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65 無異元來禪師廣錄--(法孫)弘瀚 (master)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七
住博山法孫 弘瀚 彚編
首座法孫 弘裕 同集


住金陵天界禪寺語錄



金剛殿拈香。三門高聳臨霄漢。廓爾方知祖道玄。今
日脚跟親蹋著。優曇花影遍三千。


天王殿拈香。從來願力展慈威。爍破虗空毫相輝。依
正報中誰辯得。山頭多見紫雲飛。


大雄殿拈香。黃金殿上三尊佛。白玉光中一箇僧。正
恁麼時何所據。香雲旋結萬千層。


振宗堂據坐。寶鏡當臺驗正邪。阿誰獨蹈大方家。博
山手段從來辣。客到蒿湯便當茶。


開堂。此一瓣香。彌天亘地。耀古輝今。太極鍾祥。乾元
衍慶。爇向爐中。端為供養我明
太祖高皇帝
[007-0266c]
成祖文皇帝。建立
三寶。弘通大乘。廣化眾生。同圓聖智。山僧某今日在
此法莚。一言一句。皆從
聖恩中流出。以海水為墨。書其贊辭。不能盡其萬一
也伏願
皇極御天遍。大千而廣被
聖靈奕世昭。萬古以常明
此一瓣香。靈苗含潤。寶樹敷榮。景星聚以沐清庥。祥
雲凝而乘嘉運。爇向爐中。端為祝延。當今
皇帝聖壽萬安
皇后偕聖壽以無疆
太子懋元良而永泰。伏願
金輪永鎮日。新鷲嶺之風。寶位增輝時。邁唐虞之治。
此一瓣香。萬物毓以生成。陰陽恊而秀發。為霖現瑞。
裕國祐民。爇向爐中。用詶檀護。


滿朝合郡。宰官。護法大居士。福基祿位。咸增性種。靈
根並茂。


此一瓣香。龍宮湧出。鷲嶺拈來。輝寶鏡而利益羣生。
徹重玄而全該正命。爇向爐中。耑申供養。


先本師壽昌大和尚。用詶法乳之恩。歛衣就座。白椎
竟。師乃卓拄杖云諸昆仲。達磨大師航海而來。直指
人心。見性成佛。雖則門庭萬仞。壁立千層。祇演一心
之法。更無餘事。乃至六祖傳衣。五宗競出。運無礙輪
化無緣眾。祇演一心之法。更無餘事。溈山大師敲唱
[007-0267a]
同時。暗機圓合。傾瓶以辯超方。撼茶而彰妙用。祇演
一心之法。更無餘事。雲門大師箭鋒相拄。函葢乾坤。
揚眉落臼。顧盼猶遲。如流雲翔鶴。湛水晴空。祇演一
心之法。更無餘事。法眼大師。拈現前石。塞虗空口。一
切處現成。六根互用。六用齊施。祇演一心之法。更無
餘事。臨濟大師一語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驅耕
夫牛。奪饑人食。電光石火。開眼猶迷。祇演一心之法。
更無餘事。洞山大師混不得。類不齊。立寶鏡三昧。炤
學者肺肝。分五湖玉石。雪盛銀盌。月炤金沙。祇演一
心之法。更無餘事。乃至博山。今日遠承諸祖慈蔭。循
規蹈矩。借路還家。駕輕就熟。祇演一心之法。更無餘
事。諸昆仲含靈具此一心之法。學人欲明此一心之
法。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示此一心之法故。楞伽經云。
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諸昆仲大地沒遮攔。要行
行不去。要住住不得。且道。向甚麼處出氣。還知麼。鳥
鳴雲樹。聲聲喚遊子歸家。魚躍煙波。色色翻誌公陳
案。漩澓空中梵字。刮開眼底重朦。且道。向甚麼處。認
取自家心地。卓拄杖云。鼻根浮面上。更不用躊蹰。珍
重。


當晚小參。南嶽大師云。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
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諸昆仲心無所生。
山河大地。從甚麼處得來。法無能住。終日著衣喫飯。
因甚麼只認定著箇自已。去此二途。作麼生折合。諸
人分上。也須自看。有人通得消息。博山將袈裟。以覆
[007-0267b]
之。


魏國徐六翁居士誕日。請上堂。因緣所生法。莊嚴世
間相。了彼性空者。斯人具正眼。諸昆仲心本無生。從
緣有生。生緣勝故。佛種亦勝。法華經云。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作麼生是說一乘底道理。諸昆仲毫端
歛法界之方。滴水含滄海之濶。無明全諸佛之智。藏
識潛增上之緣。理應箭鋒。事存函葢。不可以思議而
得之者也。諸昆仲茲因魏國六翁老居士華筵大誕
之辰。合郡眾居士。於濟生菴中。設此無遮大會。為六
翁居士祝壽。且道。將何為祝耶。須彌耶。滄海耶。大地
耶。草木叢林耶。若以須彌為壽。須彌高而有頂。若以
滄海為壽。滄海深而有源。若以大地為壽。大地厚而
有輪。若以草木叢林為壽。草木叢林多而有盡。惟以
吾大圓覺中。華藏界內。香雲。花雲。幢幡雲。音樂雲。寶
葢雲。若舉一。若舉二。若舉百。若舉千。乃至百千萬億
數中。隨拈一微塵許。皆與有情無情等。與毗盧遮那
等。皆可為居士祝壽也。雖然如是。不免為居士傍通
箇消息。作麼是傍通底消息。華藏界中纔一念。閻浮
早巳萬千年。珍重。僧問。如何是無量壽。師云。烏龍潭
上浪滔天。進云。恁麼則有量也。師云。天池一滴水。怎
與眾同流。茹居士問。向上一著如何道。師云石頭城
外垂楊柳。進云。者是眾生眼。如何是和尚眼。師云。吹
盡殘花色愈鮮。進云。某甲參學二十年。今日學得一
拜。師云。三十棒。且待別時。
[007-0267c]


皖上吳盛二居士。就濟生菴請。上堂。博山三年前。回
桑梓為桑梓。諸親友演箇還鄉曲子。眾中有聞名者。
聽音聲者。見形影者。摩皮膚者。契心髓者。復有進其
門。升其堂。入其室者。倐忽三載。若剎那際。今眾居士。
復以幣帛見召。博山雖在他方千萬里外。其實寸步。
未曾離故鄉田地。諸昆仲。龍眠靄靄。紫金足下。雲生
浮渡。滔滔鍾阜。山中水溢。析毫端而含剎土。懸慧鏡
以辯方來。誌公剪尺尚存。投子油瓶現在。然雖如是。
也要眾居士見其面孔。聽其法句始得。且道。是何法
句。卓拄杖云。諦聽諦聽。


余集生任文升二居士請。上堂。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只饒坐斷兩頭。更須知有向
上事始得。諸昆仲若論向上事。諸人分上。一一天真。
一一靈明。一一具足。上至諸佛。下至含靈。各各不欠
缺纖毫。是以余集生任文升二居士。同合郡大居士。
向者裏設無上玅供。運同體大悲。救砧几眾生。解籠
檻囚縶。飛者適霄漢。走者縱山林。潛者躍深淵。以無
功之功。無行之行。於無眾生界中。解脫鏡像有情。諸
昆仲青山挺秀。流鶯囀樹裏之聲。綠水瀰漫。躍鯉現
波中之色。昧真常於山水。迷現量於飛潛。大似陽𦦨
翻波。渾成戲論。諸昆仲還識得麼。若能返照。直下逢
渠。舉措施為。無虧實相。卓拄杖。下座。


上堂。洞山大師悟道偈云。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疎。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007-0268a]
若能如是會。方得契如如。此是洞山宗旨。綿密回互。
皆從此偈中流出。不可不理會。諸昆仲此偈中有二
句最嚴。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渠者何物也。而正
是我。我者復何物也。而不是渠。且道。是一箇是兩箇。
若向者裏會去。始可有參學分。須知。此偈豈但曹洞
宗旨。即五家應機接物。皆當向此句中印過始得。不
然。在一機一境上。得些子解路。盡是掠虗頭漢。有甚
麼話會處。所以曹洞有三種滲漏。一者見滲漏。機不
離位。墮在毒海。此不離即毒海也。二者情滲漏。情存
向背。見處偏枯。此向背即偏枯也。三者語滲漏。體妙
失宗。機昧終始。此體妙即機昧也。若據此三種滲漏。
學者明晦。如見肺肝。所以博山舉眼無人。非敢以生
滅。勘驗諸方。若見徹此偈。洞山大師未曾入滅。博山
雖在今時。亦不諳今時事。祇與諸人。二時逐隊。諸昆
仲古木叢中躑躅。漏逗法身。大洋海底翻騰。侵損漁
父。徹見本來面目。野雲散而天青。掀開煩熱胸襟。衣
線綻而體露。還有與洞山大師共出一隻手者麼。卓
拄杖云。舉頭天外看。誰似我般人。僧問。如何是和尚
底具眼處。師云。善世橋邊逢 聖主。進云。未是和尚
具眼處。師云。三十棒趂出。僧一喝。師云者一喝落在
甚處。僧無語。師直打。出法堂。


上堂。如何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如何是法。古路迢
迢苔蘚滑。仍將佛法問根源。雲散長空鶴唳天。纖塵
不立清如洗。三箇猢猻夜簸錢。諸昆仲宗門中事。豈
[007-0268b]
同容易一言一句。一大藏教註不破。歷代祖師機深
智廣。潛興密運須彌倒。卓拄杖橫趨。繪彩色於空中。
擲大千於方外。且道向甚麼處捫摸。所以云。羅籠不
肯住。呼喚不回頭。古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玄沙大
師恁麼老婆心切。也只要諸人知箇落處始得。諸昆
仲青黯黯處。樵子不借路以還家。綿密密時。機婦罷
金針而夜織。香銷錦帳。露浥芙蓉。發清嘯於深閨。吐
微言於連枕。情濃意洽。試問。諸昆仲還知得也無。良
久云。分明一段風流事。不與諸人較短長。


上堂。南陽忠國師云。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白雲
淡泞。出沒太虗之中。萬法本閒。而人自閙。諸昆仲作
麼生說。箇本閒底法。若會得本閒法。則大千世界有
情無情等。無纖毫閙相。若有纖毫閙相者。則不得本
閒法也。何以故。閙即法故。所以道。靜則埋根千尺。動
則當處生苗。只饒不動不靜。未免飄飄搖搖。博山則
不然。動則寒氷凝結。靜則白浪滔天。直下了無動靜。
紅爐片雪如綿。若於此二偈中會去。始明得本閒法
也。諸昆仲動非動相。雖動極以恒安。靜復靜元。總靜
機而常運。秉常運之樞機。履恒安之玄軌。寶鏡懸而
無隱慝。珠簾捲以納方來。不涉呼吸之離微。寧有去
來之蹤跡。諸昆仲順則吉也。逆則忤也。肯則自許也。
若於靜閙親疎。而較其優劣者。盡其恒沙思量分別。
莫能得其量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僧問。古德撥塵見佛時如何。直須揮劒。若不揮
[007-0268c]
劍。漁父棲巢。又僧問。古德撥塵見佛時如何。渠無國
土。何處逢渠。二大老各道得一邊。一箇則門庭施設。
輝煌掌上之珠。一箇則入理深談。擊碎秦時之鏡。若
是博山則不然。有問。撥塵見佛時如何。紺髮旋螺髻
兜綿。印手文學人不會。意旨如何。青蓮捧雙足。赤肉
挂金襴。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若說是同。作麼生說
箇同底道理。若說是別。作麼生說箇別底道理。若向
者裏融會得去。博山與汝結箇同參。諸昆仲。居正而
不立正位。泥牛吼海岸之風。垂偏而不住偏方。石女
弄珊瑚之影。乞食於三家村裏。謳歌於萬仞峯頭。借
松鏡以瀉清光。拾苔錢而嚴富態。有人向三種問答
上徹去。洞上宗風。於斯有賴矣。僧問。學人一口氣不
來。向何處安身立命。師云毗盧閣後鳳凰山。


真州海吉禪人。率眾道侶請。上堂。不與萬法為侶者。
是甚麼人。紅塵堆裏露全身。了知萬象空無物。那見
山河礙眼睛。三歲孩兒頭似雪。神光萬里一條鐵。底
事分明說與知。當戶連山也太奇。兼帶位中親迸出。
巖前石虎夜生兒。生兒則且置。且道。是甚麼時。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虗。坎
中滿。屈指顛倒。數來依舊。寸長尺短。珍重。


余集生居士誕日請。上堂。佛於無量劫。廣行無量行。
度脫無量眾。是名無量壽。諸昆仲我等同世尊。因地
以來至於今日。而世尊成道巳經無量恒沙劫數。我
等輪迴生死六道。往還亦經無量恒沙劫數。世界成
[007-0269a]
住壞空。亦經無量恒沙劫數。毗嵐風起。金藏雲成。而
虗空之性。湛然不動。亦經無量恒沙劫數。以此則知
諸佛壽命亦無量。眾生壽命亦無量。世界壽命亦無
量。虗空壽命亦無量。今日集生余居士華筵大誕。而
一切人。皆以世禮年月為居士壽。博山則不然。但願
居士壽同善財。菩提心解脫海亦無量。願居士壽同
彌勒。成佛度生海亦無量。願居士壽同普賢。行願莊
嚴海亦無量。願居士壽同觀音。大悲示現海亦無量。
願居士壽同文殊。般舟智慧海亦無量。願居士祿位
亦無量。眷屬亦無量。親受用亦無量。三三昧亦無量。
豈但居士如是。即現前大眾。親受用三三昧等。壽命
亦無量。博山是真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且更將何
物為居士壽耶。良久云。珍重。


解制上堂。佛真法身。猶若虗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博山從廣信登舟。過鄱陽。出湖口。跨長江。登石頭城
江岸。從濟生菴。至天界寺。安置水月道場。修習空花
萬行。降伏鏡裏魔軍。成就夢中佛事。豈但博山。遡自
釋迦大師開場。四十九年。末後拈花示眾。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付囑摩訶迦葉。亦是夢中佛事。達磨大師
航海而來少林。面壁九載。雪庭深夜。斷臂詶心。亦是
夢中佛事。乃至執役負舂。傳衣半夜。亦是夢中佛事。
至使五家競出。千燈列焰。吹簫打皷。舞劒揮叉。棒喝
交馳。語言遊戲。亦是夢中佛事。即今博山同。諸昆仲
結制解制。陞堂入室。問答機緣。勞彼列眾監院及天
[007-0269b]
界方丈十位首領道人并諸執事。不以身為身。不以
命為命。喫盡艱辛。護揚大法。亦是夢中佛事。諸昆仲
博山恁麼舉似。正是好肉剜瘡。夢中說夢。假如有一
漢子大喝一聲。諸人睡夢醒時。却又作麼生道。良久
云。毫光直徧三千界。永祝皇圖億萬年。僧問。上根人
來如何接。師云。此去祖堂三十里。進云。中根人來如
何接。師云。獻花巖畔古今聞。進云。下根人來如何接。
師云。門外好與三十棒。進云。不落階級人來如何接。
師云。闍黎只今。在第幾位。僧禮拜。


小參



小參。臘盡逢春事事奇。海風吹動碧玻璃。昨宵偶得
家鄉信。破院荒村絕所依。諸昆仲博山家鄉。是破院
耶。是荒村耶。有人簡點得出。博山與彼携手同歸。其
或未然。法華且謾添塵點。數盡閻浮又一年。


小參。僧問竟。師乃云。時名五濁。世曰娑婆。地面丘墟。
人心荊棘。青林掌中毒氣。破驢脊上來蠅。蹈水火以
脩行。逐腥膻而喘息。胸中無半點禪氣。強作機鋒肚
裏懷。一塊骯𩪝。伸為問答。鬼見拍手而笑。人逢側目
而嗔。埋沒已靈。辜負先聖。洗心改過。莫逐妄緣。不悛
前𠎝。果從因墜。豈不見。靈山會上知音少。長者園中
木耳多。卓拄杖。下座。


生生社小參。宗門中事。難以措詞。盡力道不得底句。
作麼生開口。三乘十二分教。有人說去了也。即心即
佛。有人說去了也。非心非佛。有人說去了也。不是心
[007-0269c]
不是佛不是物。亦有人說去了也。且道。與諸昆仲分
析箇甚麼即得。良久云。黃金自有黃金價。肯為和沙
賣與人。珍重。


月上庵小參。忠國師云。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白
雲淡泞。出沒太虗之中。萬法本閒。而人自閙。諸昆仲
即今山河大地。萬象森羅。水鳥樹林。人叢馬蹋。喚作
萬法。作麼生說箇本閒底道理。捨萬法而求本閒。未
之有也。即萬法而求本閒。須要衣線下迸開始得。所
以博山。教人將一句話頭。置在八識田中。眉毛與大
地廝結。只教自悟自肯。其或未然。聽取一偈。諸佛依
何住。靈山問意新。心宗為社主。金粟作檀人。一雨滋
春國。千燈薄暮雲。須知塵界裏。真俗未容分。珍重。


浮山華嚴寺立新住持請。小參。一大圓覺。為我伽藍。
又當知。以我伽藍。為一大圓覺。互攝互融。無二無別。
然後應事接物。始無障礙。夫善住持者。先得根本不
動智。然後得差別智。根本不動智中容不得絲毫動
念處。差別智者。應事接物。頭頭合轍。若有絲毫念慮
可動。未免有生滅去來之相。不名智也。得此智者。以
理應事。事事全理。如其不然。不名住持。不見。僧問。雲
門不起一念時如何。門云。須彌山天童頌云。不起一
念須彌山。雲門法施。亦非慳。肯來兩手相分付。擬去
千尋不可攀。山海濶白雲閒。莫將毫髮著其間。假雞
聲韻難瞞我。未肯模糊放過關。天童大師重門擊柝。
以待暴客。匙鑰在手。防禦甚嚴。昔茲山住持遠錄公。
[007-0270a]
棋無敵手。固是奪角衝關。祇是博山今日。要問伊黑
白未分以前。者一著子。畢竟如何下手。從來十九路。
迷悟幾多人。且道。迷箇甚麼。悟箇甚麼。良久云。珍重
大龍山中方寺小參。若欲說法。無法可說。無可說者。
始名說法。有法可說。恐辱大法。昔世尊陞座。文殊白
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諸昆仲
且道。世尊有法可說耶無法可說耶。諸人也須向者
裏開眼始得。文殊恁麼道。在甚麼處。見世尊說法。世
尊便下座。是許文殊。是不許文殊。諸昆仲還簡點得
出麼。其或未然。聽取一偈。白雲山頂中方寺。清梵無
停僧自閒。只恐溪深流水急。賸分花雨落人間。


宮諭吳觀我居士請。小參。若欲究宗門中事。須正信
因果。熟爛教乘。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古德云。禪律並
行。不相留礙。若論淨白心地。人人具足。只因妄興一
念起貪嗔癡。有貪嗔癡之因。便感三惡道之果。教中
謂。縱而為貪。地獄有不息之機。抑而為嗔。餓鬼有肢
節火然之苦。合而為癡。畜生道中。但念水草。餘無所
知。若無貪嗔癡。則三惡道何有。博山所以教列位。向
淨白地上。發起一念。肯心單提。一口氣不來。畢竟向
甚麼處去。切不得起思惟度量。思惟度量。謂之藥忌。
雲棲大師云。獅子之乳。非瑠璃瓶貯之則裂。無上玅
道。非淨法之器。莫能載也。壽昌和尚云。醍醐上味出
乎乳。滴水攙中總不成。謂滴水者。正思惟度量也。若
無思惟度量。便能單刀直入。力破重圍。如吳太史發
[007-0270b]
大乘心。受大乘戒。正所謂淨法之器。但未知有向上
事。今日緣會。勉起信向。偈曰。江北有居士。天人興仰
止。傳聞金粟來。緣境頗相似。論心秋月皎。談教春雲
起。機感得相符。令予特來此。勉究向上事。向上何深
旨。踢破指頭時。舒州吳太史。


洪濤山毗尼菴。小參。諸昆仲生不知何來。不得不疑
來處。死不知何去。不得不疑去處。大丈夫兒。豈肯甘
心隨業受報。若欲究竟此事。貴在純真一念。不得草
草。如香林四十年。始打成一片。靈雲三十載。見桃花
始悟。所以博山教人看一句話頭。一口氣不來。畢竟
向甚麼處去。行裏坐裏。著衣喫飯裏。畢竟一口氣不
來。向甚麼處去。慎勿思量分別。思量分別。與究竟此
事大不相應。若果能真參實究。一朝洗面。摸著鼻孔。
却也太近。


小參。百千法門。無量妙義。盡在諸人心意識中。悉皆
具足。汝若認著心意識。便昧却百千法門。汝若體會
得百千法門。何處有心意識來者。些子關竅。亦能殺
人。亦能活人。諸禪者各各在衣線下開眼。拌此一生。
討箇著落。


小參。長慶道。萬象之中獨露身。惟人自肯乃相親。即
今山河大地。樓臺池舘。滿目青黃。是萬象。喚甚麼作
獨露底身。拈拄杖云。莫祇圖他山色好。須知。別有故
園春。卓拄杖一下。


為劉和鶴居士對靈。小參。公生耶。死耶。誰道。虗空有
[007-0270c]
變遷。公死耶。生耶。誰道。滄溟有傾覆。公生死洞然。也
雖劫風。而莫能吹。公慧光渾圓。也縱劫火。而莫能移。
公之趣向。也肉眼罔窺。公之行業。也孰不苾奇。公之
見地。也住向莫齊。公之受用。也惟聖乃知。霞坊山色
空今古。靜聽玄猿徹夜啼。


因事晚參



今晚好月。大眾見麼。可謂。玉鑑光輝觸處
週。幾多盲瞽黑漫頭。可憐不受金錍者。頭白終歸暗
裏休。此月古今評論者不少。自世尊以來。迨於今日。
千賢萬聖。莫不盡力提擕。老婆心切。簡點將來。祇說
得月影邊事。要見真月麼。須是自已開眼始得。所謂
靈山話曹溪。指南泉翫寒山。比說得彷彷彿彿。依依
稀稀。縱然道得十成。博山未敢相許。何以故。肘後不
具靈符。盡在是非窩裏。大眾直須努力跳出是非關。
若不跳出是非關。三途黑暗將何抵。珍重。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七
[007-027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