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b0018 江南經畧-明-鄭若曾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二上
            明 鄭若曽 撰
  蘇州府屬縣疆界參錯圖
[002-2a]
 
 
 
 
 
 
 
 
[002-2b]
  蘇州府總論
蘇州乃南都之裀褥也人文財賦甲於天下姦雄素欲
染指萬一世變計賊入境有三策焉一曰毘陵二曰太
湖三曰武林何言乎毘陵也從古論江南咽喉者皆曰
京口不知夾岡險隘易於堵截賊豈敢由此而東其勢
必據鎮江遣舟師從河莊閘進五十五里至犇牛又三
十五里至毘陵頗為便易既至毘陵則丹陽金壇皆可
𫝊檄而定而無錫以東咸入其彀中矣此蘇州北境之
[002-3a]
患也何言乎太湖也賊由蕪湖溧陽宜興下太湖片帆
可至胥口此蘇州西境之患也何言乎武林也賊由采
石徽歙富陽蠶食而至武林不覺其進而災害漸逼此
蘇州南境之患也北境者頭顱也乃正兵也賊以下駟
致吾上駟羈縻嵗月相持而無取決而以太湖之兵衝
吾右脇武林之兵擊吾後尾此之謂奇兵也茍非識其
機而預防之蘇其能保乎此備中原巨寇之大㫖也若
夫倭寇之來必由吳淞劉河白茆福山諸港口而入當
[002-3b]
嚴江防海防遏之於初至之時勿容登泊策之上也萬
一内侵堅壁清野俾進不得攻退無所掠饑疲而去則
追而擒之策之中也此寇志在擄掠如虎狼逐食用計
穽之而已矣非奪據城邑者之比也論吳防者不可以
不辨
  蘇州府疆界考
蘇州禹貢揚州之域天文斗分野周泰伯仲雍始居之
地武王封仲雍曽孫於此為吳國在春秋時闔閭城姑
[002-4a]
蘇而吳國之境東至甬東西至雩婁豫章南至於越艾
北至徐鍾吾槖臯戰國屬越後屬楚秦曰㑹稽郡領縣
二十有六而吳婁二縣全有今之郡地幅&KR0695甚為遼廓
至東漢陽羨令周嘉上書以吳越二國周旋萬有餘里
始分㑹稽吳郡分浙江以西為/吳郡領縣十三孫吳因之晉分吳縣地
置海虞梁改婁為崑山以海虞南沙為常熟陳後主禎
明元年改郡曰吳州隋開皇間改為蘓州移治横山大
業元年復改吳州三年仍曰吳郡領縣五則烏程長城
[002-4b]
來屬焉唐武徳四年改為蘇州萬嵗通天元年分吳縣
置長洲領縣六天寶元年又改吳郡至徳二年復為蘇
州大厯十三年改曰雄州領縣七則并有海鹽華亭嘉
興而烏程長城又分屬矣建中元年仍改蘇州後梁曰
中吳府後唐曰中吳軍宋太祖開寶元年復曰蘇州領
縣五為吳長洲崑山常熟吳江而海鹽嘉興移屬嘉興
府華亭移屬秀州即今之松江也神宗熙寧七年改平
江軍徽宗政和五年陞府寧宗嘉定十年分崑山東境
[002-5a]
置嘉定縣元至元十三年改平江路張士誠入據改隆
平府㝷復為平江路國朝吳元年改為蘇州府洪武八
年以揚州府崇明縣來屬𢎞治十年分崑山縣惠安新
安湖川三鄉常熟縣雙鳳鄉嘉定縣樂智即崑山縣/醋塘鄉
即崑山縣/平樂鄉二鄉立太倉州共領州一太/倉縣七吳縣長/洲崑山
常熟吳江/嘉定崇明
 東西五百四里南北四百二里東至崇明縣三百十
 四里西至常州府宜興縣界一百里南至嘉興府嘉
[002-5b]
 興縣界九十四里北至揚州府通州界一百五十里
 東南至松江府華亭縣界一百二十六里東北盡常
 熟縣界許浦港一百七十二里西南盡吳江縣界一
 百五十一里西北至常州府無錫縣界四十九里
  蘇州府城池考
自泰伯築城梅里在無錫縣境厥後諸樊南徙吳地周
敬王六年闔閭有國伍子胥創築大城周四十二里三
十步小城周十里為門八東曰婁吳地記/别作疁曰匠又名干/將今廢
[002-6a]
婁葑之間尚/有匠門塘西曰閶一名象天/又名破楚曰胥一名/姑胥南曰盤一名/蟠
曰蛇今/廢北曰齊一名/望齊曰平一名巫今廢/遺有平門塘歴代皆仍其舊
至隋楊素徙城横山東唐武徳九年復還舊城乾符三
年刺史張搏重築之梁龍徳二年始以甎甃髙二丈四
尺厚二丈五尺裏外有濠宋初門已塞二惟存閶胥盤
葑門一名鱄䱐門宋時常/堙塞范仲淹守郡闢之婁齊六門後胥門亦廢至
開禧間隤圮殆半嘉定間知府趙汝述沈皥相繼修治
堅完為最寶祐二年趙汝歴増置女牆補建葑婁齊三
[002-6b]
門樓元人下江南凡城池悉命湮毁雖設五門蕩無防
蔽至正十一年兵起復詔天下繕完城郭總管髙履築
壘開濠復闢胥門詳見儒學提舉鄭元祐/平江路新築郡城記閶盤葑婁齊
各有水門惟胥無水門張士誠入據増置月城國朝平
吳更加修築城為亞字形地瀕江海制防宜密司封疆
之寄者務加意焉可也
 城
  週圍一萬二千二百九十三步九分凡四十五里
[002-7a]
  吳縣二十二里長/洲縣二十三里髙二丈四尺厚一丈八尺
 池
  深一丈一尺濶九丈五尺
 門
  陸門六東北曰婁門東南曰葑門西北曰閶門西
  南曰胥門南曰盤門北曰齊門每門各有月城各
  建鼓樓各設弔橋惟水關止於婁葑閶盤齊五座
  而胥門不設
[002-7b]
 敵臺
  五十七座
 窩舖
  舊一百九十二座新造跨街者一百六十一座
 雉堞
  舊九千七百九十個今加以新造敵臺共一萬八
  百有零
  蘇州府守城官兵考
[002-8a]
蘇州衞指揮使司
 太祖吳元年以所俘張士誠兵建衞命指揮使吳良
 掌之隸中軍都督府
   署在府城内飲馬橋西即宋府倉基元淮南行
   中書省 軍器局在衞治内西 教場在北城
   下報恩寺後
 指揮使三員内掌印/一員 同知六員 僉事十二員
 鎮撫司鎮撫二員 經厯司經厯一員 領所五洪/武
[002-8b]
 二十六年定每千戸所統軍一千一/百二十名百戸所統軍一百十二名
   左千戸所營在葑門内右千戸所營在閶門内
   中千戸所營在盤胥二門内前千戸所營在婁
   齊二門内後千戸所分立為嘉興守禦千戸所
  千戸十員 百戸五十員每百戸所設總旗/二名小旗十名
   共統軍士五千六百名
  元韶按吳城舊矣官兵員額可考而知也近境多
  盜豈外寧必有内憂耶伯魯列城池附軍制使居
[002-9a]
  是邦者各知所稽云按察司僉事/鄭元韶識
  守城輿論
本府城池濶大廣逺攻圍固難守禦亦難且居民太繁
蓄積在外事體與他郡不同客嵗島寇薄城謹採輿人
之言條上郡守採擇施行者也詳録以備後事之防
 分信地
  一六門城樓各派定府佐一員專督該門守城夫
   役府佐不足以所屬州縣佐内科目出身謫官
[002-9b]
   之才能者充之
  一城中必須本府與長吳二縣掌印官住劄𤣥妙
   觀一以居重馭輕一以接應各門事宜一以近
   憲院謀議一以便士友㕘謀用把總指揮一員
   統兵六百名屯處其中作中軍名色
    府主上城縣尹本不宜同事但係一邑之主
    諸事藉以奉行故須同處
  一府有府庫縣有縣庫獄囚皆須防守府中須用
[002-10a]
   首領官一員縣中須用佐貳官一員委令看守
  一各城門須另設府首領或縣佐貳有才官一員
   典守城上一應器用隨時給發
  一宜分屯守城池之官兵於六門附近寺觀無寺
   觀者近門公廨屯劄
  一請鄉宦分守各城門
   各就其家近便與情之相合者分配
 分職掌
[002-10b]
  一設法大戸米穀進城
   右一項須長吳二縣掌印官專督之
  一設法守城物料進城
   稻草  石灰  磚石  鉛鐵
   火藥  油燭
   右六項須府佐一員專督之
  一設法竹木逺去與進城
   右一項須府佐一員專督之
[002-11a]
  一查修城屋城門閘板置造城垜燈架燈籠燈架/燈籠
   俱當照崑/山縣式
   右一項須府佐一員專督之
  一製器械
   銅發鑛 佛狼機 鳥嘴銃 鉛錫銃
   火毬  火箭  噴筒  煙罐
   箭匠  竹匠  木匠造火器/架子用
   銅匠  鐵匠  合火藥人
[002-11b]
   右火器府佐一員專督之
   長鎗  刀   月斧  鐵盔
   鐵甲  皮挨牌 紙甲  弩
   弓箭太倉州取/弓匠來造  鐵匠  皮匠
   竹匠  木匠  裁縫  弓箭手
   右兵器府佐一員專督之
    已上火器兵器先揀選舊時所蓄可者用之
    不可者作急製之某人某人長於揀選者也
[002-12a]
    某人某人長於製造者也與府佐相協贊庶
    不為各匠所欺
 廣儲蓄
  一區處米穀入城
   賊寇深入因糧於我無他轉運我能堅壁清野
   則寇失其望勢難久居乗其敝而擊之易如拉
   朽矣通計長吳二縣諸大家倉廩與客販囤園
   棧房陳陳相因不啻百萬以其便於水次俱在
[002-12b]
   城外莫肯内遷懼賊焚燬設牛酒鏹幣開門延
   待以圖倖免者吳人之恒態也城中人衆食少
   城外賊反足食豈可哉宜令長吳二縣正官先
   行嚴訪附郭堆積實數及各鄉鎮大戸積米在
   家待價者查審的實密請憲院差風力進士官
   協同衞官一面星夜分封撫按封皮/各一張一面集其
   管米之人到官著落各該地方刻期催運入城
   任民堆積開糶其時價髙下官府並不得參與
[002-13a]
   運米進城者除鄉中自有船外囤園棧房僱船
   甚難官為督令埠頭備集船隻㫁定每百石船
   價銀若干各限地方某處米穀從某城門入六
   門分入免致壅塞脚夫挑運者官亦定其逺近
   之價庶米主所費有限不苦轉輸而操舟荷擔
   之夫亦各得其所矣各鄉糧塘里長期定幾日
   開報已經搬運入城者幾家府縣官親行勘驗
   若恃頑不遷留資盜糧者治以養寇之罪糧塘
[002-13b]
   里長回䕶親故之家扶同欺蔽混開已運入城
   者許貧民舉首米主與糧塘里長俱以軍法處
   治仍給賞首人十分之三其七分沒入官充養
   守城兵夫之用若勢宦之家須撫按官大振風
   裁一體㕘究雖同年故舊不少假貸如是著實
   舉行則寇進不得攻城退不得野掠終身創艾
   不敢深入矣此攘寇安邦之一義也若但虛文
   告誡不行賞罰或賞罰而不能行於勢家吁城
[002-14a]
   其危乎何守禦之足云
  一區處鉛鐵入城
   鉛鐵資火器之用關繫非輕不可棄以資敵蘇
   城客販冶坊俱在城外須先查各舖行及冶坊
   等姓名賊有警報著本地方總甲押催依期搬
   運鉛鐵鐵鍋鐵器入城任從放貯專督官再行
   逐一查訪不運入城者本家律以與賊交通之
   罪總甲不行開報一體究治鉛鐵等入官公用
[002-14b]
  一區處火藥入城
   蘇州硝黄之類進城有限務先查定各南貨舖
   行賊有警報著本地方總甲押催依期搬運入
   城任從堆置如有公用悉照時價將銀現買專
   督官查訪不運入城者治以私販火器與賊交
   通之罪總甲不行開報一體坐罪
  一區處磚石入城
   城夫不閑武藝須用磚石擊賊賊警急時城門
[002-15a]
   已設盤詰矣軍民人等每入各城門須令各帶
   磚石一塊置於月城内空地守城軍搬運上城
   每五十垜作一磊以石灰封識聽用如不帶磚
   石者盤詰人員不許放入本府仍諭令湖船裝
   載西山石片交與把門人員運貯城上助用如
   不移運上城作磊罪加把門員役
  一區處石灰入城
   守城之具甚多急用惟灰瓶石塊為便必須預
[002-15b]
   備然灰瓶毒藥修砌等項俱資石灰須預仰各
   窰戸領價依期送運石灰入城封識沿城寺院
   以備臨時取用
  一區處稻草入城
   城上燒賊必資稻草須先期派價與各糧塘里
   長領買若干萬束不拘蘆柴稻柴茅柴堆貯空
   閒房屋以須急用
  一區處城外竹木
[002-16a]
   竹木行俱在附郭若不遷徙皆賊攻城之具也
   須仰各商將竹木行依期輪運入城開賣其在
   水各排令移去五六十里外隠僻港中暫置以
   待賊退復還故處如不行遷徙俱取入官公用
  一區處油燭入城
   賊臨城下缺乏油燭必無處置須查各城門外
   一應油行燭行及出販舖家仰該地方總甲於
   有警之日押民依期搬運菜油豆油桕油桐油
[002-16b]
   白蠟牛燭等項入城聽從開舖交易如有公用
   悉照時價將銀現買如不依期搬運入城專督
   官挨查連地方總甲一體問罪其物入官
  一守城器用
   城上燈籠每五垜口止用一盞燈用新紙油者
   方明亮燈上用一油紙蓋以防雨或用席/帽更妙蓋上
   仍壓以一小瓦片以防風每燈置燈架將竹竿
   五尺用繩繫之竹竿平出城垜外竿頭用鐵圏
[002-17a]
   懸燈於下離地數尺俾賊手取不及為凖庶使
   賊抵城下我能照見我瞭垜口賊不見我所給
   之燭五人輪管換燭即輪更之人不得誤事通
   計城垜一萬零八百該設燈架二千一百六十
   副每副價銀五分共該銀一百零八兩須預令
   長吳二縣官設法處造勿累保長等人
   蠟燭每燈架一夜給與十枝每夜該燭二萬一
   千六百枝連六門城樓用共約二萬二千枝以
[002-17b]
   一月計之該燭六十六萬枝通計銀九百六十
   兩須令長吳二縣支公帑分備勿累保長及支
   更兵夫自備恐曠日持久所費不給未免誤事
   且係夜巡重計不當靳小費可也
   鐵鍋四百隻臨時與冶坊借之事已即行給還
   行竈四百隻每隻價銀二分該銀八兩令長吳
   二縣每縣出銀四兩置辦
   水缸水桶最宜多備一以供炊㸑一以備火攻
[002-18a]
   通計應設水缸八百隻每隻價銀三分水桶八
   百隻每隻價銀二分共該銀四十兩宜以三四
   徒罪贖銀辦之
   酒瓶三萬個每十個價銀一分該銀三十兩亦
   以贖罪銀辦之
   蓑衣篛笠一萬一千副每副價銀三分該銀三
   百三十兩宜令長吳二縣支公帑置辦勿累城
   夫自備
[002-18b]
   草韉二千七百五十條連預備三千條該銀一
   十五兩大様蘆席一萬一千領每領價銀一分
   該銀一百一十兩須將贓罰銀給各區糧里長
   辦之
   竹木罰臨時不搬竹木行者用之
   其餘應用物料俱令長吳二縣動支公帑先行
   預貯寺觀公廨去處委官封識有事隨令本官
   給發
[002-19a]
 嚴禁約
  一城中出入如有異言異服面貌可疑之人司巡
   視員役同把守各門者務令嚴加察覈勿致疎
   虞以貽後日之悔
  一飭諭寺觀菴院不得招留遊方僧道如故縱察
   出治罪若飯店投宿倘有來歴不明者亦當詳
   察知㑹保甲長勿得隠蔽貽地方之累查出同
   罪
[002-19b]
  一各處娼優之家乃盜賊之巢窟宜令長吳二縣
   將城内城外樂戸水戸多者每十家少者五六
   家中擇其能事者一人定為頭領每日稽查某
   家接留若有蹤跡可疑之人許頭領并接留之
   家報同地方保甲人等拏送到官追究如勢不
   能擒密報所在官司督發兵快捉拏有功一體
   重賞若互相容隠事發頭領并接留之家地方
   保甲一體同罪
[002-20a]
  一變起不測有等游手之徒專以虛張聲勢煽惑
   人心受其害者不淺今後遇有成羣結黨謡言
   鼓衆者須令所在官司即時擒拏以激變軍情
   之罪治之
  一小民無事安居貿易有事罷市失業民不堪命
   為人上者尚得混擾於其間乎諸凡守城應用
   物件除令長吳二縣動支公帑分備外其餘公
   用之物俱宜現給官價不可分毫派及民間倘
[002-20b]
   有不法吏胥借端需索因事擾民者須立刻重
   懲之
 慎防禦
  一某指揮見練兵千餘名巳有武舉三員統領若
   賊寇臨城某指揮帶兵六百名屯處𤣥妙觀中
   䕶衞以為中軍復以原統兵武舉一員統兵二
   百名屯處府前防守庫藏并司獄司獄囚再用
   武舉二員各統兵一百名屯處長吳二縣縣前
[002-21a]
   防守二縣庫藏獄囚若賊未臨城之日上司有
   調遣之事先分若干應命賊入腹裏即收其兵
   入城原如前法處置名曰聽調之兵
  一官生中宜選用六員俟警報到即令㑹議各人
   平日所知精兵召募一千二百名團聚北寺中
   以團練府佐一員專督之官生六員㕘謀其中
   合聚訓練務期可戰可守以須實用待賊臨城
   每門分遣原練兵官生一員各帶兵二百名屯
[002-21b]
   處於附近城門寺觀中一處有變隨以本處兵
   應之别處不得妄動若賊寇攻城危急應該用
   兵攻擊應援亦待中軍方畧已定有信牌發遣
   然後行動名曰實用之兵
  一城中須先計道里適均定作十二處派定地方
   某處起某處止分遣省祭雜色等官一十二員
   每一員率領火夫五十名屯處所分地方菴院
   寺觀中給與水桶水斗撓鈎等項以防一方火
[002-22a]
   患假如某方火起止許信地火夫救䕶撲滅城
   上人夫不得亂動城中居民亦不得喧嚷奔走
   擾亂地方就使本家失火亦不得離次仍給虎
   頭火牌一面上書專委救火與禁緝擾亂地方
   等字様以專委任亦便夜間救火執照以開巷
   門其火夫著各該圖舉報極貧人戸每名日給
   米二升自贍若地方火夫救援不力致有延蔓
   及不係信地火夫乗機搶火者處以軍法
[002-22b]
    共計火夫六百名每日該給工食米一十二
    石通計一個月不過用米三百六十石若此
    法一行名雖救火實則處置貧民得所
  一凡遇警報𦂳急城中居民近城者不宜堆積稻
   草蘆葦恐防火箭飛入在内柴堆亦易發火俱
   宜禁諭少則收藏室内多則移置逺處為便
  一遇賊將臨城須先集各保甲長給與連坐信牌
   使之各保自行曉諭各甲自相糾察如有容留
[002-23a]
   奸細者一甲連坐軍法重罪不得與平時止坐
   值日者輕罪例論其寺觀菴院給與該住持僧
   道使各房互相糾察待賊一退即收信牌不准
   此例及今寇未臨城宜令長吳二縣佐貳官各
   一員先督刻小牌計在城甲數每甲一張印完
   以便臨時給發
  一盤詰奸細之法須委官帶領知事人役在城門
   外弔橋邊陳侍兵衞逐一仔細認辨各色人并
[002-23b]
   檢驗物件每門用衞弁一員有精力教官一員
   省祭雜色官一員兼領其事城門之下又嚴以
   待之守門官員再行查驗遇警則閉今人聞警
   即將城門晝閉或止開一門或日開二門而詰
   奸又在城門之内但恃官㕔為盤詰之所若有
   奸細假作避難之人一齊擁入又孰從而詰且
   辨之耶
  一城門無先閉塞以示賊怯而使屬邑被殘城門
[002-24a]
   無用土塞止於門扇中當胸開鑿五孔以五弩
   手守之賊不敢近矣
  一水門乃民間柴米所入所須甚急但要視勢緩
   急委官與陸門一體嚴加盤詰不致疎虞可矣
   一槩閉絶適以自困此守城者所深戒也
  一城外沿濠攔馬牆不可以不堅築須高六七尺
   内多留穴空以便窺伺以放鳥銃每城一面另
   募敢死士百人各執鳥銃利器潛布在内賊夜
[002-24b]
   攻城必渡濠踰牆而入使内有備不必喧嚷俟
   半渡銃擊之近牆手刃之城上下俱不得𫝊呼
   呌喊使賊不知伏兵在内而輕犯馬牆有備城
   上自可無虞矣
  一閒雜人等不得無故上城垜口窺視擾亂軍伍
   且防城外矢石誤中旁人趨避不便驚惑衆心
   倘有奸細亦難防閑相應嚴禁
  一凡敵在城外不獨當為守禦具亦當為修城之
[002-25a]
   具如木石灰磚之類與匠人皆不可不備也
  一城外有大樹宜伐之近城尤礙防禦預令盡行
   芟去乃為至計
  一城下濠内週迴空地多有居民占造房屋賊若
   攻城必先渡濠頓住城足城足有屋賊可隠身
   城上矢石難施且賊登屋可以發火器矢石攻
   城前任巡按御史孫公下令焚燬實萬不得已
   也不二三年愚民貪昧又行蓋屋若姑息之是
[002-25b]
   將在城數十萬之命而為僥倖之圖也今後賊
   將入境務要盡行拆缷如不從者臨時照前院
   法處治然非寇患逼近亦不得輕議拆毁使民
   無所棲
  一賊將臨城須在城外預結三四壘屯兵把守與
   城中為掎角勢至為上策若敵環而攻我曠日
   持久計内乏食則必佯退數舍至夜還襲之不
   可不知
[002-26a]
  一賊至城邊若向内射箭放銃城上不得喧嚷俟
   賊近城令慣熟鳥銃手及善射者乗便發銃放
   箭務要巧發奇中得斃賊寇一二人其餘自望
   風而退且更不知我兵伎倆虛實無得一槩亂
   發以窮矢藥若矢多射出恐其易盡宜乗賊敗
   後縋童子下城以一錢易一矢募其拾還復射
   賊不能困賊若發矢越城樓注城中二三百步
   此但嚇人不能及物也宜慰諭城上人不必驚
[002-26b]
   懼賊若叢射宜多用臥被縫綴於杖或板如門
   簾之狀以竿挑之連比遮城垜彼箭雖著不能
   透也我能自隙射之
  一打牲船上弩矢百發百中此船吳淞江陽城湖
   陳湖太湖等水鄉多有之須著各圖報舉入城
   不得容隠其人官府照養兵口糧給與工食計
   名分派城上𦂳要去處有功仍加重賞
  一寇若圍城必宜募勇敢兵士夤夜縋城襲擊其
[002-27a]
   營或夜舉銃砲使寇驚潰其圍自解若以長木
   連繩作梯百乗上城不必疑懼一梯止上一人
   我以一斧守之賊上輒砍或以巨石墜下雖送
   與百梯令其上垜亦不敢也若囊土束薪填塹
   登城者此須令鳥銃並發人不敢近
 定夫役器械/附
  一姑蘇城垜舊九千七百九十新増敵臺垜又一
   千有零每一城垜用一人守之通計城夫一萬
[002-27b]
   一千人派城夫照依先任温公之法大戸五名
   中戸不過二名下戸用二人三人朋充一名實
   為情法兼盡今長吳二縣除仕宦舉監生員外
   通將居民合二萬二千人之數分作兩班城夫
   雖有兩班口糧止用一班上城之日第一班直
   一晝夜至次早第二班人夫更替及今寇未臨
   城先就居民近住垜處寫定班名於各城垜上
   如賊在百里外先用保長甲長到城看守不必
[002-28a]
   預令城夫登埤俾各在家生理俟賊近城五十
   里保長鳴金鼓集夫上城其法宜用五人為伍
   每五垜口為一伍置木牌一面上寫守垜五人
   姓名常以一人挨次輪立垜口將身向外觀望
   四人食息便厠則五垜口常有一人看守至夜
   亦挨次每一人輪守一更凡城垜口必取大石
   塊磊成方五尺髙稱之每一更夫各置小旗一
   面令其自執登而擊柝站立既髙得以俯瞰五
[002-28b]
   垜口城下有無奸細其餘四人穩臥遇有賊警
   喚醒同伍四人執持灰瓶石塊器械攻打則名
   雖終夜之守實則一更之勞名雖五垜相去不
   踰數武必無誤事也不然天下無終夜不寐之
   人精神困倦賊至不能禦矣餘垜俱照此式行
  一城上守垜各兵夫勤惰不齊固當稽察但使人
   人㸃名更更擾攘則守垜者不能安睡憊其精
   神非計之得也宜分信地如自某處起至某處
[002-29a]
   止用巡邏兵卒十名每更分遣二名不許呌喝
   摇打梆鈴止挑燈巡視若有輪守更夫睡熟不
   行瞭望者暗掣更旗明早稟治仍喚醒令其防
   守不得驚擾擅自責打賣法併究五垜之内燈
   火㫁滅即記輪更之人治之巡邏週而復始
  一設巡邏之役又恐疎虞每門用衞弁一員佐貳
   官一員給以更箭更牌令各備馬遇夜巡警如
   南門巡至東門時值二更沿城無警將一更箭
[002-29b]
   交與東門城樓上驗收東門官隨付二更牌與
   南門官為號彼此各收次早送總巡官處查考
   餘門各如之若巡警各官將箭牌私換不親巡
   更者查出以軍法重治其每夜巡警須先察巡
   邏十人為先次查各垜口偶有熟睡失於守瞭
   者許即責懲執其更旗次早連巡邏人一併送
   總巡官處究治巡警官止許巡視亦不得呼喝
   㸃名摇打梆鈴以驚擾守垜之人
[002-30a]
  一城上各敵樓每處宜派定舉人一人或監生一
   人各帶家丁生員二人不拘家丁有無專在上
   歇宿督視本處垜口城夫晝夜防守若各該地
   方有防守疎虞致賊寇攀援上城者坐名申呈
   憲院提問亦不得科擾保甲長人等
  一用衞指揮六員每員派定一門白晝各行巡視
   以整齊保甲長散夫人等站立觀望及防不測
   之變其官生六人每人派定一門給與巡視虎
[002-30b]
   頭牌面上寫遇夜各行巡視信地站立人等至
   交界處方回循環不息官生每人給馬一匹
  一各城樓及對城外衝要之處各置佛狼機一座
   隨用裝火器二人帶火藥一桶備急用其城樓
   下預貯合用火器鋒利器械弓矢及堅固防牌
   使賊寇臨城時隨取隨足官㕔庫中貯放石灰
   油燭火藥等項備用若庫中封識不盡更用沿
   近居民空房一二間封鎖亦可須委官一員當
[002-31a]
   時看取給發
  一保長每人青衣裝束各帶腰刀一把號旗一面
   其散夫各備長柄鎗刀一把又帶鐵錐一個或
   斧頭一把任從其便如缺一件即以軍法處治
   每五垜備明燈一碗燈架先置城垜外可照城
   足詳説/見前其燈每一保長給與二三十碗每日著
   一縣佐次第分派本日一夜之燈與保長派好
   燭若干枝任其分給城夫以備一夜之用若保
[002-31b]
   長有弊許城夫口告罰燭一夜其合用煎油煎
   糞鍋竈等項每保長一名預給鐵鍋二隻行竈
   二隻水缸四隻水桶四隻酒瓶二百個擂木二
   根備用如有警急再行分派物料至於暑雨合
   備細密堅厚箬笠蓑衣每保長一名給與百副
   分散各城夫穿用遇夜合給草韉等項每保長
   一名給與草韉二十五條大小竹一百根蘆席
   一百領以作蓋棚歇息城夫之用
[002-32a]
  一守垜城夫每遇敵樓舉砲舉雙燈毎一伍内人
   先輪第一垜者支一更餘俱安睡一更盡敵樓
   上吹長聲喇叭轉更第二垜者輪出守更守過
   者即睡但不許脱衣如此五更五輪輪完天明
   換班若遇夜間忽聽城樓放砲鳴鑼車起雙燈
   是有賊寇來攻城另照攻打令行凡垜夫不令
   垜下立至天明者所以休息人力務使精神有
   餘免致每到四更人倦失更被賊掩襲但又不
[002-32b]
   許乗機私歸家中安歇違者處以軍法同伍連
   坐既許輪睡仍不得交相言説恐説得疲倦及
   至輪該執更反值困睡違者一體治罪
  一宜將各敵臺編以字號分以信地别以號旗金
   鼓響器之類日間則觀旗色夜間則聽號聲各
   將字號大書垜牆使各熟認如天字號敵臺用
   紅旗用鼓則大書日觀紅旗夜聽鼓聲八字於
   垜牆地字號敵臺用黄旗用鑼則大書日觀黄
[002-33a]
   旗夜聽鑼聲等字其餘各敵臺皆然賊日間犯
   天字號信垜城下該管臺上摇紅旗該垜口各
   䜿紅旗夜間犯天字號信垜城下該管臺上起
   鼓聲該垜口亦擂鼓信守兵夫一齊戒嚴禦擊
   左右各遊兵齊赴應援其餘各臺垜兵夫非係
   信地者無得離伍致賊乗間攀越地字等號各
   敵臺倣此
  一慮賊攻日久守兵疲倦賊或乗怠而入須於垜
[002-33b]
   外蓋出浮棚每扇濶三四尺環城架設其制用
   或木或竹每根比棚倍濶以一半横出垜外一
   半斂入垜内其外閣浮棚棚上壓以磚石天晴
   加石灰數包於上其内用繩縳墜石虛懸若賊
   加梯棚上則棚軟不能勝梯磚石且墜擊城下
   若賊置梯棚下而上登其棚觸首移動而亂石
   又墜矣如欲再加嚴固宜於沿城垜上䜿架奈
   何木其制䜿立架木二根機關横挑木各一根
[002-34a]
   上閣一木謂之奈何木木上錯綜釘以竹簽其
   木輕重與挑木相稱賊來攀援則其木自然下
   擊人不能攀駕又不能放脱敵至城下守垜兵
   夫輕動其木墜下又可擊之此棚木易於成造
   費又不多宜令長吳二縣動支公帑預為製辦
  一宜先示約凡遇夜間賊寇集衆攻城方許放火
   箭三枝再𦂳發銃三個𦂳要鳴鑼三通每門各
   另設遊兵五十人持利器鳥銃一面禦敵總管
[002-34b]
   另帶枝兵應援一門有警各門堅壁固守不得
   輕動以防賊寇聲東擊西之患尤禁垜兵驚擾
   離次至於疾風暴雨半夜黎明人倦易弛賊每
   乗間登城尤當嚴加申諭可也
 求人才
  一才識可備密謀者
   鄉宦御史徐涵泉慎密有謀老成忠厚且留心
   時事百凡與之計議可以安邦而治民
[002-35a]
   鄉宦郭劒泉執事素知不煩更贅
   吳縣生員金澄料敵料事多先見之明議守議
   攻有不窮之藴藏器不露安貧無求可稱才品
   兼全之士
  一才識可司戰守者
   蘇州衞所鎮撫郭惟寅久厯戰陣有功兼有操
   守可托新委領本府水兵
   蘇州衞百戸吳濬曽經戰陣有功兼有操守可
[002-35b]
   托新委把守劉家河若欲用之申請督撫取回
   蘇州府學生員晉日亨武藝閑熟戰陣有勇近
   時崑山圍城百方攻擊而不陷日亨與有功焉
   本府武舉顧澣深而善謀長於弓矢
   太倉州武舉陳情曽厯軍門有志立功
   崑山縣武舉郭龍韜曽經守禦該縣勇於戰陣
   臨難不苟
   常熟縣武舉任賢鋭於立功謹於制行
[002-36a]
  一才力敏捷可應急務者
   監生徐𤣥素才兼文武曽經總兵俞大猷處贊
   畫效用
   監生王子陽通曉武藝
   崑山縣學生員龔良相見義勇為遇難不避議
   論聳拔嘗督都司梁鳳兵赴敵
   太倉州生員俞允升博學多聞經厯軍情可充
   考索備究問
[002-36b]
  一才力精勤可司巡視者
   蘇州衞指揮何萬鍾
   蘇州衞指揮朱承勲
   蘇州衞所鎮撫謝潮武進士出身
   蘇州衞百戸蔣基武解元出身
   舊任軍門把總郭儒曽於總督軍門立功凡本
   城内外壯勇及淘沙之徒俱經其揀選屬其統
   領乃豪傑之士也須駕馭而用之勿容生事可
[002-37a]
   以大得其力
   武舉黄若曽
   武舉葛惠
   武舉劉僎
  一年力强壯可備火患者
   承差省祭等官一十二員擇精力强者用之
  一才力明敏可任盤詰者
   蘇州衞官六員府三學教官六員省祭等官六
[002-37b]
   員請於督撫選擇
  一錄精於奇門遁甲翻擒倒將大六壬課者
   生員彭宰
   民陸三省
  吳城兵辨
吳城兵勢大畧有四
 一衞官負其世胄渺視文職武舉為書生議論全不
  入耳實則守城攻敵皆非所長若陳習之能諳武
[002-38a]
  藝然終不脱自用故吳城好漢與武生所領有名
  之兵不入其幕下此項官兵似宜留作上司調征
  聽用
 一武舉與舉監生員習學武藝者自謂文武兼通渺
  視衞官擅立門戸其部下之兵惟就其素所用熟
  與衞官所統各不相關此一類似宜分作城中各
  門屯守之用
 一吳城内外好漢有强力能舉幾百斤者有膽氣勇
[002-38b]
  猛赴鬭爭先者有素閑武藝嘗充教師者有當應
  捕慣緝事者分而言之則四等合而言之則皆上
  上兵也嘉靖三十三年此輩嘗應募因官府不分
  皂白雜以無用之民槩給口糧三分統領非人其
  心不甘而又日剋其銀三釐該吏給銀者又剋二
  釐實止得銀二分五釐遂懈弛退避窮民乞丐之
  徒營求領兵給銀之人分銀頂替其後代役者求
  換的名兵不堪用實此之由非吳城無足選也愚
[002-39a]
  聞其私語云打行人數雖多好漢無幾我輩若在
  官使一一能識認之一一能擒拏之何内變之足
  患又云官府要用我須識三件其一聽吾儕自相
  推擇稍不濟者不容厠於其間不煩官府費心人
  人精當其二每名須日給工食銀四分勿與他兵
  不堪者例待其三須得有力量好施與豪俠不羈
  之人委其統領庶人人樂於效用無不上前若使
  派屬衞官與武生不願也此一枝似宜用為府縣
[002-39b]
  䕶衞親兵
 一淘沙之徒以千餘計在城内者逺不如在城外之
  驍勇可用蓋城内淘沙之人不過街市與市河營
  生而已城外下塘山塘一帶出沒深濠與僱倩毛
  徐諸大家看䕶夜警俱是便捷健狠之徒遴其尤
  者豈止百餘人而已乎此輩可充偷營劫寨及探
  兵之用工食與好漢同
  養兵議
[002-40a]
來問海防銀若干養兵銀若干約够幾月支用切惟國
初沿海地方設備倭墪堡哨船防禦等兵其費原算居
折白銀内矣承平日久規制大壞定額居折白銀内者
未嘗廢也邇者倭患有作當道以原銀資用不敷復於
田賦上每巳米一石加銀八分以六分為兵食之需是
之謂養兵銀以二分為造船修墪堡等用是之謂海防
銀噫吳賦至重數倍他郡又加増焉民力不堪甚矣愚
按本府清理田糧録除崇明外太倉長吳等七州縣實
[002-40b]
徵造存平米即巳米也説/見蘇松税法共二百二十八萬一十五石
七斗今據現在海防養兵之銀每石巳米加銀八分之
數共該銀一十八萬二千四百兩有奇以二六分分之
除海防銀四萬五千六百兩外該養兵銀一十三萬六
千八百兩有奇每兵日工食銀三分一嵗計之可以養
兵一萬二千六百七十人又問餘有不敷作何處給即
使奏留京庫料價等銀有何錢糧可留分派徽寧池太
等府某處該派若干善哉乎問也夫蘇郡錢穀甲天下
[002-41a]
乃朝廷根本重地命脈之所繫也倭寇大患豈宜獨以
一郡支之朝廷設巡撫之初意正欲伸縮劑量權而通
之與時宜焉耳若非奏留京庫錢糧與分派徽寧等府
協辦蕞爾吳壤民力豈能堪乎京庫錢糧有二曰白銀
曰金花銀白銀解京入太倉為邊儲之用急於燎睂工
部料價如銀硃黄銅之類在往時為空閒在今日為大
工急切之用兹二者雖欲奏留不可得也惟金花銀一
項本府七州縣該銀二十萬五千六百五十三兩有奇
[002-41b]
係貯内庫聽用頗在所緩可以奏留借用其半其應天
徽寧等六府素不被兵理宜協辦請憲檄取丁田銀之
類解院與奏留金花銀一併貯庫聽用實於養兵為有
助顧愚又有説焉本地水兵陸兵有限以一郡之力豈
不足養一郡之兵所患者客兵之無限焉耳與其借兵
於他省也不如以其費而訓夫土著之民與其用土著
之民之多也不如倍其工食募其名數而精選勤練期
於可用訓練精可以省兵/省兵可以省食但土著之民未易猝練則客
[002-42a]
兵未可遽撤客兵未可遽撤則所以養客兵者其銀不
容於不處矣如愚見宜分土兵客兵為二項本府養兵
額銀專供本府水陸官兵之用約酌海口把港舟師海
塘墪堡旱寨及内地聽征陸兵水兵與養兵銀一萬二
千六百七十人之數相合否乎若兵浮於銀則減兵以
就銀銀浮於兵則照銀而益兵其處海防之法也亦然
若儘養兵之數而合用之兵猶寡儘海防之數而合用
之費未敷則以本府空閒錢糧補之其客兵一節以往
[002-42b]
迹視之大率調來雖多而供饋不專於一郡攻守不定
於一方如福蒼船等兵吳淞江以南屬之松江福山港
以西屬之常州欵兵邳兵之類分撥旱寨地界亦甚悉
吾蘇未嘗盡客兵而養之也其兵數恐亦不過數千其
工食銀似不過十餘萬而止耳若督撫衙門奏留金花
銀與檄取各府丁田銀之類專供其費何客兵工食之
足患乎
[002-43a]


[002-44a]
  蘇州府備寇水陸路論
中吳澤國也四通五達賊舟無處不可衝入若自東海
而來則嘉定太倉受之從吳淞江劉家河可抵郡城若
自揚子江而來則常熟受之從福山港官塘可抵郡城
若自松江而來則從長洲之陳湖可抵郡城若自嘉興
而來則從吳江之平望可抵郡城或自平望之西而入
太湖或自江隂錫山而入太湖則從吳縣之胥口五龍
橋石湖可抵郡城崑山居府東腹裏本無江海之險然
[002-44b]
嘉靖甲寅倭寇犯境崑城獨先受圍以其去郡不逺可
作巢穴也崇明孤懸海中四面受敵蘇之屬邑無不當
設險者詳著各圖説於後
  蘇州府險要總論
或問蘇之險要有幾曰倭寇之犯郡城也水港浩繁塍路
交錯不可勝紀而要其總要樞紐所當控扼者不過十
四處而已請詳言之賊若自海口而入則嘉定之吳淞
江黄窪港太倉之劉家河七丫口四者其險要也若自
[002-45a]
大江而入則常熟之福山港許浦三丈浦三者其險要
也此皆本府險要之在外境者也能守此七處不容賊
舟輕入則一州六縣皆晏然無虞況府治乎但濱海不
止於太倉嘉定二邑而已在南則嘉興之海鹽平湖在
東南則松江之華亭上海皆是也江口亦不止於常熟
而已在西北則常州之江隂武進鎮江之丹徒丹陽皆
是也鎮江路逺且置勿論嘉松常三郡江海口岸賊一
内犯則長驅至蘇蘇之所恃以禦之者不在於交界設
[002-45b]
險乎此之謂腹内險要也若不能守而縱賊過界則海
口江口所設之險均為無用與不設同故設險於外境
固為制敵上游策之上也而腹内險要亦不可視為輕
緩在南方則吳江之平望所以禦海鹽平湖之衝長洲
之周莊所以禦華亭南路之衝在東南則長洲之陳湖
所以禦華亭中路之衝崑山之磧澳安亭所以禦華亭
上海之衝為途不同同於備海寇之深入也在北方則
長洲之蠡口所以禦無錫間道之衝長洲之望亭所以
[002-46a]
禦江隂南來之衝吳縣之太湖洞庭兩山所以禦江隂
無錫武進寇舟逸入之衝為途不同同於備江寇之深
入也總而計之外境之險要有七腹内之險要亦有七
此十有四者蘇郡之安危所繫何者當設水兵何者當
設陸兵何者當兼設水兵陸兵擇將選兵勿惜糧賞常
以一枝當敵鄰枝應援振肅軍令蘇郡豈有不安者乎
  蘇州府禦寇論
或問入寇之路其多若此而往年倭寇出没止由吳江
[002-46b]
崑山常熟無錫官塘而來餘皆捨而不由何也曰有説
焉倭寇之所長者揮刀焉而已陸戰焉而已舟楫非其
利也何也寇至海濱登岸焚劫其舶盡棄於海擄民航
以深入雖甚快利不過二櫓飛盪而已雖善操舟不過
役使鄉民而已其篙櫓之多較之兵船不如也水戰之
便較之兵船不如也火器之備較之兵船不如也藥箭
之利較之兵船不如也人力應援之齊較之兵船不如
也若浮&KR0873湖而來我兵合而圍之夾而攻之衝而㫁之
[002-47a]
彼豈能當乎兵法曰以吾所長攻其所短寇至狡猾固
黙識乎此矣故必由官塘橋梁之處整隊而行相機而
進隨處殺人以樹其威分投放火以張其勢此其衆可
數而其形盡露矣兵法曰形人而我無形此在倭寇已
先犯乎戒矣使當時主兵之人能以吾無形者而制之
彼豈能一人逃乎奈何哨探之無聞設伏之不講疑兵
援兵皆不之用衝鋒者無賞而退走者無罰分吾兵力
虛備於無用之地而與賊戰者反鹵莽焉何怪乎寇之
[002-47b]
僥倖而去也或曰吳地多田塍甚窄僅可容一二人當
前持一二器接戰不能以衆進也如之何曰倭寇之來
魚貫而行此在兵法謂之直陣本當為横陣以應之但
岸塍非曠地之比恐有不能拘者吾以一二人進彼亦
以一二人進吾以一二器戰彼亦以一二器戰同此窄
路彼何所多於吾乎彼若以選鋒當前吾亦以選鋒當
前精選各兵之中豈無以一當百者若干人足充吾先
鋒乎彼之人數有限而吾之人數且無限以吾無限之
[002-48a]
人而分為數支孰為正兵更番抽代孰為奇兵截賊歸
路孰為左翼孰為右翼或伏於邨林列火攻以待之或
隔水而陣設機械以誘之晝則相持而不與戰夜則多
方以撓其逸彼將前不得進後不得退饑不得食勞不
得息不四五日而憔悴必矣吾因而擊之也何有噫此
能將與良有司之作用苟無其人功不虛成
[002-49a]


[002-50a]
 
 
 
 
 
 
 
 
[002-50b]
  吳縣境考
吳縣附府城古吳子國厯周八百餘年惟稱吳無分邑
秦為㑹稽郡置吳縣漢定㑹稽領縣二十四而吳為首
邑武帝平東越以其地來屬増縣二并前為二十六城
亦以吳為首順帝初詔分浙江以東為㑹稽郡還治山
隂浙江以西為吳郡治吳領城十三吳亦為首三國吳
寶鼎元年分吳郡㑹稽為吳興郡縣屬吳興晉太康四
年割縣地置海虞縣今常/熟縣隋開皇間改郡為蘇州移治
[002-51a]
横山縣隨郡移唐武徳九年仍復故治萬嵗通天元年
分置長洲縣於城心東西畫境而治吳得西焉開元四
年陞吳為望縣梁開平三年又割縣地置吳江縣元元
貞二年陞吳為上縣國朝吳元年以在城四隅分𨽻兩
縣而吳割西南西北二隅
 東至長洲縣在城臥龍街分界一里西至常州府宜
 興縣界一百里南至本縣一都一十五里抵太湖北
 至長洲縣在城界二里東南至本縣靈巖鄉南接至
[002-51b]
 吳江縣界一十五里東北至長洲縣界二里西南至
 浙江湖州府長興縣界七十八里西北至長洲縣界
 一十一里
[002-52a]


[002-53a]
  吳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並長洲
 西瀕太湖
   其道有三由胥門厯横塘跨塘木瀆而出乎胥
   口者其西路也由横塘行春橋而出石湖者西
   南路也寇若自常州浮湖而來則從此二口而
   入也由盤門五龍橋出鮎魚口者其南路也寇
   若自湖州吳江浮湖而來則從此入也三者皆
[002-53b]
   間道也非正道也
 南抵吳江
   其道有二由五龍橋迤東古塘而行出吳江之
   三里橋者東南路也由鮎魚口出太湖收吳江
   之柳胥者南路也賊若為尹山官兵所梗方由
   此二路而來皆間道非正道也
 北通無錫
   其道一由閶門上下新橋而抵楓橋是也楓橋
[002-54a]
   接長洲之滸墅滸墅北行即無錫縣地方矣此
   路水陸皆通實西北要衝乃正道非間道也
  按吳縣與長洲附郭雖同而形勝迥異吳縣之所
  分轄者西南二方也多山少田半為太湖若曽嘗
  登西山之巔而覽之龍脈自建康而來崇岡大峽
  不可勝紀絶無谿洞蓊箐可以竄賊山險不足患
  也所患者惟太湖耳西望陽羨北跨毘陵南負烏
  程茫茫數百里水光接天七十二峯峙於其中若
[002-54b]
  盪若浮盜舟凌風駕濤齊噪競進難於控禦且洞
  庭兩山富饒之名虛播天下盜素染指備之不可
  不豫故吳縣之所當設險者有六曰胥口曰石湖
  曰五龍橋曰洞庭東山曰洞庭西山其一則内地
  之楓橋也詳見各圖説於後
[002-55a]
 
 
 
 
 
 
 
 
[002-55b]
  胥口險要説
胥門石灰橋西九里為横塘又九里為跨塘又九里為
木瀆鎮又九里為胥口胥口者胥門往太湖莫釐即洞/庭東
山/包山即洞庭/西山之渡口也太湖東壖兩山對峙南曰胥
山北曰香山胥口介於其中湖寇若從此入則或由木
瀆東行而犯胥門或由木瀆西北踰靈巖支硎而掠楓
橋犯閶門故吳縣之險太湖為最太湖設險胥口為最
往年倭舶之犯洞庭往返俱在於此木瀆鎮巡司不能
[002-56a]
禦也故自胥門迄於胥口設營者三一曰胥門營二曰
東跨塘營三曰胥口營内外相維逺近互援三者廢其
一不可也
[002-57a]
  石湖險要説
胥門石灰橋西行九里為横塘横塘西南三四里為楞
伽山俗呼上/方山山麓所滙白灧而連太湖者石湖也乃太
湖之委瀦也週圍二十有六里行春橋在焉北屬吳縣
界南屬吳江縣界民廬四匝雜植花竹而湖居其中寇
若進此則或由横塘而犯胥門或沿楞伽一帶山外而
掠溪上掠横金掠下保或由横塘彩雲橋之北而掠楓
橋犯閶門故石湖守禦不可以已也
[002-58a]
 
 
 
 
 
 
 
 
[002-58b]
  五龍橋險要説
盤門外一水洪濶而南行者謂之齾塘其長約十里分
二水口出太湖在東濶一百三十丈者曰鮎魚口在西
濶八丈者曰麪杖港二口之外湖水渺茫直通湖常二
郡難於控禦跨齾塘者有五龍橋焉離盤門七里在塘
半途東通寶帶橋西通跨塘乃郡南之關紐也設險於
此則北可以屏翰盤門而新郭仙人堂胥涇諸近地亦
不至罹屠戮之慘矣
[002-59a]


[002-60a]
  楓橋險要説
自閶門至楓橋將十里南北二岸居民櫛比而南岸尤
盛凡四方難得之貨靡所不有過者爛然奪目楓橋尤
為商舶淵藪上江諸郡及各省菽粟棉花大貿易咸聚
焉南北往來停橈解維俱在於此盜賊奸細至難盤詰
往年嘗建敵樓設團營於接官亭寒山寺遺址現存不
可以不修舉雖然險要有重有輕楓橋雖不當江湖水
口之衝而所關繫至重似宜設重兵以鎮之不當與婁
[002-60b]
齊諸附郭例視而已何也天下財貨莫聚於蘇州蘇州
財貨莫聚於閶門島寇垂涎往事可鑒若再犯乎此蘇
州元氣竭矣楓橋北近射瀆長蕩南通齾塘太湖寇之
所熱中者城内十一而此地十九其來也必非輕舉我
兵豈可草草以應之乎團長之力曽足以禦之乎
  楓橋築堡論
或問南北二濠抵於楓橋築一大堡以保障之如揚州
新舊二城可乎曰不可郡中諸大家之倉廩與客販囤
[002-61a]
園棧房陳陳相因以百萬計胥在城外以水次便焉故
也若另築堡則莫肯内遷而四十餘里之城人少食乏
其誰與守甲寅之議所以尼而不行者職此故也或又
謂堡既不可築也使賊匿於民居若何而殲之曰奚而
不可方賊之未至也火攻以逆之設伏以待之或就於
楓橋地方而為之陷穽如無情障漏澤園六國城之類
以掩之或伺其去而邀之於要路擊其惰歸皆必勝之
道也用其一而賊驚潰用其二而賊半滅用其三而賊
[002-61b]
無子遺若三者而皆莫之能焉可恥甚矣雖設險何益

[002-62a]
 
 
 
 
 
 
 
 
[002-62b]
  洞庭東山險要説
洞庭東山即莫釐山也相𫝊隋莫釐將軍居之一名胥
母則謂子胥嘗迎母於此也太湖浩渺其東為山者十
有七而莫釐最大週圍五十餘里地占三鄉國初原屬
甪頭巡司因去西山遼絶相顧甚難成化間特創東山
巡司以轄之居民稠密商賈為業重利而輕生一遇寇
警合山之人齊奮而出不賴官兵自相抗禦現今設兵
哨營寨者八在北曰嘶馬哨曰梁山哨在南曰渡船營
[002-63a]
在東曰北湖口在西曰長圻寨在東北曰長圻哨在西
北曰毛園哨在西南曰葑山營各統之以耆民團長選
鄉兵而訓之府縣官間一親閲務期實用但水兵未經
酌處似宜報湖船編甲長而以五桅盤篐船領之有事
責其在湖與巡司一體巡哨庶幾郡城可以無西顧之
憂矣
[002-64a]
  洞庭西山險要説
洞庭西山乃包山之别名也山川志包山以四面水包/之或謂包公嘗居之真誥
云去洞庭見包公問動靜包公者句容鮑靚也/左太沖賦云指包公以為期集洞庭而淹留太湖中
峙之山在西四十有一而包山最大週圍一百三十里
甪頭巡司在焉管三鄉五都廬聚物産大畧與東山同
盜素難犯嘉靖甲寅倭寇登劫一䑸為團長徐术等所
截自黄麻門從漫山而下向空湖往常州境去一䑸為
耆民周瓚等所逐至獨山轉戰三四十合往無錫境去
[002-64b]
蓋山民重於保家而輕於用命沿習有如此者其在湖
謀利諸船衝冒風濤視險如夷尤堪召用今所設者旱
寨有六北曰大勝南曰石公東曰元山西曰甪山東南
曰龜山西南曰廟山各領之以團長隊長朝夕訓練而
水兵船尚為缺典似宜通行選練與東山水陸兵相為
聲援湖中有警責令夾擊更與西北馬蹟諸山西南石
湖諸山約為掎角無分秦越則盜必不敢窺太湖矣
  吳縣險要總論
[002-65a]
吳縣險要與長洲不同長洲乃賊之來路也吳縣乃賊
之去路也何也倭舶從海而來泖澱吳淞婁江福山之
類皆其所從來之路也皆長洲連界地方也太湖在呉
縣之西倭寇來此不便往年出石湖出胥口皆滿載之
後因憚東北方官兵阻截欲假太湖走吳江以出海乃
去賊也夫其來既皆在於長洲也則長洲設險捍之宜
也吳縣為賊去路則逐之出境已矣兵法曰歸師勿遏
險要之設無乃為贅歟曰否所謂設險者團鄉兵於水
[002-65b]
口兩岸拒賊之入非拒其出也況賊可以從此而出亦
可以復從此而入方其出也謂之去路若回翔反顧即
來路也往年倭舶一由胥口犯洞庭為吳江水兵所阻
復還胥口從常熟而去一由石湖亦為吳江水兵所阻
跽拜求還水兵貪餌縱出莫舍漊去可以驗矣方其去
也吾兵嘗與之戰既犯兵志勿遏之戒及其復入不敢
與戰而直縱之皆由當時主兵者昧於方畧故耳兵法
曰擊其惰歸此之謂也設使賊出湖時督水兵者能尾
[002-66a]
而擊之縱不全勝必求向前脱不敢復回矣水兵船者
逐賊之正兵也在岸之兵不過慮賊登岸故設以待之
耳豈可不用兵船追擊而但恃夫陸兵乎或引兵法窮
寇勿追以辨水兵尾擊之謬噫是大不然窮寇者饑餓
窮迫以命相搏者也出湖之寇乃飽其所欲舟自為計
勢不相顧者也此在兵法急擊勿失之條何可謂勿追
乎要之已上所謂皆就今日倭寇言耳太湖之險萬古
不變倭患寧後能保無寇從西來者乎是今日倭賊之
[002-66b]
去路乃異時他賊之來路也險要圖説其吳縣千百年
兵防之定準乎
  吳縣巡司弓兵/數附
木瀆巡司
 在吳縣西南三十里木瀆鎮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
 邏
横金巡司
 在吳縣西南三十里横金邨洪武三年建設弓兵四
[002-67a]
 十名往來巡邏
甪頭巡司
 在吳縣西南八十五里洞庭西山設弓兵四十名往
 來巡邏
東山巡司
 在洞庭東山國初原屬甪頭巡司成化中巡撫都御
 史王公恕奏置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002-67b]
 
 
 
 
 
 
 
 江南經畧卷二上
[002-68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二下
            明 鄭若曽 撰
  長洲縣境圖
[002-69a]
 
 
 
 
 
 
 
 
[002-69b]
  長洲縣境考
長洲縣附府城長洲本古苑澤史稱周敬王六年走犬
長洲長洲之名由此漢髙祖十二年吳王嘗建倉於其
地唐武后萬歳通天元年始割吳縣北境置長洲縣乾
元二年改長洲軍大厯五年復為縣十二年陞為望縣
國朝吳元年革在城四廂録事司以東南東北二隅屬
長洲縣
 東至崑山縣界四十里西至在城吳縣分界一里南
[002-70a]
 至吳江縣界十八里北至常熟縣界九十五里東南
 至松江府華亭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崑山縣界
 五十五里西南至吳縣界二里西北至常州府宜興
 縣界六十里
[002-71a]
 
 
 
 
 
 
 
 
[002-71b]
  長洲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距崑山
   其道有三由婁門東行厯陸涇壩唯亭真義至
   崑山之西門者其中路也由葑門東行厯黄石
   橋金雞渰唐浦吳淞江而收界浦或收小澞浦
   或收新洋江者其南路也由婁門官瀆橋出陽
   城湖東行收西湖灘收綽墪收髙墟者其北路
   也中路官路也水陸皆可行乃正道也吳淞陽
[002-72a]
   城皆水路也皆道之間者也
 西並吳縣
 南抵吳江
   其道有二由葑門蔑渡橋南行厯尹山夾浦至
   吳江之三里橋者驛路也水陸皆可以行乃正
   道也由蔑渡橋東行厯黄天蕩尹山湖出同里
   湖之西口者水路也乃間道也
 北通常熟
[002-72b]
   其道有三由齊門北行厯陸墓蠡口吳㙮沈浜
   而至常熟之南門者驛路也水陸皆可行道之
   正也由閶門山塘橋北行厯同橋長蕩分程或
   從洛婆橋蕩口或從顧山楊尖以出華蕩以至
   常熟之南門者西北抝路也由婁門官瀆橋出
   陽城湖東北行至直塘分程或從支塘或從任
   陽皆可以至常熟之東門者東北抝路也二者
   皆水路也皆道之間者也
[002-73a]
 西北與無錫為界
   其道有二由滸墅北行厯望亭新安至無錫之
   南門者驛路也水陸皆可行乃正道也由山塘
   涇北行厯同橋虎丘分程或從長蕩泰伯鄉或
   從荇菜橋直北小港而行以出百瀆以至無錫
   之南門者皆水路也間道也
 東南與華亭為界
   其道有三由葑門瓦硝涇東行厯王母湖大姚
[002-73b]
   陳湖澱山湖謝澤圓泖而至華亭之西門者中
   路也由葑門東行厯黄石橋金雞渰唐浦甪直
   磧澳唐行而至華亭之北門者其北路也由葑
   門蔑渡橋南行厯尹山同里鄧邨周莊楊扇章
   練塘尤墪而至華亭之西門者其南路也三者
   皆水路也中路道之正者也南路北路皆道之
   間者也
  按長洲縣與吳縣雖同附郭而利害難易迥乎不
[002-74a]
  同蓋長洲分治郡城之東南北三方與崑山吳江
  常熟無錫華亭相接壤吳縣之所轄者諸山與太
  湖而已倭寇自江海而來不當其衝也長洲則吳
  淞江婁江陳湖陽城湖諸蕩四通五達賊舟無處
  不可至若東從劉家港越崑山則犯婁門北從白
  泖港福山港越常熟則犯齊門西北從江隂越無
  錫則犯閶門南從嘉興越吳江則犯葑門東南從
  七團八團經千墪浦入吳淞江散甪直等鎮高墊
[002-74b]
  等邨亦㑹於葑門在在可以衝入則在在當為之
  備但地方廣逺港汊浩繁不能一一設兵惟摘其
  險要者六曰陸涇壩曰唐浦曰鑊底潭曰夾浦北
  曰蠡口曰滸墅詳見各圖説於後
[002-75a]
 
 
 
 
 
 
 
 
[002-75b]
  陸涇壩險要説
陸涇壩在婁門東六里乃寇從劉家河西來必由之衝
也長洲之東境至陸市舖而交崑山縣界舊之設險者
凡三重焉官瀆橋營所以捍衞婁門為第一重也陸涇
橋築土壩建木城敵樓設團營於陽城湖濱所以為唯
亭官瀆二營之策應乃第二重也最東近陸市舖設小
唯亭營所以禦賊之來若外戸然乃第三重也以愚觀
之小唯亭者賊西行之正路也其南有沙湖北有陽城
[002-76a]
湖萬一賊計狡猾不由正路而由南北間道豈不反遶
出小唯亭之西乎故東境設險陸涇壩為最要兵備任
公環與倭寇鏖戰嘗奏大捷即此地也其北陽城邨團
營相城團營皆為湖防而設荻扁團營乃為彭渰而設
然皆羽翼陸涇官瀆不可無也
[002-77a]
  唐浦險要説
葑門東六里為黄石橋營又六里為金雞渰又六里為
斜塘營又六里為唐浦巡司乃吳淞江轉折而南處也
土壩在焉自此而東為甪直浦與崑山交界唐浦設險
所以遏寇從吳淞江衝來之患
[002-78a]
  鑊底潭險要説
葑門之東南三里有瓦屑涇在蔑渡橋北從此涇入厯
黄天蕩六里至瀆墅湖又三里至鑊底潭又東八里至
陳湖又東南至澱山湖又東南至泖塔湖陳湖曠野難
於設備鑊底潭有邨落聚兵於此則東可以控賊從松
江三泖而來之患
[002-79a]
  夾浦北險要説夾浦南險要另/見吳江縣圖説
葑門直南而行厯蔑渡橋營尹山鎮而浮橋鎖於水口
者夾浦也乃吳淞江之上流也東通澱湖三泖西對夾
涇港連太湖南抵吳江鶯脰諸湖北接長洲尹山諸湖
賊舟若至夾浦則南犯吳江北犯長洲勢不可遏矣今
夾浦設團營官兵而其東吳淞江章練塘又各設兵以
為夾浦外障兵營張掎角之形守禦協脣齒之固則長
洲之東南庶可以無患矣
[002-80a]
 
 
 
 
 
 
 
 
[002-80b]
  蠡口險要説
齊門外直北五里為陸墓又五里為周涇舖又二里為
蠡口巡司從此而北至永倉敵樓與常熟接壤所謂常
熟官塘是也通計團營之設者七無量營石家浜營夾
塘東西而立乃齊門外第一層險阻也陸墓營南橋鎮
營亦東西夾塘而設乃第二層也陸墓之北為蠡口營
蠡口之西北為冶長營冶長之東北為永倉營其形若
鼎足者乃第三層也塘之東為彭渰為陽城湖施澤湖
[002-81a]
直通常熟崑山二縣塘之西為長蕩為曹湖為黄埭塘
直通無錫縣若蠡口者真郡城之北門也能守此可以
遏寇之來矣此外又有錢萬里橋團營則緣郡城西北
空野其水與長蕩相連而設露城鎮團營則緣郡城東
北空野其水與陽城湖相通而設一則為婁齊二門之
羽翼一則為閶門之羽翼皆不可無者也
[002-82a]
  滸墅險要説
滸墅俗名/許市在閶門外西北二十五里南北運道之要衝
也戸部分司在焉居民稠密錢鈔出納無城堡可守若
寇從無錫而來乃必由之道也乙卯之秋倭寇五十三
人自南京至吳縣之横涇為官兵所截正由乎此其南
為楓橋商賈駢集乃入蘇之正道也又有虎丘山塘涇
貨物亦阜乃入蘇之間道也滸墅有備則寇自西北而
來均可以無患矣今議設滸墅鎮營其北又設望亭團
[002-82b]
營所不可緩焉者也
  長洲縣巡司弓兵/數附
吳㙮巡司
 舊在吳㙮後移齊門外北二十里蠡口北又稱蠡口
 巡司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唐浦巡司
 在葑門東二十四里唐浦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陳墓巡司
[002-83a]
 在縣東南五十五里陳湖東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
 邏
  長吳二縣倭患事蹟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
 閏三月賊掠諸邨鎮
  賊首鄧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分蹤出掠
 五月賊犯府城分掠洞庭諸山
 八月賊犯府城官兵擊却之
[002-83b]
三十三年甲寅
 四月賊至夾浦官兵擊敗之
  戰於陳湖斬首十八級生擒二酋
 賊犯府城㕘政翁公大立統官兵禦却之
  是月二十日賊首阿八王率衆分䑸而入一由唐
  浦一由唯亭二十三日衝婁門守者發銃箭傷死
  三賊賊乃退二十七日復衝葑門㕘政翁公大立
  提青州兵與戰勝之復退次日賊二千餘人焚劫
[002-84a]
  葑婁齊三門翁公統官兵擊敗之遂退往徐莊是
  時也府城之圍雖解崑山太倉常熟嘉定處處受
  圍在在請援地方之難未有甚焉者也
 五月賊犯府城官兵與戰大勝之賊宵遁至崑山
  初二日賊從崑山陽城湖衝婁門次日攻葑門山
  陜青州等兵出城接戰賊初意城中兵少見兵衆
  太叢戰數合我兵皆大勝斬獲傷死者甚多是夜
  賊不敢寐相背而坐遂遁回崑山之新洋江先是
[002-84b]
  備倭都司梁鳯屯兵真義舖為賊所襲輜重銃砲
  盡棄而走至是寇藉之以攻城皆鳯遺禍也
 六月賊圍府城大肆焚掠各門諸市鎮而去
  初二日官兵與賊戰於真義弗利百戸劉愛臣死
  焉賊遂進逼唯亭初四日抵婁門都督萬表帥親
  兵僧兵下八山兵千餘人禦之賊設伏兵掩擊萬
  師却走賊勢益張次日焚劫閶門至楓橋地方初
  八日賊分三支一由張家橋一由北新橋水陸並
[002-85a]
  進焚劫滸墅一由花園邨焚劫横塘横山東西諸
  邨落先是吳氓頑蠢凡在附郭二三十里内者妄
  謂寇不深入又惑於入城危急之言莫肯遷進至
  是親屬不能相顧倉皇無歸或浮湖中或之山嶴
  寇皆窮其所聚追逐殺擄哭聲徹天城下求入者
  不可勝計恐混奸細莫敢許兵備任公環獨身任
  安危日啓一門盤詰嚴肅魚貫而進間有一二奸
  細公命左右縛之賊以為神全活十數萬人竟無
[002-85b]
  他虞初九日賊回閶門上新橋兵備任公環總兵
  解明道帥官兵千餘人出城擊之斬賊二十餘級
  生擒一人賊氣少阻退走楓橋日暮聞我兵進城
  復至閶門十一日由石湖入太湖吳江知縣楊芷
  舉人周大章生員吳詰帥水兵邀擊於鮎魚口擒
  斬五六十人賊餌水兵由吳江平望而去
三十四年乙卯
 三月總督尚書張公經統大兵至即如松江
[002-86a]
  時張公經初統大兵至蘇州欲開府巡按御史周
  公如斗曰方今松江賊勢猖獗公不亟往恐賊謂
  公怯也張公意伺賊便馳擊之尚駐胥門周公方
  承監軍之命令諸將曰若曹不能禁戢兵士吾先
  㕘究矣諸將猶未悛周公乗小艇隂察之諸將覺
  而大懼請於張公星夜往松江所過肅然
 四月巡撫都御史周公珫巡按御史周公如斗奏免
 被倭州縣租税招撫流民
[002-86b]
  民自甲寅之變田地抛荒所在騷動二公連章請
  蠲本年田租上特允之巡按周公先得報恐府縣
  吏胥乗機作弊不俟撫院㑹議星夜揭榜通衢凡
  已收在官銀米盡行給散人心大悦歡聲動地流
  民皆歸復業小民免於從賊人至於今頌之
 五月賊犯府城入太湖由常熟出江
  初八日賊突至婁門次日至楓橋分二支一往滸
  墅一往木瀆西山等處焚劫十三日兵備副使任
[002-87a]
  公環與總兵湯克寛等提兵至木瀆巢賊賊預伏
  歘起我兵驚潰不能勝追至胥口次日賊入太湖
  與吳江水兵戰於湖中焚劫洞庭兩山一䑸為團
  長徐术等阻截自黄麻門從衝山漫山而下向空
  湖常州境去一䑸為耆民周瓚等所追至於獨山
  轉戰三四十合從無錫境去遇官兵不得進還入
  太湖其在滸墅者住劄望亭十九日分掠曹湖葑
  塘涇長涇黄埭二十三日太湖賊焚劫洞庭二十
[002-87b]
  六日進胥口次日由閶門齊門常熟官塘而去其
  舟十四艘皆䝉氊與濕被以防火器矢石云
 柘林賊至陸涇壩提督都御史周公珫巡按御史周
 公如斗親督兵備副使任公環總兵俞大猷等逐戰
 大破之
  賊自柘林分蹤出掠至李㙮滙厯張莊小崑山趨
  泖湖而北保靖宣慰司彭藎臣追之抵陸涇壩離
  城十里而近巡按周公如斗急邀巡撫周公珫出
[002-88a]
  婁門禦之而身御城樓令曰如賊不滅敢有渡河
  者以失機奏請如律兵備任公環帥師為前驅與
  總兵俞大猷游擊鄒繼芳守備王桂合力禦於壩
  上賊敗走獲其舟三十五艘斬首二十級明日賊
  復合夥揚帆而前我兵用銅發鑛燬其舟賊登岸
  兵備任公帥鈎刀手當其衝與賊鏖戰自辰至申
  凡二十合賊遂大敗斬首八百餘級我兵不損一
  人葢月之二十二日也
[002-88b]
 六月賊犯府城官兵出城禦却之
  初五日賊二千餘人自崑山至婁齊葑三門焚劫
  鎮撫蘇憲臣禦戰死焉次日至閶門屯洞涇橋兵
  備副使任公環知府林公懋舉總兵解明道分帥
  徐潁等兵出城𠞰之斬賊首五十餘級生擒二人
  賊奔楓橋復流劫太湖洞庭兩山
 八月劇賊五十三人流突至滸墅提督都御史曹公
 邦輔親督官兵𠞰之賊遁如横涇公盡殱之
[002-89a]
  十三日上江流賊五十三人突至滸墅先是提督
  都御史曹公邦輔聞賊至太平震動留都趨䕶陵
  寢㑹賊從宜興無錫而南欲由常熟沿海以趨柘
  林精悍異常轉戰三千餘里未嘗少衂蓋賊之梟
  鋭善戰者也公聞之星夜馳還賊已渡關矣公亟
  調集諸道兵與官屬約曰此賊深入内地所過不
  掠財帛婦女無乃為覘乎且以五十三人横行三
  千餘里莫之敢攖其易我甚矣我地形兵力為彼
[002-89b]
  所窺他日大舉入寇何以支之所不與僇力滅此
  賊寛縱出境者斬首以徇不爾貸復戒守令賊滅
  而後進城聞者無不股栗乃分授信地申主客應
  援之規以副使王崇古僉事董邦政㕘將婁宇率
  指揮張大綱武生車梁躡賊所向遇敵先登為正
  兵知府林懋舉通判佘𤣥知縣康世耀各領兵屯
  吳林廟之左北䕶郡城南扼賊衝為援兵嚴家兵
  左哨沙耆民兵右哨分突衝截為奇兵度賊走太
[002-90a]
  湖募水兵於湖濱東山巡司領船數十艘往來哨
  探為遊兵又度賊不走太湖必分蹤以牽制我師
  或棄金帛於道餌我嚴諭毋離伍毋拾遺是夜官
  兵射死五賊賊自浙杭厯徽歙蕪湖南都所向無
  敵至是頓挫大驚覺曹公兵難犯從間道沿山夜
  行至楓橋擒二義氓欲導出海二義氓私相謀曰
  此賊得至柘林蘇民無息肩之日矣不舍生以紓
  民命何面目見曹公乎乃故導之過閶門約㑹城
[002-90b]
  上曰吾導往絶地可速來擊之遂至寶帶橋橋㫁
  復至郭巷三面阻水官兵圍之三匝賊大忿臠二
  導者二人之功多矣/惜其姓氏不傳十六日夜潰圍過五龍橋奔
  梅灣二十日奔靈巖山二十二日官兵搜伏斬首
  七級賊夜奔鳳凰池二十五日奔木瀆復奔前馬
  橋二十七日曹公親督副使王崇古僉事董邦政
  知府林懋舉參將婁宇通判佘𤣥知縣康世耀合
  兵擊之賊殊死戰我兵憚曹公威令莫敢退縮嚴
[002-91a]
  家兵父子五人當其前鋒斬賊二十七人指揮張
  大綱崑山生員陳淮皆戰殁於陣賊夜遁之黄墅
  沙擄船渡湖巡船阻之奔楊家橋匿一民舍我兵
  圍而火攻之賊遁伏田禾中官兵追之不能得武
  生車梁獨以兵張兩翼呐喊索之賊遂露來召官
  兵還擊之賊遺金帛誘我兵卒陷一絶巷中官兵
  圍之矢砲叢入蕩滅無遺曹公以捷聞歸功僉事
  董邦政時督察侍郎趙文華聞此寇且滅急趨赴
[002-91b]
  之欲攘其功比至則曹公巳先奏捷文華大怒遂
  思所以陷曹公矣
  石湖之戰議
按石湖之寇擄巨舟十二滿載而出其衆三千餘人如
蹈無人之境吳江知縣楊芷舉人周大章以舟師邀而
擊之可謂壯矣斯時也湖水乾涸賊艱於行我舟輕捷
鑽竿鈎摶斬級十六賊長跽哀籲登岸問路此其勢之
窮蹙為何如乃天亡之時也設有精兵一枝劄火燒橋
[002-92a]
賊無小舟豈能飛渡哉使水兵不貪餌賊棄金帛衣包
不之顧而堅志攻賊賊豈能脱哉惜乎官兵觀望而莫
敢進獨吳江兵敢進而又縱敵遂使賊得長驅而去吳
江平望官倉民舍所過丘墟嗚呼此倭寇深入之始關
繫蓋不小矣昔晉劉牢之討孫恩恩敗而走懼官兵躡
之緣道棄物牢之兵利其有恩得脱走兵家之弊古今
不約而同有如此哉或曰兵志曰歸師勿遏石湖之寇
歸寇也如之何遏之曰不然所謂勿遏者其義有二一
[002-92b]
謂遏寇於入境之初則地方不至受害若歸而遏之則
荼毒已罹遏無益矣一謂敵有忿懈不可於其去而一
槩遏之蓋逃生之寇獸窮反搏須縱其出境而伏兵以
待乃圍師必缺之説也若飽欲而去則擊其惰歸豈可
坐視其行乎兵法曰因勢破之此之謂也
[002-93a]


[002-94a]
  崑山縣總論
崑山在府城東七十里東距大海有太倉為之藩屏北
距大江有常熟為之限隔偃然中處號稱樂土往年倭
人入寇首攻圍此四十七日何哉蓋世際久熙武備懈
弛所恃者衞所耳矣崑城無衞所襲取甚易賊若據此
為巢則東西路絶邏卒不能哨探而飛報上司不能㑹
議而調兵撫按分駐蘇松諸郡/兵備道專駐太倉城奏聞則不及聲援則無
有由是可以攻衝府治由是可以往返海洋倭之為計
[002-94b]
者誠審矣所幸築城於無事之時又值縣尹祝侯名/乾壽
賢與民死守井邑萬姓賴以全活竊考爾時賊至城下
者凡三支一從吳淞江菉葭浜俗名陸/家浜而來一從劉家
河太倉塘而來一從七鴉浦雙鳯陸路而來厥後屢犯
郡城皆假道於此若曽嘗聞之父老云崑山地僻而小
兵燹必無我太祖立國之初傳檄而定可徵矣以愚測
之大不然夫蘇州天下之望郡也崑山蘇州之望邑也
假如天下有事孰肯忘蘇州乎蘇州被兵孰肯忘崑山
[002-95a]
乎但受患不同應敵迥異若寇起中原攻掠城邑則崑
山之西境乃賊之來路也設險守禦其重在西若寇起
海洋深入内地則崑山之東境乃賊之來路也設險守
禦其重在東乖方而應之鮮不僨矣此以地利而言也
若以人事言之則崑山乃外縣也較之長吳附郭百凡
必咨稟於府必咨稟於憲院而後行者固有不同而其
在外邑之中局面亦異何也太倉嘉定濱海常熟濱江
各有將官提重兵控其外境外境之安危繫將才之高
[002-95b]
下州縣勢埒而權分有不能全主者崑山則操縱張弛
令得而専之罄一縣之力拯一縣之患雖不免於申達
而隨機決策之際無所掣肘無所牽制大抵與吳江同
但吳江當南北要衝春秋吳伐越越伐吳皆為用武之
地視之崑山惟當嚴備海寇不時偶發而中原之盜地
僻罕到者大徑庭也較量七邑崑山在難易之間顧邑
令之才徳服衆何如耳或曰崇明同乎曰其邑懸海又
當别論也
[002-96a]
  崑山縣境考
崑山古婁縣也禹貢揚州之域周為吳秦置疁縣屬㑹
稽郡葉子强題名記崑山秦疁邑也按/今嘉定縣有疁城鄉疑古縣治漢王莽時曰婁
治以縣有婁江得名漢書曰改/於王莽時今縣東北三里有婁縣
邨厯後漢吳晉宋齊俱𨽻吳郡梁天監六年分吳郡置
信義郡分婁縣置信義縣屬之今縣西二十里有信義
俗訛為/真義大同二年又分信義置崑山縣仍𨽻吳郡以
縣東有崑山故名崑山髙一百五十丈周圍八里輿地/廣記陸氏之先葬此山士衡兄弟生
[002-96b]
焉時人以玉出崑岡比之故名士衡贈從兄詩云髣髴/谷水陽婉孌崑山隂是也山今在華亭縣西北二十三
里蓋割崑山之境以縣/華亭而縣名仍崑山云隋開皇九年改吳郡為蘇州而
崑山信義二郡俱廢十八年復置崑山縣𨽻蘇州唐天
寶十年太守趙居貞奏割縣之南境及嘉興海鹽地置
華亭縣移崑山縣治於馬鞍山之陽大厯十二年升𦂳
二千戸/為𦂳㑹昌四年升望三千戸/為望宋改蘇州為平江府崑
山𨽻焉嘉定十年太守趙彦橚提刑王棐奏割縣之東
境安亭春申平樂醋塘臨江五鄉置嘉定縣元元貞二
[002-97a]
年以戸口計例陞為中州𨽻平江路延祐元年遷州治
於太倉在崑山東三十六里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僭據
遣將高智廣守之十七年皮福復遷州治於故所崑山/州治
遷太倉者凡四十四年至/是仍徙治於馬鞍山陽國朝吳元年知州費復初率
民歸附洪武二年復為縣𨽻蘇州𢎞治十年巡撫都御
史朱公瑄奏割縣之東北境湖川新安二鄉及惠安鄉
之半并常熟縣雙鳳鄉嘉定縣樂智即崑山縣/醋塘鄉循義即/崑
山縣平/樂鄉二鄉置太倉州本縣現管里三百三十八
[002-97b]
 廣四十五里袤一百二十五里東至太倉州界二十
 里西至長洲縣界二十七里南至松江府華亭縣界
 八十里北至常熟縣界三十六里東南至松江府上
 海縣界四十五里東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長
 洲縣界五十里北至常熟縣界四十五里
  崑山縣城池考
崑山縣城相傳為吳子壽夢所築今莫可考五代時為
盜所據官兵灌城而降則知嘗有土城宋時列竹木為
[002-98a]
柵則知雖土城亦廢古圖經云縣故有城然湮廢已久
宋時婁縣邨猶有城基其田尚有城裏田之稱墟落間
以城名者十有二今可知者七耳東城在縣東三百步/城雖莫考而橋巷猶
以東城名舊志云耕者於東寺後多得古城磚及銅箭/鏃疑即壽夢所築也 武城在縣西北漢書婁縣注有
南武城俗傳吳王闔閭起以候越城金城在縣東三里/世傳吳王所築今有金城浦 度 在縣東南七十里
相傳為黄巢所築今有度城湖西西鹿城在縣西一里/有唐卜將軍墓墓碑云葬崑山 鹿城 巴城在縣西
北十八里其地有巴王廟巴城湖瓦雉城在縣西北十/八里今湖亦以雉城名 顔縣城 浦城並古經所載
今莫詳/其處元至正十七年海寇方國珍犯境始築土城捍
[002-98b]
之周一十二里二百七十八步髙一丈八尺濠深五尺
廣六丈城有六門國朝𢎞治四年知縣楊子器建樓其
上各以方隅名之東曰賓㬢賓㬢門水關之南内外俱/有濠城介兩濠之間海潮
悍激土疏善崩弗克支逺知縣鮑龍欲為堅久之計白/於巡按御史舒公汀廣其址以達於顛顛用石弇旁皆
磚灰䕶之中實以土凡三十二丈城/始完固邑人大理寺丞周鳳鳴有記西曰留暉南曰朝
陽北曰拱極今曰/拱辰東南曰迎薰西南曰麗澤麗澤門樓/舊在麗澤
門上因礙學宫嘉靖二十七年巡按/御史饒公天民命改建水關之東嘉靖五年邑人都
御史周倫疏請築磚城不果十三年於東門外築水關
[002-99a]
一座上建門樓三間扁曰天風海濤十六年邑人大學
士顧鼎臣軫念崑山濱海土城日就傾圮脱有驚變無
城可守主議力請於朝時巡撫都御史歐陽公鐸巡按
御史陳公蕙知府王公儀於沿海州縣次第修舉而獨
先崑山既而陳公親履其地指授方畧仍故址甃以磚
下半用砂石/上半用火磚經始於十八年二月工竣於十九年五
邑人太常卿/方鵬有記各門扁額皆仍其舊每門置水關以便
舟楫朝陽門故無水關因缺焉時值承平民怨其勞後
[002-99b]
十五年甲寅倭寇突至首犯縣城攻圍四十七日億萬
生靈賴以拒守凡在城外者焚掠無遺人始服其逺覽
感其洪庇云寇退知縣祝乾壽増築六門月城及敵臺
二十六座又以東南北三隅相去曠逺起造敵樓三所
相為策應規制益壯麗矣
 城
  周圍二千三百八十七丈凡一十二里有奇髙二
  丈八尺比之鄰邑諸城特為堅固
[002-100a]
 池
  周圍二千三百八十九丈深五尺廣六丈有奇
 門
  陸門六詳見/前水門五惟朝陽/無水門門上有樓樓外有月
  城
 敵臺
  敵樓三座敵臺二十六座
 窩舖
[002-100b]
  二十六座
 雉堞
  四千五百八十七垜
[002-101a]


[002-102a]
  崑山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距太倉
   其道有三由玉龍橋東行厯馬涇奣子勝安舖
   至太倉之西門者其中路也由小澞浦或新洋
   江出吳淞江收青魚涇至太倉之南門者其南
   路也由八字橋厯黄昌涇新塘橋周市雙鳳至
   太倉之北門者其北路也中路道之正也南北
   二路皆道之間者也
[002-102b]
 西抵長洲
   其道有三見長洲縣水陸路考
 南接嘉定
   其道一由新洋江厯吳淞江千墪澱山湖而至
   嘉定之北門者是也
 東南與嘉定為界
   其道有三見嘉定縣水陸路考
 西北與常熟為界
[002-103a]
   其道有三由金潼橋李家嘴厯巴城斜堰唐市
   戈莊至常熟之南門或由李家嘴厯卯沙塘石
   牌灣唐市五衢至常熟之東南門皆中路也或
   從八字橋黄昌涇新塘橋周市雙鳳陸行下七
   浦塘或從雙鳳厯直塘支塘或從鵝腸涇厯周
   市任陽唐市皆可以至常熟之東門者其東路
   也由真義綽墪出陽城湖或由髙墟邨下傀儡
   蕩一水至常熟之南門者其西路也中路正道
[002-103b]
   也其餘皆間道也
  右水陸可通之路凡十有三雖皆崑山之所當防
  者然不能一一而設險也惟摘其中之尤要者建
  寨柵剏團營専駐官兵以為守禦之計其餘則惟
  以游兵行哨奇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矣計邑
  之險要凡有五曰奣子西曰千墪浦曰周市曰真
  義曰斜堰詳見各圖説於後
[002-104a]
 
 
 
 
 
 
 
 
[002-104b]
  奣子西險要説奣子東險要另/見太倉州圖説
奣子在縣治東二十里賊自劉家河至太倉南關折而
西北必由此以犯縣城嘉靖甲寅賊艘東來者無數皆
揚帆直入備倭都司梁鳳督兵於此因非信地故引而
北賊遂肆志無忌而崑山之禍慘矣為今之計惟設重
兵屯此與太倉兵船相為掎角賊寇來犯水陸交攻無
分彼此賊必不能飛渡而西迴翔出海我兵可乗之追
𠞰矣
[002-105a]


[002-106a]
  千墪浦險要説
千墪浦在縣治東南三十六里千墪浦自吳淞江起至/徐涇口止長二千三百
九十二丈五尺/廣八丈有奇乃如松江之大道也吳淞江自西南而
來新洋江北注之折而東行千墪浦南注之又折而東
南行夏駕浦東北注之夏駕新洋皆鹽盜出沒要區而
千墪之南如澱山度城諸湖至為險要千墪實當三面
之衝者也嘉靖甲寅賊自松江至菉葭浜將衝縣城備
倭都司梁鳳率兵屯此賊不敢西行而從夏駕浦出丙
[002-106b]
辰賊自松江循澱山湖而北直搗於此使當時有兵禦
之賊豈敢輕進哉舊設石浦巡司於西嘴甚為長策後
遷吳家橋則南去數里矣江中鹽盜豈能備乎為今之
計須設兵戍守於此仍復巡司於舊地而備弓兵之名
額庶縣城可無南顧之憂
[002-107a]
 
 
 
 
 
 
 
 
[002-107b]
  周市險要説
周市在縣治東北二十里與七浦塘相近七浦乃常熟
之界河也大而且長横亘數十里沙頭雙鳳直塘白茆
等鎮皆可相通賊若自東流突縣境此其必由之道也
往年賊攻縣城不克詣諸鎮召黨與集城下者七千餘
人實由此道而來如所殛殺二/大王之類故必設兵一枝屯戍於
此以固北門鎖鑰鎖鑰固則縣城可以高枕而臥矣
[002-108a]
 
 
 
 
 
 
 
 
[002-108b]
  真義舖險要説
真義舖在縣西二十里巴城巡司在焉其西三里與長
洲交界謂之界浦西北二三里為陽城湖東屬崑山/西屬長洲
北五里為傀儡蕩又北數里為巴城湖一名/包湖水澤環屬
舟楫通利鹽盜出沒真義實當三面之衝賊若由府治
而來必經此道蓋西境之咽喉也團結鄉兵與司兵協
守一則可以遏賊東下而為縣城之藩籬一則可以梗
賊南衝而為常熟之隄備誠不可不為之所也愚按國
[002-109a]
初舊制真義原無巡司𢎞治間始遷巴城巡檢司於此
哨捕盤詰以之禦寇不能也真義之北二里許有航頭
鎮者戸口頗繁且多巨族為之綱領嘉靖甲寅倭寇嘗
至鎮無藉本司自敢與之抗敵惜無策應耳有司若能
作興禮請大戸選練小民可得數百人縣之西境不患
無兵而兵自足不憂無食而食自贍矣
[002-110a]
  斜堰險要説
斜堰在縣治西北四十五里臨七浦塘七浦塘自白茆
塘西至陽城湖合昆承諸湖之水泛濫不常故築堰以
拒之賊若自常熟南行必由此犯縣境過此則水陸路
雜無險可據矣故必設兵一枝於此與常熟之兵互為
聲援庶賊可拒也或謂宜設險於巴城夫斜堰譬則門
戸也巴城譬則堂室也賊已入門而與之戰於堂室之
中使賊得以内攻孰若守門戸使不得入之為愈耶設
[002-110b]
兵之法與他地異特宜奏添一巡司於此而以諸湖打
牲手𨽻之有警則召集與弓兵協禦而取餉於官此則
水戰之絶技也弓兵之額亦須滿百如寨兵之制而後

  崑山縣巡司弓兵烽/堠附
石浦巡司
 舊在崑山縣東南四十里㳌川鄉七保石浦鎮宋祥
 符中設國初於真如觀署事洪武二十二年巡檢舒
[002-111a]
 琇始建署本鎮景泰二年移置千墪浦口嘉靖十年
 復遷吳家橋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烽堠十
 一座
   諸天浦口 石浦口  夏駕浦口
   陸巷涇  唐梨涇  新塘口
   張浦口  刁㜑舍  潭港口
   大直港口 千墪舖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002-111b]
巴城巡司
 舊在崑山縣西十五里朱塘鄉髙墟邨國朝洪武三
 年置𢎞治三年徙於真義舖東設弓兵四十名往來
 巡邏所屬烽堠十二座
   李長墳  綽墪   狀元涇
   圓邨   俞港邨  真義舖
   景邨   嚴家橋  黄巷
   徐公橋  夏尖   新邨
[002-112a]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舊有崑山鎮巡司在縣治西南興賢坊東即吳越
  錢氏崑山防遏使故址洪武十二年革去今巷名
  猶存其舊
  崑山縣倭患事蹟
嘉靖三十三年甲寅
 四月賊至菉葭浜縣城戒嚴
  時承平日久民不習兵城中火器兵糧百無攸備
[002-112b]
  知縣祝乾壽莅任甫一月倭寇突至倉皇無措令
  民繕器械塞城門為保禦之計延鄉士夫及諸生
  卜城分地而守初七日賊掠松江得志欲歸以吳
  淞道梗乃厯唐行青浦而北兵備僉事任公環帥
  師擊之弗利賊進逼安亭入縣境與任公隔吳淞
  江而壘越三日西行十一日至菉葭浜去縣三十
  餘里聞備倭都司梁鳯駐軍千墪之北遂從夏駕
  浦走太倉
[002-113a]
 賊入劉家河逼縣城
  十三日賊舟入劉家河者六十餘艘其先鋒百餘
  人駕三舸揚帆而入時都司梁鳳移軍奣子賊呐
  喊試之梁兵從鹽鐵塘走常熟賊知我兵怯肆志
  無忌直抵東郊新洋江口泊焉自是來者接踵焚
  劫屠戮沿城民廬一朝丘墟矣
 兵備僉事任公環遣兵來援
  兵備任公自太倉調遣沙兵二千來援盜賊充斥
[002-113b]
  州縣路絶沙兵從間道紆迴而行不能遽達賊偵
  知之以數舟張幟使人徉報曰任爺救兵至矣速
  開門納之守城民夫見之踴躍欲出識者曰此計
  也安有官軍近賊而賊舟不震動者賊計不行退
  入䑸後二日沙兵始至
 賊掠諸邨鎮
  賊舟屯新洋江分遣其徒詣各邨鎮焚劫雖窮鄉
  僻壤士女避難之處無弗知而至者由其擒土人
[002-114a]
  為嚮導故也
 知縣祝乾壽大索奸細於城中獲之
  賊至三日不犯城郭人皆疑之十六日諸生有夙
  興者望見馬鞍山顛有白衣人二皆以白扇指揮
  意其為奸細也遣人遍索之弗得卒之鼈殻洞中
  執而訊之曰未至時先遣十輩伏城内期十五日
  放火誘民夫下城乗間而登因天雨改約今夕白
  者吾暗號也乾壽亟下令凡來厯不明之人悉繫
[002-114b]
  獄慮有枉也命獄卒善䕶之惟慎其防又令城市
  各甲相覺察城夫不得離信地顧私室違者治以
  軍法是夕奸細放火受縳者八人始知擒者非盡
  奸細奸細或伏橋下或棲樹杪或隠菴刹或潛林
  墓夜聚曉散其蹤無常西倉脚夫五十人自相盟
  誓分伏要路俟賊奇行者擒之得劇賊一人乾壽
  百方誘之終不言肢解以徇既而得賊流矢其翎
  細書云陸成已殺阿荒仔細乃復大索之數日得
[002-115a]
  阿荒於濠間蓋即縣傍屠狗者也其來已三年善
  伏楣梁間人不見飛簷走脊特其末技云
 賊攻縣城
  縣令祝乾壽嚴督士民備禦民各一堞十堞一長
  五長一生措置秩然十七日賊負雲梯數十乗攻
  北東東南三門勢甚危迫時有登梯者城夫以長
  脚鑽禦之貫其頭顱猶忍痛上他賊以燕尾箭截
  城夫三指城夫亦弗言痛持鑽如故一時躡梯之
[002-115b]
  賊遂皆奪氣下匿墳菴將復攻擊乾壽使勇夫奪
  其梯火其廬賊乃遁去
 巡撫都御史屠公大山巡按御史孫公慎遣備倭都
 司梁鳳帥師來援復遣縣學生龔良相督戰無何召
 良相歸鳳遂冒功而還
  時賊往來歘忽凡大路皆絶聲援不通士民危懼
  縣令祝乾壽募敢死士善泅水者持蠟書間道夜
  行士夫亦附連名柬請兵八晝夜始達郡城巡按
[002-116a]
  御史孫公慎㑹同巡撫都御史屠公大山遣備倭
  都司梁鳳提兵而東鳳逗遛下雉瀆不敢進諸生
  季龍伯徐倬深夜縋出城上書於鳳持諍甚力鳳
  不為動縣學生龔良相時寓郡城戇入察院孫公
  盛怒良相叩首泣謝曰蘇州東南之重郡也崑山
  蘇州之重邑也崑山被圍兵餉俱乏數十萬生靈
  之存亡懸於救兵之遲速若救兵不至城必陷矣
  城陷則不惟國家二百年以來數十萬忠孝之民
[002-116b]
  死於無辜而賊據為巢進攻蘇州蘇州其不危矣
  乎天下財賦蘇州第一乃朝廷命脈之所繫也公
  縱不為崑山惜獨不為朝廷計良相桑梓之地知
  救祖宗墳墓為重冒威犯罪誠甘心焉孫公大感
  動稱羨而慰之曰子之言過矣吾兵已發事已濟
  子未之知耳良相力辨鳯影射不忠乞憲牌督戰
  孫公曰遍地皆賊孰齎牌乎良相復辨鳳兵潛於
  近地可及也請以身往孫公遂與牌令良相督戰
[002-117a]
  良相縋城而出獨行十里窈無人聲惟血膏荒野
  而已追至鳯所以憲牌示之鳯大怒欲殺良相良
  相不為動促之益力鳯不得已令良相先行瞰賊
  良相冒死馳至真義不見一賊也伏叢莽間覘一
  鄉人出行訊之賊已回新洋江還報鳯鳯大驚即
  與俱東㑹有憲牌召良相良相還郡城二十四日
  鳯軍九里橋乾壽令義官張國維迎之不答適有
  賊醉臥民舍鳯軍遇之擒斬數級抵暮屯兵真義
[002-117b]
  為賊所襲望風即潰而西火器二船盡為賊有鳯
  率殘兵歸郡徉報賊已擊敗遁去掩敗為功人皆
  憾之
 賊攻縣城
  賊得火器糾合精鋭益肆力攻圍燕尾鏃佛狼機
  鉛錫大銃一時合發殺人髙擲其顱於城上小兒
  貫槊盤舞以為戲吹螺鼓噪聲震山谷守者望之
  無不色土縣令祝乾壽微服乗城鼓衆作氣躬率
[002-118a]
  丁壯守埤老弱運瓦石揚灰沙晝夜力守不怠又
  與鄉宦朱隆禧王任用孫雲舉人歸有光丁允亨
  秦霑等籌畫便宜鼓勵監生吳諫生員張光紹潘
  蔚卿晉日亨陳淮柴秩柴輔元武舉郭龍韜等擐
  甲跨馬與賊接戰屢有斬獲且糾率士民悉力捍
  禦城得不破時賊欲據崑山為巢穴故蘇州各縣
  皆被攻圍而攻崑山尤急以崑山為蘇郡州縣適
  中之地得此為巢則沿海諸邑聲援俱絶進可以
[002-118b]
  蠶食蘇常諸郡退可以拒援兵也非乾壽措置有
  方鮮不殆矣
 五月賊攻縣城知縣祝乾壽於留暉門殛殺賊首二
 大王
  十三日賊糾諸縣精悍者凡七千人薄東關蝟集
  城下攻圍甚急期於必破乾壽鼓衆出城死鬭焚
  燬其舟賊遂轉向西關有驍賊數輩伐竹為龕覆
  以沃被械其中而運之潛伏其内餘各擁門為盾
[002-119a]
  列左右翼而進城上用機鏃火礟擊之舉不能入
  賊旋嚮城闕盡攜去壘石闖龕於楯鎚斲聲動地
  城不下者僅一板角聲震天與婦女號慟聲相聞
  乾壽衣短後手執金鉦鼓之莫可誰何顧見一老
  父指謂曰亟啓麗譙之木沸桐油雜厠穢熱沃之
  賊可擒也乾壽如教啓板熱油垂而灌之一賊方
  欠呻遽引之起則其渠魁二大王也縳置旗竿上
  射殺之令丁壯雜噉其肉頃刻殆盡賊遂雷號禽
[002-119b]
  亂而潰乾壽循城閲視小憇土神祠睨其像則所
  見西關老父也遂上其事列春秋祀是為有唐將
  軍西河卜珍去祠不數武蓋有將軍墓焉時皆謂
  乾壽至誠感神所致云
 賊解圍遁去
  賊圍縣城四十餘日賴縣尹祝乾壽多方捍禦殲
  其渠魁賊遂大懼十八日解圍宵遁於是各縣之
  圍皆解
[002-120a]
三十四年乙卯
 五月賊掠石浦等鎮
  川沙窪賊由松江周浦泗涇等處劫掠遊擊周藩
  追擊戰死賊遂屯駐石浦橋流劫石浦諸處
三十五年丙辰
 三月賊掠千墪鎮
  賊自松江循澱山湖而北直搗於此大肆劫掠
 五月兵備副使任公環擊賊於澱山湖東大敗之
[002-120b]
 六月賊薄縣境
  初四日賊二千餘人由吳淞江而來逼縣境民兵
  禦之遂西走郡城
 
 
 
 
 江南經畧卷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