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10 嘉泰普燈錄-宋-正受 (master)



嘉泰普燈錄卷第二十二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僧 正受 編


聖君



太宗皇帝



以 聖極真諦而 廣闢度門。 間發元
機。鮮克如對者。如 幸相國府。見僧看經。 上問。看
底是甚麼經。云。仁王經。 上曰。既是朕經。為甚却在
卿手裏。僧無對雪竇明覺重顯禪師後甞代對曰。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幸開
寶塔。 問僧。卿是甚人。云。塔主。 上曰。朕之塔為甚
麼卿作主。僧無對明覺代對曰。盍國咸知。因僧見。 上問。卿居
甚處。云。廬山臥雲庵。 上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
為甚到此。僧無對明覺代對曰。難逃至化。僧入對次。奏云。 陛
下還記得麼。 上曰。甚處相見來。奏云。靈山一別。直
至如今。 上曰。卿以何為驗。僧無對明覺代對〔巳〕。貧道得得而來
京寺回祿。藏經悉為煨燼。僧欲乙 宣賜。 召問。昔
日摩騰不燒。如今為甚却燒。僧無對明覺代對曰。陛下不忘付囑
上嘗夢神人報云。請 陛下發菩提心。因早朝 宣
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街無對明覺代對曰。實謂今古罕聞
智寂大師進三界圖。 上問。朕在那一界中。寂無對
[022-0421a]
保寧仁勇禪師嘗代對曰。 陛下何處不稱尊。一日。朝罷。擎鉢問丞相王隨
曰。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為甚麼却在朕手裏。隨無
慈明楚圓禪師後甞代對曰。 陛下有力。白雲端禪師拈曰。且道腕頭有力。主天下有力。試請斷看


真宗皇帝



臨御以來。 歷覽貝文。 探賾祖教。乃於
華嚴曉然自得。嘗 製偈曰。寂寂太虗空。湛湛如秋
水。拂拭本無塵。不屬張王李。因建智海勝藍。偉冠都
下。廣延禪衲。馳 詔正覺本逸禪師主之。逸至。入對
稱 旨。賜前偈令和。逸謝 恩巳。𨤲為四章。一曰。寂
寂太虗空。何人達此宗。本來無一物。佛祖永潛蹤。二
曰。湛湛如秋水。此心誰可委。唯有悟空人。相逢只彈
指。三曰。拂拭本無塵。青天月一輪。堂堂無罣礙。全露
法王身。四曰。不屬張王李。從來自家底。山河及大地。
通身無不是。 上大悅。乃 錫正覺號。


仁宗皇帝



垂佛心以治天下。四夷來。王 欲隆宗教。
乃 詔僧懷璉入對便殿。 命陞座。稱 旨。賜號大
覺禪師。 製詩頌褒之。餘二十首。及 提網語二篇。
璉嘗進偈。中有圓相。 上因製頌二章 賜璉曰。今
伏覩淨因長老於禪偈內𦘕圓相○。此人人皆有。除
鈍根下愚人。不曉裏面無安排鼻孔處。呵呵。又一重
案底。寡學淺近敢吟頌一首。一曰。接引本無言。出沒
任往還。元無添減處。但同秋月圓。二曰。愚蒙全不會。
上聖卒難知。三十年年後。更添一暈兒。令璉箋註。璉
註巳。并進三偈。乞歸林下。 上註璉頌一首。仍 宣
諭曰。山即如如體也。將安歸乎。令再住京國。且興佛
[022-0421b]
法。璉頌曰。千蔟雲山萬壑流。 上曰。佛法廣大。非只
渠壑也。歸心終老此峰頭。 上曰。不止峰頭。更審細。
莫錯也。朝昏但祝堯多壽。 上曰。但是含生皆同天
壽也。一炷檀煙滿石樓。 上曰。徧法界白煙灰息也。
璉復進二頌稱 謝。有曰。中使傳 宣出 禁闈。
 再令臣此住禪扉。青山未許藏千拙。白髮將何補
 萬幾。 霄露恩波方湛湛。林泉情味苦依依。 堯仁
況是如天闊。應任孤雲自在飛。二十日。 賜羅扇一
把。題元寂頌於其上。又嘗 製修心頌曰。初祖安禪
在少林。不傳經教但傳心。後人若悟真如性。密意由
來妙理深。明年春。璉堅辭。 上從之。特賜 御容一
軸。以 示不忘之意。


徽宗皇帝



踐祚之初。 留神禪奧。 詔芙蓉道楷禪
師住持法雲。以 問宗要。二年。佛國禪師惟白奏所
集宗門續燈錄三十卷。 上賜其序。政和三年夏四
月。嘉州道傍有大樹。風雷所摧。一僧晏坐樹內。髭髮
被體。指爪遶身。本州以事具奏。獲 旨令。迎至京師
供養。時西天總持以金磬出其定。乃問。何代僧。曰。我
東林遠法師之弟也。因游峩眉。不記時代。遠無恙否。
持曰。遠法師晉人也。去世七百年矣。遂不復語。持曰。
師欲何歸。曰。陳留縣。即復入定。 帝命繪其像。頒行
天下。并 製三頌。一曰。七百年前老古錐。定中消息
許誰知。爭如隻履西歸去。生死徒勞木作皮。二曰。藏
山於澤亦藏身。天下無藏道可親。寄語莊周休擬議。
[022-0421c]
樹中不是負趨人。三曰。有情身不是無情。彼此人人
定裏身。會得菩提本無樹。不須辛苦問盧能。


高宗皇帝



以 神武平海內。三教 一致。尤 宅心
少林之道。 潛龍時。差侍臣韓子扆往天寧寺。 命
主僧佛果禪師克勤陞堂。勤據座說偈二章。曰。善因
招善果。種穀不生豆。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八萬
四千波羅蜜。一毫端上巳圓成。棒頭喝下承當得。高
步毗盧頂上行。時靖康元年三月二十五日也。越三
日。 復命陞堂。勤遂舉。天竺有王者。嘗往見一祖師。
即請說法。祖曰。大王。來時好道。去如來時。王歎伏。勤
拈曰。佛法是世法。世法即佛法。直道而行。風行草偃。
若未委悉。重說偈言。去也至簡至易。最尊最貴。往還
千聖頂𩕳頭。世出世間不思議。彈指圓成八萬門。一
超直入如來地。韓錄三偈以進 上。題其後曰。靖康
改元四月初一。觀佛果禪師善偈。理趣高妙云。二年。
即皇帝位。未幾。 幸維揚。十一月。 詔勤詣 行在
引對。至 闕下。 上遣中使八人翊之。 賜座。 上
曰。朕一一記得。昨過泗洲。見普照佛心長老。稱是師
弟子。朕亦素知師禪道高妙。可得聞乎。勤曰。 陛下
以 仁孝治天下。率土生靈咸被 光澤。雖草木昆
蟲。各得其所。此佛祖所傳之心也。此心之外。無別有
心。若別有心。非佛祖之心矣。 上大喜曰。可賜圓悟
禪師號。勤謝畢。 上曰。師居金山何如。勤曰。臣老且
病。願歸林下。 上曰。不可。天下名山惟師擇居之。勤
[022-0422a]
固辭。 上曰。何山可住。勤曰。願投老雲居。 上從其
請。勤復奉曰。 陛下既以佛心而化育生靈。萬邦稽
首。臣亦當傳佛心宗。以酬覆壽。 賜茶罷。傳 宣引
謁五府。經夕奉 旨五府。以次就雍熙寺請開堂演法。


孝宗皇帝



道自 生知。 性由 天縱。 在普安潛
藩。一聞徑山佛日宗杲禪師之道。委內都監往問
要旨。杲作偈以獻。及 建邸。復令內侍齎束帛等。
 命杲就山為眾說法。 大書妙喜庵三字。仍 製贊
 賜之。杲演成四偈以呈。 上甚喜歎。 即皇帝位。
 詔杲引對。杲稱疾。乃 特賜大慧禪師。一日。因門
司黃彥節舉傳燈錄所載二十二祖摩拏羅偈曰。心
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上即悟其奧。乾道庚寅冬。景德靈隱禪寺虗席。 詔
僧慧遠住持。辛卯春 召見。 上舉不與萬法為侶
 問遠是甚麼人語。遠以龐居士奏之語繁不錄。壬辰秋。
 召入 東閣。 上曰。前日在此閣靜坐。忽思向所
舉不與萬法為侶因緣。 朕從這裏有箇見處。遠曰。
不與萬法為侶。 陛下作麼生會。 上曰。四海不為
多。遠曰。一口吸盡西江水。又且如何。 上曰。亦未曾
欠缺。繼 賜佛海禪師。癸巳春。 駕幸其寺。 御方
丈。見遠𦘕像。 問曰。是誰。遠曰。臣之陋質。學者寫以
求贊。 上曰。此是𦘕底。那箇是真底。遠鞠躬奏曰。春
氣和融。恭惟 聖躬萬福。 上大笑。 至東廓觀𦘕
壁次。遠奏曰。此乃歷代高僧。 上曰。如今有否。遠曰。
[022-0422b]
西廓底筆尤工。淳熙丙申春。僧德光奉 旨補居靈
隱寺。冬十一月。 召對便殿。光舉靈雲見桃華悟道
偈曰。三十年來尋劒客。幾回葉落又抽枝。自從一見
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奏曰。那裏是他不疑處。
 上曰。空手牽鐵牛。 上曰。若問長老。如何祗對。光曰。
千聞不如一見。光復舉。溈山問香嚴。汝試向父母未
生巳前道一句看。香嚴無對。 上曰。朕有一語。光曰。
如何是父母未生巳前一句。 上曰。昨夜今朝又明
日。示光偈曰。大暑流金石。寒風結凍雲。梅華香度遠。
自有一枝春。未幾。 賜佛照禪師號。庚子秋。延徑山
主僧寶印於選德殿。 上曰。三教聖人本同這箇道
理。印奏曰。譬如虗空。東西南北初無二也。 上曰。但
聖人所立門戶各別爾。孔子以中庸設教。印曰。非中
庸之教。何以安立世間。故華嚴亦不壞世間相而成
出世間法。法華云。治世語言。資生產業。皆與實相不
相違背。 上曰。今之士夫。學孔氏者多。只攻文字。不
見夫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唯釋迦老子不以文字
教人。直指心源。開示眾生。各令悟入。此為殊勝也。印
曰。非獨今之學者不見夫子之道。當時十哲如顏子。
號為且體。盡其平生力量。只道得箇瞻之在前。忽焉
在後。如有所立。卓爾。竟捉摸未著。而夫子分明八字
打開。與諸弟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
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以此而觀。夫子未
嘗回避諸弟子。而諸弟子自蹉過也。昔張商英丞相
[022-0422c]
云。惟吾學佛。然後能知儒。 上曰。朕意亦謂如此。印
曰。臣近見 陛下賜德光長老 御扎曰。今俗人乃
有以禪為虗空。以語為戲論。其不知道也。如此切中
今日流俗之病。蓋流俗例以佛法為清淨寂滅之教。
遂引莊老之說以合佛意。以臣所觀。莊老立地處。止
做得經論中二乘人見解。 上曰。如何見得。印曰。墯
肢體。黜聰明。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便
是二乘人灰心滅智。厭身如桎梏。棄時如雜毒。所以
去大乘人遠矣。大乘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正如伊
尹。有一夫不被其澤。若巳推而內之溝中。又云。予天
民之先覺者也。將以斯道覺斯民也。此便是大乘人
履踐處。 上然之。甞 製布袋和尚贊曰。袋貯乾坤。
杖挑日月。藞藞苴苴。僧中之傑。憨憨癡癡。域中之絕。
令行兮一棒一條痕。逗機兮殺人須見血。別別分明
一點紅爐雪。又嘗 游戲於圓覺大光明藏中。 備
覧諸經。 發於淵默。 疏其至奧。 警悟人天。如釋
清淨慧章。至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則曰。菩薩初發心
時名始覺。圓覺成就名究竟覺。今見諸障即究竟覺
者。蓋巳入佛地。無一切差別心也。 釋得念.失念。無
非解脫。則曰。得念是無念。失念是有念。佛知諸念本
空。了無得失。故皆得解脫。 釋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則曰。進修曰成。毀謗為破。佛知諸法本空。了無成壞。
故皆名涅槃。 釋智慧.愚癡。通為般若。則曰。智慧者。
巳悟之性。愚癡者。未悟之性。究其本源。同一佛性。故
[022-0423a]
曰通為般若。 釋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則
曰。菩薩.外道所立之法。雖有邪正之殊。皆是菩提覺
性。釋無明.真如。無異境界。則曰。真妄一體。性本解脫。
 釋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
法性。則曰。涅槃經云。我以佛眼徧觀三界有情無情。
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究竟者。即法性也。 釋地獄.天
宮。皆為淨土。則曰。佛知善惡二報。皆如空華。故謂苦
樂二境。皆為淨土。 釋有性.無性。齊成佛道。則曰。有
性。三乘也。無性。闡提也。佛眼觀之。悉皆是佛。 釋一
切煩惱。畢竟解脫。則曰。佛謂煩惱本空。故云畢竟解
脫。釋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虗空。此名如來隨順
覺性。則曰。法界海慧者。佛之智慧。如法界之廣。如大
海之深故也。其慧光照了諸相。如太虗空。廓然無礙。
方為佛之隨順覺性。如孔子之無可無不可是也。


賢臣



丞相王隨居士



嘗謁首山省念禪師。得言外之旨。自
爾踐履益深。竟明大法。至臨終日。書偈曰。𦘕堂燈巳
滅。彈指向誰說。去住本尋常。春風掃殘雪。


殿院李琛居士



嘗謁福嚴雅禪師。與論倩女離魂。話
未終。雅曰。隨他去也。公曰。師意如何。雅曰。切忌向倩
女處著到。公領悟曰。元來却在這裏。雅哂之。翌日。同
入藏院。時雪竇顯禪師為藏主。公曰。便是藏主那。顯
曰。是。公曰。藏中還說著下官麼。顯曰。目前可驗。公曰。
驗底事作麼生。顯曰。不消一劄。公擬議。顯曰。且請殿
[022-0423b]
院歸寮喫茶。坐次。嵐霧忽起。雅曰。殿院游山。恰阻烟
霧。公曰。靈峰聖跡。為甚麼却有這箇。顯曰。下方無。公
擬對。雅曰。藏主壯觀福嚴。顯曰。和尚且莫開眼。公曰。
作家。作家。顯曰。殿院尊重。時有道士秀才到院。公曰。
三教中。那教最尊。顯起側立。公曰。有口何不道取。顯
曰。對天子難言。公曰。休。休。便起。顯曰。適來造次。公喝
之。


文定公張方平居士



字安道。知滁州日。嘗游瑯瑘山。
周行廊廡。不忍去。旋抵藏院。有感流涕。指梁間經函
曰。此吾前身事也。令取而視之。乃所書楞伽經始二
卷。齊沐續之。與前書無少異前身為此寺知藏。書未終而卒。誓再書故也
焚香展讀佛語心品。至贊偈曰。世間離生滅。猶如虗
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遂洞明巳見。書偈曰。
一念存生滅。千機縛有無。神鋒輕舉處。透出走盤珠。
暮年。出此經示東坡居士。仍以其事語之。坡題其後。
刻之浮玉山龍游寺。


修撰曾會居士



幼與雪竇重顯禪師同舍。及冠。異途。
天禧間。值於淮甸。公遂引中庸.大學。參以楞嚴符宗
門語句質顯。顯曰。這箇尚不與教乘合。況中庸.大學
耶。學士要徑捷理會此事。乃彈指一下。曰。但恁麼薦
取。公於言下領旨。天聖初。公守四明。以書幣迎師補
雪竇。既至。公曰。某近與清長老商量趙州勘婆子話。
未審端的有勘破處也無。顯曰。清長老道箇甚麼。曰。
又與麼去也。顯曰。清長老且放過一著。學士還知天
[022-0423c]
下衲僧出這婆子圈䙡不得麼。公曰。這裏別有箇道
處。趙州若不勘破婆子。一生受屈。顯曰。勘破了也。公
大笑。顯領眾入城緣化。欲見之。閽者以謁禁告。師以
偈寄公曰。碧落烟凝雪乍晴。住山情緒寄重城。使君
道在未相見。空戀甘棠影裏行。公答曰。勞勞世務逐
游沈。一性澄明亘古今。目擊道存無阻隔。何須見面
始知心。即請公。見問曰。道存無阻。因甚入來不得。顯
曰。他日見別處長老。學士不請舉向伊。公曰。舉著又
何妨。顯曰。山僧罪過。公曰。好。好。顯應喏喏。


郎中許式居士



守隆興時。從洞山聰禪師或曰足公山主
正法眼。一日。與泐潭澄.上藍溥坐次。澄問。聞郎中道。
夜坐連雲石。春栽帶雨松。當時答洞山甚麼話。公曰。
今日放衙早。澄曰。聞答泗州大聖在揚州出現底。是
否。公曰。別點茶來。澄曰。名不虗傳。公曰。和尚早晚回
山。澄曰。今日被上藍覷破。便喝。公曰。不柰船何。打破
戽斗。公至上藍僧堂。問首座。年多少。座曰。六十八。公
曰。僧臘多少。座曰。四十七。公曰。聖僧得幾夏。座曰。與
虗空同受戒。公拍床板首曰。下官喫飯不似首座喫
鹽多。


參政呂慧卿居士



字吉甫。於法界觀研味有年。後看
李長者合論。心地豁然。說偈曰。欲見文殊久。馳心向
五臺。誰知黃卷上。指出妙光來。


都尉李遵勗居士



字用和。探索宗要有年。聞慈照所
舉因緣。頓明大法。述偈曰。參禪須是鐵漢。著手心頭
[022-0424a]
便判。直趣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照詰而印之。後
作照塔銘。其自敘問道始末曰。予早欽風。而虎溪。世
之福地也。會師退位。以素緣熟。乃走胥命駕。百舍重
研。道將迎意。遂有王城之入。創茲寺居之。獲陪巾屨
之侍。諦求眉髓之論。師嘗諭房孺問徑山。禪可學乎。
曰。此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一旦。聞舉一喝耳
聾三日之話。如處蔀室。㸌爾而頓明。如對靈山。听然
而微笑。自此敘弟子禮。或外舘開。供妙談。渴聞。旋請
入都。留閤旬浹。或命駕香剎。時問輕安。服勤左右六
周。歲籥。于是確求歸隱者數四。咸緩以他語。貴其延
居。亦嘗微露風指。謂吾償汝宿緣。祖禰有記事著傳
錄。今不可泄。云云。銘曰。離四句。絕百非。嘗以肅國大
長公主誕辰。命慈照.石霜.葉縣就第演法。最後葉縣
登座。拈拄杖抝折擲地。便下座。公笑曰。老作家手段
終別。照曰。都尉亦不得無過。一日。與堅上座送別。公
問。近離上黨。得屆中都。方接塵談。遽回虎錫。指雲屏
之翠嶠。訪雪嶺之清流。未審此處彼處的的事作麼
生。堅曰。利劒拂開天地靜。霜刀纔動斗牛寒。公曰。恰
值今日耳聵。堅曰。一箭落雙鵰。公曰。上座為甚麼著
草鞋睡。堅以衣袖一拂。公低頭曰。今日可謂降伏也。
堅曰。普化出僧堂。又圓禪師未出世時謁公。公使童
子問曰。道得即與上座相見。圓曰。今日特來相看。公
又令童子問曰。碑文刊白字。當道種青松。圓曰。不因
今日節。餘日定難逢。童子又出曰。都尉言恁麼。則與
[022-0424b]
上座相見去也。圓曰。脚頭脚底。公乃出揖坐。復問。我
聞西河有金毛師子。是否。圓曰。甚處得這箇消息來。
公便喝。圓曰。野干鳴。公又喝。圓曰。恰是。公大笑。同留
數日。乃辭。公曰。如何是臨歧一句。圓曰。好自將息。公
曰。恁麼則不異諸方也。圓曰。都尉見處作麼生。公一。
放你二十棒。圓曰。專為流通。公拊掌。圓曰。瞎。公曰。好
去。圓曰。喏。喏。圓歸唐明。未幾。公遣章介二師訊之。圓
於書尾𦘕雙足。寫來僧名以答之。公作偈寄曰。黑毫
千里餘。金槨示雙趺。人天都莫測。珍重赤鬚胡。楊文
公會次。遂問。釋迦六年苦行。成得箇甚麼邊事。公曰。
檐折方知柴束重。其造入妙密。應機無滯類此。及疾
篤。命邀圓。圓至。公𦘕此○相。并書偈曰。世界無依。山
河匪礙。大法微塵。須彌納芥。拈起幞頭。解下腰帶。若
覔生死。問取皮袋。圓見。乃問。如何是都尉本來佛性。
公曰。今日熱如昨日。却問圓。臨行一句作麼生道。圓
曰。本來無罣礙。隨處任方圓。公曰。晚來困倦。更不答
話。圓曰。無佛處作佛。有尼道堅謂曰。眾生見劫盡大
火所燒時。都尉切宜照顧主人翁。公曰。大師與我煎
一服藥來。尼無對。公曰。這師姑藥也不會煎。語罷。投
枕未安而逝。公於天聖中。以所集宗門廣燈錄三十
卷繳進。 上製序冠其卷首。仍 賜入大藏流行。


英公夏竦居士



字子喬。自契機於石門慈照蘊聰禪
一名谷隱。日與老衲游。偶上藍溥禪師至。公問。百骸潰
散時。那箇是長老自家底。溥曰。前月二十離鄿陽。公
[022-0424c]
休去。溥却問。百骸潰散時。那箇是相公自家底。公便
喝。溥曰。喝則不無。畢竟那箇是相公自家底。公對以
偈溥。休認風前第一機。太虗何處著思惟。山僧苦要
通消息。萬里無雲月上時。溥曰。也是弄精魂。


節使李端愿居士



兒時在館舍。常閱禪書。長雖婚䆠
之。然篤志祖道。遂於後圃築室類蘭若。邀達觀曇頴
禪師處之。朝夕咨參。至忘寢食。頴一日視公曰。非示
現力。豈致爾哉。柰無箇所入何。公問曰。天堂.地獄。畢
竟是有是無。請師明說。頴曰。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
空華。太尉就有裏尋無。手摣水月。堪笑眼前見窂獄
不避。心外聞天堂欲生。殊不知忻怖在心。善惡成境。
太尉但了自心。自然無惑。公進曰。心如何了。頴曰。善
惡都莫思量。公曰。不思量後。心歸何所。頴曰。且請太
尉歸宅。公曰。只如人死後。心歸何所。頴曰。未知生。焉
知死。公曰。生則某巳知之。頴曰。生從何來。公罔措。頴
起。揕其胸曰。只在這裏。更擬思量箇甚麼。公曰。會得
也。穎曰。作麼生會。公曰。只知貪程。不覺蹉路。頴拓開
曰。百年一夢。今朝方省有本小異。既而說偈曰。三十八歲。
瞢然無知。及其有知。何異無知。滔滔汴水。隱隱隋堤。
師其歸矣。箭浪東馳。


禮部楊傑居士



字次公。號無為。歷參諸名宿。晚從天
衣義懷禪師游。懷每引老龐機語。令研究深造。後奉
祠泰山。雞一鳴。覩日如盤湧。忽大悟。因以有男不婚。
有女不嫁之偈別曰。男大須婚。女長須嫁。討甚閑工
[022-0425a]
夫。更說無生話。書以寄懷。懷稱善。後會芙蓉楷禪師。
公曰。與師相別幾年。楷曰。七年。公曰。學道來。參禪來。
楷曰。不打這鼓笛。公曰。恁麼則空游山水。百無所能
也。楷曰。相別未久。善能高鑒。公大笑。甞以履一緉惠
齊曉山主曰。菖蒲海內。有一犀牛。鼻孔遼天。不知向
背。被崔崙兒入水牽向一鈎截斷。自後頭角不全。憨
皮別無用處。海上老商裁為隻履。祖師歸去。只得半
邊。葱嶺使還。空傳消息。至今七百來年。未曾踏著完
全在。縱使背法堂著去。未免止宿草庵。直饒頂上戴
來。也救貓兒不得。今日無為子布施與黃梅齊曉山
主。莫不舉足下足皆是道場。東行西行無非佛事。雖
然如是。向道衲僧脚跟未曾夢見在。且道如何得與
履相應去。挂向千年葛藤上。洞庭湖內與人看。辭世
偈曰。無一可戀。無一可捨。大虗空中。之乎者也。將錯
就錯。西生極樂。


中書李林宗居士



久參宗師未契。後會益首座於南
嶽。公乃虗心扣之。遂問。意欲出塵今未出。請師端的
決疑情。益曰。作麼生是出塵底意。公罔措。益召曰。會
麼。公猛省。呈偈曰。心鏡從來瑩。黃河本自深。只因師
問後。砂石化為金。益曰。正趨地獄。公曰。人我無相。胡
為地獄。益曰。汝今何在。曰。見祗對次。益曰。只此是黃
金。公曰。眼中添屑。益大笑。公便禮拜。


簽判劉經臣居士



字興朝。少以逸才登仕版。於佛未
之信。年三十二。會東林照覺總禪師。與語。啟廸之。乃
[022-0425b]
敬服。因醉心祖道。既而抵京師。謁慧林冲禪師。於僧
問雪竇。如何是諸佛本源。答曰。千峰寒色。語下有省。
歲餘。官雒幕。就參韶山果禪師。將罷官。辭果。果囑曰。
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爾後或有非常境界。無量歡
喜。宜急收拾。若收拾得去。便成法器。若收拾不得。則
有不寧之疾。成失心之患矣。未幾。復至京師。趨智海。
依正覺逸禪師。請問因緣。逸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
你十二時中放光動地。不自覺知。向外馳求。轉疎轉
遠。公益疑不解。一夕入室。逸舉傳燈所載波羅提尊
者見香至國王。問。何者是佛。提曰。見性是佛。之語問
公。公不能對。疑甚。遂歸就寢。熟睡至五鼓。覺來。方追
念間。見種種異相。而表裏通徹。六根震動。天地回旋。
如雲開月現。喜不自勝。忽憶韶山臨別所囑之言。姑
抑之。逗明趨逸。悉以所得告。逸為證據。且曰。更須用
得始得。公曰。莫要履踐否。逸厲聲曰。這箇是甚麼事。
却說履踐。公默契。乃作發明心地頌八首。及著明道
諭儒篇以警世。詞曰。明道在乎見性。余之所悟者。見
性而巳。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
也。鼻之於臭也。四支於安佚也。性也。楊子曰。視聽言
貌思性所有也。有見於此。則能明乎道矣。當知道不
遠人。人之於道。猶魚之於水。未甞須臾離也。唯其迷
巳逐物故。終身由之而不知。佛曰大覺。儒曰先覺。蓋
覺此耳。昔人有言曰。今古應無墜。分明在目前。又曰。
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難覩。欲識大道真體。不離
[022-0425c]
聲色言語。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
隨。語默同居止。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此佛者之
語。道為最親者。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
於衡也。瞻之在前也。忽焉在後也。取之左右逢其原
也。此儒者之語。道最邇者。柰何此道唯可心傳。不立
文字。故世尊拈華而妙心傳於迦葉。達磨面壁而宗
旨付於神光。六葉既敷。千華競秀。分宗列派。各有門
底。故或瞬目揚眉。擎拳舉指。或行棒下喝。竪拂拈槌。
或持叉張弓。輥毬舞笏。或拽石般土。打鼓吹毛。或一
默一言。一吁一笑。乃至種種方便。皆是親切為人
只為太親故。人多罔措。瞥然見者。不隔絲毫。其或沈吟。迢迢萬里。欲明道者。宜無忽焉。祖祖相傳。

至今不絕。真得吾儒所謂念而不發。開而弗違者矣。
余之有得。實在此門。反思吾儒。自有其道。良哉孔子
之言。默而識之。一以貫之。故目擊而道存。指掌而意
喻。凡若此者。乃合宗門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機。然而
孔子之道。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孟子既沒。不得
其傳。而所以傳於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學。必求自
得而後巳。幸余一夕開悟。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心
之所思。口之所談。手足之所運動。無非妙者。得之既
久。日益見前。每以與人。人不能受。然後知其妙道果
不可以文字傳也。嗚呼。是道也。有其人則傳。無其人
則絕。余既得之矣。誰其嗣之乎。終余之身而有其人
耶。無其人耶。所不可得而知也。故既為記頌歌語以
流播其事。而又著此篇以諭吾徒云。
[022-0426a]


比部孫居士遺其名



因楊歧會禪師來謁。值視斷次。公
曰。某為王事所牽。何由免離。會指曰。委悉得麼。公曰。
望師點破。會曰。此是比部弘願深廣。利濟群生。公曰。
未審如何。會示以偈曰。應現宰官身。廣弘悲願深。為
人重指處。棒下血淋淋。公因此有省。


節推朱炎居士



甞問義江禪師云。未審此身死後。此
心何住。江曰。此身未死。此心何住。公契旨。述偈曰。四
大不須先後覺。六根還向用時空。難將語默呈師也。
只在尋常語默中。江曰。更須吐却。


嘉泰普燈錄卷第二十二



音釋



 琛尺今切 勗吁玉切 鮮息淺切 腕烏貫切
 𨤲陵之切 暈音運 繪音會 扆於豈切
 燾大到切 黜尺律切 桎音質 梏姑沃切
 內與納同 藞盧下切 疏音疎 倩倉甸切
 哂式忍切 甸音奠 幣音弊 閽音昏
 棠音堂 溥音普 戽荒故切 研五堅切
 蔀音部 籥音藥 聵五怪切 摣莊加切
 揕知林切 崙盧昆切 雒與洛同
[022-04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