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8 御選古文淵鑒-清-聖祖玄燁 (master)


[055-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五十五目録
  宋
   范祖禹
    論封樁劄子
    封還臣寮論浙西賑濟事狀
    封還差道士陳景元校道書事狀
    邇英留對劄子
[055-1b]
    第二劄子
   江公望
    論邏察
   晁補之
    答外舅兵部杜侍郎書
   陳師道
    上林秀州書
   張耒
[055-2a]
   論法上
   論法下
   敦俗論
   憫刑論上
   雙槐堂記
  秦觀
   集䇿序
   法律下
[055-3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五十五
  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臣/乾學/等奉
㫖編注
  宋
   范祖禹字淳甫華陽人神宗朝進士歴官至翰林/學士祖禹開陳治道區别邪正不少借隱
    任講席守經據正獻納尤/多蘇軾稱為講官第一
    論封樁劄子元祐四年七月○初太祖以帑藏/盈溢又於講武殿後别為内庫嘗
[055-3b]
     謂軍旅饑饉當預為之備不可臨事厚斂於/民太宗嗣位儲積益厚分左藏庫為内藏庫
     改溝武殿後庫為景福殿庫俾𨽻内蔵迺令/揀納諸州上供物具月帳於内東門進入外
     庭不得預其事因謂左右曰此盖慮異時用/度有闕復賦率於民朕不以此自供玩好也
     元豐以来詔諸路金帛緡錢輸内庫者委提/㸃刑獄司督催起發坊塲錢勿寄市易務直
     赴内藏庫寄帳封樁當輸内庫金帛緡/錢踰期或他用者如擅用封樁錢法
 臣伏見近遣戸部郎官往京西㑹計轉運司財用出入
 之數自来諸路每告之朝廷詳酌應副其餘則責辦於
 外計今既遣郎官㑹計必見闕少實數若其數不多則
[055-4a]
朝廷可以應副若其數浩大不知朝廷能盡應副邪或
止如常嵗量事與之也若量事與之則朝廷既見其闕
少之實而不盡與無以為説若盡數與之則恐他路援
而為例朝廷視天下如一無有厚薄欲悉應副則力或
有所不逮不悉應副則轉運司無以為計不刻剝百姓
何所取之如此則陛下赤子必受其弊不可不深慮也
又朝廷既委轉運使副以一路財計而不信其所言虚
實必遣郎官然後可信是使諸路使者人人有不自信
[055-4b]
之心每遇闕少則倚望朝廷遣官㑹計愈不任責臣以
為此不可為後法欲乞自今諸路凡有告乏只委轉運
司官㑹計保明聞奏如有不實即重行黜責其誰敢妄
臣竊謂今諸路經費所以不足者由提刑司封樁闕額
禁軍請受錢帛斛斗萬數不少此乃戸部轉運司本分
財計先帝特令封樁以待邊用盖恐倉猝調發不及故
為此權宜之制今朝廷方務安邊息民則封樁之法宜
悉蠲除乞盡以賜尚書戸部諸路轉運司以佐經費今
[055-5a]
天下諸路例多窮乏而畜其財於無用之所坐視困竭
而不為救濟非均通有無足用裕民之政也伏乞早降指
揮施行取進止樞密院議悉罷封樁慮諸路觀望或闕/緩急之事乃詔三路嶺南被邊勿封樁
諸路/如舊
   封還臣寮論浙西賑濟事狀元祐六/年七月
臣謹按唐代宗大厯中霪雨損稼渭南縣令獨稱縣境
不損遣御史案實損三千餘頃帝歎息乆之曰縣令字
人之官不損猶應言損何不仁如是乎貶渭南令為南
[055-5b]
浦尉徳宗正元中江淮大水宰相陸贄請遣使賑恤帝
曰聞所損殊少即議優恤恐生姦欺贄上奏曰流俗之
弊多狥諂諛揣所悦意即侈其言度所惡聞則小其事
制備失所常病於斯又曰所費者財用所收者人心茍
不失人何憂乏用乃遣使宣撫水災憲宗元和七年謂
宰相曰卿輩屢言淮浙去嵗水旱近有御史自彼還言
不至為災事竟如何李絳對曰臣按淮南浙東奏狀皆
云水旱人多流亡求設法招撫其意似恐朝廷罪之者
[055-6a]
豈肯無災而妄言有災邪此盖御史欲為姦諛以悦上
意耳願得其主名案致於法帝曰卿言是也國以人為
本聞其有災當亟救之豈可尚復疑之邪朕適者不思
而言耳命速蠲其租賦古之人君聞有災害唯責人不
言其救災唯恐人惜費又恐不及於事陸贄李絳賢相
也亦專信守臣奏報惡言者之小其事以緩君心之憂
也今國家建都於汴實就漕輓東南之利京師億萬之
口所食贍軍養民皆出於二浙此乃國之根本豈可不
[055-6b]
思其所從来今陛下一方之赤子嗷嗷然有倒垂之急
如嬰兒之絶乳其死可立而待也方呼天赴訴開口待
哺以延朝夕之命為之父母者忍惜力而不救乎臣竊
詳臣寮所言朝廷已賜米百萬錢二十餘萬州縣亦自
依條發倉廪作粥飯救濟人行將少蘇矣臣竊以作粥
飯救饑最出下䇿夫民己至相聚食粥則疾疫將起饑
困己甚死者必衆此乃災傷之極正當憂慮豈得便為
少蘇又言細民習為驕虚以少為多其弊已乆臣竊謂
[055-7a]
常年小有旱澇披訴災傷僥倖之民或容有此今浙西
災害甚大民已流散乞食迫於死亡方且疑其習為驕
虚而不之信何其忍哉又言乞詔監司州縣詳其災傷
分數賑貸行遣次第各行申奏而懲責其尤甚者臣竊
謂朝廷以侍從之臣為一路鈐轄又選差監司以往行
未及境未及設施朝廷既不慿信鈐轄司之言又戒約
監司州縣如此臣恐官吏束手不能有所施為上下觀
望各求茍免夫奏災傷分數過實賑濟用物稍廣此乃
[055-7b]
過小者正當闊略不問以救人命若因此懲責一人則
自今官司必以為戒將坐視百姓之死而不救矣又臣
寮言人言異同不可不察乞下鈐轄提轉及蘇湖等五
州各令開具逐州水災所及凡㡬縣㡬村有無漂蕩廬
舍溺死人口及髙田無水與水退可耕之地各約若干
並令指實申奏不得相關稍涉謬妄乞重行降黜臣伏
見近日浙西申奏自今年正月大雨至六月太湖泛溢
蘇湖秀等州城市並遭水浸田不布種廬舍漂蕩民棄
[055-8a]
田賣牛㪚走乞食臣謂朝廷聞此當令官司如救焚拯
溺猶恐不及今若降此指揮逐縣逐村須遣人抄創廬
舍人口田土數目饑荒之際此等行遣必為煩擾一事
不實即憂及罰闔境皆死未必獲罪如此則賑濟卻為
閒慢百姓愈無救矣臣伏見英宗時臣叔祖鎮出知陳
州辭日英宗宣諭陳州累年災傷卿到彼悉心賑撫臣
鎮至州方值春種即發常平倉貸民種糧提刑司劾奏
官吏詔釋不問陳州至京不數日可以往返然猶不先
[055-8b]
奏而行恐不及於事也神宗時西京大水遣郎官一人
御藥院内侍一人賑恤多方救濟北京亦然朝廷未嘗
先為條約以防之也今兩浙在二千里外事稍大者若
須申奏比反得報即已後時雖急切許一面施行若官
司畏避事無大小一皆奏請不敢專行則此法豈不為
害臣之愚慮竊謂朝廷己賜錢斛百二十萬徳深澤厚
又選監司以往免更臨遣專使今監司方出國門錢斛
纔至本路即降此指揮約束百姓必謂朝廷重惜錢斛
[055-9a]
輕棄人命百二十萬已厭其多將来乏食日逺復何所
望所吝者財物所失者人心况本路有鈐轄司轉運提
刑司發運司互相監臨而轉運司主財不欲多費故祖
宗以来賑濟委提刑司盖恐轉運司惜物也監司州縣
有凶年饑饉皆不得己而上聞亦豈肯於無災之地賑
不饑之民耗散倉廪坐失租税以取不辦之責哉今唯
當戒飭官司多為方略存活人命寛其約束責以成效
庶㡬餘民早獲安堵唯是給散無法枉耗官廪賑救不
[055-9b]
及貧弱出糶反利兼并措置乖方所宜約束然此乃監
司使者之事朝廷亦難遙為處畫也若監司得人此弊
自少誠使有之則人言相傳亦豈可掩䑓諫足以風聞
彈奏朝廷足以考察案劾未為晚也今先降此指揮徒
能撁制撓亂其所為耳伏望聖慈以逺方生靈性命為
念無以官司賑濟過甚為憂其臣寮所言伏乞更不施
行所有録黄謹具封還伏候勅㫖
   封還差道士陳景元校道書事狀元祐六年秘/書監王欽臣
[055-10a]
    等乞差真靖太師陳景元校黄本道書奉㫖/令秘書省具道書目録付陳景元據目録於
    道藏取索先校定成本供/秘書省委本省官對校
右臣竊惟祖宗置三館秘閣以待天下賢材公卿侍從
皆由此出不專為聚書設校理校勘之職亦非專為校
書也六經之書不可不尊孔氏之道不可不明至於諸
子百家神仙道釋盖以備篇籍廣異聞以示藏書之富
無所不有本非有益於治道也嘉祐中増置編校之官
繕寫黄本自此書籍益廣充牣四館朽蠧相仍居其中
[055-10b]
者固未能周覽而徧校也今又使道士陳景元校道書
臣愚竊所未喻議者必曰漢成帝時劉向校經傳諸子
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
李柱國校方技今使道士校道書亦其比也臣竊以為
不然漢之時以竹簡寫書在天下者至少非秘府不能
備非如後世以紙傳寫流布天下所在皆有也劉向總
校羣書非一人之力所能獨了故又用任宏等三人然
兵書數術方技皆為有用非異端之學也任宏等亦非
[055-11a]
異教之人也今館閣羣聚天下賢才宜有殫見洽聞之
士博極羣書乃使陳景元先取道藏之書校定成本供
秘書省委本省官對校皆取正於景元不亦輕朝廷之
體羞當世之士乎又道書除老子莊列己立於學官其
餘多虚誕不經儒者所不道天下名山宫觀自有道藏
館閣所藏唯備數可矣不必使方外之士讎校以崇長
異學也漢武帝時董仲舒對䇿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
孔子之術者皆絶其道勿使並進武帝感其言遂罷黜
[055-11b]
百家表章六經今館閣之書下至稗官小説街談巷語
道聽塗説之所造者無所不有既使景元校道書則他
日僧校釋書醫官校醫書隂陽卜相之人校技術其餘
各委本色皆可用此為例豈祖宗設館閣之意哉夫聖
王作事必防其㣲命出於上不可不慎昔熙寧中王韶
開拓熙河王安石使其門僧智縁隨韶誘説木征時人
號為安撫大師今館職之外已置校黄本官又於黄本
之外有校書道士天下之人必謂之編校大師事雖至
[055-12a]
㣲實損國體其秘書省所請乞更不施行謹具封還伏
候勅㫖
   邇英留對劄子元祐七年/十二月
臣伏覩陛下近者郊見天地雪止風和景氣清霽神祗
饗答福應尤盛侍祠之臣以為前後未有都城之人瞻
望玉色歡呼洋溢皆云陛下克類仁宗臣觀天意人心
如此實宗社無疆之福也然臣愚竊以聖人福至而益
戒則能長享其福譽美而副之以實則能永保其譽唯
[055-12b]
兢兢業業不自遐逸乃可以答天休衆之所欲因而從
之乃可以副民望若一有滿假之意則今日之福乃他
日危亂之基也不能副之以實則今日之譽乃他日怨
誹之端也故臣願陛下既受大福又獲民譽益思戒慎
唯勤修徳修徳之實唯法祖宗恭惟一祖五宗畏天愛
民後嗣子孫皆當取法惟是仁宗在位最乆徳澤深厚
結於天下是以百姓思慕終古不忘陛下誠能上順天
意下順民心専法仁宗則垂拱無為海内晏安成康之
[055-13a]
隆不難致也臣承乏史官嘗采集仁宗聖政得數百事
欲乞撰録成書上進少資睿覽監觀成憲皆舉而行以
副羣生之所願則天下幸甚取進正
   第二劄子
臣竊惟自古創業之君起於細㣲身歴艱難親履勤勞
先有功及民然後享天下之奉故失之者常少守成之
主生於深宫不歴艱難不履勤勞無功及民而享天下
之奉故失之者常多是以古人有言創業非難守成為
[055-13b]
難蓋危亡必起於治安禍亂必生於逸豫也今陛下承六
聖之遺烈六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守百三十四年之大業當
思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不可一日懈怠人民者祖宗之
人民不可須臾而忘百官者祖宗之百官不可私非其
人府庫者祖宗之府庫不可用非其道常自抑畏儆飭
聖心一言一動如祖宗臨之在上質之在旁則可以長
享天下之奉而不失矣自元豐之末時運艱厄先帝蚤
棄天下陛下嗣位幸賴先太皇太后以大公至正為心
[055-14a]
罷王安石吕惠卿等所造新法而行祖宗舊政故社稷
危而復安人心離而復合乃至契丹主亦與其宰相議
曰南朝専行仁宗皇帝政事可敕燕京留守使戒邉吏
守約束無生事則中國人心可知也先太皇太后日夜
苦心勞力以為陛下立太平之基九年之間安静無事
已有成效陛下但由此以持循之則成康之隆不難致
也臣願陛下守之以静毫髪無所改為恭己以臨之虚
心以處之詔左右大臣動必循守祖宗法度陛下躬攬
[055-14b]
於上諮諏善道察納讜言則羣臣邪正萬事是非必皆
了了於聖心矣夫水所以能照毛髪而物無所隱其形
者至平也鏡所以能覽妍醜而人無所遁其迹者至明
也水所以能平鏡所以能明者至静也使水鏡自動則
雖山岳不能見也人心亦然唯至公可以見天下之私
唯至正可以見天下之邪唯至静可以見天下之動荀
卿曰虚一而静謂之清明聖人清明燭理生於心之虚
一也陛下何不觀先太皇太后自英宗神宗時不出房
[055-15a]
闥未嘗知天下之事一旦臨朝所行之政上當天意下
合人心其故何哉唯至公至正至静而己夫小人之情
專為私故不便於公専為邪故不便於正專好進故不
便於静唯欲人君多所作為朝廷多所變動則已有所
希冀於其間矣若朝廷守静上下各安其分則小人何
所望哉今陛下既親萬機小人必欲有所動揺而懐利
者亦皆觀望臣願陛下上念祖宗之艱難先太皇太后
之勤勞痛心疾首以聽用小人為刻骨之戒
[055-15b]
  江公望字民表睦州人舉進/士歴官左司員外郎
   論邏察
臣聞人君明目逹聰所以通下情也前有旒左右有纊
所以防太察也太察則聞人之過下情不通則不聞已
過聞人之過則姦生而刑滋不見已過則心塞而禍萌
此周之厲王以防口而召亡厲王使衛巫監謗召公曰/是鄣也防民之口甚於防
川/漢之顯宗以耳目隐發為明而速亂也後漢書顯宗/論曰鍾離意
宋均嘗以察慧為言夫/豈𢎞人之度未優乎邏者之興推求其意不過以求
[055-16a]
瑕搜匿鈎致盜詐出於不備擿發如神此一酷京兆之
俗才爾趙廣漢善為鈎距守京/兆尹發奸擿伏如神使京兆為之猶可羞矧
以天下為度海内為家而為良京兆之不為者乎陛下
即政之三日一切罷去天下聞之翕然歸心開口張膽
人人自安告訐不長風俗向厚比聞稍稍復置舊額通
為七十人一人量以十人為耳目十人之中一人又以
十人為之散之通塗永巷不啻數千百人矣夫婦醜詆
之言仇隙怒傳之語増情飾狀擿隱抉伏何所不至人
[055-16b]
人跼蹐各各疑慮目不敢注觀手不敢直指若此定非
清世之羙事也昔吴主孫權用吕壹輩舉罪糾姦纎介
必聞深按醜誣排陷無罪以作威福步騭力詆其非權
尋誅壹覺悟尚早權信任校事吕壹騭疏諫云諸典校/擿抉細㣲重案深誣趨欲陷人以成
威福歸咎於上為國速咎未㡬壹姦罪法伏誅/權引咎自責告謝諸大將問時事所當損益盖小人
因縁銜命不務奉公利在慿藉威勢杜絶人口公然作
過使上聽不達威柄潛移刑及無辜睽睽萬目睽睽張/日貌
由聞人之過不聞已過之所致也老子曰察見淵魚者
[055-17a]
不祥以察為明是誠不祥之兆也陛下豈不思畿甸之
外非陛下之民乎人各有口能使之嘿嘿不議陛下政
事乎既不可揜於天下何獨察察於輦轂之下以為明
哉語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議信乎有道不可得而議也
伏望陛下以道御天下使人蕩然不疑無得而議何為
蹈吴之故轍而不知革彼猶能因言以誅壹輩孰謂陛
下鑒此而不能之乎願黜獻議之人通舊額人數一切
罷去除禍者必鋤其根植福者必封其本毋謂昔有額
[055-17b]
而不可去也其根尚存枝葉他日復生矣不可不察
  晁補之字無咎鉅野人舉進士歴官至吏部員外/郎兼國子監編修實録檢討官黨論起為
   諫官管師仁所/論出知河中府
   答外舅兵部杜侍郎書杜純字孝錫濮州鄄城/人以䕃為泉州司法㕘
    軍有亷名熙寧初上書言政王安石異之薦/於朝充審刑詳議官以鞫獄忤安石免官元
    祐初除河北轉運判官歴櫂兵部侍郎/謝病以集賢院學士提舉崇福宫卒
昨自蘇公以尚書召適與左右兵部同事意兩公平日
未嘗相與處往未必合故嘗為蘇公極言左右居家行
[055-18a]
已莅官及物之意蘇公固不以補之言為過及辱賜書
道聨職甚親逺聞欣喜不已補之於蘇公為門下士補/之
年十七隨從父官杭州著七述以/謁州通判蘇軾軾稱之由是知名無所復讚然剛潔寡
欲奉己至儉菲而以身任官責嫉邪愛物知無不為尤
是不忽細務其有所不得盡視去官職如土芥凡規模
大較與左右近者非一事也来書猶怪其尚氣好辨此
非補之所能知自非聖人各有所長亦有所短然伯夷
班聖人之列矣而孟子尚以謂伯夷隘君子不由夫孟
[055-18b]
子所謂君子者必若孔子無可無不可而後可也不然
望望然去之若將凂焉者茍病其未和則凡能慮禍忍
詬摧剛為柔熟視出胯下者韓信/事皆可以免夫此議矣
隘者見排而不恭者并獲罪見排且獲罪矣而不害其
並列於聖人則孟子之心盖可見矣西漢名臣推汲黯
鄭當時汲黯好直諫多大體而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
人之過士亦以此不附而鄭當時性長者常引丞史以
為賢於己與官屬言惟恐傷之山東翕然稱鄭莊黯以
[055-19a]
倨得不附而莊見譽長者似莊勝也然至於淮南有邪
謀數漢廷臣惟憚黯而莊乃獲譏趨和承意不敢甚斥
臧否莊於此不反愧黯哉雖然汲黯為直不為忮鄭當
時為和不為諛故良史同稱推賢則汲黯鄭當時此其
大體皆有所長而亦皆有所短故補之以謂自非孔子
無可無不可未免於見譏者君子以同而異若是可也
方今老成言行足以矜式後進者非左右乎俗異教離
黨同門蠧道真十室皆是補之以謂衆賢和於朝則幽
[055-19b]
逺趣向自一而事無不可為不識左右以為何如復賜
一言幸甚幸甚
  陳師道字履常彭城人蘇軾等薦其文行為太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師道髙介有節於諸
   經尤邃/於詩
   上林秀州書
宗周之制士見於大夫公卿介以厚其别詞以正其名
贄以効其情儀以致其敬四者備矣謂之禮成士之相
見如女之從人有願見之心而無自行之義必有紹介
[055-20a]
為之前焉所以别嫌而慎㣲也故曰介以厚其别名以
舉事詞以導名名者先王所以定名分也名正則詞不
悖分定則名不犯故曰詞以正其名言不足以盡意名
不可以過情又為之贄以成其終故授受焉介以通名
儐以將命勤亦至矣然因人而後達也禮莫重於自媒
故祭主於盥婚主於迎賓主於贄故曰贄以効其情誠
發於心而喻於身達於容色故又有儀焉詞以三請贄
以三獻三揖而升三拜而出禮煩則泰簡則野三者禮
[055-20b]
之中也故曰儀以致其敬是以貴不陵賤下不援上謹
其分守順於時命志不屈而身不辱以成其善當是之
世豈特士之自賢盖亦有禮為之節也夫周之制禮其
所為防至矣及其晚世禮存而俗變猶自市而失身况
於禮之亡乎自周之禮亡士之免者寡矣世無君子明
禮以正之既相尋以為常而史官失載其事故其弊習
而不自知也師道鄙人也然有聞於南豐先生不敢不
勉也先生謂師道曰子見林秀州乎曰未也先生曰行
[055-21a]
矣師道承命以来謹因先生而請焉詩文二巻敬以自
効不敢以為能也謹僂待命惟閣下賜之
  張耒字文潛楚州淮隂人舉進士/歴官太常少卿數坐黨籍貶
   論法上
古之善為天下者不患法不立而患不能為法不患法
不足而患法密而不勝舉然則天下之治亂不繫法之
存亡歟夫亦有推本而後知其至也夫法之所生不生
於無事事起而不可理則法從而經之事日益多法日
[055-21b]
益周事日益新政日益工並起而相制則不勝者受其
患故法不勝事則天下之亂紛然而起故治天下者非
無法之尚也為其無事之可貴也非法備之可削也為
其事變之可慮也昔者三代之治不若堯舜商周之治不
如夏后孔子曰後世有作者虞帝不可及也又曰虞夏
之道寡怨於民商周之道不勝其弊並禮表/記語夫舜之禮
比於夏后之時則略矣商周之禮比於夏后之時則備
矣夫四代之治否豈禮不具之罪哉制度日多淳粹日
[055-22a]
衰故也天下之勢譬如人之一身夫世之人有不畏寒
暑不治藥石恣口之所食肆體之所安夫如是者問其
年必壯者也深居奧處愛養備至藥石百物毒烈備進
而灸艾鍼砭徧嘗而無遺問其年則必老者也夫虞夏
之道壯者也其不治可為也其不足可補也壯者之疾
易治也商周之道老者也其不治難為也以其嘗治之
而不信故也其不足難補也以其嘗補之而不滿故也
以彼之疾方来而吾之術已窮彼之變未休而待之道
[055-22b]
已盡如是則死繼之矣嗟夫天下之不願取辦於法也
如此而世之君子因事制變而尤法之不足豈不悲哉
夫法度之弊起於徳不足而求勝其民而敗於啓民之
邪心而多怨夏之繼舜也豈不知舜之為不可及也商
周之繼夏也豈不知其弊之將不勝也然而明見其弊
而不已者何也豈其世變日繁而徳有所不足故耶徳
不足以還民之初熟視其亂而莫之禁則將以智加之
故曰法起於徳不足而求勝其民夫上以智勝其下則
[055-23a]
下亦以智勝其上不絡馬首則毁銜竊轡之馬終身而
不知不立門牆則穿窬竊發之盜終身而不為法之於
民常制其一而開其一制之者易見而開之者難防上
下以智相勝而姦邪詭偽不可勝究故天下之人始忘
其歡欣戴君之心而有怨怒忌嫉之讎故曰敗於啓民
之邪心而多怨嗚呼夏之後為商商之後為周三代之
治未甚相變也其治亂之迹未甚相逺也周亡而為秦
天下大亂先王之治掃滅而無餘治世之迹卒不能復
[055-23b]
先王之絲毫而三代之俗遂以不見於後世何也夫法
未極則俗之變未足夏商之法嘗若極矣然民未大厭
也民有未厭之心則其淳氣羙質猶有存者周之法詳
矣極矣不可以復加其俗之變已窮而民之姦心邪態
靡不畢出其智備其質盡其惡甚其美殫故周之亡而
不可復為矣此聖人所以深悲之而曰周人之未凟神
而賞爵刑罰窮矣表記周人强民未凟神而賞爵刑罰/窮矣强民言殷民不服而化之難也
未凟神謂事神/猶略窮極也此後所以必為秦也歟
[055-24a]
   論法下
古之有天下者必得於紛争敗亂之後夫人之情出於
亂亡之後則其情苦而思安夫惟其情苦而思安故其
事簡而易教天下有易教之俗則上無難立之法故有
國家者其初下常綏静而易治安平之日乆而民之侈
心生嗜欲之動無窮而罪愈繁故居其上者乃始日夜
補完其缺敗而調伏其崛强曲為之防多為之制法度
繁興刑政畢舉文勝而質不足名羙而實不稱大抵有
[055-24b]
國者中世以後天下之事常多而國家之觀益羙生民
之過日滋而有司之文加備而世之惑者以謂能完上
世之不足而備前人之所未成以為成功而不知其不
若使上世之質未散而前人之樸常在也天下之物其
勢相激而後變生焉名美者實之所繇亡文備者偽之
所自起盖嘗以漢之事考之髙祖取天下於秦民出於
百戰夷傷之餘父子兄弟僅相保聚以安其生故其氣
帖然静愿而少事而髙祖文景得以畫一之法羈縻而
[055-25a]
安輯之歴數世而天下安妥海内有大亂而豪傑不作
此民淳而法簡之效也至於武宣天下之勢乆習於無
事民意日縱豪俠盜賊稍起於里閭二帝乃修明制度
收納天下之才講政備物以與天下戰於才智之中才
者奮而姦者隨之强者勝而亂者因之紛紛藉藉以傳
於不肖之子孫而漢以大壊此則事衆而法備之弊也
故天下之難治不在於創始鹵莽之初而常在於積安
大備之後是故君子必觀其兆而審其宜解其甚而不
[055-25b]
激其變使其勢不為周人之已甚而務使後世可以有
加嗚呼其本果安在哉盖天下之弊好强治者必召天
下之大亂務窮利者必貽天下之大害夫汚尊而杯飲
蕢桴而土鼓天下之人茍未厭其為禮樂也則吾之禮
樂雖足以備天下之聲容藏而勿陳可也橧巢營窟之
橧巢也禮運/夏則居橧巢衣薪不封之𦵏天下之人茍不失為生
死之所安則吾之制度雖足以建九筵之堂考工記周/人明堂度
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五稱之衣單複具/曰稱棄而勿
[055-26a]
用可也不亂則已不必邀其敬不欺則已不必盡其忠
是謂不求備於民矣可乆之道起於不求備而效於人
不厭譬之萬金之家責之千金其力亦足以供我之求
然吾日取一金焉於是有不得已而取之百金彼猶樂
輸而不怨何則彼惟所有者未竭而不厭故也夫禮樂
刑政之設於下使民有未厭之意則後世有作者得以
復加焉故其弊也可以自救而不至於術窮智竭而無
繼嗚呼惑者徒見法度密而民不化文理具而功不立
[055-26b]
日夜從而加之嗚呼亦失其本矣天下之勢不可以激
而民之智不可以窮激之以所欲者必得其所不欲窮
之以所能者必報之以其所不能徐道其欲激之勢而
扶其未用之智則天下乆安而無虞然則周人其未足
以知此歟彼或者遭其㑹而有不得已焉故也
   敦俗倫
所謂人主之利勢者惟其能供天下之所求而我無所
求於人故能奔走天下使其進退取舍莫不在我而天
[055-27a]
下之人雖欲去之而不得盖惟其能貴故天下之賤者
尊之惟其能富故天下之貧者宗之使之脱然舍去斯
二者則天下之人誰肯以區區之名而服之哉故富與
貴者人君操之以用其下者也雖然天下之利惟富貴
而後可為則先王之治宜其隆勢利重權位使其民惟
富貴之知而見其己之尊嚴然其率天下也何其退約
亷遜教其民務為安貧樂賤之事而深抑好争務利之
心者何也夫天下之人不可使求為利也夫使天下之
[055-27b]
人惟利之為求則大者簒小者叛惟其得之而後己嗚
呼使人皆欲得其上之所樂則將日仇其上而奪之矣
如是則吾立於天下之上不亦甚殆哉是故先王思所
以長享富貴之利求其安而無亂服而無争是故為是
亷恥沖退之道使之輕禄位而賤權勢而惟仁義之知
公卿之爵人之所欲也然三遜而後受萬鍾之禄人之
所甚貪也然無名而不敢當嗚呼使天下之人皆仁義
之人耶則吾捐國而與之有不受者矣三代之歴年後
[055-28a]
世莫及而攷其教化風俗之美詩書之所載後世亦無
有繼之者然其效可知也予嘗悲夫自聖人之亡後世
之治天下者不明乎此也開功名權利之門以誘天下
而使其民汲汲然惟利之知而幸其區區之功利尚功
而賤徳貴才而廢道奬勝而羞退進位而卑齒故天下
皆有囂然樂富好貴之心而不安其分反顧其貧賤而
惡之而日思其所以去之之術夫惟人惡其貧賤而求
去之而天下之亂始起矣故後世之所謂利其國而自
[055-28b]
安者未始不亡其國而自危也昔者秦之俗盖若此矣
方其疾戰不顧以取諸侯也使其人惟攻戰爭奪之為
求故秦之民皆忘其上而利其身功成戰克而後天下
之人移其勝敵之志為仇君之心盖其平日之所養耳
目之所習有以使之而無足怪也嗚呼功利之不可啓
也如此養虎之肉不敢全而生委之懼其決裂以動其
怒而况持爭具以授之與夫先王之道其始若鈍而後
能利其始若迂而後最切盖老子曰非以其無私耶故
[055-29a]
能成其私夫成其私而惟私之求則天下去矣夫惟以
公得天下之情者天下之所歸也天下之所歸而有不
能得其所欲者乎盖梁惠問孟子以利而孟子對以仁
義其説以為上下交征利而國危又曰未有仁而遺其
親未有義而後其君者其意非以危國而其極至於危
國仁義者若非所以自利也而其效也使人不敢遺而
後之則聖人之所以安其身者豈匹夫匹婦之淺近歟
嗚呼孟子可謂知利之實矣
[055-29b]
   憫刑論上
昔者先王之時議事以制不為刑辟者何也夫天下之
情無窮而刑之所治有極使天下之吏操有限之法以
治無窮之情而不得少議於其中而惟法之知則天下
之情無乃一枉於法而失其實歟是以先王之時一權
諸人而不任法是故使法出於人而不使人出於法至
於後世其所以治天下之具不能如先王之盛時淳厚
之徳衰而吏有率私以立法恃其無法而放肆者故後
[055-30a]
世始有刑法之書以治天下然天下之弊雖不可以不
救而天下之情不可枉也是故法簡網疎而人與法兩
立而不偏廢穆王之刑以謂輕重諸罰有權權一人之/輕重也
夫五刑之屬止於三千者法之所不可移惟其輕重之
間有所謂權者是故猶不廢行法者之志方是時罪入
於法之内則歸之法罪出於法之外則歸之權雖不如
先王之盛時而天下猶未受其弊嗚呼奈何一歸之法
而不任人也自秦漢以来治天下之具茍且滅裂務使
[055-30b]
天下為不可欺而待天下之吏以謂不可使少行其意
也故一切任法而廢人余嘗悲夫後世任法之弊也盖
其弊非獨法不足以盡其情而其極乃至於變其情而
合諸法盖罪無必而易移法有限而難動故罪輕而法
重也不幸無輕刑以處之則有入之重者矣罪重而刑
輕不幸無重刑以當之則有出之輕者矣變罪而附法
失情而合文不畏情之不盡而慮法之不合盖其間有
所謂疑慮而上諸有司者十不過一二而已嗚呼任法
[055-31a]
以治天下而天下無正刑矣余嘗推其原而後悲夫天
下之事未始不自夫賢不肖始也先王之時天下之事
簡肅而精修其人才皆足以過絶天下而上有聖哲之
絶徳故堯舜之際與夫三代之盛時至於鳥獸之無情
隂陽之不可測而人之才智皆能為之故其後有豢龍
御龍之官而四時之官皆能候天地之氣導馭其節而
制其和由是言之則人之所以深思極慮以治事赴功
者何如哉自聖人之亡其後世比於先王之盛固已少
[055-31b]
減而天下之事日以煩亂詭偽生於其中而信厚之徳
薄人之賢者不及於先王之時而間之以不肖至於近
古而任人之道盖己大壊賢不肖混亂而不可知天下
之事日以廢缺夫惟得人如先王之時故可以捨法而
不任而賢不肖之相半也故人與法竝行後世非無賢
也而要以不可知故一歸之法推其原求其本則法之
弊盖出於人之弊也夫惟能隆任人之術詳於擇人而
後法可以少簡姑無望其不為刑辟人與法竝行者可
[055-32a]
以庶㡬矣
   雙槐堂記
古之君子其將責人以有功也必使之樂其職安其居
以其優㳺喜樂之心而就吾事夫豈徒茍悦之哉凡人
之情其將有為也其心樂而為之則致精而不苟雖殫
力費心而不自知故所為者有成而無難古之御吏也
為法不苛其勤惰疎密隨其人之所欲而吾獨要其成
是以古之循吏皆能有所建立夫望人以功而使其情
[055-32b]
愁沮不樂求捨去之不暇誰肯以其怨沮不平之心而
副吾之所欲哉頃時予見監司病郡縣之政不立扼腕
盛怒曰是惟飲食燕樂居處㳺觀之好吾日夜以法督
責之使無得有一於此一嵗之日數計晷刻吾從而課
率之使無得有頃刻之間以約束為不足而繼以辱罵
辱罵為不足而繼以訊詰方此時吏起不待晨臥不及
暖廢飲食冒疾病屋室敗漏不敢修完器用弊乏不敢
改作其勤苦如是猶不足以當其意宜其郡縣之政無
[055-33a]
所不舉小大得職而民物安堵矣然吏益姦民益勞文
書具於有司而事實不立吏足以免其身之責而民不
知徳相為欺紿以善一時而監司卒亦不得而察也豈
非其所為者無至誠喜樂之心出於畏罪不獲已茍以
充職故耶其事功之滅裂如此理固然也酸棗令王君
治邑有名以其餘力作燕居之堂灑掃完潔足以宴賔
客閲圖書庭有雙槐因為之名夫王君豈以謂茍勞而
無益不若暇佚而有功將安其居樂其身以其獄訟簿
[055-33b]
書之間與賢士大夫彈琴飲酒歡欣相樂舒心而養神
使其中裕然然後觀物圖其致用意於文法尋尺之外
以追古循良君子之風以大變俗吏之弊而為之哉夫
古之善為政者不佚而常安不勞而善成吾知王君其
有得於此矣於是為之書
  秦觀字少游揚州髙郵人始登第蘇軾以賢良方/正薦於朝除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乆之
   兼國史院編修官/紹聖初坐黨籍貶
   集䇿序
[055-34a]
臣聞春則倉庚鳴夏則螻蟈鳴秋則寒蟬鳴冬則雉鳴
此數物者微渺矣然其候未至則寂寞而無聞既至則
日夜鳴而不已何則隂陽之所鼓動四時之所感發氣
變於外則情迫於中雖欲不鳴不可得也淮海小臣不
聞廟堂之識帷幄之謀獨耳剽目采頗知當世利病之
所以然者嘗欲輸肝膽効情愫上書於北闕之下則又
念身非諫官職非御史出位犯分重煩有司之誅隱忍
逡巡而不敢發幸陛下發徳音下明詔大臣任舉賢良
[055-34b]
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將修祖宗政事而親䇿於廷嗚
呼此亦愚臣効鳴之秋也輒忘疎賤條其意之所言者
為三十篇以獻惟陛下財擇焉其目曰以意寓言以言
寓文示變化之所終始使天下曉然知之作國論瑟不
鳴二十五絃各以其聲應轂不運三十輻各以其力旋
黙則治語静則致動作主術急不極則緩不生緩不極
則急不成一僨一起如環無端作治勢以治為險山川
是資以兵為險不厭通達作安都自信者不避嫌自許
[055-35a]
者不求合倚而容之績乃可底作任臣二篇衆賢聚於
本朝姦人之所不利巧為詆誣以幻羣聽作朋黨二篇
鳥有鳳魚有鯤超絶之材宜見濶略作人材楊墨塞路
孟氏所攘申商崛興莫或汝遏作法律二篇得與失為
鄰利與害同門非至精莫之能分作論議二篇爵禄者
所以礪世磨鈍科條品目其可不悉作官制二篇善治
水者以四海為壑善治財者以天地為資國之大計於
是乎在作財用二篇料敵虚實若别牛馬應變倉卒如
[055-35b]
數一二非有道之士不能作將帥以寡覆衆來如風雨
去如絶弦作奇兵美言可以市三寸之舌勝百萬之師
作辯士機㑹之来間不容髪匪龜匪鏡其能勿失作謀
主心不治則神擾氣不養則精喪治心養氣其術自得
作兵法愚民弄兵依阻山谷銷亡不時或為大釁作盜
賊三篇黨項微種盜我靈武逾八十年天誅不迄作邊
防三篇東西為緯南北為經識者執綜而文成其詳在
彼其略在此作序篇
[055-36a]
   法律下
臣聞古今異勢不可同日而語以今天下而欲純用詩
書盡去法律則是腐儒之論也要使詩書不為法律所
勝而己祖宗之時二端雖號並行而士大夫頗自愛重
以經術為職文藝相推間有喜刑名精案牘者則衆指
以為俗吏而恥與之言近世則不然士大夫急於功利
不師古始相與習者莫非柱後恵文之事蔡邕獨斷法/冠一曰柱後
惠文/冠父教其子兄語其弟以為速化之術無以過此間
[055-36b]
有引古義决嫌疑則掩口而笑曰此老生之常談耳何
所用於今哉嗚呼此風一成非天下之福也盖昔者以
詩書為本法律為末而近世以法律為實詩書為名臣
以天下之大弊君子所宜奮不顧身而救之者無甚於
此何則廢詩書而從法律則是舉天下而入於申韓之
術也揚子曰申韓之術不仁之至矣夫不仁者三代之
所以失天下也君子教之其可以緩耶臣嘗思之其所
以然者無它始於試法而已朝廷試士以法者宋初命/學究兼
[055-37a]
習律令而廢明法科後/復置試以斷案律義欲其習為吏也而假之太優擢
之太峻至有黄綬中選漢二百/石黄綬數嵗之間持斧仗節領
一道之權任二千石之重而制䇿進士留滯於州縣之
官有十年而不得調者嗚呼欲士大夫不廢詩書而從
法律也豈可得乎且法吏之與儒臣所聞異趨所見異
塗猶方圓曲直之不相入也昔匈奴渾邪王降漢長安
賈人與市者當坐死五百餘人而汲黯固爭以為不可
若使法吏言之則必以為闌出財物矣無符傳出/入為闌出密人有
[055-37b]
告部亭長受其米肉遺者而卓茂折之以禮以為汝能
髙飛逺走不在人間乎若使法吏言之則以為受所監
臨矣朱博曰如太守漢吏奉三尺律令以從事耳無奈
生所言聖人道何也且持此道歸堯舜君出為陳説之
今天下所以未受其禍者以異時制䇿進士所得之臣
有如汲黯卓茂者在也十數年之後耆老大臣相繼得
謝而試法所得之吏有如朱博者當軸而中處焉則君
子雖欲奮不顧身以救之亦無及已臣以為縱未能盡
[055-38a]
 罷其士宜稍變革以抑其風使吏非有出身毋得試法
 其餘出仕換官之類可一切試以經術藝文要令天下
 皆知法律之不如詩書也則申韓之禍熄矣
 
 
 
 
 
[055-38b]
 
 
 
 
 
 
 
御選古文淵鑒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