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41 俱舍論頌疏記-唐-遁麟 (master)



俱舍頌疏記 論本第十七
富春沙門 遁麟 述


貪等三與思為道者以思依貪等轉故如人依道此
貪等體雖非業是業之道具顯業道業業道義者諸
貪等唯名業道身語等七名業復名業道故名業道
業業道義雖不同類者謂前七業業道類及貪等三
業之道類雖復不同而一業道名通兩處故此兩類
總得名為業道故論云類雖不同而一為餘於世典
中俱極成故正理云世記論中亦不同類而一為餘
得通名故如世天地類別同名形等新解亦同離殺
生等七至類前應釋者前釋不善業道今善業道與
上是同故類前釋問加行後起何緣非業道答有三
解一為根本方起加行依根本有後起故非業道二
云根本麤顯說麤品為業道三云令內外物有減有
增故如殺盜等令物增減前後二分不爾故非業道。


斷善時色無色善先不成者謂斷善人必具欲染故
不成上善然色無色善得令更遠亦得名斷施設論
說斷三界善也正理論云此斷善根何因何位謂有
一類先成暴惡意樂隨眠後逢惡友緣力所資轉復
[017-0466c]
增盛故善根減不善根增後起撥無因果邪見令一
切善皆悉隱沒由此相續離善而住此因此位斷諸
善根撥因果邪見者有餘師說此二邪見者猶如無
間解脫道別有餘師說唯自界緣及有漏緣方能斷
善者此師意以無漏緣及他界緣隨眠由彼唯作相
應隨增境不隨增勢力劣故不能斷善正義以一切
邪見皆能斷善者謂煩惱不定有唯因中增者即至
上品強力故無漏緣他界緣亦至上品能斷善根言
漸斷者是正義如修道斷修惑能有師云九品善根
由一剎那邪見頓斷如見道斷見惑有說斷九品善
然無中出如見道中正義云通出不出加行善所生
律儀者即從聞思等慧所生也生得善者即生得慧
也有云自然得戒是從生得善生餘從他受是從加
行此謂不然有師說先捨律儀後斷善根末易捨故
此非正義人趣三州皆能斷善以本論云瞻部州人
極少成八根東西二州亦爾故通三州也女身皆能
斷善此是正義以本論云若成女根定成八根故知
通女有師唯男非女欲勤慧皆昧鈍故違本論非正
此斷字通上下用者向上謂見行斷向下謂斷非得
為體也此或應有者謂是先執為無後或應有也正
理云續善根位或由因力或依善友於因果欻復生
疑所招後世為無為有有於因果歘生正見定有後
世先執是邪爾時善根得還續起言或發正見者婆
沙云誰住疑心續誰住正見續有作是說轉身續者
[017-0467a]
住疑心續現法續者住正見續評曰此不決定疑無
斷善者謂於因果中有生疑心此或應無從此生於
邪見謂定無便斷善根也九品頓續者餘師云九品
漸續非正婆沙云如是說者九品頓續漸次現行乃
至應從地獄死當生地獄者三品善根得亦在身成
就亦現在前當生傍生鬼趣六品當生人天九品邪
見為因力堅牢故將死續。


意樂壞非加行壞者正理
有云謂世有人撥無後世名意樂壞而不隨彼意樂
所作非加行壞。


有斷善根非墮邪定者義便對邪定
為四句布賴那昔云富樓那是訛也邪定謂造逆入
無間是邪定聚攝未生怨者謂阿闍世未生之時預
記是男能害父王是王之怨以未生時記故名未生
怨天授造三逆者謂破僧出血害羅漢亦斷善根故
成俱句施設論說若害蟻卵無少悔心應說是人斷
三界善。


巳乘義便明斷善根者謂前明十惡業道皆與善法
現起相違於中何業道能斷善故便明之貪等三中
隨一究竟者正理云貪等餘染及不染心現在前時
隨一究竟此頌略故不說貪等餘染遣使造六惡色
者謂身二業語四除邪婬以無此遣使義或時起貪
成雜穢語者正理彈云此言缺減容成三故若先加
行於究竟時一一應言貪等隨一問何不說誑語等
三答誑等染言必兼雜穢三俱轉故不言也嗔殺盜
三與思俱轉者謂屬他生正盜離本處命即斷故殺
[017-0467b]
與盜同剎那嗔心可知問前說殺生由嗔究竟盜由
貪究竟今以何言盜但由嗔心答依不異心究竟故
作是判謂依不異心造殺盜二業若異心自作兩業
究竟必異則殺由嗔盜定由貪便成四俱轉也又先
加行遣殺等者論文伹言加行造惡色業不言遣使
理實若加行定非唯遣使自作亦得如先作殺加行
後方死等或先燃火後燒物等或先發言後方解等
如是等類並是自業相成無分別故無正見一者正
見是推度性五識無分別故非正見以息求故無正
見者謂推求名見盡無生智息推求故不名正見也
以正見故有無貪等者此除盡無生外餘位有正見
時也不受戒者無散善七不入定者善七無故唯三
也惡無記心得戒者此宗許故如沙彌本是善心來
至壇場禮僧求戒至第二羯磨忽起惡心及無記心
亦爾前勢力發戒也理實有無心得戒此不論者論
明思俱轉故無心得戒非與思俱故不明身三語一
謂誑語故也依無色盡無生智現前等者謂沙彌正
受戒時入無色定得無學果也得一支遠離者謂有
人不能具受五戒但受一支得五支者謂身三語二
此亦非近事勤䇿苾蒭等諸律儀支但成處中妙行
或善五識現前得三支遠離為五得六支者即身三
語三也此上所明皆是同時俱非前後俱也。


地獄中定成就貪者謂地獄中無能離欲雖不現行
定成就也身心柔耎無惱害事者謂若身心剛強欲
[017-0467c]
惱害他故名為嗔恚即身心柔耎故無嗔也不信因
果作惡意樂名為邪見無惡意樂無邪見也此三離
欲捨故北州無離欲故定有成就壽量定故者謂北
州定壽千歲不可中夭也無攝女人者謂彼無我所
心故女人無有主屬攝為巳也。


身心柔耎故無麤語
者正理云無誑心故無虗誑或無用故常和穆故無
離間語言清美故無麤惡語北州總有三例一意三
業道唯成就不現行二雜穢語通成就現行三身三
業道語三業道不成就亦不現行天中有殺者論云
雖諸天眾無有殺天而或有時殺害餘趣有餘師說
天亦有殺天雖天身支斷巳還生斬首截腰其命方
斷無想天無心故亦不現行者准此無想天定不入
有心定以七善業定不現故聖人成過未無漏不同
過去唯成曾起者未來五地皆得成就於色界唯有
律儀者謂色界唯有道定律儀所起身語業不成業
道三州有起三律儀及處中欲天有道定律儀處中
三種。


來生人中受等流果者謂從地獄出巳乘宿善業來
生人中受等流果等流果是相似義如斷他命令壽
短促今時壽命必還短促盜等准說論云人中短壽
亦善業果如何可說是殺等流不言人壽即殺業果
但言由殺人故壽還短應知殺業與人命根作障礙
因令不久住又此等流果言非越異熟及增上果以
人中短壽若望善業是異熟果若望殺業是增上果
[017-0468a]
其等流果非越此二於上據少相似假立等流光澤
鮮少者謂壞他光澤故多遭霜雹者謂損他物故邪
行多塵埃者謂汙他名故誑多臰穢者謂誑人不欲
聞故。


離間故所居險曲者親友往來難故麤惡語故
曰多荊棘者謂語傷人故雜穢語故時候變改者是
說非故不順寒暑故名變改貪故果少者欲減他物
故。


嗔故果辣者辛辣如嗔故邪見果少或無者輕即
少重即無。


令他受苦者且約顯說理實不善業皆感
異熟等流增上亦准此說問為一殺業感地獄果巳
後感人間等流果耶有說同業有說異業謂先是加
行後是根本果正理亦同又云根本近分俱名殺生
由壞威光感惡外具是故殺業得三種故善業道中
且約離殺生故言得長壽正理云且依離殺若習若
修若多所作由此力故生於天中乃至即後由此感
諸外具有大威光遠增上果餘善等三翻惡應說。


八邪支者翻八正支以翻正見立邪見故言邪語業
命者以語即業故但言語身非即業故不言身下引
頌文意取下二句為證又正理云諸在家人邪見難
斷以多妄執吉祥等故諸出家者邪命難除所有命
緣皆屬他故。


言無間道至得斷道名者釋四道中唯有無間道具
有二義獨名斷道其解脫道但能證滅不斷惑故非
斷道加行勝進二義俱缺並不得名斷言證無為斷
者無為非斷由斷煩惱所顯之故言能招自地可愛
[017-0468b]
異熟果者如初禪近分斷欲界惑感初禪異熟為自
地餘地亦爾以是斷道故除欲界是有漏故不通根
本無漏不招異熟所以復言既是有漏言後等若勝
者約九品論之同品為等增品為勝果非因前故復
言後言道所牽俱有士用者斷道俱時諸法由道力
起故曰所牽等也言道所修至隔越士用者以道斷
惑盡時並能頓證一切功德雖不頓起並在未來由
隔越多念故隔越言所證無為不生士用者以無為
無生故名不生由道力證故名士用言離自性餘有
為法者此言猶總應知餘法又須除前以其前法非
後果故後因不能取與前法為其果故無漏有四果
者謂道前後相似若等若勝是等流果餘三同前。



餘有漏者即無間道外餘之三道及餘一切善惡等
業感非斷道並除離繫善惡性故有異熟果相似生
義是等流果由彼力能是士用果不障義故是增上
果言餘無漏者即除無間道外餘解脫等道及餘一
切無漏業。


三性門言善等三業色行二蘊少分為體者色蘊中
唯取身語二業除色香等非業性故行蘊唯取思一
餘觸欲等非業性故皆不取之故言少分餘蘊非業
故亦不取法通五蘊者以諸非業性亦是法法通五
蘊理實善法亦通無為以餘二性唯有為故故約總
相但言五蘊也言善業望善法為四果者同類因生
是等流果牽引義邊是士用果斷道所得是離繫果
[017-0468c]
增上可知言除異熟者善法非異熟性故善望不善
無三果者類不同故無等流果不善非無為故無離
繫果非無記故非異熟果以無記法為三果者於前
二上加異熟果以善業能招無記異熟果故餘二可
知不善望善除三果者不善業非能斷道故無離繫
果善法非異熟性故無異熟果類不同故無等流果
不善望無記法有異熟果者以不善之業能感異熟
無記之法體是異熟故有此果言遍行不善及見苦
所斷餘不善等者遍行不善即苦諦下邪見等三及
疑無明并集諦下二見疑無明相應惑業是謂遍行
不善以言不善故不得總言十一遍使及見苦所斷
餘不善業者即遍行外苦下貪嗔慢等非遍行相應
惑業為同類因此等皆能引生身邊二見二見望彼
雖性不同以同染汙故與不善為等流果身邊二見
內門轉故故是無記如品初釋言無記望善法但二
果者以無記非斷道故無離繫果無記與善類不同
故無等流果無記不招異熟及善法非異熟性故無
異熟果故但二果望不善除異熟者亦如望善說言
身邊二見為同類因者且望當諦諸不善法故言同
類理實二見能遍取五部不善法若望他部應言為
遍行因以此二見是遍行惑故言無記為三果者但
有等流士用增上三果以無記不能招異熟故無異
熟果無記之業非斷道故無記之法非無為故故除
離繫果。
[017-0469a]


三世門 過去業望三世法唯除離繫者離繫是無
為無為體非三世攝故故除之有餘四者以相應俱
有能作等因通三世攝所以有士用增上有異熟者
謂過去善惡為因感異熟果今時同在過去也等流
果者後似於前故亦有之望於現未准過去說現在
但二無三者唯一念故無異熟果無前後故無等流
果俱有相應因故有士用增上可知言未來業以未
來業以未來法唯三果者俱有相應因通未來故有
士用果有異熟果者未來雖無前後其異熟因約體
建立以善惡性為因無記性為果故得有也無等流
者以同類因就位建立未來無前後故無等流也新
云異熟等流必前後故者若爾未來無前後應無異
熟不說後業有前果者謂頌不約現未之業望過現
等法也前法定非後業果者因果之法法爾因前果
後或俱終無果前因後也。


諸地門言除離繫者以離繫無為非地攝果故有四
可知異地有二果者如欲界加行善心入初禪定有
引起力是士用果增上可知無欲界業感初禪異熟
故無異熟果有漏異地無同類因故無等流果。


三學門 言學等三業者即三學人之業名三業非
身口意為三業也色蘊是無漏戒行蘊少分唯無漏
思學業以學法為三果者同無漏故是等流果引起
力故有士用果增上可知除異熟者以無漏法非異
熟故除離繫者以離繫是無為故以無學法無二准
[017-0469b]
說可知有士用謂金剛喻定引起盡智是士用果以
非學法有三果者斷惑證滅是離繫果故從無漏觀
出時引起有漏善心是士用果增上可知除異熟者
無漏不招異熟故除等流者類不同故次辨無學業
望於三法且初望學法但一果俱無漏故無異熟果
學法劣故無等流果非無為無離繫果無有無學引
起學心故無士用果然羅漢退者謂有漏心中起煩
惱退亦非學非無學法也若准正理鈍根無學望未
來利根學道為同類因加行等流果此約現起故無
等流不相違也次望無學有三果者無間引起有士
用果同類義故是等流果增上可知除二果者如學
中說次望非學有士用果者謂羅漢從無漏觀出引
有漏心生是士用果無異熟等流如學業說無離繫
果者謂無學人不更斷惑證擇滅故次辨非學業望
三法且初望學法為二果有士用者謂從世第一心
入見道位及餘一切學人從有漏心入無漏觀並約
引生之力是士用果無異熟果者學法是無漏故故
非異熟類不同故無等流果以無學法為士用果者
謂非學非無學人入無漏觀餘同學說以非學法為
五果者以業道科道法通無為故有離繫果約有漏
邊有異熟果同類所生是等流果士用增上二果可
知。


三斷門 見所斷業唯思為體者以諸色法非見所
斷故如前界品以廣分別餘受想等非是業性故唯
[017-0469c]
一是見惑相應思也法非業性故受想等四蘊為體
但除色也修非二斷俱色行二蘊少分者且修斷色
蘊謂一切有漏身語業色非所斷業色謂無漏七支
修斷思者謂除見道惑相應思外餘一切有漏思業
非斷思者即無漏相應思業二蘊俱非全故並言少
分法非唯業性故通五蘊初約見斷業唯三法且准
見斷除離繫者謂業非斷道法非無為故無此果次
望修斷有四果者謂見斷業通不善修斷法通無記
故有異熟果遍行因所生故有等流果引起力故有
士用果非無為故無離繫果次望非斷唯一果者法
非無記故無異熟果類不同故無等流果無引生義
無士用果業非斷道故無離繫果故但一果次辨修
斷業望三法初望見斷但二果者見斷唯染汙性故
非異熟果修部無遍行惑取他部界故無等流果非
法無為故無離繫果無間生義有士用果除離繫是
非斷故次望非斷有三果者以有漏道斷惑證滅得
離繫果有漏善心無間引生無漏心故有士用果言
除異熟者無漏非異熟故除等流者類不同故次非
斷業望三法初望見斷唯一果者非斷業是無漏故
見斷法是染汙故無異熟果類不同故無等流果法
非無為無離繫果無引生義無士用果故但增上次
至修斷有二果者從無漏觀出入有漏心有引生義
有士用果餘義同前次至斷有四果者同無漏故有
等流果無間生義是士用果斷惑證滅是離繫果非
[017-0470a]
有漏唯除異熟果。


言釋本論業者即發智論也言染汙三業者即不善
及有覆無記身語意業皆是染汙故並不應作第二
師說壞軌則業者即兼無覆無記三業亦不應作正
理評曰若依世俗後亦可然若就勝義前說為善。


言時分定業應作雜亂者謂順現順生順後三時定
果各由一業所引今若一業能引多分生則順現業
又招生報此業為名何等故成雜亂也經部難云若
爾何緣尊者無滅梵云阿尼律陀昔云阿那律者訛自言我憶昔於
一時於殊勝福田一施食異熟便得七返生三十三
天七生人中為轉輪聖帝最後生在大釋迦家豐足
珍財多受快樂有部通云彼由一業感一生中大富
貴多財及宿生智乘斯更造感餘生福如是展轉至
最後身生富貴家得究竟果顯由初力故作是言譬
如有人持一金錢展轉貨易得千金錢唱如是言我
本由有一金錢故獲大富樂復有說者彼於昔時一
施食為依起多勝思願有感天上有感人中剎那不
同熟有前後故非一業能引多生言眾同分差別者
謂前後因別故果應隨因分分有殊言一色圖形喻
一引業者此言意顯一類業中唯一剎那引眾同分
同類異類多剎那能為圓滿故說多故如一色先圖
形狀後填眾彩此言應理。


言二無心定不能為引者論云二定雖有異熟而無
勢力引眾同分以與業非一果故二定有異熟者謂無想定招無想天
[017-0470b]
五蘊之果若滅盡定招有頂天四蘊異熟果也問二定既不能引感何滿果

答婆沙評云應作是說無想異熟唯是無想定果彼
命根眾同分及五色根異熟是第四靜慮有心業果
彼餘蘊異熟是共果若滅定受非想非非想處四蘊
異熟果除命根眾同分以彼唯是業果故而得與諸
業非一果者謂得與業或前或後非定俱故非一果
論云得亦無力引眾同分問得受色心心所法者謂
諸苦樂等受及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謂諸得生老
住無常又問諸造業為先造引眾同分為造滿眾同
分耶答如是說者此則不定或有先造引業後造滿
業或有先造滿業後造引業隨造業者意樂起故。


言通上下者理亦中品而言上下者影取中故言數
行難可伏除者以煩惱數起故今對治道無由得生
故云難可伏除也報障中間梵王非聖所生起戒取
處不起聖道及道加行因何不立為異熟障答以能
離染故非障也非如北州無想三惡趣中不能離染
故婆沙云問餘州亦有異熟障如扇𢮎等此中何故
不說答此中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是有餘之說是
故前說三障皆是有餘有說此中伹約決定為障者
彼非決定由彼有情所有異熟或有為障或不為障
是以不說言第二生亦不得聖者由造重業必生地
獄或煩惱障定墮惡趣故第二生亦不得聖若其報
障現身雖不得聖其第二生即容得也約異熟果決
定者釋無間名論先問云此無間名為自何義故有
[017-0470c]
此答兩說中前約業招其果無有間隔後就假者從
於此生無間定生地獄俱是中間無間隔故故名無
間又論云彼有無間得無間名與無間法合故名無
間如與沙門法合故名沙門解云由此道有滅惡故與滅惡法合名沙門此
業有無間果故與無間法合名無間也


言扇𢮎等者等取半擇迦無形二形等也婆沙云若
扇𢮎等殺父母得無間不答不得所以者何即前所
說彼扇𢮎等無有斷善根不律因緣即是此中無逆
所以此論亦同章中但有第二少恩義等舊云若生
黃門少恩為彼缺身增上緣故及少愛念若損黃門
以身缺故父母於彼少愛念故問若生黃門父母於
彼缺身緣故可言慚愧心微損黃門非缺身緣如何
父母於彼少愛念故所以彼於父母慙愧亦微言鬼
及傍生無無間罪者亦同扇𢮎等慙愧微故諸天地
獄一向化生無父母故不須料簡。


俱舍頌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