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b0018 江南經畧-明-鄭若曾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三上
            明 鄭若曾 撰
[003-2a]
 
 
 
 
 
 
 
 
[003-2b]
  常熟縣總論
常熟在府城北九十里滄海環其東長江亘其北尚湖昆承
陽城諸湖滙其西南乃四通八達之區也嘉靖癸丑至乙夘
三歳之間倭冦至者殆無寧月犯白茆港千步涇者各一犯
三丈浦者二犯許浦福山港及城下者各五其餘往來分合
小小紛擾不可勝計常熟之受禍慘矣今之議者孰不曰常
熟者蘇州之北門也太倉嘉定者蘇州之東門也門户固則
堂奥自安故設備以吳淞江為先劉河次之七鴉又次之白
[003-3a]
茆乂次之福山又次之愚謂不然嘉太二地蘇州之東門也
誠哉是言矣常熟豈特為蘇州之北門而已哉舍蘇松常鎮
四郡之關繫莫有先焉何哉盖長江者留都之門户也蘇松
有海防之寄常鎮有江防之寄皆止一靣耳常熟枕江帶海
獨兼二者之防比他邑為難且當長江入海之口海冦若溯
江窺留都阻運道必先由此則其關繫之大又在常鎮濱江
諸邑之上備常熟乃所以控江之上游控江之上游乃所以
䕶留都為運道計也此豈可與太倉嘉定例論而謂其為一
[003-3b]
郡之所繫哉如若曽之見督軍務者不當以常熟視常熟
而以留都運道視常熟不當以𤓰儀之第二關為江防之
要而以常熟海門之第一關為江防之要水兵陸兵之設
該縣為首重焉次嘉定次太倉將秩之尊兵額之衆軍餉
之多不敢忽易而反居吳淞江之上夫然後可也
  常熟縣境考
常熟古吳地吳王夫差嘗於此築石城吳地志云吳王擇虞
山北麓以石甃城為游樂之所今縣北五里許有石城里唐/鄭
[003-4a]
都官詩有石城昔為莫愁鄉句指此有其地又有扈城世𫝊/吳王游樂石城建離宫扈蹕故名今 扈城邨 越絶書又
云石城在/靈巖山漢時為㑹稽郡吳縣有虞鄉吳黄武時常置虞農
都尉於此晉太康四年始建為海虞縣咸康七年割海虞北
境置剡朐利城三縣為東海郡割西北境沙中置南沙屬晉
陵郡梁大同六年改南沙為常熟縣以土壤膏沃而名楊/備
詩有歳歳多/收常熟田句隋開皇九年廢信義郡并所領海陽前京信
義海虞興國南沙入焉治南沙城又廢晉陵郡置常州常
熟割入蘇州唐武徳七年移於海虞城即今縣治元元貞
[003-4b]
二年以户口計例陞為中州國朝洪武二年復為縣𢎞
治十年割本縣雙鳯鄉與崑山嘉定地置太倉州云
 廣九十里袤一百里東至甘草浦抵大海一百四十里西至
 常州府江陰縣界四十里南至長洲縣界四十里北至福山
 港抵大江四十里東南至崑山縣界花瀆口五十里東北至
 許浦七十二里至崑山縣界浪港浦一百十里西南至常
 州府無錫縣界五十里西北至江隂縣界谷瀆港六十里
  常熟縣城池考
[003-5a]
常熟縣城唐武徳初始遷虞山下周二百四十步髙一丈厚
四尺列竹木為柵宋建炎間知縣李闓之始建五門東曰行
春西曰秋報南曰承流北曰宣化東北曰介福元至正十一
年築土城周一萬四千八百四十丈十六年張士誠據蘇州
以常熟為要害更甃以磚周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二尺厚一
丈二尺最為完固國朝永樂中歳大祲民乏食中夜盜城磚
以易食知縣栁敬中慮變聽其毁而不之禁城日以廢嘉靖
癸丑倭寇突至居民驚走莫之敢攖主簿李宗明率衆丁捍
[003-5b]
之賊被挫而退自是始議建城知縣王鈇興工卜築賊頻攻
擾且戰且築越數月而工竣倥偬經營勞費大倍於常云
 城
  週圍一千六百三十六丈高二丈四尺厚一丈二
  尺有竒
 池
  城内外皆有濠外廣於内即有事變未可以易涉
  也西北枕山而築無所事於池塹
[003-6a]
 門
  陸門七座南曰翼京北曰鎮海曰望洋西曰阜成
  東曰賔暘曰迎春西北曰虞山水闗五座
 敵臺
  五十二座虞山門外另築大者一座
 雉堞
  凡四千八百三十二垜
   按常熟之城西北枕跨虞山山高城卑殊失地
[003-6b]
   勢雖有敵臺一座在山腰間以䕶西門而孤懸
   在外兼不高聳且西偏城垣一帶失之狹隘似
   宜於敵臺加高丈餘闢濶數丈餘城身再加增
   益更於城外曠野之處添設敵臺幾座庶我兵
   便於登守易於策應而寇不敢近城矣
[003-7a]


[003-8a]
  常熟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通溟渤
   其道有二由五衢沈家市東浮白茆以出於海
   或由沈家市收唐市而至直塘或由支塘而至
   直塘皆從七浦塘以出海者皆東路也白茆出
   海在本縣地方道之正者也七浦塘出海乃假
   道於太倉道之間者也
 南距長洲
[003-8b]
   其道有三見長洲縣水陸路考
 東南抵太倉崑山二境
   太倉之道有二見太倉州水陸路考
   崑山之道有三見崑山縣水陸路考
 西南與無錫為界
   其道有二由華蕩廟橋野菱蕩歴大成橋太平
   九里邨華市新塘而至無錫之北門者其西南
   路也由廟橋野菱蕩歴宛山蕩口楊樹大橋百
[003-9a]
   瀆以至無錫之南門者其南路也二者皆水道
   也皆道之正者也非間道也
 西北與江陰為界
   其道有三由山塘涇歴蘇茅長壽横塘竹塘華
   市而至江隂之南倉者其西南路也由華蕩廟
   橋野菱蕩歴大成橋太平九里邨華市新塘從
   無錫之北門高橋青暘蔡涇閘以至於江隂者
   其南路也由山塘涇歴六原楊尖出大成橋而
[003-9b]
   偃道無錫以至於江隂者其西路也西南路乃
   人之所常行者也其路為近謂之正道南路西
   路皆迂逺水澁時人少行之謂之間道
  右水陸可通之道凡十有八雖皆常熟之所當防
  然不能一一而設險也惟摘其中之尤要者建寨
  柵剏團營専駐官兵以為守禦之計其餘則惟以
  游兵行哨竒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矣共計邑
  之險要有七曰福山堡曰白茆港曰許浦曰三丈
[003-10a]
  浦曰梅李鎮曰吳塔巡司曰唐市詳見各圖説於
  後
[003-11a]
 
 
 
 
 
 
 
 
[003-11b]
  福山險要説
福山東通大海北枕揚子江要害甚於白茒葢常熟為
蘇之北門福山為常熟北藩重鎮與通州狼山相直境
特雄勝實東南控扼之地設防所宜加意云餘詳築堡

  福山堡城池考
福山在常熟縣西北四十里高九十五丈周五里本名
覆釜山唐天寳六年改為金鳯後梁乾化三年改今名
[003-12a]
宋時於此建水軍寨國初設有巡檢司嘉靖甲寅倭警
巡按御史孫公慎建議設堡命常熟知縣馮舜漁江陰
主簿曹廷慧督工興築
 城
  週圍三里
  福山築堡議
福山堡即宋之水軍寨也常熟為郡之北門福山在縣
西北四十里與通州狼山相望居民可二千餘家海艘
[003-12b]
江舸多集焉素稱雄鎮是福山又常熟之北門也邇年
倭冦每以此為捷徑其地舊雖設有巡司勢莫能支嘉
靖甲寅臺臣建議築堡設把總指揮統水兵在江巡哨
府縣官統陸兵在鎮屯守可謂宻矣然冦犯本港須自
三爿高家縣後以至三沙然後西至本港則三沙之防
守尤所當重也此皆目前權宜之術而非經久之規也
必須奏分蘇州一所官軍常川住劄如吳淞江事例方
為長策耳又按五代錢氏據江南時創開江營都水使
[003-13a]
募水卒以通水利號曰撩淺又於港浦要害處置閘啓
閉而國賴富强今能修復其制閘可以阻海舶之長驅
而所募之卒撩淺之日少團練之日多一有不虞官兵
鄉兵互相策應兵農兩利之道莫善於此
  福山堡兵防考
國初循舊制設水寨命蘇州太倉二衞分遣百户一員
領兵更畨駐劄撥兵船巡邏江中盜賊近議設把總指
揮一員統領陸兵五百人在堡屯守更有守港兵船分
[003-13b]
哨江中及崇明各沙
[003-14a]
 
 
 
 
 
 
 
 
[003-14b]
  白茒港險要説
白茒港口西距縣治九十里東臨大海國朝洪武初本
港原設巡檢司天順間因港面水濶倭舶乘東風而上
輒抵城下添設官兵立教塲操演為防春之計成化中
置營寨官㕔鼓樓軍房七十餘間後又築市屋集商人
壯形勢久而漸湮邇因倭寇復撥衞所官軍及游兵把
總廣福蒼沙等船水陸防守且建朱家堡於近地較之
國初聲勢十倍矣然寇所從入之路必自東北洋乘輕
[003-15a]
舸道三爿高家縣後以至三沙視風汛之順逆以犯福
山白茒而犯本港之路則登舟沙其𦂳要門户也若遏
之於登舟之東北賊不能登犯本港矣此又拒寇於上
游之策也
  濬白茒港議
或謂白茒已塞寇舶難入則港可不濬兵可裁革乎曰
不然吳中北出之水皆由本港入海其通其塞海隅東
偏農夫之苦樂繫焉海隅東鄉賦税之盈縮繫焉必當
[003-15b]
濬而通之俾民樂生乃遏盜之本也或又以港通則引
寇為慮曰不然使港而通利也寇可入我兵獨不可出
乎夫水利修則兵食足兵食足則不必加賦於民而軍
需常給此兵農兩利之道也今水陸官兵四千餘人坐
食港口宜倣古屯田之制防春之暇就用之以興工有
警則為兵無警則為工奏請於朝大修水利更召各邨
貧民給之工食相參而用則在兵也常有王事之勞而
無暇為非在官也常藉諸兵之用不為徒費豈非一舉
[003-16a]
兩得之策耶不然吾恐從亂之民樂於寇變勾引接濟
豈直徒費而已哉
  白茒水兵議
或問水兵利害何如曰諺不云乎聚兵易散兵難出兵
易收兵難聚而能散出而能收斯之謂善將今之水兵
皆召募無賴之徒烏合之衆何惑乎用之則不得其力
散之則轉而為盜也如愚見似宜就用土著之兵如在
白茒也即以白茒近地之民充白茒把港之兵仍以白
[003-16b]
茒大户之有才力者領之重其責任優其事權隆其體
貎嚴其賞罰照現在水兵之數而給之工食常以一半
在田一半在船分畨出哨無事則耕作操練遇警則一
鼓而集合力而戰夫其生長於此則習知地利而無水
土不服之患室家在是則有所顧戀而無退縮逃亡之
患首領在是則有所制馭而無跋扈劫奪之患田業在
是則又以所得之財為樹藝之本而死守力争豈肯輕
棄於敵乎世亂則為兵世治則為農夫是之謂不聚之
[003-17a]
聚不散之散夫是之謂即以其地之民還救其地之難
較之以别處之將領四方不相識之人人情事勢順逆
難易何如也其法至簡而至易其理至淺而至顯廟堂
彚議恐不出此或曰内地險要此法可以行歟曰奚而
不可向來團結鄉兵之難行者籍名於官則如僉一重
役聴差調而不得寧其家防㸃閘而不得佃其田多無
名之費而不得樂其生身既團結於官矣官府以其非
召募之兵也不給工食而與不團結者例出海防養兵
[003-17b]
之銀大户如之何而心服小民如之何而用命乎或又
曰小小險要此法固可行矣吳淞江劉家河之類哨船
以百計水兵以萬計本地之民曾足以充之乎曰利害
之闗於一方者以一方之力禦之闗於一邑者以一邑
之力禦之闗於一郡者以一郡之力禦之吳淞劉河七
鴉福山之類乃闗繫一郡之利害信非可禦以一方之
力也然若此之類有限若以土著之民為主而用沙耆
民沙船沙兵輔之港口豈有不固而賊舟豈有能入者
[003-18a]
哉或又曰若而言耆民與土著之兵既給工食又蠲其
海防養兵之税不亦過乎曰不然法欲圓活若拘則方
而不行矣且如白茒地方該户若干田若干海防銀若
干養兵銀若干扣除其數與該地耆民自計之兵之有
田者查其應納之數與工食相凖否乎凖則免之無給
也亦無徵也否則損之益之兵之無田者現查應出人
户之銀或取而給之或令其對支其有生於本地而不
願為兵者但照常出海防養兵之銀交納耆民而止矣
[003-18b]
耆民任其勞官府執其權専察耆民徇私侵漁之弊夫
是之謂以一方之食養一方之兵以一方之兵支一方
之患費民而民無不甘勞民而民無不服不此之務而
惟憂食之不足嚴刑以徵科未見其可也
  巡司弓兵議
策水兵之大要無踰練土著矣猶有議焉者則巡司之
弓兵也東南巡兵不下數千餘彼盡給有工食也舊皆
傍司之積棍承當徭戸既為多科而此輩實不用命孰
[003-19a]
如徵銀在官擇勇而役按月而給之為愈也或謂産鹽
之地例當責補鹽課此似戾之不知徭户每兵編銀十
兩兵自取則多至二十兩有零矣今令每一兵上銀十
二兩以十兩八錢給兵工食餘一兩二錢充補船鹽之
費民稱便而課可充兩利之術也練弓兵之法當與練
土著同月一合操
  白茒港寨兵防考
白茒寨在常熟縣東北九十里海口天順五年鎮守都
[003-19b]
指揮使翁紹宗奏置每春夏蘇州衞分撥指揮一員千
户二員百户四員領軍四百人至此操練備倭至冬初
過小陽汛撤還本衞又立教塲一區為演武之地成化
十八年都指揮使郭鎔設立備倭軍營二十一年又添
造官㕔鼓樓軍房七十餘間正徳十六年重濬白茒俱
遷建新開河口近因寇患現撥衞所官軍游兵把總及
廣福蒼沙等船水陸共四千餘人在港防守
[003-20a]
 
 
 
 
 
 
 
 
[003-20b]
  許浦險要説
許浦在縣東北七十里即宋之水軍寨也國初改為巡
檢司其地東通大海北枕揚子江要害與白茒等但宋
詳於本港而畧於白茒我朝則反其制何也許浦在宋
時為大道故苗劉之變韓世忠提兵勤王李寳奏膠西
之捷皆由此入今其壤半嚙於江存者亦漲而為田矣
近年島寇屢從此岸陸行至梅李鎮葢避白茒福山兵
船之阻而乘我之無備也本港巡司弓兵不足以當之
[003-21a]
寇遂横行擄掠或直搗城下今宜設水兵船於此防禦
而團結鄉兵為扼險之計水陸兩利矣
  許浦港兵防考
宋時設御前許浦水軍寨在常熟縣東許浦鎮額管官
兵一萬二千人分為四軍八將六十二隊其制至為詳
宻元仍其制為許浦通事漢軍萬户府我朝改為巡檢
司弓兵單弱不足以遏寇衝所宜添設兵船控扼并團
練鄉兵守禦斯為得計耳
[003-22a]
 
 
 
 
 
 
 
 
[003-22b]
  三丈浦險要説
三丈浦在縣治西北八十里北通大江迤西二里即黄
泗浦也與通州對境販私鹽者絶江往來舊設巡司在
焉黄泗浦土疎善崩屢濬屢塞邇年島寇俱假三丈浦
出没乙夘賊嘗於此為巢穴而無錫洞庭之賊皆道此
出江兵備叅政任公環殱賊於此者再賊乃遁去後有
司築土壩使不得直搗然而農田從此病矣萬一賊自
通州乗風直搗於此雖曰伊邇楊舍鄰援可望恐難恃
[003-23a]
也須詰戎兵以防不軌決壩堰以溉農田兩利之䇿不
可一日而不講者也
[003-24a]
 
 
 
 
 
 
 
 
[003-24b]
  梅李鎮險要説
梅李鎮在縣治東北三十六里五代時吳越錢氏遣二/將梅世忠李開山戍此
以防江因取二姓以/名鎮或誤稱梅里又東北為許浦東南為白茒西北
為福山道里適中之地常熟東北諸水莫大於許浦賊
常由此而入往年賊首劉鑑自許浦入寇據梅李以為
巢穴進攻縣城而白茒福山諸賊時相約會葢進易以
攻退易以走賊常得勝策而我輒為所憊不能先據地
利故耳為今之計莫若屯戍官兵於此有警則分畨䇿
[003-25a]
應當留一半不動賊若來犯我常得以逸待勞之策必
不能直抵城下且斷白茒福山諸賊使不得潜通往來
尤可以殺賊合蹤之勢也
[003-26a]
 
 
 
 
 
 
 
 
[003-26b]
  吳塔險要説
吳塔在縣南盡處與長洲縣分界尚湖華蕩居其西北
蠡口居其西南其南則為入蘇大道華蕩蠡口皆可通
無錫而蠡口尤捷往年賊自無錫而來北入三丈浦賊
巢嘗由此道而掠洞庭兩山之賊過齊門去者亦此道
也葢當西南二面之衝非直小小險要而已況平時鹽
盜出没無常徒以一巡司轄之弓兵為數幾何而可當
此大任耶須特設官兵一枝於此屯戍而弓兵之額比
[003-27a]
舊倍其名數其策可行也
[003-28a]
 
 
 
 
 
 
 
 
[003-28b]
  唐市險要説
唐市在縣治東南三十里舊名尼/涇市南與崑山連壤二縣
往來必由之道也賊自南來流突北行此為要衝不可
以不備其北雖有朱家堡然去昆承湖口已逺但可以
備白茒流突之賊殊非為縣城藩籬之意必添設官兵
一枝於此屯戍與崑山斜堰兵船互為聲援庶可以遏
賊之衝而賊不敢北出矣
  常熟縣巡司弓兵烽堠附/
[003-29a]
白茒巡司
 在常熟縣東北九十里抵海國朝洪武初置設弓兵
 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烽堠十一座
   白茒港口  新河    北港
   金涇    唐浦    舊衙前
   雙浜    義塘    長毫
   支塘    河舍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003-29b]
黄泗浦巡司
 在常熟縣西北八十里抵揚子江設弓兵四十名往
 來巡邏所屬烽堠十座
   顧沙港   洋抝    黄泗浦港西
   新莊港   奚浦港   西洋浦
   黄港    小陳浦   黄泗浦港東
   三丈浦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003-30a]
福山港巡司
 在常熟縣西北四十里北抵揚子江東抵海設弓兵
 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烽堠十座
   墅橋    新婦    陳浦
   福山港口  頂山    龍王
   曹橋廟   曲塘    興福
   興塘涇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003-30b]
許浦巡司
 在常熟縣東北七十里宋時為水軍寨國朝洪武二
 年改為巡檢司北抵揚子江東抵海設弓兵四十名
 往來巡邏所屬烽堠十五座
   青墪    大𢎞    衙後
   耿涇    九里    尚墅
   陶舍    丁涇塘   雙廟
   四叉    低壩    徐港
[003-31a]
   十里程   勝法    海洋塘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常熟縣倭患事蹟
洪武七年甲寅
 八月倭犯海濱
永樂二年甲申
 四月對馬岐倭寇海濱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
[003-31b]
 正月賊入福山港登劫知縣王鈇帥官兵擊走之
  十六日賊船六隻從東海而來入福山港登岸劫
  殺至殿山橋而還十七日復自吳橋至劉菩薩堂
  焚劫煙焰不絶十八日知縣王鈇先遣耆民徐泰
  等潜師劫營十九日親率主簿李宗昭家丁兵勇
  與賊戰於尚墅賊大敗走宗昭家丁李安戰殁於
  陣主簿馬希鸞復邀賊於中途擊敗之適長洲縣
  縣丞林錡承府檄率兵來援分道追逐二十一日
[003-32a]
  賊棄二舟遁
 閏三月賊首鄧文俊等分掠縣境
三十三年甲寅
 四月賊酋劉鑑入白茒港據梅李鎮為巢
  先是福山三丈浦許浦金涇唐浦凡沿江港口賊
  舟無處不充斥官兵憊於奔馳收聚城下十五日
  賊酋劉鑑以巨舟七隻直入白茒港十八日遂進
  掠梅李據為巢穴分劫諸邨鎮無不遍者
[003-32b]
 賊攻縣城
  賊酋劉鑑欲攻縣城先遣其徒偽充乞丐以覘虚
  實官兵擒之因而戒嚴二十二日劉鑑自梅李進
  攻縣之大東門值兵備僉事任公環在縣與知縣
  王鈇出兵禦之賊大敗而去天晚恐賊有伏我兵
  不敢追但屯城麓備不虞夜漏下二十刻賊果至
  見官兵大驚而走二十四日劉鑑復攻大東門俄
  而攻小東門復轉而攻北旱門與北水門鈇皆隨
[003-33a]
  賊所至敵而却之賊死於矢石者甚衆二十六日
  劉鑑復糾合福山之賊分門攻圍日夜鏖戰不絶
  鈇多方捍禦城得不破
三十四年乙夘
 四月賊入福山港遂犯縣城
  十二日江北張涇之賊至福山港擄耆民船二十
  餘隻十三日賊船至者尤衆官兵不能支皆散走
  十四日賊薄縣城流矢斃其劇酋二人遂去
[003-33b]
 兵備副使任公環大敗三丈浦之賊
  先是賊屯三丈浦者勢甚猖獗且易官軍不為備
  兵備任公環陰部署主客官兵以進保靖兵素驍
  勇為賊所忌公命應襲彭守忠為中哨易衣幟賊
  不知也太倉沙耆民為右翼知縣王鈇為左翼公
  躬擐甲胄激勵三軍我兵皆踴躍思奮争先進攻
  賊遂大敗逐北至奚浦斬首二百三十五級生擒
  五十餘人獲其舟二十七艘而我兵不損一人自
[003-34a]
  用兵以來陸戰全捷未有若此者也
 五月知縣王鈇致仕叅政錢泮禦賊於上塘港口死
 之
  十三日賊首楊二率賊衆千餘人自崑山縣石牌
  頭入縣境不焚掠惟擄鄉民以張聲勢歴唐市蘇
  家尖梅李福山欲擄船出江不得去屯於本港二
  十二日陸涇壩敗遁之賊分為二支一由崑山一
  由陽城湖至縣境賊之在崑山者又分為三支一
[003-34b]
  由黄昌涇一由新塘一由平莊田至縣境皆與三
  丈浦賊合時三丈浦之賊既為任公環所敗勢已
  孤弱得福山等諸賊遂復猖獗欲攻縣城知縣王
  鈇與鄉宦致仕叅政錢泮誓欲滅之二十四日親
  督水兵船邀擊賊於上塘港口賊伏不動潜令其
  徒裝飾避賊鄉民求輔官兵為援官兵方共惜之
  賊度其已入陣中倐爾起鬭官兵前後受敵遂驚
  潰鈇與泮猶督戰不已遂皆被殺
[003-35a]
 六月兵備副使任公環復大敗三丈浦之賊
  三丈浦之賊既殺知縣王鈇聲勢愈熾無錫太湖
  之賊又與之合遂肆掠無忌初六日兵備任公環
  督同知王如瓉率沙兵民兵進攻之殺其白眉主
  帥一人賊遂大敗稱兵備任公為拚命官人望幟
  即逃
 三丈浦賊遁出海太倉州知州熊桴把總劉堂追擊
 敗之
[003-35b]
  時賊為副使任公環所撓乃謀去二十三日從柴
  港口遁出海至登舟沙北知州熊桴與把總指揮
  楊尚英州判張大倫圍而攻之賊死無筭俘斬一
  百三十有竒餘賊南遁至吳淞江口復為把總劉
  堂邀擊大敗之生擒其酋急速如郎斬賊首二百
  六十餘級
 七月江隂流賊入境
  初三日金涇港許浦共倭賊八百餘人合掠周家
[003-36a]
  市初九日江陰賊流至許浦與前賊合䑸十四日
  相繼遁去
三十五年丙辰
 四月賊掠沿江邨市
  初九日賊舟二十一隻自通州入福山港四散流
  劫楊巷方橋王巷花莊西至楊舍一帶地方無不
  被禍而福山之賊為尤甚
[003-37a]


[003-38a]
  吳江縣總論
吳江界於蘇嘉二郡之間乃運道之要衝吳越之咽喉
也天下有變兵自北而南自南而北胥經乎此勢所必
争且其地西枕太湖通吳興宜興東濱同里諸湖通松
江吳淞江口四通八達無適而非鹽盜之藪無適而非
敵鬭之塲腹内諸邑兹其最難守禦者故國初設巡檢
司各邑皆不過二三而吳江一縣獨至於八其意可稽
已所轄五百六十二里皆水限隔匪舟弗行民善於水
[003-38b]
戰邨舫漁艇一呼而集動以千計譟進追賊其駛如飛
風帆不及也往年倭寇至吳所憚者惟若屬八戰八捷
曰青陽港曰錢田曰石湖曰鶯脰/湖曰唐湖曰太湖曰木瀆曰汾湖所可憾者貪餌縱賊
賊每每以是脱去操捨誅宥之權不在有司而在水兵
之掌握策斯下矣
  吳江縣境考
吳江縣在郡城東南四十五里舊吳縣松陵鎮也五代
梁開平三年分吳縣地置吳江縣吳越王錢鏐於此立
[003-39a]
南北兩城防遏使所元元貞二年以户口計例陞為中
州國朝洪武二年復為縣管里五百六十有三
 廣一百七十三里袤一百六十二里東至松江府華
 亭縣界八十里西至太湖口十五里南至浙江嘉興
 府嘉興縣界五十四里北至長洲縣七里橋界七里
 東南至浙江嘉興府秀水縣界七十里西南至浙江
 湖州府烏程縣界九十里東北至長洲縣姚城江界
 三十里西北至吳縣靈巖鄉界三十里
[003-39b]
  吳江縣城池考
吳江縣城梁開平間吳越王錢鏐築後廢宋嘉祐二年
知縣裴煜復建南北二門元至正十二年知縣扎雅進
重建北門十六年張士誠據吳遣將營築城垣高二丈
八尺厚一丈五尺周五里二十七步陸門四水門四各
以方名國朝成化元年知縣陳堯弼重建城樓邑當衝
要舊城卑而難守嘉靖三十三年島寇為患知縣楊芷
力勸士民捐資聘寺丞吳淓等重築之視舊高厚各增
[003-40a]
三尺三十六年知縣曹一麟復陶甓覆其面由是城益
完固云
 城
  週圍長一千八十四丈五尺凡五里二十七步高
  三丈一尺厚一丈八尺
 池
  深一丈濶十丈
 月城
[003-40b]
  凡四座
 門
  陸門六座水闗三座
 敵樓
  二座
 敵臺
  二十六座
 舖舍
[003-41a]
  四十三座
 雉堞
  三千二百二十二垜
 羊馬牆
  一千八十四丈五尺
   按呉江之民素尚儲粟家無巨細皆有數月之
   糧且城中多富貴之家人煙蓊鬱心力齊備設
   有警急守禦何難之有但水澤所鍾城小可灌
[003-41b]
   須以水兵船四郊堵截力捍而禦防之勿容寇
   逼城下則灌城之計可以無虞設有危迫凡水
   兵父母妻子悉召置城中一使無内顧之憂一
   寓牽制之意使盡其死命即所患在貪餌縱賊
   也下令有此必誅蔑不勝矣
  吳江水兵議
七縣水兵惟吳江為最乃島寇之所深畏也近年官府
不分功能高下混給工食以致吳江者亦不堪用葢吳
[003-42a]
江四面阻水西枕太湖使船本其所長嘉靖三十三年
初報在官皆精悍捷給之徒大舟用二十五人小舟用
三四人篙手與揺櫓盪槳者首尾相應行使如飛遇賊
舟之大者則以小船誘渡其人而傾覆之遇賊小舟則
以十四五篙手齊鑿而沈之賊人逺來不過奪船深入
而已船之輕捷不如也不過驅土民撑駕而已人之齊
截不如也其始也水鄉大户親統率之其後因差人統
領尅工食奪功次真正有名之兵不樂於用所用者皆
[003-42b]
次身無用之窮民其弊至於行劫而吳江水兵遂為官
府所惡一切裁革矣若曽聞之吳江人云水兵隊長總
出盛二盛六之下其次為董介凌雲亦合縣水兵之所
推服葢家業既饒武藝又精故也今誠得若而人委以
選水兵之寄就令之總領則船隻器械俱不必官給之
而鄉間上等之兵無不踴躍而出矣攻守何患於無功

[003-43a]


[003-44a]
  吳江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距華亭
   其道有二由勝墪黎里周莊金澤而繞出澱山
   湖泖湖之南者其南路也由同里湖或夾浦塘
   東北行至楊扇入澱山湖泖湖者其北路也二
   者皆水路也皆謂之間道也
 南抵嘉興
   其道有三由舊驛前南行歴平望王江涇而至
[003-44b]
   嘉興府之北門者乃驛路也所謂浙河是也萬
   一道梗則由同里黎里東南行可以繞至嘉興
   府之東門或由爛溪三都西之西南而行可以
   繞至嘉興府之西門二者皆水路也驛路道之
   正也水路乃道之間者也
 西枕太湖
   其出湖之口有三西北曰栁胥西南曰簡邨其
   一則西郊也三口相去不逺刁斗相聞烽火相
[003-45a]
   望若設水兵船張掎角協力維䕶則湖寇自不
   能犯
 北抵吳縣
   其道有三見吳縣水陸路考
 東北與長洲為界
   其道一見長洲縣水陸路考
 東南與嘉善為界
   其道有二由舊驛前南行歴平望王江涇之南
[003-45b]
   而東行以抵嘉善縣治者其南路也由同里黎
   里東南行而繞至於嘉善者其東路也南路道
   之正也東路乃道之間者也
 西南與湖州為界
   其道有二由平望西行歴震澤烏鎮而至湖州
   之烏程者其南路也乃驛路也道之正者也由
   太湖西南向一帆至湖州之歸安烏程長興者
   其西路也乃水路也道之間者也
[003-46a]
  右水陸可通之道凡十有六雖皆吳江之所當防
  然不能一一而設險也惟摘其中之尤要者建寨
  柵剏團營専駐官兵以為守禦之計其餘亦惟以
  游兵行哨竒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矣計邑之
  險要有八曰夾浦南曰平望曰鮎魚口曰簡邨曰
  同里曰汾湖曰爛溪曰震澤鎮詳見各圖説於後
[003-47a]
 
 
 
 
 
 
 
 
[003-47b]
  夾浦南險要説夾浦北險要另/見長洲縣圖説
夾浦在縣治北一十里乃呉淞江之上源也太湖之委
流也東行二百六十里至吳淞所以入於海賊若自吳
淞江而來南犯吳江北犯長洲此為分蹤要衝或寇入
太湖欲東出海而由鮎魚口𤓰涇港以來亦自夾浦橋
而出乃往來必經之道也況為運河闗隘賊若據此則
本縣與郡城聲援不相接矣故必設兵一枝屯守於此
而後可或曰守夾浦孰與守陳湖曰陳湖逺在於東北
[003-48a]
散漫無統此地湖水東出洶湧深濶賊擄舟横渡水兵
夾攻豈能直達乎若夾浦不守則長驅而下難於控制
乙夘石湖之患可鑒也
[003-49a]
 
 
 
 
 
 
 
 
[003-49b]
  平望險要説
平望在縣治東南四十五里乃浙直之咽喉也松陵以
南險要無踰於此舊築城堡以扼賊衝亟宜修復而更
設官兵屯守庶為至計餘詳築堡議
  平望築堡議
平望為浙直要衝宋元以前或置寨或團結偽吳張士
誠嘗築城於此鞏固縣城極為有見今之議者但謂宜
守勝墪不知平望實控制嘉湖二路若棄而不守使賊
[003-50a]
得為駐足之地闖入腹中我兵列屯置守反在於外非
計也故必修復舊城屯重兵以扼賊衝更設兵勝墪以
為聲援庶幾賊不敢深入耳或引唐湖之捷以證勝墪
之當重不知唐湖雖險東西支路甚逕難於隄防向來
細民恡於用財有司阻於浮議故謂城不可復非確見

  平望兵防考
宋時設平望寨在呉江縣東南平望鎮團結鄉兵上軍
[003-50b]
一百四十四名保伍中取充三工籍一亦名義兵嵗以
十月聚教至正月終散制誠善也所宜修復城堡屯兵
防禦以扼浙直之衝乃為上策耳
[003-51a]
 
 
 
 
 
 
 
 
[003-51b]
  鮎魚口險要説
鮎魚口在太湖之北距縣治十八里南受太湖北流滙
為齾塘又北過五龍橋入吳縣界為盤門運河為古塘
口入長洲縣界為澹臺湖與運河合賊若自郡城走吳
江必自五龍橋出齾塘或從太湖或從古塘而鮎魚口
乃必由之道也須設水兵於此與吳縣之五龍橋本縣
之夾浦橋兵船互為策應則舟師之長技捷於島寇百
倍賊必不敢入湖而犯縣治矣
[003-52a]
 
 
 
 
 
 
 
 
[003-52b]
  簡村險要説
簡邨在縣治西南數里濱於太湖太湖之南有簡邨巡
檢司縣之一都二都四都十九都皆𨽻焉北至鮎魚口
南至震澤鎮西郊之外迤北湖面亦其所轄縣本濱湖
汪洋三萬六千頃何所抵極萬一倭寇得入其為縣城
之害不淺矣須設官兵一枝屯守於此南與巡司相為
聲援北與栁胥西郊水兵相為掎角是固保松陵之要
策也
[003-53a]
 
 
 
 
 
 
 
 
[003-53b]
  同里險要説
同里在縣治東十六里舊名/富里四面皆湖民居稠宻迺松
陵東境之藩籬也賊若自松江而來由三泖澱山湖而
至同里實當其衝若自崑山而來由新洋江舟直而至
同里亦當其衝向因島寇不至議者漫不之及不知賊
計多譎萬一有為間道之謀者由此直搗縣治四面兵
船救援弗及地方危矣須設水兵一枝於此雜以巡司
弓兵朝夕訓練俾與長橋巡司互為聲援不獨禦寇亦
[003-54a]
弭鹽盜之一策也
[003-55a]
 
 
 
 
 
 
 
 
[003-55b]
  汾湖險要説
汾湖一名分湖以其分屬吳江/縣及浙之嘉興縣故名在縣治東南六十里界
浙直之間東通三泖西接勝墪水澤所鍾號為難控雖
有巡司轄之然半屬嘉興禦南方之鹽盜已云煩劇況
東出章練塘西通泖湖賊寇若自松江而來此實一大
道也巡司力薄何能禦之宜設官兵屯守
[003-56a]
 
 
 
 
 
 
 
 
[003-56b]
  爛溪險要説
爛溪在縣治西南十八里北連鶯脰湖為蘇嘉湖三府
之界諸水之所會也其地頗類汾湖而受害過之葢烏
鎮為湖州望鎮賊所歆慕而爛溪之南實抵烏鎮之北
柵故甲寅之亂賊寇屢進屢退於此苦於無兵任其擄
掠舊設巡司於此國朝永樂間移置嚴墓邨控禦長策
失之久矣必須修復而更設官兵以守之可也
[003-57a]
 
 
 
 
 
 
 
 
[003-57b]
  吳江縣巡司弓兵數附/
長橋巡司
 在吳江縣東二里松陵驛東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
 邏
簡邨巡司
 在吳江縣東南十五里充浦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
 邏
因瀆巡司
[003-58a]
 在吳江縣東南一百里吳漊邨設弓兵四十名往來
 巡邏
震澤巡司
 在吳江縣西南九十里震澤鎮設弓兵四十名往來
 巡邏
平望巡司
 在吳江縣東南四十五里平望鎮設弓兵四十名往
 來巡邏
[003-58b]
汾湖巡司
 在吳江縣東南六十里蘆墟邨設弓兵四十名往來
 巡邏
同里巡司
 在吳江縣東北十六里同里鎮設弓兵四十名往來
 巡邏
爛溪巡司
 在吳江縣西南十八里爛溪鎮永樂間移置縣治東
[003-59a]
 南九十里嚴墓邨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吳江縣倭患事蹟
嘉靖三十三年甲寅
 四月賊突至夾浦官兵擊走之
  先是吳江知縣楊芷遣飛艦遏賊於吳淞江上游
  是月二十三日賊自崑山沿吳淞江至夾浦水兵
  船逐之大戰於陳湖斬首一十八級生擒二酋賊
  遂還走崑山時賊入寇已數月矣莫敢與之對敵
[003-59b]
  陳湖捷後吳人始有鬭志
 五月賊犯平望知縣楊芷率官兵擊却之
  賊衆五十二人由湖州之烏鎮突入爛溪至平望
  欲迫縣城知縣楊芷令沿塘舉火賊見有備遂奔
  錢田本邑兵圍之困賊三日會夜大雨收兵賊乘
  間奪湖州兵船以遁屠戮甚慘芷射書賊營賊亦
  欵答有不敢相犯之語抵夜芷列熾焚之賊見燒
  營由黎里走泖湖既而復有賊自松江來至東蕭
[003-60a]
  浙江兵禦之弗利遂進掠黎里同里等邨芷親率
  水兵船躡之與嘉興兵會擊於王江涇擒斬二十
  八人
 六月知縣楊芷舉人周大章邀擊賊於石湖勝之
  十一日賊衆三千餘人掠郡城擄舟十二滿載而
  出將歸柘林懼東北兵阻乃出石湖趨吳江知縣
  楊芷舉人周大章生員吳詰率輕舸由𤓰涇港邀
  戰時湖水枯澀賊列伍逆上我兵以鈎鑚搏之斬
[003-60b]
  首十有六級生擒三十餘人賊懼登火燒橋四望
  芷以賊衆我寡恐夜襲城馳入縣明日賊由支河
  過夾浦進迫縣城會增築城垣工匠兵船蟻集賊
  度不能攻乃燒倉厫數連掠民財而返十四日賊
  餌水兵由平望而去所過焚掠以哨兵躡之斬首
  六級
 十二月賊再掠平望
  柘林賊也擄掠而去
[003-61a]
三十四年乙卯
 正月賊復至平望兵備參政任公環命知縣楊芷舉
 人周大章分督官兵禦擊大敗之賊遁歸柘林
  是月也賊陷浙之崇徳縣擄民船五百餘艘歴南
  潯楊堰至平望六里橋乃十九日也兵備叅政任
  公環伏沙兵將擊之僧兵洩其機沙兵被害及溺
  死者甚衆任公命知縣楊芷及舉人周大章分督
  水兵伏於橋之東西蕩中賊至伏起賊捲幟欲遁
[003-61b]
  水兵亟擊之斬首一十五級飛礟擊死者二十餘
  人所掠財寳亡失殆盡會新城雨裂城隍廟災恐
  賊棄舟窺城我兵迺遶朱家橋據盛墪以阨之又
  取民間蘆葦稻草焚於兩岸烟燄蔽天賊遂宵遁
 副使任公環孫公宏軾知府林公懋舉總兵俞大猷
 等大敗賊於勝墪
  賊自嘉興流至平望分道而來一支由太湖爛溪
  南麻一支由張邨黎里出牛腸涇期會於蘇州兵
[003-62a]
  備副使任公環太倉州知州熊桴本縣知縣楊芷
  禦之於梅堰皆勝之賊乃遁去二十六日賊復從
  嘉興至唐家湖湖水洶湧賊不能渡芷率兵北岸
  阻戰賊駭奔平望奪舟横渡芷令善泅者鑿其舟
  而自屯兵截盛墪斷其隄并布釘板於水底賊不
  敢渡會浙江巡按御史胡公宗憲調遣保靖宣慰
  司彭藎臣彭翼南率兵二千來援副使孫公宏軾
  總兵俞大猷以浙江兵至副使任公環知府林公
[003-62b]
  懋舉以狼兵至兵威大振賊退屯王江涇明日復
  進至平望彭藎臣為先鋒與諸兵合擊之狼兵首
  殪其渠魁一人賊氣沮捐貲於狼兵求脱不聴東
  西皆阻水官兵南北夾擊之斬首一百餘級轉戰
  至楊家橋又斬首二百餘級逺近稱快更盛墪之
  名曰勝墪是戰也提督都御史周公珫巡按御史
  周公如斗令所在清野賊無所掠&KR1102腹而戰故我
  兵易於奏捷云
[003-63a]
 四月賊犯縣境巡按御史周公如斗遣兵禦於勝墪
 與浙江兵夾擊大敗之
  巡按周公如斗調遣知府林公懋舉總兵俞大猷
  宣慰彭藎臣浙江巡按胡公宗憲調遣副使孫公
  宏軾諸道兵夾擊之斬首三千餘級
 五月賊至平望浙直官兵會擊大敗之
  先是永保兵既失利賊遂肆意攻劫一西北入太
  湖犯常州一西南犯嘉杭湖至塘栖二宣慰復失
[003-63b]
  利賊掠北闗去欲由蘇州出海道經平望浙江巡
  按御史胡公宗憲副使董公士𢎞僉事王公詢以
  浙江兵至副使任公環知府林公懋舉以直𨽻兵
  至夾擊之賊遂大敗走松江至三店官兵邀擊復
  敗之先後斬賊級七百有竒中毒死者千餘人
 六月賊復至平望官兵擊却之
  是月初七日賊在杭州擄官航載輜重欲由蘇州
  出海乃北從烏鎮經爛溪抵平望提督都御史周
[003-64a]
  公珫檄總兵俞大猷擊之戰於烏蕩知縣楊芷率
  兵戰於鶯脰湖皆告捷賊悉衆北向巡按御史周
  公如斗兵備叅政任公環帥官兵據勝墪以禦之
  浙江巡按御史胡公宗憲亦提兵來援賊大懼夜
  從王江涇遁去
三十五年丙辰
 七月賊掠吳江東南諸鎮
  零賊六十餘人突至牧犢潭歴汾湖周莊所過焚
[003-64b]
  掠望平湖而去
   按三年内賊凡數入寇率不得志則清野之效
   也以飽待饑羣策畢舉賊雖横將焉乘之惟沙
   兵一弱至今令人扼腕為將者慎毋幾事不宻
   哉
[003-65a]


[003-66a]
  嘉定縣總論
嘉定東濱於海南據吳淞江北枕劉家河誠三面受敵
之地也寇舶之來也大海渺茫難於收泊以寳山為表
識故蘇之寇患惟嘉定受之國初海防舊規原設吳淞
江千户所與江東二旱寨各有城堡官軍相為犄角邇
年島冦猖獗權以總兵官鎮守所城旱寨則撥軍巡守
似為有備但事寧之日恐不免於裁革非久計也如愚
見莫若陞吳淞所為衞添設一衞軍額以一把總指揮
[003-66b]
有才力者常川領之陞寳山寨為所設一所軍額以一
千户有才力者常川領之或就於太鎮二衞中奏遷一
衞於吳淞所止留一衞在州實其軍伍足其芻糧時其
訓練如李抱真教澤潞兵稱雄天下豈非東海一長城
哉不寧惟是沿海一帶吳淞江之西自吳淞江抵太倉
州界三十五里吳淞江之東自老鸛嘴抵上海縣界三
十五里隨處可登長驅而入知縣楊旦嘗議以每五里
立一營寨每寨闢一教塲精選土兵一百人統以耆民
[003-67a]
四人訓而練之擾而馴之通計土兵一千三百人遇警
則併力夾攻首尾相應實常山長蛇之勢也識者偉之
使後之人善守而不變賊豈能登岸哉嘉定無患則不
惟遏寇上游腹内諸縣受庇多矣太倉華亭上海海濱
設險亦將效之是又為鄰邑師也或曰海壖烽堠宻矣
奚以寨為曰守墪兵寡僅可傳報不能戰也設寨兵則
二十里常有精兵四百人可以追𠞰可以應援矣或又
曰使賊衆而我寡如之何曰賊衆若至千人則總兵與
[003-67b]
旱寨將官提兵攻之矣況江灣羅店皆有團營豈専恃
此寨兵四百而已乎諺云千兵一陣不如百卒三枝謂
其可以合可以分更畨而迭進也其見長矣
  嘉定縣境考
嘉定縣在郡城東一百四十里唐時為崑山縣疁城鄉
舊誌云疁城在縣南門外元時築教塲於此得古塚碑/石云唐咸通二年莊府君葬於疁城鄉今名疁塘又以
避吳越王錢/鏐諱改婁塘宋為崑山東境安亭春申臨江平樂醋塘
五鄉嘉定十年知府趙彦橚奏言崑山為邑十四鄉五
[003-68a]
十二都東西相距幾二百里縣治遷就馬鞍山僻在西
北西七鄉與官司相接稍稍循理自縣治東至練祁七
十里練祁至江灣又七十里通計一百四十里其間止
有相見灣楊林兩寨皆不足倚仗故東七鄉之民憑恃
去縣隔絶與官司為敵不奉命令不受追呼請於練祁
市添置一縣乃割東境五鄉改安亭為服禮春申為守
信臨江為依仁平樂為循義醋塘為樂智置縣治於練
祁市名以紀年曰嘉定在宋為上縣元元貞二年以户
[003-68b]
口計例升為中州國朝洪武二年復為縣𢎞治十年增
置太倉州割循義樂智二鄉之半𨽻焉
 廣八十一里袤五十三里東至海岸四十里西至崑
 山縣界三十六里南至松江府上海縣界三十五里
 北至太倉州界二十里東南至上海縣界七十二里
 西南至上海縣界三十六里東北至海岸四十里西
 北至太倉州界三十六里
  嘉定縣城池考
[003-69a]
嘉定縣城宋嘉定十二年知縣高衍孫築土垣嘉熙四
年七月為颶風所壊閏十二月知縣鄭霖重築元至正
十六年張士誠據吳遣其將吕珍改築始用磚石周九
里為門四東曰晏海西曰合浦南曰澄江北曰朝京東
西南各有水門不久圮廢國朝正德間流賊據狼山知
縣王應鵬築土牆備之嘉靖十五年知縣李資坤增剏
北水門又於其上建樓三楹十九年海寇秦璠王艮等
倡亂知縣馬麟增崇土牆三十二年倭人入寇知縣萬
[003-69b]
思謙以土牆難守改甃以甓基廣五丈面濶三丈未完
而以擢去東南隅毁於霪雨知縣楊旦繼之次第綜畫
重築改置四門各建樓一座易澄江曰宣文合浦曰濟
漕朝京曰振武晏海則仍其舊重濬外濠踰年而功成
方其築時賊意謂可直搗數肆侵擾二載之間犯境凡
五十餘晝爾戈矛宵爾楨杵葢與松江上海縣之城同
時並舉而士民協心得不致潰且堅完過之屹然為諸
邑之冠君子以為難
[003-70a]
 城
  週圍二千二百六十六丈六尺崇二丈六尺基廣
  五丈面濶三丈
 池
  週圍二千二百六十五丈深一丈廣三丈有竒
 門
  陸門四座水門三座
 敵臺
[003-70b]
  一十六座
 窩舖
  三十四區
 雉堞
  二千三百六十九堞
   按蘇郡諸邑嘉定之城為最葢城身寛濶居民
   自葢小房於上誠不守之守也且内外金湯掘
   有品坑可保無虞
[003-71a]


[003-72a]
  嘉定縣備寇水陸路考
 東瀕大海
   其道有五由縣東歴羅店月浦吳淞所而至海
   者其中路也由江東老鸛嘴寳山李家堰一帶
   皆可以至於海者其南路也由東北境牛角尖
   太倉界以至海者其北路也三者皆陸行之道
   也由黄浦東出吳淞江口以入於海或由吳淞
   劉河適均之間東出黄窪塘以入於海二者亦
[003-72b]
   謂之中路皆水行之道也此惟牛角尖為間道
   其餘皆正道也
 西距崑山
   其道有三由外岡葛隆鎮歴太倉南馬頭而至
   崑山之東門者其北路也由葛隆鎮蓬閬廟水
   墟而北者其中路也由方泰外岡安亭車塘而
   至崑山之東南門者其南路也北路道之正者
   也中路南路皆道之間者也
[003-73a]
 南接松江
   其道有四由外岡安亭青浦唐行鎮以至松江
   之北門或由黄渡盤龍鎮以至上海之西門者
   皆西南路也由南翔柵橋水陸俱可至上海之
   北門或由江灣入黄浦而至上海之東門者皆
   東南路也内惟南翔為正道其餘皆間道也
 北抵太倉
   其道有三見太倉州水陸路考
[003-73b]
  右水陸可通之道凡十有五雖皆兵防之所當知
  然不能一一而設備也惟擇其中之險要者建寨
  柵剏屯營専駐官兵以為守禦之計其餘亦惟以
  游兵行哨竒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矣共計邑
  之險要有八曰江東二旱寨寳山/高橋曰吳淞所曰黄
  窪曰羅店曰江灣曰婁塘曰外岡鎮曰南翔詳見
  各圖説於後
[003-74a]
 
 
 
 
 
 
 
 
[003-74b]
  江東二旱寨險要説
江東旱寨有二一在寳山一在高橋鎮皆國初設兵以
備倭者也今廢久矣無人議及此者豈以青南當其前
吳淞擁其後而寨兵單弱不足以當利害故耶殊不知
江東地饒民殷而守江守浦兵船俱在内地青邨南滙
川沙柘林諸堡皆可遏賊於南吳淞江兵船僅可遏賊
於北若賊至而南北阻截不能登犯其勢必趨於此蟠
據為巢穴藉糧於我内地紛擾此其厲階也甲寅乙夘
[003-75a]
賊首徐海屯柘林而令葉明屯此與新塲陳東合為二
窟勢如長蛇卒難殄滅由我自失地利故也今寳山高
橋二地之中有界浜焉乃嘉上嘉定/上海之鴻溝也宜令蘇
松併築一城設兵屯戍一如常鎮孟河事例有警則二
地之民携家以入輜重在是子女在是民將僇力死守
寇自無糧可資葢堅壁清野之長策也二寨雖廢庸何
傷乎
  寳山築堡議
[003-75b]
寳山在吳淞江之東嘉定與上海接壤南至川沙堡六
十里北至馬沙墪四里東至海岸一里西至吳淞所三
十六里皆其信地南自徐家溝北逮老鸛嘴止一帶俱
為險要舊有旱寨城堡今圯廢已久雖去呉淞大營不
逺然阻隔黄浦聞警調兵猝難濟渡近因寇患調太倉
衞千户領軍屯駐寳山然無堡可守非久計也應令蘇
松二府按照國初舊制修復故堡或於寳山高橋二地
之間如界浜者併築一城選集軍兵専官統練以備守
[003-76a]
禦屹然為海壖雄鎮豈惟要隘有備并南滙青邨一帶
接應更便是在當事者加意焉
  御製寳山碑附錄
嘉定涉海之墟當江流之會外即滄溟浩渺無際凡海
舶往來最為衝要然無大山高嶼以為之表識遇晝晴
風静舟徐而入則安坐無虞其或暮夜煙雲晦㝠長風
巨浪㠶檣迅疾倐忽千里舟師弗戒瞬息差失觸堅膠
淺遄取顛躓朕恒慮之今年春乃命將士相地之宜築
[003-76b]
土山焉以為往來之望其址東西各廣百尺南北如之
高三十餘丈上建烽堠晝則舉煙夜則明火海洋空濶
遥見千里於是咸樂其便不旬日而成週圍樹以嘉木
間以花竹蔚然竒觀先是未築之前居民恒見其地有
山影及是築成適在其處如民之所見者衆曰是葢有
神明以相之故其兆先見皆稱之曰寳山因民之言仍
其名而不易遂刻石以誌之
  寳山旱寨兵防考
[003-77a]
寳山在嘉定縣東南八十里依仁鄉洪武三十年太倉
衞都指揮使劉源奏建旱寨名江東寨著令太倉衞分
撥指揮一員千户二員百户四員額軍四百名屯守防
禦永樂中平江伯陳瑄督海運築寳山於其地因名寳
山寨正統九年都指揮翁紹宗建磚城於寨左遣太倉衛
軍守禦崇明遂委鎮海衞軍兼管後城漸圯兵防亦廢
嘉靖三十六年復調太倉衞中千户所領軍一千名屯
守改名協守吳淞中千户所
[003-77b]
  高橋鎮旱寨兵防考
高橋鎮在嘉定縣東南八十五里八都舊名青浦鎮與
寳山寨對峙洪武十九年鎮海衞都指揮使朱永建堡
名曰青浦寨著令鎮海衞分撥指揮一員千户二員百
户四員額軍四百人屯守防禦承平既久兵防漸弛城
堡亦廢亟宜修復以固邊防
  老鸛嘴賊巢議
老鸛嘴南有地名李家堰者西抵江東抵海相距僅二
[003-78a]
里許其咽喉之地一水界斷南北築二堰以通往來宜
以土人知地里者深夜潜開此堰使賊不得越水而南
更得精兵三千嚴守此地勿容賊得填洪但我兵屯此
則上海七團八團之賊恐來應援腹背受敵非計也又
須得精兵三千屯於太平寺等處以遏上海之援則李
家堰兵可以専力於老鸛嘴而賊據彈丸窄地三面江
海禾稻收割已盡財物劫掠已空不十日間將餓而斃
矣此誠滅賊之上策也老鸛嘴賊滅則北偏一段稍得
[003-78b]
寧息用武有地而上海之賊可以迎刄而破矣乃苦於
無兵失此經畫惜哉
[003-79a]
 
 
 
 
 
 
 
 
[003-79b]
  吳淞所險要説
吳淞所距縣東南四十里東濵大海北枕綵淘其南即
吳淞江入海之口也吳淞江發源太湖縈紆二百餘里
為中吳諸水第一其入海之口為海道咽喉三吳門户
故特置所城於此而以副總兵鎮之比諸越之定海焉
或曰均之濱海也險要莫如劉家河而以此為第一何
也曰海中諸夷狡猾莫如日本入寇亦莫如日本山東
浙直與寇為鄰然山東之海水勢湍悍山脈聨絡非熟
[003-80a]
其徑者不可行且勾引接濟之人未嘗有也故倭患獨
浙江之海山嶼為多而通畨者獨衆故寇舶自外海而
來以洋山為入犯之的必至此而後分䑸若直𨽻之崇
明則諸沙錯落延袤三百餘里暗塗相貫有若為華夷
之限者惟三爿高家一路可以通舟而不可重載惟此
一路寛深可行無有壅碍寳山之外沿海有/楊家路者是也而竹箔一
沙横亘其外隠然為之外䕶國初海運特築寳山以為
凖的葢為此也今之守江固云宻矣而竹箔沙之守殊
[003-80b]
為單弱非扄固外户之意或曰今之戰艦必以此為會
哨之地乎曰竹箔之南吳淞之要道也竹箔之東劉家
河之門户也若設重兵於此防守賊豈惟不能侵犯内
地雖二江之口亦得息肩矣昔人常欲徙鎮海衞於寳
山豈無意耶所惜舊城正當綵淘港口因東北一隅坍
海故徙内地雖去不逺然氣自孤乙夘之寇避江口兵
船之阻悉自綵淘港出入兵船竟莫之誰何葢以守江
為要務而不之及也殊不知綵淘一港直貫練川水陸
[003-81a]
皆通賊舟入犯尤為便易安得謂其非險要也而忽之
  吳淞所城池考
吳淞所守禦城國朝洪武十九年滎陽侯鄭遇春築土
為之周六里有竒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張翥增築
高二丈七尺始闢四門因去海止三里潮汐衝激嘉靖
初東北漸傾兵備副使王儀更築土城於舊城西南一
里十八年城東北隅傾於江壓溺男女五百餘人十九
年海寇秦璠王艮等入寇焚劫遂移棲土城以舊城為
[003-81b]
教塲三十二年巡按御史尚維持以土城難守檄知縣
楊旦改甃磚石
 城
  周圍七百二十丈凡四里高二丈四尺濶二丈九
  尺
 池
  外城河廣六丈深一丈有竒内城河廣三丈深八
  尺
[003-82a]
 門
  陸門四座水門二座
 敵臺
  一座
 窩舖
  四十座
 雉堞
  一千一百九十四垜本所與協守所並分守禦本
[003-82b]
  所管東北二方該五百九十七垜協守所管西南
  二方該五百九十七垜
  吳淞所兵防考
吳淞江守禦千户所洪武十九年滎陽侯鄭遇春與鎮
海衞指揮朱永奏建𨽻中軍都督府屬太倉衞統軍一
千二百五十人後委鎮海衞官并差軍更畨守禦嘉靖
十九年賊寇秦璠等作亂繼以倭患議設總兵駐劄鎮
江往來應援三十二年始専駐呉淞所設呉淞營把總
[003-83a]
一員統水兵三千九百二十名遊兵營把總一員統陸
兵三千名舊以元分鎮萬户府為所治後撤造太倉軍
儲倉嘉靖二十二年千户周傑復建在所城南偏軍器
局在所東南教塲在所西北陸營把總司在城東南水
營把總司在城西南
  呉淞江兵船議
嘉定沿海地方共七十里吳淞江口乃適中之處也由
江口延袤而南則自老鸛嘴以至寳山南滙金山出江
[003-83b]
口迤邐而北則自綵淘以至黄窪劉家河由江口而深
入則南迤五十里即為黄浦直至上海由黄窪而登岸
則嘉定太倉崑山蘇常連數百里是吳淞江者南為上
海門户西為蘇常藩籬乃東南第一險要備吳淞即所
以備上海備上海即所以備蘇常也舊制原設吳淞江
千户所守禦於江之西岸嘉靖十八年海水決齧所城
僅存西南一隅官軍靡依乃復建新城避水患周圍四
里當大江之傍倭患猖獗本所力不能支當道建議合
[003-84a]
太鎮二中所與呉淞所並處新城氣勢宏壯兵稱足矣
兵食不乏城守自堅況新設總兵衙門水寨兵船聴調
哨守蘇松水陸咽喉何固如之所不能無議者哨守之
法似猶未善兵船之數似猶未敷請詳言之夫海洋追
𠞰惟福船最為得用但海天茫濶瞭望難周地理遼邈
防禦難宻須多造福船多募福兵為第一義耳以事理
計之福船須得四百隻福兵須得四萬人以吳淞江為
老營分福船為四班以一百隻泊吳淞江専守老營以
[003-84b]
一百隻哨至寳山之南直抵高家嘴以一百隻哨至高
家嘴之南直抵陳錢馬蹟以一百隻哨至劉家河北直
抵福山狼山此往則彼來此來則彼往絡繹於數千百
里之間皆為有備聨屬於煙波浩𣺌之地㒺所空隙擁
衆大舉之寇合力抵禦昏雨零至之賊隨遇成擒此計
之得者也若株守吳淞不為分畨出哨之計未免顧此
而失彼若直守馬蹟不為反觀内顧之謀未免慕逺而
遺近是在當事者籌之
[003-85a]
  福船捕盜議
或問福船捕盜每日口糧六分各兵每日五分當此糧
餉不給之秋常恐其不繼也況此輩一得糧賞即萌歸
志如之何可用乎曰不然福船蒼船最為海洋禦寇要
具隨船梢手舵工等役非久於從事習練精便者不堪
用也若以沙土兵更代福浙舟師恐二兵雖或通水道
便撑駕而轉篷起碇把舵及修做掣纜貢具等類俱非
所能設有警急措手何及似宜以沿海衞所正軍盡數
[003-85b]
查出每福船一隻以正軍攙補二十名令其在船習學
起碇轉篷之類明年又以各軍攙補二三十名一二年
之後我軍皆能駕使福船則糧餉可省而亦可以無賴
於黠强難制之輩矣但今各衞所軍應得正糧每年止
給一二月不能謀生去而為商賈為技藝為盜賊營伍
空虚遇變無恃今之州縣軍儲倉糧在有司每以為可
緩在糧長亦以為可負此軍之所以枵腹待哺而無從
得實也自今州縣徵糧必宜先解軍儲後發兑運應時
[003-86a]
給與庶可責其成功矣
[003-87a]
 
 
 
 
 
 
 
 
[003-87b]
黄窪港險要說
闕/
[003-88a]
 
 
 
 
 
 
 
 
[003-88b]
羅店鎮險要說
闕/
[003-89a]
 
 
 
 
 
 
 
 
[003-89b]
  江灣鎮險要説
江灣鎮在縣東南七都宋建炎中韓世忠統兵禦烏珠/曾駐中軍於其地今尚存架大
纛石旗樁二個高可/二丈餘在闤闠中離縣治六十里呉淞江自東北而
來至此轉折而西至鎮之南遂為黄浦入江之口吳淞
所為江海第一闗鑰今既稍遷内地第一險要失矣賊
舟乘潮突入西南入黄浦以犯上洋必經此地則此地
其吳淞江第二義乎今之議者漫不之及豈以守浦守
江既有兵船則此地為贅疣也殊不知上海縣城逼臨
[003-90a]
黄浦賊入黄浦事已掣肘東西奔馳兵船分則勢弱合
則照顧不及非至計也為今之計不若築堡屯戍守此
與江東旱寨相為聲援守浦兵船自内應之吳淞兵船
自外襲之賊豈敢長驅出入乎
[003-91a]
 
 
 
 
 
 
 
 
[003-91b]
  婁塘鎮險要説
婁塘鎮在縣治北十二里横瀝塘中貫之北出劉家河
入海俗所謂公塘者是也賊自劉家河西來折而南行
入横瀝至縣治不過二十里婁塘實當其衝其地民居
稠宻田塍平曠可以馳騁可以屯駐若設兵守之賊豈
能直搗城下乎自嘉靖癸丑迄丙辰無嵗不受其害雖
嘗議設鄉兵防禦然無營寨可守惟據西石橋以戰賊
自間道出我兵之後即驚潰無策矣婁塘不守縣城復
[003-92a]
何恃乎且其地多富民而無王濬創鎮之才逺大之智
甘為賊擄而不思善後之圖亦可怪也
[003-93a]
 
 
 
 
 
 
 
 
[003-93b]
  外岡鎮險要説
外岡鎮在縣治西十二里嘉定之水南北莫大於横瀝
東西莫大於練祁而練祁之水自西闗出合顧浦以入
吳淞江若賊掠松江而歸恐為吳淞江兵船所截必間
道走唐行青浦安亭以趨太倉之南闗則練祁為賊所
必由之道也自練祁北折則為鹽鐵鹽鐵塘在嘉定縣/西南十八里南至
松江葉謝北達太倉江陰入江/相傳呉越王於此運鐵故名鹽鐵入劉家河則太倉
南闗矣若賊自南闗分蹤出掠亦必入鹽鐵以趨嘉定
[003-94a]
外岡鎮亦當南北交會之衝且宻邇縣治可以掎角非
設兵守之不可也今之議者咸謂宜守葛隆安亭而棄
外岡夫葛隆小鎮安亭僻逺徒分兵力何益事機須於
此戍守不惟可以遏賊之衝實與縣城互為聲援葛隆
安亭二鎮不必設兵而聲勢自振矣
[003-95a]
 
 
 
 
 
 
 
 
[003-95b]
  南翔鎮險要説
南翔鎮在縣治南二十四里又南二十里為呉淞江南
横瀝之所經也材貨所萃商賈所集盜賊以為名鎮而
必争者也且當縣治正南賊自吳淞江而來必經於此
而後達於縣治葢南郊之闗鍵也嘉靖甲寅倭寇犯之
賈人布板於簷端以矢石下擊殺賊頗衆然無堡可守
外援不至浹旬而後潰為今之計莫若募富商築堡以
居無事可免擊柝之憂有事則據堡而守兵不必出於
[003-96a]
官而自足餉不必運於官而自備萬一為賊所困則命
一旅援之而已葢此鎮為百貨所居而弓矢又商賈之
長技也
  嘉定縣巡司弓兵烽堠附/
顧逕巡司
 在嘉定縣東三十里顧逕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所屬烽堠四座
   月浦    爛倉    顧逕港
[003-96b]
   五岳塘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呉塘巡司
 在嘉定縣西南三十六里吳塘設弓兵四十名往來
 巡邏所屬烽堠九座
   青岡    黄泥涇   外岡
   城西    石門岡   馬陸
   馮家橋   黄渡    沙岡
[003-97a]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江灣巡司
 在嘉定縣東南六十里江灣鎮設弓兵四十名往來
 巡邏所屬烽堠一十七座
   沙浦    湯字圩   吕字圩
   生字圩   南翔    周家浜裏
   周家浜外  衣有字圩  致字圩
   東潜字圩  中潜字圩  西潜字圩
[003-97b]
   大塲    胡陸灣   江灣
   五通廟   秦家店
    每堠另設暸守弓兵五名
  嘉定縣倭患事蹟
洪武二年己酉
 二月賊寇吳淞所海濱指揮朱文擊敗之
七年甲寅
 八月賊寇海濱
[003-98a]
永樂二年甲申
 四月對馬岐倭寇海濱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七月賊寇吳淞所百户馮舉宗元爵等禦戰死之
  賊據楊氏宅洞牆屋四望徐候船南走官兵追之
  賊匿葦荻中免越數日乃去
三十二年癸丑
 閏三月賊首王直犯縣境
[003-98b]
  賊自烈港之敗以百餘人自白馬廟而來收集餘
  黨流突蘇松掠縣之寳山鎮撫陳憲疑為鹽盜率
  輕兵追之後知為直不敢襲
 賊犯婁塘鎮
 倭船至寳山洋都指揮王世科府同知任環合兵𠞰
 之百户張治力戰死之賊夜遁任環追擊之弗及
  前嵗倭舶之入以為失風非來寇也稍縱之得志
  而去至是乃復來金山備倭都指揮王世科蘇州
[003-99a]
  府同知任環合兵𠞰賊選士卒數百人分為五隊
  即日渡江命吳淞所百户張治率甲士五十人為
  前鋒治持戈躍馬奮不顧身與賊遇於寳山之麓
  劇戰賊魁胡藥師最驍勇身被重甲數鎗不能入
  以鐵戈擊其首乃斃殺賊衆十有三人治力倦下
  馬搏戰被賊横刺而死衆見治死遂潰走環獨不
  走賊奮而前有一敢死士徐珮以身捍環乃得免
  明日環復出挑戰賊不敢出相持數日思以計困
[003-99b]
  之賊夜半從海岸遁去環覺之率師追擊不及而
  還
 府同知任環守備解明道敗賊於吳淞江口
  賊至劉家河揚帆而西守備解明道與六合知縣
  董邦政率兵迎擊之追及於吳淞江口值綵淘港
  復有新賊至者與之合蹤勢益猖獗官兵莫敢進
  操江都御史蔡公克亷遣蘇州府同知任環率兵
  往助之賊遂敗走俘斬一百有竒
[003-100a]
 賊首鄧文俊等分掠縣境
 四月賊陷吳淞所城
  初九日倭船數十艘從大洋中來徑趨黄窪港入
  劉家河登岸殺人進掠婁塘鎮民悉奔竄擄掠財
  帛不可數計又進攻太倉州城軍民嬰城固守乃
  轉掠而東攻吳淞所城城惡不可守遂陷入之西
  掠月浦及羅店等鎮
 守備解明道襲破吳淞所賊遂復所城
[003-100b]
  賊既破城遂入據為巢越十日守備解明道襲破
  之斬賊首百餘級賊酋三大王六大王死焉遂復
  所城賊遁出海復為太倉州判金汝舟千户楊循
  禮所敗擒斬八十有竒
 五月賊犯縣城知縣萬思謙禦却之
  初三日賊由羅店進薄縣城先是民疑土城易陷
  望風而走知縣萬思謙料賊深入為城守計至是
  咸備外則設坑塹布蒺藜内則倩客兵募義勇萬
[003-101a]
  餘人登陴固守賊本謂城非甃石易與耳至見守
  禦嚴整相顧失色乘東風縱火煙焰蔽空思謙叩
  頭籲天風反而西應天府檢校張大倫固原人適
  捧臺檄至善騎射賊有桀黠者奮勇先登大倫發
  一矢中賊吭賊應弦而倒於是矢石交下賊多被
  傷而去
 六月官軍追擊賊於寳山洋大敗之
  賊自上海縣掠財帛子女滿載而南官軍與戰不
[003-101b]
  利殺百戸卜相陶臣鎮江衞知事吳宗徳邀擊之
  賊驚潰争舟溺死者不可勝計守備解明道府同
  知任環伏兵呉淞江口擊之追至寳山洋賊遂大
  敗
 十一月倭舟泊寳山叅將湯克寬擊敗之
  賊由華亭縣漴缺登岸流劫移舟泊寳山克寛引
  舟師迎擊至高家嘴毁其舟斬首七十三級生擒
  十四人
[003-102a]
 十二月南沙賊遁至黄窪
三十三年甲寅
 正月賊首蕭顯犯縣城還屯海上浙江提督都御史
 王公忬遣叅將盧鏜率師來援
  先是除夕任環以賀聖節還郡官軍守備稍懈賊
  乘間於嵗旦渡海而西泊舟施家港初五日薄嘉
  定縣城時知縣萬思謙董衆築城城甫畢工賊至
  遂不能拔因轉掠南翔廣福屯據海上官軍與戰
[003-102b]
  輒不利賊益猖獗浙江提督都御史王公忬太倉
  人也遣兵赴援叅將盧鏜率舟師從海道至賊悞
  以為黨喜而出迎近視之乃官軍也大驚而退時
  任環以同知陞兵備僉事相議出師會𠞰鏜知湯
  兵不可用謝却之獨將其軍以進賊衝鋒而前堅
  壁不動明日復如之又明日賊出行劫弱視盧師
  故也鏜命二舟載薪與賊相近以舉火為約度賊
  歸路設伏兵以待之薄暮賊歸官軍迎擊之已而
[003-103a]
  火起伏兵盡合前後夾攻賊大敗斬獲過半餘衆
  南走鏜慮軍士貪戀財帛追之不力命盡焚其舟
  追之青邨所城賊入城官軍圍之會天大雨復乘
  間潰圍走鏜還至松江拽不用命者斬於軍門
 獲賊首陳二
  時陳二詐為奸細在途被邏者執之
 賊分掠南翔等鎮叅將湯克寛擊敗之
  賊犯南翔鎮賈人布板於簷端以矢石下擊殺賊
[003-103b]
  頗衆外援不至浹旬而潰遂流劫婁塘等鎮克寛
  引兵迎擊大敗之
 二月都指揮盧鏜敗賊於史家浜
  時賊首蕭顯據史家浜為巢鏜率師進搗大敗之
  賊死者無筭乃遁往浙江海寧縣鏜復追擊敗之
  其别䑸之在歸家港者僉事任環亦擊敗之
 三月倭賊入吳淞江總兵湯克寛率師迎擊之擒斬
 無遺
[003-104a]
  是月十六日復有賊首劉三率其黨二百餘人駕
  數舟直入吳淞江登岸劫掠適克寛領兵從松江
  來知官軍且戰且却召把總千户田某將斬之田
  曰罪固當斬但兵船統自耆民不聴節制即召耆
  民抗令者斬之衆皆股慄遂督兵合戰邳兵有退
  怯者亦斬以徇由是軍民齊奮戰鬬益力賊不能
  支奔匿舟中官軍兩岸夾攻砲石交下斬首級一
  百七十有竒餘悉就擒無一人得脱者
[003-104b]
 賊掠南境邨鎮抵松江
  倭船一䑸突至黄窪登岸轉掠而南官軍與戰不
  利遂越南翔鎮由封家浜直抵松江邑之西南二
  境盡為騷動
 四月賊屯老鸛嘴
 賊圍縣城蘇松州縣各被圍不相救
  是月十六日賊至嘉定攻圍縣城城中悉力拒守
  幾為襲陷者再相持彌月漸解而去初賊之始至
[003-105a]
  也不滿百人及其再至也亦不過千人至是則連
  結諸島萬衆深入州縣各被圍不能相救賊晝則
  剽掠四出夜則聚歸城下窮鄉僻巷悉被焚劫火
  焰燎原積尸遍野吳淞江南數百里一變而成丘
  墟矣
 總兵俞大猷敗賊於吳淞所
  賊舟入吳淞江者十六艘俞大猷率師邀擊大敗
  之沈其舟十一艘斬首二百五十有四級
[003-105b]
 六月賊由縣治進薄府城大肆焚劫㝷還屯海上
  先是賊衆五百餘人歸未至島遇颶風復飄至海
  上六月初一日由嘉定縣趨蘇州府城大肆焚劫
  又南由吳江縣抵松江府復還海上因巡船邏擊
  不敢出襲時調來狼兵不滿百人每與賊遇賊輒
  披靡偶以二十人當賊二百人為賊所圍力戰得
  出殺賊五十餘人狼兵死六人其間二人尤驍勇
  賊至劉家行單騎追之賊知其為狼兵也匿二賊
[003-106a]
  於厠中從後擊其首遂斃自是狼兵少怯
 把總劉堂敗賊於吳淞江口
  三丈浦賊遁出海為太倉知州熊桴所敗餘賊遁
  至吳淞江口為堂所敗其酋急速如郎就擒斬首
  二百六十餘級
 八月賊攻縣城
  賊首王直分遣其酋吳徳宣徐碧溪自綵淘港率
  衆千餘入攻縣城時賊薄西門夜偵守者卧遂梯
[003-106b]
  登之及女牆守燈童子震呼衆驚覺擠石墜梯賊
  遂退童子呼時刄及死矣知縣萬思謙哀之琢童
  子石像坐於城闉東
 上命兵部尚書張公經總督軍務率文武六臣提兵
 南下與賊戰敗績賊屯老鸛嘴
  初張公經提督兩廣威名甚盛至是遂膺簡命以
  兵部尚書兼提督叅將李逢時許國叅政許天倫
  副使周臣兵部郎中盛唐譚綸俱聴節制率青徐
[003-107a]
  兵六千人抵海上賊聞天兵至徉西上逆戰官軍
  出戰賊退走明日復如之青徐兵俱召募惡少許
  李二叅將皆世胄子不諳兵法不識地利各務僥
  倖成功黎明出師申刻渡河而東其半猶未渡賊
  匿舟中無一人哨者須臾潮漲賊一人騰躍而上
  餘衆四起官軍遂亂蹂踐没溺刺殺而死者二千
  餘人資糧器械悉為賊有所喪多矣二叅將懼誅
  遂多殺平民之寡髮者以冒擒獲是時也賊雖倖
[003-107b]
  勝然不敢出海移舟老鸛嘴據為巢穴
 賊薄縣城叅將李逢時迎擊敗之
 賊退據羅店鎮官兵追擊敗之
  斬首八十餘級
 官兵擊賊於綵淘港遇伏兵潰指揮劉勇力戰死之
  初叅將李逢時與許國以山東民鎗手六百人至
  與賊遇於新涇橋逢時率麾下先進擊敗之許國
  憾逢時同事而功先乃從間道襲賊欲分逢時功
[003-108a]
  追至綵淘港乘勝深入遇賊伏起官軍大潰溺水
  死者千人指揮劉勇戰死諸軍倉猝不整遂大敗
  詔逮逢時等東兵稍自引去總督尚書張公經請
  下有司追捕兵部覆奏此係北土烏合之兵驅之
  蘇松澤國固非所宜不如悉放遣之詔可
 官兵追擊賊於老鸛嘴四馬洪大敗之
  王直知官兵將搗其巢乃進營於師家浜官兵擊
  敗之已而由原港出海水兵追戰於老鸛嘴之四
[003-108b]
  馬洪復大敗之
三十四年乙卯
  正月老鸛嘴賊遁走與柘林賊合
  先是嘉定知縣楊旦募土人敢死者夜燬賊厰火
  賊舟多方撓亂故不得安鑿渠通海以為退計正
  月初二日乃乘間遁去官軍追至寳山重霧漫天
  僅獲賊一舟斬首六十餘級賊遂與柘林諸賊合
  夥
[003-109a]
 五月賊屯縣境兵備副使任公環撃殱之
  時倭舟被風飄回者五十人屯嘉定縣民家環率
  兵攻之不克乃投火民宅爇之賊盡殱焉
 八月賊由吳淞江遁出海洋把總楊尚英追擊敗之
  沈其舟六十艘俘斬三百有竒
 九月川沙賊遁至吳淞所兵備副使任公環擊敗之
  總督都御史楊公宜遣游擊將軍曹克新統川兵
  搗川沙賊巢大敗之燬其巢賊遁至吳淞所兵備
[003-109b]
  副使任公環督舟師襲擊之斬獲大半餘遁走清
  水窪
 閏十一月官兵敗賊於吳淞江口
  周浦賊為官兵所破遁出吳淞江副使王公崇古
  總兵俞大猷會兵夾擊至老鸛嘴大敗之俘斬一
  百七十有竒
三十五年丙辰
 三月賊入吳淞江總兵俞大猷等大破之
[003-110a]
  賊&KR0008十六艘自寳山入吳淞江大猷先奉總督胡
  公宗憲檄與把總楊尚英劉堂等設伏海口待之
  賊至伏發沈其舟十三艘斬首二百五十餘級
 六月賊至吳淞江官兵擊敗之
  賊為官兵所敗與七丫港賊相繼遁出海總兵俞
  大猷預受總督胡公宗憲命設伏劉家河海洋待
  之且攻且逐追及於茶山東北沈其舟六十艘俘
  斬三百有竒殘寇宵遁復為颶風所覆無生還者
[003-110b]
 
 
 
 
 
 
 
 江南經畧卷三上
[003-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經畧卷三下
            明 鄭若曾 撰
  太倉州境圖
[003-112a]
 
 
 
 
 
 
 
 
[003-112b]
  太倉州總論
太倉本崑山縣惠安鄉地也東瀕大海元時海漕畨舶
咸彚於此嘗立水軍萬户府以鎮之國初則設太倉鎮
海二衛統軍一萬一千二百餘名名曰備倭𢎞治間撫
臣又奏割常熟嘉定崑山三縣之地添置州治法制不
可謂不密矣然愚不能無議者何哉夫太倉之濱海與
嘉定上海一也嘉上二縣皆無衛所而太倉獨設二衛
豈非以崑山縣治離海太逺難於防禦之故耶厥後既
[003-113a]
建州治則事勢逈殊二衛之中宜汰其一而猶並峙如
故不幾於冗乎往年倭寇内侵直抵城下兩衛閉門觀
望莫之敢攖良由專重城邑而畧於海港猶之外户不
嚴俟賊至堂奥而後逐之吁亦無及矣如鄙見莫若但
留太倉衛於州城平時則教塲操練以防海寇不測之變
遇警則有司率民登埤以守衛官率軍出城以戰而鎮海
一衛則移置於劉家河口剏水寨撥巡船專哨海洋與
呉淞白茆崇明相為掎角賊豈能衝突而深入哉萬一
[003-113b]
賊衆我寡力不能遏亦當挫其銳至邀其惰歸比之聚
二衛於一城賊進海口而莫之禦者相去懸絶何如也
或問劉河七鴉近皆添設把總宿重兵尚不能禦寇之
不入也鎮海一衛何足以支之曰不然倭舶之來暫時
之變也自古豈有越海萬里而能長為中國患者若自
今修復祖宗備倭之制申嚴督撫㑹哨之法入寇者則
殺之通畨者則捕之倭患不久將自息矣患息之後添
設之兵不容於不撤海防飬兵之銀不容於不除比時
[003-114a]
行吾之言則兵雖撤而把港之兵不乏銀雖革而軍糧
之額自存豈非經常之策也哉或又問七鴉浦奈何曰
此宜稍緩但分撥一千户所駐劄守禦而以茜涇甘草
唐茜涇三巡司官兵輔翼之足矣
  太倉州境考
太倉在蘇州府城東一百一十里古婁縣惠安鄉相傳
春秋時呉王即其地置倉號太倉太倉之名始此梁天
監中分婁置信義縣大同初分信義置崑山縣而州為
[003-114b]
崑山之域宋時置節制司海庫元朱清張瑄創海運於
此通海外畨舶凡髙麗琉球諸島往來市易謂之六國
馬頭自延祐元年崑山徙治太倉凡四十四載迨至正
十七年復遷崑山州治於馬鞍山陽國朝呉元年立太
倉衛洪武二年分立鎮海衛𢎞治十年巡撫都御史朱
公瑄奏割崑山東北境湖川新安及惠安鄉之半與常
熟之雙鳯鄉嘉定之樂智即宋時崑山/縣醋塘鄉循義即宋時崑/山縣平樂
鄉/二鄉立太倉州領崇明縣
[003-115a]
 州境廣八十里袤九十里東至海七十里西至崑山
 縣界十里南至嘉定縣界十二里北至常熟縣界六
 十里東南至嘉定縣婁塘十二里西南至崑山嘉定
 二縣界二十里東北至白茆港口九十里
  太倉州城池考
太倉襟帯滄海為三呉屏翰舊無城垣止有木柵在支
塘鎮西北元至正十六年張士誠據蘇州因防方國珍
遣其將髙智廣築今城城髙而堅池廣而深雖建築於
[003-115b]
僭偽而實為無窮之保障國初太倉與鎮海為衛並治
一城𢎞治間建州因舊城樓櫓具廢正德九年按察副
使謝公琛命知州事汪惇增隍濬池加甓於城南於東
西北重建城樓柴竒/有記次年監察御史唐公鳯儀復命知
州事黄廷宣重搆西北城樓王鏊/有記城外基俗呼城脚衛
官私得民租度為耕地耕民利開地日取土填濠濠淤
狹且傷及城宜有厲禁
 城
[003-116a]
  週圍一十四里五十歩髙二丈廣三丈
 池
  週圍一十五里一百七十歩深一丈五尺廣八丈
  六尺
 門
  陸門七曰大東小東又名竹/塲門大南大西小西大北
  小北門各有樓樓外有月城水門四曰大東大西
  小西朝陽初築時有小北大/南二水門今廢
[003-116b]
 敵臺
  二十八座
 窩舖
  六十六座
[003-117a]


[003-118a]
 
 
 
 
 
 
 
 
[003-118b]
  太倉州備寇水陸路考
 東瀕大海
   其道有三由劉家河至天妃宫出海者其南路
   也由北門至七鴉浦出海者其北路也二者皆
   舟行之道道之正也由東門東北行至茜涇下
   海者其路在劉河七鴉適均之間乃中路也水
   澁不可通舟但可陸行道之間也
 西距崑山
[003-119a]
   其道有三詳見崑山縣水陸路考
 南抵嘉定
   其道有三由鹽鐵葛隆鎮至嘉定之西門者其
   中路也由青魚涇西南折旋方泰至嘉定之南
   門者其西路也由弓塘婁塘至嘉定之北門者
   其東路也中路東路皆正道也西路乃間道也
 北接常熟
   其道有二由五衢唐市任陽雙鳯而至州治之
[003-119b]
   北門者其陸路也由支塘直塘七浦塘鹽鐵而
   至州治之北門者其水路也二者皆道之正非
   道之間也
  右水陸可通之道凡十有一雖皆兵防之所當知
  然不能一一而建寨柵剏屯營專駐官兵以為守
  禦之計也惟當擇其中之險要者而備之其餘亦
  惟以游兵行哨竒兵設伏輕兵出襲焉斯可矣計
  邑之險要凡有五曰劉家河曰七鴉浦曰奣子東
[003-120a]
  曰夏駕浦曰塗松詳見各圖説於後
  太倉衞兵防考
太倉衞指揮使司
 太祖呉元年以所俘張士誠兵建衞命指揮同知朱
 文掌之𨽻中軍都督府初設十千户所統軍一萬一
 千二百餘名洪武四年并為左右中前後五所領呉
 淞守禦千户所
   署在太倉城陳門塘西南即元崑山州治先為
[003-120b]
   朱清第號萬户府呉元年改為衞治 軍器局
   在衞治西 軍器庫在衞堂左右各一 軍儲
   倉舊在長春橋南嘉靖十七年移建小教塲有/倉
   使一員斗級二名總儲本府各縣運/到米太倉州委官支放官軍俸糧 屯糧倉
   在衞治内每嵗於指揮中撥管屯官一員掌屯/田印徴糧貯倉候過夏後集官軍臨
   倉支/放 大教塲舊在小北門内後移建州治遷
   南門外張涇關東 小教塲在城内東南隅鐘
   樓西
[003-121a]
 指揮使二員内掌印/一員 同知六員 僉事十二員
 鎮撫司鎮撫二員 經歴司經歴一員 領所五洪/武
 二十六年定每千户所統軍一千一/百二十名百户所統軍一百十二名
   左右千户二所營在衞治東南中千户所營在
   衞治西南前千户所營在衞治東後千户所營
   在衞治東南嘉靖三十六年移中千户所領軍
   一千名戍呉淞江寶山名協守呉淞中千户所
  千户十三員正千户五/副千户八 百户五十員每百户所/設總旗二
[003-121b]
  名小旗/十名 所鎮撫二員
   共統官旗舍餘五千七百八十六員名
   屯田二百七十三頃四十一畆零嵗徴本折色
   正糧七千七百三十五石有竒
  右太倉衞官軍宜專駐州城平時教塲操練有事
  出城禦戰者也
  鎮海衞兵防考
鎮海衞指揮使司
[003-122a]
 太祖洪武十二年分太倉衞軍之半命指揮僉事曹
 勝掌之𨽻中軍都督府統左右中前後五千户所領
 崇明守禦千户所
   署在太倉城内武陵橋西北即元市舶提舉司
   洪武十三年改為衞治 軍器局在城内東南
   隅 軍器庫在衞堂左右各一 軍儲倉在長
   春橋南有倉使一員斗級二名總儲本府各縣/運到米石先𨽻嘉定縣委官支放官軍
   俸糧後屬/太倉州 屯糧倉在衞治内每嵗於指揮中/撥管屯官一員
[003-122b]
   掌屯田印徴糧貯倉候過/夏後集官軍臨倉支放 教塲在小北門内
   舊與太倉衞/大教塲相連
 指揮使三員内掌印/一員 同知三員 僉事六員 鎮
 撫司鎮撫一員 經歴司經歴一員 領所五洪武/二十
 六年定每千户所統軍一千一百/二十名百户所統軍一百十二名
   左千户所營在衞治西北右千户所營在衞治
   西南中千户所營在衞治東前千户所營在衞
   治東北後千户所營在衞治西嘉靖四十五年
[003-123a]
   移中千户所領軍一千名戍劉河堡
  千户十九員正千户五副/千户十四 百户五十員每百户/所設總
  旗二名小/旗十名 所鎮撫一員
   共統官旗舍餘五千五百八員名
   屯田二百八頃九十八畆零嵗徴本折色正糧
   五千九百一十六石有竒
  右鎮海衛官軍宜移置劉家河口剏水寨撥巡船
  專哨海洋以副鎮海之名者也
[003-124a]
  劉家河險要説
劉家河在州治東南七十里即古婁江入海之口也劉/家
河自州城西接官亭起一路東南行/至天妃宫出海長七十里濶二里汛月倭舶從東南
洋來此港口為本州第一衝要若進此港則西可以至
州城而崑山而府治南可以犯嘉定國初原設水寨於
此成化間增建木城官房後以承平而廢近因倭變撫
操二院奏設把總兵船提督都御史趙公忻兵備副使
熊公桴復造木城官署軍房撥福蒼八槳等船福沙等
[003-124b]
兵住劄港口防禦固云密矣然賊犯本港必從新竈沙
宋信嘴而後可逹須分撥重兵於此防哨遏賊於上游
策之上也拒賊於港口使不得衝入策之中也若縱賊
深入則無策矣且國初鎮海衞之設原分太倉衞軍之
半屯戍劉家港口今天妃宫其故址也後因無城故併
入州城耳今宜考復舊制因水寨而增築城堡移鎮海
衞居之與太倉衞官兵互相首尾豈非經久之計耶
  劉河新建堡議嘉靖四十三年條上撫憲/
[003-125a]
 築堡之由
  一劉河水兵有福兵浙兵土兵之殊福浙兵取其
   家逺熟知海道常行住劄於舟耳今各捕兵多
   有室家皆潛住州城不免有内顧之念豈肯專
   心於死戰耶况每嵗修艌兵船一次其工約計
   二月方完兵無所居若築此堡各捕兵室家俱
   得以安居而兵無虚缺矣此堡之所當設一也
  一劉家河直衝太倉崑山蘇州倭舶之來多由此
[003-125b]
   入向設把總兵船為之哨春汛出哨各沙上流
   止有一哨守港兵勢甚孤倭若黒夜乘潮順風
   而來各哨兵船一時豈能策應乎守港者勢決
   不支必致登岸額設木營原議蘇州衞官兵防
   守今官兵已革止存空營豈為善策似宜添設
   陸兵以備陸戰若設陸兵非堡不能屯劄劉家
   河要害無異呉淞福山此三港皆蘇松之門户
   也今呉淞福山俱有城堡陸兵以備夾攻而劉
[003-126a]
   河獨無城為缺典此堡之所當設二也
  一劉家河若春汛時月本港兵船及參將兵船七
   鴉兵船俱泊於此三港水兵各有所統各為一
   黨一有嫌隙輙相爭鬬隠禍叵測竊惟參將乃
   各港之將領水兵皆其所轄也若設堡遷參將
   衙門於其内則各港水兵庻有所畏况兵備道
   坐鎮太倉而沿海沿江各沙各港俱聽調度可
   為東南之長城總參等官原設以備水陸之戰
[003-126b]
   今總兵坐鎮呉淞江口常鎮參將坐鎮楊舍港
   口而蘇松參將獨得於春汛畢時長住太倉夫
   一城之内既有兵備道與一州二衞矣而又有
   參將衙門不亦複乎似宜移劄劉河港口與呉
   淞楊舍相為掎角各分信地隨處設備則賊不
   能乘虛而入矣此堡之所當設三也
  一劉家河每嵗遇春汛時撫按操巡巡歴港口沿
   海荒茫無公𪠘駐劄該州每着糧長結蘆蓆厰
[003-127a]
   答應每嵗動費銀若干兩此皆出於百姓無辜
   之費也况遇風雨一應隨侍官軍須立於野中
   寢食無依須築此堡比照呉淞楊舍事例建造
   上司衙門及海防官㕔而後可此堡之所當設
   四也
  一劉家河之北通茜涇陸公新塘諸鎮而太倉州
   民之富者多居於此往年倭寇登岸民之富者
   盡遷入城民之貧者皆為倭寇劫殺若築此堡
[003-127b]
   則附近之民無分貧富無問逺近俱得以全生
   矣此堡之所當設五也
  一劉家河濱海一帯離城甚逺近年以來七浦楊
   林諸河日漸淤塞舟不能行民間糧米欲輸入
   城者必假海盤旋而入若遇風潮多致飄没夫
   民之所重者食也太倉民間之米三分在城七
   分在野倭寇至此往往擄民負戴饋食此正所
   謂借寇兵而資盜糧也若築此堡民便遷徙不
[003-128a]
   惟可以積糧而又可以全命實為堅壁清野之
   計此堡之所當設六也
  一劉家河離城七十里本港官兵約有三千員名
   倘倭寇深入道路不通糧餉一時何能接濟且
   沙船春汛畢時更畨防守其落班之船恐在海
   販鹽為盜軍火器械追貯州庫遇警不便給發
   若築此堡每嵗春汛時海防官於正月間將應
   給口糧盡數徴貯汛畢落班則追軍火器械亦
[003-128b]
   盡數查貯不惟可免踈失之虞而官兵亦無缺
   食之患此堡之所當設七也
  一劉家河口之南逼近牛角尖地乃從古出盜之
   所也邇者雖蒙臺下殱厥渠魁而徒黨尚存愚
   嘗訪之近所擒者乃羣盜之所倚庇而畏懼者
   也渠魁亡雖失其所倚而亦去其所憚得以各
   自肆恣矣合行區處以杜大患切照黃窪在港
   口南三十五里乃嘉定東最險要之地相應設
[003-129a]
   兵與劉河水陸官兵相夾防禦則外可以禦倭
   内可以弭盜若劉河無堡則兵不能與黃窪聲
   應而牛角尖終於無制矣此堡之所當設八也
 築堡之證
  一照得崑山縣城先於嘉靖十四年巡按衙門設
   法甃築係各縣犯罪大户長洲沈寜等量准罸
   贖應死罪者認築若干丈應充軍為民者認築
   若干丈通計十二餘里未嘗奏請官銀刻期築
[003-129b]
   完不必請㫖之明徴也况今倭亂已久嘗經題
   准鄉邨險要俱許民得自築堡防禦載諸㑹議
   平倭事例而劉家河關係全呉財賦重地又值
   春汛時月若俟請㫖不無遲悮似宜臺下與巡
   按作主或一面題知一面興役未知然否
 築堡之費
  一照得柘林堡週圍四里劉河堡制似宜倣此以
   福山堡大二里半週圍五百五十一丈計之則
[003-130a]
   四里之數該八百九十六丈昔崑山縣築城每
   丈費銀二十五兩以其髙二丈五尺故也切據
   鎮江府城其髙不過二丈則今劉河堡當亦如
   之每丈該銀二十兩通計八百九十六丈該銀
   一萬七千九百二十兩思得現今牛角尖入官
   田五千畆每畆從輕估之牽銀七八錢可變賣
   銀三千餘兩之數又查劉家河兵餉未關給者
   尚有七千餘兩若以三千兩給散四千兩改作
[003-130b]
   築城屯兵之用二項共該銀七千餘兩可供築
   堡將半之費矣撫按衙門若肯准行収贖富户
   犯軍罪者每名築城五十丈即與豁免四府十
   八州縣豈無應令者乎是所饒止於八九人而
   大工之集其所庇者吾不知其若干人也未知
   臺下以為然否
  劉河新堡城池考
劉河堡在太倉州城東劉家港海口與嘉定縣接境元
[003-131a]
朱清張瑄創海運於此而諸蕃凑集為市國初繇此而
漕定遼繇此而使西洋夙為東南巨鎮顧無城堡難於
守禦自成化間都指揮郭鋐創築木城嵗久圮廢倭變
以後復為修築終非久逺之計嘉靖四十五年新築磚
城建參將府及營房水寨募水陸軍兵添設福沙唬船
哨守防禦憲定每嵗支軍需銀三兩修葺城垣其圮壊
則取辦太倉州
 城
[003-131b]
  週圍三里髙二丈二尺濶三丈四尺
 池
  深九尺濶五丈二尺
 門
  陸門三東南西各一水門二東西各一
 窩舖
  一十九座自南門至東門凡五東門至西門凡八
  西門至南門凡六
[003-132a]
 周堡外䕶潮圍塘
  髙一丈二尺濶四尺憲定嵗役軍兵挑土修築
  劉河寨兵防考
劉河港元初於河北岸置嘉定州分鎮水軍萬户府稱
水寨至正十三年又於南北岸各立萬户府凡三區統
鎮海靖海定海三千户所國朝罷萬户府置巡撿司三
每司設弓兵一百名又立烽堠六正統初金山有警巡
撫侍郎周公忱都指揮翁紹宗復議設軍寨分委蘇州
[003-132b]
衞指揮一員千户二員百户四員領軍五百名海船八
艘春秋二季分畨備倭又開教塲操練如白茆制成化
十六年都指揮郭鋐築木城增立廨舍嘉靖二十二年
巡按御史舒公汀以𪠘舍圮廢檄太倉州重搆并剏軍
房移鎮海衞指揮一員百户一員軍一百名戍守日久
軍房毁廢四十五年創建磚城奏設備倭兼理捕盜參
將一員水陸把總各一員千户五員正千户一/副千户四百户十
員水營領兵官三員分左右/中三哨遊奕哨官一員陸營領兵
[003-133a]
官四員分左右前/後四哨建公署營房專司防禦又移鎮海衞
中千户所領軍一千名協守
   參將署在南門内撫按題行太倉州建 千户
   所營在南門東偏 水陸把總二營俱在南門
   外 演武教塲在東門外 望海樓在南門東
   城頭 軍器庫軍儲倉在千户所治内
   水營戰船七十二隻舵工七十二名耆民七十
   二名船兵一千四百四十名聽差划船兵三十
[003-133b]
   三名總練下役兵十三名領兵官下職事三名
   内左右中三哨各分管船二十四隻兵四百八
   十名
   陸營百長八名哨長二十四名隊長六十四名
   兵五百五十七名雜流八十五名總練下役兵
   十四名領兵官下役兵三十六名哨官旗馬十
   六名内前後左右四營領兵官各分管官兵一
   百七十六名
[003-134a]
   守禦軍一千名係鎮海衞中千户所統領號中
   營入陸營操練
   水營中哨專守劉家河海口譏察海船出入左
   哨派守川沙港防海南至施翹港一里北至牛
   角尖十五里東至大海右哨派守七鴉港防海
   南至劉家河三十里
   陸營前左二哨常日本營操練有警聽調右哨
   分守陸公鎮東至海口五里西至本鎮地十里
[003-134b]
   北至甘草司界十二里南至茜涇界十八里後
   哨分守牛角尖東至海口五十歩西至海口六
   家行五里南至川沙港三里北至劉家河十里
   沿海墪臺十三座上立墪房撥鎮海衛軍守汛
   每汛陸路官一員督軍七十八名分上下二班
   瞭守
[003-135a]
 
 
 
 
 
 
 
 
[003-135b]
  七鴉港險要説
七鴉港西南距州城七十里太倉東北港口莫有險於
此者七鴉港自州城北門外東北行/至海口長七十里濶八丈有竒與劉家河相伯仲
也寇若自新竈沙宋信嘴而來不犯劉家河必犯此港
寇一登犯則州之北境其禍慘矣常熟崑山以次而進
皆溯流而上不過一日程耳考國初舊制原設旱寨撥
蘇州太倉鎮海三衛官各一員督兵輪守近因倭變撫
操二院奏設指揮官兵水陸防禦兵備熊公桴創建軍
[003-136a]
房四十間使軍有所棲止然無城堡可守非久計也况
南離劉家河北離白茆港皆太逺聲援不及寇至孤立
株守尤非長策須於南之茜涇北之唐茜涇甘草三巡
司所轄團練鄉兵以為羽翼庻氣勢聫絡軍民皆有所
藉而設立巡司之意為不孤矣其哨守新竈沙宋信嘴
之説已詳見劉家河險要茲不復贅云
  七鴉港營兵防考
七鴉港營在七鴉港口國初經畧海防以此地為州城
[003-136b]
東北險要特建軍營以蘇州太倉鎮海三衛輪委指揮
一員領軍一百名春秋分畨防守近經題准專委太倉
衞指揮一員百户一員領軍二百名水陸防禦每嵗更
代新造官署十二間軍房四十間
[003-137a]
 
 
 
 
 
 
 
 
[003-137b]
  奣子舖東險要説
奣子舖在州治西二十里與崑山縣分界自郡城過崑
山而東必由此以犯州城須設水陸兵一枝於此與崑
山守禦兵互為聲勢賊至彼此夾攻賊自不敢長驅入
境矣或曰崑山已設兵矣此非贅疣乎曰不然賊入而
遏之出則驅之境外而已方今之通弊也孰肯躡已去
之賊而冐死與戰乎故必設險於此協力而守斯為逺

[003-138a]
 
 
 
 
 
 
 
 
[003-138b]
  夏駕浦險要説
夏駕浦夏駕河自赤涇口起至郭澤塘止長/二千四百五十餘丈濶七尺有竒東北通婁
江西南通呉淞江若賊自松江沿呉淞江而來必由此
以犯州治之南關嘉靖三十三年松江之賊嘗自此而
來焚劫南關東出劉家河口而去葢避呉淞江口兵船
之阻而崑山則反入西北不若此徑之直㨗也今宜設
官兵一枝於此戍守然設險須於夏駕浦西盡入江之
處如菉葭浜龍王廟等處乃為要害若以其地非州境
[003-139a]
所轄棄而不守則誤矣葢此地雖屬崑山縣境而蒙災
受禍則獨切太倉故也
[003-140a]
  塗松險要説
塗松塗松本古鎮宋/元豐間改為市在州治東北三十五里西接沙頭
東連龍市東北為横涇甘草西南為七鴉茜涇水陸交
㑹之地也宋元間頗繁盛偽呉張士誠嘗築城盛彧詩/有蒺藜
幾處荒城秋/之句指此營兵於此名義兵營今/遺址猶存以備海寇甚得長
策後以其地不當賊衝不復議設殊不知沿海諸鎮雖
有巡司寨堡然相去遼絶必設重兵一枝於此屯戍為
諸鎮聲援且當東北白茆港等處賊衝然後得禦寇之
[003-140b]
宜而賊不敢肆志矣
  太倉州巡司弓兵烽堠附/
茜涇巡司
 在太倉州城東北四十五里湖川鄉即宋楊林寨太
 祖呉元年改今名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烽
 堠五座
   七浦塘  花浦口  謝家灣  楊林塘
   大赦口
[003-141a]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唐茜涇巡司
 在太倉州城東北五十四里新安鄉即崑山鎮巡撿
 司國朝洪武七年改今名成化中遷東花浦口設弓
 兵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烽堠十二座
   目字圩  向字圩  露字圩  新字圩
   職字圩  空字圩  風塘   上杜
   寒字圩  同字圩  呉字圩  李字圩
[003-141b]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劉家港巡司
 在太倉州城東七十里劉家港口瀕海國朝洪武七
 年設巡撿張于建署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
 烽堠六座
   楊家橋  薛市門  小錢門
   二十三都 二十五都 二十六都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003-142a]
甘草巡司
 在太倉州城東七十里甘草鎮東抵海國朝洪武七
 年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烽堠四座
   黄濵   錢涇   鹿鳴涇  雙鳴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請重建兵備道疏代/
臣惟春秋之義家不藏甲行不挾矢所以戒私逞昭國
憲也乃茲强誖羣醜盛列兵仗横行白晝大茇間觸法
[003-142b]
抵禁居然無忌其㝠頑桀驁之氣將安所不至哉乘時
撲滅罪在罔赦臣恐除惡務本之道不在是也臣呉人
也長育茲土聞見具審臣敢縷陳其詳夫長江東注宗
聫巨海水尾閭固盜叢窟也沙渚剛鹵不可以耕風濤
出没獨擅長技此其民驅之善則難縱之惡則性然耳
然臣遡往昔自𢎞治以上未聞江海寇警若是烈也茲
以還則浸多事比某某等各以巨盜蝟集盈千張熾剽
掠更仆迭起瀕江沿海罄業亡命罔所告訴者亦屢矣近
[003-143a]
復以某某二姓仇殺殃及土民撫巡計伏首惡靖滅可
伺而餘孽滋蔓肆行方張先後守土諸臣寡所長慮專
務姑息圖倖近功譬諸養癰成疽厭棄鍼艾胸背之患
憂方大耳臣嘗得諸里巷傳議僉謂祖宗之時額建太
倉鎮海二衛備倭截港特設兵備憲司住劄太倉以專
控禦上下嚴督兵民震慴即有小警不旋時銷格自𢎞
治十年巡撫右副都御史朱瑄疏建州治添設州牧等
員而憲司寝革自兹法日隳民日病葢將不勝其害是
[003-143b]
何也州牧之與衛吏位相軋法不相束則其勢必玩監
司憲職不過嵗一再至積弱之弊遂不可服近奉明㫖
令南京内外守備議處擬以撫按巡江等官輪署終嵗
事渉張皇竟寡實效顧此武弁不慎名撿罔畏官刑徒
恣谿壑潛為亂階給捕帖為盗鄉𨗳者官戍也誘指稱
為盗間諜者亦官戍也上下冐蔽俗成比周而監禦之
坊决矣夫國家貢賦總逓淮運不踰四百萬石蘇州一
郡嵗賦二百餘萬已當天下過半是固皇上股肱郡邇
[003-144a]
乃郡寇聲言借運此其競欲緣奸意且不測是嵗亢旱
經時千里枯槁嵗歉民窮尤可顧慮經國計者所當過
計而善反之更不可漫焉爾矣臣聞漢臣賈誼曰琴瑟
不調必觧而更張之乃可鼔也江洋之患若非亟賜興
革臣恐東南之患方厪聖慮臣愚冀得皇上勅下該部
查照祖宗舊制先行沿設兵備副使一員領勅專守地
方嚴束官戍兼理屯田水利鹽法其諸貪殘無耻慣通
海盗等官以漸更調懲誡用消禍萌其海上販鹽造船
[003-144b]
等弊聽因勢設策禁於未發庻幾職有專守事非遥制
上畏官刑下憚法網弭盗之患恐無踰此
  太倉州倭患事蹟
洪武七年甲寅
 八月倭寇海濵
  命靖海侯呉禎率沿海各衛兵出捕至琉球大洋
  獲倭人船送京師
永樂二年甲申
[003-145a]
 四月對馬岐倭寇海濵
  賊掠浙江穿山而來轉掠沿海上命太監鄭和暨
  王景𢎞侯獻等率師二萬八千有竒海船二百八
  艘齎勅諭其國王源道義源道義出師獲渠魁以
  獻
永樂十四年丙申
 倭寇海濵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003-145b]
 七月倭舶至七鴉港
  時海上報倭船一在呉淞所一在七鴉港一在崇
  明沙人不滿百饑且困在七鴉港者為居民楊氏
  所執凡十餘人
三十二年癸丑
 閏三月賊至劉家河官兵擊却之
  賊入劉家河揚帆而西守備解明道與六合知縣
  董邦政率兵迎擊賊遂往呉淞江口
[003-146a]
 賊首鄧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分掠州境
 四月賊首蕭顯突至城下焚刼操江都御史蔡公克
 亷親督官軍禦却之以鄞人蔡時宜陳可願為幕客
 州人疑之併及蔡公公如蘇城
  太倉雖濵海久無兵燹是月初九日歘有賊船十
  五隻突至劉家河兵備副使呉公相遣兵逐之生
  擒阿智等八人斬首八級賊遁去於是人始知其
  為倭寇也操江都御史蔡公克亷駐節蘇城聞警
[003-146b]
  報亟至州戒戎備十三日賊首蕭顯等二百餘人
  又突至城下焚刼自南門至西門民舍官倉俱為
  煨燼公發官軍出城皆望敵而走莫敢戰公躬自
  登城命軍士以火器飛礟擊殺三十餘賊賊乃去
  公見賊勢洶湧恐受圍孤城不克有濟欲如蘇郡
  官屬皆留之公答曰我非州守也各郡安危皆我
  之責若匏繫於此孰與撫巡㑹議興兵乎遂行時
  有蔡時宜陳可願者善談兵通政司參議張公寰
[003-147a]
  托撿校袁本立薦於公公與語恱之置諸記室然
  二人實無竒識惟主堅守之議耳士民疑為奸細
  謂鄞人素通畨二人皆鄞人也而操院用之殆不
  可測適王直之黨潛入城為内應為有司所執衆
  益疑二人為賊黨二人懼隨公出城州人共毆之
  幾斃拘囚拷鞫坐獄三年然後白可願後歸鄞立
  功之志愈鋭捧監司檄充副使與蔣洲同使日本
  王直之就擒實可願等游説之所致云
[003-147b]
 操江都御史蔡公克亷遣蘇州府同知任環帥民兵
 擊賊
  先是蔡公克亷在太倉城中見賊勢猖獗不遑奏
  請不敢擅動官軍檄本府同知任環選各縣民兵
  三百人應之環握符崑山家屬俱在郡城見檄即
  行人皆危之或諷環回郡叙别環弗應惟以書戒
  其子曰我仗國威東行討賊賊衆我寡萬一不支
  臣死忠子死孝妻死節只要各成一個是而已矣
[003-148a]
  無我憂也環自慮不能生還周身書名以便㝷尸
  見者無不感泣至太倉賊將圍城煙焰四起蔡公
  急召環入環曰兵存與存兵亡與亡將之道也兵
  在外而我自入城可乎入則俱入不然與我援兵
  我當自戰耳蔡公遂如蘇城而以殄寇屬環環雖
  敢任而選帯勇夫罔閑武藝且無援勢孤賊衝至
  皆不戰而走環鐵衣單騎帯月獨馳賊疑有伏不
  之犯頃之兵士㝷之皆還集環謂之曰我領朝廷
[003-148b]
  勅命義不與賊俱生不可遇難而避若等不教之
  民原非軍伍覆没則可憐逃生則無罪奚必戀我
  而徒死乎人人拜泣而謝常有數十人跬歩不離
  環草棲露宿夜不解甲兵士愁苦不能寐環與談
  古今忠孝之事逹旦不倦病瘡痍者則調䕶之慰
  藉之隨賊向往枵腹而坐分食而嘗濡雨而行徒
  跣而渉與士卒同茹甘苦遇曠野則教以挑持擊
  刺之法坐作距覆之方人人感奮時賊横行莫之
[003-149a]
  敢格目中常接任兵環懼失士而先登士懼失環
  而争進賊深惡環欲殺之一日追急兵士跽而哀
  籲賊大呼曰我所欲殺者任環耳可速指任為誰
  我則爾貸庖人徐珮應之曰即我是也欲殺則殺
  賊遂殺珮而去環収珮屍瘞而奠之先是珮恐賊
  覔環以環所乘馬甲胄裝束行野戒左右呼為任
  爺身當賊衝置環生路嘗因危廹與環同匿深溝
  中賊夜過之不知環嘗被流矢墮馬兵衆舁之而
[003-149b]
  馳又遇賊水濵掖環過橋斷橋木賊不能及因是
  賊知環德感人之深人皆樂於效死弗忍害且憚
  之每遇環輙大笑曰任拚命又來矣逺而去之民
  有被擄逃歸者述賊疑環屢殺屢存殆天神非人
  也不可殺是月積勞公疽發於背掀如盤水粒俱
  損猶裹瘡履陣後乃臥太倉西門城堙郡中士民
  聞而憂之生員陳恕等呈於各院檄而歸之
 五月賊遁出海州判金汝舟千户楊循禮擊敗之
[003-150a]
  擒斬賊八十有竒
 十月賊掠浪港
  是月十六日賊三百餘人大船六隻泊浪港登岸
  焚掠州城震恐
三十三年甲寅
 四月州判金汝舟指揮姜統擊賊於劉家河大敗之
  賊首蕭顯自正月復㨿南沙為官兵擊走至是突
  入劉家河統與汝舟率舟師擊敗之斬首一百有
[003-150b]
  竒
 賊攻南門
  十二日松江之賊由夏駕浦青魚涇突攻南門分
  一支西北行沿城焚掠
 賊犯州城及掠諸邨鎮
  十三日賊舟四十餘艘至劉家河口千户張瀚等
  帥兵船逐之出洋續至六舟揚帆直抵朝陽門與
  松江之賊互為聲援是晚賊舟復大至入劉家河
[003-151a]
  泊南關分遣其徒往崑山縣凡本州諸鄉鎮派賊
  分刼舟有定數地有定界擄民嚮𨗳啖之以財劫
  之以威故雖窮僻之處無有不知而到者
 賊攻東門兵備僉事任公環擊敗之
  二十三日毛家市葛隆鎮及諸邨鄉之賊皆㑹屯
  於淮雲寺李王廟江家園三處各離城半里伐竹
  木為攻城之具二十九日賊列於大東門朝陽門
  一帯吹螺發火器弓矢與城夫對敵别以百人舁
[003-151b]
  梯渡濠僉事任公環躬督士民發飛礟流矢傷殺
  甚衆又縋敢死士出城力戰賊敗而走遺棄兵械
  我兵悉毁之時賊眇城為唾手可得及敗衂攻城
  之念始弛
 五月賊舟出洋官兵追擊之斬獲有差
  十二日二大王之黨二千餘人自崑山斜堰至本
  州直塘鎮由七鴉浦出海十八日各縣之圍皆觧
  賊舟悉由劉家河出海凡三百餘艘結大䑸而行
[003-152a]
  三日始盡本州同知張魁判官金汝舟千户田應
  山楊尚英王應麟等追擊之至寶山下七等洋奪
  其舟四十隻斬馘三百九十二級二十四日賊自
  七鴉港出海者一百十舟指揮姜統與金汝舟楊
  尚英等共追擊之斬首一百五十餘級溺水死者
  不計
 六月賊攻西門蘇州府同知李敏德率官兵擊走之
  初一日賊四百餘人屯陸家橋突至南關焚掠初
[003-152b]
  二日攻西門時本府同知李敏德在城率官兵擊
  之狼兵請與之俱戰於水次倉賊敗而走官兵追
  擊復大敗之
 八月賊假道太倉如蘇城兵備僉事任公環遣官兵
 禦却之
  十四日賊千餘人由江東羅店進薄城下欲犯府
  治兵備任公環遣官兵拒擊之賊不得進仍由故
  道還柘林
[003-153a]
三十四年乙卯
 正月賊至直塘鎮
  倭賊自郡城過崑山至直塘將如雙鳯疑有備遂
  遁去
 六月賊遁出海知州熊桴追擊至登舟沙大敗之
  常熟三丈浦之賊為兵備副使任公環所撓遁出
  海桴與把總楊尚英州判張大倫追至登舟沙圍
  而攻之賊死無算俘斬一百三十有竒
[003-153b]
 七月賊舟過劉家河把總劉堂追擊敗之
  十五日江北之賊載輜重欲歸日本道經劉家河
  口堂尾而擊之賊大敗十七日獲其二舟而還
 參將盧鏜都指揮王沛敗賊於劉家河
  先是賊自王江涇陸涇壩數敗之後勢甚窮促參
  將盧鏜都指揮王沛時往撓之賊死傷及疾疫者
  過半乃潛伏巢穴不敢出掠日為遁歸之計已而
  為官兵邀擊遂沈舟破釡示無去志然實覬官兵
[003-154a]
  不備之於海而得志也鏜等奉憲檄率舟師預伏
  海口伺之賊果遁去追敗之於劉家河金山洋悉
  沈其舟賊溺死無遺
 八月七鴉港賊遁出海把總楊尚英等追擊敗之
三十五年丙辰
 二月賊入七浦寇東鄉諸鎮
 四月賊掠茜涇等鎮
  十三日倭船突至茜涇鎮團長率鄉兵禦之十八
[003-154b]
  日黄窪新塘之賊合䑸至茜涇與弓兵鄉民合戰
  不勝遁走七鴉港少遲賊復至屯錢思橋分其徒
  作二支一由七浦塘至官塲路一往甘草鎮焚劫
  十九日知州熊桴遣兵襲其巢賊方出掠聞報還
  救與官兵戰各無勝敗二十日賊掠横涇鎮勢愈
  熾
 五月賊自茜涇薄州城判官張大倫帥師擊之不克
  初三日茜涇之賊掠沙頭鎮而南將至城下大倫
[003-155a]
  督師與戰方酣賊伏兵起我師遂潰賊亦去
 六月總兵俞大猷追擊賊於茶山大敗之
  初九日七鴉港賊與呉淞之賊相繼遁去大猷督
  把總劉堂楊尚英等兵船追之移檄福山把總鄧
  城鎮撫包守正等兵船從東北應援初十日追及
  於茶山東北深洋四面夾擊賊舟沈者六十餘艘
  擒斬三百十一名顆其餘殘賊皆宵遁是戰也賊
  溺死海中者以千計而我兵僅傷三人亦一竒勲
[003-155b]
  也
三十八年己未
 四月倭船犯劉家港官兵禦却之
  初九日倭船突至三爿沙總兵盧鏜與把總楊尚
  英迎擊敗之已而衝劉家港官兵拒擊之頗有斬
  獲賊不得入遂遁往三沙
四十四年乙丑
 四月賊犯三沙巡按御史温公如璋兵備副使耿公
[003-156a]
 隨卿督副總兵郭成等討平之
  賊自三沙受困之後不敢覬覦蘇松越六年人心
  懈弛將士玩愒兵備副使耿公隨卿與太倉州署
  印州同蕭竒勲相與憂之耿公周歴沿海申嚴號
  令稽察將領竒勲則潛募壯士備火藥廣儲蓄為
  戰守計本月十六日賊舟由大衢山南行者甚衆
  由羊山西行者七十餘艘葢欲犯蘇松也適捕黄
  魚船數百艘在洋協力與戰賊懼而去零賊六舟
[003-156b]
  突犯三沙下脚耿公檄副總兵郭成參將田應山
  都司邵應奎等往擊之而自與蘇州府海防同知
  劉一麟出劉家河督戰將士不能規避賊見官兵
  大集遁往江北江北兵拒之不得逞十八日復回
  縣後沙川心港郭總兵與邵都司江北田參將大
  兵三枝困賊於絶地者五日賊勢大促而我兵觀
  望莫敢擊二十三日颶風大作福蒼八槳等船久
  不修艌破散飄溺兵得上岸者賊輒殺之莫紀其
[003-157a]
  數舵工捕盗火器資糧皆為賊有識者恨之二十
  四日兵備道新調兵又集賊遁出洋官兵追之莫
  及是夜三沙又到賊舟二隻呉家沙新竈沙響沙
  皆有賊焉先是巡撫都御史周公如斗以迎䕶景
  藩䘮往安慶府飛報不能即及巡按御史温公如
  璋在宜興縣星夜馳詣太倉謂諸將曰賊至浹旬
  若曹不能立尺寸功而更損舟師罪在罔赦若三
  日不破賊必以失機奏聞諸將懼請效死戰温公
[003-157b]
  乃取兵備道兵及州同知蕭竒勲所募兵往三沙
  助戰而以指揮朱先武昌祖為莅陣官耿公又遣
  參將田應山等策應之大兵既集火器資糧皆稱
  竭乃將士規避故習也蕭同知以其平日所備應
  之隨取隨足未嘗踰時將士無以藉口温公遣火
  牌督戰甚峻蕭同知解懸賞銀二千兩亦至人心
  大恱二十六日諸將奮力與賊戰於三沙賊敗走
  縣後沙官兵追擊之沈其舟一艘賊登陸為官兵
[003-158a]
  擒斬十八名顆墮海死者不與焉遺賊一舟遁往
  髙家嘴總兵郭成先以陸兵列沙灘左右而以舟
  師逼賊且火其舟賊不得已登陸則前所遣陸兵
  與兵備道兵蕭同知兵四面夾擊賊大敗生擒三
  十七名斬首七十有七餘賊伏叢莽中郭總兵遣
  通事往諭之賊降者二十人其不肯降者尚伏莽
  中夜半盗沙船欲遁沙兵覺之殪於海中又二十
  餘人是戰也總兵郭成參將田應山都司邵應奎
[003-158b]
  之功固多而陷陣先登則兵備道及蕭同知兵之
  功尤不可誣因温耿二公威令禁搶首級故苖兵
  得攘之為己功云
 五月官兵擊賊於三沙外洋大敗之
  巡撫都御史周公如斗聞海洋有警自安慶馳至
  太倉適縣後沙先㨗巡按御史温公巡江御史尹
  公犒將士於本州教塲中偵者報洋山殿前山淡
  水門賊船一䑸且至三公相謂曰方今有事正駕
[003-159a]
  馭將官之時雖例有宴可廢也即遣總兵郭成率
  將士擊賊成遣都司邵應奎等自三爿沙向東南
  行而親督把總車梁等從髙家嘴東行㑹合截殺
  及於三沙東南外洋賊大敗生擒六名斬首十六
  級死洪濤中者不計二舟皆犂沈賊無孑遺矣先
  是耆民多崛强與舵工相推諉臨陣規避縱賊當
  道雖素知莫如之何署印州同知蕭竒勲謂此軰
  宜結以恩訪耆民中知兵者優禮之有過恕之臨
[003-159b]
  出海厚犒之耆民感激爭盡死力故得以成功云
   按太倉之警非一時文武諸臣相與盡力戰守
   城幾危矣若捐生不顧轉戰數合至使寇稱之
   為任拚命者則任兵憲環之樹績尤竒徐珮以
   一庖人而身代任之死又庻幾與紀信同傳矣
  太倉使往日本針路附錄/
太倉港口開船用單乙針一更船平每一晝夜分為十/更以焚香枝數為
度/呉淞江用單乙針及乙卯針一更平寶山到南滙嘴
[003-160a]
用乙辰針出港口打水六七丈沙泥地是正路三更見
茶山茶山下水深十八托自此用坤申及丁未針行三
更船直至大小七山灘山在東北邊灘山下水深七八
托用單丁針及丁未針三更船至霍山霍山用單午針
至西後門西後門用巽己針三更船至茅山茅山用辰
己針取廟州門船從門下行過取升羅嶼廟州門水深
急流升羅嶼用丁未針經崎頭山出雙嶼港升羅﨑頭
俱可泊船﨑頭水深九托雙嶼港用丙午針三更船至
[003-160b]
孝順洋及亂礁洋雙嶼港口水流急孝順洋水深十三
托泥地亂礁洋水深八九托取九山以行九山西邊有
礁湏知防慎九山用單卯針二十七更過洋至日本港
口打水七八托泥地南邊泊船
  明初太倉至北京海運故道附錄/
太倉劉家港口開船出崇明平安沙小洪放洋東北行
經白棘沙綠苔沙入管家洪直北至海門縣界吕四塲
轉東過瞭角嘴是横上再北過胡椒沙是大横多隂沙
[003-161a]
宜勤㸃水所謂長灘也望白水洋東北行見官綠水一
日見黒綠水正北行兩日夜是黒水洋又兩日夜見北
洋綠水又一日夜正北望顯神山半日見成山如在黒
水洋正北帯東行量日朗不見成山黒水多必低了望
見升羅嶼西有磯如筆架即復回望北帯西行一日夜
見成山如在北洋綠水見延真島西北望山尖是九峰
山西南洋有北茶山白峰頭石礁横百餘里激浪如雪
即開帆望東北行半日見成山成山頭絶險自放洋入
[003-161b]
黒水夾延真白峰頭轉成山所謂萬里波濤也若約畧
程次隨路趨避則自劉家港起經崇明過瞭角嘴至大
河營約程三百餘里中有大安沙縣後沙各沙嘴淺灘
宜避自大河營經胡椒沙黄沙洋酣沙奔茶塲吕家堡
鬬龍江淮河口至鶯遊山約程六百餘里中有黄沙洋
一路隂沙鬬龍江險潮宜避自鶯遊山東北逺望瑯琊
山至齋堂島約四百餘里中有石桕瀾胡家瀾曲伏桃
花瀾宜避自齋堂島正東繇膠州靈山島東北逺望勞
[003-162a]
山前投福島約二百餘里中有靈島鼓樓圏唐島驢鳴
嘴董家灣捉馬嘴宜避自福島東避老君山望田横島
約百五十里自田横島繇青黄島逺望槎山前投延真
島約四百餘里中有劉家嶺及島東三孤石宜避自延
真島稍放洋轉杵島嘴北過成山頭西北望威海山前
投劉公島約二百四十里中有黒石島餓狼鴟石成山
頭殿東頭宜避自劉公島西北避黄家嘴又西避靖子
島小杵島逺望芝罘島約二百餘里自芝罘島過龍洞
[003-162b]
直西望長山島西投沙門島約一百八十餘里中有龍
洞嘴灣子口抹直口金礁嘴新河海口觀音嘴石長沙
嘴石宜避自沙門島西南逺望三山島約二百餘里中
有大石瀾羊欄礁石宜避自三山島過芙蓉島直西投
大清河約四百里中有虎頭崖東北碎石海倉口椿米
閘石宜避自大清河百六十里至大備河二百餘里至
大沽河進直沽 回程自直沽開洋望東抛南一字行
使一日夜見半邊山便見沙門島若挑南字多必是萊
[003-163a]
州三山便挑東北行使半日便見沙門島若挑北字多
必見碗磯山往南収登州衛北沙門島開船東南山嘴
有淺可拘中望東行使好風一日夜到劉島収入宫前
劉島開洋望東挑北一字轉成山嘴望正南行使好風
一日夜見綠水好風一日夜見黒水好風一日夜便見
南洋綠水好風兩日一夜見白水望南挑西一字行使
好風一日㸃竿累戳二丈漸漸减作一丈五尺水下有
亂泥沙約一二尺深便是長灘漸漸挑西收洪如水竿
[003-163b]
戳着硬沙即不是長沙地便復回望大東行使見綠水
望東行使到白水㝷長沙収三沙洪如収不得洪即望
東南行使日間看水黄綠水浪花如茶末水夜間看浪
潑如大星多即是茶山若船稍坐茶山往西南一字好
風半潮北見崇明沙南見青浦墪沿岸劉家港如在黒
水洋正南挑西多必是髙誤前有隂沙半洋沙響沙攔
頭沙即是瞭角嘴北便復回往正東行使看水色風汛
収三沙洪如風不便収不得洪即挑東南行使看水色
[003-164a]
収寳山如在黒水大洋挑東多必是低誤可見隔界大山
一座使望正西挑南一字行使好風一日夜便見茶山
如不見隔界山又不見茶山見黒綠水多便望正西行
使必見石龍山孤礁山復回望西南行使見茶山収洪
後住
[003-165a]
 
 
 
 
 
 
 
 
[003-165b]
  崇明縣總論
崇明新縣乃古之平洋沙也孤懸海中凡江口大小諸
沙咸屬焉其地雖名為蘇之屬邑而風氣逈别離府太
逺𢎞治中當道建議領於太倉州錢糓三萬餘石專供
本所本縣俸糧軍餉不在綱運之列沙中多豪右一有
期㑹恭順勝於内地但其人性剛而氣猛好勝而輕生
平居忻忻頗敦禮義一有所觸即不相忍甚至亡軀破
家亦不恤也君子謂其有田横之風故蘇州諸邑惟崇
[003-166a]
明之地為最險亦惟崇明之人為最悍邇來島寇不靖
一或登岸輙流毒内地若沙兵與之水戰或至而擊其
饑疲或去而絶其歸路罔不殄滅但緣向來賞罸不明
致相解體而貪婪䑕軰因公濟私縱其饑入邀其飽出
焉耳如愚見須委本州縣亷正官為士民素所欽服者
親臨各沙籍其丁壯編為土兵仍令各兵舉信實能幹
耆民為之統領申明進生退死之條嚴立縱饑擊飽之
律優其禮遇足其芻糧時其訓練有船者量與顧賃修
[003-166b]
理之費無者官為給之使艨艟巨艦千百為䑸縱横海
島中則南可以衛嘉興松江之頭顱北可以引通泰二
州之肘腋西可以䕶太倉嘉定之腰腹而伸膝東向控
制諸島若發䝉振落爾而又内有新十百户所為之守
城舊十百户所為之備倭外有三巡司為之哨邏海島
關隘斯亦備矣大抵崇明乃地自為隘人自為伍與内
地頗不相侔所貴乎駕馭之者寛嚴並施恩威兼濟無
太束縛驟馳使急而至於敗則得矣
[003-167a]
  崇明縣境考
崇明縣在郡城東三百一十四里海中唐武德元年海
門之南騰湧二洲名東西二沙漁樵者土著焉嗣是芟
刈墾闢易而為田民乃攸居立鎮西洲以通有無於江
北因是屬通州海門縣崇明之名所由始宋天聖二年
續漲一沙與東沙接壤而前兩沙之民徙居焉建中靖
國初又漲一沙於西北距五十里即今所謂三沙也嘉
定十五年更置鹽塲號曰天賜塲元至元中立為州𨽻
[003-167b]
揚州路越七十餘年治之南嚙於海至正十二年壬辰
知州程世昌等徙州治於新漲沙北十五里國朝洪武
二年改州為縣仍𨽻揚州府八年改屬蘇州府永樂十
八年城復逼於海知縣髙居正遷於北新漲十里地名
秦家符𢎞治十年建太倉州縣屬太倉未幾海嚙秦家
符嘉靖八年知縣杜畿遷治於三沙馬家墪西南二十
九年海復&KR1296逼東北二隅知縣尹徹遷於平洋沙
 縣境呉家沙東臨大海登舟沙西近狼山南之斜洪
[003-168a]
 抵劉家河東南新開河近呉淞江北之浦沙近海門
 江北疆域彼此界限固不可越而積沙成壤滄桑不
 恒未可以里至定然東西南北自可約計東至蛇山
 約二百里西北至狼山約一百里西南至太倉州界
 約四十里北至海門縣界約一百里
  崇明縣城池考
崇明縣城舊在新漲沙北元至正末年創建國朝永樂
十八年為海潮所逼遷建於秦家符地方𢎞治間復嚙
[003-168b]
於海嘉靖八年知縣杜畿遷治三沙三沙地形東西將
四十里南北十餘里控諸沙之上游為一邑之中土縣
城設於其中極為控扼險要緣東近大洋城東北二面
漸為海水所瀦傾去其半二十九年知縣尹徹遂遷治
於平洋沙建城西南隅失險甚矣
 城
  週圍長一千二百九十五丈二尺髙一丈八尺厚
  稱之
[003-169a]
 池
  深一丈餘濶十丈有竒
 陸門
  四座
 水關
  惟東南一座
 敵樓
  四座
[003-169b]
 窩舖
  二十八座
 雉堞
  二千六百四十七垜
  崇明縣兵防考
崇明守禦千户所國朝洪武三年立𨽻中軍都督府領
於鎮海衞原設千户一員百户十員統軍一千二百名
守禦城池永樂十四年倭人入寇發鎮江鎮海二衞軍
[003-170a]
一千一百二十名以百户十員統之來禦遂𨽻本所守
城為一千户所其舊戍軍兵令習水戰設備倭風船十
隻停泊舊縣東南名曰水寨又為一千户所俱領於鎮
海衞宣德六年將鎮江鎮海二衞軍發回調蘇州衞軍
一千名以百户十員領之戍守厥後世平船壊水寨備
倭軍亦掣入城守禦嘉靖中海寇倡亂復調浙江兵四
百名領兵官一員協守三十八年通政司使唐公順之
改守禦所為都司題設都司一員三十九年巡撫都御
[003-170b]
史翁公大立題改金山參將來鎮四十五年以崇明參
將改鎮劉家河以劉河把總來鎮
[003-171a]


[003-172a]
 
 
 
 
 
 
 
 
[003-172b]
  崇明縣海洋路辨
或問崇明諸沙孤懸海中賊舟無不可至其何路之有
曰不然舟在海中横行而無阻者惟外海深洋耳其在
内海如山東遼陽廣福浙竹勞劍秀之類山根連絡非
得其理不可行也况崇明在淮揚之南嘉杭之北雖無
山島而陰沙暗塗往往延亘數十里糾纒錯雜舟若觸
之則膠淺閣漏之患詎能免乎故倭舶内犯必由洋山
分䑸坤庚針則經竹箔沙以入呉淞江辛酉針則歴三
[003-173a]
沙下脚新竈沙宋信嘴北以入劉河七鴉或過呉淞江
而不能入也則宋信嘴之南亦可以竟達於劉河也竹
箔沙之内髙家嘴之外沿海而西北者謂之楊家路海
舶得此方能展舒自七鴉而北則江南之常鎮江北之
淮揚無不可之矣或自竹箔沙而得東南風則轉而為
坤未針青邨南滙金山罹其禍也或乘輕舸由哨馬繡
鞋之類而來則自三爿沙以西或出匾擔沙之南而犯
三沙或出匾擔沙之北而犯平洋沙營前沙犯平洋沙
[003-173b]
則江南三郡受其害矣犯營前沙則江北諸郡受其害
矣寇䑸之歸也亦然若自諸郡戰敗而無所掠則必洩
忿於諸沙故寇舶之進退也有五路焉三爿沙者諸沙
之關鍵也三爿沙之北匾擔沙為重三爿沙之南縣後
沙為重新竈沙劉家河之要路也竹箔沙呉淞江之要
路也兵船㑹哨雖各有信地然禦賊於門户之間孰若
禦賊於籓籬之外為第一義乎若曰海中無路隨處可
行此正兵船規避之説也是不可聽
[003-174a]
 
 
 
 
 
 
 
 
[003-174b]
  三爿沙險要説
三爿沙在縣治東北孤立海中四望無際島寇從東北
大洋而來必經此沙葢浙直二省之咽喉也賊若南行
則浙之寜紹台温直之蘇松無所不通矣西行則本縣
三沙平洋沙常熟福山許浦江南之常鎮江北之淮揚
惟其所之豈直一邑利害之所關哉舊說謂各沙之門
户亦見之小矣必設重兵防守而各沙兵船以之為㑹
哨之地賊至則極力截殺互相策應遏賊上游此其第
[003-175a]
一關鎻也
[003-176a]
  新竈沙險要説
新竈沙在三沙東南竹箔沙東北其東即無際大洋也
三沙下脚為各沙門户新竈沙實逼近之自此而西則
宋信嘴在焉葢不由竹箔沙而徑可達劉家河亦一間
道也第此處沙塗暗伏非熟知之人不能行故島寇大
䑸不敢直擣然在我不可謂非險要而棄之况逼近三
沙此尤當慎
[003-177a]
  竹箔沙險要説
竹箔沙在縣治東南七十餘里乃南沙之南盡處也外
為無際大洋南與髙家嘴相對為内海之南門賊自洋
山而來欲入呉淞江等處此沙正當轉屈之間賊舟過
此然後由楊家路沿海而北呉淞江首受其衝以次而
及劉河等處必設重兵於此與三爿沙宋信嘴兵船㑹
哨互為犄角若賊至此則竹箔兵船為主而新竈兵船
從北應之呉淞江兵船從南應之必使賊不得過此則
[003-177b]
内地可髙枕而卧矣
[003-178a]
 
 
 
 
 
 
 
 
[003-178b]
  三沙險要説
三沙崇明舊縣治也控諸沙之上游為一邑之中土嘉
靖初遷建縣治於此又有守禦千户所俾兵民雜守極
得備禦長策因東近大洋海水衝嚙城東北易圮遂遷
治平洋沙而此沙僅一巡司領之吁失險甚矣葢此沙
下脚北通狼福二山南通宋信嘴江南江北數郡之關
鎻也須於春汛時月參將督兵船於此駐泊分遣遊兵
各沙㑹哨使賊不得過此以達營前沙庻幾大江無虞
[003-179a]
而南都安若泰山矣
[003-180a]
  縣後匾擔二沙險要説
縣後匾擔二沙俱在縣治東北三沙之門户也賊若過
三爿沙南行則由縣後以犯三沙呉家等沙北行則由
匾擔沙以犯營前等沙然後北入通泰二州南入蘇常
二府必設兵船守之以為第二重關鎻猶可遏賊深入
之勢若棄而不守賊得縱横豈直一邑殘破而已哉
[003-181a]
  南沙險要說
南沙在縣治南七十里與竹箔沙連壤即西沙也其西
北盡處為宋信嘴與劉家河相對島寇自竹箔沙而西
則呉淞江兵船所截不得入必自此而北至宋信嘴其
南北二洪必由之道也若設重兵一枝屯守於此與呉
淞江劉家河之兵相為犄角若賊至此則南沙兵船為
主而呉淞江兵船從南應之劉家河兵船從北應之賊
豈能直搗乎不然劉家河受其禍七鴉白茆以次而及
[003-181b]

  南沙營兵防考
南沙軍營嘉靖十九年因秦璠王艮之亂巡撫都御史
夏公邦謨奏置每嵗春秋二汛分畨防禦春則太倉衛
委指揮一員千户一員百户一員領軍八十名往戍至
秋更代秋則鎮海衛委指揮一員千户一員百户一員
領軍八十名往戍至春更代竊謂兵力单弱亟宜添設
重兵與呉淞劉河相為犄角者也
[003-182a]
 
 
 
 
 
 
 
 
[003-182b]
  營前沙險要説
營前沙在縣治之北為大江入海之砥柱賊舟若過此
而西則江北淮揚江南常鎮諸郡任其衝突矣必於此
多設兵船與狼山福山互為聲援賊始不能長驅入江

[003-183a]
 
 
 
 
 
 
 
 
[003-183b]
  諸沙總論
諸沙紛列其名甚繁而究其要害當設險者不過已上
數洪而已此外諸洪暗沙伏塗潮壅則有洪之形潮退
則閣淺而不能行方其壅也舟亦不能大䑸而過故東
南海口以竹箔為要東北海口以新竈爛沙三爿為要
守此四路則豈惟蘇松可保安哉所以固長江之上游
而畱都陵寢萬億年無疆之休亦在是也
  崇明縣險要論
[003-184a]
崇明孤懸海中四面受敵隨處可登其港口十餘如錢
打紙盤船洪之類賊舟無處不可収入而青龍港直通
縣城之内尤為𦂳要皆險之當設者也但崇明險要與
他邑不同他邑或在疆邊或在腹裏江湖山鎮相機慿
藉為寨為屯一時可以據守崇明則茫茫大洋諸沙環
列賊若登據一沙則其衝突之勢縣城為之岌岌矣况
可俟其薄縣治而後制之乎故須以本所官軍本縣民
兵二三千人專守城池與本邑港口而各沙則以耆民
[003-184b]
兵船分屯互哨相為聲援賊來則拒之勿容停泊賊去
則追之無分彼己則凡環列諸沙賊皆難犯而况於縣
治復何虞乎若曾聞寇舶之來東南必由乎竹箔沙東
北必由乎匾擔沙正東必由乎三沙下脚兹三者皆在
諸沙之外乃崇明之外户也三處哨船往來不絶則賊
之蹤跡可知而為備不難矣若舍是而泛備乎諸沙則
猶扄鑰不嚴而縱賊内入拒之於堂奥也可乎哉故平
洋設備不如諸沙之善諸沙設備不如三者之善或問
[003-185a]
寇性狡悍豈沙民之所能敵乎曰否海中之洲有山者
謂之島無山者謂之沙沙島之名雖殊其為海處一也
深淵巨濤閱歴出没島人能之沙民亦能之迎潮戧風
低昂傾側島人能之沙民亦能之火攻石擊進退衝犂
島人能之沙民亦能之危礁暗磯練達翅避島人能之
沙民亦能之更船針路候望推測島人能之沙民亦能
之風飡露宿服習忍耐島人能之沙民亦能之殺人於
貨狡猾狠頑島人能之沙民亦能之弗鬭原野弗交短
[003-185b]
兵而但相與角智力决雌雄於煙波浩𣺌之鄉沙民何
歉於島人哉所貴者用之有道馭之有方得其心斯得
其力得其力斯得其效矣
  崇明縣巡司弓兵烽堠附/
西沙巡司
 在崇明縣治西八十里西沙國朝洪武初建設弓兵
 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烽堠十三座
   南沙   薛家港  第五港  第八港
[003-186a]
   第九港  界溝港  水洪港  道堂港
   陳子中港 秦墳港  川洪港  石家濱
   第三小桐板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三沙巡司
 在崇明縣治北五十里三沙即舊/縣治國朝洪武初建設
 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所屬烽堠七座
   長敢   徐公濱  青水濱  北新河
[003-186b]
   新港   北白滑  &KR0008
平洋沙巡司
 在崇明縣平洋沙即今/縣治國朝洪武初建嘉靖二十九
 年遷縣築城於此巡司署在東城外設弓兵四十名
 往來巡邏所屬烽堠十座
   下樁港  東滑   鍾家窊  出水套
   鰕港   水竇港  南大港  陳八港
   沈婆港  潭子港
[003-187a]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又沿海烽堠七座
   上港   南海   㑹姚港  張家港
   下界㳌港 大套   青潭港
    每堠另設瞭守弓兵五名
  崇明縣倭患事蹟
洪武二年己酉
 二月倭犯海濱指揮翁德擊敗之
[003-187b]
  時倭賊出没海島中數肆侵擾殺掠居民劫奪貨
  財沿海之地皆患之太倉衛指揮僉事翁德督舟
  師出海捕之遇於海門之上帮麾兵衝擊多所殺
  溺生擒數百人并得舟械以聞陞本衛指揮副使
  仍命往捕餘寇德再往倭懼不敢出沿海遂寜
三年庚戍
 七月倭掠縣境
  舊縣治也即今之三沙倭寇剽掠民財殆盡
[003-188a]
七年甲寅
 八月倭犯海濱
永樂二年甲申
 四月對馬岐倭寇海濱
十四年丙申
 五月賊陷縣城
  十二日倭寇突犯縣治城陷入之殺擄官民三百
  餘人事聞發鎮江鎮海二衛百户十員率軍一千
[003-188b]
  餘名禦擊之寇平遂𨽻崇明守禦所守城其舊戍
  官軍發入水寨自是賊無至境者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七月倭船泊縣境
  時有倭舶飄至崇明沙饑且困剽掠海濱有巡撿
  紿之曰棄爾兵則與爾船賊投刀海中擒獲二十
  餘人自言船主龔十八與倭通販飄入朝鮮界朝
  鮮人襲之死戰脱風便七日至此本非為寇已而
[003-189a]
  知官兵易走乃有輕中國之意
三十二年癸丑
 閏三月賊首鄧文俊等分掠縣境
 四月賊犯南沙
  耆民施珽禦戰死之
 七月賊據南沙
  賊首蕭顯與孫二等既陷上海縣由呉淞江出洋
  官軍阻截之不得歸率五百餘人登南沙據之官
[003-189b]
  軍焚其舟時七月初七日也巡江御史周公承學
  調儀真守備觧明道蘇州府同知任環率兵船征
  之方布陣欲戰而新倭大至遂歸守要害南沙積
  粟素多悉為賊有官軍不能困矣
 十二月副總兵湯克寛討賊於南沙敗績
  克寛奉命討賊賊首蕭顯偵知之招集各沙新賊
  以待克寛帥邳兵渡海時府同知任環將沙耆民
  兵於海濱謂克寛為前總兵慶子家世將兵必善
[003-190a]
  射以所部耆民兵兼屬之克寛𣺌視蕭顯不足敵
  猝發兵抵沙岸天未明竟進蕭顯多智預於沙岸
  設伏俟湯兵半至伏起湯兵大驚前後不相顧潰
  亂而敗死者千餘人克寛收兵還環大悔之自率
  耆民兵與賊相持耆民心素歸環樂於效死凡賊
  舉動機智環皆覘知而預備之蕭顯懼甚欲走而
  不可得
三十三年甲寅
[003-190b]
 正月賊遁走如嘉定
  先是除夕府同知任環歸郡朝賀而委耆民督兵
  守賊兵飲節酒防守稍懈蕭顯乘間出奔往嘉定
  施家港登劫
 賊復據南沙參將觧明道擊走之
  二十一日南沙復到賊船二隻収泊野茅港二十
  二日明道帥師擊之斬獲過半餘賊遂悉遁而去
 四月賊掠諸沙
[003-191a]
  初十日倭賊數百人登泊舊縣水竇港殺掠甚慘
  而匾擔沙三爿沙營前沙響沙長沙南沙諸處皆
  有賊登泊焚掠南沙尤衆
三十四年乙卯
 正月賊陷崇明縣知縣唐一岑力戰死之賊旋就滅
  一岑素忠勇善鬬初三日舊縣水竇港之賊數攻
  城輙為一岑所擊敗初七日城有崩摧者賊乘夜
  襲之遂陷一岑率衆巷戰手殺十餘賊身被數刅
[003-191b]
  猶力戰不已賊大敗逃去一岑傷重而死居二日
  賊復入縣城據之諸耆民相與謀曰唐父母為城
  而死而復容賊留城中我軰之羞也不殺賊何以
  報唐父母於是相與戮力死鬬賊二百餘人無一
  得生還者
 三月兵備僉事任公環參將觧明道敗賊於南沙
  斬首一百餘級
 四月賊攻縣城
[003-192a]
  十七日賊登平洋沙二十一日攻東門甚急署縣
  事太倉州同張魁千户陳袍等悉力禦之賊乃退
  去
 五月賊再掠諸沙
  初二日江北之賊浮海而歸過山前沙遇新至賊
  復合䑸登岸焚劫初五日賊焚南沙火光燭天初
  八日三沙營前沙竹箔沙三爿沙雙明沙諸處俱
  被賊無何三沙之賊復登平洋諸沙焚劫自是厥
[003-192b]
  後民廬煨燼所存無幾矣
 六月三爿沙賊遁出海洋兵備副使任公環總兵俞
 大猷追擊敗之
  賊奪民船出海環與大猷引舟師追擊於馬蹟山
  大破之擒獲倭酋灘捨賣及賊五十七人斬首九
  十三級
三十六年丁巳
 二月賊掠營前沙蘓州府同知熊桴禦却之
[003-193a]
  時桴提兵來守縣城聞報亟馳擊之賊乘風夜遁
三十八年己未
 四月倭船突至三爿沙劉家港官兵連擊敗之賊屯
 三沙
  先是兵船憚於出洋潛泊内港賊至多不知偵其
  滿載而去則襲以為功翰林唐公順之毘陵人也
  免官家食洞燭情偽每蹙額歎曰痛哉鄉民横罹
  塗炭如臠予肉惜無能弔之至是言官交薦為職
[003-193b]
  方主事奉璽書視軍情至呉密查歴年飛報凡寇
  賊登劫地方月日與官兵禦避咸編手鏡買民船
  㣲行至海上各官兵見之大驚公詰之曰朝廷命
  吾查究功罪爾曹縱賊殘破郡邑死不可逭衆譁
  然辨公曰某賊於某月日登某岸乃某之信地也
  不然飛報奚而是汝名乎某嘗戰而不勝限於力
  可恕也某未嘗戰某未嘗策應也案卷可徴爾何
  得欺我衆相顧語塞叩首不已公問何以自釋衆
[003-194a]
  請立功公曰不然我乃督戰官也爾曹但知畏我
  臨陣稽考夫豈畏我平日之稽考乎須各具死罪
  招由用印而藏之我方貸汝衆從之公施不測之
  術或由江陰出収劉家河収呉淞江或由劉家河
  呉淞江出海収許浦収楊舍収鼈子門収定海驚
  風怒濤隆冬月黒人不敢行而公獨絡繹於溟渤
  中間擒將官之潛泊者治之曰以偶避風對公應
  之或我至不知寇至寜知之乎叱左右縛送軍門
[003-194b]
  諸將號泣而籲公杖之百取其再犯連坐甘結粘
  連於招由自是將官兢兢焉常哨海中遥望風帆
  輙疑公至整搠齊截不敢懈四月初九日倭船突
  至三爿沙總兵盧鏜與把總楊尚英迎擊之沈其
  三艘俘斬二百五十餘級既而衝劉家港官兵拒
  之頗有斬獲賊不得入歎曰不意中國之嚴備若
  此來無益矣且茍延以圖歸乎遂如三沙
 兵部職方主事唐公順之與兵備副使熊公桴督總
[003-195a]
 兵官盧鏜副總兵劉顯等兵犬困賊於三沙
  總督大司馬胡公宗憲檄兵備副使熊公桴副總
  兵劉顯與總兵盧鏜協剿三沙之賊時淮揚之寇
  未靖亦唐公順之督視地方也唐公與提督都御
  史李公遂討賊歘聞三沙之報即趨而南白儀部
  伯倫止之曰士論多疑公避難殆南不可公曰江
  北賊勢摧敗又已搶船包裹不擒即走矣我之去
  江北而走江南乃去易就難非避難也公至太倉
[003-195b]
  各官兵猶豫不進公曰我兵若不渡海滅賊賊必
  渡海衝我内地勢不兩立也乃要提督都御史陳
  公錠親征之陳曰公請先往畱我治兵餉接濟公
  乃督總兵盧鏜等以行密與熊公桴計造木城每
  扇髙廣七尺四人舁之四人持銃箭二人執刀隨
  之連比而進遇蘆葦處先從木櫺中發銃箭驅走
  伏賊刀手從城足刈蘆蘆仆踐行而前復發銃箭
  如初如是者二十餘里我兵得盡登岸公速命撤
[003-196a]
  舟以防賊擄且示我兵無歸意以兵分為三枝每
  枝千人令二總兵及諸參將分領各綴木城為營
  晝則擡行夜則據守不數日沙地七十餘里悉為
  我據賊之所據僅五里而已然賊多智而猛我兵
  常怯之沙中大家又有為賊奸細反揚賊勢恐怖
  我軍者公督各官兵逆戰賊浚濠築土垣貫茅竹
  潛覷我軍至即從竹筒中發銃箭我軍莫能近公
  令人舁銅發鑛佛狼機擊賊賊舞刀而出衆棄火
[003-196b]
  器走公怒欲斬諸裨將諸裨將曰兵不敢敵非將
  之罪也公不信親率諸將履陣兵望敵皆潰棄諸
  將與公弗顧諸將策公馬夾擁而旋公巡各營諭
  曰若等不受節制我知之矣誅之不可勝誅逃之
  不可勝捕也吾欲處汝無難編隊為冊更番而調
  敢有棄頭目走者查其該隊行令原籍有司追口
  糧囚家屬梟爾之首爾能逃乎三軍痛哭訴曰逃
  非本願見敵裭魄耳公問其故曰不閑武藝也公
[003-197a]
  曰奚而為兵乎曰向來官兵不戰罔罪故應募以
  規擔石之需今欲實戰不如願已公曰惡是何言
  也小民出銀豢汝為捍患耳縱賊殃民屢年我不
  爾殺方用爾一戰而猶弗諾乎三軍號泣不已或
  訴鹹潮蒸熱瘧痢傳染公曰從征而殁爾之分也
  爾等茹辛通計不過三千人若縱汝還則賊亦過
  海海西各郡縣生靈並罹鋒鏑彼何辜乎我今但
  用汝困賊無容賊走而另請勁兵於總督胡公兵
[003-197b]
  至即換汝矣衆大恱遂相與戮力困賊沙上賊不
  得逞
 六月提督都御史陳公錠以告病去候代於丹陽
  先是唐公順之敦陳公錠之約過海督戰兵以鄉
  官目之弗之畏又勑語督視軍情無生殺權陳公
  假以旗牌便宜行事公恃此嚴明號令儼如提督
  在陣不虞陳公之上疏稱疾也一得俞㫖即還蘇
  州旗牌官皆去巡按御史朱公某方丁憂巡江御
[003-198a]
  史自五月交代未至諸事皆瓦觧兵餉不給公莫
  知所措移書於陳公曰東南不可無公况三沙正
  在𦂳急用兵之際願少駐以待事寜此不過遲公
  十數日還山之樂而東南利害關繫甚大也陳公
  弗許或諷公曰爾非守土之官也事既掣肘推脫
  擔子何如公曰朝廷原以我為視軍情官假如髙
  坐省城今日移文督江北總兵明日移文督江南
  兵備此等使乖五十嵗外人豈智不及此顧江南
[003-198b]
  無一上司賊千二三百人未有所掠皆如餓虎若
  登老岸祻不可言故與兵備兩舟經月在海嚴督
  將士困賊於一抔沙上至於搗巢之舉則我兵素
  怯須别選精兵俟隙圖之耳吾本愚人只幹愚人
  事惹出議論不敢計也
 七月督視軍情兵部主事唐公順之如杭州屬兵備
 副使熊公桴督兵困賊賊乘風雨遁之江北
  賊勢窮促以沙民屋木造舟為逃竄計我兵餉亦
[003-199a]
  將匱唐公順之曰事急矣賊若渡海而西沿海兵
  船乏人監督賊必登岸如螃蟹散逸不可収拾矣
  遂以三沙兵屬之兵備熊公桴而自西歸申嚴水
  陸將士約束馳晤陳公錠議兵食陳公曰我行矣
  東南事有梅林在君其圖之時天大旱禾苖盡槁
  公謂陳公曰倭寇之患地方猶有限公為巡撫若
  不上荒疏而去朝廷不行蠲賦賑貸千里生靈誰
  與造命請問責安所委陳公然之即日繕疏入告
[003-199b]
  公乃如杭州與總督胡公宗憲計議胡公見而訝
  之曰三沙告急吾方調兵航海策應君胡然來也
  公曰勁兵不至賊誰與滅糧餉不繼兵何以生須
  假我兵食事權方能為役耳胡公如其言公將出
  定海關而三沙之飛報歘至是月十六日四更風
  雨大作賊乘間由北洋遁去次日犯七星港登岸
  公聞之一面查論將官縱賊之罪一面赴江北剿
  賊提督都御史李公遂謂公曰君在江南不能滅
[003-200a]
  賊而縱之馳突我今方畧已定早晚滅賊矣君又
  來撓我事何耶公曰賊至三月不曾流毒江南地
  方亦不能掠民財皆我力也我乃看人行事之官
  原無兵柄而焉能罪我哉且朝廷原勑我視軍情
  江南北皆我責任也而焉能辭我乃相與戮力剿
  賊未幾賊平公歸語人曰使江南有一李克齋搗
  賊巢如反掌何獨累我煩難若是又曰江南賊雖
  走然大受挫凡在三沙者無一生還島夷聞之必
[003-200b]
  數年不敢近邊時唐公順之力主滅賊一時行役
  者多憾之或議其輕出或責其武功不成或謗其
  黷貨後因積勞成疾轉官而卒卒後倭果累年不
  至蘇松人始知感其恩德云
四十四年乙丑
 四月賊犯三沙官兵討平之
  詳見太倉倭患事蹟
 五月官兵破賊於三沙外洋
[003-201a]
  詳見太倉倭患事蹟
   詳觀崇明倭患則順之唐公之功亦偉矣至於
   力贊陳公錠上旱荒疏與千里生靈造命非痌
   瘝切身者其孰能之
  與唐荆川論三沙戰法
竊惟倭至海邊不得内寇僅據三沙蕞爾之地髙明之
功雖三尺童子無不舉首加額而感頌之此天地父母
之恩不俟若曾之贅言也沙蘆蔽野賊易潛伏其中我
[003-201b]
兵進逼攻殺全頼木城之功此亦非髙明之神智不能
及此然而寇未易盡除戰未必盡勝雖曰貫魚豶豕必
無可逃而千慮一得之愚不忍緘黙敢敬陳之以備採
擇之萬一不自知其是否也
 一木城之制但可以為安營使人居宿不可以為行
  營使人出戰葢兵之戰也畏敵如虎何以能使其
  不走耶如愚見須用歩歩為營之法多造皮牌其
  制也濶約三尺長約七尺短約三尺五寸用木作
[003-202a]
  筐縵以生厚牛皮潤以生熟桐油筐之兩傍上下
  各釘鈕二付後用撑木一根撑於轉軸之内以便
  行持止立之用牌面後披布被一幅中加薄綿以
  為鉛錫彈穿皮之防每一長牌間一短牌長以蔽
  身短以出械長短相比聫以鐵鈕此器也可以分
  可以合可以方可以圓可以多可以寡可以長可
  以短可以守可以攻行則使人共挑而前與賊對
  戰賊不能犯而我在營之内有所倚恃且又不能
[003-202b]
  走散如欲止也則隨地炊爨如遇蘆葦木樁可以
  舉牌而砍如遇陷坑髙壘可以相機而過此法似
  與木城相為表裏倘執事以為可行乞令各屬州
  縣如式造觧似於軍機裨補不小
 一皮營之制須量兵數多寡以為大小或千人而合
  為一圏或幾百人而分為幾圏欲出則四角各開
  牌一二扇以為門欲歸則擡營從容至木城不患
  寇賊追逐何便如之是營也若以之攻賊巢幾營
[003-203a]
  相約而進互為應援何火器不可發何弓弩不可
  施賊雖衝來我無患焉不拘為日久近賊未有不
  受困者也
 一軍營之内須設敵臺瞭髙禦逺如今木城架木所
  為是矣但在皮營活動制須更别如愚見宜倣鄴
  架之制四角立柱四方上下各以横木鑲之髙約
  丈許濶約四尺長約八尺上中下各設鐵銷鋪板
  一層架之兩頭一頭横鑲踏木幾層令人可躡而
[003-203b]
  上一頭用毛竹片釘滿以為竹城竹城之外蔽以
  薄絲綿被一幅其行也可以拆而束之其用也可
  以裝而立之其制悉用鑲笋其在一架雖若褊狹
  數架相並鐵鈕連之則合成一樓矣皮營之内每
  角各設一樓以竹城一面向敵竹城之制不宜一
  律齊髙須一架稍髙一架稍低亦如皮牌行營髙
  低之狀髙以蔽身低以望敵且以放銃發矢其樓
  板中層亦須穿孔一箇可放銃矢若夫佛狼機之
[003-204a]
  功用甚大攻巢破壘既有皮營可以隨帯而行不
  患賊人搶奪但此器非竹樓之所能架須用秤法
  秤起可也
蘇州府土賊要害
 呉縣
  出賊就於本處聚劫/
   五龍橋
    在盤門外鮎魚口通太湖
[003-204b]
 長洲縣
  出賊就於本處聚劫/
   沙湖
    在婁門東二十里官塘湖南有誅斬賊盜四
    圩素稱出賊淵藪
   金雞墩
    在虎丘山西此處出賊雖不似沙湖之多然
    為患久矣
[003-205a]
  聚劫
   射凟口
    在滸墅南十里官塘
   長船灣
    在齊門西北通長蕩華蕩諸湖
  鹽盜出没
     販鹽出賣大幇而行則為私鹽船謂之鹽
     徒賣盡空回遇舟即劫則為落鹽船謂之
[003-205b]
     盜賊是賊也惟在大水曠野逺城郭處往
     來各縣並同
   夾浦
    在盤門外二十五里官塘東連呉淞江
   金雞渰
    在葑門東六里東通呉淞江
   西界浦
    在縣治東四十里北通陽城湖南接呉淞江
[003-206a]
   雙廟頭
    在甪直南近陳湖
   陽城湖
    在縣治東北十餘里
   蠡口
    在齊門北東通陽城湖西通漕湖長蕩
 崑山縣
  出賊就於本處聚劫/
[003-206b]
   新洋江口
    在縣治東門外四五里官塘南通呉淞江
  聚劫
   新岳廟
    在縣治南三十六里大河交汊五條小河交
    汊四條通陳湖萬千湖雙洋潭極為空野
   三汊港
    在縣治東南南通呉淞江北接新洋江水大
[003-207a]
    而野
   夏界浦
    在縣治東南東北通婁江西南通呉淞江
  鹽盜出没
   澱山湖
    在縣治東南六十里雄跨三縣界東曰華亭
    南曰平湖北曰崑山
   顧浦口
[003-207b]
    在縣治東南呉淞江上
   白蕩
    如湖之状有大有小皆以白蕩名在五保者
    三在老鴉窠者一在陳墓者四均之為鹽盜
    出没者也
 常熟縣
  出賊
   包港
[003-208a]
    在大江邊
   西洋港
    在大江邊
     已上二處專出大盜外而洋子江内而五
     湖各處行劫其夥多其根固未易以芟刈
     也
  聚劫
   呉墖
[003-208b]
    在縣治南與長洲縣交界之處官塘之上此
    處鹽盜亦出没
  鹽盜出没
   白茆
    在縣東北境出海之處
   華蕩口
    在縣治西南
 呉江縣
[003-209a]
  出賊
   太湖之濱如因瀆簡邨震澤之類無非出賊淵
   藪
  聚劫
   八斥
    在縣治南二十里官塘
   火汊港
    在王江涇官塘
[003-209b]
  鹽盜出没
   齾塘頭
    在太湖東北
   汾湖
    在縣治東四十五里東通三泖北通鶯脰湖
 嘉定縣
  出賊
   牛角尖
[003-210a]
    在縣治東北近海素出有名大盜未易擒緝
    與常熟縣之包港西洋港同
   江東
    在呉淞江口之南老鸛嘴一帯是也賣鹽之
    地
   安亭
    在縣治西南與崑山縣交界積年荒旱之地
    故多盜
[003-210b]
  聚劫
   黄渡
    在縣治西南
 太倉州
  出賊
   甘草
    在州治東北七十里東臨大洋
   陸河
[003-211a]
    在州治東北七十里
  聚劫
   濱海大港民舟乘潮而行百十成羣盜不可劫
   小港多不通舟賊無所劫故聚劫之處太倉無
   可指
 
 
 
[003-211b]
 
 
 
 
 
 
 
 江南經畧卷三下