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12 道鄉集-宋-鄒浩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道鄉集巻二十七    宋 鄒浩 撰
  序
   邦典序
真淡翁隠者也少舉進士有能賦聲已而用其伯父質
肅公之薦仕州縣一日不合意莞然笑曰道其在是乎
拂衣以歸遂閑闗于漢水之上殆二十年元祐八年冬
予以教官至襄陽求見翁翁弗予拒也而登其堂造其
[027-1b]
室親炙其言行而知其心盖嘗論辨至於經史百氏之
書從横稽據如出乎其時而目睹其事如即乎其人而
躬受其㫖未嘗不覤然驚喟然嘆以翁為邈不可際也
其後集論語春秋者分為二巻合四十四篇且以六典
治邦國之義名之曰邦典顧自三傳以來相踵而私其
見者多矣獨於衆言殽亂之中取周官而折衷焉以暢
孔子不說之意如執規矩以騐方圎如引繩墨以分曲
直雖三尺童子亦舉知其可信不疑嗚呼春秋日月也
[027-2a]
傳注者食之不有人焉祛隂陽之慝而還其光明則倀
倀於世者孰待而成功乎翁之有功於經可謂至矣覽
者以天黙而成之之心觀其黙而成之之說則邦典之
奥當自得之姑掇其大槩并翁之所以出處者發其端
云翁唐氏名既字濳亨號真淡翁紹聖四年月日序
   論語解義序
聖人體道者也其發越以撫世則所以益無疆者皆見
之行事其韜晦以就閒則所以規不朽者惟載之空言
[027-2b]
載之空言固不如見之行事為深切著明也然而諱窮
久矣而不免求通久矣而不得道固無滯而時命礙之
則雖欲無言而言終不廢豈其得已哉論語之作有由
然矣所謂析理而使昧者之必達謂之論所以應問而
使叩者之必受謂之語是書也後世豪傑之士隨繩望
表以自立言者猶能探賾索隠中倫合度凡學者虚心
焉况本出於聖人者此傳所以莫大於論語也且以六
經之言孰不出於聖人乎然而其於易也因伏羲之卦
[027-3a]
文王之爻而繫之以辭而已其於詩書也因衆多之辭
帝王之跡而刪之以趨全而已其於春秋也因紀實之
信史而修之以示褒貶而已其於禮樂也因固有之情
文而正之以教中和而已要之雖皆出於聖人而非純
乎聖人之言者也純乎聖人之言意其為論語乎夫以
論語為純乎聖人之言而二三子之言亦錯雜其間如
之何曰冶金為鐘捖革為鼓聲固蔵其中矣不考則不
鳴也聖人曷嘗先聲以邀彼之我應哉亦隨所考而已
[027-3b]
矣然則不有二三子之言何以見純乎聖人之言也是
故達其所謂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之類則易之道
得矣達其所謂詩可以興觀羣怨之類則詩之道得矣
以至書也春秋也禮樂也茍悟其一言未有不氷解凍
釋以詣於道者從是觀之其書雖簡其所該則詳其言
雖近其所根則逺非自覃思而精之豈能抽其緒以瑩
晦焉顧浩蹇淺何足以與此姑薦所聞與有志於道者
講之而已矣
[027-4a]
   孟子解義序
孔子沒世衰道喪百有餘嵗以及孟子之時其害尤甚
以湯武為弑君以周公為未智以匡章為不孝以仲子
為亷士非特此也不動心如告子猶外義而莫悟事豪
傑如陳相猶倍師而自若則道之不明可知矣以利國
為先務以殃民為可為以戰必克為良臣以逢君惡為
無罪非特此也可以有為如齊宣王者其所問惟桓文
之事可與有言如公孫丑者其所冀惟管晏之功則道
[027-4b]
之不行可知矣孟子於此時上下無知而信之者操不
售之具以周游其間不少貶焉非以道自任而能若是
乎其道則自古以固存而孔子之所傳者也孔子之於
道不得已而載之後世君子孰不可以得之哉然而有
目同視而所見者近有耳同聽而所聞者淺有心同思
而所得者偏而不正則争以自取勝而大道斯為天下
裂矣然則孔子之後能紹其傳者孟子一人而已氣與
太和為一而充塞于兩間上足以配道下足以配義其
[027-5a]
所養之氣有如此者由父子之仁而極於天道由可欲
之善而極於神其所造之妙有如此者於詩則以意逆
於書則取二三䇿其通經有如此者敷陳於齊宣梁惠
之前訓告於萬章樂克之徒曲而中多而類其出言有
如此者見與不見皆不以人枉已受與不受皆不以利
廢義其制行有如此者以其所養之氣發其所造之妙
無施而不可則其為通經也出言也制行也皆餘事耳
奈何天未欲平治天下而舎我其誰之志終不獲伸是
[027-5b]
以其功止於距楊墨以承三聖而已矣雖然使楊墨之
道息孔子之道著天下後世咸知父子有仁君臣有義
不淪胥而為禽獸則其志雖不伸於當時固已伸於後
世矣以道論功如之何其可及也其後名世之士有出
於漢而能知之者莫如楊子故論其道則曰不異論其
功則曰廓如有出於唐而能知之者莫如韓子故論其
道則曰醇乎醇論其功則曰不在禹下非茍知之也竊
自比焉則庶㡬孟子之道攘斥佛老則庶㡬孟子之功
[027-6a]
夫二子之不如孟子易見也有所庶㡬且無與並况孟
子乎故韓子曰學者必謹於其所道求觀聖人之道必
自孟子始浩嘗聞之於師曰誦孟子之書非難深明其
意之所在為難深明其意之所在非難能以其所以自
任者矜式而行之為難昔孔子之門人如仲弓之有聞
於仁則請事斯語如子張之有聞於行則必書諸紳今
孟子七篇之所載非直孔子答問之際一二言耳學者
或尚媿於仲弓子張之賢則以其所以自任者矜式而
[027-6b]
行之其可忽乎浩不敏敬受此言久矣願與諸君子共
之勿徒誦其書明其意資以為速化之術而已也顔淵
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嗚呼豈獨顔淵
之於舜為然哉
   懐恩録序
余以元豐五年進士賜第獲綴仕版自惟其分未嘗求
薦於人然所至薦者輙倍同列既無徳行文學政事之
實又無家世朋友氣力之助其取而論之使名聲品秩
[027-7a]
因以遭遇於時宜必有誤其知者而不可知也夫惟公
心直道為天子求賢能以輔太平之治固不以此為私
恩然恩之所被自非兼忘天下之人則豈不知所懐哉
客謂信陵君曰人有徳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
徳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余嘗三覆斯言夙夜黽勉思有
以稱其萬一又慮嵗月浸久或失其詳於是集薦詞而
編次之謂之懐恩録盖非特自懐其恩而已又将使子
子孫孫懐之而不忘也懐之而不忘則見其子孫如見
[027-7b]
其父祖焉詩不云乎無言不讐無徳不報盖必如是而
後庶㡬可以無愧云崇寧五年四月一日序
   易解序
余元祐中為太學博士講昜講未終編俄以罪去然易
之大㫖盖嘗潛心矣後十年崇寧二年竄處昭州因以
循省餘隙北面於昜而承教焉始也恍若三聖親以指
授然而猶有易也中也卦爻象數一念氷釋然而猶有
昜也終也在天而天在地而地在人而人在物而物不
[027-8a]
知何者非易邪不知何者是易邪索之而不得也簡之
而不得也然則昔之作易者其誰乎今之學昜者其誰
乎不知誰之所以誰者又其誰乎不得已而喙鳴焉盖
作易者以憂患興而學易者以憂患入也作易者以憂
患興經著之矣學易者以憂患入未有過於孔子者故
曰吾再逐於魯伐木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圍於陳
蔡之間親戚益衰徒友益散其所以韋編三絶是乃昜
之所不得遯也五十而學易有易可學也七十而從心
[027-8b]
所欲不踰矩則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矣孔子易也昜
孔子也孔子與易雖大智迷矣予未得為孔子徒者也
然自元祐以來黜於襄州竄於新州又竄於永州昭州
親老不得養兄弟妻子離散舉天下言罪戾者必歸焉
行年四十有五又適近於孔子言加我數年之時也孔
子於是時前言學昜予以是時願學焉幸而得之以進
乎學則所謂可以無大過者尚竊庶㡬焉不瞠若乎其
後也莊子曰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予既以夫未嘗
[027-9a]
有言者容聲於筆端矣於是又為之序以冠之以槩見
秋毫
   繫辭序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者易也豈待聖人作
之而後為昜乎聖人取易於不可見聞之中而見之於
卦爻彖象之内使天下後世由此入昜焉耳猶魚兎之
筌蹄也猶江海之舟楫也猶諸夏之道路也猶堂奥之
門户也伏羲作易之初八卦而已三畫而已文王益之
[027-9b]
而為六十四重之以六爻然後天下之能事畢矣然而
未有辭也周公又即卦爻為辭以繫焉而孔子名之謂
之繫辭先儒謂文王繫卦辭周公繫爻辭誤矣揚子曰
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又曰重昜六爻
不亦淵乎以此推之文王但益卦重爻未嘗繫辭而繫
辭者皆周公也孔子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伏羲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文王也
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周公也三聖一心孔子之
[027-10a]
心三聖之心也樂天知命又憂之大也故又為彖象以
釋卦爻之辭又為文言以兼釋其彖象又因卦爻彖象
而無所不釋以自見其意後之君子視其可以傳卦爻
之下者既以别而傳之矣視其不可以傳卦爻之下者
則類而傳之於其後且取孔子之名周公者名焉亦謂
之繫辭其為繫辭雖同其所以為繫辭則異矣兹異也
秪其所以為同歟是故立象以盡意伏羲之事也設卦
以盡情偽文王之事也繫辭焉以盡其言周公之事也
[027-10b]
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則孔子與焉至孔
子而所以盡利所以盡神於是乎盡矣孔子嘗曰智者
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觀彖而已未及象也而思已過
半况并繫辭觀之乎雖然不能自師其誠心不足以觀
繫辭不能觀繫辭不足以觀易易乎易乎捨繫辭而昜
者豈無其人乎吾未之見也試妄言之以議其将來
   至行序為況弟字作/
道逺乎哉若大路然行之則千里跬步不行則跬步千
[027-11a]
里善乎荀況有言曰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
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以其所言觀其所行
亦庶㡬乎允蹈之者故自修身以至為天下國家皆著
之書其不與聖人合者盖無㡬也先君既取其名名汝
矣汝嘗思所以如況者乎嘗思所以求如況者乎思所
以如況者必為思所以不如況者而弗為斷然行之勿
自畫焉將見於吾家者得汝事親從兄之實知汝能行
夫孝弟也觀於吾鄉者得汝事長奉上之實知汝能行
[027-11b]
夫忠信也知汝能行夫祖考之訓而不墜也知汝能行
夫師友之誨而不堕也自此以徃無所不觀亦無所不
知矣汝之所學所謂至於行之而止者且將無愧於聖
人之門而况荀子乎吾故遹追先志昜汝字為至行而
槩見其意俾汝知所以自勉
   送劉歸美序
余識歸美舊矣比官淮南乃得而友之余職在泮宫固
無簿書期㑹之擾擾而歸美又從辟常平司於法得出
[027-12a]
入故相從獨余二人為最昵焉晝席夜燈簡編滿前發
閱交論窮詰根柢間以暇日把酒奕棋或從意所如尋
訪景物物情來思適然相值則援筆而賦之雖樂而不
荒如是者㡬年庶㡬前哲所謂莫逆於心者於其解官
而行戢舌分袂非義也夫人間世之樂有能昜讀書者
乎不聲色而娱不山林而寂不功名富貴而環視無欿
然之恨發於言行形於事業逴躒古今而稱願於無窮
皆其緒餘耳世之所謂讀書者峩冠博帶周旋於規矩
[027-12b]
之中所在而紛紛及紃察之則能造其樂者何其鮮邪
非其志不篤則其才不美或有以累之也簡編之多無
慮數萬祕府之所蔵學宫之所布其次如鱗其富如海
欲飽觀飫覽而靡有孑遺非可以朝夕期也其志不篤
可乎道徳性命有不說之妙興亡治亂有難評之迹探
賾解蔽或有小至亦非習迷識縁隙而梗之欲理與事
周徧而無餘藴猶北轅以適越終不到也其才不美可
乎才美而志篤矣不幸家惟四壁室如懸罄俯仰所須
[027-13a]
不繼朝夕而貧為之累親賔徃來吉凶慶弔情義所存
不可輙已而私為之累以智効官以能任職早出暮歸
役役終日而公為之累秉象束金氣奪寒暑俊傑譽頌
於前靡曼將迎於側而富貴為之累其於成就亦末如
之何也已嗚呼鑿壁編蒲以資其勤懸頭刺股以警其
怠跬歩家園久而不窺者彼何人哉歸美頴悟過人初
不經意頃刻千言格新而辭暢如春叢花繁如湍流自
上而下與人議論决繆逐疑如素講而備嘗者雖耆艾
[027-13b]
亦為屈服真才之美者也四累之中君既不憂貧其外
三者顧在所處處之以道而篤其志於書以柔其氣以
擴其量以敦重自持而成其才然後立言制行無俾古
人擅前載之傳豈難也哉乃若事業之顯晦則有數存
焉余不能以語君矣歸美既間除治一室焚香危坐收
心而味余言以為何如
   送靖檢法序
子先家齊州以明法進初為頴昌掾秩滿用薦者移職
[027-14a]
官知縣檢法淮東提刑司余之官廣陵也子先視事期
年矣舎宇適連墻每暇日必相從前年春大赦天下赦
到吏民㑹聴於州南門余察子先喜氣浸淫大宅疑之
已而語余曰沛然之澤無所不滌而某之自賀特倍於
有罪者余應之曰君豈麗於法而幸此者邪豈事有蔵
於隠微雖非自取而不能無過失乎何為而自賀特倍
於有罪者曰某固未嘗麗於法第以所部既獄成而用
刑矣登其書於本司使長見委審其當否其不應流若
[027-14b]
死者數獄欲以復而行之則凡用法之吏故失各有罪
等級被重刑者流而輕者猶不減杖是不便於人也欲
漫漶而不以復則本司正以按刑為職且刑部大理明
法者聚焉議而駮之以聞朝廷本司例獲罪是不便於
已也二者必居一於此首鼠不决數月矣一日遂釋之
喜宜如何是以自賀若此之至也余聞其語矍然驚恍
然疑逡廵而告之曰善哉此學士大夫之所當為而或
不能者君能之亦過人矣且世之官守者茍便於已於
[027-15a]
人奚恤重以當路之威爍爍動人惟恐少失其意如有
所委以審當否雖無罪猶將吹毛洗垢文致而成就之
期以自逞其才而為已謀非必内深次骨與其人皆仇
也其勢如此况真不便於已邪嗚呼君亦過人矣太史
公謂法家嚴而少恩君今非特不然而已仁厚篤於誠
心有過人者推之於用法之際不以喜怒析律而互輕
重也較然明矣昔于公直一獄其後遂享髙門之報君
之慶豈昜量哉君篤於教子不愛金帛招善士而為之
[027-15b]
師始終不衰異時當有穎脫而出者君之慶不獨在一
身而又延諸子矣余嘗以是語人或曰齊人多詐未可
知徒有其言耳余以為不然茍非躬行君子則或信或
詐所在紛紛何必齊多詐雖齊之俗安可一槩以待其
人豈所謂不詐詐者脫如是久而不歸又烏知其非有
也况聴其言而觀其行如子先之可信者乎於其解官
而歸又書以為贈以堅其志庶㡬造次顛沛必於是焉
幸勿以勢利之在外者奪之以去也
[027-16a]
   張舜諧字序
舜諧名垂舊字虞臣弗之善也屬某易之曰舜諧盖取
舜命垂而曰徃哉汝諧之義也夫舜之治至矣其命官
也以共工為非所先故五命而後及之然其事非聖莫
之能作非明莫之能述則委任可以非其人乎禹棄契
皐陶聖人也垂與之比肩接武於朝垂之為人可知矣
舜命之之際方且斂其身以自避推其類以自代而不
敢當故舜訓之曰俞徃哉汝諧且舜作漆器而羣臣咸
[027-16b]
諌漆器耳非若後世恣其侈心於百工之事而漫無限
極者也羣臣已紛然諫矣追想其時茅茨土階之制當
不少改彼共工者肯不信其度乎所為竹矢歴代猶寳
而傳之則其佐舜而凝庶績固無媿乎徃哉汝諧之訓
也嗚呼舜諧取是以為字豈徒便稱謂於交友之間而
已邪昔司馬長卿慕藺相如之為人故名相如李文紀
慕張綱之為人故名綱舜諧其亦有意乎慕垂之為人
者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曰塗之人皆可為禹
[027-17a]
况舜諧之於垂乎舜諧故天章閣待制昷之之孫新知
洺朝奉郎次元之子某視之外祖行也今年夏四月舜
諧侍朝奉待次于廣陵所居與泮宫連墻焉時某承乏
教授之職朝奉忘其不肖又忘其親列之卑命舜諧即
㕔之西齋而相與講習自夏徂冬如一日也舜諧家素
富貴乃能敝衣惡食泊然不以外好移其志分陋椽之
下尋丈之地而寄焉晝日一忩夜燈一枝誦書求義節
史綴文矻矻如寒士視世之輕儇子弟憑藉流澤謂天
[027-17b]
下莫已若者性質相什百矣先待制以直道事仁宗被
遇甚渥推稱名臣輔世長民之績至今為薦紳所仰而
朝奉亦方以材見用於時舜諧獨不思紹揚之乎夫學
不惟其文惟其行博如惠施詞如史遷行不掩焉君子
賤之此某平日所與舜諧詳論而熟講者也踐此言而
終始之性質之美奚患不成一日立朝嶷然岳峙富貴
不可得而誘威武不可得而屈以其所學發於云為俾
人主争治乎帝舜之盛是亦垂而已矣世之識者必曰
[027-18a]
毘陵張公之後不乏人如此某承命易字已因曼衍其
說而為之序舜諧隨侍赴治所有日矣并以為贈
   送王元均序
識足以覩衆人之所不到才足以為衆人之所不能氣
足以當衆人之所不敢量足以包衆人之所不容兼此
四者宜其善矣發而為言履而為行或分於道則不學
故也以天縱之將聖猶不食不寢謂不如學况其他乎
隨其成心而師之凡紛紛之投我而可以蕩情快意者
[027-18b]
一切不以自累獨就有道而正焉晦光而窒通虚徃而
實歸微妙淵深之理宿於至賾吾則得之於經興亡治
亂之迹騐於徃古吾則得之於史渙然氷釋以㑹於道
而胸中之藴綽乎其地富矣所以養其才識氣量顧不
至耶時不吾違則進而輔世建無前之業以澤當年者
由此道也伊尹周公是也時不吾相則退而就閒著不
刋之書以遺億載者亦由此道也孟軻揚雄是也嗚呼
不學其可乎治平中先學士教授鄉里余方童幼不及
[027-19a]
聫二三子之列比長因得元均之名於昔嘗親炙先學
士而後為善士者中心蔵之為日已久而今也元均官
淮南余適抱虚學校獲從以遊静觀徐察遂得元均之
實如所聞而加焉盖才識氣量兼有之而志於學者也
且古之人樂有賢父兄者為其教尤易以成已耳元均
之父兄直賢而已邪道徳文章式矜天下破諸儒之傳
注於汩沒之餘還學者之聰明於聾瞽之後雖在踈逖
莫不興起為其子弟而朝夕於其側者被服積習以成
[027-19b]
其超然固有之資宜如何也雖然學而不厭夫子以為
何有於我不倦以終之揚雄以為好學主以至誠始終
如一非若丹青既久則渝是其心之所以不厭而力之
所以不倦與元均固敏於學者且去矣幸勿以人廢言
而更極慮於此以養才識氣量至於無復欠虧則其立
言制行如前所云豈難也哉若夫窮達之繫乎時而不
必數數然者置而不論可也
   送史述古序
[027-20a]
建康史述古從鄭州曽公辟行有日矣過其所厚晉陵
鄒某而問曰吾聞君子愛人以徳細人愛人以姑息富
貴者贈人以財仁人贈人以言子之愛我非姑息也盍
贈我以言乎某於是歛衽避席逡廵而告之曰昔公孫
𢎞為漢丞相汲黯列於九卿而已然燕見之際武帝或
不冠見𢎞至黯則不冠不見也淮南王謀反獨憚黯至
說𢎞如發䝉振落耳此二人同時在朝而武帝淮南王
所以待之之異殆天冠而地履子嘗察其所從來乎海
[027-20b]
上之人有好鷗鳥日從之逰不少異比欲取之則皆舞
而不下盖天機一揺於中則雖鷗鳥之異類且能得人
於動作態度而不可欺况與我同類最靈於萬物者邪
記曰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已而歌曰彼版築兮
入髙宗之夢彼漁釣兮兆文王之卜茍識其所以然之
故兮曷廊廟與空谷春風正駘蕩乎長途兮子按轡其
無速述古矍然曰有是哉有是哉
   潁川詩集叙
[027-21a]
故人蘇世美佐潁川幕府既閱嵗余始承乏泮宫與世
美皆江都尉田承君友承君知其為僚於此也書來告
曰韓城吾里也崔徳符陳叔易天下士也東南豪英森
森號為儒海吾嘗黙求二子比者殆不與耳目接子其
親炙之叔易方杜門著書不外交徳符久之始幡然命
駕時裴仲孺胥述之里居舊矣文行籍籍在人口亦喜
徳符為我輩來也而與盟焉叔易雖未及致而併得二
士又過望非公家事挽人則深衣藜杖還相賔主間或
[027-21b]
浮清潩欵招提談經議史揖古人於千百嵗之上有物
感之情與言㑹落於毫楮先後倡酬以是彌年裕如也
世美秩滿且行矣用劉白故事裒所謂倡酬者與衆自
為之者與非同盟而嘗與同盟倡酬者共得若干篇名
之曰潁川集傳不云乎詩以道志觀春秋時其君臣朝
聘必賦詩一切用古語然識者聴之且前判其治亂禍
福不繆况誠動於中而形於外者邪是集也可以觀二
三子之志矣世美屬余為之序
[027-22a]
   送裴仲孺赴官江西叙
僕覊貫執經侍先生丈人聞其論當時士大夫落落以
文行動天下而集仙裴公與焉比長又得公之文數十
篇清明峻抜歸於仁義喟然嘆曰君子人也徑欲裹糧
遊其藩而公宰上之木拱矣後數年宦學潁川一日過
僚友蘇世美席未展有𦕈然丈夫子趨西階拜揖已走
席尾坐不動如石虎如木雞惟鼻間之息栩栩與土偶
人異他日詢世美則曰裴公之子仲孺也屣履見之仲
[027-22b]
孺亦不余鄙相好也故雖不得師而得友以自幸仲孺
作尉崟巖中方且泝長江絶重湖背斗去數千里與洞
庭楓葉争飄䬙昔司馬子長杜子美皆放浪沅湘闚九
疑登衡山以搜抉天地之祕然後發憤一鳴聲落萬古
胥家仰之㡬不減六經仲孺之役亦在南方又能文如
其行安知非造命者戲一窮之使鼓吹於斯文乎他年
嶄嶄世家而多士盡傾有曰小裴君者必吾仲孺也僕
將踵門賀曰君果自致於青雲之上是别也毋足悲
[027-23a]
   送趙教授叙
上踐祚之初文正司馬公正憲吕公相繼秉國政於是
以洛陽程先生器業聞上欣納之即日起窮閻侍講邇
英閣天下傾其風采殆與耕釣之遇無以異未㡬力辭
位上不得已俾儀表西都生以便其私又上其印綬屢
郤之乃止先生之出處何如哉僕嘗恠士大夫之論方
在廣陵則毁之者勝比遊潁川則譽之者勝晚接其門
人趙景平而質焉則曰先生之道大矣其可得而言者
[027-23b]
無非乎誠敬也敬以立其誠誠以行其敬初若支離四
出而卒貫萬物以為一以此事親以此事君以此待物
以此誨人彼其出處果若窘於窮達之數而自貳其行
者乎可以毋問而毋應矣然後知向之毁譽皆失其實
且愧不能自得之以咻於紛紛也景平僕同年兄也怡
然稠人中似不能言者久而不見其異遊先生之門而
深有得焉者也朝廷命教官滿天下問之西州多曰先
生之門人也自淮以徃獨未前聞今自景平始矣景平
[027-24a]
推所得以自任者與多士共之將見期月之間靡焉而
不自知如洛陽之俗非止亳社而已也先生雖堅卧不
起其道果不行乎哉僕明年返松江道亳社之北境將
訪於識者以信其然否
   送許羿秀才還舊隠叙
河南許徳制無求於世者也甫九日御風走數百里登
嵩髙之上四顧無人白眼天地已而訪潁川焉余與徳
制别十有五年矣余固不意徳制之來而徳制亦不意
[027-24b]
余宦學於此也一旦相遇不知日月之遄邁盖必有使
之然者或以詰余曰彼何人哉躬儒者行出釋子語間
以道士服易其衣冠古之所謂行怪者歟聖之所禁而
詩書不道也子從其遊何說以析衆疑余應之曰若所
見者迹也而迹不足以得其心且其來也余始見之則
酌酒陳濶更僕劇談恍然如松舟蓽輅相羊浙水東非
示余以故吾者乎盖鄞江之徳制也比再見之則濡毫
作篆援琴奏雅矯龍鸞於衡門還春夏於寒室又指三
[027-25a]
代以來物亹亹如造柏寢而觀焉者非示余以今吾者
乎盖沐澗之徳制也至三見之則仰而視俯而笑袖手
而言曰吾食肉如何子季棲處如周彦倫吾將無為而
無不為如元珪之所告彼勤勤冀願公之一眄者吾不
知也已而黙然非示余以非今非故者乎余欲以潁川
之徳制名之而不可得也已乎已乎余不能以曉若矣
他日徳制見别余為言之徳制長嘯一聲䇿欵叚而去
   送田承君叙
[027-25b]
熈寧元豐間外部貴人争違議以示寵其視天家之赤
子甚於蒿萊芟夷焚燎極其力而後已盖所謂矢匠惟
恐不傷人者遂使覆露之恩輙逗留不下於是諫官御
史森森在廷噤不敢出一語為社稷計况分職其部中
者乎其脅於名分相與影響固不足深責其慷慨建名
屹如勍敵壓之以山丘而首不屈駭之以雷霆而色不
變知保吾赤子以對揚天命而已可不謂賢哉僕所得
者二人其一揚州江都令羅適見而得之者也其一信
[027-26a]
州弋陽令董敦逸聞而得之者也嗚呼天下㡬路列郡
㡬城綰銅章以據百里者㡬人僕勤勤訪焉不滿三數
其難矣哉又羅公之在江都也其始邑人固有欲殺之
者矣在上左右固有毁之者矣隣封固有嗤之者矣未
㡬嗤之者自媿其不能也毁之者不覺譽言出其口也
欲殺之者日懼其不久留也相率圗其像築室而祠之
皆承君作尉時熟於聴覽且嘗信眉抵掌為僕劇談恨
不與為僚者也承君貫古今每笑俗儒貴耳而賤目今
[027-26b]
治西河也肯捨江都之所得而逺慕卓魯乎茍思民有
赴愬而不獲伸甚於子之沉下僚而持衡者不察也思
民有窘於衣食之謀甚於子之待次而無以自裕也思
民有流離蕩柝而不安其居甚於子之侍老携幼徃返
千萬里也將見異時報政不獨踵繼於羅公又與西門
豹史起相望無愧怍焉邑之士果有文學如子夏者乎
僕知其為子作頌果有行義如段干木者乎僕知其啓
户持謁願交於下風子之祖子方果不昧亦且隂自喜
[027-27a]
曰吾苗裔有人
   吴通直送行詩叙
元祐八年冬右通直郎吴君伯垂歸老于鄭既閱嵗薄
遊襄漢間而襄守吕公故人也政成無事方與賔僚揖
古人於江山之上清談以終日而伯垂造焉相得喜甚
彌月而後別伯垂早以文行為名進士晚以政事為賢
令尹一時朋舊在顯途方且挽之以蔚其器業而伯垂
自塵表不可奪此邦士大夫凛承其風又因公以從容
[027-27b]
其為人故於其行皆有詩繼公後共得若干篇伯垂將
以刻石永其好且使子孫知為善當堅久如此盖非茍
然者伯垂名綬時年五十
   萬山居士頌常清浄經叙
元祐八年冬予旣至襄陽意其邦人必有抱道而隠如
古之龐氏庶獲親炙之或謂予曰頃有趙先生者邠人
也居市東初不知其異一旦正冠危坐集其所厚善者
示頌已倐然而寂郡守天章閣待制吴公雍以其形龕
[027-28a]
塑于萬山之塔院至今為衆所仰其抱道而隠者歟恨
子不及見也後一年處道踵予門容狀野逸語說縱肆
落落無疑駭可喜退以詢於人則曰此先生之子也自
是相徃來日益厚又一年處道頌老子所說常清浄經
適終篇而予造其室遂出以示其言逈非平日為予言
者仰而驚俛而惑忽然而情脫於是知先生之道盡在
處道盖已久矣孰謂父不可傳之於子而子不可受之
於父乎覽者於其頌而契焉知予言不妄處道名務本
[027-28b]
今居萬山之東故號萬山居士
   送陳忠厚秀才還姑蘇叙
通甫少孤舉進士不偶貧甚無以養其母慨然取家蔵
地理書學焉且歴求一時名人以為師莫不妙盡其長
而機圎智獨又自得於象數之外操以渉世其術遂顯
今年秋為先考終大事留數十日語余曰葬有吉凶失
得之騐㨗於影響甚可畏不戒不慎差若毫釐則禍起
泉下而集其家是誰之過歟欲自脫於天刑難矣或者
[027-29a]
視權勢金帛何似而移其心殆謂天可誣也我方隂自
積徳詎敢忽頃有學者憐其勤示其大端已而省其私
猶有妄情不知所持懼将以喜怒行吾術弗竟與余聴
其言而觀其行盖君子人也孟子曰君子之所以異於
人者以其存心也以仁存心異於人逺矣函人之初設
心為利去矢人幾何哉特以術驅故卒以仁自異况君
子乎通甫葬已千許然其年未老其遊未倦其行術未
艾也隂徳之積自不可以為量數又况學於其門者必
[027-29b]
皆心同之人乎今江淮閩浙間由指授以顯者著録逾
四十人而踵繼者未止人人以通甫心行術於四方其
所業積又豈可以為量數乎通甫有子方七嵗知好書
成誦日數百言天報将在此乎惟勉旃以待
 
 
 
 道鄉集巻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