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b0018 江南經畧-明-鄭若曾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八上
            明 鄭若曾 撰
  雜著
   兵器總論
倭宼揮刀若神人望之輙懼而走以若曽/觀之其所長
者刀法而已耳其鳥嘴銃之類猶之我兵也弓矢之習
猶之我兵也此外殊無足稱矣惟倭性好殺無一家一
[008-1b]
人不蓄刀者童而習之壮而精之而我堂堂天朝一統
之盛禮陶樂化偃武已久民不知兵歘遇小醜遂若强
敵不知中國武藝不可勝紀古始以來各有專門秘法
散之四方若召募得人以一教十以十教百即刀法一
藝倭不足以當我况其他乎試舉其畧言之如使鎗之
家凡十有七曰楊家三十六路花鎗其分出者曰大閃/干曰小閃干曰大
六合曰小六合曰穿心六合曰推紅六合曰/埋伏六合曰邉欄六合曰大封臂曰小封臂曰馬家鎗
上十八盤中十/八盤下十八盤曰金家鎗曰張飛神鎗曰五顯神鎗花/鎗
[008-2a]
七十/二勢曰拐突鎗曰拐刃鎗曰錐鎗曰梭鎗曰槌鎗曰大
寜筆鎗曰拒馬鎗曰搗馬突鎗曰峨嵋鎗曰沙家十八
下倒手杆子曰紫金鏢曰地舌鎗使刀之家凡十有五
曰偃月刀三十六/刀法曰雙刀曰鈎刀隂手/陽手曰手刀曰鋸刀
曰掉刀曰太平刀曰定戎刀曰朝天刀曰開天刀曰開
陣刀曰劃陣刀曰偏刀曰車刀曰匕首使劒之家凡六
曰馬明王曰劉先主曰卞莊曰王聚曰馬超曰邉掣厚
脊短身使弓弩之家凡十有四曰邊箭曰兩廣藥箭曰
[008-2b]
火箭曰神機箭曰楊家箭上搭中/搭下搭曰馬家箭分中磨旗/穿心推紅
又有馬/上末秋曰袖箭曰袖彈曰手弩曰諸葛弩機動而弦自/張一發四矢
曰連環弩曰雙弓牀弩曰三弓牀弩曰打牲弩使棍之
家凡三十有一曰左少林曰右少林曰大巡海夜义曰小
巡海夜义少林夜义有前中後三堂之殊前堂單手夜/义也中堂隂手夜义也類刀法後堂夾鎗帯
棒/曰大火林曰小火林曰通虚孫張家棍曰觀音大閙南
海神棍曰稍子棍曰連環棍曰雙頭棍曰隂手短棍十二/路
曰雪棒搜山棍曰大八棒風磨曰小八棍風磨曰二郎棒
[008-3a]
曰五郎棒曰十八下狼牙棒曰趙太祖騰蛇棒曰安猴孫家
棒曰大六棒緊纒身曰十八面埋伏紫薇山條子曰左手
條子曰右手條子曰邊欄條子曰雪搽柳條子曰跨虎條
子曰滚手條子曰賀屠鈎杆曰西山等家硬單頭使雜器
之家凡十曰鐵鞭曰夾棒曰單手燥鐵鏈子曰蒺藜算頭
曰金剛圏曰鏝掌鐵尺曰吕公拐子曰剛叉曰&KR3519筅曰钂
使鈀之家凡五曰雄牛出陣鈀曰山門七埋伏鈀曰畨王
倒角鈀曰直行虎鈀曰稍欄跟進鈀使馬上器械之家凡
[008-3b]
十有六曰鞭曰鍊曰鑛曰槌曰流星曰鎻虎口曰馬义
上帯使流星鞭曰雙舞劍曰雙刀曰馬叉曰天平鏟曰
天方基曰鎗曰關刀曰斬馬刀曰月鎗使拳格兵器之
家凡十有一曰趙家拳趙太祖神拳三十六勢蕪湖下/西川拳二十四勢秣陵關打韓
童掌拳/六路曰南拳似風似蔽似進/似退凡四路曰北拳供看拳/凡四路曰西家
六/路曰溫家鈎掛拳十二/路曰孫家披掛拳四/路曰張飛神
四/路曰霸王拳七/路曰猴拳三十/六路曰童子拜觀音神拳五/十
三/㕘曰九滚十八跌打䙤拿又有眠張短打破法九内紅
[008-4a]
八下等破法三十六拿法三十六觧法七十二跌法七
十二觧法一百三十教師相傳各臻妙際為將者擇兵
士資之所近心之所好而教之或專習一藝或兼習羣
藝藝超於百人者推為百人之師超於千人者推為千
人之師超於萬人者推為萬人之師有不戰戰必勝矣
若以火器言之我太祖以神武定天下盡古今火攻之
具靡所不有藏之武庫每歲神機營軍演習竒名異状
人多不識其用不啻數百種而已也今人胥言佛郎機
[008-4b]
鳥嘴銃傳自畨舶若曽/聞之㕘將戚繼光云昔署衛印
時嘗發山東地窖佛郎機乃成祖所蓄年月鑄文可稽
又於衛庫中見鳥嘴銃皆倭變未作中國所故有者又
聞序班胡某云渠諳火攻法二三十種偶從南都神機
營銃手竊而得之所未得者尚以三百餘計也又聞正
統己巳寇騎薄都門京軍隨駕而出者過半司馬于謙
以軍器局神鎗試之火石所及人輙成粉一砲而敵死
數萬血湧如川遂觧圍去可見兵器莫備於我朝私習
[008-5a]
之禁莫嚴於我朝承平久而民不習兵亦莫如我朝也
如愚見治世右文亂世右武邇來歲受宼患詎可以平
世例論哉凡識火攻者宥其私習之禁募而用之仍嚴
焰硝下海之禁區區海宼觸吾者碎犯吾者焦有不談
笑而蕩滅也哉雖然若曽/聞之兵法有三曰天戰地戰
人戰兵器有五曰金木水火土五器之中各藏三戰之
妙要之皆不過兵之形耳善戰者形人而我無形明乎
此則兵不血刃而億萬人悉為我所降服不明乎此則
[008-5b]
荷戈執㦸之士棄仗而走反資敵矣是故兵器也者謂
其為戰具則可恃之以勝敵則不可
   松江府海防同知鄭元韶防春條議款似有可
   採附録於後
禦宼莫先於軍火器械今查各哨戰兵凡鎗刀&KR3519筅竿
子弓箭牌鏢等項俱已粗具人亦習知其法但弓手止
知射長箭而不知射邊箭弩手則全無一人不知長箭
去遲而敵人易見故彼得以閃避且能拾取還射其利
[008-6a]
在彼邉箭去疾而敵人難窺非惟彼不能避抑且不能
回射况邉箭所到倍於長箭百倍其利在我宜令弓手
各習長邉二箭倘賊去我尙遠則射邉箭如賊已近則
射長箭斯兩盡矣若弩則箭旣可及逺而封藥於末
又可立刻殺人須力重而機巧者習之其矢之長短輕
重大小要與弩弦相比乃能命中而及逺也又查得各
戰船原領發碽等項皆生鐡所鑄遇放每致崩裂不惟
不能擊賊而且悮中船兵佛郎機皆鏽損不堪厚薄
[008-6b]
不一袖銃則又短小及無龍頭打放如以各項漸次改
造飛砂銃鳥銃給發各船庻得實用
   火器論一
兵家器械甚多有宜於山戰者有宜於陸戰者有宜於
水戰者如武經總要所載是也要之利於今日海戰者
無幾至於火器其名雖有二三百種而海船得用亦惟
噴筒火藥桶二者葢噴筒所及有一百五十歩之逺横
占丈餘火藥桶抛入賊舟賊一時不知取而視之内火
[008-7a]
發矣未發之先水不及沃臨發之際人不能救觸之者
碎犯之者死故敵舟離逺則用噴筒敵舟相逼則用火
藥桶此二者皆海船利器今日禦宼之切要也
   火器論二
海中戰法攻船為上若以我大船犂敵小船觸之無不
壊者其次則恃火器火器之中亦惟火毬火藥桶投入
賊舟即時焚毁而至妙也或問我以火攻敵使敵亦以
火攻我如之何曰以火攻敵全靠柁工得人持柁得法
[008-7b]
我常奪據上風則敵之火攻將為風所驅而反攻之矣
大抵火攻之法須先自為水備假如一舟五十人但用
十人持火器其四十人俱執水斗水桶遇敵火攻羣手
傾水滅之烏能焚我耶或又曰設使我用火攻而敵知
水備如之何曰敵若知備則雖不能焚敵敵亦必救火
而亂矣我乘其亂而擊之豈有不勝者哉
   火器論三
短兵相接乃島宼所長非中國之民所易敵也其所歉
[008-8a]
者火器耳今鳥嘴銃反為彼之長技而我兵鳥銃手雖
多不能取勝何耶倭人忘命我兵望之輙懼而走或鉛
子墮地或藥線無法手掉目眩仰天空響議者謂宜禁
通畨接濟火藥之人甚善甚善愚謂硫黃出産在彼何
禁之有所當禁者熖硝耳此吾中國之物若官司設法
不容入畨則島宼之火器為無用而我以火器攻之彼
之短兵烏能加於我耶
   處置熖硝議
[008-8b]
接濟熖硝沿海通弊所謂藉宼以兵兵家大蠧彼硝户
旣嗜奸民之厚直而奸民又餌外裔之重利則硝出之
民法將焉禁必欲設法其禁私煎乎葢硝與鹽同功異
用硝之在軍需者為多民間所用幾何若通行天下收
煎戶籍之於官官開煎局委以良吏民間所需不過斤
以上而止耳價納官賣積為軍儲則民無私煎典有明
禁不尤補於軍政之實用乎當事者亟宜題請施行而
後可
[008-9a]
   製火毬法附録
若曽/查製火毬一法舊制紙糊圓砲不過震響一聲而
已何益於事合於糊成紙殻之時中含小鐡刺菱二三
十枚地火䑕一二十枚然後入藥於内𦂳糊其口每砲
一枚竅眼四處各穿藥線使丢落城下不致滅火賊近
城或臨敵燃砲而發砲聲一響則其中所藏刺菱自然
布散火鼠飛燒賊身必將奔走而刺菱又傷其足我兵
乗而擊之是亦一助也茲皆戰守之要擇而行之殆或
[008-9b]
有濟也
   海船論
或問海洋戰艘何者為善曰各有所宜也曰有説乎曰
有北洋利用沙船南洋利用廣福船曰何曰海中使船
不畏重而畏輕不畏深而畏淺蘇州近洋多暗沙伏途
易於膠淺沙船底平而輕能調戧使鬬風不畏滚塗浪
且北洋可抛鐡猫故用沙船也廣福船至此豈相宜哉
閩浙逺洋寥邈空濶風濤常拍天廣福蒼山鐡之類重
[008-10a]
而底尖可以破浪且南洋可下木碇故利用廣福船也
沙船至此豈相宜哉曰然則吳淞白茆福山等港但設
沙船可矣奚而設福蒼船也曰賊舟有大有小禦賊小
舟以吾沙船足矣若遇大舟而亦以沙船禦之其傍甚
卑易躍而登短兵相接勝負叵測夫豈可恃也福船凌
風駕濤頃刻千里勢如山摧賊舟遇之大者即碎小者
即犂鬬船力不鬬人力可立而勝也且奪上風施火器賊舟
即焚故設之以備用西北則至於揚子江東南則至於大七
[008-10b]
小七非為海濵港口之用而設也曰旣云易於膠淺又
云西北至江東南至大七小七此路非裏海沙船而行
者乎曰福船有三種上焉者謂之大福船其髙如城敵/難仰攻但非
人力可驅全仗風勢喫水一丈一二尺惟利大洋/若無風即不可使一入裏海沿淺而行即無用矣次者
謂之海滄畧小於福船喫水七八尺風/小可動但其功力非福船比又次者謂之草
乃福船/之小者皆福船也東洋深淺非沙民不能知福船大
小非福人不能駕故以福人操舟而雜用沙民以為鄉
導且學習之所謂設福船者如此非盡用大福船也蒼
[008-11a]
山鐵不能犂沈賊舟但可以撈首級其傍多櫓追賊裏
海亦甚便易八槳船惟供哨探之用不能擊賊也曰廣
福一類也廣船何以不設曰此在閩浙已不便矣况蘇
松乎故舊嘗議設而復中止曰何曰廣船大於福船且
用鐵栗木製造非若福船用松杉之柔脆也二船在海
若相衝擊福船即粉倭人造船亦用松杉不敢與廣福
相衝但廣船難用其故有七葢廣船非我軍門所轄不
似福船之易制禦一也船若毁壊須用鐵栗木修理難
[008-11b]
乎其繼二也造船大戶倩人駕使任其敝而不惜三也
造費浩煩其敝甚易移文修造理勢難行四也將欲重
價以雇之則此船在廣魚鹽之利自多區區價微不樂
於雇五也欲許其帯貨則廣貨之來無資於海葢福建收港溪
水甚逆浙直道逺風濤可畏不如一踰梅嶺即浮長江
四通八達故雖帯貨亦非其所願六也向來通倭多漳
泉無生理之人廣船自以魚鹽取西南諸畨之利不必
如福船之當啗以取中國之利七也知乎此則廣福船
[008-12a]
之當用與不當用豈不相去徑庭矣乎
   福船論
或問福船與沙船海戰孰利曰福船者至利至利之器也何
也洋中使船惟畏淺而不畏深洋中擊賊惟鬬船力而
不鬬人力倭舟矮小福船乘風下壓如車碾螳螂所謂
至利者此也但髙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順風順潮而回
翔有所不便又其喫水一丈一二尺惟利空濶大洋在
裏海則易膠淺亦不能逼岸而泊須假哨船接濟故又
[008-12b]
有海滄船之設其犂賊舟與福船同而喫水僅七八尺
雖風小亦可動均之不能撈取首級撈取首級非草撇
船與蒼山鐵不可也此皆福船之别名而異用也功力
之大莫如福船矣其在今日則福船之於大洋亦為無
用葢福船之制髙大可容百人其底尖其上濶其首昂
而張其尾髙聳設柁樓三重於上傍皆設板裼以茅竹
堅立如垣其㠶桅二道中為四層最下一層不可居惟實
土石以防輕飄之患第二層乃兵士寢息之所地板隠
[008-13a]
之須從上躡梯而下第三層左右各設大門中置水櫃
乃揚帆炊爨之處也其前後各設木碇繫以綜䌫下碇
起碇皆於此用力最上一層如露臺須從第三層穴梯
而上兩傍板翼如欄人倚之以攻敵矢石火砲皆俯瞰
而發敵舟小者相遇即犂沈之而敵又難於仰攻此其
制誠盡善而盡美矣舊規每歲脩葺給銀三四十兩捕
盗領之邇因海患稍寜有司僅肯半給而捕盗反侵尅
之惟塗餙以油灰而已器皿損缺莫之補葺火器之類
[008-13b]
給發年久漸不可用且其數有限不足以支旦暮及迎
官襍放之用稽查官至則那貸支吾或無火藥於内兵
數常缺三分之一挽雇泊處居民書其年貎俾之影射
故其舟出洋即沈况望有敵愾之績乎此其咎不獨在
於捕盗上司所宜嚴究其弊而急反之毋徒恡費焉可
也雖然抑有説焉若曽/嘗聞憲副張公云福船必多人而
後可以駕使葢其在洋常防風潮危急也人數若寡則
揚帆弛帆起碇下碇或遇舵壊呼吸之間欲易他舵雖
[008-14a]
儘在舟之人且不足用其誰與敵為角乎向來官府但
知省費而欲沙汰不知置其舟於無用是不如不設之
為愈也此其可慨一也每一造福船其費甚大暴露於
風雨震擊於怒濤其壊又甚易向來海氛暫熄官府
以其虛設而不葺然又不敢不為先事之防一舟壊則
復造一舟為費反多其壊也復坐視焉是不如不造之
為愈也此其可慨二也欲用福船須雇福人駕使其人
多與倭通遇賊輙縱而不擊大洋運柁毫釐千里以風
[008-14b]
不便為辭乃其故態也議者謂當叅以我兵學習使船
之法十餘年來未見有能學者官府不究而猶雇福人
甘受其悞是不如不雇之為愈也此其可慨三也張公
名情常任福清兵備親歴之言敢述以為當道告云
   沙船論一
水戰非鄉兵所宜乃沙民之長技也葢沙民生長海濵
習知水性出入風浪履險若夷直𨽻太倉崇明嘉定皆
有之但此船惟便於北洋而不便於南洋亦僅可以恊
[008-15a]
守各港出哨小洋而不可以出大洋其説愚已詳載於
海防論中矣然沙船雖能接戰而上無壅蔽火器矢石
何以禦之不如鷹船兩頭俱尖不辨首尾進退如飛其
傍皆茅竹板宻釘如福船傍板之状竹間設牕可以出
銃箭牕之内船之外可以隠人盪槳必先用此衝敵入
賊隊中賊技不能却而後沙船隨後而進短兵相接戰
無不勝鷹船沙船乃相須之器也
   沙船論二
[008-15b]
或問捕盗者沙船也為盗者亦沙船也海宼生發之時
少平靖之時多沙船可無設歟曰不然海中諸沙地廣
而糧輕太倉嘉定崇明常熟諸大家别業在焉居民室
廬在焉其所以往來出入者沙船也何可廢耶曰使其
為盗也奈何曰魚鹽蘆葦乃天生自然之利也利之所
在民必趨之方其販載之時未有為盗者也空船回洋
始行劫耳若因其劫併其採捕之業而禁之有是理哉
曰然則何策以防閑之曰其策有二辨船隻禁雙桅是
[008-16a]
也何也昔人嘗立查船之法每沙船大書於其尾云某
縣某沙某人船雕刻而粉塗之令人易於辨認其法美
矣為盗者以一蘆蓆遮掩被劫之人仍不能認何如其
巧耶如愚見莫若以天雲雷雨日月斗星之類每五舟
共占一類每一類分為五色如畵紅雲者自舟首至舟
尾悉為紅雲青黄黑白亦然如是則盗雖欲遮掩豈能
盡掩也哉舊制雙桅船私自下海者禁世平法弛雙桅
習以為常甚則有五桅者官軍不能制近日當道嘗申
[008-16b]
明之然沙船入港頭桅多寄海口盤詰者無可指擿何
如其巧耶如愚見莫若酌為定制廵船宜快多用桅櫓
沙民止許戶船一隻每船止許帯副帆副桅以防損壊
而桅眼不許有二則廵船常速民船常遲此查船之良
法也
   沙船論三
國朝江海戰船原有成式今以沙船代廵船何歟曰有
説焉國初州縣衛所各設廵捕官一員如太倉州州廵
[008-17a]
捕官率領民壮衛廵捕官率領官軍出海崇明縣縣廵
捕官率領民壮衛廵捕官率領官軍出海各有哨船各
備器械皆官造而給之者也今之廵捕官額設如故而
廵船與器械皆無矣每年出海非雇賃船隻與自備器
械奚以哉且如崇明千戶所每一廵鹽用船五隻每日
出賃價一錢每日即費銀五錢矣其俸能㡬何而可以
勝此賠貱乎故廵捕官常不肯出海出海惟有耆民沙
船而官府廵捕船反無之上司比較寜受其責也舉崇
[008-17b]
明一邑而太倉鎮江可例推矣雖然不出海之弊猶小
也海中慣為窩主大家懼廵捕官出海往往私獻賄賂
謂之年例廵捕官受之鹽船結幇而無所忌盗舟充斥
而莫之戢釀成大患不數年即有海盜生發之患如秦
璠王艮之類是也為今之計莫若議定官銀若干造船
製器徑與廵捕官領之分其信地嚴其稽考輪畨出哨
交牌為驗務期海中常有廵船往來哨捕如是而盗有
不除者吾未之信也
[008-18a]
   沙船論四
問内洋擊賊素稱沙船為最而邇年不得其力何也曰
其説有二一是上官處之失宜一是總兵用之無法請
言之昔者倭變之作也耆民船戶當道敦請有身家者
充之在船俱用正身防汛之日正身以身家為恤所募
皆精悍之兵所帯什物器械火藥之類皆堅好而具備
當道破格而禮貎之所以收其僇力而得其成功者此
也今也有身家者俱不肯出或雇無頼之人或以家丁
[008-18b]
充代此輩惟以冒餉為心豈知畏法也哉火械之類亦
如福船之弊支吾官府無實用矣然是船也實係大戶
所造上焉者費銀三百兩次焉者二百兩最下者亦百
兩有竒而向來官給修價不足以抵其半且如今年颶
風之變吳淞江壊船十四隻崇明壊船三四隻俱令耆
民賠補無所控訴况又有常例書寫之費其苦何如耶
使當道優其禮遇僉其正身革其常例書寫之弊重其
修理之値如是而有不效力者吾不信也夫兵船之設
[008-19a]
本以禦倭邇來總叅衙門以耆民沙船為承奉人情之
用迎送往來絡繹於四郡甚至湖藩江右亦差往焉船
戶肯甘心而服役哉使當道禁革以休養之專設以聽
調之如是而有不效力者吾亦不之信也
   沙船論五
宼舶之來有母船有子船母船高大非吾沙船之所能
敵須用福船廣船以當之其子船則沙船可以相敵要
之母船僅可行於大洋亦不能近岸賊欲登岸必用子
[008-19b]
船吾以沙船禦其子船而避其母船則母船雖大猶之
無也然用福廣大船須以吾沙船水手大半與南人相
間而學習之俟其自能行使即革去南人而不用則宼
之母船子船沙民皆可以禦之矣
   黄魚船議一
或問漁船出洋有裨於禦宼乎曰有曰何居曰在浙江
則有浙江之利在蘇州則有蘇州之利何言乎利也每
年四月船出洋時寜紹溫大小以萬計蘇州沙船以二
[008-20a]
三百計小滿前後放船凡三度謂之三水黄魚過夏至
即散回矣浹旬之間浙人曝魚成鮝蘇人氷魚鬻鮮其
獲利不啻幾萬金也力田者服賈者㑹何足以及此乎
此利之在民有如此者每歲防春兵船避風泊於内港
賊至而多不知竟登岸而已矣魚船出海則遍海皆船
人力則整肅也器械則犀利也賊望之而氣消遇之而
勢阻矣敢近岸乎葢其來也星散而行絡繹而至大
海𣺌茫勢則孤也萬里跋涉力則疲也我强彼弱勢之
[008-20b]
自然自倭變後當道慮倭偽充漁人擄漁舟混入且執
縛漁人為引𨗳之計執鎻漁船為幇備之資又有賊因
兵船追擊逼入内地者有之有賊船趕漁船乘勢混入
内港者有之莫之能辨遂禁止採捕莫敢開端職方唐
公順之捧敕視師獨毅然任曰兵荒之後民鮮生理處
置得宜何患之有遂約軍門每府漁船若干輔以兵船
若干相須而行協力而戰取甘結給旗票謹盤詰驗出
入船回之日該府差官收稅於軍餉大有助焉自時厥
[008-21a]
後浙直海濵不聞春汛之警非偶然也向來浙直隂受
唐公之賜而不知若曽/每見黄魚輒心動焉此利之在
官有如此者或曰利既渥也胡不月月而行之乎曰非
也黄魚所出之處惟淡水門而已矣不遍海皆有也黄
魚所出之時惟孟夏而已矣不四時皆盛也淡水門在
洋山西兩山相峙如門故曰門洋山在金山東南大小
七之外其至劉家河也順帆不過一潮而已此即黄魚
之淵藪也取魚惟在四月亦須候潮潮大勢急則推魚
[008-21b]
至塗否則雖取無有也葢月出潮長月没潮長月直潮
平月斜潮退故每月十三日而潮起小至十五日而大
十八日而極二十七日而潮起小至初一日而大初三
日而極三水放船者潮大則出捕水小則歸鬻也此利
素為沙船所占寜台溫莫之敢爭其所以不鬻鮮者
氷䕃在蘇寜波黄市洋雖有四五座而舊習相沿除一
二進鮮船用氷外餘悉售諸沙船自用惟鹽滷也或又
曰浙江之杭嘉直𨽻之松江獨無漁船者何曰蘇州諸
[008-22a]
沙如崇明三沙之類寜紹溫諸山如玉環舟山之類俱
在海中其三沙大家各有人船出没採捕杭嘉松三郡
雖邉於海而海中無山沙採捕之舟也洋山淡水洋乃
倭人入宼必經之道黄魚出時乃春汛倭至不先不後
之期此殆天意有在假手於山沙精悍之人出捍我邉
鄙柔脆之民焉耳天時也地利也人力也捕魚之禁弛
而三者為兼得也噫此東吳禦宼之要訣也不可以不
知也
[008-22b]
   黄魚船議二
問黄魚船獲利甚多抽税不過五兩乃人心之所樂從
者也近來議者謂當蠲之何歟曰黄魚之利多寡不可
知其費有一定而不可免者何也每舟賃價銀二十餘
兩網業銀十餘兩雇人工值之費食米之費木柴瓶酒
之費猪羊神福之費不可缺若定稅為五兩恐其間有
不堪者故寜蠲之也曰工食之數有定乎曰視船大小
而已矣大者幾三十人小者幾二十人曰何謂不可知
[008-23a]
曰同一舟也捕魚有多寡多者或至二三萬尾寡者或
千或百以至於無且其所獲之魚亦有大小不同大者
每千價銀二十兩次者十四五兩又次者十兩以下况
又有三水之分頭水者魚多而味全二水次之三水又
次之其價稍有差等曰同一魚味也何以前後不同曰
黄魚之生不四時皆有也冬至一陽萌動其魚乃生前
乎此但有子而已無小魚也時至小滿則半年内所長
大者又復生子頭水所捕者其子在腹先天之氣尚固
[008-23b]
故味全也過二水後子皆嘯矣但為胞所裹直俟冬至
乃生耳邇時眞氣已散故味薄也諸魚之尾皆與燕同
而黄魚尾獨總禀天地之純陽也烏魚之朝斗者禀天
地之純隂也曰今年春頭水出洋諸船皆空返無魚可
覔何歟曰此百年所無之變也然亦有説葢漁船先至
蘇之婁葑二門伐氷而後採捕若公私掯利伐氷也遲
頭水黄魚過矣故不得魚非氣數偶然也曰往昔捕魚
皆沙民為之今内地大家亦有何也曰出海捕魚不如
[008-24a]
持銀與南洋漁船見買得先還蘇其價倍蓰其利可必
故内地富家或賃人舟出洋乃販也非捕也貧民無銀
可輸亦有不願買者則空手取利虧本亦甘心也
   官兵議
今之論兵者有五曰足軍額曰選弓兵民壮曰練鄉民
曰募義勇曰調客兵此五者救時之切務也愚謂皆非
探本之論也何也衛所軍與弓兵民壮乃官兵也官兵
足何事他求乎惟軍則缺伍弓兵民壮則不堪用故思
[008-24b]
練鄉民鄉民不能遽練也故思召募召募不得人也故
思徵調不知向來兵政之弊其原不在於此乃將官畏
死不敢擅動官軍殺賊之故也我朝大明律一欵云云
夫兵凶戰危勝敗兵家之常也自古名將如太公孫武
武侯其人上下數千年落落可計外此雖善戰者不能
為必勝矣設有所損其數豈可量哉葢我太祖撥亂反
正躬親戰伐深知馭將之當嚴而行師之當慎故以是
垂訓使為將者常以失機為憂全勝為念則練兵不敢
[008-25a]
不預臨陣不敢不勇耳此其立法之至意所以重人之
大命也若其用法則又有權衡於其間而未嘗執一如
云云葢人情易怠而難久常恐懼之猶慮其忽若立法
不嚴則喪師失律何所不至也自定律後莫敢不遵凡
遇用兵言官引之以糾劾法司據之以問擬將官惴惴
焉寜殺其身而不敢損軍士非閃奸以規避則雇家兵
募義勇以衝鋒若有敗衂軍額不虧則失機之罪免矣
古者寓兵於農有事則戰無事則耕後世軍自軍民自
[008-25b]
民軍常設以衛民民常耕以養兵此國用之所以常乏而
民力之所以難堪者端以養兵之費大也既不用軍以
戰則軍為徒設不過聽差㸃名虛文而已矣練之似為
徒勞不練亦為無害在班似為徒養逃亾亦為不覺衛
官初以兵缺為利而侵月糧法司後查其糧而作羨餘
兵日漸寡糧日漸縮若遇宼亂撫操兵備見軍無適於
用究之則弊久欲用之則徒使將官受失機之誅耳不
得已權用民壮義勇更廣募調以支之寇平官各以功
[008-26a]
擢去誰復理前任之事也故雖大亂如倭朝廷新設總
督提督重臣添設兵備副使海防僉事一時不能正其
弊不容不用夫義勇民壮弓兵見不堪用不容不更召
募無良不容不更徴調徴調不可常則又議練鄉兵要
之鄉兵僅可自守而不可為鄰援不如復祖宗原設軍
額欲復軍額須復舊設糧額此相須之事也糧額如舊
則足軍無難軍額如舊則沿海衛所隨在有備不必募
調而常如募調且實省募調之費矣然有軍不練與無
[008-26b]
軍同練而不戰與不練同如愚見是在科道官以蒸民
之生命為重以一身之利害為輕協議㑹奏逺稽太祖
云云之言近述聖上屢批戴罪殺賊之例嚴勅兵備海
道官專督衛所官練軍限以一年半年務有實用仍
勅總督提督今後賞罸務查將官功次若獲級多而損
軍少者准其贖罪損獲相半者從輕姑令戴罪俟後有
功准贖若損軍至幾人而獲級不多則姑容緩死或去
其官或行降調俾之戴罪殺賊視後功次大小而量處
[008-27a]
之若隊伍敗衂全無斬獲者照依律例失機處斬如是
則將官莫敢不用軍以戰而凡戰軍莫敢不用素練者
矣豈非善體太祖立法之意通其變與民宜之乎不然
軍固命也民壮義勇與募調之兵亦莫非命也軍捐三
人則以犯律而論失機民壮義勇募調之兵而損三十
人三百人亦以律所不載而不論可乎科道官以言為
責且碍律而不敢言總督提督奉律以賞罸人者也顧
敢自擅乎夫國家設軍衛民戰死乃其分也今受民之
[008-27b]
養而不與民捍患民反代之戰焉天下之寃孰甚於此
愚謂此弊若無人敢言則將官終不用軍以戰不用軍以
戰則軍伍之缺不必查補而沿海設備非廣募調何人
以布列之耶天下之費吾不知其所窮而宼盗之患吾
不知其所終也雖然猶未也兵必土著馬牧於官古之
良法也欲補軍伍須改遠為近則便水土便勾攝如是
而逃者乞題照職官謫戍但逃殺了之例著為定法此
非變祖宗之制也法久弊生不容不救而通之也
[008-28a]
   水兵議
或問水兵利害何如曰諺不云乎聚兵易散兵難出兵
易收兵難聚而能散出而能收斯之謂善將今之水兵
皆召募無頼之徒烏合之衆何惑乎用之則不得其力
散之則轉而為盗也如愚見似宜就用土著之兵如在
白茆也即以白茆近地之民充白茆把港之兵仍以白
茆大戶之有才力者領之重其責任優其事權隆其體
貎嚴其賞罸照現在水兵之數而給之工食常以一半
[008-28b]
在田一半在船分畨出哨無事則耕作操練遇警則一
鼔而集合力而戰夫其生長於此則習知地利而無水
土不服之患矣室家在是也則有所顧戀而無退縮逃
亾之患矣首領在是也則有所制馭而無跋扈劫奪之
患矣田業在是也則又以所得之財為樹藝之本而死
守力爭必不肯輕棄之於敵矣世亂則為兵世平則為
農夫是之謂不聚之聚不散之散夫是之謂即以其地之
民還救其地之難較之以别處之將領四方不相識之
[008-29a]
人人情事勢順逆難易何如也或曰内地險要此法可
以行歟曰奚而不可向來團結鄉兵之難於行者籍名
於官則如僉一重役聽差調而不得寜其家也防㸃閘
而不得佃其田也多無名之費而不得樂其生也身既
團結於官矣官府以其非召募之兵也不給工食又與
不團結者同出海防飬兵之銀大戶如之何而心服小
民如之何而用命乎或又曰小小險要此法固可行矣
吳淞江劉家河之類哨船以百計水兵以萬計本地之
[008-29b]
民曾足以充之乎曰利害之關於一方者以一方之力
禦之關於一邑者以一邑之力禦之關於一郡者以一
郡之力禦之吳淞劉河七丫福山之類乃關於一郡之
利害非可禦以一方之力也然此類有限若以土著之
民為主而用沙耆民沙船沙兵輔之賊舟豈有能入者
哉或又曰若而言耆民與土著之兵既給工食又蠲其
海防飬兵之税不已過乎曰不然法欲圓活若拘則方
而不行矣且如白茆地方該戶若干田若干海防銀若
[008-30a]
干飬兵銀若干扣除其數與該地耆民自計之兵之有
田者查其納數與工食相準否乎準則免之無給也亦
無徴也否則損之益之兵之無田者現查應出人戶之
銀或取而給之或令其對支其有生於本地而不願為
兵者但照常出海防飬兵之銀交納耆民而止矣耆民
任其勞官府執其權專察耆民徇私之弊夫是之謂以
一方之食飬一方之兵以一方之兵支一方之患費民
而民無不甘勞民而民無不服不此之務而惟憂食之
[008-30b]
不足嚴刑以徴科噫難矣哉
   水操法論
或問古今論操法戰法皆詳於陸地而畧於江海今子
之作舉要亦然何耶曰有説焉陸地可操江海不可操
陸戰可以人謀為主而江海之戰不可以人謀為主故
不同也曰何曰操法全重分合進退江海中全以風潮為主
風有順逆潮亦有順逆船之行也有風與潮皆順者有風與
潮皆逆者有風順而潮逆風逆而潮順者又有横風與横潮者
[008-31a]
順風而往逆風即不可回矣順潮而往逆潮即不可回
矣若欲隊勢整齊連比為䑸則遇風擊碎船不可並若
欲各自散行各認旗號則參差不齊不成陣勢雖善使
船之人回檣轉舵疏數疾徐亦難責其如願所謂江海
不可操者此也其於戰也亦然曰然則江海禦敵豈無取勝
之法歟曰有鬬船力不鬬人力此勝之之法也如遇賊
舟之小者則以吾大舟犂而沈之遇賊舟之大者則使
調戧奪上風用火器以攻之當前衝敵者一舟之人皆賞
[008-31b]
觀望不應援者一舟之人皆戮其賞其戮尤以督哨之人
與舵工為重每船必設舵二副以備不虞每舵工必設
二三人以防損失此戰之之法也其在平日也置船於
陸地上集水兵演而教之兵械火器如何而設施金鼔
旗幟如何而照㑹前後左右如何而列哨饑飽勞逸如
何而更代晝夜風雨如何而防守山島沙磧如何而收
泊號令約束如何而轉報習之於平陸用之於江海此
操之之法也若曽/常憶少時聞鄉老奚秋蟾云吾昔為
[008-32a]
醫生隨太倉衛官𠞰鈕東山直追至廣東之東南大洋
又去幾千里歴五越月備知夫海船利弊若曽/細叩之
曰海中有風時多無風時少舟易散而難聚且逐潮勢
而行若風猛潮平則以風為主潮湧風微則以潮為主
風潮皆逆則回船向後而行風潮皆順則一瀉千里每
日所行程途之數與東西朔南方向皆不可料敵船亦
然故吾行若干里敵亦行若干里愈追愈逺愈求戰而
愈不得况兵船分行大海渺茫有與我相望而見者有
[008-32b]
不可望見者昏黑之夜舉火為號則隠隠見之然亦不
能辨其為賊船與我兵船也有時遇賊欲戰而吾同哨
離逺則勢孤而罷有時鄰哨相近敵舟又逺難於攻擊
有時我兵偶合敵舟亦近可以戰矣而風或大作舟在
浪漕中低昂起伏方欲仰而攻敵瞬眼之間吾舟忽擡
髙一二丈敵舟反在下矣船出浪漕之時船首向天落
漕時船尾向天兵士佇立且難况戰乎亦有風不甚猛
可以戰時而怒濤為虐兩舟相擊即碎亦不敢戰惟是
[008-33a]
舵工巧妙能占上風撞碎乎賊舟或乘風火攻或揚灰
沙以迷賊目方得勝勢也所患者一舟衝前而餘舟不
至或一哨接戰而餘哨不援方其戰時我兵四散逺望
麾旗以招之弗顧也張號以喚之弗聽也戰敗則終不
集戰勝則聚而分功及責之以言則托諸風㠶不便吁
可惡哉今人皆傳海戰利用火箭與銃炮弓弩殆非也
火箭惟微風可用若無風則㠶不可焚風急則火亦反
熄皆無益也銃炮弓矢因舟蕩漾發去無准皆虗送於
[008-33b]
浪中鎗鈀之類亦無所用惟鏢鎗鈎鎗鐃鈎三件舟在
上風者以鐃鈎鈎住下風之舟以鈎鎗鈎扯賊人之足
以鏢鎗鏢射賊人之身胥為有用之器此皆吾所目擊
非浪談也若曽/初聞之不知其言是否後出定海關泛
海洋適島宼初至乃知兵間利弊秋蟾之言毫髪不誣

   水戰陸戰不同論
或問操習水陸戰法何者有實效乎曰今之士夫皆云
[008-34a]
遏宼海洋使不得登岸策之上也孰謂其不然也但水
戰難陸戰易何也大海渺茫一望無際賊之來也必乘
風潮之順吾往迎之必逆風逆潮矣不難進乎賊之去
也亦必乘風潮之順吾同其順而追之愈追愈逺能必
其相及乎即使及矣逆風逆潮不難歸乎况賊見我舟
能必其不逺避乎出海太逺孰與接濟乎同隊之舟不
相應援而以風潮不便為托不亦勢孤而難戰乎海中
𠞰賊專以風潮為主人謀號令進退分合不能作主此
[008-34b]
在將官之難有如此者將官憚出大洋而躱閃近洋山
麓或出大洋而遇賊不戰或戰敗而駕言風潮覆没孰
從而查之乎功罪賞罸如何定乎或云兵憲親督出洋
可保無弊不知文臣下海嘔逆眩暈水性不諳且體面
不亦䙝乎此在督撫之難有如此者陸戰則不然瞬息
生死勢不兩立非彼即己將士不能作弊况海中殺賊
縱能滅其幾舟在賊譬猶失風耳其所全者衆嘗懐倖
免之圖陸地之戰彼將全軍覆没能無懼心乎為將者
[008-35a]
平時若能訓練臨敵若能節制則我軍望敵而不走出
死力以赴鬬何患不能成功耶一則督撫易伸其權一
則權有所不易伸故講水戰不如講陸戰之為善或又
問賊若登岸固陸戰矣其來舟在洋焚之歟抑留之歟
曰焚舟外圍是閉門逐犬也受其反噬貽害地方如之
何而可兵法曰圍師必闕闕者開一角以縱之走也縱
之走則彼瑕而我堅彼怯而我强彼勞而我逸故善師
者留其原舟開其歸路我兵攻而逐之或殺或去計之
[008-35b]
得也若以全勝立功為念則吾之心術先與上帝之好
生悖矣豈能得其黙佑而定亂哉是故水兵官縱賊登
岸而後有陸戰陸戰者大弗獲已也
   禦海洋論
禦海洋之策有言其可行者有言其不可行者將以何
者為定乎若曽/嘗親至海上而知之向來定海奉化象
山一帯貧民以海為生時盪小舟至陳錢下八諸山取
殻肉紫菜者不啻萬計每歲倭舶入宼自五島開洋東
[008-36a]
北風五六晝夜至陳錢下八山分䑸以犯閩浙直𨽻此
輩恒先遇之有被殺者有被擄為鄉導者因此諸山曠
逺蕭條無居民守禦寇賊得以深入總督梅林胡公與
趙工尚之議所由建也國初以來從來無人發此論自
二人上疏之後㒺不羡其卓識然事理雖長而未經試
練嗣後將官遵而行之始覺其間有不便者何也離内
地太逺聲援不及接濟不便風潮有順逆碇泊有便否
蛟龍之驚觸礁之險設伏擊刺之難將官之命危於纍
[008-36b]
卵無惑其争執為難行也然自禦海洋之法立而寇至
必預知為備亦甚易非若甲寅乙卯以前倭舶至岸人
猶未覺其為宼也茍因將官之不欲而遂已之是因咽
而廢食也可乎哉如愚見哨賊於逺洋而不常厥居擊
賊於近洋而勿使近岸是之謂善體梅林諸公立法之
意而悠久可行矣
   海程論
問海中行舟以望山為準使黑夜無星可辨及當晝而
[008-37a]
霧障也不迷失道乎曰慣一通畨之艘妙有秘傳何患
乎迷也曰指南車與信香之類乎曰否亦存乎針舵更
三者而已矣葢海舟𦂳要之人有三火掌視針長年運
舵香公計時三者缺其一不可也必須三人專心致志
協力而行其舵牙常與針相對隨針而轉如風不順則
以舵向上風推使方不飄逐故針經有南風猛而針向
寅卯方行者乃是調戧之法非令人横行也更也者一
日一夜定為十更以焚香幾枝為度船在大洋風潮有
[008-37b]
順逆行使有遲速水程難辨以木片於船首投海中令
人從船首速行至尾視木片至何處以驗風之大小以
定此風此潮如何方為一更必須木片與人行不差而
後所謂一更者方准若人行至船尾矣而木片方至船
腰則香雖焚至某處尚是半更或流過船腰則斷其為
大半更或舟行如飛其風或逆亦用此法驗船退程多
寡而後復進故行幾更船至某山地界皆可以坐而知
但是術也得其傳者或寡矣閩廣通畨之人不恡重
[008-38a]
值訪而雇募之豈惟昏霧為無患哉其於所過懸山孰
為可泊孰為不可泊孰為有蛟龍潭不可以發銃砲而
戰孰為可戰孰為風信將作孰為潮勢急緩嘗水辨味
可知舟至某處有無暗礁伏沙舟人雇之安穏而行今
之將官提水兵孟浪出洋覬無覆没之患何怪乎其不
敢逺涉窮追而極討也噫
   洋山記
洋山乃蘇松禦倭海道之上游也舊聞此山塗淺不
[008-38b]
可以泊舟惟娘娘廟西南畧有泥塗可以暫泊今乃知
其不然葢海舟必得山嶴而後可泊無嶴之山不可以
避颶風如之何敢泊也洋山乃兩頭洞西北髙百餘丈
周圍約七八十里形如圏樹其中有十八嶴如一大湖
可藏數百艘湖口面北娘娘廟在焉海水鹹不可食惟
山嶺有一池泉淡可汲倭船與我兵船必艤而汲廟東
有廵檢嶴故址山口有一山名陸家市山麓俱白沙如
粉非泥塗也邇年當道建議浙直哨船期㑹於此交牌
[008-39a]
信驗深為有見何也洋山南去定海北去吳淞皆一潮
葢在浙直之交適中之地也若曽/嘗出定海關浮海舠
踏勘海防形勝而深有感於天心設險以限華夷舟山
諸山者兩浙之屏翰也崇明諸沙者三吳之屏翰也定
海海外非止一山舟山其魁焉耳舟山之東北有灌門
長塗代山衢山西北有馬墓兩頭洞東南有沈家門烏
沙門石牛等山衢山之東北有馬蹟山馬跡山之東有陳錢
壁下二山陳錢者中國海山之盡處也倭楫擊空明而
[008-39b]
來萬里風濤茫無際涯望見陳錢則喜中國將近有山
可泊既至陳錢然後南北分䑸若經馬蹟大衢而西過
舟山則兩浙受其患不經大衢舟山而向洋山之西迤
北而行則歴淡水門大七小七西衝寳山北衝髙家竹
箔二嘴或東北衝三爿扁担二沙而蘇松江北惟其所
騁矣崇明諸沙愚已别立總論又有黄魚船議言之頗
詳同志者合而觀之浙直禦寇之方思過半矣
   潮候利害論
[008-40a]
倭性狡猾最善設伏用術以誘我師若將領得人勿與
輕戰先令探兵搜伏而不受其誘賊計窮矣向來我師
取敗多在於此然此猶或有知防範者至於潮候一節
自非生長海濵之民與賊相角未有不因之以覆敗何
也蘇松海灘與溫台閩廣不同溫台閩廣海水深窪直
扺海岸艨艟巨艦可以逼岸而泊蘇松則不然其内洋
也則多伏沙暗塗隨潮長落以為隠見非本洋沙船沙
民輙易膠淺一膠淺矣篙櫓㠶檣俱無所施船不能
[008-40b]
動或風猛而為怒濤衝覆或風恬而俟後潮飄發患莫甚
焉其海灘也則塗泥平衍以漸而卑潮至時小舟可以
傍岸大舟必須稍逺停泊潮退時灘塗呈現岸與海
水相去或二三里或六七里或十里有竒初泊之舟髙
閣於乾塗須俟後潮方得浮脫其潮候也每一晝夜去
來二度遲早不同其來也瞬目之間乾塗即成巨浸驟
於奔馬迅於鞭霆人不及避故蘇松之人離海稍逺即
不能知其候况客兵乎往歲朝廷命將平倭大㕘許
[008-41a]
天倫提兵自河南來憲副周臣提兵自山東來曹許二
遊擊提兵自真定來㑹師海上約戰柘林之南平沙衍
塗曠如陸地卒遇潮至倭知預避而四師皆陷僅存將
領此固客兵不諳地利之故而亦四將逺來不用土人
以為耳目鄉𨗳我吳守土把港之官坐視而不告之均
有罪焉嗚呼此殷鑒不逺者也潮汐者天地之呼吸也
萬古有此潮汐潮汐之候豈特水兵海戰之所當知海
岸行師殆有不可忽焉者乎
[008-41b]
   開互市辨
按今之論禦宼者一則曰市舶當開一則曰市舶不當
開愚以為皆未也何也貢舶與市舶一事也分而言之
則非矣市舶與商舶二事也合而言之則非矣商舶與
宼舶初本為二事中變為一今復分為二事混而言之
亦非矣何言乎一也凡外裔入貢者我朝皆設市舶司
以領之在廣東者專為占城暹羅諸番而設在福建者
專為琉球而設在浙江者專為日本而設其來也許帯
[008-42a]
方物設牙行與民貿易謂之互市是有貢舶即有互市
非入貢即不許其互市明矣西畨琉球來未嘗宼邉其
通貢有不待言者日本狡詐叛服不常故獨限其期為
十年人為二百舟為二隻後雖寛假其數而十年之期
未始改也今若單言市舶當開而不論其是期非期是
貢非貢則釐貢與互市為二不必俟貢而常可以來互
市矣紊祖宗之典可乎哉何言乎二也貢舶者王法之
所許市舶之所司乃貿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
[008-42b]
許市舶之所不經乃貿易之私也日本原無商舶商舶
乃西洋原貢諸夷載貸泊廣東之私澳官税而貿易之
既而欲避抽税省陸運福人𨗳之改泊海滄月港浙人
又𨗳之改泊雙&KR0146每歲夏季而來望冬而去可與貢舶
相混乎何言乎二而一一而二也海商常恐遇宼海寇
惟恐其不遇商如隂陽晝夜判然相反為商者曷嘗有
為寇之念哉自甲申歲凶雙嶼貨壅而日本貢使適至
海商遂販貨以隨售倩倭以自防官司禁之弗得西洋
[008-43a]
船原回私澚東洋船遍布海洋而向之商舶悉變而為
寇舶矣然倭人有貧有富有淑有慝富者與福人潛通
改聚南澚至今未已日本倭商惟以銀置貨非若西畨/之載貨交易也福人利其值希其
抽税買尖底船至外/海貼造而往渡之雖驅之寇不欲也此固無待於市
舶之開而其互市未嘗不行者也貧者剽掠肆志每歲
犯邉雖令其互市彼固無貲也亦不欲也此非開市舶
之所能止而亦不當反錫之名目者也故不知者謂倭
寇之患起於市舶不開市舶不開由於入貢不許許
[008-43b]
其入貢通其市舶中外得利宼志冺矣其知者哂之以為
不然夫貢者國王之所遣有定期有金葉勘合表文為
驗使其來也以時其驗也無偽我國家未嘗不許也貢
未嘗不許則市舶未嘗不通何開之有使其來無定時
驗無左証乃假入貢之名為入寇之計雖欲許得乎貢
既不可許市舶獨可開乎或謂日本國王號令不行山
口豐後互相雄噬金葉勘合燬於兵乆矣如責其期拘
其驗則彼終無由貢而市舶終無由開矣須𢎞包荒之
[008-44a]
量昭無外之仁可也又不然夫貢而無驗招寇之囮也
貢而無期弛備之階也緩其期稽其驗隄防猶難矧可
頻貢而勿驗哉大抵善施恩者施之於威伸之後則人
知恩今寇犯順數年雖屢大㨗而禍猶未殄倭未知畏
也此須肅清之後俟其請罪求貢或如永樂初擒斬對
馬臺岐故事夫然後許之則撫下之仁事上之義兩得
之矣
   論屯田
[008-44b]
今世屯田之弊極矣古所為屯田者因為兩軍相攻敵
常擾民民不得耕故就用屯軍耕田以足募租若邉塞
之處是也在中原與南方既不乏食何用屯田况用軍
之餘丁耕種而軍田又四散不便召民代佃而歲收其
租豈非有名無實者耶愚謂朝廷清理田糧亟宜均入
官民田則内一體成賦無徒存屯田之虛名而可
   守城論一
城一也有關繫一方之利害者有關繫數十里數百里
[008-45a]
之利害者關繫一方之利害者一守令愼之而足矣此
守令之事也關繫數十里數百里之利害者豈宜以一
守令支之乎為將帥者須提重兵以鎭之合羣帥以援
之其城無恙則敵人不敢越此而他攻即有所攻亦無
關繫而非敵之所必欲取以為巢者矣是所守者雖一
城而所庇者吾不知其若干城也此將帥之事也若為
將者不論城之輕重緩急而漫焉以居之其身之所居
則力為之救而其所不居者雖有關繫亦聽賊攻取
[008-45b]
萬一失守則樞要為賊所握而其餘所守皆無用也
㑹是為善守城乎譬之海防焉自廣至遼迢迢數千里
賊舟無處不可登泊港堡無處不當設備若一一而照
拂之則將帥之精神有限分用於無關繫之地其有
關繫者反有遺而不到者矣惟諒宼所從來之道哨
之於逺洋𠞰之於近洋宼舶在洋先後而來星散而行
風濤警其心跼蹐苦其形吾以衆而待其寡以逸而待
其勞以飽而待其飢以備而待其所未備至簡至易
[008-46a]
之道也若其近岸也惟擇總要之處為水寨陸寨以扼
其衝以遏其入其餘港堡地方但堅壁清野使賊進不
得攻退無所掠計自窮矣若曽/聞論守城者多矣率
局於區區一方之見故詳之以為為將者之助
   守城論二
從來城守攻破者十一襲破者十九襲破之説有二其
一是伏奸細於城中放火守城者奔救則敵乘間而登
其二是暗約奸細上城照㑹疎虞處用雲梯登至垜口
[008-46b]
揮刀殺人守者驚散賊從此上故守城之法須設兵一
枝專司救火不許守垜者下城守垜者各持一斧分班
專視城足凡賊登城多在下半夜乘人疲倦故也亦多
在黎明守者散班故也把守之嚴賊豈能襲我乎所苦
者盤詰奸細甚難葢奸細乃本地之民賊拘其家屬劫
其内應吾烏從而覺之今之詰者多在城門内使賊假
装吾民從此擊殺門豈能遽闔乎又或閉城太早止通
一二門出入人愈衆則詰愈難不若大開各門門外盤
[008-47a]
詰而兵衛設於門下方善
   守城論三
若曽/按從來論守城者多矣觀其所論不過守城上之
雉堞與塡門盤詰焉且未有及於池者夫使池而不必
守也古之人但設城足矣又何用池為哉設池於外所
以衛城也守池者正所以守城也葢守城之法當辨内
外善守者守於外不善守者守於内填門守堞皆守於
内守之最下者耳有識者堅壁清野賊深入吾地進不
[008-47b]
得攻退無所操飢則困而擊之逸則撓而疲之去則伏
而襲之陣則竒而衝之開門以延敵而敵不敢犯此守
之上焉者也浚濠深濶置人於羊馬牆下萬弩潛伏火
器間之廵船在濠傍内岸而行日夜周流更修古釣橋
之制移近城門賊來則縋橋起立為門外障賊退則或
布橋以便我民出入或常時縋起遇出軍則驀將橋布
下我軍衝其不測此之謂守池守之次焉者也皆所為
守之於外者也若俟賊既渡濠布梯而後擊之攻門而
[008-48a]
後禦之吁亦晚矣此之謂守於内者之不足取也雖然
此特論守令者之守城焉耳若在撫廵兵憲則其所守
又豈僅若是乎必視夫時之緩急勢之利害守一城而
可以捍庇諸城諸城告急以身當之提兵援之或城小
之處力㣲而不能支者調兵以協守之或兵憲督將官
搗賊之巢衝賊之陣劫賊之營使受困之城其圍自解
此皆撫巡兵憲之事權也守令所恃以守城者也若避
危而居安與不能率作將領而惟代守令登陴以守見
[008-48b]
斯下矣雖然亦未也寇之來也必從海港而入海岸而
登於大江也亦然副總㕘遊者江海之長城也撫巡嚴
督其人察其弊禦賊於江海初到之時勿容入内使城
門不閉市肆不易豈不盡善哉墪堡者城堞之謂也江
海者外濠之謂也此邉將之所當守邉將不能守邉而
後守令方守城也故撫巡之所當留神者守邉為上守
城為下
   無城堡而守之之法論
[008-49a]
或問守城之法愚固聞之矣無城堡者奈何曰若曽/
之也善守者不在城之有無何也城也者不過用之以
設險焉耳使吾而善守也有城固可無城亦可若守之
不善則雖有城亦陷而已矣故守之難易雖在於城之
有無而其善守與否則存乎人不存乎城也曰何謂善
守曰戰是也曰戰守二道也以戰為守吾未之前聞也
曰不然能戰而後能守未有不能戰而可以言守者也
葢禦敵在戰賊之來也以攻為其志也吾於四郊度賊
[008-49b]
來處札野營修野戰以待之器械精明士氣雄猛糧餉
充備號令嚴肅賞罸明信賊衝不動賊餌不貪賊去不
追賊人逺來欲戰不得欲掠不能吾常用計以撓其逸
使饑不得食勞不得息多方以陷穽之張疑以皇惑之
設伏以要截之以飽而待饑以逸而待勞以日増月益
之兵而待其有限之衆彼將聞之而知懼望之而知避
矣更於吾街市而習為巷戰之計豈有不能自保者哉
曰巷戰之法不傳久矣奚從而學之曰是不難或升屋
[008-50a]
擲瓦或潛伏兩傍門屋中横而衝之皆是也然須於巷
口用力若容賊入巷賊先升屋或放火難捍禦矣街闊
者戰卒不可自塞其路每人執鎗單擺或於街左或於
街右魚貫而列俱斜向前立鎗頭皆向外畔常空半邉
街道待賊入而攻之將自不敢前進矣曰是法也但宜
於陸地也其在水鄉邨鎮如之何曰陸地以木城為野
營水鄉以水兵船為野營其以戰為守一也曰使賊攻
我窘迫不容於不鬬也敵强我弱不勝奈何曰所謂守者
[008-50b]
非徒塡門守堞之謂所謂戰者非徒戈矛擊刺之謂也
塡門守堞敵易視我我軍之氣先怯乃癡癡之將一
籌不展以賊不攻為幸攻即破焉者也戈矛擊刺勇力
相格非彼即已安危不保亦癡癡之將以三軍之命
為僥倖之圖易於取敗者也吾聞古之善戰者不然其
戰也以正合以竒勝以分合為變以有意而制不意以
有備而攻無備無形者勝有形者敗其戰不脱乎金木
水火土之五器而五器之中各藏三戰之妙曰何謂三
[008-51a]
戰曰天戰也地戰也人戰也戈矛擊刺不過人戰中之
一端焉耳是故不通天文不知地利不諳人情物理不
可以為將不用通天文知地利諳人情物理之人不可
以為將將也者戰必克守必固者也故曰將者三軍之
司命也
 
 
 
[008-51b]
 
 
 
 
 
 
 
 江南經畧卷八上
[008-52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八下
            明 鄭若曽 撰
  雜著
   營陣論一
若曽/按古今論兵皆以孔明八陣圖李靖六花陣之類
為稱首不知此特營法而已不可用之以戰何也營自
營陣自陣戰自戰將若無營則收兵無歸宿之地萬一
[008-52b]
敗北何所恃以退保乎故戰必有陣有營行則為陣止
則為營營也者三軍之家也安營有法則兵無衆寡俱
可藏納食息備禦如處城堡善守之則與賊相對進退
俱無患矣今人見武侯衛公百戰百勝孰不謂其妙在
陣圖不知陣圖所列止是陣伍死規模而已與敵交戰
須逐隊逐伍調發譬之劇戯然八陣圖六花陣乃戯具
也搬演之時不是一本戯文齊演乃逐出更畨上塲此
便是戰陣也要之亦總是粗迹其勝處全在此心隨機
[008-53a]
應變神化無形人若不能學其無形之妙而惟執夫陣
圖之迹噫謬也孔矣向來將官與宼戰者多無老營取
敗實在於此愚故闡而發之
   營陣論二
陣欲稀戰欲宻何謂稀隊卒相比而立每人占地六尺身
之兩傍各留空路可容一人進退所謂陣間容陣隊間
容隊是也故善陣者令箭手於空行内發矢若隊伍不
直則前隊必受傷矣何謂宻前隊接戰第二隊從空處
[008-53b]
趨進應之無有空隙是也若隊伍不稀則前蔽後壅所
戰者止於前列㡬人而在後者皆不得戰戰者不反稀
乎故必布陣稀而後戰可宻陣之宻者戰未有不稀者也今
人收兵而兵亂者亦坐此病葢軍士但可向前不可退後
茍非逐隊而抽常留一半防敵則敵從背進回軍轉鬬
勢豈能復整耶
   營陣論三
問古之陣法其形不同何者為善曰陣法不必多求但
[008-54a]
欲識得五人起數之義耳自武侯増益其數至以九人
為隊而其義亦為精宻六花魚麗之類乃隨人而變因
時制宜者也要之布隊成陣莫重於節制嚴則五人
可也九人可也縱横曲直皆可也故欲廣團結不必先
求陣形惟在於重節制耳節如竹節之節節節而制之如
身使臂如臂使指上統乎下下承乎上脈絡分明而不
亂統攝渙散而不遺驅踏水火而不避所謂握竒是也
捉零就整最為兵家要訣曰古之陣圖以四為正以四
[008-54b]
為竒其説不一何謂也曰竒正二字最宜活看不
必以四正合以四竒勝何也曰受敵之方即是正
也敵之攻我也無常如敵攻乎前則前哨之兵即為正
矣左哨為左翼而進以擊其左右哨為右翼而進以擊
其右後哨遶出敵背而攻其後皆謂之竒其攻我左右
後也亦然正合者明明白白與敵合戰彼此皆打㸃防
備安能保吾必勝乎若於不與敵相對之處抽分其間
㡬隊或横衝或後擊或用㳺兵張疑設伏出其不意攻
[008-55a]
其不備智能超拔者勝此必然之理也故曰以正合以
竒勝以分合為變
   選將論
向來諸公論將之法詳矣然似欠明也何也將有不同
有大將有偏將偏將亦不同有先鋒有哨援有守營有竒伏
必先正將之名色而後論夫選之之法庻言有歸着而
法不混施焉耳何謂大將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
外虛懐而取善不遺用材而器使各當古人所謂善將
[008-55b]
將者是也何謂偏將恤下而不苛遇敵而不懼奉令而
不違沈㡬而不露應變而不窮古人所謂善將兵者是
也要之上通天文下達地利中諳人事必兼此三者而
後可以言將否則不得乎太乙六壬禽遁之傳不知乎
駕風鞭霆之術孰為勝地而宜據宜爭孰為要路而宜
守宜伏敵情有緩急難易如何而攻陣勢有竒正分合
如何而用孟浪而戰是以卒與敵也夫大將以出令為
職者也若識不足以範圍才不足以駕馭諸將其肯奉
[008-56a]
行乎偏將以受成算而不自用為職者也若提兵既逺
不能隨時出竒而欲一一關白主帥其能以成功乎昔
王晉溪在本兵宸濠之亂談笑自如人或訝之晉溪曰
茲事吾已料理之矣王伯安有大將才吾置之於贛州
是也未幾而全㨗䟽至人咸稱服愚謂選大將者當以
晉溪為法仇咸寜之大父為百戸時冦騎數萬突至都
御史李忠宣知其能使率兵禦之仇毅然曰兵不必多
憑吾自選五十人足矣忠宣從之仇度冦所必駐之處
[008-56b]
掘地坑令二十人埋伏覆以蘆蓆飾以浮土三十人登
山瞭望以銃為號宼至此果札營夜半銃發坑卒地雷
亦起寇疑大軍襲之自相蹂殺過半而走質明五十人
歸報中軍遣人馳割首級遂成竒勲可見勝敵不在多
人命將亦不必循資格惟存乎知人善任而已愚謂選
偏將者當以李忠宣為法
   愼調募論一
今之論禦宼者有三曰調客兵曰練鄉兵曰募土著之
[008-57a]
兵愚以為募土著之兵可也調客兵與練鄉兵不可也
何也客兵性氣驕悍不受吾之約束既不肯受約束豈
肯出死力而為我殺敵乎故客兵有害而無益所謂不
可調者此也欲練鄉兵須處錢糧養之今之錢糧甚難
區處將欲使民自備歟則民因貧而投兵豈能自備乎
將欲官給之歟則凡民之無依者恐盡起而應募何以
支之將欲驗田均派歟則田多者恐其始倩勇夫以充
役後用家丁之無能者以抽代人且不常安能訓成兵
[008-57b]
技乎况防春正值農忙廢田事而團結不可也鄉民各
保其鄉調用之於他處不樂也故鄉兵保結之法僅可
以防夜警自古迄今未聞以之而禦外裔者所謂不可
練者此也夫惟募兵一事執利權以囿民選擇之精訓
練之勤賞罸之嚴悉由乎我而大有實益然募逺方之
民非智也加賦以飬兵非仁也須遵奏行新例令貧民
補實衛所軍額查各州縣民壮弓兵之額而三分之留
其一與有司自用取其二而團聚於府沿海弓兵亦取
[008-58a]
而團聚之通計三項每省若干名用其精强易其老弱
大約以三千為率合軍伍民壮弓兵之三者豈不足以
供其數乎軍糧每嵗九石六斗以一衛計之則五萬石
矣民壮弓兵每嵗身銀七両二錢以一府計之則幾千
百兩矣此國朝定額現在所實費者以是實費而行吾
實事分而訓之各精一技合而訓之使知分合進退之
法平居則團練於府有警則分調各州縣豈不精壮常
在官使不必調兵而兵自足不必擾民而餉自充也哉
[008-58b]
是之謂土著之兵所當募者此也雖然欲復祖宗之軍
額須復祖宗之糧額凡衛所缺伍而開作羨餘者不奏
查之不可也欲團練民壮弓兵須令各州縣按季撥解
民壮弓兵之身銀若聽其自取諸州縣不可也蠡測之
見未知然否
   愼調募論二
募兵之法但當於本處報選何也其家在是則所獲工
食便於歸寄防春之暇便於歸耕其人善惡便於保結
[008-59a]
召之則聚散之則歸然須不限名數如收錢之法日積
青蚨幾文馴至一貫孰有勇力孰長技藝選其精能汰
其懦怯夫然後募得其人也若四方泛募則是烏合之
衆無頼之徒招之甚易散之甚難今日之兵夫他日之
盗賊也葢離家久逺財不得寄歸淫酗賭愽恒心亾矣
一旦革之非劫奪何以生乎荆川云逺募不如近募亦
此意也
   調湖兵議
[008-59b]
湖廣土兵永順為上彭翼/南保靖次之彭藎/臣其兵天下莫
强焉近嘗調三千人後調六千此在官之數也實私加
一倍共一萬二千人其陣法每司立二十四旗頭每旗
一人居前其次三人横列為第二重又其次五人横列
為第三重又其次七人横列為第四重又其次七人横
列為第五重其餘皆置後歡呼助陣若在前者敗績則
第二重居中者進補兩翼亦然勝負以五重為限若五
重而皆敗則餘無望矣每旗二十三人二十四旗共五
[008-60a]
百五十二人皆精選之兵也其調法初檄所屬照丁揀
選宣慰籲天祭以白牛牛首置几上銀副之下令曰多
士中有敢死衝鋒者收此銀啖此牛首勇者報名彚而
收之更盟誓而食之即各旗頭標下二十三人是也其
節制甚嚴止許擊刺不許割首違者與退縮者皆斬故
所戰必㨗人莫敢攖但沿途剽掠胥謂其不可用不知
剽掠之故一是因調來者非止一枝有過得相推委二
是因小頭目愚弄宣慰謂人不可擅殺殺則言官論之
[008-60b]
朝廷罪之彼然而聽之也若以保靖永順分為二班輪
歲更調每調定以萬二千人每人月給工食銀一兩每
歲十四萬四千兩先以四萬與調官領給土兵途費不
必騷動有司及稽程途其來也以一憲副督之宣慰專
主聚泊每晚不許舟師亂泊須視調官搴旗然後魚貫
而泊次早即行勿容登岸既至軍門以二千人派之温
台二千人派之寜紹二千人派之杭嘉二千人派之蘇
松二千人派之淮揚各以一頭目將官領之其餘二千
[008-61a]
人宣慰自領以聽軍門調發隨處策應有功者照常每
級賞銀三十兩給與本兵無使土官侵匿宣慰土官大
加陞賞其歸也憲副與調官仍照前法送之則兵將感
激聞風知勵何剽掠之有所患者土兵無鳥嘴銃須軍
門以素演熟者三千人分撥助用其技為十全矣或謂
夷性難馴萬一生變何以制之是殆不然嘗聞二宣慰
之言曰吾祖宗相傳土地官職逺自隋唐未嘗易姓以
奕世謹守忠義故也若恃兵勇謀為不軌朝廷下片紙
[008-61b]
令鄰封分取吾土朝令而夕亾矣得如今日之富貴乎
又嘗聞其門帖云心戀九重跬歩敢忘燕闕北手提三
尺英風長鎮楚天南又一帖云節慾可以延生何必遼
天尋洞府守分便是享福却來平地作神仙此其心之
明達葢可占矣夫豈不守分量而率意妄為者哉若
二司更調各逞賢能各圖報效各希爵賞較之並調
為益不既多乎
   調狼兵記
[008-62a]
島宼之變東南之民焚劫殆盡上命南京大司馬半洲
張公提八省之兵刻期𠞰滅公曰宼强民弱非藉狼兵
不可疏請於朝遣南京車駕司主事阮文中往調乃甲
寅九月十日也十一月朔至梧州軍門調取左江之田
州歸順州右江之南丹州那地州東蘭州土官土目各
率其旅聽用十一月十九日兵備副使陳詔儒閱籍與
人數不侔覺其虚冒行糧而情性桀黠又難呼閘乃以
意判減田州官婦瓦氏與其孫官舎岑大壽岑大禄所統頭目
[008-62b]
鍾南黄仁等領兵四千一百名有竒戰馬四百五十匹
歸順州土目黄虎仁等領兵八百六十二名南丹州官
弟莫崑莫從舜等領兵五百五十名那地州土目羅堂
等領兵五百九十名東蘭州土目岑褐等領兵七百五
十名共計六千八百七十三員名其間尚有虚數大約
不上十之一瓦氏帯女從四十餘人不與焉瓦氏為故
岑猛之妾年踰六十子死孫幼素恥其夫受僇職又卑
鄰封族人侮之聞調踴躍冀立功自振初以一萬三千
[008-63a]
人應調兵備不許止准四千有竒嘗對張司馬委官云
是行也誓不與賊俱生葢由衷之言也田州之兵與右
江三州素不相睦聚則讐殺軍門請於上命游擊白泫
鄒繼芳分轄之各兵俱以十二月十四日啓行二㳺擊
請先後續發防爭道也陳兵憲恐難防範且欲攝權歸
一總夥而行不以分屬二將二將僅能自馭其各帯報
效百人而已乙卯三月初一日兵至蘇州郡守林公懋
舉以祖宗舊制狼兵不許入城造厰楓橋欵洽土目凡
[008-63b]
薪粟魚鹽之類散給兵衆者倍於他郡就厰竚候張司
馬自嘉興至蘇謂郡守曰野人慕蘇松之勝乆矣萬里
逺來藉以靖難當推誠待之若防閑如宼豈能得其心
也遂令入城住劄五日發行張嘗總督兩廣稔知狼丘
情性不可以威劫而可以仁感狼兵亦素懐其徳願為
報效故有此處也軍門以白泫專統田州之兵鄒繼芳
專統右江三州之兵而歸順一支併於繼芳葢歸順本
屬左江宜統於白泫以右江兵少故併之是日陳兵憲
[008-64a]
以兵交付二將而歸二將至松江適上命工部侍郎趙
文華祭海軍門遂同詣海望祭親以田州兵派住金山
歸順兵派住乍浦右江三州兵派住八團九團北方官
兵海陸各守要衝以防寇逸時島宼萬衆亦設地坑
之類以自固我軍未敢輕戰者欲少憇俟麻陽兵至僇
力也麻陽兵以四月初三日過龍王關初十日至丹陽
十六日至松江勇敢與狼兵同而殘忍山野過之其數
雖名六千實一萬二千人葢正數六千名乃欽命調來
[008-64b]
加倍六千名則正數之外其將保靖宣慰彭藎臣永順
宣慰彭翼南希覬功利私募而來所過郡邑支應工食
倣狼兵之例私募者有司不准其數不以給狼兵中亦
多不可用者詢其故岑氏家法七人為伍每伍自相為
命四人專主擊刺三人專主割首與勢所獲首功七人
共分之割首之人雖有照䕶主擊刺者之責然不必其
武藝之精絶也我朝軍功以首級為驗要之斬賊者必
不暇取首級取首級者必非斬賊之人兵家僨事徃徃
[008-65a]
坐此狼兵是法可以為用兵者之要訣不可謂為管見
而不之師也二遊擊僅有統領狼兵之名而無生殺狼
兵之權葢狼兵所服者其土官土目而已故軍門以簿
二扇分給二遊擊令其紀載不用命者以俟歸日聽軍
門治之實不得已而存此體式也狼兵寓此不服水土
溽暑大衆相聚往往病疫議者欲查㤗州王道士拯鹽
塲疫癘之法以百金購蒼术行之亦竟不果狼兵凡歴
一十八郡每兵遇府給米五升魚鹽各二觔柴十觔准
[008-65b]
牛肉銀二分准酒銀二釐其土目每人猪一口准銀七
錢瓦氏與二孫加銀三錢撫按所犒花紅銀牌之類亦
止及於頭目而兵衆不與也兵發梧州至南雄郡凡十
五站有司乃以三板船六百艘送之越贑州復下船亦
用三板船六百艘送至南昌易大贑船四百餘艘送至
京口京口以東偶緣水涸人懐丹陽休息之願適丹陽
開河縣尹避而不出居民又閉門不納兵憤因而搶掠
隨步至奔牛鎮常州以民船接之送至嘉興此行各縣
[008-66a]
船皆㑹總於府府每船給銀一錢即發故沿途並免留
難亦不聞侵奪惟供應魚米酒銀之類頭目或减尅之
狼兵性貪淫徒劫於其主威飲恨從戎識者已知其必
難成功是役也阮主政大得狼兵之心所過之地亦無
不感其惠者陳兵憲隨地頓兵而不輕進人或訾之迄
今海濵未得良將言官交薦貴州總兵沈希夷智勇絶
倫且有家兵二千可恃又云四川名將何卿俱未試也
張司馬委蒙主政募兵於濵州以閒住都司張國威統
[008-66b]
之其數雖有一千四百餘人聞皆流落亾頼之徒身銀
且各費三兩矣此客兵之最下者與山東處邳所募相
伯仲也
糜費巨萬逺事徵兵豈得已哉以我兵不足恃故也然
島宼犯順兵力即不支矣萬一四方多事豈盡取必於
荆麻狼淄之戍乎宼未滅而客兵之憑陵者已數數見
若以徵調之費練土著之兵豈無秦楚勇悍燕趙忼慨
亦奚俟於徵云是故調兵者權宜也練兵者乆計耳當
[008-67a]
事者不可以不審若曽再識/
   僧兵首㨗記
國家承平日久民不習兵東南文物之地武備尤弛嘉
靖癸丑春倭人猾夏我祖宗之制非奏請不得擅動軍
旅有司倉皇不及以聞權起民兵禦之蘇松海濵倭寇
不盈二百人揮刀迅㨗小民畏怯遇之輙敗而走如是
者三十七陣矣操江都御史蔡公克亷募僧兵殄滅之
嗣後我師與倭戰多凱旋凱旋自天員僧一陣始前此
[008-67b]
五越月所未見也先是倭宼首䧟黄陂杭郡守孫公欲
預備而無兵與都督萬鹿園飬僧二百人於昭慶寺三
司戯鹿園曰僧何能也而隆重之乎鹿園述文事武備
僧若干人三司欲賭酒為試鹿園遂設席於湧金門三
司既集暗置教師八人促鹿園召高僧一人敵之鹿園
請孤舟孤舟不知其何説也揚揚而來八教師從傍躍
出各持棍亂擊孤舟孤舟一無所備以偏衫袖却棍一
棍為袖所裹信手奪之反擊八人八人應棍而倒三司
[008-68a]
擊節歎賞孤舟直攻上堂排仆燕席大呼曰公等何讐
令人計殺我耶鹿園語之故孤舟乃已自是客僧大為
三司所欽倭宼犯杭城杭城閉倭屯鮓山三司領僧兵
四十人禦之其將為天真天池二人天池乃少林僧爾
時天員尚未出也天真等交兵大破倭宼倭宼走襲上
海太倉蔡公駐節吾蘇聞僧兵名遣千戸王茂生員盛之
化持金幣往聘之杭城方戒嚴莫肯與鹿園在西山中
得蔡公書無以為謝使人請月空等十八僧出城三司
[008-68b]
以此十八僧者原非禦宼四十人之列也遂縱之鹿園
與月空曰爾之之都院也宜述僧兵衆寡不敵之故繳
其禮幣而善辭之脱有不允即薦少林僧天員為將天
員現講楞嚴經於天池山中乃將材也爾等屬之可以
當倭月空至吳門蔡公見而拜之月空辭不獲遂薦天
員天員以是就聘出山乃五月十日也蔡公館之於瑞
光寺與月空同處天員招選四方僧八十四人擬立將
領杭僧以其原在吳地有子民之義月空自杭來乃客
[008-69a]
也宜讓為將天員曰吾乃真少林也爾有何所長而欲
出吾上乎十八僧自推八人願與天員較技八人驀以
拳拳天員天員時立露臺八僧自墀下歴堦而上天員
見之即以拳揮却不得上八僧走遶殿後持刀從殿門
出斫天員天員急取殿門長閂横擊之衆力不得近反
為天員所擊月空䧏氣求免十八僧遂伏地稱服焉左
右馳報蔡公蔡公親至寺謂天員曰聞汝驍勇果能以
滅倭自任乎應曰諾面令競試武藝天員復以寡勝衆
[008-69b]
蔡公大竒之遂批牌語云月空領杭州僧兵一十八名
天員領蘇州僧兵八十四名恊力征𠞰葢重鹿園而存
體面又半息其爭也天員遂於五月二十一日從蘇州
起兵二十六日至松江又選蛇山兵一十八名與月空
合為一枝共一百二十人劄營於普照寺宻雇皮工造
皮甲竹工造毛竹甲皮甲在内竹甲在外鐵工造鋼义
二十四把鈎鎗二十四把鐡棍一十二條宻與松江府
取靛青佩諸身畔封固刹門分為十營定派兵器而演
[008-70a]
習之六月初四日發兵至閔行鎮蔡公牌仰僧兵為前
哨初八日至新塲鎮次日至南滙嘴中後所劄營初十
日遣騎往六團巡哨聞有賊百餘人在焉奮力追擊賊
懼而逸止存母子船五隻鑚木取火燒去其三以絶巢
穴餘二隻亦為風浪所粉十一日黎明天員與指揮朱
某方議往八團迎賊留提管僧無極等於六團下營㑹
韓都司璽委朱指揮往八團巡哨朱遂先至八團被賊
殺傷部兵二十九人時六合知縣董邦政兵先被賊殺
[008-70b]
者亦四十人矣是晚僧兵至八團駐監生喬鏜荘有楊
指揮樊指揮者先在荘前劄營天員令其入内自以兵
捍賊於外賊使人覘僧多寡荘人謂之曰其數吾不能
知但知其煮粥米一石每人分啜二碗而已賊聞之即
走次日哨探賊在二團三團天員乃引兵南還至一團
之翁家港遇敵已申時矣天員曰天未晚猶可戰也率
僧兵二十五騎前哨衆兵繼之倭賊登屋瞭望者二人
天員率諸哨騎為先鋒月空等排陣於後見賊下屋天
[008-71a]
員心覺其設伏即衝前堵殺不容埋伏賊忙迫換計裹
衣包為八扛餌我兵天員下令曰如有搶倭財物妨悮
大事者斬衆騎不敢有所取月空無極橫列陣為長蛇
之形韓都司王守備等繼其後相離約百餘歩陣法兩
人持長鎗夾一鈎鎗手於其内稍退一歩鈎鎗之傍長
鎗之後鐡棍砍刀相間而列弓弩火器左右參錯陣形
既定各噙靛花一丸於口倭賊見僧兵列陣度不能伏
其頭目稱趙大王者即舉扇招賊歸戰諸賊扯去衣袖
[008-71b]
及内外襟令人舁一板門西向植地以鎗支定二善弩
者夾門隠身而立二小倭逓箭於傍賊酋四十人俱衣
緑排為一字形當其先餘六十人俱衣緋列於左右各
持兵籠仰天而揖揖畢令刀手驅所擄民擡前所裹衣
包八扛撒地而走僧兵知其為無用之人不之迎也亦
莫敢越壘而趨利焉天員引騎兵左右閃開誘賊前進
賊先發矢僧兵亦發矢天員傳令停射交鋒無極摧陣
呼伽藍三聲大喊殺殺長鎗手奮勇前戮賊舞刀亂砍
[008-72a]
鈎鎗手隨長鎗而進從隙鈎賊之足箭手發射鐡棍隨
鈎鎗而進擊死鈎倒之賊刀手繼之賊一面欲支長鎗
又欲却箭不虞鈎蛇循地而至不能更顧其足也僧兵
臨戰暗約以靛青塗面賊見青臉紅布蒙頭疑為神兵
膽已褫落戰時左右弓弩火器齊發天員引騎兵遶出
賊後韓都司家兵與銃箭手三四十人隨之圍賊於中
賊大敗斬首四十餘級賊捨死潰圍騎兵開一角縱之
走匿王氏屋中僧兵圍之以火攻賊賊穿壁而逸半陷
[008-72b]
入靛坑中長鎗手刺殺之僅存二十餘人逃入老營合
守營者共五十餘人僧兵攻之急一倭婦出走乃趙大
王妻也僧有名某者驍勇絶倫持鐡棍踰塹溝擊殺之
時已昏黑不能戰遂收兵而還行若干里至中前所劄
營賊戴夜奔柘林殺一巡檢二弓兵即如金山十四日
天員等堅壁不出調養刀箭所傷更選壮僧七十餘人
合韓都司家兵張忠等三十餘人更為征𠞰之計是日
也韓都司等官悉至營來謝而以銀牌稱賀焉十五
[008-73a]
日天員復引兵至金山賊逃往嘉興之白沙灘潛住王
家荘十六日僧兵追及之適湯總兵兵亦至相合火攻
賊死二十餘人出亾被殺者復二十餘人凡翁家港逃
賊與老營之賊至是𠞰滅無遺矣二十一日天員復率
兵在八團等處搜邏一日而還初蔡都憲牌云僧兵驍
勇不以首級論功天員據此節制其衆不許違犯憲語
韓都司見僧兵數寡常恐恐然在陣後半里大呼衆
兵接援故一時被害不過了心徹堂一峰真元四僧而
[008-73b]
已僧兵之成韓都司恊相之力葢不可誣也夫今之武
藝天下莫不讓少林焉其次為伏牛要之伏牛諸僧亦
因欲禦鑛徒而學於少林者耳其次為五臺五臺之傳
本之楊氏世所傳楊家鎗是也之三者刹數百其僧億
萬内而盗賊外而蠻貊朝廷下征調之命蔑不勝者然
觀於翁家港之㨗天員智謀紀律有古名將之風不特
技藝之絶人而已予嘗過而訪之天員適與高僧翻閱
藏經三千而遍其書有經有論有律三才之理靡所不
[008-74a]
載用兵之訣間見而雜出非心閒氣定不能從容紬繹
天員學有淵源宜其用武臨戎而變化不窮大與少林
增光未必少林之武僧一一如天員之胷襟也吾儒講
法聖言精忠為國倘不鄙夷其技而兼通之師尚父孔
明有不能跂也乎
   公賞罸論
若曽/按向來諸公所論皆賞罸之常格未盡其妙也何
也今之衛所官乃紈綺子弟而已矣武藝且多不諳况
[008-74b]
肯捐軀建功業乎衛所軍餘世平日久不經訓練一旦
臨敵無技能可恃胆寒氣怯非敗即走以是常格賞罸
待之豈能煅煉淬勵而得良將勁兵乎夫賞罸者榮辱
之謂也大而官爵之命小而言語之褒皆謂之榮重而
斬刖之刑輕而斥詈之及皆謂之辱施恩而可測者非
榮也惟施不測之恩人方以為恩而知所勸耳施威而
可測者非威也惟施不測之威人方以為威而知所懲
耳故有今日為行伍而明日拔之為將領者有侵晨在
[008-75a]
人上而薄暮降之為役卒者褒貶予奪大公無我顚倒
豪傑莫知端倪則人孰肯甘處其辱而不思所以自奮
哉周禮爵以馭其貴禄以馭其富正此意也在上者能
測乎此則激惰為勤轉弱為强不必用衛所之官而民
間自有良將可選不必調湖粤之兵而鄉閭自有勇夫
可練矣
   勒功三誓
自倭患之作也吳人論功有三屈焉若曽/辨而伸之有
[008-75b]
三誓焉何言乎三也乙卯之秋海賊五十三人自浙東
而杭嚴而南都而毘陵以至於蘇為提督都御史曹公
所滅或論之曰賊數不多未足為大㨗也愚謂不然葢
此五十三人者使其皆常賊也則所計止於五十三級
其㨗誠小矣以若曽/觀之猾而有謀勇而善鬬殆賊中
之精選非常賊也其所經厯八郡轉戰三千餘里凡
人材物力地形靡不了然於胸中不殺人不掠財不姦
婦女周流深入此其志詎可測耶夫曹公不過一提督
[008-76a]
耳其所提之兵孰與南都四十八衛之多所運之謀孰
與南都府部操巡之衆賊過南都兵敗城闔莫之能格
自非曹公忠義感人紀律嚴肅刻期𠞰除則將歸於海
濵老巢矣當是時徐海擁衆十萬若以歸賊分為頭目
分統賊徒五十三支分道而進蘇松常鎮杭嘉湖七郡
一十八縣無處不放火劫殺則將各救城池不暇各上
司兵隔絶而不相援鄉邨之民無可逃生非死則脅從
矣七郡地方豈不岌岌乎其危哉七郡危則南都亦大
[008-76b]
震摇今皆無之實由曹公殱此五十三人之力也殱此
五十三人而後賊不敢𣺌視内地輕率而入是㨗也不
惟小民造福而於朝廷兵馬錢榖所省詎可量哉今制
斬首級者計功陞賞斬眞賊首者别論曹公所斬似當
以賊首律之而不當視為常賊曹公所斬之數似當以
千萬人擬之而不當拘其為五十三人也昔吳民感恩
之深嘗欲剏生祠以報之後乃為督察趙甬江所忌不
惟不舉其功而且以他事劾之而去豈非天地間一大
[008-77a]
屈哉使操觚者而含糊焉則為欺朝廷上帝矣若曽/
所以誓而欲辯者此其一也己未之夏毘陵唐公順之
捧勅至吳經厯海上倭至不得登劫屯兵於三沙公帥
兵圍之賊走江北為李中丞所滅或論之曰六月興師
勞民費財不能搗巢而縱之走未見唐公之能也愚謂
不然夫倭舶之來非一嵗矣每至即登岸未有不滿載
而去者若非唐公與熊兵憲親出海洋嚴督將士孰肯
僇力驅賊於沙上哉當是時撫按巡江皆缺唐公原無
[008-77b]
提督之權又無可戰之兵與可調之糧使他人處此必
坐省城移檄將官閃奸塞責而將官又襲故套止擊
去賊不擊來賊數郡生民廢耕耘塡溝壑如甲寅乙
卯歲矣安得賊千三四百人厯三越月而但屯於一沙
不渡海不流突内地不殺人焚劫&KR1102腹而驀竄哉自此
失志島倭聞之至今不敢宼吳唐公保障之功誠不小
矣新例禦賊於海洋不使登岸者雖無斬獲猶叙超
格唐公積勞成疾轉官而殁吳民隂受其賜反訾笑
[008-78a]
之豈非天地間一大屈哉使操觚者而含糊焉則為欺
朝廷欺上帝矣若曽/之所以誓而欲辯者此其二也癸
丑之春倭宼初至世際久熙無兵可禦操江都御史蔡
公命少林僧天員領僧兵滅之或論之曰僧異教也一
戰何足道哉愚謂不然夫國家素養武臣在東南者
不少矣倭變暴作連戰敗三十七陣若非天員游寓天
池蔡公聘而用之則倭賊𣺌中國為無人我兵視倭如
雷電鬼神而不敢犯長驅深入焚戮之慘恐不俟次年
[008-78b]
而遍及於内地矣天員一戰於翁家港再戰於白沙灘
倭賊二百五十餘人斬刈無遺自時厥後我民方知倭
為可敵而兵氣漸奮㨗音漸多實天員一戰有以倡之
也其安中國之神氣功豈小哉班師後當道莫與奏功
而僅賞銀牌退歸山刹吳人亦無有知感者豈非天地
間一大屈哉使操觚者而含糊焉則為欺朝廷欺上
帝矣若曽/之所以誓而欲辯者此其三也夫曹公去任
之官也荆川已故之人也天員逺方之僧也曽/也豈有所
[008-79a]
為而故譽之耶天理人心喚醒於今日&KR0945疾怨讟庻消
於將來昔孫盛作晉春秋直書時事若曽/不佞願效顰

   禦寇說
倭宼犯境百姓被殺死者若干人流離遷徙所在邨墟
為之一空有司㴱關固閉任其四郊殺掠其意止欲保
全倉庫城池以免罪責甚不得已紛紛抽㸃壮丁民快
皆素不教練之民驅之殺賊以致一人見殺千人自潰
[008-79b]
徒長賊威竊祖宗於遼陽山左江浙閩廣沿海設立衛
所鎭戍連絡每年風候調發舟師出海又設都指揮一
員統領諸衛專以備倭為名今倭宼憑陵所在束手當
事者拘碍文法動以擅調官軍為辭按大明律擅調官
軍内一欵云其暴兵猝至欲來攻襲事有警急及程途
遥逺者並聴從便火速調撥軍馬乘機𠞰捕若宼賊滋
蔓應合會捕者鄰近衛所雖非所屬亦得調發策應若
不即調遣會合或不即申報上司及鄰近衛所不即發
[008-80a]
兵策應者與擅調官軍罪同此各衛得自調撥策應之
明文也今賊殺害人民揺動畿輔蘇松内地城門經月
不開百姓危迫各衛擁兵㴱居坐糜國家月廩賊在近
郊不發一矢忍以百萬生靈餌賊豈計之得哉夫以沿
海衛所自足備禦乃既不能把扼外海而俾之突入内
地獨民兵支吾玩愒養宼及其勢不可支然後請㫖
動調大軍是虛設沿海數百萬之兵也况俟朝廷命下
動經旬月吾民饜飽豺狼之腹已久矣賊聞大軍之集
[008-80b]
倐忽遁去雖貔貅百萬悵望空波徒使百姓驛騷而已
宜遵照祖宗設立備倭之意并按大明律軍政調撥
策應督令衛所將校精教練愼斥堠勤㑹哨俟賊之
來於海中截殺之葢賊在海中舟船火器皆不我敵又
多饑乏茍一登陸如螃蠏出筐不可禦矣務嚴立條
例禦賊於外海者為上功能把截海口不使登岸亦以
功論賊從某港入係某衛所汛地該弁殺無赦其有司
閉城坐視四郊之民肝腦塗地者同失守城池論庻人
[008-81a]
知效死而賊不能犯矣
   復當道問兵務劄子
伏蒙台問用兵事宜菲材愧不足以知此姑據耳目所及
千慮一得之愚以對夫勾吳地勢東瀕溟渤北枕大江
中滙震澤諸湖每遇春汛倭舶乘風而來沿海一帯地
方無處不可登泊此宼之自外至者也平時則鹽盜出
没於三江五湖縱横聨絡甚至千人難於𠞰捕此宼之
自内作者也自昔吳中兵防不過斯二者今則不然新
[008-81b]
出一種兇徒晝則充兵夜則為盜坐食乎官劫掠乎民
所謂水兵是也此因設之以禦外宼而致者也醫家論
病云有外因有内因有不内外因江海之宼外因也湖
泖之宼内因也皆易治也何也可以測候而預備也水
兵者不内外因也其機隠而無形其人混而無辨革之
則無以禦宼用之則反以殃民甚哉此宼之難治也愚
也清夜以思三宼雖殊一言以蔽之曰兵政不肅焉耳
請為執事詳言之我國家承平日乆民不習兵倭患暴
[008-82a]
興微以攻守當道暫調各省客兵以應之所過殘掠甚於倭
寇且供費浩繁送迎紛擾於是乎議用土兵為長策調客兵
為權宜而兵船勇夫聴人投雇習以為常矣然自嘉靖三十
二年以来養兵之費不為不多民力已竭矣毎遇寇至即登
岸焚刼曽不聞兵船遏之於海而不容其入港其流突也亦不
聞勇夫遏之於陸而不容其越境哀哉斯民何辜而出賦稅以養
之乎間或㕘用客兵客兵抄暴亦不聞土兵出分毫之力為
民捍庇所以然者非客兵敢於肆虐乃因眇視我兵必不能
[008-82b]
制故也我兵亦非故欲縱倭乃因戰陣無勇自量必不
能敵故也今日土兵之為寇亦惟窺破其黨為當時所
倚仗故束縳之稍嚴則激變之禍起其所由来者漸矣
吁要之皆由於兵政不肅焉耳所謂兵政不肅者其凡
有六一曰不擇将領二曰不慎選募三曰不諳訓練四
曰不明賞罰五曰不惜財用六曰不覈圗籍
何謂擇將領將者三軍之司命也今之武職生於豢養
或徒事翰墨而不閑武畧或徒讀父書而未履戰陣四
[008-83a]
方召募之人其間反有謀勇過人者以是將而統之誰
肯心服而效死乎此將之不能成功其故一也近年當
道嘗奏調各處名將來此統兵風氣未宜地利未知意
氣未孚號令未信此將之不能成功其故二也自古國
家用兵常乏將材民間盗起多是豪傑愚以為選將之
法何必拘泥故常但當就所練士卒之中合數十人而
校之是為一隊其謀勇技藝孰為一隊之所推服即㧞
之以為隊長合三隊而校之是為一總其謀勇技藝孰
[008-83b]
為一總之所推服即拔之以為百長合三總而校之是
為一營其謀勇技藝孰為一營之所推服則拔之以為
千總為頭目者果能服衆志於平時則教藝而必聴從
臨陣而必奉令手足捍衛之義自著矣昔宋歐陽修云
每百人團為一隊教其技精而最勇者百人之中必有
一人得之以為裨將合十裨將而教之又於其中擇有
見識知通變者十人之中必有一人得之以為大將此
一人之智勇乃萬人之選也推行是説拊髀之思不亦
[008-84a]
可息乎其在武臣中有曾立戰功及休致緣事應襲舎
餘而勇畧出衆堪為將領者執事甄而拔之駕而馭之
擾而習之統民兵備攻守庻幾所得皆是眞才何患敵
愾之弗克禍變之弗靖哉
何謂愼選募今之論禦宼者有四曰動官兵曰調客兵
曰練鄉兵曰募土著之兵愚以為募土著之兵可也餘
三者皆不可也何也我國家養軍二百餘年徒費糧餉
而已平時既多役占而不勤以兵法遇變又恐碍法而
[008-84b]
不敢以擅動逃亾不勝其衆多跋扈有難於制馭此軍
旅之不可恃一也邇年倭變歘生無以禦之嘗調客兵
矣然山東兵調矣而無救於敗狼廣兵調矣而無救於
敗蕃土兵又調矣而無救於敗其性驕悍不受吾之約
束所遇殘虐莫能禦之况望其為我出死力以殺敵
乎此客兵之不可恃二也欲練鄉兵須處錢糧今之錢
糧甚難區處將欲使民自備歟則民因貧而投兵豈能
自備乎將欲官給之歟則凡民之無依者盡起而赴募
[008-85a]
何以應之將欲驗田均派歟則恐其始倩勇夫以充役
後用家丁之無能者以抽代人且不常安能訓成武藝
哉况防春正値農忙廢田事而團結不可也鄉兵各保
其鄉調用之於他處不樂也故團結之兵僅可諭以共
保室家小警則虚張聲勢以幸賊之不來大警則預收
斂免受禍之太慘如斯而已自古迄今未聞以之而禦
外裔者此鄉兵之不可恃三也夫惟募兵一事執利權
以囿民所募勇夫憑吾選擇人人精壮可用若移調客
[008-85b]
兵與實軍伍之費而費之於募勇敢為益不既多乎然
自甲寅歲後勇夫水兵蘇松四郡不啻萬計每田一畆
加税若干以養之名曰海防養兵銀其費踰百萬矣曾
不聞得其捍衛之益此無他良由司選人之柄者貪汚
昏昧一切濫收萍聚無籍貫之眞烏合無統領之素入
彀之後虚糜廩餼聚散無稽固有昔者所進今日不知
其亾虚報册籍實在則無其人者安得不為此輩之所
玩操戈而反攻哉以愚測之遠募不如近募募多不如
[008-86a]
募精何也本處報選則其家在是而所獲工食便於歸
寄防春之暇便於歸耕其人善惡便於保結召之則聚
散之則歸然須不限名數如收錢之法日積青蚨幾文
馴至一貫又須各令隊長自擇本隊孰有勇力孰長技
藝選其忠良汰其奸懦夫惟將知將惟兵知兵豈有為
一隊長而不能精擇數人者乎遇其勝負非為稽其舉
主一體賞罸夫然後募得其人也若四方泛募則水土
不服道途盤費有身家者不肯應募而應募者多無藉
[008-86b]
棍滑之徒其志不在於戰而在於擄不在於受約束而
在於逃故募兵可也逺募與濫募不可也或者曰兵之
强弱惟係得人與不得人齊桓公用一管仲行内政寓
軍令之法遂霸天下今若有人能倣其義於保甲法中
抽選且如每甲中一家出丁九家不出丁者出銀津貼
則不患無兵與餉矣就其中更選一班精鋭專一聴調
謂之遊兵豈不攻守皆有備乎
何謂諳訓練所謂練者非但執旗列陣於教塲演兵器
[008-87a]
之花巧閲進退之虚文而已其要莫先於練心其法莫
先於節制節者如竹節之節節節而制之分數欲明頭
目欲衆威令欲信情意欲孚出入登涉聚散坐臥馭之
皆有成法使其心志耳目齊一而不亂轉弱以為强至
臨敵時即以所習者用之是之謂操一日有一日之效
熟一件有一件之利豈非常立於不敗之地哉若平日
之操法如此臨陣之戰法又如此彼選兵者非練兵之
人練兵者非領兵之人雖訓千百年何用哉如愚見須
[008-87b]
於曾經戰陣曾立戰功之官擇其中之最者以為將帥
始而募士中而練兵終而涖戰皆責諸其人仍分水兵
陸兵而定夫訓練之法其訓練陸兵也湏于客兵之中選技
藝之尤者各數人厚其工食俾敎所募之兵以一教十以十教
百以百教千以千教萬不半年而民兵即客兵矣故曰
募兵戰不若募兵教與其徒費財以募夫不教之民孰
若移其募戰卒者而費之於募教師乎為將帥者更須
立為定期每幾日至教塲齊以分合進退之法重以信
[008-88a]
賞必罸之權每十人中拔取一人以為衝鋒如是而陸
戰豈有不勝者哉其在水兵則不然有可操者有不可
操者沙船艟&KR2827蒼山八槳等船皆可操者也廣福大船
乃不可操者也何也海中以風潮為主水操之法欲進
則進欲退則退欲轉折則轉折回翔如飛横風鬬風皆
能調戧者惟沙船也其次則蒼山艟&KR2827之類帆櫓兼用
亦可操演若廣船福船皆不設櫓所恃者帆耳其船重
大順風而往逆風即不可回乘潮而往逆潮即不可回
[008-88b]
進退轉折皆非所便也將欲操之於内港歟則又港形
甚狹潮勢甚迅兵船操者甚多大船順風其迅如矢向
前衝擊舟遇即碎故斷斷不可行惟募舵工得人則奪
上風施火器或迎而犁或尾而追或合而圍或横而衝
總副㕘遊注意遴選賞罸則可耳然廣福浙之舵工常
欲賣陣用之則恐其致悞不用則無以駕使須以原船
水手與太倉崇明沙民相雜演習能者漸多則原船水
手可以漸減全能自駕則廣福浙人可以全革如是而
[008-89a]
海戰豈有不勝者哉
何謂明賞罸從來立功止擊歸賊不擊來賊從來論功
止問首級不問衝鋒其用罸也閃奸躱避者不治臨陣
逃脫者不治坐視不應援者不治或過時而賞與無賞
同後時而罸與無罸同亦有過時而不賞後事而不罸
者何以一人心而作士氣乎葢海中擊來船與去船不
同去者賊氣已惰賊資已滿擊之頗易人亦樂於擊之
然殺一賊止於一賊而已來者賊氣方鋭賊舟尚空人
[008-89b]
不樂於擊擊之亦難若殺賊一人不知良民之保全者
若干人也此賞格之當明一也兩軍格鬬手眼瞬息不
得差遲何暇割首使其割首則不能再戰而為敵所乘
為後軍所爭奪死矣故首級非賊大敗奔遠必不能割
而割者多不眞衝鋒之人必無首級而多不得賞此賞
格之當明二也向來將官畏罪每遇賊入妄稱追逐其
實不敢近賊賊之虚實亦不能知迨賊出境又揑報血
戰沈死者不計焚死者不計斬獲賊首一顆或二顆此
[008-90a]
罸典之當明一也西北二邉事屬武臣軍法素振東南
武將無權文臣任事惟牌票文移云軍法從事而已前
進者死後縮者生人何苦而冒進以自速其死也哉此
罸典之當明二也自古孤軍獨戰未有能濟城邑被圍
須仗外援今各將自以其心為心不思唇亾而齒寒竹
破而瓦解此罸典之當明三也為今之計莫若申明條
例將官能使賊船不得泊岸而於海洋擒斬首級者得
叙異格各軍人等所獲功次亦比内地不同擊歸船真
[008-90b]
倭一級者給賞銀若干擊來船真倭一顆者増給賞銀
若干庻水卒感服打來船者漸多而賊之登岸者自少
矣將臨陣時審兵之願衝鋒者每人給與小木牌一面
使衆皆知其為衝鋒彼雖欲不前不可得已衝鋒之兵
不許砍首級違者杖一百仍不准賞助陣兵夫方許割
首如一陣斬首級若干顆該賞銀若干兩以七分給衝
鋒兵二分給助陣割首之兵一分驗被傷者給之則不
致争功而人皆思奮矣其報稱追敵者務要從實征剿
[008-91a]
如果賊勢猖獗寡弱不支徑許聲説以為别圖若窮追
累月不聞一戰至賊去而欺㒺觀聴者其罪與退縮同
則可以破夫躱閃之故態矣今之兵夫望敵而走由在
上者不知握機故也握機之法用三九之數以八人為
一隊隊長統之三隊為一總百長綂之三總為一營千
總綂之九軍為一哨把總綂之其始也兵士如何而擇
乎令每隊長擇兵士八人取其結状保此八兵士臨陣
不走若走一人則隊長殺無赦若隊長當前而死八人
[008-91b]
不救則八人皆殺焉隊長又如何而擇乎每百長擇隊
長三人取其結状保此三隊長臨陣不走若走一隊長
則百長殺無赦三隊長若棄百長而不救其死也三隊
長亦皆殺焉其千總之擇百長三人也把總之擇千總
三人也法亦如之則進前殺賊者未必至死而退後之
被殺也其死為必然孰敢有一人之不向前者乎此平
日所定之法也其在臨陣須施不測之令以何隊為先
鋒何隊為兩翼後援先鋒為正兩翼後援為副先鋒若
[008-92a]
欲退走兩翼後援三隊之長各叱其兵士殺之先鋒一
隊果能逃乎先鋒若全隊覆没則兩翼後援責有所
不能辭亦皆死矣兩翼後援繼先鋒而為正兵與别隊
補充竒兵亦如之或戰酣而勝負未决吾令何隊往替
先鋒先鋒抽回或敵衝吾脅敵擊吾尾皆以觸處為頭
為正兩鄰為翼為竒大約兵三千人分為六營每營五百人
服飾以青黄赤白黑藍為辨每營用一人持本色旗與
千總為一處其千總所屬於本色之中自為識别焉如
[008-92b]
青衣而加黄裙赤裙之類百總所屬又自立辨於本色
之中如青衣黄裙而加青團花赤團花之類吾所望者
何色旗官兵失機擒其千總千總又於此號色中辨認
何裙百長又於號裙中辨認何色何花各期自免於死
庻功罪明而賞罸當兵士無不用命者矣至於人心之
渙散者又如何而聨屬乎如愚見似宜於分定諸將之
中常以一支當敵一支休息更畨迭進以逸而代勞相
恤互援以飽而代饑俾戰者不至疲乏餘者不能規避
[008-93a]
其在城邑也則攻一省而諸郡救之攻一郡而諸邑救
之攻一邑而鄰邑救之所謂救者非必撤居守之兵以
赴之也領遊兵者各提其輕鋭使賊腹背受敵驚潰而
莫支也若當救而坐視則一體坐以失機之罪如是則
相扶者衆而氣勢雄偉賊豈有不嚴憚者乎
何謂惜財用汰冗兵是也葢兵不貴多而貴精茍精矣
則一可以當十十可以當百百可以當千千可以當萬
茍為不精則召募雖勤食用雖廣田賦雖多徒竭民
[008-93b]
之膏血耳吁何益哉今之議者皆以無食為憂愚考蘇
松四郡現在水兵若干陸兵若干每歲該給工食若干
此其費不可謂不多矣若猶以無食為辭則此項所費
者非食乎夫三代而上兵農不分無養兵之費養兵自
宋朝始故宋立國之初即愁貧乏我朝國用之所以常
不足者亦因養兵之故也孫子曰行師十萬日費千金
國家養兵二百餘年不論有事無事歲費額糧四百
餘萬石是無一日而不可行師也天地之生財有限小
[008-94a]
民之膏血堪憐為無益之冗費若此不亦可惜也哉然
國初用軍以戰雖費猶之可也向來漕卒役占逃亾三
者缺伍太多民壮弓兵不習武藝倭變以來並未嘗用
官兵以戰所用者另雇勇夫水兵而已官兵雖不用而
糧額如故身銀如故此其可惜為何如也夫勇夫水兵
之工食非取諸官也每已米一石加編海防養兵銀若
干以雇之也民出田賦以雇之望其庇患焉耳若不加
訓練雇之何用哉故一日不練則一日虚費銀幾百兩
[008-94b]
不可謂一日為無傷也一月不練則一月虚費銀幾萬
兩不可謂一月為不多也况倭變已經十年而所募之
勇夫水兵猶望敵即走海防養兵之銀出猶不出此其
可惜又何如也况為兵者不惟不能捕盗而反為盗海
防養兵之銀不如不出之為愈此其可惜又何如也輾
轉思之眞可痛心茲欲罷兵而息民歟則恐宼至無備
内變將作遽罷不可也將欲減兵以就食歟則恐一兵
之革一盗之増輕減不可也如愚見須寓汰兵之法於
[008-95a]
選兵之中按籍而審之老者勿用幼者勿用殘疾者勿
用懦弱者勿用蠢而呆者勿用不通一技藝者勿用唱
名不在者勿用如是則其所汰者必將半矣由是於其
所留之中甄而别之除願為間諜及走探外其餘派定
隊伍先鋒為一等助陣為一等孰為銃手孰為箭手孰
為鎗手孰為牌手孰為刀手各取其本隊甘結保此一
隊不更為盗更取其鄰隊伍相甘結如有一隊為盗者
連坐更取各兵歇家甘結如所歇之人為盗者以知情
[008-95b]
論晝則分派各教師訓習武藝三六九日領兵官集至
教塲操演夜則置籖飛閘幾隊以驗各在歇家否不在
者究其去向責其隊長與房主人其於水兵也亦倣是
法而鈐束之如是則不惟不敢為盗亦無暇於為盗矣
夫其所汰者既皆不堪用之人而其所留者又實加訓
練無暇於為盗則兵皆精兵費非虚費矣况以其所汰
者之工食而加厚於所練之兵則兵皆心醉於我而汰
卒縱欲為叛吾之兵力豈不足以制之乎可見兵不必
[008-96a]
憂其寡食不必憂其乏盗不必憂其興惟在於精選而
實練耳精選而實練則於制外内之宼也何有
何謂覈圖籍夫兵難遥度陣無定形其竒正分合全視
地利之所値如何而相機决策於呼吸之際此兵家之
至妙亦兵家之至要者也向來上官多忽乎此雖曰移
檄州縣畵圖貼説而所畫之圖惟憑畵工仍襲虚套所
貼之説亦非知兵者所塡並不堪用故倭宼入境擄吾
民為鄉𨗳往來甚便而我兵反不識地里雖敗走者亦
[008-96b]
不知去向况能設伏與搜伏乎為今之計須重哨探人
役每縣精選伶俐乖覺者數人分任信地優其工食乘
此無事之時令各畵地圖詳注水陸道路如倭船至海
濵某處登泊此處陸路有幾由某路可至某州由某路
可至某縣孰為正路孰為間路其間經過邨落橋梁險阨
里數二詳注遇警飛報入内但觀其登泊之處即一面發
牌嚴諭此處諸路將領協力守禦若一枝當敵而鄰近
將領不從間道應援夾擊者以失機論仍須計論時刻
[008-97a]
以查應援遲速若賊過而鄰兵方至者亦以失機論一
面遣别將提游兵擊賊哨報人役勤報賊情不悞者分
與首級論以上功如是則賊之舉動吾皆得而預知而
用竒設伏領兵官不能躱閃而壊吾之成算矣
   與當道論積米
竊惟歲際凶荒五榖價昂萬一宼盗猝至闔城窮民内
亂勢所必有况富室閉糴保無生劫奪之萌乎及今價
未太昂若不積米將來城池難守誰司其責顧欲積米
[008-97b]
苦於無銀擅動官帑是為危策二者皆有禍焉甚非愚
之所敢言也如愚見似宜多方㑹議處銀十餘萬兩積
米十五萬石專為備荒每人給米一石可濟十五/萬人三月餘口食之用如其
無處措置宜借留金花銀之類十餘萬兩糴大户米貯
之倉厫明年世平則以米易銀或還乎大户常年米價/冬賤夏貴
賤時糴之貴時/還之其所樂也或貶價官糶期不虧乎原銀之數世亂
則以米散於百姓免其劫奪而以身待罪於朝甘伏矯
制之誅朝廷豈不矜原而賜宥耶又世雖平治民若絶
[008-98a]
食餓莩滿野亦宜如前矯制請罪以一身之禍博蒸民
之生留取此心照耀青史視夫蕭墻内變禍亂不測悔
之無益其得失大相逕庭也惟執事加之意焉
   論東南水利一
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爾雅吳越之間有具區葢鎭
常蘇湖七郡之地中含太湖而東漸於海上受杭睦宣
歙天目諸山之水下自三江洩焉自漢以來咸獲其利
葢古人順治之道必觀其源以遡其委上築溧陽之間
[008-98b]
分水銀林五堰以節其流而使發源之水得以西决於
蕪湖下疏三江而使積集之水得以東决於漲海故自
吳江底華亭青龍合於三江之水雖有二百八十里之
遥而上流既迅大海之潮沙不得以障之也其勢惡得
不平乎夫何唐末商販簿木由宣歙以至兩浙迺病五
堰艱阻紿官中廢則金陵九陽數郡之水不西入於蕪
湖而東入於震澤矣至宋慶厯間李禹卿又堤太湖四
十里為漕而中截之使湖水不得以東下是五堰既開
[008-99a]
則來者愈迅湖堤既錮則去者復緩其勢又惡得不為
蔽乎由是三江之水上不受湖流之衝而下有潮沙之
壅於此亦蔽矣單鍔嘗言之自五堰以至湖堤猶之一
身也五堰則首也荆溪則咽喉也百瀆則心也震澤則
腹也傍通太湖之衆瀆則脈絡諸竅吳江則足也今上
廢五堰之固下有江岸之阻是桎其手足塞其衆竅以
沃其口沃而不已則腹滿而中絶矣其後吳執中郟僑
類皆言之而當時執政漫不知檢遂使江口為豪强之
[008-99b]
業江尾為茭蘆之區淤田邨落無慮數計湖日湧而
江日廢漸為不世之患矣我朝永樂間夏公原吉以善
言水利得莅兹土一時亦稱底績惜其不念厥本而徒
自崑山開夏駕里掣吳淞以逹劉家河而洩吳江北去
之水自華亭開黄浦掣三泖以逹范家浜而洩吳江南
去之水至於湖堤之痼則漫不加意正統間巡撫周公
忱修復三江又以湖沙墾闢成田因循不舉孰知湖堤
不去終非利𨗳之原三江不復終非底定之本哉為今
[008-100a]
之計五堰之復於正德者修其成可也其下委之勢當
自吳江以决其堤自堤以决三江之壅使由華亭青龍
顧㑹諸浦以逹於海其他疏淺之處若宜興之百瀆吕
城之三堰崑山之至和塘咸復故道則水何患其不治

   論東南水利二
東南水利若天目若荆溪百瀆非上源之水㑹歸於太
湖者乎若三江若泖澱非分注之水朝宗於東海者乎
[008-100b]
今上源諸水合矣夏秋之際霪霖之水集矣所謂尾閭
洩之者則三江也自白茆塞而北流之水無所歸自婁
江淺吳淞淤而東流之水無所入若松江則循檇李以
入黄浦而南流之水又遷逺而不得直逹經流如此而
支流陳澱三泖與黄浦合流東注寜能洩上流之百川
乎吳淞江為經流中之經流甪直三义之間占利而江
身逼窄可勿議乎宋家渡口淤塞告墊可勿濬乎深之
廣之而支流合滙東下則水之勢可殺其五新洋江為
[008-101a]
支流中之突流南引吳淞之水分流以逹婁江西引昆
城湖之水合注以入婁江劉河口淤沙隨潮盪滌暢其
順下之性水之勢可殺其三白茆河為經流中之旁流
陽城巴城湖諸水引之各徑東行開而洩之則水之勢
可殺其二如是則上流滙而下流洩而諸溪百瀆之水
皆得安行矣經流暢而支流行而南北東西之水咸率
故道矣
   論東南積儲
[008-101b]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天下惟積儲為至要而論積
儲於東南為尤要我國家財賦取給東南者什倍他處
故天下惟東南民力最竭而東南之民又惟有田者最
苦平居每以賦役繁重視田産如贅疣思欲脱去而為
逃亡者大半矧水旱不時土地荒蕪榖愈少而民愈困
閭閻餬口無策弱者必轉死溝壑强者必羣聚為盗不
可不早為之計也及今宜倣古常平倉之意於秋成之
後行令各府州縣動支正項銀收糴米榖比市價二十
[008-102a]
分内稍増一分僱運入城貯之倉厫如無空倉則寄貯
空寺院次年夏米乏時比市價十分之内稍减一分糶
之專委賢能官一員司其出入夫此事一行有六利焉
米價不壅農人不傷一也城中充實猝有不虞可恃以
守二也米價常平饑民得食不驅為盗三也耕種無資
稍給與之秋收可望新陳相接謀食之源不絶四也十
分災傷開倉賑散民命可全五也冬米必賤夏米必貴
増價猶賤减價猶貴羡入亦多六也此東南今日之急
[008-102b]
務宜令各府州縣早為預備使民有恃頼將來田闢榖
豐樂輸公賦所以足國裕民者在是矣以之安内攘外
何求弗獲哉
   蘇松浮賦議
書曰淮海惟揚州厥田惟下下蘇松古揚州之域東瀕
於海控帯三江環距震澤水多而土淖故田為第九等
而下下也而今日賦額之重惟蘇松為最愚不能無議
焉按大禹時則壤成賦定以九等厥賦惟下上上錯葢
[008-103a]
第七等雜出第六等也三代井田之制不可復論自秦
而降率皆計畆而税漢時三十而稅一由晋迄唐増减
不一要不過以升合計宋代更定江浙税法每畆不盈
一斗其時蘇州府額徴米三十餘萬石松江府額徴米
二十餘萬石載諸史乘可考而知也元初沿宋之制迨
延祐間加増無藝蘇州府多至八十萬石松江府多至
七十萬石張士誠竊據江南恣意誅求又加蘇州府額
二十萬石而民鮮有應者我太祖高皇帝乘乾御宇定
[008-103b]
天下田賦官田起科每畆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畆三
升三合五勺蘆地每畆五合三勺四抄草塌地每畆三
合一勺嗣因張士誠負固堅守蘇松久攻不下怒民附
寇遂没豪家徵租私簿凖作税額一時増加有一畆徵
糧至七斗以上者於是蘇州府共計二百八十餘萬石
松江府共計一百三十餘萬石并著令蘇松人不得官
户部洪武七年知民困弗堪詔蘇松嘉湖等府田如每
畆起科七斗五升者减半十三年再减蘇松嘉湖四府
[008-104a]
重租糧額舊額畆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再减十
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减十之一俱止徵三斗
五升為率其三斗四升以下者仍舊額建文二年下詔
曰國家有惟正之供田賦不均民不可得而治江浙賦
獨重而蘇松凖私租起税特以懲一時頑民耳豈可為
定則以重困一方宜悉與减免照各處起科畆不得過
一斗田賦既均蘇松人仍任户部成祖文皇帝革除後
盡反建文君之政蘇松賦額遂不得終邀蠲免之恩宣
[008-104b]
德五年上御南齋宫宣大學士楊公士竒咨行寛恤之
政楊公奏言各處官田起科不一而祖額皆重細民困
乏蘇州尤甚郡縣以聞户部固執不與除豁細民多有
委棄逃徙者此當速與减除上曰所陳有益於朕有益
於民命即草勅用早頒行每畆舊例納糧一斗至四斗
者各减十分之二四斗一升以上者各减十分之三正
統元年從巡撫周公忱之請詔令浙江嘉湖直𨽻蘇松
等府官田准民田起科每畆舊額四斗一升以上者减
[008-105a]
作二斗七升二斗七升以上者减作二斗一斗一升至
二斗者减作一斗蘇州府得减秋糧七十餘萬石松江
府得减秋糧二十餘萬石顧减者雖减而徴者猶重蘇
州府尚存浮額二百萬石松江府尚存浮額九十餘萬
石今照𢎞治十五年㑹計蘇州府夏税小麥五萬三千
六百六十三石九斗一升一合二勺零每石折銀二錢/五分麥孰啓徴
絲綿折絹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三尺五寸七分税鈔三
千二百六十七錠七百一十五文九分農桑絲折絹一
[008-105b]
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釐秋糧米二百三
萬八千三百二十三石一斗五升一合七勺榖熟/啓徴松江
府夏税大小麥九萬二千二百五十八石六斗一升九
勺絲綿折絹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税鈔
三千二百六十七錠七百一十五文九分農桑絲折絹
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釐秋糧米九十
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七勺此實徴
之數也嗟嗟蘇松民困極矣藉曰太祖怒吳民不即歸
[008-106a]
附故以加賦示罸一罸至二百餘年抑亦不忍言矣間
考輿圖湖廣最稱鉅省延袤綿亘沃野千里産殖豐饒
諺曰湖廣熟天下足按賦役志湖廣布政司夏税米麥
一十三萬一千四百石四斗七合二勺零絹二萬二千
九百八十九疋七尺七寸四分二釐九毫零農桑絲折
絹四千九百九十二疋一丈九尺九寸二分七釐零棉
花折布一十二疋二丈二尺秋糧米荳芝蔴二百三萬
六千一百二石一斗六升四合九勺零賃鈔一百七十
[008-106b]
五貫八百七十一文課程苧蔴折米五十七石一升五
合零棉布七百三十八疋八尺八寸綜而計之每畆僅
科升合又如八閩亦稱繁盛按福建布政司額徴夏税
麥七百六石五斗九升二合六勺零鈔一萬七百七十
八錠三貫一百七十二文五分六釐絲綿折絹二百八
十疋一丈九尺五寸五分三釐農桑絲折絹三百一十
九疋一丈二尺七寸八分零絲綿一百九十四兩五錢
九分土苧六十五斤一十三兩一錢六分秋糧米八十
[008-107a]
五萬四百四十七石七斗七升四合五勺零鈔二貫二
百六十四文魚課米三萬一千九百六十石六斗七升
八合綜而計之亦每畆僅科升合蘇松幅&KR0695幾百里山
陵川澤十居二三古稱厥土惟塗泥常有水溢之患且
他省樹藝一歲而兩熟蘇松二郡一歲止有一熟茍遇
凶荒未免啼饑號寒輾轉溝壑乃不意蘇屬一州七縣
之額糧反浮於全楚一十五府十六州一百七縣之賦
税松屬二縣之正供較多於全閩八府一州五十七縣
[008-107b]
之輸將又如直𨽻所轄應天府屬八縣夏税大小麥一
萬一千六百五十四石四斗四升五勺零絲綿折絹一
千二百一十四疋一丈六寸九分二釐八毫農桑絲折
絹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釐四毫秋糧米二
十一萬五千一百五十九石八斗四升七勺零鳯陽府
屬五州十三縣夏税小麥九萬九千三百五十八石七斗
七升五合八勺零税絲折絹一千三百八十疋一丈八
尺七寸五分零農桑絲折絹一千三十五疋四尺一寸
[008-108a]
五分秋糧米一十一萬三千五百八石六斗五升九合一
勺零揚州府屬三州七縣夏税小麥三萬九千九百二
十二石二升七合零農桑絲折絹八百四十一疋二丈
四尺農桑零絲六十四兩五錢秋糧米二十萬六千六
百三石八斗六升五合零租鈔五千二百四貫七十一
文牛租米二石五斗淮安府屬二州九縣夏税小麥
二十二萬八千八百七十二石二斗九升八合七勺農
桑絲折絹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寸七分九
[008-108b]
釐秋糧米一十六萬六千四百二十三石五斗八合四
勺廬州府屬二州六縣夏税小麥九千八百七十二石
一斗四升三合九勺零農桑絲折絹六百八十七疋一
丈三尺三分六釐零秋糧米六萬六千八百三十七石
二斗一升二合零徽州府屬六縣夏税小麥五萬一千
四百九十八石七斗一升二合一勺人丁絲折絹八千
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釐零農桑絲折絹一十五
疋一丈四尺七寸秋糧米一十二萬一百三十三石八
[008-109a]
斗六升三合三勺寜國府屬六縣夏税小麥二萬九千
五十二石三斗六升六合農桑絲折絹三十疋二尺農
桑零絲三十三兩三錢税絲三百四十斤一十兩七錢
四分二釐六毫秋糧米七萬四千二百六十二石六斗
七升一合九勺池州府屬六縣夏税小麥六千八百二
十四石七斗五升七合八勺零税絲折絹一十五疋税
絲零絲一兩一錢九分七釐農桑絲折絹一百九十八
疋農桑零絲三斤一兩八錢五分秋糧米六萬一千三
[008-109b]
百七十二石八斗九升五合八勺山租鈔二百四十四
貫二百七十九文太平府屬三縣夏税小麥一萬六千
二百七十六石五斗六升絲綿折絹一百二疋九尺六
寸四分二釐秋糧米三萬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四
升七合一勺安慶府屬六縣夏税小麥一萬八千九百
九石三斗七合二勺農桑絲折絹三百五十三疋二丈
九尺秋糧米三萬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
一勺常州府屬五縣夏税小麥一十五萬四千三百八
[008-110a]
十七石一斗四升九合六勺絲綿折絹一千五百七十
三疋一丈一尺一分零蔴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
六寸五分零農桑絲折絹三百二十四疋二丈四尺六
寸秋糧米六十萬六千九百五十四石三升三合三勺
租鈔二十四錠四百六十五文鎭江府屬三縣夏税小
麥五萬四千九百五十八石七斗五升五合八勺絲綿
折絹二百五疋二丈八尺六寸二分零農桑絲折絹一
十三疋二丈七尺六寸三分秋糧米一十三萬四千八
[008-110b]
百七十六石五斗七升三合合直𨽻十二府屬十二州
七十八縣賦額計之不及蘇州一府舉鳯陽府屬五州
十三縣賦額計之不及蘇州府一小縣尤不平者又如
蘇州府屬内崇明一縣每畆額徴亦僅以升合計而長
吳崑太等州縣則數倍之疆域田土古今止有此數蘇
松之戸口非有加於前代蘇松之田畆豈較増於曩時
一民之力幾何一歲之入幾何國家有臣鄰軍旅小民
亦有父母妻子也國家有朝㑹燕饗小民亦有冠婚䘮
[008-111a]
祭也夏税秋糧之外加之官吏耗贈額外科派其何以
堪説者且曰蘇松富饒之鄉貨物輻輳遊玩登臨日費
不貲朝廷惟正之供即多取之而不為虐不知蘇松土
俗外似有餘内實不足其開張字號行舖者率皆四方
旅寓之人而非有田者也其華冠鮮服畵船簫鼓遨遊
於山水間者類皆商賈之徒胥吏之屬及浮浪子弟倡
優僕𨽻而非有田者也其有田者為賦役所困兢兢乎
朝不保夕奚暇為經營之計遊觀之樂哉夫以禹貢第
[008-111b]
九等之田閲今而辦天下第一等之賦愚所望於議减
者縱不能如唐宋舊額奈何比故元而加増三倍也抑
縱不能照他省與本省各府之最輕者同例或亦可彷
鄰近郡邑如常鎭二闕/
[008-112a]
 
 
 
 
 
 
 
 
[008-112b]
 
 
 
 
 
          為餓莩矣以數金易畆田獲
利不及什百之一而性命懸於呼吸不如游手好閒之
人充一弓兵民壯可以坐糜朝廷之糧餉也充一府史
[008-113a]
胥徒可以刻剝閭左之脂膏也於是不敢憾君王而憾
天地曰奚生為蘇松之編氓也不敢怨官長而怨父母
曰曷貽此賠累之産業也噫閭閻顚困之情形至此已
極眞賈長沙所謂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也昔日監
門上流民圖當亦未有過此者也計臣謀國第謂江南
財賦甲於天下蘇松財賦又甲於江南議减恐貽國用
不足之虞竊思職方所掌廣大無外蘇松版圖不啻寸
幀尺幅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任土作貢儘可資軍國
[008-113b]
之需何藉蘇松二郡額外之徵况紆籌財用務求實濟
無取虛名邇年以來二郡積逋動以數十萬計是徒負
重斂之名而無徵輸之實也朝廷屢下明詔蠲免舊賦
奈黄紙放而白紙徵上有寛貸之迹下無實惠之沾無
寜减省額徵著為令式凡有尺地寸土者咸沐浩蕩之
恩令世世子孫永戴聖朝徳意不忘也善乎孔子告魯
君曰薄賦斂則人富曽子釋治國平天下曰財聚則民
散財散則民聚有若之論徹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
[008-114a]
姓不足君孰與足為人上者恭儉節用取於民有制則
民力寛裕衣食滋殖自然樂輸貢賦以給公家若暴征
峻斂侵奪民利物力已絀而驅以刑威勢必流離渙散
不得已而為盗賊寇劫殺傷無所不至往者海上之禍
可鑒也嗚呼此豈國家之利哉所以鹿臺之財鉅橋之
粟商辛聚之以失民心周武散之以得天下漢魏之世
徭税至輕且頻下蠲租之詔維時民安物阜而國用未
嘗不充迄乎唐宋而後日加賦於民而國用未嘗有餘
[008-114b]
杜氏通典曰家足不在於逃税國足不在於重斂逃税
則不土着而人貧重斂則多養羸而國貧大學衍義補
曰治國者不能不取於民亦不可過取於民不取乎民
則難乎其為國過取乎民亦難乎其為民善於制治保
邦者必立經常之法以為養民足國之本所謂經常之
法者禹貢所載貢賦之式而已唐陸贄奏議曰國家之
定賦税也必先道以厚生之業而後取其什一其所取
也量人之力任土之宜又曰建官立國所以養人也賦
[008-115a]
人取財所以資國也明君不厚其所資而害其所養故
必先人事而借其暇力先家給而斂其餘才借必以度
斂必以時有度則忘勞得時則易給是以官事無闕人
力不殫茍其法制或虧本末倒置但務取人以資國不
思立國以養人非獨徭賦繁多夐無蠲貸至於徵收迫
促亦不矜量蠶事方興已輸縑税農功未艾遽斂榖租
上司之繩責既嚴下吏之威暴愈促有者急賣而耗其
半直無者求假而費其倍酧所係遲速之間不過月旬
[008-115b]
之異遲無所妨速亦奚益李翶平賦書曰人皆知重斂
之為可得財不知輕斂之得財愈多也葢重斂則人貧
人貧則流者不歸土地雖大有荒而不耕者雖耕之而
地力有所遺人日益困財日益匱雖欲誅暴逆而威四
裔其可得耶輕斂則人樂其生人樂其生則居者不流
而流者日來土地無荒桑柘日繁盡力耕之地有餘利
人日益富兵日益强人戴之如父母雖欲驅而去之其
可得耶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民間之積貯實國家之
[008-116a]
外府百姓無死亡亦國之無逋賦也百姓有餘財亦國
之有餘賦也與其取盈於國而為損下益上之謀孰若
藏富於民而為耕九餘三之計與其遇有灾䘲而為議
蠲議賑之恩孰若均定則壤而為可常可守之規曩歲
嘗以芻蕘之見白之大中丞定陶曹公邦/輔公言念及此
不禁感慨欷歔即欲繕疏入告格於軍興不果自是而
後益以宼氛驛騷東南之財賦彌竭兆姓之顚連愈甚
誠以偏重之累陳之當宁俾聖天子知蘇松赤子罹困
[008-116b]
已極惻然動念特勅農部將二郡賦役彷彿故元舊額
兼揆各省及本省各府見徵則例下寛䘏之詔以清浮
濫之弊則民間之傷痍可平行法外之仁以蘇閭閈之
困則行間之士氣可振行見二郡之民義足以致身勇
足以赴鬬設有不虞必出死力以捍桑梓之地民盡可
為兵而不必有徵調之煩兵可寓於民而不必有饋餉
之勞所謂不募兵而兵足不謀食而食足豈徒延蘇松
億萬姓垂死之命竝益綿宗社億萬年無疆之祚矣孰
[008-117a]
得孰失何去何從司國計者㴱慮而熟籌之可也賦額/詳見
㑹/典
 
 
 
 
 
 
[008-117b]
 
 
 
 
 
 
 
 江南經畧卷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