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68 本堂集-宋-陳著 (master)


[051-1a]
欽定四庫全書
 本堂集巻五十一
             宋 陳著 撰
 記
  天井山報濟庵記
四明天井山有庵名報濟主僧師錫以記請曰庵建於
宋淳佑間師祖祖詔其嗣文素中遭訟舋有力者乗之
空所有庵幾廢文素誓復其舊而規新益力屋日以闢
[051-1b]
具日以備田積至六十畝有竒外有其徒祖可者死捐
田數畝庵以託塟所久而其後取以去此其概也余因
念於師錫今天下形勝山林巾鉢如雲宅之以金碧聲
之以鐘鼓朝夕熙恬於四明之外亦云足矣顧欲退然
自為一庵計殆未之喻答曰庵吾祖祖詔創之甚勞文
素復之甚難師錫寔為之孫負荷之甚重亦曰茍不自
力殆棄厥先之遺惟便安之自擇人其謂我何故拳拳
以守庵為是以記庵為急非有他也嗟乎浮屠者流稽
[051-2a]
天沃日世之人方傾投艷向而乃欲假吾儒天倫之説
家其業而子孫其傳又欲託余之文書庵之始末以詔
方來是亦自有見也不可尚乎余又安得不有感於師
錫之心哉乃為之記前進士陳著記
  識全軒記
天台陳行之恕可遊杭為西湖留於錢塘門外折而南
不百武負城築軒坐而面其勝因坡公寄晁美叔詩云
西湖天下景誰能識其全扁曰識全而屬余以記景物
[051-2b]
之在天下惟人所取胸中有山則天下無餘山胸中有
水則天下無餘水蓋物於物者不足以見物不物於物
則物無不見子雖家西湖而西湖本不足以家我一開
軒捲簾若迫而寛若近而逺若平接而寔俯臨之子必
有得坡公超出見外之妙因歌以贊其全之識氣之清
而上兮天吾與之為葢心之寛以平兮地吾與之為載局
於形而不化兮將自同於蠅蚋曠然而達觀兮殆幾收
百衲於破碎吾退然不與之爭兮惟見其物之小而我
[051-3a]
大坡仙尚其如見兮其相與神交於湖之表詩之外也
嵗柔兆涒灘陬月四明遺耄陳著記
  婺州浦江縣龍德寺記
龍德寺舊名乾元宋祥符戊申改今名其地南則溪而
江而山如揖如抱北則仙姑巖伏龍二十里而昂其首
冠之以塔塔有院院之前即寺寺始於邑人陳公譽捨
墓與田碑壞失其嵗月爾後隨經隨營由山門而廊而
殿而堂與凡寺之重且要之屋咸具嘉定辛巳僧坦奏
[051-3b]
請金書寺額及桂堂扁而寺以重塔始於天聖乙丑胡
貳卿則捐銀五十萬緡創造公譽且樂助其成中遭冦
燬邑人朱氏與僧某修出力重建至寳祐甲寅僧文豪
重脩久而僧文啟率其徒妙資文富文廣元悟與公譽
之後今岳教公舉又大脩之梯其層而升高闌其廉而
䕶險丹雘金碧而後其繪事邑人婁榮孫凌蘭吳㓜敏
隨施有差而朱君章捐銀以飾其表於是建圓通閣榜
曰多寳佛塔小山門榜曰龍峰塔院自至元癸巳迄元
[051-4a]
貞乙未畢岳教又捐田嵗累所入以待續用而塔以備
塔院與寺昔為二今合為一為教門甲乙住持有田一
千五百餘畝衆日不下千指規模寛衍氣勢聫絡鐘魚
齋粥如時寔浦江甲刹妙資不逺千里狀且圖來請記
余辭焉越兩載請益固乃閱狀按圖而書之併及余之
所欲言吁世之四民之家莫不欲為子孫久逺地或不
旋踵簍不自振滔滔也而過者誰顧浮屠氏宫居粒食
一有未辦則旁詢側睨咨嗟太息相先扶植不極則不
[051-4b]
止夫以寺之徒竭其力為寺之計分也邑之豪斥其有
餘應接緣募流俗之情也至於達官膴仕祿廩之所儉
積章甫縫掖韲鹽之所苦節亦皆歡喜傾倒以相其後
此豈偶然之故要必自有以動其中而莫之外耶數百
年間屋與塔屢廢而屢脩至此而益以展拓益以壯觀
山川井邑之形勝寺則擅之矣亦曰人也有時焉彼教
之盛極於今日豈特此寺也哉余故備書其始末庶後
之觀世道者有考與前進士四明陳著記
[051-5a]
  新升奉化州記
黄唐疆理天下至周之職方而大備降而秦而郡縣之
隨時㳂革勢也元貞改元朝廷以諸縣地廣民稠者升
而州中下其等明之奉化為户四萬而贏州為下官視
州設員五宣授者二勅授者三明年月正元日達嚕噶
齊察罕公知州事李公炳同知星公粲判官趙公秉李
公居安各以其職視事余與學宫諸生旅賀於庭揖余
而語之曰州為路附庸壤地褊小猶故邑也為民社而
[051-5b]
重其任盍廣咨焉以求所稱古者問政必於其耄幸毋
隠於我余謂吾夫子之言為政道之以徳齊之以禮有
恥且格孟子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聖賢格言如
日月如金石斷斷乎不可易教化者獄訟徭賦末也蓋
教化行則習俗美獄訟將自簡而徭賦又易易耳夫然
則吾事畢矣况仕也以義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皆可行
志蕞爾之魯有周禮在雖齊之大莫能抗蜀雖僻逺文
翁以學化之當時至以齊魯比為地小不足回旋儒術
[051-6a]
近於迂濶可乎况茲邑之舊諸先生典刑之遺章甫縫
掖甲於一路皆傃分而自重農工商賈之家畏法而專
業循循然惟長民者所休戚薰之以詩書浹之以禮義
教亦政也和平而不流於弱簡易而不失之疎政亦教
也三代而上之化民亦若是而已此之謂知本於從政
乎何有咸曰善是吾心也其以是刻之石
  州為下之下改云官視州設七明年月正元日宣
  授達嚕噶齊察罕公知州事李公炳勅授同知星
[051-6b]
  公粲判官趙公秉李公居安省授吏目臧滑鄭元
  均各以其職視事既而以記屬余謂吾夫子之言
  以下如前
  慶元路治中貝降奉議徳政記
明故東南大藩事任非輕自昔選用賢良為首為貳有
以福澤其民民亦義於必報紀去思頌遺愛多矣今奉
議大夫貝降公自至元壬辰來領郡治中事閱數年間
郡以材望叢委休稱籍籍秩滿行有日士庶送者祖帳
[051-7a]
載道猶曰未也且將勒碑詔永久謂余山林樸直於鄉
閭年又最高狀其實以示曰公之於從事也剖滯訟則
人稱其平董倉儲則户樂其寛鹽海之征兵革之需受
給所惠皆不動聲色吏不能為私民不以為病闗决之
地固曰有職分在然公之始也㑹朝廷有問罪島蠻之
役治艨艟練甲兵峙糗糧身任其難而從容暇豫一無
不辦亦曰軍旅之事明習有素分一郡憂責有餘材也
至於嵗甲午憂民苦艱食市無千斛大家無蓋蔵郡無
[051-7b]
發粟舊址公惻然以奮曰赤子垂為溝中瘠撫字謂何
亟啟長吏馳詣省府白之得請出粟四萬石平其價隨
處所便其糴鵠菜色轉而歌舞公之施者千里如一今
年夏無麥饑尤甚公時適留省府授比以請民以不饑
樂及秋熟振糴有規天時不可必而郡民無凶嵗之虞
可以百世矣余嘗謂三代以上人物淳厚施於有政形
迹冺然功用自大世降而吏治日以茍間有事涯岸出
鋒鍔以聲名自負而非元氣之福此余於公深有感焉
[051-8a]
忠實之中精神流行涉厯之久知慮詳練不施勞不辭
難獲乎上而無言不酬信乎下而無令不順有得於平
易近民之道者固如此及其為民立命如機發矢徃必
濟而後已此又仁者之勇也古語有云活千人者其子
孫必封况全活至數萬衆等而上之又豈止歛惠於一
郡而已哉集風謡銘徳政儒者事也不敢辭特書以諗
於太史氏
  慶元路達嚕噶齊伊嚕通議徳政記
[051-8b]
東南負海之郡明其一也邑於海之島者其一曰象山
沮洳斥鹵土而宜稻不三之一故其民貧正供之米視
所出而輸水行則渡東宿沿而北寄命於一葦之航風
濤盜賊俄頃不測山行則道寕海迂而東扶服數日之
程傾厓峭壁與豺虎出入幸而達則注香瀝酒相賀不
幸而厄有司抵其巇而罪之其難有如此者通議大夫
伊嚕公之來閱郡乗察地險謀及同僚嚴禁苛取痛撻
冗費聽民隨米直凖弊上送於路官自任責民不與焉
[051-9a]
方且鈎摭吏欺籍之以補來嵗之入審於上司得請既
揭示邑市數百年夙弊一朝而革旄倪聚觀懽心泉湧
向也艱阻之間期㑹之下生死罪戾凜乎在前今而衽
席之以子孫百世亦仁矣哉古者甸内之地所納總銍
秸服以至粟米量逺近酌重輕無毫釐不遂其情自唐
虞而三代所以為生民計一用此道然事有因革地有
險易物有懋遷泥乎古則窒因乎今則茍權其宜以便
安其民其殆庶乎此近民之官所急先務而公力行之
[051-9b]
公私不交病古道在其中矣蓋公為政本之以仁暢之
以智專心一力亦曰吾盡吾職而已而民自不能忘也
一仁劑量環千里六邑咸被其惠斯邑也徳之為甚邑
宰高君珪采士民意狀其實屬余曰仁政大人所樂聞
山林遺老其言必公敢以記請余謂賢守貳有徳於此
邦也孔厚是不可不書奚敢辭聞高君之入仕積有善
政今宰斯邑仁聞益都是能以賢守貳之心為心成其
美於下其亦可書也夫
[051-10a]
  重建西夀昌院記
郡乗於城南一里而遥有院曰西夀昌甲乙住持宋嘉
定間廢於火而民家其基近六十年淳祐初僧慧通於
篠城北隅結庵曰西來而揭以夀昌遺額意則有在今
至元已丑凡廢刹皆復此其一也於是民徙之去基如
舊嗣慧通者志堅領庵之僧志西如鑑善乗汝州分庵
之田半資以辦事乃薅乃滌築垣以正限界度地定規
模首建方丈次法堂閱八年佛有殿僧有堂懴有所門
[051-10b]
高而敞廊深而靜庖帑湢溷皆具而庵以其額復於院
初意得矣志堅耄而志西承之力狀其本末求記吁天
下事創之非難守之為難復之尤為難世之人連雲棟
宇厥先祖父之所經營所付託天變人事之不測不幸
而瓦礫而蕭艾至有委之不顧况於復乎慧通越人也
於夀昌非有巾鉢舊遊之戀而惻其久廢屬其意於方
來甚於天倫宗嫡之傳授遺繼志安問艱難勞苦必復
而後已然則學佛而如此用心豈徒空也哉王荆公謂
[051-11a]
失之此而彼得之亦有感於斯云前進士陳著記
 
 
 
 
 
 
 
[051-11b]
 
 
 
 
 
 
 
 本堂集巻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