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38 梁谿集-宋-李綱 (master)


[138-1a]
欽定四庫全書
 梁谿集巻一百三十八   宋 李綱 撰
  序五
   五峯居士文集序  重校正杜子美集序
   道鄉鄒公文集序  論語詳説序
   古靈陳述古文集序
  五峯居士文集序
歐陽文忠公有言非詩能窮人殆窮而後工信哉士達
[138-1b]
則寓意于功名窮則潜心于文翰故詩必待窮而後工
者其用志専其造理深其歴世故險阻艱難無不備嘗
故也自唐以來卓然以詩鳴于時如李杜韓桞孟郊浩
然李商隐司空圗之流類多窮于世者或放浪于林壑
之間或漂沒于干戈之際或遷謫而得江山之助或閑
適而盡天地事物之變㝠搜精鍊抉摘杳微一章一句
至謂能泣鬼神而奪造化者其為功亦勤矣以此終其
身而名後世非偶然也故尚書考功貟外郎翁君諱挺
[138-2a]
字士特建之崇安人天才秀發器業夙成年未成童已
知聲律能賦詩有驚人語及長該極羣書貫穿今古落
筆即數千言既而遊行四方渡浙江寓淮楚窺衡湘觀
光上都宦遊趙魏之邦盡友其豪俊以故為文雄深雅
健淵源浩愽能備衆體而尤長于詩其五言七言屬對
律切風清調深其古風歌行渾厚簡淡凌厲奮發絶去
筆墨畦徑間追古作者信乎天下之竒才也方是時朝
廷以經術造士士皆趨時好以取世資而君緩步濶視
[138-2b]
於其間獨有能詩聲如内翰毛公友一時名人多稱道
之然君早遊國庠屢冠多士聲華籍甚而名不題於鴈
塔晚登仕版對揚文陛受知人主而位不過于星郎觸
時相怒竄逐流離得病以死而年僅踰於知命身之窮
近世鮮有與君比者平生所作數千百篇悲歡感慨一
寓于詩以發之竒辭秀句膾炙人口詩之昌近世亦鮮
與君比者身不窮則詩不昌物莫兩大豈不信然自經
兵火盗賊之後散失者十之六七嗣子頴之收拾編類
[138-3a]
於煨燼亡逸之餘得古賦若干古律詩若干雜文若干
釐為若干巻號五峯居士集以余與君為外兄弟丱角
同硯席情相好也遣人致書求為之序余嘗觀唐李賀
號為俊人高軒過之作在其稚年韓愈皇甫湜皆爱重
之歌詩之妙獨步一時以父諱之故不得舉進士坎軻
以終年未壮室平時負古錦囊以出得句輙投其中暮
歸足成不知凡幾何篇仇嫉之者盡委糞壤今行于世
纔數十首則賀不特其身之窮而詩亦窮也君雖不幸
[138-3b]
其年其位其詩文之所存過賀逺矣然賀詩得杜牧序
而名益彰余雖欲序君集憂患衰疾文思凋落不能如
牧之揄揚稱述曲盡其情態以取重于世誠有愧焉耳
方命朋舊之愛慕君者求君之殘編斷簡於四方繼成
巻帙使珠玉之珍不零落蘭菊之芳垂無窮庻幾以此
答君相與之意云紹興四年四月七日具位李某序
  重校正杜子美集序
杜子美詩古今絶唱也舊集古律異巻編次失序不足
[138-4a]
以考公出處及少壯老成之作余嘗有意參訂之特病
多事未能也故秘書郎黄長睿父博雅好古工于文辭
尤篤喜公之詩乃用東坡之説隨年編纂以古律相參
先後始末皆有次第然後子美之出處及少壮老成之
作燦然可觀盖自天寳太平全盛之時迄于至徳大歴
干戈亂離之際子美之詩凡千四百三十餘篇其忠義
氣節羇旅艱難悲憤無聊一見于詩句法理致老而益
精時平讀之未見其工迨親更兵火䘮亂之後誦其辭
[138-4b]
如生乎其時犁然有當於人心然後知其語之妙也退之
詩云僊官勑六丁雷電下取将流落人間者泰山一毫
芒乃知公之述作行于世者未為多遭亂亡逸又不為
少加以傳冩謬誤寖失舊文烏三轉而為馬者不可勝
數長睿父官洛下與名士大夫游裒集諸家所藏是正
訛舛又得逸詩數十篇參于巻中及在秘閣得御府定
本校讐益號精宻非世所行者之比長睿父沒後十七
年余始見其親校定集巻二十有二于其家朱黄塗改
[138-5a]
手跡如新為之愴然竊歎其愽學淵識而有功于子美
之多也昔東坡有言子美自許稷契人未必許也然其
詩曰舜舉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時用商鞅法令如牛
毛自是稷契輩口中語可謂知子美者矣方肅宗之怒
房琯人無敢言獨子美抗䟽救之由是廢斥終身而不
悔是必有言之不可已者與陽城之救陸贄何以異然
世罕稱之者殆為詩所掩故邪嘗一臠之肉知九鼎之
味有一于此可以卜知其他故因序其集而及之使觀
[138-5b]
者知公遇事不茍非特言語文章妙天下而已紹興四
年甲寅六月朔序
  道鄉鄒公文集序
文章以氣為主如山川之有煙雲草木之有英華非淵
源根柢所蓄深厚豈易致邪士之養氣剛大塞乎天壤
忘利害而外生死胷中超然則發為文章自其胷襟流
出雖與日月争光可也孟軻以是著書屈原以是作離
騷經與夫小辨曲説絺章繪句以祈悦耳目者固不可
[138-6a]
同年而語矣唐韓愈文章號為第一雖務去陳言不蹈
襲以為工要之操履堅正以養氣為之本在徳宗朝奏
䟽論宮市貶山陽令在憲宗朝上表論佛骨貶潮陽守
進諫陳謀屢挫不屈皇皇仁義至老不衰宜乎高文大
筆佐佑六經粹然一出于正使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也道鄉鄒公自其少時處閭里遊庠序登仕途其節操
風流已為有識者之所推許至元符間職在諫省適有
椒房之事抗章陳列危言骾論聳動四方逺謫萬里及
[138-6b]
建中靖國間召還侍從又以直道不容于朝再謫嶺表
而氣不為之少挫遇赦得歸作知恩堂以居奉其母友
其諸弟敎訓其子姪欣然不知老之将至所養如此故
其文章高明閎逺溫厚深醇追古作者有黼黻之文有
金石之聲有菽粟布帛之用信乎有徳之必有言也其
子柄桂集公平生所為文得賦若干古律詩若干雜文
若干合為若干巻而諫省章䟽又别為一集将鏤板以
傳于世求序于某義不得辭且為之言曰國之治亂安
[138-7a]
危存乎言而已矣方嘉祐治平間上之所以求言聽納
者既盡其道下之所以獻言開陳者又中于理上下交
而志通宜乎協氣嘉生薰為太平而不可跂及也其後
朝廷議變新法言不便者接武竄逐朋黨之論寖興而
士始以言為諱自紹聖元符以來遂無言者當時臺諫
具員然類皆毛舉細故以塞責甚者至于變亂白黒顛
倒是非投時好以取世資雖謂之無可也獨公奮不顧
身犯顔逆鱗論國亊之大者于言路閉塞之時號鳳鳴
[138-7b]
朝陽然遷謫流離屢濵于死而任言責者益自懲艾不
復激昻習熟見聞以緘黙為當然至崇觀政宣間則又
甚矣燕山之役國之大故莫重于此臺諫熟視未嘗有
一言及之馴致禍亂四海横流使公是時猶存居可言
之地其肯保位爱身不一開口為社稷生靈之計雖三
尺之童有以知其必不然也由是觀之公之文章垂于
後世誦而讀之者想望風采其慕仰為何如哉紹興五
年嵗次乙卯三月二十一日序
[138-8a]
  論語詳説序
孔子之言傳于後世者序詩書論禮樂易有彖象繫辭
春秋有褒貶筆削與曾子論孝者為孝經其家之所傳
者為家語而對國君卿大夫教羣弟子及相與問答之
言則有魯論語二十篇盛哉聖人言之著也自詩書禮
樂易春秋孝經之外家語擇焉而不精獨論語精微衍
奥皆道徳仁義性命之㫖當時記言者有法溫潤博雅粹然
然成一家言盖聖人以其治心脩身正家理國之要設
[138-8b]
教以為人其于問答之間隨機接物以誘其心應病施
藥以救其失故問仁者同而告之者有淺深問政者同
而對之者有先後或抑或揚以發明其道或進或退以
矯揉其材言近而指逺守約而施愽真可以為天下後
世之折𠂻而能言之類莫之能加也其諸弟子有及門
者有升堂者有入室者而問答之間或言出而理解或
告往而知來或至于無言然後喻盖根器有利鈍而造
道有精粗不然至于顔閔游夏曽參有若之徒其言亦
[138-9a]
皆足以垂法于天下可傳于後世則師友淵源聖人之
澤深矣故相王文正公旦每以錦囊貯其書觀畢則親
緘題之同列疑其為秘方異書也竊視之則論語怪而
問其故公曰此皆聖人之言治心脩身之要吾輩行已
有愧于此多矣先進之尊道畏聖人之言如此而今之
士大夫特以為科舉進取之資過則不顧又以為童稚
初學之書不復精考得不又有愧于文正公之言乎近
世學者皆宗王氏之説時有得失而自先儒以來亦有
[138-9b]
訓釋失聖人之㫖者如井有仁焉其從之也為赤子匍
匐将入井之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舎晝夜為
歎逝之逝傳習謬誤其類寔繁余謫官多暇與次子宗
之講説頗是正之因筆其言而成書目之曰論語詳説
夫愽學而詳説之将以反説約也推明聖人之㫖説之
不患乎詳而反説約者在乎自得之而已顧學識蕪淺
不足以窺聖言難知之奥豈敢傳諸學者姑以訓道子
姪開其童䝉可也舊以兩字命篇如學而述而之類體
[138-10a]
制不雅輙取篇之首句易之效老子名章之義釐為二
十巻書始于武昌郡以建炎戊申之仲冬成于鬰林郡
以建炎已酉之仲夏改定于長樂郡以紹興甲寅之初
秋云具位李某序
  古靈陳述古文集序
唐史論文章謂天之付與於君子小人無常分惟能者
得之信哉斯言也雖然天之付與固無常分而君子小
人之文則有辨矣君子之文務本淵源根柢于道徳仁
[138-10b]
義粹然一出于正其高者禆補造化黼黻大猷如星辰
麗天而光彩下燭山川出雲而風雨時至英莖韶濩之
諧神人菽粟布帛之能濟人之饑寒此所謂有徳者必
有言也小人之文務末雕蟲篆刻絺章繪句以祈悦人
之耳目其甚者朋姦飾偽中害善良如以丹青而被糞
土以錦繡而覆陷穽羊質而虎皮鳳鳴而鷙翰此所謂
有言者不必有徳也君子既自以功業行實光明于時
而其餘事發為文章後世讀書想望而不可及此豈特
[138-11a]
其文之高哉人足仰也小人乃専以利口巧言鼔簧當
世既不足以取信于人而恃才傲物以致禍敗者多矣
由是言之文以徳為主徳以文為輔徳文兼備與夫無
徳而有文者此君子小人之辨也竊觀古靈陳公所著
文章殆所謂有徳之言而君子之文歟初公未仕刻意
於學得鄉士陳烈周希孟鄭穆相與為友以古道鳴于
海隅人初驚笑其後相率信而從之四先生名動天下
既登第累官劇邑推其所學以治民利必興害必除聽
[138-11b]
訟决獄庭無留事所至修學校率邑之子弟身為横經
講説士風翕然民俗丕變已而守列郡典大藩益推此
而廣之治績尤著雖古循吏不能過也嘉祐中富鄭公
入相首以文學政事薦公寖被知遇厯事三朝鬰為名
臣判郎曹則執法而不撓使北庭則守節而不屈任諫
省則以忠讜補主闕處臺端則以公正糾官邪位侍從
則竭論思之忠侍經筵則盡勸講之益上為人主之所
欽嚮下為士大夫之所宗師其功業行實光明如此而
[138-12a]
所為文章溫厚深純根于義理精金美玉不假雕琢自
可貴重太羹元酒不假滋味自有典則質幹立而枝葉
不繁音韻古而節奏必簡非有徳君子孰能與此故嘗
評之其詩篇平淡如韋應物其文辭高古如韓退之其
論事明白激切如陸贄其性理之學庻幾子思孟軻非
近世區區綴緝章句務為應用之文者所能髣髴也嗣子
紹夫裒集公文章得古律詩賦雜文凡若干篇冠以紹
興手詔經筵薦士章䟽而行状誌銘附于其後合為二
[138-12b]
十有六巻集成來謁求為之序某告之曰太上有立徳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如古靈先生三者兼備又得
詔書褒稱推賢揚善之美如此可謂盛矣若其平生行
事則有行状誌銘可考誦其詩讀其書者可以想見其
人又何以序為紹夫曰先公雖進不極任而䝉累朝之
眷特深諫行言聽不為無補于時今即世踰五十年遭
遇聖主因覽薦士䟽藁所以旌寵之者甚厚輙敢刋行
遺文用圗不朽願丐一言以發明之某義不得辭勉副
[138-13a]
其意因論君子小人之文所以不同者昔孔子告子夏
曰女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夫儒之道通天地人使小
人為之則将有訐儒以為姦者而况于文乎經緯天地
曰文雖周公之才之美諡不過文而小人假文以為利
則與夫儒以詩禮發䝉者同科自古文士多陷浮薄而
為弄筆生無足怪也如公功業行實推賢揚善之美如
此而其文章渾全愽雅又如此宜乎被累朝之眷遇膺
聖主之褒崇士林尊仰推為天下君子長者而不敢有
[138-13b]
異議也然則有餘力以學文者可不景慕而知所趨嚮
哉公諱襄字述古官至左司郎中樞宻直學士贈給事
中國史有傳云紹興五年閏月朔謹序
 
 
 
 
 梁谿集巻一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