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8 御選古文淵鑒-清-聖祖玄燁 (master)


[056-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五十六目録
  宋
   王令
    師説
    正命
   鄒浩
    富紹庭除祠部郎官制
[056-1b]
    謝文瓘除給事中制
    王資深等並除監察御史制
    上哲宗皇帝書
   李之儀
    代范忠宣公遺表
   晁説之
    元符三年應詔封事
    恥新
[056-2a]
   傳易堂記
  李昭玘
   進保伍之䇿疏
[056-3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五十六
  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臣/乾學/等奉
㫖編注
  宋
   王令字逢原/廣陵人
    師説
 上古之書既已汨没其它治具不可稽見而五帝之學
[056-3b]
 求諸傳記間或見之夏商之書雖號殘缺然學亦有名
 至周則大備故其施設炳然彰白若然帝王之於治目
 一本/作具它雖世有取舍於學則未聞或廢也豈非君師云
 者兩立不可一缺耶夫惟至治之世其措民各有本而
 次第之以及其化故地各井而民自食其業雖有士農
 工商之異未嘗不力而食因其資給然後繩其游惰澄
 其淫邪淫一本/作污鋤其强梗其治略以定矣然猶鄉遂有
 庠序之教家國有塾學之設自世子以及卿大夫士之
[056-4a]
子皆入學為之師以諭其道為之保以詔其業示之知
仁聖義中和使相充擴孝友睦婣任恤使相修飭禮樂
射御書數使相開曉故其左右之聞前後之觀不仁義
則禮樂迨其淬磨漸漬之成則入孝而出悌尊尊而長
長然後取而置之民上則君盡其所以為君臣盡其所
以為臣卒無一背戾者其出於學而存於師也道之衰
微迄于餘周如檐石之將墜其引綴未絶者猶一綫髪
繼之暴秦不扶而抑遂至墮壊漢興宜大更制而財補
[056-4b]
縫之財纔/同故其俗無所防範聽民所為卒放壊不至治
然能制郡縣創孔子祠立五經博士置弟子徒員䇿賢
良求經術以對當時得失於古雖未為善而其風治遂
號為平豈前世遺風餘化漬染而未斬耶抑民苦秦而
效易見也當此之時士猶能相尊師故終漢世傳詩書
禮易春秋而名家者以百數十計晉魏而下寖以沉溺
更數十世惟唐為近古大抵財追齊漢治而未能逺過
嗚呼何為而止此哉夫天下之所以不治患在不用儒
[056-5a]
而漢唐以来例嘗任儒矣卒不至甚治者何也有儒名
有儒位不儒用而然爾其弊在於學師不立而育賢無
方聖人之道不講不明士無根源而競枝流故不識所
以治亂之本而不知所以為儒之任而又上之取之不
以實而以言故也夫人所以能自誠而明者非生而知
則出於教導之明而修習之至也如無為師則天下之
士雖有强力向進之心且何自明而又誠也夫天下之
才力訓導而懋勉之猶且患其粃窳粃不成穀也/窳器中空也故七
[056-5b]
十子身逢聖人而親薰炙之其聞與見不為不至猶且
柴愚參魯師僻由喭賜不受命而貨殖冉求為宰而賦
粟倍又况後聖人數千載其書殘殃訛蠧又資材下於
數子而欲聽其自為而不立學與師猶其願穫而顧不
耕也如必待其自賢而取之多見其稀濶不可俟也自
周至唐緜數千嵗其卓然聖賢自名可以治國者由孟
軻抵韓愈纔四人是其力能扶持其教而意不之用者
所以歴年已逺人出甚少也如其多則或用之矣茍患
[056-6a]
其少無如廣學而樹師續其所不長擢其所未髙使知
所以為治而識所以救亂然後名聞而實取之則庶矣
天下之師絶乆矣今之名門徒教組刺章句希取科第
而已昔者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今賊
人者皆是是皆取戾於孔子者耳惡得為人師惡得為
人師
   正命
語曰子罕言命然則命固聖人罕言之矣自西夷入中
[056-6b]
國以佛而性命之説始雜而孟子嘗謂人之性善而荀
揚者互出以爭之自二子之興而孟氏之説益明而今
世言性者尤多而詳大要歸孟氏則為得而世之好事
者往往偷去以附佛而為説然亦言性者未廢也而命
之説尤無言而佛者盡收人死生終始之迹以籠人而
為命而隂陽之家復推步五行之支榦日月星辰之經
躔遲速以迎合人之修短貴賤以為命而愚者自思無
以出其説而信惑之其源盖始出於惡不必斥賢不必
[056-7a]
用而人始惑於貴賤矣死有修短而賢者或丁其短而
愚不肖或老而彌年而人始惑於死生矣故佛者包妄
以為談而隂陽者騁奇以取術然人之信且惑者大要
不知命也夫舜賤為庶人而貴為天子是莫之致而至
者也然而舜致之以孝使堯之時而舜不以孝且聖則
命亦可為耶抑堯以丹朱為不嗣而廢之耶以無命而
廢之耶而舜避之南河之南舜何爲不知命使舜而為
知命則避亦詐哉厯者曰厯之數始於易是伏犧而来
[056-7b]
知厯者莫如文王也然而文王拘於羑里曷為不知命
茍為知命曷為憂患而作易哉文王之後聖且知易又
未有如孔子也孔子曷為不知命茍為知命曷為聘七
十二國老而後止哉如古之文王孔子猶且不知命而
謂今之星家厯翁能知釋者能知耶借釋氏隂陽之言
然則是人無死非命也人無死非命則死者命之由然
而不在人則是桀殺龍逢桀非有罪也龍逢之命之然
也桀順天而致命者也紂殺比干紂非有罪也比干之
[056-8a]
命之然也紂順天而致命者也如是則桀紂不必不為
善為善不免於誅命之然也跖蹻不必不為惡為惡而
死不减夀命之然也幸而釋氏隂陽之言不盡信民財
惑而無自立不幸而釋氏隂陽之言盡信則當死者不
死不得以義責命之由然也當生而死之不得以義正命
之由然也若是則上無暴誅誅之者命其時也下無暴
死死者命其時也夫然則烏是堯舜烏非桀紂哉嗚呼
其亦不思矣夫人之學釋氏隂陽者謂堯舜生桀紂之
[056-8b]
時則亦為桀紂之暴耶不然則人之命死者何自處之
也謂桀紂之生堯舜之時則亦為堯舜之仁耶不然則
人之命不死者桀紂安得而暴哉使釋氏隂陽之説行
而天下盡信則將見盜殺其父而子不復曰命適至然
也盜殺其君而臣不復曰命適至然也不然則不知命
而逆天理矣故予嘗謂人不可不知命而不可知非命
不可知非命者前之謂釋氏隂陽者之謂是也人不可
不知命者知其命之自我云者也命之自我云者天下
[056-9a]
有道以道徇身富貴我命之也是命在我者也天下無
道以身徇道雖窮賤死而不回亦我命之也是命在我
者也夫人生之有死人之終也死雖有長短一歸於終
耳故曰死生非為命唯其貴賤翁富之者為命若是則
死生有義我不敢苟死生亦義之云也我所以命之云
也貴賤貧富亦義之云我不敢茍貴賤貧富亦義之云
也我所以命之云也故事父有道事父不敢死事父之
義云也我之事父之命云也事君有道事君不可不死
[056-9b]
事君之義云也我之事君之命云也如是則子得其
子之命臣得其臣之命旁推而逺及之無適而不得命
君子謂之知命昔者孔子嘗言命矣在困之卦曰君子
致命遂志困卦/象辭夫困為無用之世有言而不信君子尚
何命以動哉故君子致而遂志耳使如人各有命則雖
死何可致耶又彌子瑕嘗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卿可
得孔子曰有命然則命者謂我有義命之也不可主佞
人以求卿也其傷顔子則又曰不幸短命伯牛則曰亡
[056-10a]
之命矣夫者亦謂二子之死之短不能盡其所以自命
云耳而孟子亦謂知命者不立岩墻之下而桎梏死者
非正命夫然之謂知命
  鄒浩字志完晉陵人第進士哲宗時以諌立賢妃/劉氏削官徽宗立召還復坐前事謫嶺表
   富紹庭除祠部郎官制紹庭弼之子建中靖國/初除提舉河北西路常
    平辭曰熙寧變法之初先臣以不行青苖被/罪臣不敢為此官徽宗嘉之櫂祠部員外郎
惟爾先正謂富/弼相予祖宗道徳勲勞竦服夷夏其冢上
之木拱矣故笏可見猶當異之以比甘棠而况遺範之
[056-10b]
所在乎以爾少長義方習以成性擢於乆仕總領常平
而乃力自貢其誠心冀不違於先志奏封来上朕用汝
嘉詩不云乎維其有之是以似之小雅裳裳/者華篇朕亦何愛
典祠之清選而不汝陟焉以勸夫孝衰於親者往其欽
哉尚有褒寵
   謝文瓘除給事中制文瓘哲宗時御史中丞以/薦為主簿召對除秘書省
    正字考功右司員外郎徽/宗立擢起居舍人給事中
封駁之職疑若與朝廷異趣然命令果有未安茍或以
[056-11a]
此為嫌則人材黜升政事廢舉將有失其當者矣為害
可勝計哉推擇用之尤當致慎具官某頃由時望擢寘
從班有猷有為弗激弗撓其輟掖垣之任往居瑣闥之
嚴勉罄夙心益收来效
   王資深等並除監察御史制
天下之事總於六司朕既擇人而任之矣又妙選剛明
以為御史俾分察其不應法者而爾望實著在一時斷
自朕心擢寘兹位夫好名者多訐徇利者茍容此古今
[056-11b]
之通患也爾能超然於二者之外則肅羣吏以熙庶績
必能助朕為民極之意朕亦待是而後陟以究爾之夙
志焉可不勉哉
   上哲宗皇帝書元祐四年浩為潁/昌府教授上書
臣伏覩近降貢舉勑凡考試進士試巻其習經術者以
經術為去留其兼詞賦者以詞賦為去留其餘數塲止
以品定髙下所有以四塲工拙通定去留髙下指揮更
不施行哲宗元祐二年更科塲法進士分四塲第一塲/試本經義二道語孟義各一道第二塲賦及律
[056-12a]
詩各一首第三塲論一道四塲子史時務䇿二道經/義進士不兼詩賦人許増治一經詩賦人兼一經
竊惑之臣聞自先王賔興之法掃蕩不存而後世所以
取天下之士一以空言而已徳行道藝不復誰何以迄
於今莫之能改就令此法不行士之所務猶在言而不
在實况既行乎臣見天下之士不惟有愧於其實又將
有愧於其言矣何則法行之利不勝其害其弊必至於
此何謂利専以其科之所主者為去留則士止務其所
主者不必雜然並習如前日之擾擾一利也尚經術者
[056-12b]
斥詞賦尚詞賦者斥經術尚䇿論者又并二者斥之交
相毁譽迄無定論今也嚴之以法使有適從則有司雖
欲奮私意執偏見以自勝負勢有不可二利也何謂害
惟知經然後工於義惟知子史然後工於䇿論至於詞
賦則往往裒諸家之集纂六帖之類左攘右竊以速名
第而一時有司固莫之能辨也且以今舉校之兩科取
士初無輕重然而不以經術應詔者已十有八九今也
重以去留之法導之臣知天下之士自是以六經子史
[056-13a]
為棄物矣盖士之所急者在去留而髙下非所恤故也
一害也士之品有三不待教者上智也不足教者下愚
也教之則成不教則廢者中人也而中人之才滿天下
今也使之一趨於不該不徧之習則是天下之才將淪
胥以廢而莫之振二害也國家自慶厯以来天下州縣
徧置學校自熙寧以来天下州縣始命學官誠有意以
義理養天下之才今也一以去留搖蕩其心雖力以義
理强之亦安能勝其所習然則所置學校特為虚器所
[056-13b]
命教官徒耗廪禄顧欲化民成俗如古盛時不亦難乎
三害也上自輔弼之大臣下逮州縣之小吏皆佐陛下
行道者也非欲其若司馬相如枚乗沈佺期宋之問之
屬以文詞供奉諂頌功徳而己而乃養之不以其道用
之不以其實誰恃以成天下之務哉四害也四害之中
如人才不振無以成天下之務尤有所當慮者陛下視
今日之人才果有餘耶果不足耶以為不足則巖廊未
嘗無輔弼左右未嘗無侍從諸路未嘗無監司州縣未
[056-14a]
嘗無守令凡中外之百執事亦未嘗不備其待選待次
去来吏部者又常倍蓰見任之數以為有餘則自任以
天下之重輔導陛下與二帝三王比隆争治者㡬人進
退賢否惟其實而不汲引親舊不遺棄疎逖以誤陛下
器使者㡬人正色昌言列百官之功罪論庶事之得失
務存大體而不承望風㫖以自媒者㡬人持刺舉之權
以肅清所部而不結權貴以殖私不惜孤寒以示公者
㡬人承宣詔條勸課農桑使民安其所不飲泣於猾胥
[056-14b]
黠吏之手者㡬人夙夜修職不敢苟且以兾指摘之不
吾及者㡬人民貧所當富也則曰水旱如之何官冗所
當澄也則曰人情不可擾人物所當求也則曰從古不
乏才國用所當裕也則曰治世恥言利風俗所當厚也
則曰不切於時變邉備所當嚴也則曰在徳不在兵其
他覼縷臣不暇悉要之為國謀不如謀其身為百姓慮
不如慮其子孫者衆也陛下端拱一堂之上方以覆載
為度固不規規焉察臣下之私然視朝之餘省奏報聽
[056-15a]
講讀之暇亦嘗念其所以然之故乎此乃不明義理之
驗也夫以義理養天下之士士方平時師聖賢談道徳
其取舍去就之際若無以易其操者一旦用焉猶或幡
然無以副朝廷承庸之意况不知所以養之耶董仲舒
曰不素養士而求賢才猶不琢玉而求文彩臣嘗以為
知言臣願陛下詔有司追用舊勑以四塲工拙通定去
留髙下庶㡬經術䇿論之試不為虚文而士亦知陛下
所以期之甚厚相與精白以承休徳而人才有餘矣臣
[056-15b]
備員學校重念古者工執藝事以諫之義故敢因執事
所及輕犯天威冒獻瞽説惟陛下採其一得而赦其萬
死則天下幸甚
  李之儀字端叔官終朝請大夫能為文/尤工尺牘蘇軾謂入刀筆三昩
   代范忠宣公遺表之儀坐此表及作純/仁行状編管太平
生也有涯難逃定數死之將至願畢餘忠輒留垂盡之
期仰凟盖髙之聽中謝/伏念臣賦性拙直禀生艱危忠
孝雖得之家傳利害率同於己欲未始茍作以干譽不
[056-16a]
敢患得以營私盖嘗先天下之憂期不負聖人之學此
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資以事君粤自治平擢為御史
繼逢神考進列諫垣荏苒五十二年首尾四十六任分
符擁節持槖守邊晩叨密宥之求再席鈞衡之任遇事
輒發曾不顧身因時有為止欲及物固知盈滿之當戒
弗思禍釁之隂乗萬里風濤僅脱江魚之𦵏三山瘴癘
㡬從山鬼之逰忽逢睿聖之臨朝首及纎芥之舊物復
官易地遣使宣恩而臣目已不明無復仰瞻於舜日身
[056-16b]
猶可免或能親奉於堯言豈事理之能諧果神明之見
嗇未獲九重之入覲卒然四體之不隨空慚田畝之還
上負乾坤之造猶且强親藥石貪戀嵗時儻粗釋於沉
迷或稍舒於報効今則膏肓已逼氣息僅存泉路非遙
聖時永隔恐叩閽之靡及雖結草以何為是以假漏偷
生刳心歴懇庶皇慈之俯鑒亮愚意之無他臣若不言
死有餘恨伏望皇帝陛下清心寡欲約已便民逹孝道
於精微擴仁心於廣逺深絶朋黨之論詳察邪正之歸
[056-17a]
搜抉幽隱以盡人材屏斥奇巧以厚風俗愛惜生靈而
無輕議邊事包容狂直而無易逐言官若宣仁之誣謗
未明致保佑之憂勤不顯本權臣務快其私忿非泰陵
實謂之當然以至未寛流人之往愆悉以赦恩而特敘
尚使存没猶汚瑕疵又復未解疆埸之嚴遂空帑蔵之
積有城必守得地難畊凡此數端願留聖念無令後患
常軫淵衷臣所惜者陛下上聖之資臣所愛者宗社無
疆之業茍斯言之可採則雖死而猶生淚盡辭窮形留
[056-17b]
神往
  晁説之字以道少慕司馬光為人自號/嵩山景迃生官終徽猷閣待制
   元符三年應詔封事
臣伏聞春秋正始之義莫大於即位之始恭惟陛下即
位之始徳音寛大民心説豫黜閹宦之詭隨者一二人
斥侍衛之不正者數十人散後苑之奇工數百人天下
之士莫不知陛下之尚祖宗之恭儉也前日海巡親視
官星散民間專以防民之口伺民疑似之過使道路惴
[056-18a]
惴然不敢以目者一切罷去天下之民至於指天吐氣
覺身有宇宙之寛沛然游泳之適皆曰復得祖宗之京
師以居矣錫鴻恩俾劉摯梁燾范祖禹等𦵏自嶺南聽
子孫敘用有漏泉之澤甲子詔書褒揚趙普殊勲官職
其子孫於是乎又有以見陛下思念祖宗創業之艱難
使天下咸知國家太平之基有自也恭惟陛下積是數
者之甚盛徳宜乎日月光明五星有度乃四月朔日有
蝕之者天意若曰陛下方崇明徳其適見以左右陛下
[056-18b]
乎古之明君以無災而懼曰天其忘余良有以也陛下
惻然發徳音赦宥四京詔中外臣庶實封直言聖躬之
闕失若左右之忠邪政令之否臧風俗之美惡朝廷之
徳澤不下究者閭閻之疾苦不上聞者悉心毋有忌諱
誠得其所以戒懼而仰足以奉天意也臣雖至愚賤輒
敢罄芻蕘之言凡十事以奉明詔之萬一其一曰祗徳
其二曰法祖宗其三曰辨國疑其四曰歸利於民其五
曰復民之職其六曰不用兵其七曰士得自致於學其
[056-19a]
八曰廣言路其九曰貴多士其十曰無欲速無好名髙
何謂祗徳臣聞帝王居天下之崇髙因天下之利勢不
患乎力之不足以治而患乎不以徳爲治也如其檢身
積思夙夜勉勉以祗厥徳則有才而不自用内聰明而
不自肆雖學而若無所知雖文而若無所能雖辯智而
虚己恭黙既與人而不猜忌好謀而莫之蔽任賢而名
實稱享治隆而克永終動必稽古為必畏天與天下四
海同其安樂而為法使世世可繼傳之子孫帝王無窮
[056-19b]
也此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躅也茍其徳之不祗而力
之為尚如漢武帝之雄才大略適足以罷中國唐明皇
之聰明無不及而不免禄山之叛梁武帝内外之學俱
博且善而身辱國危梁元帝之文足以著書而身執國
分隋煬帝博辯多智而招江都之禍隋文帝驅駕豪傑
平一天下而猜忌殺戮國不再傳唐徳宗强明文藻陽
尊賢士而以猜忌隂親小人出居奉天徳宗以戸部尚/書蕭復為吏部
尚書以翰林學士姜公輔為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然嘗疑復輕已謂公輔為賣直用盧杞趙贊之奸
[056-20a]
至于敗亂建中四年涇原節/度姚令言叛徳宗奔奉天晉武帝好謀善斷逺平敵
國而近蔽於妻子社稷用傾恵帝武帝太子武帝知其/不堪奉大統密以告后楊
氏后曰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晉元帝人材衆多無任賢之實竟不
能興晉之統而致石頭之辱永昌元年王敦反帝親被/甲徇師討之敦據石頭都
督王導等三道/出戰六軍敗績宋文帝元嘉之治獨隆於數百年間而
元兇之酷亦以云甚嗚呼徳之為治可不勉哉何謂法
祖宗臣聞人君之於國猶人臣之於門戸北稱崔盧南
稱王謝文質風流之不同有祖考之舊存焉昔仲康昆
[056-20b]
弟之於太康述大禹之戒也伊尹之於太甲明言湯之
成徳周公之於成王罔非文武之誥教也皇矣言文王
之徳而本之於太王王季大明言武王之徳而本之於
王季文王所以致其盛也古之人寧舍近取逺探其原
而致其盛未有簡祖宗而自翦伐者也惟我祖宗之徳
澤宿於民心而耆老尚多能道之謳歌不忘也施設舉
措之詳則國史存焉臣願陛下俯察民心仰鑒國史祗
承祖宗之典刑其恭儉勤勞宜於今日乎而受諫納言
[056-21a]
好於今日乎尊賢貴士誠於今日乎用兵用刑深於今
日乎取於民者多寡於今日乎躬自允迪以福斯民實
在陛下臣不勝天下之願也何謂辨國疑臣竊觀世之
姦宄嫉害忠良冰炭不相生若有不共戴天之讐無以
决其私忿必假君父以藉口使聞之心知其非而語不
敢辨當其責者義有所不得辭於是乎羣小人意得競
進以一言而殺百君子矣不幸不祥其如是也然彼不
祥之言曰擅議宗廟或曰非毁先帝類皆見於末世弱
[056-21b]
君强臣更相傾奪之際而盛時無有也紹聖羣臣指元
祐為黨其猶可也至於其流及上以元祐之黨非毁我
神考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痛心疾首欲辯之如司馬光
之進退唯我神考為能全其髙製序以寵其書光撰資/治通鑑
神宗御/製序文且命侍讀以其書聞於邇英閣如文彦博之耆
舊唯我神考為能發其不言之功賜筵賦詩以寵其歸
如蘇軾之獻言唯我神考許以國士奪之於衆人必殺
之地而再生之臣竊以謂此三人者恨不能死以徇我
[056-22a]
神考於地下尚何自而非毁之乎所謂元祐之黨人之
心盖皆此三人之心也徳之不報毁之何端如以謂元
祐垂簾之際二三大臣言辭有抑揚政事有異同可指
以為言則亦不諒之甚也昔成王之時召公宅洛邑周
公營成周而舍文武之豐鎬是周召不忠於文武也陳
平周勃謂髙后王昆弟諸吕無所不可是平勃不忠於
髙祖也霍光輔昭帝不循武帝之舊乃罷𣙜酤輕傜薄
賦是霍光不忠於武帝也由是觀之政事之異同非所
[056-22b]
宜言而姦宄之害忠良假君父以藉口不傅之死地則
不已其亦明矣伏惟陛下發徳音復死者之官爵還生
者之禄食因以發揚神宗巍巍之烈成我神考前日在
御之意不損我神考知人之明天下之士固已日夜顒
顒伏望明詔之下幸留意加察何謂歸利於民臣觀春
秋宣公十九年冬書初税畝君子曰譏井田之法壊而
税什二自宣公始也哀公十有二年春書用田賦君子
曰譏其既什二而税田又什二而斂財也嗚呼聖人之
[056-23a]
逺利辨惡如是其嚴哉然自後世視之宣公之税畝猶
為至公至薄之税也哀公之田賦猶為至良至平之賦
也董仲舒稱漢屯戍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
之利三十倍於古是也不知聖人復出於今當如何其
書耶今之賦役又㡬十倍於漢耶本朝因唐楊炎并租
庸調之二税以為税矣近又納義倉是再租也五等之
民嵗納役錢是再庸也齊文宣始立九等之戸富者税/其錢貧者役其力宋初諸州戸
供役亦定為九等以上四等/量輕重雜役餘五等免之嵗有常役則調春夫非春
[056-23b]
時則調急夫否則納夫錢是或再或三以調也其征於
民者固已悉矣又復為舉放利息之術曰常平錢曰預
買錢曰蠶鹽錢又復廣設名目悉籠遺利曰課利錢曰
淨利錢曰過月錢曰施利錢其微尚多有司且難於條
對也不知斯民嗸嗸然何以勝其責乎有一身而叢此
數責者將何以乆乎以故廟堂之上命令之先務公卿
大夫之謀謨者錢也刑罸之所重雖殺人可赦而錢不
可赦也使者旁午文移急於星火譴訶無所不至惟錢
[056-24a]
是恤也凡有執事能催科歛散者為賢不能催科斂散
者為不賢又從而譴黜之其欲民之知亷恥逺刑罰足
以養生送死備水旱之災無流離死亡之患不亦難乎
比年文儒日盛而亷恥不興刑法日峻而盜賊不息空
倉廩以賑濟而民不得飽其原盖在於此也自古固亦
有為富國之術者皆有謂而為之也齊桓公因山澤之
利盛兵車欲以霸天下也秦孝公因關中之饒開阡陌
欲以并天下也諸葛亮因巴蜀之産欲㓕魏吞吴復漢
[056-24b]
天下也是三者富國之術止如是而其名甚大也如漢
武日尋干戈無嵗不大舉府庫俱空造鹽鐵酒𣙜之利
猶不能足而利孔百出民不聊生置搜粟都尉拜丞相
為富民侯征和四年以趙過為搜粟都/尉封丞相田千秋富民侯以此而富國為
何名也彼暴君昬主以宫室園籞之費耳目聲色之蠧
宦官女子無貲之賞而務國富者臣所不忍言也國家
受命于兹百四十有一年聖聖相繼其上非區區新造
之小國欲利也其次非窮兵黷武之欲利也其下又非
[056-25a]
縱度敗禮之欲利也不知財利之臣何事而進乎臣竊
聞太祖躬見五代重斂斯民之困嘗語近臣曰更一二
年倉廩有儲當放天下三年税賦嗚呼大矣哉開闢以
来未之有也固不忍税賦外有取於民也太宗時通事
舍人焦守節監𣙜易院増課利太宗曰通事舍人改官
須為閤門副使若以財利羨銀而進此職則守邊宣力
之臣曷以勸守節乃遷内副使嗚呼太宗之不殖貨利
又如此而近日進羨餘者視多少而得官有髙下或望
[056-25b]
輕資淺而為待制或不讀書而為館職恐非太宗之意
也且斯民者國家之民也非有齊晉不相輸之患或藏
於民或藏於府庫其地異耳其實一也唯藏於民則民
富而國亦富將不勝其利也唯藏利於府庫則國富而
民貧將不勝其害也朝廷開財利之塗為富國之術則
彼苟進汚媢之輩得以民為貨有顯績以受美官應髙
格以當重賞非若富民而無赫赫之功此又陛下之不
可不察者也臣願速詔有司悉歸利於民無曰初即位
[056-26a]
謙遜未遑而觀周公七月萬夀無疆之慶幽風七月篇/周公所作
鄙子産乗輿溱洧之恵逺榮夷公専利之徒察芮良夫
王室將卑之戒國語厲王説榮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將卑乎榮夷公好専利而不知大難
何謂復民之職臣竊以謂有君臣則有官府有官府則
有府史胥徒有府史胥徒則差役於民百王不易之典
未有知其始者國家差役之法行之乆而弊乃初變免
役法以救其弊實大恵也然其弊則去矣利亦未興而又
有弊焉差役之法為民免役之法為利差役之法若勞
[056-26b]
民而實逸之免役之法若利民而實病之不可不察也
何則國家之有倉塲庫務非以自利所以利斯民而民
以之相生養者也官為擇民之物力㝡髙者為衙前以
處之宋時役之重者自里正鄉户為衙前/主典府庫及輦運官物往往破産民之鬬訟侵
枉不能自直者来赴愬於官官為擇民之次有物力者
為吏以聽上之指蹤而左右之其就田野之民黍稷禾
麥之利病錢鎛鎡䥓之好惡官不能盡治為擇民之物
力最髙者為戸長以主之淳化五年令天下諸縣以第/一等戸為里正第二等户為
[056-27a]
戸/長不幸盜賊為民之害官為擇民之次有物力者為弓
手以警捕之其它各以是為率顧不曰為民乎免役之
法則不然以民嵗所輸之錢十用其八而雇募游手之
有心力者以為衙前委以不貲之府庫姑因衙前而得
利也雇募游手之有閑書算者以為吏人責以不容奸
偽之簿書姑因吏人而得吏也并團省管以為保雇募
保正以代耆長而地里之逺所責之不一則有所不恤
姑因保正而得利也今盜賊既多於昔時雇募游手之
[056-27b]
强悍者以為弓手而使之必得盜賊姑因弓手而得利
也其它各以是為利顧不曰為利乎差役之法使民躬
役於官若勞矣而為衙前者自以應門戸保産業不敢
漁獵於府庫為吏人者少時學之尤力甚且知自愛惜
而不敢巧詆於簿書為耆老者少知其俗長任其責不雜
以它鄉而任之専不雜以教閲而事之又専不敢搶攘
於鄉官為弓手者視鄉黨鄰里之害不惜身於盜賊而
勤察非常固不敢借賊而資盜凡其役滿而歸息於田
[056-28a]
里優游無所復輸顧不曰若勞民而逸之乎免役之法
則不然既皆任游手不土著之輩而衙前以府庫為市
吏人以簿書獄訟為市保正之於其保初以能新法射
而得之其於巡稼穡之大利平争訟之細事非所習弓
手之視盜賊可則前不可則身自亡去凡其役無時幸
其奸贓不敗露則終身尸其禄若城狐社䑕然顧不曰
若利民而實病之乎臣願陛下詔有司度當今之宜依
熙寧元年之前行差役法而嚴衙前散從官陪備之禁
[056-28b]
散從官主給使令者陪備所管催/督租賦州縣官輒令陪備輸物也實天下幸甚何謂不
用兵臣聞平亂禍創業之君不可不勤於用兵繼世守
成之君方且敬徳以奉宗廟急賢以崇禮樂勤政以厚
風俗孜孜唯日不足何暇兵之議也彼行險徼幸之小
人欲身富貴而無以為資乃為國生事獻開邊之謀其
人本囚虜之材也事若成則富貴得其所欲事若不成
而誅竄擒馘亦其所分是在彼得䘮實無所繫而生民
之膏血朝廷之威福彼漠然不知恤也由是邊埸之臣
[056-29a]
阿廟堂之好廟堂之臣侈人君之欲誇大張皇隱亡諱
敗至於日賀其得而不知其亡日賞其勝而不知其敗
可不惜哉邊境愈逺屯戍愈多饋運愈勞中國愈困恐
非朝廷之福也或曰祖宗之土宇未復奈何臣以謂靈
武者太宗之所棄也代州之地延袤千里者神宗之所
棄也設如一日盡得幽薊靈武之故地不過添數十亭
鄣列八九郡縣增職方之一二圖籍耳其於九鼎之輕
重百姓之利病了無所預也何謂士得自致於學漢興
[056-29b]
立五經博士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四家書有歐陽大小
夏侯氏三家詩有申公轅固生韓生三家禮有戴徳戴
聖慶普三家春秋有公羊榖梁左氏三家未為不得人
也如董仲舒受公羊春秋劉向受榖梁春秋皆足以為
漢之儒宗顯忠於漢庭也今義理必為一說辭章必為
一體曰是為一道徳不知道徳之一如是其多忌乎國
家之初尚詩賦而士各精於詩賦如宋祁楊寘范鎮各
擅體制自嘉祐以来尚論䇿而士各力於論䇿乃得蘇
[056-30a]
軾曾鞏輩至今識者各仰之自更經義以来授以成書
謂之新經義唯善其説者乃中程上第茍為參差出入
於其間即不中程式雖善必黜之士方為禄學無少長
賢愚靡然從之唯恐不相勝雖有長才者不得騁雖有
知其牴牾非正者諱之不敢言塗人耳目窒人聰明溺
於傅㑹穿鑿之論因使人材闒茸器識卑下聞見單陋
不復可得前日瓌奇卓絶之士矣援釋老誕謾之説以
為髙挾申韓刻覈之説以為理又使斯士浮偽慘薄不
[056-30b]
誠不忠厚其患豈不大哉昔虞翻疏奏鄭康成五經違
義尤甚者百六十七事謂吴武烈不可不正孫權諡武/烈大帝
行乎學校傳乎將来臣翻切恥之夫以巍巍大宋而無
一虞翻乎况三經義行之數年後王安石乃自列其説
之非是者奏請刋去不知古人設諸日月不刋之書其
如是乎其如嵗嵗改易不已則學者無乃徒費年月乎
臣願陛下詔學士大夫不為専家之學人得自竭其聰
明必有異人為聖時而出以副明詔何謂廣言路臣觀
[056-31a]
商髙宗夢帝賚良弼而相説於傅岩版築之間可謂非
常之舉也意説之於髙宗有絶世非常之謀宜如何説
乃首為言之曰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盖説之意以
為人君之徳莫大於從諫人君既從諫則無善之不從
無弊之不知而他無所復患也説再為之言曰王人求
多聞時惟建事盖説所謂王人之多聞異乎儒生博士
之多聞也要在一堂之上聞前古君臣治亂成敗之言
聞忠臣直士犯顔逆耳不遜志之言聞閭里細民愁苦
[056-31b]
歎息之言有言職者固得以言而小臣賤吏工商庶人
奴𨽻女子之輩皆得言而聞之也如是而事之不建天
下不治者未之有也夫髙宗卒為商之盛王者其本在
是也雖然何獨髙宗為然哉古之治隆之君亦然也唐
太宗三日不聞諫則切責侍臣矣况乎好諫納言者自
是宋家家法哉祖宗好諫納言之實載於圖牒布諸聞
見者固不勝舉而其大徳則至誠不厭者是也夫唯至
誠不厭是以不獨好其言而又好其人上盡其公下恤
[056-32a]
其私跡若與之有間而心實愛之不異終身信其人而
不疑卒至於大用其人而後巳也如仁宗貶唐介嶺南
將行遣中使賜介黄金既又畫介像置之便殿潭州買
珠子獄聞而謂唐介必不買介卒顯於仁宗之朝是也
由是士氣大振人人恨不能見上為之言而朝廷之上
日聞謇諤之進矣比年以来乃幸而有一人言事其一
蹷則終身不復用古人所謂榮華於順㫖枯槁於逆違
者是也大臣或以同異相濟者謂之異議而黜之小臣
[056-32b]
或以下情上聞者謂之犯上而誅戮放逐之其好同惡
異好譽惡諫必人之順從至於立法以禁之使必不得
言士氣沮䘮人人以言為諱其視朝廷利病如秦人之
視越人之肥瘠然真可懼哉嗚呼壅蔽之風如此宜陛
下下明詔欲涓去之也陛下即位首詔還鄒浩復置諫
列又増諫員猶不自足而下明詔於天下開讜正路臣
將見天下之士願獻言於朝者如祖宗之盛也臣愚更
願陛下至誠不厭賞諫諍之臣振忠義之氣除謗言之
[056-33a]
禁復賢良方正之科不獨使諌官御史得進其忠而布
衣韋帶之士亦得竭丹誠以佐聖治也何謂貴多士臣
切以西漢之時蕭曹平勃丙魏之屬相先後為相而西
漢之享國最隆盛盖漢相既如此其得人則漢之百執
事其才可知也蜀漢之時諸葛亮死而蔣琬相使蜀漢
世世得人姑如琬輩則垂亡之魏何有於全盛之蜀哉
况其如亮者乎唐太宗明斷而宣帝亦明斷太宗從諫
如流而宣帝亦從諫如流太宗節儉惠愛民物而宣帝
[056-33b]
亦節儉恵愛民物當時謂之小太宗而治亂隆替如此
其甚不同者太宗朝多士而房杜王魏之屬上下相與
之誠心無貳宣帝之時無多士之稱而白敏中令狐綯
之輩畏威防嫌之不暇也仰惟祖宗之時相二人或三
人又有㕘知政事三四人樞密宣徽使四五人使相節
度使五六人學士舍人七八人内外兩制數十人館職
又數十人如大臣出鎮多開御筵或賜之御詩使相過
闕有司供帳中使問勞相繼下至刺史縣令有以優異
[056-34a]
之於是乎卿大夫雍雍相賢恥言人過唯患不得士以
報國而大臣敢有其尊小臣不憚其力而忌疾之嫌朋
黨之論告訐之風刑憲之設未之聞也乃者要官劇職
闕而不補者動踰一二年兩府柄臣之闕猶四五年無
大臣判州府者㡬三十年如青鄆之類或以館職領之
何為自弱乃如此意者大臣持禄固位欲死於富貴不
肯與人同升於人主之前是忌嫉之嫌以致此也雖有
賢才衆所許者當路之人亦不敢没公議而稱之曰賢
[056-34b]
且才不幸身名一落朋黨中則言之曰進某人則某人
之黨進矣是天子之所忌者也是又得罪於先帝者也
其可進乎是朋黨之論以致此也夫人之生各有氣類
孰非朋黨幸而一人身名不落朋黨中曰可用矣而或
指其隂過摘其往行上之人不為愛惜而賞其言者是
告訐之風以致此也國家之法日以益密使人難避而
易犯士如一犯吏議則數十年不得調至有廢終身者
是刑憲之設以致此也由是上之人欲用人而無可選
[056-35a]
下之人欲進而道無由一切以格律從事朝廷安得而
不乏材乎臣願陛下博於求賢而優用之無累於四者
之弊詢祖宗用人者㡬塗按神考官制所立之員㡬人
則天下之材不可勝用而朝廷多士矣何謂無欲速無
好名髙臣常觀自古帝王用心既美為政既善治具畢
張其名足以配盛王而實有所不足澤足以周宇内而
義有所屈焉者無他過也欲速好名二者累之也如漢
明帝時講禮明度斷獄得情後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
[056-35b]
永平之政而乃察察好以耳目隱發為明内外悚慄爭
為嚴切孰敢諌者一鍾離意雖能言升平之世難以急
化宜少寛假幸不誅辱而亦何補毫末哉欲速之累如
此也後魏文帝崛然擅中國之統禮樂風聲蔚乎可觀
而史臣稱其刻意尚名飾情干譽自講䘮服何如孝理
於民親問百年何如鑾輿不動設食於道何如水旱不
愆賜仗於家何如子孫侍側其又好名之累如此也彼
願治之君無欲速則能逸天下不獨一身之優逸也無
[056-36a]
好名髙則能安天下不獨一身之無憂虞也何則無欲
速之累則詔令寛大政事簡易崇尚平康老成進而頑
童逺忠厚行而浮躁息不得已而兵則無速戰不可寢
而役則無貪功田野無事民人各得其業不其逸天下
乎無好名髙之累則奉先王之常憲遵天下之夷路狂
生迂儒變常亂古之謀不得施愚夫妖人慶雲甘露之
玩不為瑞冒義忍詬之輩聖徳頌不敢以前朝廷之上
若無所施而閭里之間實有所惠不其安天下乎苟如
[056-36b]
不然其累於欲速規規自困雖有日月為之縮肭雖有
衣裳為之顛倒而智者不暇為謀勇者不及陳力茍且
誕謾之弊紛然以起威之不足而刑之刑之不足而殄
戮之使民將無所措手足矣其累於名髙惟恐其言之
不大而行之難則弗顧也惟恐其行之不勤而塗之逺
則弗恤也事既可而又恐其能踰也功既成又恐其能
勝也寧受欺於閹官小人而不欲見規於忠良輔弼過
舉失徳非不知而憚改為以遂非恐下之議已而機阱
[056-37a]
網羅無不設也嗚呼二者之累有至於此者可不惜哉
恭惟陛下富有春秋建徳於不可傾之地玩言於無所
弊之場則不疾而速避名而名且歸之也真宗澶淵之
役諸將請因契丹既北之勢扼其歸路一掩手而使片
馬隻輪之不反真宗獨不欲之也言者謂仁宗宜自行
威斷仁宗曰朕在位乆於天下事誠諳之若事事出自
朕躬或小過失使言者不敢力爭或憚於改過未之可
也嗚呼其累於斯二者乎此祖宗之盛徳無可議全功
[056-37b]
無所虧者也唯陛下嚴恭畏天當災變下明詔求直言
以輔成初政實天下幸甚臣愚且賤何足以奉明詔之
萬一狂瞽不識忌諱唯陛下赦其萬死
   恥新
儒生於六藝務新相尚紛紊糾射不已予少亦狃習焉
而不知其非殆今老矣始恥之何則聖人之意具載於
六藝天地萬物之理管於是矣後世復有聖人尚不能
加毫髪為輕重况它人乎昔之學者辛苦晝夜讀誦思
[056-38a]
索加之以師友博約一意於其繩墨中而不敢外以曲
直也譬如日月光明莫知其終始寧辨其新故非若可
器之物腐爛而故製作而新也惟其人智識不同所得
有淺深而所發有早晚一已之所謂新者乃六藝之所
故有也尚何矜哉是以昔之人遑遑然惟恐其不得於
故而止耳卜子夏首作䘮服傳説者曰傳者傳也傳其
師説云耳唐陸淳於春秋毎一義必稱淳聞於師曰詩
則有魯故有韓故有齊后氏故齊孫氏故毛詩故訓傳
[056-38b]
書則有大小夏侯解故是何前人惟故之尚如此而今
人乃新之急耶若乃其新則有之盖贅之以釋老而鑿
之以申韓塗人之耳目而變易其心思為已名譽之術
以發身富貴則新之善矣嗚呼先儒之學止於皇極大
中之道非釋老申韓之清虚刻核髙絶而辨析則何以
為新而餌彼薄劣之欲邪是特有害於其言而已著於
政事吾民將不勝其弊或曰陸賈新語賈誼新書劉向
新序桓譚新論如之何曰語之書之序之論之可新也
[056-39a]
義則未嘗新
   傳易堂記
古者六藝之學必謹師授其稱是人經明有家法至東
都猶甚嚴也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五傳而至漢齊田
何子裝漢之易家盖自田何始何而上未嘗有書魏管
輅謂易安可注者其得先儒之心歟古今學者咸謂卜
子夏受易孔子而為之傳然太史公劉向父子班固皆
不論著唐劉子𤣥知其偽矣是書亡不傳於今今號為
[056-39b]
子夏易傳者崇文總目亦斥其非是而不知其所作之
人予知其為唐張弧之易也是子夏亦未嘗有書而以
易之道教授西河其後汾晉之間易以故特盛歟漢自
田何授東武王同洛陽周王孫丁寛齊服生四人者乃
始為之傳矣然王氏周氏服氏書各二篇丁氏八篇亦
不過訓詁舉大義云耳豈為巧慧組繡之靡也耶而易
家著書則自王同始同授淄川楊何所謂易楊者是也
丁寛授碭田王孫王孫授沛施讐東海孟喜琅琊梁丘
[056-40a]
賀三家又皆列於學官最為盛矣其弟子顓門者衆厥
後又有東郡京房之學亦得立而學官則自楊何始又
其後有東萊費直之易有沛髙相之易唯傳民問此三
家者雖戸牖不同而堂奥之安則一也盖皆兼三才而
備錯綜極變通焉房謂其學即孟氏學相自言出於丁
將軍詎弗信耶惟費氏之傳晚而益盛東都陳元鄭衆
馬融鄭𤣥荀爽魏王肅王弼皆其人也自肅而上莫敢
悖其所傳唯弼年少厭舊喜新乃一切擯棄師法攘莊
[056-40b]
老恍愡虚無之論専於人事以快後生耳目而稱為易
之妙乃不知易之奥妙自有所在而無用莊老汨之也
譬之惰農乞市以飽而弗顧南畝之可耘耔惜哉易之
雜乎莊老而専明人事則自王弼始易家乃始失其所
傳焉梁丘施孟三家於是乎亡於晉而孟氏京氏有書
無師矣屬江左祖尚𤣥虚弼之學滋得以盛然其初虞
翻傳其家五世孟氏之學為時推重晉王庾雖喜清談
而専立鄭學干寳輩猶不忘乎京氏而孫盛詆弼之傅
[056-41a]
㑹浮麗又已力矣宋元嘉欲矜學校之盛而王鄭兩立
逮顔延之為祭酒而黜鄭置王齊之王學遂大盛陸澄
貽王儉書云易自商瞿之後雖有異家之説同以象數
為宗數年後乃有王弼之説王濟云弼所誤者多何必
能頓廢前儒予賞味其言未嘗不三歎息之也時王儉
在位善澄之言於是學者略知鄭矣至梁何𦙍之徒又
竊釋氏空有能所異端而誇於弼斯又弼之罪人也其
在河北諸儒則専祖鄭氏所謂衣冠禮樂盡在中原者
[056-41b]
此亦其躅也不幸隋興縉紳學士反浮麗是慕弼之學
遂為中原之師而唐因之於是乎易家古法始冺滅無
聞矣然隋汾晉之間有仲長子光關子明王仲華王通
輩傳易自有指歸不失乎古得非子夏之遺風哉盖漢
嚴君平揚子雲魏管輅晉郭璞孫登隋關朗唐僧一行
𤣥真子張志和其於易又特最深矣是謂一世偉人非
有所待而興亦莫得而沮溺之也至宋有華山希夷先
生陳摶圖南以易授終南种徵君放明逸明逸授汶陽
[056-42a]
穆㕘軍脩伯長而武功蘇舜欽子美亦嘗從伯長學伯
長授青州李之才挺之授河南邵康節先生雍堯夫惟
康節先生天資既卓越不羣而夜不施枕惟易之學者三
十年其兼三才而錯綜變通之妙始大著明矣自希夷
而来皆未嘗有書乃如子木子夏之初歟有廬江范諤
昌者亦嘗受易於种徵君諤昌授彭城劉牧而贅隅先
生黄晞及陳純臣之徒皆由范氏知名者也其於康節
之易源委初同而淺深不倫矣華山舊有希夷先生祠
[056-42b]
堂而种徵君實關輔之望後之好事者并以繪徵君之
像山中有隐者又知傳易之可自而并康節先生之像
繪焉榜之曰傳易堂遊是山者徘徊俯仰三峰萬仭之
崢嶸&KR0886崒其意壯矣及登斯堂覩三先生之貌聳然加
敬逖觀上古聖人畫卦之本意而知夫防憂患於㡬微
身與易準則向之所攬者又將忘之矣不亦偉乎是堂
之傳其與山鎮俱不朽歟康節先生之子伯温以説之
服勤康節之學俾為之記不得辭乃具道易之授受本
[056-43a]
末興廢得失之由以尊三先生之道亦且效蔵諸名山
之意云大觀元年丁亥十有一月甲戌嵩山晁説之記
  李昭玘字成季濟南人擢進士第歴官至太常/少卿入黨籍閒居十五年號静樂先生
   進保伍之䇿疏
昔先王和同四方連絡萬里使家與家相愛人與人相
親保之而不忘合之而不㪚者有道以維之有政以屬
之有法以制之而已以民情為易離也故以九兩繫焉
周禮九兩一牧以地得民二長以貴得民三師以賢得/民四儒以道得民五宗以族得民六主以利得民七吏
[056-43b]
以法得民八友以任/得民九藪以富得民牧以地得之則食之者不去長以
貴得之則事之者不忘師以賢得之儒以道得之則樂
其教者安宗以族得之主以利得之則親其上者服友
以任得之則善有以相成藪以富得之則利有以相養
以民心為易危也故又以本俗六安焉六安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墳墓
三曰聨兄弟四曰聨師儒/五曰聨朋友六曰同衣服媺宫室所以同其生族墳墓
所以同其死聨兄弟所以同其思聨師儒朋友所以同
其義同衣服所以同其禮故能上下統一逺近和合父
[056-44a]
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長與長言友幼與幼言弟恩足
以合情而相愛文足以飾貌而相接此維之有道者也
先王既有以繫其民又有以安其俗猶以為不足恃也
故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為族
使之相𦵏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五
州為鄉使之相賔至於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嫁娶相媒
有無相貸疾病相恤祭祀同福死䘮同哀男子不足於
畊也相從而助畊婦人不足於績也相從而助績漢志/云冬
[056-44b]
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一鄉之事皆通也無求而不得一鄉之
情皆通也無為而不和此屬之有政也先王以謂有政
以屬於前無法以制於後未足以防民也故徙於國中
及郊則從而授之徙於它則以旌節行之周禮道路/用旌節
授無節則以圜土納之以圜土聚教罷民凡害人/者寘之圜土而施職事焉竄伏
者無所匿欺偽者無所容無事而出鄉則鄉必問無事
而出關則關必譏民不擾於流寓事不勞於呼索由此
而登於司民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于/版辨其國中與其都鄙及其郊野異其男
[056-45a]
女/則可以知其數由此而比於鄉大夫鄉大夫之職各/掌其鄉之政教
禁令正月之吉受教法於司徒退而頒之於其鄉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徳行察其道藝以嵗時登其夫
家之衆寡辨/其可任者則可以均其力由此而斂於司稼司稼掌/巡邦野
之稼而辨穜稑之種周知其名與其所宜地以為法而/縣於邑閭巡野觀稼以年之上下出斂法掌均萬民之
食而賙其急/而平其興則可以制其食由此而㑹於小司徒小司/徒之
職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數以辨其貴賤老幼廢疾凡征役之施舍與其祭祀
飲食喪紀/之禁令則可以用其衆此制之有法也維之既有道
屬之既有政制之既有法不幸旱乾水溢民食不足轉
[056-45b]
流四方則非道之所能維非政之所能屬非法之所能
制雖天屬俯仰之間不足以自存又焉有守邑地居室
家而不去者哉故為之鄉里之委積以恤艱阨為之縣
都之委積以待凶荒又為之荒政十二以聚萬民周禮/荒政
十有二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㡬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
昬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不必斂其利而利可㪚不必盡其
征而征可薄力則弛其勞刑則緩其責舍禁以赦小害
去㡬以釋小過眚禮而使勿充殺哀而使勿致樂則蕃
[056-46a]
而不用昬則多而不備索鬼神以致福去盜賊以除害
雖凶年饑嵗民猶安居重家佚居飽食故自少壯以至
於老耄老耄以至於死亡食其田飲其井十里之外不
知道塗百里之外不傳風俗此先王之保民也可謂至
矣自夫仁政不行井地不均民易其業官失其守内不
能制其情外不能知其數此宣王料民於太原仲山甫
所以非之也迨夫戰國交侵土地時易封疆不足以限
其遷徙城邑不足以遏其流亡管仲以區區瀕海之齊
[056-46b]
制國為二十五鄉郊之内自軌以至帥郊之外自邑以
至屬以相糾聨以相保合少相居長相游居處相樂行
作相知以守則固以戰則服故桓公九合諸侯而號為
彊國者善保民故也自熙寧之初嘗詔天下行保伍之
令此有意於三代之連法也行之數年法雖具存而民
未安土義不足以相守則時有桴鼓之警恩不足以相
保則或起父子之訟壯力分於出贅世業入於兼并戸
口隐於圖版夫家脱於聨伍輕鄉危家逺出千里故秦
[056-47a]
 多晉寇而魯雜齊語祭祀不從丘壠老死不知子孫罰
 不及於其鄰罪不及於其友其犯法也輕其背上也衆
 雖欲均地著之政立土斷之法東晉哀帝因范寗所陳/中原流寓江左漸乆人
 安其業今宜正其封疆土斷/人戸於是令天下所在土斷未得制也昔三代之時里
 無閒民民無游業居皆勸功樂事之人出則為仗節死
 難之士以守則國富以戰則兵强今天下壯有力之民
 僑寓雜處散於四方手不服耒耜之勤心不知田畝之
 樂為淫巧奇技屠販游博其無理之甚者嘯聚不逞殺
[056-47b]
 人於貨邑理不吿奸門關不訶問縣官鄉吏察治無術
 計戸而不得其家計家而不得其人居無與守出無與
 戰此為國計者未嘗不深惜之也昔者既詔天下置義
 倉矣義倉設則雖年榖不豐民可仰食貧不至於易業
 饑不至於輕家然後禁游手抑末作去舊里者必告入
 新鄉者無容如此則民無流散之苦吏無逋逃之憂三
 代之法可漸致而力行矣
御選古文淵鑒巻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