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53 戴東原集-淸- (master)


[001-1a]
戴東原集卷弟一
 四庫館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戴震譔
   河閒獻王傳經考
   周易補注目錄後語
   尙書今文古文考
   書顧命後
   書鄭風後
   書小雅十月之交篇後
   書小雅後
   詩摽有梅解
[001-1b]
   詩生民解
   周禮大史正歲秊解一
   周禮大史正歲秊解二
   大戴禮記目錄後語一
   大戴禮記目錄後語二
   春秋改元卽位考上
   春秋改元卽位考中
   春秋改元卽位考下
   周之先世不窋巳上闕代系考
河閒獻王傳經考刻石河閒府/獻王祠左壁
[001-2a]
漢初六&KR2887散而復集文帝時詩始萌芽獨有魯詩景帝
時有齊詩韓詩而毛公爲詩故訓傳三十卷鄭康成六
&KR2887論云獻王號之曰毛詩漢書儒林傳贊武帝立五經
博士書歐陽禮后易楊春秋公羊僅臚四經者魯齊韓
三家之詩巳立文景閒矣趙岐孟子題辭曰文帝欲廣
文學之路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此事史家闕
略不載又曰後罷傳記博士獨立五經葢言罷於武帝
也宣帝㪅立大小夏侯尙書大小戴禮施孟梁丘易穀
梁春秋元帝立京氏易平帝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
文尙書而周官經劉歆末秊知周公致太平之迹段玉/裁案
[001-2b]
此迹字禮記/正義作道迹具於斯始有傳者凡羣經傳記之先後
表見於漢大致可考如此今三家詩亾而毛詩獨存㫺
儒論治春秋可無公芉穀梁不可無左氏當景帝武帝
之閒六&KR2887初岀羣言未定獻王乃立毛氏詩左氏春秋
博士識固卓卓景十三王傳稱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
秦舊書周官尙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
七十子之徒所論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云景帝時河
閒獻王好古得古禮獻之或曰河閒獻王開獻書之路
時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事官一篇乃購千金不得取
考工記以補之陸引或曰者無明據也然本傳&KR0844獻王
[001-3a]
所得書首周官漢經師未聞以敎授馬融周官傳謂入
於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見是也其得自獻王無疑鄭康
成六&KR2887論云河閒獻王古文禮五十六篇其十七篇與
高堂生所傳同而字多異記百三十一篇斯卽本傳所
&KR0844禮禮記謂古文禮與記矣周禮六篇鄭亦繫之獻王
又爲陸氏得一證大小戴傳儀禮又各傳禮記往往別
有采獲出百三十一篇者殆居多司馬貞以今文孝經
爲獻王所得顔芝本是書本傳不&KR0844雖顔芝河閒人不
必至獻王始得也獻王自著書&KR2887文志有對上下三雍
宮三篇又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作樂
[001-3b]
記成帝時王禹獻二十四卷記者是漢志題曰王禹記
以別樂記二十三篇也史稱獻王學舉六&KR2887王入朝獻
雅樂及對詔䇿所問三十餘事悉不傳凡獻王所得書
或亾或存其可知者如此
周易補注目錄後語
鄭康成始合彖象於經如今王弻本之乾卦後加彖曰
象曰者是也弻又分文言於乾坤後各加文言曰而自
坤卦巳後彖及象之論兩體者分屬卦詞後解爻詞者
逐爻分屬其後於是漢時所謂十二篇莫能言其舊孔
沖遠曰易經本分爲上下二篇彖象釋卦亦當隨經而
[001-4a]
分故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繫五下繫六文
言七說卦八序卦九襍卦十鄭學之徒竝同此說漢書
&KR2887文志曰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是十二篇三家
所同也儒林傳曰費直治易長於卦筮無章句徒以彖
象繫辭十篇之言解說上下經葢費氏易不自立故訓
章句其解說經卽用十篇之言明其當時之口講指畫
如此是十二篇費氏未嘗改也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
施孟梁丘經或脫去無咎悔亾惟費氏經與古文同初
不聞劉向班固言其篇題與諸家異後人誤讀儒林傳
乃贋作費氏易省去彖象繫辭之目總以一傳字加於
[001-4b]
彖象之首紛紛咎費氏改經不察之論也武帝時博士
之業易雖巳十二篇然㫺儒相傳說卦三篇與今文大
誓同後出說卦分之爲序卦襍卦故三篇詞指不類孔
子之言或經師所記孔門餘論或別有所傳述博士集
而讀之遂一歸孔子謂之十翼矣
尙書今文古文考
尙書二十八篇濟南伏生所傳後附益大誓一篇用當
時隷書寫之故稱今文尙書而景帝時魯恭王壞孔子
宅所得者多十六篇許叔重說文解字敘記六體書一
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葢如商周鼎彞之書故稱古文
[001-5a]
尙書以入於秘府未&KR0844學官故謂之中古文伏生書無
大誓而史記乃云伏生求其書亾數十篇獨得二十九
篇殆因是時巳於伏生所傳內益以大誓共爲博士之
業不復別識言耳劉向別錄曰民有得大誓書於壁内
者獻之與博士使讀說之數月皆起傳以敎人劉歆移
書大常博士曰孝文皇帝始使掌故鼂䥘從伏生受尙
書尙書初岀屋壁朽折散絶大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
鄭康成書論曰民閒得大誓劉鄭所記可援以補史家
之略衞宏定古文尙書敘云段玉裁案當作/詔定古文官書伏生老不
能正言言不可曉使其女傳言敎䥘齊人語多與潁川
[001-5b]
異䥘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屬讀而巳此不察
之說也濟南張生及歐陽生和伯實躳事伏生受書由
是書有歐陽大小夏侯之學史記及漢書皆曰秦時燔
書伏生壁藏之漢興卽以敎於齊魯之閒其非得之口
誦無女子傳言事甚顯白大誓外有百篇之序史記竝
見采錄前此大常蓼侯孔臧與安國書曰臧聞尙書二
十八篇取象二十八㝛何圖乃有百篇邪案孔叢子僞/書不足據
是大誓倂序爲伏生書所無明甚百篇舊次湯誓在臣
扈後咸有一德在湯誥後周官在立政前蔡仲之命費
誓在呂刑前孔沖遠曰鄭依賈氏所奏別錄爲次是也
[001-6a]
古文尙書之出於漢代者儒林傳稱逸書得十餘篇劉歆
言逸書十六篇藏於秘府伏而未發蓺文志言以考二十
九篇得多十六篇荀悅漢紀言得古文尙書多十六篇武
帝時孔安國家獻之馬融書序言逸十六篇絶無師說其
篇名則鄭注書序逸篇之目舜典汨作九共大禹謨棄稷
案正義曰馬鄭王所/據書序名爲棄稷五子之歌胤征典寶湯誥咸有一德
伊訓伊陟案舊作肆命今/從宋板書正義原命武成旅獒冏命以此十六
卷合今文所有之二十九卷百篇之序一卷是爲&KR2887文志
尙書古文經四十六卷九共析爲九則逸書凡二十四而
今文所有者析爲三十四盤庚大誓各分而三顧命分王
[001-6b]
若曰巳下爲康王之誥也不數百篇之序故劉向別錄云
五十八篇桓譚新論云古文尙書舊有四十五卷爲五十
八篇&KR2887文志雖數百篇之序增多一卷而四十六卷者一
卷篇亾鄭康成所謂武成逸篇建武之際亾適當其亾篇
故志厪稱五十七篇古文非博士所治是以謂之逸書
劉向劉歆班固賈逵校理秘書咸得見之民閒則有膠
東庸生之遺學建初延灮灮和中嘗詔選高才生能通
者以扶微學廣異義而後漢之儒如尹敏周防孔僖杜
林衞賈馬鄭傳是學不一人然賈馬鄭雖雅好古文其
作訓注亦但解其今文所立於學官者豈逸篇殘脫失
[001-7a]
次不可讀歟逸書旣亾東晉元帝時梅賾乃奏上古文
尙書孔安國傳於二十八篇析爲三十一之外㪅析堯
典皋陶謨爲舜典益稷増多十九篇析爲二十五以傅
合五十八篇之數散百篇之序引冠篇首而分同序者
同卷異序者異卷亾篇之序&KR0844次其閒爲四十六卷以
傅合&KR2887文志所錄卷數葢莫由知聚斂羣書而爲之者
實始何人賾自言受之臧曹曹受之梁桺桺受之蘇愉
愉受之鄭沖而其說往往與王肅不異是又今之古文
尙書而非漢時秘府所藏經師所渉之十六篇矣
書顧命後
[001-7b]
馬鄭王本分王若曰巳下爲康王之誥東晉晚出之古
文分王出在應門之內巳下爲康王之誥皆非也案馬/鄭王
所傳眞古文/不得幷非之考此篇自狄設黼扆綴衣至末踰秊卽位
事也必日前陳設故不書日踰秊卽位禮之大常不必
書日而知也大&KR0854降收則受冊命畢而諸侯出廟門俟
王出在應門之內乃記卽位之儀顧命之篇其大端有
三羣臣受顧命一也踰秊卽位康王先受冊命二也適
治朝踐天子之位三也說者不察受冊命及出至路門
外應門內之治朝屬踰秊遂疑西方東方諸侯爲來問
王疾者則新喪內天崩地坼之痛而從容興荅必無是
[001-8a]
情又不必論其他事之禮與非禮矣
書鄭風後
&KR0844於王之後者顧炎武曰自邶至曹皆周初之次序
先邶鄘衞殷之故都也次之以王周東都也何以知其
周初之次序邶鄘也晉而謂之唐也皆西周之舊也惟
鄭乃宣王所封中興之後始立其名於大師而&KR0844於諸
國之先者鄭亦王畿之内也故次於王也桓公之時其
詩不存故首緇衣如顧氏說鄭之名&KR0844在大師者西鄭
也國語鄭桓公有滅虢鄫等十邑之謀武公卒取之遂
居濟洛河潁之閒以始受封之鄭名之是謂新鄭又曰
[001-8b]
東鄭今所繫詩東鄭之詩也鄭之名不改故大師所&KR0844
亦不改也樂記魏文侯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聽鄭衞之音則不知倦子夏謂其所好者溺音許叔重
五經異義以鄭詩解論語鄭聲淫而康成駁之曰左傳
說煩手淫聲謂之鄭聲言煩手躑躅之聲使淫過矣其
注樂記桑閒濮上之音引紂作靡靡之樂爲證不引桑
中之篇明桑閒濮上其音之由來巳久凡所謂聲所謂
音非言其詩也如靡靡之樂滌濫之音其始作也實自
鄭衞桑閒濮上耳然則鄭衞之音非鄭詩衞詩桑閒濮
上之音非桑中詩其義甚明後儒謂變風有里巷狹邪
[001-9a]
之作存之可以識其國亂無政左氏春秋鄭六卿餞韓
宣子於郊所賦詩固後儒所目爲淫奔之詞者豈亦播
其國亂無政乎若曰賦詩&KR0856章則亦有當辨五常之際
本自相通或朋友兄弟夫婦之詩用之於君臣或男女
之詩用之於好賢然不可以邪僻之言加之君子鄙褻
之事誦之朝廷接之賓客據是&KR0856之毛詩言變風止乎
禮義信矣
書小雅十月之交篇後
鄭康成氏箋毛詩云周之十月夏之八月也梁虞&KR1184
傅仁均及一行竝推周幽王六年乙丑歲建酉之月辛
[001-9b]
卯朔辰時日食宋劉原甫始疑爲夏正月近閻百詩尙
書古文疏證初亦用劉原甫説謂虞&KR1184諸人傅會後旣
通推步上推之正合復著論自駁舊時之失然其言曰
康成考之方作箋又曰經解不可盡拘以理者此類是
也則又不然毛詩篇義云刺幽王箋乃謂當爲刺厲王
豈與所推合乎康成葢決以理而已趙子常云詩本歌
謡又多民事故或用夏正以便文通俗子常此論明詩
中用夏正者原無所拘滯然則十月之交篇舉斯時日
食以陳諫泥何例必取夏正而廢周一代正朔之大爲
不可用乎病在析理未精猥以爲經解不可盡拘以理
[001-10a]
是開解經者之獘也國語幽王三秊西州三川皆震三
川竭岐山崩此詩所謂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爲谷
㴱谷爲陵正指其事詩繫之幽王國語亦其一證古無
推日食㳒魏黄初巳後始課日食疏密及張子信而益
詳然唐宋推步家猶未能立㳒無舛有當食不食不當
食而食之謬說載在史志大致日月交食一事可以驗
推歩得失其有不應失在立㳒不失在天行也使有變
動失行則必不可以得其準無從立推之之常㳒矣或
日日食旣預推而得聖人畏天變之意何如曰此變其
縣象著明之常不必爲變其行度之常也豈有天變見
[001-10b]
於上而聖人不恐懼修省者乎人君日食修德月食修
刑依乎陰陽立義無非敬天畏天之誠耳或曰詩言亦
孔之醜又言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何也曰此以王不知事天而但陳天變以諫戒也縣象
著明莫大乎日月猶有時蔽虧人君而可自謂無蔽無
足虧君德乎日君象月臣象日失其明俾晝作夜君德
如斯豈不甚醜冀王反己自責知其蔽而醜之則修德
而復乎常明之體矣
書小雅後
鹿鳴巳下二十二篇漢經師以爲正雅亾其詞者六故
[001-11a]
鄭康成詩譜云小雅十六篇爲正經采薇出車杕杜漢
世有謂爲懿王時詩者據詩中曰天子曰王命毛鄭解
爲殷王徒泥正雅作於周初耳苟其詩得乎義之正而
爲治世之正事何必非正雅乎文王未嘗自稱王成康
以後昭穆共懿考夷厲宣八王而宣王命吉甫北征曰
玁狁孔熾則前此二百餘秊閒固不必無玁狁崛強之
事矣宣王之臣皇父謂南仲爲太祖豈必遠求南仲於
文王時與文王之臣亦未聞有南仲者南陔巳下則又
周初雅樂未可泥今之篇什弟次定作詩時世也
詩摽有梅解丙戌
[001-11b]
毛鄭皆以此詩專爲女子秊二十當嫁者而言爲說本
周禮又皆以梅之落喩秊衰鄭則兼取梅落見巳過春
而至夏似迂曲難通集傳以爲女子貞信自守懼其嫁
不及時而有强㬥之辱豈化行之世女宐有此懼邪亦
非也古者嫁娶之期說𡵨而未定其以少長論者或主
於男三十女二十或目此爲期盡之㳒據詩禮證之男
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筓而字男子二十曰弱冠三
十日壯有室女子十有五秊而筓二十而嫁有故二十
三秊而嫁葢冠而後有室筓而可以嫁春秋傳晉侯問/公秊季武子對
日會于沙隨之歲寡君以生晉侯曰十二秊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禮也
[001-12a]
自二十至三十女自十五至二十皆婚姻以時者也譙/周
云男自二十以及三十女自十五以及二十皆得以嫁/娶先是則速後是則晚凡人嫁娶或以賢淑或以方類
豈但秊數而巳若必&KR1044十秊乃爲夫婦是廢賢淑方類/苟比秊數而巳禮何爲然哉則三十而娶二十而嫁說
嫁娶之限葢不/得復過此耳大戴禮記曰男八歲而齔毁齒/也十六然
後精通然後其施行女七歲而齔十四然後其化成盧/辯
注云古者皆以二十三十爲婚/姻之秊十四十六爲嫁娶之期此舉其端言之也墨子
書曰㫺聖王爲㳒曰丈夫秊二十毋敢不處家女子秊
十五毋敢不事人王肅云前賢有言丈夫二十不敢/不有室女子十五不敢不有其家
舉其中言之也周官經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
名以上皆書秊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001-12b]
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
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此舉其終之大
限冒之也不使民之後期而聽其先期恐至於廢倫也
亦所以順民之性而民自遠於犯禮之行也周禮凡言
會者皆謂歲計日會中春令會男女者使其屬稽之覈
之三十之男二十之女貧不能婚嫁者許其殺禮殺禮
則媒妁通言而行謂之不聘不聘謂之奔故曰於是時
也奔者不禁奔之爲妻者也記曰聘則爲妻奔則爲妾
奔之爲妾者也買妾者納財而不用禮因其不聘故謂
之奔左傳聲伯之母不聘穆/姜日吾不以妾爲姒凡三十之男二十之女非
[001-13a]
有故而後期者爲不用令非仲春不禁之時而不行六
禮者爲不用令國語句踐欲報吳誓其民曰女子十七
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此志在
蕃育人民故限之使速婚若民之先期男十六而娶女
十四而嫁亦不聞古人有禁也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如周禮中春許行之者皆男女以正者也其以日月
論者或主於起自仲春至仲夏猶承春末未遠過此則
止矣或主於起自季秋至仲春則禮殺而止夏小正二
月綏多士女說曰綏安也冠子娶婦之時也豳詩曰春
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采蘩夏小
[001-13b]
正繫之二月而衞詩曰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言自納采
至親迎節次非可驟施從容用禮然也荀卿書曰霜降
逆女冰泮殺止韓詩/傳同殺止云者葢季秋之月農事僃收
婚嫁之禮漸舉至冰泮巳盛行仲春耕者少舍猶得合
男女之事是時從容用禮者固多其貧不能婚嫁者會
計其秊因以是時許其殺禮自是而後民急農事婚嫁
亦漸止矣周禮中春之令專爲不僃六禮之民糾察其
殺禮之由且三十之男二十之女至是盡許其殺禮婚
嫁過此豈有後期者哉凡婚嫁僃六禮者常也常則不
限其時月其殺禮不聘者權也權則限以時月夫婚姻
[001-14a]
不使之六禮僃則禮敎不行夫婦之道闕而淫僻之罪
繁不計少長以爲之期則過其盛壯之秊而失人倫之
正不許其殺禮則所立之期不行旣殺禮而不限以時
月則男女之訟必生以是言之周禮三十二十之期及
中春之令昭然矣荒政之十曰多昏則又不計其秊不
限仲春而皆許殺禮者古人立中以定制女子卽過二
十亦未遽爲秊衰則知梅落非喻秊衰也梅之落葢喻
女子有離父母之道及時當嫁耳首章言十猶餘七次
章言十而餘三卒章言皆在頃筐喻待嫁者之先後畢
嫁也周禮所言者實古人相承之治㳒此詩所言卽其
[001-14b]
見之民事者也錄之召南所以見治㳒之修明咸知從
令歟
詩生民解
此詩異說紛然秦漢閒儒巳莫能徵考治經所當闕疑
者也然其事關禮典之大又不可徒守闕疑之義合詩
禮綜覈之周禮亯先妣在亯先祖之前鄭注云周立廟
自后稷爲始祖姜嫄無所妃是以特立廟而祭之然則
周人特立姜嫄廟之意非后稷㪅無所祖而不得不妣
姜嫄一人乎至於魯葢亦立姜嫄廟謂之閟宮魯何以
作閟宮周立太廟事后稷別爲姜嫄立廟魯侯承祀見
[001-15a]
於詩曰皇皇后帝皇祖后稷見於禮曰魯人將有事於
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宮鄭注云吿后稷也吿之者將以
配天然則以周亯先妣推事后稷之義事之魯亦推事
后稷之義而事之乎帝繫曰帝嚳上妃姜嫄本失實之
詞徒以傅會周人禘嚳爲其祖之所自出國語禘郊宗
祖報五者禘郊與宗祖之名異有虞氏郊堯商人禘舜
禮記祭㳒易之以有虞氏郊嚳宗堯殷人禘嚳嚳在郊
禘未可知也虞舍其先世而宗堯是亂宗屬矣非也使
嚳爲周家祖之所自出何雅頌中言姜嫄言后稷竟無
一語上溯及嚳且姜嫄有廟而嚳無廟若曰履跡感生
[001-15b]
不得屬之嚳則嚳明明非其祖之所自出曾謂王者事
祖禰之大義而可蒙昧其閒乎由是以言周祖后稷於
上㪅無可推后稷非無母之子故姜嫄不可無廟始祖
廟之外別立姜嫄廟不在廟制之數周禮亯先妣與天
神地示四望山川皆分用前代之樂亯先祖用周大武
此禮意之至微也無於禮者之禮也明乎禮可以通詩
詩美姜嫄曰克禋克祀以弗無子何也禋祀竝事天之
名德可以當神明然後能事天姜嫄無夫而生子故推
明其德之能禋祀上帝卽魯頌閟宮所稱赫赫姜嫄其
德不回上帝是依是也凡言德行至於能事天皆純粹
[001-16a]
無疵之極詞克也者不負是事也以弗無子者許益之
云弗無之爲言有也如莫匪爾極者皆是爾極也求福
不回者求福之正也方社不莫者祭之早也其則不遠
者則之近也如許氏說無庸破弗爲祓然不直曰是以
有子而曰以弗無子反言以見其非理之常次章曰上
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何也古字丕皆作不前曰
以弗無子後曰居然生子莫知其由也氣化生人巳後
旣人類相生久矣忽有界乎氣化之際者而所生又非
常之哲人豈可謂之偶然乎莫明於言禋祀獲福之常
理以見哲人降生與降福無二理也聖人之所難言也
[001-16b]
三章言生而棄之感其異然後收養之后稷之名棄以
此此必非設言也使未嘗棄而言之是誣也舊說祠高
禖祓除無子求有子及生子月辰又居側室肅戒不御
箋云夙之/言肅也若是則姜嫄有夫而求子反以生子歸之&KR1755
跡決爲非父之子至於棄之是惑也非父之子矣又安
得以嚳爲父乎商人祖契於上亦㪅無可推故商頌言
有娀與周之但言姜嫄同不然何異知母而不知父舍
德行人事而詞渉禨&KR1444怪迂商周之禮與詩咸悖矣稷
契之生旣皆非常或棄或否何也上古人心醇質以爲
不祥則棄不以爲不祥則不棄無他故也
[001-17a]
周禮大史正歲秊解一乙亥
周之歴㳒掌於馮相氏占變掌於&KR0854章氏而大史所掌
者歷日天時之書凡推步望氛不屬焉然又曰正歲秊
以序事據推歩言之乎非也爾雅夏曰歲商曰祀周曰
秊夏數得天故殷周雖改正朔仍兼用夏正周用夏不
用殷故舉歲秊不及祀歲也者夏時也以建寅爲孟春
秊也者周以建子爲正月也夏之歲周之秊不同而兼
用不可弗正之以序別其行事如祭祀田獵逆暑迎寒
之屬夏時繫仲春者周爲四月繫仲秋者周爲十月是
也鄭康成注中數曰歲朔數曰秊中數云者日躔發斂
[001-17b]
一周凡三百六十有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十二
分之自前中氣入後中氣三十日而有盈分朔數云者
月與日會以成一月凡十二月三百五十四五日有閏
月則三百八十四日日月同行謂之合朔自前朔距後
朔三十日而有虚分中朔之㳒馮相氏職之矣康成據
以别歲秊之名稽諸古籍未有明證矧夏時首建寅中
數起冬至建子是又二說之不可相通也然則偏據爾
雅得非孤證歟曰周禮有之其爲夏時之正月元日謂
之正歲正歲者猶曰歲之正始也凌人歲十有二月令
斬冰明夏時之十有二月也以周禮解周禮一書之中
[001-18a]
無事於㪅端立異矣
周禮大史正歲秊解二
周禮之書曰歲終曰正歲曰春秋冬夏皆夏時也夏數
得天以夏時經紀庶事斯順而易明然周之頒朔必以
周正故用夏謂之歲用周謂之秊大史按其從夏時所
行之事合以周之歴日此之謂正歲秊以序事也後儒
或謂正月之吉亦夏時其說曰凌人掌冰政杜子春改/政爲正屬
下/句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十二月爲夏之十二月
則正月亦爲夏之正月舍此無證也余以謂周禮重別
歲秊之名直曰正月之吉則知爲周正月也不直曰十
[001-18b]
有二月而曰歲十有二月加歲以明夏以別周則知爲
夏時也此周禮之義例也他書不/必然如正月之吉亦夏時
是無別於正歲而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布敎于邦國
都鄙又曰正歲令于教官郷大夫正月之吉受敎灋于
司徒退而頒之于其鄉吏使各以敎其所治正歲令羣
吏攷灋于司徒以退各憲之於其所治之國州長正月
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灋正歲則讀敎灋如初異正
月正歲之名而事不異其爲二時審矣凡言正月之吉
必在歲終正歲之前未嘗一䥘舉於後其時之相承正
月爲建子之月歲終爲建丑之月正歲爲建寅之月也
[001-19a]
周之以建子爲正月一王正朔之大不可沒焉者也使
有夏無周周焉用改正朔哉周禮所志於官事無不僃
曾謂一王正朔之大可以空其事沒其文而使後人之
讀是書疑若周未嘗改正朔也者則周正爲大不美而
不可存也豈周之書哉今其書先之以正月之吉布政
之始也故曰始和謂始協調之繼之以正歲於是而後
得徧奉以行也六官之長有止言正月之吉不言正歲
者上之所愼在宣布之始也六官之屬有止言正歲不
言正月之吉者待上之宣布乃齊同奉行也上之布之
必不能一日而徧王畿千里之廣下之奉行又同用是
[001-19b]
日惡能相及乎哉是故因時制其宐以建子之月宣布
自上一王正朔之大旣非闕然無事以建寅之月百職
咸舉夏數得天復順其序而不違孔子論爲邦用夏時
而作春秋必奉周周禮用正歲以合天而必先正月之
吉以著正朔其義一而巳矣
大戴禮記目錄後語一
鄭康成六&KR2887論曰戴德傳記八十五篇隋書經籍志曰
大戴禮記十三卷漢信都王太傅戴德撰今是書傳本
卷數與隋志合而亾者四十六篇隋志言戴聖刪大戴
之書爲四十六篇謂之小戴記殆因所亾篇數傅合爲
[001-20a]
是言歟其存者哀公問及投壺小戴記亦&KR0844此二篇則
不在删之數矣他如曾子大孝篇見於祭義諸侯釁廟
篇見於襍記朝事篇自聘禮至諸侯務焉見於聘義本
命篇自有恩有義至聖人因教以制節見於喪服四制
凡大小戴兩見者文字多異隋志巳前未有謂小戴删
大戴之書者則隋志不足據也所亾篇目不存或兩見
實多耳然因隋志而知隋唐閒所存巳厪三十九篇史
繩祖謂大戴記襍取家語之書其說不然家語王肅所
私定竊取其書爲之史氏誤連讀公冠篇孝昭冠辭爲
成王冠辭而云祝辭內有先帝及陛下字周初豈有此
[001-20b]
家語止稱王當以爲正此史氏不審章句謬加譏評也
王肅襲取爲冠頌巳章句不辨家語襲大戴非大戴取
家語就此一條亦其明證
大戴禮記目錄後語二
右太傅禮見存三十有九篇不題作注人姓名朱子引
明堂之說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鄭注曰㳒龜文以注
爲康成作也惟王伯厚指爲盧景宣辯之注是書自漢
迄今注獨此一家而脫誤特多余嘗訪求各本得舊本
五參互校正今春正月盧編修召弓以其校本示余又
得改正數事盧編修本所失者則余五本中或得之若
[001-21a]
疑文闕句無從考得姑俟異日鄭康成注學記引武王
踐阼孔沖遠以師尙父亦端冕及西折而南皆爲鄭所
加又丹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強怠勝敬者亾瑞書則曰
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今
各本不與沖遠所見同殆俗儒未省照徒據鄭孔稱引
竄改也公冠篇太子儗焉各本譌作天子吳幼淸儀禮
逸經亦然幸盧注可考其公冠之譌爲公符王伯厚困
學紀聞巳莫是正許叔重五經異義論明堂稱戴記禮
說盛德記語在今明堂篇中魏書李謐傳隋書牛閎傳
俱稱盛德篇或稱泰山盛德記葢隋唐巳前故書無所
[001-21b]
謂明堂篇者今目錄兩七十四晁公武亦云然陳振孫
云兩七十二熊朋來吳幼淸皆云兩七十三此盛德第
六十六後篇題竄改之證朱子稱引明堂不稱盛德自
唐宋閒巳分合竄易非復前人之舊舉若斯矣書十有
三卷凡五卷無注卷之四卷之五立事至天圓十篇篇
題竝冠以曾子卽漢&KR2887文志之曾子書尙存於是卷之
九千椉四代虞戴德誥志卷之十一小辨用兵少閒王
伯厚以爲卽漢志孔子三朝記七篇中隔以卷之十篇
祑淆亂也注中徴引漢魏晉之儒有康成譙周孫炎宋
均王肅范甯郭象及楊孚異物志然則爲景宣注甚明
[001-22a]
乾隆丁丑孟夏月戴震記
春秋改元卽位考上
卽位之禮先朝廟明繼祖也岀適治朝正君臣也事畢
反喪服喪未終也踰秊而後改元卽位春秋於內稱公
於外書爵未踰秊於內稱子於外書某子世變相尋未
踰秊旣葬卒哭而卽位焉踰秊乃改元諸侯之失禮也
因其旣嗣爵則書爵彼未嗣爵者而我以爵書可乎彼
旣嗣爵者而我不以爵書可乎立子以正君薨爲喪主
春秋卽正其爲君義素定也世子雖在喪未改元卽位
不可謂君臣之分未定也以篡返國者絕之不以國氏
[001-22b]
以有正也公子爭國分非君臣不絕之無正也則以國
氏立子不以正未卽位不正其爲君義不素定也雖有
先君之命私也卽君位於朝然後成之爲君繼正卽君
位春秋書春王正月公卽位不於正月闕無事則不書
正月非朔則書日定/公繼正之變文書春王正月以存其
事不書卽位以表微隱/公繼故卽君位經國之體不可以
巳也踐其位者宐有㴱痛之情春秋書春王正月以存
其事不書卽位以見其情莊公閔/公僖公繼故之變文則書卽
位繼故而書卽位以不書卽位者比事類情是爲忍於
先君也
[001-23a]
春秋改元卽位考中
先君雖未葬旣踰秊則書爵桓十三秊書衞矦成三秊
書宋公衞侯是也書爵與國內稱公同文公成公皆先
君未葬春秋書曰公卽位踰秊也旣葬踰季/不必論矣雖旣葬猶
日子文十八秊書子卒僖二十五秊書衞子未踰秊也
未葬未踰秊/不必論矣是故諸侯卽位以踰秊爲&KR0856不斷於葬未
葬有旣葬未踰秊而書爵者乎宣十秊書齊矦秋季孫/行父如
齊聘新君/初卽位成四秊書鄭伯旣卽位嗣爵矣春秋不得而
書子也其變禮也不知所始始變禮者不恤人言必有
所託如傳言晉于/是始墨之類春秋獨齊鄭各一見之爲左氏學者
[001-23b]
不察此之失禮而議夫未葬踰秊書爵者是文公成公
書公卽位胥可議也文十四秊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
先君未葬未卽位而書君義素定者也書君不與書爵
同不可以爵書者可以正其君臣之分也僖九秊晉里
克殺其君之子奚齊義不素定而未卽君位也十秊晉
里克弒其君卓哀六秊齊陳乞弒其君茶踰秊卽君位
而後得爲君此義明而嗣立之際嚴桓十五秊鄭世子
忽復歸于鄭昭二十二秊王子猛卒忽在外五秊未卽
位而出奔歸不得書爵天下聞鄭世子忽不聞鄭伯忽
也書世子亦以正其復國也王子猛未即位稱王而於
[001-24a]
前曰王猛何也不可曰周故曰王言周是天下外周也
言王是天下一於王也猶東都之詩謂之王風不可謂
之周諸侯目王畿之詞非天王之號天王及諸侯國內/稱公皆下謂上之
尊稱謂之號公侯伯子男五等謂之爵君/則上下之定分先儒國內僭稱公之說非春秋凡書王
詞從同猶列國之書其國先/儒王不稱天之說非以號乃曰天王猶列國/之書爵
人與&KR0844國書人同爲微者王猛與鄭忽同爲以國氏茍
旣正其號曰王後不得又曰王子矣桓十秊突歸于鄭
不以國氏簒詞也旣不以國氏故不曰入曰歸何也明
其鄭之公子也莊九秊齊小白入于齊以國氏者其爭
國爲奪哀六秊齊陽生入于齊君廢正立不正返而爭
[001-24b]
國亦使之同於奪子糾小白皆齊侯之弟不以立子之
㳒論者也是以突不書鄭而小白則繫之齊
春秋改元卽位考下
隠何以不書卽位終隱之身自以爲攝不忘先君之命
故春秋表微而不書莊閔僖何以不書卽位穀梁氏曰
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卽位也杜氏曰雖不卽
君位而亦改元朝廟與民㪅始余以謂非也君臣之位
不可不正正君臣之位不可不有始卽位者正君位之
始云爾夫位命之天子承之始封之君非先君一人之
位雖先君不有其終新君不可不有其始不卽君位於
[001-25a]
改元之初及其視朝將不正朝位乎苟視朝然後卽君
位豈得無㴱痛不忍之情然則改元之初而卽君位於
㴱痛不忍之情何傷彼所謂不卽君位者迨至視朝終
不得避君位也則初視朝乃其卽君位之始何進退失
據乎不廢改元朝廟與民㪅始而廢正百官非義也用
是言之春秋十二公皆行卽位之禮魯史記皆書卽位
也葢繼弒君大變也典禮所無繼弑君不書卽位史㳒
所無君子修之以爲㴱痛之情異於繼正是以不書不
書而仍不沒其卽君位之事於春王正月之文見之桓
宣書卽位何也穀梁氏曰繼故而言卽位則是與聞乎
[001-25b]
弒也余以桓之事考之左氏言討寪氏有死者是欲掩
隠之見弒而不可方詐爲自掩之計治斯獄矣使繼故
不忍卽君位處大變者無敢或異一行其禮則爲忍於
先君何所快於行卽位之禮而顯示國人以與聞乎弒
哉桓將不行卽位之禮必矣春秋始乎隱其事之値於
變者三焉諸侯無再娶之文惠公失禮再娶於是桓爲
大子然又非隠所得而追議於先君也上卿爲攝主禮
見曾/子問居上卿之位攝行君之政生不稱公死不稱薨
隠嗣爵改元非攝主比也繼世之君盡臣諸父兄弟隠
旣立而猶奉桓爲太子異於君臣之體者也魯之禍惠
[001-26a]
公啟之也明乎嗣立卽位之義君臣父子夫婦昆弟之
閒其盡矣乎
周之先世不窋巳上闕代系考
周自公劉始居豳書傳闕逸莫能詳其時世考國語史
記所錄祭公謀父諌穆王曰㫺我先王俗本國語脫去/王字宋本及史
記竝/有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弗務我先
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閒葢不窋巳上世
爲后稷之官不知凡幾傳至不窋然後失其官也夏之
衰疑値孔甲時史記稱孔甲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
之殆后稷之官及有邰之封此時乃相因而失諸侯㑴
[001-26b]
奪天子不正之是以遠竄禹至孔甲三百餘秊史記十
一世十四君則有邰始封至不窋亦且十餘世周本紀
曰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姫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
夏之際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秊夏后氏
政衰厺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閒不窋卒
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史記不曰棄卒而曰后稷卒且
上承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徳此書㳒也
世次中闕莫知其名繼棄而爲后稷謹修其官守以至
不窋是不一人故曰皆有令德及冣後爲后稷者卒其
子不窋立末秊而失其世世守官微竄之際殆不絕如
[001-27a]
縷典文牒記一切蕩然雖公劉復立國於豳後巳無舊
人能追先世之代系故國語稱十五王不數其皆有令
德而世后稷者漢劉敬對高帝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
之邰積德累善十有餘世公劉避桀居豳所謂積德累
善十有餘世與本紀皆有令德之文是漢初相傳咸知
不窋巳上代系中隔矣其曰避桀者傳聞異詞毛詩云/遭夏人
亂迫逐/公劉而繫之桀時則近之湯代桀至紂十七世據國
語史記公劉至文王十二世世本十/六世孔甲之後帝皋帝
發帝桀不窋之後鞠公劉此代系不相遠者㫺人致疑
於自契至湯十四世自后稷至文王十五世湯文相厺
[001-27b]
隔商之六百祀使知周之先自不窋上闕代系不得而
數斯可無惑也國語曰孔甲亂夏四世而殞則周人言
夏之衰指孔甲不指太康甚明以地考之豳在邰北百
餘里邰今西安府武功縣豳今邠州不窋所竄又在豳
北二百餘里今慶陽府安化縣有不窋城不窋遭迫逐
自邰而遠竄公劉力能自興於是恖舊土聚糧治兵而
來用復后稷之封故詩曰悤輯用光又曰渉渭爲亂是
有邰故封至公劉而復邰在渭北非得邰無由絕渭而
南也岐山亦在其邦域之中不處於邰者地邑民居以
人與時之宐而巳
[001-28a]
戴東原集卷弟一
[001-28b]
[001-1a]
戴東原先生年諩
          弟子金壇段玉裁編
世宗憲皇帝雍正元年癸卯先生生
 先生諱震字東原曾祖景良祖寧仁贈文林郞父弁
 封文林郞世居休寧隆阜妣朱氏贈孺人先生以十
 二月己巳生邑里之居第
二年甲辰二歲
三年乙巳三歲
四年丙午四歲
五年丁未五歲
[001-1b]
六年戊申六歲
七年己酉七歲
八年庚戌八歲
九年辛亥九歲
十年壬子十歲
先生是年乃能言葢聰明蘊蓄者深矣就傅讀書過
 目成誦日數千言不肯休授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
以下問塾師此何以知爲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
 何以知爲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師應之曰此朱文
 公所說卽問朱文公何時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
[001-2a]
 時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曰幾二千
 年矣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
 也
十一年癸丑十一歲
十二年甲寅十二歲
十三年乙卯十三歲
高宗純皇帝乾隆元年丙辰十四歲
二年丁巳十五歲
三年戊午十六歲
四年己未十七歲
[001-2b]
 先生十六七以前凡讀書每一字必求其義塾師略
 舉傳注訓詁語之意每不釋塾師因取近代字書及
 漢許氏說文解字授之先生大好之三年盡得其節
 目又取爾雅方言及漢儒傳注箋之存於今者參伍
 攷究一字之義必本六書貫羣經以爲定詁由是盡
 通前人所合集十三經注疏能全舉其辭先生嘗謂
玉裁曰余於疏不能盡記經注則無不能倍誦也又
 嘗曰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辭也所以成辭
 者字也必由字以通其辭由辭以通其道乃可得之
 此則先生說經竱本肈始於小學而其敏且專可知
[001-3a]
 矣又按先生丁酉正月與玉裁書曰僕自十七歲時
 有志聞道謂非求之六經孔孟不得非從事於字義
 制度名物無由以通其語言宋儒譏訓詁之學輕語
 言文字是猶渡江河而棄舟楫欲登高而無階梯也
 爲之三十餘年灼然知古今治亂之源在是
五年庚申十八歲
 隨父文林公客南豐課學童於邵武
六年辛酉十九歲
 經學益進
七年壬戌二十歲
[001-3b]
 是年自邵武歸同邑程中允一見大愛重之曰載
 道器也吾見人多矣如子者巍科碩輔誠不足言婺
 源江愼修先生治經數十年精於三禮及步筭鐘
 律聲韵地名沿革愽綜淹貫巋然大師先生一見傾
 心取平日所學就正焉
八年癸亥二十一歲
九年甲子二十二歲
 是年長至日成籌筭一卷首乘次除次命分次開平
 方次籌式爲橫籌反對兩句股略舉經籍之資於筭
 者推衍成帙爲治經之士覽觀自敘云爾後增改其
[001-4a]
 書更名策筭孔戸部繼涵以附九章筭術者是也凡
 學九章者必發軔於此
十年乙丑二十三歲
 是年孟冬成六書論三卷孟冬自序先生以六書轉
注之爲互訓失其傳且二千年言六書者譌謬日滋
 爲此書辨之今其稿未見故不箸錄而存此敘可得
其涯略六書論者論百家言六書者皆多繆說也若
荅江愼修先生書則專辨言轉注者之繆也是時先
生得於小學者深六書中轉注許氏以考老釋之後
 儒多不解先生有荅江先生論小學書言周禮六書
[001-4b]
 劉歆班固云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鄭眾云
 象形㑹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說文序稱一指事二
 象形三形聲四會意五轉注六假借許氏冣爲得其
 次弟許氏說轉注曰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後人不得考老之義以字形左回右轉釋之冣爲紕
 繆其他或分諧聲當之或分假借當之皆不可通震
 謂考老二字屬諧聲㑹意者字之體引之言轉注者
 字之用轉注之爲言猶曰互訓云爾說文於考字訓
 曰老也於老下訓曰考也是以序中論轉注舉之大
 致造字之始事與形兩大端而巳文字旣立則聲寄
[001-5a]
 於字而字有可調之聲意寄於字而字有可通之意
 是又文字之兩大端也由是之於用數字共一用者
 曰轉注一字具數用者曰假借是又用文字者兩大
 端也六者之次弟出於自然震所以信許叔重論六
 書必有師承也江先生得其書謂眾說紛紜得此論
 定誠無以易按先生此書作於何年未可詳而六書/論成於乙丑則此書當附見於乙丑
十一年丙寅二十四歲
 是年考工記圖注成後序云柔兆攝提格日在南北
 河之閒東原氏書於游蓺塾
十二年丁卯二十五歲
[001-5b]
 是年仲春成轉語二十章自序見文集人口始喉下
 底唇末按位以諩之爲聲之大限五小限各四於是
 相參伍而聲之用葢備昔人旣作爾雅方言釋名先
 生謂猶缺一卷書剏爲是編用補其闕俾疑於義者
 以聲求之疑於聲者以義求之玉裁按此於聲音求
 訓詁之書也訓詁必出於聲音惜此書未成孔檢討
廣森序戴氏遺書亦云未見
十三年戊辰二十六歲
 紀文達公考工記圖序曰戴君語予曰昔丁卯戊辰
 閒先師程中允出是書以示齊學士次風先生學士
[001-6a]
 一見而嘆曰誠奇書也今再遇子奇之是書可不憾
 矣
 是年娶孺人朱氏
十四年己巳二十七歲
 先生有爾雅文字考十卷自序見文/集云余謂儒者宜
 自爾雅始取而讀之殫心於兹十年偶有所記懼過
 而旋忘錄之成袟爲題曰爾雅文字考若干卷亦聊
 以自課而巳若考訂得失折衷前古於爾雅萬七百
 九十一言合之羣經靡所扞格姑俟諸異日按是書
 未知何年所成據於兹十年之語則自十七歲有志
[001-6b]
 聞道潛心訓詁始成書葢在戊辰己巳庚午閒也曰
 姑俟諸異日則意有未滿之辭然先生之於小學始
 基之矣書稾藏曲阜孔戸部家蘇州吳方伯蠡濤
 者先生壬午同年也戸部旣殁方伯之子慈鶴就其
 家取諸戸部長子博士廣根云將付梨棗今書稾尚
 在吳處未刊
十五年庚午二十八歲
十六年辛未二十九歲
 是年補休寧縣學生
十七年壬申三十歲
[001-7a]
 是年注屈原賦成歙汪君梧鳳庚辰仲春跋云自壬
 申秋得屈原賦戴氏注九卷讀之可證也先生嘗語
玉裁云其年家中乏食與麵鋪相約日取麵爲饔飱
 閉戸成屈原賦注葢先生之處困而亨如此此書音
 義三卷亦先生所自爲假名汪君句股割圜記以西
 法爲之注亦先生所自爲假名吳君思孝皆如左太
 沖三都賦注假名張載劉逵也
十八年癸酉三十一歲
 是年詩補傳成有序在癸酉仲夏
十九年甲戌三十二歲
[001-7b]
二十年乙亥三十三歲
葢是年入都冬紀文達公刻考工記圖注成 程易
 田云是年假館紀尚書家所作句股割圜記丁丑南
下戊寅溪南吳行先付刻 是年以方言寫於李燾
許氏說文五音韵諩之上方自題云乙亥春以楊雄
方言分寫於每字之上字與訓兩寫詳略互見玉裁
按所謂寫其字者以字爲主而以方言之字傅說文
之字也寫其訓者以訓爲主而以方言之訓傅說文
之字也又或以聲爲主而以方言同聲之字傅說文
所謂詳略互見者兩涉則此彼分見一詳一略因其
[001-8a]
 便也先生知訓詁之學自爾雅外惟方言說文切於
 治經故傅諸分韵之說文取其易檢旣入四庫館纂
 修取平時所校訂遍稽經史諸子之義訓相合及諸
 家之引用方言者詳爲疏證令此書爲小學斷不可
 少之書奉 命刻聚珍板惠海内而此分寫本者乃
 艸剏之始也分寫本玉裁自庚寅己丑假觀遂攜至
 玉屏壬辰入都拜先生於洪蕊登京寓先生索此書
 曰分韵說文不足貴欲得所分寫方言耳玉裁旋入
 蜀竟以道遠難寄藏弆至今然假此書時未知重方
 言也乃始將讀說文耳今四十餘年於說文討論成
[001-8b]
 書於方言亦窺閫奧何莫非先生之覺後覺哉 紀
 文達公考工記圖序曰乾隆乙亥夏余初識戴君奇
 其書葢先生是年訟其族子豪者侵佔祖墳族豪倚
 財結交縣令令欲文致先生罪乃脫身挾策入都行
 李衣服無有也寄旅於歙縣會館饘粥或不繼而歌
 聲出金石是時紀太史王太史鳴盛錢太史大昕
 王中翰朱太史俱甲戌進士以學問名一時耳
 先生名往訪之叩其學聽其言觀其書莫不擊節嘆
 賞於是聲重京師名公卿争相交焉金匱秦文恭公
 聞其善步筭卽日命駕延主其邸朝夕講論五禮通
[001-9a]
 考中觀象授時一門以爲聞所未聞也文恭全載先
 生句股割圜記三篇爲古今筭法大全之笵其全書
 往往采先生說 是年秋有與王内翰鳳喈書說尚
 書光被四表孔傳光充也義本爾雅字當作桄作横
 按此書可見訓詁之學凡一字必徵之古而靡不條
 貫鳳喈後官光祿寺正卿名鳴盛又有與姚孝亷
 姬傳書論尋求遺經有十分之見有未至十分之見
 所謂十分之見必徵之古而靡不條貫合諸道而不
 畱餘議鉅細畢究本末兼察若夫依傳聞以擬其是
 擇眾說以裁其優出空言以定其論據孤證以信其
[001-9b]
 通溯流而不目覩源泉所導循根而不手披枝肄所
 岐皆未至十分之見也以此治經失不知爲不知之
 義而徒增一惑以滋學者之辨也 先生學高天下
 而不好爲人師姬傳是時爲孝亷傾心先生之學欲
 奉爲師此書末先生繳其稱謂云非徒自顧不足爲
 師亦非謂所學如足下斷然以不敏謝古之所謂友
 葢分師之半無妨交相師以求十分之見苟有過則
 相規便是在人不在言斯不失友之謂 是年夏有
 周禮太史正歲年解二篇又有周髀北極璿璣四游
 解二篇 又有與方希原書大恉論文章必求其本
[001-10a]
 求其本更有所謂大本大本旣得矣然後曰是道也
 非蓺也則凡馬班韓柳諸君子畢力以求其本者固
 又待大本以爲榮悴者也聖人之道在六經以聖人
 之道被諸文如造化之終始萬物也希原名先生
 同鄉同志者
二十一年丙子三十四歲
是年葢館於大宗伯高郵王文肅公第公子念孫
 學今永定河道王君懷祖是也是時懷祖方受經而
其後終能得先生傳 是年冬有讀淮南洪保一篇
 云盧編修紹弓以其外王父馮山公先生淮南子
[001-10b]
洪保示予予讀其論古音有疑焉惜隋唐辨聲之法
之失傳也
二十二年丁丑三十五歲
是年識惠先生於揚之都轉運使盧君雅雨署内
文集内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所云自京師南還始
覿先生於揚之都轉運使司署内者也 是年孟夏
有大戴禮記目錄後語内云今春正月盧編修紹弓
 以其校本示予又得改正數字又與王鳳喈書書後
 曰丁丑仲秋錢太史曉徵爲余舉尚書橫被一證見
 後漢書馮異傳此皆先生是年在都門之證也而沈
[001-11a]
 學子文集序云彊梧赤奮若之歲余始得交於華亭
 沈沃田先生旣而同處一室者更裘葛似先生是年
 冬日出都在揚州交沈沃田沃田名大成華亭名士
 老客揚州以是知之與是仲明論學書當亦其時所
 作仲明名是姓江陰人客遊於揚者欲索先生詩
 補傳觀之先生荅此書平生所志所加功全見於此
 亦以諷仲明之學非所學也仲明築室於江陰舜過
 山講學其人不爲先生所重故諷之 又先生有金
 山志一小冊當亦此時鹽運使盧君雅雨屬先生渡
 江所爲曾摘一節謂玉裁云余山上偶見奇景修此
[001-11b]
 一段
二十三年戊寅三十六歲
 是年歙人吳行先名思孝爲序刻句股割圜記成記
其後曰總三篇凡爲圖五十有五爲術四十有九記
 二千四百十七字因周髀首章之言衍而極之以僃
 步筭之全 是年葢客揚州上年冬至是年夏皆在
揚也故沈學子文集序曰裘葛一更
二十四年己卯三十七歲
秋九月爲王蘭泉舍人作鄭學齋記 是年先生北
闈鄉試相傳考官欲令出門下而以不知避忌置之
[001-12a]
  是年有書小爾雅後一篇
二十五年庚辰三十八歲
 是年客揚州夏有沈處士大成戴笠圖題咏序 是
 年冬有與盧侍講紹弓書論校大戴禮事云大戴禮
 記刻後印校俗字太多恐傷板所有誤字曏未覈出
 姑正其甚者玉裁按校刻大戴禮葢卽揚州運使盧
 公見曾雅雨堂本也盧學士文弨先爲校訂刻旣成
矣先生復細校之故有庚辰冬辛巳夏兩與學士之
書臚舉應改之字今攷雅雨堂刻本凡庚辰札内所
舉者巳皆剜板改之皆先生所爲也其辛巳札内所
[001-12b]
 舉皆未之改則先生巳離揚之故也用此知先生庚
 辰歲館於揚矣 是年冬又有與任孝亷幼植書幼
 植名大椿丙戌進士弱冠負奇才與先生書論禮先
 生以此箴之禮經所謂兄弟與昆弟立文大不同至
 先生而其義始箸 是冬屈原賦注刻成辛巳夏再
 與盧侍講書云去冬刻就屈原賦注屬舍弟印送是
 也按屈原賦注盧學士爲之序注七卷通釋二卷音
 義三卷凡十二卷歙汪梧鳳跋其後云自乾隆壬申
 秋得戴氏注讀之然則成於壬申秋以前壬申先生
 年三十耳而所詣巳如此戴氏遺書皆孔戸部繼涵
[001-13a]
 刊板雖巳刻者皆重刊獨此書但有歙汪氏刊板而
 巳願好古者廣其傳焉
二十六年辛巳三十九歲
 是年夏有再與盧侍講書論校大戴禮事葢大戴禮
 一書譌舛積久殆於不可讀先生取雅雨堂刻一再
 讎校然後學者始能從事至癸巳 召入四庫館充
 纂修官取舊說及新知悉心覈訂其書上於先生旣
 殁後一月自後曲阜孔廣森太史因之作補注
二十七年壬午四十歲
 是年三月十三日江先生卒於家先生作江愼修先
[001-13b]
 生事略狀次其治經要略箸書卷數 是年舉於鄉
 考官爲嘉興少司寇錢先生東麓諱汝誠大庾戴太
 史筤圃諱第元同考官爲金匱縣知縣靑田韓先生
 介屛諱錫胙錢韓二先生卽庚辰 恩科玉裁之座
 師房師也韓先生嘗語玉裁曰闈中閱東原卷文筆
古奧定爲讀書之士榜發竊自喜藻鑑不謬云
二十八年癸未四十一歲
是年春先生入都會試不第爲王君涵齋作詩比義
述序涵齋癸未進士王栗人之父也 不第後居
新安㑹館一二好學之士若汪元亮士震輩皆從
[001-14a]
 先生講學玉裁與焉是時秦文恭公聞江愼修先生
 及先生之論元與魂痕當依三百篇析爲二殷韵當
 從唐人與眞同用上聲拯韵去聲證韵當分出獨用
 奏請刊正韵書薦先生與錢君曉徵任其事
純皇帝以相沿已乆未允也先生深明音韵其論韵之
 文有書玉篇卷末聲論反紐圖後有書劉鑑切韵指
 南後有顧氏音論跋有書盧侍講所藏宋本廣韵葢
 皆成於是年其夏遂出都矣 又按江先生古韵標
 凖例言云余旣爲四聲切韵表細區今韵歸之字母
 音等復與同志戴東原商定古韵標凖四卷詩韵舉
[001-14b]
 例一卷分古韵爲十三部於韵學不無小補云江先
 生例言不志年月攷江先生卒於壬午三月則先生
 之佐助標凖在壬午以前可知先生丙申與玉裁
 韵書云江先生撰古韵標凖時曾代爲舉艱鰥二字
 辨論其偏旁得聲江先生喜而采用之 是年往江
 右有鳯儀書院碑 先生大制作若原善上中下三
 篇若尚書今文古文考若春秋改元卽位考三篇皆
 癸未以前癸酉甲戌以後十年内作也玉裁於癸未
 皆嘗抄謄記先生嘗言作原善首篇成樂不可言喫
 飯亦別有甘味又言作改元卽位考三篇倘能如此
[001-15a]
 文字做得數十篇春秋全經之大義舉矣又言尚書
 今文古文考此篇極認眞又學禮篇十三首不記是
 癸未前作抑癸未後作
三十年乙酉四十三歲
 是年秋八月定水經一卷自記云夏六月閲胡朏明
 禹貢錐指引水經注疑之因檢酈氏書展轉推求始
 知朏明所由致謬之故實由唐以來經注互譌如濟
 水經文東至礫溪南注文又東南礫石溪水注之水
 出滎陽城西南李澤東北注於濟世謂之礫石㵎卽
 經所謂礫溪矣經云濟水出其南非也今注重列爲
[001-15b]
 經乃妄增字爲北礫溪南礫溪朏明從之不知注明
 言礫石溪東北注濟濟實過其北辨正經文不當云
 至礫溪南其無二礫溪固顯然也書中類此者不勝
 悉數今得其立文定例就酈氏所注考定經文別爲
 一卷兼取注中前後倒紊不可讀者爲之訂正以附
 於後是役也爲酈氏書還其脉絡非治水經而爲之
 也玉裁按此水經一卷今未箸錄然別經於注令經
 注不相亂此卷冣爲明晳後 召入四庫館纂修此
 書綱領不外乎是特於討論字句加詳耳玉裁昔年
 寫得此本并自記一篇固當鐫贈同志 是年入都
[001-16a]
 過蘇有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一篇見文集
三十一年丙戌四十四歲
 入都會試不第居新安會館 始玉裁癸未請業於
先生旣先生南歸玉裁以札問安遂自稱弟子先生
 是年至京面辭之復于札内辭之又有一札云上年
 承賜札弟收藏俟繳致離舍時勿勿檢尋不出在吾
 兄實出於好學之盛心弟亦非謙退不敢也古人所
 謂友原有相師之義我輩但還古之友道可耳今將
 來札奉繳觀於姬傳及玉裁之事可以見先生之用
 心矣直至己丑相謁先生乃勉從之朱文正公嘗曰
[001-16b]
 汝二人竟如古之師弟子得孔門漢代之家法也
 入都時在蘇州借朱文斿所藏禮記注疏此書乃
 惠定宇先生依吳進士泰來所藏宋刊本校出凡爲
 卷七十與唐宋志合除此本外無不六十三卷者其
 字句不同處今本脫去連行無考處一一完善程太
 史魚門晉芳姚比部姬傳玉裁皆臨繕一部
 是年先生所著聲韵考四卷巳成同志傳寫凡韵書
 之源流得失古音之由漸明僃皆櫽括於此玉裁
 諸蜀中癸巳以後先生又取玉裁音均表之說支佳
 一部脂微齊皆灰一部之咍一部漢人猶未嘗通用
[001-17a]
 晝然爲三補入論古音卷内李大令文藻刻諸廣東
 孔戸部繼涵又刻諸曲阜二刻與前刻詳略不同
 是年玉裁入都會試見先生云近日做得講理學一
 書謂孟子字義疏證也玉裁未能遽請讀先生沒後
 孔戸部付刻乃得見近日始窺其閫奧葢先生原善
 三篇論性二篇旣成又以宋儒言性言理言道言才
 言誠言明言權言仁義禮智言智仁勇皆非六經孔
 孟之言而以異學之言糅之故就孟子字義開示使
 人知人欲凈盡天理流行之語病所謂理者必求諸
 人情之無憾而後卽安不得謂性爲理 是年不第
[001-17b]
 後館於裘文達公邸第文達公命子孫師之故直隸
 總督名行簡其徒也注詩周南召南名之曰杲谿詩
 經補注杲谿二字葢以自別於諸言詩者先生不隨
 俗爲別號天下稱東原先生而巳先是癸酉成詩經
 補傳巳而在揚州以此書之序及論鄭聲一條示是
 仲明仲明索觀詩補傳先生辭之作書與之論學而
 巳葢亦自恐於斯未信也至是始成二南改稱補注
 作詩本恉詳於某篇幾章幾句之下其體例猶舊也
 今二南箸錄而詩𥙷傳已成者不箸錄先生所謂每
 憾昔人成書太早多未定之說者於此可見
[001-18a]
三十二年丁亥四十五歲
是年玉裁景山萬善殿敎習期滿住于戸部雯峻
先生在京時枉駕過之四五月間玉裁出京矣 序
屈君魯傳刻九章筭術云予訪求九章二十餘年不
 可得擬永樂大典或嘗錄入書在翰林院中丁亥歲
 因吾鄉曹編修文埴往一觀則離散錯出思綴集之
未之能也出都後恒寤寐乎是及癸巳夏奉 召入
京師與修四庫全書躬逢 盛典乃得盡心纂次訂
其譌舛此序但云丁亥不言何時 客冬至京師葢
客江右而又入都其冬有送右庶子畢君赴鞏秦
[001-18b]
階道序
三十三年戊子四十六歲
是年應直隸總督方恪敏公之聘修直隸河渠書一
 百十一卷未成會恪敏薨接任者前大學士楊公
不能禮敬先生辭之入都己丑春謂玉裁曰吾固
樂此不疲惜未能竟聞後莅事者請余君仲林蕭客
爲之恐其才不足予書經水支水先後延接皆按地
望地脉次弟不可稍移恐仲林不能耳先生殁後此
書淸稿一藏曲阜孔戸部府中一在直隸總督吳江
周公名元理家嘉慶己巳有吳江王履泰者捐納通
[001-19a]
 判也其父乃周公之甥壻履泰因此得先生之書掩
 爲己有刪削幾半益以乾隆己丑以後事實易名畿
輔安瀾志繕寫進呈
上謂此有用之書也 命武英殿刊板 恩賞履泰
 知發永定河試用先生嗣子中孚聞之之曲阜取原
 稿百十一卷入 都意欲辨正而無肎言於
上者中孚抑鬱攜歸以存玉裁所屬玉裁校刊玉裁
 我力能校而不能刊也其書首衛河七卷今履泰改/永定河弟
一失先生自南/而北次弟之意次漳水十一卷次滏水三卷次大陸
 澤五卷次寧晉泊一卷次虖沱河八卷次東西淀合
[001-19b]
 唐河沙河滋河府河易水淶水淸河共三十一卷次
 白河合潮河榆河大通河共十九卷次薊運河合下
 淀河共九卷次陡河一卷次灤河合熱河一卷惟灤
 河熱河僅有綱領而條目未詳其他皆攷之古而無
不貫通核之近今而無不確實尚書禹貢周禮職方
春秋經傳之地名班之地理志酈之水經注以及歴
 代史事百家箸述 國朝典故辨別是非元元本本
 非恪敏不能聚儲其書籍非先生不能綜貫其條理
 惜恪敏云殂一簣未竣今
上一見卽謂有用之書刊板頒行
[001-20a]
聖明鑒賞如日月之照臨地下有知定應涕泗感激至
 於小夫攘竊正天之欲顯此有用之書爲 國家水
 利農田利澤無疆之助而假手斯人在先生及恪敏
 應不以爲憾也特彼以不學妄爲刪改深可張目有
 力者應奏請重刊 先生自記云戊子余應方制府
 之請寓保定蓮花池園内適河閒同知黃君尋灤河
 源至方公以圖示余錄其所實歴及今地名如此按
 黃君方恪敏所使尋灤源者也以圖進呈黃名立隆
 見
純皇帝御製灤河濡水源攷證
[001-20b]
三十四年己丑四十七歲
 入都會試不第 爲余仲林作古經解鉤沈序 是
年夏先生與朱文正公善文正時爲山西布政司使
先生偕玉裁玉裁主講壽陽書院先生客文正署
中巳而汾州太守孫君和相聘修府志是年成汾州
府志三十四卷其書之詳核自古地志所未有志莫
難於辨沿革先生辨元和志一條中紛然不治者有
六詳見與曹給事學閔書先生考子夏設敎西河在
龍門西河不在汾州謁泉山箸作不可叚借也從晁
以道之說以汾州之目梁狐岐釋禹貢治梁及岐辨
[001-21a]
舊說及蘇子瞻曾彥和閻百詩胡朏明之穿鑿詳晁
以道之所不能詳斥蔡仲黙引書耳食之病使學者
曉然知經文梁岐以下治冀州汾沁澤潞及其閒諸
 山澗谿谷不當牽合治河惟壺口爲治河耳修一志
而大經以明非細故也玉裁曾節抄府志例言圖表
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古蹟將付諸梓以爲修志楷式
三十五年庚寅四十八歲
是年有代壽陽令龔君導江記洞過水一篇龔君方
 修壽陽志請先生點竄先生因爲辨正晉隋唐史壽
受二字之譌亂并爲審定目錄今手稾猶在玉裁
[001-21b]
 皆端楷也 是年夏玉裁銓得貴州玉屏縣未嘗拜
 別先生也葢先生尚羈山右聞銓得玉屏寄書到京
 言玉屏於地勢爲五嶺自西而東之脉又勗玉裁
 想風氣未開未必不可施政敎也其札可當送行一
 序藏弆日久而失之 先生之在山右也有代某作
 應州續志序有與曹給事書有沂川王君祠碑有于
 淸端成龍傳有張義士傳有王亷士傳有荅朱
 方伯書有例贈宣武大夫王公秀升墓表有王輯五
 先生墓誌銘有代冀寧道徐君飛山山陰義莊序
  是年爲孔戸部作重栞五經文字九經字㨾序戸
[001-22a]
 部於戊子冬以拓本不能家有遂彫印又詳加攷正
 別爲卷附焉先生於都門序之 是年有查氏七烈
 女墓志銘云庚寅冬宛平松茂道查以烈女編寄
 予葢先生是年在都門待辛卯 恩科會試也
三十六年辛卯四十九歲
 是年會試不第後修汾陽縣志季冬有溫方如西河
 文彚序云己丑秋再至山西余至汾陽應太守孫公
 之召也屬纂次府志爲之考訂累日月今李侯復以
 縣志事邀之再至又有代某作董愚亭詩序壬辰
因公詿誤入都見先生案上有新修汾陽縣志舉
[001-22b]
 一條相示云云今巳忘之汾州府志玉裁於盧學士
家得之縣志今不可得也
三十七年壬辰五十歲
是年自汾陽入京會試不第玉裁見先生於洪孝亷
寓宅 是年主講浙東金華書院刊自定水經注
至癸巳未及四之一而奉 召入都矣後在都踵成
 之今不用校語之本是也聚珍板本依舊時卷弟全
 載校語而經注相淆者悉更之得之者可以知宋後
本之無不舛誤自刻板本悉去校語悉將正文改定
 於注文循其段落每節跳起難讀處可一目了了而
[001-23a]
 不分卷數爲十四冊以今所存水百二十三每水爲
 一篇以河汪爲綱按地望先後分屬於河江左右爲
 次得之者可以撇棄校訂專壹攷古善長之書合二
 本無遺憾矣自刻本有先生自序及曲阜孔戸部序
 與聚珍板同時而出者也 是年爲國子監丞任君
 領從名 高郵人作爾雅注疏箋補序任君自丙
 戌巳成書至此七年成定本請序 是年會試南歸
 與順德胡亦常同舟月餘亦常能好學得師者益都
 李君文藻門下士也 是年春有孟子趙注跋一篇
 見微波榭刻本 孟子字義疏證原稿名緒言有壬
[001-23b]
 辰菊月寫本程氏易田於丙申影抄
三十八年癸巳五十一歲
 是年先生主講金華書院丁酉作六書音均表序云
 癸巳春癸巳秋刻文/集作辛巳誤寓居浙東取顧氏詩本音章辨
 句析而諷誦乎經文歎始爲之之不易後來加詳者
 之信足以補其未逮謂言古音者崑山顧氏而/後江先生及玉裁之書丙申
 荅段若膺論韵云癸巳春僕在浙東據廣韵分爲七
 類可證也
上開四庫館于文襄公以紀文達公裘文達公之言薦
 先生於
[001-24a]

上素知有戴震者故以舉人 特召曠典也奉 召充
 纂修官仲秋至京師 是年裘文達公薨先生作墓
 志銘代于文襄公筆也
三十九年甲午五十二歲
是年十月先生校水經注成恭上 水經注自北宋
以來無善本不可讀先生讀此書旣久得經注分別
之例有三一則水經立文首云某水所出已下無庸
再舉水名而注内詳及所納羣川加以采摭故實彼
此相襍則一水之名不得不更端重舉一則經文敘
[001-24b]
 次所過州縣如云又東過某縣之類一語實賅一縣
 而注則沿溯縣西以終於東詳記所逕委曲經據當
 時縣治至善長作注時縣邑流移是以多稱故城經
 無有言故城者也一則經例云過注例云逕不得相
 淆得此三例迎刃分解如庖丁之解牛故能正千年
 經注之互譌俾言地理者有冣適於用之書大典本
 較勝於各本又有道元自序鉤稽校勘凡補其缺漏
 者二千一百二十八字刪其妄增者一千四百四十
 八字正其臆改者三千七百一十五字
高廟褒嘉頒行御製詩六韵有云悉心編纂誠堪奬觸
[001-25a]
 目研摩亦可親設以春秋素臣例足稱中尉繼功人
 葢先生之受
主知深矣顧此書自先生校定後宋以來舊刻必盡廢
 更數十百年後且莫知先生發潛之功故聚珍板足
貴好事者當廣其傳也 是年校九章筭術成九章
 筭術晉劉徽撰先生以世人罕有其書近時以筭名
者如王寅旭謝野臣梅定九諸子咸未之見丁亥歲
 因曹君竹虛入翰林院觀永樂大典知有是書病其
 離散錯出思綴集之而不能癸巳奉 召乃盡心排
纂成編併攷訂譌異附案語其注中所指朱實靑實
[001-25b]
 黃實之類皆按圖而言圖旣不存則注猝不易曉因
 推尋注意爲之補圖以成完帙
純皇帝御製詩冠於端首 命聚珍板刊行而古九數
 之學大顯矣巳而屈君魯傳刻於常熟孔戸部復刻
 於曲阜云 按先生於水經注改正經注互淆者使
 經必統注注必統於經其功冣鉅此乃先生積久頓
 悟所成非他人能賛一辭也顧更正經注定於乾隆
 乙酉入都卽以示紀文達錢曉徵姚姬傳及玉裁
 過四五人錢姚皆錄於讀本玉裁亦以明人黃省曾
 刊本依仿以硃分勒自此傳於四方矣杭州趙東濳
[001-26a]
一淸精於地理之學研摩水經注者數十年但其校
 本從未至京師先生與趙雖或相聞未嘗相識其所
 業未嘗相觀也四庫館捜討遺書趙書亦得箸錄其
 書校正字句及剖析地理冣詳而更正經注一如戴
 本者葢趙精詣絕羣鄞全謝山太史七校是書深窺
 祕奥兩公交冣深或閉戸暗合或麗澤相取而其說
 往往與先生同是可以知著書精美不患千年後無
 校讎諟正之人而學問深醇卽未相謀面所言如一
 且趙書經錢塘梁處素&KR1755校刊有不合者攈戴本
 㠯正之故今二本大段不同者少也 是年十月三
[001-26b]
 十日與玉裁書蜀中云數月來纂次永樂大典内散
 篇於儀禮得張淳識誤李如圭集釋於筭學得九章
 海島孫子五曹夏侯陽五種筭經皆久佚而存於是
 者可貴也按所謂散篇者姚廣孝等編永樂大典以
 分韵爲綱領每書散置各韵中如儀禮士冠禮則入
 翰韵士昏禮則入元韵是也大典内禡韵之書亾故
 鄉射禮大射禮闕 是年十月校五經筭術成恭上
 五經筭術二卷舉尚書孝經詩易論語三禮春秋之
 待筭乃明者列之而推筭之術悉加甄鸞按三字於
 上故知是書甄鸞所撰也唐有李淳風注唐明筭科
[001-27a]
 五經筭卽是書於永樂大典中得之先生校成恭上
 有提要一篇按先生乾隆甲子作策筭略舉經籍之
 資於筭者推衍成帙正與古人用意不謀而合也
四十年乙未五十三歲
 是年會試不第奉
命與乙未貢士一體殿試
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四月校海島筭經
 成海島筭經亦晉劉徽撰唐李淳風注徽本以周禮
 九數中重差命名不名海島後人因卷首以海島立
 表設問遂改名之唐選舉志稱筭學生九章海島共
[001-27b]
 限習三年試九章三條海島一條其書惟散見永樂
 大典中先生與九章同爲表章有提要一首此年月/見聚珍

 是年二月校儀禮識誤成儀禮識誤宋張淳撰朱子
 云號爲精密較他本冣勝於永樂大典内綴錄成編
 先生加案語正其得失俾瑜瑕不相揜有提要一首
此年月見/聚珍本
四十一年丙申五十四歲
四十二年丁酉五十五歲
 先生在四庫館所校定之書進呈文淵閣本皆具載
[001-28a]
 年月銜名聚珍板亦載之而杭州文瀾閣寫本不載
 故不能詳者類述於此大抵皆癸巳以後丁酉以前
 五年所定也
 一曰周髀筭經此經爲筭學十書之首而三千年來
 學者昧其㫖趣先生謂此古葢天之法自漢以迄元
 明皆主渾天明時歐羅巴人入中國始稱別立新法
 然其言地圜卽所謂地法覆槃滂沱四隤而下也其
 言南北里差卽所謂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中衡
 左右冬有不死之艸是爲寒暑推移隨南北不同之
 故也其言東西里差卽所謂東方日中西方夜半西
[001-28b]
 方日中東方夜半晝夜易處如四時相反是爲節氣
 合朔加時早晩隨東西不同之故也新法厤書述第
 谷以前西法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每四歲之
 小餘成一日卽所謂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
 六日者一也西法出於周髀所謂天子失官學在四
 夷者歟而刻本脫誤多不可通古本五圖而失傳者
 三譌舛者一凡皆正之補之學者可以從事如道河
 積石源流正矣有提要一首浙閣本五十/二年二月
 一曰孫子筭經唐之選舉筭學孫子五曹共限一歲
 習肄舊本久佚從永樂大典裒集編次爲二卷朱錫
[001-29a]
 鬯文集跋云出於孫武先生辨其非是有提要一首
浙閣本未/寫月日
 一曰張丘建筭經是書亦唐人明筭科十經之一也
 限一年業成此書久佚有毛晉汲古閣影鈔宋槧猶
 北宋時本先生詳加校勘補舊有圖今缺者四補脫
 字若干有提要一首浙閣本五十/二年三月
 一曰夏侯陽筭經唐選舉志所列筭書十種此亦居
 其一傳本久佚永樂大典内有之逐條割裂分附九
 章筭術各類之下幾不得其端緒幸有原序原目可
 攷先生尋繹編次條貫其文今裒輯排比又得元豐
[001-29b]
 京監本釐爲三卷有提要一首夏侯陽者先生提要
 云隋人葢無可疑而跋孔體生所得影抄元豐監本
 云據宋史禮志載筭學祀典封晉張丘建成紀男夏
 侯陽平陸男又張丘建筭經序云夏侯陽之方倉定
 爲晉人新唐書蓺文志云韓延夏侯陽筭經一卷謂
 韓延所注本也韓延傳其學而以已說簒入之所定
 皆隋制延葢隋人此本卽延本非甄鸞注本也據聚/珍板
提要乾隆四十一年二月恭/校上浙閣本五十年五月
 按永樂大典内所得筭經五種九章海島孫子五曹
 夏侯陽也皆王寅旭謝野臣梅定九諸子所未見者
[001-30a]
 先生悉心校正進呈
高宗純皇帝皆有 御製詩題其卷首刊行宇内
 一曰儀禮釋宫宋李如圭撰從永樂大典中錄存有
 提要一首聚珍本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一曰五曹筭經作者不知爲誰唐時明筭科孫子五
 曹共限一歲業成元明以來無刻本散見永樂大典
 内經文尚逐條完善先生參伍考校俾還舊觀遂爲
 絕無僅有之善本五十一年六/月恭校上
 一曰儀禮集釋宋李如圭撰全錄鄭康成注而旁徵
博引以爲之釋先生據以補注疏本脫字二十四改
[001-30b]
 譌字十四刪衍字百六其鄉射大射二篇巳闕參取
 惠大成二家本所校宋本證以唐石經以成儀
 禮完帙可誦習有提要一首乾隆四十七年二月恭/校上此年月得於聚珍
板去先生下/世巳六年矣
 一曰項氏家說宋項安世撰有提要一首
 一曰蒙齋中庸講義宋袁甫撰有提要一首
 一曰大戴禮是經經盧運司見曾刊於揚州學士盧
文弨洎先生庚辰冬辛巳夏二次校定稱善本矣但
 辛巳所校未及剜改先生在四庫館永樂大典内散
 見者僅十篇以與各本及古籍中摭引大戴禮記之
[001-31a]
 文參互考核附案語於下方是經乃可與三禮并讀
 有提要一首四十二年六月恭校上
 一曰方言十三卷漢揚雄撰宋洪邁以爲斷非雄作
 先生實駁正之其文詳矣先生以是書與爾雅相爲
 左右學者以其古奧難讀郭景純之注語焉不詳少
 有研摩者故正譌補脫刪衍復還舊觀又逐條援引
 諸書一一疏通證明具列案語葢如宋郉昺之疏爾
 雅而精確過之漢人訓詁之學於是大僃乾隆四十
 四年五月恭校上有提要一首案此年月得於聚珍/板去先生四十二年
五月下世/爲日巳久
[001-31b]
 案先生所校官書皆天文筭法地理水經小學方言
 諸書皆必精心推覈失之毫釐則繆以千里者而儀
 禮大戴禮二經古本薶蘊巳久闡發維艱先生悉心
 耘治焚膏宵分不倦至於身後館臣乃以大戴方言
 二種進呈謂先生鞠躬盡瘁死於官事可也又況先
 生自所著述亦刻無少休有儀禮考正一卷檢討孔
廣森爲戴氏遺書總序曰君入書局分淹禮乃取忠
 甫識誤德明釋文殫求亥豕之差期復鴻都之舊互
 相參檢頗有整齊削康成長衍之條退喪服厠經之
 傳今其書藏曲阜孔氏玉裁未得見也
[001-32a]
 又丙申之春作書與玉裁論韵長六千字大略謂
六書音均表之書有得有失僕近日分爲九類顧
 氏於古音有草創之功江君與足下皆因而加密顧
 江兩家得者宜引顧江之說述而不作至支脂之有
 別此足下卓識可以千古矣僕更分祭泰夬廢及月
 曷末黠薛而後彼此相配四聲一貫則僕所以補前
 人而整之就緖者願及大著未刻或降心相從而參
 酌此書丙申春未達而六書音均表巳於是夏刻成
 矣故未能遵先生之意也
 丁酉正月上旬作六書音均表序十四日札云大著
[001-32b]
 旣刻成應撰序兹兼寄故知此序上旬所爲也今手
 批之稾現存
 丁酉五月與予書言去年曾寄一書論韵係龔公敬
 身寄于老師文/襄門上失之
 至於丁酉五月上旬作聲類表凡九卷所云九卷者
 卽與予書所謂九類每類爲一卷也先是癸巳春先
 生在浙東金華書院以古音分爲七類至丙申與余
 書則七類又改爲九類至臨終十數日之前因成此
 書孔戸部刻諸微波榭而冠以與段若膺論韵六千
 字者是也九卷每類於今音古音無不兼綜戸部書
[001-33a]
 云凡五日而成固由精熟詣極然元生神思亦恐太
 瘁矣形太用則極神太勞則敝烏呼孰知此爲先生
 著書之絕筆也哉戸部書至蜀命余作序彼時余恐
 淺陋不敢爲今三十年後乃成之併葓谷亦久下世
 矣
 丁酉五月二十七日晡時先生卒時先生寓崇文門
 西范氏頴園孔戸部於是月三十日發書至蜀云月
 之二十二日在東原先生寓中坐閒見封新刊九章
 筭術奉寄後三日金輔之洪素人兩兄來云東
 原先生服黑山栀一兩吐後病卽劇初聞疑甚前見
[001-33b]
 作吾兄札時精神朗澈又將泚筆爲王廷相作傷寒
 論注序非病&KR2468者乃竟於二十七日晡時不可作矣
 斯人而死何痛如之葢先生丙申冬與余書云三月
 初獲足疾至今不能行動以纂修事未畢仍在寓辦
 理擬明春吿成乞假南旋葢先生用心過勞至於痿
 蹷而不自止病已深矣心煩如欲吐者庸醫乃以黑
 山栀寒之而吐之斯不可爲矣烏呼傷哉
 又先生丁酉四月有荅彭進士紹升洪舍人榜作/先生行狀云
此先生沒前/一月手書也彭君好釋氏之學長齋佛前僅未削髪
 耳而好談孔孟程朱以孔孟程朱疏證釋氏之言其
[001-34a]
 見於著述也謂孔孟與佛無二道謂程朱與陸王釋
 氏無異致同時有羅孝亷有高汪明經縉倡和其說
 先生以所作原善孟子字義疏證示之彭君有書與
 先生刻其文/集内先生答此書以六經孔孟之恉還之六
 經孔孟以程朱之恉還之程朱以陸王佛氏之恉還
 之陸王佛氏俾陸王不得冒程朱釋氏不得冒孔孟
 其書幾五千言有此而原善孟子字義疏證之說愈
 明矣孔戸部附刻疏證之後洪舍人蕊登全錄於行
 狀中
 先生丁酉正月十四日作書與玉裁曰僕自十七歲
[001-34b]
 時有志聞道謂非求之六經孔孟不得非從事於字
 義制度名物無由以通其語言爲之三十餘年灼然
 知古今治亂之源在是古人曰理解者卽尋其腠理
 而析之也曰天理者如莊周言依乎天理卽所謂彼
 節者有閒也古賢人聖人以體民之情遂民之欲爲
 得理今人以己之意見不出於私爲理是以意見殺
 人咸自信爲理矣此猶舍字義制度名物去語言訓
 詁而欲得聖人之道於遺經也
 丁酉四月二十四日作札與玉裁云僕足疾已踚一
 載不能出戸定於秋初乞假南旋實不復出也僕生
[001-35a]
 平著述最大者爲孟子字義疏證一書此正人心之
 要今人無論正邪盡以意見誤名之曰理而禍斯民
 故疏證不得不作
 丁酉五月二十一日作書與玉裁云前月二十六至
 今一病幾殆正臥牀榻見來使强起作札歸山之志
 早定八月凖南旋老親七十有八謂封文/林公非得一書
 院不可陜西畢公欲招之往太遠不能就也外九
 章筭術海島筭經二種烏呼孰謂此卽先生與玉裁
 永訣之書也哉
 原象迎日推策記孔戸部所刊戴氏遺書十五合爲
[001-35b]
 一冊原象凡八篇一篇二篇三篇四篇卽先生之釋
 天也初名釋天以堯典璇機玉衡中星周禮土圭洪
 範五紀四者命題而天行之大致畢舉璇機玉衡漢
 後失傳先生乃詳其儀制於四篇之末五篇六篇七
 篇卽句股割圜記上中下三篇也其八篇則爲矩以
 凖望之詳也迎日推策記亦舊時所爲玉裁與釋天
 皆於癸未抄寫則成書皆在壬午以前可知矣至晚
 年合九篇爲原象以爲七經小記之一天體筭法全
 具於此
 原善卷上卷中卷下孔戸部所刊戴氏遺書第/九合爲
[001-36a]
 一冊始先生作原善三篇見於戸部所刊文集中者
 也玉裁旣於癸未抄寫熟讀矣至丙戌見先生援據
 經言疏通證明之仍以三章者分爲建首比類合義
 古賢聖之言理義舉不外乎是孟子字義疏證亦所
 以闡明此恉也爲七經小記之一先生之學上承孔
 孟於此可見
 厤問一卷儀鄭堂總/序作二卷古厤考二卷洪舍人榜撰先生
 行狀有此二書玉裁皆未之見而孔檢討作總序有
 之則其稾在孔戸部家可知矣戸部所刊乃有續天
 文略二卷而無厤問古厤考疑古厤考卽天文略也
[001-36b]
 先是
 朝廷開館續鄭樵通志葢當事者輓先生爲之旣而
 未用欲改名古厤考而舍人行狀内遂改其名耳此
 二種成書年月今皆不能考續天文略自序曰天文
 一事樵所不知而欲成全書固不可闕而不載是以
 徒襲舊史未能擇之精語之詳也今更爲目十曰星
 見伏昏旦中曰列宿十二次曰星象曰黃道宿度曰
 七衡六閒曰晷景短長曰北極高下曰日月五步曰
 儀象曰漏刻其書未成北極高下巳上爲卷上卷中
 其日月五步巳下當爲卷下葢闕如也然以此發明
[001-37a]
 釋天已令學者暢然滿志矣
 大學補注一卷中庸補注一卷未成至柔遠人也/懷諸侯也而止
 裁向未得見今乃得哲嗣中孚郵寄讀之葢亦癸未
 以前所爲未暇竟成之耳其言理皆與原善孟子字
 義疏證無纎微不合者皆存鄭注而補之大學之說
 親民說格物中庸之說致中和說上下察尤可補先
 儒所不到始戸部與玉裁書欲刊大學補注然未果
 而卒
 學禮篇先生七經小記之一也其書未成葢將取六
 經禮制糾紛不治言人人殊者毎事爲一章發明之
[001-37b]
 今文集中開卷記冕服記爵弁服記朝服記玄端記
 深衣記中衣裼衣𥜗褶之屬記冕弁冠記冠衰記括
 髮免髽記絰帶記繅藉記捍決極凡十三篇是其體
 例也嘗言此等須注乃明
 水地記此書刻於孔戸部者衹一卷自崐崘之虛至
 太行山而止洪舍人行狀則曰未成書水地記七冊
 葢所屬草稿尚不止此葓谷取其可讀者爲一卷刻
 之其叢殘則姑置之 國朝之言地理者於古爲盛
 有顧景范顧寧人胡朏明閻百詩黄子鴻趙東潜錢
 曉徵而先生乃皆出乎其上葢從來以郡國爲主而
[001-38a]
 求其山川先生則以山川爲主而求其郡縣其敘水
 經注曰因川源之派別知山勢之逶迆高高下下不
 失地阞爲汾州府志發凡曰以水辨山之脉絡而汾
 之東西山爲榦爲枝爲來爲去俾井然就序水則以
 經水統其注入之枝水因而編及澤泊堤堰井泉令
 衆山如一山羣川如一川府境雖廣山川雖繁按文
 而稽各歸條貫然則先生之水地記固將合天下之
 山爲一山合天下之川爲一川而自尚書周官春秋
 之地名以及戰國至今厤代史志建置沿革之紛錯
 無不依山川之左右曲折安置妥帖至賾而不亂此
[001-38b]
 書固非旦夕之所能成先生志願之大以爲必有能
 助之者而不料其所成止此也水地記亦七經小記
 之一使經之言地理者於此稽焉
 詁訓篇亦先生七經小記之一經學非詁訓不明先
 生欲作此書而未及爲轉語二十章亦未卒業然爾
 雅文字考方言疏證猶存亦可稍窺涯畧矣
 七經小記者先生朝夕常言之欲爲此以治經也所
 謂七經者先生云詩書易禮春秋論語孟子是也治
 經必分數大端以從事各究洞原委始於六書九數
 故有詁訓篇有原象篇繼以學禮篇繼以水地篇約
[001-39a]
 之於原善篇聖人之學如是而巳矣假令先生如申
 公伏生之年安見不如其志哉嘗謂玉裁曰余乖於
 時而壽似可必後以此言吿錢學士曉徵曉徵曰天
 下固無可必之事也金殿撰榜曰先生之堅强窮困
 時能日行二百里發願成七經小記余語之曰歲不
 我與一人有幾多精神先生荅曰當世豈無助我者
 乎竟以積勞痿足&KR1423門一年中屢換眼鏡冣後鬻眼
 鏡者曰此老光之冣者過此無可换矣是非不猒不
 倦神太勞則弊故歟 手批六書音均表一部此先
 生丁酉五月上旬之筆歫不諱之期十餘日耳玉裁
[001-39b]
 於乾隆庚子巫山官廨得丁進士小雅以此書見
 寄跋云丁酉六月戴東原先生臥病京邸余偕友人
 往候之時先生撰聲類表甫畢又力疾點定段君六
 書音均表指卷四第四十二葉語余曰掇捋用點肄
 棄用圈凡用點者蓁人之入聲與用圈者無涉也余
 不及語段君矣子盍持此書歸未數日先生卒不知
 段君何由知之不遠數千里致書來索乃擇生徒臨
 副本寄之庚子二月二十二日記於爛麫衚衕寓齋
 按小雅此札云先生六月臥病往候得此書不數日
 而卒所言月日誤也孔戸部言五月二十七日孔檢
[001-40a]
 討遺書總序亦言丁酉五月二十七日疾卒戸部又
 云月之上旬於五日之中爲聲類表九卷皆可據小
 雅言作聲類表甫畢卽力疾批點音均表者是也五
 月二十一日作札寄蜀不附寄此則因數日前巳付
 小雅故耳小雅述先生語云蓁人入聲用點與用圈
 者無涉覈之於書用紅點者元寒之類用紅圈者眞
 文之類別之以分質術至屑薛十二韵爲二也旣詳
 於聲類表及與段若膺論韵書矣小雅所記乃適互
 譌今此書藏余處小雅當時又屬程蕺園晉芳周林
 汲永年邵二雲晉涵三編修各錄其副又以臨本一
[001-40b]
 贈孔葓谷農部卽繼涵程易田孝廉瑤田從遊金生
紹綸亦得其一於是太行以東大江南北皆有傳本
 庶幾哉先生臨終絕筆無湮沒之患矣諸君子於先
 生皆石交覽其遺墨存沒之感母亦有不約而同者
 乎此皆見小雅跋内語余珤藏之今小雅終於寧波
 府儒學官舍又將十年矣小雅好學從先生遊久而
 著述皆如零圭斷壁未曾成書其子方蒐輯之也
 丁酉有與丁升衢書二篇論晁以道易玄星紀諩
 晁氏此書未之見葢以楊子太玄演爲圖凡八層以
 傅合厤法者先生指摘其於筭法厤法不合處纎入
[001-41a]
 無倫固非先生不能爲也二篇由升衢寄到者孔氏
 遺書中未刻今巳刻諸經韵樓矣
 先生沒後京師同志輓聯曰孟子之功不在禹下明
 德之後必有達人烏呼先生之所學無媿此語矣
 唐宋文知言集上下二冊集上五十九篇集下七十
 二篇旋又有刪去及上移下者皆於宜興儲在陸唐
 宋十家文内摘取者也玉裁請問分上下之恉曰集
 上理與辭俱無憾集下則不惟其理惟其辭也昔抄
 目錄今尚謹藏觀其別裁可以見先生古文之學之
 一斑矣
[001-41b]
 文集十卷爲戴氏遺書之二十三孔氏微波榭所刻
 也戴東原集十二卷玉裁自蜀歸後刻於經韵樓者
 也始孔戸部刻戴氏遺書凡十五種曰原善三卷曰/孟子字義疏證
三卷曰句股割圓記三卷曰策筭一卷曰原象全卷/曰考工記圖三卷曰聲類考四卷曰聲類表九卷併
卷首爲十卷曰文集十卷曰續天文略卷上卷中二/卷曰木地記一卷此二種皆未成之書曰方言疏證
十三卷此卽四庫館聚珍板頒行之本一曰毛鄭詩/考正四卷併考正鄭氏詩諩一卷爲五卷一曰杲溪
詩經補注二卷此亦未成之一種戸部初意刻不止/於此與余書有刻大學補注之語而未刻其他若直
隷河渠書洪舍人云六十四冊孔檢討總序云六十/四卷今令嗣中孚從山東取到則戸部於未亡時併
爲二十三冊而題署各冊之首爲之冣目親書之是/亦有意剞劂也而未竟其志耳已刻者毛鄭詩考正
爲遺書之一詩經補注爲遺書之二原善疏證合爲/遺書之九聲韵考聲類表合爲遺書之十四原象爲
[001-42a]
遺書之十五文集爲遺書之二十三未識次第之意/其他已刻則不列次第後之人勿疑巳刻有二十三
種/也凡文已附見聲韵考聲類表孟子字義疏證者則
 不再見於文集中葢合諸書爲全集也而論音韵論
 六書轉注論義理之學諸大篇不可不見文集中故
 愚經韵樓刻輒補入又因丁升衢旁捜得數篇附焉
 定爲十二卷近日江東人頗得家弦戸誦矣惜牽於
 家事未能親校友人臧庸顧明編次失體字畫譌誤
 未稱善本近日謀一新之以垂久遠焉
 先生初謂天下有義理之源有&KR0690覈之源有文章之
 源吾於三者皆庶得其源後數年又曰義理卽&KR0690
[001-42b]
 文章二者之源也義理又何源哉吾前言過矣按先
 生與方晞原書曰足下好道而肆力古文必將求其
 本求其本更有所謂大本者大本旣得矣然後曰是
 道也非藝也如馬班韓柳諸君子之文惡覩其非藝
 歟先生於性與天道了然貫澈故吐辭爲經如句股
 割圜記三篇原善三篇釋天四篇法象論一篇皆經
 也其他文字皆厚積薄發純朴高古如造化之生物
 官骸畢具枝葉並茂嘗言做文章極難如閻百詩極
 能&KR0690核而不善做文章顧寧人汪鈍翁文章較好吾
 如大鑪然金銀銅錫入吾鑪一鑄而皆精良矣葢先
[001-43a]
 生合義理&KR0690核文章爲一事知無所蔽行無少私浩
 氣同盛於孟子精義上駕乎康成程朱修辭俯視乎
 韓歐焉
 經義十八首吳江任上舍兆麟所抄贈也此雖先生
 餘事然名家未有能過之者江明經受而讀之以
 爲得未曾有姚刑部姬傳與秦小峴書言歸震川集
 當附刻經義余謂如震川及先生經義皆當附於文
 集也記先生言王云劬文得徐思曠深處又云云劬
 所選明文冶便是時文之譜又曾言文有二種一則
 題如大堅石作者用大於石之鐵椎一椎粉碎此一
[001-43b]
 奇也一則用口氣一吹噓便使大石輭如綿飛舞空
 中飄墮無迹如吾此作是也因取天下之言性一章
 題文相示至今猶仿僾當日音響云
 璇機玉衡虞夏書觀天之噐自漢以後失其傳而先
 生神晤於四千年之下卽詳其制於原象弟四章令
 善讀者可構造矣曾自指點巧匠爲之藏於孔戸部
 家戸部又曾命工仿造將來有讀遺書而作儀噐者
 當知法物之尚存也
 地圖先生之所製也丙戌見先生自畫地圖白紙紅
 格每格方減寸許畫方計里用晉裴秀法而里數之
[001-44a]
 遠近卽可計北極之高下凡直省府廳州縣方鄉四
 至八到無少差誤玉裁彼時未臨摹今日想此不可
 得先生令子中立在時曾索此物荅書云俟臨寫自
 齎至巫山今向中孚求之絕無此物記先生云地圖
 畫三副一贈朱六先生卽文正公一贈某一自存今
 將寓書文正令嗣求之或丁升衢家有之亦未可知
 也
 先生言爲古文當讀檀弓余好批檀弓朋儕有請余
 評點者必爲之評點想休歙間其本子猶有存焉者
 也
[001-44b]
 先生言閻百詩能&KR0690核而不能做文章顧亭林文章
 較勝
 先生言方望溪釋禮經之文多不似說禮語言其說
 春秋較善
 先生言錢辛楣五禮通&KR0690中說話多有似是處
 先生言朱子四書注大學開卷說虛靈不昧便涉異
 學云以具衆理應萬事尤非理字之恉中庸開卷性
 卽理也如何說性卽是理論語開卷言學可明善以
 復其初復其初出莊子絕非孟子以擴充言學之意
 先生言讀史方輿紀要衹是大體好細處未能盡善
[001-45a]
 先生言欲知山之脉絡衹看水之去來水無有不依
 山脉者也
 先生言精神好時勾股割圜記三篇不必要注便就
 本文可以了然
 先生言爲學須先讀禮讀禮要知得聖人禮意
 先生言周易當讀程子易傳
 先生言鄭康成之學盡在三禮注當與春秋三傳並
 重
 先生言學貴精不貴博吾之學不務博也
 先生言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
[001-45b]
 地也
 先生言總須體㑹孟子條理二字務要得其條理由
 合而分由分而合則無不可爲
 先生言明之王文成亦衹是借講學以自韜晦成功
 不居之意也
 先生言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正
 心二字不可强爲之說依吾說正心二字便是忘字
 離爲二字而亡譌正乃字之誤也必有事焉而勿忘
 下複舉勿忘者古人每多此文法玉裁按此確不可
 易旣勿忘矣又須勿助長忘與助長二弊各有所偏
[001-46a]
 不忘則又慮其助長故頓跌言之謂雖勿忘却又不
 可助長也如詩云江有汜不我以矣必再言不我以
 而後可言其後也悔謂始雖如此而終不如此也凡
 詩之複句多此文法
 先生言閻百詩善讀書百詩讀一句書能識其正面
 背面
 先生謂考工記圖旣成後來乾隆某年所上江西大
 鐘正與余說合
 先生言大國手門下不出大國手二國手三國手門
 下敎得出大國手
[001-46b]
 先生言守一說之確者終身不易乃是
 先生言唐以前師弟道重宋人言學尚有漢人師弟
 之意
 癸未初見先生以春秋改元卽位考三篇付抄云春
 秋一經余欲做此種文字數十篇便令大義畢舉
 癸未先生言尚書今文古文考此篇文字却訂眞
 文集中詩生民解本出毛鄭詩&KR0690正先生曾爲余言
 可取出修改入於文集玉裁刻文集十二卷時因入
 諸卷五而不敢修改一字也其詩摽有梅解亦取諸
 詩經補注毛鄭詩考正初名詩補傳
[001-47a]
 先生言唐初漢時書籍存者尚多作正義者不能廣
 爲搜羅得所折衷於春秋專取杜預於易專取王弼
 於尚書專取孔安國遂使士人所習不精卽三禮用
 鄭注矣而其疏紕繆不少亦只可有四五分也
 先生言水經注水流松果之山鍾伯敬本山譌作上
 遂連圈之以爲妙景其可笑如此松果之山見山海
 經
 先生言司馬相如封禪文顔色如天上雲霞竒麗絕
 憶玉裁於庚寅夏銓授貴州玉屏縣先生自汾陽寄
 以書今失其手迹大略云玉屏之地當五嶺起處今
[001-47b]
 不記其詳又云想風氣未開未必不可施敎化也余
 乃於辛卯旋以詿誤罷由今思之有負先生言多矣
 先生少時學爲古文摘取王板史記中十篇首項羽
 本紀有信陵君列傳貨殖傳其他題記憶不淸皆密
 密細字評其結搆用意用筆之妙鄭炳也先生虎文
 曾借讀今聞孔戸部以此授長子伯誠爲讀本伯誠
 雖亾書猶在也
 先生言江右風水好在鄱陽湖一聚
 先生言割圜全體衹吃一杯茶時洞然了澈
 先生言割圜上二篇成下一篇難做却取太史公信
[001-48a]
 陵君列傳玩味一畨遂成下篇
 先生言人須養神若精乃是粗東西耳
 先生言書年代畧舊便有些子好處
 先生言宋本不皆善有由宋本而誤者
 先生言劉耕南小文章好大文章不好
[001-4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