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68 本堂集-宋-陳著 (master)


[094-1a]
欽定四庫全書
 本堂集巻九十四
             宋 陳著 撰
 講義
  吉州白鷺洲書院講義
某誤叨郡辟濫長書堂秪事開説昉自今日自顧至愚
極陋凛凛莫勝有聞于師敬取以誦深惟世逺道散學
校具文聖朝崇化加重書院惟白鷺洲寔表江右于此
[094-1b]
藏脩于此游息於此講習于此飲食必先踐履必後科
目必先器識必後文藝必自重毋自卑必自立毋自餒
必自强毋自畫必自反毋自恕必毋奪于得喪榮辱必
毋怵于憂患變故是皆學者之事也雖然學不知方望
道莫見有大本領其惟中庸乎
天命
 中庸首章揭此三句三句之中揭三謂字使萬世學
 者受罔極之恩子思子未作中庸以前非無人説性
[094-2a]
 非無人説道非無人説教即未嘗有人指其性曰如
 何是性未嘗有人指其道曰如何是道未嘗有人指
 其教曰如何是教曰性曰道曰教之名未明後世學
 者將從何處尋性將從何處尋道將從何處尋教將
 從何而見得性也道也教也是一貫且如易曰一陰
 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止是説天命
 之性不曾説率性之道修道之教之意書曰惟皇上
 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性道教大
[094-2b]
 意雖盡在其中又不是次苐分明順説至中庸首章
 直下説出三句學者始得因名義以反諸身始見命
 外無性性外無道道外無教三謂有的實一貫大明
 自子思子作中庸始矣三句名義精切明白有朱子
 章句或問在不復敢贊一辭但要知得中庸一書綱
 領雖在此三句上三句脉絡全在率性之謂道一句
 上蓋有形則有性不患無性患不能率性有道則有
 教不患無教患不能盡道是故有率性之道則為受天
[094-3a]
 命不則為逆天命有率性之道則為樂天命不則為
 逆天命有率性之道則為敬天命不則為怠天命有率性
 之道則為全天命不則為曠天命以此知性乃均有
 者惟在率性與不率性耳是故有率性之道則其道
 皆是實理不則其教皆是偽妄有率性之道則其教
 皆是正大不則其教皆是偏邪有率性之道則其教
 自有條理不則其教顛倒悖謬有率性之道則其教
 見于日用常行不則索之恍惚誕謾堯舜禹湯文武
[094-3b]
 皆是率性者也故見之二典三謨于訓誥誓命于周
 南召南皆教也教皆道也道皆性也當時之人有所
 凖而仁而無非仁有所凖而義而無非義有所凖而
 禮而無非禮有所凖而智而無非智至于禽獸魚鱉
 昆蟲草木一動一植散在兩間者無不各遂其宜是
 皆堯舜禹湯文武率性中来周公孔子亦是率性者
 也故見之于太平六典金縢立政周官無逸等書于
 刪詩書正禮樂作春秋門人弟子難疑問荅皆教也
[094-4a]
 教皆道也道皆性也或施之于當時或垂之于後世
 皆㫁㫁乎不可易是皆自周公孔子率性中来彼不
 率性者則反是桀紂在上教天下以滛虐春秋戰國
 教天下以攻利秦教天下以詐力漢髙教天下以無
 恥漢武教天下以多欲唐教天下以無禮義晉教天
 下以放肆無度佛氏教天下以空寂老氏教天下以
 清虛凡若此者皆不知性為何物故其教皆非其道
 以此知我有不同者惟在率性與不率性耳此率性
[094-4b]
 之謂道一句承上句生下句體用兼該源流無間乃
 三句中之大闗鎖也此中庸首章自道也者不可須
 臾離也至君子慎其獨也數句反覆精宻其説獨詳
 是為率性上要𦂳故説盡由教而入者下工夫處後
 之言性者可以凖矣而其間有三節最可畏幸而第
 一節得孟子第二節得周程第三節得朱子所以子
 思之説傳至今日如日星終不可繄如金石終不可破
 不然則難乎免于惑矣盖道之所在愚不肖者固不
[094-5a]
 足與為道而賢且智者害道為甚人而愚也不肖也
 其議論不能動人其見識不能過人將易而侮之尚
 何足以惑天下人而賢也智也其聲望其志向其踐
 履其辯説皆非人所易及則人必宗之宗之則必有
 䣊惟信其所宗者之説為是不復究其所宗者之説
 為非縱有知其説未能無過方且相與委曲執説以
 遂其非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戰國之時如楊朱如
 墨翟如告子直是能堅志强辨而楊氏以為我為義
[094-5b]
 為我必至于無君墨氏以兼愛為仁兼愛必至于無
 父告子亦説仁義而分内外若不遇孟子道一善字
 説出本性天下將胥異端誰排闢以衛吾道此第一
 節也自孟子後一節尤長如荀如楊如韓皆是表表
 于其間者當時學者尊之宗之不减孟子而荀子道
 性惡楊子道性是善惡混韓子又説性三品此皆是
 不曾看得性之大本各恃其才各執所見却從氣質
 上論性迄無定論直至我朝程子受學于周子説出
[094-6a]
 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等語彼只説氣
 質之性而不知天地之性者千載之紛紛始定而中
 庸之書始有所受此第二節也自此程氏門人布滿
 天下各自以為得其師之説而得失深淺固已不一
 况當時大賢有為性所先之説者有為浮屠之説者
 有為新學之説者天下之人搧撼陷溺如醉夢中植
 䣊相仇牢不可破又况中更天地大變諸老凋謝人
 欲横流而性之説不絶如綫直至朱子以四書為本
[094-6b]
 辨明義理毫髪不差而章句或問之作發越程子之
 所未言折衷諸説之所未安使學者有所依據有所
 去取子思性道教之説益大光明此第三節也嗚呼
 朱子未逺也今之學者又各自以其意説性而不知
 性出于天各自以其意説道而不知道出于性各自
 以其意説教而不知教出于道性道教一貫之説又
 胥而為紛紛為昏昏其病將有甚于前三節者病在
 何處在勝心在輕心在錮心立論要平勝心者無平
[094-7a]
 論立論要確輕心者無確論立論要通錮心者無通
 論不平則竒竒則失之不確則欺欺則失之不通則
 窒窒則失之中庸一書朱子發之已盡不待他人屋
 上架屋然則今之學者欲觀中庸必先去勝心輕心
 錮心則性道教之説方一貫而中庸在我
  剡學講義
某愚而不移學而無得朅来試令必有我師乃不鄙夷
遜席而請固辭不獲輒誦所聞以求是正焉
[094-7b]
樂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古
 聖賢之教人于此焉最切學者之受持于此為最危
 盖人生而靜天之性也以上不容説其曰感于物而
 動性之欲也此二句却要精加體認史遷以為性之
 動為性之順是認欲為善陳用之以為性之欲循而
 充之為小人是認欲為惡惟横渠先生謂感之而動
 是氣之性南軒先生謂性之欲也言亦性之所有而
 其要係乎心君宰與不宰耳晦菴先生謂欲即所為
[094-8a]
 情也經三先生辨説方明白昔在聖賢所欲不踰矩
 則不踰者矩耳非無也欲仁斯仁至則所至者仁耳
 非無也養心莫善于寡欲則説寡不説無可欲之謂
 善只説可不説無曰欲不可從非曰欲即是從曰欲
 而不貪非曰欲即是貪身非槁木心非死灰故未嘗
 曰絶欲表記曰無欲而好仁乃他無覬望之言通書
 曰無欲則靜乃人生以上之體盖人受血氣而生心
 統性情之妙心不能不感于物靜不能不動于感而
[094-8b]
 性之欲者多出矣欲所當欲則欲亦天性也欲非所
 欲則血氣之欲也欲其善惡之機乎故其靜而未有
 所感已有此仁而未惻隠已有此義而未羞惡已有
 此禮而未辭遜已有此智而未是非如鏡斯垂如水
 斯止包兩間而本虛也備萬物而本一也易所謂無
 妄書所謂道心詩所謂秉彛中庸所謂未發之中孟
 子所謂善及其與物接也喜其所喜如子路之聞過
 孟子之不寐則為喜之正不則謝安之過門限折屐
[094-9a]
 林甫之津津眉宇間則喜非其正矣怒其所怒如舜
 之罪四凶文王之遏徂莒則為怒之正不則為明帝
 之撞郎太宗之仆碑則怒非其正矣至于哀必如孔
 子之慟顔淵敬姜之哭穆伯則為哀之正彼子路之
 不忍除喪子夏之哭子喪明則非哀之正至于樂必
 如孔子之曲肱而枕曾㸃之暮春浴沂則為樂之正
 彼太康之事盤遊齊王之好鐘鼓則非樂之正矣男
 女之大欲無男女則人倫廢矣如闗雎之好逑雞鳴
[094-9b]
 之相戒可也彼桑中之期琴挑之奔則欲非其欲飲
 食人之大欲無飲食則命絶矣如簞瓢飲食之自樂
 嘑爾之弗食可也彼墦間之乞鼎指之染則欲非其
 欲且如仕者欲行其義則俛首帖耳惟利之趨脅肩
 謟笑唯勢是視茍可以進媒其身退私其家者無所
 不至私欲也如性何學者欲至其道使靠裏工夫不
 自鞭辟騰口議論徒事張皇茍可以内罔父兄外欺
 朋友者畧無忌憚私欲也如性何世方人欲横流天
[094-10a]
 理湮晦相與講明孰急于此惟曰理為欲之對而界
 限不可不明殊不思説欲而不説人欲則非所以為
 學盖性情也動則為欲欲則有善有不善豈可専以
 為不善哉是非疑似之間甚可懼也絶人欲之私而
 從天性之欲是在學者
  四經約㫖
某嘗謂易者理氣之㑹書者經綸之本禮者品節之理
詩者性情之真然一經必有大綱領不識綱領則望天
[094-10b]
者蒼蒼望海者茫茫不得門户奚有畔岸故于四經各
舉其所以為綱領者名曰約旨
夫易其綱領在乾盖天者天之體易者天之心乾者天
之性六十三卦皆其情也易超于渾沌而非渾沌近于
恍忽而非恍忽其中有物是謂之乾乾無不備亦無不
統有所謂元元未見也而有利之體有所謂貞貞未見
也而有貞之體體在是也用亦在是故見于順則為坤
見于動則為震見于入則為巽見于陷則為坎見于麗
[094-11a]
則為離見于止則為艮見於説則為兑分而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乾一卦也折而三百八十四爻三百八十四爻
乾一爻也雖倍而四千九十六可雖倍而又倍之可也
吾知其無窮也以其體吾知其為天之性以其用吾知
其為天之情以其情性皆統于易吾知其為天之心昔
程子曰以性情謂之乾盖兼體用而言今則因其説而
析言之楊文元作已易謂自乾一畫始是矣但乾即坤
坤即乾等語又自是一説是故學易者要因乾見易
[094-11b]
夫書其綱領在堯典而一光字最難體認光其聰明文
思之發見者乎非推而致之逺而大包乎天地之外非
察而測之深而不遺于秋毫之末無色之可覩而自見
其煇煌焜燿無迹之可執而自見其流動充滿故曰闕/
  邑庠講義闕/
  文靖講義闕/
 
 本堂集巻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