰。希有之事
焉得不信。政曰。巳說法竟。帝大悅。即詔天下寺院皆
立觀音聖像釋監。開成三年三月。澄觀卒。帝以祖聖宗
仰。特輟朝三日。重臣縞素。奉全身塔於終南山。


宣宗



帝諱忱。憲宗第十三子。封光王。武宗忌之。拘於後苑。
宦者仇士良潛令髠髮為僧。乃周游天下。見鹽官安
禪師。安與帝曰。時至矣。無滯泥蟠。囑以佛法。武宗崩。
左神䇿軍中尉楊公諷宰臣百官迎立之。即位改元。
[007-0400b]
大中閏三月詔曰。會昌季年。併省寺宇。雖云異方之
教。有資為理之源。中國之人久行其道。釐革過當。事
體乖謬。其靈山聖境。應會昌五年所廢寺宇。諸宿舊
僧可仍舊修復住持唐史。二年。勑上都.東都.荊.揚.汴.益
等州建寺立方等戒壇。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五
臺山建五寺。各度僧五十人。三年。勑沙門靈晏為左
右街僧錄。四年。勑杭州鹽官安禪師所居院賜名齊
豐寺。五年正月。詔弘辯禪師入內。帝問禪宗何有南
北之名。師曰。禪門本無南北。至弘忍大師有二弟子。
一慧能居嶺南。一神秀在北揚化。得法雖一。而開導
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帝曰何名戒定慧。
師曰。防非止惡名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心境
俱空照覽無惑名慧。何名方便。師曰。隱實覆相。權巧
之門也。何為佛心。師曰。佛者言覺。心者佛之別名。有
人念佛如何。師曰。中下之根。不能頓曉。佛開觀門。令
念佛生於極樂。是日弘辯奏對。漏下七刻。帝悅。賜號
圓智禪師舊史.五灯


懿宗



帝諱漼。宣宗長子。咸通三年四月。勑兩街四寺各建
戒壇度僧。杭州大慈山寰中卒。僖宗賜謚性空大師。
塔曰定慧。仍為贊曰。履踐真實。心悟無際。南泉趙州。
激揚酬對。居乏寒泉。虎跑以濟。惟德斯馨。風清日麗。
六年十二月三日。德山宣鑒坐化。勑謚見性禪師。八
年四月十日。臨際義玄端坐說偈而逝。勑謚慧照禪
[007-0400c]
師。塔曰澄靈。十年三月洞山良价入寂。勑謚悟本禪
師。塔曰慧覺。十一年。賜終南山道宣律師澄照之號。
十二年五月。帝幸安國寺。賜知玄沉檀寶座。高二丈
餘。十四年三月。造浮圖寶帳綵旛花盖。勑兩街往鳳
翔迎佛骨。四月八日至京。帝御安福門。迎拜入內瞻
禮。群臣有諫者至。言憲宗迎佛骨尋即晏駕。帝曰。朕
生得之。死無所恨。帝每於禁中設講席。自唱經旨。手
錄梵文而為贊唄舊史.稽古略.虎跑寺記


僖宗



帝諱儇。懿宗第五子。廣明元年。以黃巢入宼幸成都。
詔知玄法師赴行在談論。賜號悟達國師。留宮久之。
辭歸九隴高僧傳。又賜謚永嘉玄覺曰無相大師。塔號
淨光。


昭宗



帝諱曄。懿宗第七子。龍紀元年誕節。勑兩街僧道入
內殿講論。乾寧三年。勑於羅什法師譯經處重建草
堂寺。四年。勅謚趙州從諗曰真際大師統紀


佛法金湯編卷第七天台釋如惺重校
[007-04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