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16 學餘堂文集-清-施閏章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學餘堂文集巻二


  翰林院侍讀施閏章撰


  志譜序


  袁州府志序


  傳曰沃土之民淫瘠土之民思思則善心生於是知瘠
土之易為理也江西郡十三袁稱瘠焉川谷僻邃巖石
廉利其巉峻磊砢之氣小人得之為愿樸君子得之為
[002-1b]
介特其發為文辭則又多高寒幽峭之音鄭守愚之遺
風猶有存者近代黄太常抗節犯難精誠動天地其後
士大夫多厲廉耻尚節烈至今未墜民間閭巷無紈綺
皆安儉守簡淡然而易足固知瘠土之民多善也然畊
作弗力徒手召佃山谷麻枲之利讓之閩越之流民而
土人不有予又嘗惜其儉而未勤也使之力穡重農棄
師巫而崇禮義庶幾稱治而非上有休息之政無以安
瘠壤之民葢地逼長沙逋民客户易亂難静考諸往牒
[002-2a]
江楚有事袁必先受兵故明初設重衞以鎮之籍軍視
他衛獨倍懲已事也賦重糧浮積累幾三百年賴今


  天子一旦減除徳意洋洽一二賢長吏又與之釋負息
肩民稍安集吾冀後之人其毋或擾吾民也夫天屬之
愛莫甚父子有窶人焉不克衣食厥子日撻而索其養
鮮不離矣况吏民乎吏實牧民若之何弗思也夫鑑水
知貌鑑古知政郡故有志殘缺漶漫順治丙申前守呉
泰巖補刻新志一冊文采斐然患其析未合軼未全也
[002-2b]
告郡大夫李煥章率其邑長摉集屬友人博洽者合校
為是編於乎志亦史也利病必詳好惡毋作浮華弗摭
亦猶良史之遺也初浮糧告蠲之役事下部議患無所
依據賴前守持郡志白部事遂定於乎後之吏兹土者
綜古核今其必曰某事便民某事厲吾民其尚知所從
事哉書凡若干巻始自康熈甲辰迄丁未秋乃成


  重脩臨江府志序


  施子有述職之役臨江府志屬草甫定請為序予謝曰
[002-3a]
志葢非予作也夫為政在力行不貴多言苟得樹尺寸
澤被一方即椎鈍少文何病焉惡在其以文章飾吏治
也然史乘圖志之書所以紀事而載道也故文獻不可
以無徵也順治辛丑秋予分守湖西徵臨江府志自隆
慶以來闕焉時嵗饑民勞與郡邑諸大夫合志休息數
年民稍寜處既新學舍繕城郭百廢粗理始議修郡志
請於巡撫中丞董公報可㑹予驅車入賀道病輙心掉
簿領之外不暇治他書然竊謂 國家肇興混一車書
[002-3b]
天下郡國志所在修輯臨江故文獻地自宋劉孔諸君
子以還名臣碩儒相望簡牒比者闕載籍將百年其吏
於兹生於斯者豈繄乏人而父老不能舉其名碑碣不
足詳其績上之良法美政下及貞士節媛寖就湮滅不
可勝數是用滋懼夫廢前人之盛美遏潛徳之幽光略
因革損益之制度無所徵述皆後起者之責也用是咨
於郡大夫王君遍告邑長及薦紳博士弟子網羅編次
嵗餘始草具其事又屬友人高子阮懐為任筆削先是
[002-4a]
隆慶志成於太守管君大勲從事者則郡人比部劉君
松也其筆簡嚴多軼漏兹因其義例而摭捃加詳文詞
略備逺無徵及見在者概不立傳以闕疑逺嫌也至於
賦役綜覈則專屬之清江令屈君余病未周覧聊藉手
告成事焉志葢非予作也古者三年報政取民間風俗
以觀政治得失予監司兹土六年矣月吉讀法申命再
四間與賢士大夫講學考業以磨切俊良雖勞不敢輟
而風俗之移易何如哉頃嵗復水旱寒燠違時民惴惴
[002-4b]
供億不給予又以奉裁去拊其疾苦予以喣育是專賴
乎司牧之君子書之以志吾憾也康熈丁未仲秋月朔
日記


  新泰志序


  太史公自叙及列傳推論古作者並稱窮愁著書垂文
以自表見然則著書者顦顇不得志者之所為也苟有
吏事之責簿書之煩則其勢有所難兼夫為吏之難至
今日極矣錢穀訟獄盜賊逋逃軍興期㑹之役一人之
[002-5a]
身而考成之目以數十計缺一焉皆足以曠官而論罷
於是疲精耗神思慮煩其中耳目亂其外以庶幾奉職
救過至於史乘文獻之林非獨不能作也寓目瀏覧者
亦十不得一焉楊令君之為新泰也若行所無事而百
務具舉士民安之已而詢父老討掌故俯視濮水思師
曠之賞音仰眺宫山弔漢武之遺跡見山髙而水長慨
然思髙堂生羊叔子竹溪六逸之流風餘韻庶幾遇之
而邑乘缺有間矣乃謂前事者後事之師也其曷可不
[002-5b]
志徵文考獻與邑教諭舉人牟适廣摉約取舊分十巻
者定為六巻凡星埜山川城郭土田人物食貨災祥藝
文之類燎若指掌雖古之窮愁著書者其精析無以加
焉先楊君而令者為今東郡太守盧君好古修廢不遺
餘力其事犂然見於篇而楊君博雅能詩宜其才長力
裕考鏡於古今得失之林也若楊君者可謂知所從事


  廬陵縣志序


[002-6a]
  急吏事則專簿領懐古學則詢簡牒二者嘗相妨而不
相倂而賢者兼之裕如收文獻於放軼之後讀詩書於
案牘之餘人謂不急我獨卒圖將以鍳往跡昭來訓胥
於是乎有取也廬陵於古為郡於今為吉州巖邑葢歐
陽公文信國兩先生之鄉而河南兩程夫子數過其地
明又宰之以王文成風澤政教涵漬漸摩蔚為大賢雲
集霧合予視事之暇講學青原白鷺間得三祀舊志求
所謂卓然三不朽者考定姓氏嚴恪俎豆未嘗不竦踊
[002-6b]
嚮歎尚友其為人問之郡縣則志乘不備殘於古而闕
於今者多矣吉故連䖍南交閩粵處戰争之地數罹兵
禍廬舍煨燼荒城殘市或求尺籍不可得極盛而衰葢
至此也近者巡按侍御許公嘗有郡志之役矣其時侍
御將去太守李君分曹掇輯期竣旬月未免駮漏而廬
陵故無縣志也于君慧男來受事則以為請予葢心難
之其人物多則難區分其事跡多則難綜覈其文辭多
則難網羅耆舊零瘁是非參錯則難論定費重帙繁則
[002-7a]
難剞劂與校讎往見萬厯間吉安舊志為王公承槐劉
公元卿兩先生所修其人理學夙儒義例不苟則以復
于君盍踵其例而增益分郡為縣用力差易㑹予奉裁
去官既嵗餘而廬陵志成屬序葢擇其邑之賢有文者
宋子蕭子輩為之編輯而于君綜其成發潛拾遺彚為
大冊可謂勤矣于君之尊甫司直先生閎覧好古嘗刻
金石錄帝京景物略傳之四逺而慧男世其家學喜為
故舊表章遺書其在縣修學宫葺書院請蠲粤鹽之累
[002-7b]
吉者民用稍蘇葢其留意於文章政事非獨一縣志也
予嘉其不辭難也因其請而并及之


  安福縣志序


  縣志葢一國之書其眎史差易者三而其陋有五夫書
約則易殫地狹則易稽人近則易辨然史之為書掌之
太史修之異代善惡錯陳褒議互見書成既奏流播方
㝢天子不遑匿其過舉子孫不能諱其祖父其中雖間
有得失猶為近核若夫郡邑志乘官非左董義爽筆削
[002-8a]
頌長吏則諛傳先達則誇紀名勝則傅㑹摭文詞則浮
蕪分星野考沿革則淆混書取速成事多踳駮甚且論
符衆口一人矯喙板藏邑庫改竄潛加官吏不能校其
非士大夫不盡覩其籍遷延日久遂成掌故余嘗極論
志書謂不如國史足信者葢以此也自非有道而能文
周咨獨斷平心折𠂻其是非鮮不謬於聖賢然可藏之
於家未可以示國人何者愛憎蠭起而牽制之患多也
則擇人善任不得不歸賢有司安福縣舊無志有之自
[002-8b]
今中州焦令君始然其書固非一時艸創無所按據者
也明武宗朝布衣張子松以理學著有安成叢錄鄒文
莊嘗為之序神宗時劉徵君元卿又著福乘藏稿二君
所謂有道而能文是非不謬者也藏之既久人無異詞
今踵而增之遂成縣志又有邑薦紳王謹山司諭酆五
峙明經朱昭逺及文學諸子各任蒐討義無浮濫于以
著安成山川風物之美張巨公名卿理學貞孝士女之
盛使後之聞者希風景軌於斯為烈一國之志而不悖
[002-9a]
史之義者其庶幾乎予不及寓目卒業而焦君屬序再
四夫安福昔處物力充牣文獻輻輳之時邑令闕然無
成書今乃成之於難為之日夫豈碌碌簿領之吏所可
望歟


  廬山志序


  志山水者類稱山記而約有二端摉覽巖壑形勝及人
物往蹟是紀事也討據簡册摹索崖碑以廣舊聞是徵
文也事易湮漏文易踵增好事者畧古而崇今徇勢以
[002-9b]
取悅捃摭雖富君子難言之廬山見禹貢曰敷淺原上
有禹書六字是為廬山文字之祖太史公南遊登之無
所紀述晉始有惠逺作詩迄唐太白諸公而盛然淵明
近在柴桑醉臥行遊詩中無廬山一字以今眎之古人
為儉於才矣西昌前輩蕭伯玉常病近志蕪穢獨喜桑
子木廬山紀事謂遺文散失如周景式張僧鑒陳舜俞
馬玗諸記戴師愈廬山文物列傳孫季藩廬阜紀遊等
書皆恨不得見而所言桑氏紀事余購之亦不可得間
[002-10a]
泊星渚畧尋瀑布三疊五老之勝嘆望久之㑹吾友李
子鏡月與其友閔子賓連至南浦將從事匡廬予告以
所憾曰盍為山志夫志有三難於山窮遊覽於文稽往
牒於人絶徇濫三者得而志可立就也李子去三年而
書成葢本之桑氏廬山紀事桑以侍御直言謫江州輯
為此書觀其自叙亦以不見諸書未窮遊覽為闕事夫
酈道元注水經雖與其書相發而其注可孤行今李子
以桑書為本而窮探博覽目涉羣籍又出入往還於崩
[002-10b]
雲墜石之間凡僧廬巖窟斷文賸語選擇其可存者手
摹目記可謂勤且難矣使後有讀其書者入此山歴歴
如見所舊游而學使呉公嘗以挍士之餘徘徊白鹿洞
嘆息懐古又亟賞此志而刻之皆可書也桑侍御廣陵
人今李子亦廣陵之興化人云


  嵩山志序


  平生五嶽之遊葢得嵩山而有其二焉始視學齊魯登
泰岱嘗為岱志再易其藁書成而秩滿不及刻以去今
[002-11a]
遊嵩山登封長葉君慕廬方脩輯嵩志屬為序夫嵩山
以峰名者太室二十有四少室三十有六今可得而指
數者纔數峰耳漢唐宋封禪轍跡相尋壇畤宫觀窮極
土木銘金鑱石以垂示無窮今漠然為榛壤無復瓦礫
賸碑殘碣百無二三登封故山縣風尚質簡士大夫不
好遊樵牧之人無所記述向微舊志則所謂某某峰者
其名亦已亾矣故竹素之夀不及金石萬一迨被兵火
改陵谷往往金石銷隕竹素猶存則是志不可闕也夫
[002-11b]
山志有三難前人碑篆多埋土蘚虎穴間吏士足跡所
不至又斷剥多闕文摹録者以意傅㑹或棄取失重輕
又不載撰文年月率難核考其詩文濫登近作動苦蕪
陋余序廬山志論之詳矣昔傅君元鼎令登封作嵩書
十三篇近者鄉先生焦君汝將有嵩高志捃拾既富葉
君又出私錢命工窮搜石記徧搨以備甄采余杖屐所
到君輒問何碑善數舉以對所賞畧同因相眎而笑君
以名進士理延平有名績改尹是邑與民息肩無餘事
[002-12a]
日把巻望二室長嘯其舊著詩文皆行於世知所輯必
良書故不待其志成而預為序之雖然願君亟成之毋
留予向者岱志之憾也


  青原山志序


  山經海志合九州内外為一書其言不煩今窮山浚谷
為佛老精舍之稍著者尺寸而志之游人詞客之言皆
在焉間取視之不能終巻以其罕所采擇無與於大道
也青原之為山起平壤囘岡相抱扄鑰層深自七祖卓
[002-12b]
錫迄於今稱祖庭與曹溪埒前十餘年笑峰禪師始創
為山志屬草未竟其徒因而增輯然唐以前名人罕至
者顔魯公黄山谷胡忠簡諸賢始有題咏其餘紀載頗
放逸自明至今作者遂多余嘗芟其十一病未卒業㑹
藥公來主是山故以歸之公出其餘力摉括巖穴網羅
舊聞以紀形勝則周傳古徳則核列詩紀文辭則詳以
雅而又以此地為先儒講學之所祠舘雖荒俎豆故在
為萃其語畧并録之合為青原山志其先後編挍相助
[002-13a]
有成者則陳伯璣宋商玉郭入冋諸子之力與焉或猶
以書籍散亾蒐討未備余謂存其大者則小者可畧也
夫君子之樂山水非徒以資遊覽也藥公之志是也寧
惟誇詡山靈已哉一巻之石烏知其非泰山一勺之水
烏知其非滄海其能悠然曠然有得於山水之外者有
乎哉若猶未也是所謂自崖而返者也


  閤皁山志序


  官臨江數年葢日與閤皁山相望也既繫於官求登矚
[002-13b]
之暇不可得則求其山川草木之志一觀之以釋吾懐
庶幾乎臥而游焉於是得閤皁山注二巻東呉俞䇿所
集也漫漶譌漏至不可通曉以南州陳子公霖家多藏
書屬為校讎而予稍括定更名閤皁山志叙曰古者有
道而無仙歐陽子之言也其說甚正莊列之徒始言乘
雲上仙事而葛穉川作列仙傳得九十二人豈所謂無
其事詭其名者邪王方平降蔡經家多著神異比舍有
陳氏者欲從執役學仙方平立而視之謂其心邪不正
[002-14a]
未可教以仙道抱朴子曰求仙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
若徳不修而但務方術終不得長生也然則神仙之事
與聖賢之學盖亦有相近者後世方技家乃徒侈言黄
白以求大藥不亦愚乎臨江東有閤皁西有玉笥皆道
書所稱名山為靈異所棲而閤皁尤盛相傳葛仙翁學
道冲舉處宋時宫觀道院至千餘間朱考亭周平園嘗
來遊賦詩今荒榛茂草丹井故在即而求之其亦有餐
霞馭風之人潛游其中而不見知於世者邪


[002-14b]
  蕭縣顓孫氏族譜序


  氏族所從來久古神明之胄聖哲蔚生其後或氏以官
以國地遷代逺寖失厥初攷載籍所傳仁人賢士不數
葉而㣲絶者不勝紀鄒魯之間故聖賢之都㑹也予嘗
視學東魯求其子孫孔顔而外曾孟僅十數人他無在
諸生籍中史記弟子列傳七十二子之徒不見書傳者
四十有二人其苗裔之盛衰有無與散在他國皆不可
知也嗟乎以彼文學性成又得孔子為之師稱高弟子
[002-15a]
而卒不詳其言行不辨其氏族子孫盖保世滋大若是
之難也間過徐泗之交其子姓蕃者莫如仲氏葢子路
之後也其次則蕭縣閔氏顓孫氏史稱顓孫氏子張陳
人也而其墓在蕭縣今蕭人顓孫君佐聖為峽江令問
其祖則先賢子張且謂子張年十四從尼父往來鄒魯
家於蕭子國即今蕭縣也墓在堀坊村唐宋累封陳國
公嘗置博士世官今専祠尚存子孫守之六十四世矣
所藏象志遺書佐願以視事之餘補輯殘燬丐公叙之
[002-15b]
予謂先賢之名徳依於孔氏如日月在天不可掩滅且
不以子孫重于譜牒何有焉然慎守先籍亦所以昭繼
述也檀弓不云乎美功不伐貴位不喜不侮不佚不傲
無告是顓孫氏之行也然子張之問孔子見於魯論者
數矣其意多喜聞達尚高逺孔子悉告以反躬篤實之
學盖不難在聞達以無尤悔為難也子既才而禄矣施
之盤錯無不當意其尚勗爾宗人懋爾嘉言懿行以光
厥先緒謹受簡以書俾藏之世世


[002-16a]
  水陽河西李氏族譜序


  邑水陽李氏族譜成李君元愷茂之載其書以示施子
葢取元至正明嘉靖舊本釐定之從事斯役者茂之偕
其兄元叔及元白輩皆賢有勞任而屬張徵君芑山為
筆削君子陳書而攷其義葢重有取焉夫譜以明系重
吾親所自出也親所自出雖微必溯非親所自出雖貴
不援狄武襄不附梁公後識者韙之李氏舊譜引盤谷
李愿為西平郡王晟公子今辨其非是斷自龍溪公始
[002-16b]
則本系以近而明親親之至也龍溪公肇居河以西抱
徳終隠厥用弗彰為傳其生平及昆弟後裔之賢者並
采軼事羅舊聞用以發抒潛徳俾後人有所嘆興尚賢
之義也他若詳世牒述家訓嚴繼立之條講惇睦之道
其起例也簡而該其褒賢抑不肖也微而顯其為大小
傳記也質而不蕪是可譜矣今世士大夫喜稱大家謂
其世逺族蕃且貴也余聞之先人曰世家易大家難俗
所謂世家者或位公卿世累纓笏相繼然而公卿貴人
[002-17a]
咄嗟立盡高門巍閥吾見其生荆棘穴狐兔也甚且墮
其家聲為先人僇族雖大無取焉若夫户詩書而家禮
讓崇本尚實孝弟力田族不必皆賢而嚮善者衆有弗
類者恥之讓之其賢者慕而頌且效之貴至將相而不
驕困為匹夫而不諂保世亢宗以無失墜是之謂大家
非僅僅富貴者比故稱難也是言也先君子嘗舉以告
族人閏章為兒時心識之近見廬陵王塘南先生序其
家乘亦述先儒之言曰子孫才族將大夫族之大繫於
[002-17b]
子孫之才譬猶楩楠杞梓之材雖在拱把已卜其干雲
蔽日矣否則枳棘塞塗亾足算也葢族蕃則善人常少
而不肖者多不肖者多則善人寡黨而教有不行吾虞
夫族大之難言也今李氏昌自龍溪公世有隠徳上之
稱詩而述禮次之敦本以息業其父兄子弟多引繩墨
厲廉恥又有耆碩如茂之不言而躬行李氏之相成以
善者日有進也族之大將於是乎在茂之色動起謝曰
是不獨揚先徳也其可志簡册以啟我後人遂請書為
[002-18a]


  螺川章氏譜序


  往予聞萬厯中九龍陳先生倡學宛陵從者輒數百人
是時螺川章氏徳操伯輔仲輔諸君子皆從其游而先
大父中明公與仲輔尤善往來講學章氏聚族瞻聽蒸
蒸然多善類一時宛陵推螺川有鄒魯風予稽其先世
相傳出姜姓國於鄣以國為氏其源殆不可考而開國
忠憲公仔鈞大顯於唐族甲閩浦城其後文通公令吾
[002-18b]
宣遂家於宣之北郭在宋貴顯多名人著聲實天子數
降敕褒美而徙居螺川則自國華公始以螺川負山帶
河故耕漁地可永久也今歴四百餘祀族益蕃滋衣冠
之胄相望葢章氏之明徳逺矣史稱忠憲公用兵時有
二將得罪當死夫人練氏俾亡去後二將還攻建州將
屠城授夫人旂免其家夫人報曰君幸念舊徳乞全此
城即不聽請先衆死義不忍獨生二將感泣城獲全其
後忠憲公十五子顯者八人皆夫人出夫脫二將於垂
[002-19a]
死之地而卒不惜一家之死全建州一城之衆忠憲夫
人之徳厚矣其世居浦城者無論予過㑹稽道墟章氏
稱膴仕者接跡問其祖則忠憲他如霅溪及吾邑崑山
寒亭草湖所在多章姓亦無不祖忠憲者豈其支裔散
處使然與土之沃者生必蕃源之深者流必長章氏之
眀徳逺矣宜其子孫殷庶貴盛蔓衍至不可殫極矣今
螺川自明以來雖不多顯者而詩書理學之風繩繩不
替葢無愧其先世者吾友章子聖修行誼篤謹仲輔先
[002-19b]
生子也以予習其家世能不妄言故出其譜牒使予序
而藏之


  斗山楊氏族譜序


  余嘗作老癡楊先生傳其畧葢得之楊君仲建仲建家
黄池舟上下必道其廬至則相索久游而不厭聞其五
世祖曰宗信嘗以千金置橋横崗鄉人傳稱之而其伯
父儒父伋皆嘗與先大父同問學于陳九龍先生之門
以是余兩家交最舊因得盡徵其先世楊氏之先葢家
[002-20a]
陜有自陜而廬州者世為合肥人宋靖康間髙宗南渡
避亂於宣城之北境遂家於宣可紀者自曾六翁始其
子遷斗山又遷花橋數傳而有宗仁宗義宗禮宗智宗
信凡五人用儒學敦孝友五人者有子十二人其能詩
而著者曰實曰貞實號竹屋其詩不多示人貞則與莊
㫤定山左輔廷弼諸公游好詩傳於世所稱老癡先生
者也自老癡以上同居六世至是而蕃始析産以其始
盛於五人也至今謂之五房而傳其孝友不墜積學有
[002-20b]
稱者多以明經薦晉寧知州緒廣平通判綸皆廉恵以
名其官賢而厄於卑位者曰謙曰迪以教為職能置學
田育貧士其以孝特著者曰級居母憂廬墓三年為時
嗟咏至於婦女節烈或殉夫而死或無子而守或未字
而貞不可勝數施子曰善乎楊氏之教其家也仕宦稍
疎而文學俊良子孫相屬葢上世氏族稱才子若干人
不惟其官故賢者用顯晉唐以來競重富貴侈閥閱非
顯而在位及與名公卿游則雖有碩徳茂才往往湮没
[002-21a]
此布衣隠君子之所為罕聞也行能克修於家聲譽或
不出諸閭可不惜哉然闗西楊氏四世三公清徳名當
世極盛矣禍患相尋間多不免故或公卿而傾殆或被
褐抱書而保世永存君子亦為其可繼者耳矣楊故有
舊譜以老癡攜至金陵適罹火厄今自曾六翁始者志
慎志信也仲建屢述其先徳余嘉其意可為勸故叙之
詳焉


[002-21b]









  學餘堂文集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