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77 古賦辯體-元-祝堯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八
 古賦辯體目録      總集類
  古今之賦甚多愚於此編非敢有所去取而妄謂
  賦之可取者止於此也不過載常所誦者爾其意
  實欲因時代之髙下而論其述作之不同因體製
  之沿草而要其指歸之當一庶幾可以由今之體
  以復古之體云
 巻一
[000-1b]
  楚辭體上
   屈原
    離騷
    九歌東皇太乙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 河伯 山鬼
    九章惜誦/ 涉江/ 哀郢抽思/ 懷沙/
 巻二
  楚辭體下
    九章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囬風/
[000-2a]
    逺遊
    卜居
    漁父
   宋玉
    九辯
   荀卿
    禮賦 知賦 雲賦 蠶賦 箴賦
 巻三
[000-2b]
  兩漢體上
   賈生
    吊屈原賦 鵩賦
   司馬長卿
    子虚賦  上林賦 長門賦
   斑媫妤
    自悼賦  擣素賦
 巻四
[000-3a]
  兩漢體下
   楊子雲
    甘泉賦  河東賦  羽獵賦
    長楊賦
   斑孟堅
    西都賦  東都賦
   禰正平
    鸚鵡賦
[000-3b]
 巻五
  三國六朝體上
   王仲宣
    登樓賦
   陸士衡
    文賦  嘆逝賦
   張茂先
    鷦鷯賦
[000-4a]
   潘安仁
    籍田賦 秋興賦
   成公子安
    嘯賦
 巻六
  三國六朝體下
   孫興公
    天台山賦
[000-4b]
   謝惠連
    雪賦
   謝希逸
    月賦
   鮑明逺
    蕪城賦 舞鶴賦 野鵝賦
   江文通
    别賦
[000-5a]
   庾子山
    枯樹賦
 巻七
  唐體
   駱賓王
    螢火賦
   李太白
    大鵬賦  明堂賦  大獵賦
[000-5b]
    惜餘春賦 愁陽春賦 悲清秋賦
    劒閣賦
   韓退之
    閔已賦  别知賦
   栁子厚
    閔生賦  夢歸賦
   杜牧之
    阿房宫賦
[000-6a]
 巻八
  宋體
   宋子京
    圜丘賦
   歐陽永叔
    秋聲賦
   蘇子瞻
    屈原廟賦 前赤壁賦 後赤壁賦
[000-6b]
   蘇子由
    屈原廟賦 黄樓賦 超然臺賦
   蘇叔黨
    颶風賦
   黄魯直
    悼徃賦
   秦少游
    黄樓賦
[000-7a]
   張文潜
    病暑賦  大禮慶成賦  老圃賦
 巻九
  外錄上
  後騷
   晁氏
    招魂   惜誓
   漢莊忌
[000-7b]
    哀時命  招隱士
   漢揚子雲
    反騷
   唐韓退之
    訟風伯  享羅池
   宋王介甫
    寄蔡氏女
   宋黄魯直
[000-8a]
    毁璧
   宋邢居實
    秋風二疊
  辭
   漢武帝
    秋風辭
   漢息夫躬
    絶命辭
[000-8b]
   晉陶淵明
    歸去來辭
   宋黄魯直
    濂溪辭
   宋楊誠齋
    延陵懐古辭 延陵季子/東坡先生 蘭陵令/
 巻十
  外錄下
[000-9a]
  文
   六朝孔徳璋
    北山移文
   唐李遐叔
    吊古戰塲文
   唐韓退之
    吊田横文
   唐栁子厚
[000-9b]
    吊屈原文 吊萇𢎞文 吊樂&KR1063
  操
   尹伯竒
    履霜操
   牧犢子
    雉朝飛操
   韓退之
    將歸操  龜山操  拘幽操
[000-10a]
    殘形操
   蔡文姬
    胡笳
  歌
   虞舜氏
    南風歌
   箕子
    麥秀歌
[000-10b]
   伯夷
    采薇歌
   孔子
    獲麟歌
   楚狂接輿
    鳯兮歌
   寡陶嬰
    黄鵠歌
[000-11a]
   楚漁父
    渡伍員歌
   榜枻越人
    越人歌
   燕荆軻
    易水歌
   項羽
    垓下帳中歌
[000-11b]
   漢髙帝
    大風歌
   漢武帝
    瓠子歌
   烏孫公主
    烏孫公主歌
   後漢梁鴻
    五噫歌
[000-12a]
   唐李太白
    鳴臯歌
   韓退之
    盤谷歌
    臣/等謹案古賦辯體十巻元祝堯編江西通
    志載堯上饒人延祐五年進士為江山尹後
    遷無錫州同知廣信府志載堯字君澤與此
    本所題同惟云官萍鄉州同知與江西通志
[000-12b]
    異其書自楚詞以下凡兩漢三國六朝唐宋
    諸賦每朝録取數篇以辨其體格凡八巻其
    外集二巻則擬騷及操歌等篇為賦家流別
    者也采摭頗為完備其論司馬相如子虚上
    林賦謂問荅之體其源出自卜居漁父宋玉
    輩述之至漢而盛首尾是文中間是賦世傳
    既久變而又變其中間之賦以鋪張為靡而
    専於詞者則流為齊梁唐初之俳體其首尾
[000-13a]
    之文以議論為便而專於理者則流為唐末
    及宋之文體於正變源流亦言之最確何焯
    義門讀書記嘗譏其論潘岳籍田賦分別賦
    頌之非引馬融廣成頌為証謂古人賦頌通
    為一名然文體屢變支𣲖遂分猶之姓出一
    源而氏殊百族既云辨體勢不得合而一之
    焯所言雖有典據但追溯本始知其同出異
    名可矣必謂堯強生分別即為杜撰是亦非
[000-13b]
    通方之論也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