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b0018 江南經畧-明-鄭若曾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一上
            明 鄭若曾 撰
  兵務舉要
 兵務有綱有目有急有緩有輕有重宋仁山金氏作
 通鑑前編而先之以舉要一卷挈其大綱揭其急務
 重務而剖明之俾人先醒諸心然後遍閲全帙釐然
 燦然至棼而不可亂至繁而不可遺至微而不可忽
[001-1b]
 若曾/自知寡昧言無倫次謹倣其體裁作舉要一册
 冠之簡端非敢泰然杜撰也或曰書之大㫖具見於
 凡例矣兹不亦贅乎曰凡例者作書之義例也所以
 叙吾一時纂輯之意見舉要者莅兵之綱要也所以
 備夫千百年統馭安攘者採而擇焉亦無惡其贅矣
  海防
蘇松海洋乃島寇内犯之上游也哨捕於海中而勿使
近岸是為上䇿拒守於海塘海港而勿容登泊是為中
[001-2a]
䇿若縱之深入殘害地方首當坐罪此總兵與參將遊/撃把總之任也兵
備道督責之巡/撫軍門主之
  江防
江防以拱䕶留都為重長江下流乃留都之門戸也遏
寇於江海之交勿容入江是為上策截殺於江中闗隘
營前沙狼山/靖江之類使賊不得溯流而西是為中䇿若縱之過
金焦礬諸山震驚留都罪在不原此參將遊撃把總之/任也兵備道督責之
操江巡江二院與江南北二按/院及江南北二巡撫軍門主之
[001-2b]
  太湖之防
具區西近留都東南北跨蘇湖常三郡宼易縱横須各
郡湖船㑹勦協逐勿容流注地方乃為上䇿此各郡守/事也兵備
道總之巡撫/軍門主之
  四郡
蘇松常鎮四郡脣齒相維利害相共賊至境也則當禦
之賊過境也則當追之賊犯鄰境也則當援之此各郡/守事也
兵備道督責之廵撫軍門/主之操江廵江二院同之
[001-3a]
  各州縣
太倉長呉等一十八州縣地雖各有統屬賊至而捍禦
之賊過而尾撃之賊攻鄰邑而翼擊之義與府同此州/縣牧
令事也郡守倡帥之兵備道督/責之巡撫軍門激勸而責成之
  各沙要害
沿海各沙要害所當責之沙耆民與沙船者也太倉州
崇明縣太鎮二衛各巡捕官帥之以哨捕兵備道授之
以命令齊之以賞罸有所廢置申請撫按二院而行之
[001-3b]
  腹内地方要害
各州縣腹内地方要害所當責之團長鄉兵者也其間
有當用民壯弓兵者州縣巡捕官與巡檢司帥領之此/州
縣牧令事也申呈撫按二/院兵備道郡守而行之
  御將
一今人但講練兵不講練將將者三軍之司命也將不
 得人則不能料敵不能任人不能馭卒安望其能成
 大功也向來狃於沿習喜用現成將官故兵驕將戅
[001-4a]
 難於節制為今之計練將第一練兵次之練者作興
 而駕馭之激勵而責成之非徒任使已也
一軍旅之事固當責諸武弁尤宜揀取文職而甄陶之
 若成就得真才幾人則拯溺亨屯他日有賴昔陽明
 先師克建武功大抵多文臣力也如擒逆濠一事伍
 松月首任其勞文武具備何代無之甄錄而使之有
 成在乎上之所用也
一軍門當崇將官之權隊長乃一隊之將百戸乃百人
[001-4b]
 之將千戸乃千人之將其權皆宜重若有營私自利
 者寜可詳詢宻察以正其罪不可輕准部士告訐恐
 堕其計乃激勸將官之一端也
  攬權
向來承平日久各處官軍養成驕傲卒難約束愚請一
言以蔽之曰節制節字即竹節之節節節而制之可使
千萬人為一人皆能致其死命得其死力如身使臂如
臂使指豈有尾大不掉之患乎明於節制之義可以御
[001-5a]
衆可以定亂
  選兵
凡選兵之法市井游猾之人不可用花鎗花刀之藝不
可用年踰四十者不可用偏見執抝者不可用好為高
論者不可用面白膽小者不可用衙門積年放刁玩法
之人不可用當取膂力強壯肉實筋粗目有精神貌類
樸實身體便㨗手足舒長知畏官府稍有福氣而年又
在三十上下者方可用也至於武藝則可學而成之臨
[001-5b]
選之時不可以此為主
  養兵
一養兵有三曰養之之地曰養之之法曰養之之數糊
 塗茍且而行不可也向來區畫靡定民苦於煩瑣宼
 至曾不得夫兵之捍庇何貴乎養兵耶今後必須分
 别黑白如何為一時之權宜如何為千百年之久計
 規模定而次第得然後為善
一兵以食為先必須糧餉儲足斯平日捍禦之方臨事
[001-6a]
 征調之䇿可以無往不利顧欲兵堪用尤須重練兵
 者之責而後可如止圗一時權宜之術而調募素無
 訓練之卒并派養兵之費於民間恐募兵加賦甚非
 聖世經久之計也
一欲為千百年久長之計須奏復祖宗之兵額欲復祖
 宗之兵額尤須奏復祖宗之糧額
何謂兵額每衛設千戸所五每所設官軍一千一百二
十名每縣設巡司弓兵若干名又設民壯若干名是也
[001-6b]
今以蘇州一郡言之蘇州太倉鎮海三衛該官軍一萬
六千八百名巡檢司三十一共設弓兵一千一百八十
名八州縣共設民壯一千九百三十名通計軍兵民壯
共一萬九千九百一十名内除弓兵之扣解操江衙門
者三十六名民壯之扣解操江衙門者一百二十三名
又除巡鹽民壯一百七十四名俱當扣聽外其餘一萬
九千五百七十七名兵額不可謂不多矣向因承平日
久干戈不用借軍以運糧逃亡役占缺伍又多今當有
[001-7a]
事之秋可不亟行奏留與處補乎因弓兵民壯不堪上
陣將弓兵裁省一百五十四人差操民壯裁省七十二
人共扣充募兵銀二千三百六兩豈非亟當復舊者乎
夫以一萬九千五百七十餘人分為水陸二枝每枝編
作二班或四班按季輪畨至府城與水寨精練務期轉
弱為強人人可以殺賊名名得其實用何患於防汎乏
人乎此之謂不必募兵而兵自足也
或問如何奏留曰沿江沿海衛所官軍仍留以備倭寇
[001-7b]
查無倭患去處之軍另撥上運
或問如何處補曰兵備道督責該府州縣正印官通行
查選汰其老弱不堪與市井棍徒補以精悍餘丁及貧
民之願應例告充者
或問如何輪畨赴練曰常以一半屬之本處衛所州縣
就便訓練防守汛地一半屬之巡捕官領赴該府團操
水兵則領赴沿海水寨團操更畨代换巡撫軍門坐委
知兵武弁一員假以把總名色為之統督郡守為之監
[001-8a]
督公同訓練兵備道以時閱視若人人皆善戰在在皆
精兵各官乃為稱職否則他事雖賢亦論怠曠一州七
縣各可得兵一千餘人分守地方江邊海邊水陸兵又
可得一萬餘人分守塘港小警則各自為戰大警則互
相應援行之三四年兵日益精一可當十十可當百島
寇安敢犯境乎
何謂糧額我國家祖宗之制每軍嵗給月糧臨戰又給
行糧向因缺伍戸部以存糧作羨餘别用一旦有事督
[001-8b]
撫軍門又題請别項錢糧用之今欲奏復軍額可不奏
復原糧以還諸軍乎與其裁減弓兵民壯以充募兵之
用何如不減其額現成各有身銀不必别養募兵之為
愈乎此之謂不必加賦而食自充也目今募兵費銀無
算寇至之時既不得其實用寇退之時又反受其憑陵
而軍丁之月糧弓兵民壯之身銀未聞因其不堪上陣
而不之給也哀哉斯民受重賦之累困苦極矣何辜而
復出此養兵之費乎如能復祖宗朝之舊規幹今日之
[001-9a]
實事只是費得朝廷一倍
  練兵
一兵士宜令屢經戰陣屢立戰功將官親自選用就令
 訓練督戰則情義孚而恩威積臨敵自可制勝若募
 兵者一人練兵者一人領戰者又一人則選練必不
 用心而兵將亦不相識斷斷乎取敗此向來之宿痼
 也非軍門救正之不可
一練兵之法有五一曰練膽二曰練藝三曰練陣四曰
[001-9b]
 練地五曰練時今惟日期赴演武塲中操演非也
何謂練膽有所畏有所恃是也葢軍士畏賊則不畏我
平日武塲中操演信賞必罰常如在陣時使兵知我之
威必不可犯灰其退走之心遇敵而忘之是之謂有所
畏也聫屬隊伍有法譬如敵擊吾左恃右必救敵撃吾
右恃左必救敵擊前後首尾互救氣勢常壯敢於攻戰
是之謂有所恃也
何謂練藝軍中實技惟楊家長鎗李家短鎗與福建之
[001-10a]
藤牌钂鈀處州之&KR3519筅五兵相衛可以必勝鳥嘴銃乃
今日利噐自非有衆能短兵接戰則亦有時而窮刀鎗
藤牌最利禦長副總兵等官宜督同教師勒兵分習務
期精熟有實用比試之日管操官分辨生熟開掲軍門
閲比賞罰其習花鎗花刀無益實用者一槩勿取
何謂練陣今之兵知合而不知分不論衆寡俱團作一
堆前者遇敵後不能應至為可惡兵法云陣欲疎戰欲
宻行陣間須縱横皆有逵巷可以馳馬整齊行伍前視
[001-10b]
心後視背左右視兩肩如孫子教吳婦人秘法而又習
疊陣法畨休迭上否則宻陣而戰反疎矣又今之兵知
進而不知退夫退非大班散回之謂乃遂隊抽代之謂
也若收兵無法則為敵所乗我兵見敵追來紛亂而不
能整此二者歴年之大敝也不可以不戒其他金鼓練
耳旌旗練目坐作擊刺練手足之類乃常法也亦須慣
習則進退有度可雜而不可亂乃為盡善
何謂練地古之陣法有方有圎有銳有横有直皆因地
[001-11a]
而異用也若但於武塲中操演而已則遇敵交戰之地
安得廣平方正亦如演武塲者乎善將兵者過山即習
登躡之法過水即習渉行之法過街衢即習巷戰之法
過林麓即習設伏搜伏之法過田塍即習分行合捕之
法地之近者令軍士分投識認地之逺者置嚮𨗳畫圗
哨探務使水陸險要人人不迷而後可
何謂練時時有寒暑晝夜雨𤾉風霾須令兵士平日習
慣任重逺行之態常常各帶雨傘一把青布傘袋一條
[001-11b]
筯一雙漆碗一隻備渴鹽梅茶或酒一小竹筒每隊共
置銅鍋或鐵廣鍋一口不論操演調發行止宿食兵不
得離隊隊不得離哨哨不得離營每哨日設一兵巡風
百總輪督無容擅離隊伍在外散行飲酒生事違者軍
法重治則是無時而不練習習慣於平時則臨陣饑寒
勞苦皆能耐之矣此法不但可以耐時亦定心志壯筋
骨長氣力大有益於軍士
一八陣圗六花陣之類乃營法也分派隊伍之死規模
[001-12a]
 也古人之糟粕也臨敵致勝不在於此何也營自營
 陣自陣戰自戰營也者止之陣也陣也者行之營也
 臨敵時須以營陣中人逐隊調發交戰運用變化全
 在此心若依古圗不可行也今之將官非脫古陣法
 而自作聰明則泥古陣法而以之敵愾安在其能制
 勝也為將者宜知此義
一我兵向來取敗端由不知地利與不習熟埋伏進攻
 之法今日練兵須重乎此
[001-12b]
一島寇不利水戰其所利在於田塍窄狹之處乃其所
 素習耳古所謂一曰得地利是也我兵向來只在演
 武塲中訓練演武塲中何曾有田塍乎今須於秋收
 之後及春耕未動之時引兵就田野中演習狹塍遇
 敵分䑸衝撃之法如何下水如何赴淖泥中行如何
 約㑹如何合圍縱横曲折無不便利斯可與敵相角
一將官平日訓練軍士號令營藝須照臨陣一般其臨
 陣也即以平日所習者用之則操演一日有一日之
[001-13a]
 效習熟一件得一件之利若今演武塲中所演者通
 是虛套而臨陣之真法真令真營真藝無一相合則
 耳目生疎雖操演千百年何用哉
一凡至演武塲閲兵數萬不用按籍可以一覽而知其
 數一卒不遺者有隊法也隊法即陣法韓信多多益
 善在此
  設險
一險要有二曰境外曰腹裏在境外者須設兵為長久
[001-13b]
 之計在腹内者不必長設但當臨時以素練之兵相
 機撥守葢設兵太濫則力不能及也
一腹内險要須以巡司為重増益其弓兵之額而精練
 之不但大寇竊發可調之以協勦而鹽徒土盜彼亦
 能巡捕矣其次則須用本地大戸免其差役責之以
 出壯丁團練守禦舍此之外更無良法
一險要中有原無地形險阻而實不可不設備者如太
 倉崑山之奣子崑山長洲之陸市是也地當交界兩
[001-14a]
 處皆當團兵協守然須分辨賊來處當迎而拒之賊
 去處當尾而追之不可但顧其界内無事而已握兵
 者宜申嚴此令
  分合
一春汛之期不過三月将終四月將半小陽汛之期不
 過九月将終十月将半過此則非風汛所利矣宜於
 每年三月九月初各官共分信地領船出海防禦春
 汛至五月終小陽汛至十月終撤歸此每年防汎/之分合也
[001-14b]
一海濵地里廣逺欲一一屯兵分守雖竭蘓松之力不
 能也惟擇要害為寇所必登必經之處設備則可耳
 若軍令素行凡賊寇登岸衆軍爭相救援擒賊與逐
 賊亦何難哉江濵亦然此海邊派兵/之分合也
一祖宗朝設衛所民壯弓兵四散分列有事則差都御
 史捧勅提督之正欲其聨屬調度互相維持而應援
 也往年倭寇攻郡城州縣不救攻州縣城郡不救攻
 衛所亦如之一處兵力幾何而可以獨禦哉必也處
[001-15a]
 處以一半兵守土一半兵聽調或揆賊所必經之處
 而留其聽調之兵俱作守土或揆賊所必不到之處
 而守土之兵俱調征伐則兵常不患其寡勢常不患
 其孤而祖宗命官之初意得矣此内地派兵/之分合也
一兵之勝負不在衆寡而惟繫於精練與節制分合何
 如且如領兵三千分為三支每支九百人張掎角之
 勢常以一支當敵二支治力更畨而進當敵者為正
 兵專司截殺治力者為竒兵專司接援另以三百人
[001-15b]
 仃哨設伏寇雖億萬吾以寡而擊之有不勝哉縱遇
 強敵難勝吾亦豈至於敗哉向來戰將常有合而無
 分以至敗衂不可以不戒此臨陣進兵/之分合也
一古人收兵不茍其行陣中常有逵巷戰酣欲罷則逐
 隊相間而抽常存一半與賊對立一半逐漸縮退若
 干歩而止俟對立者抽囘乃又退縮若一齊囘身轉
 歩背賊而走豈不招敵追襲乎此在陣退兵/之分合也
  賞罰
[001-16a]
一捧勅命旗牌大臣一入演武場便當以軍法行事不
 可姑息務使威令得行於司府司府之令得行於副
 總副總之令得行於千總千總之令得行於百總百
 總之令得行於隊長隊長之令得行於兵乃是軍法
 若太阿之柄不肯素持直至臨陣方驟然行之豈能
 有濟賞罸須不踰時使利害近在目前則人思奮而
 功易成今有經數年不與覈覆者雖終不免然豈足
 為勸懲乎願深維之
[001-16b]
一海中擊來船比擊去船難於十倍蓋去船劫財已滿
 賊氣已惰擊之甚易殺一賊止是一賊而已若殺來
 賊一人不知全却好人性命若干其功不可同日語
 也須分别明白輕重其賞則賊來人自爭先奮擊間
 有登岸者寡矣其說詳見荆川續藁字字當玩味
荆川云再三沈思制賊小船衝突之説灘淺處多釘暗
樁薄皮船遇之必碎此一説也先發制人一著惟有望
斗上做工夫然必須以利使人惜不得銀子每夜各水
[001-17a]
軍編定福船十隻每一隻望斗人一夜給與銀一兩使
一夜常有人坐在斗上者看賊動静雖月黒之夜若擡
船撑船未必無一把兩把火光我船便可做手脚不患
於大船趕賊不上也月明之夜則斗上纎悉必見正與
彼四層望樓是對手至如小船叭喇唬八槳船宜多置
銃手即不戰亦宜量與給賞多布之八槳叭喇唬等船
中火器既多賊來便死打又有望斗内人先報動靜不
患於小船制賊不下也一隻船望斗人每夜與銀一兩
[001-17b]
毫釐不可少就是一月浪費銀三百兩亦說不得支得
一月賊必擒矣恐惜費悞了大事望斗人若報賊的當
水軍因以成功則望斗人即當給與衝鋒重賞若有誤
事定以軍法斬首葢賞重則罸亦重也每夜與銀一兩
分毫不可與頭目侵尅必使望斗人一一得實惠
一勝敗之迹有闗於人事者有闗於天意者闗於人事
 者須表章之以為後人之法闗於天意者特僥倖耳
 其所闗繫至大賞功者不可混施
[001-18a]
  兵戒
一賊計有五其初至也必據海濵地方以結巢其深入
 也必擒我民以為嚮𨗳其合戰也必先設伏以誘我
 兵其野掠也必偽攻城以杜出援其戰敗也必撒金
 帛於道路遺貨物於巢穴誘人爭取而來襲而脫走
 或棄旗鎗我兵手執之自相疑惑向來賊之得利與
 我兵之致敗首在於此兵法曰知彼知己須知而預
 備之勿蹈前轍
[001-18b]
一賊出洋而官兵斬獲乃賊之詭計也其船皆空船故
 留遺物在内耳其人皆擄去良民賊䑸前去姑以此
 而餌我耳諸將欲報功不計其虚實也在上者不可
 不知
一向來兵家之敗多由割取首級一人得功陣上數人
 奪之不暇再進又因爭縛生擒及檢取賊所遺財物
 婦女最為悞事今後兵士有此須軍門查究將官不
 能節制之罪斬將官之首以徇庶前弊可革也
[001-19a]
一我兵向來與寇戰多無老營取敗常在於此營也者
 三軍之家也安營有法則兵無衆寡俱可藏納食息
 備禦如處城堡與敵相持進退皆無患若不結營則
 收兵無歸宿之地萬一不利何所恃以退保乎此須
 軍門著實計較將官而後可
一自古善陣之將未有不藉應援以成功者向來各官
 兵每秦越人相視孤軍禦敵端由限時與限程之法
 不明故耳若畫圗填定某處為某將官信地其左為
[001-19b]
 某處某將官相去若干里限幾時刻可到右前後亦
 如之處處皆以專駐之官為主四近為援賊至一處
 則四援不被賊者星火提兵從間道救之不救者以
 失機論仍嚴查兵至遲速若寇賊到久而援兵方至
 者亦以失機論如此則哨報者不敢慢躱閃者無所
 容而當敵者常有所恃而易於取勝矣
一軍中弊最多惟重大㨗論功而勿重零斬則弊自少
 矣何也今人不務合陣若論零斬則芟刈民頭以飾
[001-20a]
 功次所殺非真賊也
一島寇若登岸我兵船在海者不宜撤去宜留與賊擄
 為歸計我岸上兵逐之下海然後尾而擊之不然閉
 門逐犬獸窮反噬矣
  附錄日本圗纂内一欵云倭舶之來每人帶水三
  四百觔約七八百碗每日用水五六碗極其愛惜
  常防匱乏海水鹹不可食食則令人泄故彼國開
  洋必於五島取水將近中國過下八山陳錢山之
[001-20b]
  類必停泊換水葢水不可以久留故也海洋浩渺
  風濤叵測程不可計遇山而汲亦其勢耳其遇山
  而登非獨汲水或覘登泊之遠近或覘我兵之虛
  實然後下海或拿漁戸或拿樵夫逼問消息使為
  嚮𨗳在船亦候潮大水滿之時方敢深入而每月
  初一二三四五六十五六七八九二十等日以時
  定之又在子午此日此時皆潮汐長大之水也灌
  諸港浦無不深滿塗礁無不平沒水脈無不通流
[001-21a]
  凡水陸官兵當此時汲汲然隄備又於每日晨昏
  升旗放銃於海表之高山先聲振奪望聞畏之使
  其知我有備不敢登泊也
  兵器
一今之器械多無益於實用其故起於侵漁也當未製
 器之前營求領造一費也委官常例二費也吏書庫
 子侵尅三費也匠作冒破四費也以故造作不堪用
 深可痛恨至如鳥嘴銃不惟無用且悞事匪輕今而
[001-21b]
 後制器須令知兵主將亷且明者自為料理無徒付
 之委官製完解送巡撫軍門逐一親驗一件不良一
 兵性命所繫其身且不能䕶又焉望其克敵乎故須
 軍門件件經心件件過目必得實用方可若查驗出
 仍前作弊重究贓罪責賠無貸
一造船必用使船之人則造必堅固使船就用造船之
 人則使必愛惜若委一班人造之又委一班人駕使
 之則侵尅暴殄不堪用不耐久推調影射難詰其罪
[001-22a]
 難責其償或又云官造不如私募若移修造之費僱
 沙耆民大戸自造新船就委之以出洋尤為易簡而
 有實用是亦一見也
松江府海防同知鄭元韶條議三法切中時弊併錄於
後以備㕘考
一常年修船每為捕耆躭延虛冒或至臨汛尚未告完
 萬一不測悞事匪細且凡興工之時寒沍將臨灰油
 易凍人力難施若非定以限程益滋怠緩須定派各
[001-22b]
 府應出工料銀數即動支解給俱以該府解發到哨
 之日為始責限捕耆於十日内辦完各料就將各船
 上塢興工該港把總指揮等官隨具興工日期一呈
 院道一報海防官各知㑹仍限如福船拆造者六十
 日輪三年四年修者四十日一年二年修者三十日
 蒼沙船拆造限五十日重修三十日輕修二十日小
 哨叭喇唬船拆造限二十五日重修十五日輕修十
 日各如式堅完捕盜水兵耆民舵工口糧限内准給
[001-23a]
 一半與兵食用一半抵助工料過限不完把總等官
 通行報將各捕兵口糧俱截日住支候工完另議施
 行若該管官曲為隠䕶開報不實從重㕘究庶工程
 易於就緒錢糧不至冒破矣
一舟師一覽本為冒破而設每修議價似輕及親自登
 舟驗一板查一椇非艕發青苔即木遍白翳非棚多
 斧㾗即灰路多脫何者始修之官尅價專用舊木既
 修之後䕶守不思逺圗耳吳下木植本異閩中加以
[001-23b]
 燥濕不常略無蔽覆風稜損蠧恬不能防而舟中猾
 捕頑兵或乘酒醉而中艕小便者或煮飲食而亂潑
 鹹水者或棚上而用斧砍柴者或擲柴而撞起灰路
 者外既失䕶内復多戕雖嵗費萬金秪日稱朽敝耳
 竊見吳下人家每造一船必作一水房居之以故濕
 漏不侵船身經久閩中海鹽二航無事時月眠桅閣
 櫓覆以篷蓆故臨用有賴今欲船作水房不能也而
 篷蓆一端似可倣用除今修造俱一一親驗尺寸舊
[001-24a]
 木不用外修造甫成則令捕盜水兵匀出篷蓆由兩
 艕以及桅櫓盡加遮葢汛月方行揭去至汙溺潑水
 砍柴撞灰等事嚴行查禁海防官每月到船一驗每
 失一篷蓆損傷一板捕盜罸銀五兩貯候修船之用
 水兵查實責革又照今嵗議修之價已出格給發後
 恐奸頑哨捕援例陳乞不遂則稱船尚不堅自此乞
 除衝鋒破浪當令海防官驗修外餘船悉依舟師一
 覽年次給修無得增減分毫若稱大壊而原給不及
[001-24b]
 即係捕盜水軍䕶守不周之故責令賠補督修既嚴
 捕兵復知愛惜港無不固之船而汛無不禦之寇矣
一各港戰船常年定估修造料價不為不厚但恐捕盜
 水兵復蹈舊轍希圗侵尅或將舊料改新或仍釘稀
 板薄以致不堪駕用元韶日夜思維圗革宿弊未得
 其方合無將粘連式様翻刻印刷即以海防官闗防
 印葢其方每捕盜一名分給二紙令其備將用過物
 料細開某處用某尺寸徑某木若干根某處以舊木
[001-25a]
 改用某處用釘若干灰油若干其各槓椇亦照此填
 注船工完日取將一紙呈送巡撫軍門以一紙存留
 海防官處聽軍門或親臨或委官抽掣查驗稽紙驗
 料則有無冒破是否虛應一覽之餘情偽畢見矣
  票式
某港哨官某人下
 某船捕盜某人船樑頭濶若干今或改或/仍舊
 估給工料銀若干
[001-25b]
  一底&KR0008用   徑若干木幾根鋸板若干厚
  攙用舊木若干餘若頭尾&KR0008水底艕&KR4483&KR0008牽河樑
  頭桅夾桅座披柱上下金覆獅&KR0008&KR2827等項俱照此
  開載其用過人工灰蔴釘油之類亦俱開數在票
  在船增置槓椇若篷桅柁索各件盡數開入以備查核
  重守令
一治道須有根柢擇守令是已守令若賢則凡可以利
 民者無所不用其極民心愛戴雖從賊者皆歸化而
[001-26a]
 捍賊否則寇未至而民先困寇將至而民益擾良民
 且懷叛亂之思矣兵食有無何足恃哉
一守令乃親民之官茍不得人則上司雖有好官行好
 事不得實惠及民所以自古國家慎重此職欲重郡
 守之職須奏請於朝揀天下郡守治行高第者徑擢
 為都御史則監司不敢窘辱之其職自重
一州縣有濵於江海者有懸於江海之中者有居内地
 者懸於江海之中如崇明靖江是也四面受敵勢甚
[001-26b]
 孤危若非愛民如子老成機警之人不足以任此此
 令之最難得者也須奏請其人久其任便宜其權不
 次其擢遇變則上官多方以協助之其才得以展布
 則可以遏寇於上㳺而江干海壖大得其外䕶之力
 矣其次為濵於江海如太倉嘉定常熟江陰之類必
 資内安外攘之才此亦令牧之難稱者也不可與内
 地州縣例視葢無事與有事不同無事之時凡負一
 長者不問其地皆可任使一有事焉則才鈍者袖手
[001-27a]
 而張皇矣古者論君道則曰擇相臣論相道則曰擇
 監司論監司則曰擇守令今制天下之官皆選於吏
 部雖與古法一同然地方利害責在撫按豈可照常
 資格用人而不與朝廷請㫖乎出格之言恐似近理
 望採而擇之
  守城
一守城必宜行保甲之法而施固結人心之恩方是守
 之之本不然計雖詳無益也試觀崑山被圍而搜獲
[001-27b]
 奸細陸成阿荒在城内潛居者已三年可見矣故城
 池之保否惟存乎守令之賢否何如擇守令者乃軍
 政之第一義也
一城池有闗於一方之利害者有闗於數百里之利害
 者闗於一方之利害者一守令慎之而足矣此守令
 之事也闗於數百里之利害者豈可僅以一守令支
 之乎此須鎮以重兵援以郡帥其城無恙則敵人不
 敢越此而他攻即有所攻亦無闗繫而非敵之所必
[001-28a]
 欲取以為巢穴者矣是所守雖一城而所庇吾不知
 其若干城也若不論城之輕重緩急而漫焉以居之
 其身之所居則力為之救而其所不居者雖有闗繫
 亦聽寇賊攻取則所守皆為無用軍門宜軫念之
一從來城守攻破者十之一襲破者十之九襲破之説
 有二一是伏奸細於城中放火守城者奔救則敵乗
 間而登約奸細上城照㑹踈虞用雲梯登至垜口揮
 刀殺人守者驚散賊從此而上故守城之法須設兵
[001-28b]
 一枝專司救火先布號令不許守垜者下城凡賊登
 城多在下半夜乗人疲倦故也又多在黎明守者散
 班故也把守之嚴賊豈能襲我乎所苦者盤詰奸細
 甚難葢奸細乃本地之民賊拘其家屬劫其内應烏
 從而覺之今之盤詰者多在城門内使賊假裝吾民
 從此擊殺門豈能遽闔乎又或閉城太早止通一二
 門出入愈衆則盤詰愈難不若大開各門門外盤詰
 而兵衛設於門下方善
[001-29a]
  土寇
一凡海賊一起陸地之賊乘機竊發所謂土倭子是也
 民家不能抗禦惟行保甲之法可以除之
一海中沙民不三四年輒一嘯聚致動官兵倭患寜息
 之時即當防範防範之法有四其一是齊民無故首
 亂必遏絶其萌不可用招安之䇿萬一不得已而用
 焉必播告之曰除渠魁某人不赦外其同黨有能自
 首及縛首來獻者皆宥其罪仍加以賞其一是已招
[001-29b]
 者不可殺其一是再叛者不可招其一是新起者必
 撲滅於微然防微杜漸者守令燭其機而招撫殱魁
 者監司嚴其令豈可今日截殺明日招安反為敵所
 侮宜審之
 
 
 
 江南經畧卷一上
[001-30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一下
            明 鄭若曾 撰
  南畿總圖
[001-31a]
 
 
 
 
 
 
 
 
[001-31b]
  南畿總論
南畿勝勢在長江留都守禦舟師為急徐潁跨中原瓜
連豫省淮安控徐揚魯齊文武重臣開府作鎮雖職漕
撫而聨絡兩京廬州民多游手野有遺利鳯陽地當衝
繁財力冗費豐沛之間濁河泛濫幾淪魚鼈轉餉既艱
民亦凋瘵决嚙之患濠泗尤棘揚有鹹臺富商走集民
頗豐洽俗亦浮靡瀕湖農田塗墊為患安慶當長江委
流東約全楚為江表門戸徽州山多田少民逐末利風
[001-32a]
俗用偷池在山麓江滸寇盜竄伏鎮江鑿山通漕江潮
下上榖土歲易利歸豪右蘇松常三郡市浮於農文勝
於質加之田賦不均税徭日困沿海兵戍本以備倭而
濵海濵江之民擅魚鹽之利間作弗靖出没江湖肆行
剽劫以故江防海備並為急務云
  備留都六議
長江天塹晉齊間事耳自烏珠巴延渡江江難恃矣南
震則楚粵閩浙俱不可固今戸部食糧之軍四萬餘兵
[001-32b]
部所操之軍二萬餘布置江上惟三四千之浙兵䕶衛
府寺惟一千之標兵倉廩雖實計日可盡三部之庫合
之不過百萬守城之具百無一備夫池河一帶為北來
關鑰南唐之亡繇此失矣則添兵設將築關置堡宜議
一也𤓰儀為江北之門戸而海門一帶巨盗出入龍潭
一渡直接儀真宜各置臺立軍戍此宜議二也安慶太
平據留都上流宸濠攻安慶不下故不得直抵舊京太
平乃開天首郡城高不能勝中人之垣六合聚糴之地
[001-33a]
縣尚無城能無增築宜議三也東壩為古來通吳越之
路吳越盜發自當取道於此創堡設兵以防其决宜議
四也京城太廣而定淮金川儀鳯神策諸門寂如山林
故靖難之師從此而入不如自鐘鼓樓一帶至清凉山
後止横築城一道勢既直㨗守力簡省則宜議五也六
朝城不統一雖屢有城下之師尅一城而數城守在如
烏林新江臺城清溪彼此相援今茍破一城便曠然百
里不如於下關上河等處多立城堡分處營軍宜議六
[001-33b]

[001-34a]


[001-35a]
  蘇松常鎮四府總論
蘇松常鎮四郡幅&KR0695千里乃朝廷命脈之地也有識者
須申畫封守而慎固之何以故我國家財賦仰給於東
南東南財賦莫重於蘇州夏税秋糧共二百餘萬石較/湖廣全省一十五府十六州
一百七縣之/賦加多焉次松江夏税秋糧共一百餘萬石較福建/全省八府一州五十七縣之賦加
多/焉次嘉湖杭諺不云乎上説天堂下説蘇杭是也邇年
倭犯中國首至蘇松巢柘林横行列郡燔劫靡遺然後
畧淮揚畧温台畧閩粤先後次第咸有成算四郡為奸
[001-35b]
雄之所垂涎可徵已况京口當江南運道咽喉凡中原
之人欲之吳越之閩粤必由此進萬一天下有事人所
必爭豈待智者而後喻哉此皆第二義也其第一義尤
在於留都四郡特其裀褥也今之論者孰不曰留都離
海也遠寇不能犯以若曾觀之海寇窺留都之門戸有
四其從陸也必由蘇州常州丹陽而進此之謂正道或
由宜興溧水丹徒龍潭而進此之謂間道其從水也必
遡長江抵龍王關此之謂正道或遡吳淞江泛太湖入
[001-36a]
宜興越新興壩而進此之謂間道向來正道設備已宻
勢難猝犯惟間道未之有講也當事者願究心焉或問
留都守禦與四郡自相維䕶之法可得聞與曰留都守
禦我太祖原設四十八衛分其半於江北屯衛京師屹
如磐石萬一可虞愚於海防江防及鎮江諸論中備言
之矣四郡自相維䕶亦見於蘇州等論有經畧之志者
宜合而觀之
[001-37a]


[001-38a]


[001-39a]


[001-40a]


[001-41a]


[001-42a]


[001-43a]


[001-44a]
 
 
 
 
 
 
 
 
[001-44b]
沿海營堡考
 蘇州府
  營寨八
    福山營  九折邨營 雙浜邨營
    七鴉港營 白茆港寨 竹箔沙營
    劉家港寨 南沙營
  堡二
    福山堡  劉家河堡
[001-45a]
 松江府
  營五
    獨樹營  金山營  江門營
    小盤營  大盤營
  堡六
    柘林堡  川沙堡  胡家港堡
    蔡廟港堡 南滙堡  青邨堡
     餘詳見二府兵防考
[001-45b]
  海防論一
海防之策有二曰禦海洋曰固海岸何謂禦海洋㑹哨
陳錢分哨馬蹟大衢羊山遏賊要衝是也何謂固海岸
修復祖宗朝備倭舊制循塘拒守不容登泊是也之二
者或謂禦海洋為上策若將官不肯㑹哨㑹勦而以風
潮不便為辭縱賊登岸不得已而陸戰則在我為舍易
圖難在賊為䕶短用長兵家之忌我自犯之矣或謂四
山離内地太逺糧餉易匱聲援難及且風潮叵測將官
[001-46a]
藉以規避何從而稽之萬一失備致寇直搗反悞事矣
不如陸戰嚴其節制將士豈能作弊也愚嘗持是二者
質於梅林胡公虛江俞公皆云前説為優復質於二華
譚公允齋嚴公皆云後説為善今而後始悟諸公之論
但可通之於福浙而蘇松海防斷斷乎以禦寇羊山為
上䇿也何也蘇松事體與福浙不侔若曾嘗乗海舠凌
驚濤覽形勝及訊熟行海島之人而知之夫倭舶之來
必由下八山分䑸若東南風猛則向馬蹟西南行過非
[001-46b]
山以犯閩粤若正東風猛則向大衢西行過烏沙門以
犯浙江若東北風猛則向殿前羊山過淡水門以犯蘇
松羊山在金山之東大七小七兩山之外吳淞江順帆
不過一潮而已其為賊之要衝雖與馬蹟大衢相若而
淡水門捕黄魚一節乃天設此以為蘇松屏捍豈可謂
遠洋備禦之難而以羊山與馬蹟大衢例論哉葢淡水
門者産黄魚之淵藪每歲孟夏潮大勢急則推魚至塗
漁舩於此時出洋寧台温大小舩以萬計蘇州沙舩以
[001-47a]
數百計小滿前後凡三度浹旬之間獲利不知幾萬金
也海中常防劫奪每漁舩必自募慣出海之人格鬬則
勇敢也器械則鋒利也風濤則便習也其時則適當春
汛之時其處則倭犯蘇松必經之處賊至羊山見遍海
皆舩而其來舟乃星散而行以漸而至勢孤氣奪遠而
他之矣敢復近岸乎自倭變以來當道慮倭奸狡偽充
漁人擄舟混入禁行採捕不知放船之利有三不募兵
而兵強不費糧而糧足不俟查督而自無躱閃之弊惟
[001-47b]
在巡撫軍門與兵備道嚴其約束焉耳此在他處皆無
而惟蘇松海洋有之豈非天生自然之利也哉嘉靖戊
午荆川唐公捧檄至吳與督府梅林胡公兵憲鏡湖熊
公毅然弛禁沿海數百里窮民踴躍出海自是厥後海
烽久熄未必非由此以致之禦海洋之説有明徴矣或
問約束之法奈何曰邇來漁舩出洋輔以兵舩相須而
行協力而戰取甘結給旗票謹盤詰騐出入船囘之日
當道委官抽税以助軍餉此法美矣而未善也何也漁
[001-48a]
船專欲覔利兵船專司擊賊其志不侔其力不協况所
税能幾何而欲分其所有也哉如愚見莫若兵船專於
把港勿用出洋但令願捕魚者籍名於官立首領編旗
甲保以耆民大戸示以盟約如殺賊而有功也照例陞
賞永許採捕若縱賊近岸則一體坐罪永不許其出洋
凡漁利與所獲賊貲悉以畀之如此則漁人皆以禦寇
為巳責感恩畏罪捨死直前豈不愈於督之以兵船耶
噫必如此而後為經久之計也
[001-48b]
  海防論二
蘇州海防與松江不同松江有海塘而無海港其設備
也以陸兵為主蘇州有海港而無海塘其設備也以水
兵為主何謂有海塘而無海港葢松江之海起於獨山
而迄於小湯窪迢迢二百四十八里皆有䕶塘為之限
隔高厚如城别無港汊可以通海䕶塘之内外相夾皆
水也在内者謂之運鹽河又謂之横港在外者謂之塹
濠又謂之䕶塘溝昔人所以築此塘者本為捍鹽潮恐
[001-49a]
其害苗也國初用為金湯以備倭患設衛所墪堡於塹
濠之外寇至則捍禦於海岸灘塗不容登泊萬一不支
則踰塹而守寇進不得攻退無所掠䕶塘之功用豈小
小哉邇年塹濠多湮䕶塘海岸合為一片寇至即聚於
䕶塘而運鹽河之内水田狹塍難於屯禦大可慨已為
今之計必須浚治塹塘丕復衛所墪堡之法選集陸兵
委知兵㕘將精練於平時遇汛則分布信地協守互援
無容一賊登岸則松江海防庻幾其無悞乎何謂有海
[001-49b]
港而無海塘葢蘇州之海起於嘉定之寳山洋而迄於
常熟之白茆港其間水口之大者曰吳淞江曰劉家河
曰七鴉浦曰白茆港其次則綵淘黄窪新塘茜涇之類
皆潮汐之所往來沙船之所出入原未嘗築塘以限隔
之也故倭舶乗風乗潮可以衝突而我兵船亦可駕風
揚帆以哨以禦向來吳淞江口副總兵親提重兵結水
寨以控扼之而劉河七鴉白茆亦各有把總兵船分守
具備不可謂不宻矣但各兵船畏懼颶風常潛泊於港
[001-50a]
内賊至或不知或知而禦之不及又各枝自分彼巳不
肯協力應援俟賊入港然後官兵擊之吁不亦晚乎為
今之計必須巡撫軍門立為限時限程之法信賞必罸
詳見上卷舉/要兵戒條下如有僨事罪坐水兵官問以故縱之律則
蘇州海防庻幾其無悞乎或者曰松江無海港固不重
乎水兵矣海岸之外可不設舟以巡哨乎蘇州無海塘
固不重乎陸兵矣海岸隨處可登可不設兵以防守乎
曰是不然松江海灘皆淖泥也潮至時舟雖可以逼岸
[001-50b]
而易於閣淺潮退時舟不能近岸須渉淖泥中行二三
里或七八里哨舟何處可泊乎向來原設遊兵船巡視
於洋中墪堡軍瞭望於岸上所患者上之人不肯嚴夫
失報之誅則人莫肯盡其心耳蘇州海濵處處皆有墪
堡若勤於瞭哨則各港水兵響應而逐之各巡司弓兵
與地方團營兵併力以禦之賊豈能遽犯哉所患者上
之人不肯嚴夫坐視之罪則人莫肯盡其力耳
  海防論三
[001-51a]
海防之策禦寇於海洋海岸既已詳言之矣若論今時
至計則為今日之大憂者似不在於海而尤在於留都
留都海防相為表裏何也我祖宗根本之地乃邊方所
覘以為向背者也故兵法曰居中以制外向來留都所
設四十八衛養驕氣傲跋扈難制其禍至於殺戸侍而
姑息撫安譬之癰腫已成難救藥矣廟堂逺覽取總兵
之有重望者坐府彈壓此見雖善尚覺不能無遺慮也
葢總兵之所以負重望者由其統大兵於海上得展方
[001-51b]
畧焉耳非謂孑身兀坐即能懾服乎奸宄之徒也若但
以其官高望重而使之帯千數之苖兵無所作為無所
誅賞而空臨於京師數萬卒之上吾不知此總兵者平
時雖號勇敢其謀猷學識果太公望諸葛孔明之儔而
一言一動盡可以黙褫夫桀黠之膽乎設使舉動之間
少有輕率啓釁則素望將損而前車再覆今日駕馭之
微機或為自伐之拙謀矣不類於樗蒲之孤注耶如愚
見須以功能素著總兵一人如俞大猷戚繼光者置之
[001-52a]
於吳淞江口而帯衘於留都列諸五軍都督其所轄陸
兵㕘將則專駐金山精練馬歩兵數千以固守乎松江
之海塘水兵㕘將則分駐竹箔營前二沙精練舟師萬
餘哨守乎蘇州之海港春汛將近則總兵親駐吳淞江
以為㕘遊之領袖小陽汛亦如之防汛畢日則總兵歸
坐五軍都督府而調水兵一半至龍江關與南京水軍
夾操陸兵一半至大教塲與南京陸軍夾操更畨去來
踪跡無定嚴明賞罸權柄不移而海濵水陸所存之兵
[001-52b]
則委之㕘將督練防守如是則隠然示在外之兵至強
至衆足以防䕶皇都而若無藉於四十八衛在外之將
愈出愈竒足以定禍變而不專倚乎五府兵部所以陰
折夫羣邪眇視之心而貽留都之安者何如也留都安
則海濵鹽盜之徒不敢嘯聚而海防之政益易於修舉
矣京師海防一舉兼得未知廟堂以吾言為然乎否耶
  海防論四
善論海防者不狃一時之見而為經久之圖要在通變
[001-53a]
得宜而已葢法有宜於昔而不宜於今者有宜於暫而
不宜於久者有宜於久而不可易者何謂宜於昔而不
宜於今夫沿海備倭官軍逃亡原籍清勾舊制也今則
隨勾隨逃無補實用此清勾之不必泥也沿海堡寨兵
數不足他衛撥軍貼守舊制也今所在多事自救不遑
此貼守之法不必泥也片板不許下海舊制也今之沙
民採捕為生禁之太甚别生他慮此下海之禁不必泥
也何謂宜於暫而不宜於久夫調募客兵水陸分布今
[001-53b]
日應變之計也然客兵不可久留錢糧所當節省此調
募之不可久也海防告乏加賦帯徴今日權宜之術也
加之不已民力何堪此加賦之不可久也何謂宜於久
而不可易夫停止清勾矣則召募土兵養以軍餉伍豈
常虛乎免行貼守矣則團練鄉兵充實堡寨奚必軍衛
乎調募不可久矣則訓練土兵以漸裁遣何患乎無兵
乎帯徴不可久矣則多置屯田開墾荒蕪何患乎無食
乎因祖宗之舊制而潤澤之寇至則有備無患寇去則
[001-54a]
不廢恒業雖行之萬世無弊也必欲一歲支却一歲一
畨殺却一畨則竭天下之兵食猶慮弗繼豈蘇松二郡
之所能支耶
  海防論五
浙西海防蘇松嘉杭四郡雖有浙直之分利害安危實
同一體何也壤地相聨脣齒相依故也昔我太祖畫壤
之法犬牙相制義正在此愚嘗循海壖而觀之蘇州有
海港而無海塘宜以水兵為主而岸上哨守之陸兵佐
[001-54b]
之松嘉二郡至海寧之澉浦皆有海塘而無海港宜以
陸兵為主而海外巡哨之水兵船佐之向來倭寇内侵
必由老鸛嘴以南抵於澉浦一帯海岸登泊而把守之
官縱而不究良由浙直互相推諉各分彼己總督衙門
不行連坐之法故也若一處警報左右互相夾逐賊豈
能登犯哉昔者朝廷建設總督弊猶若此今革總督而
浙直督撫衙門位平勢埒豈能賞罸㑹同而不悖哉所
宜建言於朝哨守海岸之官比照海中㑹哨兵船事例
[001-55a]
立為稽查策應之法一有登犯兵備衙門查究信地及
左右相近哨守姓名㕘提同罪則浙江海防嚴禁有裨
於直隸直隸海防嚴禁有裨於浙江輔車之勢成而浙
直地方皆可以無虞矣雖然其要尤在浙直督撫衙門
各令賢能屬官造圖貼説地形險要如何哨守如何應
援水陸兵士如何操練如何分合二省軍門准照㑹議
同心協力而行無有乖異夫然後為可久可大之業也
  兵船㑹哨論附録
[001-55b]
籌海圖編内㑹哨論云浙東地形與福建連壤浙西地
形與蘇松連壤利害安危各有輔車相依之勢故上命
浙江巡撫總督浙直福軍務分哨各官互為聲援而不
許自分彼己畫地有限責任相聫此廟謨之所以為善
而防禦之所以為固也愚考海中山沙南起舟山北至
崇明或斷或續暗沙連伏易於閣淺賊舟大者不能東
西亂渡如遇東北風也必由下入陳錢馬蹟等山以犯
浙江而流突乎蘇松如遇正東風也必由茶山西行以
[001-56a]
犯淮揚而流突乎常鎮如遇正北風也必由琉球以犯
福建而流突乎温台三途窵遠瞭望難及須總兵官撥
遊兵把總領哨千百戸等船徃來㑹哨以交信/票為騐其在浙
江也南則沈家門兵船哨至福建之烽火門而與小埕
兵船相㑹北則馬墓港兵船哨至蘇州洋之羊山而與
竹箔沙兵船相㑹其在蘇松也南則竹箔沙兵船哨至
羊山而與浙江之馬墓港兵船相㑹北則營前沙兵船
哨至茶山而與江北之兵船相㑹諸哨絡繹連如長蛇
[001-56b]
羣力合併齊如扛鼎南北夾擊彼此不容豈惟逐寇舶
於一時殆將靖寇患於無窮矣
 聫屬諸哨責在巡撫須遵初制重其事權仍加以總
 督之任浙直始盡歸統屬不然東西互為參差南北
 兩相牽制㑹哨之説袛應故事耳緩急奚賴哉若曾/再識
[001-57a]


[001-58a]


[001-59a]


[001-60a]


[001-61a]


[001-62a]


[001-63a]


[001-64a]


[001-65a]


[001-66a]


[001-67a]


[001-68a]


[001-69a]
  江防論一
謹按長江下流乃海舶入寇之門戸也溯江㴱入則留
都為之震動所繫豈小小哉故備禦江之下流乃所以
保䕶留都至要至切之務也向來夾江南北分兵戍守
遊兵船往來巡哨於其間江防不可謂不宻矣然而寇
不聞息者豈無説哉良由撫操巡江官聨之義不明故
耳何也我朝大江南北各設巡撫留都専設操江巡江
所勅信地雖殊而四院事體則相關而不可分也今操
[001-69b]
巡專管江中之寇寇若登陸則讓曰此巡撫之事也巡
撫專管岸上之寇寇若入江則讓曰此操巡之事也一
江南北吳越頓分同握兵符爾我相遜何惑乎江寇之
弗除也哉如愚見莫若先正官聨官聨者聨屬四人為
一利害休戚異形而同心戰守賞罸㑹謀而齊舉如江
寇而登陸也操巡督發江船進内港以協捕之陸寇而
入江也巡撫督發哨船出外江以策應之庶乎寇計窮
而無所容江中其永清矣江患息則留都萬億年鞏固
[001-70a]
而不揺江防之策孰先於此
  江防論二
海船入江必由崇明南北二路縣後匾擔二沙在縣之
北易於膠淺凡舟之輕小者由此而行竹箔宋信嘴在
縣之南其水㴱窪凡舟之重大者由此而行二路堵截
更無入江之路矣崇明者天生北沙以鎻江之水口江
防第一關鍵實在是也過此以西方論營前靖江金焦
此設險之大㫖也向之建議者設將官結水寨分守乎
[001-70b]
江之兩岸而海口入江之處止以崇明官兵禦之遊兵
都司應援之愚以為非計也海口兵力孰與江中諸寨
之多分戰江中孰與併力禦外之易似宜立為規制賊
尚在海之時江南江北兵船分畨互出常以一半至海
口協守崇明南北二路舟衆力齊則賊必不能入江矣
此守江之上也舎此不務容賊入江江中之師䑸散力
分欲望其能勝敵得乎雖然擒江賊亦無難所患者我
兵自分彼己不若敵膽之合一耳若賊過營前沙而營
[001-71a]
前之江南江北火速出援左右翼擊不坐視乎營前
之兵之受敵也過靖江亦如之過金焦亦如之賊進不
得前退無所遁我兵有增而無限賊舟有限而無增勝
負不亦較然矣乎愚故曰江南北二巡撫與操巡必四
人同心而後可濟也
  江防論三
今之論江防者孰不曰營前沙者大江之第一關鍵也
靖江江隂其第二也𤓰儀京口其第三也守此三者則
[001-71b]
海寇不能飛越而窺留都以愚觀之殆不然何也京口
雖係江南諸郡咽喉然從古寇犯金陵未有由此而進
者以沿江南岸疊嶂如屏而潤州秣陵之間夾岡險陂
無港可達故也若從通泰二州登陸循江北内地而行
屯兵六合分師渡蕪湖采石走太平而北豈非地勢之
至要至要者歟故保留都須嚴江防嚴江防須重江北賊
計狡猾常避實而擊虛不可但以江中之關鍵為恃而
為賊所紿也
[001-72a]
  江淮要害論附録
萬里海防内論江淮要害云天下之水在北莫大於河
在南莫大於江常鎮淮揚當江河入海之際雖極大艟
艦皆可乗潮而入近歲倭寇徉言分劫其心之狡實欲
自長江趨留都自淮河以窺中原而終不敢㴱入者由
四府之防禦堅也必水陸常㑹哨互援蒼福諸船順流
以遏賊鋒或出賊後賊若登岸則以團練之兵禦之此
常勝之形也四郡無患則中原留都可以高枕而臥矣
[001-72b]
  江防議附録
唐荆川云海賊入江由江兩岸登陸之路瞭角嘴營前
沙南北相對海靣約濶一百四五十里為第一重門戸
狼山福山相對江靣濶一百二十里為第二重門戸周
家橋與圌山相對周家橋北岸至順江洲與江南分界
江靣約濶六七里順江洲至新洲夾江靣約濶七八里
新洲夾至圌山南岸江靣約濶十四五里為第三重門
戸三處領水兵官須整備船艦晝夜𦂳守三重門戸勤
[001-73a]
勤㑹哨以防春汛門戸既固堂奥自安若三門稍有疎
虞至不得已而守金焦兩岸斯為下策與無策矣
[001-74a]
 
 
 
 
 
 
 
 
[001-74b]
  太湖考
太湖在蘇州府城西南三十餘里東西二百餘里南北
一百二十里周五百餘里占蘇常湖三府引西來發源
諸水從長橋水口流入吳淞江又東流二百六十里入

王司業同祖考畧云太湖在蘇州西南境禹貢謂之震
澤周官爾雅謂之具區國語史記謂之五湖左傳謂之
笠澤揚州記曰太湖一名震澤一名笠澤一名洞庭山
[001-75a]
海經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是也周官既云其澤藪曰
具區又云其浸五湖似五湖别有所在然范蠡乗舟入
五湖司馬遷登姑蘇望五湖實又指此且揚州之境水
大者無過於太湖其為具區甚明而歴考傳記所載五
湖即是太湖非别有五湖也張勃吳録曰五湖者太湖
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餘里故以五湖為名虞翻曰太
湖東通長洲松江南通烏程霅溪西通義興荆溪北通
晉陵滆湖東連嘉興菲溪水通五道謂之五湖陸魯望
[001-75b]
曰太湖上禀咸池五車之氣故一水五名圖經以貢湖
㳺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為五韋昭以胥湖蠡湖洮湖
滆湖并太湖為五郭璞江賦以具區洮滆彭蠡青草洞
庭為五初學記云或説以射湖貢湖上湖長塘湖滆湖
為五按左傳越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國語吳越戰於五
湖可見五湖之為一湖甚明也然今湖中亦自有五名
曰菱湖在莫釐之東周三十餘里曰莫湖在莫釐之西
北周五十餘里曰游湖在長山之東周五十餘里曰貢湖
[001-76a]
沿無錫老岸周一百九十里曰胥湖在西山之西南周
六十里五湖之外又有三小湖夫椒山東曰梅梁湖杜
圻之西魚查之東曰金鼎湖林屋之東曰東臯里湖而
吳人稱謂則總曰太湖越絶書稱其大週三萬六千頃
連蘇常湖三州之地湖中有七十二山其大者曰東西
二洞庭馬蹟次之山居人甚多閭巷井舎鱗次蟻聚無
慮數千家茂林平野彌望百里可謂大矣然考之太湖
上流其西北自建康等處入溧陽邐迤至長塘湖并潤
[001-76b]
州金壇延陵丹陽諸水㑹於宜興荆溪以入其西南自
宣歙池州武陵天目富陽下湖之安吉武康烏程長興
合苕霅山溪諸水以入數郡之水瀦滙於湖汪洋浩瀚
不可涯涘而東達於三江以入海其底定也則灌溉民
田為三吳美利汛濫也則浸淫數郡而民被其大害是
以古人之治之也疏其源使水有所入𨗳其流使水有
所歸皆為民興利除害而已觀其置五堰於溧陽以節
宣歙金陵九陽江之水使入於蕪湖以北入於大江開
[001-77a]
夾苧干於宜興武進之境東抵滆湖北接長塘湖西連
五堰所以洩長塘湖之水以入滆湖洩滆湖之水以入
大吳瀆塘口瀆白魚灣高梅瀆白鶴溪而入常州運河
之北偏十四斗門北下江陰之大江所以殺西來之水
使不入於太湖而皆歸於江也又以荆溪不能當西來
衆流奔注之勢遂於震澤之口疏為百派謂之百瀆而
又開横塘以貫之約四十餘里百瀆在宜興者七十有
四在武進者二十有六皆西接荆溪而東通震澤者也
[001-77b]
又於烏程長興之間開七十二漊在烏程者三十有八
在長興者三十有四皆自七十二漊通經逓以殺其奔
衝之勢而歸於太湖也太湖上流諸道水之來源若此
而所以洩之者則惟於三江是賴焉太湖東出吳江縣
之長橋為吳淞江繇吳淞江東流以入大海此震澤洩
水之大道也然洩水之處各有區域葢不止於吳淞江
而已曰鮎魚口曰胥口曰白洋灣曰管瀆曰小溪港曰
𤓰涇曰夾浦曰張家河曰北車橋曰様湖溪曰上瀆港
[001-78a]
曰陸家港曰虎山橋曰石家浜曰南宫曰蒯家涇曰九
曲江曰後塘橋曰梅梁溪曰龍塘河曰迎城山曰菱湖
港曰太平橋曰澤塘浜曰灌瀆浜曰和尚浜曰長洛浜
曰王家漾曰山徑港曰渡水港曰黄瀆港曰後保河其
他支流不可殫記皆所以洩太湖之水以東入於三江
諸浦而歸大海者然以江湖形勢觀之大要宣溧以上
西北之水可使入於蕪湖以歸大江而不可使注於荆
溪蘇常以下東南之水可使趨於吳淞江歸大海而不
[001-78b]
可使積於震澤此治水東南之大者也然形地有高下
時勢有古今水道有通塞治之之法又未可泥也
[001-79a]


[001-80a]


[001-81a]


[001-82a]


[001-83a]


[001-84a]


[001-85a]


[001-86a]


[001-87a]


[001-88a]


[001-89a]


[001-90a]


[001-91a]


[001-92a]


[001-93a]
  太湖兵防考
太湖向無官兵防守嘉靖三十四年巡撫都御史曹公
邦輔因海壖告警於東洞庭山置司馬寨梁山哨渡船
營北湖口營長圻寨烽圻寨毛園哨嘶馬哨西洞庭山
置黿山寨冉頭寨石公寨圻邨寨以耆民為團長選練
鄉兵守禦
  湖防論
太湖古震澤也一名具區又謂之笠澤延袤五百餘里
[001-93b]
雄跨蘇常湖三境自宣歙以東富陽以北諸溪山之水
咸吐納焉全吳巨浸無大於此論水利則三郡田賦豐
歉繫焉論兵防則三郡封疆安危繫焉全吳利害亦無
大於此向來論經畧者多未之及此無他圖志弗詳阨
塞無考故也若曾遍閲史誌及訪耆艾太湖圖古所未
有王文恪公鏊始作之嘗覔而觀之僅可以供賞鑒考
勝槩而已而險要防守皆弗之載豈非古今一大曠典
耶乃操小艇歴五湖越半載始有所得凡港瀆通塞之
[001-94a]
蹟古今同異之名何者為水利之所關何者為兵防之
所要悉詳識之而繪為二圖繪全湖之圖者昭形勝也
繪沿湖之圖者詳區畫也庻司兵者得有所據以便規
畫矣或曰東西洞庭及濵湖諸山古來兵燹莫及奚必
議守禦而圖之曰自古大兵之下江南也或從京口或
從三壩志在城郭則山林必在所遺若島寇則不然志
在擄掠棄無就有今腹内諸邨鎮搜括已盡其志必在
未經兵燹之處則沿湖諸邑非所當防者耶况自宜興
[001-94b]
至金陵為道甚㨗皆今日兵議所未及也其可不思先
事之防乎或又曰湖中風波與江河異若之何其禦之
曰此非漁網船不可也何也江船與海船不同海船與
内河之船不同内河之船與湖泖船又不同内河之船
即今之官航民舶是己人所共見無俟贅言江船大者
為川為襄小者為滿江紅為擺渡之類海船十餘種廣/東
新㑹船東莞船大福船草撇船海滄船開浪船高把梢/船艟&KR2827船蒼山船八漿船鷹船漁船蜈蚣船兩頭船網
梭船/沙船若曽各圖形於籌海圖編可覽而知若湖泖之船
[001-95a]
雖生長吳地者問之多不知况以宦游之人而知用之
乎請詳言之夫湖泖之船大小不齊運石者謂之山船
運貨者謂之礟船民家自出入者謂之塘船衛所巡司
所用者謂之巡船鄉夫水兵所駕者謂之哨船往來津
口者謂之渡船之六者雖皆習知湖中風濤之性尤未
若漁船之便利也漁船莫大於帆罟其桅或六道可裝/二千
石/或五道可裝一千/四五百石或四道可裝一/千石無間寒暑晝夜在
湖每二隻合為一舎素為賊之所畏雖蓄貲鉅萬賊不
[001-95b]
敢近也聨而䑸之太湖中攻戰此其最善乎此船小者
亦可入港桅三道可裝五/百石二道可裝一百/石以下是也江湖中
皆有之若風息時無問大小皆不適用葢帆罟之所利
者狂風怒濤也其尾無櫓其傍無槳風息帆弛即不如
巡哨船之擊節為有用矣其次為邊江船大者可裝二/千石以漸而
降至於裝/一百石自五桅以至二桅亦專使帆無櫓與槳其中
號以下者可入港最大者不可入港若欲出揚子江則
由錫山高橋下江水寛處行然須重載壓船喫水方可
[001-96a]
過高橋也其次為厰梢船大者可裝六七百石/漸降至六七十石又其次
為小鮮船即湖中航船是也大者/不滿一百石其小可知二者皆有帆而有櫓
邊江厰梢商賈賃之遠游荆襄近往江北小鮮船亦為
通販之用皆湖中之漁舟而兼事乾没者也又其次為
剪網船亦合二隻為一舎船雖狹小第一迅駛又其次
為絲網船駕使不過三人而風帆迅駃人亦堪用此二
者各湖所共有也又其最小者為划船三四人盪槳如
飛疾於剪網但不用風帆不利湖浪用之以探報諸舟
[001-96b]
所不及矣其遇賊也以槳超淖泥潑賊舟舟滑難立大
為賊之所憚此船惟吳江長洲二縣有之他邑皆無而
吳江之二十九都者慣一行劫至為可惡凡此皆漁船
之可用者也其他湖泖内港漁船尚有掣網船一人坐
於船首掣魚者是趕網船一掣一趕者是逐網船一二
口網在於船頭者是罩網船秋冬罩魚夏月則歇而捕
田雞者是江網船立木於吳淞江鮎魚口之類兩架相
峙其人登架其船下泊者是溏網船一隻帯頭一隻安
[001-97a]
坐溏岸上起網者是此六者皆遲鈍不適於用所適用
者惟鸕鶿船一名水/老鴉一櫓一槳或二槳出於吳江長洲
二縣其駕使不過二三人其迅駃埒於剪網善用之大
為軍旅之助或又曰週太湖港口無慮百數焉得港港
而設備之曰是不然湖口雖多通舟往來者不過如吳
江縣之韭溪葉港雪落洪&KR1296關鮎魚口吳縣之莫舎漊
胥口港無錫縣之獨山浦嶺吳塘門武進縣之馬蹟山
宜興縣之荆溪東蠡河忻溪直瀆之類可指而數也各
[001-97b]
練鄉兵守之而以巡哨船為之探報帆罟邊江等船常
居㴱水賊豈能入湖也哉然大小漁船未經刷集一旦
用之欲望其出死力不能也須平時籍之於官蠲其重
役專委一亷仁有司㸃閘之則庶乎不敢規避耳
[001-98a]


[001-99a]


[001-100a]


[001-101a]


[001-102a]
  吳淞江考
吳淞江禹貢三江之一為震澤入海之道跨吳江長洲
崑山華亭嘉定上海六縣境酈善長水經注松江自湖
東北逕七十里分流謂之三江口史記正義云蘇州東
南有三江口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曰松江古笠澤江
東北上七十里至白蜆湖曰東江亦曰上江東北下二
百餘里入海曰婁江亦曰下江其分處號三江口一説/吳淞
江口白鶴江口青龍江口謂之三江口地勢低於震澤/三丈潮水來時水高三丈到震澤底定所以謂之平江
[001-102b]
按青龍之名本於孫權白鶴開於宋嘉/祐時豈可附㑹震澤底定之三江乎庾仲初揚都賦
注亦云松江下七十里水口分流東北入海為婁江東
南入海為東江并松江為三江其源出吳江長橋下東
流至尹山北流至甫里東北流至澱山北合趙屯浦又
東合大盈浦又東合顧㑹浦又東合崧子浦盤龍浦凡
五大浦至宋家橋轉東南流入海蘇東坡有言三吳之
水瀦為太湖太湖之水溢為松江以入海海水日兩潮
潮濁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路而江水清駛輒隨滌
[001-103a]
去海水常通則湖中少水患宋景祐初范文正公仲淹
親歴海濵開濬五湖東南入吳淞江東北入於海崇寧
二年徐確提舉常平考禹貢三江之説以為太湖東注
於海松江正在下流潮泥湮塞水溢為患請自封家渡
古江開淘至大通浦直徹海口七十四里大觀中兩詔
疏濬復置十二牐宣和間都水趙霖更加開鑿淳熙二
年立庸田司於平江撩漉吳淞江沙泥十三年又開淘
湮塞去處自大盈諸浦洩水入海時江靣廣一百五十
[001-103b]
餘丈袤二百五十餘里歴元日就淤塞大徳八年都水
任仁發以吳淞故道湮廢為浙西居民害奏請疏𨗳西
自上海縣界吳淞舊江東抵嘉定縣石橋洪迤邐入海
長三十八里一百八十一歩三尺㴱一丈五尺濶二十
五丈十年又開江東西兩處河道自上海縣界趙屯浦
大盈浦白鶴江分莊嘴樊浦西浜盤龍舊江計長三十
七里三百二十二歩濶二十餘丈㴱一丈五尺既又於
廟涇以西盤龍以東開挑出水口子五處并新涇安置
[001-104a]
木閘二座一至江二里三百三十九歩一至江一里四
十七歩尋北一座上源太湖水勢湍急衝倒泰定初復
開舊江二道比大徳所開里數三之二㴱濶如初於嘉
定之趙浦上海之潘家浜烏泥涇三處各置石閘二座
建置乖宜早澇交病至順元年因浚烏泥涇閘内舊河
長五百一十歩濶五丈㴱一丈五尺水勢流通其患少
弭至元四年又充鑿之六年復濬潘家浜閘内舊堰直
河又於張涇盤車二堰置閘㴱濬外河𨗳水歸海至正
[001-104b]
元年撈摝江北南岸下沙泥浚湀各閘舊河直道㴱濶
永樂二年尚書夏公原吉濬崑山縣東南夏駕浦掣吳
淞之水北達劉家河挑嘉定縣西顧浦引吳淞之水貫
吳塘由劉家河入海江之東段未曾施工正統五年廷
臣奏言江南賦税多取給於蘇州其田卑下常有渰溺
之患宜設法疏濬以利生民詔下巡撫侍郎周公忱兼
總其事因檢視吳淞江直流百餘里東連大海西接太
湖南北平坦滋生蔓草民漸開墾成田江水壅塞不能
[001-105a]
通流親往江上立表江心盡去壅塞水得疏洩天順三
年巡撫都御史崔公恭咨訪吳淞江利病躬詣其地督
工挑浚分為三段崑山縣自夏駕口至白鶴江挑四千
六十七丈上海縣自白鶴江至卞家渡挑四千六十七
丈嘉定縣自卞家渡至莊家港挑五千六百七十七丈各
㴱一丈一尺靣濶十丈二尺底濶四丈出舊江一萬三
千七百一丈成化八年巡撫都御史畢公亨巡按御史
鄭公銘水利僉事吳公㻞濬江東自嘉定縣徐公浦西
[001-105b]
至崑山縣夏駕浦凡一百三十里十年又檄蘇州知府
丘霽重濬江面濶一十四丈五尺底濶八丈五尺水深
一丈二尺自夏駕口起至西莊家港嘉定縣分挑六千
三百五十三丈六尺崑山縣分挑五千三百五十三丈
七尺𢎞治元年僉事伍公性濬江中段四十餘里𢎞冶
八年工部侍郎徐公貫㑹同巡撫都御史何公鑑委蘇
州知府史簡開濬吳江縣長橋水竇疏太湖之水以及
吳淞江委松江府通判郝希賢濬吳淞江自帆歸口至
[001-106a]
分莊嘴七十餘里并開大石趙屯等浦洩澱山湖水由
吳淞江以達於海嘉靖元年巡撫尚書李公充嗣檄蘇
州知府徐讚松江知府孔輔等濬江下流自夏駕口起
至龍王廟舊江口止共長六千三百三十六丈二
尺濶一十八丈深一丈二尺又檄湖州府同知徐鸞濬
大錢小梅等港并沿湖七十二漊以通太湖之上流蘇
州府通判孔賢濬趙屯大盈道褐等浦使上流下委逓
相容洩又於夏駕浦新洋江二河與吳淞交㑹之處建
[001-106b]
石閘一座節制江流使不斜趨阻遏渾潮使不倒流二
年工部郎中林公文沛又令崑山上海二縣濬江淤淺
處二段共長四千三百七十七丈使澱山等湖之水由
是入海三十餘年無水患邇來水利官曠職不修潮泥
日積無所洩瀉太湖因之奔壅為患滋甚疏瀹之功其
可少緩耶
[001-107a]


[001-108a]


[001-109a]
  劉家河考
劉家河在太倉州東南七十里為婁江之委崑山續志/云崑山塘
自婁門歴崑山縣以達於海即/婁江也今俗訛為劉家港云乃震澤之尾閭震澤之
水東走而入海者為吳淞江北走而入海者為劉家河
其港口即大海元時於此設海運鄭明徳僑吳集/云海舟歲當春
夏運畢集劉家港國朝永樂間/中使鄭和通海外諸國亦道此立分鎮水軍萬戸府於
其地至元二十四年水澇為災宣慰朱清諭上戸開浚
自郡城婁門𨗳水由劉家港以入於海水勢順下不至
[001-109b]
為害張士誠據吳復加疏瀹永樂元年尚書夏公原吉
濬崑山縣東南夏駕浦掣吳淞江之水北達劉家河二
年復濬嘉定縣西顧浦南引吳淞江水北貫吳塘亦由
劉家河入海用鮮水患港口濶二里自港而西為北瀂
漕為糜長河又西為北寺溝為楊子涇為小塘子為三
江口為石婆港南盤曲處為湄塲灣北為新開河為青
福涇為菖蒲涇為半涇皆其支流也邇年以來港口為
舟師所居下流壅塞淤漬日積此水利之所宜振舉者也
[001-110a]


[001-111a]
  白茆河考
白茆河在常熟縣東南輸昆承湖陽城湖而注之海往
時水由是行濶六十丈長亘九十里通潮往來吐洩湖
泖宋紹興中大理丞周環言臨安平江湖秀四郡低下
之田多為太湖積水浸灌緣溪山諸水連接併歸太湖
東南由松江入海東北由諸浦入江其沿江洩水惟白
茆浦最大宜令有司相度開决下兩浙漕臣按視發帑
疏濬隆興乾道淳熙間因監司鄭興裔郡守沈度等言
[001-111b]
相繼開鑿咸淳元年復自黄沙港開至支塘橋張士誠
據吳開白茆港與劉家河分殺水勢又設爬沙之夫歲
加疏濬以為常數十年間無水患永樂二年尚書夏公
原吉疏濬白茆𨗳諸水入揚子江復相度地勢於河水
交㑹之衝慮水獨從七浦入海因作斜堰障之分其流
注於白茆民有所賴久之潮沙日漲罕施疏治港漸狹
小又有水之獨出七浦而决壊斜堰者於是水遂改道
更無流波衝洗潮泥而漲沙日甚一日隠然成堤景泰
[001-112a]
五年夏大水渰浸田禾經久不退侍郎李公敏與蘇州
知府汪滸議浚白茆等塘以洩之滸至常熟相視近民
耄倪皆臥泣隄上以求免言一開濬則堰下之田亦且
就浸滸不許強之挑濬青墪浦横瀝塘共五六里以通
白茆塘鑿開三堰約三四里引水通鮎魚口其海口淤
塞漫生叢葦仍挑去約千餘畆於是水得歸海𢎞治八
年工部侍郎徐公貫㑹同巡撫都御史何公鑑以長吳
崑山常熟嘉定等縣民夫五萬九千人專事䟽濬東起
[001-112b]
海口西抵支塘凡長六千五百五十五丈港靣濶五十
六丈傍㴱一丈七尺令崇明縣出巨艦相連内向爬去
壅沙棄於海中一時因白茆而濬其上為鮎魚口傳𨗳
湖水來𣲖有新開河龍潭洪白茆洪落星港濬之總計
六千四百丈并濬尤涇長九里鹽鐵塘長十八里由是
諸涇港首尾皆貫於白茆而水有所歸嗣後旋復淤塞
正徳十六年巡撫尚書李公充嗣發民夫起常熟縣東
倉至雙廟濬白茆故道一萬七千三百九十二丈㴱一
[001-113a]
丈五尺濶三十三丈親駐支塘博詢士民開出水口議
論不一李公與蘇州知府徐讚擬循故河疏治常熟縣
主簿余浪獨主鑿新河李公按視形勢以其議為是遂
鑿新河三千五百五十丈又濬尚湖昆承陽城等湖支
河一十九道又慮白茆港口海潮日至沙泥易淤則為
石閘一陽城湖水至斜堰分流七浦塘可以少殺白茆
之流則為堰一本河舊有備倭軍營及巡檢司俱遷改
新開河口後又添設水利署倉房龍王廟邇來潮沙淤
[001-113b]
積日漸湮塞濶者不過四五丈狹者不及三丈水㴱不
過三四尺若不疏濬全吳北境難免水患當事者可不
重加之意乎
[001-114a]


[001-115a]
  黃浦考
黃浦為松江府南境巨川戰國時楚㓕吳封春申君黃
歇於故吳城命工開鑿土人相傳稱為黃浦又稱春申
浦受黄橋斜塘秀州塘諸水東北㑹吳淞江以入於海
其所宣洩視他浦最為要害往時東江濬利其分流入
潢潦涇抵詹家滙不能至黄浦至南折奔注東江入海
甚徑易自東江湮没諸水皆屈流入黄浦勢頗紆緩浦
之廣㴱僅半吳淞江逮永樂二年尚書夏公原吉以吳
[001-115b]
淞江淤塞頗多施功甚難乃開崑山之夏駕浦嘉定之
顧浦掣太湖之水入劉家港又以黄浦為通吳淞江要
道度其旁有范家浜至南蹌口可逕入海濬令㴱廣上
接黄浦以達湖泖之水浦勢自是數倍於吳淞矣天順
四年巡撫都御史崔公恭濬蒲滙塘及新涇四千丈鑿
曹家溝南抵新塲二萬丈廣皆十四丈㴱皆二丈濬六
磊塘鶯竇湖烏泥涇沙竹岡塘水通流入黄浦民感其
惠因呼曹家溝為都臺浦今吳淞江自關橋以西多淤
[001-116a]
塞而不通凡太湖以南嘉湖杭之水悉入泖湖從黄浦
出海其流反疾故賊舟之入也或由綵淘港以犯嘉定
或由黄浦以犯上洋而吳淞反為不便勢使然也繄考
入浦之水自李&KR0008滙分支者則有若南錢塘官紹塘米
市塘南俞塘鹽鐵塘北俞塘泗涇駟馬塘六磊塘東溝
新邨塘吳店塘烏泥涇華漕港龍華港蒲滙塘諸水此
並華亭上海二境自南迤北而東入於浦者也自界涇
横泖分支者則有若高蔣涇顧胥塘前後岡塘上下横
[001-116b]
涇方西塘淺沙塘金滙塘閘港下沙浦鹽鐵塘都臺浦
沈莊塘周浦塘三林塘黄淄漊馬家浜陳邨塘諸水此
並華亭上海二境自南迤北而西入於浦者也其盤龍
塘沙岡塘竹岡塘横瀝塘新涇諸水則又二境之間自
南至北達於浦而通於吳淞江者也浦勢湍悍入海徑
易議者以為可補東江之闕云
[001-117a]


[001-118a]
  薛澱湖考
薛澱湖一名澱山湖以中有澱山也旁通太湖滙蘇秀
湖三州之水其源自長洲白蜆江經急水港而來周圍
幾二百里實古來鍾水之地華亭縣在湖之南境崑山
縣在湖之北境湖水自西南趨東北所賴洩水去處北出
為趙屯浦逕望湖徑至胥溝分流為内勲浦為㑹仙浦
為古盤浦為南澥浦為梁紇浦並入於吳淞江又東出
為大盈浦逕南漕港絶横泖合北漕港由新河㑹於青
[001-118b]
龍江白鶴江入於吳淞江又西出為大石浦北逕崑山
之道褐浦千墪浦入於吳淞江蘇州府志云澱山湖吐
納東南諸水水較他湖特大松江府舊誌云澱山湖
西有小湖又云縣西北有白蜆馬騰谷瑇瑁四湖且謂
白蜆越在長洲馬騰谷瑇瑁三湖相去僅五七里而澱
湖茫然一壑不復可辨其後又載錡湖云有陸錡宅曰
瑁湖曰邢湖曰新湖云皆在西北以今考之澱湖之南
有瓢湖其傍有金銀東清東白西陳大葑諸蕩漾北即
[001-119a]
蔓萊洲在長洲/縣界皆涵浸相屬數十里其西過金澤又有
西黿蕩雪落漾諸水而不得其名者尚多古今勢殊焉
知舊志所書非今之諸蕩耶並湖以北中為一澳曰山
門溜東西五六里南北七八里正當湖流之衝為自古
吞吐湖水之地山門溜之中又有斜路港斜路今與崑/山縣磧澳鄰
上達湖口當斜路之半又西過為小石浦上達山門溜
下入大石浦凡斜路港大小石浦分為三道殺泄湖水
並從上而下通徹吳淞江以入海宋淳熙中羅㸃提舉
[001-119b]
常平以澱山湖洩諸水道戚里豪強圍占成田故水壅
不洩為民田害奏請開濬詔下㸃躬詣相視開决農民
聞命歡躍不待告諭各裹糧合夫先行掘鑿於是並湖
巨浸復為良田湖中有山寺宋時在水中心迨元權勢
占湖為田山寺遂在田中雖有港漊悉皆淺狹至元末
江浙行省奉詔䟽鑿即湖田開新港三條濶三十餘丈
及濬趙屯大盈二浦活疾湖流景泰間松江知府葉冕
督民修築湖隄萬餘丈𢎞治八年工部侍郎徐公貫㑹
[001-120a]
同巡撫都御史何公鑑開大石趙屯等浦洩澱山湖水
由吳淞江以達於海為利甚溥今趙屯大盈去湖益遠
顧由何家港及南北曹港受湖水以洩於吳淞江水患
之多葢有由矣
  三泖
松江為蘇州下流去海甚近北截於吳淞江而西南有
澱湖當湖諸水聨絡環繞皆源於太湖而委之三泖三
泖在郡城西境按廣韻註云泖華亭水也太史公云泖
[001-120b]
之為言茂也吳郡圖經云泖在華亭境有上中下三名
狹者且八十丈祥符圖經云谷泖縣西三十五里周一
頃三十九畆古泖在縣西四十里周四頃三十九畆今
泖之界西北抵山涇南自泖橋出東南至廣陳又東至
當湖又東至捍海塘而止俗傳近山涇者為上泖近泖
橋者為下泖縣圖以近山涇泖益圓曰圓泖近泖橋泖
益濶曰大泖自泖橋而上縈繞百餘里曰長泖此三泖
之異也陸機對晉武帝云三泖冬温夏凉谷水在其北/金澤章練小蒸大蒸白牛諸塘在其西葑澳走
[001-121a]
馬諸塘在其東泖橋之外/横絶而東者秀州塘也旁釃為數渠圓泖則東出為
横山塘過沈涇塘北折至通波塘由顧㑹浦分流為艾
祁浦為崧子浦入於吳淞江大泖則東出為漕浜又東
出為走馬塘並北折而東為七里涇由通波塘入於吳
淞江又東出為石湖塘歴東西山涇合秀州塘北流亦
從通波塘入吳淞江長泖則東出斜塘為横潦涇又東
流為𤓰涇塘為詹家滙北折為黄浦為范家浜二百五
十餘里合於吳淞江逕南蹌口入於海此三泖水利之
[001-121b]
大槩也或併胥顧謝家二泖為三泖按二泖在縣東南
一陂澤耳與三泖相望七十里其説非也
 
 
 
 
 
 江南經畧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