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59 潛研堂文集-淸- (master)


[036-1a]
濳硏堂文集卷三十六
              嘉定錢大昕
  書
   與戴東原書
孫愐唐韻序稱前後總加四萬二千三百八十三言今
檢廣韻卷首云凡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言廣韻本於
唐韻不應廣韻所收之宇轉倍於唐韻若然則雍熈之
所修者當云刪韻不當云廣韻矣意孫愐序所云增加
者兼注中字而言邵長蘅遽謂孫愐增字至四萬有奇
似可未信惟高明示之
[036-1b]
   與謝方伯論平水韻書
某向有所疑兹願聞於典謁者近儒論韻學者皆謂今
韻二百六部倂爲一百七部始於平水劉淵今案劉淵
壬子新刊禮部韻略不見於
欽定四庫書目惟邵長蘅古今韻略卷首歴敘所見韻
書曾載之然某五十年來徧訪南北藏書家俱無有著
錄者獨吳門黃孝廉家有平水新刊韻略五卷係元刊
本前載河間許古序乃知爲平水王文郁所撰序末題
正大六年已丑則金哀宗年號也於宋爲紹定二年其
時金猶未亾至淳祐壬子則金亾已久矣已丑在壬子
[036-2a]
前二十四年淵所刊者殆卽文郁之本或失其序文而
讀者誤以爲淵所作耳黃公紹韻會敘例並舉江南毛
晃江北劉淵兩家而每部增字於毛則云毛氏韻增於
劉則云平水韻增然則劉淵乃刊平水韻之人而後人
乃以平水屬之劉淵毋乃誤耶且使淵而果宋人也在
稍通古今者豈有慕於元海之名而效之耶惟坊賈鐫
工未嘗學問乃無足恠耳然某究以未見劉書不敢決
其然否浙中博洽之彥多在閣下幕府試一爲咨訪順
風之呼或可得此書下落以訂向來沿習之譌幸閣下
畱意焉
[036-2b]
   與談階平書
昨見足下讀論語一篇引釋文屢空力從反疑空有龍
音予桉廣韻集韻三鍾部俱不收空字古書亦無讀空
爲龍者此必傳寫之譌檢毛詩釋文屢盟削屢婁豐皆
音力住反乃悟力從本力住之譌陸氏爲屢音不爲空
音也屢空之空古人皆讀平聲李頎詩數年作吏家屢
空誰道黑頭成老翁王安石詩五噫尙與時多忤一笑
兼忘我屢空此其明證李壁注介甫詩引論語屢空注
空匱也空苦縱切今作平聲用季章未攷唐人詩故疑
介甫誤讀然亦可證宋詩讀論語屢空字爲去聲矣空
[036-3a]
讀去聲當爲苦貢切而李云苦縱切則又昧於東冬送
用之别胡炳文四書通音空爲力縱切尤謬葢惑於釋
文誤本又泥於當讀去聲輙改從爲縱而不知力與空
非雙聲不能成切也孟子空乏其身孫宣公無音則孫
亦不讀爲去聲朱文公於論語屢空孟子空乏俱未有
音則亦讀平聲文公與季章同時猶能守古音勝於季
章多矣
   荅孫淵如觀察書
得四月六日手敎幷示荅江處士書稿所云西法每事
必與古聖相反誠切中歐邏巴之病至論中星斗柄之
[036-3b]
同異則僕非專門不敢措一詞僕近日好言輿地不言
象緯以目眊夜不能見星知於此事無緣耳史記十二
諸矦年表始共和元年終敬王四十三年今刊本有庚
申及甲子字足下斷以爲史遷正文詆古人不以甲子
紀元之說僕&KR0736之恐有未安古術百四十四年而超一
辰則共和元年必不直庚申東漢以後術家不用超辰
徐廣晉人以共和之初爲庚申固無足恠但不可以誣
史公耳太陰太歲之辨尊見旣與鄙意不合僕今亦不
復言各尊所聞聽後賢決其然否獨於此猶復饒舌者
則以六國表周元王元年徐廣曰乙丑秦楚之際月表
[036-4a]
秦二世元年徐廣曰壬辰後兩表之干支皆徐所注則
此表之干支必出於徐無疑也其最上列干支一格殆
宋以後校刊者妄增後兩表亦無之攷徐注之例惟於
每王元年紀干支此表弟一格每十年輙書甲戍甲申
甲午甲辰甲寅甲子字顯係後人所爲意在便於尋檢
不特非史公本文幷非徐意也足下所言將以取信士
林不當畱此罅隙故復陳芻言以僃采擇
   與馮星實鴻臚書
執事注蘇文忠公詩正王施查三家之誤而補其漏略
可謂豪髮無遺憾矣施氏元本春帖子在端午帖子之
[036-4b]
後查本始易其次以僕攷之兩帖子皆元祐三年所進
是年閏在十二月諺所云一歲兩頭春者也其正月已
酉朔據子由元日㝛齋詩今歲初辛日正三明朝風氣
漸東南還家强作銀幡會雪㡳蒿芹欲滿籃是正月三
日辛亥祈穀四日壬子立春也公於時巳差禮部知貢
舉例當鎻院故不及供帖子其閏十二月十五日丁巳
爲已巳歲之立春節公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詩有
臘雪强飛纔到地之句此立春在臘月之證也任注元
祐三年戊辰作正謂此詩作於戊辰臘月非謂戊辰之
春也施氏編此詩於戊辰歲本無差誤查氏强作解事
[036-5a]
移此詩於已巳卷首并將春帖子移於端午之前則眞
誤矣劉貢父集中題云呈子瞻沖元内翰子開器資舍
人執事據許將傳知成都府元祐三年再爲翰林學士
謂將於三年方旋京未必立春時卽在朝疑任注有誤
僕攷東坡内制集有元祐三年四月十九日宣詔許内
翰入院口宣是則正月立春許固未在朝列若閠十二
月立春正與坡公同直任注本無誤也年譜先生生於
景祐丙子十二月十九日不見干支執事亦疑而未決
僕以遼志朔攷證之是年十二月實乙已朔則公生日
當爲癸亥施元之以爲壬戌者殊未足信伏惟詳察
[036-5b]
   與邱艸心書
讀所作周因於殷禮二句題文後大結有後世得天下
必以征誅爲正之語此本諸宜興儲中子文僕初亦甚
以爲然今乃知其不可爲訓殆明時士大夫欲尊崇其
太祖駕乎唐宋開剏諸君之上故有是論儲氏習聞而
不加察爾攷唐虞三代皆封建之世其土地人民天子
與諸矦共之天子不甚尊諸矦不甚卑處茅茨土階食
土簋土鉶而以匹夫匹婦之飢溺爲已患固未知有天
下之足樂也唐虞得舜禹而行禪讓殷周遇桀紂而行
征誅當時皆知其非富天下故不特舜禹爲聖人卽湯
[036-6a]
武亦不可謂之非聖人也自秦人廢封建爲郡縣遂以
天下爲天子私有竭四海以奉一人盡改古昔淳朴之
俗欲爲子孫萬世之利迨其後嗣不肖天怒人怨豪傑
之士椉其亂而攘取之其起于編戶者則託征誅之名
其起于權臣者則託禪讓之名要其初皆因利椉便尙
詐力而違仁義非有除暴安民之心也其傳世短促者
姑置勿論若漢唐宋明開國以後規模整肅粲然可觀
雖無濬哲欽明之德實有安民和眾之功則推之爲三
代之下之賢君可也奚必較量其起事之正否而上下
其手乎世徒見禪讓者之悖于舜禹遂疑征誅者之近
[036-6b]
于湯武曾不&KR0736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以甕牖棬樞之子
而輙生覬覦神器之&KR0736此王法之必不容者而靦然自
謂得其正乎彼右漢明而左唐宋者其亦昧于理矣且
卽以漢明兩代較之秦楚仇敵之國秦之滅楚距陳勝
起事僅十有三年沛公世爲楚人背秦未爲不義若明
太祖則自祖父以來久入元版圖矣不得以漢相例就
令有以解之而與漢起事者有陳勝項籍諸人與明起
事者有韓林兒徐夀輝諸人眾人逐鹿而一人得之將
以一人爲正眾人爲僞乎抑幷此眾人而皆得爲正乎
昔南巢坶野之役未聞有與湯武爭王者故婁敬張良
[036-7a]
謂陛下得天下興周異漢祖未嘗以爲忤也漢明之與
唐宋相去直伯仲間耳何得正不得正之別哉孔子言
雖百世可知葢主三綱五常而言至于易姓改物變態
非一端聖人固不能預知要亦不外此兩種窠曰聖人
雖惡曹馬之妄學舜禹&KR0856不喜張獻忠李自成之妄學
湯武也儒者立言當爲萬世生民慮吾恐征誅之慘㪅
甚于禪讓故不可以不辨
   荅嚴久能書
來敎以漢書鮦陽縣孟康音紂不當有紅反字引盧校
經典釋文爲左證旣明白矣僕少壯時聞故友吳山夫
[036-7b]
戴東原之言謂孟康本音紂紅切小顏謂音紂非是及
校漢書卽用兩君緖論晚歲讀抱經先生校本其時攷
異久經刊刻是兩說者疑未敢決故不復訂正非有意
䕶前也足下引吾家廣伯說謂東與尤矦聲近通用則
愚以爲未必然古書一字可兼數音未聞彼韻可合此
韻漢儒云某與某聲相近特就一字之聲言之卽六朝
所謂雙聲也雙聲與疊韻判然不同奈何因一兩字聲
偶相近輙欲幷其韻而通之乎聲音本於文字文相從
者謂之正音聲相借者謂之轉音正音一而已轉音則
字或數音正音如宗族昭穆雖遠而實出一本則引而
[036-8a]
同之故㗋舌脣齒音不同而合爲一部轉音如婚姻夫
之與婦至親也而婦之族不可以混夫之族故音之轉
必淸濁舒斂同位同等乃可假借其它同部之字仍風
馬牛不相及也顧亭林論古音分部最有倫理而毛大
可妄爲通韻之說以攻之夫使韻而可通則亦不必言
韻矣卽以東鍾一類言之東冬江也陽庚也淸靑也蒸
也顧氏析爲四類而毛通爲一部旣泛濫而不可訓矣
依廣伯所舉則與尤矦又聲近可通也試引廣伯之例
而通之番禺之禺轉爲魚容切鬼容區卽鬼臾區也從
臾卽慫恿戎讀如汝是魚虞亦相近也左傳晉伯宗二
[036-8b]
傳作伯尊莊子導大窾向秀讀窾爲空是眞文至元先
亦相近也書䕫夔齊粟卽史記之匑匑封龍山亦作飛
龍山艐讀若宰是支微灰亦相近也以一二字之聲近
而引以爲通用之例古今尙有正韻乎古音直如特直
九反當讀如投之上聲而紂紅反亦讀如同卽謂孟康
音紂亦取同之轉音而非如廣伯聲近之例也僕與廣
伯素無一面恨生前未與盡其同異故敢復于足下唯
足下審之
   荅周松靄同年書
久未奉書左右伏想撰述日富道遠不獲追隨講席聞
[036-9a]
所未聞良㴱悵㒺大製十三經音略於聲音淸濁開合
之理剖析入微唯是方音師授各殊足下所指誤讀之
字敝鄕卽有未誤者尺素不能覼縷也前聞足下㴱詆
亭林顧氏古音而以吳才老叶韻爲善私億足下尊崇
考亭不欲立異耳今讀毛詩叶音補正一篇於朱傳駮
辨極多卽以服叶蒲北反言之扶服讀匍匐經典旣有
明證轉輕脣爲重脣於字母亦無觸背再以有狐候人
六月諸篇證之服與職德同韻亦復何疑而足下必改
符弗反以從本母夫三十六母出于唐末又在陸法言
孫愐之後足下旣知六朝後出之書不可以繩三百篇
[036-9b]
又何必以晚出之字母繩三百篇耶足下所譏于亭林
者特謂其不講字母今才老與朱子巳不能免於訾議
則又何責乎亭林此僕之所以不敢附和也承索拙序
自媿才非元晏不足以增太沖聲價故遲回久之無以
下筆伏唯垂宥
   與程秀才書
承以所著易源待正稾相示僕於經義素非專門先天
無極之恉尤所不解今讀足下書所謂欽其寳莫能名
其器者也竊嘗恖之宣尼學易但云可以無大過其贊
顏氏子曰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聖賢學易
[036-10a]
不過欲保此身使無大過而巳小過雖聖人未敢自信
爲必無也故曰震无咎者存乎悔又曰无咎者善補過
也聖人唯自覺其有過而悔之卽已不覺而人告之亦
怵然爲戒卽悔卽改此不遠復无祗悔之所以元吉也
若夫亢而有悔迷而終凶雖聖人亦末如之何也矣古
之聖賢求易于人事故多憂患戒懼之詞後之儒者求
易于空虛故多高㴱窈妙之論聖人觀易不過辭變象
占四者今舍象占而求卦畫又舍卦畫而求畫前之易
欲以駕文王孔子之上自謂得千聖不傳之秘由是自
處至髙自信至㴱謂已之必無過且患人之言其過辯
[036-10b]
論滋多義理益昧豈易之敎固若是乎此僕之所以不
敢言易也
濳研堂文集卷三十六 門人吳嘉泰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