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41 俱舍論頌疏記-唐-遁麟 (master)



俱舍頌疏記 論本第十二
富春沙門 遁麟 述


折色至極微者若准大乘無實但是覺慧分折以為
極微此是識心所變化非積小成若小乘中說有實
極微以成大色折其大色至不可折名一極微分折
名至一字者如從三十二字名折至一字名是名極
少釋剎那中有三說初二經部後一有部初言法得
自體頃者謂法先無體是未來得成體巳滅是過去
得體未滅名現在即此得體未滅之頃名一剎那謂
是一念之頃即便落謝更不經停名一剎那言動法
度一極微者極微是處量促剎那是時量促若度二
極微巳上名剎那剎那量即有前後非時極少若度
一極微經二剎那即極微量有分折非色極小由此
故說度一極微名一剎那此以諸法實無行動相續道中假說動故新破此解
煩而不述也婆娑有多喻有云實剎那量世尊不說新有

二釋初云日夜剎那與此剎那不同日夜剎那唯是
筭數之法如此秤尺寸等量極少之名無佛法時此
數常定此生滅剎那即是諸法生滅之量云云


言極微者正理云極謂色中折至究竟微謂唯是慧
眼所見故極微言顯微極義言為一微量者微顯細
聚眼見色中最微細也應知但天眼輪王後身菩薩
[012-0447b]
眼所見耳金塵者金銀銅銕總名為金由此雜心名
銅塵舊俱舍云銕塵皆局一邊也㝹毛細滑故塵小
羊牛潤膩故塵大此等諸位皆七所成者以對向六
方及中故須七也三節為指者是竪三節如今人指
所以頌中不說者論云三節為指世所極成故於頌
中不別分別一弓有七尺二寸者新云古時一弓有
八尺者即是古尋今時有六尺巳下即六尺步法今
時多用五尺步法也俱盧舍昔云拘盧舍等皆梵音
不同也此云鳴喚謂牛鳴聲聞也無喧雜者謂是人
牛聲不及處。


疏計二里者五尺為步三百六十步為
里故成二里或曰一皷聲聞計為五里與此論不同
踰繕那十六里者西域記云由繕那昔云由旬又云
踰闍那又云由延皆訛也自古聖一日軍行舊傳三
十里今印度俗乃三十里聖教所載唯十六里矣。


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者此計有七千二百剎那三
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即有二十一萬六千剎那也
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總有六百四十八萬剎那
牟呼栗多此云須臾言六月減夜者伹言夜減兼亦攝晝
十二月中六月減夜即同此方六月小也言一月半
巳度者謂三際中各前一月及第二月前半巳度也。


所餘半月即是第二月後半也各於此時缺一日也
然此方亦有併小併大及閏月等舊云所以不廣明
諸曆數者恐人躭着邪命自活故。


壞有二壞者此有兩重二種一壞有情中分二即界
[012-0447c]
與趣二有情與器分二故總為四也言等住二十壞
劫者謂壞劫中無刀兵等別但與住劫時等名等住
劫成空等劫皆准此說業力引置他方獄中者謂此
界中若不定業者容後時受或全不受若定業者他
方受也新云壞地獄時不越中劫應知釋趣壞中先
釋地獄次釋畜鬼次釋人趣後釋天趣言各先壞本
處住者鬼本住處即此州下五百踰繕那傍生在大
海底新云先壞畜生後壞鬼趣正理又云由此准知
壞傍生鬼趣時人身內無有諸蟲與佛身同傍生先
壞故正理云評此說為善與此論不同北州命盡生
欲界天者正理云北州命盡生欲界天由彼鈍根無
離欲故生欲界天巳靜慮現前轉得勝依方能離欲
餘灾亦爾者謂水風灾壞次第與火灾同言初成梵
宮乃至後起風輪者謂夜摩等巳上是空居故從上
來下忉利天等是地居故從風輪先成初一有情極
光淨沒者謂是第二禪第三天沒來彼天火灾不壞
故理實少光無量光天下生梵世蓋亦無爽從十歲
增至八萬者若准劫章子年倍父增即父十歲子便
二十今此不言增量或不同彼言二十刧時量皆等
者問既初唯減無增後唯增無減如何得皆等中間
刧耶舊解云住中初刧福㝡勝故應合受用上妙境
界故減時遲從第二刧巳去其福微薄上稍遲下時
疾以上時境勝由福薄故不合受用故上時遲下時
境劣由薄福應合受用故下時疾如是乃至第十九
[012-0448a]
刧福漸漸薄上時極遲下時極疾至第二十刧福㝡
薄故上時極遲故初後刧等中十八又解壽未減時
是成刧攝從無量歲初減巳去方名住劫第二十刧
上至八萬多時經停故初後等中十八言後十九刧
有情漸住者謂由有情業不同故不得一時成故用
十九刧器是共業故伹一刧也壞劫翻此可知然准
此文梵王唯壽五十八劫謂成壞劫各除一故而言
六十者約大數說或成劫纔同梵王即住壞劫臨至
上界梵王方去故滿六十非要具受時無別體者不
同外道餘宗別有方時也故婆娑云劫體是何有說
是色如是說者晝夜等位無不皆是五蘊生滅以此
成劫劫體亦然劫既通三界時分故用四蘊五蘊為
體若空劫即以二蘊為性問空劫既言乃至極微亦
無餘在何為色蘊解云前言無極微約壞外器不約
虗空故無相違也婆娑又云劫是何義答分別時分
故名為劫謂分別剎那臘縛乃至年等以成於劫以
劫是時分中極故得總名阿僧企耶袪致反舊云阿僧
訛也累前大刧為十百千者即前八十中劫是一大
劫累此為十為千等非無數言顯不可數者謂阿僧
祇耶唐言無數非不可數名無數也。


嗢蹭上鳥沒反下七㔁反
婆喝呼喝反醯都處兮反


乃兼反姥達莫古反音山邏攙又鑒
忘失餘八者舊云論主出世現有五十二諸傳誦

者忘失後八也非諸筭數至三刧無數者總結答也
問所以但言三劫無數者何答謂釋迦菩薩唯爾許
[012-0448b]
時修行即滿故但言三不言二四等言修大福德資
糧等者謂修六波羅蜜多百千苦行等若餘方便亦
得涅槃者謂有六十劫或三生方便亦得涅槃出離
生死何用為菩薩經三無數刧修多苦行耶言下士
者謂異生勤求自身人天等樂也非樂苦依者謂樂
是當苦依故或樂壞苦生所以求寂滅即二乘也下
一頌明菩薩上士勤求自荷眾苦令他有情近得人
天之樂遠令他苦永滅得涅槃之樂也。


於此中間諸佛出世者但從八萬歲亦不刻定時節
即容減半年等佛出世下至百年百年巳下無容佛
出准賢刧經第十云𤘽留孫佛人壽四萬歲時出世
𤘽那含佛人壽三萬歲時出世迦葉佛二萬歲時出
釋迦佛百歲時出准西域記𤘽留孫佛六萬歲時出𤘽那含四萬歲出餘與經同
立世經云二十小劫世界成巳住者八小劫巳過十
一小劫未至第九劫現在未盡准此今正當第九劫
即賢劫中四佛出世以俱在此第九劫漸減位中又
前八劫無佛出世彌勒佛第九劫出又准彌勒經今
劫是刀兵劫契經云於刀兵劫中乃至今出此也又
准此文後十一劫更有九百九十六佛出世時恐大
促新云詳其賢劫似是風灾劫於六十四劫中此為
第一劫總六十四劫為一賢劫於中千佛理亦可然
應更詳撿有情樂增難教厭故者謂佛本出世令生
厭苦教修出離既是樂增難可令厭故不出也劫濁
損資具者謂劫末時資具衰損也有情濁者婆沙云
[012-0448c]
謂劫初時此瞻部州廣博嚴淨多諸淳善福德有情
城邑次比人民充滿至劫末時唯餘萬人准婆娑衰
損有二一令劣惡二令數少劣惡是濁義數少非濁
義今此明濁略不論數少言獨覺者論云謂現身中
離稟聖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調不調他故此有二義
得名一至取果時不稟聖教二巳得果不覺於他具
此二義名為獨覺非唯因位不稟聖教也問獨覺亦
能演說正法得無礙辨及憶過去所聞諸佛法教等
具慈悲等何緣不樂調他答由彼宿習小欣樂勝解
無說法希望故又避攝眾故不為他宣說正法怖誼
雜故言本事者即本事經也若先是聖人不應修苦
行者謂聖人不為前仙修苦行故明是異生轉成獨
覺也麟角喻至資糧者以麟角獨一出世勝於部行
要長時修方乃證果。


言八萬歲時有轉輪王出者論云減八萬時有情富
樂壽量減損眾惡漸盛非大人器故無輪王施設論
中說有四種契經就勝但說金輪故契經云若王生
在剎帝利種紹灌頂位於十五日受齋戒時沐浴其
身受勝齋戒昇高臺殿臣僚輔翼東方忽有金輪寶
現其輪千輻具足轂輞眾相圓滿如巧匠成舒妙光
明來應王所此王定是金輪王轉餘輪王應知亦爾
言銕輪王王一州者即南瞻部餘王如次兼王東西
等有部言十方世界唯有一佛者彼宗計云勿薄伽
梵功能有礙唯一世尊普於十方能教化故若有一
[012-0449a]
處一佛於中無教化能餘亦應爾經部計有十方佛
者謂多界中諸佛俱現便能饒益無量有情令得增
上生及決定勝道故有部問云若爾何故一界無二
如來俱時出現答以無用故又令如是知一切智尊
甚為難遇彼所立教應速修行忽般涅槃或往餘處
便言我等無救無依故一界中無二佛現言安穩富
樂多諸人眾者言無三灾也安穩無疾病富樂無飢
饉多人無刀兵輪王七寶者輪名勝自在盍象名青
山精馬名勇疾風珠名光藏雲玉女名淨妙德藏臣
名大典財兵名離垢眼並為王所重故名為寶於中
象等五寶有情數攝輪珠等二寶非情數攝就有情
中象馬是畜生藏神准知論是夜叉者謂非人也女
及典兵並是人類佛大士相處正圓明者處正當處
如千輻輪相正當足下明者分明如千輻輪相明顯
圓謂圓滿如千輻等具足然餘三王相劣金輪婆娑
云施設論說瞻部州北邊於大海際有輪王路廣一
由繕那諸輪王若不出世水所覆沒無能遊履若出
世時海水周減一由繕那此路乃現底布金砂旃檀
香水自然灑潤輪王每巡此州時道從四兵而遊此
路。


言地味者謂地中出猶如融錫地皮餅生者地味漸
乾成餅名地皮餅林藤者謂以藤出成林故名林藤
食林藤巳前身無便穢香稻巳去方有便穢言剎帝
利者此云國主及婆羅門此時但有二姓也。
[012-0449b]


小三灾皆言十歲時人者言相續起有言一中劫末
但有一灾餘灾是餘劫中劫起也然劫章疏說至三
十有飢饉灾二十歲有疾疫灾十歲有刀兵灾與此
不同相見起猛利害心者論云如今獵師見野禽獸
隨其所執皆成利刀各遑㐫狂互相殘害由具如前
諸過失者即前躭美食及性嬾惰非法貪等不平等
愛諸過失也訶利怛鷄昔云呵梨勒訛也慇淨心者
慇謂慇重淨謂無染為供養也刀兵極七日者以害
人連故也飢饉害人遲故故最長此三灾皆言七日
者謂起時法爾也。


由七日現者婆娑有說七日先隱持雙山下先有一
日出世果壞時後六日出便壞世界有說一日為七
日有說一日成七倍熱有說七日藏地下後漸出現
如是說者謂諸有情類業增上力令世界成至劫末
時業力盡故隨次何近處有灾火生乃至梵宮皆被
焚燒又劫章云一日四倍熱二日現時草木燋三日
現時溝河竭四五日出阿耨池沽六日出海水減半
七日可知次水灾者有說三定邊雨熱灰水能壞世
間有說從下水輪漏出如是說者有情至劫末時業
力盡故隨於近處有灾水生由彼因緣世界便壞風
灾起時有說從四定邊風起能壞世界有說從下風
輪有猛風起如是說者諸有情類業力盡故隨於近
處有灾風起生至遍淨天皆悉被壞此論三灾皆非
婆娑正義以不取婆娑為量故隨樂而說第二靜慮
[012-0449c]
喜受為內灾者正理云乃至潤身如水故遍身兼重
由此皆除第四靜慮無灾者一義如疏准論文云有
說彼地有淨居天故彼不遭諸灾所壞由彼不可生
無色天亦復不應更往餘處正理云由此證知餘界
無淨居天若餘世界有淨居天者應如地獄移往他
方寧說不應更往餘處下三由淨居天威力攝持故
無灾壞無容一地處中少不同復有壞不壞別。


言宮
殿隨滅者准婆娑有二說一云剎那無常故二說同
此論評家取前說壽六十四劫者謂七火一水總七
七火一七水後七火方起一風灾故成六十四也第
六十四雖缺二十二劫謂空刧二十及成壞劫初後二〔十〕中劫故缺二十二也
據全數說故言六十四然此天若劫初成時即生容
有具六十四劫若後生者皆不具也若有定業應移
他界。
俱舍頌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