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b0018 江南經畧-明-鄭若曾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五上
            明 鄭若曾 撰
 常州府總論
[005-2a]
 
 
 
 
 
 
 
 
[005-2b]
  常州府總論
古今論險要者皆曰京口當長江下流乃留都之門户
也又曰當南北運道之衝乃吳越之咽喉也不知留都
之門户在於靖江吳越之咽喉在於河莊而凡言京口
者皆非也何也靖江横亘大江之中週圍百里港汊浩
繁舟師可泊結水寨屯重兵與泰興江陰二縣相為犄
角則海寇不敢越此而窺留都所謂靖江為留都之門
户此也丹徒以東抵於雲陽兩岡相夾可以設伏可以
[005-3a]
闍截賊必不敢由此而東若收河莊歴犇牛抵於毘陵
通計不過七十里甚便且易既至毘陵則金壇丹陽宜
興皆可傳檄而定而無錫以東咸入其彀中矣所謂河
莊為吳越之咽喉此也夫是二者皆常州之所轄也向
來非不設備但靖江勇夫之力不足以支寇舶之衝河
莊堡寨之兵不可以遏大寇之入必廟堂之上不以靖
江視靖江而以留都視靖江不以河莊視河莊而以吳
越視河莊各設㕘將各屯重兵務俾其力足以抗禦海
[005-3b]
寇不得越靖江而西衝江寇不得收孟河而東下夫然
後為常州之善計耳
  常州府疆界考
常州禹貢揚州之域天文斗分野春秋時為吳地吳亡
屬越越亡屬楚秦併天下為會稽郡東漢為吳郡晉太
康二年始分吳郡置毘陵郡永嘉五年改為晉陵郡隋
開皇九年罷天下郡改為常州大業三年又為毘陵郡
唐武徳三年復改為常州天寳元年又為晉陵郡至徳
[005-4a]
二年仍為常州元為常州路國朝升為府領縣五武進/無錫
江陰靖/江宜興
 府境舊東西二百里南北二百七十里國朝重加經
 畫東抵蘇州府常熟縣界苑山西抵鎮江府丹陽縣
 界吕城廣一百九十五里南抵湖州府長興縣界垂
 脚嶺北抵揚州府泰興縣界揚子江中流袤二百八
 十五里
  常州府城池考
[005-4b]
毘陵為南都肘腋吳越喉襟自晉太康建郡以來即有
城以控制一方曰内子城週圍二里三百一十八步髙
二丈一尺中外甓之唐景福元年楊行宻遣唐彦隨權
領州事修築立鼓角樓白露屋今為府治城廢周繚以
垣曰外子城週圍七里三十步髙二丈中外甓以磚石
上有禦敵樓白露屋偽吳順義中刺史張伯宗增築方
直雄固號金斗城門有四東曰行春西曰迎秋南曰金
斗北曰北極外皆有濠宋建炎中毁紹興二年郡守俞
[005-5a]
俟復興繕胡埕有子/城興造記國朝洪武初改築新城迎秋北極
門即為新城基惟迎春金斗遺蹟稍存今亦廢曰羅城
週圍二十七里三十七步髙一丈厚稱之偽吳天順二
年刺史徐景邁築門有八東曰通吳次東曰懐徳南曰
徳安次南曰廣化西曰朝京北曰青山次北曰和正東
北曰東欽外皆有池國朝武己酉改築新城城羅城遂
廢惟東南故址稍存曰新城在羅城内週圍一十里二
百八十四步髙二丈五尺甃以磚石洪武二年信國公
[005-5b]
湯和築置七門東西南北次此名仍舊次東曰中箭次
南曰石幢水闗四一在正東一在正西一在東北一在
西北天順後樓堞廢毁城壁間存成化十八年巡撫尚
書王公恕奉朝命以城算授郡守孫仁重甃易以巨石
新甃增髙三尺其門名中箭石幢者復名懐徳廣化凡
城隍樓櫓偉壯麗有加於前王㒜/有記久之又圮正正徳辛
未北方郡盗出没城郭弗治者多被䧟知府李嵩請於
當道而更葺之益走馬街廣丈餘設巡警舖五十二所
[005-6a]
李東陽/有記掘地通濠城完而寇適至恃以無恐嘉靖乙夘
倭人入寇郡守金濠復築徳安廣化兩甕城增築敵臺
窩舖城制始備今城即所謂新城也
 城
  週圍十里二百八十四步髙二丈五尺厚二丈
 池
  濶一十六丈深二丈
 陸門
[005-6b]
  七座東曰通吳次東曰懐徳南曰徳安次南曰廣
  化西曰朝京北曰青山次北曰和正門各有樓樓
  外有月城
 水闗
  四座曰東水闗曰西水闗曰北水闗曰小西水門
 敵臺
  二十座
 窩舖
[005-7a]
  六十二座
 雉堞
   千 百   垜
  常州府守城官兵考
陸營官兵
 總練指揮一員
 哨官一員
 操官四員
[005-7b]
  軍兵三百四十二名
  民壯二百七十七名
  教塲舊在郡治東北即宋教塲今廢為民居有將
  臺遺址存焉外教塲在廣化門外一里廣袤五十
  畆信國公湯和守禦時置嵗久廣為民居正徳七
  年知府李嵩復其地搆演武亭繚以周垣軍兵民
  壯以時操習
[005-8a]


[005-9a]
  常州府備宼水陸路論
夫宼欲犯常州水陸可通之路不可勝舉其大要不過
三者而已第一是由河莊而進歴奔牛馬至城下第二
是由江陰之桃花港過壩直抵郡治北門第三是由蕪
湖溧陽金壇宜興而來斷斷乎不敢從京口閘運河東
下何也京口以東夾罔兩岸如山迢迢一水中行非兵
行之道也知斯三者則知所以守常州矣
[005-10a]


[005-11a]
  武進縣總論
常州之屬縣五武進其附郭也運河中貫其西則由京
口可以出大江其東則由勾吳可以通溟渤利害闗係
衆人之所共知尚來之所預備愚以為賊計巧猾若窺
常州必不由此而入其入也必由夫河莊其詳已見於
本府總論矣河莊設備若嚴賊又將捨河莊而趨桃花
港何也桃花港離郡城僅三十里東望江陰西望孟瀆
皆水陸兵將蜂屯蟻聚未易猝犯此港乃人所共忽賊
[005-11b]
若棄舟於江干從江口登陸而行不片時可抵常郡之
北門報至城亦至矣豈不可慮河莊在縣境西北桃花
港在縣境東北二者皆武進之所轄也備斯二者則武
進之兵防盡之矣或疑東南有戚墅下瀆等港皆濵太
湖盗若由此犯城亦易其險恐不在桃花港下曰是不
然寇若入太湖必由蘇常陽羡地方聲勢鼎沸矣湖中
有七十二山網罟船巡司兵船追逐哨報賊豈能掩襲
而至哉大抵善攻者攻人之所不備善備者備人之所
[005-12a]
必攻桃花港之攻與不攻存乎哉兵之備與不備耳
  武進縣境考
武進縣古延陵地漢時為曲阿丹徒舊境三國吳嘉禾
三年改丹徒縣為武進晉太康二年復為丹徒㝷析丹
徒曲阿置武進縣治在今郡城西北六十里通江鄉古/名
千秋/鄉梁天監元年改為蘭陵縣唐武徳三年復以蘭陵
故地置武進縣貞觀八年併武進縣於晉陵垂拱二年
復析晉陵地置武進縣後唐同光元年江盗旁午民不
[005-12b]
奠居始徒縣治於郡城與晉陵俱為附郭治在金斗門
外街西宋因之國朝洪武元年革晉陵併入本縣治在
府治南一里縣附於府其城即府城也故不另列城池

 東抵本府無錫縣界五牧西抵鎮江府丹陽縣界吕
 城廣九十五里南抵本府宜興縣界黄土橋北抵揚
 州府泰興縣界楊子江中流袤一百二十五里
[005-13a]


[005-14a]
  武進縣備宼水陸路考
 東通無錫
   其道有三由白家橋官塘東行歴横林五牧髙
   橋至無錫縣之北門或由白家橋收港歴戴琪
   楊溪花渡橋出洛社者其東路也由白家橋南
   進採菱港歴東槎戴琪馮橋鄭瀆馬家橋楊湖
   藕蕩錢橋出雙湖口者其南路也官塘東行者
   正道也其餘皆門道也
[005-14b]
 西距丹陽
   其道一由府治西門歴奔牛吕城柵口陵口而
   至丹陽縣治者是也乃正道也非間道也
 南抵宜興
   其道有四由府治西門陳渡橋歴柵頭寨橋浪
   打川鍾溪何橋㞯亭至宜興縣之北門者其南
   路也由採菱港進歴闕/  由丁堰進歴闕/
    由横林雙牌進歴闕/ 者東南路也南路正
[005-15a]
   道也東南路乃間道也
 北至大江
   其道有二由府治北門七十里桃花港出江者
   其北路也由奔牛鎮入孟河河莊閘出江者西
   北路正道也北路乃間道也
 東南至太湖
   出湖之口有三由白家橋丁堰戚墅堰宋建湖
   口洛陽塘門旗莊戴溪諸橋天井岸下隅蔣莊
[005-15b]
   龔堰薛堰下埠港入湖或於下埠港之東曰新
   邨曰董莊曰毛湖曰桃花曰蘆荻皆可以入湖
   者其東路也曰白家橋採菱港豐盛江邨馬巷
   板上周陳虎阱新莊諸橋與東路戴溪橋等合
   者其中路也由縣治東境至蔣莊渡支河歴聖
   力飲馬東板西板諸橋横河分水墪百渡港入
   湖者其西南路也三者皆間道也非正道也
 東北與江陰為界
[005-16a]
   其道有二見江陰縣水陸路考
 西南與金壇為界
   其道有三由府治西門歴七里橋荆城港至金
   壇縣之北門或由西門小港歴三里巷賀家地
   方出荆城港皆正道也由奔牛鎮進小港至白
   鶴溪者乃間道也
  右水陸可通之道凡十有六其間港汊浩繁岐路
  錯雜不可勝計不能一一而設備惟當摘其中之
[005-16b]
  尤要者團兵勇建寨柵以守以禦其餘亦惟以遊
  兵行哨竒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矣計邑之險
  要有五曰孟瀆堡曰馬跡山曰黄山門曰奔牛鎮
  曰黄林詳著各圖説於後
[005-17a]
 
 
 
 
 
 
 
 
[005-17b]
  孟瀆堡險要説
孟瀆乃蘇松諸郡之咽喉大宼若犯江南此為最要設
防制勝不可視為緩圖詳見築堡議
  孟瀆口築堡議
東南海防與西北邊防不同西北之民健鬬而善射每
遇宼騎入犯進堡登陴妻奴老幼悉操矢石以禦之堡
内甚貧宼何所利而必欲攻之乎是故北邊以築堡為
利其堡也非浪築也山隘路口宼所必衝者則築之在
[005-18a]
東南則不然海港無處不可衝入海塘無處不可登犯
迢迢原野並無山隘雖欲築堡何所憑乎縱有堡亦誰
與守乎葢一則膽怯而不敢鬬二則常恐絶粒三則勢
孤無援故不如一走之為愈是堡之無補於江防海防
較如也惟河莊一堡又當别論而不可以不築者此荆
川唐公之見所以為不可及也何也孟瀆為蘇松諸郡
之咽喉愚於常鎮諸論已發明之矣荆川黙識乎此唱
議興築勞民費財萬姓怨讟而弗顧厥功大矣但惜其
[005-18b]
即世弗獲與之面議也何也孟瀆口常江潮洶湧之衝
土疎善崩堡跨瀆口之上凡江行者必由南北水闗出
入萬一崩時適值寇警修葺則不及不修則致悞豈不
殆哉如愚見似當釐為二堡兩岸分築先樹木樁以固
其基勿惜石灰以期其久相時如門恊力守禦策之上
也若錢糧不敷難於輕舉則但建寨柵亦令夾岸而峙
修剏皆便策之次也或者曰寨柵安能禦大宼乎曰不
然寨柵之設不過屯陸兵而已耳孟瀆口外自有水寨
[005-19a]
兵船宼至則戰於江中弗容其入也戰而弗勝賊舟始
入陸兵夾而擊之杜其深入又弗勝也然後直搗奔牛
奔牛之師迎而拒之江口之師尾而追之雲陽毘陵之
師又翼而應援之賊將安所逞哉所患者前後左右之
力弗協縱賊剽掠此則有不可料者孰謂大宼之禦而
專恃夫區區寨柵也耶
  孟瀆堡城池考
孟瀆堡在縣治西北六十里通江鄉古南蘭陵郡即舊
[005-19b]
武進縣也向止設巡司嘉靖間倭警唐公順之建議築
堡察院總練指揮公署在内
 城
  週圍五百八十丈髙二丈二尺厚三丈
 陸門
  六座
 水闗
  二座南北各一
[005-20a]
 窩舖
  二十座
 雉堞
  一千七十九垜
  孟瀆堡兵防考
孟瀆河居常州丹陽之中相去各七十里宼舶由大江
南下必自此出先年止設巡司弓兵守禦自嘉靖三十
三年倭亂巡按御史尙公維持查係沿江險要議題設
[005-20b]
守禦指揮募兵分水陸二哨水哨沙船入漿船共二十
九隻土兵五百一十二名分為二枝一枝住守孟瀆河
一枝往來住守桃花港澡港二處仍各分畨出哨至江
陰靖江等處與兩縣及江陰圌山二把總并江北海防
道所轄泰興周家橋把總互相策應陸哨原設戰兵五
百名後因議革現存操軍三百名百戶一員統領與小
河巡司弓兵七十名并城内居民協守本堡
[005-21a]
 
 
 
 
 
 
 
 
[005-21b]
  馬跡山險要説
馬跡山在府治東南太湖中二十里太湖之在武進惟
東南一隅最為險要馬跡山屹立其中若天設之險也
宋時嘗置寨設兵於此以備湖宼甚得守禦長策近年
以來議者僈不及之葢以倭宼侵犯洞庭其勢必由無
錫縣北行而入楊子縣武進道里遼逺故也殊不知無
錫西南漁舟甚大賊所㴱懼往年賊嘗犯之輒為所敗
復回蘇州是防禦已宻本縣獨可無備乎今宜設備於
[005-22a]
此有警則募漁舟為夾擊之勢舊寨亦不必修復上有
祥符寺已可屯戌矣
[005-23a]
 
 
 
 
 
 
 
 
[005-23b]
  黄山門險要説
黄山門在包港江心水流湍悍盗賊出設之地也况當
常鎮二府之交上下瞭望俱可及百里實京口之門户
也長江浩濶守望俱難黄山門上下多沙塗惟此茫無
涯際江中戰塲此其第一也水兵長枝倭寇所短盡我
之長賊豈能肆志耶保獲留都無越於此更得淮揚兵
船協力萬全之謀也
[005-24a]
 
 
 
 
 
 
 
 
[005-24b]
奔牛鎮東險要説
奔牛鎮輿地志漢時有金牛出於山東馳至曲阿界邨/人柵斷其道謂其地為柵口牛皆奔聚因曰奔
牛/在郡城西三十里北通孟瀆包港西通丹陽運河要
道也賊若自孟瀆包港南下必自此出或自京口丹陽
東下必經此鎮實武進西郊之藩翰也必宜設兵屯守此
地俾與丹陽戍兵互為聲援倘遇賊至彼此夾擊賊豈
敢長驅而犯毘陵也耶因此地自來無盗故今之議者
僉謂不必設備殊不知孟瀆為長江南出咽喉與常鎮
[005-25a]
二府頗相隔絶非設兵於此則孟瀆堡孤立無援矣故
守奔牛實所以援孟瀆也
[005-26a]
 
 
 
 
 
 
 
 
[005-26b]
  横林險要説
横林在武進縣治東三十里南通宋建湖陽湖太湖北
通西堰鎮乃運道要衝也其東為洛社其西為戚墅丁
堰皆盜賊出沒之地賊若東南自蘇州以趨無錫東北
自江陰以出髙橋皆可以達郡城而此地其必由之道
也宜設官兵一枝屯守於此西衛府治南援無錫
  武進縣險要總論
武進縣倭寇獨不多犯然五險實不可不預為設備五
[005-27a]
險之中黄山門孟瀆其尤要也結援淮揚則黄山門多
助守奔牛壩則孟瀆不孤二者宜慎圖之
  武進縣巡司司兵/數附
奔牛巡司
 在縣治西三十里奔牛鎮舊在鎮南自宋以來有之
 元末兵燬國朝洪武初以小河巡司兼轄其地九年
 邑民費得成陳請復之遂重置焉設弓兵四十名往
 來巡邏
[005-27b]
小河巡司
 在縣治西北九十里孟瀆河閘西宋時名小河寨元
 改為巡司國朝吳元年移置鄭港成化四年徒今地
 嘉靖中徒置孟瀆堡内㝷復徒今地設弓兵七十名
 往來巡邏
澡港巡司
 在縣治北五十里依仁東鄉于塘邨宋元以來原在
 江北沙新河國朝洪武二十八年以江北沙分𨽻揚
[005-28a]
 州府泰興縣巡檢陳允中奏請徒置今地設弓兵七
 十名往來巡邏
  武進縣倭患事蹟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
 二月賊分掠縣境
 四月賊圍府城
  賊自小河而入
 六月賊掠諸邨鎮
[005-28b]
  江陰之賊走往江北復回登犯包港孟河内顧邨
  嚴莊焚掠無遺
   按倭犯洞庭必由無錫北行入江武進道里遼
   逺故鮮謀之然防守實不可懈
[005-29a]


[005-30a]
  無錫縣總論
無錫縣在常州之東南南據太湖北抵江陰島寇若自
東海而來必由夫長洲之大江而來必由夫江陰若中
原之寇自蕪湖湖州而來必由夫太湖若/曾嘗相視其邑
設備之法有二重焉設於百瀆口小瑄雙河口髙橋尤
塗五了浜者其内一重也設於四河口五牧斗山宛山
蕩口懐仁望亭獨山將軍山閭江山者外一重也團結
有法水陸具備則一時攻掠之患庶幾其可免乎
[005-30b]
  無錫縣境考
無錫縣在府治東南九十里古勾吳地也漢髙帝初始
置無錫縣陸羽惠山寺記是山當周秦間大産鉛錫漢
興方殫故名王莾時改無錫曰有錫光武建武中仍改
曰無錫三國吳嘉禾三年省無錫縣置毘陵屯田典農
校尉晉太康元年復置無錫縣元元貞二年陞為州李/晦
有/記國朝復為縣
 舊境東西一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二十七里國朝重
[005-31a]
 加經畫東抵蘇州府常熟縣界歸正鄉西抵本府武
 進縣界周橋廣一百二十里南抵蘇州府吳縣界烏
 山北抵本府江陰縣界馬鎮袤一百一十里
  無錫縣城池考
無錫縣城舊在運河西梁谿東南徐記縣舊城基也濠
濶一丈五尺越絶書舊城周二里十九歩髙一丈七尺
郭周一十一里二十八步髙與城等宋乾興初縣令李
晉卿重築舊子城一百七十七步東接運河西距梁溪
[005-31b]
正門四東曰熙春徑常/熟路西曰梁谿徑宜/興路南曰陽春徑平/江路
北曰蓮蓉徑郡/城路偏門三曰顧橋新塘董家元至正末偽
吳張士誠增廣甃以磚石國朝洪武初復加繕治𢎞治
戊午知縣姜文魁重修邵寳/有記門仍其舊四門之外各有
子城跨於濠嵗久盡圮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内訌士民
洶洶將潰知縣王其勤倡議修築週一十八里易門名
東曰靖海南曰望湖西曰試泉北曰控江建樓於門上
西南北水闗各有樓南北二闗皆跨運河西跨束帶河
[005-32a]
凡七十餘日而城成成二日而倭寇適至初築時民頗
有于思之歌至是得憑城為守所全活數十萬人無不
手額王令者矣
 城
  週圍一十八里髙二丈一尺厚如之
 池
  深 丈 尺廣 丈 尺
 陸門
[005-32b]
  七座門各有樓樓外有月城
 水闗
  三座
 窩舖
  三十座
 雉堞
   千 百   垜
[005-33a]


[005-34a]
  無錫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通常熟
   其道有六一由北門歴五了浜三壩陳墅北角
   下市橋港口湖橋山塘涇者此北路也一由五
   了浜歴新塘橋太平闗瀆橋寇山蕩陸家蕩栁
   溪港蕩蕩一由宛山蕩出界涇羊尖華蕩者皆
   中路也一由南門進百瀆河歴梅邨張塘涇蘇
   沙塲鵞肫蕩甘露華蕩一由百瀆出學士橋歴
[005-34b]
   龍亭新塘橋太平以達華蕩皆南路也一由東
   門尤塗新塘橋祗陀寺潭塘膠山羊尖駙馬莊
   深塘戴渡者東路也惟此為陸路餘皆水路
 西通武進
   其道有三詳見武進縣水陸路考
 南通蘇州
   其道有六一由南門牛塲頭曹横涇新安望亭
   滸墅射瀆楓橋一由射瀆進歴金雞塾虎丘山
[005-35a]
   山塘橋或由望亭之東收港歴上下沽霜橋東
   西里橋許家灣王御史橋斜路橋長涇廟三白
   橋虎丘山後出山塘橋或由望亭許墅之間收
   吳家店歴白石山至王御史橋以達山塘橋或
   由滸墅之小菜橋入至王御史橋皆南路也由
   南門百瀆河歴馬橋前橋洛婆橋同橋出山塘
   橋者東南路也
 北通江陰
[005-35b]
   其道有六由北門歴髙橋四河口青暘鎮越城
   橋蔡興閘抵江陰縣之南門者官路也由北門
   三里橋歴吞來廟髙六堰北諸蘇市橋王塘橋
   蘇毛橋長夀四河口者西北路也由新塘橋芙
   蓉山者東北路也由五了浜嚴埭新塘陳墅長
   涇馮塘八字河胡埭楊家橋黄邨三河口駱駝
   橋東望橋東板橋者皆北路也由北門進江陰
   港歴後圻者陸路也餘皆水路
[005-36a]
 西南通宜興
   其道有三詳見宜興縣水陸路考
  右水陸可通之道凡二十有四其間港汊浩繁岐
  路錯雜不可勝紀不能一一而設備也惟當摘其
  中之尤要者團兵勇建寨柵以守以禦其餘則惟
  以遊兵行哨竒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矣計邑
  之險要有三曰獨山曰雙河口曰望亭鎮詳見各
  圖説於後
[005-37a]
 
 
 
 
 
 
 
 
[005-37b]
  獨山險要説
獨山在無錫縣治西南一十八里錫山山脈西來至是
中斷舟行其中北與管社山相望號浦嶺門南與兎山
對峙號獨山門梁溪之水自雙河口至此入太湖地方
盗艘劫掠必從此走太湖避追捕是故雙河之險不特
亂世為可虞而承平之時亦號賊藪似宜設一巡司於
此二門置柵嚴其緝捕賊方無所容耳賊若自太湖入
犯縣境則命將率師於此堵截更募漁舟犂之於太湖
[005-38a]
中賊必不能㴱入也
[005-39a]
 
 
 
 
 
 
 
 
[005-39b]
  雙河口險要説
雙河口在無錫縣治西北五里南通太湖又北五里為
髙橋髙橋為武進江陰要道賊寇若自江陰南來必出
髙橋過雙河以犯縣治若自太湖北來亦必由西溪過
雙河以犯縣治雙河口者真鹽盗往來之衝而我兵所
當固守者也平時客艘過此若履氷霜舊設巡司於髙
橋雖得控禦之策然弓兵額少巡邏難周必添兵額往
來哨守有事則以重兵扼之庶縣城無北顧之憂矣
[005-40a]
 
 
 
 
 
 
 
 
[005-40b]
  望亭鎮險要説
望亭鎮在無錫縣治南五十里與蘇州府長洲縣分界
其地東通蠡湖西通太湖號為賊藪嘉靖甲寅島寇自
滸墅而來過此至新安舖聞有窰兵在南門舖賊訛以
為苖兵也復轉而南縣城得無恙今宜設備於此使賊
不得北行策之上也若忽而不備賊將長驅而至城下
城雖無事四郊之殘破慘矣
  無錫縣巡司弓兵/數附
[005-41a]
髙橋巡司
 在縣治西北一十五里五瀉河口國朝洪武二年建
 設弓兵四十二名往來巡邏
望亭巡司
 在縣治東南五十里新安鄉望亭鎮國朝洪武二年
 建設弓兵四十二名往來巡邏
  無錫縣倭患事蹟
嘉靖三十四年乙夘
[005-41b]
 四月賊攻縣城
  賊自江陰縣南來勢甚猖獗知縣王其勤督率士
  民悉力禦之又一枝攻華家堡亦弗克乃焚掠四
  境由蠡口出常熟縣與三丈浦賊合
 六月賊至新安舖縣城戒嚴
  先是王知縣募窰夫為兵結營南闗號曰窰兵賊
  掠蘇州府至滸墅欲由髙橋出江陰葢恐蘇州兵
  船絶其歸路也至新安舖擄居民問之曰無錫有
[005-42a]
  官兵乎應曰有賊復問奚兵應曰窑兵也賊驚曰
  苖兵在無錫行幾遇之乃退走取道常熟縣而去
三十五年丙辰
 二月賊分掠縣境
 三月賊攻縣城
  時兵備副使王公崇古駐節城中督官兵拒賊賊
  死於矢石者頗衆乃由髙橋北去而沿城民居悉
  化為煨燼矣
[005-42b]
 四月賊掠縣境
  十八日倭船七十餘隻泊縣之北門晝則分䑸出
  掠夜則歸聚至五月十二日由江陰君山出江十
  五日出海過劉家河㕘將羅 帥舟師擊之沉其
  五艘賊驚遁
 八月賊掠縣境
  為官兵擊敗而去
   按二年内賊凡六犯多不得志而去則防守之
[005-43a]
   為功大也彼窑夫者平時亦宜綏結乎故制寇
   須練土著
  華重慶擄入朝鮮始末附錄
嘉靖丙辰首夏十有八日倭舶七十餘艘至無錫縣之
北門魚貫而艤各舟之人衆寡不一毎鷄鳴起則分夥
出劫夜則歸聚邑人華重慶遇賊於孤獨橋被擒至舟
其舟四十人皆直倭也惟賊首為中國寧波人稱四官
不知其姓氏各舟既滿五月十二日齊至江陰之君山
[005-43b]
出海每舟聫幇而行十五日出海過劉家港㕘將羅
帥舟師擊之沉五艘賊大驚斷纜而逝各不相顧重慶
舟為風所逐白浪拍天莫辦其方也二十八日至一山
其大不盈數畆舟人登之伐木艌舟見草屨知為髙麗
地面俄而髙麗邊將遣三舟卒百人邏視矢石叢發賊
逃匿山林財帛盡為所取舟亦被焚二十九日又有三
十餘舟卒千人搜山勦賊無遺重慶等中國人九名冒
死號泣而訴生擒至邊六月二十九日觧至髙麗國都
[005-44a]
其間經歴郡縣凡二千里半途有光州牧者即中國之
布政司也先是邊將奏報國王遣通事白元至牧相遇
審問間見華姓無錫人即問重慶曰昔有天使華學士
者無錫人也得非汝宗族耶重慶曰然具悉以對元歸
述以告王七月初三日王使吏曹尙書覆訊畢出住天
使館止宿八月十二日王賜宴陪坐葢重天朝亦推學
士之餘敬也宴罷每人賞圓竹帽一頂白布衣一件裙
二條青綿布絹各一疋皂靴一雙綿布束腰一幅遣尚
[005-44b]
書都御史御史各一員太守太醫各二員知縣一十八
員伴送還朝仍遣軍五十人䕶送至遼東九月二十九
日過遼東見都司三堂起闗馳驛十月十九日過廣寧
見都司總官十一月朔至京住五蠻驛初三日下禮部
問初五日兵部問十三日復發刑部問十二月初一日
差指揮押回原籍重慶遂得於次年二月之望抵家時
年方弱冠也夫倭冦之患各府縣良民擄去者無限若
重慶之生還葢絶無而僅有者也學士名察字鴻山重
[005-45a]
慶之族祖也自非徳學言動有以深服乎彜人之心安
能致其君臣去思如此耶其覆被之澤不獨被於重慶
而與重慶同攄八人亦均被焉海外小臣厚遇中國之
人若此皇朝一統體面何如其尊耶我皇上聖徳漸被
知人善任不於是益顯耶鳴呼後之出使者可以式矣
使此九人者無重慶於其間不能述學士之歴歴則白
元必不信其為無辜之人而槩目為賊徒矣安肯宥其
死耶况又送歸且伴之以官屬耶重慶歸髙麗之臣以
[005-45b]
詩送行者二其一曰錫山學士聞天下君是同枝共氣
人還鄉若問東方事仰戴皇恩億萬春前書筵官吏曹佐
郎兼監察御史朴啟賢贈啟賢字君沃宻陽府凝川縣
人癸夘進士壬子及第其一曰異國逢秋早金風落井
桐鄉關浙江外身世海天東阻折干戈地依稀魂夢中
愁多宋玉限誰慰逺人䘮丙辰早秋雙溪書雙溪不詳
官閥姓氏不知為何如人也
 江南經畧卷五上
[005-46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五下
            明 鄭若曽 撰
[005-47a]
 
 
 
 
 
 
 
 
[005-47b]
  江隂縣總論
江隂在常州東北濱臨大江東界常熟西接丹徒延袤三百
一十餘里通湖港口自界涇至桃花港凡二十有四寇若浮
江而來犯毘陵犯無錫或自二邑出江江隂其必由之衝乎
君山雄峙江口登其巔東北可以望靖江江靣三/十里西北可以
望泰興隔江一/百六里兵船蝟泊實常州之外戸也縣故土城近改
甃磚石去江不三里而近沿江包港等鎮號稱賊藪倭患作
時以賊禦賊亦可以得其助江隂武衛之奮豈惟可庇常
[005-48a]
州而已哉提兵出江賊舟不得遡江而西金陵實有賴焉
  江隂縣境考
江隂縣在府治東北九十里本古延陵境漢魏以來為毘
陵縣之暨陽鄉晉太康元年始析無錫毘陵二縣地置暨
陽縣梁太平二年改為江隂郡以其地濱大江南水/南曰隂故曰江隂徙治
君山之陽即今/縣治陳永定二年徙治於夏浦夏浦在縣治西十/八里寰宇記陳倪
啓為郡徙江隂治夏浦為/艦浦城作醖酒池即此隋開皇九年罷江隂郡為縣以
利城梁豐二縣併入治仍君山之陽唐武徳三年改曰暨
[005-48b]
州析置暨陽利城二縣七年仍為江陽縣後晉天福二年
改為江隂軍宋淳化元年仍改為縣建炎二年復改為軍
本紀作紹興/二年復置紹興二十七年又改為縣三十一年復為軍
續編作三/十二年元初升為江隂總管府至元二十七年改為
州國初改為連洋州㝷復為江隂州洪武二年改為縣
 舊境東西一百三十五里南北七十二里國朝重加
 經畫東抵蘇州府常熟縣界顧山西抵本府武進縣
 界固山闕廣二百二十五里南抵本府無錫縣界馬
[005-49a]
 鎮北抵本府靖江縣江岸袤七十四里
  江隂縣城池考
江隂縣城自梁太平二年始築跨乾明演教二寺故址歴隋
唐皆因其舊以其創始故曰古城後梁乾化三年改築祥符/圖經
載城週一十三里天祐十年/築内有子城即古城舊址後晉改縣為軍曰軍城門四曰
延慶欽明通津朝宗宋增城門四東曰新津南曰觀風西曰望
京北曰澄江外城門五東曰春暉西曰天慶南曰朝宗西曰
愛日東北曰建寅元定江南城郭盡燬至正十一年兵起始
[005-49b]
詔天下復繕城郭時州人黄傅攝州事率鄉民壘土城之國
初龍鳯三年更加修築甃磚壘石增女墻闢四門名仍其舊
嵗久而傾如履平地正徳元年知縣劉紘修朝宗天慶二
門六年知縣王鉼裒民力畚土築之周九里三十步高一
丈五尺門皆有樓東南北各置水闗次年流賊渡江冦城
下居民賴以保障十二年推官王鈞置扉木架城上覆以
瓦嘉靖十二年知縣李元陽増建城樓八座各當空闕瞭
望相屬二十二年巡江御史馬公璋捐贖壘石培址甃磚
[005-50a]
為靣幾城三之一猶未能盡撤土而為磚也二十八年知
縣毛鵬經始改建三十六年知縣金柱繼築迄工始為磚
城比舊增高七尺而月城門樓窩舖之屬盡撤而新之又
於西北城添設舖舍城之臨江者增置欄馬墻城制始備
  城
   週圍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二尺基厚一丈五尺
   女墻高二尺五寸
  池
[005-50b]
   深七尺闊四丈二尺
  陸門
   四座曰春暉曰朝宗曰天慶曰澄江
  水闗
   三座東南北各一
  角樓
   四座曰愛日曰拱極曰棲霞曰枕江
  敵臺
[005-51a]
   四座
  窩舖
   二十六座
  雉堞
   三千五百一十六垜
  江隂縣兵防考
 水兵
  江隂縣北枕長江通潮港口二十有四而黄田港
[005-51b]
  夏港二處尤為切近縣治設有耆民兵船三十五
  隻在江哨守一枝百户一員統領住守黄田港一
  枝百户一員統領住守夏港二港水兵互為聲援
  仍哨至楊舍褚家沙與江隂把總兵船聲勢聨絡
 陸兵
  練兵指揮一員千户一員百户一員統領民壯勇兵
  家丁共七百二員名無事合營操練分畨哨至楊舍
  福山等處有警聽常鎮㕘將江隂把總調遣截殺
[005-52a]
 把總兵船
  江隂把總自谷瀆港以至孟瀆河皆其信地部下
  兵船六十隻汛時分為三枝一枝千户一員領泊
  褚家沙哨至登舟沙以遏狼山之衝一枝百户一
  員領泊青草沙哨至登舟沙營前沙白茆港以遏
  福山之衝一枝本總率哨官一員領泊唐沙以控
  南北兩路分畨哨至狼福外洋該總往來督察與
  各把總兵船互相察應汛畢無警仍回江陰防守
[005-52b]
  巡緝鹽盜
[005-53a]


[005-54a]
   江隂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通常熟
    其道有五由蔡興閘山塘河口青𤾉鎮四河
    口髙橋歴無錫縣之北門而新塘橋華亭太
    平九里大成橋野菱蕩廟橋華蕩至常熟縣
    之南門或於大成橋収港歴楊尖後過湖從
    六園東行至山塘涇或由南倉歴竹塘華墅
    横塘蘇茅長壽至山塘涇皆東北路也由定
[005-54b]
    山石橋長涇陳墅沈店大河張母橋至山塘
    涇或由楊舍城歴顧山市橋以抵虞山北麓
    者皆東路也楊舍顧山旱路也其餘皆水路
    也旱路與髙橋水路為正道其餘皆間道也
  西距武進
    其道有三由蔡興閘歴越城橋青𤾉鎮四河
    口髙橋出官塘而西以抵於白家橋者其南
    路也由蔡興閘山塘河三山門堰陳瀆橋鎗
[005-55a]
    頭以抵郡治之北門者其西南路也由陳墅
    之七里橋婁家橋富卑沙門村西洋橋北朱
    石幢白沙圩出横林亦可以至郡治者東南
    路也南路正道也西南東南二路皆間道也
  北枕大江
    出江之口有三由縣北黄田閘或由縣北申
    港皆可以出江者其北路也由南閘迤西外
    港而出者其南路也三者皆正道非間道也
[005-55b]
  東南與無錫為界
    其道有六詳見無錫縣水陸路考
   右水陸可通之道凡十有七其間港汊浩繁歧
   路錯雜不可勝紀不能一一而設備也惟當摘
   其中之尤要者團兵勇建寨柵以守以禦其餘
   則惟以遊兵行哨竒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
   矣計邑之險要有四曰黄田港曰三沙曰楊舍
   曰青暘鎮詳著各圖說於後
[005-56a]
 
 
 
 
 
 
 
 
[005-56b]
  黄田港險要說
江隂港口雖多然切近縣治者無如黄田港冦一登泊
縣治騷動矣必設重兵於此防哨與夏港兵互為聲援
仍於港口設立水寨屯劄陸兵與縣城相為掎角首尾
相應豈惟江陰無慮毘陵亦無北顧之憂矣
[005-57a]
 
 
 
 
 
 
 
 
[005-57b]
  三沙險要說
江隂北濵大江港口錯雜難於防禦非兵船逺哨分守
上游則無港不可登泊也而所當哨守者有三曰唐沙
曰青草沙曰蒲沙唐沙青草沙則南連福山蒲沙則北
通狼山是乃天設之險為江陰之外䕶也今設遊兵二
枝於此往來㑹哨計亦善矣然三沙土豪素稱竊盜之
渠魁除之則激之使亂縱之則盜日蔓滋為今之計宜
明示甄别使之改過操練鄉兵與官兵互相紏察而以
[005-58a]
一巡司領之其弗率訓典者亟𠞰絶之數年之後兵船
可革盜可化為良民也
[005-59a]
 
 
 
 
 
 
 
 
[005-59b]
  楊舍險要說
楊舍在蘇常二郡之交去常熟江隂各三十五里為常
鎮二郡沿江險要之最近築堡於此而以叅將領之分
兵褚家沙以為首尾之勢備禦之計善矣然此地素號
賊藪横行江湖窩藏富家未易猝滅誠得良吏一員委
以心膂不激不隨乘我兵力恩威兼濟或緝或誘使皆
化為良民此今日第一急務也
  楊舍堡城池考
[005-60a]
楊舍堡古暨陽縣也東連大海北枕長江界於常熟江
陰無錫三縣之間最為險要嘉靖三十三年倭警巡按
御史尚公維持築堡防禦損壞例請官銀修葺叅將府
守禦千户所及察院兵備道署在焉
  城
   週圍二里長五百零一丈
  月城
   四座
[005-60b]
  城樓
   四座
  角樓
   四座
  陸門
   四座
  水闗
   一座
[005-61a]
  窩舖
   二十座
  雉堞
   一千三十六垜
  楊舍堡兵防考
楊舍與狼福二山相為犄角乃常鎮之藩屏留都之門
户也常鎮叅將一員駐劄其處沿江一帶皆其信地水
營兵船一百隻分為四枝内二枝百户二員領泊褚家
[005-61b]
沙更分哨至三爿沙登舟沙營前沙劉家河許浦嘴下
以䇿應崇明上以回顧楊舍一枝千户一員領泊三丈
浦遏福山之衝且為掎角之勢一枝中哨百户一員領
泊谷瀆港口以備緩急調遣其褚家沙三丈浦谷瀆港
船隻仍每半月一次輪畨更換哨守遇警與蘇松叅總
兵船互相應援江隂圌山二把總兵船悉聽調度陸營
原設哨官五員統領陸兵一千名無事則合營操練分
畨哨至福山江隂等處有警隨賊向往截殺春秋汛時
[005-62a]
分為二枝一枝左哨百户一員右哨千户一員統領於
谷瀆港口外教塲屯劄一枝前哨百户一員後哨百户
一員統領於楊舍北門裏教塲屯劄以為犄角之勢每
半月一次更畨在沿江一帶䕶塘巡哨如賊登谷瀆港
岸則外教塲一枝為正兵裏教塲一枝為援兵賊從常
熟江陰而來則裏教塲一枝為正兵外教塲一枝為援
兵㑹合截殺本堡有中哨百户一員統兵二百名與范
港石頭港二巡司弓兵一百七十名并在城居民協守
[005-63a]
 
 
 
 
 
 
 
 
[005-63b]
  青𤾉鎮險要說
青暘鎮在縣治南四十里南通四河口四河口者自運
河分枝東通常熟西通武進南北即運河經流直抵無
錫焉江隂瀕江不三里而近防江兵戍視他邑為劇而
腹内險要惟一青𤾉何哉以其南扼髙橋為南地之屏
障故也若非嚴設守備則冦賊得以南北縱横矣此鎮
地饒民富易以團結惟在上者鼔舞何如耳
   江陰縣巡司弓兵/數附
[005-64a]
 利港巡司
  在縣治西一十五里夏港口宣徳二年建原在利
  港東天順五年利港廢塞徙今地設弓兵七十名
  往來巡邏
 石頭港巡司
  在縣治東三十里石頭港口成化二十三年建設
  弓兵七十名往來巡邏
 范港巡司
[005-64b]
  在縣治東六十里范港口洪武三年建設弓兵一
  百名往來巡邏
  江隂縣倭患事蹟
嘉靖三十年丙辰
 二月賊分掠縣境
 三月賊攻縣城知縣錢錞禦戰死之
  賊至江隂錞出禦於石幢身被一矢又禦之華墅
  斬賊首九級賊懼乃合常熟賊一千五百餘人攻
[005-65a]
  圍縣之東門屠戮甚慘填濠直逼城下錞欲出兵
  禦之兵備王副使持謀堅壁固守錞怒取印印衣
  獨率民兵出城死鬭殺賊頗衆馬入於淖賊伏起
  刺之中十餘鎗而死賊亦懼而遁
 七月賊圍縣治主簿曹廷慧禦却之
  倭冦至縣令避居學宫城守者多竄廷慧登城射
  賊眼命左左中命右右中賊驚遁去翌日賊障牛
  皮鑿地廷慧析薪火之賊稍退被圍四十日生員
[005-65b]
  薛亶詣撫按告急偕善泅者二人晝夜潛行七日
  始達㑹樊㕘將帥兵千餘來援廷慧為内應聲援
  既接賊遂駭散
 八月賊掠縣境官兵擊敗之
   按縣令錢錞之死無備故也其志可哀矣以臨
   江重邑而至無備當事者各與有責矣
[005-66a]


[005-67a]
  靖江縣總論
靖江乃長江下流雖為常郡屬邑而孤懸江心四面受
敵獨膺其難海冦若遡江而來東至海口/六十里此先受兵週
圍港口凡五十有八如朱家港唐/鐡港之類北望泰興南望江隂
壤地雖小而所闗繋至大盖金陵以𤓰儀京口為東海
闗隘往年賊犯𤓰儀圖絶綱運道經靖江僅能自守使
有重兵於此控扼邀擊賊豈能飛渡哉近設叅將駐兵
營前沙遏冦於東洋洪濤中曠野無援迂濶難恃如愚
[005-67b]
見莫若令遊兵船於營前沙不時巡哨而叅將改泊靖
江軍民相倚氣勢孔増設有緩急泰興江陰二縣水兵
南北策應賊氣益懾而不敢西矣
  靖江縣境考
靖江縣在常州府東北一百一十里本揚子江中一洲
舊名為馬䭾沙其地中分為二曰馬䭾東沙馬䭾西沙
漢以前無考嘉靖三年縣令易幹得斷碣於西沙焦山
港其文曰此沙乃吳大帝牧馬大沙隔江一洲為牧馬
[005-68a]
小沙俗盖呼大為䭾訛牧為馬云隋唐時屬泰州海陵
吳陵縣境宋時𨽻揚州泰興縣者三分之二元因之國
朝洪武初全𨽻江隂盖以土産類江南田賦獨重於揚
州諸縣故也成化三年巡撫都御史髙公明以江盜弗
靖請於朝添設縣丞一員署其地撫治之七年巡撫都
御史滕公昭奏立為靖江縣以江海多/警故名𨽻常州府沙本
以海潮逆江依孤山之麓渟聚成壤廣陵誌云赤烏年/間有白馬負土入
江遂有/此洲大沙之外有十洲自東繞南至西聫絡起伏或
[005-68b]
大或小麫條沙東開沙尹家沙宫沙段頭/沙南沙西小沙孫家沙新沙團沙舊尚有江相
隔今沙漲起相連廣袤次於大沙民居加宻云
 東抵巫子門海洋西抵本府武進縣横擔廣九十五
 里南抵本府江隂縣界江岸北抵揚州府如臯縣石
 莊袤八十八里
  靖江縣城池考
靖江舊為土城周三里外塹河旋遶乃偽吳張士誠部
將徐太二所築外有池内廣五頃國朝成化十三年知
[005-69a]
縣張汝華因其址修築之併建縣治於城中正徳元年
海冦竊發知縣周竒健加築土墻於城上四門易以磚
甓各覆以樓東曰觀海西曰障江南曰濟川北曰廻瀾
障江門之南則建水闗引水入城以通灌溉嘉靖三十
二年因島冦之警江南北州縣皆修築城堡知縣汪石
改甃磚石增設敵臺門樓女墻改築水闗於東門之南
三十四年知縣應昻復浚塹濠加築甕城即舊城而增
髙焉四十三年知縣王叔杲以城中民稠地窄欲擴城
[005-69b]
西展併西市仍改水闗從西以便水性以調去不果
  城
   週圍長六百四十丈髙一丈九尺厚九尺
  池
   廣四丈五尺深一丈二尺
  陸門
   四座上各有樓
  水闗
[005-70a]
   一座
  月城
   四座
  敵臺
   十座
  水栅
   一座
  窩舖
[005-70b]
   二十座
  雉堞
   一千三百七十四垜
   靖江縣兵防考
 水兵
  靖江縣僻處江心四面受敵週圍港口五十有八
  而孤山套口蟛蜞港爛港口三處尤其要害近設
  總練指揮一員水哨官二員統官民船三十四隻
[005-71a]
  水兵民壯弓兵共八百七十二名分為三枝一枝
  該縣佐貳官一員督同哨官一員統領住守孤山
  套口一枝哨官一員統領住守蟛蜞港一枝該縣
  佐貳官一員統領住守爛港口仍各分畨出哨至
  唐沙蒲沙等處與江隂縣并該把總兵船互相䇿
  應
 陸兵
  陸哨官一員統民壯六百名内將二百名駕船出
[005-71b]
  江巡邏其四百名分布四門與城内居民編甲防
  守
  靖江縣水陸路考
靖江縣北通淮揚南通江隂東通大海西通京口孤懸
江心如一沙然且港口甚多無港不可收泊無地不可
登犯非有險要可據故不作水陸路圖考
[005-72a]
 
 
 
 
 
 
 
 
[005-72b]
  新漲沙險要說
靖江之去江隂也凡四十里而新漲沙在半塗焉南北
六七里東西二十里乃盜賊之淵藪也賊隠遁於此而
以腹心至縣瞰人貧富不時入劫江中之賊亦多出此
必須申明保甲之法嚴加緝捕或特設巡司守之庶得
南北通利云
  靖江兵務議附録
靖江知縣王叔杲申呈云本縣孤懸江心四面受敵必
[005-73a]
須泰興江隂二縣各發兵船數隻㑹同靖江南港兵船
主客戮力協守中流其周家橋把總兵船一支哨至石
莊巡司地方江隂把總兵船一枝哨至巫子門迤西江
面南北三枝兵船分設已定務期守望相助無事之時
三枝分䑸旌旗相望金鼔相聞在江同習水戰如遇有
警賊勢或犯中沙原屯靖江兵船分為二層迎敵周家
橋江隂二把總兵船分為左右二翼來攻倘賊或犯江
隂或犯泰興彼此協力救援所犯之處即以兵分二層
[005-73b]
迎敵一如前例靖江縣仍相度地理於本沙東南東北
要害港汊二處再為開濬深濶屯泊兵船以避風濤而
屯操民壯以一半在城防守一半在外江岸巡緝備冦
登擊如此則戰守有合一之算賊寇無飛渡之理靖江
之門户既固而留都之根本自安矣
 按此議不但自私其邑而因可以強友邦之兵協力
 不渝兵氣百倍然則兹議也又豈獨可行之靖江耶
   靖江縣巡司弓兵/數附
[005-74a]
 新港巡司
  洪武二年設原在馬䭾沙永樂四年移置新港北
  舊屬江隂縣成化七年建縣改屬本縣十年知縣
  鄭錡遷於新港之倉基額設弓兵八十名往來巡
  邏
[005-75a]


[005-76a]
  宜興縣總論
毘陵屬邑惟宜興最僻故言兵務者謂賊冦所不至棄
而弗講是狃目前之見而未稔江南形勝之故也何也
天下有事蘇松嘉湖杭為必爭之地誰不駐兵嚴守欲
自長江取京口蠶食而進難矣哉若自采石趨三壩出
太湖乘捷擣虚全吳諸郡靡不騷動勢如破竹陽羡非
必由之路乎練重兵扼險要諸郡之門户實在於此
  宜興縣境考
[005-76b]
宜興在常州府治南九十里秦漢時為陽羡縣晉懐帝
永嘉四年分六縣六郡統之遂移陽羡縣於君山下而
以縣治為義興郡晉地里志載恵帝以周玘創義討石/氷立義興郡表玘功但玘傳謂討石
氷陳敏錢璯三定江南元帝以玘頻興義兵特為置義/興郡以彰其功考帝紀斬石氷事固在惠帝永興元年
錢璯反乃懷帝永嘉四年在惠帝後已見志誤兼元帝/雖自永嘉元年以瑯琊王鎮建業又歴愍帝朝方稱制
改元立郡乃帝承制行事時事/未可直書為帝附録以備叅考六朝不改隋始以郡為
縣治亦仍為縣治而君山之陽羡遂廢唐志載武徳七
年以義興縣置南興州并析置臨津陽羡二縣續通典/謂武徳
[005-77a]
二年改義興縣為鵞州又置陽羡臨津/兩縣七年改臨津為南興州未知孰是㝷省陽羡臨津
二縣仍為義興縣宋開寳九年始改義興為宜興實録/載是
年太宗即位十月壬戌詔天下州/縣名與朕名下一字同者宜改元初改縣為南興軍
旋改為宜興府元貞元年改為州國朝洪武二年復為

 舊境東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一十四里國朝重
 加經畫東抵蘇州府吳縣界太湖中沂洲西抵應天
 府溧陽縣界葑埭廣一百六十里南抵湖州府長興
[005-77b]
 縣界垂脚嶺北抵本府武進縣界黄土橋袤一百四
 十里
  宜興縣城池考
宜興縣城舊在荆溪北前臨溪後阻河左右俱塹以濠
自三國吳赤烏元年創建周圍一里九十步髙一丈二
尺厚稱之濠濶三丈五尺隋大業初路道徳重修元定
江南城郭盡毁至正十一年兵起始詔重築國初守將
楊國興改建永樂十四年展拓之南距周瀆北際慶源
[005-78a]
東望李公堤西界義阡周九里有竒建東西南北四門
又設小東門各建戍樓於上成化十四年重修𢎞治四
年知縣陳䇿又修正徳七年知縣劉一中增修併築水
闗及閘閘有護隄十四年知縣劉秉仁復加繕治嘉靖
三十四年知縣董鯤以倭警增建敵臺五座四十三年
知縣黄茂增建東西闗樓吳可行/有記雉堞樓櫓屹然改觀
  城
   週圍九里三十步髙二丈五尺
[005-78b]
  池
   濶三丈有竒深一丈五尺
  陸門
   五座上各有樓
  水闗
   二座南北各一
  敵臺
   五座
[005-79a]
  窩舖
   二十四座
  雉堞
   二千二百三十六垜
  宜興縣兵防論
宜興坐跨兩氿太湖在其東南與吳興接壤瀕湖之盜
輕舟往來嵗以為常而吾吳之按部者權不行於越拘
攝最難所宜専設官兵防守要害而崇山深莽易於伏
[005-79b]
戎又不獨湖防而已也
[005-80a]


[005-81a]
 
 
 
 
 
 
 
 
[005-81b]
  湖汊險要說
湖汊巡司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又東五里為香蘭山太
湖交濵吉安長興之境也浙直之交山水所會盜縁為
奸况太湖茫茫冦若從此登犯縣境騷動矣宋時置香
蘭巡司香蘭寨以控扼之今但設一巡司而遠在内地
已失險要多矣况弓兵幾何而可禦之乎故必修復香
蘭舊寨團練水陸兵勇而以本司統之所謂遏賊於上
游賊自不得而入境矣
[005-82a]
 
 
 
 
 
 
 
 
[005-82b]
  下邾險要說
下邾巡司在縣治東北東通太湖鹽盜之所鍾也冦若
自洞庭劫掠阻於蘇州之胥口無錫之獨山必自此流
突縣境揚帆而來瞬息可至不可不增兵戍守嚴為之
備也或曰宜興自古兵燹莫及且居腹内賊必不至空
費兵食何益哉曰是不然昔日之寇皆在沿海今瀕海
諸州縣備禦已嚴賊至無所掠必走腹内地方攻劫如
福建之建寧縣非耶兵法有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毋
[005-83a]
謂賊不知勝算也
   宜興縣巡司弓兵/數附
 張渚巡司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永豐鄉設弓兵三十名往來
  巡邏
 湖汊巡司
  在縣治東南四十五里君山鄉設弓兵三十名往
  來巡邏
[005-83b]
 下邾巡司
  在縣治東北三十五里洞山鄉設弓兵三十名往
  來巡邏
 鍾溪巡司
  在縣治北五十里萬金鄉設弓兵三十名往來巡
  邏
 常州府土賊要害
  武進縣
[005-84a]
   聚劫
    採菱港
     在白家橋南
    連江橋
     在新閘之北犇牛之南通江故也
    戴琪橋
     在府城東南為武進宜興無錫三合界之
     處
[005-84b]
  無錫縣
   出賊就於本/處聚刧
    新塘橋
     在縣城東三十里水大而地曠
    堠山下
     與新塘橋相近
    石塘灣
     在縣城西北
[005-85a]
    五牧
     在縣城西北官塘
    曹王涇
     在縣城南官塘
    三壩
     在縣城西北二十七里此處江隂常熟俱
     通水大而地曠
    楊湖
[005-85b]
     在縣城西南宜興道中
   聚刧
    雙河口
     在縣城西北五里此處極空野南通太湖
    洛社
     在縣城西北三十里官塘
    百瀆口
     在縣城南
[005-86a]
    新安
     在縣城南二十四里官塘
    五丫浜
     在縣城東北二十七里四通八逹江隂/常熟交界之處
    華渡
     在縣城西南為武進宜興無錫三合界之
     處
    楊溪
[005-86b]
     在縣城西南宜興道中
   鹽盜出沒
    髙陸堰
     在縣城西北二十二里江隂縣交界之處
  江陰縣
   出賊
    竹塘
     在縣城東常熟道中
[005-87a]
    華墅
     在縣城東常熟道中
      已上二處無客商往來俱在江中野處
      行劫
   聚劫
    四河口
     在縣城東南四十五里無錫縣交界之處
    青𤾉鎮
[005-87b]
     在縣城南四十里
  宜興縣
   出賊就於本/處聚劫
    新瀆橋
    浪打川
     在縣城北五十里官塘
   聚劫
    季亭
[005-88a]
     在縣城北十二里官塘
    東氿
     在縣東城外通太湖東南由黄瀆港出東
     北由竹山港出
    西氿
     在縣西城外通溧陽縣
    中溪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005-88b]
    百瀆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善權近處
     在溧陽縣交界之處
  靖江縣
   出賊
    蟛蜞港
    新漲沙
[005-89a]
   聚劫
    大江
 
 
 
 
 
 
[005-89b]
 
 
 
 
 
 
 
 江南經畧卷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