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24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唐-義淨 (master)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二十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以胡麻滓及水揩身學處第一百六十八



緣處同前,如是應知,以胡麻滓及使他以水
揩身,二戒准前問答,結罪無異。


先未容許輒問學處第一百六十九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持四阿笈摩詣尼寺中,
諸尼設座,苾芻便坐。吐羅難陀作如是念:「此
解四阿笈摩,我今試問。」即便詰問。苾芻不
解尼所問義,深懷羞恥。尼即報言:「虛道持
經如鳥亂響,無所詮表徒費心力。」尼聞是語
合眾皆嫌,共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
陀:「汝實如此不求容許輒問苾芻?」答言:「實爾。」
世尊呵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不求容許輒詰問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不求容許輒為詰問者,謂
先未諮請輒為申問難。問者,謂問佛所說義、
聲聞說義。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然諸苾芻尼,
我今為說請問之法。若苾芻來先須設座,虔
恭敬禮善言慰問,『聖者頗習阿笈摩經及論、
律等皆誦持不?唯願聽許少有所問。』彼許者
問;若不許者莫問。若違此者,得惡作罪。」


著俗莊嚴具學處第一百七十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因行乞食入婆羅
門長者家,見長者妻著諸瓔珞俗莊嚴具。尼
[020-1015a]
便從借用自嚴身,問言:「我今端正可樂有妙
相不?」他便譏言:「徒剃頭髮為禿沙門女,猶被
欲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
實如此著俗莊嚴具?」答言:「實爾。」世尊呵責,廣
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著俗莊嚴具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著俗莊嚴具者,謂著諸瓔
珞環玔耳璫等。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第十八攝頌曰:


「 相牽舞歌樂、
 獨出大小行、
 刷批梳三假、
 墮罪百八十。」



相牽洗浴學處第一百七十一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以手相牽,於阿
氏羅河而為洗浴,互相掉戲以水灒灑。婆羅
門長者見已譏嫌:「此非寂靜剃髮出家沙門
女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尼眾:「汝等實
如此以手相牽河中洗浴?」答言:「實爾。」世尊訶
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以手相牽河中洗浴者,波逸底
迦。」


尼謂十二眾等。以手相牽而洗浴者,謂互相
執手入河水中。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自舞教他舞學處第一百七十二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行乞食入他家,長
者妻言:「聖者!教我作舞。」尼即教他,復告彼曰:
「汝等家中若嫁娶時、生男誕女有歡會時,如
是應舞。」人皆譏嫌:「此禿沙門女徒自剃頭情
懷欲染。」皆詣尼處說其所作。尼白苾芻,苾
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教他作
[020-1015b]
舞及自作舞?」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
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自作舞、教他作舞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自作舞者,謂自舞。教他舞
者,謂教他作。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唱歌學處第一百七十三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詣婆羅門長者家,
諸婦人言:「聖者!教我唱歌。」尼便教唱。俗旅見
譏,如前所說。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
難陀:「汝實如此教他唱歌?」答言:「實爾。」世尊訶
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唱歌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唱歌者,謂唱歌詞音韻。釋
罪相等,廣說如前。


作樂學處第一百七十四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詣豪富家,與其女
人歡娛相愛,諸婦人言:「聖者!教我音樂。」尼便
教作,俗旅見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
羅難陀:「汝實如此教他作樂?」答言:「實爾。」世尊
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作樂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作樂者,謂作音聲絃管。釋
罪相等,廣說如前。


獨於空宅大小便學處第一百七十五



緣處同前。時珠髻難陀苾芻尼獨出寺外,於
空閑處為大小行。時有耽色男子見尼入此,
即來捉尼欲行非法。尼曰:「放我,此處不淨,可
於餘處。」男子便捉尼行求淨處,既至露處,尼
便大叫。男子惶怖放尼,告言:「此禿沙門女多
[020-1015c]
虛少實,喚我將來反自號叫。」俗旅見譏。尼白
苾芻,苾芻白佛。佛問珠髻難陀:「汝實如此獨
出寺外於空閑處為大小行?」答言:「實爾。」世尊
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出寺外,於空宅內大小行者,
波逸底迦。」


尼謂珠髻難陀等。獨出寺外者,謂無第二尼。
於空宅內者,謂無人住舍牆匡等中。大小行
者,謂便轉事。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畜香草刷學處第一百七十六



緣處同時。時吐羅難陀因乞食入他家,見諸
婦人畜香草根刷梳髮嚴身。時吐羅尼自畜
嚴飾,復告諸婦人:「我今極有妙相。」俗旅譏嫌。
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
此畜香草根刷?」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
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畜香草根刷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畜香草根刷者,謂畜香草
刷。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畜細枇學處第一百七十七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因乞食入他舍,取
婦人細枇用梳,告言:「甚善!」便即自畜。俗旅
見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
實如此畜細枇不?」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
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畜細枇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畜細枇者,謂畜枇梳。釋
罪相等,廣說如前。


畜麁梳學處第一百七十八


[020-1016a]


緣處同前。尼畜麁梳,制戒如上。


用前三事學處第一百七十九



吐羅難陀尼用前三事,制戒如上。


畜假髻莊具學處第一百八十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作如是念:「我今有
何戲樂之事而猶未作?」遂見婬女畜假髻莊
具,諸耽色男子之所圍遶。尼往竊問曰:「汝今
云何得為存濟?」彼以事意具向尼說:「但由假
髻眾人愛重,故得存濟。」尼作是念:「斯亦好
計,我所須者因此而得。」即便作髻安於頭上
嚴飾其身,同彼婬女一邊而住,耽色男子來
求歡會,高索價直不遣近身。時有一人遂與
其價便欲抱尼,婬女作念:「我若不告此人,恐
破苾芻尼戒。」便即告曰:「且放,且放!我今在此。」
男纔放已,尼持財走男隨後趁,引手撮頭空
髻在手。尼將物去,便出大聲叫言:「禿沙門女!
行鄙惡法誑惑世間,取我衣直急走而去。」尼
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
畜假髻莊具?」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
「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畜假髻莊具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等。畜假髻莊具者,謂畜偽頭
髻。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諸大德!阿離移迦僧伽,我已說一百八十波
逸底迦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我今如是持。」第三部了


第四部波羅底提舍尼法



「諸大德!此十一波羅底提舍尼法,半月半月
戒經中說。」
[020-1016b]


攝誦曰:


「 乳酪及生酥、
 熟酥油糖蜜、
 魚肉并乾脯、
 得法學人家。」



緣在室羅伐城。時十二眾苾芻尼,無病為身
而行乞食,從他索乳隨意而飲。諸外道不信
敬長者婆羅門等共為譏嫌:「諸苾芻尼非清
淨行,但自養身從他索乳得便自飲,誰不樂
欲精淳美味?」諸尼聞此俗旅譏嫌,諸少欲尼
具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諸尼:「汝等如此實
無有病為己身從他乞乳,便於俗家隨意而
飲?」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
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無病為己,詣白衣家乞乳、若使
人乞而飲用者,是苾芻尼應還村外住處,詣
諸苾芻尼所,各別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
是不應為,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尼制學處已,後於異時
苾芻尼病,餘尼問疾:「聖者!病得損不?」病尼
報曰:「我先以乳用為飲食,病得除損。世尊今
制不許尼乞,病何能愈?」即以此緣白諸苾芻,
苾芻白佛。佛言:「我今聽尼有病乞乳隨意當
飲,先制不許、次復重開。如上廣說,乃至是名
對說法,除有病時。」


尼謂此法中尼。無病為己詣白衣家乞乳者,
謂身無病患從他求乳。若使人乞而食用者,
謂使餘人乞。是苾芻尼者,謂犯此學尼。應還
村外住處者,謂往餘尼所。各別告言者,謂各
別說悔。大德我犯對說惡法者,謂陳所犯罪
相。是不應為者,謂其非法。今對說悔者,謂自
[020-1016c]
發露不覆藏,是名對說。法者,謂指其事。除病
時者,謂有患苦。若無病乞食者皆得惡作罪,
是名對說法。


有病者乞、無患者食,乞者得
惡作,食者無犯。無病者乞、有患者食,乞者
得惡作罪,食者無犯。為病者乞、無病者食,乞
者無犯,食者應說悔。為病者乞、病者食無犯。
苾芻尼乞得乳更索酪者,乞者惡作,食者應
對說悔。尼得酪更從索生酥,乞者惡作,食
者應對說悔。尼得生酥更從索熟酥,得罪同
前。尼得熟酥已更乞油者,亦如上說。尼得油
已更乞沙糖,罪亦同前。尼得糖已更從索蜜
肉,同前得罪。得蜜肉已更乞魚,亦如上說。得
魚已更乞肉,亦同上。得肉已乞乾脯,亦如
上。得乾脯已乞諸精食,亦如上說。得精食
已更乞麁食,咸得惡作。無犯者,為眾營事,癡
狂、心亂、痛惱所纏,此是最初對說悔法。如是
應知酪、生酥、熟酥、油、糖、蜜、魚、肉乾脯,是此十
對說法,乞者皆犯,如上廣說。


緣在廣嚴城。於此城中有一長者名曰師子,
得見諦理,於佛聲聞眾深生正信,所有貲財
供養三寶,如是奉施,家財罄盡資產悉空。時
具壽舍利子與大目連,因行人間至廣嚴城,
其時師子聞二尊至,速詣奉請明當就食。俗
旅譏嫌,作如是語:「師子長者衣不覆身、食不
充口,皆由供養。」苾芻聞已白佛,佛言:「汝諸苾
芻!可與師子學家羯磨,更有斯類亦如是與。
如常集眾,令一苾芻作白羯磨,應如是作:


「『大德尼僧伽聽!此師子長者信心慇重意樂
渟善,隨其所有悉皆惠施佛法僧伽曾無悋
[020-1017a]
心,諸有求人亦皆給與,由是衣食悉皆罄盡。
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師子
長者作學家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應作。
若苾芻尼知僧伽作學家羯磨已,不應往彼
受其飲食床座臥具及為說法,違者得惡作
罪。」又因十二眾尼先不受請往此家食,以緣
白佛,佛問訶責「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是學家僧伽與作學家羯磨,
苾芻尼先不受請,便詣彼家自手受食食。是
苾芻尼應還村外住處,詣苾芻尼所,各別
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為,今對說
悔。』是名對說法。」


諸苾芻尼皆不往彼、悉不為受,佛言:「應為受
床座上而食,有餘菜茹及葉亦可為受,有小
男女分與殘食。」廣嚴城人皆聞師子為供養
故今遭貧苦,躬為耕作收斂穀實倉庫豐盈。
是時師子詣世尊所,白言:「大德!我先有物皆
為供養佛法僧田致令罄盡,今者家中多收
穀實。唯願世尊,哀愍我故解學家法,聽諸僧
尼受我供養。」佛言:「諸苾芻應為將軍解學家
法。應如是與。僧伽悉集,令師子隨次禮敬,在
上座前蹲踞合掌作如是語:『大德僧伽聽!我
師子先於三寶所深起信心,意樂淳善常樂
惠施,由施三寶故以至貧窮。由此僧伽哀愍
我故為作羯磨,令諸聖眾不入我家。我今財
食還復豐盈,然我師子先得眾法,今從大眾
乞解羯磨。唯願為我解羯磨法,慈愍故!』三說。
如是白已禮眾而去。是時大眾應令一人准
所為事作白二羯磨解。既作解已,諸苾芻苾
[020-1017b]
芻尼眾,如昔還往隨受供養,並皆無犯。」


若復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餘如上說。學者,謂信
三寶證得見諦。家謂四姓。尼謂佛弟子。羯磨
者,謂白二法,於如是家先不受請輒往受食
者得罪。此中犯者,於如是處受二五食噉咽
之時,同前得罪,說悔如上。若得解法,食皆無
犯。又無犯者,廣如前說。


「諸大德!我已說十一波羅底提舍尼法。今問
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諸大德!是中清淨,
默然故,我今如是持。」第四部了


第五部眾學法



「諸大德!此眾學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總攝頌曰:


「 衣食形齊整、
 俗舍善容儀、
 護鉢除病人、
 洟唾過人樹。」



爾時世尊為諸苾芻,制眾多學法,著衣噉食
等所有軌儀,諸苾芻尼皆須依學。時諸苾芻
尼,雖聞教已未能依法,著衣太高。淨信婆羅
門等見不齊整,便生譏誚,作如是語:「此諸苾
芻尼衣不齊整,同無恥人。」諸苾芻尼聞已白
苾芻,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太高著衣應當學。」
即著衣太下,俗復譏嫌,佛言:「不應太下著
衣如新嫁婦女,應當學。」或時當前長垂猶
如象鼻,或時腰邊細襵如多羅葉。諸俗譏
嫌,佛言:「不應爾。」或時撮聚一角反擪腰邊,
猶如蛇頭,佛言:「不應爾。」或時捉其上角團
內腰邊,猶如豆團,佛言:「不應如是著衣,應
當學。」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著衣露腹事
[020-1017c]
同婬女。諸苾芻尼見共為譏嫌,告言:「聖者!如
是著衣應為淨法。」吐羅尼曰:「我曾見諸宮內
女人如是著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
「諸苾芻尼不應著衣露腹,應當學。」


時諸苾芻尼,或時高視、或復高聲入白衣舍,
諸俗譏嫌,佛言:「不應高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齊整著五衣,應當學。」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於婆羅門長者
家乞食,顧視四方不為庠序,諸根掉動不觀
前行,入他舍時見諸端正男子,欲心熾盛不
淨流下,乞得不得速便出外。俗眾見已譏嫌:
「禿沙門女實非淨行詐言淨行。」尼白苾芻,苾
芻白佛。佛言:「苾芻尼若月期將至,不應往他
舍,應當學。」


時十二眾苾芻尼,覆頭、偏抄衣、雙抄衣、叉腰、
拊肩入白衣舍,同無恥人及新嫁女。諸苾芻
尼聞見譏嫌,問言:「諸具壽!豈合如此?」彼便答
言:「諸耽色男女皆如是作,然我等不知欲求
相學。」白佛,佛言:「不覆頭、不偏抄衣、不雙抄
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舍,應當學。」


時十
二眾苾芻尼,蹲行、足指行、跳行、仄足行、努身
行,乃至諸人譏嫌,彼答同前。佛言:「不蹲行、
不足指行、不跳行、不仄足行、不努身行入
白衣舍,應當學。」


時十二眾苾芻尼,搖身、掉臂、搖頭、排肩、連手
入白衣舍。諸人見譏亦同前說。佛言:「不搖身、
不掉臂、不搖頭、不排肩、不連手入白衣舍,
應當學。」


時鄔波難陀,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室羅筏
[020-1018a]
城乞食。時有婆羅門性樂清淨,家有床座,鄔
波難陀入坐床上。婆羅門見譏嫌,佛言:「在白
衣舍,未請坐不應坐,應當學。」


時具壽鄔陀夷有淨信婆羅門,屈請就座而
坐,不善觀察輒爾便坐,於其床上有一孩兒
遂便壓死。佛言:「在白衣舍,不善觀察不應坐,
應當學。」


爾時世尊與聲聞眾,受淨飯大王宮中供養。
時具壽鄔陀夷不善歛身,令瞿卑夫人怪其
非法。後於異時獨至宮中,夫人令坐朽床,放
身而坐,床破倒地因致譏醜,廣說乃至佛言:
「苾芻尼,若於俗家坐時,不應放身而坐,可善
觀察,應當學。」


或於俗舍壘足而坐、或重內外踝而坐、或急
歛足、或長舒足、或露身坐,諸俗譏嫌,佛言:「不
應如是,當制學處。在白衣舍不壘足、不重內
踝、不重外踝、不急歛足、不長舒足、不露身,應
當學。」


時有施主,請佛又僧尼就舍而食。其行
食者,不善用心摋放美團。苾芻尼於鉢不恭
敬護,遂多損破,佛言:「恭敬受食,應當學。」


時十二眾苾芻尼,入菩提長者舍乞食。長者
與食滿鉢受飯,復受羹臛,鉢便溢滿流出污
地,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制學處應如是說:
「不得滿鉢受飯,更安羹菜令食流溢,於鉢緣
邊應留屈指,用意受食,應當學。」


或食未至預申其鉢,如乞索人現饕餮相,因
生譏恥,佛言:「為制學處,應如是說:行食未至
勿預舒鉢,應當學。


「不安鉢在食上,應當學。」
[020-1018b]


或復食時現憍慢相,猶如小兒及諸婬女。佛
言:「不應如是憍慢而食,應恭敬食,應當學。」


或復食時極小、入口極大、入口如貧乞人。佛
言:「不應如是,不極小摶、不極大摶,圓整而食,
應當學。」


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時鄔波難陀
苾芻與摩訶羅苾芻隣次而坐。時摩訶羅大
開其口向上而望,時鄔波難陀便以土塊遙
擲口中,報言:「且食此物。」佛言:「不應如是預張
其口,若食未至不張口待,應當學。」


時十二眾苾芻尼,含食言語,諸俗譏嫌。佛言:
「不應如是。
不含食語,應當學。」


或復至施主家,見羹菜少恐不充足,先請得
羹,以飯蓋覆更望多得。諸俗譏嫌。佛言:「不應
如是,不得以飯覆羹菜、不將羹菜覆飯更望
多得,應當學。」


時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甜,十二眾即便
彈舌相告:「謂食大醋,或復過醋。」十二眾即便
[口*專]㗱相告,謂食大甜。或有施主,請二眾僧伽
食,其食過熱,十二眾即便呵氣,相告云:「食大
冷。」呵熱方食。或其食過冷,十二眾即便吹氣,
相告云:「食大熱。」吹氣方食。此等皆是倒說其
事故惱施主,佛言:「不應爾,應制學處:不彈舌
食、不[口*專]㗱食、不呵氣食、不吹氣食,應當學。」


或時六眾受請食時,以手爬散飯食,猶如鷄
鳥,或云:「食惡。」共相毀訾,或復以食填頰細細
取食、或復食時齧半留半、或復舒舌舐掠脣
口。佛言:「應制學處:不手散食、不毀訾食、不
[020-1018c]
填頰食、不齧半食、不舒舌食,應當學。」


時有露形外道鄔波索迦,近生敬信歸佛法
僧,遂請佛就舍而食,行諸飲食及以[麩-夫+少]團薄
餅蘿菔。是時六眾欲譏施主,便以[麩-夫+少]團作窣
覩波像,上安蘿菔覆以薄餅,遂相告曰:「此
是惡趣中露形外道脯刺拏塔。」漸取食之,蘿
菔便倒,更相告曰:「此是露形外道作窣覩波,
今便崩倒。」施主見已息歸敬心。佛言:「應制學
處,不作窣覩波形食,應當學。」


或時六眾受他請食,其美好者有餘著手中,
即便以舌重舐其手,鉢亦如是;或是振手、或
復振鉢,謂以鉢水振灑餘人,污彼衣服,見他
好衣生嫉妬故。佛言:「如是等皆不應作,應當
學。」


時有施主飯食眾僧,報言:「聖者!多有好食,莫
多請[麩-夫+少]。」六眾不信便多受[麩-夫+少],後見好食欲棄
其[麩-夫+少],比座有一摩訶羅苾芻,四顧而望。干時
六眾苾芻便持[麩-夫+少]團置彼鉢內,遂令溢滿不
暇受餘。佛言:「常看鉢食,應當學。」


時有苾芻食時鉢滿,六眾傍觀共生輕慢,云:
「此摩訶羅能噉食。」佛言:「不輕慢心觀比坐鉢
中食,應當學。」


時六眾苾芻,以不淨手捉淨水瓶,遂令諸蠅
競來附近,招致譏醜。佛言:「不以污手捉淨水
瓶,應當學。」


時苾芻尼在江猪山,於菩提長者高樓上食,
以洗鉢水棄在好地,施主生嫌。佛言:「應制學
處,在白衣舍不棄洗鉢水,除問主人,應當學。」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婆羅門孩兒遇病,有鄔
[020-1019a]
波索迦是彼知識,來告之曰:「孩子若病,宜往
僧處從諸苾芻乞鉢中水,令其洗沐必得平
善。」時婆羅門即往求水,見鄔波難陀從乞鉢
水。鄔波難陀便以殘[麩-夫+少]餅,內置鉢水中而授
與彼。彼見雜水起穢惡心,作如是語:「我兒寧
死,誰能用此鄙惡之物而洗浴耶?」以事白佛,
佛言:「不應以此穢水持施於人,若人來乞鉢
水時,應淨洗鉢置清淨水,誦經中要頌阿利
沙伽他,呪之三遍授與彼人,或洗或飲能除
萬病。」阿利沙伽他者,謂是佛所說,頌出聖教中。若讀誦時有大威力,但是餘處令誦伽他者,皆此類也。即如河
池、井處、洗浴飲水之時、或暫於樹下偃息取涼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蹈曼茶羅、踐佛塔影、或時己影障弊尊容、
或大眾散時、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禮拜尊儀、或每日食罷時、或灑掃塔廟,諸如此事,其類寔繫,皆須口誦
伽他,奉行獲福。若故心違慢,感得惡作之罪。但以東川法眾,此先不行故,因注言知聖教之有,在其伽他
者,即如頌曰:


 「世間五欲樂,
 或復諸天樂;
 若比愛盡樂,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復生集;
 八聖道能超,
 至妙涅盤處。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佛言:「不得以殘食置鉢水中,應當學。」


時有苾
芻,安鉢地上,下無儭替,招致譏醜,令疾損壞。
佛言:「應制學處,地上無替不應安鉢,應當學。」


時有尼立洗鉢,失手墮地打破其鉢。佛言:「不
得立洗鉢,應當學。」


時有尼於危險崖岸置鉢,佛言:「不應爾,不於
危險岸處置鉢,應當學。」


河水急流逆以鉢𢍶遂令鉢破,佛言:「不應爾,
不得逆流酌水,應當學。」


十二眾尼,前人坐、自己立,為其說法。時有敬
信三寶婆羅門居士等譏訶。佛言:「不應爾,人
坐己立不為說法,應當學。」


時有病人不能久立聽法,佛言:「若是病人坐
[020-1019b]
臥高下,於道非道及以車乘,著靴覆頭、冠花
瓔珞,持蓋刀仗并著甲冑等。若是病者,隨何
威儀為說無犯。非病不合。為制學處當如是
說:人坐、己立,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臥、己坐,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高
座、己在下座,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
學。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覆頭者、不為偏抄衣、不為雙抄衣、不
為叉腰者、不為拊肩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乘象者、不為乘馬、不為乘輿、不為乘車
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著屐靴鞋及履屨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戴帽著冠及作佛頂髻,或纏頭或冠花
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持蓋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緣在劫比羅城。時吐羅難陀立大小便,諸俗
人見共作譏嫌。佛言:「不應爾,不立大小便,除
病,應當學。」


時吐羅尼持己故衣,令浣衣人洗。彼不肯洗,
便起瞋心,於彼洗衣水中故放不淨。佛言:「不
應爾,不得水中大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僧受食,時看寺
人怪其遲晚恐日時過,遂上高樹望彼歸來。
時有俗旅見而譏笑:「沙門釋子昇上高樹,與
俗何殊?」佛言:「不應爾,不上過人樹。」時有苾芻
尼,為繫染繩不敢昇樹,復有虎狼難至亦不
敢昇,因被殘害,佛言:「不得上過人樹,除為難
[020-1019c]
緣,應當學。」


七滅諍法



攝頌曰:


「 現前并憶念、
 不癡與求罪、
 多人語自言、
 草掩除眾諍。」



佛告諸苾芻尼:「有七滅諍法,應當修學。


「 「應與現前毘奈耶,
 當與現前毘奈耶。
 應與憶念毘奈耶,
 當與憶念毘奈耶。
 應與不癡毘奈耶,
 當與不癡毘奈耶。
 應與求罪自性毘奈耶,
 當與求罪自性毘奈耶。
 應與多人語毘奈耶,
 當與多人語毘奈耶。
 應與自言毘奈耶,
 當與自言毘奈耶。
 應與草掩毘奈耶,
 當與草掩毘奈耶。」」



若有諍事起,當以此七法,順大師教,如法如
律而殄滅之。


「 「忍是勤中上,
 能得涅槃處;
 出家惱他人,
 不名沙門尼。」」



此是毘鉢尸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 「明眼避險途,
 能至安隱處;
 智者於生界,
 能遠離諸惡。」」



此是尸棄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 「不毀亦不害,
 善護於戒經;
 飲食知止足,
 受用下臥具;
 勤修增上定,
 此是諸佛教。」」



此是毘舍浮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 「譬如蜂採花,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尼入聚落然。」」



此是俱留孫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020-1020a]


「 「不違逆他人,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若正若不正。」」



此是羯諾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 「勿著於定心,
 勤修寂靜處;
 能救者無憂,
 常令念不失;
 若人能惠施,
 福增怨自息;
 修善除眾惡,
 惑盡至涅槃。」」



此是迦攝波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 「一切惡莫作,
 一切善應修;
 遍調於自心,
 是則諸佛教。
 護身為善哉,
 能護語亦善;
 護意為善哉,
 盡護最為善。
 尼若護一切,
 能解脫眾苦;
 善護於口言,
 亦善護於意。
 身不作諸惡,
 常淨三種業;
 是則能隨順,
 大仙所行道。」」



此是釋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 毘鉢尸式棄,
 毘舍俱留孫,
 羯諾迦牟尼,
 迦葉釋迦尊,
 如是天中天,
 無上調御者。
 七佛皆雄猛,
 能救護世間,
 具足大名稱,
 咸說此戒法。
 諸佛及弟子,
 咸共尊敬戒,
 恭敬戒經故,
 獲得無上果。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為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所為說戒經,
 廣釋戒要義,
[020-1020b]
 當共尊敬戒,
 如犛牛愛尾。
 我已說戒經,
 眾僧長淨竟,
 福利諸有情,
 皆共成佛道。」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二十


此卷十九張,第二十行:污手捉淨水之下,丹本有「瓶應當學。」乃至佛言:「不等。」凡五十九行文,國本、宋本並無者食撿,若無彼文則文義斷絕。又違前略攝頌云:「俗舍善容儀、護鉢除病人。」之言,遂令眾學闕二十餘法,故今依丹足之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