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61 佛法金湯編-明-心泰 (master)



佛法金湯編卷第五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都建康。起武帝丁丑。盡後主己酉。凡五主。三十三
年。


武帝



帝諱霸先。字興國。姓陳。吳興長興人。其本甚微。自云
漢太丘長寔之後。永定元年。詔迎佛牙於杜姥宅。設
四部無遮大會。二年。於楊州造東安.興皇.天宮等寺。
五月。帝幸大莊嚴寺捨身。翌日表請還宮。設會供僧
布施放生。金陵七百餘寺侯景焚蕩幾盡。帝悉令脩
復。翻經講道。詔寫藏經。造金銅佛像。度僧尼各若干
辨正錄


文帝



帝諱蒨。字子華。武帝兄。昭烈王長子。天嘉元年勑沙
門寶璚為京邑大僧統。四年於大極殿設無礙大會
行捨身法。修治故寺。寫經度僧。倍於前朝六帖。嘗製法
[005-0389c]
華懺文。略曰。竊以前佛後佛種種因緣。巳說當說各
各方便。莫非真語。悉為玅法。理無二極。趣必同歸。但
品位分淺深。覺悟有遲速。法雨一味。得之者參差。法
雷一音。聞之者差別。是以小乘頓教由此各名。聲聞
菩薩因斯分路。至如鹿苑初說羊車小乘。灰斷涅槃。
分段解脫。以諸佛之善巧。會眾庶之根機。是曰半字。
未稱三點。及夫會三歸一返本還源。說大乘經名無
量義。滅化城於中路。駕寶車於四衢。衣裡明珠隱而
還現。髻中珍寶於焉始得。出寶塔於虗空。涌菩薩於
大地。現希有事。證微妙法。最勝最尊。難逢難值。弟子
以因地凡夫屬符負荷。欲憲章古昔用拯黎元。所以
憑心七覺。繫念四勤。住菩薩乘。顯無三之教。學如來
行。開不二之門。汲引群迷。導示眾惑。今謹於某處建
如于僧藏法華懺。願多寶如來從地湧出。普賢菩薩
乘象空來。並入道場證明功德。總持性相同到無生
弘明集


宣帝



帝諱頊。字紹世。昭烈次子。大建元年於掦州建太皇
寺。復造七級浮圖。是年南岳九仙觀道士歐陽正則
等誣奏南岳思禪師。言其受齊賂。鑿斷岳心釘后興
妖。帝遣使追師。後七日師至京。四門關吏皆見師入。
感驚悟其神。帝乃迎師入殿供養。一無所問。以道士
欺罔當棄市。師為懇告乃免。三年詔國內僧受戒未
滿五夏者皆參律部。都邑大寺廣置聽律之場。勑瑗
[005-0390a]
律師總監。有司給衣食。七年又造七級大塔。帝在位
造金銅佛像寫藏經度僧尼盛擬先朝釋監


後主



後主。諱叔寶。字元秀。宣帝長子。至德元年勑沙門慧
暅為京邑大僧正。二年詔虎丘智聚法師赴太極殿
講金光明經。三年詔顗禪師入京居靈曜寺。四月赴
太極殿講大智論般若經題。久之遷居光宅寺。帝幸
聽講仁王經。時朝議以僧尼類多無業欲令䇿經。不
通者皆罷之。顗禪師諫曰。調達日誦萬言未免淪墜。
般特惟憶一偈乃證四果。篤論為道。豈關多誦。帝大
悅。即停搜簡。四年正月詔顗禪師赴崇正殿為皇太
子授菩薩戒。設千僧齋智者本傳并統紀


徐陵



陵。字孝穆。為吏部尚書。年數歲。沙門寶誌摩其頂曰。
天上石麒麟也。嘗聽智者講經。因立五願。一臨終正
念。二不墜三塗。三人中託生。四童真出家。五不墮流
俗之僧。後至唐貞觀間生縉雲朱家。年十八將納婦。
路逢梵僧謂曰。少年何意欲違昔誓。因示其五願。少
年聞巳不復還家。即往天台國清寺投章安法師為
師。咨受心要。證法華三昧。號智威禪師僧傳并統紀


陳伯智 淵



伯智。字䇿之。封永陽王。文帝第八子。至德初出為東
陽剌史。請智者開講。稟菩薩戒執弟子禮。晝聆講說
夜習坐禪。淵。後主子也。至德四年正月十五日於崇
[005-0390b]
正殿設千僧齋。請智者授菩薩戒。其請戒文云。重道
尊師由來尚矣。請世世結緣。遂其本願統紀


江總



總。字總持。蒨之孫。少孤。依外氏。故杜詩云。江總外家
養。仕陳為尚書。嘗撰陳群臣請武帝懺文。略曰。皇帝
菩薩。睿哲聰明。廣淵齊聖。心若虗空。照窮般若。發弘
大誓。荷負眾生。神道會昌。膺茲景業。百王既季。運屬
艱難。五岳維塵。六軍日動。劬勞在念。有切皇心。既而
深悟苦空。極信無我。遂坐道場。靜居禪室。堅固善本。
具足檀那。石壁山河珍車象馬頭目髓腦妻子國城
莫不肅然大捨。供養三尊。便欲拂衣崆峒。高步六合。
到林間而宴坐。與釋種以同遊。紫微虗宮。黃屋曠位。
上靈聳動。厚土怔惶。弟子等身纏愛惑。業搆煩惱。天
生蒸民樹以司牧。惵惵黔首非后罔戴。豈容至尊居
萬乘而伸獨往之情。應在帝王而為布衣之事。且蠻
夷猾夏。𡨥賊姦軌。燧人警識日照甘泉之火。四郊多
壘未肆樓船之威。若使七聖遂迷窅然汾水之上。八
駿沃若方在瑤池之濵。則天下何依。群臣莫奉。謹捨
如干錢如干物。仰嚫三寶大眾奉贖皇帝及諸王。所
捨悉還本位。伏願十方三寶見前大德僧以慈悲力
用無礙心。玉鸞回鑣。金門洞啟。百辟翹首。縉紳並列。
慊慊丹愚。敢以死請弘明集


北魏



都平城。起太祖丙戌。盡孝武甲寅。至孝文遷都洛
[005-0390c]
陽。十三主。一百四十九年。


太祖



太祖諱珪。姓拓拔氏。昭成皇帝嫡孫。獻明之子。皇始
二年詔趙郡沙門法果為沙門統。初平中山所經郡
國見沙門皆致敬。禁軍旅無得有犯。天興元年詔曰。
佛法之興。其來遠矣。濟益之功。冥及存亡。神蹤遺法。
信可依憑。其勑有司於京城建飾容範。修整寺舍。令
信向之人有所依止。於是京城建五級浮圖須彌殿。
耆闍山禪房講堂悉務壯麗魏史。與泰山朗和尚書曰。
上人德同海岳神筭遐長。冀助威謀克寧荒服。今遣
使送帛二十端。白㲲五十領。鉢二枚。到願納受。帝生
知信佛。於虞地造十五級浮圖。又造開泰.定國二寺。
寫經造金像弘明集并方志


明元



明元諱嗣。太祖道武長子。永興元年詔封法果為輔
國宜城子。神瑞元年加封法果為忠信侯僧受俗官之始。常
泰元年加封法果安城公。年八十卒。帝三臨其喪。追
謚老壽將軍。趙胡靈公勑於京邑建立佛像。仍令沙
門敷導民俗北史


太武



太武。諱燾明。元之子。始光元年勑天下寺改名招提。
四月八日輿諸寺像行於廣衢。帝御門樓臨觀。散花
致禮。二年帝誕節於佛寺建祝壽道場。延和元年初。
涼土沙門玄高玅善禪觀。帝遣使迎入平城。甚加敬
[005-0391a]
重。命太子晃師事之。帝惑崔浩𡨥謙之言。遂有毀教
之舉北史。正平元年初沙門曇始會帝滅法乃隱。至是
知法將亨。振錫詣闕。吏白帝。帝趣斬之無傷。帝怒。抽
佩刀自斬之亦不傷。投之虎檻。虎皆怖伏。帝驚乃延
曇始上殿。再拜悔謝。許以復教北山錄


文成



文成。諱濬。景穆晃長子。太武孫。興安元年群臣勸請
興復釋教。乃下詔曰。夫為帝王者必祗奉明靈。顯彰
神道。其能惠著生民濟益群品。雖在往古猶序風烈。
況釋迦如來功濟大千惠流塵境。尋生死者歎其達
觀。覧文義者貴其妙門。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
性。排撥群邪。開演正法。故前代以來莫不崇尚。亦我
國家常所尊事。世祖太武德澤遐被。沙門道士往往
成林。而寺舍之中致有㐫黨。先朝按治錄其有罪。所
司失旨一切禁斷。景穆皇帝每為慨然。朕承洪緒志
隆聖道。其令天下郡縣各建浮圖一區。欲為沙門者
聽。於寺塔經像悉令脩復。初罽賓沙門師賢五人來
京。值罷佛法假醫守道。復教之日。帝親為五人下髮。
以師賢為沙門。統和平元年詔沙門統曇曜為昭玄
沙門都統。待以師禮。帝興復佛。教廣度僧尼魏書并僧史


獻文



獻文。諱弘文。成長子。天安元年勑僧瑾為天下僧正。
皇興元年於長安北臺起永寧寺七級浮圖。高三十
丈。又於天宮寺作大佛像。高四十三尺。用銅十萬斤。
[005-0391b]
黃金六百斤通鑑。帝雅好佛學。每引朝士沙門共談玄
理。有遺世之心。延興元年六月詔傳位太子。徙居崇
光宮。稱上皇。建鹿野寺於北苑。與禪僧居之。講習玄
要高允。作鹿苑賦北史并釋監


孝文



孝文。諱宏。獻文長子。改姓元氏。延興二年詔西天三
藏吉迦夜此云信何事譯襍寶經五部。劉孝標筆授。上皇
勑自今祭天地宗社勿用牲。唯薦以酒脯。承明元年
帝造建明寺。太和四年詔以僧顯為沙門都統。十六
年詔每年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聽大州一百人為
僧。中州五十人。下州二十人。著令以為常釋監。十七年
詔懿德法師。聽一月三入殿。俾朕飡稟道味。光飾朝
延。又數幸王園寺與沙門談論佛道。十九年幸徐州
白塔寺。令道登法師講成實論。謂左右曰。朕覧此論
可以釋人深情登入寂。下詔傷悼施絹齋僧北史。二十
一年詔四月八日迎洛京諸寺佛像入閶闔宮。散花
禮敬。歲以為常。帝在位凡二十九年。手不釋卷。暇則
自講。六宮侍女皆持六齋。度僧造寺甚眾釋監


宣武



宣武。諱恪。孝文次子。永平元年詔中天竺勒那摩提
此云寶意於太極殿譯寶積論。菩提流支此云覺希於紫極殿
譯楞伽經。帝親筆受。二年帝於式乾殿為諸僧及朝
臣講維摩經。時魏朝專尚釋氏不事經籍。中書侍郎
裴延雋上疏。以為漢光武.魏武帝雖戎馬間未甞廢
[005-0391c]
書。先帝行師還都手不釋卷。良以學問多益不輟故
也。陛下陞法座親講大覺。凡在瞻聽塵蔽俱開。伏願
經書互覧孔釋兼存。則內外俱周真俗斯暢矣通鑑。時
洛陽中國之外自西域來者三千餘人。帝別立永明
寺千餘間以處之。遠近承風無不事佛北史


孝明



孝明。諱詡。宣武第二子。神龜元年詔諸郡立五級浮
圖。是年胡太后勑宋雲與沙門慧生等往西天求經。
四年宋雲等使西域還。得佛經一百七十部。正光元
年帝加元服。命沙門道士講道禁中。帝曰。佛與老子
同時否。道士姜斌曰。開天經云。老子定王三年生。年
八十五。西入化胡。以佛為侍者。沙門曇謨最曰。吾佛
以昭王二十六年生。穆王五十三年滅。自滅後至定
王三年凡三百四十五年老子方生。而言化胡以佛
為侍者。無乃謬甚。斌曰。佛生周昭有何文記。最曰。周
書異記。漢法本內傳並有明文。帝令群臣詳定真偽。
太尉蕭綜等劾奏。開天偽經罪當惑眾。詔流斌於馬
北史。正光庚子達磨自梁入魏。至嵩山少林寺居焉。
面壁而坐。帝聞師異跡。三詔不至。就賜摩衲袈裟金
鉢銀水缾繒帛。師不受。三返而後受之正宗記


孝武



孝武。諱修。字孝則。廣平武穆王懷第三子。永熈元年
造陟屺寺。齋僧講法釋監


高允


[005-0392a]


允。字伯恭。孝文即位拜中書令。帝甞幸其第。惟草屋
數間。布被縕袍。厨中鹽菜而巳。帝曰。古之清貧有如
此乎。賜帛五百匹粟千斛。年九十八。甞撰鹿苑賦。略
曰。暨我皇之繼統。誕天縱之明睿。追鹿苑之在昔。興
三轉之高義。振幽宗於巳永。曠千載而有寄。於是命
匠選工刊茲西嶺。注誠端思仰模神影。庶真容之彷
彿。耀金輝而煥炳。即靈崖以構宇。竦百尋而直正。絙
飛梁於浮柱。列荷花於綺井。若祇洹之瞪對。孰道場
之途迥。嗟神功之所建。超終古而秀出。寔靈祗之恊
贊。故存貞而保吉。鑿仙窟以居禪。闢重階以通術。若
乃研道之倫。行業貞簡。慕德懷風。杖䇿來踐。守應真
之重禁。味三藏之淵典。或步林以經行。或寂坐而端
晏。會眾善以並臻。排五難而俱遣。道欲隱而彌彰。名
欲毀而逾顯。希縉雲之上升。羨頂生之高蹈。思離塵
而邁俗。涉玄門之幽奧。禪儲宮以正位。受太上之尊
號。既存亡而御有。亦執靜以鎮躁。一萬國以從風。總
群生而為導。正南面以無為。永措心于冲玅。又甞為
曇始法師作傳弘明集


楊衒之



衒之。甞為期城太守。達磨至魏住禹門千聖寺。衒之
問曰。弟子歸心三寶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
理。願師慈悲開示宗旨。師說偈曰。亦不覩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捨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
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超
[005-0392b]
然名之曰祖。衒之悲喜交并曰。願久住世間。化導群
傳燈。甞撰洛陽伽藍記五卷。其序略曰。三墳五典之
說。九流百氏之言。並理在人區而義兼天外。至于一
乘二諦之源。六通三達之旨。西域俻詳。東土靡記。自
頂日感夢。滿月流光。陽門飾毫眉之像。夜臺圖紺髮
之形。皇魏受圖。光宅嵩洛。篤信彌繁。法教踰盛。王侯
貴臣去象馬如脫屣。庶士豪家捨資財若遺跡。於是
招提櫛比。寶塔駢羅。爭寫天上之姿。競摹山中之影。
金剎與雲臺比高。講殿共阿房等壯。豈直木衣綈綉
土被朱紫而巳哉。暨永熈多難。荊棘成林。京城內外
一千餘寺寥廓罕聞。恐後世無傳。故撰斯記。然寺數
眾多不可徧寫。今之所錄止大伽藍。其中小者取其
祥異亦錄之。凡為五篇三寶記


佛法金湯編卷第五天台釋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