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a]
滹南遺老集卷之三十二
滹南王若虚 從之
雜辨
舊說孔子問禮於老𥅆而𥅆所著書専薄禮學論者疑
别有老子予謂𥅆雖不喜禮學然以大賢而嘗仕於
周其於典故豈無所聞亦猶萇宏之於樂郯子之於
官名孔子問之亦何足怪但不知果嘗問與否耳葢
自荘周寓言設老𥅆訓孔子事以自尊而漢儒記禮
[032-1b]
有聞諸老𥅆之語世遂信之夫司馬遷最喜老子者
然其爲傳尚不能詳其主名及生於何代安知果與
孔子同時哉
荘周詆訾孔子之徒盖其學本於黄老加以天資刻薄
猖狂恣睢而無忌憚則其輕蔑吾儒無足怪者東坡
乃謂實予而文不予陽擠而隂助之譬楚公子微服
出亡其僕操箠而罵以爲倒行而逆施者此出於爱
周而强爲解釋也彼公子之僕權以濟事不得已焉
[032-2a]
耳周之於孔子其有不得已者乎
舜命群臣自伯禹而下二十二人姓名職掌見於虞書
班班可考也而左傳載李文子八愷八元之說何所
本哉杜預以八愷為垂益禹臯陶之倫八元為稷契
朱虎熊羆之属盖妄相配合耳且書言禹作司空宅
百揆契為司徒敷五教而文子則云使八愷主后土
以揆百事使八元布五教于四方是八愷同任禹之
而八元並預契之政也無乃戾乎其言四凶亦與
[032-2b]
書不合此殆誣謬而杜氏强為觧䆁無足凴焉學者
盍亦言乎經而已
季文子言元愷世濟其羙而堯不能舉四族世濟其凶
而堯不能去舜能舉而去之故天下同心歸戴夫堯
舜百王之冠冕皆聖人也使堯誠不舉善而去悪尚
足為聖乎此固無稽而劉道原以為堯知舜於側微
而天下未服故遺之大功二十丨亦妄意之說也
文王遇吕尚於渭濱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
[032-3a]
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乆矣故號之曰太
公望此以三字為義而世遂單稱太公如周召之類
或又以望子為名皆非也至范睢傳載秦昭王語云
周文王得吕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仲以為仲父
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此又直謂以先君呼之矣豈
不愈謬哉
經傳稱秦伯為穆公或亦作繆是二字通用也而䝉恬
對胡亥云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
[032-3b]
故立號曰繆然則二字義殊繆當音靡幼反矣不知
恬何據而云且二字既殊豈得並舉邪
唐髙定年七歲讀湯誓問父郢曰柰何以臣伐君郢曰
應天順人何云伐邪對曰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
社是順人乎郢異之按湯誓云爾尚輔予一人致天
之罰予其大賚汝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而已定
之所舉乃甘誓之詞也
臯陶謨曰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懐之文理
[032-4a]
甚明而唐劉廼云虞書稱知人則哲能官人則恵鹵
莽如此豈其有所脫遺邪
屈原離騷有漁父篇賓主問荅其辭華麗而雜以韻語
此盖假設以見意與小居一體耳司馬遷乃取以爲
傳劉子元既知其非矣而班固古今人表遂列漁父
之名使誠有斯人者觀其所言不過委順從俗以求
自全者耳何遽至九等中第二哉
退之雜說曰馬之能千里者一食常盡粟一石食不飽
[032-4b]
力不足則才羙不外見而不可求其能千里又以食
之不盡為不知馬嗚呼千里之材固有異於常馬者
然亦非徒善食而後能也退之平生以貧而號於人
歎一飽之不足者屢矣豈其有激而云耶
劉原父自號公是先生貢父號公非先生貢父云是其
所是為易非其所非為難或評王介甫明於知君子
暗於知小人予謂此皆過論也非者是之對也小人
者君子之反也能是其是則能非其非能知君子則
[032-5a]
能知小人矣世豈有能識白而不能識黒能辨東而
不能辨西者乎
魯直與其弟幼安書曰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閒
萬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横於胸中不擇筆墨遇
𥿄則書𥿄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
譬如木偶舞中節拍人歎其工舞罷則又蕭然矣此
論甚高然彼於文章翰墨實刻意而好名者殆未能
充其言也蓋甞自跋其書云學書四十年今夜所謂
[032-5b]
鰲山悟道書又曰星家言子六十不死當至八十茍
如其言當以善書名天下是可喜也觀此二說其得
謂無心者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谷嘗以三錢雞毛筆書葢
不得已耳誠使佳者固當有閒而云在手不在筆此
一時誇辭非中理之論也
滹南遺老集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