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24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唐-義淨 (master)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八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一月衣學處第三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多畜長
衣,有得青衣不即作衣,但知舉畜更望餘者:
「若得如是相似之物,我當作衣。」如青既然,黃
赤白衣及得厚薄亦皆貯畜。時少欲苾芻共
生嫌賤:「云何苾芻多畜衣物,積而貯畜不肯
作衣?」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
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得非
時衣欲須應受,受已當疾成衣;若有望處,求
令滿足,若不足者得畜經一月。若過者,泥薩
祇波逸底迦。」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衣已
竟羯恥那衣已出,有四句,廣如前說。


言得非
時衣者,何者是時?何者非時?若住處不張羯
[008-0946c]
恥那衣者一月,謂從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若住處張羯恥那衣者五月,謂從八月
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是名時;餘名非時。



有望處者,謂衣少更求。


得畜一月者,謂有望
處於父母、兄弟、姊妹、師主等處當與我衣;若
五年會、若六年會、若頂髻會、若盛年會,我當
得衣。若足者善,五衣隨一不足者得齊一月。
若過畜者,泥薩祇波逸底迦,廣如前說。


此中
犯相其事云何?


攝頌曰:


「 有望無望處、
 望斷不同衣、
 新故糞掃殊、
 條數肘量等。」



若苾芻尼月一日得少青色衣,未作而畜。有
希望處,若得如是同色衣時,我當作衣。即於
是日得同色衣,彼苾芻尼於十日內作衣,應
持、應捨、應作法。若不持、不捨、不作法,至十一
日明相出,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苾芻尼一日不得餘衣,二日方得衣,三日
得衣乃至十日得衣,彼苾芻尼於十日內作
衣,應持、應捨、應作法。若不持、不捨、不作法,至
十一日明相出,亦泥薩祇波逸底迦。若復苾
芻尼十日不得餘衣、十一日不得、十二日不
得,乃至十九日不得衣,二十日方得餘衣,即
應如前作法。若不作法,犯捨墮。若苾芻尼二
十一日不得餘衣,乃至二十九日得餘衣,三
十日內作衣,應持、應捨、應作分別。若不作法,
三十一日明相出,泥薩祇波逸底迦。如得青
色衣既爾,得餘色衣事皆同此。


若苾芻尼一
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無別望處,便作是念:
[008-0947a]
「若得如是同色衣者,我當作衣。」即於是日得
同類衣,時苾芻尼於十日內作衣,應捨、應作
法。若不作法者,至十一日明相出時,泥薩
祇波逸底迦。若一日不得餘衣,二日得衣,乃
至三十日得衣,廣如前說。如得青色衣既爾,
得餘色衣等事皆同此。


若苾芻尼一日得青色
衣,不作而畜,有希望處,然希望處時節長遠,
不稱所求無力能得,或於是日得青色衣,於
十日內應作衣。如是廣說,乃至三十日方得。
餘色衣事同前說。


若苾芻尼一日得青色衣,
不作而畜,有希望處,其所望處雖未得衣,心
不斷絕,或於是日得青色衣,如前廣說。


若苾
芻尼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情有希望。若
所望處皆斷絕者,彼苾芻尼所得之衣,於十
日內應持、應捨,如前廣說。


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大德!有幾種衣?」佛
言:「有二種:一、新,二、故。新謂新織,故謂曾經四
月著用。鄔波離!復有五種衣:一、有施主衣,二、
無施主衣,三、往還衣,四、死人衣,五、糞掃衣。云
何有施主衣?謂有男女半擇迦為其施主。云
何無施主衣?謂無男女半擇迦為其施主。云
何往還衣?如有死人眷屬哀念,以衣贈送置
於屍上送至燒處,既焚葬已還持此衣奉施
僧眾。云何死人衣?於屍林中死者之衣,無主
攝受。云何糞掃衣?此有五種。云何為五?一、道
路棄衣,二、糞掃處衣,三、河邊棄衣,四、蟻所穿
衣,五、破碎衣。復有五種:一、火燒衣,二、水所
漬衣,三、鼠嚙衣,四、牛嚼衣,五、嬭母棄衣。」


若苾芻尼得新衣欲作衣者,應浣染裁縫,兩
[008-0947b]
重為僧伽胝,兩重為尼師但,一重為嗢呾羅
僧伽,一重安呾婆娑。若苾芻尼二重為僧伽
胝時,若欲更著第三重者,帖時得惡作罪,至
十一日明相出時便犯捨墮。若苾芻尼於新僧
伽胝,摘去舊裏擬將別用,摘時得惡作罪,至
十一日明相出時便犯捨墮。若苾芻尼於新
僧伽胝摘去其裏,浣染縫治還欲安此者無
犯。至十一日明相出時不安了者,泥薩祇。
如僧伽胝既然,於尼師但事皆同此。若苾芻
尼有新嗢呾羅僧伽帖第二重,帖時得惡作
罪,至十一日明相出時便犯捨墮。安呾婆娑
亦復如是。如苾芻尼得故衣,欲作衣者,應浣
染裁縫,四重為僧伽胝,四重為尼師但,兩
重為嗢呾羅僧伽及安呾婆娑。若苾芻尼於
二重嗢咀羅僧伽及安咀婆娑,若欲更著第
三重者,帖時得惡作罪,十一日明相出時犯
捨墮罪。若苾芻尼於此重衣,若欲摘去、或安
不安,有犯、無犯廣如上說。若苾芻尼有主往
還死人衣,准其新故、重數應知。若糞掃衣時,
隨意重數作無齊限。


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大德!僧伽胝有幾
種?條數云何?」佛告鄔波離:「有九種別。云何為
九?謂九條、十一條、十三條、十五條、十七條、
十九條、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鄔波
離!初三種衣二長一短,次三種衣三長一短,
後三種衣四長一短,應作應持,過此已上便
成破納。」


鄔波離白佛言:「大德!衣之大小有幾
差別?」佛言:「僧伽胝有三:謂上、中、下。上者竪三
肘、橫五肘,下者竪二肘半、橫四肘半,二內名
[008-0947c]
中。若嗢呾羅僧伽及安呾婆娑亦有三種:謂
上、中、下,量如僧伽胝說。鄔波離!復有二種安
呾婆娑:竪二、橫五,竪二、橫四。若極下安呾婆
娑但蓋三輪,是持衣中最小。若泥薩祇衣最
極小者但齊縱橫一肘。」


若苾芻尼犯捨墮,應
為三事,應如上說。此中略言三衣法式,其厥
蘇洛迦及僧脚崎,具如餘處。


與非親苾芻浣故衣學處第四



爾時菩薩從覩史天下,託生劫比羅城淨飯
王家,于時四方有大名稱,云釋族生太子。在
雪山邊分鹽河側劫比羅仙人所住之處,去
斯不遠有婆羅門仙人名阿私多,善解占相,
王召觀察,授記有二種瑞:若在家者,為轉輪
王化四天下,為大聖主七寶具足,所謂輪寶、
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千子
圓滿有大威力,勇健無雙能降怨敵,盡斯大
他竆四海邊,無諸盜賊亦無酷罰,以法理人
安隱而住。若出家者,剃除鬚髮以正信心從
家至非家,當得成佛、應、正遍知,名聞十方弘
濟群品。是時所有諸國大王皆悉聞知釋迦
太子生在雪山乃至弘濟群品,各作是念:「我
今宜往承事太子,當於後時受其福祿。」又作
是念:「今我無緣能見太子,若我承事淨飯王
者,即為承事太子身也。」時諸國王咸皆遣使
并持國信至淨飯王所。


後時菩薩養在深宮
年漸長大,由見老病死故心懷憂惱,遂往林
中屏棄人事。時諸國王聞是事已,咸作斯念:
「我今所以事淨飯王者意事太子;而今太子
既往林中情求出離,我今何事徒為費損,於
[008-0948a]
是使人及諸國信悉皆斷絕?」時憍薩羅國勝
光大王與淨飯王國界隣近,信物雖絕使尚
往還,時時遣使相問所遣使人,是國大臣名
曰密護。是時密護至淨飯王所,論國事已,便
於大臣鄔陀夷舍而為停止。若淨飯王遣使往
問勝光王時,便遣大臣鄔陀夷往。時鄔陀夷
至室羅伐城見勝光王,論王事已,於密護舍
而為停止。時密護有婦名曰笈多,顏貌端嚴
人所樂見,是時鄔陀夷便與笈多共行非法。
時彼密護聞婦與鄔陀夷私有交密,便作是
念:「此二惡人當斷其命。」後更思念:「我若殺者
擾亂王城為大驚怖。如何為此罪過婦女殺
婆羅門耶?」即便捨而不問。後於異時密護身
死,時勝光王以無子故,所有資財收入王庫。
時鄔陀夷聞斯事已,便作是念:「我今現在如
何令彼笈多無所憑託?」便於夜中思利害事,
曉便往詣淨飯王所,作如是白:「王與勝光王
國界隣接,見有如是不隱便事,應遣使人往
彼籌度。若不問者當招禍敗。」王便報曰:「若如
是者,卿當為使往彼商量。」時鄔陀夷即便往
詣室羅伐城,作如是念:「我今為當先見大王、
先見臣耶?」作是念已,復更思量:「求事之法理
從下起。」即便往至國大臣所,陳其本意,云:「我
啟王欲取笈多,幸願仁恩助我言及。」大臣聞
已然可其事。時鄔陀夷即便往詣勝光王所,
共論國事,即白王曰:「幸願大王賜與停處。」王
曰:「卿先曾來何處停止?」白言:「我先停在密護
之舍。」王曰:「今者宜應還停彼處。」更白王曰:「密
護身死。」王曰:「家主雖死宅豈死耶?」鄔陀夷曰:
[008-0948b]
「宅雖不死,產業皆無。」王命臣曰:「可覓停處安
鄔陀夷。」臣言:「更無停處。然彼先與笈多交通,
本意緣斯欲為啟白。王今若能攝受此人,即
是攝受淨飯王矣。」時勝光王即令使者命鄔
陀夷至,便告曰:「鄔陀夷!我實不知卿與笈多
先有交密。今以笈多與卿為婦,宅及財物亦
並相供。」時鄔陀夷拜謝而去。


是時笈多聞鄔
陀夷來詣其舍,即出當門大聲啼哭。鄔陀夷
至門問笈多曰:「何意啼泣?」笈多報曰:「我之所
愛夫主身亡,仁豈於今亦當棄我?」鄔陀夷曰:
「我本相為而來至此,已白王訖。汝及家資皆
蒙賜與,汝為此住?為向劫比羅城?」笈多自念:
「我今若往劫比羅者,婆羅門婦不存我命。我
今宜應留住本宅。」是時鄔陀夷便有兩宅:一
在劫比羅,一在室羅伐城。


爾時菩薩於六年中一無所有,修苦行已後
便隨意欲受上妙飲食,即以飯食及諸蘇
油遍塗身體,以暖湯水而為沐浴,遂便往詣
勝軍聚落二牧牛女所:一名歡喜,二名歡喜
力。受十六倍乳糜,飽足食已,復詣善行男子
所,取吉祥草時黑龍王讚歎。菩薩向菩提樹
下,手自布草不令撩亂,加趺而坐。端身正
意心念口言:「若我諸漏未斷盡者,我終不解
此加趺坐。」是時菩薩未解加趺,眾惑皆盡。


爾時世尊降伏三十六億魔軍兵已,證一切
智,受梵王請,往婆羅痆斯,三轉十二行法輪,
度五苾芻及以隨五苾芻已,即便行詣白㲲
林中,度六十賢部令住見諦。又至勝軍聚落,
度二牧牛女亦令見諦。又至烏盧頻螺林側,
[008-0948c]
度千外道出家近圓。又至伽耶山頂,現三神
變,教化令住安隱涅槃。又至杖林,令摩揭陀
主頻毘娑羅王住於見諦,并度八十百千諸
來天眾,無量百千摩揭陀國婆羅門等。次至
王舍城,受竹林精舍,亦與身子、目連出家近
圓。次往室羅伐城,受逝多林給孤獨園。次至
憍薩羅說少年經,令勝光王得見諦已,住逝
多林。


時勝光王遣使持書往淨飯王所,白言:
「大王!王今慶喜,太子已證無上正覺,亦令有
情同飡甘露,今現住在逝多林中。」時淨飯王
聞此信已,以手支頰懷憂而歎:「往日一切義
成太子修苦行時,我常遣使問其安不?使者
尋還報我住處,比令使問竟無一還。今者來
至逝多林內,其事如何?」時大臣鄔陀夷前詣
王所便白王曰:「大王!何故以手支頰懷憂而
住?」王曰:「我今豈得不懷憂耶?往日一切義成
太子修苦行時,我常遣使問其安不?使者尋
還報我住處,比令使問竟無一還。今有信云:
『一切義成太子證無上正覺,亦令有情同飡甘
露來逝多林。』寧不憂也?」時鄔陀夷即白王曰:
「若如是者,臣請為使,持信還歸。」王曰:「卿若去
者,還於彼住,亦不歸來。」鄔陀夷曰:「奉大王命
豈敢不來。」時淨飯王自裁書曰:


「 「始從受胎後,
 長養於世尊;
 煩惱火恒然,
 常希最勝樹。
 今既得成佛,
 徒眾數無邊;
 餘人受安樂,
 唯吾未除苦。」」



書了印訖付鄔陀夷。時鄔陀夷持王勅書,往
室羅伐奉上世尊。世尊受已便自披讀,時鄔
[008-0949a]
陀夷白世尊曰:「世尊!能向劫比羅城不?」佛
言:「鄔陀夷!我共汝去。」時鄔陀夷憶昔太子
踰城出家父王頻召竟不還國,重白佛言:「必
若世尊不肯歸者,我今有力強自將去。」爾時
世尊聞斯語已,即說伽他報鄔陀夷曰:


「 「生死愛網若全除,
 此即誠無將導者;
 世尊威力無處所,
 汝何方便能將去?
 生死愛網若全除,
 此即誠無將導者;
 世尊境界無處所,
 汝何方便能將去?」」



爾時鄔陀夷聞佛世尊說伽他已,頂禮佛足
白佛言:「世尊!我欲還宮白父王知。」佛告鄔陀
夷:「為佛使者,理不應然。」鄔陀夷白佛言:「為佛
使者其事如何?」佛告鄔陀夷:「凡出家者方為
佛使。」鄔陀夷言:「我願出家,然為要契事須還
報淨飯大王,我今且去。」佛言:「待出家已方報
前信。」鄔陀夷言:「善哉!我今出家。」然而世尊為
菩薩時,生生之處於二師二親及尊重類,有
如法教令曾不違逆,由此因緣言無違者。時
鄔陀夷白佛言:「我今出家。」佛告舍利子:「汝與
鄔陀夷出家,令其長夜永得利益。」舍利子言:
「如是。世尊!」便與出家并受圓具,所有行法略
並告知。時鄔陀夷既受教誡,禮舍利子已詣
世尊所,禮佛雙足白佛言:「世尊!我已出家。」佛
言:「汝今可去,然而造次勿入王宮,宜至其門
立而告曰:『釋迦苾芻今至門外。』若喚入者即
應隨入。彼若問言:『更有諸餘釋迦苾芻不?』答
言:『更有。』若問:『一切義成太子亦作如是形狀
耶?』答言:『亦作如是形狀。』汝亦不應宿王宮內。
若問:『一切義成太子宿王宮不?』答言:『不宿。』問:
[008-0949b]
『何處宿止。』答言:『或阿蘭若、或毘訶羅。』若問:『一
切義成太子欲來此不?』答言:『欲來。』若言:『何時
欲來?』答言:『過七日後方來至此。』」時鄔陀夷禮
佛而去。


爾時世尊神力加被,令鄔陀夷如伸
臂頃即至劫比羅城,立王門外告守門者曰:
「為我白王:『釋迦苾芻今在門外。』」門人問曰:「更
有諸餘釋迦苾芻不?」報言:「更有。」門人即入白
王:「釋迦苾芻來在門外,得令入不?」王言:「喚入。
我觀釋迦苾芻其狀如何?」門人引入。既至王
所,王識顏狀,問言:「鄔陀夷!汝今出家?」報言:
「我已出家。」王便問曰:「一切義成太子亦作如
是形狀?」答言:「大王!亦同此狀。」時淨飯王無始
劫來恩愛情重,聞是語已,即便悶絕投身躃
地,以冷水灑良久乃穌。從地起已,問鄔陀
夷曰:「一切義成太子欲來此不?」答言:「欲來。」「何
時欲來?」「過七日已方來至此。」時王即便命諸
臣曰:「一切義成太子過七日已欲歸故居,卿
等應可修飾城隍莊嚴道路,宮中內人亦令
灑掃,太子欲來。」鄔陀夷言:「世尊不住王家及
內宮裏。」王曰:「何處居停?」答曰:「或阿蘭若,或
毘訶羅。」王告諸臣曰:「卿等往阿蘭若處屈路
陀林,同逝多林造一住處,有十六大院,院六
十房。」是時諸臣奉王命已,遂往阿蘭若屈路
陀林,同逝多林十六大院,院六十房。然
大王教令隨言即成,諸勝天人舉心事辦,相
應定力意念皆就。於此城中街衢巷陌,屏除
諸穢以栴檀香水而遍灑之。處處皆有殊妙香
供,懸眾繒綵建立幢幡,布列香花誠可愛樂,
猶如帝釋歡喜之園。時諸大眾各懷渴仰,瞻
[008-0949c]
望世尊企想而住。


爾時世尊在逝多林,命大目連曰:「汝今宜往
告諸苾芻:『如來欲向劫比羅城。若諸具壽情
樂欲見父子相遇者,應持衣鉢。』」時大目連受
佛教已,告諸苾芻曰:「諸具壽!世尊欲向劫比
羅城,若諸具壽情樂欲見父子相遇者,應持
衣鉢隨從世尊。」時諸苾芻既承告已,俱來從
佛。爾時世尊自調伏故調伏圍繞,自寂靜故
寂靜圍繞,解脫解脫圍繞,安隱安隱圍繞,善
順善順圍繞,離欲離欲圍繞,阿羅漢阿羅漢
圍繞,端嚴端嚴圍繞,如旃檀林栴檀圍繞,
猶如象王象子圍繞,如師子王師子圍繞,如
大牛王諸牛圍繞,猶如鵞王諸鵞圍繞,如妙
翅王妙翅鳥圍繞,如婆羅門學徒圍繞,猶如
大醫病者圍繞,如大軍將兵眾圍繞,猶如導
師行旅圍繞,猶如商主商客圍繞,如大長者
人眾圍繞,如諸國王大臣圍繞,猶如明月眾
星圍繞,猶如日輪千光圍繞,如持國天王乾
闥婆圍繞,如增長天王鳩槃荼圍繞,如醜目
天王龍眾圍繞,如多聞天王藥叉眾圍繞,如
淨妙王阿蘇羅眾圍繞,猶如帝釋三十三天
圍繞,如梵天王梵眾圍繞,猶如大海湛然安
住,猶如大雲靉靆垂布,猶如象子屏息狂醉,
調伏諸根威儀寂靜,三十二相而為莊飾,八
十種好以自嚴身,圓光一尋朗逾千日,安步
徐進如移寶山,十力四無畏大悲三念住,無
量功德皆悉圓滿。諸大聲聞,尊者阿慎若憍
陳如、尊者高勝、尊者婆瑟波、尊者大名、尊者
無滅、尊者舍利子、尊者大目連、尊者迦攝波、
[008-0950a]
尊者名稱、尊者圓滿等諸大聲聞,及餘人眾
往劫比羅,漸次而行至盧呬多河。時諸苾芻
或有洗濯手足、或嚼齒木、或瀘淨水、或時澡
浴。是時劫比羅城所有人眾,聞一切義成太
子今欲來至,皆大歡喜競共奔走,往屈路陀
林。時淨飯王於寬廣處敷設床座,以待太子。


是時乃有無量百千大眾雲集,或有先世善根
共相警覺,或有情生喜樂,作如是念:「為父
禮子?為子拜父耶?」時佛世尊便作是念:「我若
足步入城中者,諸釋迦子各起慢情共生不
信,作如是議:『一切義成太子大有所失,昔時
去日百千天眾隨從空中,於劫比羅城圍繞
而去。今者獲得無上妙智,便乃足步而還。』欲
令諸人息輕慢心故,我今應以神變入劫比
羅城。」爾時世尊隨心所念入三摩地,既入定
已於座不現,共諸苾芻踊在虛空,猶如滿月
共相圍繞,亦如鵞王舒翼而往,行住坐臥四
威儀中廣現神變。爾時世尊先於東方入火
光定,現種種焰青黃赤白紅頗胝色;或現神
變,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如東方既然,南西北方亦復如是。次攝神通,
於虛空中高七多羅樹,時諸苾芻但高六樹;
世尊高六,苾芻高五;佛五眾四、佛四眾三、佛
三眾二、佛二眾一、佛一眾與六人等。佛六眾
五、佛五眾四、佛四眾三、佛三眾二、佛二眾
一,佛一眾便居地。世尊去地高踰一人行空
而去,并與無量百千俱胝人天大眾圍繞而
去至劫比羅城。時淨飯王既見佛已,頭面禮
足說伽他曰:
[008-0950b]


「 「佛初生時大地動,
 贍部樹影不離身;
 今是第三禮圓智,
 降伏魔怨成正覺。」」



時諸釋迦及餘大眾,見淨飯王禮佛足已,情
生不忍共相唱言:「云何尊父禮子之足?」時淨
飯王告諸釋子釋女曰:「汝等不應作如是語。
當時菩薩初生之日大地震動,放大光明普
照世界,其色晃曜過於三十三天,於世界中
間黑闇之處,日月威光之所不及,當爾之時
並蒙光曜,彼處所有舊住有情,蒙光曜已
互得相見,共作是語:『仁等有情亦居此處。』爾
時我見希有事已便禮佛足。又復菩薩曾往
田中觀諸產業,於贍部樹影結加而坐,遠離
欲界惡不善法,有尋有伺得喜樂定入初靜
慮。日已過午,其餘諸樹影悉東移,唯贍部樹
陰而獨不移轉,以覆蔭菩薩身。爾時我見希
有事已復禮佛足,此是第二禮世尊足。」爾時
世尊於苾芻眾中,及諸大眾就座而坐。時淨
飯王復禮佛足對面而坐,此是第三禮世尊
足。


時諸釋迦於屈路陀林中殊妙之處,敷設
勝座并上供養,以待世尊及苾芻眾。爾時世
尊詣彼林所,於大眾中就座而坐,時淨飯王
即以種種盡世微妙殊勝供養。供佛僧已,時
淨飯王、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及餘百千
諸來大眾,禮佛足已在一面坐,或有諸人但
為合掌,復有諸人遙望世尊默然而坐。時淨
飯王即以伽他而問佛曰:


「 「佛昔在王宮,
 出乘象馬輿;
 云何以雙足,
 遊於棘刺中?」」



世尊報曰:
[008-0950c]


「 「我以神足通,
 自在乘空去;
 周行大地盡,
 煩惱刺無傷。」」



王復問曰:


「 「昔衣上妙服,
 容色多光彩;
 今著麁弊衣,
 如何得堪忍?」」



世尊報曰:


「 「慚愧為上服,
 披著甚端嚴;
 見者起歡心,
 寂靜居林野。」」



王復問曰:


「 「昔飡香稻飯,
 盛以妙金槃;
 乞匃噉麁踈,
 云何得充濟?」」



世尊報曰:


「 「我飡微妙法,
 味與定相應;
 蠲除飲食貪,
 愍物故哀受。」」



王復問曰:


「 「昔昇妙樓殿,
 隨時以自安;
 比在山林中,
 云何不驚怖?」」



世尊報曰:


「 「我斷怖根本,
 煩惱悉蠲除;
 雖處林野中,
 永絕諸憂懼。」」



王復問曰:


「 「昔在王宮內,
 沐浴以香湯;
 比居林野中,
 牟尼以何浴?」」



世尊報曰:


「 「法池功德水,
 清淨人所歎;
 智者浴於中,
 永絕諸塵垢。」」



王復問曰:


「 「昔日在王宮,
 金瓶灌水浴;
 比在江池處,
 何器以澆身?」」


[008-0951a]


世尊報曰:


「 「我浴淨戒水,
 灌以妙法器;
 智者共欽讚,
 能淨身心垢。」」



爾時世尊以妙伽他答淨飯王已,次觀大眾
意樂隨眠界性差別,稱彼根機而為說法。其
聽法者,所謂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及餘
百千諸來大眾,同聞妙法得預流果、或得一
來果、或得不還果、或有出家斷諸煩惱證阿
羅漢果、或發獨覺菩提心、或有發趣無上菩
提心,自餘諸眾皆令歸依三寶住正信中。時
淨飯王由極歡喜故未得見諦。淨飯王及諸
大眾,禮佛足已恭敬而去。其淨飯王便於夜
中,作如是念:「唯我一子有此威德,餘無及者。」
爾時世尊知淨飯王心念,欲令降伏宗親慢
故,至天曉已,命大目連曰:「汝當觀察,愍念父
王。」目連白佛言:「唯然。世尊!」即持衣鉢詣淨飯
王所。王見尊者便唱:「善來!」奉迎就座。是時目
連即如所念入三摩地,既入定已隱身於座
踊現空中,先於東方現大神變入火光定,現
種種焰青黃赤白紅色頗胝迦色,身上出水
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於南西北方
亦復如是。次攝神通現於本座。時淨飯王白
大目連曰:「世尊弟子更有如是具大威德如
尊者不?」時大目連即為父王說伽他曰:


「 「牟尼諸弟子,
 皆有大威德,
 三明及六通,
 無不具足者。」」



時淨飯王便作是念:「非唯我子有大威德,於
餘亦有如是苾芻具大神力。」前起慢心即便
除斷。時王復念:「今者世尊唯人供養,不見諸
[008-0951b]
天。」大目連知王念已,白言:「大王!我今還欲往
世尊所。」白言:「隨意。」時淨飯王亦詣佛所,爾
時世尊知父王念,即於屈路陀林悉皆化作
蘇頗胝迦。王欲東門入,門人報曰:「大王!勿入。」
王曰:「何意?」門人報曰:「佛今純為諸天說法。」王
問門人曰:「賢首!汝是何人?」門人答曰:「大王!
我是東方持國天王。」便往南門欲見世尊,門
人白言:「大王!勿入。」王問:「何意?」門人報曰:「佛今
純為諸天說法。」王問門人曰:「賢首!汝是何人?」
答曰:「我是南方增長天王。」便往西門欲見世
尊,門人白言:「大王!勿入。」王問:「何意?」門人報曰:
「佛今純為諸天說法。」王問門人曰:「賢首!汝是
何人?」門人答曰:「我是西方廣目天王。」便往北
門欲見世尊,門人白言:「大王!勿入。」王問:「何意?」
門人報曰:「佛今純為諸天說法。」王問門人曰:
「賢首!汝是何人?」門人答曰:「我是北方多聞天
王。」爾時世尊便以神力,加被淨飯王,令於門
外見佛世尊與諸天眾說微妙法。時王見已
便作是念:「今佛世尊非唯人眾之所供養,亦
為諸天而來親奉。」令淨飯王慢心息已,便攝
神變。


時大目連引淨飯王入見世尊,既至佛
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爾時世尊隨淨飯王
及餘諸眾,意樂隨眠界性差別,隨機說法,令
淨飯王以智金剛杵摧破二十身見高山得預
流果,既證果已白佛言:「世尊!我今所證非高
祖所作,亦非父母所作,非王、非天、非沙門、婆
羅門,非諸宗親之所能作。我依世尊善知識
故方獲斯事,於㮈落迦、傍生、餓鬼三惡道中,
拔濟令出安置人天;能盡未來生死邊際,乾
[008-0951c]
竭乳血巨海,越度白骨大山。無始已來曾所
積集身見窟宅,今並除棄,證斯妙果。大德!於
生死流我今得出。我今歸依佛法僧寶,為
鄔波索迦。唯願世尊慈悲鑒察,我從今日
乃至盡形,不斷有情命乃至不飲諸酒,頂受
世尊五支學處。」


時淨飯王禮佛而去,便詣白
飯王所,報言:「弟今可受王位。」彼便報曰:「有
何意耶?」王曰:「我今見諦,不能為王。」問言:「何時?」
報言:「今日。」彼便報曰:「我於世尊初來之日已
得見諦。」次往斛飯王、後往甘露飯王所,冀禪
王位,彼悉自云:「我已見諦。」淨飯王曰:「若如是
者,我今欲灌誰頂令受王位?」彼便報曰:「釋迦
童子名曰賢善,可紹王位。」知王意旨即便默
受。時淨飯王即灌彼頂,以其王位授與賢善。


爾時世尊及苾芻僧眾,於日日中入王宮內
受其供養,時淨飯王作如是念:「今佛弟子先
是外道數有千人,心雖端正身非嚴好,由昔
苦身形容瘦悴。云何得令世尊門徒容儀可
愛見者生善?若令釋種陪隨世尊,方是端
嚴人共尊重。」時淨飯王集諸釋種告言:「諸君
當知!一切義成太子若不出家者當何所作?」
彼皆報曰:「作轉輪王。」又問曰:「君等作何?」報
言:「我等稱臣皆為從者。」王復告曰:「今一切義
成太子證甘露法,亦令有情同飡斯味,仁等
何因不為隨從?」彼皆報曰:「我願出家,隨世尊
後。」王曰:「各隨汝意。」諸釋子曰:「為全家並去?為
當家別一人?」王曰:「家別一人。」時淨飯王搖
鈴宣令,告釋種曰:「家別一人出家奉佛,若不
肯者必招咎責。」即於是時,釋種之中賢善、無
[008-0952a]
滅等五百釋子悉皆出家。如世尊說:「若捨貴
族而出家者多獲利養。」時五百釋子苾芻極招
利養。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