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50 果堂集-清-沈彤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果堂集巻十
              呉江沈彤撰
 墓表 墓誌 傳
  周先生墓表
先生諱靖字敉寕號訒齋姓周氏呉縣人以學生入國
子監明贈太常寺卿忠介公之長孫私諡端孝先生諱
茂蘭之子也忠介以罵魏忠賢被陷死熹宗朝荘烈帝
[010-1b]
立端孝上血疏愬父寃得建祠腸額兩世大節聞於天
下先生好義性剛方凡有所為必求無乖於祖父之志
自幼讀書著文不專尚科名事二親能殫其力問膳與
安不間於蚤暮端孝即世處殯堂哭泣不飲酒食肉不
脱衰絰歴三年不怠方小祥而疾或勸之食肉先生不
可曰有疾則飲酒食肉非禮與先生曰吾疾不至死卒
不食先生工篆書汪太史琬以題額來請先生辭曰吾
衰絰在身詎敢為人作書嗚呼喪禮之不講於吴中乆
[010-2a]
矣親喪尤人所至痛當自盡古人之所以觀其愛觀其
理觀其志者皆在此也而或衣食居處忍而干吉其何
以為人子幸尚得先生其人維持之而鄉里之子時復
有聞風感激致哀敦禮以善居其喪者然則使人心之
不亡而子道之不滅息者先生其庶幾乎喪除念
朝廷方纂修明史祖父大節並宜列而所據或有失實則
不足彰信於後乃録其事之本末入都上諸史館都中
鉅公重其人争羅致於家先生不肯即獨從陸清獻公
[010-2b]
學期年徳益進謁歸竱志養母教子弟遂修家譜刻先
人遺書親友之罹大故者匍匐徃救流俗事之害於名
義者上書當事斥正之暇則纂經史賦詩研究六書而
已以康熈四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卒年六十六其年十
二月四日長子縣學生鳯來葬先生於縣南横山之新
塋後二十餘年子監生鸞翔因妹婿徐大業以鳳來所
撰事實請表其墓又數年乃克為之先生篆書人擬諸
趙處士宧光所著有篆𨽻考異八巻汪太史為序盛稱
[010-3a]
之太史著古今五服考異多先生為勘定云
  嘉善魏君千里墓表
嘉善魏氏自明吏科都給事中彈魏璫斃獄追諡忠節
公諱大中者始大著忠節生孝烈先生諱學洢痛父死
璫難不食殉孝烈生孝隠先生諱允楠嘗刲股療節母
嚴太孺人疾孝隠之子處士諱儒㸃者能善承其親盖
忠節為忠臣而子孫以孝聞者連三世君處士長子也
諱為圻字千里生而敦敏事父母大父伯叔父皆得其
[010-3b]
心年十八遭母卓太孺人喪既殯猶弗納水漿於口處
士正色戒之曰禮毁不危身爾今若此身不将危矣乎
乃朝夕進一溢米内閣學士磁州張公榕端之督學江
南也聞君篤行且多學工文詞迎訓其孫於官署而君
伯叔父相繼殁訃至痛不得視殮憑棺廢食與寝遂病
則又慮親老連哭兄弟喪而更聞子病道逺不可得見
将愈憂惻即強馳歸道中暑日劇竟不起垂涕泣呼父
而卒年三十來弔者皆曰處士喪子有子君為諸生不
[010-4a]
得志於舉塲而所交皆當世知名士羣弟子多成學者
配蒋氏張氏皆克殫婦道二子正鎬正鏞以雍正三年
三月二日塟君於縣北先人兆次兩孺人祔又二年乃
以所撰事實因徐君大業請表其墓余嘉魏君克纉其
祖父之孝而益之令名也故論列焉
  顧府君墓表
雍正六年之春余偕顧君楗㳺郡西諸山道竹塢見石
闕桀豎複澗重巒拱立環抱余嘉異之楗曰楗先府君
[010-4b]
之墓也先府君性嗜山水故擇此地而塟焉遂言曰先
府君平生喜讀書敦行不怠塟於是且十年而未獲刋
銘将必以屬子余諾焉他日遂偕其兄邦栐以所為行
實來請其可復辭按府君諱濡字方水其先自應天徙
居蘇之長洲曾祖士元國子監生祖國本父端皆縣學
生府君少孤而貧晝夜不輟學數年補吴學生事母夫
人能自節致贏備甘㫖以得其歡母喪終三年未嘗齒
見於弟教之學授之室而予之田親族之嫁娶喪塟不
[010-5a]
能集事者出財物㐮贊之所當為無不為不徇名不期
報後或背恩反齧亦不之校也府君應鄉舉輒登鍾山
眺大江數求先代諸名蹟晩歳乃於居第東叠石鑿池
構小園日與親故㳺其中飲酒賦詩為笑樂年六十康
熈四十五年九月六日以疾卒五十七年十二月五日
塟呉縣華山天池西南隅之竹塢配呉氏子男四人女
一人皆側室黄氏出長邦栐例貢生次朝楹湖北荆州
右衛千總次濟美浙江紹興知府幼楗中書舍人頗好
[010-5b]
古與余善女適申世䕫孫男八人女九人銘曰六行維
庸敏徳其本為詭為怠於人則損懿哉府君惟行之敦
聞記必逮嬉逰弗諼孰克知之曰親與黨不永厥垂後
嗣何倣
  贈山東布政使司參議沈公墓表
廣東文昌縣知縣贈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登青萊
道仁和沈公以乾隆十六年十一月壬申塟其縣半山
里之臯亭山禮部侍郎長洲沈公徳潛為之墓銘而公
[010-6a]
子諸生廷櫰心復以弟參議廷芳書請吳江諸生沈彤
表其墓彤嘗於侍郎所誦公之詩又嘗諾公子請編公
之古文校公之禮記類編公三子並兄事余其季直此
余於羣從且以文相切劘垂二十年間嘗述公之行誼
政事及學問之淵源彤以是知公頗悉公諱元滄字麟
洲形臞神清為人篤厚而專一事二親無所失親殁殯
斂如禮哀毁柴立外舅少詹事查公昇有恩於公其二
子後殁京邸公皆經紀其喪而歸其柩少詹之分纂佩
[010-6b]
文韻府也公助之搜采進呈輒稱
㫖其後以副榜貢生進經籍
聖祖以少詹故
命入
武英殿書局且稱其學問與其書法公在局編纂精勤
為同列冠康熈六十年授文昌知縣頗稱職而上官乃
以䜛劾免公尋以他株累徴赴部竟戍寜夏不踰年而
卒以雍正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年六十有八公交逰多
[010-7a]
當世名人其以師事者在鄉邑則有若錢塘應嗣寅撝
謙鄞萬充宗斯大秀水朱檢討彞尊族父昭嗣佳在京
邸則有若吉水李尚書振裕仁和湯侍郎右曾海寕查
編修慎行入書局則有若長沙陳恪勤公鵬年而昭嗣
恪勤則北面焉皆時承指授獲益湛深故其類經能整
齊綱目有詳有要為古今文有逺識髙論賦詩本性情
而出入杜韓蘇陸諸集尤卓然成家嗚呼公之學行如
此而困戹於晩歳當時莫不為公惜然歿未乆而季子
[010-7b]
中博學鴻詞科入仕累遷今官公得贈翰林院庶吉士
贈編修贈参議階至朝議大夫季子之為御史以直聲
著世又莫不以有子如此幸公云
  故叔父元洲府君墓誌
府君姓沈氏諱模字元洲一名章府學生世居吳江曾
祖諱珫明東兖道按察司副使祖諱自南山東蓬萊知
縣父諱永智縣學生府君生而質直篤志為善不沾沾
於文藝其言信其行果其取與一錢不苟與人交不毫
[010-8a]
毛背負見其善必喜而相勸退猶數稱之見有惡必怒
形於色面斥而痛戒之冀其即悛閒居每自檢其過有
過輒訟言於所親信者時已七十閲象山陸氏書感其論
學者病痛切深且悔且悲語畢而涕零不止彤生五十三
年未見有能自治若此者吾叔父歟吾師也今不幸卒矣
其誰橅範乎我卒時府君年七十有二實乾隆五年七月
廿四日配王氏淑惠而勤先府君七年卒以乾隆四年十
一月十七日從塟朱村先塋西南兆之左子男二鳳鳴縣
[010-8b]
學生鳳翔女一適呉志堅孫男三女二府君以卒之年
十二月一日合祔王孺人墓從子彤銜哀而為其誌
  都督洪公祖烈傳
洪公祖烈字定逺一字山峽其先休寕人祖暘客於蘇
遂為邑之蘆墟人祖烈少負氣喜讀兵書慕古忠臣名
将及長從當世名節士相砥礪中萬厯四十四年武進
士授金山把總陞汀州守備天啓三年以安邦彦危貴
陽調祖烈赴援至則奉巡撫王三善令𠞰賊攻金刀坑
[010-9a]
克之攻平塘卧墌克之攻樂壩石骨等三十餘寨連克
之獲劉岡等二百餘户圍蔡氏渡降之閏十月三善自
将兵督陳祖烈攻破畢節寨追奔至七山箐直搗大方
大方者賊巢也三善令祖烈赴省報㨗總督楊述中令
䕶餉仍進巢徃來數百里兵不過千人撞搪出入賊雖
衆莫能挫其鋒以功加銜副總兵尋以調兵澂江留鎮
偏橋㑹黑脚苗焚劫糧艘祖烈以二百人禦之敗苗兵
千餘苖復糾生力三千來致死祖烈扼險以待終不敢
[010-9b]
犯督撫交章論薦而閹黨崔呈秀方為兵部尚書賊殺
邉将荼毒正人知祖烈素從周順昌文震孟逰惡之格
不得上崇禎初都城戒嚴命守西直門時中貴肆横諸
将争屈膝祖烈投劾求去戎政尚書閔某慰留之尋調
神樞營參将復調守湖廣黎靖忌者中以考功法坐降
調歸既復以南京兵部尚書李邦華薦起補龍江水兵
遊擊常憤時事數求去而本兵亦輒慰留累遷至後軍
都督府都督時福王立南京祖烈屢上書言兵事不報
[010-10a]
復與馬士英阮大鋮忤遂罷歸
國朝順治二年嘉善吏部郎錢棅籍鄉人為兵守禦延
祖烈主其事俄而兵潰棅死祖烈乃仗劒入閩從御史
鄭為虹給事中黄大鵬同守仙霞嶺三年八月
大兵至祖烈力屈擁見貝勒迫之跪祖烈屹不動貝勒
壮而欲降之祖烈曰負國不忠辱先不孝不忠不孝何
以生為明日復擁見令輸餉祖烈曰有餉則能戰何至
於此嚼舌噴血大罵乃令驅出斬之祖烈奮躍奪刃刺
[010-10b]
胸死是日為虹大鵬皆不屈死已貝勒念三人忠衣冠
斂之祖烈門生王正梵僕進興扶祖烈柩歸塟於某縣
某所子明楨髙才生削髪入山尋卒
論曰余始觀殉國彚編知都督以守浦城死及觀蘇州
先輩小傳復知其歴官率才與節并既得禮部郎洪琮
所撰家傳觀之乃悉其前後事之詳琮撰都督傳本於
其冢孫琦所述行状末叙死節事又其門人與僕所親
見聞者較他書其可信者多故今采琮語為本以作傳
[010-11a]
至明史傳鄭為虹黄大鵬俱不及都督之死殆史館無
琮傳諸書或有焉而莫之信故耶若浙斜塘洪氏譜謂
都督歸老蘆墟是但聞其罷歸於福王時而不聞其入
閩後之死節也若以是而疑之過矣
  檢討潘先生耒傳
潘耒字次耕幼孤資禀頴異嘗閲厯日一過能背誦及
長於羣經諸史九流之書無不讀詩賦古文辭無不能
而性好山水徃逰燕趙因與一時名人交相討論題詠
[010-11b]
康熈十七年以博學鴻詞徴試除翰林院檢討纂修明
史既授職謂明更三百年史事繁委宜博采而精於考
證分任而一其義例秉筆嚴而論平歳月寛而帙簡作
議以上總裁並然之令撰食貨志兼訂紀傳自洪武以
下五朝皆其所定
上平逆藩耒獻平蜀平滇兩賦
上稱賞公卿傳誦論者擬諸李白云進充日講官知
起居注兼纂修
[010-12a]
世祖實録
聖訓復為㑹試同考官得士十二人皆天下選而名益
起忌者亦益衆竟以甄别議坐浮躁降調而歸耒初被
徴以母老力辭不獲命乃行除官後又牒吏部以獨子
終養請代題者三卒不得請乃受職遂迎母養之及去
職母歿終三年未嘗見齒後乃徧逰羅浮天台雁蕩武
夷黄廬中岳諸名山盡窮其勝各為詩若文記之四十
二年耒巳家居
[010-12b]
上南巡復耒原官閲三年
上又南巡大學士陳廷敬扈
駕欲薦起耒耒固辭乃止耒於聲韻反切有神悟審五
方之音而能得其㑹通著類音八巻以為舊字母三十
六有複有漏今删五增十九成五十母各具隂陽而列
以喉舌腭齒脣之序舊四呼以音就字無定凖今各母
各韻並列四呼字缺而音悉全舊分類互有得失今統
有字無字之音辨其全分分平上去為二十四類入為
[010-13a]
十類即少攝多正轉從轉旁轉别轉條理井然舊切同
母同韻之字皆通用今同母之中必用同呼同轉同韻之
中必用元音分隂陽盖皆得天然之音而無有譌闕論者
謂於古今音學中實成一家言晩究易象數有心得著論
十三篇所為文甚多徃徃禆治體風教與鄉邑之利病盖
耒嘗師事同郡顧炎武徐枋實禀承其教其史學則自
少得諸兄檉章賦學則耒所自得也耒詩文共四十巻
名遂初堂集自京師來歸凡二十餘年年六十有三卒
[010-13b]
  茅鈍叟傳
鈍叟姓茅氏名星來字豈宿浙江歸安人七世祖坤明
河南按察司副使即世所稱鹿門先生者也父耿字倫
舒通史傳工文及詩以諸生終叟少聰慧嗜讀書為文
才氣勃發而有義據年近三十為諸生屢絀於有司後
遂專攻經史及程朱之書數年乃欲以著述自見念朱
子近思録舊解未詳宻遂為之集註行止坐卧皆不輟
歴二十餘年書成叟之才識亦因之而甚髙叟嘗依族
[010-14a]
叔祖某於山東滋陽時黄公叔琳為布政使數致候問
或勸之徃謁叟曰族叔祖為黄公屬下某可出入其門
而不避嫌乎卒不徃親知為州縣必懇懇為言安民之
法措置纎悉皆可施行或刻於催科則深痛其負國而
切責之雖其人面赤汗流不顧所著古文亦徃徃於國
維民瘼反覆致意足為後世勸懲者初叟以文髙知希
致困戹年五十餘不復進取攜其稾謁金壇王耘渠汝
驤謁方學士於京師耘渠以為卓然大雅學士以為勝
[010-14b]
宜興儲禮執叟由此名聞逺近而其近思録集註及古
文稾亦遂為士大夫所推重卒年七十無子今其桐鄉
友人程藹園尚質方謀為次第刋行云
贊曰余與鈍叟交垂四十年叟嘗以不遇自傷圖所以
不朽者余謂曰諸生而可以不朽其在為有用之言乎
後又示所書劉峻傳後叙已與孝標有五同三異慨然
流涕而庶幾知我者之論定余讀其文而深悲之今鈍
叟雖不遇以終而著述之有用過孝標逺甚顧獨不可
[010-15a]
名在青史哉亦何至復有同秋草之歎也
 
 
 
 
 
 
 
[010-15b]
 
 
 
 
 
 
 
 果堂集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