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66 十先生奧論註-宋-闕名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十先生奥論註前集巻十一
  五經論           張 震
   易此篇論窮理/盡性至於命
无无者无之宗也有无者一之宗也一者天地之宗也
天地者萬物之宗也以无出有其來為无窮以有入无
其往為不通知夫有无之非而非之又有也始可與言
易矣茫乎忽乎其无所從乎杳乎冥乎其莫之名乎莫
[011-1b]
之名也將烏乎誰哉俄焉有誰矣而後有形形具而生
之數不可窮矣天動而清地静而寧老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
寧/動者為闢静者為闔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
闢是以/廣生焉一晦一明一剛一柔日月代照寒暑代興隂陽
代勝變化代作自一而二自二而三自三生五自二生
四而兩儀形焉五合一而生六合二而生七合三生八
八合四生九而四象成焉五五而生五六而成五十有
五各定其位而八卦合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
[011-2a]
凶/四九而六其䇿為乾四六而六其䇿為坤合而分之
極于萬有一千五百三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
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䇿百四十有四凡三百
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䇿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王弼注二篇三百八十四爻隂陽各半合萬
一千五百/二十策自此以往數有所不能圍而吉凶憂樂死生
治亂存亡消息盈虚進退失得小大貴賤是非利害之
理相摩盪於天地之間者吾不得而知也天下之變於
是極矣而未知其果有變耶將不變耶變與不變不可
[011-2b]
得而知也是故爻以見其位彖以明其象象以盡其意
使天下各然其所以然者一身之中無不自知也性存
而心存心存而識存識存而形存形存而錯於萬物者
相與為化而不知其極嘗試反而思之使其早興而暮
罷者其誰乎皇皇焉與接為鬬而不暇者非心耶既而
忘之其久也求其所以忘而不得也則渾然同流而萬
物不能與之化夫又烏能為吾累哉易曰窮理盡性以
至於命説卦/云是非其至歟今人以為不然見善惡知愚
[011-3a]
從而謂之性見窮達死生從而謂之命則是因聲而求
響因形而求影也可不謂之大惑歟易曰无思也无為
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
能與於此繫辭/上云夫无思者非无思而无无思无為者非
无為而无无為其於天下之故也寂然而通則謂之有
耶謂之无耶吾將以名名之而不可得則神焉而已此
之謂大化
   禮此篇論性/與禮俱生
[011-3b]
性也者與禮俱生不以禮存亦不因禮而亡故禮者天
之道也惟聖人能安其天不安其天非性也情也天下
之議禮者情而已其言曰器偽於埏埴木偽於斫削性
偽於禮義荀性惡篇禮義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為器然則器生
於工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工人斵木而/成器然則器生於工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性與
偽合則天下治矣而達生者笑之无埏埴而後土安於
土無所削而後木安於木無禮義而後人安於性雖然
彼其心猶有滅禮而存性者也滅禮而存性則既云二
[011-4a]
矣而惡能以言性哉木柔於金而冶不能銷冰柔於土
而工不能斵性之所无有者聖人能以偽為也无埏填
則不如无土无斫削則不如无木无禮義則不如无人
以為无人而後安者也是无人而後可也不亦傷性矣
乎凡若是者情也非性也性也者與禮俱生不以禮而
存亦不因禮而亡是故非禮勿視非禮勿聴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吾豈規規然為是影守形哉安吾之天而不
貳於物則已矣一於聼者不見泰山一於視者不聞雷
[011-4b]
霆而况於道乎一於道者見之而非見聞之而非聞終
日言動而未嘗言動也是言也非以其化之之至而不
自知耶夫因物而見則物奪其目因聲而聞則聲奪其
耳因理而言則理奪其心因事而動則事奪其形一復
於性則是數者皆為吾用而不吾用也吾又何容心於
其間哉規矩無心於方圓繩墨無心於平直聖人無心
於禮義凡君臣父子之倫貴賤長幼之宜居之而安行
之而通皆性也是以君子静而不居動而不揺博而不
[011-5a]
流約而不溺無求守之而所性存焉故曰動容周旋中
禮者盛徳之至也詩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
兮子夏以此問夫子夫子於此告之曰繪事後素夫繪
後於素則禮後於性矣禮其後於性哉商也以此有疑
焉則復問曰禮後乎而夫子曰起予者商也及其删詩
則從而去之夫子之意則然而曰忠信之人可以學禮
者妄説也彼妄之尤者則又曰是區區者非性也孰若
忘禮以求性禮忘而性之大本者先失焉夫子曰吾七
[011-5b]
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夫從而不踰矩者是乃真從者
也彼求有以從之則是規矩而已矣夫豈從心哉吾以
是為學禮之辨
   詩此篇論/中和
中之詩其至矣乎人皆有之而不自知也嬰兒之生䝉
然而已饑之則呱呱然戲之則啞啞然故人皆有中而
不自知者和之失也中不自中以一故中和不自和以
中故和中與和相習而莫之能名謂之道者喜而忘喜
[011-6a]
怒而忘怒哀而忘哀樂而忘樂不以喜怒哀樂而傷其
真是中之至和之極也中則誠和則明昔者中山王聞
樂而悲前中山靖王勝傳建元三年勝來朝天子置酒/勝聞樂聲而泣問其故勝對曰云云今羣臣羣
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斯伯竒所以流離比干所以横分也子琴張臨尸
而歌記檀弓子張既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而和/彈之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樂非
所以為悲尸非所以為歌也然則其感之者真在内也
故感人心者莫深於詩而蕩人心者亦莫甚於詩蕩之
者過而已矣喜之過流怒之過暴哀之過傷樂之過滛
[011-6b]
聖人惡其過也是故通之以情而正之以性性通於情
不情其性情止於性能性其情使天下之人雖和而不
失中者性之至也凡人之情喜均則無喜怒均則無怒
性其不均故喜怒生焉然天下之至異者胡越也至其
歌則同於樂其哭則同於悲同之者非天歟然天同之
其有不同歟蟲鳴乎秋唧啾淒悲其聲不同而同於氣
同其天也人之為聲也平則淳以深樂則舒以和縱則
肆以緩急則迫以數凡歡愉高暢堙欎感憤抑揚變化
[011-7a]
莫不一理而其情同焉雖聖人豈能為之哉故雅之二
小雅始於鹿鳴終於何草不/黄大雅始於文王終於召旻頌之三周頌始於清廟終/於般魯頌始於駉
終於閟宫商頌始/於那終於殷武風之正變十有五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邶栢
舟言仁而不遇也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鄘柏/舟注紂都以南曰鄘衛淇澳注紂都之東王黍離閔宗
周也鄭将仲子刺荘公也齊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滛/怠慢魏葛縷剌褊也唐蟋蟀刺晉僖公也秦車鄰美秦
仲也陳宛丘刺幽公也檜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曹蜉蝣刺奢也豳七月陳王業也皆出乎天
下之自然者也大者曲而歸諸直小者怨而歸諸正深
者嚴淺者夸雅頌之别然爾二南王化之基也邶鄘衛
[011-7b]
商民之相變也俗變於近而王不能正則王不王也鄭
首叛也齊首霸也晉并魏則又霸而秦其甚也是皆王
之不王而諸侯肆行莫之禁也陳滛也檜亂也曹奢也
紛紛乎益甚而益不可正苟有后稷先公之化如豳者
庶乎其可也此名之先後也雖孔子之聖亦安能離衛
降王進鄭退齊分晉與秦以一己之私定天下之誠然
哉且獨不見夫風乎蓬然起於東而入於西髙者折堅
者㧞竅者呼林者靡若是者其風耶物耶風與物且不
[011-8a]
能一名之而謂人為之其可哉故知夫寂然之初者可
與言風之自知中與一之未始有也而後可與言詩之
變嗚呼孰知不言之言吾将與之言
   書此篇論三/代之變
天地無異化聖人無異治萬物無異性聖人順天理而
理萬物者也物之生林然熙然孰吾榮乎孰吾枯乎已
然而莫知其然者其性也旦而暴之夜而濡之一日而
風之二日而霖之三之日蕩然矣惟人亦然無攖則寧
[011-8b]
無拂則全驅之以刑齊之以政臨之以徳而天下之性
慘然矣所性一也弗一者人異之也帝以道仁王以徳
洽霸以功勝由是天下之俗有弗同焉夫道者徳之郛
也徳者功之域也道行則徳存而不自知徳立則功成
而不自見故無徳之徳徳之至而非形也無功之功功
之大而非名也及其失之小大分焉銖兼於兩寸兼於
尺尺兼於丈自文觀之何有於小哉堯之治天下也不
舉善不去惡不治小不教民人視堯亦天耳天何心於
[011-9a]
我乎舜之治天下必治之而後安焉左文十八年髙陽/氏有才子八人天
下謂之八愷髙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以至于堯堯不能舉舜臣堯舉八愷八元帝鴻
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渾敦少皥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窮竒顓頊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也以
至於堯堯不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天下/以比三凶謂之饕餮舜臣堯流四凶族雖然猶未始
與民相攖也國而國爾天下而天下爾吾何與夫民哉
三王之於民如恐赤子之啼而亟乳之至五霸則又鞭
朴隨其後也大道何從而行乎故夫使天下之至于此
則亦治天下之過爾以治天下之過而曰民性之異不
[011-9b]
可也自有天地以至于今天下之人欲生而惡死欲逸
而惡勞欲冨而惡貧其同乎其異耶冬之不能葛夏之
不能裘旦暮而已矣隂陽歟寒暑歟其與吾為盛衰歟
不同而同者有所不能易也故書之作亦因天下之不
同而同之云爾而自漢以來言者始曰忠之變質質之
變文不知大道之中果有是乎哉唐選舉志夏之政忠/殷之政質周之政文
文與忠質/皆統人行孔子曰商因於夏禮周因於商禮皆可知而
其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夫百世而猶可知者非損益
[011-10a]
之所從出歟襁褓也垂髫也白首也一身之變然也得
一物而識之終身不忘焉夏之商商之周天下亦自若
爾於三王何有而自周之衰治天下者莫或能繼也有
欲繼之則紛紛然跡彼之芻狗以為天下續曰三王之
治如此又烏覩夫治之意乎夫行之而攖天下之性者
性之所同也天下之偽極矣不知所以同之又将以偽
蓋焉從爾脊脊我則變變從爾呻呻我則瞶瞶是囿毛
羽而復弋之沼鱗介而復釣之也悲夫
[011-10b]
   春秋此篇論夫子/欲明王道也
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又曰其
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孟子數
言何其盡春秋之旨也昔予嘗怪平王之詩不列於天
子之大雅而下同於諸侯之變風久而得之乃知平王
之時無復有王道矣王黍離詩/閔宗周也夫平王之詩何以獨無
王道蓋父子君臣夫婦兄弟王道也隱公即位不稟于
天子左傳魯夫人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注隱公繼室之子當嗣位以禎祥之故追成父
[011-11a]
志為桓尚小是以立為太子帥國/人奉之為經元年春不書即位傳與邾儀父盟于蔑而
授之私盟而天子不問經元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是無君臣之
道也鄭伯克段天子又不問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注/不稱國討而言鄭伯譏失
教也段不弟/故不言弟是無兄弟之道也平王已前未至此極夫
子傷之此春秋所以始於隱公也或削去即位或書其
私盟或削去公子名而書鄭伯或書天王而名宰咺秋/七
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注宰官咺名也咺/贈死不及尸弔生不及哀豫凶事故貶而名之此天子
大夫稱/字之例是皆以王道正之也嗚呼天下不可一日而無
[011-11b]
王道也久矣天下一日而無王道是滅天理而窮人欲
者也吾夫子憫人欲之日起悼天理之將滅所以因魯
史而作春秋葢將以續三王之道而扶天理之將亡也
夫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又刪詩書又
定禮樂又繫周易如是足以明王道矣而又區區作春
秋者何哉葢詩書禮樂先世之遺言而夫子之心曽未
見之行事是吾道於經莫之見也聖人以謂吾道在我
而不遇湯武之位不登王道無復見之行事於是宗魯
[011-12a]
史之筆以見王道之施設焉夫舊史自付之魯史而春
秋乃傳之弟子意以傳來世而初不以示人也彼魯史
者特一實録耳安知所謂王道哉予奪抑揚夫子以王
道注之筆削其筆也見聖人之所在其削也見聖人之
所歸學者儻於筆削之間上遡聖人之心乃知夫子雖
千古而常在也且以隱公元年論之書元年書正月公
即位此魯史也付之魯國者也筆王字於春下而削去
公即位此夫子春秋也此付之門弟傳來世也誠如魯
[011-12b]
又有何義哉惟聖人寓於筆削此所以其義無窮請試
言之夫筆王字於春下乃知王之所為天之所為也削
去公即位三字乃知隱公之即位不稟於天子也自此
類而推之則知不書賵𦵏成風文五/年王不書天經隱元/年又隱
三/年吳楚之人卒不書𦵏者皆聖人削之以正王道也邲
之敗魯之舊史書先縠也而春秋乃書荀林父宣十/二年
侯出奔魯舊史書孫林父甯殖也而春秋乃獨書衞侯
出奔齊耳襄十/四年皆聖人筆之以見王道也因筆削以求
[011-13a]
聖心王道豈不昭昭乎儻於此而求之則二百四十二
年之筆削森然在目皆聖心之發見也聖心之所與王
道之所與也聖心之所奪王道之所去也學者儻未遽
得夫子之心莫若先明大學之道夫大學之道王道也
王道何在在格物也格物者窮理之謂也伊川曰格至/也格物言窮
理/也天下之理無所不窮則幾㣲之至無不極其所至矣
故曰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
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
[011-13b]
天下平儻知格物之學則可以知聖人之心知聖人之
心則可以知聖人之筆削知聖人之筆削則雖生乎千
百載之下一讀春秋乃如歴鄒魯之國登洙泗之堂親
見吾夫子之威儀聞吾夫子之謦欬親傳吾夫子之心
法既傳其心則飲食寢處洒掃應對無非吾夫子之運
用窮而獨善也隱㣲之間有廟堂之顯幽暗之際有日
月之明達而兼善也乾旋坤轉雷厲風飛百物阜康萬
邦綏緝旂常彛鼎不足以形容鐘鼓管絃不足以傾寫
[011-14a]
而髙車駟馬衮冕圭璋有不足以榮輝也
 
 
 
 
 
 
 
[011-14b]
 
 
 
 
 
 
 
 十先生奥論註前集巻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